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404B - 用于信号的三极化天线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信号的三极化天线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404B
CN107078404B CN201680003383.5A CN201680003383A CN107078404B CN 107078404 B CN107078404 B CN 107078404B CN 201680003383 A CN201680003383 A CN 201680003383A CN 107078404 B CN107078404 B CN 1070784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ipole
monopole
disposed
electromagnetic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33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404A (zh
Inventor
保罗·罗伯特·华生
哈林姆·博泰亚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8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6Turnstile or like antenna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of three or more elongated elements disposed radially and symmetrically in a horizontal plane about a common cent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08Combination of a dipole with a plane reflect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01Q25/001Crossed polarisation du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Q9/285Planar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7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mounting on wind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2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using dipole a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信号的三极化天线元件以及用于操作这种天线元件的方法。在实施方式中,天线元件包括:第一偶极元件,该第一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第二偶极元件,该第二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二极化方向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单极元件,该单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三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以及天线反射元件,其中,第一偶极元件、第二偶极元件和单极元件排列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并且其中,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均不相同。

Description

用于信号的三极化天线元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5年6月20日提交的标题为“Antenna Element for Signalswith Three Polarizations(用于信号的三极化天线元件)”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745,421的优先权,该项申请通过参引并入本文,如同将其内容全部复制在此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信号的具有三个极化方向的紧凑型天线元件和一种用于操作这种天线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通常安装在业务量密集的大都市地区。因此,紧凑型天线模块相比于体积较庞大的天线模块更受欢迎,这是因为紧凑型模块是美观的(例如,不易觉察的)并且紧凑型模块更易于安装和维护。许多基站天线采用天线元件的阵列来实现高级天线功能,例如波束成形等。因此,用于减小单个天线元件的轮廓以及用于减小天线元件阵列的尺寸(例如,宽度等)的技术和构造是期望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天线元件包括:第一偶极元件,该第一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第二偶极元件,该第二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二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以及单极元件,该单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三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天线元件还包括天线反射元件,其中,第一偶极元件,第二偶极元件和单极元件排列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并且其中,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均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通信电磁信号的方法包括:由单极元件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第一电磁信号分量,由第一偶极元件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第二电磁信号分量,以及由第二偶极元件在第三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第三电磁信号分量,其中,第一偶极元件、第二偶极元件和单极元件排列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并且其中,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均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天线元件包括:天线反射元件;单极元件,该单极元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第一偶极元件,该第一偶极元件沿第二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以及第二偶极元件,该第二偶极元件沿第三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其中,第二方向以相对于第一方向成约+45°角的方式布置,其中,第三方向以相对于第一方向成约-45°角的方式布置,并且其中,单极元件、第一偶极元件和第二偶极元件围绕中心轴线布置,中心轴线与天线反射元件正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电磁信号通信至天线元件以及从天线元件通信电磁信号的方法。