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5480B - 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65480B
CN107065480B CN201610879120.2A CN201610879120A CN107065480B CN 107065480 B CN107065480 B CN 107065480B CN 201610879120 A CN201610879120 A CN 201610879120A CN 107065480 B CN107065480 B CN 107065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fixing device
section
conductor
heat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91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5480A (zh
Inventor
李瞳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filed Critical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Publication of CN107065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5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5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5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0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radiant heat, e.g. infrared lamps, microwave hea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具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定影装置包括第一加热源,包括第一加热器和连接到第一加热器的第一导体;第二加热源,包括第二加热器和连接到第二加热器的第二导体;定影构件,由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中的至少一个加热。定影装置包括按压构件,按压构件布置成面对定影构件,以朝向定影构件按压印刷介质,第一加热源包括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导体密封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中,使得第一加热源的一部分不会产生热量。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进了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是一种用于根据输入信号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其示例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由它们的组合实施的一体化装置。
一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其中具有感光器的感光单元、靠近感光单元布置并将感光器充电至预定电位水平的充电单元、具有显影辊的显影单元以及光扫描单元。光扫描单元将光施加到通过充电单元被充电至预定电位水平的感光器,以在感光器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将显影剂供应到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上,以形成可见图像。
形成在感光器上的可见图像被直接转印到印刷介质,或者穿过中间转印材料然后被转印到印刷介质,被转印在印刷介质上的可见图像在穿过定影装置的同时在印刷介质上定影。
总体上,定影装置包括加热源、形成有带或辊的定影构件以及压靠在定影构件上并配置成形成定影间隙(fusing nip)的按压构件。当印刷介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印刷介质)在定影构件和按压构件之间移动时,调色剂图像通过从定影构件传输的热量和由定影压印区施加的压力在印刷介质上定影。
在此,在图像形成设备使用卤素灯的情况下,使用双灯来印刷具有各种尺寸的纸片。双灯包括具有相同尺寸的中心灯和侧灯。
中心灯和侧灯具有差别,其中,灯丝的密度在每个灯的纵向方向上不同地形成,以给每个灯设定不同的热产生分布。确切地,中心灯的中央部分形成为产生大量热,侧灯的两侧形成为产生大量热。
在使用包括中心灯和侧灯的双灯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印刷大尺寸纸时,使用中心灯和侧灯两者,当印刷相对小尺寸纸时,仅使用中心灯。
然而,由于灯丝还布置在中心灯的两侧,所以即使当印刷相对小尺寸纸时,中心灯的两侧也能产生少量热。相应地,即使连续地印刷小尺寸纸片,定影带或辊也会过热,因为从中心灯的两侧产生的少量热在其中积累,由此定影装置空运转,以进行冷却来解决积累的热量。当如上所述印刷小尺寸纸时,问题在于,中心灯的两侧的过热以及解决过热的定影装置的空运转会使图像形成设备的性能恶化,并降低印刷速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影装置,其使用两个或更多个灯的加热源,即使在印刷小尺寸纸时也能维持印刷性能。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能够防止印刷时间因定影装置的过热而增加。
本公开的额外方面在下面的说明中部分地阐述,它们从该说明书中部分地明显,或者可通过实施本公开而学习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定影装置包括:第一加热源,包括第一加热器和连接到第一加热器的第一导体;第二加热源,包括第二加热器和连接到第二加热器的第二导体;定影构件,由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中的一个或多个加热;以及按压构件,布置成面对定影构件以朝向定影构件按压印刷介质。第一加热源包括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其配置成阻挡从第一加热源的一部分产生的热量,第一加热器的一部分或第一导体的一部分密封在第一加热源的该一部分中。
第一加热源可包括第一本体,并可形成为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加热器布置在第一本体中,包括在中空件中的气体、设置在第一本体的一部分中的第一加热器部分可形成在第一本体的一部分中,与第一加热器部分隔开的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可形成在第一本体的剩余部分中,使得布置在其中的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导体与气体隔离。
第一本体的剩余部分(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形成在其中)可形成为通过热密封围绕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导体。
第一加热器部分的垂直于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的尺寸或形状与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的垂直于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的尺寸或形状不同。
第一加热源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分,该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垂直于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或形状。
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可形成在第一加热器部分的两端的每一端。
当第一导本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中密封时,第一导体可由具有绝缘或阻燃性的第一密封构件密封。
第一密封构件可由玻璃或陶瓷形成。
定影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加热器和第一导体之间的第一连接构件,第一连接构件配置成电连接第一加热器和第一导体。
第二加热器可形成为比第一加热器更长,使得第二加热器的第二加热区段比第一加热器的第一加热区段更大,并包括第一加热区段。
第二加热器的对应于第一加热区段的第一部分的每个区段的热值可以小于第二部分的每个区段的热值,第二部分是排除第二加热器的第一部分的那部分。
第二加热器的每个区段的热值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上是均匀的。
第二加热源可包括:第二加热器部分,对应于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布置;以及第二非加热器部分,与第二加热器部分隔开,其中第二加热器或第二导体被密封,使得不会产生热量。
第二加热源可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加热器布置在第二本体中,第二加热源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延伸,包括在中空件中的气体、设置在第二本体的一部分中以加热第二加热器的第二加热器部分可形成在第二本体的一部分中,与第二加热器部分隔开的第二非加热器部分可形成在第二本体的剩余部分中,使得布置在其中的第二导体或第二加热器与气体隔离。
