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9735B -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9735B
CN107009735B CN201610963615.3A CN201610963615A CN107009735B CN 107009735 B CN107009735 B CN 107009735B CN 201610963615 A CN201610963615 A CN 201610963615A CN 107009735 B CN107009735 B CN 107009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signal
circuit
electric power
liqui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36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9735A (zh
Inventor
山田智仁
松山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9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9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of a typ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41J2/04575 - B41J2/04585, or of an undefined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a specific wave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3Dot-size modulation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dr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6Non-ejecting pul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其能够同时实现液体喷出效果的品质的提高与适当的充电。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11)具备接收驱动信号而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并且打印机(11)具有: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其使用包括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第二频带(例如1~8MHz)而生成驱动信号;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其使用第一频带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实施电力的传递;控制电路(53),其对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进行控制。控制电路(53)对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57)进行控制,从而以排他的方式而实施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中的驱动信号的生成和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中的电力的传递(受电)。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如喷墨式打印机等那样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功能、和在与其他装置之间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传递电力的电力传递功能的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使用了压电元件的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出装置中,为了追求小型化、节电而进行着开发,并且通过高频开关(例如1~8MHz)而生成向压电元件施加的驱动信号的驱动波形的技术已经普及(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应用数字放大器的技术,并利用高频开关的频带而实施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
另一方面,针对欲提高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搬运以及设置的自由度的要求,对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以及打印机等,对小型化的要求且无线供电的要求也较高,并且在这种OA设备中,使用了6.78MHz的频带的电力传输技术的开发正在推进中(例如专利文献2~4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打印机向其他的电子装置实施电力传输的技术。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在打印机内通过非接触供电而实施电力传输的技术。并且,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以非接触的方式而实施从打印机向拆装式的部件的电力传输的技术。
但是,在欲实现小型且高节电性、搬运以及设置的自由度较高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信号生成技术与专利文献2~4所记载的无线供电技术组合则必然能够实现。但是,上述技术均为利用了高频带的技术,如果欲单纯地通过将两项技术组合来实现,则在使用频率的一部分发生重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产生共振等电干涉的问题,从而使液体喷出装置变得无法正常工作。
在此,作为无法正常工作的示例而列举有如下情况,即,驱动信号受到无线供电所使用的频带的电磁波的影响,从而扰乱驱动信号的驱动波形,并且作为扰乱了驱动波形的结果而发生液体的非喷出错误或者误喷出的情况,从而降低印字品质。此外,作为无法正常工作的其他的示例而列举有如下情况,即,无线供电受到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时的高频开关的频带中所产生的电磁波噪声的影响而导致充电障碍,从而造成过充电或者充电不足。
虽然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涉及在仅被应用于喷出驱动的放大电路上实施高频开关的电路(数字放大器)的技术,但并未公开在无线供电并存的结构中由双方的使用频带的干涉而导致的课题以及对策。此外,虽然在专利文献2~4中公开了打印机中的无线供电的技术,但并未公开与其他的高频开关电路之间的干涉以及由于干涉而产生的课题及其对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31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6209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104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583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液体喷出效果的品质的提高与适当的充电的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系统。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出装置具有:液体喷出部,其接收驱动信号而喷出液体;驱动信号生成电路,其使用包括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第二频带而生成驱动信号;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其使用第一频带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实施电力的传递;控制电路,其对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进行控制,从而以排他的方式而实施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中的所述驱动信号的生成、和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中的所述电力的传递。
根据该结构,液体喷出部接收使用包括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第二频带而通过驱动信号生成电路所生成的驱动信号从而喷出液体。通过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从而使用第一频带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实施电力的传递(例如输电或者受电)。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通过控制电路而被控制。此时,控制电路以排他的方式而实施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中的驱动信号的生成与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中的电力的传递。其结果为,能够对使用了第二频带的驱动信号的生成与使用了第一频带的电力的传递之间的电干涉进行抑制。由此,能够同时实现液体喷出效果的品质(例如印刷品质)的提高与适当的充电。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控制电路在通过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而生成着所述驱动信号的情况下,限制由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所实施的所述电力的传递。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驱动信号生成电路而生成着驱动信号的情况下,限制由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所实施的电力的传递。由此,能够通过优先实施驱动信号的生成,从而使液体喷出效果的品质稳定。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控制电路在通过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而传递着所述电力的情况下,限制由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所实施的所述驱动信号的生成。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而传递着电力的情况下,限制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所实施的驱动信号的生成。由此,能够通过优先实施电力的传递,从而提高电力稳定性。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具有筐体,所述筐体包围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并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面相比,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被配置在更靠所述第一面处,与所述第一面相比,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被配置在更靠所述第二面处。
根据该结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在筐体内被配置在与第二面相比而更靠第一面处,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在筐体内被配置在与第一面相比而更靠第二面处。由此,由于在筐体内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位于相分离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对两者的电干涉进行抑制。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向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传输电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从而电力从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向液体喷出装置传输。由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向液体喷出装置供给电力。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向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传输电力。
根据该结构,通过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从而电力从液体喷出装置向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传输。由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液体喷出装置向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供给电力。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包括使用了数字放大器的放大电路。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数字放大器的高频带中,也能够避免干涉(例如共振)。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频带包括1MHz至8MHz的范围的频率。
根据该结构,在给予液体喷出部的驱动信号的生成中所需的第二频带包括1~8MHz的范围的情况下,即使使用至少一部分被包括在第二频带中的电力传递用的第一频带,也能够避免共振等干涉。存在如下情况,即,在欲使驱动信号的波形陡峭地变化时,使用包括1~8MHz的第二频带中的频率较高的范围,而在此之外时,使用与该频率相比而较低的频率的范围。在该情况下,在不需要陡峭的波形的情况下、或者即使陡峭的波形的精度稍微下降但也被容许的情况下,通过对该第二频带进行部分限制,从而能够避免共振等干涉。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限制为,在不使用所述第一频带的条件下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控制电路而对驱动信号的生成进行了限制的情况下,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使用第二频带中的除了第一频带之外的频带来生成驱动信号。由此,即使在驱动信号生成中接收到电力传递的要求,或者在电力传递中接收到驱动信号生成要求,也能够在使用了除了第一频带之外的限制频带的一定限制之下来生成驱动信号。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限制为,对在所述驱动信号的生成中所使用的频带进行切换。
根据该结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通过对在驱动信号的生成中所使用的频带进行切换,从而限制驱动信号的生成。由此,能够稳定地供给电力。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限制为,停止所述驱动信号的生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停止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所实施的驱动信号的生成,从而对驱动信号的生成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对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之间的电干涉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同时实现液体喷出效果的品质的提高与适当的充电。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具有草稿模式和高清模式,其中,所述草稿模式为,所述液体喷出部喷出液体而形成的点为第一分辨率的模式,所述高清模式为,所述液体喷出部喷出液体而形成的点为与所述第一分辨率相比而较高的第二分辨率的模式,所述控制电路在通过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而传递着所述电力的情况下,在所述草稿模式时限制由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所实施的所述驱动信号的生成,而在所述高清模式时不限制所述驱动信号的生成。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而传递着电力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电路,从而在草稿模式时限制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所实施的驱动信号的生成,而在高清模式时不限制驱动信号的生成。由此,不但能够相对地避免驱动信号生成电路的多余的限制,从而抑制液体喷出效果的品质的下降,而且能够实施稳定的电力传递。
