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6317B - 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6317B
CN107036317B CN201610648490.5A CN201610648490A CN107036317B CN 107036317 B CN107036317 B CN 107036317B CN 201610648490 A CN201610648490 A CN 201610648490A CN 107036317 B CN107036317 B CN 107036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open
condenser
main part
clos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484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6317A (zh
Inventor
金哲民
郑璡熺
姜正浩
韩贤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36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6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6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6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7Water-cooled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3Condenser exit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其用于使冷却水与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流动调节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流出口的一侧,用于调节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量,所述流动调节装置包括:主体部,其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侧的配管连通;制冷剂供给管,其从所述冷凝器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用于将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制冷剂向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供给;以及流动孔,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借助经由所述制冷剂供给管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来选择性地开闭。

Description

冷却系统
本申请基于申请号为10-2016-0014255、申请日为2016年02月04日的韩国专利申请提出,并要求该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冷却器用于将冷水向冷水需要处供给,其特征是:通过使在冷却系统循环的制冷剂与在冷水需要处与冷却系统之间循环的冷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所述冷水。冷却器作为大容量设备,可设置于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等。
所述冷却器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膨胀阀。所述压缩机可包括借助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来旋转的叶轮(Impeller)、收容叶轮的护罩、借助叶轮的旋转来将排出的流体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的可变扩压器(Diffuser)。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可具有管壳(Shell in tube)结构,在管内部分别使冷水和冷却水流动,而在外壳内部收容制冷剂。
冷水流入所述蒸发器并从所述蒸发器排出,所述制冷剂与冷水在所述蒸发器的内部进行热交换,所述冷水在经过所述蒸发器的过程中被冷却。此外,冷却水流入所述冷凝器并从所述冷凝器排出,所述制冷剂与冷却水在所述冷凝器的内部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却水在经过所述冷凝器的过程中被加热。
此外,在所述蒸发器及冷凝器的内部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可保持在规定的要求水平,所述液态制冷剂水平可通过膨胀阀来调节。
另外,所述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在离心式制冷机的初始启动的情况、负荷变动的情况或者设定温度变动的情况下发生变动,在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不能保持为一定水平时,产生离心式制冷机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精确地检测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容易调节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的结构。
作为现有文献的韩国公开特许公报第10-2014-0048620号(公开日为2014年4月24日)中公开了检测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并调节的离心式制冷机的技术。
在现有文献中公开的现有的冷却器(离心式制冷机)是利用多个传感器来检测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控制部基于所述多个传感器所检测的液态制冷剂水平来调节膨胀阀的开度并调节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的技术。
但是,现有的冷却器是控制部利用传感器所检测的结果并且通过电子控制来调节膨胀阀的开度,因此会产生因控制算法而产生的稳定性问题。此外,还单独需要多个传感器及用于控制液态制冷剂水平的控制部,从而产生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其具有通过机械方法使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保持为一定水平的流动调节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使所述流动调节装置能够稳定地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与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增加速度相对应地调节所述流动调节装置的液态制冷剂的排出速度来使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保持为一定水平。
为了以机械方法使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保持为一定水平,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冷凝器的制冷剂流出口的一侧的流动调节装置,所述流动调节装置形成有制冷剂选择性地流入的流动孔,所述流动孔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侧的配管连通,所述冷凝器具有一端插入所述流动调节装置的内部,而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地点连接的制冷剂供给管;根据蓄集于所述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的高度,所述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制冷剂供给管选择性地流入所述流动调节装置,根据经由所述制冷剂供给管流入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流动孔,从而调节所述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量。