第二本体的形成有第二非加热器的那部分可形成为通过热密封围绕第二加热器或第二导体。
当第二导体在第二非加热器中密封时,第二导体可由具有绝缘或阻燃性的第二密封构件密封。
第二加热器部分可形成在第二非加热器部分的两端的每一端。
定影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加热器和第二导体之间的第二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配置成电连接第二加热器和第二导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配置成将可见图像定影到印刷介质的定影装置,可见图像被转印到印刷介质,其中,定影装置包括:第一加热源,包括第一加热器、其中布置有第一加热器并形成为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本体以及连接到第一加热器的第一导体;第二加热源,包括第二加热器和连接到第二加热器的第二导体,第二加热器形成为比第一加热器更长,使得第二加热区段被加热,第二加热器部分比第一加热器的第一加热区段更大,并包括第一加热区段;定影构件,由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中的至少一个加热;以及按压构件,布置成面对定影构件,并配置成朝向定影构件按压印刷介质,其中,该本体包括设置在其中的中空件;在中空件中包括气体的第一加热器部分;以及第一非加热器部分,使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导体与气体隔离,其中第一导体的第一加热器被密封。
该主体的形成有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的那部分可形成为通过热密封围绕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导体。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定影装置包括定影构件,定影构件配置成将可见图像定影到印刷介质;按压构件,布置成面对定影构件,并配置成朝向定影构件按压印刷介质;第一卤素灯,包括卤素灯气体和第一加热器,第一加热器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加热定影构件,并具有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第一加热器的一部分密封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中以阻挡卤素气体,使得不会产生热量;以及第二卤素灯,具有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加热器,以加热定影构件。
第一卤素灯可包括配置成在其中容纳第一加热器的本体,该本体的形成有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的一部分可形成为通过热密封围绕第一加热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下面对实施例中说明中,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会变得明显,并更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图2所示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图2所示定影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说明图2所示定影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加热源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第一加热源的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说明用于控制图5所示定影装置的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和常规设备的印刷性能的比较表;
图9和10是说明图6所示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的各种变型例的示图;
图11和12是说明图5所示第二加热源的各种变型例的示图;
图13是图12所示第二加热源的第二非加热器部分的放大图;
图14和15是图13所示第二非加热器部分的各种变型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提出的描述仅是优选示例,仅用于说明之目的,因此应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其它等同物和变型例。
另外,每个附图中提供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执行相同功能的部件或元件。
另外,本文使用的术语仅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此外,除非文中明确说明,另外单数表述应理解为包括复数表述。应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及其变体意在表明存在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和部件或者存在它们的组合,并不排除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和部件、这些的组合或额外可能性。
另外,包括序数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可用于描述各部件,但是部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之目的。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权益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指代第二部件,类似地,第二部件可指代第一部件。术语“和/或”涵盖多个项目的组合或多个项目的任一个。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透视图,图2是说明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示意图。
如图1和2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主体10、用于存储和输送印刷介质S的供纸装置20、配置成在从供纸装置20供给的印刷介质S上形成图像的显影装置30、配置成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装置30的调色剂装置40、配置成在显影装置30的感光器32上形成静电潜像(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的光扫描装置50、配置成将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印刷介质S)定影到印刷介质S的定影装置100以及配置成将印刷介质S(图像完全形成在印刷介质上)排至主体10外部的排放装置70。
供纸装置20用于存储和输送印刷介质S。供纸装置20设置在主体10的下部,并朝向显影装置30供应印刷介质S。
供纸装置20可存储印刷介质S,并包括可拆卸地联接到主体10的盒21以及转印构件80,转印构件配置成一次一片地拾取存储在盒21中的印刷介质S,并将拾取的印刷介质S输送至显影装置30。
顶出板(knock-up plate)23可设置在盒21中,顶出板(knock-up plate)的一端可旋转地联接到盒21,另一端由压簧22支撑,使得堆叠的印刷介质S被引导至转印构件80。
转印构件80可包括拾取辊27和供给辊28,拾取辊配置成一次一片地拾取堆叠在knock-up plate23中的印刷介质S,供给辊配置成向显影装置30输送由拾取辊27拾取的印刷介质S。
显影装置30包括配置成形成显影装置外形的壳体31、可旋转地联接到壳体31并配置成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器32、配置成搅动从调色剂装置40供应的调色剂的搅动螺杆33a和33b、配置成向感光器32供应由搅动螺杆33a和33b搅动的调色剂的显影辊34,以及配置成给感光器32充电的充电构件35。
从调色剂装置40供应的调色剂流入壳体31中,并由搅动螺杆33a和33b搅动,并且被输送至壳体31的一侧,搅动的和输送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辊34供应至感光器32,以形成可见图像。
感光器32与转印辊14接触,以形成用于将调色剂转印至印刷介质S的转印间隙(transfer nip)N1,调色剂被供应至感光器32以形成可见图像。转印辊14可旋转地布置在主体10内。
调色剂装置40联接到显影装置30。调色剂装置40容纳并存储用于在印刷介质S上形成图像的调色剂,并当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将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装置30。
光扫描装置50向感光器32施加具有图像信息的光,以在感光器32上形成静电潜像。
定影装置100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印刷介质,调色剂图像通过感光器32和转印辊14被转印至印刷介质S。下面描述定影装置100的详细说明。
同时,排放装置70包括第一排放辊71和第二排放辊72,它们彼此互锁,并将穿过定影装置100的印刷介质S排出至主体10外部。
用于扫描文件P的图像扫描装置11可定位在主体10上。图像扫描装置11包括:文件供应盘91,被扫描的文件P装载在文件供应盘上;拾取辊92,配置成拾取装载在文件供应盘91上的文件P并将文件P移动至转印路径12;以及供给辊93,配置成输送拾取的文件P。由供给辊93输送的文件P通过扫描模块90扫描,并随后可被引导至定位在文件供应盘91下方的出口(未示出)。
