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7225B - 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7225B
CN107037225B CN201610994257.2A CN201610994257A CN107037225B CN 107037225 B CN107037225 B CN 107037225B CN 201610994257 A CN201610994257 A CN 201610994257A CN 107037225 B CN107037225 B CN 107037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wall portion
reagent
connecting wall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942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7225A (zh
Inventor
杉山惠介
小松真也
原荣治
津野昭弘
开健儿
高岛育美
林宏尚
山中学
吉田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y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y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y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y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37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7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7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7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5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a carousel or turntable for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1/78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producing a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 B01L2200/141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tampe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29Sample carrie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作为一例,提供一种简单形状的容器收容支架,在能够收容大小不同的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容器的收容能力下降。实施方式的容器收容支架,能够将多个容器以排列的状态收容,具备:支架主体,具有多个由间隔壁部、第1连接壁部、第2连接壁部和底壁部划分出的收容部,所述间隔壁部介于被相邻地收容的容器之间,所述第1连接壁部形成为将相邻的间隔壁部连接,所述第2连接壁部形成为与该第1连接壁部对置;以及支承调整部件,将第2容器定位成与第1连接壁部抵接,该第2容器与适于收容部的大小的第1容器相比,在第1连接壁部与第2连接壁部的对置方向上的长度更短。支承调整部件固定于底壁部。

Description

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使检体(例如血液或尿)在试剂中反应而进行糖、胆固醇、蛋白质、酶等各种成分的测定的分析装置(生物化学分析装置)。进行这样的测定的情况下,需要与测定内容相应的试剂。即,分析装置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试剂站)中收容对多种试剂单独地收纳的试剂容器。分析装置进行下述分注作业:从多种试剂之中选择规定的试剂,使装着被选择的试剂的试剂容器移动到分注机所在的位置并适量吸取。但是,有时试剂因检查或测定的种类不同而一次使用的量不同,或者开封后(使用开始后)可使用的期间不同。即,每种试剂的消耗速度不同。因此,试剂容器有时因试剂的种类而大小(收容量)不同。因此,可以考虑将大小不同的多种试剂容器混合收容在单一的支架。这种情况下,在大的收容空间保持小的试剂容器,所以为了避免试剂容器在支架上出现位置偏移或倾斜而需要支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能够在试剂库内支承多种试剂容器、即大小不同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容器用调整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5499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的试剂容器用调整器,为了使该试剂容器用调整器的收容室的大小适应不同的试剂容器的大小,按每个试剂容器的大小而使用专用的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通过形成于收容室的侧壁的导轨而被支承。因此,为了稳定地固定分隔部件以避免试剂容器出现位置偏移或倾斜,需要增大形成有导轨的侧壁的厚度。即,为了形成一个收容室所需要的空间变大。结果,存在以下问题:在有限的支架空间上能够形成的收容室的数量变少,试剂容器的收容能力(收容数)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课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形状的容器收容支架,在能够收容大小不同的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容器的收容能力下降。
实施方式的容器收容支架,能够以将多个容器排列的状态收容上述多个容器,具备:支架主体,该支架主体具有多个由间隔壁部、第1连接壁部、第2连接壁部和底壁部划分出的收容部,上述间隔壁部介于被相邻地收容的上述容器之间,上述第1连接壁部形成为将相邻的上述间隔壁部连接,上述第2连接壁部形成为与该第1连接壁部对置;以及支承调整部件,将第2容器定位成与上述第1连接壁部抵接,该第2容器与适合于上述收容部的大小的第1容器相比,在上述第1连接壁部与上述第2连接壁部的对置方向上的长度更短。并且,上述支承调整部件固定于上述底壁部。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作为一例,用于将比第1容器小的第2容器固定到收容部的支承调整部件固定于不易受到容器的收容能力影响的底壁部,所以能够抑制容器的收容能力下降。此外,通过利用底壁部来固定支承调整部件,支承调整部件在收容部中的姿态容易稳定,能够将第2容器可靠地在收容部中定位及支承。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例示地示出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装置所进行的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可利用的作为第1容器的大型容器和作为第2容器的中型容器及小型容器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配置于试剂库的外周侧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配置于试剂库的内周侧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收容大型容器作为第1容器、在其内周侧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收容小型容器作为第2容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收容大型容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的容器收容支架所应用的支承调整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装配了支承调整部件的状态的容器收容支架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装配了支承调整部件的状态的容器收容支架的仰视图。
