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9801B -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9801B
CN107019801B CN201610058704.3A CN201610058704A CN107019801B CN 107019801 B CN107019801 B CN 107019801B CN 201610058704 A CN201610058704 A CN 201610058704A CN 107019801 B CN107019801 B CN 1070198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osome
thermosensitive
solution
quantum dots
phospholip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87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9801A (zh
Inventor
赵强
李珍珍
潘玉瑾
黄华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0587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19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19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9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9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98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61K41/0028Disruption, e.g. by heat or ultrasounds, sonophysical or sonochemical activation, e.g. thermosensitive or heat-sensitive liposomes, disruption of calculi with a medicinal preparation and ultras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2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 A61K31/7034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attached to a carbocyclic compound, e.g. phloridzin
    • A61K31/704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non-saccharide compounds by glycosidic linkages attached to a carbocyclic compound, e.g. phloridzin attached to a condensed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e.g. sennosides, thiocolchicosides, escin, daunorubic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9/00Preparations for testing in vivo
    • A61K49/001Preparation for luminescence or biological staining
    • A61K49/0063Preparation for luminescence or biological staining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or galenical form, e.g. emulsions, microspheres
    • A61K49/0065Preparation for luminescence or biological staining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or galenical form, e.g. emulsions, microspheres the luminescent/fluorescent agent having itself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e.g. gold nanoparticle
    • A61K49/0067Preparation for luminescence or biological staining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or galenical form, e.g. emulsions, microspheres the luminescent/fluorescent agent having itself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e.g. gold nanoparticle quantum dots, fluorescent nanocryst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7Liposomes
    • A61K9/1271Non-conventional liposomes, e.g. PEGylated liposomes, liposomes coated with polym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包括以热敏性材料构建的磷脂脂质体,和包裹在磷脂脂质体内部磁性纳米粒子;所述磷脂脂质体是由相变温度40~51℃的磷脂脂质体;所述磁性纳米粒子是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粒子;所述磁性纳米粒子能够在(高频)交变磁场中发热,使磷脂脂质体升温达到相变温度并释放出其中的物质;所述磷脂脂质体中还包裹有近红外发光的量子点。本发明的热敏脂质体中包裹了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磁热效应,能够在交变磁场下实现局部升温发生结构破坏,释放出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控释精度高的特点,配合近红外发光的量子点作为示踪成分,有效的解决了磁性热敏脂质体进入体内难以表征的问题,达到了示踪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敏脂质体,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磁热特性的热敏脂质体,能够在交变磁场下发热实现热敏脂质体中成分的释放。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所述的药物通常是指对机体产生某种生理生化影响,并在疾病诊断、预防或治疗方面具有一定效果的物质。药物的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是指药物的作用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性致病因子,即中医常说的治本,对症治疗是指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的症状,即中医常说的治标。无论是治标还是治本,药物分子都必须和特定的靶点相互作用才能发挥药效。普通药物在进入体内后,快速地经由血液循环均匀地分布于人体组织中,仅有极少一部分能够真正作用于病变部位。药物广泛的分布使得药物疗效降低,并导致了毒副作用,因为非目标的位点的作用直接引起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包括各种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靶向药物是指具有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药物分子或其载体能够选择性的分布/作用于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达到精确控制分布,在实现强烈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由于药物在目标区域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具有较高的浓度,从而使得药效显著提高;相应的药物在非目标区域内分布尽可能的低,使得毒副作用降低,正常组织、细胞的不再受到伤害或尽可能少受到药物的毒副作用。
