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6459B - 制造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及由此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 - Google Patents

制造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及由此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6459B
CN107076459B CN201580014293.1A CN201580014293A CN107076459B CN 107076459 B CN107076459 B CN 107076459B CN 201580014293 A CN201580014293 A CN 201580014293A CN 107076459 B CN107076459 B CN 107076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thermal power
exchange uni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2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6459A (zh
Inventor
R·詹诺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dewo PLC
Original Assignee
Kangdewo P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dewo PLC filed Critical Kangdewo PLC
Publication of CN107076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6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00Water heaters, e.g. boilers, continuous-flow heaters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 F24H1/22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H1/40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tube or tubes
    • F24H1/43Water heaters other than continuous-flow or water-storage heaters, e.g. water heaters for central heating with water tube or tubes helically or spirally coi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23P15/26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heat exchanger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8/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extracting latent heat from flue gases by means of conden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28D7/02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he conduits of only one medium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ubes, the coils having a cylindrical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35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domestic or space heating, e.g. heating radi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制造使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方法,每个热交换单元(1a‑1d)均包括安装在相应容纳壳体(5)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2),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该组的多个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所述容纳壳体(5)的轴向延伸量随着该单元(1a‑1d)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而恒定并且等于使最小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单元的轴向延伸量;b)提供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使之各自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并且各包括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该至少一个管状管道使围绕根据多个线圈的螺旋的纵向轴线(X‑X)卷绕的第一热传递流体流动;c)在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内安装该组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2)的至少一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其中,该组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2)的内径随着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而基本恒定;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管状管道(3)具有与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成比例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这样在其热功率变化时维持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并且等于使最小热功率在该组的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

Description

制造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及由此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的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
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其中每个单元均包括安装在相应容纳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这一组单元优选但非排他性地用在水加热设备、加热或空气调节系统中,既用于家用又配合用于住宅、工业区或购物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类型且能由上述方法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
在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热交换单元”用于表示最好具有模块化类型的个体,其包括安装在相应容纳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热交换器内循环的第一热传递流体与向所述热交换器本身外部流入所述容纳壳体的第二热传递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背景技术
一般在热交换单元特别是在水加热设备或者加热或空气调节系统的领域中,目前最急需的一种需要在于为制造商提供具有尽量宽的一组热功率的这样的设备或系统,一方面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另一方面具有极端缩小的尺寸。
目前,特别理解为使其特性具有紧凑性、有竞争力的重量和成本的热交换单元配备有容纳在相应容纳壳体中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
特别是,这样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管状管道,该至少一个管状管道按照具有根据期望热功率确定的值的横截面的多个线圈的方式围绕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卷绕。
这样的管状管道的线圈或者可具有例如在Le Mer名下的国际专利申请WO 94/16272或Viessmann Werke名下的欧洲专利申请EP 0 745 813中描述的扁平横截面,或者具有例如在Cosmogas名下的国际专利申请WO 2005/080900和WO 2012/156954中描述的圆形横截面。
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些热交换单元的制造商的常例是,通过在相应专用容纳壳体中安装使预定数目的线圈与落入该组热交换单元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范围内的期望热功率成比例的一个或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来制造成组的每个热交换单元。
在热交换单元的构造构架内,其中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管状管道的线圈具有扁平横截面,例如第2007/0209606号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的,还已知借助内部分隔元件将热交换器分为前部和后部,相对于第二热传递流体的流动方向分别位于分隔元件的上游和下游。
在US 2007/0209606的图9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热交换器的后部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卷入具有较低温度的气流(第二热传递流体),大于前部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
发明内容
申请人已观察到,通过如前述现有技术文件建议地操作,制造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的一组热交换单元具有一些缺陷,为此应提供适当的方案。
第一种缺陷涉及的事实是,随着单元的热功率增加,热交换器的线圈数目也增加,并且与之一起,沿着至少热交换器的轴向方向的延伸平行于螺旋的纵向轴线。
在国际专利申请WO 94/16272或欧洲专利申请EP 0 745 813中描述的单元的情况下,然而,随着单元的热功率在一组单元的热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范围内变化,沿着热交换器的轴向方向的延伸的这种增加涉及容纳热交换器的单元壳体的轴向延伸量的增加。
通过以这种方式操作,即,通过使一组热交换单元为热功率的每个选定值提供具有适当轴向延伸量的专用热交换器,该专用热交换器容纳在同样专用的容纳壳体中并且具有这样的尺寸以盛装必要数目的热交换器线圈,确保由此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一定包括尤其沿着轴向方向具有不同整体尺寸的相对较高数目的单元,随之而来确保所有负面影响。
首先,这样的一组热交换单元需要制造并且库存具有大量不同尺寸的专用容纳壳体,每个容纳壳体均能够容纳具有期望热功率的热交换器,就成本和仓库空间利用而言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其次,热交换单元的轴向尺寸的增加连同热功率的增加与趋于最小化以及统一热交换装置的尺寸两种市场需求冲突。
再次,热交换单元的轴向尺寸连同功率的增加会在许多情况下增加力而使设备或系统的液压回路复杂化,其中为了考虑在单元的热交换器中循环的第一热传递流体的入口连接件与出口连接件之间的不同轴间距离而安装了热交换单元。
在国际专利申请WO 2012/156954中描述的单元的情况下,其中可以设想单个容纳壳体,因为单元的热功率增加,随着其热功率增加,沿着热交换器的轴向方向的延伸增加另一方面涉及到:单元的前述单个容纳壳体必然具有轴向延伸量,使之等于具有该组的热功率值的范围内的最大热功率的单元的壳体的轴向延伸量。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既使用比期望占据更大空间且并不用在热功率小于最大值的组中的所有这些单元中的壳体,也由于用于制造壳体的更大量材料而导致这一组单元的生产成本更大。
本发明背后的技术问题因此在于,提供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的一组热交换单元,并且至少部分地免除以上缺陷,特别是随着热功率在该组热交换单元内变化而允许:
-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轴向尺寸恒定;
-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轴向尺寸最小;