图11是说明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装配支承调整部件并收容了大小不同的大型容器、中型容器、小型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装配支承调整部件并收容了中型容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装配支承调整部件并收容了小型容器的状态的截面图。
标记说明:
1…生物化学分析装置;2…检体处理装置;3…信息处理装置;11…检体库;12…试剂库;13…反应槽;14…检体分注部;15、16…试剂分注部;34…试剂容器;34a…小型容器;34b…中型容器;34c…大型容器;54…容器收容支架;56…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a…间隔壁部;56b…第1连接壁部;56c…第2连接壁部;56d…底壁部;56e…支架腿部;56f…把手部;57…支架主体;58…收容部;60…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4a、64b、64c…卡合孔部;68a、68b、68c、72…肋;70…支承调整部件;70a…肋形成面;70b…基体部件;74…卡合销;76…加强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成或控制、以及由该构成或控制带来的作用及效果只是一例。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或控制以外的方式来实现,并且能够得到由基本的构成或控制所带来的各种效果。
如图1所示,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分析装置)具备检体处理装置2和信息处理装置3。检体处理装置2通过使血清、血浆、尿等检体与试剂反应而得到反应液,并测定该反应液的吸光度。信息处理装置3基于由检体处理装置2测定出的吸光度,求出胆固醇等的检体的成分的量。即,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通过比色分析法对检体进行分析。这样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例如用于对检体进行胆固醇值等各种检查项目的检查等。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是分析装置的一例。
信息处理装置3具备控制部、存储部、显示部及操作部(均未图示)等。控制部例如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及RAM(随机读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信息处理装置3与检体处理装置2可通信地连接。信息处理装置3例如可以由个人计算机构成。
检体处理装置2具备:壳体10;检体库11;试剂库12;反应槽13;检体分注部14;试剂分注部15、16;搅拌部17、18;测定部19;清洗部20;以及控制部21等。
检体库11具有俯视时大致圆形的旋转体31。旋转体31能够绕着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Ax1旋转地支承于壳体10。旋转体31通过省略了图示的驱动机构绕着旋转中心轴Ax1旋转。旋转体31能够保持多个检体容器32。多个检体容器32绕着旋转中心轴Ax1排列而设置于旋转体31,与旋转体31一体地旋转。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多个检体容器32之中的一部分。
检体容器32收容检体。此外,检体容器32上附加了包含该检体容器32的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未图示),该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读取器(未图示)来读取,该二维码读取器(未图示)设置在检体库11内的面向检体容器32的位置。
试剂库12具有绕着旋转中心轴Ax2(旋转中心)旋转的两个旋转支承部33A、33B。旋转支承部33A、33B构成为能够单独地旋转。对旋转支承部33A、33B进行旋转驱动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例如包括马达等旋转源、齿轮、传送带、带轮等旋转传递机构等。驱动机构的驱动源可以由两个旋转支承部33A、33B共用,也可以分别对应于旋转支承部33A、33B而设置。
旋转支承部33A支承绕着旋转中心轴Ax2以环状配置的多个试剂容器34(例如图3所示的小型容器34a)。旋转支承部33B支承绕着旋转中心轴Ax2以环状配置的多个试剂容器34(例如图3所示的大型容器34c)。
在试剂容器34的径向外侧的表面附加了用于识别试剂容器34所收容的试剂的二维码(附加于图3的容器标签50d)。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读取器22来读取,该二维码读取器22相对于旋转支承部33A、33B位于旋转中心轴Ax2的径外方向。二维码读取器22是读取器的一例。
反应槽13具有俯视时大致圆形的旋转体35。旋转体35能够绕着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Ax3旋转地支承于壳体10。旋转体3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绕着旋转中心轴Ax3旋转。在旋转体35中设置有透光性的多个反应容器36。多个反应容器36绕着旋转中心轴Ax3排列,与旋转体35一体地旋转。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多个反应容器36之中的一部分。反应容器36例如可以由比色皿构成。在反应容器36内被分注检体和试剂。检体和试剂在反应容器36内发生反应而成为反应液。反应槽13内被保持为适于进行检体与试剂的反应的温度。
检体分注部14具有移液管37和驱动机构38。移液管37通过驱动机构38而在检体库11的上方位置和反应槽13的上方位置之间绕着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Ax4旋转。此外,移液管37通过驱动机构38而沿着壳体10的上下方向移动。此外,移液管37上连接着进行检体的吸引动作及排出动作的吸引排出机构。检体分注部14通过插入到检体容器32内的移液管37吸引了检体容器32内的检体之后,将该移液管37插入到反应容器36内,从该移液管37将检体排出(分注)到反应容器36内。
试剂分注部15、16分别具有移液管39、40和驱动机构41、42。移液管39、40分别通过驱动机构41、42在试剂库12的上方位置和反应槽13的上方位置之间绕着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Ax5、Ax6旋转。此外,移液管39、40通过驱动机构41、42而沿着壳体10的上下方向移动。此外,移液管39、40上连接着进行试剂的吸引动作及排出动作的吸引排出机构。试剂分注部15、16分别通过插入到试剂容器34内的移液管39、40吸引了试剂容器34内的试剂之后,将该移液管39、40插入到反应容器36内,从该移液管39、40将试剂排出(分注)到反应容器36内。