脂质体是由磷脂分子的两亲特性使之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自发排布形成的囊泡结构。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通过剧烈搅动作用,磷脂分子在水面排布的层状结构被打破,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通常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具有无毒性、生物相容性、持续释放特性等诸多优良特性,同时由于脂质体在机体内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而迅速的摄取,使得脂质体具有优良的药物载体潜力。
热敏脂质体是一种具有相变温度(Tm)的药物载体,在常温或体温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的包裹药物。当施加额外的加热作用时,热敏脂质体达到相变温度时自动释放出其中包裹的药物。
现有研究大部分是:先利用磁靶向技术将药物运送到肿瘤部位,再在温热的刺激(HIFU)下快速释放药物。
如Pallab Pradhan等人,“Targeted temperature sensitive magneticliposomes for thermo-chemotherapy”一文中指出利用叶酸靶向热敏磁性脂质体携带阿霉素制备得到靶向脂质体。研究表明该靶向脂质体在外磁场协同叶酸导向的作用下具有极高的导向选择性,与直接采用叶酸制导靶向作用相比,更强更显著。
如Mariska de Smet等人,“Temperature-sensitive liposomes fordoxorubicin delivery under MRI guidance”,研究证实靶向给药可以提高阿霉素的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结合磁造影剂协同应用具有良好的磁导向作用,同时药物的释放曲线表现并没有什么差异。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的治疗源为超声波,主要是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于体内靶区,在肿瘤内产生瞬态高温(60℃以上)、空化、机械作用等生物学效应,杀死靶区内的肿瘤细胞。HIFU也可以结合热敏脂质体,在靶向目标区域内形成局部高温促使化学治疗药物在靶向区域内释放。
如Ashish Ranjan等人,“Image-guided drug delivery with magneticresonance guid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eliposomes in a rabbit Vx2 tumor model”,研究表明,阿霉素的低温敏感脂质体在核磁共振技术的导向作用下到达靶向目标区域,经过HIFU的快速致热升温实现了阿霉素在靶向目标区域内的有效释放,显示磁导向的温敏脂质体结合HIFU技术,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各类肿瘤/癌症的治疗中。
但是磁性物质进入体内随着血流运行,要在合适的体外磁场引导下才可以选择达到并定位。而且生物体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极为复杂,磁场方向又特别固定,使得磁导向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表现不如预期。
就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而言,其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到多重超声波能量进行重叠,使用到的超声设备体积大,而且必须精确计算超声探头之间的分布位置及夹角才能实现超声能量的聚焦作用。在实验室中成功聚焦的超声能量控制精度依然较低,在超声过程中聚焦能量产生的热量会使目标区域温度快速升高,进而导致组织密度发生变化,超声能量聚焦点发生偏移。
此外,现有的热敏脂质体靶向药物研究中尚缺少关于靶向药物导向就位后的表征方法,即当药物通过靶向制剂引导到达目标组织区域后缺少确认的方法。在药物释放之前无法确认靶向脂质体是否有效的聚集到了目标区域,只有应用HIFU对目标区域进行聚焦超声处理以后,热敏脂质体释放出药物以后才能进行检测分析。这使得HIFU的应用和热敏脂质体靶向给药之间缺少配合,有时需要多次HIFU处理才能完成一次脂质体靶向给药工作。
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是许多作用靶点在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然而生物膜的生物屏障作用阻止了许多高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从而很大程度地限制了这些物质在治疗领域的应用。因此,如何引导这些物质穿透细胞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介导生物大分子穿透细胞膜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胞穿透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脂质体、腺病毒、纳米颗粒、影细胞等,而CPPs是一类以非受体依赖方式,非经典内吞方式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多肽,它们的长度一般不超过30个氨基酸且富含碱性氨基酸,氨基酸序列通常带正电荷。
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转录激活因子TAT(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transcription activator, HIV-1 TAT)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穿透肽,它凭借一种无毒的、高效的方式进入细胞。
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携带多种不同大小和性质的生物活性物质进入细胞,包括小分子化合物、染料、多肽、多肽核酸(Peptide Nucleo Acid,PNA)、蛋白质、质粒DNA、siRNA、200nm的脂质体、噬菌体颗粒和超顺磁性粒子等,这一性质为其成为靶向药物的良好载体提供了可能。
CPPs作为载体的优势在于低毒性和无细胞类型的限制,尽管CPPs可输送不同类型的物质进入细胞,但其实际应用多集中于寡肽、蛋白质、寡聚核苷(oligonucleotides,ONs)或类似物的细胞转运。
在可见光区(400-700nm)之间成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会受到生物组织中内源物质(黑色素/有氧/无氧血红蛋白/胆红素和水等)的吸收、散射等对光学成像都会造成影响,而在近红外区域(700-1000nm)组织的散射、吸收和自发荧光背景都较低,近红外光源能够在生物组织内获得最大穿透深度,并进行深层组织成像。可用近红外荧光来监测生物组织的特点,将近红外量子点引入到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推断中。
近红外光是波长在0.78~2.52m的电磁波,即紫外-可见和中红外分析的中间波段由于物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比较少,所以近红外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小对物质透过性好,在此基础上研究近红外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近红外技术。Pogue B,Jiang SD,Dehghani H. Alternative Breast Imaging. Chapter 10. Boston: Springer,2005.201 226。近红外光波具有良好的传导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靶向热敏脂质体定位到目标治疗组织区域后,在释放药物之前缺少验证表征确认的方法,使得靶向药物释放过程中应用手段精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表征靶向药物输送位置的近红外发光热敏脂质体。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制备所述近红外发光热敏脂质体的方法。进一步,所述的红外发光热敏脂质体还可以被制备成具有磁性致热释放特性的新型脂质体。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包括以热敏性材料构建的磷脂脂质体(TSL),和包裹在磷脂脂质体内部磁性纳米粒子。
所述磷脂脂质体是由相变温度40~51℃的磷脂脂质体。
所述磁性纳米粒子能够在交变磁场中快速振动发热,使磷脂脂质体升温达到相变温度并释放出其中的物质。
所述磁性纳米粒子是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粒子。所述磷脂脂质体中还包裹有近红外发光的量子点(Quantum Dots,QDs)。
本发明的热敏脂质体中特包裹了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磁热效应,在外加高频交变磁场的作用下,Fe3O4的纳米颗粒会高频振动产生热量,进而使热敏脂质体的磷脂壳层达到相变温度(Tm),然后释放出药物。而选用相变温度40~51℃的磷脂脂质体,相变温度较为温和,与生物体温度差别较小,通过磁性纳米粒子在交变磁场中快速振动可以轻松的达到相变温度,实现热敏脂质体中的成分释放。
