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0974A -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0974A
CN107000974A CN201480083542.8A CN201480083542A CN107000974A CN 107000974 A CN107000974 A CN 107000974A CN 201480083542 A CN201480083542 A CN 201480083542A CN 107000974 A CN107000974 A CN 107000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est
signal
detection
diagno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35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0974B (zh
Inventor
白附晶英
井上甚
望月敬太
田口浩
关真规人
石川雅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0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0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0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0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92Position or motion detectors or driving means for the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87Device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repair or inspection tas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2Position or depth 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25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maintenance or repai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励磁线圈(281)及检测线圈(291)隔着检测区域(15)而配置。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从检测区域(15)观察时的励磁线圈(281)侧,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从检测区域(15)观察时的检测线圈(291)侧。在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构成包含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的闭合电路,由于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而产生的第1测试线圈(311)中的感应电动势,在第2测试线圈(312)中产生使检测线圈(29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磁场。在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构成包含第1测试线圈(311)的闭合电路,由于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在第1测试线圈(311)产生朝向抵消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的方向的感应磁场。

Description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升降体位置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如下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在轿厢设置对应于各个楼层而输出彼此不同的输出模式的多个位置检测传感器,当在前一次的输出模式检测后所期待的推移预测数据与此次的输出模式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故障(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3804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轿厢不从一个楼层移动到另一个楼层,则不能判定位置检测传感器有无故障。因此,导致故障的判定花费功夫。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有无故障的判定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被检测体,其设于井道内;传感器,其设于在井道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体,并设有检测区域,检测在检测区域中有无被检测体;以及诊断电路,其向传感器发送测试信号并接收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由此诊断传感器有无故障,传感器具有传感器部和测试部,传感器部具有隔着检测区域配置的励磁线圈及检测线圈,当在励磁线圈中产生了交流磁场的状态下检测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时,输出第1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并且当在励磁线圈中产生了交流磁场的状态下检测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被抑制时,输出第2信号作为检测信号,测试部能够根据有无接收到测试信号而在以下模式之间切换模式:通常运转时的通常模式、诊断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固定(固着)于第1信号的故障时的第1粘连故障(固着故障)诊断模式、和诊断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固定于第2信号的故障时的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测试部具有:第1测试线圈,其配置在从检测区域观察时的励磁线圈侧;第2测试线圈,其配置在从检测区域观察时的检测线圈侧;第1开关,其在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构成包含第1及第2测试线圈的闭合电路,在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将第1及第2测试线圈相互切断;以及第2开关,其在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构成包含第1测试线圈的闭合电路,在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因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产生的第1测试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在第2测试线圈中产生使在检测