-使关闭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或布置在该区中的单元的部件标准化;
-使属于装设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单个热交换单元的设备或系统的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外部支撑元件标准化;以及
-使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外部支撑元件的轴向尺寸最小。
根据其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限定在随附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所述方法的优选特征阐述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1中。
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的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每个热交换单元均包括安装在相应容纳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所述容纳壳体的轴向延伸量在所述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是恒定的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热交换单元的轴向延伸量;
b)提供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每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并且每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均包括供第一热传递流体流动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按照多个线圈的方式围绕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卷绕;
c)在所述单个容纳壳体内安装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的内径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在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是基本恒定的;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功率成比例,使得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变化时维持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并且等于所述最小热功率处在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轴向延伸量。
在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术语:“热功率”用于表示就在热交换器中循环的第一热传递流体与向热交换器外部循环的第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量而言每单位时间传递的能量。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该组热交换单元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螺旋形状的管状管道相对于热交换器同轴且向内地限定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
在本说明书和随后权利要求书的构架内,术语“热传递流体”用于表示能够接收/传递外部热源的热量并且能够将热量传递到使流体循环的设备或系统的不同点的任何流体。
由此,例如,在气液热交换单元的情况下,该第一热传递流体可由(诸如在家用的锅炉中)加热的水组成,并且该第二热传递流体可由来自燃烧器的热燃烧气体组成;或者该第一热传递流体可由压缩气体或温度相对较高的其它流体组成,并且该第二热传递流体可由来自合适的循环设备(诸如位于空气调节系统中)的冷空气组成。
可替代地,并且在液液热交换单元的情况下,该第一热传递流体可由必须被加热的温度较低的液体组成,并且该第二热传递流体可由较温的加热液体(诸如位于产生卫生热水的家用的水加热设备中)组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热交换单元基本充当液液热交换设备。
在本说明书和随后权利要求书的构架内,当提到涉及彼此的两个或更多个实体时,术语“成比例”用于表示在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使得在它们之一发生变化时,其它一个或其它多个以对应的方式变化。
由此,例如,当实体被说成与热功率“成比例变化”或“成比例”时,它指的是这样的实体(诸如热交换器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或横截面)与热功率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使得在热功率变化时,考虑该实体以对应的方式变化。
最好,在本发明的构架内,两个或更多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成正比。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因此的单元)的热功率与线圈的例如径向延伸量或横截面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可以不是正比类型,根据比例法则,这可以根据单元的具体制造和/或应用要求而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逐案确定。
在本说明书和随后权利要求书的构架内,如果不另外指出,则该单元或其元件的各种“轴向”、“纵向”、“横向”或“径向”方向或方位意在指热交换器螺旋的纵向轴线。
在热交换单元的操作构造中,这样的纵向轴线可呈水平或竖直;它遵循的是,该单元或其元件的各种方向或方位应该关于热交换器螺旋的纵向轴线的方位来考虑。
在以下描述中并且为简单起见,常规方面将无任何限制意图地参考一组热交换单元的各单元的操作位置,其中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是水平的。
在本说明书和随后权利要求书的构架内,最终,除了另外表示的地方,所有数字表达的量、数量、百分比等等都应理解为在所有实例中前置以术语“约”。另外,除了下文中专门指出的,数字实体的所有范围都包括最大数值和最小数值的可能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的中间范围。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该热交换单元的容纳壳体可以由适合该应用类型的任何结构材料制成,例如铝、钢或具有抗化学品、火焰和水蒸汽的属性的高性能塑料,例如聚苯硫醚(PPS)。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前述热交换器可由任何材料制成,最好是金属,具有常用于热交换目的的高热导率,诸如铝或钢。
根据本发明,申请人已认识到,各特征的前述期望组合就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轴向尺寸、这样的壳体的支撑元件的轴向尺寸以及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部件及支撑元件随热功率变化的标准化而言可以通过适当地组合属于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的一系列特征而实现,获得的热交换效率等于或大于在相同热功率下具有可变轴向延伸量的已知类型的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效率。
更具体地,申请人已观察到:
a)通过提供单个容纳壳体使之轴向延伸量恒定并等于该组热交换单元中最小热功率处在热功率值的范围内的热交换单元的轴向延伸量;
b)通过提供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使之内径在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基本恒定;
c)通过在前述单个容纳壳体内安装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前述多个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
d)通过向热交换器的管状管道施加与热交换器的热功率成比例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诸如在其热功率变化时维持热交换器的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热交换器的轴向延伸量;
可以维持恒定并且在最小可能值维持热交换器和容纳它的单个容纳壳体两者的轴向延伸量在该单元的热功率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范围内变化时相同,同时获得该单元的不同于热交换器的部件以及该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外部支撑元件两者的高标准化。
事实上,通过选择管使之横截面适于使该第一热传递流体的合适的流动率循环以及使线圈的径向延伸量变化以在热功率增加或降低时获得沿着热交换器的横向方向的膨胀或减少,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期望热功率增加实现在后者维持恒定内并且在热功率变化时等于热交换器和容纳它的单个容纳壳体两者的轴向延伸量的最小可能值。
换句话说,申请人已认识到,通过以这种方式操作,可以增加或降低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热功率而不改变其轴向延伸量,因此,所以不必改变该热交换单元的壳体的轴向延伸量,可能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内保持最小。
申请人还认识到,通过以这种方式操作,还可以实现该组热交换单元的且属于装设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具体单元的设备或系统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外部支撑元件的高标准化,因为单个容纳壳体的轴向尺寸保持恒定并且在热功率变化时等于最小可能值。
最终,通过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器在其热功率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范围内变化时维持轴向延伸量和内径两者基本恒定,单元的不同于热交换器的部件的期望高标准化在该组内获得。
以这种方式,在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内并且相对于该热交换器同轴且向内部,该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被限定为在热功率变化时既沿着轴向方向又沿着径向方向的尺寸基本恒定。
该特征有利地允许标准化该组的多个单元的不同于热交换器的部件,例如面对该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的隔热元件(一般放置在容纳壳体的前区和后区中的热交换器内侧)、壳体的前闭合壁、燃烧器及对应附件或热流体的馈送管(如果存在)。
要求保护的特征组合因此允许实现以下优点:
-使多个热交换器的最小轴向尺寸在其热功率变化时基本恒定,以在又具有最小轴向尺寸的单个容纳壳体内来容纳该组的多个单元的所有热交换器;
-可以维持在该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器中循环的流体的入口连接件与出口连接件之间的轴间距离基本恒定;
-可以简化产品的供应和仓库管理;
-使一组热交换单元具有统一的尺寸,相应地统一加热设备或系统的尺寸,将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每个单元插入加热设备或系统中并且简化前述加热设备或系统的部件布局;
-既沿着轴向方向又沿着横向方向使该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位于具有基本恒定尺寸的这样的单个壳体内侧,诸如在热功率变化时允许这一组热交换单元的部件的标准化非常高。
根据其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如随附权利要求12限定的一组热交换单元;这一组单元的优选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13至20中阐述。