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限制为,停止所述电力的传递。
根据该结构,通过停止由非接触式电力传递电路所实施的电力的传递,从而对电力的传递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对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非接触式电力传递电路之间的电干涉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同时实现液体喷出效果的品质的提高与适当的充电。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出系统为,具备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和供电装置的液体喷出系统,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受电部,所述供电装置具备以非接触的方式而向所述受电部进行输电的输电部。
根据该结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通过受电部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来自供电装置的输电部的电力。由此,能够利用从供电装置所供给的电力而对液体喷出装置进行充电。
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出系统为,具备上述液体喷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液体喷出系统,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在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中具备输电部,所述电子设备具备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所述输电部接收电力的供给的受电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液体喷出装置的输电部向电子设备的受电部传输电力。由此,能够利用从液体喷出装置所供给的电力而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附带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打印机内的部件布局的图3的2-2线处的模式俯视剖视图。
图3为表示打印机内的部件布局的图2的3-3线处的模式主视剖视图。
图4为表示单位头与喷出驱动系统的一部分的模式仰视图。
图5为表示单位头中的液体喷出部的模式剖视图。
图6为表示液体喷出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7为表示驱动信号生成电路的电气结构的电路图。
图8为表示驱动信号以及印字数据的时序图。
图9为原驱动信号的光谱分析图。
图10为表示头驱动电路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1为对电力传递频带F2的整个区域被包括在驱动信号频带F1中的情况下的排他控制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2为对仅电力传递频带F2的一部分被包括在驱动信号频带F1中的情况下的排他控制进行说明的模式图。
图13为表示液体喷出系统中的供电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4为表示将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优先的排他控制的流程图。
图15为表示将电力传递处理优先的排他控制的流程图。
图1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附带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打印机内的部件布局的图18的17-17线处的模式俯视剖视图。
图18为表示打印机内的部件布局的图17的18-18线处的模式主视剖视图。
图19为表示液体喷出系统中的供电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附带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10具备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11、和具有以非接触的方式而向打印机11供给电力的非接触供电功能的供电装置30。打印机11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而将油墨喷出的喷墨式打印机。供电装置30具有托盘状的供电用衬垫31,所述衬垫31具有能够装载打印机11的装载面31A。供电装置30具备输电单元32,所述输电单元32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供给将从商用交流电源200输入的交流转换为直流而得到的预定电压的电力。此外,打印机11在被装载于衬垫31上的状态下,在与输电单元32对置的位置处具备受电单元22。若将打印机11装载于衬垫31的装载面31A上,则会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供电装置30侧的输电单元32向打印机11侧的受电单元22实施供电。即,打印机11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供电装置30接收电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30相当于向液体喷出装置传输电力的“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的一个示例。
图1所示的打印机11具备: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筐体12、和设置在筐体12的前表面(在图1中为右表面)上且被用于用户的输入操作中的操作面板13。操作面板13具备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14以及由多个操作开关构成的操作部15。在操作部15中,包括:在对打印机11的电源进行接通与断开时所操作的电源开关15a、以及在显示部14所显示的菜单画面上对所需的项目进行选择操作时所操作的选择开关15b等。
如图1所示,在筐体12的前表面中的操作面板13的下侧位置处,以可拆装(可插拔)的状态而安装有能够收纳多张用纸等介质P的馈送盒16。被收纳在馈送盒16中的多张介质P通过未图示的馈送辊(例如拾取辊)而以每次一张的方式被送出。该被送出的介质P通过具备介质输送用的输送辊以及输送带中的至少一方的输送机构(省略图示)而沿着预定的输送路径向输送方向Y被输送。如图1所示,在筐体12内的宽度方向X上的一方的端部(在图1的示例中为右端部)上,配置有作为前文所述的馈送辊的动力源的馈送电机17以及作为输送机构的动力源的输送电机18。输送电机18向输送机构输出对介质P进行输送的动力,所述介质P为通过液体喷出头20的喷出部D(参照图4)而喷出液体(油墨)的液体喷出对象。
此外,在筐体12内,液体喷出头20以在与输送方向Y交叉的主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状态而被架设。液体喷出头20例如为行式头,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X上与最大假定宽度的介质P的宽度相比而稍长的长度尺寸,并且具有能够同时向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喷出油墨滴的多个喷嘴27a(参照图4)。液体喷出头20针对以预定的输送速度而向输送方向Y被输送的介质P,以跨及其宽度方向整个区域的行状的范围作为喷出范围而以每隔固定的时间间隔喷出油墨滴。通过向介质P的表面喷落油墨滴而形成的油墨点,从而在介质P上印刷图像或文件。完成印刷的介质P从罩21的打开状态下露出的排出口而向图1中的空白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被排出,所述罩21以能够进行开闭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收纳于筐体12内的馈送盒16的前部处。被排出的完成印刷的介质P被堆叠在例如从排出口的下侧向前方延伸的未图示的堆叠器(介质承接托盘)上。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以充电式而内置有蓄电池19。打印机11以被装载于图1所示的供电装置30的衬垫31上的状态而在容许充电的时期以非接触的方式从供电装置30受电,并通过该接收到的电力而对蓄电池19进行充电。在衬垫31中,输电单元32以使输电部33和通信部34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状态而被内置于装载有打印机11的装载面31A中的预定位置处。在衬垫31的包围装载面31A的周缘部处,能够将打印机11定位在该在装载面31A上的预定位置处的定位用凸部31B以沿着装载面31A的至少一部分的边而延伸的状态而被突出设置。
设置于打印机11的底部的受电单元22在打印机11被装载于衬垫31上的状态下,以能够进行无线供电的方式而与衬垫31侧的输电单元32非接触对置。在本示例中,受电单元22被配置在筐体12内的宽度方向X(主扫描方向X)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底部侧。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受电单元22具有:受电部23,其在打印机11被装载在供电装置30的装载面31A上的状态下,在打印机11的底部中的与输电单元32侧的输电部33对置的位置处露出;通信部24,其在与输电单元32侧的通信部34对置的位置处露出。以此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系统10具备具有输电单元32的供电装置30、和具有受电单元22的打印机11。
如图1所示,在筐体12内设置有安装了包括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参照图6、图7)在内的各种电路部的电路基板25,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生成为了使油墨滴喷出而向液体喷出头20发送的驱动信号58(参照图6、图7)。在本示例中,电路基板25在筐体12内的液体喷出头2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在作为与配置有受电单元22的一方的端部为相反侧的另一方的端部处。即,安装有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电路基板25与受电单元22在筐体12内的宽度方向X上,分别被配置在作为与液体喷出头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相比靠外侧的两端部(两侧区域)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打印机11的筐体12中,作为其外壁面而具有:在宽度方向X上相对置的第一面41(右表面)以及第二面42(左表面);在输送方向Y(前后方向)上相对置的第三面43(前表面)以及第四面44(后表面)。并且,筐体12具有在打印机11的高度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置的第五面45(底面)与第六面46(上表面)。电路基板25(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在筐体12内被配置在与第二面42相比而更靠第一面41的位置处。此外,受电单元22(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在筐体12内被配置在与第一面41相比而更靠第二面42的位置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筐体12内的于宽度方向X上相当于介质P的最大假定宽度的宽窄的中央部分处,配置有液体喷出头20、介质P的输送机构(输送辊等)等,并且被使用在实施介质P的输送中以及向介质P进行印刷的印刷用空间PS中。此外,筐体12中的印刷用空间PS的下方成为能够收纳馈送盒16的收纳凹部12A。而且,在筐体12内,在印刷用空间PS的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即将液体喷出头20夹在之间的其长度方向(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设置有沿着输送方向Y而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X上稍窄的长方体形状的第一收纳空间SA1(第一侧区域SA1)与第二收纳空间SA2(第二侧区域SA2)。
如图2、图3所示,在筐体12内设置有对各种部件等进行支承的金属制的框架47。框架47的材质例如由铁类金属或者铝类金属构成。在被配置于筐体12内的金属制的框架47上,支承有液体喷出头20。安装有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电路基板25和具备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受电单元22隔着框架47而被配置在互为相反的一侧。
框架47具有:主框架部47A,其在印刷用空间PS中以沿着宽度方向X的方式而被横向架设;板状的左右侧框架部47B、47C,其从筐体12的底面(内壁底面)起直立设置,并且沿着与主框架部47A的长度方向(横向架设方向)交叉的方向(与输送方向Y平行的方向)而延伸。左右侧框架部47B、47C在该长度方向两端部处分别与主框架部47A连结。左右侧框架部47B、47C将筐体12内划分为印刷用空间PS、第一收纳空间SA1和第二收纳空间SA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主框架部47A而构成“第一框架部”的一个示例,通过右侧的侧框架部47B而构成“第二框架部”的一个示例,通过左侧的侧框架部47C而构成“第三框架部”的一个示例。
在印刷用空间PS中,液体喷出头20以被支承在主框架部47A上的状态而被横向架设。此外,在第一收纳空间SA1中,馈送电机17、输送电机18等的馈送输送类的动力源、向输送机构传递输送电机18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齿轮列等)以及对输送电机18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编码器(均省略图示)等例如以被支承在侧框架部47B上的状态而被收纳。
电路基板25例如以被支承在侧框架部47B上的状态而被配置在筐体12内的第一收纳空间SA1中。此外,受电单元22以被组装在构成框架47的未图示的金属制的底板部上的状态而被配置在筐体12内的第二收纳空间SA2中。更详细而言,电路基板25与馈送输送类的电机17、18同样地被收纳在第一收纳空间SA1内。此外,受电单元22与蓄电池19同样地被收纳在第二收纳空间SA2中。以此方式,在筐体12内,电路基板25和受电单元22位于在宽度方向X上与液体喷出头20的两端面相比靠外侧处,并且以隔开液体喷出头20的长度以上的距离的方式而被分别配置在于宽度方向X上将液体喷出头20夹在中间的两侧处。换言之,电路基板25和受电单元22在筐体12内的宽度方向X上,以隔开可喷出液体区域的长度以上的距离的方式而被分别配置在隔着液体喷出头20可喷出液体的可喷出液体区域(可印刷区域)的两侧处。
安装有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电路基板25和具有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受电单元22以隔着左右侧框架部47B、47C的方式而被配置在互为相反的一侧。因此,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生成驱动信号COM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第二频带的电波和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电力传递时(受电时)所生成的第一频带的电波通过金属制的侧框架部47B、47C而被屏蔽。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由电路基板25生成且向液体喷出头20被发送的驱动信号COM因其与第一频带的电波发生共振等而受到电干涉的情况进行抑制,所述第一频带的电波为,在供电装置30中的输电单元32的输电部33与受电单元22的受电部23之间以非接触的方式被传输的电波。此外,能够更有效地对在输电单元32的输电部33与受电单元22的受电部23之间以非接触的方式而被传输的第一频带的电波因其与第二频带的电波发生共振等而受到电干涉的情况进行抑制,所述第二频带的电波为,在驱动信号COM的生成时从电路基板25以及信号传输系统被放射的电波。
如图3所示,在筐体12内的相当于第一收纳空间SA1的底面的位置处配置有金属制的板状的底框架部47D。虽然被组装于侧框架部47B上的电路基板25通过金属制的框架部47B、47D而在两个方向上被屏蔽,但在未被屏蔽的方向上,所述电路基板25位于从作为筐体12的外周面的第一面41和第五面45起向内侧分离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受电单元22在通过侧框架部47C而被屏蔽的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中的、实施电力传递的方向(在图3中为下侧)上,被配置在靠近作为筐体12的外周面的第五面45的位置处。即,电路基板25的未被框架部47B、47D屏蔽的面(图3中的右侧面以及上侧面)被配置在与受电单元22的受电部23侧的面相比相对于筐体12的外周面(第五面45)而更向内侧分离的位置处。
在此,作为用于避免驱动信号与电力传递用的第一频带的电波之间的干涉以及电力传递用的电波与驱动信号生成时所产生的第二频带的电波之间的干涉的对策,只要利用金属制的盒等而分别对受电单元22(或者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与电路基板25的整个圆周进行屏蔽即可。但是,如果完全屏蔽了受电单元22,则会阻碍从供电装置30向打印机11的顺畅的供电。此外,如果将受电单元22配置在从筐体12的外周面向内侧分离了的位置处,则会变得不易接收来自供电装置30的电力。因此,受电单元22的至少具有受电部23的一面不被金属制的框架部屏蔽而是开放,并且通过将其配置在靠近筐体12的外周面的位置处,从而容易地接收第一频带的电波的电力。另一方面,通过将电路基板25配置在与筐体12的外周面相比向内侧分离了的位置处,从而使其不易受到来自筐体12的外侧的电波的影响。