天线元件包括天线反射元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的单极元件、沿第二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的第一偶极元件、以及沿第三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的第二偶极元件,其中,第二方向以相对于第一方向成约+45°角的方式布置,其中,第三方向以相对于第一方向成约-45°角的方式布置,并且其中,单极元件、第一偶极元件和第二偶极元件围绕中心轴线布置,中心轴线与天线反射元件正交。该方法包括由单极元件接收或发射第一电磁信号分量、由第一偶极元件接收或发射第二电磁信号分量、以及由第二偶极元件接收或发射第三电磁信号分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系统包括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包括配置成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第一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二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第二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三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单极元件、以及天线反射元件,其中,第一偶极元件、第二偶极元件和单极元件排列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并且其中,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均不相同。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照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具有三个正交极化的紧凑型天线元件;
图1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紧凑型天线元件是如何构成的;
图2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单极天线元件的三维视图;
图2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单极元件的第一介电基板;
图2c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单极元件的第二介电基板;
图3a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偶极天线元件的三维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偶极天线元件的截面图;
图3c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偶极天线元件的截面图;
图3d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上基板的细节;
图3e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偶极天线元件的俯视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单极元件和偶极元件的辐射图案;
图5a至图5d示出了紧凑型天线元件的电性能的曲线图;以及
图6示出了用于操作紧凑型天线元件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运营商要求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MIMO)天线具有越来越多的容量。增加这种系统的容量的一种方式是提供具有三个正交极化方向的天线。
各实施方式提供了具有三个正交极化方向的紧凑型天线元件。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具有三个独立输入端口的天线元件。天线元件可以包括三个排列布置的元件,例如两个偶极元件和一个单极元件。第一偶极元件可以相对于单极元件旋转45°的角度,并且第二偶极元件可以相对于单极元件旋转-45°的角度。单极元件和整个紧凑型天线元件可以包括约λ/6的高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凑型天线元件包括与折叠式单极排列布置的交叉偶极,其中,交叉偶极中的每个偶极包括小型化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balun)。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用于操作紧凑型天线元件的方法。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包括增加MIMO天线元件的容量、有效地利用可用的位置和空间、以及减小天线元件的尺寸的优点。另一优点是这样的紧凑型天线元件可以检测任何电磁信号。
应当指出的是,与元件20、30和50彼此远离地定位相比,在元件20、30和50彼此靠近地定位时,紧凑型天线元件10的性能如关于图5a至图5d详细论述的出人意料地更好。这三个独立的天线元件以关于中心轴线(C-轴线)几乎完全对称的方式协同定位。对称性可能是在三个协同定位的元件之间获得高隔离度的关键。在该实施方案中,如图5a中所示,端口至端口的隔离度(port-to port isolation)优于30dB(分贝),并且如图5b至图5d中所示,交叉极化鉴别率(cross pole discrimination)(极化纯度)是优异的。
图1a至图1b图示了具有三个正交极化的紧凑型天线元件10。紧凑型天线元件10由四个单独元件构成,即:两个偶极元件20、30、一个单极元件50和一个天线反射元件60。第一偶极元件20可以配置成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电磁信号,第二偶极元件30可以配置成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电磁信号,并且单极元件50可以配置成在第三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电磁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偶极元件20是+45o或约+45o极化的偶极元件,偶极元件30是-45°或约-45°极化的偶极元件,并且单极元件50是竖向极化的单极元件。约45°表示45°+/-5%或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偶极元件20、30相对于单极元件50的主方向M各自旋转约45°。两个极化的偶极元件20、30相对于彼此旋转90°。紧凑型天线元件10布置在反射元件60(例如,天线水平反射器;地面)上。紧凑型天线元件10的高度h(在z方向上)为约λ/6.5,其中,λ为电磁信号的波长。约λ/6.5表示λ/6.5+/-10%,或者替代性地λ/6.5+/-5%,或者甚至λ/6.5+/-2%。紧凑型天线元件10的长度l(在x方向上)为约λ/2,并且紧凑型天线元件10的宽度w(在y方向上)为约λ/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凑型天线元件10关于中心轴线是对称的。约λ/2表示λ/2+/-10%,或者替代性地λ/2+/-5%,或者甚至λ/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偶极探测器的端到端的总长度在频带的下限频率附近为大约λ/2,而较小的下偶极探测器的端到端的总长度在频带的上限频率附近为大约λ/2。
图1b公开了偶极元件20、30和单极元件50如何排列布置以形成紧凑型天线元件10。这些元件20、30和50可以以围绕中心轴线、即C-轴线定位的方式布置在共用天线反射元件60上。C-轴线可以被定义为穿过天线反射元件60的中心点并且与天线反射元件60正交。这些元件20、30和50可以被排列布置成使得它们关于C-轴线对称地布置(参见图1a)。