为了使流动调节装置能够稳定地工作,所述流动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贯通主体部和开闭构件的连接销,所述连接销固定于所述开闭构件,并且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进行运动,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销插入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形成为向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
为了以与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增加速度相对应的方式调节液态制冷剂的排出速度,所述流动孔形成为向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
下面,利用附图和说明书阐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其他特征通过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块的结构的系统图。
图3是图2的冷凝器及流动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冷凝器及流动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流动调节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4的冷凝器及流动调节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冷凝器的内部蓄集适当量的液态制冷剂的图。
图8是示出在冷凝器的内部蓄集过量的液态制冷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举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这些附图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实例性具体优选实施例。这些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其他实施例,做出逻辑结构上的、机械的、电学的以及化学的变化。为了避免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本发明所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省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些信息的描述。因此,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当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
另外,在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中说明本发明的构件时,本文中使用了诸如第一、第二、A、B、(a)、(b)之类的术语,但这些术语都不应该理解为对对应构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的限定,而仅是用于对对应构件和(一个或多个)其他构件进行区别。应当指出,说明书中描述的一构件与另一构件“连接”、“联接”、“结合”,是指前者与后者直接“连接”、“联接”、“结合”,或者前者经由另一构件与后者相“连接”、“联接”、“结合”。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块的结构的系统图。
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0包括:制冷模块100,其形成制冷循环;冷却塔20,其向所述制冷模块100供给冷却水;冷水需要处30,循环有与所述制冷模块100进行热交换的冷水。可将所述冷水需要处30理解为利用冷水来调节空气的装置或者空间。
在所述制冷模块100与冷却塔20之间设置有冷却水循环流路40。可将所述冷却水循环流路40理解为以使冷却水在所述冷却塔20及制冷模块100的冷凝器120循环的方式引导的配管。
所述冷却水循环流路40包括:冷却水入水流路42,其引导冷却水向所述冷凝器120流入;以及冷却水出水流路44,其引导在所述冷凝器120加热的冷却水向所述冷却塔20流动。
在所述冷却水入水流路42和冷却水出水流路44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冷却水的流动的冷却水泵46。作为一例,图1示出了在所述冷却水入水流路42上设置有所述冷却水泵46。
所述冷却水出水流路44设置有用于检测向所述冷却塔20流入的冷却水的温度的出水温度传感器47。并且,所述冷却水入水流路42设置有用于检测从所述冷却塔20排出的冷却水的温度的入水温度传感器48。
在所述制冷模块100与所述冷水需要处30之间设置有冷水循环流路50。可将所述冷水循环流路50理解为以使冷水在所述冷水需要处30和制冷模块100的蒸发器140循环的方式引导的配管。
所述冷水循环流路50包括:冷水入水流路52,其引导冷水向所述蒸发器140流入;冷水出水流路54,其引导在所述蒸发器140冷却的冷水向所述冷水需要处30流动。
在所述冷水入水流路52和冷水出水流路54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冷水的流动的冷水泵56。作为一例,图1示出了在所述冷水入水流路52上设置有所述冷水泵56。
所述冷水需要处30可以是使空气与冷水进行热交换的水冷空调。
作为一例,所述冷水需要处30可包括空气处理机组(AHU,Air Handling Unit)、通风盘管装置(FCU,Fan Coil Unit)、以及地面配管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空气处理机组(AHU,Air Handling Unit),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混合后,通过使混合空气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向室内排出;所述通风盘管装置(FCU,Fan Coil Unit)设置在室内,并使室内空气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后向室内排出;所述地面配管单元埋设在室内的地面。
作为一例,图1示出了所述冷水需要处30构成为空气处理机组的图。
详细而言,所述空气处理机组包括:壳体61;冷水盘管62,其设置在所述壳体61的内部,供冷水通过;以及送风机63、64,设置在所述冷水盘管62的两侧,吸入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并向室内送风。
所述送风机63、64包括:第一送风机63,其用于使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向所述壳体61的内部吸入;以及第二送风机64,其使调节后的空气向所述壳体61的外部排出。
所述壳体61形成有室内空气吸入部65、室内空气排出部66、外部空气吸入部67及空调空气排出部68。
在驱动所述送风机63、64时,在室内向所述室内空气吸入部65吸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向室内空气排出部66排出,没有向所述室内空气排出部66排出的剩下的部分与向所述外部空气吸入部67吸入的室外空气混合并与冷水盘管62之间进行热交换。
并且,与所述冷水盘管62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的)混合空气通过所述空调空气排出部68向室内排出。
所述制冷模块100包括:压缩机110,其压缩制冷剂;冷凝器120,供在所述压缩机110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膨胀装置130,其使在所述冷凝器120冷凝的制冷剂减压;以及蒸发器140,其使在所述膨胀装置130减压的制冷剂蒸发。
所述制冷模块100包括:第一配管101,其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10的出口侧,将从所述压缩机110排出的制冷剂向所述冷凝器120引导;以及第二配管102,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120的出口侧,将在所述冷凝器120冷凝的液态制冷剂向所述膨胀装置130引导。
所述冷凝器120与所述冷却水入水流路42及所述冷却水出水流路44连接。由此,经由所述冷却水入水流路42流入的冷却水在形成于所述冷凝器120内部的冷却水流路中流动后,通过所述冷却水出水流路44流出。
所述蒸发器140与所述冷水入水流路52及所述冷水出水流路54连接。由此,经由所述冷水入水流路52流入的冷水在形成于所述蒸发器140内部的冷水流路中流动后,通过所述冷却水出水流路54流出。
所述冷凝器120和所述蒸发器140以使制冷剂与水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的方式构成为管壳式(shell and tube)热交换装置。