测定部19具有光源部45和受光部(未图示)。光源部45位于反应槽13的外侧,对反应容器36照射卤素光等光。受光部接受穿过反应容器36的光,测定所接受的光的强度。测定部19基于由受光部测定的光的强度,求出反应容器36内的反应液的吸光度。此外,光源部45构成为能够切换射出的光的波长。由此,测定部19能够测定波长彼此不同的多种光的吸光度。
搅拌部17、18具有能够插入到反应容器36内的搅拌部件(未图示)。搅拌部17、18通过使插入到反应容器36内的搅拌部件旋转,对分注到反应容器36的检体和试剂进行搅拌。
清洗部20将反应容器36内的反应液除去(废弃),并且对反应容器36内进行清洗。
控制部21例如具有CPU、ROM及RAM。控制部21执行各种运算和检体处理装置2的各部的控制。
上述构成的检体处理装置2进行测定处理。在测定处理中,检体库11、试剂库12及反应槽13旋转移动到接受检体分注部14、试剂分注部15、16、搅拌部17、18、测定部19及清洗部20的处理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测定处理中,检体分注部14将检体库11内的规定的检体分注到反应槽13的规定的反应容器36(S1)。接着,试剂分注部15将与检查项目相对应的试剂库12内的第1试剂分注到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S2)。接着,搅拌部17对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进行搅拌(S3)。接着,从搅拌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测定部19对通过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的检体和第1试剂的反应而得到的第1反应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S4)。测定出的吸光度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3。
接着,试剂分注部16将与检查项目相对应的试剂库12内的第2试剂分注到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S5)。接着,搅拌部18对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进行搅拌(S6)。接着,从搅拌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测定部19对通过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的第1反应液(检体及第1试剂)和第2试剂的反应而得到的第2反应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S7)。测定出的吸光度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3。接着,清洗部20将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的第2反应液除去,并且对该反应容器36内进行清洗(S8)。通过这样的测定处理而得到了两个吸光度后,信息处理装置3基于两个吸光度求出检体的成分的量(例如胆固醇值)。另外,S1~S8的步骤中的处理按每个检体及检查项目反复进行。此外,移液管37、39、40在规定的定时由未图示的清洗部清洗。
如上述那样,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所利用的试剂有时因测定的种类(分析的内容)不同而不同。此外,根据测定的种类(分析的内容),一次使用的量有时也不同。此外,试剂容器34开封后(使用开始后)的可使用期间有时不同。因此,为了能够在适当的期间内利用适当的量,有时将试剂按种类收容在不同大小的试剂容器34内。
图3中示出了大小不同的试剂容器34。图3作为一例示出了小型容器34a(例如20ml瓶)、中型容器34b(例如40ml瓶)、大型容器34c(例如70ml瓶)这3种。另外,试剂容器34的大小不限于此,可以适当地设定,可以利用更多的容器尺寸。作为试剂容器34的小型容器34a、中型容器34b、大型容器34c的基本构造是共通的。试剂容器34包括由树脂、金属、玻璃等形成的容器主体50a、用于封盖容器口50b的容器盖50c、附加到容器主体50a上的容器标签50d。另外,在图3中,大型容器34c图示了容器盖50c被取下而容器口50b露出的状态。此外,大型容器34c图示了未附加容器标签50d的状态。
如图1所示,试剂容器34作为一例在圆筒形状的试剂库12中沿着周向排列。图1的情况下,大型容器34c被收容在设置于径向外侧的旋转支承部33B的容器收容支架上而配置。此外,小型容器34a被收容在设置于其径向内侧的旋转支承部33A的容器收容支架上而配置。像这样,通过沿周向配置试剂容器34,能够使收容在以旋转中心轴Ax2为中心进行旋转驱动的试剂库12中的期望的试剂容器34迅速地移动到试剂分注部15或试剂分注部16的位置。此外,能够在检体处理装置2的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地密集收容更多的试剂容器34。
像这样在周向上密集收容(排列)的试剂容器34,如大型容器34c所明示的那样,在周向排列时成为径外方向(外周侧)的外周侧面52a的宽度比成为内周侧的内周侧面52b的宽度更大,俯视时成为例如大致等腰三角形。并且,容器口50b例如形成在外周侧面52a侧。小型容器34a及中型容器34b可以设为将大型容器34c的内周侧面52b侧(前端变细侧)切除的形状。即,小型容器34a及中型容器34b的外周侧面52a侧的形状及大小与大型容器34c相同。因此,将小型容器34a及中型容器34b在周向上排列时的容器口50b(容器盖50c)的位置与将大型容器34c在周向上排列时的容器口50b的位置相同。结果,将小型容器34a、中型容器34b、大型容器34c收容在图4所示那样的容器收容支架54(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小型容器34a、中型容器34b、大型容器34c的容器口50b的位置处于同一周上。即,利用试剂分注部15、16进行的分注作业对于任何尺寸的试剂容器34都能够以相同动作容易地进行。
图4中作为设置(搭载、载置)到圆筒形状的试剂库12上的容器收容支架54的一例,示出了设置到旋转支承部33B(试剂库12的外周侧)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立体图。另外,以整体成为环状的方式设置的容器收容支架54在周向上分割为多个。即,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如图4所示,具有例如大致扇形的形状。像这样,通过将容器收容支架54分割为多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容易操作各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例如,可以将消耗速度为同等程度的试剂容器34归拢到同一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者按照试剂的使用开始时期而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区分使用。另外,容器收容支架54(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例如由树脂材料(例如硬质塑料)或金属(例如不锈钢或铝)等形成。
