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60298B - 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60298B CN107060298B CN201710256192.6A CN201710256192A CN107060298B CN 107060298 B CN107060298 B CN 107060298B CN 201710256192 A CN201710256192 A CN 201710256192A CN 107060298 B CN107060298 B CN 1070602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bottom wall
- cement mortar
- box body
- position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02—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applying plasticised masses to surfaces, e.g. plastering walls
- E04F21/16—Implements for after-treatment of plaster or the like before it has hardened or dried, e.g. smoothing-tools, profile trowe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21/0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21/20—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laying flooring
- E04F21/24—Implemen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for laying flooring of masses made in situ, e.g. smoothing tools
- E04F21/241—Elongated smoothing blades or plates, e.g. screed apparatus
- E04F21/244—Elongated smoothing blades or plates, e.g. screed apparatus with means to adjust the working angle of the leveling blade or pl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包括泥抹子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泥抹子的本体包括通过底部在水泥砂浆面层上刮出凸起的带有竖直凹口的刮板,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用来盛装水泥砂浆的泥箱,泥箱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包括第一底壁、与第一底壁连接的第一前壁和第一后壁,第一前壁和第一后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的前端和第一底壁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和第一后壁与所述第一底壁之间构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的顶端和第一后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通过第一手柄相连接。结合其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效率低下、引起与瓷砖相贴的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抹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泥沫子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泥抹子,是建筑工程当中用来修建地面、墙面、顶棚等平面作业的手工工具。泥抹子有一个底板,上面装有第一手柄,使用时瓦工手握第一手柄,将砂浆等糊状材料压实、赶平。
而目前,建筑上砌筑地面需要用来铺贴瓷砖的水泥砂浆垫层,也需要使用的泥抹子来抹平水泥砂浆面层,往往只能在地面上填入水泥砂浆,然后再用现有的泥抹子来抹平水泥砂浆面层,这样就需要技术较高的施工人员,方能提高速度和质量。而且在往地面上填入水泥砂浆需要多种工具,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加上需要技术较高的施工人员,才能完成保证速度和质量。这样不可避免的使得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效率低下。
而另一方面,瓷砖铺贴在平整的水泥砂浆面层上,往往会出现在瓷砖铺贴在水泥砂浆面层上时会引起与瓷砖相贴的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效率低下、引起与瓷砖相贴的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体,所述泥抹子的本体包括通过底部在水泥砂浆面层上刮出凸起的带有竖直凹口1的刮板2。
进一步地,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用来盛装水泥砂浆的泥箱3,所述泥箱3包括第一箱体4,所述第一箱体4包括第一底壁5、与第一底壁5连接的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5的前端和第一底壁5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与所述第一底壁5之间构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6的顶端和第一后壁7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45和第二支撑座46,所述第一支撑座45和第二支撑座46之间通过第一手柄47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壁6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8连接,所述第一后壁7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9连接,从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顶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底壁开有第一定位孔10,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底壁开有第二定位孔11。
进一步地,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一刮板装置,所述第一刮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包括第二底壁12、与第二底壁12连接的第二前壁13、第一顶壁16、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所述第二前壁13和第二后壁1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壁12的前端和第二底壁15的后端,所述右壁14的前端和所述右壁14的后端分别与第二前壁13的右端和第二后壁15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右壁14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壁12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6覆盖在所述第二前壁13的顶端、右壁14的顶端和第二后壁15的顶端,所述第一顶壁16的左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一挡板17,所述右壁14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所述第一竖直凹口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竖直凹口1之间就为长方体状的第一刮片,从所述第二底壁12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底壁12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一贯通孔22,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22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一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一刮片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一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框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前壁13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18连接,所述第二后壁15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19连接,从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顶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底壁开有第三定位孔20,从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开有第四定位孔2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三定位孔20而与第一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11和第四定位孔21而与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三定位板18