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929A - 分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分支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929A
CN107078929A CN201480082940.8A CN201480082940A CN107078929A CN 107078929 A CN107078929 A CN 107078929A CN 201480082940 A CN201480082940 A CN 201480082940A CN 107078929 A CN107078929 A CN 107078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terminal
rear port
passag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29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929B (zh
Inventor
五十岚俊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78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9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20Repeater circuits; Relay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分支连接器(101)具有:分支前端口(103),其与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02)连接;第1分支后端口(107),其与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20)连接;第2分支后端口(108),其与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21)连接;第1通道配线(104),其对分支前端口(103)的第1通道用端子(103a)和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第2通道配线(105),其对分支前端口(103)的第2通道用端子(103b)和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以及重复配线(106),其对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和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分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多个通信仪器进行菊花链(daisy chain)连接的分支连接器。
背景技术
当前,在对多个通信仪器进行菊花链连接得到的系统中,对终端站点间直接进行连接而确保了通过环回(loopback)实现的冗余性。为了实现环回,需要在通信仪器的内部安装用于与菊花链的终端站点彼此直接进行通信的用于进行环回的线路(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根据Registered jack RJ45标准,已知具有分支及汇集功能的RJ45分支连接器,该分支及汇集功能是为了利用通信用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的功能。RJ45分支连接器通过充分使用分支前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从而能够实现2个端口的通信,能够从1个端口分支为2个端口(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分支连接器是相对于一个分支前端口而具有两个分支后端口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40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317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符合RJ45标准的现有分支连接器中,在分支前端口充分使用了全部的端子,但是在两个分支后端口,与通常的连接器同样地,通常不使用的端子仍然未使用,不能说能够有效充分利用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充分使用了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的分支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分支前端口,其与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该二重通信功能是使用通信端口内的通常使用的端子和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这两者对第1通道及第2通道的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收发的通信功能;第1分支后端口,其与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第2分支后端口,其与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第3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第1通道配线,其对分支前端口的第1通道用端子和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第2通道配线,其对分支前端口的第2通道用端子和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以及重复配线,其对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和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具有能够充分使用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菊花链连接的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在应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菊花链连接的系统中通信仪器发生了故障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菊花链连接的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6是应用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切换插塞的俯视图。
