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9403A - 手术用打结器 - Google Patents

手术用打结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9403A
CN107049403A CN201611061962.3A CN201611061962A CN107049403A CN 107049403 A CN107049403 A CN 107049403A CN 201611061962 A CN201611061962 A CN 201611061962A CN 107049403 A CN107049403 A CN 107049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frame
frame graph
pincers
axis
isome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19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9403B (zh
Inventor
赵昕
贺强
郎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赵昕
贺强
郎韧
李立新
樊华
李先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昕, 贺强, 郎韧, 李立新, 樊华, 李先亮 filed Critical 赵昕
Priority to CN2016110619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9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9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9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9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94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09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 A61B17/12013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09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 A61B2017/12018Elastic band lig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用打结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外科手术中涉及结扎组织的方法是:徒手用丝线打结或者用夹子夹闭组织。徒手打结费时费力,在腹腔镜手术中不能应用。夹子由金属或化学材料制成是一种异物,因此在复杂手术中,不能大量依赖夹子结扎组织。本打结器由线夹和夹钳组成。线夹包括夹子、梭子和线扣。将线夹安装在夹钳上,靠近组织,使之位于丝线之间,闭合夹钳手柄,使线夹闭合。继续闭合夹钳手柄,通过杠杆和槽轮组件相配合完成间歇运动,推动梭子往复运动穿过线扣。张开手柄,两个线结被依次拉紧完成打结。本发明可以明显提高打结效率,即快捷又不引入异物,可以在腔镜手术及复杂手术中广泛开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手术用打结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手术用打结器,用来结扎血管或组织。
二、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中涉及结扎组织或血管的方法是手工打结和器械打结。手工打结的过程是:用钳子带一根丝线环绕需要结扎的组织或血管,然后用双手绕线依次打两个单结。两个单结绞索形成一个方结。手工打结的缺点是费时费力且不能应用于腔镜手术。器械打结的过程是:先将夹子固定于夹钳上,将夹子含住所要夹闭的组织或血管,闭合夹钳的手柄通过杠杆使夹钳头闭合带动夹子将血管或组织夹闭。夹子由金属或化学材料制成,是一种异物,有一定重量并占据一定空间。在复杂手术中当需要大量结扎时,不能大量依赖夹子结扎血管或者组织,因为人体有限的空间不能容纳太多的异物。因此复杂手术的结扎均依赖人工,用丝线结扎。
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手工打结费时费力且不能应用于腔镜手术的弊端;为了解决现有器械打结额外增加异物不能应用于复杂手术的弊端,本发明了提供了一种手术用打结器,以丝线作为打结材料只需闭合张开钳子手柄就可以完成整个打结过程,使打结方便、快捷又不增加异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术用打结器,包括线夹和钳子两部分:线夹包括左右两个夹子、绕好线扣的丝线和梭子;丝线的一端固定在梭子上,梭子位于左侧夹子下部的槽里,绕好线扣的丝线放置于的右侧夹子表面,丝线的另一端被固定在右侧夹子的上部中点。钳子由左钳、右钳、钳杆及手柄组成。左钳、右钳内有夹仓能容纳固定线夹;左钳、右钳内部有槽轮组件和传动结构;钳杆内有管芯、中轴和弹簧结构。张开钳子的手柄通过杠杆原理将左钳、右钳张开,含住所要结扎的组织,闭合手柄,左钳、右钳闭合,带动夹子对合。继续闭合手柄,通过杠杆、槽轮及传动结构,中轴拉动梭子完成间歇往复运动,穿过线扣,最终固定在左侧夹子上部的槽里。张开手柄带动左钳、右钳和夹子张开,丝线被拉紧,两个线结被依次拽紧完成打结过程。
本打结器的有益效果是:只需要闭合张开钳子就可以打一个方结,可以代替手工打结,提高打结效率;并且不遗留异物,在复杂手术及腔镜手术中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附图说明
1.图1方结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为了清楚的显示线的走形轨迹和交叉时的位置关系,将一根丝线的左半部分涂为黑色,右半部分为白色,组织(T)。
2.图2方结步骤1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
3.图3方结步骤2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
4.图4方结走线轨迹示意图(前视线框图):黑色线头从前向后、从后向前穿过白色部分,再向上,再从前向后、从后向前穿过白色部分完成方结;组织(T)。
5.图5方结的结扣示意图:S1、S2为线结的两个端点;将丝线的每一个拐点用英文字母A-L、N、O表示:组织(T)。
西南等轴侧线框图 西南等轴侧线框图
6.图6方结结扣局部放大示意图(西南等轴侧线框图):A、B、C、E、F、G(丝线的拐点);线段AB在线段GF的后方。
7.图7方结的走线轨迹示意图(西南等轴侧线框图):其中S1、S2为线结的两个端点;将丝线的每一个拐点用英文字母A-L、N、O表示;T(组织)。
8.图8方结的拽线顺序示意图(西南等轴侧线框图):S1、S2为线结的两个端点;将丝线的每一个拐点用英文字母A-L、O表示;组织(T);P为S2穿过BCDEFG围成的第一个结扣后向上走行的拐点,Q为将要穿回HIJKLS1围成的第二个结扣的拐点,S2’为S2的最后位置;①、②为拽线方向。
9.图9打结器组成示意图(前视线框图)。
10.图10打结器总体设想示意图。
前视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11.图11打结器总体设想示意图(前视线框图):T为所要结扎的组织。
12.图12齿轮齿条原理示意图(前视线框图)。
13.图13齿轮齿轮传动示意图(前视线框图):齿轮A、齿轮B。
14.图14槽轮的结构示意图。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15.图15槽轮结构示意图(西南等轴侧灰度图)。
16.图16槽轮结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
17.图17槽轮结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
18.图18槽轮结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
19.图19右侧夹子结构示意图:凹槽(rc1);夹扣(rc2)。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20.图20左侧夹子结构示意图:凹槽(lc1)、夹扣(lc2)、卡子(lc3)。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21.图21梭子结构示意图:侧突(sh1)。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22.图22梭子固定在左侧夹子上部示意图:卡子(lc3)、侧突(sh1)。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23.图23线扣的示意图(西南等轴侧线框图)。
24.图24线扣的示意图(西南等轴侧线框图):其中S1、S2为线结的两个端点;将丝线的每一个拐点用英文字母A-L、N、O表示。
25.图25线扣的长度示意图(西南等轴侧线框图):其中S1为线结的一个端点,将丝线的每一个拐点用英文字母A-L表示。
26.图26线扣的长度示意图(西南等轴侧线框图):其中S2为线结的一个端点,将丝线的每一个拐点用英文字母A、B、F、O、N表示。
27.图27夹子、线扣与梭子的关系示意图:其中S1、S2为线结的两个端点。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28.图28左钳外观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29.图29左钳结构示意图。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30.图30左钳外壳示意图(前视线框图)。
31.图31左钳外壳结构图:方孔(lp0a)、圆孔(lp0b)、小轴(lp0c)、小孔(lp0d)。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32.图32左钳外壳方孔(lp0a)结构示意图:左钳外壳(lp0):方孔(lp0a)。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33.图33左侧夹子固定在左钳外壳示意图:外壳的方孔(lp0a)、左侧夹子的夹扣(lc2)。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34.图34左钳外壳结构示意图:左钳外壳尾部的圆孔(lp0b)、左钳外壳尾部的小轴(lp0c)、左钳内部传动带的出口小孔(lp0d)。
35.图35连杆结构示意图:连杆(lp1):连杆圆孔(lp1a)、连杆圆孔(lp1b)。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36.图36左钳外壳与连杆连接示意图:左钳外壳尾部的圆孔(lp0b)、左钳外壳尾部的小轴(lp0c)、左钳内部传动带的出口小孔(lp0d);连杆(lp1):连杆圆孔(lp1a)、连杆圆孔(lp1b)。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37.图37连杆与钳杆管芯的连接示意图:钳杆管芯的小轴(ls2a)、连杆圆孔(lp1b)。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38.图38左钳外壳与钳杆中轴的连接示意图:钳杆中轴(ls1a)、左钳外壳尾部的圆孔(lp0b)。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39.图39槽轮-齿轮-齿条结构在左钳中的位置示意图(前视线框图)。