另外,打印机11也可以替代液体喷出头20为行式头的行式打印机,而采用在能够于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上具备液体喷出头的串行打印机。在采用串行打印机的情况下,只要以如下方式进行配置即可,即,在第一收纳空间SA1与第二收纳空间SA2内分别配置包括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电路基板25和受电单元22,从而满足上述的条件,所述第一收纳空间SA1和第二收纳空间SA2位于,将用于使滑架在筐体内的宽度方向上进行移动并能够喷出液体的可喷出液体区域夹在中间的两侧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受电单元22具备在其主体22A的一个面上露出的受电部23和通信部24。而且,受电单元22以使受电部23与通信部24从筐体12的底板的贯穿孔向外侧(底面侧)露出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如图2所示,采用了在液体喷出头20上以预定的配置图案而配置有多个单位头26的所谓的多头型液体喷出头。在图2的示例中,多个单位头26在宽度方向X上以固定间距而配置有两列,并且以在列之间彼此错开了一半间距的配置图案而排列。另外,液体喷出头20也可以为具备一个长条状的单位头的结构。
如图4所示,被设置于单位头26的喷嘴开口面26a(底面)上的n个头列部27的每一列均具备n列(在图4中为4列)喷嘴列N1~Nn。各喷嘴列N1~Nn分别通过在与介质P的输送方向Y交叉的方向(喷嘴列方向)上以固定的喷嘴间距而排列为一列的F个(在图4的示例中F=180)喷嘴#1~#F而被构成。另外,构成喷嘴列的喷嘴#1~#F的排列并不限定为排列成1列,也可以为2列,并且为每隔一半间距而被错开的锯齿状。
在本示例中,n个喷嘴列N1~Nn为喷出不同颜色的油墨滴的喷嘴列,或者为喷出相同颜色的油墨滴的喷嘴列。在前者的情况下,n列的喷嘴列N1~Nn喷出不同的颜色的油墨滴。在如图4的示例所示,在n=4的情况下,4列喷嘴列N1~N4从各自的喷嘴27a喷出黑色(K),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这四种颜色的油墨滴。
如图4所示,在头列部27中,与各喷嘴27a对应的喷出驱动元件28以与每个喷嘴列具有相同数量的喷嘴数的方式而被内置于头列部27中。而且,通过每个喷嘴列中的多个喷出驱动元件28而构成了喷出驱动元件组29。但是,在图4中,在单位头26的外侧模式化地描绘了与喷嘴27a相对应的一部分的喷出驱动元件28。喷出驱动元件28例如由压电振子或者静电驱动元件构成,当其被施加预定波形的驱动信号COM(参照图8)时,通过电致伸缩作用或者静电驱动作用而使构成与喷嘴27a连通的油墨室(图5的空腔174)的内壁部的一部分的后文所述的振动板175(参照图5)振动。通过利用该振动板175的振动而使油墨室膨胀压缩,从而从喷嘴27a喷出油墨滴。
如图4所示,与喷嘴列N1~Nn对应的头列部27中的每一个均具备多个(F个)具有喷嘴27a和喷出驱动元件28的喷出部D1~Dn。在n=4的本示例的情况下,与喷嘴列N1~N4对应的各头列部27中的每一个均具备例如180个具有喷嘴27a与喷出驱动元件28的喷出部D1~D4。另外,在未对喷出部D1~D4进行特殊区分的情况下,仅记载为“喷出部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接收驱动信号以喷出液体的喷出部D而构成了液体喷出部的一个示例。
接下来,参照图5而对从单位头26的喷嘴27a喷出油墨滴的喷出部D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5中图示有:以与被设置在单位头26上的多个喷嘴27a为相同数量的方式而设置的喷出部D中的一个喷出部D;通过油墨供给口181而与该一个喷出部D连通的贮液器182;用于从墨盒或油墨罐等油墨供给源(省略图示)向贮液器182供给油墨的油墨供给流道183。
如图5所示,喷出部D具备作为喷出驱动元件28的一个示例的压电元件170、在内部填充有油墨的空腔174(油墨室)、与空腔174连通的喷嘴27a、振动板175。在喷出部D中,压电元件170通过基于驱动信号的驱动电压的施加而被驱动,从而从喷嘴27a喷出空腔174内的油墨。
喷出部D的空腔174为,通过成形为具有凹部的预定形状的空腔板176、形成有喷嘴27a的喷嘴板177、振动板175而被划分出的空间。空腔174通过油墨供给口181而与贮液器182连通。贮液器182通过油墨供给流道183而与一个油墨供给源(省略图示)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电元件170而采用了例如图5所示的单层(单晶)型。压电元件170具有下部电极171、上部电极172、被设置于下部电极171以及上部电极172之间的压电体173。下部电极171被设定于预定的基准电位Vs,并通过向上部电极172供给驱动信号,从而向下部电极171以及上部电极172之间施加电压。根据该施加电压,压电元件170在图5中的上下方向上进行挠曲振动。
在被设置为将空腔板176的上表面开口部闭塞的状态的振动板175上,接合有压电元件170的下部电极171。因此,当压电元件170通过驱动信号而进行振动时,振动板175也会进行振动。而且,通过振动板175的振动而使空腔174的容积(空腔174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被填充在空腔174内的油墨由喷嘴27a喷出。
在由于油墨的喷出而使空腔174内的油墨减少了的情况下,从贮液器182向空腔174供给油墨。此外,油墨从油墨供给源通过油墨供给流道183而向贮液器182被供给。
接下来,参照图6而对充电式液体喷出系统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在此,对打印机11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电路)由被安装在电路基板25(主基板)(图1)上的多个电路部构成。
打印机11具备控制器50(控制装置)、被内置于液体喷出头20中的头基板51、作为对介质进行馈送的馈送装置的驱动源的馈送电机17、作为对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18、以及蓄电池19。另外,头基板51例如既可以对多个单位头26而设置共用的一个,也可以被设置在每个单位头26中。
控制器50具备接口电路52、控制电路53、头控制电路54、电机驱动电路55、56以及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接口电路52将从主机装置100被输入的印刷数据整理为能够通过控制电路53来处理的数据,并向控制电路53发送。主机装置100例如由个人计算机(以下,也称为“PC”)而构成。另外,主机装置100并不限定于PC,也可以为便携式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平板PC或者智能手机等的智能设备等。
控制电路53由计算机而构成,其内置有CPU61(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作为存储部的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62、以及RAM63(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在ROM62中,存储有用于对打印机1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各种控制程序以及附带的数据等。另外,在附带的数据中,也包括用于对液体喷出头20的压电元件170(图5)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数据的数据表格。在该表格中,收纳有与分辨率(点尺寸)、灰度、色调等相对应的多个驱动信号数据。
在RAM63中,临时存储有被输入的印刷数据以及对印刷数据进行印刷时所需的处理数据等。此外,有时也会将印刷处理等的程序临时性地展开。另外,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使用包括ROM以及RAM在内的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等一个芯片的专用系统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
并且,在控制电路53中,将经由接口电路52而被输入的印刷数据划分(生成)为印字数据与驱动信号数据这两种,并向头控制电路54发送这些数据。头控制电路54具备基于所输入的驱动信号数据而生成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而且,头控制电路54经由柔性配线基板59(以下,也称为“FPC59”)而向头基板51发送印字数据和驱动信号COM(参照图8)。印字数据为,构成液体喷出头20的单位头26中的压电元件170(图5)的接通/断开切换或者喷出定时的控制这样的信息。驱动信号数据SD为向单位头26的压电元件170(图5)所施加的电压(驱动信号)的信息。另外,虽然在图6中以简化的方式图示了用于驱动一个单位头26(图4)的一个头控制电路54,但实际上在电路基板25(参照图1~图3)上安装有与单位头26(头基板51)的个数相对应的数量的头控制电路54。此外,对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详细的电路结构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电机驱动电路55为对馈送辊进行旋转驱动的馈送电机17的驱动电路,并且根据来自控制电路53的控制信号而对馈送电机17进行驱动。此外,电机驱动电路56为对输送辊进行旋转驱动的输送电机的驱动电路,并且根据来自控制电路53的控制信号而对输送电机18进行驱动。
如图6所示,供电装置30所具备的输电单元32具备控制部35与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例如基于对从商用交流电源200所输入的交流电力进行AC/DC转换而得到的直流电力,从而生成预定频率的脉冲电压。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通过使预定频率的脉冲电流流向输电部33,从而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输电部33向受电部23供给电力。此外,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具备打印机11侧的通信部24和实施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部34。另外,在将打印机11装载于供电装置30的衬垫31的装载面31A上的状态下,输电部33与受电部23被配置为以非接触的方式而对置,并且通信部24、34被配置为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置。
如图6所示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被内置于受电单元22中。控制电路53经由通信部24、34之间的无线通信而向输电单元32侧的控制部35指示由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所实施的供电(输电)的开始以及供电的停止。此外,控制电路53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应当被驱动的定时重合的情况下,实施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之中的一方优先驱动且限制另一方的驱动的排他控制。控制电路53在需要进行由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所实施的受电时,经由通信部24、34而向供电装置30所具备的输电单元32内的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要求供电的开始,而在不需要受电时,要求供电的停止。控制部35在经由通信部24、34而从控制电路53接收到开始供电要求时,使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驱动并向输电部33(输电用线圈)供给预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使输电部33(输电用线圈)中流有预定频率的脉冲电流,从而在受电部23中流有相同的预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由此,受电部23从输电部33接受电力的供给。此外,控制部35在经由通信部24、34而从控制电路53接收到停止供电要求时,使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的驱动停止,从而停止向输电部33(输电用线圈)供给预定频率的脉冲电流。其结果为,输电部33中的预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的供给被停止,从而停止从输电部33向受电部23供给电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相当于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一个示例,并且作为电力的传递的一个示例而实施受电。
接下来,参照图7而对头控制电路所具备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为通过驱动IC64、开关电路65、过滤器电路66等而构成的所谓的D级放大器(数字放大器)。
驱动IC64对从控制电路53所供给的数字形式的驱动信号数据SD实施D/A转换从而生成原驱动信号DS。并且,驱动IC64对原驱动信号DS实施脉冲密度调制,并基于所生成的调制数据而对开关电路65进行开关驱动。驱动IC64由存储部67、控制部68、D/A转换部69、三角波振荡器70、比较器71、栅极驱动电路72等而构成。
存储部67为RAM,并且对由数字电位数据等构成的驱动信号数据SD进行存储。
控制部68将从存储部67读入的驱动信号数据转换为电压信号并保持对应于预定采样周期的量的电压信号,并且向后文所述的三角三角波振荡器70指示三角波信号的频率、驱动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定时等。此外,还输出使栅极驱动电路72的动作停止的动作停止信号SS(动作时:高电平)。
D/A转换部69对从控制部68被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模拟转换以作为原驱动信号DS而进行输出。即,通过存储部67、控制部68以及D/A转换部69而实现了原驱动信号生成电路的功能。
三角波振荡器70根据基于控制部68指示的频率、驱动信号以及驱动信号输出定时而输出作为基准信号的三角波信号。
比较器71对从D/A转换部69被输出的原驱动信号DS与从三角波振荡器70输出的三角波信号进行比较,并在原驱动信号DS大于三角波信号时,输出成为当前占空比的脉冲占空比的调制信号(高频)。以此方式,通过三角波振荡器70以及比较器71而实现了调制电路(A/D转换器)的功能。
栅极驱动电路72根据来自比较器71的调制信号而选择性地将后文所述的开关电路65的两个晶体管74、77中的任意一个接通。换言之,交替地对开关用晶体管74、77进行开关(接通/断开)驱动。另外,在来自控制部68的动作停止信号SS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将两个晶体管74、77均设为断开。
开关电路65由两个晶体管74、77、电容器78、电阻79、电容器80、电阻81等而构成。另外,通过栅极驱动电路72与开关电路65而实现了数字电力放大电路的功能。
晶体管74为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并且栅极端子与栅极驱动电路72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子GH连接,源极端子与作为半桥输出级的中间节点75(也称为“中间电位75”)连接,漏极端子与VDD连接。作为优选例,在输出端子GH与栅极端子之间插入(插装)有电阻73。
晶体管77为MOSFET,并且栅极端子与栅极驱动电路72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子GL连接,源极端子与GND连接,漏极端子与中间节点75连接。作为优选例,在输出端子GL与栅极端子之间插入(插装)有电阻76。另外,电阻73、76为用于防止过电流向栅极端子流动的过电流防止电阻。
此外,作为优选例,在晶体管74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依次串联连接有电容器78、电阻79。同样地,在晶体管77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依次串联连接有电容器80、电阻81。这些电容器、电阻为用于降低开关时的高频噪声的电路。另外,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采用只具有两个晶体管74、77的结构。
开关电路65的输出信号从中间节点75向过滤器电路66被输出。该输出信号为对调制信号进行了放大而得到的放大调制信号,并且成为与以GND为基准的VDD电位(波峰)的脉冲(矩形波)连续的高频脉冲信号。
过滤器电路66为由线圈82、电容器83等而构成的低通滤波器。
线圈82的一端与中间节点75连接,而另一端与电容器80的一端连接。电容器80的另一端与GND连接。而且,线圈82的另一端成为驱动信号COM的输出线。详细而言,从开关电路65被输入至过滤器电路66的放大调制信号的高频区域被切割,从而该放大调制信号被解调为对原驱动信号DS进行了放大的模拟信号而成为驱动信号COM,进而经由FPC59而被供给至头基板51。
接下来,参照图8而对驱动信号以及印字数据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在此,对头控制电路54内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所生成的驱动信号(波形)进行说明。典型的驱动信号COM为如下波形,即,如波形PCOM2那样,从中间节点75的中间电位Vo起上升,并在暂时维持了高电位(VDD)之后,以小于中间电位Vo的方式而下降,并在暂时维持了低电位(GND)之后,再次上升至中间电位Vo,并暂时维持中间电位Vo的波形。此外,如波形PCOM1那样,从中间电位Vo起上升,并在暂时维持了高电位之后,下降至中间电位Vo,并暂时维持中间电位Vo的波形也为驱动波形。即,驱动信号COM由在时间序列中连续的单位波形PCOM1、PCOM2、PCOM3…而构成。