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磁场,在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在第1测试线圈中产生朝向抵消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的方向的感应磁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能够容易地在使升降体停靠不移动的状态下进行传感器有无故障的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识别板、传感器及控制盘的关系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图2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在识别板进入到图3的检测区域时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5是示出图4的测试部的模式为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6是示出图3的测试部的模式是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励磁线圈及第1测试线圈的结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2。在机房2内设置有作为驱动装置的曳引机3、离开曳引机3的绳轮配置的偏导轮4以及对电梯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控制盘5。多条索状体6绕挂在曳引机3的绳轮及偏导轮4上。作为索状体6使用例如绳索或者带等。作为升降体设置在井道1内的轿厢7及对重8由索状体6吊挂着。轿厢7及对重8由设置于井道1内的多条导轨(未图示)单独进行引导,借助曳引机3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沿上下方向移动。
在轿厢7设有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的轿厢门(未图示)。在各楼层的层站9设有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的层站门10。当轿厢7停靠在任意楼层时,轿厢门与层站门10卡合着沿水平方向移动,由此对轿厢出入口及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
在井道1内沿轿厢7的移动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有作为层站位置用的被检测体的多个金属制的识别板11。各个识别板11分别配置在井道1内与各个楼层对应的位置处。各个识别板11配置在距对应的楼层的层站9的地板一定高度的位置处。
另外,在井道1内对应于上部末端楼层及下部末端楼层各自的位置处设有作为末端部用的被检测体的金属制的识别板12。各个识别板12在轿厢7的移动方向上的长度比各个识别板11的长度长。并且,各个识别板12配置于在水平方向上离开识别板11的位置处。
在轿厢7设有:涡流式传感器13,其是用于检测识别板11的接近传感器;以及涡流式传感器14,其是用于检测识别板12的接近传感器。在该例中,各个传感器13、14设于轿厢7的上部。
图2是示出图1的识别板11、传感器13及控制盘5的关系的结构图。传感器13设有作为空间的检测区域15。传感器13检测在检测区域15中有无识别板11。当轿厢7停靠在任意楼层时,识别板11进入检测区域15,在轿厢7从各个楼层向上下方向移动时,识别板11脱离出检测区域15。在该例中,从上方观察时的传感器13的形状呈围着检测区域15的U字状。
传感器13根据在检测区域15中有无识别板11而输出彼此不同的检测信号。具体而言,当传感器13检测出在检测区域15没有识别板11时,从传感器13输出第1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当传感器13检测出在检测区域15有识别板11时,从传感器13输出与第1信号不同的第2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在该例中,将第1信号设为L信号即低电平信号,将第2信号设为H信号即高电平信号。
在控制盘5设有诊断传感器13有无故障的诊断电路16。诊断电路16向传感器13发送测试信号并接收传感器13的检测信号,由此诊断传感器13有无故障。即,诊断电路16根据向传感器13输出的测试信号和从传感器13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诊断传感器13有无故障。控制盘5根据诊断电路16的诊断结果控制电梯的运转。
图3是示出图2的传感器13的结构图。传感器13具有框体21、和配置在框体21内的传感器部22及测试部23。
框体21具有框体主体部24、和设于框体主体部24并配置在隔着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的一对框体对置部25。在沿着轿厢7的移动方向观察时,框体21的形状由框体主体部24及一对框体对置部25形成为U字状。
传感器部22具有传感器电路26和输出电路27。
传感器电路26具有:励磁侧谐振电路28,其将励磁线圈281和电容器282电连接而构成闭合电路;检测侧谐振电路29,其将检测线圈291和电容器292电连接而构成闭合电路;以及开关元件30,其根据来自检测侧谐振电路29的信号对发往输出电路27的信号进行控制。
励磁线圈281设于一方的框体对置部25,检测线圈291设于另一方的框体对置部25。由此,将检测区域15夹在中间配置励磁线圈281和检测线圈291。励磁线圈281通过在励磁侧谐振电路28中流过来自交流电源的励磁电流而产生交流磁场F1。在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检测线圈291受到交流磁场的影响而在检测线圈29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此以特定的谐振频率流过谐振电流。
当在检测线圈29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而在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产生电流的谐振时,开关元件30进行从传感器电路26向输出电路27的交流电流的输出。并且,当检测线圈291中的感应电动势被抑制而使得在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的电流谐振停止时,开关元件30停止从传感器电路26向输出电路27的交流电流的输出。
输出电路27具有对来自传感器电路26的交流电流的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和比较器电路271。并且,在从传感器电路26向整流和比较器电路271输出电流时,输出电路27向诊断电路16输出直流信号即H信号作为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在停止从传感器电路26向整流和比较器电路271的电流输出时,输出电路27向诊断电路16输出与H信号不同的直流信号即L信号作为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
在传感器部22中,在识别板11脱离出检测区域15时,来自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经由检测区域15到达检测线圈291。在检测线圈291受到来自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的影响时,在检测线圈29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在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以对应的谐振频率产生电流的谐振。在传感器部22没有产生故障的状态下,当在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产生电流谐振时,从输出电路27向诊断电路16输出L信号作为检测信号。