以下,对所述冷凝器120的内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图2的冷凝器及流动调节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冷凝器及流动调节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图3的流动调节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4的冷凝器及流动调节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参照图3至图6,所述冷凝器120包括:外壳121,其形成外观;制冷剂流入口122,其形成在所述外壳121的一侧,供在所述压缩机110压缩的制冷剂流入;以及制冷剂流出口123,其形成在所述外壳121的另一侧,供在所述冷凝器120冷凝的制冷剂流出。
所述外壳121可形成为圆柱状,可配置为所述外壳121的中心轴与铅垂线正交。所述外壳121可以以经过所述外壳121的中心轴的水平线为基准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外壳121的下半部是指其宽度越向上侧越增加的部分;所述外壳121的上半部是指其宽度越向上侧越减小的部分。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设置在所述外壳121的下半部,所述制冷剂流入口122设置在所述外壳121的上半部。
所述制冷剂流入口122可设置在所述外壳121的上部,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可设置在所述外壳121的下部。由此,流入所述制冷剂流入口122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在所述冷凝器120的内部被冷凝成液体后,通过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向所述冷凝器120的外部排出。
此外,所述冷凝器120包括:冷却水流路125,其设置在所述外壳121的内部,引导冷却水的流动;冷却水流入部127,其形成在所述外壳121的端部一侧,使冷却水向所述冷却水流路125流入;以及冷却水流出部128,其形成在所述外壳121的端部另一侧,使冷却水从所述冷却水流路125流出。
所述冷却水流入部127与所述冷却水入水流路42连接,所述冷却水流出部128与所述冷却水出水流路44连接。
流入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与所述冷却水流路125之间进行热交换并被冷凝成液体状态,并蓄集到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一侧。
所述冷凝器120包括设置于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的流动调节装置200。所述流量调节装置200具有以下功能,即:使蓄集在所述冷凝器120内部的液态制冷剂R的量保持为一定量。
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包括主体部210和收容于所述主体部210的开闭构件220。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可固定于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的一侧。
通过所述主体部210遮蔽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例如,由于所述主体部210的下端部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的内径大,因此,能够保持所述主体部210完全遮挡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的状态。由此,所述外壳121内部的制冷剂不经过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并不能够向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流出。
所述主体部210可形成有被冷凝成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能够流动的流动孔212。通过所述开闭构件220可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流动孔212。
当所述流动孔212通过所述开闭构件220被开放时,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流动孔212流入所述主体部210内部并向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流出。相反,当所述流动孔212通过所述开闭构件220被关闭时,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不能流入所述主体部210内部,并且不能向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移动,因此蓄集到所述外壳121的内部。
所述流动孔212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流动孔212可以在所述主体部210的下侧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
各所述流动孔212可形成为长孔形状。各流动孔212可以向所述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延伸规定长度。在这里,所述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主体部210形成为圆柱状时的圆柱的轴向。
所述流动孔212形成为长孔形状,因此,随着所述开闭构件220上升,所述流动孔212被开放的面积逐渐增加。相反,随着所述开闭构件220下降,所述流动孔212被开放的面积逐渐减小。即,可通过所述开闭构件220移动的距离来调节所述流动孔212的开放程度,由此,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制冷剂流量。
所述主体部21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可形成有开放部。所述主体部210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配管102连通。由此,经过多个所述流动孔212流入所述主体部210内部的液态制冷剂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配管102向所述膨胀装置130移动。
所述主体部210的上侧可设置有主体部盖216。所述主体部盖216对形成于所述主体部210的上端部的开放部进行遮蔽。由此,所述主体部210外部的液态制冷剂仅通过所述流动孔212流入所述主体部210内部。所述主体部盖216可以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主体部210结合,或者与所述主体部210焊接而形成为一体。
所述主体部210可形成为中心部开放的圆柱状,即形成为配管形状,但是不限于如上所述形状。
所述开闭构件220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210。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外周面可以与所述主体部210的内周面接触。即,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外周面可形成为与所述主体部210的内周面相对应的配管形状。此外,可配置为: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中心轴与所述主体部220的中心轴彼此一致。
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形成有开放部。
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上侧可形成有开闭构件盖226。所述开闭构件盖226对形成于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上端部的开放部进行遮蔽。由此,所述开闭构件220外部的制冷剂可以流入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下侧,但是不能流入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上侧。所述开闭构件盖226可以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开闭构件220结合,或者与所述开闭构件220焊接而形成为一体。
所述开闭构件220可以在收容于所述主体部210内部的状态下向上下方向滑移。这时,所述开闭构件220的长度可形成为比所述主体部210的长度短。
当所述开闭构件220向下方移动时,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下端部与所述流动孔212重叠。由此,所述流动孔212被所述开闭构件220关闭,从而切断制冷剂经过所述流动孔212流入。相反,当所述开闭构件220向上方移动时,所述开闭构件220开放所述流动孔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制冷剂通过所述流动孔212流入所述主体部210的内部。即,所述开闭构件220通过上下方向移动,能够选择性地开闭所述主体部210的流动孔212。