图7是应用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切换插塞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分支前端口以及第1分支后端口和第2分支后端口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分支前端口以及第1分支后端口和第2分支后端口的连接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结构的图。分支连接器101是将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即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02,与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即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20、及第3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即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21连接的连接器。在这里,所谓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是指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该二重通信功能是使用通信端口内的通常使用的端子和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这两者对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收发的通信功能。此外,所谓通常使用的端子,是指在标准上规定了在通信中予以使用的端子,所谓通常不使用的端子,是指在标准上没有规定在通信中予以使用的端子。
分支连接器101具有:分支前端口103,其与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02连接;第1分支后端口107,其与接通至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20的插塞109连接;第2分支后端口108,其与接通至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21的插塞110连接;第1通道配线104,其对分支前端口103及第1分支后端口107进行连接;第2通道配线105,其对分支前端口103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进行连接;以及重复配线106,其对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进行连接。
插塞109经过通信线缆111与分支连接器通信仪器120相连。插塞110经过通信线缆112与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21相连。能够应用已有的通常的插塞及线缆作为插塞109、110以及通信线缆111、112。
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02是在分支连接器101内的分支处作为分支源侧的通信仪器,通过使用端口内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从而具有通过1个端口对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收发的功能。
第1通道配线104将分支前端口103的第1通道用端子103a与分支后端口107的第1通道第1端子107a、第1通道第2端子107b、第1通道第3端子107c及第1通道第4端子107d连接。第2通道配线105将分支前端口103的第2通道用端子103b与分支后端口108的第2通道第1端子108a、第2通道第2端子108b、第2通道第3端子108c及第2通道第4端子108d连接。在第1分支后端口107中,与第1通道配线104连接的第1通道第1端子107a、第1通道第2端子107b、第1通道第3端子107c及第1通道第4端子107d是通常使用的端子。在第2分支后端口108中,与第2通道配线105连接的第2通道第1端子108a、第2通道第2端子108b、第2通道第3端子108c及第2通道第4端子108d是通常使用的端子。
分支连接器101将分支前端口103的2个端口的端子恢复为通常的端子排列而与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连接。即,分支前端口103的第1通道用端子103a通过第1通道配线104与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即第1通道第1端子107a、第1通道第2端子107b、第1通道第3端子107c及第1通道第4端子107d连接。另外,分支前端口103的第2通道用端子103b通过第2通道配线105与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即第2通道第1端子108a、第2通道第2端子108b、第2通道第3端子108c及第2通道第4端子108d连接。因此,在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中能够充分使用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分支连接器101使用上述通常不使用的端子,通过重复配线106而建立从第1分支后端口107向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信路径。
在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端子中,将用于建立第1分支后端口107和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信路径的端子称为重复端子,即,重复配线106将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重复第1端子107e、重复第2端子107f、重复第3端子107g及重复第4端子107h和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重复第1端子108e、重复第2端子108f、重复第3端子108g及重复第4端子108h连接。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重复第1端子107d、重复第2端子107f、重复第3端子107g及重复第4端子107h通过重复配线106与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重复第1端子108e、重复第2端子108f、重复第3端子108g及重复第4端子108h连接。
图2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菊花链连接的系统的结构的图。系统内的通信仪器201、202、203、204具有使用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而通过1个端口对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收发的功能。换言之,菊花链系统所包含的多个通信仪器201、202、203、204分别与分支连接器101的分支前端口103连接,是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该二重通信功能是通过1个端口对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收发的通信功能。在系统中的通信仪器201、202、203、204中,在除位于菊花链的终端的通信仪器201、204以外的通信仪器202、203连接有分支连接器1011、1012的分支前端口103。分支连接器1011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和分支连接器1012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通过通信线缆208连接。
