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7518A - 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7518A
CN107027518A CN201710386115.2A CN201710386115A CN107027518A CN 107027518 A CN107027518 A CN 107027518A CN 201710386115 A CN201710386115 A CN 201710386115A CN 107027518 A CN107027518 A CN 107027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g manure
flat mushroom
mushroom
bag
sicc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61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琪
孙波
夏志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3861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7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27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7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将猪粪干料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猪粪干料的质量分数≤30wt%;将混合物用作培养料栽培平菇。本发明利用猪粪干料替代目前资源短缺且成本较高的棉籽壳作为栽培平菇的主要培养原材料,且最高替代比例可高达30%,用高达30%的猪粪渣替代棉籽壳进行平菇的栽培生产,其生物学效率可达70%以上,达到平菇生物学效率70‑100%的范围内;可用于作为栽培平菇的配合料。

Description

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耗、环保,猪粪再利用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平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且食用菌的栽培种类多样化。平菇为真菌侧耳的子实质体,又名北风菌、蚝菌,具有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矿物质及低脂肪,营养保健价值高等特点,由于其栽培技术简单,容易为农民接受,平菇成为我国栽培范围最广泛的食用菌,投料量最大的食用菌,也是我国产量最高的食用菌。近几年,随着平菇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栽培平菇的培养料日趋紧张,又由于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棉籽壳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栽培平菇的菇农们经济效益降低,严重影响其栽培的积极性。
猪粪作为养猪行业的下脚料,来源很广泛,猪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在随意堆制的过程中会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氨气挥发至大气中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还危害人体健康。随着生猪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对猪粪的有效处理便成了很大的难题,目前猪粪主要被用作直接还田、生产饲料或进行沼气发酵,这些综合利用方法对猪粪的利用率不高且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解决菇农栽培平菇经济效益低下和猪粪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培养室:打扫培养室,用石灰水冲洗地面及擦洗墙壁,再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在药物喷洒之后密封培养室1-2d;
进一步,所述石灰水的质量浓度为0.8-1.0%,所述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0.5%。
(2)平菇菌株的活化、转接:将平菇菌株转接在PDA培养皿中进行活化,将活化7-10天的菌种转接至PDA斜面试管中进行扩大培养,将培养好的试管种直接作为栽培种用于平菇的栽培生产中,以减少转接次数太多而造成的菌种活力下降等菌种退化现象;
所述平菇菌株优选抗病265。优选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述PDA培养皿和PDA斜面试管中的PDA固体改良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无水硫酸镁1.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
(3)将猪粪干料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猪粪干料的质量分数≤30wt%;将石灰、石膏溶于水中,得石灰石膏溶液,所得石灰石膏溶液中石灰的质量浓度为1-2%,石膏的质量浓度为1-2%;将石灰石膏溶液加入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中,使得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60-70wt%(优选65wt%)(用手取一把拌好的培养料用力握,手指间有水滴出现,但不滴下就可,这时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5%左右),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7.0-9.0(优选7.5-8.0),得到混合均匀的培养料;
所述猪粪干料是由新鲜的猪粪经过30天以上的自然发酵(期间每隔5-6天翻堆一次)、晒干所得,要求无霉变、洁净、干燥、无虫、无异味;所述棉籽壳均从市面上购得;
(4)立即将步骤(3)中所得的培养料装入聚乙烯栽培袋中,每袋湿重1-1.2kg,用手将培养料压至下松上紧并用打孔棒在其中央打一个深6-10cm的接种孔(以利菌丝快速均匀生长),装完袋之后马上擦净袋身及袋口,套上套环及盖子封口;装料应控制在3小时内完成(避免培养料发酵释放热量滋生大量细菌);装料之后再在0.1-0.2MPa高压下,121℃灭菌1.5-2小时;
(5)待步骤(4)装好袋的培养料冷却至50-60℃后,将其全部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灭菌0.5-1小时,待菌包冷却至室温后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开始接种步骤(2)培养好的试管种;
接种操作要求迅速,接种量尽量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其他杂菌的污染,整个过程需严格要求无菌环境;
