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3021A -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3021A
CN107023021A CN201710396003.5A CN201710396003A CN107023021A CN 107023021 A CN107023021 A CN 107023021A CN 201710396003 A CN201710396003 A CN 201710396003A CN 107023021 A CN107023021 A CN 107023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struction
diaphram wall
diaphram
guan lia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60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3021B (zh
Inventor
王复明
潘艳辉
赵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Anyu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Anyu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Anyu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Anyu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960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3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23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3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0Bulkheads or similar walls made of prefabricated parts and concrete, inclu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in situ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二)型钢冠梁安装;(三)土方开挖及地下连续墙接缝注浆;(四)依次竖向分层分段开挖,重复步骤(三)、(四),完成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五)支护结构完成使用功能后,随着基坑回填便可有步骤的进行回收工作。本发明构建的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体系具有安全可靠、施工快捷、技术先进、可回收重复利用、经济环保指标优越等诸多优点,为基坑、边坡、地铁站口、市政管道等项目的开挖支护提供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可高效回收重复利用、经济指环保标优越的新方法,发展应用前景可观。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水利、矿山、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开挖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坑、边坡、地铁站口、市政管道等项目开挖的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木、水利、矿山、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采等过程中,当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时,往往需要采取边坡支护或基坑支护措施,以保证地下工程建设过程及此期间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伴随着岩土工程技术、机械及土木工程材料等的发展,边坡支护及基坑支护技术得到了有效发展,相应地出现了以砂石、水泥、钢筋、混凝土等传统建筑材料为结构主体的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地下连续墙、排桩支护、桩锚支护等支护结构体系。与此同时,为控制地下水对支护结构及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还需在支护体系中考虑设置止水帷幕或者辅以降水措施。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侧壁土层较软易扰动的情况下,基坑支护必须考虑采取降水或止水等地下水处理措施。相比而言,采取止水方式,更能保证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更多情况下是侧壁土体的蠕变诱发了周边地表裂缝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等事故。理论上讲,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可保证任何需求状态下的边坡或基坑安全。但从基坑支护的本质来看,其作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而采取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且基坑越深、周边环境越复杂,基坑工程的造价也就越高,更重要的一点是,基坑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2年,在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即被废弃或者拆除,由此可见,与主体工程相比,基坑工程的造价就非常昂贵了。即使现阶段少数基坑采用了支护结构与地下主体结构一体化的设计,在此情况下,后续基础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剧增及后续施工缝渗漏的潜在风险也是非常高,并且受成槽工艺及混凝土浇筑导致的后续地下连续墙体薄弱部位、垂直度偏差处理也是十分困难的。
SMW工法作为地下连续墙形式中的一种,以水泥为成墙主要材料,使用完毕后,也仅可对其中后插入的型钢进行回收,回收率低,且必须配合内支撑、锚索使用。内支撑、锚索的拆除,造价非常高,且对后续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此外,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作为最常见的形式,不仅造价高,且基本上不具有任何回收价值。