40.图40槽轮-齿轮-齿条结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拉线杆(lp2)、固定板(lp3)、齿条(lp4)、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曲柄(lp9)、轮盘(lp10)、发条(lp11)、中轴(lp12)。
41.图41槽轮-齿轮-齿条结构示意图(东北等轴测灰度图):拉线杆(lp2)、固定板(lp3)、齿条(lp4)、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曲柄(lp9)、轮盘(lp10)、发条(lp11)、中轴(lp12)。
42.图42拉线杆结构示意图:拉线杆(lp2):线勾(lp2a)。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43.图43线勾拉线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44.图44拉线杆与齿条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拉线杆(lp2):线勾(lp2a);齿条(lp4)。
45.图45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固定板(lp3):外侧面(lp3a)、内侧凸面(lp3b)。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46.图46固定板与齿条、左钳外壳的关系示意图:固定板(lp3):外侧面(lp3a)、内侧凸面(lp3b);齿条凹面(lp4c)。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47.图47齿条结构示意图:齿条(lp4):平板(lp4a)、齿面(lp4b)、凹面(lp4c)。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48.图48左半槽轮结构示意图:齿轮(lp5):齿轮面(lp5a)、圆孔(lp5b);径向轮(lp6):锁止圆弧(lp6a)、径向槽(lp6b)、中心圆孔(lp6c);中轴(lp7)。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49.图49左半槽轮结构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灰度图):齿轮(lp5):齿轮面(lp5a);径向轮(lp6):锁止圆弧(lp6a)、径向槽(lp6b)、中心圆孔(lp6c);中轴(lp7)。
50.图50右半槽轮结构示意图:圆盘(lp8):中心圆孔(lp8a)、圆销(lp8b);曲柄(lp9):中心圆孔(lp9a);轮盘(lp10):圆孔(lp10a);发条(lp11):一端(lp11a)、另一端(lp11b)及中轴(lp12)。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51.图51圆盘的内部结构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圆盘(lp8):中心圆孔(lp8a)、圆销(lp8b);曲柄(lp9):中心圆孔(lp9a);轮盘(lp10):圆孔(lp10a);发条(lp11):一端(lp11a)、另一端(lp11b);中轴(lp12)。
52.图52中轴、圆盘、曲柄和轮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圆盘(lp8):圆销(lp8b);曲柄(lp9);轮盘(lp10);中轴(lp12)。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53.图53轮盘、发条运动示意图(前视线框图):轮盘(lp10):圆孔(lp10a);发条(lp11):一端(lp11a)、另一端(lp11b);中轴(lp12)。
54.图54槽轮组合结构示意图。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55.图55槽轮组合结构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56.图56槽轮组合结构示意图(俯视线框图):拉线杆(lp2)、固定板(lp3)、齿条(lp4)、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曲柄(lp9)、轮盘(lp10)、中轴(lp12)。
57.图57槽轮固定在左钳外壳示意图(东北等轴侧线框图)。齿条(lp2)、固定板(lp3)、齿条(lp4)、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曲柄(lp9)、轮盘(lp10)、发条(lp11)、中轴(lp12)。
58.图58左钳内部传动示意图:传动带(lp13):一端(lp13a)、一段(lp13b)、二段(lp13c)、三段(lp13d)、另一端(lp13e)、圆盘(lp13f);定滑轮(lp14):中心圆孔(lp14a)、凹槽(lp14b)、中轴(lp14c);定滑轮(lp15):中心圆孔(lp15a)、凹槽(lp15b)、中轴(lp15c);前挡板(lp16:lp16a、lp16b);后挡板(lp17:lp17a、lp17b)。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59.图59左钳内部传动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传动带(lp13):一端(lp13a)、一段(lp13b)、二段(lp13c)、三段(lp13d)、另一端(lp13e)、圆盘(lp13f);定滑轮(lp14):中心圆孔(lp14a)、凹槽(lp14b)、中轴(lp14c);定滑轮(lp15):中心圆孔(lp15a)、凹槽(lp15b)、中轴(lp15c);前挡板(lp16:lp16a、lp16b);后挡板(lp17:lp17a、lp17b)。
60.图60传动带示意图(东北等轴侧线框图):传动带的一端(lp13a)、轮盘(lp10)、定滑轮中心圆孔(lp14a)、凹槽(lp14b)、中轴(lp14c)。
61.图61传动带示意图:传动带一段(lp13b)、二段(lp13c)、三段(lp13d)、定滑轮(lp14)、lp0(左钳外壳)、定滑轮(lp15)。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北等轴测线框图
62.图62传动带示意图(东北等轴测灰度图):传动带的另一端(lp13e)。
63.图63定滑轮示意图:定滑轮(lp14):中心圆孔(lp14a)、凹槽(lp14b)、中轴(lp14c)。
三面线框图(正面图) 三面线框图(左侧图)
三面线框图(俯视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64.图64定滑轮(lp14)固定在左钳外壳内部示意图(东北等轴测线框图):定滑轮(lp14):中心圆孔(lp14a)、凹槽(lp14b)、中轴(lp14c)。
65.图65定滑轮(lp15)示意图(东北等轴测灰度图):定滑轮(lp15):中心圆孔(lp15a)、凹槽(lp15b)和中轴(lp15c)。
66.图66定滑轮(lp15)固定在左钳外壳(lp0)内部示意图(东北等轴测灰度图):左钳外壳(lp0);定滑轮(lp15):中心圆孔(lp15a)、凹槽(lp15b)和中轴(lp15c)。
67.图67传动带上的圆盘(lp13f)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传动带(lp13):圆盘(lp13f);定滑轮(lp15);前挡板(lp16:lp16a、lp16b)、后挡板(lp17:lp17a、lp17b)。
68.图68传动带和圆盘运动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圆盘(lp13f)。
69.图69左钳内部联动示意图:拉线杆(lp2);齿条(lp4):长方体平板(lp4a);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圆销(lp8b);曲柄(lp9);轮盘(lp10);发条(lp11);中轴(lp12);传动带(lp13)。
正面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70.图70左钳内部联动示意图(运动一之后的位置):拉线杆(lp2);齿条(lp4):长方体平板(lp4a);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圆销(lp8b);曲柄(lp9);轮盘(lp10);发条(lp11);中轴(lp12);传动带(lp13)。
正面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71.图71左钳内部联动示意图(运动二之后的位置):拉线杆(lp2);齿条(lp4):长方体平板(lp4a);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圆销(lp8b);曲柄(lp9);轮盘(lp10);发条(lp11);中轴(lp12);传动带(lp13)。
正面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72.图72左钳内部联动示意图(运动三之后的位置):拉线杆(lp2);齿条(lp4):长方体平板(lp4a);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圆销(lp8b);曲柄(lp9);轮盘(lp10);发条(lp11);中轴(lp12);传动带(lp13)。
正面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73.图73左钳内部联动示意图:拉线杆(lp2);齿条(lp4):长方体平板(lp4a);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圆销(lp8b);曲柄(lp9);轮盘(lp10);发条(lp11);中轴(lp12);传动带(lp13)。
正面线框图(初始位置) 正面线框图(运动一)
正面线框图(运动二) 正面线框图(运动三)
74.图74左钳内部联动立体效果图:运动一、运动二、运动三的位置是一样的。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初始位置)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运动一、运动二、运动三)
75.图75右钳整体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 东南等轴测灰度
东北等轴测灰度 西北等轴测灰度
76.图76右钳结构示意图。
正面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77.图77右钳外壳的位置示意图(正面线框图)。
78.图78右钳外壳结构示意图。
正面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79.图79右钳外壳结构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左钳外壳(rp0):外壳方孔(rp0a)、深槽(rp0b)、深槽方孔1(rp0c)、深槽方孔2(rp0d)、拉线钢片(rp0e)、外壳圆孔(rp0f)、传动带小孔(rp0g)、小轴(rp0h)和连杆(rp1)。
80.图80夹仓示意图:方孔(rp0a)、深槽(rp0b)、深槽方孔一(rp0c)、深槽方孔二(rp0d)、拉线钢片(rp0e)。