(6)接种后将聚乙烯栽培袋放置在经步骤(1)处理的黑暗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28℃(优选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平菇的生长特性,合理调节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培养前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000ppm,培养中后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500-2000ppm),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应及时开门开窗通风透气;
优化的培养条件:培养早期,由于菌丝刚刚萌发,生长势稍弱,在此阶段菌包最易感染其他杂菌,因此要加强培养室内环境的净化,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包;菌丝培养中、后期达到其生长高峰,菌丝呼吸量加大,应加强培养室内的通风透气,一般早晚各一次,每次30-45分钟,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7)待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之后第3-5d,揭盖,搔去老菌皮,进行平菇的出菇管理,即可收获得到平菇子实体。
优化的培养条件:在出菇过程中,应给予平菇少量散射光(优选50-100lx)的照射,特别是LED灯光照射可以达到增加产量,缩短整个出菇周期的效果, 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提高至92%-95%,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平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菇类,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优选5-10℃的温差)才能完成现蕾、出菇过程,所以在出菇管理中应做到培养室的大门早开晚关,加大昼夜温差,提早现蕾出菇。
本发明筛选出最适宜比例的猪粪配合料用来进行平菇的栽培,生产过程不仅环保而且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利用猪粪渣作为栽培平菇的主料之一,并且配合适宜的栽培条件,生产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平菇子实体,可用于替代目前价格上涨且品质层次不齐的棉籽壳作为平菇的培养料,平菇的整个生长周期在40-70天左右,采收期在20-50天,可产2-4潮菇,其生物学效率高达70-100%,另外,菌渣还可作其他用途(如可作为多糖提取材料、有机肥料、园艺作物的栽培基质、畜禽饲料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发明利用猪粪干料替代目前资源短缺且成本较高的棉籽壳作为栽培平菇的主要培养原材料,且最高替代比例可高达30%,用高达30%的猪粪渣替代棉籽壳进行平菇的栽培生产,其生物学效率可达70%以上,达到平菇生物学效率70-100%的范围内;可用于作为栽培平菇的配合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培养第15d菌丝生长情况图,从左至右依次为:CK组、A组、B组、C组、D组;
图2为培养第30d菌丝生长情况图,从左至右依次为:CK组、A组、B组、C组、D组;
图3为培养第40d菌丝生长情况图,从左至右依次为:CK组、A组、B组、C组、D组;
图4为平菇第一潮菇长势情况图。从左至右依次为:CK组、A组、B组、C组、D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对比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对培养室进行打扫,用石灰水冲洗地面及擦洗墙壁,再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在药物喷洒之后密封培养室2d;
所述石灰水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2)平菇菌种的活化、转接:将保存于-4℃冰箱中的平菇菌种转接在PDA培养皿中进行活化,将活化7天的菌种转接至PDA斜面试管中进行扩大培养,将培养好的试管种直接作为栽培种用于平菇的栽培生产中,以减少转接次数太多而造成的菌种活力下降等菌种退化现象;
所述平菇菌株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述PDA培养皿和PDA斜面试管中的PDA固体改良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无水硫酸镁1.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
(3)将猪粪干料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猪粪干料的质量分数为50wt%(不添加辅料麦麸);将石灰、石膏溶于水中,得石灰石膏溶液,所得石灰石膏溶液中石灰的质量浓度为1%,石膏的质量浓度为1%;将石灰石膏溶液加入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中,使得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65wt%,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7.5-8.0,得到混合均匀的培养料;
所述猪粪干料是由新鲜的猪粪经过30天自然发酵(期间每隔6天翻堆一次,共翻堆5次)、晒干所得,无霉变、洁净、干燥、无虫、无异味;所述棉籽壳、石膏及石灰均从市面上购得;
(4)立即将步骤(3)中所得的培养料装进口径15cm的聚乙烯栽培袋内,每袋湿重1-1.2kg,用手将培养料压至下松上紧并用打孔棒在其中央打一个深6-10cm的接种孔(以利菌丝快速均匀生长),装完袋之后马上擦净袋身及袋口,套上套环及盖子封口;装料应控制在2小时内完成(避免培养料发酵释放热量滋生大量细菌);装料之后再在0.1MPa高压下,121℃灭菌2小时;
(5)待培养料冷却至60℃后将其全部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灭菌1小时,待菌包冷却至室温后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开始接种平菇菌种;
接种操作要求迅速,接种量尽量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其他杂菌的污染,整个过程需严格要求无菌环境;
(6)接种后将聚乙烯栽培袋放置在经步骤(1)处理的黑暗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平菇的生长特性,合理调节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培养前期将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2000-3000ppm,培养中后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应不超过1500ppm),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应及时开门开窗通风透气;
培养早期,由于菌丝刚刚萌发,生长势稍弱,在此阶段菌包最易感染其他杂菌,因此要加强培养室内环境的净化,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包;菌丝培养中、后期达到其生长高峰,菌丝呼吸量加大,应加强培养室内的通风透气,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