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泥箱3还包括第二箱体202,所述第二箱体202包括第三底壁23、与第三底壁23连接的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底壁23的前端和第三底壁23的后端,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与所述第三底壁23之间构成了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箱体4的左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箱体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前壁24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五定位板26连接,所述第三后壁25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六定位板27连接,从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顶壁到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底壁开有第五定位孔28,从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顶壁到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底壁开有第六定位孔29。
进一步地,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二刮板装置,所述第二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框,所述第二支撑框包括第四底壁30、与第四底壁30连接的第四前壁31、第二顶壁32、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所述第四前壁31和第四后壁34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底壁30的前端和第四底壁30的后端,所述左壁33的前端和所述左壁33的后端分别与第四前壁31的右端和第四后壁34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左壁33的底端与所述第四底壁34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顶壁32覆盖在所述第四前壁31的顶端、左壁33的顶端和第四后壁34的顶端,所述第二顶壁32的右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挡板35,所述左壁33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所述第二竖直凹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竖直凹口之间就为长方体状的第二刮片,从所述第四底壁34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底壁34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二贯通孔37,所述若干第二贯通孔37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二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二刮片的后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刮片的右壁上还连接着一个三棱柱状的支撑条38,所述支撑条38的宽度大小与所述第二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且所述支撑条38的底壁嵌入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中,所述第二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框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前壁31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七定位板39连接,所述第四后壁34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八定位板40连接,从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顶壁到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底壁开有第七定位孔41,从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顶壁到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开有第八定位孔4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七定位孔41而与第三螺母相螺接,所述第四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六定位孔29和第八定位孔48而与第四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七定位板39底壁上以及所述第四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上使得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泥抹子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从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撑框从第二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2: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动第一挡板17来让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22脱离所述第一箱体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202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3:保持所述第一箱体4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箱体4的底壁与地面相接触,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一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4: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左移动,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
步骤5:若是在地面上先架设网格板后再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一支撑框从第一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6: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动第二挡板35来让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二贯通孔37脱离所述第二箱体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202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7:保持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底壁与网格板相接触且使得支撑条38的底壁向下正对着网格板的网格的网格边,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二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二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二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8: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右移动,第二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刮板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去除了支撑条的泥抹子的本体的分离部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支撑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联结杆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根据附图1-图3可知,本实施例的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体,所述泥抹子的本体包括通过底部在水泥砂浆面层上刮出凸起的带有竖直凹口1的刮板2。
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用来盛装水泥砂浆的泥箱3,所述泥箱3包括第一箱体4,所述第一箱体4包括第一底壁5、与第一底壁5连接的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5的前端和第一底壁5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与所述第一底壁5之间构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6的顶端和第一后壁7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45和第二支撑座46,所述第一支撑座45和第二支撑座46之间通过第一手柄47相连接。所述第一箱体4的第一底壁为长方体状且第一底壁为水平壁面。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均为长方体状的竖直板。所述第一手柄47为圆柱状。