图4是示出在识别板11进入到图3的检测区域15时的传感器13的结构图。在识别板11进入检测区域15时,由于来自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在识别板11中产生涡流,从识别板11产生朝向抵消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的方向的涡流磁场F2。由此,检测线圈291中的感应电动势被抑制,检测侧谐振电路29的电流谐振停止。在传感器部22没有产生故障的状态下,当检测侧谐振电路29的电流谐振停止时,从输出电路27向诊断电路16输出H信号作为检测信号。
在此,在传感器部22有可能产生以下故障:不论在检测区域15中有无识别板11,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都固定(固着)于第1信号即L信号的L粘连故障(即,第1粘连故障);以及不论在检测区域15中有无识别板11,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都固定于第2信号即H信号的H粘连故障(即,第2粘连故障)。测试部23根据有无接收到来自诊断电路16的测试信号,而能够在如下模式之间切换模式:通常运转时的通常模式;进行第1粘连故障即L粘连故障的诊断时的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即,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以及进行第2粘连故障即H粘连故障的诊断时的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即,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通过将测试部23的模式切换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或切换为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能够利用诊断电路16进行L粘连故障及H粘连故障的各种诊断。
测试部23具有测试电路31和接收部32。
测试电路31具有第1测试线圈311、第2测试线圈312、两个第1开关313、第2开关314和第3开关315。
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从检测区域15观察时的励磁线圈281侧。并且,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比励磁线圈281远离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
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从检测区域15观察时的检测线圈291侧。并且,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比检测线圈291远离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
各个第1开关313单独地对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的一端部彼此间及另一端部彼此间各自的电连接进行接通及断开。并且,各个第1开关313在测试部23的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成为断开状态,在测试部23的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成为闭合状态。在各个第1开关313成为断开状态时,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相互断开。并且,在各个第1开关313成为闭合状态时,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相互电连接,构成包含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的闭合电路。
第2开关314对第1测试线圈311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接通及断开。并且,第2开关314在测试部23的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成为闭合状态,在测试部23的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成为断开状态。在第2开关314成为闭合状态时,第1测试线圈311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之间被短路,构成包含第1测试线圈311的闭合电路。在第2开关314成为断开状态时,第1测试线圈311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之间的短路被解除。
第3开关315对第2测试线圈312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接通及断开。并且,第3开关315在测试部23的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成为闭合状态,在测试部23的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成为断开状态。在第3开关315成为闭合状态时,第2测试线圈312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之间被短路,构成包含第2测试线圈312的闭合电路。在第3开关315成为断开状态时,第2测试线圈312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之间的短路被解除。
诊断电路16将从彼此不同的L粘连故障诊断信号及H粘连故障诊断信号(即,第1粘连故障诊断信号及第2粘连故障诊断信号)中选择出的一个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向测试部23发送。从诊断电路26向测试部23发送测试信号的系统为仅一个系统。来自诊断电路26的测试信号由测试部23的接收部32接收。
在接收部32对测试信号的接收停止的状态下,测试部23的模式成为通常模式。在测试部23是通常模式时,第1~第3开关313~315全部成为断开状态,不进行传感器部22的故障诊断。
接收部32在接收到来自诊断电路16的测试信号时,判定测试信号是L粘连故障诊断信号及H粘连故障诊断信号中的哪个信号。在该例中,接收部32具有:作为第2诊断信号动作部的带通滤波器321,其仅针对L粘连故障诊断信号及H粘连故障诊断信号中的H粘连故障诊断信号进行动作;以及作为第1诊断信号动作部的低通滤波器322,其仅针对L粘连故障诊断信号及H粘连故障诊断信号中的L粘连故障诊断信号进行动作。在接收部32接收到H粘连故障诊断信号时,带通滤波器321动作,两个第1开关313成为闭合状态,测试部23的模式成为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并且,在接收部32接收到L粘连故障诊断信号时,低通滤波器322动作,第2开关314及第3开关315成为闭合状态,测试部23的模式成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
控制盘5在测试部23的模式是通常模式时,根据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确定识别板11进入检测区域15时的轿厢7的位置,根据所确定的轿厢7的位置控制电梯的运转。