图4所示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包括:支架主体57,能够将多个试剂容器34以例如在周向上排列的状态收容;以及支承调整部件70(参照图8),用于收容小型容器34a或中型容器34b。支承调整部件70的详细情况留待后述。支架主体57是在周向上排列多个适于收容大型容器34c的收容部58而成的形状。收容部58是由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第2连接壁部56c、底壁部56d划分出的凹形状的单独的收容区域。间隔壁部56a是介于相邻地收容的大型容器34c之间的壁。此外,第1连接壁部56b是将相邻的间隔壁部56a以例如在试剂库12的外周侧连接的方式形成的壁。同样,第2连接壁部56c是将相邻的间隔壁部56a以例如在试剂库12的内周侧连接的方式形成的壁。底壁部56d是形成支承相邻的2张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和第2连接壁部56c的底面的壁。另外,有时将适于收容部58的大小的大型容器34c称作第1容器。此外,在第1连接壁部56b和第2连接壁部56c的对置方向(径向)上的长度比该第1容器更短的试剂容器34、例如中型容器34b或小型容器34a有时被称作第2容器。
在划分出(形成)各收容部58的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第2连接壁部56c上,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形成有例如从底壁部56d朝向上方向延伸的多个肋。多个肋能够以较少的接触面积(例如实质上线接触的状态)支承所收容的大型容器34c的容器主体50a。像这样,通过以线接触的状态支承大型容器34c,与以面接触支承容器主体50a的情况相比,将大型容器34c拿出或者放入收容部58时的阻力变小,更容易出入(容易操作)。此外,通过以线接触的状态进行支承,减小大型容器34c上附加的容器标签50d的擦损,抑制容器标签50d的破损。
在底壁部56d形成有多个支架腿部56e。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拿出或者放入大型容器34c等试剂容器34时或设置到旋转支承部33B的规定位置时,支架腿部56e使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自立。此外,在支架主体57上,把手部56f朝向上方突出地形成。在把手部56f上,例如形成有可供手指插入的开口部,在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拿出或者放入试剂库12时、以及在收容着大型容器34c等试剂容器34的状态下搬运到别的场所时等能够利用。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在构成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第2连接壁部56c、底壁部56d等支架主体57的壁上可以形成开口部。通过在壁面形成开口部,能够维持支架主体57的刚性并且有利于轻量化或降低材料费等。此外,能够使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上收容的试剂容器34的一部分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经由开口部(通气孔)露出。通过使试剂容器34的一部分露出,与没有开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加温或冷却的效率。因此,容易经由该开口部进行试剂容器34的温度调节(温度管理)。这样构成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能够主要用于收容装着消耗量大的试剂的大型容器34c。
图5中作为在试剂库12内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径内侧(内周侧)配置的容器收容支架54的一例示出了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立体图。另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也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例如具有大致扇形的形状,以在周向上排列的状态设置时,成为环状的容器收容支架54,能够得到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同样的效果。
图5所示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支架主体61例如能够将小型容器34a以在例如周向上排列的状态收容。支架主体61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支架主体57同样,例如是在周向上排列多个适于收容小型容器34a的收容部62而成的形状。在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情况下,示出了例如在径向上排列2列(2重)收容部62的例子。收容部62是由间隔壁部60a、第1连接壁部60b、第2连接壁部60c、底壁部60d划分出的凹形状的单独的收纳区域。间隔壁部60a是介于相邻地收容的小型容器34a之间的壁。此外,第1连接壁部60b是将相邻的间隔壁部60a以例如在试剂库12的外周侧连接的方式形成的壁。同样,第2连接壁部60c是将相邻的间隔壁部60a以例如在试剂库12的内周侧连接的方式形成的壁。底壁部60d是形成用于支承所连接的2张间隔壁部60a、第1连接壁部60b和第2连接壁部60c的底面的壁。
在形成各收容部62的间隔壁部60a、第1连接壁部60b、第2连接壁部60c,虽然省略了图示,形成有例如从底壁部60d朝向上方向延伸的多个肋,能够以较少的接触面积(例如实质上线接触的状态)支承所收容的小型容器34a的容器主体50a。即,能够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收容部58所形成的肋起到同样的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底壁部60d形成有多个支架腿部60e。支架腿部60e能够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支架腿部56e起到同样的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支架主体61上形成有固定钩部60f,该固定钩部60f在图1所示的试剂库12中与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卡合,将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固定到旋转支承部33A。该固定钩部60f还作为用于搬运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把手起作用。即,固定钩部60f在将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拿出或者放入试剂库12时、以及在收容着小型容器34a的状态下搬运到其他场所时等能够利用。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在构成支架主体61的壁上也可以形成开口部。通过在壁面形成开口部,能够维持支架主体61的刚性并且有利于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轻量化和减少材料费等。此外,能够使收容在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的试剂容器34的一部分从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经由开口部(通气孔)露出。因此,容易经由该开口部进行试剂容器34的温度调节(温度管理)。此外,容易经由开口部进行收容在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的小型容器34a的温度调节(温度管理)。另外,图5所示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示出了收容部62收容小型容器34a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具备适于收容中型容器34b的收容部62。这种情况下,收容部62可以在例如周向上构成为一列。此外,也可以将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外周侧作为中型容器34b的收容部62,将内周侧作为小型容器34a的收容部62。
