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499B - 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499B
CN107005499B CN201580062022.3A CN201580062022A CN107005499B CN 107005499 B CN107005499 B CN 107005499B CN 201580062022 A CN201580062022 A CN 201580062022A CN 107005499 B CN107005499 B CN 107005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potential
control
line
control signal
inductiv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20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5499A (zh
Inventor
冈田辽
萩原刚志
田中亮
中川信之
林崎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5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5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4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6Circuits for coupling, blocking, or by-passing of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04L25/027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common mode sign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能够减少从共模转换成差模并输入到PLC通信装置的噪声且防止该PLC通信装置的错误动作。在通信系统中,具备:控制线(1d),传送用于控制车辆(1)的蓄电池(10)的充电的控制信号;基准电位线(1c),连接到车辆(1)的基准电位;第1PLC通信装置(14),分别连接到控制线(1d)和基准电位线(1c),通过使频率高于上述控制信号的差动信号叠加于上述控制信号而与外部的供电装置(2)进行通信;感应元件(18a),设置于基准电位线(1c)的中途,相对于频率高于上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上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以及第2感应元件(18b),设置于用于将第1PLC通信装置(14)连接到铅蓄电池(10a)的配线(14b)的中途。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使用对用于控制车辆的蓄电池充电的控制信号进行传送的控制线以及连接到上述车辆的基准电位的基准电位线,使差动信号叠加于上述控制信号,从而与外部的供电装置进行通信。另外,本发明还涉及构成上述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兼用电动马达和发动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Vehicle)、不具备发动机而由电动马达驱动的电动汽车(EV:Electric Vehicle)正在普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具备驱动电动马达的蓄电池,蓄电池的充电利用外部的供电站、普通房屋等中设置的供电装置来进行。
图10是示出连接于供电装置的车辆的结构的框图。供电装置2具备在前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到车辆1001的充电枪的充电缆线3。在车辆1001中设置有连接充电枪的连接器11,用户能够通过将充电枪连接到连接器11而将供电装置2连接到车辆1001。充电缆线3包括2根供电线1001a、1001b、基准电位线1001c、控制线1001d、探测充电枪的连接的连接探测线(未图示)。供电线1001a、1001b连接到在车辆1001中搭载的充电装置12。基准电位线1001c经由充电装置12连接到基准电位。基准电位是例如车辆1001的车身接地部。供电装置2经由供电线1001a、1001b将交流供给到充电装置12,充电装置12将所供给的交流转换成直流,进行蓄电池10的充电。经由PLC通信装置1014将CP接收电路1013连接到控制线1001d。CP接收电路1013是接收从供电装置2发送的导频信号的电路,供电装置2通过控制导频信号的收发,进行充电控制(例如,非专利文献1)。控制导频信号是矩形波的信号,供电装置2根据矩形波信号相对于基准电位的电位、矩形波信号的有无等,收发能否充电、充电状态等与充电有关的信息。
另外,在车辆1001中搭载有分别连接于控制线1001d和基准电位线1001c的PLC通信装置1014。另外,PLC通信装置1014连接于铅蓄电池10a,该铅蓄电池10a也连接于车辆1001的基准电位。PLC通信装置1014使频率高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差动信号、例如2~30MHz的差动信号叠加于上述控制导频信号,并且将叠加于导频信号的差动信号分离,从而进行基于该差动信号的通信。供电装置2能够通过在与PLC通信装置1014之间收发差动信号,进行比导频信号更高级别的信息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URFACE VEHICLE RECOMMENDED PRACTICE”、J1772 FEB2012、ソサエティ·オブ·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ンジニアズ·インク(Society of AutomotiveEngineers,Inc.),1996年10月(2012年2月修订)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PLC通信装置1014使用控制线1001d和基准电位线1001c来收发差动信号。控制线1001d连接于具有预定的阻抗的PLC通信装置1014,而基准电位线1001c连接于阻抗较小的车身接地部。另外,连接到PLC通信装置1014的铅蓄电池10a的负极也连接于车身接地部。因此,成为PLC通信装置1014的平衡度较低的结构。因此,如图10所示,经由车身接地部等在控制线1001d和基准电位线1001c中产生的共模噪声被转换成差模的噪声,并输入到PLC通信装置1014。PLC通信装置1014使用2~30MHz的差动信号来进行通信,因此存在无法分离并去除2~30MHz的差模的噪声、PLC通信装置1014进行错误动作这样的问题。