所述第一前壁6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8连接,所述第一后壁7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9连接,从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顶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底壁开有第一定位孔10,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底壁开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板8与第二定位板9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均为圆柱状。
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一刮板装置,所述第一刮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包括第二底壁12、与第二底壁12连接的第二前壁13、第一顶壁16、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所述第二前壁13和第二后壁1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壁12的前端和第二底壁15的后端,所述右壁14的前端和所述右壁14的后端分别与第二前壁13的右端和第二后壁15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右壁14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壁12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6覆盖在所述第二前壁13的顶端、右壁14的顶端和第二后壁15的顶端,所述第一顶壁16的左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一挡板17,所述右壁14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所述第一竖直凹口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竖直凹口1之间就为长方体状的第一刮片,从所述第二底壁12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底壁12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一贯通孔22,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22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一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一刮片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一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框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底壁12为长方体状且第二底壁为水平壁面,所述第二前壁13、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均为长方体状的竖直板,所述第一顶壁16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一竖直凹口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贯通孔为长方体状。所有的第一竖直凹口1的形状大小均一致。
所述第二前壁13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18连接,所述第二后壁15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19连接,从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顶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底壁开有第三定位孔20,从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开有第四定位孔21。所述第三定位板18与第四定位板19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定位孔20和第四定位孔21均为长方体状。
所述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三定位孔20而与第一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11和第四定位孔21而与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三定位板18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
所述泥抹子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从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撑框从第二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2: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动第一挡板17来让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22脱离所述第一箱体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这样能够通过这样的所述调节若干第一贯通孔22脱离所述第一箱体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来调节从第一贯通孔22中流出到达地面的水泥砂浆的量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202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3:保持所述第一箱体4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箱体4的底壁与地面相接触,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一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4: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左移动,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刮板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实施例2
根据附图1-图3可知,本实施例的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体,所述泥抹子的本体包括通过底部在水泥砂浆面层上刮出凸起的带有竖直凹口1的刮板2。
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用来盛装水泥砂浆的泥箱3,所述泥箱3包括第一箱体4,所述第一箱体4包括第一底壁5、与第一底壁5连接的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5的前端和第一底壁5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与所述第一底壁5之间构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6的顶端和第一后壁7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45和第二支撑座46,所述第一支撑座45和第二支撑座46之间通过第一手柄47相连接。所述第一箱体4的第一底壁为长方体状且第一底壁为水平壁面。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均为长方体状的竖直板。所述第一手柄47为圆柱状。
所述第一前壁6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8连接,所述第一后壁7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9连接,从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顶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底壁开有第一定位孔10,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底壁开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板8与第二定位板9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均为圆柱状。