(7)待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之后第3d,揭盖,搔去老菌皮,进行平菇的出菇管理,即可收获得到平菇子实体。
优化的培养条件:在出菇过程中,给予平菇少量散射光(50-100lx)的照射,特别是LED灯光照射可以达到增加产量,缩短整个出菇周期的效果, 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提高至92%-95%,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平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菇类,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5-10℃的温差)才能完成现蕾、出菇过程,所以在出菇管理中应做到培养室的大门早开晚关,加大昼夜温差,提早现蕾出菇。
本实施例之所得平菇主要农艺学性状:常规管理下培养第3天,接种的菌块开始萌发,培养第13天菌丝才长至栽培袋齐肩处,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为3.56mm/d,较未添加猪粪干料(仅采用棉籽壳)的平均生长速度慢1.59mm/d,且菌丝的生长势较弱,其前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3.92%,远远低于平菇的生物学效率(70-100%)。说明添加50%的猪粪干料时,平菇的生物学效率降低,达不到出菇的要求。
对比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对培养室进行打扫,用石灰水冲洗地面及擦洗墙壁,再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在药物喷洒之后密封培养室2d;
所述石灰水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2)平菇菌种的活化、转接,将保存于-4℃冰箱中的平菇菌种转接在PDA培养皿中进行活化,将活化7天的菌种转接至PDA斜面试管中进行扩大培养,将培养好的试管种直接作为栽培种用于平菇的栽培生产中,以减少转接次数太多而造成的菌种活力下降等菌种退化现象;
所述平菇菌株为抗病265,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述PDA培养皿和PDA斜面试管中的PDA固体改良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无水硫酸镁1.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
(3)将猪粪干料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猪粪干料的质量分数为40wt%;将石灰、石膏溶于水中,得石灰石膏溶液,所得石灰石膏溶液中石灰的质量浓度为1%,石膏的质量浓度为1%;将石灰石膏溶液加入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中,使得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65wt%(用手取一把拌好的培养料用力握,手指间有水滴出现,但不滴下就可,这时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5%左右),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7.0-8.0,得到混合均匀的培养料;
所述猪粪干料是由新鲜的猪粪经过30天以上的自然发酵(期间每隔6天翻堆一次)、晒干所得,要求无霉变、洁净、干燥、无虫、无异味;所述棉籽壳均从市面上购得;
(4)立即将步骤(3)中所得的培养料装进口径15cm的聚乙烯栽培袋内,每袋湿重1-1.2kg,用手将培养料压至下松上紧并用打孔棒在其中央打一个深6-10cm的接种孔(以利菌丝快速均匀生长),装完袋之后马上擦净袋身及袋口,套上套环及盖子封口;装料控制在2小时内完成(避免培养料发酵释放热量滋生大量细菌);装料之后再在0.1MPa高压下,121℃灭菌2小时;
(5)待步骤(4)装好袋的培养料冷却至60℃后,将其全部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灭菌1小时,待菌包冷却至室温后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开始接种步骤(2)培养好的试管种;
接种操作要求迅速,接种量尽量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其他杂菌的污染,整个过程需严格要求无菌环境;
(6)接种后将聚乙烯栽培袋放置在经步骤(1)处理的黑暗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平菇的生长特性,合理调节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培养前期将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2000-3000ppm,培养中后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00ppm),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应及时开门开窗通风透气;
培养早期,由于菌丝刚刚萌发,生长势稍弱,在此阶段菌包最易感染其他杂菌,因此要加强培养室内环境的净化,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包;菌丝培养中、后期达到其生长高峰,菌丝呼吸量加大,应加强培养室内的通风透气,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
(7)待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之后第3d,揭盖,搔去老菌皮,进行平菇的出菇管理,即可收获得到平菇子实体。
优化的培养条件:在出菇过程中,给予平菇少量散射光(50-100lx)的照射,特别是LED灯光照射可以达到增加产量,缩短整个出菇周期的效果, 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提高至92%-95%,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平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菇类,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5-10℃的温差)才能完成现蕾、出菇过程,所以在出菇管理中应做到培养室的大门早开晚关,加大昼夜温差,提早现蕾出菇。
本实施例之所得平菇主要农艺学性状:常规管理下培养第3天,接种的菌块开始萌发,培养第12天菌丝才长至栽培袋齐肩处,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为4.77mm/d,较未添加猪粪干料的平均生长速度仅慢0.38mm/d,菌丝的生长浓密且均匀,但其前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较低,仅为55.22%,远远低于平菇的生物学效率(70-10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对培养室进行打扫,用石灰水冲洗地面及擦洗墙壁,再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在药物喷洒之后密封培养室2d;