此外,还考虑通过对控制线1001d和基准电位线1001c设置共模扼流线圈来防止PLC通信装置1014的错误动作的方法,但有时无法有效地去除在控制线1001d和基准电位线1001c中产生的噪声。可以认为是由于,在控制线1001d和基准电位线1001c中产生的共模噪声的一部分未在共模扼流线圈中被去除而被转换成差模的噪声并输入到PLC通信装置1014。
本申请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从共模转换成差模并输入到PLC通信装置的噪声并且能够防止该PLC通信装置的错误动作的通信系统。另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构成上述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具备:控制线,传送用于控制在车辆中搭载的蓄电池的充电的控制信号;基准电位线,连接到作为该控制信号的基准的所述车辆的基准电位;通信装置,分别连接到所述控制线和所述基准电位线,通过使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差动信号叠加于所述控制信号而与外部的供电装置进行通信;第1感应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准电位线和所述基准电位的连接部位或者所述基准电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配线,用于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其他蓄电池;以及第2感应元件,设置于该配线和所述其他蓄电池的连接部位或者该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分别连接到控制线以及基准电位线,所述控制线传送用于控制在车辆中搭载的蓄电池的充电的控制信号,所述基准电位线连接到作为该控制信号的基准的所述车辆的基准电位,所述通信装置通过使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差动信号叠加于所述控制信号而与外部的供电装置进行通信,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具备:配线,用于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其他蓄电池;以及感应元件,设置于该配线和所述其他蓄电池的连接部位或者该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提供能够减少从共模转换成差模并输入到通信装置的噪声且防止该通信装置的错误动作的通信系统及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2是示出平衡度衰减量与放射噪声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图10是示出连接于供电装置的车辆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也可以将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任意组合。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具备:控制线,传送用于控制在车辆中搭载的蓄电池的充电的控制信号;基准电位线,连接到作为该控制信号的基准的所述车辆的基准电位;通信装置,分别连接到所述控制线和所述基准电位线,通过使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差动信号叠加于所述控制信号而与外部的供电装置进行通信;第1感应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准电位线和所述基准电位的连接部位或者所述基准电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配线,用于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其他蓄电池;以及第2感应元件,设置于该配线和所述其他蓄电池的连接部位或者该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
在所述基准电位线和所述基准电位的连接部位或者所述基准电位线的中途设置有第1感应元件。另外,在用于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其他蓄电池的配线和所述其他蓄电池的连接部位或者该配线的中途设置有第2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的相对于频率高于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该控制信号的阻抗大。因此,关于所述噪声,连接于控制线和基准电位线的通信装置的平衡度比不具备第1和第2感应元件的装置高。因此,能够抑制在控制线和基准电位线中产生的共模噪声转换成差模噪声,防止由该差模噪声导致的所述通信装置的错误动作。
(2)优选构成为,所述通信装置具备:电路基板,保持所述第2感应元件;以及树脂制的包覆体,对保持有所述第2感应元件的电路基板进行覆盖。
第2感应元件保持于电路基板并且被树脂制的包覆体覆盖。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于车辆的揺动或者振动使第2感应元件接触到车辆的内部构造物而发生破损的情况。
(3)优选构成为,所述通信装置具备:滤波器,从所述控制信号分离所述差动信号;以及耦合变压器,连接于该滤波器,所述包覆体覆盖所述滤波器和所述耦合变压器。
保持于电路基板的第2感应元件、滤波器和耦合芯被包覆体覆盖。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于车辆的揺动或者振动使各电子部件接触到车辆的内部构造物而发生破损的情况。
(4)优选构成为,具备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连接到所述控制线,并且接收从外部的供电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