对于分支连接器1011、1012,为了便于说明而对标号添加下标进行区分,但均是与图1所示的分支连接器101相同的构造。即,在关注分支连接器1011的情况下,通信仪器202是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通信仪器201、203中的一方是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通信仪器201、203中的另一方是第3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同样地,在关注分支连接器1012的情况下,通信仪器203是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通信仪器202、204中的一方是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通信仪器202、204中的另一方是第3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
通信仪器201通过通信线缆207所具有的通常的连接器而与通信线缆207连接。通信线缆207具有线路207a及线路207b这两个线路。通信仪器201通过使用通常使用的端子和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这两者而经过线路207a与通信仪器202连接,并且经过通信仪器线路207b与通信仪器204连接而不经由通信仪器202、203。同样地,通信仪器204通过通信线缆209所具有的通常的连接器而与通信线缆209连接。通信线缆209具有线路209a及线路209b这两个线路。通信仪器204通过使用通常使用的端子和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这两者而经过线路209a与通信仪器203连接,并且经过通信仪器线路209b与通信仪器201连接而不经由通信仪器202、203。分支连接器1011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通信线缆208内的线路208a而与分支连接器1012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连接。分支连接器1011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通过通信线缆208内的线路208b而与分支连接器1012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连接。此外,关于不经由通信仪器202、203而将通信仪器201和通信仪器204连接的线路进行后述。
在分支连接器1011中,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第1通道配线104而与分支前端口103的端子连接,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第2通道配线而与分支前端口103的端子连接。因此,从通信仪器201经过线路207a发送来的信息以及从通信仪器203经过线路208a发送来的信息被传送至通信仪器202。另一方面,通过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重复端子而传送的信息通过重复配线106而在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间进行接收/发送,而不由通信仪器202进行中继。
在分支连接器1012中,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第1通道配线104而与分支前端口103的端子连接,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第2通道配线而与分支前端口103的端子连接。因此,从通信仪器202经过线路208a发送来的信息以及从通信仪器204经过线路209a发送来的信息被传递至通信仪器203。另一方面,通过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重复端子而传送的信息通过重复配线106而在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间进行接收/发送,而不由通信仪器203进行中继。
如上所述,通信线缆207的线路207a、通信线缆208的线路208a和通信线缆209的线路209a,形成对在相邻的通信仪器间交换的信息进行传送的线路。另外,通信线缆207的线路207b、通信线缆208的线路208b和通信线缆209的线路209b,形成不经由通信仪器202、203而将通信仪器201和通信仪器204连接的线路。
图3是表示在应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菊花链连接的系统中通信仪器发生了故障的状态的图。在图3中,对通信仪器203标注×符号来表示通信仪器203发生了故障的情况。在菊花链连接的系统内的通信仪器203发生了故障而不能继续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断开通信仪器202和通信仪器203的通信以及通信仪器203和通信仪器204的通信。但是,通过与通信仪器203连接的分支连接器1012内的重复配线106,通信仪器201和通信仪器204的通信得以确保。因此,除通信仪器203以外,通信仪器201、通信仪器202及通信仪器204的通信得以继续。
与此相对,在现有的分支连接器中,在与分支前端口连接的通信仪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与通常的菊花链连接的系统同样地,在与两个分支后端口连接的两个通信仪器间变得不能继续进行通信。由此,在使用现有的分支连接器对通信仪器进行了菊花链连接的系统中,如果系统中的通信仪器发生故障,则以发生了故障的通信仪器为边界,系统被截断。
另外,当前,有时还采取下述方法,即,将由使用了类别5线缆的菊花链连接构成的系统的终端站点彼此直接连接,使得能够实现通过环回所形成的冗余化,但是,由于需要在系统内的全部通信仪器的内部设置环回专用的线路,因此存在通信仪器的内部构造变得复杂这一问题。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通过由重复配线对两个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彼此进行连接,从而建立不经由与分支前端口连接的通信仪器的通信路径。因此,能够建立菊花链连接的系统的终端站点彼此的直接的通信线路,能够实现通过环回所形成的系统的冗余化,而无需向通信仪器附加功能。
另外,由于与通信仪器独立的分支连接器具有对分支后端口彼此进行连接的重复配线,因此在不构成通过菊花链连接实现的系统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能够降低与通信仪器相关的设备投资的成本。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具有对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和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的重复配线。因此,通过使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对通信仪器进行菊花链连接,从而不需要在通信仪器内部设置环回专用的线路。另外,在菊花链连接的系统中,即使位于中间的通信仪器发生故障,在未发生故障的通信仪器间也能够继续进行通信。
实施方式2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结构的图。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301中,第1分支后端口306的重复第1端子306e、重复第2端子306f、重复第3端子306g及重复第4端子306h,与第2分支后端口307的第2通道第1端子307a、第2通道第2端子307b、第2通道第3端子307c及第2通道第4端子307d连接。分支前端口303及第1通道配线304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101的分支前端口103及第1通道配线104相同。即,第1通道配线304对分支前端口303的第1通道用的端子303a与第1分支后端口306的第1通道第1端子306a、第1通道第2端子306b、第1通道第3端子306c及第1通道第4端子306d进行连接。