图3是说明图2所示定影装置100的剖视图,图4是说明图2所示定影装置100的局部剖视图。
在下文中,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按压构件110的纵向方向、定影构件120的纵向方向以及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140的纵向方向定义为相同的方向X。
如图3和4所示,定影装置100包括按压构件110、定影构件120、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140。
印刷介质S(在该印刷介质上调色剂图像被转印)通过按压构件110和定影构件120之间,在这时,调色剂图像通过热量和压力定影在印刷介质上。
按压构件110布置成与定影构件120的外周表面接触,以在按压构件110和定影构件120之间形成定影间隙N2。按压构件110可构造有按压辊112,其配置成使用从驱动源接收的电力旋转。
按压辊112包括由金属材料(比如铝或钢)形成的轴114以及被弹性改造以在按压辊112和定影构件120之间形成定影间隙N2的弹性层116。弹性层116一般由硅橡胶形成。由于高定影压力从定影间隙N2施加到印刷介质S,所以优选地,弹性层116的硬度基于ASKER-C硬度参考在50到80的范围内,弹性层116的厚度在3mm至6mm的范围内。异质层(未示出)可设置在弹性层116的表面上,配置成防止印刷介质S附接在按压辊112上。
定影构件120与按压辊112互连,与按压辊一起旋转,与按压辊112形成定影间隙N2,并由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140中的至少一个加热,以将热量传输至穿过定影间隙N2的印刷介质S。定影构件120可以构造有包括金属、耐高温聚合物等的单层,或者可通过在由金属或耐高温聚合物形成的基层上添加弹性和保护层而构造。定影构件120的内表面可以涂黑或用黑涂层处理,以加快热吸收。
参见图5,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140布置成直接将热量辐射至定影构件120的内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设置成具有对应于第一区段S1和第二区段S2的长度之和的长度,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是用于加热印刷介质S必需的。在此,第一区段S1是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需要加热的区段,第二区段S2是当印刷具有相对大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需要加热的区段。第二区段S2布置在第一区段S1的两端的每一端上。
第一加热源130包括:第一加热器131,配置成加热印刷介质的第一区段S1,以加热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第一导体132,电连接到第一加热器131,使得第一加热器131产生热量;第一本体133,配置成容纳第一加热器131的一部分和第一导体132;以及第一连接构件134,配置成电连接第一加热器131和第一导体132。
第一加热器131布置在第一本体133内部,并且当第一加热器131中有电流动时通过电连接到第一加热器131两端的每一端的第一导体132产生热量。第一加热器131可以是钨丝,配置成当供电时产生热量。第一加热器131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预设长度。
第一加热器131的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可形成第一加热器部分137,并可布置成具有相对高密度。确切地,第一加热器131可以之字形或弹簧形布置在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区段内。相应地,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第一加热器部分137可通过第一加热器131充分地加热定影构件120。
另外,参见图5和6,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第一加热器131的包括在印刷介质的第二区段S2除第三区段S3之外的第四区段S4中的剩余部分设置为具有相对低密度,在该剩余部分中,第一加热器131通过下面将描述的第一连接构件134连接到第一导体132。确切地,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其是包括在第四区段S4中的部分)中,第一加热器131可以线性形状而不是之字形状布置。除了上述布置,第一加热器131的包括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中的剩余部分布置成使得卤素气体被下面将描述的第一本体133的一部分阻挡,由此,当印刷具有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几乎不产生热量。相应地,本公开可防止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时产生的印刷性能的降低,并可防止由于过热产生的印刷速度的降低。
第一导体132在第三区段S3中电连接到第一加热器131两端的每一端,并将电流供应进第一加热器131中,使得第一加热器131产生热量。第一导体132可使用由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形成的I销。
确切地,第一导体132在第三区段S3(其是在第二区段S2的固定部分129中的区段的一部分)中电连接到第一加热器131。第三区段S3包括在第二区段S2中。在第三区段S3中,第一加热器131和第一导体132可通过焊接彼此直接连接,并可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34连接。在此,由钼材料形成的箔片(钼箔片)可用作第一连接构件134,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二加热源140的第一导体132和第二导体142(下面描述)从外部接收电力。
第一本体133具有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管状形状,并在其中容纳第一加热器131。第一本体133可以是玻璃管。
确切地,预设尺寸的中空件形成在对应于第一本体133的第一区段S1的部分内,第一加热器131可容纳在中空件中。相应地,由于电池流入第一加热器131中,所以第一本体133的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产生热。即,第一加热源130的地应于第一区段S1的一部分形成第一加热器部分。
在此,第一本体133可在其中包括卤素气体,这延长了第一加热器131和第一加热器131的寿命。
另外,参见图6,对应于第一本体133的第四区段S4的部分形成为通过热密封仅包括第一加热器131,而其中没有卤素气体。即,第一本体133的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部分围绕第一加热器131,并密封第一加热器131以形成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相应地,布置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中的第一加热器131与卤素气体隔离开,并且几乎不产生热量。即,第一加热源130的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剩余部分变为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
由于包括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中的第一本体133围绕并密封第一加热器131,所以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可具有比第一加热器部分137更小的直径。确切地,包括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中的第一本体133可被加热至这样的状态:,其形状可以改变,并通过从其圆周的所有方向朝向管道的中心按压第一本体133而形成或者通过从面对第一本体133的一侧按压第一本体133而形成。相应地,第一加热源130的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此外,第一加热源130的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的横截面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一加热器部分137的横截面的直径。而且,第一加热源130的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的横截面可具有比第一加热器部分137的横截面更小的面积。如上所述,第一加热源130可包括具有不同形状和/或尺寸的第一加热器部分137和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
第二加热源140包括:第二加热器141,配置成加热第一区段S1和第四区段S4,以加热具有相对大宽度的印刷介质S;第二导体142,电连接到第二加热器141,使得第二加热器141产生热量;第二本体143,配置成容纳第二导体142和第二加热器141的一部分;以及第二连接构件144,配置成电连接第二加热器141和第二导体142。
第二加热器141布置在第二本体143内部,并当由电连接到第二加热器两端的每一端的第二导体142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第二加热器141可以是钨丝,配置成当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类似于上述第一加热器131。第二加热器141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预设长度。