(5)优选构成为具备第3感应元件,该第3感应元件设置于将所述接收电路连接到所述基准电位的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
在将接收电路连接到基准电位的配线的中途设置有第3感应元件。该第3感应元件的相对于频率高于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该控制信号的阻抗大。因此,关于所述噪声,连接于控制线和基准电位线的通信装置的平衡度比不具备第3感应元件的装置高。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控制线和基准电位线中产生的共模噪声转换成差模噪声,防止由该差模噪声导致的所述通信装置的错误动作。
(6)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分别连接到控制线以及基准电位线,所述控制线传送用于控制在车辆中搭载的蓄电池的充电的控制信号,所述基准电位线连接到作为该控制信号的基准的所述车辆的基准电位,所述通信装置通过使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差动信号叠加于所述控制信号而与外部的供电装置进行通信,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具备:配线,用于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其他蓄电池;以及感应元件,设置于该配线和所述其他蓄电池的连接部位或者该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
在用于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其他蓄电池的配线和所述其他蓄电池的连接部位或者该配线的中途设置有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的相对于频率高于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该控制信号的阻抗大。因此,关于所述噪声,连接于控制线和基准电位线的通信装置的平衡度比不具备感应元件的装置高。因此,能够抑制在控制线和基准电位线中产生的共模噪声转换成差模噪声,防止由该差模噪声导致的所述通信装置的错误动作。
另外,感应元件配置于通信装置的内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车辆的揺动或者振动使感应元件接触到车辆的内部构造物而发生破损的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和连接器的具体例。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另外,也可以将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任意组合。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
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具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车辆1以及经由充电缆线3对该车辆1的蓄电池10进行供电的供电装置2。
充电缆线3的一端部连接到供电装置2,在充电缆线3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充电枪30。充电缆线3包括2根供电线3a、3b、基准电位线3c、控制线3d、对将充电枪30连接于车辆1的情形进行探测的连接探测线(未图示)。供电线3a、3b是被施加从供电装置2输出的交流的电压的导线。控制线3d是用于传送用于对搭载在车辆1中的蓄电池10的充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导频信号(控制信号)的导线。基准电位线3c是连接到作为上述控制导频信号的基准的车辆1的基准电位例如车身接地部的导线。另外,如后文中所述,控制线3d和基准电位线3c也作为差动信号的传送介质而发挥功能。
充电枪30具备枪握把型的握持部、插头、用于连接到车辆1的连接器11的插入引导件、进行与车辆1的锁定的锁止件等。充电枪30的插头是能够连接到车辆1的连接器11的形状,在该插头设置有输出从供电装置2供给的交流的AC供给端子、用于连接到基准电位的共通电位端子、进行控制导频信号的输入输出的控制导频信号端子、连接探测端子等。
供电装置2具备电力供给装置20、第2充电控制装置23和第2PLC通信装置24。对电力供给装置20连接有供电线3a、3b和基准电位线3c的一端部,电力供给装置20经由供电线3a、3b向车辆1供给交流。电力供给装置20的动作由第2充电控制装置23控制。
第2充电控制装置23具有CP发送电路23a和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对CP发送电路23a连接有控制线3d,CP发送电路23a收发对搭载在车辆1中的蓄电池10的充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导频信号。控制导频信号是例如1kHz的矩形波信号,第2充电控制装置23根据矩形波信号相对于基准电位的电位、矩形波信号的有无等,收发供电装置2和车辆1的连接确认、能否充电、充电状态等与充电有关的信息。
具体地说,CP发送电路23a具备电容器C2、电阻R2、输出矩形波信号的振荡电路O。振荡电路O的一端子连接于基准电位,对另一端子连接有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器C2的一端,电容器C2的另一端连接于基准电位。控制线3d的一端连接于电阻R2的上述另一端。第2充电控制装置23的微型计算机通过控制振荡电路O的动作来进行控制导频信号的发送。另外,第2充电控制装置23具有对施加到控制线3d的控制导频信号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电路,上述微型计算机使用该电压检测电路来取得从车辆1输出的信息,控制电力供给装置20的动作。
第2PLC通信装置24分别连接于控制线3d和基准电位线3c,并利用控制线3d和基准电位线3c在与车辆1之间收发与充电有关的信息。第2PLC通信装置24通过使频率高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差动信号、例如2~30MHz的差动信号叠加于该控制导频信号,与车辆1进行通信。