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的一组热交换单元,每个热交换单元均包括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多个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并且具有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热功率;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包括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被安装在所述单个容纳壳体内;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每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均包括供第一热传递流体流动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按照多个线圈的方式围绕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卷绕;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的内径在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是基本恒定的;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热功率成比例,使得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变化时维持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并且等于所述最小热功率处在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轴向延伸量;并且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的轴向延伸量在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热功率变化时是恒定的并且等于所述最小热功率处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所述轴向延伸量。
有利地,本发明的一组热交换单元实现了关于其制造方法的上述技术效果。
本发明在至少一个以上方面中可具有以下优选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后者可特别是根据期望彼此组合以满足具体应用要求。
最好,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前述多个热交换器的每个热交换器的线圈的数目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前述范围内的热交换器的线圈的数目。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当热功率变化时在维持基本不变的同时实现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器的期望而恒定的轴向延伸量,该单元的元件的构造以抵接关系并以流体密封的方式与热交换器的相对轴向两端协作。
例如,这样的元件可以是该单元的容纳壳体或定位在容纳壳体内侧的其它抵接元件的前壁和后壁。
最好,热交换器在这一组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内的安装构造诸如在这样的壳体中限定该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有利地允许在该热交换单元内使该第二热传递流体从馈送区沿着大致径向或轴向-径向方向向外流过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
有利地,特别是当该第二热传递流体是来自燃烧器的热燃烧气体或来自合适的循环设备的冷气体并且第一热传递流体是待加热或冷却的液体时,该热交换器在这一组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内的这种优选安装构造由设置有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气液热交换单元的大致整体设想出来。
最好,这一组热交换单元包括使热功率在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增加的二至八个、最好二至六个、更优选二至四个热交换单元。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实现热功率向终端用户供应时的高柔性,组合以如果单个容纳壳体用于该组的热功率不同的所有热交换器所需要的壳体数目的最大减少。
最好,这一组热交换单元具有选自最小值和最大值的以下范围的热功率:第一范围从1到12kW,最好从2到10kW;第二范围从15到35kW,最好从16到32kW;第三范围从35到65kW,最好从40到62kW;以及第四范围大于65kW,最好从70到115kW。
在本说明书和随后权利要求书的构架内,该范围的最小热功率值和最大热功率值的所述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将统称为指示“低”热功率,所述第三范围为指示“中等”热功率的值,并且所述第四范围为指示“高”热功率的值。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步骤a)通过提供在单元的热功率在热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具有预定和恒定尺寸的容纳壳体来进行。
在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除非另外指定,否则该单元的容纳壳体或热交换器的术语“尺寸”用于表示由其沿着轴向(即,纵向)方向以及横向于热交换器的轴向方向或纵向轴线占据的空间,例如,如果容纳壳体的形状为大致棱柱则沿着高度和宽度,或者如果容纳壳体的形状为大致柱形则沿着径向方向。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组热交换单元包括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所有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
以这种方式,对于该组热交换单元的所有热功率值,热交换单元的容纳壳体的轴向延伸量因此有利地统一。因此,就制造、储存并安装在终端用户的设备或系统中的元件数目而言,有利地可以实现显著简化。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的构架内,这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的横向延伸量仍然是更优选的,这样在壳体内限定构造成容纳一组单元内的最大径向尺寸的热交换器的容纳座。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使用单个容纳壳体用于该组热交换单元的所有热交换器并且具有统一的整体尺寸,实现了热功率向终端用户供应的高柔性的额外优点,组合以统一热设备或系统的尺寸的可能性,其中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每个单元均被插入并且可以简化前述热设备或系统的部件的布局。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的轴向延伸量选自最小值和最大值的以下范围之一:第一范围从80到19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低功率)的所述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从120到180mm;第二范围从200到36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中等功率)的所述第三范围从约320到350mm;第三范围从360到660mm;该单元的热功率(高功率)的所述第四范围,最好从400mm到660mm。
以这种方式,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容纳壳体具有与期望热功率兼容的最小轴向延伸量的情况下,有利地可以实现向一般民用期望应用最需要的三组热功率的终端用户的供应的柔性高的优点,配合住宅以及商业和工业区。利用对于每个上述功率组具有统一轴向延伸量的容纳壳体的所有这种组合,壳体又允许规范热设备或系统的整体尺寸,其中上述组的每个单元均被装设并且简化前述加热设备或系统的部件布局。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除了该第二热传递流体的可能排出帽的尺寸,热交换器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具有横向尺寸(即,横向于热交换器的纵向轴线由壳体占据的空间),包括在最小值和最大值的以下范围之一内:第一范围从100到22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的所述第一范围从140到200mm;第二范围从220到30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的所述第二范围从240到290mm;第三范围从300到40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的所述第三范围从约310到350mm;第四范围从400到66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的所述第四范围从430到600mm。
以这种方式,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容纳壳体具有与期望热功率兼容的最小整体尺寸的情况下,有利地可以通过使用使每个上述功率组尺寸统一的单个非常紧凑的容纳壳体来延伸前述优点:向一般期望应用最需要的三个热功率范围的终端用户供应的柔性高。该组热交换单元的这样的统一尺寸的容纳壳体又允许规范加热设备或系统的尺寸,其中前述组热交换单元的每个单元被插入并且简化前述加热设备或系统的部件的布局。
最好,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内径在热功率变化时是基本恒定的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前述范围内的热交换器的内径。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使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具有沿着径向方向的最小尺寸,从中得出的优点是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多个热交换器和容纳其的一组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两者的紧凑性。
最好,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内径是恒定的并且在包括在60到540mm之间的值的范围内变化,作为热交换器的热功率的函数,因此作为容纳其的热交换单元的函数。
最好,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具有包括在最小值和最大值的以下范围之一内的螺旋内径:第一范围从60到12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的所述第一范围从70到110mm;第二范围从120到19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的所述第二范围从150到180mm;第三范围从190到26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的所述第三范围从200到250mm;第四范围从260到540mm,最好是该单元的热功率的所述第四范围从290到480mm。
最好,该热交换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具有与热交换器本身的热功率成比例的线圈的横截面。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获得在该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内流动的第一热传递流体的流动率与热交换器本身的热功率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种比例关系有利地允许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有利技术效果是在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变化时具有基本恒定的压力降,随之而来的好处是选择第一热传递流体的循环装置(例如泵)以及相关操作成本。
第二有利技术效果是具有第一热传递流体的基本恒定速度,随之而来的是更大使用柔性以及适应各种类型的其中装设有该组的热交换单元的加热或空气调节系统。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前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管状管道使之流体流的横截面具有预定值并且与输送的热功率成比例;
ii)使所述管状管道成形为螺旋形状以获得多个线圈。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为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每个单元提供所述多个热交换器的相应热交换器,这满足在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内流动的第一热传递流体的流动率与热交换器的热功率之间的前述优选比例关系,以在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变化时具有第一热传递流体的基本恒定的压力降和流动速度,益处同上文强调。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器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的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线圈具有扁平横截面,该扁平横截面的长轴基本垂直于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或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形成锐角。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实现第一热传递流体与第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最佳热交换,同时具有热交换器的有限轴向(即纵向)延伸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不论热交换器的管状管道的横截面的形状如何,该单元包括本身已知的合适的间隔器元件:例如从管的平面延伸的肋,例如描述在国际专利申请WO2005/080900的圆形横截的情况或WO 94/16272扁平横截面的情况中;或插置在所述平面之间的梳形间隔器元件,例如描述在第2007/0209606号美国专利申请中。