所述石灰水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2)平菇菌种的活化、转接,将保存于-4℃冰箱中的平菇菌种转接在PDA培养皿中进行活化,将活化7天的菌种转接至PDA斜面试管中进行扩大培养,将培养好的试管种直接作为栽培种用于平菇的栽培生产中,以减少转接次数太多而造成的菌种活力下降等菌种退化现象;
所述平菇菌株为抗病265,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述PDA培养皿和PDA斜面试管中的PDA固体改良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无水硫酸镁1.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
(3)将猪粪干料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猪粪干料的质量分数为30wt%;将石灰、石膏溶于水中,得石灰石膏溶液,所得石灰石膏溶液中石灰的质量浓度为1%,石膏的质量浓度为1%;将石灰石膏溶液加入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中,使得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65wt%(用手取一把拌好的培养料用力握,手指间有水滴出现,但不滴下就可,这时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5%左右),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7.5-8.0,得到混合均匀的培养料;
所述猪粪干料是由新鲜的猪粪经过30天以上的自然发酵(期间每隔6天翻堆一次)、晒干所得,要求无霉变、洁净、干燥、无虫、无异味;所述棉籽壳均从市面上购得;
(4)立即将步骤(3)中所得的培养料装入聚乙烯栽培袋中,每袋湿重1-1.2kg,用手将培养料压至下松上紧并用打孔棒在其中央打一个深6-10cm的接种孔(以利菌丝快速均匀生长),装完袋之后马上擦净袋身及袋口,套上套环及盖子封口;装料应控制在2小时内完成(避免培养料发酵释放热量滋生大量细菌);装料之后再在0.2MPa高压下,121℃灭菌2小时;
(5)待步骤(4)装好袋的培养料冷却至60℃后,将其全部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灭菌1小时,待菌包冷却至室温后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开始接种步骤(2)培养好的试管种;
接种操作要求迅速,接种量尽量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其他杂菌的污染,整个过程需严格要求无菌环境;
(6)接种后将聚乙烯栽培袋放置在经步骤(1)处理的黑暗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平菇的生长特性,合理调节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培养前期将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2000-3000ppm,培养中后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00ppm),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应及时开门开窗通风透气;
培养早期,由于菌丝刚刚萌发,生长势稍弱,在此阶段菌包最易感染其他杂菌,因此要加强培养室内环境的净化,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包;菌丝培养中、后期达到其生长高峰,菌丝呼吸量加大,应加强培养室内的通风透气,一般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
(7)待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之后第3d,揭盖,搔去老菌皮,进行平菇的出菇管理,即可收获得到平菇子实体。
优化的培养条件:在出菇过程中,给予平菇少量散射光(50-100lx)的照射,特别是LED灯光照射可以达到增加产量,缩短整个出菇周期的效果, 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提高至92%-95%,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平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菇类,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5-10℃的温差)才能完成现蕾、出菇过程,所以在出菇管理中应做到培养室的大门早开晚关,加大昼夜温差,提早现蕾出菇。
本实施例之所得平菇主要农艺学性状:常规管理下培养第3天,接种的菌块开始萌发,培养第11天菌丝长至栽培袋齐肩处,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为4.59mm/d,较未添加猪粪干料的平均生长速度慢0.56mm/d,菌丝的生长浓密且均匀,其前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70.22%,几乎接近对照组(对比例3)的生物学效率70.76%,达到了平菇生物学效率70-100%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之菌包出菇使用完后菌渣还可作为多糖提取材料、有机肥料、园艺作物的栽培基质、畜禽饲料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对培养室进行打扫,用石灰水冲洗地面及擦洗墙壁,再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在药物喷洒之后密封培养室2d;
所述石灰水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2)平菇菌种的活化、转接,将保存于-4℃冰箱中的平菇菌种转接在PDA培养皿中进行活化,将活化7天的菌种转接至PDA斜面试管中进行扩大培养,将培养好的试管种直接作为栽培种用于平菇的栽培生产中,以减少转接次数太多而造成的菌种活力下降等菌种退化现象;
所述平菇菌株为抗病265。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述PDA培养皿和PDA斜面试管中的PDA固体改良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无水硫酸镁1.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
(3)将猪粪干料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猪粪干料的质量分数为20wt%;将石灰、石膏溶于水中,得石灰石膏溶液,所得石灰石膏溶液中石灰的质量浓度为1%,石膏的质量浓度为1%;将石灰石膏溶液加入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中,使得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65wt%(用手取一把拌好的培养料用力握,手指间有水滴出现,但不滴下就可,这时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5%左右),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7.5-8.0,得到混合均匀的培养料;