在当前普遍采用的建筑材料中,钢材的加工性能较好,力学性能优越,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高聚物注浆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地基基础快速加固技术。该技术通过向地基中注入高聚物材料,利用高聚物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后的体积迅速膨胀并固化的特性,达到加固地基、填充脱空或提升结构沉降区的目的。本专利基于钢材的力学及可加工特性与高聚物注浆技术的特性研究,在本团队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包括已经申请的编号为201310123667.6、201610078440.8和201610077784.7专利的基础上,并充分利用钢质地下连续墙结构无瑕疵,回收效率高等特点,发明了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为土木、水利、矿山、市政等行业的基坑、边坡、地铁站口、市政管道等项目的开挖提供了全新的支护技术,主要地下连续墙部件采用工厂预制加工,既具有回收价值高、且可重复利用等特点。目前国内还未见关于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基坑、边坡、地铁站口、市政管道等项目开挖支护的发展需求和目前支护技术存在的不足,发明了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本发明是从基坑工程的本质出发,首次提出柔性复合的设计理念,并在基坑支护结构体系中引入机械精确制造、现场装配标准化生产的思想,并基于土压力理论研发而来的。根据相关资料完成设计工作后,工厂预制加工好相应的钢质地下连续墙部件,再结合高聚物注浆技术进行现场支护结构的装配施工、可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也可在基坑回填后,拆除回收地下连续墙,可重复利用及标准化设计施工;在施工工艺上,通过独立设计的平面定位矫正平台,该平面定位矫正平台根据地下连续墙分幅形状设计,刚好满足后者从其中传入,且自身具有自我调平功能,借助平面定位矫正平台事先设定的中心与地下连续墙体中心重合,能高精确的实现地下连续墙施工需要,并将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定位精度提高并控制在毫米级别,同时充分发挥钢材优异的力学及加工性能、高聚物材料的快速膨胀、防渗特性及精确的施工安装工艺,实现本发明的设计目的。利用该发明可快速对基坑、边坡、地铁站口、市政管道沟槽等项目进行开挖支护,使用完毕后,通过对支护结构的高效率回收,可大大的降低基坑支护成本,真正意义上实现并完成了基坑工程作为一个临时安全措施的使命,为基坑、边坡、地铁站口、市政管道等项目的开挖支护提供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指标优越的新方法;也可作为性能优越的地下结构外墙使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根据相关资料完成设计工作后,先工厂预制加工好相应的钢质地下连续墙部件,再结合高聚物注浆技术进行现场支护结构的装配施工,可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也可在基坑回填后,拆除回收地下连续墙,可重复利用及标准化设计施工,施工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地下连续墙部件加工:根据设计计算结果,采用钢材按一定的尺寸在工厂预制加工好地下连续墙部件,在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墙身对应位置进行冠梁安装固定孔、后期回收用的吊装孔加工,并穿入回收钢缆;根据设计需要,当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时,适当减少吊装孔和钢缆的用量;
(2)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在指定地面位置,利用成槽机械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槽孔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成槽精度,包括平面定位精度和槽孔垂直精度;
(3)植入地下连续墙部件:利用吊车和平面定位矫正平台,精确的将加工好的地下连续墙部件植入确定的槽孔位置,满足设计的定位精度要求;
(4)地下连续墙部件外侧回填:采用适合地层需要的材料进行回填,以保证地下连续墙部件周边土体的稳定,回填材料为低标号混凝土、砂石及高分子材料;
(二)型钢冠梁的具体步骤如下:
(1)型钢冠梁的加工:根据基坑形状和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精确加工桩顶型钢冠梁及冠梁安装孔的打孔处理,必要时采用机械拉弯加工工艺,以方便型钢冠梁与地下连续墙的螺栓连接;
(2)型钢冠梁的拼接安装: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后,基坑开挖前,首先采用水准仪对型钢冠梁的标高进行控制,紧接着用吊车对其位置进行初步固定,最后采用高强螺栓对型钢冠梁与地下连续墙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三)基坑开挖、高聚物注浆,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内部土方,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1m左右,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清理地下连续墙附近的土体;
(2)地下连续墙接缝处高聚物注浆:为防止侧壁土体从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挤出,引发周边环境风险,在分层分段开挖过程中,在地下连续墙接缝部位注入快速膨胀硬化的高聚物材料,形成连续且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高聚物薄层结构,能很好的起到防止接缝渗漏;
(四)依次竖向分层分段开挖;
(五)重复步骤(三)、(四),施工至设计的基底标高,即完成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施工;
(六)除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完成使用功能后,随着基坑回填工作的开始,即可进行回收阶段的工作,具体回收步骤如下:
(1)回填过程中必要时分层分段清理接缝部位的高聚物材料;
(2)地下连续墙顶部型钢冠梁拆除回收;
(3)吊车配合液压千斤顶完成对地下连续墙部件拔出回收。
与现行的支护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支护结构的使用功能很好的体现了基坑工程的本质特点: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指标优越。基坑工程作为保证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的而采取的临时安全措施,安全可靠是首要因素,技术先进、经济指标优越是区分与评价支护结构优劣的可靠标准,不仅如此,本支护结构还可以作为性能优越的地下结构外墙使用。
(2)材料特性发挥完美,充分将钢材的力学、加工性能及钢质地下连续墙结构无瑕疵、高聚物材料的快速膨胀、防渗性能结合起来,结构传力受力方式明确、结构安全可靠。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带来的结构局部强度弱化的缺陷。