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一刮板装置,所述第一刮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包括第二底壁12、与第二底壁12连接的第二前壁13、第一顶壁16、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所述第二前壁13和第二后壁1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壁12的前端和第二底壁15的后端,所述右壁14的前端和所述右壁14的后端分别与第二前壁13的右端和第二后壁15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右壁14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壁12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6覆盖在所述第二前壁13的顶端、右壁14的顶端和第二后壁15的顶端,所述第一顶壁16的左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一挡板17,所述右壁14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所述第一竖直凹口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竖直凹口1之间就为长方体状的第一刮片,从所述第二底壁12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底壁12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一贯通孔22,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22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一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一刮片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一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框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底壁12为长方体状且第二底壁为水平壁面,所述第二前壁13、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均为长方体状的竖直板,所述第一顶壁16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一竖直凹口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贯通孔为长方体状。所有的第一竖直凹口1的形状大小均一致。
所述第二前壁13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18连接,所述第二后壁15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19连接,从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顶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底壁开有第三定位孔20,从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开有第四定位孔21。所述第三定位板18与第四定位板19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定位孔20和第四定位孔21均为长方体状。
所述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三定位孔20而与第一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11和第四定位孔21而与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三定位板18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
所述泥箱3还包括第二箱体202,所述第二箱体202包括第三底壁23、与第三底壁23连接的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底壁23的前端和第三底壁23的后端,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与所述第三底壁23之间构成了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箱体4的左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箱体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所述第二箱体202的第三底壁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前壁和第三后壁均为长方体状。所述倾斜连接的角度的范围为120度到160度。
所述第三前壁24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五定位板26连接,所述第三后壁25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六定位板27连接,从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顶壁到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底壁开有第五定位孔28,从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顶壁到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底壁开有第六定位孔29。所述第五定位板26与第六定位板27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六定位孔29均为圆柱状。
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二刮板装置,所述第二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框,所述第二支撑框包括第四底壁30、与第四底壁30连接的第四前壁31、第二顶壁32、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所述第四前壁31和第四后壁34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底壁30的前端和第四底壁30的后端,所述左壁33的前端和所述左壁33的后端分别与第四前壁31的右端和第四后壁34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左壁33的底端与所述第四底壁34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顶壁32覆盖在所述第四前壁31的顶端、左壁33的顶端和第四后壁34的顶端,所述第二顶壁32的右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挡板35,所述左壁33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所述第二竖直凹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竖直凹口之间就为长方体状的第二刮片,从所述第四底壁34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底壁34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二贯通孔37,所述若干第二贯通孔37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二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二刮片的后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刮片的右壁上还连接着一个三棱柱状的支撑条38,所述支撑条38的宽度大小与所述第二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且所述支撑条38的底壁嵌入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中,所述第二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框内部相连通。所述第四底壁34为长方体状,所述第四前壁31、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均为长方体状的竖直板,所述第二顶壁32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二竖直凹口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二贯通孔为长方体状。所有的第二竖直凹口的形状大小均一致。所述第一竖直凹口和第二竖直凹口就构成了竖直凹口1。所述支撑条38之间的距离大小与在地面上铺设的网格板的每个网格的宽度大小相同。
所述第四前壁31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七定位板39连接,所述第四后壁34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八定位板40连接,从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顶壁到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底壁开有第七定位孔41,从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顶壁到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开有第八定位孔42。所述第七定位板39与第八定位板40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七定位孔41和第八定位孔42均为长方体状。
所述第三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七定位孔41而与第三螺母相螺接,所述第四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六定位孔29和第八定位孔48而与第四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七定位板39底壁上以及所述第四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上使得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