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贯通所述主体部210和所述开闭构件220的连接销230。所述主体部210可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销230贯通的引导部214,所述开闭构件220可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销230贯通的贯通孔224。
所述引导部214向所述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延伸规定长度。具体而言,所述引导部214包括形成所述引导部214的上端部的第一端部和形成下端部的第二端部。即,如同所述流动孔212,所述引导部214可形成为长孔形状。
由此,所述连接销230的移动可以在所述连接销230插入所述引导部214的状态下向上下方向引导。此外,通过所述引导部214可以限制所述连接销230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
具体而言,当所述开闭构件220上升并使所述流动孔212被开放时,所述连接销230被所述第一端部干涉。相反,当所述开闭构件220下降并使所述流动孔212被所述开闭构件220关闭时,所述连接销230被所述第二端部干涉。
所述贯通孔224形成在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一侧,其大小与所述连接销230的大小相对应。由此,所述连接销230固定于所述开闭构件220并与所述开闭构件220一同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组装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时,首先向所述主体部210插入所述开闭构件220,然后使所述连接销230依次贯通所述引导部214和所述贯通孔224后,使所述开闭构件盖226与所述开闭构件220结合,并使所述主体部盖216与所述主体部210结合。
所述引导部214和所述贯通孔224可以分别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引导部214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10的一侧及另一侧,各引导部214可以形成于彼此相对的位置。一对所述贯通孔224可分别设置在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一侧及另一侧,各贯通孔224可形成于彼此相对的位置。一对所述贯通孔224可配置为:用于连接各所述贯通孔224的中心的虚拟线与所述开闭构件220的中心轴交叉。由此,所述连接销230可以与所述开闭构件210的中心轴交叉。
所述连接销230的两端部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连接销230从所述主体部210及开闭构件220脱离的脱离防止部(未图示)。
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还包括制冷剂供给管129,该制冷剂供给管129从所述冷凝器120向所述主体部210延伸,用于将所述冷凝器120内部的制冷剂向所述主体部210供给。
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一端129a插入所述开闭构件220,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与所述冷凝器120的外壳121的一侧连接。
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可以与所述外壳121的下半部连接。如图所示,所述外壳121的下半部的形状是宽度向上侧变宽,因此,所述外壳121的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增加时,所述液态制冷剂蓄集到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的上方,从而流入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由此,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可通过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流入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内部。
所述冷凝器120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可根据水位而选择性地流入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内部,由此来驱动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关于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的动作原理,在图7及图8中详细说明。
图7是示出在冷凝器的内部蓄集适当量的液态制冷剂的图,图8是示出在冷凝器的内部蓄集过量的液态制冷剂的图。
参照图7及图8,在蓄集于所述冷凝器120的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为规定水平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控制为使液态制冷剂不向所述第二配管102移动,在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为规定水平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控制为使液态制冷剂向所述第二配管102移动。所述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是指蓄集在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高度,可以是指从所述制冷剂流出口123的下端部向垂直方向到液态制冷剂的最大高度的距离。在本说明书中,“液态制冷剂的高度”和“液态制冷剂的水平”可以混合使用。
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一端129a可以插入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内部。由此,所述外壳121内部的制冷剂可通过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向所述开闭构件220流入。
具体而言,在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高度比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低的情况下,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可通过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流入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内部。
在该情况下,作用于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压力比所述开闭构件220的自重小,因此所述开闭构件220下降。由此,所述开闭构件220关闭所述流动孔212,因此,在所述外壳121内部由所述冷却水流路125冷凝的液态制冷剂蓄集到所述外壳121,从而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继续增加。
在所述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增加并比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高的情况下,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可通过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流入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内部。这时,在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喷射的液态制冷剂可以向设置于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开闭构件盖226的内周面喷射。由此,所述开闭构件220受到向上侧的压力。
在该情况下,对所述开闭构件220向上侧作用的压力的大小比所述开闭构件220的自重大,因此所述开闭构件220上升。随着所述开闭构件220上升,开放所述流动孔212。