所有偶极元件20、30和单极元件50可以包括介电基板。每个介电基板通常是薄膜基板,该薄膜基板的厚度在大多数情况下薄于约600μm,或者薄于约500μm,尽管较厚的基板结构在技术上也是可能的。薄膜基板包括具有或不具有导电层的电绝缘材料,例如介电材料。基板可以包括层压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薄膜基板不包括半导体材料。典型的薄膜基板材料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材料,比如聚酰亚胺箔、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箔、聚乙烯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箔和液晶聚合物(LCP)箔。另外的基板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和其他氟化聚合物,比如全氟烷氧基(PFA)和氟化乙烯丙烯(FEP)、
Figure BDA0001279983720000031
(无定形氟碳聚合物)、和从Taconic可获得的HyRelex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板是多介电层基板。
如图2a至图2c所公开的,单极元件50可以是折叠式单极元件。折叠式单极元件50可以由两个介电基板51、52构成。基板51、52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60上。基板51、52可以连接成使得基板51、52在天线反射元件60上形成十字形或X形件并且可以相对于彼此正交布置。布置51、52可以关于穿过中心点CP的中心C-轴线是对称的。每个介电基板51、52的每个侧部或翼部516-519的长度在从中心点CP测量时可以是相同的。
图2b示出了包括第一主表面510和第二主表面511的介电基板51,第二主表面511与第一主表面510相反。第一主表面510和第二主表面511经由侧表面521-528连接。侧表面522机械地连接至天线反射元件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板51可以形成U形件,其中,水平侧表面526比竖向侧表面525、527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板51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比如V形形状或其他类似的形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极元件50可以仅由金属制成而不包括介电基板。
在基板51的第一主表面510上可以印刷有第一导电层图案(例如,金属图案)535,并且在基板511的第二主表面上可以印刷有第二导电层图案(例如,金属图案)536。第一图案535可以通过边缘镀层(例如,设置在侧表面527、528上或者设置在这两个表面527和528上的电连接部)或通过通孔电连接至第二图案536。除了该连接之外,两个图案535、536借助于介电基板51的基板材料是隔离的。第一图案535将馈电点537通过竖向导线连接至第二图案536,第一图案535此时以镜像的方式设置以形成基板51的内部形状,例如第一图案535形成U形形状。通过边缘连接部或通孔连接至第一图案535的第二图案536使导线沿对角线方向朝向侧表面522向下布设。图案536可以从U形部的顶部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布设至由侧表面521/522形成的拐角。图案535和536可以包括铜、铜合金、铝、铝合金或其组合。位于侧表面521/522的拐角处的图案536可以电连接至天线反射元件60。相反,馈电点537可以与天线反射元件60电隔离。基板51可以具有凹部,使得第二基板52可以安置在该凹部中。
基板51可以包括约2λ/5的长度和约λ/6的高度h,其中,λ是电磁信号的波长。约2λ/5表示5λ/5+/-10%,或者替代性地2λ/5+/-5%,或者甚至2λ/5+/-2%。
图2c示出了具有第一主表面540和第二主表面541的基板52的侧视图。基板52可以与基板51相同,并且可以包括与关于基板51所描述的特征相同的特征。然而,基板52根本不具有馈电点,并且因此也没有馈电点537。
回到图2a,基板51、52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凹部、槽或缝,该凹部、槽或缝的宽度等于相应的另一基板51、52的宽度,使得两个基板51、52可以机械地连接或安置在一起,如图2a所示。第二基板52的导电层图案543、544可以经由点539处的通孔或电焊料连接件连接至基板51的导电层图案535、536。
图3a至图3e示出了偶极元件20、30的若干不同视图。关于图3a至图3e,仅描述了偶极元件20,这是因为偶极元件30与偶极元件20相同。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偶极元件30与偶极元件20相比可以是不同的。
图3a示出了偶极元件20的三维视图。偶极元件20包括三个介电基板210、230、250(例如电路板)。偶极元件20包括竖向基板210、第一水平基板230和第二水平基板250。竖向基板210可以以与天线反射元件60的平面正交的方式布置,而第一水平基板230和第二水平基板250可以平行于天线反射元件60布置。竖向基板210可以通过侧表面安置在天线反射元件60上。
每个偶极元件20、30可以包括微带平衡-不平衡变换器,该微带平衡-不平衡变换器集成在介电基板中且电连接至下偶极的偶极探测器和上偶极的偶极探测器。下偶极可以激发上偶极。
现在参照图3b和图3c,竖向基板210包括第一主表面211、第二主表面212以及将第一主表面211与第二主表面212连接的侧表面213-216。竖向基板210可以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60上,使得天线反射元件60机械地连接至基板210的侧表面216。
竖向基板210可以包括由第一主表面211支承或印刷在第一主表面211上的导线225。导线225可以连接至馈电点226。馈电点226与天线反射元件60电隔离。竖向基板210还可以包括由第二主表面212支承或印刷在第二主表面212上的导电板227、228。导电板227、228可以电连接(例如,焊接)至天线反射元件60。导电板227、228彼此不连接并间隔开了间隙。该间隙是必需的以激发该点处的差分阻抗。精确的差分阻抗对间隙的尺寸敏感。具有间隙的竖向基板210提供至下偶极探测器235的平衡的馈送连接部分。平衡的馈送连接部分可以是约90Ω的平衡馈送间隙。具有印刷图案225、227、228的竖向基板210可以形成具有不平衡的50Ω的馈电点226的平衡-不平衡变换器。
竖向基板210可以包括在40mm至80mm之间的长度l1或约60mm(+/-10%)的长度和在20mm至40mm之间的宽度w1或约30mm(+/-10%)的宽度。导线225、馈电点226和导电板227、228可以包括相同的导电材料,比如铜或铜合金,或者替代性地铝或铝合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线225和板227、228的材料可以是不同的。导电板227、228可以是平衡-不平衡变换器接地件。
第一水平基板230可以是下偶极元件。可以仅在第一水平基板230的主表面231、232(参见图3b)中的一者上印刷有导电材料图案235,例如下偶极探测器(参见图3e)。下偶极探测器235可以位于第一主表面(例如上主表面)231上,或者替代性地位于第二主表面(例如,下主表面)232上(参见图3b)。下偶极探测器235可以包括两个导电板237、239,所述两个导电板237、239呈具有相同形式的正多边形,比如斜方形或菱形。斜方形可以不是对称的斜方形,但是可以包括更靠近中心点Chs的较长边242、243。替代性地,板237、239可以包括曲线形状,或者可以是在中心点Chs附近具有窄特征且在梢端处具有更广或更宽特征以提供良好的带宽和辐射图案的多边形。在中心点附近变窄是可取的,使得下偶极探测器235的两个导电板237、239可以靠近平衡-不平衡变换器间隙差分馈电点。这有助于至下偶极贴片的导电连接。每个板237、239的五个顶点可以是尖锐的或倒圆的。板可以具有多于或少于五个的顶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237、239可以不呈矩形。板237、239中的每一者可以电连接至连接件245、247,连接件245、247可以是通孔或边缘连接元件。可以通过将第一水平基板230的导电图案与竖向基板210焊接来建立电连接件245、247。下偶极探测器235的板237、239经由电连接件245、247连接至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平衡馈电点(导电板227、228之间的间隙)。导电板227、228的间隙可以同导体245与导体247之间的间隙相同。该平衡馈电点配置成由平衡-不平衡变换器输入端口226激发。