所述泥抹子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从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撑框从第二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2: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动第一挡板17来让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22脱离所述第一箱体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这样能够通过这样的所述调节若干第一贯通孔22脱离所述第一箱体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来调节从第一贯通孔22中流出到达地面的水泥砂浆的量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202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3:保持所述第一箱体4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箱体4的底壁与地面相接触,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一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4: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左移动,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步骤5:若是在地面上先架设网格板后再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一支撑框从第一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6: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动第二挡板35来让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二贯通孔37脱离所述第二箱体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这样能够通过这样的所述调节若干第二贯通孔37脱离所述第二箱体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来调节从第二贯通孔37中流出到达地面的水泥砂浆的量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202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7:保持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底壁与网格板相接触且使得支撑条38的底壁向下正对着网格板的网格的网格边,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二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二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二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8: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右移动,第二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刮板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实施例3
根据附图1-图3可知,本实施例的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体,所述泥抹子的本体包括通过底部在水泥砂浆面层上刮出凸起的带有竖直凹口1的刮板2。
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用来盛装水泥砂浆的泥箱3,所述泥箱3包括第一箱体4,所述第一箱体4包括第一底壁5、与第一底壁5连接的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5的前端和第一底壁5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与所述第一底壁5之间构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6的顶端和第一后壁7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45和第二支撑座46,所述第一支撑座45和第二支撑座46之间通过第一手柄47相连接。所述第一箱体4的第一底壁为长方体状且第一底壁为水平壁面。所述第一前壁6和第一后壁7均为长方体状的竖直板。所述第一手柄47为圆柱状。
所述第一前壁6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8连接,所述第一后壁7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9连接,从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顶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8的底壁开有第一定位孔10,从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9的底壁开有第二定位孔11。所述第一定位板8与第二定位板9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二定位孔11均为圆柱状。
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一刮板装置,所述第一刮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包括第二底壁12、与第二底壁12连接的第二前壁13、第一顶壁16、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所述第二前壁13和第二后壁1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壁12的前端和第二底壁15的后端,所述右壁14的前端和所述右壁14的后端分别与第二前壁13的右端和第二后壁15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右壁14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壁12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顶壁16覆盖在所述第二前壁13的顶端、右壁14的顶端和第二后壁15的顶端,所述第一顶壁16的左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一挡板17,所述右壁14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所述第一竖直凹口1,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竖直凹口1之间就为长方体状的第一刮片,从所述第二底壁12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底壁12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一贯通孔22,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22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一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22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一刮片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一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框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底壁12为长方体状且第二底壁为水平壁面,所述第二前壁13、右壁14和第二后壁15均为长方体状的竖直板,所述第一顶壁16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一竖直凹口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贯通孔为长方体状。所有的第一竖直凹口1的形状大小均一致。
所述第二前壁13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18连接,所述第二后壁15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19连接,从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顶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18的底壁开有第三定位孔20,从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开有第四定位孔21。所述第三定位板18与第四定位板19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定位孔20和第四定位孔21均为长方体状。
所述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0和第三定位孔20而与第一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11和第四定位孔21而与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三定位板18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四定位板19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
所述泥箱3还包括第二箱体202,所述第二箱体202包括第三底壁23、与第三底壁23连接的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底壁23的前端和第三底壁23的后端,所述第三前壁24和第三后壁25与所述第三底壁23之间构成了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箱体4的左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箱体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所述第二箱体202的第三底壁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三前壁和第三后壁均为长方体状。所述倾斜连接的角度的范围为120度到160度。