正面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81.图81右侧夹子固定在右钳外壳示意图:方孔(rp0a)、夹扣(rc2)。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82.图82夹仓示意图:方孔(rp0a)、深槽(rp0b)、深槽方孔一(rp0c)、深槽方孔二(rp0d)。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83.图83拉线钢片示意图:方孔(rp0a)、深槽(rp0b)、深槽方孔一(rp0c)、深槽方孔二(rp0d)、拉线钢片(rp0e)。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84.图84右钳外壳尾端结构示意图:圆孔(rp0f)、小孔(rp0g)、小轴(rp0h)。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85.图85连杆结构示意图:连杆(rp1)、圆孔(rp1a)、圆孔(rp1b)。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86.图86右钳与连杆的连接示意图:圆孔(rp0f)、小孔(rp0g)、小轴(rp0h)、连杆(rp1):圆孔(rp1a)、圆孔(rp1b)。
前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87.图87右钳内部结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
88.图88钳内部结构示意图。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89.图89右钳内部结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垂直齿条(rp2)、水平槽轮(rp3)、垂直槽轮(rp4)、水平齿条(rp5)。
90.图90垂直齿条组件示意图:齿条(rp2a):齿条的侧面(rp2a1)、凹槽结构(rp2a2)、长方体平板(rp2a3);固定结构(rp2b):外侧面(rp2b1)、内侧凸面(rp2b2)。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91.图91水平槽轮组件(rp3)示意图:齿轮(rp3a)、径向轮(rp3b)、中轴一(rp3c)、齿轮圆盘(rp3d)、曲柄(rp3e)、中轴二(rp3f)。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92.图92齿轮齿条连接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齿轮(rp3a):齿轮面(rp3a1)、齿轮圆孔(rp3a2);齿条(rp2a):侧面(rp2a1)。
93.图93径向轮结构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齿轮(rp3a):齿轮面(rp3a1)、齿轮圆孔(rp3a2);径向轮(rp3b):锁止圆弧(rp3b1)、径向槽(rp3b2)、中心圆孔(rp3b3);中轴一(rp3c)。
94.图94齿轮、径向轮和中轴的固定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95.图95齿轮圆盘、径向轮、中轴的结构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齿轮圆盘(rp3d):中心圆孔(rp3d1)、圆销(rp3d2)、齿轮面(rp3d3);曲柄(rp3e):中心圆孔(rp3e1);中轴二(rp3f)。
96.图96齿轮圆盘、径向轮、中轴的位置固定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97.图97水平槽轮位置关系示意图:齿轮(rp3a)、径向轮(rp3b)、齿轮圆盘(rp3d)、曲柄(rp3e)。
前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98.图98垂直槽轮组件示意图:齿轮一(rp4a)、中空轮盘(rp4b)、曲柄(rp4c)、中轴一(rp4d)、齿轮二(rp4e)、径向轮(rp4f)、中轴二(rp4g)。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99.图99垂直槽轮组件结构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齿轮一(rp4a)、中空轮盘(rp4b)、曲柄(rp4c)、中轴一(rp4d)、齿轮二(rp4e)、径向轮(rp4f)、中轴二(rp4g)。
100.图100齿轮一(rp4a)连接示意图(前视线框图):齿轮一(rp4a):中心圆孔(rp4a1)、圆销(rp4a2)、齿轮面(rp4a3);齿轮圆盘(rp3d):齿轮面(rp3d3)。
101.图101齿轮一、中空轮盘、曲柄和中轴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齿轮一(rp4a)、中空轮盘(rp4b)、曲柄(rp4c)、中轴一(rp4d)。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102.图102中空轮盘和曲柄结构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中心圆孔(rp4a1)、圆销(rp4a2)、齿轮面(rp4a3);中空轮盘的圆孔(rp4b1)、发条(rp4b2)、近心端(rp4b3)、远心端(rp4b4);曲柄(rp4c):中心圆孔(rp4c1);中轴一(rp4d)。
103.图103中空轮盘结构图(东北等轴测灰度图):发条(rp4b2)、近心端(rp4b3)、远心端(rp4b4)。
104.图104齿轮二、径向轮和中轴二的位置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中心圆孔(rp4e1)、齿轮面(rp4e2);锁止圆弧(rp4f1)、径向槽(rp4f2)、中心圆(rp4f3);中轴二(rp4g)。
105.图105齿轮二、径向轮、中轴的位置固定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106.图106垂直槽轮组件位置关系示意图:曲柄(rp4c)、径向轮(rp4f)。
左视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107.图107齿轮齿条传动示意图(正面线框图):齿轮(rp4e)、齿条侧面(rp5a1)。
108.图108齿轮齿条传动示意图:齿条(rp5a):侧面(rp5a1)、凹槽结构(rp5a2)、长方体平板(rp5a3);固定结构(rp5b):外侧面(rp5b1)、内侧凸面(rp5b2)。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109.图109槽轮组合示意图。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110.图110槽轮组合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111.图111槽轮结构固定在右钳外壳的位置示意图(东北等轴测线框图):垂直齿条组件(rp2)、水平槽轮(rp3)、垂直槽轮组件(rp4)、水平齿条组件(rp5)。
112.图112右钳内部传动示意图。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113.图113右钳内部传动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传动带(rp6)、定滑轮一(rp7)、定滑轮二(rp8)、挡板一(rp9)和挡板二(rp10)。
114.图114传动带示意图(东北等轴测灰度图):中空轮盘(rp4b);传动带(rp6):一端(rp6a)、一段(rp6b);滑轮一(rp7):沟槽(rp7a)、中心圆孔(rp7b);中轴(rp7c)。
115.图115传动带示意图(东北等轴测灰度图):传动带二段(rp6c);滑轮二(rp8):沟槽(rp8a)、中心圆孔(rp8b)、中轴(rp8c)。
116.图116传动带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传动带三段(rp6d);右钳外壳(rp0);传动带小孔(rp0g)。
117.图117传动带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传动带三段(rp6d)、另一端(rp6e);钳杆中轴(ls3):圆盘(ls3a)。
118.图118传动带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小圆盘(rp6f)、前挡板(rp9:rp9a、rp9b);后挡板(rp10:rp10a、rp10b)。
119.图119右钳内部运动轨迹初始位置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垂直齿条组件(rp2);水平槽轮组件(rp3):齿轮圆盘(rp3d)、圆销(rp3d2);垂直槽轮组件(rp4):齿轮一(rp4a)、中空轮盘(rp4b)、圆销(rp4a2);水平齿条组件(rp5)。
120.图120右钳内部运动轨迹运动一位置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垂直齿条组件(rp2);水平槽轮组件(rp3):齿轮圆盘(rp3d)、圆销(rp3d2);垂直槽轮组件(rp4):齿轮一(rp4a)、中空轮盘(rp4b)、圆销(rp4a2);水平齿条组件(rp5)。
121.图121右钳内部运动轨迹运动二位置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垂直齿条组件(rp2);水平槽轮组件(rp3):齿轮圆盘(rp3d)、圆销(rp3d2);垂直槽轮组件(rp4):齿轮一(rp4a)、圆销(rp4a2)、中空轮盘(rp4b);齿轮二(rp4e)、径向轮(rp4f)、径向槽(rp4f2);齿条(rp5a):长方体平板(rp5a3)。
122.图122右钳内部运动轨迹运动三位置示意图(前视线框图):齿条(rp2a);水平槽轮组件(rp3):齿轮(rp3a)、径向轮(rp3b)、径向槽(rp3b2)、齿轮圆盘(rp3d)、圆销(rp3d2);垂直槽轮组件(rp4):齿轮一(rp4a)、圆销(rp4a2)、中空轮盘(rp4b)、曲柄(rp4c);齿轮二(rp4e)、径向轮(rp4f)、径向槽(rp4f2);齿条(rp5a)、长方体平板(rp5a3)。
123.图123钳杆和手柄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东北等轴测灰度图 西北等轴测灰度图
124.图124钳杆和手柄示意图。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125.图125钳杆外壳示意图:钳杆外壳(ls1):中轴(ls1a);平板(ls1b);长方形的槽(ls1c)。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126.图126钳杆外壳中轴与左钳、右钳组装示意图:左钳(lp):左前外壳圆孔(lp0b);右钳(rp):右钳外壳圆孔(rp0f);钳杆外壳(ls1):中轴(ls1a)。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127.图127钳杆外壳示意图:长方形的槽(ls1c)。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128.图128钳杆内部长方形的平板示意图:长方形的平板(ls1b):平板的一面(ls1b1)、凸面(ls1b2);长方形的槽(ls1c);中轴凹槽(ls3c)。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129.图129钳杆内部结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管芯(ls2)、中轴(ls3)、弹簧(ls4)、连杆(ls5)。