第一水平基板230可以包括在60mm至100mm之间的长度l2或约80mm(+/-10%)的长度l2以及在20mm至40mm之间的宽度w2或约30mm(+/-10%)的宽度w2。下偶极探测器235的每个导电板237、239可以包括约λ/4的长度ld1。约λ/4表示λ/4+/-10%,或者替代性地λ/4+/-5%,或者甚至λ/4+/-2%。第一水平基板230可以比第一竖向基板210长。导电材料图案可以包括导电材料比如铜或铜合金,或者替代性地铝或铝合金。
第二水平基板250可以是上偶极元件。可以仅在第二水平基板250的主表面251、252(参见图3b)中的一者上印刷有导电材料图案255,例如上偶极探测器(参见图3e)。上偶极探测器255可以位于第一主表面(例如,上主表面)251上。上偶极探测器255可以包括呈具有相同形式的正多边形比如斜方形或菱形的两个导电板257、259。斜方形可以不是对称的斜方形,但是可以包括更靠近中心点Chs的较长边262、263。替代性地,板257、259包括曲线形状或者可以是如以上关于板237、239所描述的多边形。上偶极探测器255的板257、259可以靠近中心点Chs,使得可以通过小的电感连接部分而在那里安置小电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板257、259可以不呈矩形。板257、259中的每一者可以电容性地(或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感应地)连接至电容器265。电容器265可以位于下(第二)主表面252上。电容器265可以是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265在两个板257、259之间创建电容连接。没有针对下偶极探测器235的电容连接部或电容器。电容器265具有使偶极输入阻抗匹配的频带变宽的效果。
第二水平基板250可以包括在80mm至120mm之间的长度l2或约100mm(+/-10%)的长度l2以及在30mm至50mm之间的宽度w2或约40mm(+/-10%)的宽度w2。上偶极探测器235的每个导电板257、259可以包括约λ/4的长度ld2。上偶极探测器255的端到端总长度在频带的下限频率附近为大约λ/2,而较小的下偶极探测器235的端到端的总长度在频带的上限频率附近为大约λ/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种构型有助于产生高的频带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偶极的总长度可以是大约6.25cm,对于下偶极(针对WiFi(无线局域网)的2.4GHz-2.5GHz)而言,下偶极的总长度可以是大约6cm。高度可以为大约2cm(λ/6)。
第二水平基板250可以比第一水平基板230长且宽。导电材料图案可以包括导电材料,比如铜或铜合金,或者替代性地铝或铝合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偶极元件235与第二偶极元件255之间不存在导电连接。下偶极元件230至上偶极元件250之间的距离会影响耦合的强度。该距离可以为约1mm至5mm,或者替代性地,约2mm至3mm。
图4a示出了偶极元件20、30的辐射图案,并且图4b示出了单极元件50的辐射图案。
图5a至图5d示出了针对1.7GHz-2.7GHz频带中的信号而优化的紧凑型三极天线元件10的实施方式的电气性能曲线图。图5a示出了在输入端口S11、S22和S33处的回波损耗低于-10dB并示出了耦合系数S13、S32和S21低于-30dB。
图5b示出了第一偶极元件20(集成在紧凑型天线元件10中)在1.7GHz、2.2GHz和2.7GHz处的共极化辐射和交叉极化辐射,而图5c示出了第二偶极元件30针对相同频率的共极化辐射和交叉极化辐射。如从曲线图可以看到的,第一偶极元件20和第二偶极元件30的交叉极化图案低于-15dB。两个偶极元件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显示出相同的良好性能:在频率范围内的低的旁波瓣(低于-20dB)、低的反向辐射以及波束宽度在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小变化。图5d示出了单极元件50(集成在紧凑型天线元件10中)在1.7GHz、2.2GHz和2.7GHz处的共极化辐射和交叉极化辐射。与其他元件类似,单极元件50显示出非常好的电性能。交叉极化增益低于-22dB,而共极化最大增益为约5dB。
图6示出了用于操作紧凑型天线元件的方法300。包括与单极元件排列布置的两个偶极元件的紧凑型天线元件在步骤302中接收电磁信号。电磁信号可以包括针对每个正交极化方向的电磁信号分量。竖向极化的单极元件在其极化方向上接收或拾取(第一)电磁信号分量,第一极化的偶极元件在其极化方向上接收或拾取(第二)电磁信号分量,并且第二极化的偶极元件在其方向上接收或拾取(第三)电磁信号分量(步骤304)。紧凑型天线元件将这些电磁信号分量发送至紧凑型天线元件的相应馈电点。例如,第一电磁信号分量被发送至单极元件的馈电点,第二电磁信号分量被发送至第一偶极元件的馈电点,并且第三电磁信号分量被发送至第二偶极元件的馈电点。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具有多个紧凑型天线元件的天线阵列。例如,天线阵列可以被实现为MIMO天线。
天线元件的各实施方式可以用于300MHz(兆赫)至30GHz之间的频带。例如,天线可以在GSM、UMTS或LTE无线系统中操作。可适用的频带可以是790MHz-860MHz,1.7GHz-1.9GHz和2.5GHz-2.7GHz。天线元件的其他实施方式可以用于2.4GHz-2.5GHz和5GHz-6GHz(WiFi频带)。替代性地,天线元件的各实施方式可以使用在60GHz频带例如57GHz-66GHz、在E频带(例如,71GHz-76GHz和81GHz-86GHz)以及在90GHz频带例如92GHz-95GHz中。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雷达系统比如汽车雷达,或者电信应用比如在基站或用户设备(例如,手持装置)中的收发器应用。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包括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包括配置成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第一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二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第二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三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单极元件、以及天线反射元件,其中,第一偶极元件、第二偶极元件和单极元件排列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并且其中,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均不相同。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天线元件包括约λ/6的高度,其中,λ是电磁信号的波长。
另外的实施方式设置成第一偶极元件相对于单极元件的主方向旋转约45°,并且其中,第二偶极元件相对于单极元件的主方向旋转约-45°。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第一偶极元件和第二偶极元件彼此正交地布置为交叉式双偶极元件。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交叉式双偶极元件是对称的。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单极元件是对称的并且包括约λ/6的高度。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均彼此正交。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单极元件是折叠式单极元件。