所述第三前壁24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五定位板26连接,所述第三后壁25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六定位板27连接,从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顶壁到所述第五定位板26的底壁开有第五定位孔28,从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顶壁到所述第六定位板27的底壁开有第六定位孔29。所述第五定位板26与第六定位板27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六定位孔29均为圆柱状。
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二刮板装置,所述第二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框,所述第二支撑框包括第四底壁30、与第四底壁30连接的第四前壁31、第二顶壁32、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所述第四前壁31和第四后壁34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底壁30的前端和第四底壁30的后端,所述左壁33的前端和所述左壁33的后端分别与第四前壁31的右端和第四后壁34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左壁33的底端与所述第四底壁34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顶壁32覆盖在所述第四前壁31的顶端、左壁33的顶端和第四后壁34的顶端,所述第二顶壁32的右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挡板35,所述左壁33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所述第二竖直凹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竖直凹口之间就为长方体状的第二刮片,从所述第四底壁34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底壁34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二贯通孔37,所述若干第二贯通孔37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二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二刮片的后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刮片的右壁上还连接着一个三棱柱状的支撑条38,所述支撑条38的宽度大小与所述第二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且所述支撑条38的底壁嵌入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37之间的间隔中,所述第二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框内部相连通。所述第四底壁34为长方体状,所述第四前壁31、左壁33和第四后壁34均为长方体状的竖直板,所述第二顶壁32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二竖直凹口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二贯通孔为长方体状。所有的第二竖直凹口的形状大小均一致。所述第一竖直凹口和第二竖直凹口就构成了竖直凹口1。所述支撑条38之间的距离大小与在地面上铺设的网格板的每个网格的宽度大小相同。
所述第四前壁31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七定位板39连接,所述第四后壁34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八定位板40连接,从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顶壁到所述第七定位板39的底壁开有第七定位孔41,从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顶壁到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开有第八定位孔42。所述第七定位板39与第八定位板40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七定位孔41和第八定位孔42均为长方体状。
所述第三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五定位孔28和第七定位孔41而与第三螺母相螺接,所述第四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六定位孔29和第八定位孔48而与第四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七定位板39底壁上以及所述第四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八定位板40的底壁上使得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
所述泥抹子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从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撑框从第二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2: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动第一挡板17来让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22脱离所述第一箱体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这样能够通过这样的所述调节若干第一贯通孔22脱离所述第一箱体4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来调节从第一贯通孔22中流出到达地面的水泥砂浆的量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202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3:保持所述第一箱体4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箱体4的底壁与地面相接触,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一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4: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左移动,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步骤5:若是在地面上先架设网格板后再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一支撑框从第一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6:然后向右或向右推动第二挡板35来让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二贯通孔37脱离所述第二箱体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这样能够通过这样的所述调节若干第二贯通孔37脱离所述第二箱体202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来调节从第二贯通孔37中流出到达地面的水泥砂浆的量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4和第二箱体202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7:保持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箱体202的底壁与网格板相接触且使得支撑条38的底壁向下正对着网格板的网格的网格边,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二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二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二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8: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右移动,第二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刮板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这样就能让瓷砖在挤压水泥砂浆时,凹路边的水泥砂浆就填充到凹路中,消除或减小了水泥砂浆朝四周鼓起的问题。这样的抹平地面的水泥砂浆面层的效率高且操作方便。
在卸除掉第一支撑框或者第二支撑框后,往往是把第一支撑框或者第二支撑框条放在长方体状的盒体中来防止污损,而盒体往往固定在第二手柄上以方便握持,第二手柄上固定盒体的方式为第二手柄的顶壁与盒体的底端相熔接而固定,因为盒体常常由于盒体需要与第二手柄分开来进行维护,但是分开熔接固定结构会让第二手柄受损甚至无法继续使用,加大了费用开支。
所述卸除掉的第一支撑框或者第二支撑框放在长方体状的盒体中,所述盒体固定在第二手柄上,所述盒体24的底端一体化连接着直四棱柱状的联结杆S2,所述第二手柄S1为四棱柱状,所述联结杆S2同所述第二手柄S1通过联结条S3相联结,所述联结条S3熔接在所述第二手柄S1的一端,所述联结条S3为四棱柱状,在所述联结条S3带有自其顶部穿透其底部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里卡接着同其过渡配合的卡接头S4,所述卡接头S4熔接于联结杆S2的底部,所述卡接头S4同所述联结条S3间的联结位置设置着第一定位设备与第二定位设备,所述第一定位设备包括熔接于所述联结条S3与所述第二手柄S1当间位置的一对镜像分布的第一联结片S5同与卡接在一对联结片S5之间的第二联结片S6,所述第二联结片S6熔接于所述联结杆S2处在所述第二手柄S1位置的一边,所述第二定位设备包括设在所述联结杆S2与所述卡接头S4联结位置的第一定位片S7与同其相对应的第二定位片S8,所述第一定位片S7位于第二定位片S8的上方,所述第一定位片S7各自熔接在所述联结杆S2、所述卡接头S4的两边和同所述所述第二手柄S1相向的一边,所述第二定位片S8各自熔接在所述联结条S3的两侧和同所述第二手柄S1相对的一边。