有利地,所述间隔器元件被构造成在管的平面之间限定空隙使之具有预定最好恒定的宽度,形成了第二热传递流体在基本径向或轴向-径向方向上流动的流体路径。
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构架内,限定在热交换器的管的平面之间的空隙的术语“宽度”用于表示沿着其垂直方向测量的所述面之间的距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果热交换器的管状管道的线圈具有扁平横截面,则提供前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使线圈沿着径向或轴向/径向方向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扁平横截面的所述多个线圈,使其长轴基本垂直于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或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形成锐角。
最好,所述塑性变形的步骤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以维持管状管道的流体流的所述横截面和前述热交换器的轴向延伸量两者基本恒定。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既可以实现第一热传递流体与第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最佳热交换,同时具有多个热交换器的有限轴向(即纵向)延伸,也可以获得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内的第一热传递流体流的流动率与热交换器的热功率之间的前述比例关系。
在替代优选实施方式中,如果热交换器的管状管道的线圈具有扁平横截面,则提供前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步骤b)最好包括以下步骤:
iii)提供管状管道使之流体流的扁平横截面具有预定值并且与热功率成比例;
iv)使所述管状管道成形为螺旋形状,以获得具有扁平横截面的多个线圈,该扁平横截面的长轴基本垂直于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或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形成锐角,
其中,进行所述螺旋成形的步骤,以在其热功率变化时维持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器的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
进行前述步骤iii)的优选方式应设想为进行以下步骤:
-提供管状管道使之流体流的圆形横截面具有预定值并且与热功率成比例;以及
-使所述管状管道塑性变形为螺旋形状以获得扁平横截面。
这些步骤可借助例如国际专利申请WO 94/16272中描述的技术和系统进行。
可替代地,还可以进行前述步骤iii):起始于合适的金属材料条,然后通过纵向焊接(诸如激光焊接)形成具有扁平横截面的管状管道。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既可以实现第一热传递流体与第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最佳热交换,同时具有前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器的有限轴向(即纵向)延伸量,又可以获得在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内的第一热传递流体流的流动率与前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器的热功率之间的前述比例关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果热交换器的管状管道的线圈具有扁平横截面,则前述多个热交换器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管的每个线圈的分别平行于所述管状管道的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测得的内宽度与内高度之间的比值与热交换器的热功率成比例。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实现热交换器的热功率成比例的第一热传递流体与第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最佳热交换,因为随着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增加,还增加了沿着使第二热传递流体在限定在由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管状管道形成的线圈平面之间的空隙中流动的流体路径的径向方向的延伸量。
最好,作为热交换器的热功率的函数,这样的比率值大于2.5,更优选,包括在2.5到5之间。
特别是,申请人实验观察到,在优选实施方式的构架内,其中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单元是离开燃烧器的燃烧气体(第二热传递流体)与待加热的水(第一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单元,当热交换器的管的每个线圈的内宽度与内高度之间的比大于2.5时,有利地可以将沿径向离开热交换器的燃烧气体的温度降至小于离开该单元的热水的值(一般在40°到80℃之间)。
燃烧气体的这些较低温度值有利地允许减少构成该单元的容纳壳体的材料经受的热应力,延长其操作寿命并且允许使用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并且这不需要制备围绕热交换器的金属保护套圈(例如描述于Giannoni France名下的国际专利申请WO 2004/036121中)。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前述多个热交换器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包括形成单个线圈的单个管状管道。
在替代优选实施方式中,前述多个热交换器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管状管道,可选地沿轴向彼此相邻和/或关联。
最好,该多个管状管道形成单个线圈。
最好,前述单个线圈的绕组节距是恒定的。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便于制造操作并且减少该组的热交换器的生产成本。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步骤a)包括:提供至少一对套筒使之从单个容纳壳体的周向侧壁延伸并且在该单元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具有恒定轴间距离。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单个容纳壳体内安装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前述多个热交换器的前述至少一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步骤c)包括:将热交换器的前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的相对两端定位在前述至少一对套筒的相应套筒中。
最好,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因此包括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和具有前述优选特征的热交换器。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维持在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器中循环的流体的入口连接件与出口连接件之间的轴间距离基本恒定,另外其中根据在大量热交换单元中使用的构造,热交换器的管状管道的端部从该组的多个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的周向侧壁突出。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中参考附图通过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作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组热交换单元的优选实施方式及其制造方法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额外特征及优点将更明显。在这样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单元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单元的后视图;
-图4a至图4d是一组热交换单元中热功率在该组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逐步增加的相应热交换单元沿着图2的线IV-IV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图4c的顶部的放大视图;
-图6a至图6d是一组热交换单元中配备有热交换器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相应热交换单元的类似于图4a至图4d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说明各图,以指示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元件。出于说明的清楚,一些附图标记在所有图中不作重复。
在图1至图3中,根据本发明属于该组热交换单元优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单元一般以1a表示
单元1a属于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例如在上述范围之一中)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上述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例如示意性地示出在将在下文中再次考虑的图4a至图4d中。
在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1a-1d是冷凝类型的气液热交换单元,其中热交换被设置在例如由待加热的水构成的第一热传递流体与由来自附图中以4图示的燃烧器的热燃烧气体构成的第二热传递流体之间,其流动在附图中示意性地以字母G表示。
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每个热交换单元1a-1d均包括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其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上述范围内。
热交换器2具有预定的轴向延伸量,该轴向延伸量等于最小热功率在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热功率值的范围内的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
最好,热交换器2包括供第一热传递流体流动的单个管状管道3,该单个管状管道3按照起始于第一热传递流体的入口连接件3a处并且终止于本身常规的这样的流体的出口连接件3b处的多个线圈的方式围绕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X-X卷绕。
最好,由管状管道3形成的单个线圈的绕组节距是恒定的。
最好,热交换器2的线圈的数目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范围内的热交换器的线圈数目。
以这种方式并且如上所述,有利地,可以实现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交换器2的期望而且恒定的轴向延伸量,同时,在热功率变化时维持基本不变,单元1a-1d的元件的构造与热交换器2的相对轴向两端以抵接关系并且以流体密封方式协作。
例如,这样的元件可以是下文中进一步讨论的单元1a-1d的容纳壳体5的前壁和后壁,或定位在容纳壳体内的其它抵接元件(未图示)。
最好,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内径是基本恒定的,并且最好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范围内的热交换器的内径。
特别参考图1至图5中说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这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包括用于该组热交换单元的所有热交换器的单个容纳壳体5,具有预选功率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被安装在该单个容纳壳体中。