一些实施方式包括用于操作天线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单极元件处接收第一电磁信号分量,在第一偶极元件处接收第二电磁信号分量,以及在第二偶极元件处接收第三电磁信号分量。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包括天线元件,该天线元件包括:天线反射元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的单极元件、沿第二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的第一偶极元件、以及沿第三方向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的第二偶极元件,
其中,第二方向以相对于第一方向成约+45°角的方式布置,其中,第三方向以相对于第一方向成约-45°角的方式布置,并且其中,单极元件、第一偶极元件和第二偶极元件围绕中心轴线布置,中心轴线与天线反射元件正交。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天线反射元件是导电板,并且单极元件包括两个介电基板,所述两个介电基板各自具有两个主表面以及将两个主表面连接的侧表面,介电基板彼此正交布置,在每个主表面上印刷有导电图案,并且其中,每个基板通过侧表面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介电基板中的仅一个介电基板包括输入端口,而另一介电基板不包括输入端口。
另外的实施方式设置成单极元件具有约λ/6.5的高度,其中,λ是电磁信号的波长。
另外的实施方式设置成第一偶极元件和第二偶极元件各自包括三个介电基板,所述三个介电基板各自具有两个主表面以及将两个主表面连接的侧表面,第一介电基板通过底侧表面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第二介电基板和第三介电基板平行于天线反射元件布置,并且其中,第三介电基板布置在第一介电基板的顶侧表面上。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每个偶极元件包括布置在第二介电基板上的下偶极探测器和布置在第三介电基板上的上偶极探测器。
各实施方式设置成上偶极探测器大于下偶极探测器,并且每个偶极元件包括平衡-不平衡变换器。
各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操作天线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单极元件处接收第一电磁信号分量,在第一偶极元件处接收第二电磁信号分量,以及在第二偶极元件处接收第三电磁信号分量。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包括具有天线元件的系统。天线元件包括配置成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第一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二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第二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三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的单极元件、以及天线反射元件,其中,第一偶极元件、第二偶极元件和单极元件排列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并且其中,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均不相同。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描述并非旨在理解为限制性的。通过参照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种改型及组合以及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意图涵盖任何这样的改型或各实施方式。

Claims (20)

1.一种天线元件,包括:
第一偶极元件,所述第一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一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
第二偶极元件,所述第二偶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二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
单极元件,所述单极元件配置成在第三极化方向上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以及
天线反射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和所述单极元件排列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极化方向、所述第二极化方向和所述第三极化方向均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和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各自包括三个介电基板,所述三个介电基板各自具有两个主表面以及将所述两个主表面连接的侧表面,第一介电基板通过底侧表面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第二介电基板和第三介电基板平行于所述天线反射元件布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三介电基板布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基板的顶侧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天线元件包括λ/6.5+/-10%的高度,其中,λ是电磁信号的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相对于所述单极元件的主方向旋转45°+/-5%,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偶极元件相对于所述单极元件的所述主方向旋转-4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和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彼此正交地布置为交叉式双偶极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交叉式双偶极元件是对称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单极元件是对称的并且包括λ/6.5+/-10%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极化方向、所述第二极化方向和所述第三极化方向各自彼此正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单极元件是折叠式单极元件。
9.一种用于对电磁信号进行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单极元件在第一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第一电磁信号分量;
由第一偶极元件在第二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第二电磁信号分量;以及