所述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粒子是颗粒半径在纳米级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微粒,也可称为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利用磁性纳米粒子在高频交变磁场下局部产热,高频交变磁场只会作用到磁性Fe3O4纳米颗粒产生磁热,而对于其他正常组织不会有作用,从而降低了受损程度。如果采用靶向制剂的脂质体,还可以将磁性微料定向输送到肿瘤区域,在目标区域内实现精确的交变磁场致热,交变磁场制热的优势在于,只对存在超顺磁性粒子的区域产热,而对其余正常细胞无伤害,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附带伤害,精确致热作用的目标靶点。与现有技术中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相比,克服能量控制效果不佳不利于热敏脂质体中药物释放的不足,利用交变磁场进行加热升温具有局部精确升温控制的特点,能够有效保证温度升高与热敏脂质体释放药物之间的紧密关系。
进一步,所述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粒子的制备方法可以是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微乳化法、溶胶-凝胶法中的任意一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它已知的制备方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
此外,本发明的磁性热敏脂质体还可以在外部磁场的协同作用下进行预定位,通过外部磁场和交变磁场的协同联合应用实现更佳的靶向给药治疗作用。磁性热敏脂质体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随着血液循环聚集到靶器官,然后通过交变磁场产热,释放负载的药物,达到定向热化疗的效果。
同时,在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中还含有近红外发光的量子点。近红外发光的量子点,与现阶段研究的普通区域的发射范围在400-600nm的量子点不同,其发射波长较长,具有不易被其它物质阻挡吸收的特点,可以在载药脂质体进入生物体内以后作为示踪成分,有效的解决了磁性热敏脂质体进入体内不易被观察的问题,达到了可视化效果。
进一步,所述热敏脂质体是用于承载药的载体,化学治疗的药物被包裹于其中,最好用于治疗肿瘤或癌症的药物成分。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中包裹化学治疗药物分子,特别是用于治疗肿瘤或癌症的药物分子,如阿霉素。上述脂质体成分携带药物分子后,通过脂质体或脂质体表面的改性特征实现了靶向选择,进入生物机体内部后,在显微镜下根据近红外发光量子点示踪观察,根据脂质体定位到靶向区域,然后,通过高频交变磁场让Fe3O4纳米颗粒高频振动产生热量,使得热敏脂质体温度升高,达到相变温度(Tm),释放出其中包裹的药物分子,达到治疗肿瘤/癌症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粒子是氮气保护下,将三价铁盐和二价铁盐溶解于水溶液中,在氨水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进一步,所述热敏脂质体是由DPPC、DPPG、DPSP、PSPC、DSPC、DSPG、HSPC、HEPC、DMPC、DLPC、SPPC、PMPC和PSPC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原料,制备的相变温度为40-45℃的热敏脂质体。
进一步,所述近红外发光量子点是具有生物窗(biological window)的可近红外显像的量子点。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近红外量子点和近红外发光量子点指代相同的材料成分,即如上所述的具有生物窗的近红外量子点。生物窗是指700~3000nm范围内近红外光波的观察窗口,由于在此范围内生物组织对于光波的吸收、干扰少,利于近红外光波穿透观测,故称为生物窗。
进一步,所述近红外发光量子点是发射波长为700~900nm的量子点。其不易被干扰或吸收可以更加精准的表征脂质体载药后的流动及体内分布状况。其独特的创新点在于,近红外发光量子点,适合“Biological Window”区域中示踪。由于大多数组织在近红外区域窗口(700-1000nm)内的散射、吸收和自发荧光背景都较低,而且近红外区域在生物组织内具有穿透性好和光化学损伤较低的特点,使得近红外发光量子示踪表现突出。当热敏脂质体用于载药的时候,可以利用该近红外发光量子点进行表征观察,实现脂质体的位置追踪定位。精确控制热敏脂质体到达治疗靶点,然后精确控制释放出化学治疗药物。
进一步,所述近红外发光量子点是通过合成过程中控制其生长尺寸或核壳结构类型实现近红外发光特性的量子点。
进一步,所述热敏脂质体还含有靶向分子成分。所述磁热释放的脂质体的表面接枝有靶向分子成分。所述靶向分子成分是叶酸(FA)或者短肽。所述短肽是短链肽,由3-9个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链肽,有时也叫低聚肽。如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S(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NGR(天冬酰胺-甘氨酸-精氨酸)、RGDV(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GDT(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等,可以是上述之一或几种组合应用。进一步,所述RGD短肽,可以与新生血管高表达整合素αvβ3相结合,可抑制肿瘤组织生长和转移。
磁性脂质体利用外磁场靶向定位,由于血液流动方向的复杂性,导致精度控制表现不佳的问题,本发明靶向热敏脂质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对于目标靶点的针对性选择度更高。近红外发光热敏脂质体在进入生物体内以后,仍然存在着被RES 吞噬以及无特异的细胞靶向性的问题。在脂质体表面引入了叶酸(FA)或者短肽,提高细胞或者血管靶向性,降低RES对其的识别和摄取。然后,通过红外跟踪脂质体达到目标靶点的浓度及精确度,通过适当的方法(如交变磁场刺激磁性纳米粒子)使热敏脂质体发生相转化,释放有效成分。根据FA或者短肽各自的不同特性,可以实现对于靶向定位到肿瘤区域,定点释放化学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接枝以上特异性的表面分子结构,使得脂质体具有更高的选择特性和组织穿透能力,可以将大分子药物、蛋白类、核酸类、纳米颗粒、脂质体等导入体内,实现特定的治疗作用。
进一步,所述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还包含有细胞穿透肽(CPPs)。虽然,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指出叶酸具有一定的靶向特性,经过优化处理的脂质体具有靶向作用,增加药物在细胞表面的浓度,进一步地结合上细胞穿透肽(CPPs),提高药物对于细胞膜的穿透能力,使得脂质体载药后的治疗作用更强更好。细胞膜穿透肽(CPPs)作为一类能够高效携带外源分子转运到细胞内的载体工具,在实际发明人的研究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选择特性,具有巨大的潜力。
作为应用CPPs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细胞穿透肽结合在磷脂脂质体上,成为脂质体的壳的一部分。细胞穿透肽结合在磷脂脂质体上使得脂质体具有穿透作用,在有靶向分子的识别导向的作用下,脂质体更加有效的进入目标治疗细胞中,进而携带包裹在热敏脂质体内部的成分进入细胞内,如化学治疗药物,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然后,利用其它手段使得热敏脂质体达到相变温度,崩解释放出其包裹的成分,如用于治疗癌症的化学治疗药物,更加高效的作用于治疗靶点。带有药物的整个脂质体进入目标细胞,能够更加高效的选择性释放药物成分,确保药物能够完全精确的作用到癌细胞。
作为应用CPPs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细胞穿透肽被包裹于脂质体内,如热敏脂质体的水相或油相里面。脂质体分布到特定/非特定的组织中时,采用相应的热敏手段使热敏脂质体释放出其中包裹的CPPs,进而CPPs直接介导作用于细胞膜,使得细胞膜穿透性改变,药物进入细胞,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如杀死癌细胞。
优选的,细胞穿透肽可以和药物结合在一起,CPPs和药物连接在一起形成CPPs介导的药物。优选的,其结合方式可以通过酯键、醚键、离子键等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在靶向分子成分是叶酸(FA)或者短肽的引导作用下,脂质体快速分布接近于目标治疗组织区域内。脂质体携带CPPs介导的药物到达目标给药区域后,适当的方法使之释放出药物成分,如控制相应的环境温度(HIFU、交变磁场致使磁性纳米颗粒热振动致热),使得脂质体达到其相变温度。脂质体释放出CPPs介导的药物成分,药物成分由CPPs介导带领下穿透细胞膜,甚至直达细胞核,使药物在细胞内发挥相应的药效,实现治疗作用。例如,对于癌细胞,相应的药物在穿透细胞膜以后可以更有效的将其杀死,效果明显可靠。