130.图130管芯结构示意图:管芯(ls2):小轴(ls2a);圆孔(ls2b)。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131.图131中轴结构示意图:中轴(ls3):圆盘(ls3a)、圆盘(ls3b)、凹槽(ls3c)、小轴(ls3d)。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132.图132弹簧结构示意图:弹簧(ls4):前端(ls4a)、尾端(ls4b);中轴圆盘(ls3a);中轴尾部圆盘(ls3b);管芯(ls2):管芯圆孔(ls2b)。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133.图133连杆结构示意图:连杆(ls5):圆孔(ls5a);圆孔(ls5b);中轴小轴(ls3d);手柄小轴(ls6e)。
前视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灰度图
134.图134手柄一结构示意图:手柄一(ls6a):手柄一的一端(ls6a1)。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135.图135手柄二结构示意图:手柄二(ls6b)、圆孔(ls6c)、中轴(ls6d)、小轴(ls6e)。
前视线框图 左视线框图
俯视线框图 东南等轴测线框图
136.图136手柄与外壳的关系示意图(东南等轴测线框图):手柄一(ls6a)、手柄二(ls6b)、圆孔(ls6c)、小轴(ls6d)、小轴(ls6e)。
137.图137打结器组装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左钳(lp)、右钳(rp)、钳杆手柄(ls)。
138.图138打结器组装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左钳(lp):左钳圆孔(lp0b)、左钳连杆圆孔(lp1b);右钳(rp):右钳圆孔(rp0f)、右钳连杆圆孔(rp1b);钳杆手柄(ls):钳杆中轴(ls1a)、钳杆管芯小轴(ls2a)。
139.图139打结器组装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灰度图):左钳(lp):左钳圆孔(lp0b)、左钳连杆圆孔(lp1b);右钳(rp):右钳圆孔(rp0f)、右钳连杆圆孔(rp1b);钳杆手柄(ls):钳杆中轴(ls1a)、钳杆管芯小轴(ls2a)。
140.图140打结器组装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灰度图):左钳(lp)、右钳(rp)、钳杆手柄(ls)。
141.图141打结器初始位置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左钳(lp):连杆(lp1)、长方体平板(lp4a)、圆盘(lp13f)、挡板(lp16)、挡板(lp17);右侧钳子(rp):连杆(rp1)、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组件(rp5)、圆盘(rp6f)、阻拦平板(lp9)、阻拦平板(lp10);传动带AB段;传动带CD段;管芯(ls2):小轴(ls2a)、圆孔(ls2b);中轴(1s3):圆盘(ls3a);弹簧(ls4):头端(ls4a)、尾端(ls4b);连杆(ls5);小轴(ls6e)、手柄二(ls6b);线扣(s);右侧夹子(rc);左侧夹子(lc);梭子(sh)。
142.图142传动带AB及CD段说明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管芯中轴的圆盘(ls3a)、左钳传动带另一端(lp13e)、右钳传动带的另一端(rp6e);AB段表示传动带与左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lp13e的距离;CD段表示传动带与右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rp6e的距离。
143.图143打结器准备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左钳(lp):连杆(lp1)、长方体平板(lp4a);右侧钳子(rp):连杆(rp1)、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组件(rp5);管芯(ls2):小轴(ls2a)、圆孔(ls2b);中轴(ls3):圆盘(ls3a)、尾部圆盘(ls3b);弹簧(ls4):一端(ls4a)、另一端(ls4b);连杆(ls5);小轴(ls6e)、手柄二(ls6b)。
144.图144传动带AB及CD段说明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管芯中轴圆盘(ls3a)、左钳传动带另一端(lp13e)、右钳传动带的另一端(rp6e);AB段表示传动带与左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lp13e的距离;CD段表示传动带与右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rp6e的距离。
145.图145安装线夹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左钳(lp)、右钳(rp)、左侧夹子(lc)、右侧夹子(rc)。
146.图146安装好线夹的示意图(前视线框图):左钳(lp):连杆(lp1)、长方体平板(lp4a);右侧钳子(rp):连杆(rp1)、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组件(rp5);管芯(ls2):小轴(ls2a)、圆孔(ls2b);中轴(ls3):圆盘(ls3a);弹簧(ls4):头端(ls4a)、尾端(ls4b);连杆(ls5)、小轴(ls6e)、手柄二(ls6b)。
147.图147打结器与组织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
148.图148打结器运动一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左钳(lp):连杆(lp1);右侧钳子(rp):连杆(rp1);管芯(ls2):小轴(ls2a)、圆孔(ls2b);中轴(ls3):圆盘(ls3a);弹簧(ls4):一端(ls4a)、另一端(ls4b);连杆(ls5);小轴(ls6e)、手柄二(ls6b)。
149.图149打结器垂直旋转90度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灰度图
150.图150夹子、梭子与线扣的关系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组织(T)。
151.图151线扣长度说明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
152.图152运动一后手柄、钳杆及中轴的位置距离示意图:小轴(ls6e)、中轴(ls3d)、小轴(ls6d)、挡板(rp9)、挡板(rp10)、圆盘(rp6e)、挡板(rp16)、挡板(rp17)、圆盘(rp13f)。
前视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153.图153打结器运动二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左钳(lp):平板(lp4a);右钳(rp):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rp5);梭子(sh);管芯(ls2);中轴(ls3);连杆(ls5)、小轴(ls6e)、手柄二(ls6b)。
154.图154打结器运动二局部放大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左钳(lp):平板(lp4a);右钳(rp):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rp5);梭子(sh)。
155.图155线扣长度说明示意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156.图156线扣RS段示意图。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157.图157勾线示意图(前视线框图):RS(丝线RS段的横截面);线勾(lp2a)。
158.图158运动二后手柄、钳杆及中轴的位置距离示意图:小轴(ls6e)、小轴(ls3d)、中轴(ls6d);挡板(rp9)、挡板(rp10)、圆盘(rp6e)、挡板(rp16);挡板(rp17)、圆盘(rp13f)。
前视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159.图159打结器运动三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左钳(lp):平板(lp4a);右钳(rp):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rp5);梭子(sh);管芯(ls2);中轴(ls3);连杆(ls5)、小轴(ls6e)、手柄二(ls6b)。
160.图160打结器运动三局部放大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左钳(lp):平板(lp4a);右钳(rp):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rp5);梭子(sh)。
161.图161线扣长度说明示意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162.图162运动三后手柄、钳杆及中轴的位置距离示意图:小轴(ls6e)、小轴(ls3d)、中轴(ls6d);挡板(rp9)、挡板(rp10)、圆盘(rp6e);挡板(rp16)、挡板(rp17);圆盘(rp13f)。
前视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163.图163梭子卡在左侧夹子示意图:卡子(lc3)。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164.图164打结器运动四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左钳(lp):平板(lp4a);右钳(rp):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rp5);梭子(sh);管芯(ls2);中轴(ls3);连杆(ls5)、小轴(ls6e)、手柄二(ls6b)。
165.图165打结器运动四局部放大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左钳(lp):平板(lp4a);右钳(rp):垂直齿条(rp2)、水平齿条(rp5);梭子(sh)。
166.图166线扣长度说明示意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
西南等轴测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167.图167运动四后手柄、钳杆及中轴的位置距离示意图:小轴(ls6e)、小轴(ls3d)、中轴(ls6d);挡板(rp9)、挡板(rp10)、圆盘(rp6e);挡板(rp16)、挡板(rp17)、圆盘(rp13f)。