所述猪粪干料是由新鲜的猪粪经过30天以上的自然发酵(期间每隔6天翻堆一次)、晒干所得,要求无霉变、洁净、干燥、无虫、无异味;所述棉籽壳均从市面上购得;
(4)立即将步骤(3)中所得的培养料装入聚乙烯栽培袋中,每袋湿重1-1.2kg,用手将培养料压至下松上紧并用打孔棒在其中央打一个深6-10cm的接种孔(以利菌丝快速均匀生长),装完袋之后马上擦净袋身及袋口,套上套环及盖子封口;装料应控制在2小时内完成(避免培养料发酵释放热量滋生大量细菌);装料之后再在0.1MPa高压下,121℃灭菌2小时;
(5)待步骤(4)装好袋的培养料冷却至50℃后,将其全部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灭菌1小时,待菌包冷却至室温后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开始接种步骤(2)培养好的试管种;
接种操作要求迅速,接种量尽量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其他杂菌的污染,整个过程需严格要求无菌环境;
(6)接种后将聚乙烯栽培袋放置在经步骤(1)处理的黑暗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平菇的生长特性,合理调节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培养前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3000ppm,培养中后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500-2000ppm),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应及时开门开窗通风透气;
优化的培养条件:培养早期,由于菌丝刚刚萌发,生长势稍弱,在此阶段菌包最易感染其他杂菌,因此要加强培养室内环境的净化,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包;菌丝培养中、后期达到其生长高峰,菌丝呼吸量加大,应加强培养室内的通风透气,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7)待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之后第3d,揭盖,搔去老菌皮,进行平菇的出菇管理,即可收获得到平菇子实体。
优化的培养条件:在出菇过程中,给予平菇少量散射光(50-100lx)的照射,特别是LED灯光照射可以达到增加产量,缩短整个出菇周期的效果, 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提高至92%-95%,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平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菇类,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5-10℃的温差)才能完成现蕾、出菇过程,所以在出菇管理中应做到培养室的大门早开晚关,加大昼夜温差,提早现蕾出菇。
本实施例之所得平菇主要农艺学性状:常规管理下培养第3天,接种的菌块开始萌发,培养第11天菌丝长至栽培袋齐肩处,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为4.60mm/d,较未添加猪粪干料的平均生长速度慢0.55mm/d,菌丝的生长浓密且均匀,其前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70.34%,几乎接近对照组(对比例3)的生物学效率70.76%,达到了平菇生物学效率70-100%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之菌包出菇使用完后菌渣还可作为多糖提取材料、有机肥料、园艺作物的栽培基质、畜禽饲料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比例3
本对比例包括以下步骤:
(1)对培养室进行打扫,用石灰水冲洗地面及擦洗墙壁,再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在药物喷洒之后密封培养室2d;
所述石灰水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
(2)平菇菌种的活化、转接,将保存于-4℃冰箱中的平菇菌种转接在PDA培养皿中进行活化,将活化7天的菌种转接至PDA斜面试管中进行扩大培养,将培养好的试管种直接作为栽培种用于平菇的栽培生产中,以减少转接次数太多而造成的菌种活力下降等菌种退化现象;
所述平菇菌株为抗病265,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述PDA培养皿和PDA斜面试管中的PDA固体改良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无水硫酸镁1.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
(3)将辅料麦麸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辅料麦麸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辅料麦麸的质量分数为10wt%(不添加猪粪干料);将石灰、石膏溶于水中,得石灰石膏溶液,所得石灰石膏溶液中石灰的质量浓度为1%,石膏的质量浓度为1%;将石灰石膏溶液加入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中,使得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65wt%(用手取一把拌好的培养料用力握,手指间有水滴出现,但不滴下就可,这时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5%左右),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7.5-8.0,得到混合均匀的培养料;
所述猪粪干料是由新鲜的猪粪经过30天以上的自然发酵(期间每隔6天翻堆一次)、晒干所得,要求无霉变、洁净、干燥、无虫、无异味;所述棉籽壳均从市面上购得;
(4)立即将步骤(3)中所得的培养料装入聚乙烯栽培袋中,每袋湿重1-1.2kg,用手将培养料压至下松上紧并用打孔棒在其中央打一个深6-10cm的接种孔(以利菌丝快速均匀生长),装完袋之后马上擦净袋身及袋口,套上套环及盖子封口;装料应控制在2小时内完成(避免培养料发酵释放热量滋生大量细菌);装料之后再在0.2MPa高压下,121℃灭菌2小时;
(5)待步骤(4)装好袋的培养料冷却至60℃后,将其全部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灭菌1小时,待菌包冷却至室温后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开始接种步骤(2)培养好的试管种;
接种操作要求迅速,接种量尽量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其他杂菌的污染,整个过程需严格要求无菌环境;