分支前端口303的第2通道用端子303b与第1分支后端口306及第2分支后端口307中的任意者均不连接。另外,第2分支后端口307不设置重复端子,除第2通道第1端子307a、第2通道第2端子307b、第2通道第3端子307c及第2通道第4端子307d以外的端子成为通常不使用的未使用端子。
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302与分支前端口303连接。
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320经由插塞308及通信线缆310而与第1分支后端口306连接。
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的通信端口313经由插塞309、通信线缆311及插塞312而与第2分支后端口307连接。在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的通信端口313中,第1端子313a、第2端子313b、第3端子313c及第4端子313d是通常使用的端子,第5端子313e、第6端子313f、第7端子313g及第8端子313h是通常不使用的端子,成为未使用端子。
分支连接器301使用重复配线305,将使用通常不使用的端子从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320传送来的数据重新分配给通常使用的端子。由此,能够将不具有下述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的通信端口313与第2分支后端口307连接,该二重通信功能是使用通常不使用的端子的功能。
图5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菊花链连接的系统的结构的图。通信仪器401、402、403、404具有使用通常不使用端子而通过1个端口对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传递的功能。
在系统中的通信仪器401、402、403、404中,除位于菊花链的终端的通信仪器401、404以外,在通信仪器402、403连接有分支连接器1013、1014的分支前端口103。与通信仪器402、403连接的分支连接器1013、1014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101相同的构造。分支连接器1013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和分支连接器1014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由通信线缆410连接。
在系统中的通信仪器401、402、403、404中,在位于菊花链的终端的通信仪器401、404连接有分支连接器3011、3012的分支前端口303。与通信仪器401、404连接的分支连接器3011、3012是与分支连接器301相同的构造。
分支连接器3011的第1分支后端口306和分支连接器1013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由通信线缆409连接。分支连接器3012的第1分支后端口306和分支连接器1014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由通信线缆411连接。
如图5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3011、3012与通信仪器401、404连接,不单独使用分支连接器3011、3012,其中,该通信仪器401、404位于通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1013、1014而进行了菊花链连接的系统的终端。
在关注分支连接器3011的情况下,通信仪器401是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通信仪器402是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同样地,在关注分支连接器3012的情况下,通信仪器404是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通信仪器403是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
通信线缆409具有用于进行通信仪器401和通信仪器402的通信的线路409a、和用于不经由通信仪器402、403而对通信仪器401和通信仪器404进行连接的线路409b。同样地,通信线缆410具有用于进行通信仪器402和通信仪器403的通信的线路410a、和用于不经由通信仪器402、403而对通信仪器401和通信仪器404进行连接的线路410b。同样地,通信线缆411具有用于进行通信仪器403和通信仪器404的通信的线路411a、和用于不经由通信仪器402、403而对通信仪器401和通信仪器404进行连接的线路411b。
分支连接器3011的第1分支后端口306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通信线缆409内的线路409a而与分支连接器1013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连接。分支连接器3011的第1分支后端口306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通过通信线缆409内的线路409b而与分支连接器1013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连接。
分支连接器3012的第1分支后端口306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通信线缆411内的线路411a而与分支连接器1014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连接。分支连接器3012的第1分支后端口306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通过通信线缆411内的线路411b而与分支连接器1014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连接。
分支连接器1013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通信线缆410内的线路410a而与分支连接器1014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连接。分支连接器1013的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通过通信线缆410内的线路410b而与分支连接器1014的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连接。
在分支连接器1013中,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第1通道配线104而与分支前端口103的端子连接,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第2通道配线105而与分支前端口103的端子连接。因此,从通信仪器401经过线路409a发送来的信息以及从通信仪器403经过线路410a发送来的信息被传递至通信仪器402。另一方面,通过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重复端子而传送的信息通过重复配线106在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间进行接收/发送,而不由通信仪器402进行中继。