168.图168丝线被拉直之前的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线勾(rp2a)。
169.图169丝线被拉直之前的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线勾(rp2a)。
170.图170丝线被拉直的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线勾(rp2a)。
171.图171两个单结被拽紧示意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线勾(rp2a)。
172.图172丝线从拉线钢片(rp0e)和线勾(lp2a)拉出示意图(西南等轴测线框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线勾(rp2a)。
173.图173第二个单结被打紧示意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拉线钢片(rp0e)、线勾(rp2a)。
174.图174打结器运动五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组织(T);左钳(lp):连杆(lp1);右钳(rp):连杆(rp1);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管芯小轴(ls2a);中轴(ls3):圆盘(ls3a);连杆(ls5)、小轴(ls6e)、手柄二(ls6b)。
175.图175打结器运动五局部放大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管芯圆盘(ls3a);中轴圆盘(ls3b);左钳轮盘(lp10);右钳中空轮盘(rp4b);AB段表示传动带与左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lp13e的距离;CD段表示传动带与右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rp6e的距离。
176.图176组织半径变化示意图(前视线框图):线扣的一端(S1)、线扣的另一端(S2)、组织(T)、被打紧的组织(T’)。
前视线框图 前视线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1原理说明:
1.1方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重叠而成,打成后愈拉愈紧、牢固可靠,因此方结是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打结方法,如图1所示。
1.2方结的打法:
步骤1围绕需要结扎的组织T打第一个单结并拽紧,如图2所示。
步骤2打第二个单结并拽紧,这样两个单结重叠形成一个方结,如图3所示。
1.3方结的走线轨迹:黑色线头从前向后、从后向前穿过白色部分;再向上;再从前向后、从后向前穿过白色部分完成方结,如图4所示。用立体图表示方结的结扣,如图5所示;其中线段AB在线段GF的后方如图6所示。按照图4所描述的原理,方结的走线轨迹如图7所示:丝线的S2端沿箭头方向穿过BCDEFG围成的第一个结扣,向上再穿回HIJKLS1围成的第二个结扣。如图8所示:先沿着①的方向,拽紧线段HG和PQ使第一个单结打紧。S2端穿过线扣后的位置用S2’表示。然后沿着②的方向,拽紧S2’和S1使第二个单结打紧。从而完成方结。
1.4绘图软件及长度单位:本说明书制图用autoCAD2014完成,所用图中的长度单位为毫米。
1.5本打结器的原理:
1.5.1组成:由线夹和钳子两部分组成,如图9所示。
1.5.2总体设想:先将线夹扣在钳子上如图10所示。将钳子张开带动夹子张开,将夹子置于所要结扎的组织两边如图11所示。闭合夹钳手柄,通过杠杆和槽轮原理完成间歇运动,推动夹子内的梭子做“往复”运动,完成穿线过程。再张开钳子,拉紧夹子之间的线,拽紧结扣。
1.5.3齿轮齿条传动原理:如图12所示,当齿轮顺时针运动可以带动齿条向上运动;同理当齿轮逆时针转动可以带动齿条向下运动。
1.5.4齿轮齿轮传动原理:如图13所示,当齿轮A顺时针转动通过齿轮间的传动,带动齿轮B逆时针转动。
1.5.5槽轮原理:槽轮的结构如图14所示。如图15和16所示:槽轮由径向轮、曲柄、圆盘和圆销组成。曲柄和圆销固定在圆盘上可以围绕中轴2旋转;径向轮有4个径向槽,可以围绕中轴1旋转。
如图17所示:主动件圆盘、曲柄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时,圆销从A点进入径向槽并带动径向轮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从B点出径向槽。如图18所示:当圆销从B点离开径向槽时,曲柄的圆弧被径向轮的锁止圆弧卡住,虽然曲柄可以继续转动但径向轮不再转动。
2部件:
2.1线夹
2.1.1右侧夹子(right clip,rc):右侧夹子的结构如图19所示:在右侧夹子的上部两侧各有一个凹槽(rc1)内有夹扣(rc2)。右侧夹子通过夹扣固定在右侧钳子外壳上。
2.1.2左侧夹子(left clip,lc):左侧夹子的结构如图20所示:在左侧夹子的上部两侧各有一个凹槽(lc1)内有夹扣(lc2);左侧夹子内部上方各有一个卡子(lc3)可以卡住梭子。左侧夹子通过夹扣固定在左侧钳子外壳上。
2.1.3梭子(shuttle,sh)及线扣(string,s):
梭子的结构如图21所示:梭子的尾端两侧各有一个侧突(sh1)。侧突(sh1)可以卡在左侧夹子内部上方的卡子(lc3)上,如图22所示。
线扣是一条连续的丝线,其结构如图23所示;标记后如图24所示,两个端点为S1、S2。
线扣的长度如图25、26所示:
AB 15
BC 35
CD 40
DE 70
EF 50
FG 80
GH 130
HI 90
IJ 50
JK 80
KL 40
LS1 35
AN 225
NO 225
OS2 20
合计 1185
2.1.4梭子、线扣及夹子的位置关系:线扣平面位于右侧夹子的表面;S1端固定在右侧夹子上缘中点;S2端固定于梭子头端下缘中点;梭子位于左侧夹子下部如图27所示。
2.2左钳(left plier,lp):
2.2.1整体图:左钳的外观如图28所示,整体结构如图29所示。
2.2.2左钳外部结构:如图30所示,为粗实线表示,具有固定内部结构,自身旋转的功能。左钳外部结构包括左钳外壳(lp0)和连杆(lp1)两个部件。
2.2.2.1左钳外壳(lp0):左钳外壳的结构如图31所示。包括:方孔(lp0a)、圆孔(lp0b)、小轴(lp0c)和小孔(lp0d)四个结构。如图32所示:左钳外壳的前部两侧有两个小方孔(lp0a)与左侧夹子侧面的夹扣(lc2)固定,使左侧夹子固定在左钳上,如图33所示。左钳外壳的尾部有一个圆孔(lp0b);尾端有一个圆柱体槽,内有一个小轴(lp0c),其下方有一个小孔(lp0d)是左钳内部传动带的出口。为了避免遮挡,在东南等轴测图中将左钳外壳沿X轴转动180度,可显示小孔(lp0d)如图34所示。
2.2.2.2连杆(lp1):连杆的两端各有一个圆孔(lp1a)、圆孔(lp1b)如图35所示。
2.2.2.3左钳外壳的连接:左钳外壳(lp0)的小轴(lp0c)与连杆(lp1)的前端圆孔(lp1a)连接如图36所示;另一个圆孔(lp1b)与钳杆管芯的小轴(ls2a)相连如图37所示。圆孔(lp0b)与钳杆的中轴(ls1a)连接,可以围绕中轴旋转如图38所示。
2.2.3左钳内部结构:左钳内部结构由槽轮-齿轮-齿条结构和传动结构两部分组成。
2.2.3.1槽轮-齿轮-齿条结构:此结构在左钳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于左钳外壳上,其在左钳中的位置如图39中粗线所示。包括拉线杆(lp2)、固定板(lp3)、齿条(lp4)、齿轮(lp5)、径向轮(lp6)、中轴(lp7)、圆盘(lp8)、曲柄(lp9)、轮盘(lpl0)、发条(lp11)、中轴(lp12)。如图40,41所示。
2.2.3.2拉线杆(lp2):结构如图42所示:其顶端有钢丝制成的小勾(lp2a)可勾住线扣的线如图43所示;其底端与齿条(lp4)(见2.2.3.4)固定在一起如图44所示。
2.2.3.3固定板(lp3):结构如图45所示,外侧面(lp3a)固定在左钳外壳内侧壁,同时内侧凸面(lp3b)将齿条(lp4)(见2.2.3.4)的凹面(lp4c)夹紧,固定齿条如图46所示。
2.2.3.4齿条(lp4):结构如图47所示,齿条顶端为长方体平板(lp4a)可推动梭子运动;齿面(lp4b)与齿轮(lp5)(见2.2.3.5)连接形成齿轮齿条传动;凹面(lp4c)与固定板(lp3b)的凸面接触被夹紧。
2.2.3.5左半槽轮的结构:如图48所示:槽轮的左半部分由齿轮(lp5)、径向轮(lp6)及中轴(lp7)组成。齿轮(lp5)的齿轮面(lp5a)与齿条(lp4)的齿面(lp4b)形成齿轮齿条传动;齿轮的中心有一个圆孔(lp5b)。径向轮(lp6)有4个锁止圆弧(lp6a)、径向槽(lp6b)及中心圆孔(lp6c)。中轴(lp7)的两端固定在左钳外壳(lp0)。齿轮和径向轮为一体,中心圆孔口径相同,穿过中轴,围绕中轴旋转。径向轮(lp6)与齿轮(lp5)共同轴心,径向轮在齿轮的左侧如图49所示。
2.2.3.6右半槽轮的结构:槽轮的右半部分由圆盘(lp8)、曲柄(lp9)、轮盘(lpl0)、发条(lp11)及中轴(lp12)组成如图50所示。圆盘(lp8)有中心圆孔(lp8a)和位于圆盘表面的圆销(lp8b)。曲柄(lp9)有中心圆孔(lp9a)。轮盘(lp10)为中空圆盘,中心有圆孔(lp10a)。在轮盘内部有发条(lp11),一端(lp11a)固定在中轴上,另一端(lp11b)固定在轮盘(lp10)的内部如图51所示。
中轴(lp12)固定在左钳外壳上,圆盘(lp8)、曲柄(lp9)、轮盘(lp10)的中心圆孔口径相同,穿过中轴,围绕中轴旋转。圆盘(lp8)的一侧为轮盘(lp10),另一侧为曲柄(lp9)和圆销(lp8b)如图52所示。
在轮盘(lp10)内部有发条(lp11),一端(lp11a)固定在中轴上,另一端(lp11b)固定在轮盘(lp10)的内部,顺时针旋转轮盘,发条上紧如果放松发条可以带动圆盘恢复到平衡位置如图53所示。
2.2.3.7左半槽轮和右半槽轮组合结构:槽轮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组合在一起,齿轮(lp5)与齿条(lp2)形成齿轮齿条传动;径向轮(lp6)与曲柄(lp9)在一个平面上。如图54、55、56所示。齿条(lp4)通过固定板(lp3)固定在左钳外壳上;齿轮通过中轴(lp7)固定在左钳外壳上;曲柄(lp9)、圆盘(lp8)和圆盘(lp10)通过中轴(lp12)固定在左钳外壳上。如图57所示。
2.2.3.8左钳的内部传动结构:由传动带(lp13)、定滑轮(lp14)、定滑轮(lp15)、挡板一(lp16)和挡板二(lp17)组成,如图58所示。放大后如图59所示。
传动带(lp13)的一端(lp13a)围绕轮盘(lp10)四分之三圈后固定在轮盘上,如图60所示。传动带依次通过定滑轮(lp14)改变方向,此段传动带命名为一段(lp13b);传动带继续通过另一个定滑轮(lp15)改变方向,此段传动带命名为二段(lp13c);传动带继续通过左钳外壳(lp0)的内部的圆弧改变方向,此段传动带命名为三段(lp13d),传动带的另一端为lp13e,如图61所示。另一端(lp13e)连接在钳杆管芯上,如图62所示。
定滑轮(lp14)带有中心圆孔(lp14a)、凹槽(lp14b)和中轴(lp14c)。凹槽容纳传动带使之不会向侧方移动。定滑轮的中心圆孔穿过中轴,围绕中轴旋转。如图63所示。中轴固定在左钳外壳内如图64所示。另一个定滑轮(lp15)带有中心圆孔(lp15a)、凹槽(lp15b)和中轴(lp15c)。凹槽容纳传动带使之不会向侧方移动。定滑轮的中心圆孔穿过中轴,围绕中轴旋转,如图65所示。中轴固定在左钳外壳(lp0)内,如图66所示。