根据CPPs结合的方式,脂质体可以是直接整体穿透细胞膜,进入其内释放药物;也可以是脂质体在细胞外先释放出CPPs介导的药物(如CPPs-Dox,细胞穿透肽接枝的多柔比星),再由CPPs引导药物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实现相应的治疗目的,作为精确穿透的治疗药物成分应用。
以上只有利用CPPs进一步改善脂质体应用的部分实例,并不限定脂质体的应用,也不限定CPPs在脂质体中以其它的方式进行添加/结合/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热敏脂质体包裹磁性纳米粒子,形成具有磁热效应的脂质体,在外加高频交变磁场的作用下,Fe3O4纳米颗粒会高频振动产生热量,进而使热敏脂质体的磷脂壳层达到相变温度(Tm),然后释放出药物。属于针对性极强的局部致热释放药物成分,选择性高,对于其他正常组织不会有作用。
2. 本发明的近红外发光热敏脂质体采用近红外发光的量子点进行示踪,其发射波长较长,具有不易被其它物质阻挡吸收的特点,示踪效果好,易观察,能够实现可视化效果。
3. 本发明靶向磁性热敏脂质体采用叶酸(FA)或者细胞穿透肽(CPPs)作为靶向致导分子,增加药物表达浓度好,靶向性突出,不易被RES错误识别。
附图说明:
图1 是实施案例907的结果表征图,磁性近红外载药脂质体。
图2 是实施例905制备的近红外脂质体表征图,磁性荧光脂质体。
图3 是实施例301的结果表征图,两种量子点CdSeTe和CdSeTe/CdS的荧光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部分名词缩写解释如下:
DPPC: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dipalmitoylphosphatidyl choline)。
DPPG: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e)。
DPSP:二棕榈酰鞘磷脂(dipalmitoyl sphingomyelin)。
PSPC:棕榈硬脂酰磷脂酰胆碱(palmitoyl stear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istearoyl Phosphatidylcholine)。
DSPG: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istearoyl Phosphatidyglycerole)。
HSPC:氢化大豆磷脂。
HEPC:氢化卵磷脂。
DMPC: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
DLPC:二月桂酰磷脂酰胆碱。
SPPC:1- 硬脂酰 -2- 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PMPC:1-棕榈酰-2-豆蔻酰磷脂酰胆碱。
PSPC:1-棕榈酰-2-硬脂酰磷脂酰胆碱。
Chol:胆固醇。
TSL:热敏脂质体。
L-cys:L-半胱氨酸。
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CAS号:6066-82-6。
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
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
ODPA:4,4′-联苯醚二酐。
TOA:三辛胺。
TOP:磷酸三辛酯。
HDA:十六烷基胺。
ODE:1-十八烷烯。
DMF:N,N-二甲基甲酰胺。
CPPs:细胞穿透肽。
Dox:阿霉素、多柔比星。
CPPs-Dox:细胞穿透肽接枝阿霉素、细胞穿透肽接枝多柔比星。
FA:叶酸。
DCC:Dicyclohexylcarbodiimide,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PBS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
TOPS:N-乙基-N-(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CAS:40567-80-4。
本发明所述的热敏材料的选择可以是相变温度在30-60℃之间的热敏脂质体材料(TSL,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热敏脂质体的原料可以选自以下之一或多种:
DPPC、DPPG、DPSP、PSPC、DSPC、DSPG、HSPC、HEPC、DMPC、DLPC、SPPC)、1-豆蔻酰-2-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1-棕榈酰-2-豆蔻酰磷脂酰胆碱、 1-硬脂酰-2-豆蔻酰磷脂酰胆碱、PMPC和PSPC。
本发明制备热敏脂质体的方法可以主动载药方法或被动载药方法。如薄膜法、反相蒸发法、冻干法、溶剂注入法、超临界法、复乳法、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等。
实施例分组1:制备热敏脂质体
实施例101
以DPPC为基础材料,DSPG为辅助材料。
在20mL的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氯仿和甲醇体积比=4:1)中,加入750mg的DPPC和75mg的DSPG,加热至55℃,搅拌20分钟至完全溶解,旋转蒸干4小时,将有机溶剂完全脱去。加入18mL磷酸盐缓冲液(pH=7.4±0.1),超声15分钟,然后冷冻干燥得到脂质体微球。
由于人体对温度的耐受性有限,TSL的基础材料应选为相变温度较低的磷脂。本实施例中选用: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相变温度为41℃。DSPG,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相变温度为55℃。引入DSPG,是因为后期引入的药物对于DSPG的相变行为几乎不受影响,并且对于磷脂双层膜的流动性也没有影响。
实施例102
薄膜分散法
称取DPPG 500mg,DPSP 200mg,DSPC 100mg(55℃)放在旋蒸瓶中,加入30mL氯仿,加热至58℃,溶解完全后,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发,去除氯仿。在瓶壁上形成均匀的薄膜层。另外称取20mg RGD加入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15mL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到前述的旋蒸瓶中,混合均匀,搅拌水化10分钟,超声30分钟,可得到乳白色的脂质体混悬液。即为热敏脂质体材料,将其冷冻干燥取得干燥的脂质体材料。
选用的DPPG(Tm=41℃),DPSP(Tm=41℃),DSPC(Tm=55℃),几种脂质体原料混合在一起,协同后的脂质体壳体相变温度略高于41℃,包封药物的稳定性更高,加热相变化释放的温度也相应提高。通过超声波仪处理或者通过挤压使脂质体通过固定粒径的聚碳酸酯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脂质体的粒径。
实施例103
冷冻干燥法
称取15mg阿霉素溶于适量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超声15分钟,得到阿霉素溶液。再称量一定量DPPC 500mg和PSPC 500mg,加入到30mL的无水乙醚中,磁力搅拌10min,加入前述阿霉素溶液,以15000r/min高速匀浆 5min,室温减压蒸发15分钟,加入10mg甘露醇,超声20min,得到乳液,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滤液用冻干机冻干,得包裹阿霉素的脂质体。
选用的PSPC(Tm=44℃),和DPPC配合制备的脂质体Tm在41~44℃之间,相变温度适宜,可应用情况广泛。冷冻干燥得到的脂质体是无水的干燥脂质体,在复水等过程中脂质体结构和功能表现不稳定。加入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可大大减小甚至消除冻干过程对脂质体的破坏,复水后的脂质体形态更好,粒径和包封率等表现也是更佳。优选的,可以选用单糖、二糖、寡聚糖、多糖、多元醇等作为冻干保护剂,如麦芽糖、乳糖。
二级实施例,分组9:脂质体载药
本发明脂质体上可以结合的治疗药物,达到相应的目的。其中,所述的药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药物成分:喜树碱、阿仑单抗、曲妥珠单抗、柔红霉素、阿霉素、米托蒽醌、紫杉醇、长春新碱、氮芥、顺铂、奥沙利铂等。
进一步,本发明制备的载药脂质体中,药物和脂质体的比例范围在1:10-1:40w/w之间,具体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一般而言,水溶性的药物存储在水相中,脂溶性的药物存在油相中。
实施例901
热敏脂质体载药(TSL+紫杉醇)
精密称取适量磷脂(DPPC,DSPG, MSPC, DSPG-PEG, DSPE-PEG-K237,质量比为9:1:1:1:0.01)和紫杉醇(药脂比为1:20)溶于氯仿中,置于250mL的圆底烧瓶中,40℃旋转蒸发成均匀透明的膜。真空干燥器中放着数时后,用PH=7.4的PBS溶液50℃水化,经过探针超声5-50min,然后过聚碳酸酯膜,得到澄清透明带白色乳光的脂质体溶液。
实施例902
热敏脂质体载药(TSL+Dox+磁Fe3O4