容纳壳体5的轴向延伸量在单元1a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范围内变化时是恒定的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热功率值的前述范围内的单元1a-1d的轴向延伸量。
该优选实施方式的容纳壳体5由燃烧器4的支撑板(未示出)密封地闭合在前端处。
在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管状管道3具有扁平椭圆形形状(示出在图4a至图4d和图5中)的横截面;特别是,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的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线圈具有扁平横截面,其长轴基本垂直于螺旋的纵向轴线X-X。
最好具有基本恒定宽度的空隙6位于管状管道3的两个连续线圈的扁平表面之间。
为此且如上文已经提到的,单元1a-1d中的每一个最好设置有合适的间隔器元件,图中未更好示出,诸如从管状管道3或插置在所述平面之间的梳形间隔器元件的平面延伸的肋。
最好,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被安装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容纳壳体5内,使得在所述容纳壳体中限定出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在本案的情况下,第二热传递流体由燃烧器4生成的热燃烧气体构成。
最好,尤其是,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以相对于热交换器2而言同轴且向内的方式限定在容纳壳体5内。
以这种方式,有利地,可以在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每个热交换单元1a-1d内具有这样的构造,以使得能够实现第二热传递流体从馈送区7径向向外经过限定在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线圈之间的空隙6的流动。
最好,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在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内具有基本恒定的尺寸并且等于在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变化时可能的最小尺寸。
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的该优选构造来源于热交换器2的优选构造,根据这种构造,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是基本恒定的并且等于具有最小热功率的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并且内径是基本恒定的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最大热功率值和最小热功率值的范围内的热交换器2的内径。
有利地且如上所述,热交换器2和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的该优选构造允许标准化该组热交换单元的不同于热交换器2的多个单元1a-1d的部件并且在热功率在一组单元1a-1d的热功率值的范围内变化时尽可能低地保持容纳壳体5的横向尺寸。
在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容纳壳体5是大致杯形的并且包括周向侧壁5c和后壁5d。
最好,容纳壳体5的前部设置有环形元件8,该环形元件8固定到周向侧壁5c并且属于本身常规的单元的前壁,并未更详细地示出,并且关联有燃烧器4的支撑板,以大致密封方式闭合壳体5。
在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容纳壳体5特别是具有大致柱形形状并且包括两个适当成形的半壳5a、5b。
在操作构造中,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1a-1d的容纳壳体5借助最好形成在壳体5本身的侧壁5c上的多个开口9-12与外部部件(未示出)流体连通,形成了安装有该单元的设备或系统的一部分。
第一开口9被构造成从壳体5排出第二热传递流体并且最好形成在这样的流体的排出帽14中。
在根据说明该组热交换单元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单元1a-1d的操作构造中,出口开口9最好被定位成使得竖直轴线面向上。
第二开口10和第三开口11最好形成在相应套筒18、19的自由端处,从容纳壳体5的周向侧壁5c延伸并且最好与壳体5的下半壳5b一体形成。
最好,在单元1a-1d的热功率在这一组单元1a-1d的最大热功率值和最小热功率值的范围内变化时,套筒18、19具有恒定的轴间距离。
最好,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的相对两端定位在所述一对套筒的相应套筒18、19中。
最好,第一热传递流体进出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的入口连接件3a和出口连接件3b被安装为在套筒18、19中处于抵接关系,以从开口10和11略突出,如图1至图3更好示出的,与设备或系统的外部部件(未示出)连接,其中装设有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具体热交换单元1a-1d。
开口10和11因此最好被构造成使得容纳进出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的第一热传递流体(待加热的水)的入口连接件3a和出口连接件3b。
在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1a-1d的操作构造中,容纳壳体5的开口10、11相对于彼此分别位于后部和前部(沿着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纵向轴线X-X相对于热交换单元1a-1d的轴向发展),并且面向下以便于连接设备或系统的外部部件(未示出),其中装设有该组的具体热交换单元1a-1d。
在示出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并且因为这样的单元是冷凝类型,容纳壳体5进一步最好设置有第四开口12,该第四开口12的自由端形成有从容纳壳体5的周向侧壁5c延伸并且最好与壳体5的下半壳5b一体地形成的相应套筒20。
开口12被构造成排出冷凝物,该冷凝物在热交换过程中在两种热传递流体之间生成并且收集在容纳壳体5的下部中。
如图4a至图4d更好示出的,这一组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1a-1d包括相对于热交换器2在径向外壁2a与容纳壳体5的侧壁5c之间向外部限定的第二热传递流体的收集室13。
为了更好地清楚,热交换器2的径向外壁2a的切线在图4a至图4d中用虚线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并且因为由管状管道3形成的热交换器2为螺旋形状,外壁2a是间断的,即,通过限定在热交换器的连续线圈之间的空隙沿轴向中断,并且由管状管道3的线圈的径向外表面形成。
如图4a至图4d中示出的,收集室13被环形盖8正面闭合,形成该单元的前壁的一部分,并且闭合在容纳壳体6的后壁5d的背部且与第二热传递流体(热燃烧气体)的排出帽14流体连通。
最好并且为了限制第二热传递流体从收集室13非期望地直接旁通至排出帽14,容纳壳体5内设置有大致板形的闭合元件15,该闭合元件以形状联接的方式容纳在帽14的内开口内,该内开口至少部分地形成在容纳壳体5的周向侧壁5c的厚度中。
采取本身已知的方式并且为了限制朝向外部环境的热量损失以及容纳壳体5的后壁5d的过热应力,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1a-1d最好设置有盘16,该盘16由绝热材料制成并被构造成闭合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
最好,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1a-1d还设置有大致环形元件,该大致环形元件由绝热材料(本身常规且未示出)制成,以本身已知的方式由该单元的前壁支撑。
最好,盘16借助本身常规的紧固元件(诸如螺钉17)居中地安装在后壁5d上。
根据本发明并且如图4a至图4d所示,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1a-1d的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具有与热交换器的热功率成比例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并且这样在热功率变化时维持热交换器的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
幸亏该后者特征和以下事实,即,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的轴向延伸量在该单元的热功率变化时同样恒定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前述范围内的单元的轴向延伸量,有利地,可以具有一组单元1a-1d使之具有最小可能尺寸还同时可以实现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属于设备或系统(其中装设有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单个单元)的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的外部支撑元件的高标准化。
特别是如上所述,套筒18、19之间的轴间距离最好是统一而恒定的,并且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的外部支撑元件的尺寸在该单元的热功率变化时是统一而恒定的。
如上所述并且幸亏热交换器2具有基本恒定的内径,确保了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从而在热功率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最大热功率值和最小热功率值的范围内变化时具有基本恒定的尺寸,其特征有利地允许该组热交换单元的不同于热交换器的多个单元1a-1d的部件也获得高标准化。
例如,有利地可以标准化:
-由绝热材料制成的盘16的尺寸以及由单元1a-1d的前壁所支撑的绝热材料制成的大致环形元件的尺寸;
-该组热交换单元的单个壳体5的前闭合壁的尺寸;
-燃烧器和对应附件的尺寸(当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单元1a-1d是水加热设备的热交换单元时,这在优选案例中在附图中说明)或者热流体的馈送管的尺寸(当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单元1a-1d是换热器时)。
在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仅仅通过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在所谓的低功率热交换单元的情况下,这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包括热功率在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增加(例如介于15到35kW之间)的四个热交换单元1a-1d。
最好并且如图1至图4所示,该组热交换单元的所有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有利地在单元的热功率在热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上述范围内变化时具有恒定的尺寸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范围内的单元的容纳壳体5的尺寸。
容纳壳体5的尺寸可有利地选择为上述优选值内的单元的热功率的函数。
而且,最好,如图4d中更好示出的,这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的横向延伸量这样限定壳体5的容纳座,使之构造成容纳这一组单元内的最大径向尺寸的热交换器2。
在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具有与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成比例的线圈的横截面。
最好,通过提供如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合适的横截面的管状管道而获得这样的横截面。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构架内,优选的比例关系存在于以下实体之间:
i)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的线圈的横截面、线圈的径向延伸量和在所述管道中流动的第一热传递流体的流动率;以及
ii)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
有利地,该优选比例关系允许在热功率变化时维持第一热传递流体的压力降及其在热交换器2内的流动速度基本恒定,加热和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的制造商特别理解的技术效果。
最好,并且如图5中更好示出的,热交换器2的每个线圈的内宽度W与内高度H之间的比率,分别平行于管状管道3的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测得,也与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成比例。