由第二偶极元件在第三极化方向上接收或发射第三电磁信号分量,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和所述单极元件排列布置在天线反射元件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均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和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各自包括三个介电基板,所述三个介电基板各自具有两个主表面以及将所述两个主表面连接的侧表面,第一介电基板通过底侧表面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第二介电基板和第三介电基板平行于所述天线反射元件布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三介电基板布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基板的顶侧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相对于所述单极元件旋转+45°+/-5%角,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偶极元件相对于所述单极元件旋转-45°+/-5%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极化方向、所述第二极化方向和所述第三极化方向均彼此正交。
12.一种天线元件,包括:
天线反射元件;
单极元件,所述单极元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
第一偶极元件,所述第一偶极元件沿第二方向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以及
第二偶极元件,所述第二偶极元件沿第三方向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成+45°+/-5%度角的方式布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成-45°+/-5%度角的方式布置,并且其中,所述单极元件、所述第一偶极元件和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围绕中心轴线布置,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天线反射元件正交,
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和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各自包括三个介电基板,所述三个介电基板各自具有两个主表面以及将所述两个主表面连接的侧表面,第一介电基板通过底侧表面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第二介电基板和第三介电基板平行于所述天线反射元件布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三介电基板布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基板的顶侧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天线反射元件是导电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单极元件包括两个介电基板,所述两个介电基板各自具有两个主表面以及将所述两个主表面连接的侧表面,所述介电基板彼此正交地布置,在每个主表面上印刷有导电图案,并且其中,每个基板通过侧表面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介电基板中的仅一个介电基板包括输入端口,而所述介电基板中的另一介电基板不包括输入端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单极元件具有λ/6.5+/-10%的高度,其中,λ是电磁信号的波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每个偶极元件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介电基板上的下偶极探测器和布置在所述第三介电基板上的上偶极探测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所述上偶极探测器大于所述下偶极探测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元件,其中,每个偶极元件包括平衡-不平衡变换器。
20.一种用于将电磁信号通信至天线元件以及从天线元件通信电磁信号的方法,其中,所述天线元件包括天线反射元件、沿第一方向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的单极元件、沿第二方向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的第一偶极元件、以及沿第三方向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的第二偶极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成+45°+/-5%角的方式布置,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成-45°+/-5%角的方式布置,并且其中,所述单极元件、所述第一偶极元件和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围绕中心轴线布置,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天线反射元件正交,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单极元件接收或发射第一电磁信号分量;
由所述第一偶极元件接收或发射第二电磁信号分量;以及
由所述第二偶极元件接收或发射第三电磁信号分量,
其中,所述第一偶极元件和所述第二偶极元件各自包括三个介电基板,所述三个介电基板各自具有两个主表面以及将所述两个主表面连接的侧表面,第一介电基板通过底侧表面布置在所述天线反射元件上,第二介电基板和第三介电基板平行于所述天线反射元件布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三介电基板布置在所述第一介电基板的顶侧表面上。
CN201680003383.5A 2015-06-20 2016-02-15 用于信号的三极化天线元件 Active CN1070784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745,421 US9548544B2 (en) 2015-06-20 2015-06-20 Antenna element for signals with three polarizations
US14/745,421 2015-06-20
PCT/CN2016/073817 WO2016206388A1 (en) 2015-06-20 2016-02-15 Antenna element for signals with three polariz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404A CN107078404A (zh) 2017-08-18
CN107078404B true CN107078404B (zh) 2020-01-10

Family

ID=57584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383.5A Active CN107078404B (zh) 2015-06-20 2016-02-15 用于信号的三极化天线元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48544B2 (zh)
EP (1) EP3298657B1 (zh)
JP (1) JP6579589B2 (zh)
KR (1) KR101982641B1 (zh)
CN (1) CN107078404B (zh)
WO (1) WO20162063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6871B2 (ja) * 2015-06-04 2019-1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通信機