头控制电路54除了通过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而生成驱动信号COM以外,还生成锁存信号LAT以及信道信号CH。锁存信号LAT为,规定喷出对应于1个点的量(对应于1个像素的量)的油墨滴的周期、即印刷周期的开始时间的脉冲信号。此外,信道信号CH为,规定印刷周期内的多个单位波形PCOM1、PCOM2、PCOM3、PCOM4的切换定时的脉冲信号。头控制电路54使锁存信号LAT以及信道信号CH同步而向单位头输出驱动信号COM,并且向单位头26输出印字数据SI、SP。
在采用波形PCOM2的情况下,上升部分为,使与喷嘴27a(图5)连通的空腔174(图5)的容积扩大从而将油墨吸入的(如果考虑油墨的喷出面则为将弯液面吸入的)阶段,下降部分为,使空腔174的容积缩小从而将油墨挤出(将弯液面挤出的)阶段。通过该动作而使油墨滴从喷嘴27a喷出。此外,波形PCOM1为被称为微振动的单位波形,并且为用于通过以不会喷出喷嘴27a附近的油墨的程度进行摆动(使弯液面出入)而对油墨进行搅拌从而抑制增粘的波形。
此外,也可以仅通过单独的波形PCOM2而使油墨滴喷出。通过对由电压梯形波构成的波形PCOM2的电压增减斜率或波峰值进行各种变更,从而能够使油墨的吸入量或者吸入速度、挤出量或者挤出速度发生变化,由此能够获得不同大小的油墨滴。
如图8的驱动信号COM所示,由于通过以时间序列而将多个驱动波形连结,从而能够在先喷落的油墨还未干燥时使接下来的油墨滴喷落于相同的位置处,因此也能够增大印刷点的尺寸。通过这种技术的组合从而能够实现多灰度化。
如图8所示,印字数据SI、SP由喷出数据SI和波形选择用的定义数据SP构成。喷出数据SI由高阶位数据SIH与低阶位数据SIL而构成,其中,所述高阶位数据SIH为,在以2位来表示每1个像素(点)的点数据(HL)中仅针对高阶位H而收集了180个喷嘴的量的数据,低阶位数据SIL为,针对低阶位L而收集了180个喷嘴的量的数据。定义数据SP为,表示喷出数据SI中的2位的点数据(HL)与从驱动信号COM中的单位波形PCOM1、PCOM2、PCOM3、PCOM4中所选择的一个波形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预定位数(例如4位)的数据。此外,喷出数据SI的点数据(HL)表示由非喷出、小点、中点、大点构成的4个灰度。另外,喷出数据SI的点数据也可以表示由非喷出与喷出(点)构成的两个灰度。
接下来,参照图7而对驱动信号COM的波形品质等进行说明。
如前文所述,驱动信号COM为,对在D/A转换部69中所生成的原驱动信号DS进行了放大而得到的信号。详细而言,驱动信号COM为,使振动幅度(peak to peak:波峰至波峰)为数伏特(例如大约3V)的原驱动信号DS放大至数十伏特(例如大约42V)的振动幅度而得到的信号。例如,波形PCOM2为对原驱动信号DS中的波形进行了放大而得到的波形。
在此,驱动信号COM的波形品质(放大前后的相似程度)是指,抑制锯齿而大致忠实地再现了原驱动信号DS的波形。
这是因为采用了脉冲密度调制方式的缘故。详细而言,例如在将电源电压设为42V时,驱动信号COM的振动幅度需要大约2~37V这样的较大的范围。虽然为了确保波形品质而实施脉冲调制,要求以兆赫级的高频的调制信号来进行驱动,但根据实验结果,与周期为固定的脉冲宽度调制方式相比,脉冲密度调制方式更适合高频驱动。另外,在一般的音频设备中使用32kHz~400kHz左右的频率。此外,并不限定于脉冲密度调制方式,只要为能够应对兆赫级的高频驱动的调制方式即可。
接下来,参照图9而对原驱动信号DS的频谱分析进行说明。详细而言,其为对图8的原驱动信号DS中的波形COMA(放大后的波形PCOM2)进行了频率频谱分析的图。如图表G1所示,可知在被实施了频率频谱分析的原驱动信号DS的波形COMA中,包括大约10kHz~400kHz左右的频率。
为了通过数字放大器而对驱动信号进行放大,需要至少以放大前的驱动信号中所包括的频率成分的10倍以上的开关频率而使数字放大器驱动。如果数字放大器的开关频率与驱动信号中所包含的频率频谱相比小于其10倍,则无法对驱动信号中所包含的高频频谱成分进行调制并放大,从而驱动信号的角(边沿)变得钝圆。如果驱动信号变钝,则存在如下的可能,即,根据波形的上升沿、下降沿而进行动作的压电元件的动作会变得缓慢,从而喷出量变得不稳定,或者无法喷出。即,可能会产生不稳定的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的图表G1所示,在大约60kHz处具有峰值,并且由于多数的成分小于100kHz,因此优选为至少能够以100kHz的10倍、即1MHz左右的开关频率来进行驱动的数字放大器。
在此,原驱动信号中所包括的频率成分根据与喷出的油墨滴的大小、液体喷出头20(或者单位头26)的尺寸对应的原驱动信号的波形而不同。例如,由于波形COMA为用于喷出小于标准尺寸的较小尺寸的油墨滴的原驱动信号,因此,如图9所示,振动幅度减小至大约2V左右。以此方式,为了喷出较小尺寸的油墨滴,必须使压电元件170急剧地动作并喷出少量的油墨滴。因此,在驱动信号中,需要包含较多的高频频谱成分,此外,由于为了实施高速印刷而必须使压电元件170较快地动作,因此也需要包含较多的高频频谱成分。即,存在越追求高速高画质印刷,则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频率越升高这样的趋势。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信号COM为,以一般家庭以及办公室的使用为目的而被设计出的信号,并且为假定使用180个压电元件而以每分钟5张的程度来印刷5760×1440dpi的程度的A4尺寸的印刷物而被设计出的信号。
此外,在开关频率较高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如果欲通过使压电元件170驱动那样的高压且高频来实施开关,则由于开关用的晶体管的结构上的原因,而会产生如下的各种问题,即,接合电容增加并产生由此导致的噪声、或者由高频驱动所导致的开关损耗增加等。特别是在数字放大器中,开关损耗的增加可能成为较大的问题。即,开关损耗的增加有可能会对数字放大器相比于AB级放大器(模拟放大器)而确保了其优势的节电性与低发热性这样的优点造成损害。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与以往所使用的模拟放大器(AB级放大器)进行了比较的情况下,获得了数字放大器在8MHz之内具有优势这样的结果,但是也知晓了在通过8MHz以上的频率而使晶体管驱动的情况下,也可能是AB级放大器具有优势。
鉴于该情况,优选为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MHz以上且小于8MHz。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根据喷出部D(压电元件170)的规格或喷出品质而在1MHz以上或者小于8MHz的范围内进行设定即可。
接下来,参照图10来对单位头26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图10所示的头控制电路54经由FPC59而向安装在单位头26内的头基板51上的头驱动电路90传输从控制电路53接收的印字数据SI、SP、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锁存信号LAT以及信道信号CH。
如图10所示,头驱动电路90具备移位寄存器91、锁存电路92、控制逻辑电路93、解码器94、电平转换器95以及开关电路96。
头控制电路54向驱动电路90以对应于每一喷嘴列的量的方式而传输印字数据SI、SP,并且该被传输的印字数据SI、SP以对应于每一喷嘴列的量的方式而依次被输入至移位寄存器91。来自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锁存信号LAT被输入至锁存电路92,信道信号CH被输入至控制逻辑电路93。此外,来自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信号COM被输入至开关电路96。
在移位寄存器91中,被输入相当于1个喷嘴列的、例如对应于180个喷嘴的量(180位)的印字数据SI、SP。移位寄存器91具备未图示的第一移位寄存器(第一SR)、第二移位寄存器(第二SR)以及第三移位寄存器(第三SR)。在第一SR中存储有喷出数据SI中的高阶位数据SIH,在第二SR中存储有低阶位数据SIL。此外,在第三SR中存储有定义数据SP。
锁存电路92根据LAT信号而对来自移位寄存器91(第一SR与第二SR)的喷出数据SI(SIH、SIL)进行保持,并在印刷周期的定时向解码器94输出至此为止所保持的喷出数据SI。
在控制逻辑电路93中存储有解码规则的表格。在喷出数据SI的2位的灰度信息(HL)中,非喷出(微振动)为“00”、小点为“01”、中点为“10”、大点为“11”。对这些2位的灰度信息(HL)与单位波形PCOM1、PCOM2、PCOM3、PCOM4的对应关系进行定义的数据为定义数据SP。对应于喷出数据SI(灰度信息HL)的脉冲选择信息通过解码处理而从解码器94被输出,所述解释处理为,基于该定义数据SP并经由控制逻辑电路93以及解码器94且依照解码规则而实施的处理。
解码器94具有解码功能,并基于来自控制逻辑电路93的解码规则信息而对灰度信息进行解码,从而输出对应于180个喷嘴的量的多位(在本示例中为4位)的脉冲选择信息,所述灰度信息由构成喷出数据SI的对应于180个喷嘴(1个喷嘴列)的量的高阶位数据SIH与低阶位数据SIL的各个组合构成。
例如,解码器94在所输入的喷出数据SI为“00”时,输出表明选择第三波形PCOM3的波形选择信息(0010)。此外,解码器94在喷出数据SI为“01”时,输出表明选择第二波形PCOM2的波形选择信息(0100)。并且,解码器94在所输入的喷出数据SI为“10”时,输出表明选择第四波形PCOM4的波形选择信息(0001)。解码器94在所输入的喷出数据SI为“11”时,向开关电路96输出表明选择第一波形PCOM1的波形选择信息(1000)。4位的波形选择信息以从其高阶位向低阶位的降序顺序经由电平转换器95而向开关电路96被输入。4位的波形选择信息分别对应于第一波形~第四波形PCOM1、PCOM2、PCOM3、PCOM4,在开关电路96中,选择与使其值成为“1”的位相对应的波形。
电平转换器95作为电压放大器而发挥功能,并且在位值为“1”的情况下,输出被升压至能够对开关电路96进行驱动的例如数十伏特左右的电压的电信号。在该开关电路96的输入侧被供给有来自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信号COM,而在开关电路96的输出侧连接有喷出驱动元件28(压电元件170)。
开关电路96通过根据输入的驱动信号COM、和从解码器94经由电平转换器95而输入的波形选择信息而对接通/断开进行切换,从而对第一波形~第四波形PCOM1、PCOM2、PCOM3、PCOM4中的与喷出数据SI(HL)相对应的波形进行选择,并将其施加于喷出驱动元件28上。通过将来自开关电路96的波形施加于喷出驱动元件28上,从而以与该施加的波形相对应的振动方式而对喷出驱动元件28进行驱动,由此在非喷出(微振动)以外时,从喷嘴27a喷出与该振动方式相对应的尺寸的油墨滴。
接下来,参照图13而对附带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所具备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由打印机11侧的控制电路53以及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和供电装置30而构成。
如图13所示,供电装置30具备控制部35、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具备输电电路部37与通信电路38。输电电路部37具备:AC/DC转换电路37A(AC/DC转换器),其将来自商用交流电源200的预定电压的交流转换为预定电压的直流;输电驱动电路37B,其将从AC/DC转换电路37A输出的预定电压的直流转换为预定频率的电流并向输电部33(输电用线圈)进行供给。通信电路38实施如下通信处理,所述通信处理包括生成通信部34所发送的发送信号、将通信部34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转换为控制部35能够处理的信号。而且,输电电路部37以及通信电路38通过控制部35而被控制。另外,也可以代替AC/DC转换电路37A而使用在供电装置30外与商用交流电源200连接的外部部件(AC/DC适配器)。
如图13所示,作为电力传递部的一个示例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具备受电电路部97与通信电路98。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具备对受电部23受电后的预定频率的电流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97A、将通过整流电路97A而被整流后的电流调节(例如降压)为预定的电压的电压调节电路97B。蓄电池19通过电压调节电路97B所输出的预定电压的电流而被充电。通信电路98实施如下通信处理,所述通信处理包括:生成用于通信部24、34之间的通信的通信部24所发送的发送信号、和将通信部24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转换为控制电路53能够处理的信号。而且,受电电路部97以及通信电路98通过控制电路53而被控制。
例如在使供电装置30实施供电时,控制电路53通过通信部24、34之间的通信而向控制部35指示供电的开始。接收到该供电的开始的指示的控制部35通过使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的输电电路部37驱动而向输电部33供给预定频率的电流,从而开始进行输电部33与受电部23之间的非接触供电。此外,例如在停止由供电装置30所实施的供电时,控制电路53通过通信部24、34之间的通信而对控制部35指示(要求)供电的停止。接收到该供电的停止的指示(要求)的控制部35通过停止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的输电电路部37的驱动而停止向输电部33供给预定频率的电流,从而停止输电部33与受电部23之间的非接触供电。
控制电路53在电路基板25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受电单元22(受电电路)的驱动定时重合的情况下,实施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受电单元22中的一方优先驱动并且限制另一方的驱动的排他控制。在实施该排他控制时,控制电路53通过通信部24、34之间的无线通信而对控制部35施加与排他控制相关的指示。
在该排他控制中,在使电路基板25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受电单元22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中的一方的驱动优先且结果限制了另一方的驱动的情况下,该另一方的驱动的限制的方法存在如下情况,即,使驱动停止的情况、和从不对驱动的内容进行限制的第一驱动内容向对一部分进行了限制的第二驱动内容切换的情况。
在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中接收到使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驱动的电力传递要求(受电要求)、或者在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驱动中接收到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驱动的驱动信号生成要求的情况下,控制电路53所实施的排他控制为如下两种。一种是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驱动信号生成),并限制由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所实施的电力传递(受电)的情况。另一种是优先进行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电力传递(受电),并限制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驱动信号生成)的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2而对由控制电路53所实施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之间的排他控制进行说明。
图11为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信号频带F1中包括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电力传递频带F2的全部的情况下的示例。此外,图12为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信号频带F1中包括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电力传递频带F2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的示例。
在图11、图12的右侧,图示了实施排他控制的情况下的驱动信号频带F1与电力传递频带F2。在排他控制中,存在优先进行驱动信号COM的生成而限制电力的传递(受电)的A模式、和优先进行电力的传递(受电)而限制驱动信号COM的生成的B模式。图11中的左侧所示的通常(非重复时)的驱动信号频带F1为频率f1~f2的范围的频带,通常的电力传递频带F2为频率f3~f4(但是f3>f1、f4<f2)的范围的频带。此外,图12中的左侧所示的通常(非重复时)的驱动信号频带F1为频率f1~f2的范围的频带,通常的电力传递频带F2为频率f3~f4(但是f1<f3<f2、f4>f2)的范围的频带。而且,在排他控制中,在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的生成的同时限制受电单元22的电力的传递(受电)的A模式的情况下,从不被限制的通常的电力传递频带F2切换为向被限制了的限制频带LF2进行切换。另一方面,在排他控制中,在优先进行受电单元22的电力的传递(受电)的同时限制驱动信号COM的生成的B模式的情况下,从不被限制的通常的驱动信号频带F1向被限制了的限制频带LF1进行切换。
在图11的示例中的A模式下,使驱动信号频带F1维持通常时的状态而停止电力的传递。另一方面,在图11的示例中的B模式下,从被设定在频率f1~f2(例如1~8MHz)的范围内的通常的驱动信号频带F1切换为例如被限制在频率f1~f5(但是f5<f3)(例如1~6MHz)的范围内的限制频带LF1。