如上文已经提到的,这样的比率W/H最好大于2.5以上,最好包括在2.5到5之间,作为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的函数。
申请人特别在实验中观察到,当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的每个线圈的内宽度与内高度之间的比率W/H大于2.5时,有利地可以将由燃烧器4生成并从热交换器2径向离开的燃烧气体的温度降至小于离开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单元1a-1d的待加热的水温的值(一般介于40°到80℃之间)。
有利地,燃烧气体的这些温度值可以减少可以根据期望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容纳壳体5的材料的热应力,并且这不具有金属保护套圈。
根据本发明制造一组热交换单元、特别是制造上述单元1a-1d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现在将在下文中特别参考图1至图5描述。
在该方法的初始步骤中,设置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该壳体5的轴向延伸量在该单元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预定范围内变化(例如介于1到35kW之间(低功率))时是恒定的,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单元的轴向延伸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单个容纳壳体5的步骤包括:提供从周向侧壁5c延伸的套筒18、19,使得套筒在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单元1a-1d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前述范围内变化时具有恒定的轴间距离。
在随后的步骤中,设置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各热交换器的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并且各热交换器均包括供第一热传递流体流动的管状管道3,该管状管道按照多个线圈的方式围绕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X-X卷绕。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并且如上文讨论的,管状管道3的线圈数目等于最小热功率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前述范围内的热交换器2的线圈数目。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前述多个热交换器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管状管道3使之流体流的横截面具有预定值并且与待输送的热功率成比例;以及
ii)使所述管3螺旋成形以获得多个线圈。
最好,管状管道3的形状为大致柱形,并且在步骤i)中通过常规挤压操作来获得预定长度使之等于一旦管状管道3呈螺旋形状就施加到热交换器2的最终长度来设置。
在图1至图5所示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提供前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步骤最好包括以下步骤:沿着径向方向使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的线圈塑性变形,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具有扁平横截面的线圈,其长轴基本垂直于螺旋的纵向轴线X-X。
这样的塑性变形步骤可以例如借助在Le Mer名下的前述国际专利申请WO 94/16272中描述的技术和设备进行。
根据本发明,所述塑性变形的步骤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来维持基本恒定:
-管状管道3的流体流的横截面;
-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其等于使最小热功率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前述范围内的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以及
-热交换器2的内径。
在优选替代实施方式中并且如上所述,提供前述多个热交换器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iii)提供管状管道3使之流体流的扁平横截面具有预定值并且与热功率成比例;
iv)使管状管道3螺旋成形以获得具有扁平横截面的多个线圈,其长轴基本垂直于螺旋的纵向轴线X-X。
使管状管道3螺旋成形的步骤可通过本身已知的技术和设备来进行。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使管状管道3螺旋成形的前述步骤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使得既维持管状管道3的流体流的横截面基本恒定,又维持前述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
在该方法的另一步骤中,设想在单个容纳壳体5内安装具有期望热功率并且选自前述多个热交换器内的热交换器2,以在容纳壳体5内并且相对于热交换器2同轴且向内地限定由燃烧器4生成的燃烧气体的馈送区7。
因为前述多个热交换器2在热功率变化时具有基本恒定的内径,馈送区7在安装在单个容纳壳体5内的具体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变化时也具有基本恒定的径向尺寸,该径向尺寸最好等于最小可能尺寸。
根据一组单元1a-1d的制造方法,热交换器2的管状管道3被布置成使线圈的径向延伸量与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成比例,诸如在热功率变化时维持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并且等于使最小热功率处在该组热交换单元的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
因此,馈送区7在安装在单个容纳壳体5内的具体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变化时也具有基本恒定的轴向延伸量,该轴向延伸量最好等于最小可能轴向延伸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单个容纳壳体5内安装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步骤包括:将管状管道3的相对两端定位在从单个容纳壳体5的周向侧壁5c延伸的相应套筒18、19中。
借助这些优选实施方式,有利地可以获得具有不同热功率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但单个容纳壳体5具有恒定的轴向延伸量并且等于最小可能轴向延伸量,使部件高标准化,如图4a至图4d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热交换单元1a-1d的操作并非不同于已知类型的热交换单元的操作并且大致如下。
在实践中,通过在馈送区7中馈送第二热传递流体,在该示例性和非限制性的情况下通过借助相对于热交换器2同轴且向内地安装的燃烧器4来生成燃烧气体G,在第二热传递流体与第一热传递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第二热传递流体(燃烧气体G)沿径向流过热交换器2,穿过形成在管状管道3的两个连续线圈之间的空隙6,将热量传递到第一热传递流体(待加热的水),该第一热传递流体在管状管道3内以基本与第二热传递流体的流动逆流的方式流动。
在已径向越过热交换器2之后,第二热传递流体(燃烧气体G)被收集在相对于热交换器2向外限定的收集室13中,此后流入排出帽14,然后经由开口9离开热交换单元1a-1d。
有利地,第二热传递流体的流动借助闭合元件15引向排出帽14,以限制直接旁通,如图4a至图4d示意性地示出。
参考图6a至图6d,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且在这样的图中,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等同于上文参考图1至图5说明的单元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不作进一步描述。
在图6a至图6d中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2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状管道3具有扁平横截面,其长轴相对于螺旋的纵向轴线X-X形成锐角α。
最好,角度α的值包括在60°到87°之间。
通过沿着相对于螺旋的纵向轴线X-X形成所述锐角α的方向提供管的塑性变形,管状管道3的线圈的该倾斜构造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获得。
这样的塑性变形可以例如借助在Le Mer名下的前述国际专利申请WO 94/16272中描述的技术和设备来进行。
有利地,该优选实施方式的管状管道3的线圈的倾斜构造允许增加暴露至燃烧器的管状管道3的表面,增加传递到热交换器2(因此,传递到第一热传递流体,并且将第二热传递流体有效地传送向壳体5的后部5d,由此,传送向排出帽14)的辐射能。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修改和变型引入到上文描述的本发明,以便满足特定和偶然的应用要求,变型和修改总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制造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方法,每个热交换单元(1a-1d)均包括安装在相应容纳壳体(5)中的热交换器(2),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所述容纳壳体(5)的轴向延伸量在所述热交换单元(1a-1d)的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是恒定的并且等于最小热功率处在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热交换单元的轴向延伸量;
b)提供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每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并且每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均包括供第一热传递流体流动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按照多个线圈的方式围绕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X-X)卷绕;
c)在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内安装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2)中的具有预选热功率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和内径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在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是基本恒定的以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器(2)同轴且向内地限定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该馈送区的沿着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尺寸在所述热功率变化时是基本恒定的;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在所述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发生变化时以对应的方式变化,以在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在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维持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所述轴向延伸量和内径基本恒定并且等于所述最小热功率处在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轴向延伸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包括热功率在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增加的二至八个热交换单元(1a-1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的步骤a)是通过提供在所述热交换单元(1a-1d)的所述热功率在热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具有预定且恒定尺寸的容纳壳体(5)来实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的横向延伸量使得能在所述容纳壳体(5)内限定容纳座,该容纳座被构造成容纳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内的最大径向尺寸的所述热交换器(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的线圈的横截面与所述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成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管状管道(3),该管状管道的流体流的横截面具有预定值并且与待输送的所述热功率成比例;