具体地说,第2PLC通信装置24具备将叠加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差动信号从该控制导频信号分离的耦合电容器27和耦合变压器26以及进行差动信号的收发的通信电路25。
从控制线3d和基准电位线3c各自分支的2根分支线经由耦合电容器27连接于耦合变压器26。耦合电容器27相对于控制导频信号为高阻抗,相对于差动信号为低阻抗。作为耦合电容器27,例如使用静电电容为1nF的电容器。
耦合变压器26具有初级线圈26a以及磁耦合于该初级线圈26a的次级线圈26b。将上述2根分支线经由耦合电容器27连接于初级线圈26a的两端。将次级线圈26b的两端连接于通信电路25。通信电路25具有将差动信号的频带外的信号截断的带通滤波器,并且接收由耦合电容器27和耦合变压器26分离并通过了带通滤波器的差动信号。另外,通信电路25通过将所发送的信号提供给次级线圈26b,进行差动信号的发送。
车辆1具备蓄电池10、铅蓄电池(其他蓄电池)10a、连接器11、充电装置12、第1充电控制装置13、第1PLC通信装置(通信装置)14和感应元件18a。
连接器11作为供电口而设置于车辆1的适当部位,通过将充电枪30的插头连接到连接器11,将车辆1经由充电缆线3连接到供电装置2。连接器11具有分别连接到插头的各连接端子的连接部,对各连接部连接作为内部配线的供电线1a、1b、基准电位线1c和控制线1d的一端部。即,通过将充电枪30的插头连接到连接器11,插头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到连接器11的连接部,充电缆线3的供电线3a、3b、基准电位线3c和控制线3d与车辆1内部的供电线1a、1b、基准电位线1c和控制线1d连接。
对充电装置12连接有供电线1a、1b和基准电位线1c的另一端部。充电装置12是将从供电装置2经由供电线1a、1b、3a、3b供给的交流转换成直流来进行蓄电池10的充电的装置。充电装置12的动作由第1充电控制装置13控制。配置于车辆1内的基准电位线1c经由充电装置12连接到基准电位。基准电位例如是车身接地部。
感应元件18a设置于基准电位线1c的中途。具体地说,设置成比分支线从基准电位线1c向第1PLC通信装置14分支的部位靠充电装置12侧。感应元件18a对高频的噪声的阻抗比感应元件18a对控制导频信号的阻抗大。上述高频是指比控制导频信号的频率高的频率。感应元件18a是例如介设安装于基准电位线1c的扼流线圈。感应元件18a的电容例如是50μH。
此外,设置感应元件18a的上述位置是一个例子,也可以将感应元件18a设置于连接充电装置12与基准电位的配线。另外,也可以在配置于充电装置12内部的基准电位线1c的中途设置感应元件18a。
第1充电控制装置13具有CP接收电路(接收电路)13a和未图示的微型计算机。经由第1PLC通信装置14将控制线1d的另一端部连接到CP接收电路13a,CP接收电路13a收发用于对搭载在车辆1中的蓄电池10的充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导频信号。第1充电控制装置13根据矩形波信号相对于基准电位的电位、矩形波信号的有无等,收发供电装置2和车辆1的连接确认、能否充电、充电状态等与充电有关的信息。
具体地说,CP接收电路13a具备电容器C1、电阻R1、二极管Vd。控制线1d的另一端部连接于二极管Vd的阳极和电容器C1的一端,电容器C1的另一端连接于基准电位。二极管Vd的阴极连接于电阻R1的一端,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基准电位。电阻R1例如是可变电阻,第1充电控制装置13的微型计算机通过使电阻R1的电阻值变化,对控制导频信号的电位进行控制,将充电控制所涉及的信息向供电装置2发送。另外,第1充电控制装置13具有对施加到控制线1d的控制导频信号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电路,上述微型计算机使用该电压检测电路来取得从车辆1输出的信息,控制充电装置12的动作。
第1PLC通信装置14分别连接于控制线1d和基准电位线1c,并利用控制线1d、3d和基准电位线1c、3c在与供电装置2之间收发与充电有关的信息。第1PLC通信装置14通过使频率高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差动信号叠加于该控制导频信号而与车辆1进行通信。
具体地说,第1PLC通信装置14具备使叠加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差动信号从该控制导频信号分离的耦合电容器(滤波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以及进行差动信号的收发的通信电路15。
从控制线1d和基准电位线1c各自分支的2根分支线经由耦合电容器17连接到耦合变压器16。耦合电容器17相对于控制导频信号为高阻抗,且相对于差动信号为低阻抗。
耦合变压器16具有初级线圈16a以及磁耦合于该初级线圈16a的次级线圈16b。将上述2根分支线经由耦合电容器17连接到初级线圈16a的两端。次级线圈16b的两端连接于通信电路15。通信电路15具有将差动信号的频带外的信号截断的带通滤波器,并且接收由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分离并通过了带通滤波器的差动信号。另外,通信电路15通过将所发送的信号提供给次级线圈16b,进行差动信号的发送。
另外,对通信电路15提供电力的电源电路15a经由配线14b连接到铅蓄电池10a,2根配线14b中的接地侧的配线14b连接于基准电位。在2根配线14b各自的中途介设安装有第2感应元件18b。感应元件18b是相对于频率高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该控制导频信号的阻抗大的元件。感应元件18b是介设安装到例如配线14b的扼流线圈。
耦合电容器17、耦合变压器16和第2感应元件18b配置于电路基板14a。保持于电路基板14a的耦合电容器17、耦合变压器16和第2感应元件18b被树脂制的包覆体14c覆盖。
此外,在图1中,说明了将第2感应元件18b配置于第1PLC通信装置14的内部的例子,但也可以在拉绕到第1PLC通信装置14的外部的配线14b的中途设置第2感应元件18b。并且,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配线14b和铅蓄电池10a的连接部位设置第2感应元件18b。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通过在基准电位线1c和配线14b的中途设置感应元件18a、18b,关于与差动信号相同的频带的噪声,第1和第2PLC通信装置14、24的平衡度比不具备感应元件18a、18b的装置高。因此,能够抑制在控制线1d、3d和基准电位线1c、3c中产生的共模噪声被转换成差模噪声。因此,能够减少从共模转换成差模并输入到第1PLC通信装置14的噪声,防止该第1PLC通信装置14的错误动作。