图6是示出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设置(搭载)到试剂库12的旋转支承部33B、旋转支承部33A(参照图1)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的情况下,5套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在周向上以大致环状排列。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上收容着10个大型容器34c。即,试剂库12使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而能够收容50个大型容器34c。此外,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内侧,5套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在周向上以大致环状排列。在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在周向上收容5个小型容器34a,并且在径向上以2列收容。即,在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收容10个小型容器34a。因此,试剂库12的情况下,使用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能够收容50个小型容器34a。另外,在图6中,在环状排列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一部分形成有未收容试剂容器34的未收容区域63。该未收容区域63是使用在旋转支承部33B的径外方向上配置的二维码读取器22(参照图1)读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收容的小型容器34a上附加的二维码的透过区域。另外,该二维码读取器22还能够一并进行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所收容的大型容器34c上附加的二维码的读取。
图7是用于详细说明收容了大型容器34c的状态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截面图。如前述那样,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中,适于收容作为第1容器的大型容器34c的收容部58由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第2连接壁部56c、底壁部56d划分出。在间隔壁部56a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收容部58的深度方向)延伸的肋68a,在第1连接壁部56b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肋68b,在第2连接壁部56c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肋68c。各肋68a~68c形成有1条以上,以较少的接触面积(例如实质上线接触的状态)支承大型容器34c的容器主体50a。此外,如图7所示,肋68b及肋68c具备倾斜的接触面,使大型容器34c成为朝向第1连接壁部56b倾倒的姿态。如图7所示,通过将大型容器34c以朝向第1连接壁部56b倾倒的姿态收容,在大型容器34c内收容的试剂的余量变少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剩余的试剂集中在容器口50b正下方的位置。即,直到最后都能够容易地将装在大型容器34c内的试剂分注并使用。
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底壁部56d形成有多个支架腿部56e,使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以稳定的姿态自立。此外,支架腿部56e还能够作为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装配到试剂库12的旋转支承部33B(承接台)时的定位部件起作用。例如,通过将支架腿部56e插入到旋转支承部33B上所形成的定位孔,能够相对于旋转支承部33B(试剂库12)准确且稳定地进行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定位。此外,在底壁部56d形成有多个供后述的支承调整部件70的卡合销74(参照图8)卡合的卡合孔部64a~64c。卡合孔部64a~64c的详细情况留待后述。此外,如前述那样,在底壁部56d形成有用于进行所收容的试剂容器34的温度调节的开口部(通气孔)。
如图6所示,试剂库12通过使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和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而能够收容至少两种试剂容器34。但是,有时想要收容更多的中型容器34b或小型容器34a。例如,大型容器34c是10个即可,但有时想要收容30个中型容器34b和60个小型容器34a。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能够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该支承调整部件70进行调整以使得适于收容大型容器34c的收容部58也适于收容中型容器34b或小型容器34a。
图8是表示支承调整部件70(间隔件)的形状的一例的立体图。支承调整部件70是将作为第2容器的中型容器34b或小型容器34a以与第1连接壁部56b抵接的方式定位并收容的部件,该中型容器34b和小型容器34a与作为适于收容部58的大小的第1容器的大型容器34c相比,在第1连接壁部56b和第2连接壁部56c的对置方向(径向)上的长度更短。
支承调整部件70是沿与图7所示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间隔壁部56a大致平行地(第1连接壁部56b和第2连接壁部56c的对置方向(径向))延伸的板形状的部件。支承调整部件70包括大致L状的框体,该大致L状的框体由肋形成面70a和基体部件70b构成,该肋形成面70a形成有沿上下方向(收容部58的深度方向)延伸的肋72,该肋72在将中型容器34b或小型容器34a收容到收容部58时能够与内周侧面52b抵接,该基体部件70b支承该肋形成面70a。在基体部件70b的下面侧形成有多个能够与图7所示的卡合孔部64a~64c的某一个选择性地嵌合的卡合销74。另外,有时将前述的卡合孔部64a~64c称作第1卡合部,将与该卡合孔部64a~64c卡合的卡合销74称作第2卡合部。通过卡合销74与卡合孔部64a~64c的某一个卡合,能够将支承调整部件70相对于收容部58的底壁部56d以规定的姿态(例如与间隔壁部56a平行地立起的姿态)定位并固定。另外,图8的情况下,例示了卡合销74例如形成有2根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形成3根以上。相反,支承调整部件70能够以规定的姿态定位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是1根。具体情况留待后述,支承调整部件70构成为相对于底壁部56d的固定位置能够变更,所以第1卡合部的个数比第2卡合部的个数更多地形成。