此外,在图12的示例中的A模式下,使驱动信号频带F1维持通常时的状态,并且从被设定在频率f3~f4(例如6.78±0.15MHz)的范围内的通常的电力传递频带F2切换为例如被限制在频率f5~f4(但是f5>f3)(例如6.78~6.78±0.15MHz)的范围内的限制频带LF2。即,具体而言,将作为在共振型无线供电方式的非接触充电的规格即A4WP中所使用的频带的6.78±0.15MHz切换为例如6.78~6.78±0.15MHz的限制频带。另一方面,在图12的示例中的B模式下,从被设定在频率f1~f2(例如1~8MHz)的范围内的通常的驱动信号频带F1切换为例如被限制在频率f1~f6(但是f6<f3)(例如1~6MHz)的范围内的限制频带LF1。
在此,在对驱动信号频带F1进行限制的示例中,具体而言,从例如1~8MHz的通常频带F1向例如被限制在1~6MHz中的限制频带LF1进行切换。在该限制频带中,不包括共振型无线供电方式的非接触充电的规格即A4WP中的使用频带(6.78±0.15MHz)。因此,只要避免无线供电方式的使用频带,则也可以将1~6.6MHz或1~5MHz设为限制频带。另外,在使用其他的无线供电方式的情况下,希望切换为避免了在该无线供电方式中所使用的使用频带的限制频带。限制频带LF1、LF2不限定于上述的限制频率的范围,能够切换为不与驱动信号频带F1或电力传递频带F2重复的、被限制了的限制频带LF1、LF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无线供电方式中所使用的频带(例如6.78±0.15MHz)相当于“第一频带”的一个示例,作为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生成驱动信号时的开关频率(调制信号的频率)而被使用的频带(例如1~8MHz)相当于“第二频带”的一个示例。而且,第二频带包括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即,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至少一部分重复。
此外,在打印机11中设定有多种印刷模式。在本示例的印刷模式下,至少包括草稿模式和高清模式。草稿模式为与印刷品质相比而优先印刷速度的模式,并且通过较低分辨率的第一分辨率而喷出大点的油墨滴从而进行印刷。另一方面,高清模式为,与印刷速度相比而优先印刷品质的模式,并且通过较高的第二分辨率而喷出小点与中点的油墨滴从而进行印刷。
在此,即使驱动信号因电力传递时的频率所导致的干涉从而略微扰乱波形,也不易引起油墨液滴量以该比例而大幅度地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在油墨点为大点的情况下,点尺寸相对而言不易发生偏差。与此相对,当驱动信号因电力传递时的频率所导致的干涉而略微扰乱波形时,油墨液滴量会以该比例而较大幅度地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在油墨点为小点的情况下,点尺寸相对而言容易发生偏差。另一方面,在驱动信号因电力传递时的频率所导致的干涉而略微扰乱波形的情况下,虽然不及小点,但中点与大点相比相对而言容易发生偏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53在印刷模式为草稿模式的情况下不实施排他控制,而在印刷模式为高清模式的情况下实施排他控制。另外,也可以替代根据印刷模式来决定排他控制的实施与非实施的结构,而采用在任何印刷模式下均实施排他控制的结构。
接下来,对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
用户在欲对打印机11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将打印机11放置在供电装置30的衬垫31上。当配置在衬垫31上的适当的位置处时,衬垫31侧的输电单元32的输电部33和打印机11侧的受电单元22的受电部23以非接触状态而被对置配置。此时,通信部24、34也以非接触状态而被对置配置,从而控制电路53与控制部35经由通信部24、34而进行通信。通过该通信,控制电路53对处于能够通过供电装置30而实施充电的状态进行识别。此外,与向处于被放置在供电装置30的衬垫31上的状态下的打印机11接通电源的情况相同,控制电路53也对处于能够通过供电装置30而实施充电的状态进行识别。并且,当控制电路53对蓄电池19的状态进行确认并且在处于充满电以外的状态、即满足应该进行充电的条件时,判断为具有电力传递要求(受电要求)。
控制电路53确定使电力传递处理与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中的哪一方优先的模式。该模式根据由用户所实施的选择、蓄电池19的充电状态、印刷模式等而被选择,或者决定为按照每个机种而预先决定的一个模式。
此外,当用户通过操作部15的操作或者主机装置100的键盘或鼠标的操作而指示打印机11进行印刷时,主机装置100内的印刷驱动器会生成印刷任务,并向打印机11发送。此外,当用户对操作部15进行操作而指示执行印刷时,根据该指示而在内部生成印刷任务。控制电路53在接收到印刷任务时,不但会实施基于该印刷任务的印刷,而且会接收到要求生成所需要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生成要求。
以下,参照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流程图而对控制电路53所实施的电力传递处理(电力的受电处理)与驱动信号生成处理的排他控制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排他控制中,具有图14所示的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的生成的A模式、和图15所示的优先进行电力传递的B模式,控制电路53执行任意一方的模式。首先,参照图14而对与电力传递相比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的A模式时的排他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1中,对是否存在有电力传递要求进行判断。例如在用户将电源接通状态下的打印机11装载在供电装置30的装载面31A上时,或者在将被装载在供电装置30的装载面31A上的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时,控制电路53通过通信部24、34之间的通信而对处于能够通过供电装置30实施充电的状态进行识别。并且,控制电路53对蓄电池19的状态进行确认,并且在充满电以外的状态、即满足需要充电的条件时,判断为存在电力传递要求。如果存在电力传递要求则向步骤S12转移,如果不存在电力传递要求则向步骤S15转移。
在步骤S12中,对是否处于驱动信号生成中进行判断。例如,在执行基于印刷任务的印刷处理时,判断为处于该印刷中所需的驱动信号的生成中。如果处于驱动信号生成中则向步骤S13转移,如果未处于驱动信号生成中则向步骤S14转移。
在步骤S13中,对电力的传递进行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的传递的限制是指,停止电力的传递的情况、和将电力传递时的使用频率设在限制频带中而对电力进行传递的情况。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控制电路53对控制部35指示电力传递的限制,从而控制部35停止通过通常频带(f3~f4(例如6.78±0.15MHz))而被驱动的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的驱动。其结果为,从供电装置30的输电部33向打印机11侧的受电部23的以非接触的方式而实施的供电被停止。此外,在图12的示例中,控制电路53对控制部35指示电力传递的限制,从而控制部35将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的使用频带从通常频带(f3~f4(例如6.78±0.15MHz))切换为限制频带(f6~f4(例如6.78MHz~6.78+0.15MHz))。其结果为,以不包括作为共振型无线供电方式的规格的A4WP中所使用的频带6.78±0.15MHz的限制频带,而持续进行无线供电。
在步骤S14中对电力进行传递。控制电路53经由通信部34、24之间的无线通信而对供电装置30的控制部35指示电力的供给(供电)。接收到该指示的控制部35对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进行驱动,并且以通常的频带6.78±0.15MHz来进行供电。其结果为,从供电装置30的输电部33向打印机11的受电部23实施非接触供电,从而对打印机11侧的蓄电池19进行充电。
在步骤S15中,对是否存在驱动信号生成要求进行判断。根据控制电路53接收到印刷任务的情况,而对是否存在驱动信号生成要求进行判断。如果存在驱动信号生成要求则向步骤S16转移,如果不存在驱动信号生成要求则结束该程序。
在步骤S16中,对是否处于电力传递中进行判断。在控制电路53从供电装置30的输电部33向打印机11的受电部23供给电力时,判断为处于电力传递中。如果处于电力传递中则向步骤S17转移,如果未处于电力传递中则向步骤S18转移。
在步骤S17中,对电力的传递进行限制。即,在存在驱动信号生成要求时(在S15中为肯定判断),在以通常频带(6.78±0.15MHz)来传递电力的情况下,将所传递的电力的使用频带从通常频带切换为限制频带。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从通常频带(f3~f4)切换为A模式时的限制频带(0),即,停止电力的传递(受电)。此外,在图12的示例中,从通常频带(f3~f4)切换为A模式时的限制频带(f6~f4)。此时,例如从6.78±0.15MHz切换为其中与驱动信号频带F1重合的范围被排除掉的6.78~6.78+0.15MHz。
返回至图14,在步骤S18中生成驱动信号。控制电路53使头控制电路54内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驱动,并且生成驱动信号COM。驱动信号COM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向单位头26内的头基板51被传输。在头基板51中,根据所输入的印字数据SI、SP与驱动信号COM而经由头驱动电路90对喷出驱动元件28(压电元件170)进行驱动,并从喷出部D的喷嘴27a喷出油墨。
以此方式,在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与电力传递处理的实施定时重合时,实施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处理的排他控制。其结果为,能够避免因在电力传递时的频带与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时的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情况下发生的共振等所导致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等的不适当的充电(供电)以及不适当的驱动信号的生成。此外,在于排他控制中优先进行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处于驱动中时,使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停止,或者使其在以与使用频带不重复的方式被限制的频带之下被驱动。以此方式,在于限制频带之下而被驱动的情况下,即使在打印机11从供电装置30受电并实施的、蓄电池19的充电中,也能够在维持该蓄电池19的充电的同时,实施基于用户所要求的印刷任务的印刷。
接下来,参照图15而对与驱动信号生成相比优先进行电力传递的B模式时的排他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21中,对是否存在驱动信号生成要求进行判断。如果存在驱动信号生成要求则向步骤S22转移,如果不存在驱动信号生成要求则向步骤S25转移。
在步骤S22中,对是否处于电力传递中进行判断。如果处于电力传递中则向步骤S23转移,如果未处于电力传递中则向步骤S24转移。
在步骤S23中,对驱动信号的生成进行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信号的生成的限制是指,停止驱动信号的生成的情况、和以限制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时的开关频率的方式而生成驱动信号的情况。在为后者的情况下,会在每次生成驱动信号时将使用频带从通常频带切换为限制频带。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从通常频带(f1~f2(例如1~8MHz))切换为限制频带(f1~f5(例如1~6MHz))。在该限制频带中,不包括作为共振型无线供电方式的规格的A4WP中所使用的频带6.78±0.15MHz。另外,限制频率也可以为1~6.6MHz或者1~5MHz。此外,在使用其他的无线供电方式的情况下,优选将驱动信号的限制频带设为处于不包括该无线供电方式的使用频带的范围内。
在步骤S24中,生成驱动信号。在该情况下,控制电路53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驱动,并且通过通常频带而生成驱动信号。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通过驱动信号频带F1(f1~f2(例如1~8MHz))而生成驱动信号COM。此外,在图12的示例中,通过驱动信号频带F1(f1~f2(例如1~6.78MHz))而生成驱动信号COM。
在步骤S25中,对是否存在电力传递要求进行判断。如果存在电力传递要求则向步骤S26转移,如果不存在电力传递要求则结束该程序。
在步骤S26中,对是否处于驱动信号生成中进行判断。如果处于驱动信号生成中则向步骤S27转移,如果未处于驱动信号生成中则向步骤S28转移。
在步骤S27中,对驱动信号的生成进行限制。即,在具有电力传递要求时,在通过通常频带而生成驱动信号的情况下,将驱动信号的使用频带从通常频带(例如1~8MHz)切换为限制频带(例如1~6MHz)。例如在图11、图12的示例中,将驱动信号的使用频带从通常频带(f1~f2(例如1~8MHz或者1~6.78MHz))切换为限制频带(f1~f5(例如1~6MHz))。
在步骤S28中,对电力进行传递。控制电路53经由通信部24、34而与供电装置30侧的控制部35进行通信,并向控制部35指示供电。接收到该供电指示的控制部35使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驱动。其结果为,将电力从供电装置30经由输电部33以及受电部23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向打印机11进行供电,并通过该被供给的电力而对打印机11侧的蓄电池19进行充电。
以此方式,在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与电力传递处理的实施定时重合时,实施优先进行电力传递处理的排他控制。其结果为,能够避免因在电力传递时的频带与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时的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情况下发生的共振等所导致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等的不适当的充电(供电)。此外,在排他控制中,即使在被优先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处于驱动中时出现了驱动信号生成要求,或者在出现了电力传递要求时正处于驱动信号生成中,也会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停止,或者在限制频率之下持续实施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其结果为,能够避免因在电力传递时的频带与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时的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情况下发生的共振等所导致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等的不适当的充电(供电)以及不适当的驱动信号的生成。此外,在于限制频率下持续实施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的情况下,能够在维持蓄电池19的充电的同时,根据通过限制频率而生成波形的驱动信号COM来实施印刷。
根据以上详细叙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打印机11具备: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其使用包括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第二频带而生成驱动信号COM;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其使用第一频带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实施电力的传递。控制电路53在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所实施的驱动信号生成处理和由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所实施的电力传递处理的实施定时重合时,实施使一方优先并限制另一方的排他控制。因此,能够对电力传递用的电磁波与驱动信号COM的生成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噪声的共振等的电干涉进行抑制。由此,能够同时实现印刷品质的提高与适当的充电。
(2)控制电路53在通过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而生成驱动信号COM的情况下,限制由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所实施的电力的传递(受电)。由此,即使在印刷中接收到电力传递要求,也会优先进行驱动信号COM的生成,从而持续实施通常频带下的驱动信号COM的生成并且限制电力的传递。因此,能够使印刷品质稳定。
(3)控制电路53在通过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而对电力进行着传递(受电)的情况下,限制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所实施的驱动信号COM的生成。由此,即使在从供电装置30以非接触的方式而正在向打印机11传递电力时(例如充电中)打印机11接收到印刷要求,也会优先进行电力的传递,并限制驱动信号COM的生成。因此,提高了电力传递的稳定性,从而能够例如对因共振等的电干涉所导致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等进行抑制,而适当地对打印机11的蓄电池19进行充电。