(3)地下连续墙部件采用机械精确加工,进行标准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坑支护结构体系中的地下连续墙支护部件、顶部型钢冠梁均采用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进行机械精确加工,同时通过施工环节对工艺的精确控制,将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便于安装的同时,也便于回收重复利用,因而对于一类问题,也就实现了标准化的设计与施工。
(4)施工快捷,不需养生。地下连续墙支护部件、顶部型钢冠梁等已工厂化生产,在现场按施工顺序连续作业,施工快捷,不需养生。高聚物材料在反应后15分钟内即形成90%左右的强度、韧性及抗渗性能,与传统的支护结构体系相比,可节省50%以上的施工工期。
(5)本专利提供同一套的支护结构可满足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周边环境各异的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任务。
(6)综合经济环保效益更具优势。与传统支护技术相比,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施工期间,可减少泥浆、粉尘、砼等对环境的污染,基坑使用阶段安全可靠,同时后续回收价值高,且可重复使用,适用范围更广;也可作为性能优越的地下结构的外墙使用。
因此,本发明研发的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在基坑、边坡、地铁站口、市政管道开挖等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与现行的支护技术相比,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又是一整套全新的技术,主要表现在:
(1)全新的支护结构设计理念:在基坑支护结构中,从基坑工程的本质出发,首次提出柔性复合的设计理念,并在基坑支护结构体系中引入机械精确制造、现场装配标准化生产的思想,改变了过去每一个项目的支护结构独立设计并在发挥完使用功能即被遗弃的局面。本支护结构采用了标准化的设计与施工,对同一类问题,可以采用一种解决模式,简化了设计与施工过程,在发挥完使用功能后,可实现支护结构的高效回收和重复利用,真正体现出基坑工程作为临时安全措施的本质特点。必要时,还可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
(2)柔性复合套入装配式可回收排桩支护结构体系受力分工明确:高聚物材料的韧性很好的发挥了“柔”的作用,填充且弥合了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与侧壁土体之间的刚度差异,使得排桩结构与侧壁土体的变形协调,并同时起到地下连续墙接缝部位的防渗和控制土体的侧向蠕变作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发挥“刚”的作用,土压力由地下连续墙、顶部型钢冠梁承担,结构受力合理,此外,支护结构部件可根据基坑工程安全需要合理预制加工,使得材料力学特性发挥充分。承担土压力的构件本身具备材质均匀,各向同性,力学指标明确,结构计算更合理可靠。
(3)施工标准化程度高:柔性复合套入装配式可回收排桩支护结构体系中的地下连续墙部件、顶部型钢等可实现机械化精确加工,现场通过独立设计的平面定位矫正平台,将支护结构中最关键的地下连续墙的定位精度提高到毫米级别,便于后续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快速安装,也便于后期回收和结构的重复使用。
(4)边坡侧壁防渗效果明显,针对性强。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通过开挖过程的直接揭露,利用高聚物材料在侧壁土体和结构体系之间的快速膨胀,形成具有韧性及防渗滞水功能的高聚物薄层结构,同时利用高聚物材料在快速膨胀过程中对侧壁土体的软弱部位进行补强,使得结构周围土体结合相对紧密,不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
(5)结构回收率高、重复利用率高:柔性复合套入装配式可回收排桩支护结构体系的绝大部分构件均为标准化生产的钢构件,不仅回收率高,而且回收价值高;同时,回收后的支护构件也能为后续同一类设计模式下的支护项目的多次周转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无论从支护结构的设计理念、受力机理、标准化施工、侧壁防渗处理效果还是结构体系的回收重复利用价值等方面都和现行的支护技术具有明显的不同,具有安全可靠、施工快捷、技术先进、可回收重复利用、经济指标优越等优点,并成功应用于基坑支护工程,发展应用前景可观。
附图说明
图1地下连续墙加工节点大样图。
图2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成墙剖面构造图。
图3 柔性复合防渗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剖面图。
图4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局部平剖图
图5 柔性复合防渗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完成后的立面图。
附图备注:1-地下连续墙部件,2-冠梁安装固定孔,3-吊装孔,4-回收钢缆,5-地面,6-槽孔,7-回填材料,8-型钢冠梁,9- 螺栓,10-高聚物材料,11-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支护结构设计中,首次提出柔性复合的设计理念,从基坑工程的本质出发,运用机械精确制造、现场装配标准化生产的思想,根据相关资料完成设计工作后,工厂预制加工好相应的钢质地下连续墙部件,再结合高聚物注浆技术进行现场支护结构的装配施工;可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也可在基坑回填后,拆除回收地下连续墙,可重复利用及标准化设计施工。施工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地下连续墙部件1加工:根据设计计算结果,采用钢材按一定的尺寸在工厂预制加工好地下连续墙部件,在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墙身对应位置进行冠梁安装固定孔2、后期回收用的吊装孔3加工,并穿入回收钢缆4,如图1所示。根据设计需要,当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时,可适当减少吊装孔和钢缆的用量。
(2)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在指定地面5位置,利用成槽机械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槽孔6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成槽精度,包括平面定位精度和槽孔垂直精度。
(3)植入地下连续墙部件1:利用吊车、独立设计的平面定位矫正平台,精确的将加工好的地下连续墙部件植入确定的槽孔位置,满足设计的定位精度要求。
(4)地下连续墙部件外侧回填,采用适合地层需要的材料进行回填,以保证地下连续墙部件周边土体的稳定,回填材料7可以为低标号混凝土、砂石及高分子材料等,如图2所示。
(二)型钢冠梁的具体步骤如下:
(1)型钢冠梁8的加工:根据基坑形状和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精确加工桩顶型钢冠梁及冠梁安装孔的打孔处理,必要时采用机械拉弯加工工艺,以方便型钢冠梁与地下连续墙的螺栓9连接。
(2)型钢冠梁的拼接安装: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后,基坑开挖前,首先采用水准仪对型钢冠梁的标高进行控制,紧接着用吊车对其位置进行初步固定,最后采用高强螺栓对型钢冠梁与地下连续墙顶部进行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
(三)基坑开挖、高聚物注浆,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内部土方,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1m左右,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清理地下连续墙附近的土体。
(2)地下连续墙接缝处高聚物注浆:为防止侧壁土体从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挤出,引发周边环境风险,在分层分段开挖过程中,在地下连续墙接缝部位注入快速膨胀硬化的高聚物材料10,形成连续且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高聚物薄层结构,能很好的起到防止接缝渗漏,如图4所示。
(四)依次竖向分层分段开挖,
(五)重复步骤(三)、(四),施工至设计的基底11标高,即完成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施工,如图5所示。
(六)除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完成使用功能后,随着基坑回填工作的开始,即可进行回收阶段的工作,具体回收步骤如下:
(1)回填过程中必要时分层分段清理接缝部位的高聚物材料10。
(2)地下连续墙顶部型钢冠梁8拆除回收。
(3)吊车配合液压千斤顶完成对地下连续墙部件1拔出回收。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

1.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地下连续墙部件加工:根据设计计算结果,采用钢材按一定的尺寸在工厂预制加工好地下连续墙部件,在地下连续墙的顶部、墙身对应位置进行冠梁安装固定孔、后期回收用的吊装孔加工,并穿入回收钢缆;根据设计需要,当地下连续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时,适当减少吊装孔和钢缆的用量;
(2)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在指定地面位置,利用成槽机械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槽孔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成槽精度,包括平面定位精度和槽孔垂直精度;
(3)植入地下连续墙部件:利用吊车和平面定位矫正平台,精确的将加工好的地下连续墙部件植入确定的槽孔位置,满足设计的定位精度要求;
(4)地下连续墙部件外侧回填:采用适合地层需要的材料进行回填,以保证地下连续墙部件周边土体的稳定,回填材料为低标号混凝土、砂石及高分子材料;
(二)型钢冠梁的具体步骤如下:
(1)型钢冠梁的加工:根据基坑形状和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精确加工桩顶型钢冠梁及冠梁安装孔的打孔处理,必要时采用机械拉弯加工工艺,以方便型钢冠梁与地下连续墙的螺栓连接;
(2)型钢冠梁的拼接安装: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毕后,基坑开挖前,首先采用水准仪对型钢冠梁的标高进行控制,紧接着用吊车对其位置进行初步固定,最后采用高强螺栓对型钢冠梁与地下连续墙顶部进行固定连接;
(三)基坑开挖、高聚物注浆,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内部土方,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1m左右,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清理地下连续墙附近的土体;
(2)地下连续墙接缝处高聚物注浆:为防止侧壁土体从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挤出,引发周边环境风险,在分层分段开挖过程中,在地下连续墙接缝部位注入快速膨胀硬化的高聚物材料,形成连续且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高聚物薄层结构,能很好的起到防止接缝渗漏;
(四)依次竖向分层分段开挖;
(五)重复步骤(三)、(四),施工至设计的基底标高,即完成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施工;
(六)除作为地下结构外墙使用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完成使用功能后,随着基坑回填工作的开始,即可进行回收阶段的工作,具体回收步骤如下:
(1)回填过程中必要时分层分段清理接缝部位的高聚物材料;
(2)地下连续墙顶部型钢冠梁拆除回收;
(3)吊车配合液压千斤顶完成对地下连续墙部件拔出回收。
CN201710396003.5A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Active CN107023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6003.5A CN107023021B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6003.5A CN107023021B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021A true CN107023021A (zh) 2017-08-08
CN107023021B CN107023021B (zh) 2019-11-26

Family

ID=5952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6003.5A Active CN107023021B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230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8702A (zh) * 2018-01-31 2018-06-05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珊瑚礁基坑的可回收式柔性复合支护结构及建造方法
CN109056745A (zh) * 2018-09-19 2018-12-21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 一种柔性复合装配式支护与地下结构一体化设计施工方法
CN109811778A (zh) * 2019-03-27 2019-05-28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超深基坑围护止水结构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1426A (ja) * 2004-12-08 2006-06-22 Sanken Techno Create:Kk 裏込め用スペーサ