所述第一联结片S5同所述第二联结片S6间开有相向的丝孔,所述丝孔间经过丝杠丝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定位片S7同所述第二定位片S8间开有相向的丝孔,所述丝孔间经由丝杠丝接在一起。
这种架构不复杂,联结牢固性能好,因为带有丝接和卡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架构为能够拆解的架构,所以在运用期间可高效提升装配速度,另外更容易未来的对盒体的维护以及循环使用,减少了费用开销。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本发明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Claims (1)
1.用来铺贴瓷砖的水泥砂浆垫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泥抹子,包括泥抹子的本体,所述泥抹子的本体包括通过底部在水泥砂浆面层上刮出凸起的带有竖直凹口的刮板,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用来盛装水泥砂浆的泥箱,所述泥箱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底壁、与第一底壁连接的第一前壁和第一后壁,所述第一前壁和第一后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壁的前端和第一底壁的后端,所述第一前壁和第一后壁与所述第一底壁之间构成了槽口向上的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前壁的顶端和第一后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通过第一手柄相连接,所述第一前壁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一定位板连接,所述第一后壁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二定位板连接,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顶壁到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底壁开有第一定位孔,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底壁开有第二定位孔,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一刮板装置,所述第一刮板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包括第二底壁、与第二底壁连接的第二前壁、第一顶壁、右壁和第二后壁,所述第二前壁和第二后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壁的前端和第二底壁的后端,所述右壁的前端和所述右壁的后端分别与第二前壁的右端和第二后壁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右壁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壁的右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顶壁覆盖在所述第二前壁的顶端、右壁的顶端和第二后壁的顶端,所述第一顶壁的左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右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一挡板,所述右壁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第一竖直凹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竖直凹口之间为长方体状的第一刮片,从所述第二底壁的顶壁到所述第二底壁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一贯通孔,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一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孔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一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一刮片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一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框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前壁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三定位板连接,所述第二后壁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四定位板连接,从所述第三定位板的顶壁到所述第三定位板的底壁开有第三定位孔,从所述第四定位板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定位板的底壁开有第四定位孔,第一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而与第一螺母相螺接,第二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而与第二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一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三定位板底壁上以及所述第二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四定位板的底壁上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所述泥箱还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三底壁、与第三底壁连接的第三前壁和第三后壁,所述第三前壁和第三后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底壁的前端和第三底壁的后端,所述第三前壁和第三后壁与所述第三底壁之间构成了盛装水泥砂浆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箱体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左端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所述第三前壁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五定位板连接,所述第三后壁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六定位板连接,从所述第五定位板的顶壁到所述第五定位板的底壁开有第五定位孔,从所述第六定位板的顶壁到所述第六定位板的底壁开有第六定位孔,所述泥抹子的本体还包括第二刮板装置,所述第二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框,所述第二支撑框包括第四底壁、与第四底壁连接的第四前壁、第二顶壁、左壁和第四后壁,所述第四前壁和第四后壁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底壁的前端和第四底壁的后端,所述左壁的前端和所述左壁的后端分别与第四前壁的右端和第四后壁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左壁的底端与所述第四底壁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顶壁覆盖在所述第四前壁的顶端、左壁的顶端和第四后壁的顶端,所述第二顶壁的右端中间带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左端连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挡板,所述左壁的底端自前向后均匀间隔分布着若干第二竖直凹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竖直凹口之间为长方体状的第二刮片,从所述第四底壁的顶壁到所述第四底壁的底壁上开有若干第二贯通孔,所述若干第二贯通孔自前向后等距排列,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之间的间隔大小与所述第二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之间的间隔的前端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之间的间隔的后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刮片的前端与该第二刮片的后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刮片的右壁上还连接着一个三棱柱状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宽度大小与所述第二刮片的宽度大小相同且所述支撑条的底壁嵌入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孔之间的间隔中,所述第二箱体内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框内部相连通;
所述第四前壁的顶端与向后凸起的第七定位板连接,所述第四后壁的顶端与向前凸起的第八定位板连接,从所述第七定位板的顶壁到所述第七定位板的底壁开有第七定位孔,从所述第八定位板的顶壁到所述第八定位板的底壁开有第八定位孔;