精密称取处方量的摩尔比DPPC:Chol:DSPE-PEG=4:1:0.1的磷脂溶于20mL氯仿中,得到脂质溶液。定量称取Dox10mg和磁流体0.6mL溶于4mL水溶液中,加入到上述脂质溶液中,超声乳化2h后,45℃旋转蒸发得到稠厚的胶状物。再加入5mL水溶液,继续减压蒸发30min得到脂质体的水性混悬液。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进行热敏脂质体的制备,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意一种方式制备得到脂质体。
实施例分组2:制备磁性纳米颗粒
本发明制备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粒子是水相的一步法。具体来说,可以是:氮气保护下,将三价铁盐和二价铁盐溶解于水溶液中,在氨水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具体来说三氯化铁和硫酸亚铁溶解于水中,超声分散5~20分钟,向溶液中通入氮气排出空气/氧气成分,然后在氮气保护下,滴加氨水反应,出现黑色溶液后,继续反应20~40分钟,加入柠檬酸三钠作为稳定剂,升温至76~88℃,继续反应20~40分钟,分离磁性沉淀物,洗涤既得磁性四氧化三铁粒子。优选采用醇洗、水洗的方法进行多次洗涤。
实施例201
制备Fe3O4的方法:
按照摩尔比为Fe3+:Fe2+=3:2称取FeCl3·6H2O、FeSO4·7H2O,溶于50mL二次水中,超声处理10min,得到的橙黄色胶体。转移至250mL三口烧瓶中,通N2气,50℃搅拌(转速1000rad/min)。5min之后用分液漏斗滴加15mL浓NH3·H2O(速度),待黑色溶液出现之后,继续反应30min。加入0.5g柠檬酸三钠(分散在20mL二次水中),迅速升温至80℃,继续反应30min。将得到的磁流体溶液进行磁分离,然后醇洗3遍水洗3遍,置于锥形瓶中保存待用。
实施例202
1.2 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
将 Fe2+,Fe3+的盐溶液(FeSO4·7H2O和FeCl3·6H2O)按质量比为 1:2的比例称取并溶于120mL的去离子中,搅拌溶解。在 N2 的保护下,滴加氨水并剧烈搅拌,当 pH 达到 11-12时,停止滴加氨水,反应 0.5h。将温度升到 80℃恒温并加入2g柠檬酸,继续反应 1h 后将产物离心分离,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最后分散在去离子水,得到稳定的Fe3O4胶体,备用。Fe3O4制备的反应为:
2Fe3++Fe2++8OH-=Fe3O4+4H2O
1.3 Fe3O4@SiO2的制备
室温下,在250mL烧瓶中依次加入160mL乙醇,40mL去离子水, 60mg Fe3O4胶体和5mL氨水(28%),然后加入 0.5mL TEOS,TEOS 在氨水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缩合,密封反应6h,将产物离心分离,再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分散于去离子水,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水溶液,备用。
1.4 Fe3O4@SiO2@FITC@ SiO2的制备
1.4.1 FITC- APTEOS的制备
在三颈烧瓶中加入 9.2 mg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50μL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5 mL无水乙醇,充入保护气体氮气数分钟,在避光的条件下搅拌12h。
1.4.2 Fe3O4@SiO2@FITC@ SiO2的制备
将环己烷、 Triton X-100和正己醇分别取7.7 mL、 1.7 mL和 1.8 mL混合,磁力搅拌 20min,缓慢滴加一定量的Fe3O4胶体溶液,搅拌 30min,形成稳定均一的微乳液,将60μL FITC-APTES加入到微乳液中,充分搅拌均匀。依次加入60 μL TEOS(四乙基原硅酸盐),80μL氨水,室温下避光反应 24h,加入少量的丙酮破乳,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交替洗涤2次,分散于乙醇溶液。
实施例203
制备磁性纳米颗粒
采用行星球磨机,以乙醇作为分散介质,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球磨40目的四氧化三铁颗粒,球磨48小时,得到60nm-130nm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制备得到磁性纳米颗粒,不限于以上方法。
实施例903
制备磁性热敏脂质体(磁Fe3O4+TSL)
称取1mg胆固醇、8 mg大豆卵磷脂、50 μL Fe3O4磁流体[*1](6mg/L,乙醇)和1ml氯仿放入10ml试管中,超声1min。然后用N2流吹干,放置在真空干燥器中过夜。再加入5mLPBS溶液(0.01mol/L),超声40min(期间每5min间歇1min)。然后放置在50℃的水浴锅中水浴30min,后经过0.45mm,0.22mm的聚碳酸酯膜各3次,得到的产物在4℃冰箱中避光保存。
[*1]:所述磁流体是将实施例201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溶解于乙醇中制备成的溶液,以下实施例中应用到的磁流体采用同样方式进行处理,括号内记载磁液体的溶液浓度、溶剂。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溶液中均匀分散开来,在包裹于脂质体中的过程中,最容易分散均匀,包裹率表现更佳。
实施例904
包裹磁性纳米颗粒(磁Fe3O4+TSL)
按实施例101的方法制备脂质体,在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后,加入20 mg实施例201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超声处理20分钟,水化40分钟,然后冷冻干燥得到包裹有磁性纳米颗粒的脂质体微球。
将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的水性磁性纳米颗粒引入到热敏脂质体中,磁性热敏脂质体。
实施例分组3:近红外量子点制备
本发明合成近红外量子点的策略可以有两种:
1. 选择合适的半导体材料,通过分贝控制其生长尺寸或成分组成,来制备单核或合金型半导体纳米晶体。比如:PbSe、 InAs、 HgTe 、CdHgTe 、CdTeS或者CdSeTe等。
2. 合成电子与空穴高度离域的核壳型量子点:核壳的异质结构可以有效的抑制量子点表面缺陷和本身的非辐射衰减,而且可以通过调节壳层厚度来控制荧光发射波长。
近红外区域发光热敏脂质体:油相合成或者水相合成,还有不同的元素。水相合成由L-半胱氨酸包裹的窄带宽的近红外区域量子点(CdSeTe)即将Se硒粒子加入到CdTe纳米晶体中。将水溶性的CdSeTe量子点引入到热敏脂质体中。
一种本发明的近红外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之一,包括以下步骤:
(1)镉溶液:将氯化镉和L-半胱氨酸溶解于水中,调节溶液pH至碱性,得到镉溶液。
(2)NaHTe溶液:在保护气氛下,将碲粉和硼氢化钠在水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溶液变成淡紫色,得到碲氢化钠溶液。所述保护气氛是非氧化性气氛,可以是氮气氛、氩气氛等。
(3)CdTe量子点:在保护气氛下,将碲氢化钠溶液和镉溶液混合,并加热至90~120℃反应,制备得到CdTe量子点。
(4)NaHSe溶液:在保护气氛下,将硒粉和硼氢化钠在水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溶液变为澄清透明,生成NaHSe溶液。加入L-半胱氨酸,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的NaHSe。
(5)CdTeSe量子点:取步骤(3)制备的CdTe量子点,在保护气氛下,加入NaHSe溶液,在90~110℃下搅拌反应,溶液颜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则生成相应的CdTeSe量子点。一种近红外量子点。
进一步,还可以利用上述步骤(5)制备的CdTeSe量子点制备CdS包裹的CdTeSe/CdS量子点。制备过程如下:(6)取步骤(5)制备的CdTeSe量子点溶液,在保护气氛下,加入硝酸镉、硫代乙酰胺和L-半胱氨酸,加热至90~110℃,搅拌反应,溶液颜色由棕色变为紫黑色,得到CdS包裹的CdTeSe/CdS量子点。
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两种近红外量子点,其荧光发射波长在700~900nm之间,具有良好的生物观察窗口。
实施例301
CdSeTe量子点的制备:主要是将Se元素掺杂到CdTe中得到的。
(1)CdTe量子点的制备
A.Cd溶液的配制
称取45.9mg(0.25mmol)的CdCl2和72.6mg(0.6mmol)的L-半胱氨酸溶于200mL超纯水,超声使其彻底溶解。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至12左右,密封备用。
B.前驱体NaHTe溶液的合成
称取79.8mg(0.625mmol)的Te粉、6.25mmol的NaBH4迅速移入50mL三颈瓶,加入10mL超纯水,常温下持续通Ar并磁力搅拌反应1h,直至溶液变成淡紫色,生成NaHTe溶液。该反应中用到的三颈瓶和超纯水均是先通Ar除去空气的。