ii)使所述管状管道(3)成形为螺旋形状以获得多个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的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线圈具有扁平横截面,该扁平横截面的长轴基本垂直于所述螺旋结构的所述纵向轴线(X-X),或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X-X)形成锐角(α)。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线圈沿着径向或轴向/径向方向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扁平横截面的所述多个线圈,该扁平横截面的长轴基本垂直于所述螺旋结构的所述纵向轴线(X-X)或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X-X)形成锐角(α),
其中,所述塑性变形的步骤被实施成使得维持所述管状管道(3)的流体流的所述横截面和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轴向延伸量这两者基本恒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iii)提供管状管道(3),该管状管道的流体流的扁平横截面具有预定值并且与所述热功率成比例;
iv)使所述管状管道(3)成形为螺旋形状,以获得具有扁平横截面的多个线圈,该扁平横截面的长轴基本垂直于所述螺旋结构的所述纵向轴线(X-X),或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X-X)形成锐角(α),
其中,所述螺旋成形的步骤被实施成使得在所述热功率变化时维持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轴向延伸量基本恒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螺旋成形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每个线圈的分别平行于所述管状管道(3)的所述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测得的内宽度(W)与内高度(H)之间的比值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热功率成比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的步骤a)包括:提供至少一对套筒(18,19),所述一对套筒从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的周向侧壁(5c)延伸,并且所述一对套筒的轴间距离在所述热交换单元(1a-1d)的所述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是恒定的;并且其中,在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内安装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2)中的具有预选热功率的所述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步骤c)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的相对两端定位在所述至少一对套筒(18,19)的相应套筒(18,19)中。
12.一种热功率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预定范围内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每个热交换单元(1a-1d)均包括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多个热交换器(2)中的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并且具有落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预选热功率;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包括该组热交换单元中的多个热交换单元(1a-1d)的单个容纳壳体(5),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2)中的具有所述预选热功率的所述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被安装在所述单个容纳壳体内;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2)中的每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均包括供第一热传递流体流动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按照多个线圈的方式围绕螺旋结构的纵向轴线(X-X)卷绕;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2)的轴向延伸量和内径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在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是基本恒定的以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器(2)同轴且向内地限定第二热传递流体的馈送区(7),该馈送区的沿着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尺寸在所述热功率变化时是基本恒定的;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的线圈的径向延伸量在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热功率发生变化时以对应的方式变化,以在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的热功率在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维持所述多个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所述轴向延伸量和内径基本恒定并且等于所述最小热功率处在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轴向延伸量;并且
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的轴向延伸量在所述热交换单元(1a-1d)的所述热功率变化时是恒定的并且等于所述最小热功率处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所述热交换单元的所述轴向延伸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这一组热交换单元包括热功率在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增加的二至八个热交换单元(1a-1d)。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中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1a-1d)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具有在所述热交换单元(1a-1d)的热功率在热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预定和恒定的尺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的横向延伸量使得能在所述单个壳体(5)内限定容纳座,该容纳座被构造成容纳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内的最大径向尺寸的所述热交换器(2)。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的线圈的横截面与所述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成比例。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的所述多个线圈中的线圈具有扁平横截面,该扁平横截面的长轴基本垂直于所述螺旋结构的所述纵向轴线(X-X),或者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形成锐角(α)。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螺旋成形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每个线圈的分别平行于所述管状管道(3)的所述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测得的内宽度(W)与内高度(H)之间的比值与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热功率成比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其中,作为所述热交换器(2)的热功率的函数,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热交换器(2)的每个线圈的所述内宽度(W)与所述内高度(H)之间的比值大于2.5。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组热交换单元(1a-1d),其中,所述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包括至少一对套筒(18,19),所述一对套筒从所述单个容纳壳体(5)的周向侧壁(5c)延伸,并且所述一对套筒的轴间距离在所述热交换单元(1a-1d)的所述热功率在热功率值的所述预定范围内变化时是恒定的;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2)的所述至少一个管状管道(3)的相对两端被定位在所述至少一对套筒(18,19)的相应套筒(18,19)中。
CN201580014293.1A 2014-03-17 2015-03-17 制造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及由此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 Active CN107076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B2014059898 2014-03-17
IBPCT/IB2014/059898 2014-03-17
PCT/IB2015/051951 WO2015140713A1 (en) 2014-03-17 2015-03-17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t of heat exchange cells and set of heat exchange cells thus obtaine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6459A CN107076459A (zh) 2017-08-18
CN107076459B true CN107076459B (zh) 2018-11-13

Family

ID=50897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293.1A Active CN107076459B (zh) 2014-03-17 2015-03-17 制造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及由此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909779B2 (zh)
EP (1) EP2984414B1 (zh)
JP (1) JP6482641B2 (zh)
KR (1) KR101821328B1 (zh)
CN (1) CN107076459B (zh)
ES (1) ES2633804T3 (zh)
PL (1) PL2984414T3 (zh)
RU (1) RU2677438C2 (zh)
UA (1) UA117858C2 (zh)
WO (1) WO20151407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R201902083T4 (tr) 2014-03-17 2019-03-21 Condevo S P A Isı değişimi hücresi ve usulü.
EP3242094B1 (en) * 2016-05-03 2019-05-01 A-Steel S.R.L. Boiler with predetermined dimensions, but suitable for containing heat exchangers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NL2016755B1 (nl) * 2016-05-10 2017-11-16 Remeha B V Warmtewisselaar.