在分支连接器1014中,第1分支后端口107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第1通道配线104而与分支前端口103的端子连接,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通常使用的端子通过第2通道配线105而与分支前端口103的端子连接。因此,从通信仪器402经过线路410a发送来的信息以及从通信仪器404经过线路411a发送来的信息被传递至通信仪器403。另一方面,通过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的重复端子而传送的信息通过重复配线106在第1分支后端口107及第2分支后端口108间进行接收/发送,而不由通信仪器403进行中继。
如上所述,通信线缆409的线路409a、通信线缆410的线路410a和通信线缆411的线路411a形成对在相邻的通信仪器间交换的信息进行传送的线路。另外,通信线缆409的线路409b、通信线缆410的线路410b和通信线缆411的线路411b形成对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412和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413直接进行连接的线路。
通过将分支连接器3011、3012连接至位于系统的终端的通信仪器401、404,从而能够将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412、413连接至分支连接器3011、3012的第2分支后端口307。在系统中,经过分支连接器3011、1013、1014、3012内的重复配线305、106构建对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412、413直接进行连接的线路。
在当前的分支连接器中,出于冗余化的目的,不能对与系统无关的通信仪器进行连接而进行通信,系统的扩展性欠佳。
另一方面,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通过与位于菊花链连接的系统的终端的通信仪器连接,从而能够将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连接至系统的两端的通信仪器,在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之间建立单独的线路。由此,在将由菊花链连接构成的系统上的终端站点设为不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通信性能,而不会受到来自配置于系统中间的通信仪器的影响。
实施方式3
图6是应用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切换插塞的俯视图。图7是应用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切换插塞的侧视图。切换插塞502具有:作为配线的线缆501,其与分支前端口和第1分支后端口连接;绝缘部503,其插入至第2分支后端口;第1端子504a,其配置于绝缘部503的上表面503a;以及第2端子504b,其配置于绝缘部503的下表面503b。即,第1端子504a和第2端子504b背对背地配置。在绝缘部503的上表面503a配置的第1端子504a和在下表面503b配置的第2端子504b的数量相同,但与分支前端口及第1分支后端口的端子的连接不同。
在将绝缘部503插入至第2分支后端口时,在绝缘部503的上表面503a配置的第1端子504a或者在下表面503b配置的第2端子504b与第2分支后端口的端子连接。因此,根据将绝缘部503以怎样的方向插入至第2分支后端口,对分支前端口及第1分支后端口和第2分支后端口的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在这里,将第1端子504a与第2分支后端口的端子接触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将第2端子504b与第2分支后端口的端子接触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
在这里,假设在绝缘部503的上表面503a侧的第1端子504a与第2分支后端口的端子连接的情况下成为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101相同的连接状态,在绝缘部503的下表面503b侧的第2端子504b与第2分支后端口的端子连接的情况下成为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301相同的连接状态。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分支前端口及第1分支后端口和第2分支后端口的连接状态的图。图8表示将绝缘部503的上表面503a侧的第1端子504a与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端子连接后的状态。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600的第1分支后端口602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成为重复通道(channel)而与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端子连接。由于绝缘部503的上表面503a侧的第1端子504a与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端子连接,因此第1分支后端口602的重复端子与第2分支后端口的重复端子连接。因此,在分支连接器600中,分支前端口601和第1分支后端口602通过第1通道配线而连接,分支前端口601和第2分支后端口603通过第2通道配线而连接。另外,第1分支后端口602和第2分支后端口603通过重复配线连接。
图8所示的连接状态是在绝缘部503的上表面503a侧配置的第1端子504a与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端子连接的状态,分支前端口601及第1分支后端口602和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连接状态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101相同。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的分支前端口及第1分支后端口和第2分支后端口的连接状态的图。图9表示将绝缘部503的下表面503b侧的第2端子504b与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端子连接后的状态。分支连接器600的第1分支后端口602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成为重复端子。由于绝缘部503的下表面503b侧的第2端子504b与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端子连接,因此第1分支后端口602的重复端子与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连接。因此,分支前端口601和第1分支后端口602通过第1通道而连接,第1分支后端口602和第2分支后端口603以下述方式对排列进行变换而连接,即,使用在第2分支后端口603中通常使用的端子对使用在第1分支后端口602中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而收发的信号进行收发。
当前,已知为了对内部的端子彼此的连接进行变更而使用了滑动部件的分支连接器,但由于是存在通过滑动部件而实现的机械性的可动部分的构造,因此分支连接器变大。