确切地,第二加热器141的包括在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第二加热源140的第一部分147中的那部分,与第二加热器141的包括在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第二加热器源140的剩余部分中的那部分相比,可设置成具有更小的密度。在此,第二加热器141可布置成第一加热器131的包括在第一加热器部分137中的每个区段的热值和第二加热器141的包括在第二加热源140的第一部分147中的每个区段的热值之和大致等于第二加热器141的包括在第二加热源140的第二部分148中的每个区段的热值。相应地,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140可均匀地加热整个定影构件120。如上所述,第二加热源140的布置有第二加热器141的所有部分加热印刷介质S,这与第一加热源130不同。
第二导体142电连接到第二加热器141的两端的每一端,并将电流供应进第二加热器141中,使得第二加热器141可产生热量。确切地,第二导体142在第三区段S3中电连接到第二加热器141。在此,第二加热器141和第二导体142可通过焊接彼此直接连接,或者经由第二连接构件144连接,类似于第一加热器131和第一导体132。在此,第二连接构件144可以是Mo箔片,类似于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34。
第二导体142和第一加热源130的第一导体132从外部接收电力。
第二本体143可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其中容纳第二加热器141。第二本体143可以是玻璃管,类似于第一本体133。此外,第二本体143可包括卤素气体,以延长第二加热器141的寿命。相应地,对应于第二加热源140的第一区段S1和第四区段S4的部分通过第二加热器141产生热量。即,第二加热源140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在纵向方向上大致相同,与第一加热源130不同。
上述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140的各自的两端主要通过固定部分129固定在第三区段S3中。
如上所述,为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仅描述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140,但是可提供额外的加热源以印刷具有各种宽度的纸片。
参见图4,侧框架170还可布置在定影构件120的两侧。侧框架170支撑形成定影装置100的部件。定影构件120由侧框架170可旋转地支撑。每个侧框架170朝向定影构件120突出,并具有配置成支撑定影构件120的端部的定影构件支撑件172。
侧框架170通过弹性构件180朝向按压构件110受压。弹性构件180的一端由侧框架170的上部支撑,另一端由分离框架支撑。
保持器174联接到每个侧框架170。保持器174布置在侧框架170的外表面上,并支撑第一加热130和第二加热源140的端部以及支撑构件150的端部。施加到侧框架170的压力经由保持器174传输到支撑构件150,相应地,支撑构件150朝向按压构件110受压。
此外,定影装置110还可包括支撑构件150。
支撑构件150按压定影构件120的内周表面,以在定影构件120和按压构件110之间形成定影间隙N2。支撑构件150可由具有优良固性的材料形成,比如不锈钢、碳钢等。
当支撑构件150的固性较低时,定影间隙N2不会均匀地受压,因为会发生大的弯曲变形。相应地,支撑构件150包括具有弓形横截面的第一支撑构件152和具有反弓形横截面的第二支撑构件154,以减少弯曲变形,第一支撑构件152联接到第二支撑构件154,使得第一支撑构件152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第二支撑构件154的内部。支撑构件150可形成为这样的结构,除了弓形或反弓形之外,该结构具有大横截面惯性矩,比如I梁型、H梁型等。
当从第一和/或第二加热源130和/或140产生的热量直接加热支撑构件150时,支撑构件150热变形,这是因为其温度变高,由此定影间隙N2不会均匀受压。此外,从第一和/或第二加热源130和/或140辐射的大量热消耗用于加热支撑构件150,由此,增加定影装置100的温度的性能得以减小。
因此,定影装置100还可包括位于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140与支撑构件150之间的热阻挡构件160。热阻挡构件160布置成围绕支撑构件150的至少一部分,尤其是面对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140支撑构件150的上部,以阻挡热量直接辐射至支撑构件150,由此防止支撑构件150的热变形。
热阻挡构件160可包括反射层164,反射层配置成反射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140的热量。反射层164可设置在热阻挡构件160的面对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140的表面上。反射层164可通过在热阻挡构件160上涂覆反射材料(比如银)而形成。如上所述,当反射层164形成在热阻挡件160上时,辐射至热阻挡构件160的热量朝向定影构件120反射,由此可以加速对定影构件120的加热。
热阻挡构件160由具有优良热导性的材料形成。热阻挡构件160可由具有比支撑构件150更高的热导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热阻挡构件160可由铝、铜或金属合金形成。
此外,定影装置100还可包括间隙形成单元190。间隙形成单元190具有反弓形横截面,将定影构件120与支撑构件150分隔开,使得定影构件120的热量不会传输到支撑构件150。间隙形成单元190由具有比辅助支撑构件200更低的热导性的材料形成。例如,间隙形成单元190由聚合物、耐高温树脂(比如聚醚醚酮(PEEK)、液晶高分子(LCP)等)、陶瓷等形成。
而且,定影装置100还可包括辅助支撑构件200。辅助支撑构件200设置在间隙形成单元190和定影构件120之间,由此,改进了间隙形成单元190的绝缘效应,减少了摩擦。
辅助支撑构件200可以反弓形构造,以围绕间隙形成单元190的下部或者以与间隙形成单元190相同的形状形成,配置成支撑定影构件120的内表面以仅覆盖间隙形成单元190的下表面。
在下文中,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该图像形成设备形成为具有上述构造。
参见图2,当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印刷具有相对大宽度的印刷介质S,印刷介质S穿过供纸装置20和显影装置30,并且带有被转印的可见图像被输送至定影装置100。
参见图5,定影装置100将电力供应到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140,以在按压和加热过程中在印刷介质S上定影转印的可见图像。确切地,包括在第一加热器131的第一加热器部分137中的那部分经由第一导体132接收电力,并产生热量,包括在第二加热器141的第一部分147和第二部分148中的那部分经由第二导体142接收电力,并产生热量。此时,包括在第一加热器131的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中的那部分被密封以与卤素气体隔离,由此几乎不产生热量,即使在接收电力时也如此。
此外,由于第一加热器131的包括在第一加热器部分137中的每个区段的热值和第二加热器141的包括在第二加热源140的第一部分147中的每个区段的热值之和大致等于第二加热器141的包括在第二加热源140的第二部分148中的每个区段的热值,所以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140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地加热定影构件120。
另外,当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定影装置100将电力供应到仅第一加热源130。相应地,包括在第一加热器131的第一加热器部分137中的那部分接收电流,并产生热量,由于包括在第一加热器131的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中的那部分被密封以与卤素气体隔离,并布置成具有相对低密度,所以热量几乎不产生,即使接收电力时也如此。
确切地,参见图7,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140并联连接,开关元件102布置在第二加热源140处。当印刷具有相对大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开关元件102接通以将电流供应到第二加热源140,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开关元件102断开以阻挡电流供应到第二加热源140。相应地,即使当定影装置控制器101从电压发生器103接收电力,电流流入定影装置100时,电流也可选择性地供应到第二加热源140。
相应地,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排除需要加热的区段(本实施例的第一区段S1),第一加热源130不会加热一区段(本实施例的第二区段S2),由此,可以避免由于过热而引起的印刷性能的降低和印刷速度的降低。
参见图8的表,描述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情况的效应。
当在纵向方向上印刷A5尺寸的印刷介质S(即,在竖直方向上印刷)时,一般印刷速度为每分钟60页(PPM),参考时间是1050秒印刷1000页。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为1340秒,定影效率(参考印刷时间/实际印刷时间)为约78%。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1062秒,定影效率为约99%。此外,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穿过定影装置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开始从第54页增加,在印刷第705页、第810页和第918页的时刻执行用于冷却的空运转。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而引起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的增加不会发生,用于冷却的空运转也不会发生。