像这样,将支承调整部件70固定到收容部58的情况下,使用底壁部56d。即,在底壁部56d,通过采用使第1卡合部(卡合孔部64a~64c)和第2卡合部(卡合销74)卡合的构造,不再需要在收容部58的周向上设置用于使该收容部58的大小变更的部件的固定机构,不再需要过大地确保用于形成收容部58的空间(周向的空间),该收容部58具备用于收容试剂容器34的功能。即,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试剂容器34的收容能力下降的简单形状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此外,由于使用不影响试剂容器34的收容的底壁部56d来进行支承调整部件70的固定,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用于固定的基体部件70b和底壁部56d的接触面积。结果,能够牢固且稳定地进行支承调整部件70的固定。
支承调整部件70为了将肋形成面70a及基体部件70b接合而包括沿着上下方向(收容部58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扁平的加强壁76。加强壁76的上部可以作为将该加强壁76相对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拆装时的把持部76a。可以对把持部76a的表面实施防滑加工。作为防滑加工,例如可以对把持部76a实施凹凸加工,或者实施防滑用的涂层(树脂等)。此外,为了在操作支承调整部件70时容易把持,可以形成手指可插通的开口部。另外,作为第1卡合部的卡合孔部64a~64c和作为第2卡合部的卡合销74的某一方可以具有柔性。通过使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的某一方具有柔性,容易进行彼此的拆装。例如,可以使卡合销74具有柔性而作为卡扣起作用。这种情况下,容易执行支承调整部件70的拆装,并且能够得到可维持支承调整部件70的姿态的牢固的固定力(保持力、支承力)。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卡合孔部64a~64c侧具有柔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卡合部示出了卡合销74,作为第1卡合部示出了卡合孔部64a~64c,但也可以是其他卡合方法。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2连接壁部56c和支承调整部件70之间设置弹性部件、例如板簧或盘簧等,将支承调整部件70向第1连接壁部56b侧施力。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底壁部56d和收容的中型容器34b、小型容器34a,能够更稳定地固定支承调整部件70。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型容器34b和小型容器34a的支承稳定性。
使用图9、图10说明将这样构成的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状态。图9是表示将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不同的收容部58的位置(位置70A、位置70B)的状态的俯视图。此外,图10是表示将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不同的位置70A和位置70B的状态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仰视图。如图9、图10所示,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底壁部56d,作为第1卡合部形成有多个卡合孔部64a~64c,并且形成有多个用于进行轻量化和试剂容器34的温度调整的开口部64d。该例的情况下,从第1连接壁部56b朝向第2连接壁部56c(朝向径内方向),依次形成有2个圆形的开口部64d、圆形状的卡合孔部64a、长孔形状的卡合孔部64b、圆形状的卡合孔部64c。如图8所示,在支承调整部件70形成有2根卡合销74。因此,例如通过将卡合销74插入到卡合孔部64a和卡合孔部64b的位置,能够将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位置70A。此外,通过将卡合销74插入到卡合孔部64b和卡合孔部64c的位置,能够将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位置70B。
图11是表示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中,将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位置70A及位置70B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9、图10所示,装配到位置70A的支承调整部件70比装配到位置70B的支承调整部件70更接近第1连接壁部56b。即,在位置70A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的情况下,与在位置70B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的情况相比,收容试剂容器34的区域变窄。因此,在位置70A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的情况下,能够将收容部58调整为适于收容小型容器34a的大小。同样,在位置70B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的情况下,能够将收容部58调整为适于收容中型容器34b的大小。结果,如图11所示,具备形成为适于收容大型容器34c的收容部58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通过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能够变更为适于收容小型容器34a或中型容器34b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即,能够在单一种类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混合收纳不同形状的试剂容器34。
图12是表示在位置70B装配了支承调整部件70的状态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截面图。支承调整部件70的2根卡合销74分别插入到卡合孔部64b和卡合孔部64c。这种情况下,作为卡扣的卡合销74插入到卡合孔部64b和卡合孔部64c,所以支承调整部件70被牢固地固定到底壁部56d(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此外,为了变更支承调整部件70的装配位置而将卡合销74从卡合孔部64b及卡合孔部64c拔出的操作也变得容易。此外,支承调整部件70具备沿着沿间隔壁部56a的方向(径向)延伸的加强壁76,所以以稳定的姿态立设于底壁部56d。支承调整部件70在该姿态下使肋72抵接到中型容器34b的与第1连接壁部56b抵接的表面(外周侧面52a)的相反侧的表面(内周侧面52b),该肋72能够以小的接触面积(例如线接触的状态)与内周侧面52b接触。另外,形成于第1连接壁部56b的肋68b如前述那样倾斜地形成,使试剂容器34(大型容器34c)以倒向第1连接壁部56b侧的姿态抵接。因此,中型容器34b与大型容器34c的情况同样,以倒向第1连接壁部56b侧的姿态被收容。支承调整部件70的肋72倾斜成能够实现这样的中型容器34b的姿态的角度而形成。此外,与大型容器34c通过第2连接壁部56c的肋68c而以线接触的状态被支承的情况同样,肋72以线接触的状态支承中型容器34b的内周侧面52b。因此,在将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收容部58容易且顺畅地拿出或放入中型容器34b。此外,能够减轻对于中型容器34b或容器标签50d的擦损而减轻破损。