另外,能够减少放射噪声。
图2是示出平衡度衰减量与放射噪声的关系的曲线图。横轴表示第1和第2PLC通信装置14、24的平衡度衰减量(LCL:longitudinal conversion loss,纵向转换损失),纵轴表示放射噪声的实测值。菱形标定点的曲线图是拔掉了充电枪30时的放射噪声。三角标定点的曲线图是插入了充电枪30时的放射噪声。根据图2的曲线图示出的放射噪声的实测值可知,随着第1和第2PLC通信装置14、24的平衡度增高,放射噪声减少。这样,通过将感应元件18a介设安装到基准电位线1c,能够防止第1PLC通信装置14的错误动作,并且减少放射噪声。
进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于车辆1的揺动或者振动而使感应元件18b、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接触到车辆1的内部构造物而发生破损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在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中,仅基准电位线1c和感应元件18a的配线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上述不同点。
配置于车辆201内的基准电位线1c的一端部连接于连接器211,另一端部连接于第1PLC通信装置214。在实施方式2的基准电位线1c的中途分支的分支线连接于基准电位。即,实施方式1的基准电位线1c经由充电装置12连接到基准电位,但实施方式2的基准电位线1c在不经由充电装置12的情况下连接到基准电位。将感应元件18a介设安装到从基准电位线1c分支的上述分支线。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能够减少从共模转换成差模并输入到第1PLC通信装置214的噪声,防止该第1PLC通信装置214的错误动作。特别是在实施方式2中,配置于车辆201内的基准电位线1c的长度短,因此能够减少在基准电位线1c、3c和控制线1d、3d中产生噪声的可能性,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噪声导致的第1PLC通信装置214的错误动作。
(实施方式3)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在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中,仅基准电位线1c和感应元件18a的配线结构以及连接器31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上述不同点。
配置于车辆301内的基准电位线1c的一端部连接于连接器311,另一端部连接于第1PLC通信装置314。关于连接器311,在该连接器311内部具备从基准电位线1c分支的第2基准电位线1e,在该第2基准电位线1e的中途介设安装有感应元件18a。将第2基准电位线1e的前端部从连接器311拉绕到车辆301内部,并连接于基准电位。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11的结构的示意图。连接器311具备容纳体11a,该容纳体11a容纳与配置于车辆内的2根供电线1a、1b、控制线1d和基准电位线1c、1e连接的连接部。此外,在图5中,为了方便制图,未图示2根供电线1a、1b和与该供电线1a、1b连接的连接部。容纳体11a具有安装于车辆301的安装部11b。安装部11b是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安装部11b的四角分别形成有安装孔,能够通过螺钉等将容纳体11a安装到车辆301的预定位置。圆筒状的筒部11c从安装部11b的一面的中央向车辆301内侧突出。在安装部11b的另一面设置有形成为直径大于筒部11c的圆筒状并且在充电时供充电枪30的插头插入并连接的插头连接部。另外,在插头连接部设置有能够以使开口部分闭塞的方式开闭的盖部。
在容纳体11a和筒部11c的内部容纳有电路基板11d。在电路基板11d固定有与基准电位线3c连接的连接部的端部。基准电位线1c的一端部在电路基板11d上连接到该连接部的端部。另外,介设安装到在基准电位线1c的一端部分支的第2基准电位线1e的感应元件18a被保持于电路基板11d上。另外,通过连接探测线探测充电枪30的连接的探测电路11e也设置于电路基板11d。感应元件18a、探测电路11e和其他各种电路被树脂制的包覆体11f覆盖。具体地说,上述电路基板11d被进行树脂塑模。包覆体11f被保持于容纳体11a的内部,以避免振动。
根据实施方式3的通信系统和连接器311,配置有感应元件18a的电路基板11d被树脂制的包覆体11f覆盖,并被保持于容纳体11a内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车辆301的揺动或者振动使感应元件18a接触到车辆301的内部构造物而发生破损的情况。另外,起到与实施方式1和2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4)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在实施方式4的通信系统中,在第1充电控制装置13中设置有第3感应元件19这一点与实施方式2不同,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上述不同点。连接器411的结构是与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11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4的车辆401中搭载的第1充电控制装置13经由第3感应元件19连接到基准电位。即,在将电容器C2和电阻R1的低电位侧的端子与基准电位连接的配线介设安装第3感应元件19。与感应元件18a、18b同样地,第3感应元件19也是相对于频率高于控制导频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该控制导频信号的阻抗大。
根据实施方式4的通信系统,关于与差动信号相同的频带的噪声,连接于控制线1d、3d和基准电位线1c、3c的第1和第2PLC通信装置414、24的平衡度比不具备第3感应元件19的装置高。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减少从共模转换成差模并输入到第1PLC通信装置414的噪声,防止该第1PLC通信装置414的错误动作。