C.CdTe的合成
将配制好的Cd溶液转入250mL三颈烧瓶,油浴加热至95℃,并通入Ar鼓泡10min以除去空气。然后,将2mL新鲜配制的NaHTe溶液加入搅拌反应体系,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橙红色,CdTe就是在这一阶段中生成的。
(2)CdSeTe的合成
A.前驱体NaHSe溶液的合成
称取49.4mg(0.625mmol)的Se粉、6.25mmol的NaBH4迅速转入50mL三颈瓶,加入10mL超纯水,常温下持续通Ar并磁力搅拌反应,直至溶液变为澄清透明,生成NaHSe溶液,再加入72.6mg(0.6mmol)L-Cys至反应体系。该反应用到的三颈瓶和超纯水均是先通Ar除去空气的。
B.取反应3h得到的CdTe溶液200mL移入250mL三颈烧瓶,油浴加热至95℃,并通Ar10min除去空气。然后,将2mL新鲜配制的NaHSe溶液加入搅拌反应体系,溶液颜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CdTeSe就是在这一阶段中生成的。
(3)CdSeTe/CdS量子点的制备:
取反应3h得到的CdTeSe溶液100mL移入150mL三颈烧瓶,油浴加热至95℃,并通Ar10min除去空气。然后,32mgCd(NO3)2、10.5mg硫代乙酰胺和72.5mgL-Cys加入搅拌反应体系,溶液颜色由棕色变为紫黑色,在这一阶段生成了CdS包裹的CdTeSe/CdS量子点。
在本实施例301中合成了两种近红外量子点CdSeTe和CdSeTe/CdS。其中CdSeTe/CdS是在CdSeTe的表面包裹一层CdS得到的近红外量子点(即近红外发光量子点)。
图3是实施例301的结果表征图,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在468nm下激发得到的荧光发射谱图。近红外量子点CdSeTe的发射峰在760nm左右,量子产率有21.7%;而近红外量子点CdSeTe/CdS的发射峰在821nm左右,量子产率为25.2%。
实施例302
制备CdSeTe/CdS-RGDS探针
取200 μL实施例301制备的L-cys包裹的CdSeTe/CdS量子点、0.01 mg NHS和0.017mg EDC分散在1 mL PBS (0.01 mol/L,pH =7.4)中,25℃孵育震荡1h后,用透析袋过滤除去小分子得到活化的近红外量子点。再加入100 μL RGDS溶液,避光震荡10h后,6000转/min离心过滤后得到CdSeTe/CdS-RGDS。
实施例303
制备CdSeTe/CdS-BSA
在1mLpH=7.4的PBS中,加入200μL实施例301制备的L-cys包裹的CdSeTe/CdS量子点、0.01mgNHS和0.017mgEDC后,室温活化30min,加入100mLBSA(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避光震荡8h,离心纯化得到CdSeTe/CdS-BSA。
实施例302和303是实施例301中制备的CdSeTe/CdS共价耦联RGDS和BSA的合成过程,制得改性或接枝修饰后的近红外发光量子点材料。
实施例304
参考文献方法制备CdTe0.5Se0.5/Cd0.5Zn0.5S量子点:
1. 制备CdTe0.5Se0.5:0.54mmol的CdO和180mg的ODPA(4,4′-联苯醚二酐)溶在7mL的TOA(三辛胺)中,140℃搅拌1h除去水,再在280℃反应知道CdO完全溶解,得到Cd前驱体溶液。0.5mmol的Se粉和Te粉在1mLTOP(磷酸三辛酯)中搅拌完全溶解。然后将TOPSe和TOPTe溶液注射到Cd的前驱体中并保持280℃下2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己烷和50mL的乙醇。所有的反应均在氮气保护下进行。
2. 制备Cd0.5Zn0.5S的壳是将Cd离子、醋酸锌和TOPS(N-乙基-N-(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CAS:40567-80-4)直接反应得到的。将14mg的二水合醋酸镉、10mg的醋酸锌、0.5g的HDA和5mL的ODE在三颈瓶中混合搅拌200℃直到完全溶解。将6mgS粉分解在0.5mLTOP中。
3制备CdTe0.5Se0.5/Cd0.5Zn0.5S:将CdTe0.5Se0.5 3mL的甲苯溶液在搅拌中注射到TOPS的溶液中。这种混合物保持在200℃下搅拌10min,再冷却至室温,得到CdTe0.5Se0.5/Cd0.5Zn0.5S产物。
实施例301-304合成得到的近红外发光量子点,能够在近红外区域窗口发光。对于在近红外区域散射、吸收和自发荧光背景都较低的生物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好,而且光化学损伤较低,作为示踪成分应用表现效果优良。
实施例905
制备近红外脂质体(NIR+TSL)
称取1mg胆固醇、8mg大豆卵磷脂和1mL氯仿放入10mL试管中,超声1min。然后用N2流吹干,放置在真空干燥器中过夜。再加入0.5mL上述制备的量子点溶液和4.5mLPBS溶液(0.01mol/L),超声40min(期间每5min间歇1min)。然后放置在50℃的水浴锅中水浴30min,后经过0.45mm,0.22mm的聚碳酸酯膜各3次,得到的产物在4℃冰箱中避光保存。
将上述实施例905制备的近红外脂质体,在荧光分光光度计,468nm下激发,可以看到该脂质体在近红外区域有荧光,因为在750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峰,表征结果如图2所示。
实施例906
制备近红外脂质体(NIR+TSL)
按实施例102的方法制备脂质体,在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后,加入10 mg实施例303制备的量子点,超声处理20分钟,然后冷冻干燥得到包裹有近红外发光量子点的脂质体微球。
实施例907
制备磁性近红外载药脂质体:
称取1 mg胆固醇、8 mg大豆卵磷脂、50 μl Fe3O4磁流体(6 mg/L,乙醇)和1 ml氯仿放入10 ml试管中,超声1 min。然后用N2流吹干,放置在真空干燥器中过夜。再加入0.5 ml上述制备的量子点溶液、0.5 ml Dox(1 mg/mL,H2O)和4ml PBS溶液(0.01 mol/L),超声40min(期间每5 min间歇1 min)。然后放置在50℃的水浴锅中水浴30min,后经过0.45 mm,0.22 mm的聚碳酸酯膜各3次,得到的产物在4℃冰箱中避光保存。
图1是实施例907的结果表征图。制备的磁性近红外载药脂质体,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中,468nm激发,550nm和590nm的吸收峰归因于DOX的荧光发射,750nm的吸收峰归因于近红外CdSeTe量子点。
实施例分组4,热敏脂质体结合CPPs
实施例401
CPPs和脂质体接枝:
将CPPs和脂质体原料进行接枝反应,实现脂质体中CPPs的改性作用。
然后将接枝了CPPs的脂质体和常规脂质体按比例混合,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得到脂质体表面带有CPPs接枝的脂质体产品。
实施例402
近红外量子点+CPPs+热敏脂质体(NIR+CPPs+TSL)
将按实施例401的方法制备接枝CPPs的脂质体原料,按比例和常规的脂质体原料混合,然后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脂质体微球。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磷酸缓冲溶液后,加入实施例303制备的红外量子点材料,超声混合15分钟,冷冻干燥得到高品质的,内部包裹有近红外发光量子点,该脂质体的壳层结合有CPPs。
实施例403
合成CPPs接枝阿霉素的化合物
使用SMP(3-马来酰亚胺丙酸 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作为连接试剂,将44mg阿霉素、22mg的SMP和21 μL 三乙胺溶解于10mL的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室温,搅拌反应3小时。反应溶液用无水乙醚进行沉淀并洗涤两次,离心分离得到红色沉淀产物,真空干燥,收率71.2%。将得到的3.9 mg 阿霉素-SMP化合物和6.75 mg的CPPs溶解于0.25 mL DMF中,加入10 μL 三乙胺,室温,搅拌反应2小时。产物用低温无水乙醚沉积并洗涤数次,离心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CPPs-Dox。
实施例908
制备磁性近红外载药靶向脂质体(磁Fe3O4+NIR+载药+RGDS)
称取1 mg胆固醇、8 mg大豆卵磷脂、50 ul Fe3O4磁流体(6 mg/L,乙醇)和1 ml氯仿放入10 ml试管中,超声1 min。然后用N2流吹干,放置在真空干燥器中过夜。再加入0.5ml上述实施例301制备的量子点溶液、0.5 ml Dox(1 mg/mL,H2O)、0.4 ml RGDS(1 mg/mL,H2O)3.6 ml PBS溶液(0.01 mol/L),超声40 min(期间每5 min间歇1 min)。然后放置在50℃的水浴锅中水浴30min,后经过0.45 mm,0.22 mm的聚碳酸酯膜各3次,得到的产物在4℃冰箱中避光保存。
实施例909
制备热敏脂质体包裹荧光探针(TSL+RGDS-QDs)