图13是表示在位置70A装配了支承调整部件70的状态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截面图。支承调整部件70的2根卡合销74分别插入到卡合孔部64a和卡合孔部64b。这种情况下,作为卡扣的卡合销74插入到卡合孔部64a和卡合孔部64b,所以支承调整部件70被牢固地固定到底壁部56d(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此外,支承调整部件70具备沿着沿间隔壁部56a的方向(径向)的加强壁76,所以能够以稳定的姿态使底壁部56d自立。支承调整部件70在该姿态下使肋72以线接触的状态抵接到小型容器34a的与第1连接壁部56b抵接的表面(外周侧面52a)的相反侧的表面(内周侧面52b)。另外,形成于第1连接壁部56b的肋68b如前述那样,以试剂容器34(大型容器34c)倒向第1连接壁部56b侧的姿态抵接而倾斜。因此,小型容器34a与大型容器34c和中型容器34b的情况同样,以倒向第1连接壁部56b侧的姿态被收容。即,支承调整部件70的肋72,无论是小型容器34a还是中型容器34b,都以与大型容器34c相同的姿态收容到收容部58。另外,肋72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例如是5°。此外,这种情况下,与大型容器34c以线接触的状态被第2连接壁部56c的肋68c支承的情况同样,肋72以线接触的状态支承小型容器34a的内周侧面52b。因此,即使是将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情况,也容易且顺畅地将小型容器34a相对于收容部58拿出或放入。此外,能够减轻对于小型容器34a和容器标签50d的擦损而减少破损。
像这样,仅通过在被制作为适于单一形状(大小)的试剂容器34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就能够变更为可收容不同大小的试剂容器34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此外,支承调整部件70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收容部58中能够选择性地装配在多个位置,所以如图11所示,能够将多种大小的试剂容器34(例如大型容器34c、中型容器34b、小型容器34a)以混合存在的状态收容。相反,能够将作为大型容器34c的专用支架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变成中型容器34b的专用支架或小型容器34a的专用支架。此外,能够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变成大型容器34c和中型容器34b的混合支架、或者大型容器34c和小型容器34a的混合支架。
如上述那样,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形态变化(变更)为上述那样的专用支架或混合支架的情况下,仅选择单一形状的支承调整部件70的装配位置即可,所以支承调整部件70的管理更容易。此外,不需要制作多种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支承调整部件70,所以还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换言之,只要准备大型容器34c用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和支承调整部件70,就能够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作为小型容器34a用的支架或中型容器34b用的支架来利用。即,不必准备与试剂容器的大小相应的多种支架,或者与试剂容器的大小相应地准备用于变更支架的收容能力的部件(间隔件等),并且能够避免伴随于此的制造成本的增加。此外,能够有助于降低装配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检体处理装置2(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的制造成本,并且运用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时的附属品(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支承调整部件70)的管理变得容易。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支承调整部件70相对于底壁部56d拆装自如的例子,但是在用户侧,在想要固定试剂容器34的混合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紧固机构、例如螺丝或粘接剂等将支承调整部件70固定到底壁部56d。这种情况下,用户选择了任一混合模式的情况下,只要提供同一形状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支承调整部件70即可,所以能够提高零件的通用性,并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能够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设为小型容器34a、中型容器34b、大型容器34c混合、或者小型容器34a专用、中型容器34b专用的情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在将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设为适于中型容器34b的形状的基础上,在该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装配与支承调整部件70同样的支承调整部件而使得小型容器34a和中型容器34b能够混合存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支承调整部件70能够在位置70A和位置70B这两个部位变更装配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增加第1卡合部的个数,在3个部位以上变更装配位置。即,收容部58也可以适用于小型容器34a、中型容器34b、大型容器34c以外的大小的试剂容器34。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容器收容支架54示出了收容部被环状配置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和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将容器收容支架的收容部以直线状排列。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在形成为大型容器专用的收容部装配支承调整部件70而变更为适于收容中型容器或小型容器的收容部,并且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以上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一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变更。此外,实施方式的构成或形状可以部分地替换为其他构成或形状而实施。此外,各构成或形状等的规格(构造、种类、方向、角度、形状、大小、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个数、配置、位置、材质等)可以适当地变更而实施。

Claims (4)

1.一种容器收容支架,能够将多个容器以排列的状态收容,具备:
支架主体,具有多个由间隔壁部、第1连接壁部、第2连接壁部和底壁部划分出的收容部,所述间隔壁部介于被相邻地收容的所述容器之间,所述第1连接壁部形成为将相邻的所述间隔壁部连接,所述第2连接壁部形成为与该第1连接壁部对置;以及
支承调整部件,将第2容器定位成与所述第1连接壁部抵接,该第2容器与适于所述收容部的大小的第1容器相比,在所述第1连接壁部与所述第2连接壁部的对置方向上的长度更短,
所述支承调整部件固定于所述底壁部,