当在纵向方向上印刷A4尺寸印刷介质S时,一般印刷速度是44PPM,参考时间是1383秒印刷1000页。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1640秒,定影效率是约84%。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1487秒,定影效率为约93%。此外,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穿过定影装置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从第83页开始增加。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引起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的增加不会发生。
当在纵向方向上印刷A6尺寸印刷介质S时,一般印刷速度是40PPM,参考时间是1550秒印刷1000页。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1980秒,定影效率是约78%。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1565秒,定影效率为约99%。此外,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穿过定影装置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从第116页开始增加。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引起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的增加不会发生。
当在印刷方向上印刷具有这样的尺寸(在纵向方向上切割A4尺寸的印刷介质S而制成)的印刷介质S时,一般印刷速度是32PPM,参考时间是1875秒印刷1000页。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2132秒,定影效率是约88%。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1857秒,定影效率为约100%。此外,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穿过定影装置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从第83页开始增加,在印刷第392页、第477页、第546页、第602页、第653页、第768页、第822页和第872页的时刻执行用于冷却的空运转。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穿过定影装置100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从第700页开始增加,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稍微增加,但是印刷速度维持在32PPM。此外,用于冷却的空运转不会发生。
当印刷法律文本时,一般印刷速度是35PPM,参考时间是1764秒印刷1000页。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1862秒,定影效率是约95%。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印刷时间是1782秒,定影效率为约99%。此外,当使用常规设备的定影装置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穿过定影装置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从第8页开始增加。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执行印刷时,由于过热引起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的增加不会发生。
如上所述,当使用本公开的定影装置100印刷具有各尺寸的印刷介质S时,穿过定影装置的印刷介质S之间的间隔不传动增加,用于过热的空运转不会执行,由此,印刷时间减少,定影效率增加。特别地,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尺寸的印刷介质S时,定影效率显示出更大的差别。即,当使用本公开的定影装置100时,第一加热源130的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38的温度从约220℃下降至约170℃,由此,可以避免由于过热引起的印刷性能的降低。
参考图9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100。然而,为了描述根据图9所示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100,由于第二加热源140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所以省略了其描述,详细描述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一加热源1130。
参见图9,第一加热源1130包括:第一加热器1131,配置成加热第一区段S1,以加热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第一导体1132,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器1131,使得第一加热器1131产生热量;第一本体1133,配置成容纳第一导体1132和第一加热器1131的一部分;以及第一连接构件1134,配置成电连接第一加热器1131和第一导体1132。
第一加热器1131布置在第一本体1133内部,并在当通过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器两端的每一端的第一导体1132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第一加热器1131可以是钨丝,配置成当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并可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延伸预设长度。
第一加热器1131仅设置在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第一加热器部分1137中,这与上面的实施例不同,第一导体1132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器1131的两端的每一端。在此,第一加热器1131和第一导体1132可通过焊接彼此连接,与图5所示实施例类似,或者可经由第一连接构件1134连接。
确切地,与图5所示实施例不同,配置成电连接第一加热器1131和第一导体1132的第三区段S3布置在第一区段S1的两端的每一端处。即,在图9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区段S1、第三区段S3和第四区段S4在第一加热源1130的纵向方向从中心向第一加热源1130的两端的每一端顺序地布置。
在第四区段S4中,第一导体1132由第一本体1133密封,以形成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138。确切地,对应于第一本体1133的第四区段S4的那部分可包括第一导体1132,并可通过热密封形成为其中不具有中空件。
根据图9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加热源1130形成有第一加热器部分1137,和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138,在第一加热器部分中,第一加热器1131在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产生热量,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1138中,热量几乎不在对应于包括第三区段S3和第四区段S4的第二区段S2的部分中产生,即使当经由第一导体1132供应电力时也如此,类似于图5所示实施例。
相应地,根据图9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加热源1130可防止在不必要部分中由过热引起的印刷性能的降低和印刷速度的降低,即使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也如此,类似于图5所示实施例。
参考图10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100。然而,为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100,由于第二加热源140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所以省略了其描述,详细描述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一加热源2130。
参见图10,第一加热源2130包括:第一加热器2131,配置成加热第一区段S1,以加热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第一导体2132,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器2131,使得第一加热器2131产生热量;第一本体2133,配置成容纳第一加热器2131和第一导体2132的一部分;以及第一连接构件2134,配置成电连接第一加热器2131和第一导体2132。