称取1 mg胆固醇、8 mg大豆卵磷脂、50 ul Fe3O4磁流体(6 mg/L,乙醇)和1 ml氯仿放入10 ml试管中,超声1 min。然后用N2流吹干,放置在真空干燥器中过夜。再加入0.5 mlDox(1 mg/mL,H2O)、1.0ml 实施例302制备的CdSeTe/CdS-RGDS的荧光探针,3.6 ml PBS溶液(0.01 mol/L),超声40 min(期间每5 min间歇1 min)。然后放置在50℃的水浴锅中水浴30min,后经过0.45 mm,0.22 mm的聚碳酸酯膜各3次,得到的产物在4℃冰箱中避光保存。
实施例910
包裹近红外量子点和细胞穿透肽结合药物的热敏脂质体(TSL+NIR+CPPs-Dox)
按实施例101的方法制备脂质体,在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后,加入10 mg实施例303制备的近红外发光量子点和10mg实施例403制备的CPPs-Dox(细胞穿透肽接枝阿霉素),超声处理20分钟,然后冷冻干燥得到包裹有阿霉素和近红外发光量子点的脂质体微球。
实施例分组5:结合靶向分子FA/RGDS
靶向热敏脂质体:将靶向分子连接到组成热敏脂质体的成分中。
实施例501
制备FA-DSPE-PEG2000
将叶酸连接到DSPE-PEG2000中,形成DSPE-PEG2000-FA整体,将其引入到热敏脂质体中。
将6.25 mg 叶酸溶解于0.5mL无水DMSO中,同时加入125μL吡啶,8.15 mg DCC,氮气保护,室温避光反应4小时活化羧基,然后将25mg DSPE-PEG200-NH2加入上述反应体系,避光搅拌反应24小时。减压蒸发去除混合物中吡啶。加入3.5mL水后,过220nm油膜去除不溶副产物二环己基,上清液用MWCO 8000~14000的透析袋透析,用50 mmol/L生理盐水2L透析2次,水透析3次,每次12小时,产物冷冻干燥。
实施例502
(TSL+FA+QDs+CPPs-Dox)
按实施例101的方法制备脂质体,脂质体原料中添加10mg实施例501制备的FA-DSPE-PEG2000,在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后,加入10 mg实施例303制备的近红外发光量子点和10mg实施例403制备的CPPs-Dox,超声处理20分钟,然后冷冻干燥得到包裹有阿霉素和近红外发光量子点的脂质体微球。
实施例503
(磁Fe3O4+TSL+FA+QDs+CPPs-Dox)
按实施例101的方法制备脂质体,脂质体原料中添加10mg实施例501制备的FA-DSPE-PEG2000,在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后,搅拌均匀。加入50 μL Fe3O4磁流体(6mg/L,乙醇作为溶剂),加入10 mg实施例10制备的近红外发光量子点和10mg实施例403制备的CPPs-Dox,超声处理20分钟,然后冷冻干燥得到包裹有磁性纳米粒子、阿霉素和近红外发光量子点的脂质体微球。
实施例911
制备磁性近红外热敏载药靶向脂质体(磁Fe3O4+TSL+FA+QDs)
精密称取适量磷脂(DPPC,DSPG,DSPE-mPEG2000,DSPE-mPEG2000-FA质量比9:1:1:1:0.01)和50 ul Fe3O4磁流体(6 mg/L,乙醇)溶于氯仿中。置于20ml试管中,然后用N2流吹干,放置在真空干燥器中过夜。再加入0.5ml上述制备的量子点溶液、0.5 ml Dox(1 mg/mL,H2O)、0.4 ml RGDS(1mg/mL,H2O)3.6 ml PBS溶液(0.01mol/L),超声40min(期间每5min间歇1min)。然后放置在50℃的水浴锅中水浴30min,后经过0.45mm,0.22mm的聚碳酸酯膜各3次,得到的产物在4℃冰箱中避光保存。
实施例912
药物热敏脂质体
依据薄膜水化-超声的合成方法制备空白和多功能的热敏脂质体。
称量不同的磷脂组分,分别溶于氯仿中;然后按照已定的不同质量比混合、摇匀。混合摇匀后在室温下N2挥发数小时,然后再真空干燥过夜,去除残留溶剂,得到混合干脂。再加入一定体积的水性材料或者药物和水化液(PBS=7.4),使其充分溶解混合,再室温下超声数分钟后转移至振荡器中充分水化。最后将样品放置于4℃冰箱,贮存24h后在进行实验。
将制得的脂质体,使用F97 Pro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显微镜对近红外区域发光性能进行检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频交变磁场发生器分别对于磁性Fe3O4的量进行检测和产热效果进行评价。利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分别对于载药脂质体的毒性和药物释放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如下:以水溶性Dox药物为例,DPPC/DSPG/DSPE-PEG2000/DSPE-PEG2000-FA =8.3:0.5:0.6:0.6,制备出热敏性长循环靶向脂质体。加入一定体积比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制备出热敏性磁性靶向脂质体。加入一定体积比的CdSeTe近红外量子点,制备出近红外区域磁性靶向热敏脂质体。加入一定药脂比的Dox,制备了多功能药物载体。

Claims (8)

1.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包括以热敏性材料构建的磷脂脂质体,和包裹在磷脂脂质体内部磁性纳米粒子;所述热敏脂质体是用于承载药的载体,化学治疗的药物被包裹于其中;
所述磷脂脂质体是相变温度40~51℃的磷脂脂质体;
所述磁性纳米粒子是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粒子;所述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粒子是氮气保护下,将三价铁盐和二价铁盐溶解于水溶液中,在氨水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所述磁性纳米粒子能够在交变磁场中发热,使磷脂脂质体升温达到相变温度并释放出其中的物质;
所述磷脂脂质体中还包裹有近红外发光的量子点;所述近红外发光量子点是在近红外生物窗显像的量子点,所述近红外发光量子点是发射波长为700~900nm的量子点;
所述近红外发光量子点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镉溶液:将氯化镉和L-半胱氨酸溶解于水中,调节溶液pH至碱性,得到镉溶液;
(2)NaHTe溶液:在保护气氛下,将碲粉和硼氢化钠在水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溶液变成淡紫色,得到碲氢化钠溶液;所述保护气氛是非氧化性气氛;
(3)CdTe量子点:在保护气氛下,将碲氢化钠溶液和镉溶液混合,并加热至90~120℃反应,制备得到CdTe量子点;
(4)NaHSe溶液:在保护气氛下,将硒粉和硼氢化钠在水溶液中,搅拌反应至溶液变为澄清透明,生成NaHSe溶液;加入L-半胱氨酸,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的NaHSe;
(5)CdTeSe量子点:取步骤(3)制备的CdTe量子点,在保护气氛下,加入NaHSe溶液,在90~110℃下搅拌反应,溶液颜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则生成相应的CdTeSe量子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用于治疗肿瘤或癌症的药物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脂质体是由DPPC、DPPG、DPSP、PSPC、DSPC、DSPG、HSPC、HEPC、DMPC、DLPC、SPPC、PMPC和PSPC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原料,制备的相变温度为40-45℃的热敏脂质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脂质体还含有靶向分子成分;所述靶向分子成分是叶酸或短肽;
所述靶向分子接枝在热敏脂质体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热敏脂质体还包含有细胞穿透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其特征在于,细胞穿透肽结合在磷脂脂质体上,成为脂质体的壳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其特征在于,细胞穿透肽被包裹于热敏脂质体的水相或油相里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其特征在于,细胞穿透肽和包裹在脂质体内的药物结合在一起形成前体成分。
CN201610058704.3A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19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8704.3A CN107019801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8704.3A CN107019801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9801A CN107019801A (zh) 2017-08-08
CN107019801B true CN107019801B (zh) 2020-09-22

Family

