CN107099237A -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99237A
CN107099237A CN201710401387.5A CN201710401387A CN107099237A CN 107099237 A CN107099237 A CN 107099237A CN 201710401387 A CN201710401387 A CN 201710401387A CN 107099237 A CN107099237 A CN 107099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film forming
solid
forming matter
microsphe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13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013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992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99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99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4Methyl esters, e.g.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4C4-(meth)acrylate, e.g. butyl (meth)acrylate, isobutyl (meth)acrylate or tert-but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采用该涂料,能够起到防尘、疏水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散热效果,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涂料,包括:成膜物质、固体微球和用于分散所述成膜物质和所述固体微球的分散介质;其中,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的表面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且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时可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防尘疏水涂料的生产和制备。

Description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的密集化及微型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变得更小且以更高的速度运行,使其对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静电、潮湿以及有机污染物的作用,电子元件或者电器内部容易积灰,尤其是电子元件或者电器中的散热部分由于展开面积大、结构紧凑、翅片比较密集,长期使用后非常容易积灰。而通常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散热部分采用散热系数较大的铝合金或者铜制成,积灰后,由于灰尘的热传导系数远远小于铝合金或者铜,根据热量传递原理,当灰尘累积在散热表面后,热传导系数K值降低(铜的热传导系数通常为380W/m·k,铝合金的热传导系数通常为150-180W/m·k,而灰尘的热传导系数为10W/m·k),因此,换热系数会大幅度衰减,使得散热部分的散热量大大降低,并且在积灰后表面容易吸潮,长期的潮湿环境下铝合金或者铜会与大气污染物中的硫化物等发生化学腐蚀反应,从而会缩短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使用寿命,还有可能产生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采用该涂料,能够起到防尘、疏水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散热效果,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涂料,包括:
成膜物质、固体微球和用于分散所述成膜物质和所述固体微球的溶剂;其中,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的表面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且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时可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成膜物质和所述固体微球均为含氟聚合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成膜物质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为聚四氟乙烯微球。
可选的,所述成膜物质为75-115重量份,所述固体微球为0.5-2重量份,所述溶剂为400-800重量份。
可选的,所述固体微球的粒径为0.12-1μm。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和反应溶剂混合,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使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发生本体聚合反应,获得包含所述成膜物质、所述固体微球和分散介质的涂料;其中,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的表面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且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时可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
可选的,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和反应溶剂混合,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使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发生本体聚合反应,具体包括:
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反应溶剂以及乳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升温至90-95℃,并在3-5h内将引发剂溶液滴加入混合体系中,滴加完成后保温1-2h。
可选的,所述乳化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那、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的,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为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所述固体微球为聚四氟乙烯微球。
进一步地,所述含氟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组份涂料,包括:
如上所述的涂料和固化剂。
可选的,当所述涂料中含有-OH时,所述固化剂为含-NCO基团的物质。
优选的,所述双组份涂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1-1.05。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元器件,所述元器件的发热部位或/和散热部位表面覆盖有散热涂层,所述散热涂层通过将如上所述的涂料或者将如上所述的双组份涂料涂覆在所述发热部位或/和散热部位表面后干燥形成。
可选的,所述散热涂层的厚度为5-20μ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由于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因此,所述成膜物质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且附着力较小,在应用时,在将该涂料形成涂层时,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过程中的收缩作用下会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形成具有疏水作用的微结构,能够增大涂层的表面积,再加之所述固体微球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涂料的疏水和防尘性能,因此,采用该涂料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尘、疏水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散热效果,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散热部分表面容易积灰而使得散热效果较差以及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较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接触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仪的散热部分和发热部分表面涂覆散热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涂料,包括:
成膜物质、固体微球和用于分散所述成膜物质和所述固体微球的分散介质;其中,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的表面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且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时可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
其中,固体微球是指具有圆球形状且粒径在数十纳米到数百微米尺度范围内的固体粒子。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三相交界点的合力为0,参见图1,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θ等于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两切线把液相夹在其中时所成的角,所述接触角θ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能以及固体和液体的界面能,对于同一种液滴,固体表面的表面能越低,所述接触角θ越大,由于水是表面张力最大的液体,因此,当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于90度时,被认为具有一定的疏水效果,也可以用表面达因值来表征这个效果,表面达因值测量的是表面上水滴的侧面角度,如果水滴在表面形成小水珠,则表面的表面达因值低。如果水珠变平了,则该表面的表面达因值较高,表面达因值越高,表面能越高,表面达因值越低,表面能越低。一般情况下,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被认为具有一定的疏水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涂料,由于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因此,所述成膜物质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且附着力较小,在应用时,在将该涂料形成涂层时,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过程中的收缩作用会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形成具有疏水作用的微结构,能够增大涂层的表面积,再加之所述固体微球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涂料的疏水和防尘性能,因此,采用该涂料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尘、疏水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散热效果,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散热部分表面容易积灰而使得散热效果较差以及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较差的缺陷。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涂料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防止变质,因此,该涂料中所述成膜物质和所述固体微球应该不相互溶,且不发生化学反应,基于此,所述成膜物质可以为表面达因值和接触角均较低的任何聚合物,而固体微球可以为任何固体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润滑作用的固体粒子,例如,所述固体微球可以为具有一定润滑作用的陶瓷粒子。
优选的,所述成膜物质和所述固体微球均为含氟聚合物。通过将氟原子引入聚合物链中,C-F键的键能大于C-H键的键能,且氟原子电子云对C-C键的屏蔽比氢原子强,C-F键中电子被仅仅束缚在原子核的周围,使得含氟共聚物难以与油污、水发生作用,具有较低的表面能。示例性的,所述成膜物质可以为聚四氟乙烯,这时,所述固体微球可以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也可以为含氟聚氨酯聚合物;再示例性的,所述成膜物质可以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也可以为含氟聚氨酯聚合物,这时,所述固体微球可以为聚四氟乙烯,也可以为全氟乙烯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成膜物质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为聚四氟乙烯微球。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突出的化学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抗老化性能,同时,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还具有丙烯酸酯良好的成膜性和物理机械性质,又具有有机氟类良好的防水、防油、防污和耐候性;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球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在将该涂料形成涂层时,由于聚四氟乙烯微球的表面较为润滑,其表面摩擦系数可以达到0.04,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涂层的疏水、防尘性能。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成膜物质为0.5-2重量份,所述固体微球为75-115重量份,所述溶剂为400-800重量份。
其中,份表示一个单位,1份可以为1kg,也可以为1g,在这里仅表示两种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将涂料中各组分按照以上比例进行混合,所获得的涂料既具有一定的成膜性能,又能够在形成涂层时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提高所述涂层的疏水和防尘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体微球的粒径为0.12-1μm。由于所述成膜物质成膜时会产生收缩作用,能够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形成凸起的微结构,固体微球的粒径过小时不好加工,固体微球的粒径过大不利增大所述涂层的表面积,因此,将所述固体微球的粒径控制在以上范围内,能够增大涂层的表面积,进一步降低表面能,增强疏水和防尘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和反应溶剂混合,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使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发生本体聚合反应,获得含有所述成膜物质、所述固体微球和分散介质的涂料;其中,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的表面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且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时可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涂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和反应溶剂混合,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使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发生本体聚合反应,能够直接获得包含有成膜物质、固体微球以及分散介质的涂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易于连续化,生产成本低。并且在采用该方法制备涂料时,能够使所述固体微球均匀分散于所述成膜物质中。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和反应溶剂混合,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使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发生本体聚合反应,具体包括:
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反应溶剂以及乳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升温至90-95℃,并在3-5h内将引发剂溶液滴加入混合体系中,滴加完成后保温1-2h。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反应溶剂以及乳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一方面,有利于固体微球与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的均匀混合;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乳化剂,能够缩短混合体系的分散时间,提高反应速率,另外,通过将引发剂溶液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滴加入混合体系中,能够对反应速率进行调节,同时还能够降低放热速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此反应过程通常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因此,在这里,溶剂量可以认为基本不变,而所获得的分散介质即为所加入的所有溶剂(包括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另外,通过本体聚合反应,所获得的成膜物质包括除了溶剂和固体微球以外的物质总和,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成膜物质指聚合物单体在乳化剂和引发剂的存在下所生成的聚合物,该成膜物质包括了乳化剂和引发剂。
因此,在进行上述反应时,可以将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溶剂、引发剂溶液和乳化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混合,以使得所获得的涂料中所述成膜物质为75-115重量份,所述固体微球为0.5-2重量份,所述溶剂为400-800重量份。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乳化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发展最快、用量最大的品种;十二烷基硫酸钠对碱和硬水不敏感,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是一种无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途十分广泛,便于获取;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易溶于水,耐硬水、耐酸、耐碱、耐氧化剂、耐还原剂。采用这些乳化剂,均能够起到很好的乳化效果,便于各组分分散,提高反应速率。
其中,所述聚合物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
这里,可以根据所选用的成膜物质的种类对聚合物单体进行选择。示例性的,当所述成膜物质为有机硅聚合物时,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可以为有机硅单体。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包括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所述固体微球为聚四氟乙烯微球。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用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作为聚合物单体,能够合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该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既具有丙烯酸酯良好的成膜性和物理机械性质,又具有有机氟类良好的防水、防油、防污和耐候性,采用聚四氟乙烯微球,在将该涂料形成涂层时,由于聚四氟乙烯微球表面较为润滑,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涂层的疏水、防尘性能。
优选的,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可以包括质量分数为25-35%的丙烯酸丁酯、质量分数为30-40%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分数为10-15%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质量分数为10-25%的含氟单体。
其中,所述含氟单体可以为全氟锌酸,也可以为氟碳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为含氟丙烯酸酯单体。
优选的,所述含氟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其中,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主要用于涂料,改善其耐用性、抗水性等功能;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具有高耐候和抗污自洁性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能够提高涂料的抗污自洁性能。
可选的,所述引发剂可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的,所述引发剂的质量为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0.4-0.8%。
其中,所述反应溶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添加,为了提高反应溶剂对各聚合物单体的溶解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反应溶剂对固体微球的分散效果,优选的,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引发剂溶液所采用的溶剂为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为了在滴加所述引发剂溶液的过程中便于控制反应速度,优选的,所述引发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组份涂料,包括:
如上所述的涂料和固化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组份涂料,所述双组份涂料可以由涂料和固化剂混合而成,由于所述涂料具有良好的防尘和疏水的作用,因此,该涂料与固化剂混合之后所形成的双组份涂料也具有良好的防尘和疏水的作用,并且,在使用时,所述固化剂能够加速涂料的成膜速度,在将该双组份涂料在基体表面形成涂层时,能够加速涂层的干燥和成型。
其中,所述固化剂可以与所采用的涂料进行配合使用,示例性的,当所述涂料中含有-OH时,所述固化剂可以为含有-NCO基团的物质。所述涂料中的-OH和固化剂中的-NCO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空间网状结构,能够增强固化后所述双组份涂料与基体的结合能力。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组份涂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1-1.05。由于空气中的水份会消耗掉一部分-NCO基团,因此,将-NCO稍过量一些,能够避免-NCO不足所引起的成膜性能变差以及双组份涂料与基体的结合能力变差的现象发生。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元器件,所述元器件的发热部位或/和散热部位表面覆盖有散热涂层,所述散热涂层通过将如上所述的涂料或者将如上所述的双组份涂料涂覆在所述发热部位或/和散热部位表面后干燥形成。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为在投影仪的发热部位1和散热部位2表面覆盖散热涂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光机铸铝表面11、光源壳体表面12以及反射镜、镜头盖壳体表面13为所述发热部分1,驱动板散热器表面21和热管散热器翅片表面22均为所述散热部分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元器件,通过在所述发热部位或/和散热部位表面涂覆所述涂料或者所述双组份涂料,由于所述涂料和所述双组份涂料中由于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因此,所述成膜物质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且附着力较小,在应用时,在将该涂料形成涂层时,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过程中的收缩作用会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形成具有疏水作用的微结构,能够增大涂层的表面积,再加之所述固体微球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涂料的疏水和防尘性能,因此,采用该涂料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尘、疏水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散热效果,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散热部分表面容易积灰而使得散热效果较差以及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较差的缺陷。