(4)打印机11具备筐体12,所述筐体12包围安装有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电路基板25和具有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受电单元22,并具有第一面41和与第一面41对置的第二面42。与第二面42相比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被配置在更靠近第一面41处,与第一面41相比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被配置在更靠近第二面42处。由此,能够在筐体12内将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和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分离配置,从而能够抑制两者的电干涉。
(5)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从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的一个示例即供电装置30向打印机11输送电力。由此,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供电装置30向打印机11供给电力。如果将打印机11装载在供电装置30上来使用,则在需要充电时,控制电路53向供电装置30的控制部35要求供电,从而不但能够通过从供电装置30被供给的电力而对打印机11进行充电,而且通过在印刷时实施排他控制,进而能够实现较高的印刷品质与适当的充电。
(6)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包括使用了数字放大器的放大电路。由此,即使在数字放大器的高频带中也能够避免发生干涉(例如共振)。
(7)在第二频带中包括1~8MHz的频带。在驱动信号COM的生成所需的频带为1~8MHz的情况下,即使供电用的第一频带的至少一部分被包括在第二频带(1~8MHz)中,也能够避免共振等的电干涉。在欲使驱动信号COM的波形陡峭地变化时,使用第二频带中的较高的频带,除此以外,使用与该高频带相比而较低的频带。在使用1~8MHz的频带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共振等的电干涉。此外,在不需要陡峭的波形的情况或者即使陡峭的波形的精度稍微下降也被容许的情况下,通过对驱动信号COM的生成所使用的第二频带(例如较高的频带)进行部分限制,从而能够避免共振等的干涉。
(8)控制电路53将第二频带限制为,能够不使用第一频带而生成驱动信号COM的限制频率。在通过控制电路53而限制了驱动信号COM的生成的情况下,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使用第二频带中的除了第一频带之外的限制频带来生成驱动信号COM。由此,即使在驱动信号生成中(例如印刷中)接收到电力传递要求,或者在电力传递中(例如充电中)接收到印刷要求,也能够使用除了第一频带之外的限制频带来生成驱动信号COM,从而实施印刷。
(9)控制电路53通过将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在驱动信号COM的生成中所使用的频带从通常频带(驱动信号频带F1)切换为限制频带LF2,而对驱动信号COM的生成进行限制(图11、图12的B模式)。由此,在从供电装置30向打印机11传递电力时,并不会受到共振等的电干涉的影响,从而不但能够稳定地供给电力,而且能够以品质略微下降了的印刷品质来实施印刷。
(10)控制电路53在通过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而传递着电力的情况下,在草稿模式时限制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所实施的驱动信号的生成,而在高清模式时不限制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所实施的驱动信号的生成。由此,能够在相对地避免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多余的限制的同时,获得与印刷模式相对应的印刷品质的印刷物。
(11)在控制电路53通过停止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电力的传递(受电)而限制电力的传递的(图11的A模式)情况下,能够对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电干涉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实现印刷品质的提高。
(12)在控制电路53通过停止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所实施的驱动信号COM的生成而限制驱动信号COM的生成的情况下,能够对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电干涉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实现适当的充电。
(13)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具备从作为液体喷出装置以外的装置的供电装置30接收电力的供给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由此,打印机11能够通过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而从供电装置30接收电力的供给。
(14)在筐体12内,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以及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之中的一方被配置在,将可喷出液体于长度方向上隔着可喷出液体区域的两侧的收纳空间SA1、SA2之中的、配置有作为输送用动力源的一个示例的输送电机18的一侧的收纳空间SA1中。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以及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之中的另一方被配置在,作为隔着可喷出液体区域而与输送电机18侧为相反侧的另一侧的收纳空间SA2中。由此,由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在筐体12内被分离配置在隔着可喷出液体区域的两侧,因此能够对两个电路57、58的电干涉进行抑制。
(15)由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在筐体12内被配置在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相比靠筐体12的外周面(例如底面45)的位置处,因此来自筐体12外的电力的传递(受电)较为容易。此外,由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相比而被配置在比筐体12的外周面更靠内侧处,因此不易受到在筐体12外实施传递(输电与受电)的电力传递用(供电用)的电磁波的影响。
(16)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隔着金属制的框架47而被配置在互为相反的一侧。因此,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生成驱动信号COM时所产生的第二频带的电磁波噪声向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输电部33以及受电部23被放射的情况、以及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所接收的对象的第一频带的电磁波向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被放射的情况通过金属制的框架47而被屏蔽。由此,能够对驱动信号COM由于电力传递用的电磁波而受到电干涉的情况、以及电力传递用的电磁波由于驱动信号生成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噪声而受到电干涉的情况进行抑制。
(17)在筐体12内设置有框架47,所述框架47具有对液体喷出头20进行支承的金属制的主框架部47A、和在主框架部47A的长度方向两侧的至少一侧、沿着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而延伸的至少一个(例如两个)的侧框架部47B、47C。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隔着至少一个侧框架部47B、47C而被配置在互为相反的一侧。因此,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生成驱动信号COM时所产生的第二频带的电磁波噪声向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被放射的情况、以及被设为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接收电力的对象的第一频带的电磁波向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被放射的情况通过侧框架部47B、47C而被屏蔽。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对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的电干涉进行抑制。
(18)在具备打印机11和供电装置30的液体喷出系统10中,打印机11具备受电部23,供电装置30具备以非接触的方式向受电部23进行输电的输电部33。打印机11通过受电部23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从供电装置30的输电部33被供给的电力。由此,能够通过从供电装置30所供给的电力而对打印机11进行充电。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而对液体喷出装置以及附带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装置具备供电装置(输电单元),并通过在设置于筐体12的一部分上的装载部上装载其他的电子设备,并对其他的电子设备实施供给电力的输电,从而对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装置具备非接触式输电电路,而其他的电子设备具备非接触式受电电路。
如图16所示,附带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110具备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11和电子设备120,所述电子设备120具有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打印机11接收电力的供给的非接触受电功能。在打印机11中,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结构,并且在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受电单元22而具有供电用的输电单元111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20相当于从液体喷出装置传输电力的“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的一个示例。
在打印机11的筐体12中的与输电单元111相对的表面部上,设置有能够在对电子设备120进行充电时可供装载的装载面部12B。输电单元111的输电部112与通信部113处于从装载面部12B露出的状态。输电单元111能够将从商用交流电源200输入的交流转换为直流的预定电压的电力,并以非接触的方式而向被装载于装载面部12B上的电子设备120进行传递。电子设备120具备受电单元121、蓄电池122(参照图19)。以此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附带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110由具有输电单元111的打印机11、和具有受电单元121的电子设备120而构成。
如果将电子设备120装载于打印机11的装载面部12B上,则会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供电用的输电单元111向电子设备120实施供电。而且,通过来自打印机11的供电而对电子设备120进行充电。输电单元111在筐体12内以其一部分露出于打印机11的上表面的状态而被配置在宽度方向X(主扫描方向X)上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上表面部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相当于“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一个示例,并作为“电力的传递”的一个示例而实施输电(供电)。
如图17、图18所示,在将电子设备120装载于装载面部12B上的状态下,在打印机11的上表面部中的与受电单元121(参照图16)对置的位置处,以使被设置于主体111A的输电部112与通信部113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而设置有输电单元111。
如图16~图18所示,在打印机11的筐体12内,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了安装有包括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参照图6、图7)在内的各种电路部的电路基板25,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生成为了使液体喷出头20喷出油墨滴而发送的驱动信号。在本示例中,电路基板25在筐体12内的液体喷出头2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X)上,被配置在作为与配置有输电单元111的一方的端部为相反侧的另一方的端部处。即,安装有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电路基板25和输电单元111分别被配置在筐体12内的宽度方向X上作为与液体喷出头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相比靠外侧的两端部(第一以及第二收纳空间SA1、SA2)处。
接下来,参照图19而对附带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110所具备的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非接触式供电系统由打印机11侧的控制电路53以及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和电子设备120侧的受电单元121而构成。
如图19所示,打印机11具备控制电路53和作为电力传递部的一个示例的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具备输电电路部116与通信电路117。输电电路部116具备:AC/DC转换电路116A(AC/DC转换器),其将来自商用交流电源200的预定电压的交流转换为预定电压的直流;输电驱动电路116B,其将从AC/DC转换电路116A输出的预定电压的直流转换为预定频率的电流并向输电部112(输电用线圈)进行供给。通信电路117实施如下的通信处理,所述通信处理包括:通信部113所发送的发送信号的生成、和将通信部113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向控制电路53可处理的信号进行转换。而且,输电电路部116以及通信电路117通过控制电路53而被控制。另外,也可以替代AC/DC转换电路116A而使用在打印机11外与商用交流电源200连接的外部部件(例如AC/DC适配器)。
如图19所示,电子设备120具备控制部124、非接触式受电电路125、驱动系统126以及蓄电池127。非接触式受电电路125具备连接有受电部128(受电用线圈)的受电电路部129、和连接有通信部130的通信电路131。
受电电路部129具备对受电部128受电后的第一频带(电力传递频带F2)的电流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129A、和将通过整流电路129A而被整流了的电流调节(例如降压)为预定的电压的电压调节电路129B。蓄电池127通过电压调节电路129B所输出的预定电压的电流而被充电。通信电路131实施如下的通信处理,所述通信处理包括:为了通信部113、130之间的通信而生成通信部130所发送的发送信号、和将通信部130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转换为控制部124所能够处理的信号。而且,受电电路部129以及通信电路131通过控制部124而被控制。
例如,如果将电子设备120装载于打印机11的装载面部12B上,则通过通信部24、34之间的通信,从而控制电路53接收来自电子设备120的供电要求。接收到供电要求的控制电路53在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与电力传递处理的实施定时未重合的情况下,实施驱动信号生成与电力传递之中的接收到要求的一方。另一方面,如果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与电力传递处理的实施定时重合,则控制电路53实施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与电力传递处理中的一方而限制另一方的排他控制。
例如,如果在接收到供电要求时无需实施排他控制,则控制电路53通过使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的输电电路部116驱动而向输电部112供给预定频率的电流,从而开始实施输电部112与受电部128之间的非接触供电。此外,在电子设备120的充电结束并通过通信部113、130之间的通信而接收到供电停止要求时、以及为了实施排他控制而需要停止供电时,控制电路53使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的输电电路部116的驱动停止。其结果为,向输电部112的预定频率的电流的供给被停止,并且输电部112与受电部128之间的非接触供电被停止。