第三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五定位孔和第七定位孔而与第三螺母相螺接,第四螺栓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六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而与第四螺母相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七定位板底壁上以及所述第四螺母的顶端接触在所述第八定位板的底壁上使得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能够分别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框向左或向右移动,
并且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需要在地面上直接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从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二支撑框从第二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2:然后向右或向左推动第一挡板来让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在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一贯通孔脱离所述第一箱体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3:保持所述第一箱体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箱体的底壁与地面相接触,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一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一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4: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左移动,第一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
步骤5:若是在地面上先架设网格板后再填上水泥砂浆时,就先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中拧出,然后把所述第一支撑框从第一箱体上卸除掉;
步骤6:然后向右或向左推动第二挡板来让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分别在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中向右或向左移动,以此来调节所述若干第二贯通孔脱离所述第二箱体而外露的部分的大小,调节到设定的外露的部分的大小后,往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中填满水泥砂浆;
步骤7:保持所述第二箱体的底壁为水平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箱体的底壁与网格板相接触且使得支撑条的底壁向下正对着网格板的网格的网格边,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相倾斜连接使得第一箱体中的水泥砂浆就推动着第二箱体中的水泥砂浆流入到第二支撑框中,流入到第二支撑框中的水泥砂浆就从第二贯通孔流入到地面;
步骤8:接着握持着第一手柄向右移动,第二刮板就能在流入到地面的水泥砂浆上刮出等距且形状大小一致的凹路,再在形成凹路的水泥砂浆表面铺设瓷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56192.6A CN107060298B (zh) | 2017-04-19 | 2017-04-19 | 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56192.6A CN107060298B (zh) | 2017-04-19 | 2017-04-19 | 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60298A CN107060298A (zh) | 2017-08-18 |
CN107060298B true CN107060298B (zh) | 2023-09-19 |
Family
ID=5960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56192.6A Active CN107060298B (zh) | 2017-04-19 | 2017-04-19 | 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6029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72734A1 (en) * | 1999-07-30 | 2001-01-31 | Roydon Charles Southby | Improved adhesive spreader |
CN201649576U (zh) * | 2009-12-28 | 2010-11-24 | 黄效红 | 抹灰机灰料斗 |
CN203684608U (zh) * | 2013-11-27 | 2014-07-02 | 重庆思贝肯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抹灰板 |
CN203821794U (zh) * | 2014-03-14 | 2014-09-10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墙面抹平装置 |
CN205330116U (zh) * | 2016-01-29 | 2016-06-22 | 杨修东 | 一种抹子 |
CN206071011U (zh) * | 2016-08-26 | 2017-04-05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地板砖铺贴的铺灰器 |
CN206752987U (zh) * | 2017-04-19 | 2017-12-15 | 彭程 | 一种泥抹子 |
-
2017
- 2017-04-19 CN CN201710256192.6A patent/CN1070602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72734A1 (en) * | 1999-07-30 | 2001-01-31 | Roydon Charles Southby | Improved adhesive spreader |
CN201649576U (zh) * | 2009-12-28 | 2010-11-24 | 黄效红 | 抹灰机灰料斗 |
CN203684608U (zh) * | 2013-11-27 | 2014-07-02 | 重庆思贝肯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抹灰板 |
CN203821794U (zh) * | 2014-03-14 | 2014-09-10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墙面抹平装置 |
CN205330116U (zh) * | 2016-01-29 | 2016-06-22 | 杨修东 | 一种抹子 |
CN206071011U (zh) * | 2016-08-26 | 2017-04-05 |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地板砖铺贴的铺灰器 |
CN206752987U (zh) * | 2017-04-19 | 2017-12-15 | 彭程 | 一种泥抹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60298A (zh) | 2017-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89031U (zh) | 一种砌体灰缝砂浆摊铺器 | |
JP5610263B2 (ja)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建物の外壁を成形する仮枠構造 | |
CN112267647B (zh) | 一种抹灰头 | |
CN108222450A (zh) | 一种瓷砖铺贴方法 | |
CN105672632A (zh) | 基于可调距及垂直度的阳角护板砂灰修整系统和施工方法 | |
CN107060298B (zh) | 一种泥抹子及其方法 | |
CN105484478A (zh) | 一种铺砖装置、饰面总成及铺砖方法 | |
CN103790334A (zh) | 复合拼接地砖及其铺贴工艺 | |
CN206752987U (zh) | 一种泥抹子 | |
CN107642184B (zh) | 一种预制隔断墙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2154211U (zh) | 一种可调式铺浆器 | |
CN209760837U (zh) | 一种砌墙平面辅助工具及砌墙立面辅助工具 | |
CN215564224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刮平装置 | |
CN113882565B (zh) | 一种装配式单元陶砖干挂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6266648U (zh) |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生产设备 | |
CN215168246U (zh) | 一种保证砌体墙灰缝厚度的工具 | |
CN106958353B (zh) | 一种带有卷筒的铺浆装置 | |
CN216074669U (zh) | 道路坑洞修补设备 | |
CN211775929U (zh) | 一种用于不同砌筑结构的铺灰装置 | |
CN106836743B (zh) | 一种垫层找平装置 | |
CN110984598A (zh) | 一种用于不同砌筑结构的铺灰装置 | |
CN209924469U (zh) | 砌墙工具 | |
CN218509072U (zh) | 一种砌体灰缝施工用模具 | |
CN201305988Y (zh) |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面砖排版铺贴定位架 | |
CN215859198U (zh) | 一种建筑工地砌墙专用混凝土铺设辅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