在传动带的中部有一个圆盘(lp13f)固定在传动带上,在圆盘的前后各有一组挡板,每组挡板由上下两个挡板组成:前挡板(lp16:lp16a、lp16b)及后挡板(lp17:lp17a、lp17b)。前挡板lp16a和lp16b在传动带上方和下方,传动带从两个平板的间隙穿过;后挡板lp17a和lp17b在传动带上方和下方,传动带从两个挡板的间隙穿过,如图67所示。传动带和圆盘可以向两边运动当运动至阻拦平板时不能运动,如图68所示。
2.2.4左钳内部结构联动轨迹:为了清楚地说明左钳内部联动轨迹原理,将左钳外壳(lp0)和固定板(lp3)暂时隐去。
初始位置如图69所示。
运动一:传动带(lp13)拉动一定距离即50。轮盘(lp10)的周长=31.85(轮盘半径)×2×3.14=200;传动带拉动轮盘使之旋转,弧长为50,对应的旋转角度为90度,使得轮盘(lp10)逆时针旋转90度。圆销(lp8b)逆时针转动90度,带动径向轮(lp6)顺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轮(lp5)顺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条(lp4)连同拉线杆(lp2)、平板(lp4a)垂直向上运动,运动的距离为齿轮(lp5)周长的0.25倍即100。(因为转动的弧度为90度,弧线为圆周长的0.25即63.7(齿轮半径)×2×3.14(π)×0.25=100)运动以后的位置如图70所示。
运动二:传动带继续拉动50,使得轮盘(lp10)继续逆时针再旋转90度,圆销(lp8b)逆时针转动90度,曲柄(lp9)进入径向轮的锁止圆弧(lp6a),径向轮(lp6)处于锁止状态。平板(lp4a)在此运动中位置不变。运动以后的位置如图71所示。
运动三:传动带继续拉动50,使得轮盘(lp10)继续逆时针再旋转90度,圆销(lp8)逆时针转动90度,径向轮(lp6)处于锁止状态,槽轮处于锁止状态。平板(lp4a)在此运动中位置不变。运动以后的位置如图72所示。
为了更加明确的说明初始位置及运动一、二、三的关系,将前视图放在一起,如图73所示。
立体效果如图74所示。运动一、二、三的外部整体效果是一样的。
2.3右侧钳子(right plier,rp):
2.3.1整体结构:如图75所示,整体结构如图76所示。
2.3.2右钳外壳:如图77所示为粗实线表示,是右钳的外部结构,具有固定内部结构,自身旋转的功能。
2.3.2.1右钳外壳(rp0):右钳外壳(rp0)的结构如图78所示。将东南等轴测线框图放大,外壳由以下结构组成:外壳方孔(rp0a)、深槽(rp0b)、深槽方孔一(rp0c)、深槽方孔二(rp0d)、拉线钢片(rp0e)、外壳圆孔(rp0f)、传动带小孔(rp0g)、小轴(rp0h)和连杆(rp1),如图79所示。
夹仓为右钳外壳的一部分在右钳外壳的头部。为了显示夹仓的结构,将右钳外壳的其余部位隐去。夹仓包括方孔(rp0a)、深槽(rp0b)、深槽方孔一(rp0c)、深槽方孔二(rp0d)、拉线钢片(rp0e),如图80所示。
在夹仓的两侧有两个小方孔(rp0a)与右侧夹子侧面的夹扣固定,使右侧夹子固定在右钳上如图81所示。深槽(rp0b)的背面和侧面各有一个方孔:深槽方孔一(rp0c)和深槽方孔二(rp0d)如图82所示。
拉线钢片(rp0e)位于深槽和夹仓之间的中部,由两个长条形钢片并排组成,每一个钢片的一端固定在夹仓上,如图83所示。
右钳外壳的尾端有一个圆孔(rp0f)与钳杆的中轴连接围绕中轴旋转。尾部有一个圆柱体槽,内有一个小轴(rp0h),其下方有一个小孔(rp0g)是右钳内部传动带的出口。为了避免遮挡,在东南等轴测图中将左钳外壳沿X轴转动180度,可显示小孔(rp0g)如图84所示。
连杆(rp1):连杆的前端有一个圆孔(rp1a),后端有一个圆孔(rp1b),如图85所示。
2.3.2.2右钳外壳的连接:右钳外壳(rp0)的小轴(rp0h)与连杆(rp1)的前端圆孔(rp1a)连接;另一个圆孔(rp1b)与钳杆相连,如图86所示。
2.3.3右钳内部结构:
此结构在右钳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于右钳外壳上,如图87中粗线所示,完成间歇转动及垂直运动。将右钳外壳及传动结构隐去,右钳的内部结构如图88所示:由垂直齿条(rp2)、水平槽轮(rp3)、垂直槽轮(rp4)和水平齿条(rp5)组成,如图89所示。
2.3.3.1垂直齿条组件(rp2):由齿条(rp2a)和固定结构(rp2b)组成。齿条(rp2a)的侧面(rp2a1)与齿轮连接形成齿轮齿条传动;另两个侧面为凹槽结构(rp2a2)被固定结构的凸面夹紧,只能做垂直运动。齿条顶端为长方体平板(rp2a3)可推动夹子垂直运动。固定结构(rp2b)的外侧面(rp2b1)固定在右钳外壳内侧壁,同时内侧凸面(rp2b2)与齿条的凹面夹紧使齿条只能垂直上下运动,如图90所示。
2.3.3.2水平槽轮(rp3)组件:由齿轮(rp3a)、径向轮(rp3b)、中轴一(rp3c)、齿轮圆盘(rp3d)、曲柄(rp3e)和中轴二(rp3f)组成,如图91所示。
齿轮(rp3a)的齿轮面(rp3a1)与齿条(rp2a)的侧面(rp2a1)形成齿轮齿条结构;齿轮的中心有一个圆孔(rp3a2),如图92所示。
径向轮(rp3b)有4个锁止圆弧(rp3b1)、径向槽(rp3b2)及中心圆孔(rp3b3)。中轴一(rp3c)的两端固定在右钳外壳(rp0)。齿轮和径向轮为一体,中心圆孔口径相同,穿过中轴,围绕中轴旋转,如图93,94所示。
齿轮圆盘(rp3d)有中心圆孔(rp3d1)、位于圆盘表面的圆销(rp3d2)和齿轮面(rp3d3)。齿轮圆盘与垂直槽轮组件的齿轮圆盘接触形成齿轮传动(见2.3.3.3)。曲柄(rp3e)有中心圆孔(rp3e1)。中轴二(rp3f)的两端固定在右钳外壳(rp0)。齿轮圆盘(rp3d)和曲柄(rp3e)为一体,中心圆孔口径相同,穿过中轴二,围绕中轴二旋转。如图95,96所示。
水平槽轮组件位置关系:径向轮(rp3b)与曲柄(rp3e)在一个平面上。如图97所示。
2.3.3.3垂直槽轮组件(rp4):由齿轮一(rp4a)、中空轮盘(rp4b)、曲柄(rp4c)、中轴一(rp4d)、齿轮二(rp4e)、径向轮(rp4f)、中轴二(rp4g)组成,如图98,99所示。
齿轮一(rp4a)有中心圆孔(rp4a1)和位于齿轮表面的圆销(rp4a2);齿轮面(rp4a3)与水平槽轮组件的齿轮圆盘(rp3d)的齿轮面(rp3d3)形成齿轮传动,如图100所示。在远离圆销的一侧有中空轮盘(rp4b),在靠近圆销一侧有曲柄(rp4c);齿轮一、中空轮盘、曲柄固定在一起,可以共同绕中轴一(rp4d)转动如图101所示。中轴一(rp4d)穿过齿轮一(rp4a)的中心圆孔(rp4a1),两端固定于右钳外壳上。中空轮盘(rp4b)有圆孔(rp4b1)穿过中轴一(rp4d),围绕中轴旋转。中空轮盘内含发条(rp4b2),发条的近心端(rp4b3)固定于中轴一上,远心端(rp4b4)固定在中空轮盘的内部。曲柄(rp4c)有中心圆孔(rp4c1)穿过中轴一围绕中轴一转动。如图102,103所示。
齿轮二(rp4e)有中心圆孔(rp4e1)齿轮面(rp4e2)与水平齿条形成齿轮齿条传动。中轴二(rp4g)穿过齿轮二的圆孔,两端固定于右钳外壳上。径向轮(rp4f)有4个锁止圆弧(rp4f1)、径向槽(rp4f2)及中心圆(rp4f3)。齿轮和径向轮为一体,中心圆孔口径相同,穿过中轴,围绕中轴旋转。如图104,105所示。
垂直槽轮组件位置关系:曲柄(rp4c)与径向轮(rp4f)在同一平面上。如图106所示。
2.3.3.4水平齿条组件(rp5):由齿条的齿轮面(rp5a)和固定结构(rp5b)组成。齿条(rp5a)的侧面(rp5a1)与齿轮(rp4e)连接形成齿轮齿条传动如图107所示。另两个侧面为凹槽结构(rp5a2)被固定结构的凸面加紧,只能做水平运动。齿条顶端为长方体平板(rp5a3)可推动夹子水平运动。固定结构(rp5b)的外侧面(rp5b1)固定在右钳外壳内侧壁,同时内侧凸面(rp5b2)与齿条的凹面夹紧使齿条只能水平左右运动。如图108所示。
2.3.3.5槽轮组合:水平槽轮组件和垂直槽轮组件组合在一起,如图109、110所示。右钳槽轮相对于右钳外壳的关系如图111所示。
2.3.3.6右钳的内部传动:由传动带(rp6)、定滑轮一(rp7)、定滑轮二(rp8)、挡板一(rp9)和挡板二(rp10)组成,如图112所示,放大如图113所示。
传动带(rp6)的一端(rp6a)围绕中空轮盘(rp4b)四分之三圈后固定在轮盘上。传动带的一段(rp6b)绕过滑轮一(rp7)的沟槽(rp7a)改变方向。滑轮的中心圆孔(rp7b)通过中轴(rp7c)固定在右钳外壳上,如图114所示。
传动带的二段(rp6c)继续绕过滑轮二(rp8)的沟槽(rp8a)改变方向,滑轮的中心圆孔(rp8b)通过中轴(rp8c)中轴固定在右钳外壳上,如图115所示。
传动带的三段(rp6d)通过右钳外壳(rp0)内部圆弧改变方向,从传动带小孔(rp0g)穿出,如图116所示。传动带的另一端(rp6e)与钳杆中轴(ls3)的圆盘(ls3a)连接,如图117所示。
在传动带的中部有一个小圆盘(rp6f)固定在传动带上,在圆盘的前后各有一组阻拦平板,每组阻拦平板由上下两个平板组成。前挡板(rp9:rp9a、rp9b)及后挡板(rp10:rp10a、rp10b)。挡板rp9a和rp9b在传动带上方和下方,传动带从两个平板的间隙穿过;平板rp10a和rp10b在传动带上方和下方,传动带从两个平板的间隙穿过。这两组阻拦平板的作用是限制传动带圆盘的运动距离,使得传动带运动的距离不超过两组阻拦平板的间距,如图118所示。
2.3.4右钳内部联动轨迹:为了清楚说明右钳内部联动轨迹原理,将右钳外壳暂时去除。
初始位置如图119所示。
运动一:传动带拉动一定距离即50(31.85(中空轮盘的半径)×2×3.14×0.25=50),使得中空轮盘(rp4b)逆时针旋转90度,带动齿轮一(rp4a)逆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轮圆盘(rp3d)顺时针转动90度,圆销(rp3d2)顺时针转动90度。由于齿轮一(rp4a)逆时针转动带动其上的圆销(rp4a2)逆时针转动90度。运动以后的位置如图120所示。
运动二:传动带继续拉动50,使得中空轮盘(rp4b)逆时针旋转90度,带动齿轮一(rp4a)逆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轮圆盘(rp3d)顺时针转动90度,圆销(rp3d2)顺时针转动90度。由于齿轮一(rp4a)逆时针转动带动其上的圆销(rp4a2)逆时针转动90度。圆销插入到径向轮(rp4f)的径向槽(rp4f2)内,带动径向轮顺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轮二(rp4e)顺时针转动90度,齿轮带动齿条(rp5a)向左侧水平运动一定距离。运动的距离为齿轮(rp4e)周长的0.25倍(因为弧度为90度,弧线为圆周长的0.25。)。运动的距离=44.6(齿轮二(rp4e)的半径)×2×3.14×0.25=70。齿轮运动以后的位置如图121所示。
运动三:传动带rp6继续拉动50,使得中空轮盘(rp4b)逆时针旋转90度,带动齿轮一(rp4a)逆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轮圆盘(rp3d)顺时针转动90度,圆销(rp3d2)顺时针转动90度,插入径向轮(rp3b)的径向槽(rp3b2)内并带动径向轮逆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轮(rp3a)逆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条(rp2a)向下垂直运动一定距离。运动的距离为齿轮(rp3a)周长的0.25倍(因为弧度为90度,弧线为圆周长的0.25。)。运动的距离=63.69(齿轮(rp3a)的半径)×2×3.14×0.25=100。由于齿轮(rp4a)逆时针转动带动其上的圆销(rp4a2)逆时针转动90度,圆销脱离径向轮(rp4f)。径向轮(rp4f)与曲柄(rp4c)处于锁止状态。运动以后的位置如图122所示。
2.4钳杆和手柄(lever&shank,ls):
2.4.1钳杆和手柄的整体如图123、124所示,由外壳和内部结构组成。