(6)接种后将聚乙烯栽培袋放置在经步骤(1)处理的黑暗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平菇的生长特性,合理调节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培养前期将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2000-3000ppm,培养中后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00ppm),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应及时开门开窗通风透气;
培养早期,由于菌丝刚刚萌发,生长势稍弱,在此阶段菌包最易感染其他杂菌,因此要加强培养室内环境的净化,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包;菌丝培养中、后期达到其生长高峰,菌丝呼吸量加大,应加强培养室内的通风透气,一般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
(7)待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之后第3d,揭盖,搔去老菌皮,进行平菇的出菇管理,即可收获得到平菇子实体。
优化的培养条件:在出菇过程中,给予平菇少量散射光(50-100lx)的照射,特别是LED灯光照射可以达到增加产量,缩短整个出菇周期的效果, 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提高至92%-95%,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平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菇类,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5-10℃的温差)才能完成现蕾、出菇过程,所以在出菇管理中应做到培养室的大门早开晚关,加大昼夜温差,提早现蕾出菇。
本对比例之所得平菇主要农艺学性状:常规管理下培养第2天,接种的菌块开始萌发,培养第11天菌丝长至栽培袋齐肩处,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15mm/d,由于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的生长密且不均匀,其前两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70.76%,达到了平菇生物学效率70-100%的范围内;
本对比例之菌包出菇使用完后菌渣还可作为多糖提取材料、有机肥料、园艺作物的栽培基质、畜禽饲料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laims (9)

1.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猪粪干料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猪粪干料的质量分数≤30wt%;将混合物用作培养料栽培平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培养室:打扫培养室,用石灰水冲洗地面及擦洗墙壁,再用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在药物喷洒之后密封培养室1-2d;
(2)平菇菌株的活化、转接:将平菇菌株转接在PDA培养皿中进行活化,将活化7-10天的菌种转接至PDA斜面试管中进行扩大培养,将培养好的试管种直接作为栽培种用于平菇的栽培生产中;
(3)将猪粪干料与棉籽壳混合搅拌,得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所得混合物中猪粪干料的质量分数≤30wt%;将石灰、石膏溶于水中,得石灰石膏溶液,所得石灰石膏溶液中石灰的质量浓度为1-2%,石膏的质量浓度为1-2%;将石灰石膏溶液加入猪粪干料与棉籽壳的混合物中,使得混合物中的含水量为60-70wt%,搅拌均匀,再调节pH值至7.0-9.0,得到混合均匀的培养料;
(4)立即将步骤(3)中所得的培养料装入聚乙烯栽培袋中,每袋湿重1-1.2kg,用手将培养料压至下松上紧并用打孔棒在其中央打一个深6-10cm的接种孔,装完袋之后马上擦净袋身及袋口,套上套环及盖子封口;装料在3小时内完成;装料之后再在0.1-0.2MPa高压下,121℃灭菌1.5-2小时;
(5)待步骤(4)装好袋的培养料冷却至50-60℃后,将其全部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上,开启紫外灯灭菌0.5-1小时,待菌包冷却至室温后关闭紫外灯、开启风机,开始接种步骤(2)培养好的试管种;
(6)接种后将聚乙烯栽培袋放置在经步骤(1)处理的黑暗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培养过程中调节培养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开门开窗通风透气;
(7)待菌丝长满整个栽培袋之后第3-5d,揭盖,搔去老菌皮,进行平菇的出菇管理,即可收获得到平菇子实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石灰水的质量浓度为0.8-1.0%,所述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平菇菌株为抗病26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PDA培养皿和PDA斜面试管中的PDA固体改良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无水硫酸镁1.5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调节pH值至7.5-8.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培养前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000ppm,培养中后期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500-2000pp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培养条件:培养早期,加强培养室内环境的净化,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包;菌丝培养中、后期达到其生长高峰,菌丝呼吸量加大,加强培养室内的通风透气,早晚各一次,每次30-45分钟,室内温度宜控制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培养条件:在出菇过程中,给予平菇50-100lx散射光照射,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提高至92%-95%,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昼夜温差5-10℃。