进一步地,在散热部分2通常设置有风扇以加快散热,因此,通过形成涂层,由于该涂层表面具有防尘、疏水作用,且表面润滑,可以降低风阻,减小因空气流动产生的噪声。
可选的,所述散热涂层的厚度为5-20μm。所述散热涂层的厚度过小时,对散热效果的作用不大,当所述散热涂层的厚度过大时,传热路径较长,也不利于传热和散热。
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60-80℃,干燥的时间为15-30分钟。温度过高会,温度过低使得干燥效率较低,不适用于实际生产,时间过长使得生产效率降低,时间过短不利于涂层干燥成型。
其中,对所述元器件的种类不做限定。
所述元器件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离子显示器、液晶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投影仪等。
所述元器件的发热部位表面可以为处理器外壳表面、背光单元的外壳表面等,散热部位表面可以为散热器的表面。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元器件的其他构成等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以下,本发明实施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具体说明本发明而提出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在反应器中加入700g乙酸乙酯、37.59g乙酸丁酯、2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g0.12μm质量分数为20%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以及51.59g丙烯酸丁酯、44.22g甲基丙烯酸甲酯、22.11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9.48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搅拌均匀后升温到90℃,在3h内滴加含有约0.59g偶氮二异丁腈和58.41g乙酸乙酯配置成的引发剂溶液(质量分数为1%),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持温度1h,冷却到常温,得到A涂料。
将A涂料与含有NCO基团的固化剂B按照-NCO/-OH=1的摩尔比混合后,将涂料喷涂在激光散热器物质表面,60℃烘30分钟,在被喷涂的物质表面就形成厚度为15μm的涂层。
测试喷涂后的FIN片表面达因值为31dyn/cm,接触角为104°。
实施例2
在反应器中加入983.99g乙酸乙酯、1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g0.4μm质量分数为50%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以及39.55g丙烯酸丁酯、63.28g甲基丙烯酸甲酯、15.82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9.5g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20.06g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搅拌均匀后升温到91℃,在3h内滴加含有约0.2g偶氮二异丁腈、0.59g过氧化苯甲酰和15.01g乙酸乙酯配置成的引发剂溶液(质量分数为5%),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持温度2小时,冷却到常温,得到A涂料。
将A涂料与含有NCO基团的固化剂B按照-NCO/-OH=1.03的摩尔比混合后,将涂料喷涂在激光投影光机壳体表面,65℃烘干25分钟,在被喷涂的物质表面就形成厚度为15μm的涂层。
测试喷涂后的表面达因值为32dyn/cm,接触角为102°。
实施例3
在反应器中加入754.39g乙酸丁酯、3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4g0.8μm浓度为50%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以及38.89g丙烯酸丁酯、44.44g甲基丙烯酸甲酯、16.67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1.11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搅拌均匀后升温到92℃,在4h内滴加含有0.89g偶氮二异丁腈43.61g乙酸丁酯配置成的引发剂溶液(质量分数为2%),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持温度1.5h,冷却到常温,得到A涂料。
将A涂料与含有NCO基团的固化剂B按照-NCO/-OH=1.02的摩尔比混合后,将涂料喷涂在DMD散热器表面,70℃烘干25分钟,在被喷涂的物质表面就形成厚度为5μm的涂层。
测试喷涂后的表面达因值为33dyn/cm,接触角为97°。
实施例4
在反应器中加入1126.47g乙酸乙酯、1.5g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g0.5μm浓度为50%聚四氟乙烯分散液、44.1g丙烯酸丁酯、51.46g甲基丙烯酸甲酯、22.0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5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4.4g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10g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搅拌均匀后升温到93℃,在5h内滴加含有1.47g过氧化苯甲酰和72.03g乙酸乙酯配置成的引发剂溶液(质量分数为2%),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持温度2h,冷却到常温,得到A涂料。
将A涂料与含有NCO基团的固化剂B按照-NCO/-OH=1.02的摩尔比混合后,将涂料喷涂在光机机壳表面,75℃烘干15分钟,在被喷涂的物质表面就形成厚度为5μm的涂层。
测试喷涂后的表面达因值为34dyn/cm,接触角为96°。
实施例5
在反应器中加入786.24g乙酸丁酯、2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4g1μm浓度为50%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以及24.38g丙烯酸丁酯、39g甲基丙烯酸甲酯、11.7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43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12g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搅拌均匀后升温到94℃,在4h内滴加含有0.49g偶氮二异丁腈和11.76g乙酸丁酯配置成的引发剂溶液(质量分数为4%),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持温度2小时,冷却到常温,得到A涂料。
将A涂料与含有NCO基团的固化剂B按照-NCO/-OH=1.03的摩尔比混合后,将涂料喷涂在激光散热器表面,80℃烘干15分钟,在被喷涂的物质表面就形成厚度为13μm的涂层。
测试喷涂后的表面达因值为32dyn/cm,接触角为100°。
实施例6
在反应器中加入900.98g乙酸乙酯、2g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4g0.7μm浓度为50%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以及59.1g丙烯酸丁酯、68.96g甲基丙烯酸甲酯、29.5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9.4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20g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搅拌均匀后升温到95℃,在5h内滴加含有0.98g偶氮二异丁腈和97.02g乙酸乙酯置成的引发剂溶液(质量分数为1%),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持温度1h,冷却到常温,得到A涂料。