2.4.2钳杆外壳(ls1):整体结构如图125所示:在钳杆外壳的前部有中轴(ls1a);尾部有长方形平板(ls1b)和长方形的槽(ls1c)。中轴(ls1a)与左钳(lp)的外壳圆孔(lp0b)和右钳(rp)的外壳圆孔(rp0f)连接;左钳和右钳围绕中轴旋转,如图126所示。在钳杆外壳的尾部下方有一个长方形的槽(ls1c)用于容纳手柄如图127所示。在钳杆外壳的尾部下方有两个长方形的平板(ls1b)用于固定管芯。平板的一面(ls1b1)固定于外壳,另一面(ls1b2)为半圆凸面与中轴凹槽(ls3c)接触固定,如图128所示。
2.4.3钳杆内部结构:钳杆内部由管芯(ls2)、中轴(ls3)、弹簧(ls4)和连杆(ls5)组成,如图129所示。
2.4.3.1管芯(ls2):管芯为中空圆柱体,外径与钳杆外壳的内径相同,可以在钳杆外壳内部水平滑动。管芯的一端有两个纵行的小轴(ls2a),其作用是使管芯与左钳及右钳外壳的连杆相连。管芯的另一端有一个圆孔(ls2b),可容纳中轴,如图l30所示。
2.4.3.2中轴(ls3):中轴(ls3)的前端有一个圆盘(ls3a),中轴尾部有一个圆盘(ls3b),在中轴的尾部侧面有两个半圆凹槽(ls3c)与钳杆外壳的固定平板的半圆凸面(ls1b2)接触固定。在中轴的尾端有一个槽,内有一个小轴(ls3d)与连杆相连,如图131所示。
2.4.3.3弹簧(ls4):弹簧套在中轴上。弹簧的前端(ls4a)与中轴的圆盘(ls3a)连接固定,尾端(ls4b)顶在管芯(ls2)内。如图132所示。
2.4.3.4连杆(ls5):连杆一端有一个圆孔(ls5a)连接在中轴一端的小轴(ls3d)上;另一端圆孔(ls5b)连接在手柄小轴(ls6e)上,如图133所示。
2.4.3.5手柄组件(ls6):手柄组件包括手柄一(ls6a)和手柄二(ls6b)。手柄一的一端(ls6a1)连接固定在钳杆外壳上,如图134所示。手柄二(ls6b)的中上部有一个圆孔(ls6c)通过中轴(ls6d)连接在钳杆外壳上,并通过小轴(ls6d)旋转。手柄的最上端有一个小槽内有小轴(ls6e)固定在连杆圆孔(ls5b),如图135所示。
手柄与外壳的关系如图136所示。
3打结器的组装及工作原理:
3.1打结器组装:打结器由左钳(lp)、右钳(rp)、钳杆手柄(ls)组成,如图137所示。其中左钳外壳圆孔(lp0b)和右钳的圆孔(rp0f)穿过钳杆的中轴(ls1a);左钳连杆圆孔(lp1b)和右钳连杆圆孔(rp1b)连接在钳杆管芯的小轴(ls2a)上。在管芯水平运动的带动下,通过连杆传动原理使左钳、右钳围绕中轴旋转运动,如图138,139所示。组合后如图140所示。
3.2打结器联动原理:
3.2.1打结器的准备:
3.2.1.1初始位置如图141所示:手柄二(ls6b)和连杆(ls5)的夹角为69度,中轴小轴(ls3d)与手柄二小轴(ls6d)的距离为223;左钳连杆(lp1)和右钳连杆(rp1)的夹角为50度。左钳(lp)右钳(rp)处于闭合状态。
3.2.1.2传动带长度的说明:左钳的传动带长度是从一端(lp13a)到另一端(lp13e)距离(见2.2.3.8)。传动带的AB段,就是传动带与左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lp13e的距离。同理,右钳的传动带长度是从一端(rp6a)到另一端(rp6e)距离(见2.3.3.6)。传动带的CD段,就是传动带与右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rp6e的距离。如图142所示。
3.2.1.3安装线夹:相对于初始位置,张开手柄(ls6b),使手柄逆时针运动6度,通过杠杆,小轴(ls6e)逆时针运动,通过连杆(ls5)传动,带动中轴(ls3)向左侧运动。手柄二(ls6b)和连杆(ls5)的夹角变为80度;中轴小轴(ls3d)与手柄二小轴(ls6d)的距离为253,中轴向左侧运动距离为30(253-223=30),中轴圆盘(ls3b)向左运动推动管芯(ls2)向左运动,使得与管芯小轴(ls2a)连接的连杆lp1和rp1张开角度变为66度,通过连杆传动使得左钳外壳(lp)和右钳外壳(rp)张开,角度为28度。运动以后的位置如图l43所示。
传动带长度的说明:相对于初始位置,由于中轴圆盘(ls3a)向左运动,初始位置的AB段将长于传动带与左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lp13e的水平距离,因此用折线表示。同理CD段也将长于传动带与右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rp6e的水平距离,也用折线表示。如图144所示。
如图145所示:把左侧、右侧夹子分别放到左侧右侧的夹仓内。具体细节见:2.2.2.1所述,和图33。安装好夹子后如图146所示。
3.2.2运动一:
3.2.2.1打结器与组织关系:将打结器靠近需要结扎的组织(T),如图147所示。
3.2.2.2打结器运动一示意图:闭合手柄(ls6b),使之顺时针转动6度,通过杠杆,小轴(ls6e)顺时针运动,通过连杆(ls5)传动,带动中轴(ls3)向右侧运动30,中轴的圆盘(ls3a)向右推动弹簧(ls4)的一端(ls4a),弹簧的弹性力传导到另一端(ls4b)推动管芯(ls2)向右侧运动距离为30(253-223=30),当管芯的另一端(ls2b所在的平面)卡在钳杆外壳后此运动终止。管芯向右侧运动,管芯的一端(ls2a)向右侧运动距离为30,拉动左钳连杆(lpl)和右钳连杆(rp1)通过连杆传动和杠杆作用使左钳(lp)右钳(rp)闭合,左侧夹子(lc)、右侧夹子(rc)闭合在一起。此运动后,整个打结器恢复到初始位置(见3.2.1.1),传动带长度也恢复到初始位置如图所示148。为了说明梭子穿过线扣的运动轨迹,将打结器垂直旋转90度,如图149所示,将其他组件去除只显示夹子、梭子与线扣的关系如图150所示。
线扣长度说明:组织截面的半径为20,线扣的一端S1(固定在右侧夹子上部)另一端S2(固定在梭子的下部),线扣绕过组织的半圆半径为25,线扣外部长度185.75×2,如图151所示。
手柄及中轴的运动距离说明:运动一以后位置如图152所示。ls3d-ls6d的距离为223.4。左钳圆盘(lp13f)位于挡板(lp16)旁边;右钳圆盘(rp6e)位于挡板(rp9)旁边。
3.2.2.3打结器运动二:继续闭合手柄(ls6b),使手柄顺时针运动10度,通过杠杆,小轴(ls6e)顺时针运动,通过连杆(ls5)传动,带动中轴(ls3)向右侧运动。连杆(ls5)与手柄二(ls6b)的夹角变为52度。中轴小轴(ls3d)与手柄二小轴(ls6d) 的距离为173。管芯(ls2)卡在钳杆外壳中,不运动;中轴继续向右侧运动距离为50(223-173=50),拉动传动带(具体运动轨迹见:2.2.5下的“运动一”)在传动带的拉动下,“左钳内部运动一”完成,平板(lp4a)可推动左侧夹子内的梭子(sh)垂直向上运动进入右侧夹仓内部。
同时受传动带的拉动(具体运动轨迹见2.3.4下的“运动一”),“右钳内部运动一”完成,齿条(rp2)和齿条(rp5)位置不变,整体如图153所示。左钳、右钳的局部如图154所示。
为了说明梭子穿过线扣的轨迹,将打结器垂直旋转90度,去除其他组件,只显示夹子、梭子与线扣的关系如图155所示。组织截面的半径为20,线扣的一端S1(固定在右侧夹子上部)另一端S2(固定在梭子的下部),线扣绕过组织的半圆半径为25。梭子被平板水平推移了100,线扣外部长度变为135.75×2((185.75-50)×2=135.75×2)。
此时,左右两个夹子已经被钳子闭紧,线夹内部的线扣被两个夹子夹住,丝线的RS段有一定张力,如图156所示。
在平板(lp4a)向前推动梭子的过程中,线勾也向前运动,具有弹性的线勾被带张力的丝线RS压扁,当通过丝线后,线勾回弹成原来形状,当回拉线勾时,线勾将丝线的RS端勾住。运动过程如图157所示。
手柄及中轴的运动距离说明:运动二以后位置如图158所示。ls3d-ls6d的距离为173.4。左钳圆盘(lp13f)与挡板(lp16)的距离是50;右钳圆盘(rp6e)与挡板(rp9)的距离是50。
3.2.2.4打结器运动三:继续闭合手柄(ls6b),使手柄顺时针运动10度,通过杠杆,小轴(ls6e)顺时针运动,通过连杆(ls5)传动,带动中轴(ls3)向右侧运动。连杆(ls5)与手柄二(ls6b)的夹角变为36度。中轴小轴(ls3d)与手柄二小轴(ls6d)的距离为123。管芯(ls2)卡在钳杆外壳中,不运动;中轴继续向右侧运动距离为50(173-123=50),在传动带的拉动下“左钳内部运动二”完成,平板(lp4a)位置不变。在传动带的拉动下,“右钳内部运动二”完成,齿条rp5a向左侧水平运动推动梭子向左侧水平运动至右侧夹子的上部。整体如图159所示,局部如图160所示。
为了说明梭子穿过线扣的轨迹,将打结器垂直旋转90度,去除其他组件,只显示夹子、梭子与线扣的关系如图161所示。组织截面的半径为20,线扣的一端S1(固定在右侧夹子上部)另一端S2(固定在梭子的下部),线扣绕过组织的半圆半径为25。梭子被垂直推移了70,线扣外部长度变为105.75×2((135.75-35)×2=105.75×2)。
手柄及中轴的运动距离说明:运动三以后位置如图162所示。ls3d-ls6d的距离为123.4。左钳圆盘(lp13f)与挡板(lp16)的距离是100;右钳圆盘(rp6e)与挡板(rp9)的距离是100。
3.2.2.5打结器运动四:继续闭合手柄(ls6b),使手柄顺时针运动12度,通过杠杆,小轴(ls6e)顺时针运动,通过连杆(ls5)传动,带动中轴(ls3)向右侧运动。连杆(ls5)与手柄二(ls6b)的夹角变为21度。中轴小轴(ls3d)与手柄二小轴(ls6d)的距离为73。管芯(ls2)卡在钳杆外壳中,不运动;中轴继续向右侧运动距离为50(123-73=50),在传动带的拉动下,“左钳内部运动三”完成,平板(lp4a)位置不变。在传动带的拉动下,“右钳钳内部运动三”完成。垂直齿条(rp2)向下垂直运动推动梭子运动至左侧夹子的上部,并卡在左侧夹子的上部如图163所示。整体如图164所示,局部如图165所示。
为了说明梭子穿过线扣的轨迹,将打结器垂直旋转90度,去除其他组件,只显示夹子、梭子与线扣的关系如图166所示。组织截面的半径为20,线扣的一端S1(固定在右侧夹子上部)另一端S2(固定在梭子的下部),线扣绕过组织的四分之三圆的半径为25。平板推动梭子向左运动100。线扣外部长度变为31.13×2。
手柄及中轴的运动距离说明:运动四以后位置如图167所示。ls3d-ls6d的距离为73.4。左钳圆盘(lp13f)与挡板(lp16)的距离是150;右钳圆盘(rp6e)与挡板(rp9)的距离是150。
3.2.2.6打结器运动五:张开手柄(ls6b),使手柄逆时针运动,通过杠杆,小轴(ls6e)逆时针运动,通过连杆(ls5)传动,带动中轴(ls3)向左侧运动,传动带放松,左钳右钳内的部件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梭子卡在左侧夹子上部。继续张开手柄(ls6b)带动中轴(ls3)向左运动,中轴圆盘(ls3a)向左运动推动管芯向左运动。使得与管芯小轴(ls2a)连接的连杆lp1和rp1张开更大的角度,通过连杆传动使得左钳外壳(lp)和右钳外壳(rp)张开一定角度,丝线被拉直。拉线之前的初始状态如图168所示。为了更清楚将梭子隐去,如图169所示。在拉直的过程中,rp0e与S1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因为右侧夹子是固定右钳上的;同样lp2a与S2的相对位置也是不变的,因为左侧夹子是固定在左钳上的。在打结器张开的过程中,rp0e-S1与lp2a-S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rp0e和lp2a分别拉住线的中间如图170所示。随着距离的逐渐增加,两个单结被拽紧,如图171所示。继续张开打结器,丝线从rp0e和lp2a拉出如图172所示。继续张开打结器,第二个单结被推向第一个单结被打紧,如图173所示。整体效果如图174所示。
传动带长度的说明:由于中轴圆盘(ls3a)向左运动,传动带不再牵拉左钳轮盘(lp10)和右钳中空轮盘(rp4b),在内部发条弹性力的作用下,左钳右钳内部恢复至初始位置。初始位置的AB段将长于传动带与左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中轴圆盘(ls3a)的水平距离,因此AB段传动带变为折线表示。同理CD段也将长于传动带与右钳内部圆弧的切点到中轴圆盘(ls3a)的水平距离,也用折现表示。如图175所示。