第一加热器2131布置在第一本体2133内部,并在当由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器两端的每一端的第一导体2132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第一加热器2131可以是钨丝,配置成当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并可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延伸预设长度。
第一加热器2131仅设置在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第一加热器部分2137中,与图10所示实施例类似,第一导体2132电连接至第一加热器2131的两端的每一端。在此,第一加热器2131和第一导体2132可通过焊接彼此连接,与图5所示实施例类似,或者可经由第一连接构件2134连接。
确切地,与图10所示实施例类似,配置成电连接第一加热器2131和第一导体2132的第三区段S3布置在第一区段S1的两端的每一端处。即,与图10所示实施例类似,第一区段S1、第三区段S3和第四区段S4在第一加热源2130的纵向方向从中心向第一加热源2130的两端的每一端顺序地布置。
在此,与图6和9所示实施例不同,在第四区段S4中,第一导体2132由第一密封构件2135密封。第一密封构件2135具有绝缘和/或阻燃性,并围绕和密封第一导体2132。第一密封构件2135可以是玻璃管或陶瓷管。
根据图10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加热源2130形成有第一加热器部分2137,和第一非加热器部分2138,在第一加热器部分中,第一加热器2131在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产生热量,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2138中,热量几乎不在对应于包括第三区段S3和第四区段S4的第二区段S2的部分中产生,即使当经由第一导体2132供应电力时也如此,类似于图6所示实施例。
相应地,根据图10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加热源2130可防止在不必要部分中由过热引起的印刷性能的降低和印刷速度的降低,即使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也如此,类似于图5所示实施例。
参考图1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还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3100。然而,为了描述根据图11所示实施例的定影装置3100,由于第一加热源130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所以省略了其描述,详细描述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二加热源3140。
参见图11,第二加热源3140包括:第二加热器3141,配置成加热第一区段S1和第四区段S4,以加热具有相对大宽度的印刷介质S;第二导体3142,电连接至第二加热器3141,使得第二加热器3141产生热量;第二本体3143,配置成容纳第二加热器3141和第二导体3142的一部分;以及第二连接构件3144,配置成电连接第二加热器3141和第二导体3142。
第二加热器3141布置在第二本体3143内部,并在当由电连接至第二加热器两端的每一端的第二导体3142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第二加热器3141可以是钨丝,配置成当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类似于图5所示实施例。第二加热器3141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延伸预设长度。
在此,根据图11所示实施例的第二加热器3141设置为在印刷介质S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均匀密度,与图5所示实施例不同。包括在第二加热源3140的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第一部分3147中以及第二加热源3140的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第二部分3148中的第二加热器3141形成第二加热器部分。
在根据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3100中,图像形成设备1的控制器(未示出)控制,以使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时仅给第一加热源130供给电力,并且当印刷具有相对大宽度的印刷介质时仅给第二加热源3140供给电力,与图5所示定影装置100不同。
由于根据图11所示实施例的定影装置3100根据纸片的尺寸选择性地将电力供应至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3140,所以可减少电力消耗。
参考图1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100。然而,为了描述根据图12所示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100,由于第一加热源130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所以省略了其描述,详细描述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二加热源4140。
参见图12,第二加热源4140包括:第二加热器4141,配置成加热第四区段S4;第二导体4142,电连接至第二加热器4141,使得第二加热器4141产生热量;第二本体4143,配置成容纳第二加热器4141和第二导体4142的一部分;以及第二连接构件4144,配置成电连接第二加热器4141和第二导体4142。
第二加热器4141布置在第二本体4143内部,并在当由电连接至第二加热器两端的每一端的第二导体4142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第二加热器4141可以是钨丝,配置成当供应电流时产生热量,类似于图5所示实施例。
确切地,对应于第二加热器4141的第四区段S4的那部分具有在形成于第二本体4143内部的中空件中的钨丝,以加热第二区段S2。相应地,当电力经由第二导体4142供应到第二加热器4141时,对应于第二加热器4141的第四区段S4的那部分产生热量,第四区段S4被加热。即,第二加热源4140的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一部分形成第二加热器部分4147。
然而,参见图13,对应于第二加热器4141的第一区段S1的那部分由第二本体4143密封,以与卤素气体隔离。即,第二本体4143的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可形成为通过热密封完全围绕第二加热器4141。相应地,第二非加热器部分4148形成在对应于第二加热源4140的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相应地,即使当电力经由第二导体4142被供应至第二加热器4141时,也几乎不在第二加热器4141的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产生热量。然而,第二加热器4141可使相应布置在第二加热源4140两端的第二加热器4141彼此电连接,使得电流可流入第二加热源4140中。
当印刷具有相对小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根据图12和13所示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100仅给第一加热源130供应电力,类似与图5和6所示的定影装置100。相应地,第一加热器131的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产生热量,第一加热器131的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剩余部分不产生热量。
另外,当印刷具有相对大宽度的印刷介质S时,电力被供应到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4140两者。相应地,第一区段S1由第一加热源130加热,第四区段S4由第二加热源4140加热。即,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4140协作以加热具有大宽度的整个印刷介质S。
选择性地将电流供应到第一加热源4130和第二加热源4140的控制方法可使用与选择性地将电流供应到图5至7所示定影装置100的第一加热源130和第二加热源140相同的控制方法。
根据图12和13所示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100根据纸片尺寸选择性地将电力供应到第一和第二加热源130和4140,因为第二加热源4140在其中产生热量的区段的长度比较小,所以可以减少电力消耗。
参考图1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5100。然而,为了描述根据图14所示实施例的定影装置5100,由于第一加热源130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所以省略了其描述,详细描述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二加热源5140。