所述支承调整部件还具有肋形成面以及加强壁,该肋形成面具备肋,该肋与所述第2容器的与抵接于所述第1连接壁部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接触,且该肋倾斜成能够实现所述第2容器倒向所述第1连接壁部一侧的姿态的角度而形成,该加强壁从所述肋形成面在作为沿所述间隔壁部的方向的所述第1连接壁部与所述第2连接壁部的所述对置方向上延伸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收容支架,
在所述底壁部形成有沿着所述对置方向的多个第1卡合部,
所述支承调整部件具备能够与所述多个第1卡合部中的至少某一个卡合的第2卡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收容支架,
所述第1卡合部和所述第2卡合部的任一方具有柔性,并构成为所述第1卡合部与所述第2卡合部能够相互拆装。
4.一种分析装置,能够装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收容支架。
CN201610994257.2A 2015-11-13 2016-11-11 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 Active CN107037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3498A JP6712129B2 (ja) 2015-11-13 2015-11-13 容器収容ラック及び分析装置
JP2015-223498 2015-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7225A CN107037225A (zh) 2017-08-11
CN107037225B true CN107037225B (zh) 2022-07-26

Family

ID=58767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4257.2A Active CN107037225B (zh) 2015-11-13 2016-11-11 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12129B2 (zh)
CN (1) CN107037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214027A (ja) * 2018-06-14 2019-12-19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支持調整部材、容器収容ラック及び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7906Y2 (ja) * 1993-03-31 1998-12-24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自動化学分析装置
FI95541C (fi) * 1994-04-21 1996-02-26 Kone Oy Reagenssiallas
US6123205A (en) * 1997-11-26 2000-09-26 Bayer Corporation Sample tube rack
DE60307825T2 (de) * 2002-05-17 2007-03-01 Gen-Probe Inc., San Diego Probenträger mit feststelleinrichtung und zugehörige tropfschirmvorrichtung
US20060087650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Shen Thomas Y Cuvette holder for spectrophotometers
JP4754994B2 (ja) * 2006-03-02 2011-08-24 ニプロ株式会社 試薬容器用アダプタ
JP2008180639A (ja) * 2007-01-25 2008-08-07 Olympus Corp 試薬容器
JP2010078483A (ja) * 2008-09-26 2010-04-08 Fujifilm Corp 試験管ホルダー
JP2010139370A (ja) * 2008-12-11 2010-06-24 Beckman Coulter Inc ラックトレイ、ラックおよびラック搬送システム
CN201894362U (zh) * 2010-12-18 2011-07-13 李明月 一种方便书立
CN202035725U (zh) * 2011-02-24 2011-11-16 南昌大学 一种插销书立
CN203313724U (zh) * 2013-05-28 2013-12-04 王宜磊 一种组合式简易多用食用菌接种架
GB2520521A (en) * 2013-11-22 2015-05-27 Stratec Biomedical Ag Universal Rack System
CN203873292U (zh) * 2014-05-27 2014-10-15 刘宸煜 书架
CN204519863U (zh) * 2015-04-17 2015-08-05 杨茜 法学自动调节书格间距书架
CN204561430U (zh) * 2015-04-20 2015-08-19 长安大学 一种可伸缩多功能文件整理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12129B2 (ja) 2020-06-17
JP2017090356A (ja) 2017-05-25
CN107037225A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1965B2 (en) Evaporation-controlling container inserts
ES2904514T3 (es) Sistema de alto rendimiento para realizar ensayos mediante el uso de electroquimioluminiscencia que incluye un aparato de agitación de consumibles
JP4119845B2 (ja) 積み重ね可能なアリクォット容器アレイ
JP5264999B2 (ja) 医学診断分析
JP5323089B2 (ja) 臨床分析器のためのサンプル管の自動装填
US20060159587A1 (en) Automated clinical analyzer with dual level storage and access
JPH0588427B2 (zh)
JP2003262642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7303882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85249A (ja) 自動分析装置、試薬補充装置および試薬オートローディング方法
CN107037225B (zh) 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
EP2407790B1 (en) Reaction container holder and analyzer
JP2010122188A (ja) 試薬保冷庫の試薬ボトル移送方法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EP3168621B1 (en) Analyzer
CN107037222B (zh) 分析装置
CN110609148A (zh) 支承调整部件、容器收容支架及分析装置
JP487115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3168623B1 (en) Analyzer
JP2013142560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7064526B (zh) 分析装置
JP2005345253A (ja) 分析装置
JP5537640B2 (ja) 試薬容器及び試薬管理方法
JP2020126004A (ja) 保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