丝线长度的说明:当打结器张开形成张力后,两个结扣打紧,S1-S2之间的距离为1122.74,丝线的总长度为1185。其差值1185-1122.74=62.26为被打紧的组织(T’)的半径为:62.26÷3.14÷2=9.9;最初组织(T)的直径为20。如图176所示。实际上,两个线结还要占用丝线的长度因此实际上组织的直径将缩小为原来的1倍以上,因此组织被有效结扎。

Claims (4)

1.一种手术用打结器,包括线夹和钳子,其特征是:闭合施夹钳手柄后通过杠杆原理将线夹闭合,梭子往复运动穿过线扣;张开钳子手柄,线夹张开,丝线被拉紧,依次拉紧两个结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其特征是:由预先绕好结扣的丝线、夹子和梭子组成;丝线的一端固定于梭子上,梭子位于左侧夹子内部;线扣放置于右侧夹子表面,丝线的另一端被固定在右侧夹子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子,其特征是:能容纳固定线夹;夹闭手柄后,通过杠杆原理左钳、右钳将线夹闭合;继续闭合手柄,通过左钳、右钳内部的槽轮组件,推动梭子往复穿过线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子,其特征是:张开钳子手柄,左钳、右钳张开一定角度,使线夹内的丝线被拉紧,依次拉紧两个结扣。
CN201611061962.3A 2016-11-28 2016-11-28 手术用打结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49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1962.3A CN107049403B (zh) 2016-11-28 2016-11-28 手术用打结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1962.3A CN107049403B (zh) 2016-11-28 2016-11-28 手术用打结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9403A true CN107049403A (zh) 2017-08-18
CN107049403B CN107049403B (zh) 2019-09-27

Family

ID=59618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196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49403B (zh) 2016-11-28 2016-11-28 手术用打结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94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2576A (zh) * 2021-02-04 2021-05-2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一种牙科弹力线打结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2423A (en) * 1992-10-01 1994-05-17 Advanc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paraoscopic ligation
US5336229A (en) * 1993-02-09 1994-08-09 Laparomed Corporation Dual ligating and dividing apparatus
US5383877A (en) * 1991-05-01 1995-01-24 Clarke; Henry C. Instruments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nd ligation
US5445167A (en) * 1987-05-14 1995-08-29 Yoon; Inbae Methods of applying surgical chips and suture tie devices to bodily tissue during endoscopic procedures
US6331182B1 (en) * 1999-12-13 2001-12-18 Jonathan Tiefenbrun Medical tw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surgical closure
CN201578299U (zh) * 2009-12-24 2010-09-15 汪代文 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
CN102406513A (zh) * 2011-04-25 2012-04-11 同济大学 一种腔镜手术腔内打结持针钳
CN102626331A (zh) * 2012-04-19 2012-08-08 李春江 套索打结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5167A (en) * 1987-05-14 1995-08-29 Yoon; Inbae Methods of applying surgical chips and suture tie devices to bodily tissue during endoscopic procedures
US5383877A (en) * 1991-05-01 1995-01-24 Clarke; Henry C. Instruments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nd ligation
US5312423A (en) * 1992-10-01 1994-05-17 Advanc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paraoscopic ligation
US5336229A (en) * 1993-02-09 1994-08-09 Laparomed Corporation Dual ligating and dividing apparatus
US6331182B1 (en) * 1999-12-13 2001-12-18 Jonathan Tiefenbrun Medical twi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surgical closure
CN201578299U (zh) * 2009-12-24 2010-09-15 汪代文 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
CN102406513A (zh) * 2011-04-25 2012-04-11 同济大学 一种腔镜手术腔内打结持针钳
CN102626331A (zh) * 2012-04-19 2012-08-08 李春江 套索打结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2576A (zh) * 2021-02-04 2021-05-2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一种牙科弹力线打结装置
CN112842576B (zh) * 2021-02-04 2022-04-2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一种牙科弹力线打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9403B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4280C (zh) 缝合装置
SE8102326L (sv) Snorpsuturapparat
ES2693346T3 (es)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el retorcido automático de alambres metálicos, en particular para la conexión de elementos estructurales adyacentes, preferentemente que se cruzan
JP2024061787A (ja) 外部器具チャネルを有する内視鏡縫合システム
WO2007030753A3 (en) Cycling suturing and knot-tying device
CN107049403A (zh) 手术用打结器
CN104429369A (zh) 一种秸秆的“θ”结打结装置及方法
CN109069143B (zh) 用于缝线结形成的系统及方法
JP2013002010A (ja) ループ状繊維ロープの製造装置及びこの製造装置により製造したループ状繊維ロープ
RU2668465C1 (ru) Узел для наложения швов и сш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7265037B (zh) 一种圣诞树枝绑枝机的传送与固定机构
DE19961447C2 (de) Zahnseidengerät
US20220167966A1 (en) Devices for cardiac surgery and methods thereof
DE1535885A1 (de) Knotenapparat
CN207384330U (zh) 一种弧形软组织牵拉外固定架
CN214073433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多功能手术线固定器
WO2022077419A1 (zh) 用于医疗缝合线材的推管打结装置
CN108245232A (zh) 耳鼻喉科用易滑异物取出器
WO2024070930A1 (ja) 結紮装置
CN209218852U (zh) 一种人工授粉装置
JP6450194B2 (ja) 結束補助具
KR200230558Y1 (ko) 낚시바늘
WO2004021769A1 (de) Anbindgerät zum anbinden von pflanzenteilen
DE1292558B (de) Ringzwirnmaschine
JP2004112862A (ja) ケーブル固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31

Address after: 100020 No.8, South Gongt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South Gongt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Attach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

Address before: 100029, No. 9, building 207, 11 North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Shaoyaoju

Co-patentee before: He Qiang

Patentee before: Zhao Cuan

Co-patentee before: Lang Ren

Co-patentee before: Li Lixin

Co-patentee before: Fan Hua

Co-patentee before: Li Xianl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