(实施方式5)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在实施方式5的通信系统中,第1PLC通信装置514和连接器51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上述不同点。
实施方式5的设置于车辆501的连接器511在内部具备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即,连接器511具备在实施方式1中第1PLC通信装置514所具备的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第1PLC通信装置514具备与连接器511的耦合变压器16连接的通信电路15、电源电路15a和第2感应元件18b。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配置于电路基板上,该电路基板被树脂制的包覆体覆盖。
具体地说,从控制线1d和基准电位线1c各自分支的2根分支线经由耦合电容器17连接到耦合变压器16。耦合电容器17相对于控制导频信号为高阻抗,且相对于差动信号为低阻抗。耦合变压器16具有初级线圈16a以及磁耦合于该初级线圈16a的次级线圈16b。将上述2根分支线经由耦合电容器17连接到初级线圈16a的两端。对次级线圈16b的两端分别连接2根配线的一端部,该2根配线的另一端部连接于第1PLC通信装置14的通信电路15。
实施方式5的通信系统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6)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在实施方式6的通信系统中,第1PLC通信装置614和连接器61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不同,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上述不同点。
实施方式6的设置于车辆601的连接器611在内部具备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即,连接器611具备在实施方式2中第1PLC通信装置614所具备的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第1PLC通信装置614具备连接于连接器611的耦合变压器16的通信电路15、电源电路15a和第2感应元件18b。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的结构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实施方式6的通信系统起到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7)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电路框图。在实施方式7的通信系统中,第1PLC通信装置714和连接器71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不同,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上述不同点。
实施方式7的设置于车辆701的连接器711在内部具备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即,连接器711具备在实施方式3中第1PLC通信装置714所具备的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第1PLC通信装置714具备与连接器711的耦合变压器16连接的通信电路15、电源电路15a和第2感应元件18b。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与感应元件18a一起配置于电路基板11d上,被树脂制的包覆体11f覆盖。其他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变压器16的结构与实施方式5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7的通信系统和连接器711,起到与实施方式1~3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靠近供电装置2地配置进行差动信号的叠加和分离的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芯体,将感应元件18a设置于该耦合电容器17和耦合芯体的附近。因此,将在控制线1d、3d和基准电位线1c、3c中产生的共模噪声转换成差模噪声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该差模噪声导致的第1PLC通信装置714的错误动作。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通过上述内容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标号说明
1、201、301、401、501、601、701、1001 车辆
1a、1b、3a、3b、1001a、1001b 供电线
1c、1e、3c、1001c 基准电位线
1d、3d、1001d 控制线
2 供电装置
3 充电缆线
10 蓄电池
10a 铅蓄电池
11、211、311、411、511、611、711 连接器
11a 容纳体
11b 安装部
11c 筒部
11d 电路基板
11e 探测电路
11f 包覆体
12 充电装置
13 第1充电控制装置(通信装置)
13a CP接收电路(接收电路)
14、214、314、514、614、714 第1PLC通信装置
14a 电路基板
14b 配线
14c 包覆体
15 通信电路
15a 电源电路
16 耦合变压器
16a 初级线圈
16b 次级线圈
17 耦合电容器
18a、18b、19 感应元件
20 电力供给装置
23 第2充电控制装置
23a CP发送电路
24 第2PLC通信装置
25 通信电路
26 耦合变压器
26a 初级线圈
26b 次级线圈
27 耦合电容器
30 充电枪
1031 CP接收电路
1014 PLC通信装置
C1、C2 电容器
R1、R2 电阻
O 振荡电路
Vd 二极管。

Claims (5)

1.一种通信系统,具备:
控制线,传送用于控制在车辆中搭载的蓄电池的充电的控制信号;
基准电位线,连接到基准电位;
通信装置,分别连接到作为差动信号的介质的所述控制线和所述基准电位线,通过使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差动信号叠加于所述控制信号而与外部的供电装置进行通信;
第1感应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准电位线和所述基准电位的连接部位或者所述基准电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
配线,用于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其他蓄电池;以及
第2感应元件,设置于该配线和所述其他蓄电池的连接部位或者该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
所述第1电感元件和所述第2电感元件被配置成抑制在所述控制线和所述基准电位线中产生的共模噪声转换成差模噪声,
所述第1电感元件是扼流线圈,并且在所述控制线中未配置抑制所述共模噪声转换成所述差模噪声的扼流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具备:
电路基板,保持所述第2感应元件;以及
树脂制的包覆体,对保持有所述第2感应元件的电路基板进行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具备:
滤波器,从所述控制信号分离所述差动信号;以及
耦合变压器,连接于该滤波器,
所述包覆体覆盖所述滤波器和所述耦合变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具备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连接到所述控制线,并且接收从外部的供电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具备第3感应元件,该第3感应元件设置于将所述接收电路连接到所述基准电位的配线的中途,并且相对于频率高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噪声的阻抗比相对于所述控制信号的阻抗大。
CN201580062022.3A 2014-11-14 2015-11-06 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05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2037 2014-11-14
JP2014232037A JP6118304B2 (ja) 2014-11-14 2014-11-14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PCT/JP2015/081281 WO2016076215A1 (ja) 2014-11-14 2015-11-06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499A CN107005499A (zh) 2017-08-01
CN107005499B true CN107005499B (zh) 2020-07-17

Family

ID=5595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202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05499B (zh) 2014-11-14 2015-11-06 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26854A1 (zh)
EP (1) EP3220590B1 (zh)
JP (1) JP6118304B2 (zh)
CN (1) CN107005499B (zh)
WO (1) WO20160762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6396B2 (ja) * 2016-06-17 2019-10-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通信装置、充電通信システム、輸送機器及び故障診断方法
JP6471739B2 (ja) * 2016-11-18 2019-0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通信システム
DE102017110956A1 (de) * 2017-05-19 2018-11-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Energie und Information über ein Ladekabel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JP7226021B2 (ja) * 2019-03-29 2023-0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通信装置
JP7310659B2 (ja) * 2020-03-09 2023-07-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通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612A (zh) * 2010-11-29 2011-06-01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电磁干扰方法及装置
EP2552180A3 (en) * 2011-07-29 2013-05-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4135142A (zh) * 2014-07-29 2014-11-05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异步电机驱动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18901C (en) * 2008-03-17 2018-10-16 Powermat Ltd. Inductive transmission system