CN104234057A (zh) * 2013-10-22 2014-12-24 王磊 高聚物注浆帷幕与预应力管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CN105178329A (zh) * 2015-08-08 2015-12-23 广州市设计院 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扶壁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672327A (zh) * 2016-02-04 2016-06-15 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直径竖井高聚物注浆开挖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05735322A (zh) * 2016-02-04 2016-07-06 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刚柔复合防渗可回收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61426A (ja) * 2004-12-08 2006-06-22 Sanken Techno Create:Kk 裏込め用スペーサ
CN104234057A (zh) * 2013-10-22 2014-12-24 王磊 高聚物注浆帷幕与预应力管桩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CN105178329A (zh) * 2015-08-08 2015-12-23 广州市设计院 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扶壁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672327A (zh) * 2016-02-04 2016-06-15 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直径竖井高聚物注浆开挖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05735322A (zh) * 2016-02-04 2016-07-06 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刚柔复合防渗可回收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8702A (zh) * 2018-01-31 2018-06-05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珊瑚礁基坑的可回收式柔性复合支护结构及建造方法
CN109056745A (zh) * 2018-09-19 2018-12-21 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 一种柔性复合装配式支护与地下结构一体化设计施工方法
CN109811778A (zh) * 2019-03-27 2019-05-28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超深基坑围护止水结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021B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5322B (zh) 一种刚柔复合防渗可回收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07190752B (zh) 一种柔性复合防渗装配式可回收矩形截面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07313431B (zh) 临近不等高基坑同步施工方法
CN106013052B (zh) 钢板桩与沉井组合式地下停车库的施工方法
CN107130611A (zh) 一种柔性复合防渗装配式可回收圆截面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204491626U (zh) 拉森钢板桩与预应力锚杆组合的基坑围护结构
CN104264688A (zh) 人工挖孔变截面桩支护施工工艺
CN102995659B (zh) 超大型地下工程的先中心区结合周边的施工方法
CN111101540B (zh) 一种明挖隧道上穿既有电力隧道施工方法
CN104131565B (zh) 一种逆作土方正作开挖的施工方法
CN109056746A (zh) 一种柔性复合装配式可回收矩形工作井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10259490A (zh) 一种地铁暗挖车站施工方法
CN107023021B (zh) 一种柔性复合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11734425A (zh) 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的施工方法
CN110004991A (zh) 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构建方法
CN102808627A (zh) 钢管棚暗挖施工方法
CN105672327B (zh) 一种小直径竖井高聚物注浆开挖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01701460A (zh) 控制基坑施工过程中周围地表沉降的施工方法
CN109295986A (zh) 一种柔性复合格构式可回收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10984132B (zh) 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成槽的施工方法
CN109356589A (zh) 一种柔性复合阶梯状深圆竖井装配式可回收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09295985A (zh) 一种柔性复合装配式可回收排桩对撑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法
CN101748735A (zh) 软土地区减少桩偏斜的基坑开挖方法
CN202954367U (zh) 分区卸荷控制深大基坑变形的系统
CN205576990U (zh) 一种过河段穿桥桩隧道注浆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Fuming

Inventor after: Fang Hongyuan

Inventor after: Pan Yanhui

Inventor after: Zhao P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Fuming

Inventor before: Pan Yanhui

Inventor before: Zhao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