随着蓄集于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的增加,使得通过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喷射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增加。即,蓄集于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量越多,作用于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压力增加,由此,可调节所述开闭构件220上升的高度。
所述流动孔212形成为长孔形状,因此,可通过所述开闭构件220上升的高度来调节所述流动孔212开放的程度。因此,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量越多,所述流动孔212开放的程度越大,因此,可以以与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增加速度相对应的方式调节通过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调节的液态制冷剂的排出速度。
另外,根据所述连接销230因所述引导部214而被限制上侧移动的范围,使得所述开闭构件220的向上侧移动的范围被限制。
经由所述流动孔212流入所述主体部210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可通过所述主体部210的下侧的开放部向所述第二配管102移动。由此,使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配管102向所述膨胀装置130移动,从而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减小。
进一步,在所述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减小并比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低时,再次参照图7,所述开闭构件220下降,以关闭所述流动孔212。由此,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可以再次增加。
如上所述,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可以调节为:蓄集在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保持在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的附近。因此,设计者通过改变所述制冷剂供给管129的另一端129b的高度,来改变通过所述流动调节装置200而保持在所述外壳121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H。
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的冷凝器具有流动调节装置和制冷剂供给管,使得在液态制冷剂的水平在冷凝器内部超过规定高度时,通过驱动流动调节装置使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向冷凝器的制冷剂流出口排出,从而维持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量在一定的量。
此外,本发明的冷却系统不具有传感器和控制部等用于保持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水平的电器装置,因此,可以解决因控制算法上的问题而产生的控制稳定性的问题。由此,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可以稳定地执行制冷剂流量的控制。
此外,形成于流动调节装置的流动孔形成为长孔形状,因此,能够渐进地增加流动孔所开放的程度,因此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制冷剂的流量。
此外,流动调节装置设置有用于引导开闭构件移动的引导部,从而开闭构件能够稳定地工作。
此外,与现有的冷却系统相比,用于调节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量的结构的费用低廉,并且结构简单,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多个实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诸多其他的落入本发明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改型和其他实施例。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对零部件和/或主题组合设置方案的布局进行各种变型和更改。除了零部件和/或设置方案的变型和更改之外,替代性地使用也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2)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
压缩机,其用于压缩制冷剂;
冷凝器,其用于使冷却水与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
流动调节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流出口的一侧,用于调节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量,
所述流动调节装置包括:
主体部,其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侧的配管连通;
制冷剂供给管,其从所述冷凝器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用于将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制冷剂向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供给;
流动孔,其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借助经由所述制冷剂供给管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来选择性地开闭;以及
开闭构件,该开闭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用于选择性地开闭所述流动孔,
所述制冷剂供给管的一端插入于所述开闭构件,所述制冷剂供给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下半部,以能够使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液态制冷剂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经由所述制冷剂供给管向所述流动调节装置的内部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增加时,所述流动孔开放,由此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经由所述流动孔向所述主体部流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蓄集于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比所述制冷剂供给管的另一端的高度高时,所述开闭构件移动来开放所述流动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蓄集于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水位比所述制冷剂供给管的另一端的高度低时,所述开闭构件移动来关闭所述流动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调节装置还包括贯通所述主体部和开闭构件的连接销,
所述连接销固定于所述开闭构件,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进行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形成有供所述连接销插入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形成为向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形成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所述引导部的上端部,并且在所述流动孔开放时干涉所述连接销;