参见图14,在第二加热源5140中,第二导体5142可布置在第二非加热器部分(其是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
确切地,第二加热源5140的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那部分具有第二加热器5141和卤素气体(容纳在第二本体5143中),以形成第二加热器部分5147。第二加热器5141的两端的每一端经由布置在第一区段S1和第三区段S3的每个中的第二连接构件5144电连接到第二导体5142。然而,如上所述,第二加热器5141和第二导体5142可通过热密封彼此直接连接。
布置在对应于第二导体5142的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的那部分由第二本体5143密封。即,第二本体5143的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可形成为通过热密封完全围绕布置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的第二导体5142。相应地,第二非加热器部分5148形成在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第二加热源5140中。相应地,即使当电力经由布置在第二加热源5140的两端的每一端的第二导体5142被供应到第二加热器5141时,第二加热源5140的第二非加热器部分5148也不产生热量。然而,包括在第二非加热器部分5148中的第二加热5141可电连接布置在第二加热源5140两端的第二加热器5141,由此,电流可流入第二加热源5140中。
在根据图14所示实施例的第二加热源5140中,仅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第二加热源5147产生热量,对应于第一区段S1和第三区段S3的部分不产生热量,即使当电力被供应到第二导体5142时也如此,类似于图13所示实施例。
参考图15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100。然而,为了描述根据图15所示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100,由于第一加热源130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同,所以省略了其描述,详细描述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二加热源6140。
参见图15,在第二加热源6140中,布置在第二非加热器部分6148(其是对应于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的第二导体6142可由第二密封构件6145密封。
确切地,第二加热源6140的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那部分具有第二加热器6141和卤素气体(容纳在第二本体6143中),以形成第二加热器部分6147。第二加热器6141的两端的每一端经由布置在第一区段S1和第三区段S3的每个中的第二连接构件6144电连接到第二导体6142。然而,如上所述,第二加热器6141和第二导体6142可通过焊接彼此直接连接。
布置在对应于第二导体6142的第一区段S1的部分中的那部分由第二密封构件6145密封。即,第二密封构件6145布置在对应于第二加热源6140的第一区段S1的部分,并围绕和密封第二导体6142以形成第二非加热器部分6148。第二密封构件6145可具有绝缘和/或阻燃性,类似于上述第一密封构件2135,并且可以是玻璃管或陶瓷管。
在根据图15所示实施例的第二加热源6140中,即使当电力经由第二导体6142供应时,也仅对应于第四区段S4的部分产生热量,对应于第一区段S1和第三区段S3的部分不产生热量,类似于图13所示实施例。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图像形成设备1可加热定影装置100、1100、2100、3100、4100、5100和6100的第一加热源130、1130和2130以及第二加热源140、3140、4140、5140和6140的一部分,以防止由于过热引起的印刷性能的降低和印刷速度的降低。
如从上述说明中明白的,当印刷小尺寸纸时,由于定影装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加热源的加热源的一部分的一区段的一部分产生热量,而剩余区段不产生热量,所以印刷性能得以改进。
由于由加热源导致的定影装置的过热不会产生,所以印刷时间减少,快速印刷是可能的。
尽管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这些实施例可以进行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第一加热源,包括第一加热器和连接到第一加热器的第一导体;
第二加热源,包括第二加热器和连接到第二加热器的第二导体;
定影构件,由第一加热源和第二加热源中的一个或多个加热;以及
按压构件,布置成面对定影构件以朝向定影构件按压印刷介质,
其中,第一加热源包括第一加热器部分和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第一非加热器部分配置成阻挡从第一加热源的其中密封有第一加热器的一部分或第一导体的一部分的部分产生的热量,其中,布置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中的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导体与第一加热器部分中的气体隔离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加热源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具有布置在其中的第一加热器,第一本体形成为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中空件中包括气体的第一加热器部分设置在第一本体的一部分中,用于加热第一加热器;以及
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形成在第一本体的剩余部分中,使得气体与布置在第一本体的剩余部分中的第一导体或第一加热器隔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一本体的设置有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的剩余部分形成为通过热密封围绕第一加热器或第一导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一加热器部分的垂直于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的尺寸或形状与第一非加热器部分的垂直于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的尺寸或形状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一加热源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部分的垂直于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的尺寸或形状不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形成在第一加热器部分的两端的每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第一导体被密封在第一非加热器部分中时,第一导体通过具有绝缘或阻燃性的第一密封构件密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一密封构件由玻璃或陶瓷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构件,设置在第一加热器和第一导体之间,第一连接构件配置成电连接第一加热器和第一导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二加热器形成为比第一加热器更长,使得第二加热器的第二加热区段比第一加热器的第一加热区段更大并且包括第一加热区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二加热器的对应于第一加热区段的第一部分的每个区段的热值小于第二部分的每个区段的热值,第二部分是排除第二加热器的第一部分的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二加热器的每个区段的热值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上是均匀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二加热源包括:
第二加热器部分,对应于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布置;以及
与第二加热器部分隔开的第二非加热器部分,其中第二加热器或第二导体被密封使得热量不会产生。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第二加热源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加热器布置在第二本体中,第二本体形成为在印刷介质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中空件中包括气体的第二加热器部分设置在第二本体的一部分中,用于加热第二加热器;以及
与第二加热器部分隔开的第二非加热器部分形成在第二本体的剩余部分中,使得气体与第二本体的剩余部分中的第二导体或第二加热器隔离。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加热器和第二导体之间的第二连接构件,第二连接构件配置成电连接第二加热器和第二导体。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第一非加热器部分具有比第一加热器部分更小的直径。