将A涂料与含有NCO基团的固化剂B按照-NCO/-OH=1的摩尔比混合后,将涂料喷涂在出风口防尘网罩表面,75℃烘干20分钟,在被喷涂的物质表面就形成厚度为20μm的涂层。
测试喷涂后的表面达因值为30dyn/cm,接触角为106°。
实施例7
在反应器中加入779.54g乙酸丁酯、1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g0.6μm浓度为25%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以及34.7g丙烯酸丁酯、43.38g甲基丙烯酸甲酯、13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7.35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搅拌均匀后升温到95℃,在4h内滴加含有0.24g偶氮二异丁腈、0.3g过氧化苯甲酰和17.46g乙酸丁酯配置成的引发剂溶液(质量分数为3%),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持温度2小时,冷却到常温,得到A涂料。
将A涂料与含有NCO基团的固化剂B按照-NCO/-OH=1.02的摩尔比混合后,将涂料喷涂在驱动板散热器表面,60℃烘干25分钟,在被喷涂的物质表面就形成厚度为18μm的涂层。
测试喷涂后的表面达因值为31dyn/cm,接触角为102°。
实施例8
在反应器中加入384.79g乙酸丁酯、1.5g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2g0.2μm浓度为50%聚四氟乙烯分散液以及21.96g丙烯酸丁酯、25.62g甲基丙烯酸甲酯、10.98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0g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4.64g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搅拌均匀后升温到93℃,在5h内滴加含有0.29g偶氮二异丁腈、14.21g乙酸丁酯配置成的引发剂溶液(质量分数为2%),滴加完成后继续保持温度1.5h,冷却到常温,得到A涂料。
将A涂料与含有NCO基团的固化剂B按照-NCO/-OH=1.02的摩尔比混合后,将涂料喷涂在电源板散热器表面,80℃烘干20分钟,在被喷涂的物质表面就形成厚度为20μm的涂层。
测试喷涂后的表面达因值为32dyn/cm,接触角为102°。
综上所述,由于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因此,所述成膜物质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且附着力较小,在应用时,在将该涂料形成涂层时,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过程中的收缩作用会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形成具有疏水作用的微结构,能够增大涂层的表面积,再加之所述固体微球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涂料的疏水和防尘性能,因此,采用该涂料能够起到很好的防尘、疏水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散热效果,提高电子元件或者电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散热部分表面容易积灰而使得散热效果较差以及电子元件或者电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较差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膜物质、固体微球和用于分散所述成膜物质和所述固体微球的分散介质;其中,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的表面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且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时可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膜物质和所述固体微球均为含氟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膜物质为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为聚四氟乙烯微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物质为75-115重量份,所述固体微球为0.5-2重量份,所述分散介质为400-800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涂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微球的粒径为0.12-1μ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和反应溶剂混合,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使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发生本体聚合反应,获得包含所述成膜物质、所述固体微球和分散介质的涂料;其中,所述成膜物质为表面达因值小于等于36dyn/cm的聚合物,所述固体微球的表面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且所述成膜物质在成膜时可将所述固体微球包覆在所述成膜物质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和反应溶剂混合,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使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发生本体聚合反应,具体包括:
将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固体微球的分散液、反应溶剂以及乳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升温至90-95℃,并在3-5h内将引发剂溶液滴加入混合体系中,滴加完成后保温1-2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化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那、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膜物质的聚合物单体为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单体,所述固体微球为聚四氟乙烯微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氟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11.一种双组份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涂料和固化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组份涂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涂料中含有-OH时,所述固化剂为含-NCO基团的物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组份涂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组份涂料中-NCO与-OH的摩尔比为1-1.05。
14.一种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的发热部位或/和散热部位表面覆盖有散热涂层,所述散热涂层通过将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涂料或者将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双组份涂料涂覆在所述发热部位或/和散热部位表面后干燥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涂层的厚度为5-20μm。