CN201710386115.2A 2017-05-26 2017-05-26 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Pending CN107027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6115.2A CN107027518A (zh) 2017-05-26 2017-05-26 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6115.2A CN107027518A (zh) 2017-05-26 2017-05-26 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7518A true CN107027518A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40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6115.2A Pending CN107027518A (zh) 2017-05-26 2017-05-26 一种猪粪渣配合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2751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5A (zh) * 1995-12-29 1996-06-26 伍宗文 平菇“丰八”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
CN102150564A (zh) * 2011-03-29 2011-08-17 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2557800A (zh) * 2011-12-26 2012-07-1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能提高鲍鱼菇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
CN106083258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功能性猪粪改性剂及利用改性猪粪制备蘑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6367354A (zh) * 2016-08-26 2017-02-0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马铃薯全粉在制备pda培养基上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35A (zh) * 1995-12-29 1996-06-26 伍宗文 平菇“丰八”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
CN102150564A (zh) * 2011-03-29 2011-08-17 福建绿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2557800A (zh) * 2011-12-26 2012-07-1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能提高鲍鱼菇子实体中各类氨基酸含量的专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方法
CN106083258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功能性猪粪改性剂及利用改性猪粪制备蘑菇栽培料的方法
CN106367354A (zh) * 2016-08-26 2017-02-0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马铃薯全粉在制备pda培养基上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孔维丽等: "《平菇种植能手谈经》", 31 December 2016, 中原农民出版社 *
陈燕飞: "平菇的栽培、保鲜与加工", 《山西农经》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neha et al. Biofertilizer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soil fertility.
Cooper Bacterial fertilizers in the Soviet Union.
CN103848698B (zh) 一种利用沼渣好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8780B (zh) 防治连作辣椒疫病的拮抗菌及其微生物有机肥料
CN103202232B (zh) 一种高效产业化生产番薯脱毒组培苗的方法
Murugaragavan Ramasamy et al. Role of biofertilizers in plant growth and soil health
CN103864514A (zh) 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3684A (zh) 一种产铁载体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827774B (zh) 微生物菌剂及其改善设施农业的应用
CN112210501B (zh) 一株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及其应用
US20180327330A1 (en) Organic Fertilizer for Vegetable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Kumari et al. Effects of some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strains on growth and flowering of chrysanthemum.
CN106635821B (zh) 一种促进蓝莓营养吸收的菌根真菌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320371A (zh) 一种与am真菌协同促生作用的细菌及在蔬菜促生的应用
Madaan et al. Effect of microbial inoculant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micropropagated banana (Musa indica) cv. Grand Naine
CN109055274B (zh) 一株锦鸡儿根瘤菌及其发酵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06518185A (zh) 一种具有壮苗促根作用的烟草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567B (zh) 一种以沼液为基础培养基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8901755A (zh) 一种西瓜育苗促生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5064A (zh) 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真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34872A (zh) 一种用于水稻旱育秧种植技术的方法
CN108059562A (zh) 一种切叶种植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757B (zh) 一株有效促进作物生长的桔绿木霉js84及其研制的生物有机肥
CN103553771A (zh) 一种灵芝栽培用培养料制备方法
CN102405770B (zh) 一种利用大豆慢生根瘤菌促进平菇生长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