在将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应用于通过菊花链连接构成的系统的中间站点的情况、和应用于终端站点的情况下,能够改变分支连接器内部的配线状态。由于能够通过对切换插塞的方向进行变更而进行配线状态的切换,因此不需要设置具有诸如滑动开关这样的可动部的机构。因此,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分支连接器与设置可动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将第1端子504a和第2端子504b设为相同的数量,但是第2端子504b也可以仅设置与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连接的量。在该情况下,由于第1端子504a的数量和第2端子504b的数量不同,因此容易识别出切换插塞502的上下,能够使得难以发生以不期望的方向将切换插塞502插入至第2分支后端口603的情况。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是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还能够与其他的公知技术进行组合,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01、1011、1012、1013、1014、301、3011、3012、320、600分支连接器,102、302、120、12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103、303、601分支前端口,103a、303a第1通道用端子,103b、303b第2通道用端子,104、304第1通道配线,105第2通道配线,106、305重复配线,107、306、602第1分支后端口,107a、306a第1通道第1端子,107b、306b第1通道第2端子,107c、306c第1通道第3端子,107d、306d第1通道第4端子,107e、108e、306e重复第1端子,107f、108f、306f重复第2端子,107g、108g、306g重复第3端子,107h、108h、306h重复第4端子,108、307、603第2分支后端口,108a、307a第2通道第1端子,108b、307b第2通道第2端子,108c、307c第2通道第3端子,108d、307d第2通道第4端子,109、110、308、309、312插塞,111、112、207、208、209、310、311、409、410、411通信线缆,201、202、203、204、401、402、403、404通信仪器,207a、207b、208a、208b、209a、209b、409a、409b、410a、410b、411a、411b线路,313通信端口,313a第1端子,313b第2端子,313c第3端子,313d第4端子,313e第5端子,313f第6端子,313g第7端子,313h第8端子,412、413无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501线缆,502切换插塞,503绝缘部,503a上表面,503b下表面,504a第1端子,504b第2端子。

Claims (4)

1.一种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支前端口,其与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该二重通信功能是使用通信端口内的通常使用的端子和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这两者对第1通道及第2通道的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收发的通信功能;
第1分支后端口,其与具有所述二重通信功能的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
第2分支后端口,其与具有所述二重通信功能的第3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
第1通道配线,其对所述分支前端口的所述第1通道用端子和所述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
第2通道配线,其对所述分支前端口的所述第2通道用端子和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以及
重复配线,其对所述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和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
2.一种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支前端口,其与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该二重通信功能是使用通信端口内的通常使用的端子和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这两者对第1通道及第2通道的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收发的通信功能;
第1分支后端口,其与具有所述二重通信功能的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
第2分支后端口,其与不具有所述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连接;
第1通道配线,其对所述分支前端口的所述第1通道用端子和所述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以及
重复配线,其对所述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和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
3.一种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支前端口,其与具有二重通信功能的第1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该二重通信功能是使用通信端口内的通常使用的端子和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这两者对第1通道及第2通道的2个端口的信息进行收发的通信功能;
第1分支后端口,其与具有所述二重通信功能的第2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连接;
第2分支后端口,其与具有所述二重通信功能的第3分支连接器对应通信仪器或者不具有所述二重通信功能的通信仪器连接;以及
切换插塞,其具有接通至所述分支前端口及所述第1分支后端口的端子的配线,能够以第1方向或者第2方向安装于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
如果使所述切换插塞以所述第1方向安装至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则所述配线形成第1通道配线、第2通道配线和第1重复配线,该第1通道配线对所述分支前端口的所述第1通道用端子和所述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该第2通道配线对所述分支前端口的所述第2通道用端子和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该第1重复配线对所述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和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
如果使所述切换插塞以所述第2方向安装至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则所述配线形成所述第1通道配线和第2重复配线,该第2重复配线对所述第1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不使用的端子和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的通常使用的端子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插塞具有第1端子和第2端子,在使该切换插塞以所述第1方向向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进行安装时,该第1端子与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的端子导通,在使所述切换插塞以所述第2方向向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进行安装时,该第2端子与所述第2分支后端口的端子导通,