所述第二端部形成所述引导部的下端部,并且在所述流动孔关闭时干涉所述连接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孔形成为向所述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孔的开放面积随所述开闭构件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增加或减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及所述开闭构件分别设置有开放的上端部以及用于遮蔽开放的所述上端部的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流出口被所述主体部遮蔽,
当所述开闭构件开放所述流动孔时,所述冷凝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经由所述流动孔向所述制冷剂流出口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冷凝器的外观的外壳的下半部形成为宽度从所述制冷剂流出口向上方变宽的形状,
所述制冷剂供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下半部连接。
CN201610648490.5A 2016-02-04 2016-08-09 冷却系统 Active CN107036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60014255 2016-02-04
KR10-2016-0014255 2016-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6317A CN107036317A (zh) 2017-08-11
CN107036317B true CN107036317B (zh) 2019-09-06

Family

ID=59496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48490.5A Active CN107036317B (zh) 2016-02-04 2016-08-09 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3778B2 (zh)
CN (1) CN1070363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3635A (zh) * 2018-02-26 2018-06-26 信阳农林学院 一种具有冷水冷却功能的蒸饭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02A (zh) * 1992-01-21 1993-08-04 运载器有限公司 冷却剂流量控制装置
US5285653A (en) * 1992-12-30 1994-02-15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flow control device
US5417078A (en) * 1994-06-13 1995-05-23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flow control apparatus
CN1135036A (zh) * 1995-01-30 1996-11-06 运载器有限公司 透平膨胀制冷循环中过冷却器的液面控制
CN102954277A (zh) * 2011-08-29 2013-03-0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无人潜航器进气浮阀装置
KR20140048620A (ko) * 2012-10-16 2014-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보 냉동기
CN104633200A (zh) * 2013-11-06 2015-05-20 威森节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低成本水力平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1521B2 (ja) 1993-09-20 2001-07-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空調用コンデンサ
IL111126A (en) 1994-10-03 1998-06-15 Rosenberg Peretz Buoyant body contro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02A (zh) * 1992-01-21 1993-08-04 运载器有限公司 冷却剂流量控制装置
US5285653A (en) * 1992-12-30 1994-02-15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flow control device
US5417078A (en) * 1994-06-13 1995-05-23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flow control apparatus
CN1135036A (zh) * 1995-01-30 1996-11-06 运载器有限公司 透平膨胀制冷循环中过冷却器的液面控制
CN102954277A (zh) * 2011-08-29 2013-03-0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无人潜航器进气浮阀装置
KR20140048620A (ko) * 2012-10-16 2014-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보 냉동기
CN104633200A (zh) * 2013-11-06 2015-05-20 威森节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低成本水力平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27265A1 (en) 2017-08-10
US10113778B2 (en) 2018-10-30
CN107036317A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3082B (zh)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CN104781627B (zh) 热交换器
CN106415153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094070B (zh) 流路切换装置及具有该流路切换装置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04755856B (zh) 热泵装置
EP1628086A3 (en) Air conditioner
CN106030219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981674B (zh) 微通道热交换器
US20170292732A1 (en) Air-conditioning-device indoor unit
CN105042924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20015531A (ko) 팽창밸브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20160030642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918161A (zh) 一种补气增焓热泵系统及其制热控制方法
CN105972822A (zh) 热泵热水器和热泵热水器的调节方法
CN107407293B (zh) 喷射器、喷射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
CN107036317B (zh) 冷却系统
CN106765946A (zh) 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02147141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48448B (zh) 引射制冷装置、循环系统、空气调节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3822301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88027B (zh) 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82303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05546894B (zh) 工作油分离器及空气调节器
EP3452761B1 (en)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system with energy efficient arrangement
CN216346591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