ID=59523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870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19801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198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3059B (zh) * 2017-10-31 2021-03-30 宁夏医科大学 一种可包载量子点的阳离子脂质体流感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4450A (zh) * 2018-04-16 2018-09-14 温州医科大学 基于磁性热敏阳离子脂质体的奥沙利铂和mdc1-as共传递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
CN110755611A (zh) * 2019-10-18 2020-02-07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纳米簇载药热敏脂质体制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10876818B (zh) * 2019-12-09 2021-08-1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促进骨修复材料plga降解的方法
CN111481526A (zh) * 2020-04-13 2020-08-04 徐州医科大学 一种穿膜肽修饰的载药热敏纳米粒及其抗黑素瘤的应用
CN111514305A (zh) * 2020-05-09 2020-08-11 宁波诺丁汉大学 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靶向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374052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中国药科大学 一种检测肾损伤标志物胱抑素c的方法
EP4205768A1 (en) * 2021-12-30 2023-07-05 International Iberian Nanotechnology Laboratory (INL) Magnetic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methods and uses thereof
CN115068630B (zh) * 2022-08-24 2022-11-04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种温敏控释四氧化三铁/pd-l1单抗修饰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3O4/CdTe Magnetic/Fluorescent Nano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Immuno-Labeling and Fluorescent Imaging of Cancer Cells;Pan Sun et al.;《Langmuir》;20090923;第26卷(第2期);第1278-1284页 *
盐酸多柔比星磁性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和理化性质研究;陈召红等;《中国药学杂志》;20130831;第48卷(第15期);第1294-1298页 *
量子点脂质体技术的应用进展;于杰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11231;第42卷(第4期);第380-38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9801A (zh)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9801B (zh) 一种磁热释放的热敏脂质体
Ma et al. Cancer‐targeted nanotheranostics: 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Shi et al. A tumor-targeting near-infrared laser-triggered drug delivery system based on GO@ Ag nanoparticles for chemo-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X-ray imaging
CN102573910B (zh) 用于癌症光动力学治疗的靶向纳米光药物
JP5082446B2 (ja) 被覆磁性粒子含有製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診断治療システム
Gao et al. Nanomedicines guided nanoimaging probes and nanotherapeutic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and abolishing pulmonary metastasis: critical appraisal of newer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to clinical transition
US20070218049A1 (en) Nanoparticle 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US20070217996A1 (en) Activatable Particles, Preparations and Uses
WO2010048623A9 (en) Medical and imaging nanoclusters
TS et al.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liposomes in cancer therapies
JPWO2006080243A1 (ja) 被覆磁性粒子含有製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診断治療システム
Rajana et al. Multifunctional hybrid nanoparticles in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CN104888217A (zh) 用于癌症光动力学治疗的靶向纳米光药物
Jafari et al.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from synthesis to cancer treatment: A review
Lin et al. Multifunctional PEGylated albumin/IR780/iron oxide nanocomplexes for cancer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MR Imaging
CN112566663B (zh) 采用长波长光激发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及其方法
Xu et al. Bioresponsive upconversion nanostructure for combinatorial bioimaging and chemo-photothermal synergistic therapy
Gogoi et al. 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liposomes for cancer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Saharkhiz et al. A new theranostic pH-responsive niosome formulation for doxorubicin delivery and bio-imaging against breast cancer
Aghda et al. Design of smart nanomedicines for effective cancer treatment
Yue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use of cationic carbon dot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ancer diagnosis with gene treatment
WO2021083370A1 (zh) 一种特异性激活免疫系统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Zhao et al. Current progress of nanomedicine for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P3958904A2 (en) Magnetic nanosystem and method to produce the nanosystem
CN105233282B (zh) 一种多功能纳米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