所述第1端子和所述第2端子背对背地配置。
CN201480082940.8A 2014-11-06 2014-11-06 分支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78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9470 WO2016071994A1 (ja) 2014-11-06 2014-11-06 分岐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929A true CN107078929A (zh) 2017-08-18
CN107078929B CN107078929B (zh) 2018-09-07

Family

ID=55908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294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78929B (zh) 2014-11-06 2014-11-06 分支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141543B2 (zh)
KR (1) KR101793881B1 (zh)
CN (1) CN107078929B (zh)
TW (1) TWI584616B (zh)
WO (1) WO201607199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1758A (ja) * 1999-05-20 2000-11-30 Nec Fielding Ltd Rj45分岐コネクタとlan
JP2002217939A (ja) * 2001-01-18 2002-08-02 Allied Tereshisu Kk スイッチ間帯域拡張用アダプタ
CN101222731A (zh) * 2008-01-22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收发链路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3302B2 (en) * 2005-05-04 2008-10-07 Micrel, Inc. Ethernet network implementing redundancy using a single category 5 cable
TWI437851B (zh) * 2010-11-22 2014-05-11 Azbil Corp Network system and node
US20130286896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Selph Secured LLC Tele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network interconnectivity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hereof
WO2014170944A1 (ja) * 2013-04-15 2014-10-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アダプ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1758A (ja) * 1999-05-20 2000-11-30 Nec Fielding Ltd Rj45分岐コネクタとlan
JP2002217939A (ja) * 2001-01-18 2002-08-02 Allied Tereshisu Kk スイッチ間帯域拡張用アダプタ
CN101222731A (zh) * 2008-01-22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收发链路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929B (zh) 2018-09-07
TWI584616B (zh) 2017-05-21
KR20170049601A (ko) 2017-05-10
JP6141543B2 (ja) 2017-06-07
TW201630381A (zh) 2016-08-16
WO2016071994A1 (ja) 2016-05-12
JPWO2016071994A1 (ja) 2017-04-27
KR101793881B1 (ko)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8892B2 (en) High-speed router with backplane using muli-diameter drilled thru-holes and vias
US20140273633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Jack With Switchable Circuit Configurations
US8665107B2 (en) 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 using RFID and near-field coupling techniques
CN101542849A (zh) 用于以太网的可集束圆形插拔连接器
AU2011348866B2 (en) Computer-control method for multi-unit coupling of a rail locomotive
CN101877932A (zh) 一种双面插背板及槽位连接器
CN106461877A (zh) 具有受管理的连接性的光学适配器模块
US6333472B1 (en) Reduction of crosstalk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7078929B (zh) 分支连接器
CN103186126B (zh) 实现分布式控制系统与智能设备互连的接口装置及方法
CN107451080A (zh) 一种复合接口
CN206442387U (zh) 一种联锁与leu组网结构
EP2434693A1 (en) Network system and node
CN108733610A (zh) 一种交换板及刀片服务器
CN105471752B (zh) 基于交换网实现机架堆叠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01141362B (zh) 系统接口以及带有该系统接口的设备
CN103200038A (zh) 一种开放式多业务平台
CN203166270U (zh) 一种fpc转接线
CN113595644A (zh) 光传输设备和光传输系统
DE102021109208A1 (de) Multi-Mode-Wellenleitersystem und Verbinder für integriert-optische Schaltungen
US20240056068A1 (en) High Frequency Differential Single Pole Multiple Throw Switch Module
CN208638481U (zh) 地铁乘客信息双屏显示信号分配装置
TWI843068B (zh) 主單元及通信系統
CN207817952U (zh) 信号备份传输系统
CN212114046U (zh) 一种音频跳线装置与双联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