控制电路53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输电单元111)的驱动定时重合的情况下,实施优先驱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之中的一方而限制另一方的驱动的排他控制。
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与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的驱动的实施定时重合时,在控制电路53所实施的排他控制中,具有如下两种情况。一种为,优先实施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信号生成而限制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的输电的情况,另一种为,优先实施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的输电而限制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信号的生成的情况。
在该排他控制中,存在优先实施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之中的一方的驱动而结果限制另一方的驱动的情况,在限制该另一方的驱动的方法中,存在使驱动停止的情况、和将驱动的内容从通常的内容切换为一部分被限制了的限制内容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具备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并且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输电部112向受电部128传递电力从而对电子设备120的蓄电池127进行充电。如果将电子设备120装载于打印机11的装载面部12B上,则电子设备120侧的控制部124通过通信部130、113之间的通信而向打印机11侧的控制电路53要求供电。当打印机11侧的控制电路53从控制部124接收到供电要求时,使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驱动。其结果为,输电电路部116被驱动,并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输电部112向受电部128供给电力。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的打印机11侧的控制电路53通过对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的驱动进行控制,从而实施电力的传递以及电力的传递的限制。在此,打印机11侧的控制电路53实施电力的输电以作为电力的传递。
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处理的排他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4所示的流程图相同,而优先进行电力传递处理的排他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5所示的流程图相同。虽然在如下两点上不同,但排他控制的基本的处理内容与图14、图15相同,所述两点为,从电子设备120接收电力传递要求这一点、和电力的传递以及电力的传递的限制是控制电路53对打印机11所具备的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进行控制而实施的这一点。
在依据图14的流程图而实施排他控制的情况下,在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与电力传递处理的实施定时重合时,实施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处理的排他控制。其结果为,能够对因电力传递时的频带与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时的频带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共振等所导致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等的不适当的充电(供电)以及不适当的驱动信号的生成进行抑制。此外,在于排他控制中被优先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处于驱动中时,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使该驱动停止,或者通过以使用频带不重复的方式而被限制了的限制频带来进行驱动。以此方式,即使基于打印机11在限制频带中所传输的电力而使电子设备120处于蓄电池127的充电中,也能够在维持该蓄电池127的充电的同时实施基于所接收到的印刷任务的印刷。
此外,在依据图15的流程图而实施排他控制的情况下,在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与电力传递处理的实施定时重合时,实施优先进行电力传递处理的排他控制。其结果为,能够对因在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时的频带与电力传递时的频带至少一部分重合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共振等所导致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等的不适当的充电(供电)进行抑制。此外,在排他控制中,即使在被优先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处于驱动中时出现了驱动信号生成要求,或者从电子设备120出现了电力传递要求时正处于驱动信号生成中,也会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停止,或者将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用于波形生成时所使用的频带限制为限制频率。其结果为,在电力传递时的频带与驱动信号的波形生成时的频带不重合的前提下,能够避免由共振等而导致的过充电或者充电不足等的不适当的充电(供电)以及不适当的驱动信号的生成。此外,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的驱动于限制频带中持续进行的情况下,能够在维持蓄电池19的充电的同时,实施基于以限制频率而生成了波形的驱动信号COM的印刷。
根据以上详细叙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作为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一个示例,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而使打印机11具备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虽然从打印机11向电子设备120传输电力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叙述的所述(1)~(17)相同的效果。另外,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9)打印机11具备向作为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电子设备120供给电力的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如果将具有非接触式受电电路125的电子设备120装载于打印机11的装载面部12B上,则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打印机11向电子设备120传输电力,从而对电子设备120进行充电。
(20)液体喷出系统110具备打印机11与电子设备120。打印机11在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中具备输电部112,并且电子设备120具备以非接触的方式从输电部112接收电力的供给的受电部128。能够将从打印机11的输电部112被实施输电的电力以非接触的方式而向电子设备120的受电部128进行供给。由此,能够通过从打印机11所供给的电力而对电子设备120进行充电。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能够变更为以下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液体喷出系统,所述液体喷出系统具备:供电装置30,其具备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6;打印机11,其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而兼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受电单元22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输电单元111。根据该液体喷出系统,不仅能够通过供电装置30而对打印机11进行充电,而且能够通过打印机11的输电单元111(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5)而对具有受电单元121的电子设备120进行充电。
·在排他控制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处理与电力传递处理之中的哪一方是根据此时的状况而发生变化的。例如,也可以根据印刷模式来确定被优先的一方,或者根据蓄电池的充电容量来确定被优先的一方。例如,如果印刷模式为草稿模式,则优先进行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驱动,并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在限制频带中被驱动。另一方面,如果印刷模式为高清模式,则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电路的驱动,并使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驱动停止、或者以限制频带来进行驱动。此外,例如,如果蓄电池的充电容量为阈值以下,则使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驱动优先,并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以限制频带而被驱动。另一方面,如果蓄电池的充电容量超过阈值,则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的驱动优先,并通过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而使该驱动停止、或以限制频带而被驱动。
·在排他控制中,虽然作为优先进行驱动信号生成与电力传递之中的一方的情况下的另一方的限制,而采用了使另一方停止、或者对另一方的使用频带进行变更的方式,但也可以减弱另一方所使用的信号强度或者电磁波强度。即,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优先进行排他控制对象的一方时,通过使另一方的使用强度与非限制时相比而减弱从而进行限制的排他控制。即,在限制方式中,除了使驱动停止、频带的切换之外,还包括使强度减弱的方式。
·只要驱动信号频带F1(第二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包括在电力传递频带F2(第一频带)中即可。在该情况下,虽然也可以采用第一频带全部被包括在第二频带中的示例(图11)、或者仅第一频带的一部分被包括在第二频带中的示例(图12),但也可以为如下示例,即,通过进一步使第一频带宽于第二频带,并使第二频带的全部被包括在第一频带中,从而使第一频带的一部分被包括在第二频带中。
·也可以应用于作为磁场共振(也称之为共振变压、共振电磁结合、共振充电)方式的无线充电规格的A4WP Rezence(注册商标)以外的无线充电的其他的国际标准规格、即Qi(无线供电)规格中。Qi(无线供电)规格是指,无线电力协会(Wireless PowerConsortium;WPC)所制定的无线供电的国际标准规格。其制定了面向以便携式电话或智能手机为对象的5W以下低功率的规格。
·非接触供电的方式也可以为电场共振方式以外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为电磁共振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电波接收方式、微波输电方式、激光输电方式。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收纳空间SA1中配置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而在收纳空间SA2中配置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
·第一面与第二面并不限定于在筐体12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置的两个面。例如,第一面与第二面也可以是在与筐体12的输送方向Y平行的方向上相对置的两个面。将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配置在与第二面相比靠第一面处,将作为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一个示例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配置在与第一面相比靠第二面处。在该情况下,第一面是指第三面43(前表面)与第四面(后表面)中的一方,第二面是指第三面43与第四面之中的另一方。由于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将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分离配置,因此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配置在各自的收纳空间SA1、SA2中,并且将两电路57、58配置在筐体12内的对角的位置处。此外,也可以将两电路57、58配置在收纳空间SA1、SA2之中的同一收纳空间中。并且,第一面与第二面也可以是在筐体12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对置的第五面45与第六面46。
·与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和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中的一方被收纳在相同的收纳空间中的动力源只要是作为输送系统的动力源的馈送电机17与输送电机18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虽然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53实施了优先进行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中的一方的驱动而限制另一方的驱动的排他控制,但也可以将排他控制废除。即使同时对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7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58进行驱动,只要在筐体内将两电路57、58之中的一方的电路配置在与第二面相比而更靠第一面处,并将另一方的电路配置在与第一面相比而更靠第二面处,便能够对共振等的电干涉进行抑制。
·也可以采用喷出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另外,作为从液体喷出装置以微小量的液滴而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例如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此处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被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包括粘性较高或者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这样的流状体。此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某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等的固体物构成的粒子的液体。在液体为油墨的情况下,油墨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以及油性油墨、凝胶油墨、热溶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合物。液体喷出装置例如也可以为印染装置或微分配器等。
·也可以应用于扬声器装置和音响设备中,所述扬声器装置具备,具有生成使扬声器驱动的音响用的驱动信号的数字放大器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所述音响设备作为非接触电力传递部的一个示例而具备具有非接触式受电电路的受电单元以及具有非接触式输电电路的输电单元中的至少一方。在应用于这种音响设备中的情况下,例如控制电路会实施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的排他控制,并使一方优先驱动而限制另一方的驱动。在音响设备中,在驱动信号的频带(第二频带)中使用例如10Hz~100kHz的范围内的预定范围。在通过至少一部分被包括在该第二频带中的第一频带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实施电力传递的情况下,通过实施排他控制,从而能够对因共振等的电干涉所导致的过充电等的不适当的充电或音响品质的劣化进行抑制。