CN201610879120.2A 2015-10-07 2016-10-08 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70654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41200A KR102305620B1 (ko) 2015-10-07 2015-10-07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KR10-2015-0141200 2015-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65480A CN107065480A (zh) 2017-08-18
CN107065480B true CN107065480B (zh) 2021-03-26

Family

ID=5708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9120.2A Active CN107065480B (zh) 2015-10-07 2016-10-08 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4540B2 (zh)
EP (1) EP3168690A1 (zh)
KR (1) KR102305620B1 (zh)
CN (1) CN1070654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21325A (ja) * 2015-07-09 2017-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175154B2 (ja) * 2018-10-24 2022-11-1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21940A1 (en) * 2004-07-21 2006-02-0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692161A (zh) * 2004-06-21 2010-04-07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加热器
CN104076667A (zh) * 2010-12-17 2014-10-0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2193A (ja) * 1995-01-20 1996-08-09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3873635B2 (ja) * 2001-03-02 2007-01-24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ローラ用ヒータランプ装置
KR100472472B1 (ko) * 2002-08-29 2005-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 장치
US7406286B2 (en) * 2003-02-14 2008-07-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heating roller with multiple heaters
JPWO2008041523A1 (ja) * 2006-09-26 2010-02-04 ハリソン東芝ライ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ヒータランプ
JP2009064658A (ja) * 2007-09-06 2009-03-26 Canon Inc 加熱部材及びこの加熱部材を有する像加熱装置
JP5796714B2 (ja) * 2012-01-13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25B2 (ja) * 2012-02-09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32B2 (ja) * 2012-02-09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6840B2 (ja) 2013-03-13 2018-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50107B2 (ja) * 2013-03-15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674B2 (ja) * 2013-04-25 2016-1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Led点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照明システム
US9535380B2 (en) * 2013-05-29 2017-01-0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2161A (zh) * 2004-06-21 2010-04-07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加热器
EP1621940A1 (en) * 2004-07-21 2006-02-0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4076667A (zh) * 2010-12-17 2014-10-0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04540B2 (en) 2017-10-31
KR102305620B1 (ko) 2021-09-27
CN107065480A (zh) 2017-08-18
EP3168690A1 (en) 2017-05-17
KR20170041575A (ko) 2017-04-17
US20170102645A1 (en)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6009B1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heater for heating image
US7002105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945411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9046832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heat shiel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1074715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246228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232871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22173463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6744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04220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065480B (zh) 定影装置和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20120168429A1 (en) Heater for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1123750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96558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5015320A1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35297B2 (ja) 定着装置
JP667303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1224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01020B2 (ja) 加熱ヒータ、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297016A1 (en) Nip form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225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408959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370909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2050452A (ja) 加熱体、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61338B1 (ko)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 장치의 정착롤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9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Applicant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Han Guojingjidao

Applicant before: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