US8981598B2 (en) * 2008-07-02 2015-03-17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Energy efficient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10239850A (ja) * 2009-03-31 2010-10-2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充電システム、充電器、電動車両、および停電発生時の充電終了方法
JP5876495B2 (ja) * 2011-09-09 2016-03-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給電システム及び接続コネクタ
US9576235B2 (en) * 2011-12-07 2017-02-2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Corporation Card-type wireless transceiver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13187850A (ja) * 2012-03-09 2013-09-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接続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496749B2 (en) * 2012-03-23 2016-11-15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Storage battery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JP5903993B2 (ja) * 2012-04-03 2016-04-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20150332839A1 (en) * 2012-12-21 2015-11-19 Robert Bosch Gmbh Inductive charging coil device
JP5790700B2 (ja) * 2013-04-15 2015-10-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フィルタ部品
US9577852B2 (en) * 2014-11-03 2017-02-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mmon-mode suppressor based on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li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612A (zh) * 2010-11-29 2011-06-01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抗电磁干扰方法及装置
EP2552180A3 (en) * 2011-07-29 2013-05-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gh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4135142A (zh) * 2014-07-29 2014-11-05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异步电机驱动控制器的滤波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20590A1 (en) 2017-09-20
EP3220590B1 (en) 2020-02-12
WO2016076215A1 (ja) 2016-05-19
CN107005499A (zh) 2017-08-01
EP3220590A9 (en) 2018-01-03
JP6118304B2 (ja) 2017-04-19
JP2016096473A (ja) 2016-05-26
EP3220590A4 (en) 2017-10-25
US20180326854A1 (en)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5499B (zh) 通信系统
US9174592B2 (e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system,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nector device
EP2846435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vehicle and feeding apparatus
CN104170268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3797721B (zh) 供电系统和连接器
EP2733860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3065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80499B2 (en) Power receiving connecto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48769B (zh) 通信系统及连接器
CN104205552B (zh) 电力接收连接器、充电系统和通信系统
JP2013143656A (ja) 重畳分離器、受電コネクタ、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2151825A (ja)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3094721A1 (ja) 給電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3129006A1 (ja) 給電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3183473A (ja) 給電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3183472A (ja) 給電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