符号说明
10…附带有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11…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机;12…筐体;13…操作面板;14…显示部;15…操作部;17…作为动力源的一个示例的馈送电机;18…作为动力源的一个示例的输送电机;19…蓄电池;20…液体喷出头;22…受电单元;23…受电部;24…通信部;25…电路基板;26…单位头;27…头列部;27a…喷嘴;28…喷出驱动元件;30…作为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供电装置;32…输电单元;33…输电部;34…通信部;35…控制部;36…非接触式输电电路;37…输电电路部;38…通信电路;41…作为第一面的一个示例的第一面;42…作为第二面的一个示例的第二面;43…第三面(前表面);44…第四面(后表面);45…第五面(底面);46…第六面(上表面);47…框架;47A…主框架部;47B、47C…侧框架部;50…控制器;51…头基板;53…控制电路;54…头控制电路;55、56…电机驱动电路;57…作为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一个示例的非接触式受电电路;58…驱动信号生成电路;61…CPU;62…ROM;63…RAM;64…驱动IC;65…开关电路;90…头驱动电路;97…受电电路部;98…通信电路;110…附带充电功能的液体喷出系统;111…输电单元;112…输电部;113…通信部;115…作为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的一个示例的非接触式输电电路;116…输电电路部;117…通信电路;120…作为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电子设备;121…受电单元;122…操作部;123…显示部;124…控制部;125…非接触式受电电路;126…驱动系统;127…蓄电池;128…受电部;129…受电电路部;130…通信部;100…主机装置;170…压电元件;200…商用交流电源;X…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Y…输送方向;P…介质;SA1…第一收纳空间(第一侧区域);SA2…第二收纳空间(第二侧区域);D…作为液体喷出部的一个示例的喷出部;SI、SP…印字数据;COM…驱动信号;F1…作为第二频带的一个示例的驱动信号频带;F2…作为第一频带的一个示例的电力传递频带;LF1…限制频带(驱动信号频带);LF2…限制频带(电力传递频带)。

Claims (8)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喷出部,其接收驱动信号而喷出液体;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其使用包括第一频带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第二频带而生成驱动信号;
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其使用第一频带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实施电力的传递;
控制电路,其对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电路对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进行控制,从而以排他的方式而实施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中的所述驱动信号的生成和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中的所述电力的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筐体,所述筐体包围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与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并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
与所述第二面相比,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被配置在更靠所述第一面处,
与所述第一面相比,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被配置在更靠所述第二面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向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传输电力。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向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外的装置传输电力。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信号生成电路包括使用了数字放大器的放大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频带包括1MHz至8MHz的范围的频率。
7.一种液体喷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和供电装置,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受电部,所述供电装置具备以非接触的方式而向所述受电部进行输电的输电部。
8.一种液体喷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和电子设备,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在所述非接触电力传递电路中具备输电部,所述电子设备具备以非接触的方式而从所述输电部接收电力的供给的受电部。
CN201610963615.3A 2015-10-30 2016-10-28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Active CN107009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4258 2015-10-30
JP2015214258A JP6641886B2 (ja) 2015-10-30 2015-10-30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9735A CN107009735A (zh) 2017-08-04
CN107009735B true CN107009735B (zh) 2018-06-19

Family

ID=5863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3615.3A Active CN107009735B (zh) 2015-10-30 2016-10-28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14296B2 (zh)
JP (1) JP6641886B2 (zh)
CN (1) CN1070097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1887B2 (ja) 2015-10-30 2020-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JP6641889B2 (ja) 2015-10-30 2020-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JP6641888B2 (ja) * 2015-10-30 2020-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JP6765923B2 (ja) * 2016-10-05 2020-10-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及び充電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057A (zh) * 2008-05-29 2009-12-02 电力集成公司 用于实现功率转换器中的不调整休眠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14431A (zh) * 2010-01-26 2012-10-03 爱考斯研究株式会社 非接触送电系统
CN10441706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头单元
CN104417049A (zh) * 2013-08-30 2015-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打印头单元、以及驱动基板
CN104943363A (zh) * 2014-03-25 2015-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控制程序
CN106985526A (zh) * 2015-10-30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CN107009745A (zh) * 2015-10-30 2017-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5081A (ja) * 1991-12-10 1993-06-22 Seikosha Co Ltd プリンタ
US6239879B1 (en) 1998-07-29 2001-05-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Non-contacting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between a printing engine and peripheral systems attached to replaceable printer component
JP4670125B2 (ja) 2000-04-28 2011-04-1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6377764B1 (en) * 2000-06-26 2002-04-2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without a solid medium, among control boards in a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3023566A (ja) * 2001-07-09 2003-01-24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04262091A (ja) 2003-02-28 2004-09-2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2006201959A (ja) * 2005-01-19 2006-08-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及びプリント端末装置並びに画像保存システム及び画像保存装置
JP4654804B2 (ja) * 2005-07-12 2011-03-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対応型プリンタ
US8805530B2 (en) * 2007-06-01 2014-08-12 Witricity Corporation Power generation for implantable devices
KR20080093940A (ko) * 2008-09-03 2008-10-22 김재형 인쇄 정보 기록 방법
JP5927789B2 (ja) * 2011-07-04 2016-06-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信号伝送装置及びプリンター
JP6047872B2 (ja) * 2011-10-26 2016-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885570B2 (ja) * 2012-04-13 201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無線電力伝送装置、無線電力伝送方法、無線電力伝送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880380B2 (ja) * 2012-10-02 2016-03-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線給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057A (zh) * 2008-05-29 2009-12-02 电力集成公司 用于实现功率转换器中的不调整休眠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14431A (zh) * 2010-01-26 2012-10-03 爱考斯研究株式会社 非接触送电系统
CN10441706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头单元
CN104417049A (zh) * 2013-08-30 2015-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打印头单元、以及驱动基板
CN104943363A (zh) * 2014-03-25 2015-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装置的控制程序
CN106985526A (zh) * 2015-10-30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CN107009745A (zh) * 2015-10-30 2017-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20578A1 (en) 2017-05-04
CN107009735A (zh) 2017-08-04
JP6641886B2 (ja) 2020-02-05
US9914296B2 (en) 2018-03-13
JP2017081079A (ja)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9735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CN106985526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JP6520574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CN108215493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电路基板
CN105691000B (zh) 液体喷出装置、头单元、电容性负载驱动用集成电路装置及电容性负载驱动电路
CN107009745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CN108621570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电路基板
JP652839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ユニット、容量性負荷駆動用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
US20090140780A1 (en) Driv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capacitive load and liquid 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602173A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医疗设备
CN105691001A (zh) 液体喷出装置、头单元、电容性负载驱动电路及电容性负载驱动用集成电路装置
CN107199773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头单元
CN104943363B (zh) 打印装置
CN106313894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头单元
JP2015223702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7053843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系统
CN102673143B (zh) 容性负载驱动电路及流体喷射装置、医疗设备
CN107199776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头单元
JP511518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8621563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用电源单元
CN114801491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14801485B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6331704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2117051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0138512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の駆動回路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