IT201600074665A1 (it) 2016-07-18 2018-01-18 Ariston Thermo Spa Scambiatore di calore per caldaia o simili
IT201700096656A1 (it) * 2017-08-28 2019-02-28 Cosmogas Srl Scambiatore di calore per una caldaia, e tubo di scambiatore di calore
EP3717840B1 (en) 2017-11-29 2021-06-16 Condevo S.p.A. Heat exchange cell and method
CN111006524A (zh) * 2019-12-30 2020-04-14 四川昊宇龙星科技有限公司 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
EP3877705B1 (en) * 2020-01-29 2021-12-22 Emas Makina Sanayi Anonim Sirketi Heat exchanger with gas discharge system
ES2894175A1 (es) 2020-08-07 2022-02-11 Hydronik Soluciones Tecn Sl Interacumulador instantaneo de fluidos para consumo humano y/o fluidos alimenticios
CN114659390B (zh) * 2022-03-22 2023-12-15 四川奥格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双层强化传热管换热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1172A (ja) * 2004-05-11 2005-11-17 Noritz Corp 瞬間式加熱装置および給湯装置
CN101929730A (zh) * 2010-09-28 2010-12-29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结构
CN103517775A (zh) * 2011-05-10 2014-01-15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和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1677A (en) 1988-12-21 1990-02-20 Gas Research Institute Finned-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liquid-cooled baffle
FR2700608B1 (fr) 1993-01-15 1995-04-07 Joseph Le Mer Elément échangeur de chaleu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le fabriquer.
EP0745813A3 (de) 1995-05-31 1997-12-29 VIESSMANN WERKE GmbH & CO.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Heizkessel
DE10026549C1 (de) 2000-05-27 2001-11-22 Viessmann Werke Kg Heizkessel
ITRM20010474A1 (it) 2001-08-03 2003-02-03 Fontecal S P A Scambiatore spiroidale ad alto rendimento per riscaldamento e/o produzione di acqua calda sanitaria, particolarmente adatto alla condensazio
CA2502526C (fr) 2002-10-16 2010-11-30 Societe D'etude Et De Realisation Mecaniques Engeneering En Technologies Avancees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a enveloppe plastique
FR2846075B1 (fr) 2002-10-16 2005-03-04 Realisation Mecaniques Engenee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a enveloppe plastique
FR2854229A1 (fr) 2003-04-25 2004-10-29 Realisation Mecaniques Engenee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ITVR20030047U1 (it) * 2003-09-23 2005-03-24 Montini Renato Scambiatore di calore
ITTO20040022A1 (it) 2004-01-22 2004-04-22 Cosmogas Srl Scambiatore di calore, in particolare del tipo a condensazione
EP1747409A1 (en) * 2004-02-16 2007-01-31 Kyung Dong Boiler Co., Ltd. Mutually convertible boiler between normal type and condensing type
US7428883B2 (en) 2004-05-11 2008-09-30 Noritz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water heater
JP2005321171A (ja) * 2004-05-11 2005-11-17 Noritz Corp 瞬間式加熱装置および給湯装置
ITRM20050606A1 (it) * 2005-12-05 2007-06-06 Mf S R L Scambiatore perfezionato.
DE102006000885B3 (de) * 2006-01-04 2007-08-02 Daimler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ärmetauscher-Rohrbündels für Wärmetauscher von elektrochemischen Energiespeichern
US8282017B2 (en) * 2007-11-02 2012-10-09 Tube Fabrication Design, Inc. Multiple cell heat transfer system
CN101726109B (zh) * 2009-11-27 2013-01-16 广东诺科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冷凝式热交换器
US20120111542A1 (en) * 2010-11-09 2012-05-10 Alcoa Inc. Coiled heat pipes and methods thereof
EA015285B1 (ru) * 2010-11-26 2011-06-3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арбоника-Ф" Реактор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твердого топлива
JP4832594B1 (ja) * 2010-12-27 2011-12-07 卓也 佐々木 管式熱交換器
ITTO20110446A1 (it) 2011-05-19 2012-11-20 Cosmogas Srl Scambiatore di calore e procedimento di realizzazione
DE102011051349B4 (de) * 2011-06-27 2022-06-02 Audi Ag Wärmeübertragereinheit für Klimageräte in Kraftfahrzeugen
DE102012216453A1 (de) * 2012-09-14 2014-03-20 Eberspächer Exhaust Technology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US10006662B2 (en) * 2013-01-21 2018-06-26 Carrier Corporation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fins with enhanced airflow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1172A (ja) * 2004-05-11 2005-11-17 Noritz Corp 瞬間式加熱装置および給湯装置
CN101929730A (zh) * 2010-09-28 2010-12-29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结构
CN103517775A (zh) * 2011-05-10 2014-01-15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和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77438C2 (ru) 2019-01-16
RU2016139971A (ru) 2018-04-17
US9909779B2 (en) 2018-03-06
ES2633804T3 (es) 2017-09-25
JP2017515089A (ja) 2017-06-08
CN107076459A (zh) 2017-08-18
KR101821328B1 (ko) 2018-03-08
PL2984414T3 (pl) 2017-10-31
UA117858C2 (uk) 2018-10-10
EP2984414B1 (en) 2017-05-10
RU2016139971A3 (zh) 2018-11-14
KR20160138466A (ko) 2016-12-05
EP2984414A1 (en) 2016-02-17
US20170074546A1 (en) 2017-03-16
JP6482641B2 (ja) 2019-03-13
WO2015140713A1 (en)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6459B (zh) 制造一组热交换单元的方法及由此获得的一组热交换单元
CN105874878B (zh) 加热元件和过程加热器
CN102822607B (zh)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CN106461266B (zh) 热交换单元和方法
EP2828587B1 (en) Dual purpose heat exchanger
US20100139902A1 (en) Plastic heat exchanger
US20160334137A1 (en) Condensing boiler
US10047955B2 (en) Thermal post-combustion unit
US10760857B2 (en) Tube for a heat exchanger with an at least partially variable cross-section, and heat exchanger equipped therewith
CN207501746U (zh) 一种双层管式换热器
US4646823A (en) Pipe for utility or service systems
CN209655860U (zh) 一种套管换热器
KR101424947B1 (ko) 콘덴싱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한 보일러
EP3358271B1 (en) Water heater and a pipe coil for a heat exchanger, in particular an exchanger intended for that specific water heater
KR101620208B1 (ko) 타원형 열교환관을 포함한 저탕식 열교환기
CN112432361A (zh)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冷凝换热器
WO2015112032A1 (en) Modular fired heat exchanger
CN209069049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WO2011057894A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exhaust gas discharge device
JP2020134060A (ja) 多重コイル型熱交換器
TH1901007647A (th) เครื่อง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อนด้วยอากาศอัด,หน่วยการลดความชื้นที่ใช้เครื่องแลกเปลี่ยนความร้อน,และระบบการลดความชื้นที่ถูกจัดให้มีขึ้นพร้อมกับหน่วยการลดความชื้น
CN202793098U (zh) 筒式换热器
CN109489253A (zh) 底部换热器和热泵热水器
WO1998008042A1 (en) Tube heat exchanger
CN103925813A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水箱、热泵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