US10270185B2 (en) 2016-12-19 2019-04-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witchable dual band antenna array with three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US11165158B2 (en) * 2017-05-12 2021-11-02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Integrated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unit, multi-array 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of same
US11038272B2 (en) * 2017-05-29 2021-06-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figurable antenna array with diverse polarizations
KR102348241B1 (ko) 2017-05-30 2022-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어레이 및 안테나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239564B1 (en) * 2018-01-05 2022-02-01 Airgain, Inc. Co-located dipoles with mutually-orthogonal polarization
TWI668917B (zh) * 2018-03-26 2019-08-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頻天線模組
WO2020005960A1 (en) * 2018-06-27 2020-01-02 Thompson James E Quad-port radiating element
CN110011026B (zh) * 2018-12-25 2021-05-0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单元、天线阵列和基站
US10797408B1 (en) * 2019-04-18 2020-10-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21034915A (ja) 2019-08-26 2021-03-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移動体搭載レーダアンテナ、移動体搭載レーダアンテナ用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体搭載レーダ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CN110492239B (zh) * 2019-09-03 2020-10-16 深圳大学 一种应用于5g-v2x车联网通信系统的三极化车载天线
WO2021194832A1 (en) 2020-03-24 2021-09-3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ating elements having angled feed stalks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s including same
AU2021244357A1 (en) 2020-03-24 2022-11-17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an active antenna module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EP4143922A1 (en) * 2020-04-28 2023-03-0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reflector assemblies including a nonmetallic substrate having a metallic layer thereon
CN116057779A (zh) * 2020-09-14 2023-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设备、天线设备阵列以及具有天线设备的基站
CN115224463A (zh) * 2021-04-19 2022-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及无线设备
US11784418B2 (en) * 2021-10-12 2023-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directional dual-polarized antenna system
WO2023137770A1 (en) * 2022-01-24 2023-07-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antenna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41606A (en) * 1959-08-17 1962-06-26 Collins Radio Co Decoupled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polarized antenna
US4814777A (en) * 1987-07-31 1989-03-21 Raytheon Company Dual-polarization,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system
CN104009277A (zh) * 2013-02-21 2014-08-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设备和天线阵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4320A (en) * 1988-05-06 1989-09-05 Ball Corporation Monopole/L-shaped parasitic elements for circularly/elliptically polarized wave transceiving
JP2706719B2 (ja) * 1988-08-23 1998-01-28 電気興業株式会社 反射板付プリントアンテナ
JP3512382B2 (ja) * 2000-09-22 2004-03-29 日本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複合アンテナ
US6329954B1 (en) * 2000-04-14 2001-12-11 Receptec L.L.C. Dual-antenna system for single-frequency band
SE517524C2 (sv) * 2001-07-13 2002-06-18 Red Snake Radio Technology Ab Antennanordning för användning av tredimensionell elektromagnetisk fältinformation inherent i en radiovåg
CN2599771Y (zh) * 2002-10-16 2004-01-14 蒋维平 全向极化天线系统
US6822618B2 (en) * 2003-03-17 2004-11-23 Andrew Corporation Folded dipole antenna, coaxial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and retaining element
US7280082B2 (en) * 2003-10-10 2007-10-09 Cisco Technology, Inc. Antenna array with vane-supported elements