CN201710401387.5A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Pending CN1070992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1387.5A CN107099237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1387.5A CN107099237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99237A true CN107099237A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1387.5A Pending CN107099237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9923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3580A (zh) * 2019-05-16 2019-08-30 北京点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粘尘型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6844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改性溶液及其应用
JPWO2021054075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3563A (zh) * 2009-07-23 2009-12-30 东南大学 一种轨道列车车厢用抗涂鸦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1798366A (zh) * 2010-03-12 2010-08-11 常州光辉化工有限公司 水性全氟烷基氟碳乳液和含有该乳液的水性电缆防结冰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900A (zh) * 2010-11-11 2011-05-04 常州大学 一种含氟涂料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7480A (zh) * 2014-06-24 2014-09-03 博罗县石湾美源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氟硅化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CN104017479A (zh) * 2014-06-24 2014-09-03 博罗县石湾美源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份氟硅化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3563A (zh) * 2009-07-23 2009-12-30 东南大学 一种轨道列车车厢用抗涂鸦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1798366A (zh) * 2010-03-12 2010-08-11 常州光辉化工有限公司 水性全氟烷基氟碳乳液和含有该乳液的水性电缆防结冰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900A (zh) * 2010-11-11 2011-05-04 常州大学 一种含氟涂料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7480A (zh) * 2014-06-24 2014-09-03 博罗县石湾美源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氟硅化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CN104017479A (zh) * 2014-06-24 2014-09-03 博罗县石湾美源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份氟硅化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黎明等: "《高分子化学(第2版)》", 30 September 2016,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素风等译: "《造纸化学》", 30 June 2016,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王雅贞等: "《转炉炼钢问答》", 31 July 2003, 冶金工业出版社 *
韩长日等: "《橡塑添加剂生产与应用技术》", 31 August 2007, 中国石化出版社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3580A (zh) * 2019-05-16 2019-08-30 北京点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粘尘型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1054075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WO2021054075A1 (ja) * 2019-09-17 2021-03-25 ダイキン フルオロケミカルズ (チャイナ)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変性ポリマ-、組成物、塗膜及び積層体
CN114402006A (zh) * 2019-09-17 2022-04-26 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 改性聚合物、组合物、涂膜和层积体
JP7382413B2 (ja) 2019-09-17 2023-11-16 ダイキン・フルオロケミカルズ・(チャイナ)・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変性ポリマ-、組成物、塗膜及び積層体
CN112316844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改性溶液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9237A (zh)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CN102471637B (zh) 散热涂布剂及利用此散热涂布剂的散热板
TW201536906A (zh) 熱傳導性複合薄片
CN105623619B (zh) 一种柔性导热/储热双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5295635A (zh) 一种环氧改性苯丙乳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3287A (zh) 一种刚挠结合印制电路板用高耐热低流动度胶粘剂、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8222A (zh) 含有烷烃相变微胶囊的防覆冰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3582A (zh) 防尘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激光投影设备
WO2013015233A1 (ja) 熱伝導性組成物及びこれを加工した熱伝導性シート
CN107004650A (zh) 用于组装电子装置的组合物
CN106817883B (zh) 一种摄像头控制主板的散热装置及摄像头装置
KR102617131B1 (ko) 경화성 조성물
CN108342143B (zh) 含全氟聚醚树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3169A (zh) 一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涂料的双组份涂料和元器件
CN107011759A (zh) 防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激光投影设备
WO2014163059A1 (ja) 導電性塗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被着体
CN106118541A (zh) 一种胶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胶水的胶带和元器件
CN107163767A (zh) 一种溶剂型含氟丙烯酸酯散热防尘涂料、制备方法及装置
JP2000039506A (ja) 光拡散シート
CN104356841A (zh) 一种自清洁丙烯酸涂料
CN110527408A (zh) 真空电镀uv固化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5067829A (ja) 塗料用組成物、塗料及び塗装体
CN114874656B (zh) 一种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散热涂层中的应用
US20190375946A1 (en) Polymer dispersion
KR20220065142A (ko) 발수 발유 코팅 코어-쉘 조성물 및 코팅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