US20050200549A1 (en) * 2004-03-15 2005-09-15 Realtronics Corporation Optimal Tapered Band Positioning to Mitigate Flare-End Ringing of Broadband Antennas
US7019708B2 (en) * 2004-04-08 2006-03-28 Florenio Pinili Regala Portable co-located LOS and SATCOM antenna
US7710343B2 (en) 2007-10-16 2010-05-04 Hong Kong Technologies Group Limited Compact 3-port orthogonally polarized MIMO antennas
CN201307640Y (zh) * 2008-07-23 2009-09-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振子单元、天线单元及天线阵列
JP5308278B2 (ja) * 2009-08-27 2013-10-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DE102010004470B4 (de) * 2010-01-13 2013-05-08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Antennen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JP5060588B2 (ja) * 2010-05-19 2012-10-31 電気興業株式会社 偏波ダイバーシチアンテナ
CN102570058B (zh) 2010-12-31 2014-11-19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复合式多天线系统及其无线通信装置
KR20120086838A (ko) * 2011-01-27 2012-08-06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Pcb 기판형 광대역 이중 편파 다이폴 안테나
JP5514779B2 (ja) * 2011-08-30 2014-06-04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TWI513105B (zh) * 2012-08-30 2015-12-11 Ind Tech Res Inst 雙頻耦合饋入天線、交叉極化天線以及使用該天線的可調式波束模組
CN203013940U (zh) * 2013-01-07 2013-06-19 深圳市鼎耀科技有限公司 双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41606A (en) * 1959-08-17 1962-06-26 Collins Radio Co Decoupled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polarized antenna
US4814777A (en) * 1987-07-31 1989-03-21 Raytheon Company Dual-polarization,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system
CN104009277A (zh) * 2013-02-21 2014-08-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设备和天线阵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519737A (ja) 2018-07-19
US20160372839A1 (en) 2016-12-22
KR20180012855A (ko) 2018-02-06
EP3298657B1 (en) 2020-04-08
KR101982641B1 (ko) 2019-08-28
WO2016206388A1 (en) 2016-12-29
CN107078404A (zh) 2017-08-18
US9548544B2 (en) 2017-01-17
EP3298657A1 (en) 2018-03-28
EP3298657A4 (en) 2018-05-30
JP6579589B2 (ja) 2019-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8404B (zh) 用于信号的三极化天线元件
US20170085009A1 (en) Low-profile, broad-bandwidth, dual-polarization dipole radiating element
US11038272B2 (en) Configurable antenna array with diverse polarizations
US711974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d packaging printed antenna devices
US10270185B2 (en) Switchable dual band antenna array with three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KR100917847B1 (ko) 전방향 복사패턴을 갖는 평면형 안테나
US7324049B2 (en) Miniaturized ultra-wideband microstrip antenna
US5771024A (en) Folded mono-bow antennas and antenna systems for use in cellular and oth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9287633B2 (en) Dual frequency coupling feed antenna and adjustable wave beam module using the antenna
EP0907984B1 (en) Folded mono-bow antennas and antenna systems for use in cellular and oth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8830135B2 (en) Dipole antenna element with independently tunable sleeve
US20100039343A1 (en) Antenna device
KR102018083B1 (ko) 광대역 패치 어레이 안테나 장치
US9466886B2 (en) Antenna device
US20240079787A1 (en) High gain and fan beam antenna structures
CN101378144B (zh) 无线电设备及其天线
Karami et al. Broadband and efficient patch array antenna fed by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feed network for Ku‐band satellite applications
CN111684656A (zh) 用于与应答器通信的天线
JP2005286854A (ja) 偏波切換え機能を有するアンテナ
Kittiyanpunya et al. Design of pattern reconfigurable printed Yagi-Uda antenna
EP3440739B1 (en) Broadband cavity-backed slot antenna
Lago et al. AMC-integrated reconfigurable beamforming folded dipole antenna with parasitic and RF MEMS
Al-Amin et al. On Package Connected Array with Beam Steering Capabilities at Millimeter-Wa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