传感器14的结构与传感器13的结构相同。传感器14的故障诊断与传感器13一样,通过从诊断电路16发送测试信号并利用诊断电路16接收传感器14的检测信号来进行。另外,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识别板11和12、传感器13和14及诊断电路16。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在轿厢7根据控制盘5的控制而停靠在各楼层中的任意楼层时,与轿厢7的停靠楼层对应的识别板11进入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15。在识别板11进入检测区域15时,来自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到达识别板11,从识别板11产生涡流磁场F2。另一方面,在轿厢7从各楼层中的任意楼层向上下方向移动时,识别板11脱离出检测区域15,不再从识别板11产生涡流磁场F2。
在从诊断电路16向测试部23的测试信号的输出停止时,测试部23的模式成为通常模式。电梯的服务运转是在将测试部23的模式设为通常模式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测试部23的模式成为通常模式时,第1~第3开关313~315都成为断开状态。由此,即使从励磁线圈281产生交流磁场F1,也不从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产生磁场。
当在通常模式时识别板11进入检测区域15时,如图4所示,由于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从识别板11产生朝向抵消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的方向的涡流磁场F2。由此,检测线圈291中的感应电动势被抑制,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的电流谐振停止。当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的谐振停止时,从输出电路27向诊断电路16输出H信号作为检测信号。
另一方面,当在通常模式时识别板11脱离出检测区域15时,如图3所示,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到达检测线圈291。由此,在检测线圈29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产生电流的谐振。当在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产生电流的谐振时,从输出电路27向诊断电路16输出L信号作为检测信号。
在控制盘5中,根据从传感器部22向诊断电路16发送的检测信号(即,L信号或者H信号)判定轿厢7是否位于楼层。控制盘5根据轿厢7是否位于楼层的判定结果,控制电梯的运转。
在进行第2粘连故障的诊断时,从诊断电路16向测试部23输出H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在该例中,H粘连诊断信号被设为矩形波信号。在测试部23中,当利用接收部32接收到H粘连诊断信号时,带通滤波器321动作,测试部23的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H粘连诊断模式。
图5是示出图4的测试部23的模式是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的传感器13的结构图。在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第2及第3开关314、315成为断开状态,各个第1开关313成为闭合状态。由此,在测试电路31中构成包含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的闭合电路。
在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构成包含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的闭合电路,因而由于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而在第1测试线圈31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第1测试线圈311中的感应电动势,在第2测试线圈312中产生磁场F3。由此,在检测线圈29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在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产生电流的谐振。即,在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不论在检测区域15中有无识别板11,都在第2测试线圈312中产生使检测线圈29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磁场F3,由此强制再现识别板11脱离出检测区域15的状态。
在从诊断电路16向测试部23输出H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后利用诊断电路16接收到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时,诊断电路16判定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是否和与H粘连诊断信号对应的信号即L信号一致。由此,如果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与L信号一致,则由诊断电路16进行正常判定。另一方面,在尽管向测试部23输出了用于强制使传感器部22输出L信号的测试信号,但是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仍是与L信号不同的H信号时,由诊断电路16进行H粘连故障的判定。这样,进行传感器部22的H粘连故障的诊断。
在进行L粘连故障的诊断时,从诊断电路16向测试部23输出L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在该例中,L粘连诊断信号被设为高电平直流信号。在测试部23中,在接收部32接收到L粘连诊断信号时,低通滤波器322动作,测试部23的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
图6是示出图3的测试部23的模式是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的传感器13的结构图。在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第2及第3开关314、315成为闭合状态,各个第1开关313成为断开状态。由此,在测试电路31中相互分离地独立构成包含第1测试线圈311的闭合电路、和包含第2测试线圈312的闭合电路。
在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构成有包含第1测试线圈311的闭合电路,因而由于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而在第1测试线圈31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第1测试线圈311产生朝向抵消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的方向的感应磁场F4。并且,即使是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到达检测线圈291时,由于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在第2测试线圈311中也产生感应电动势,第2测试线圈311产生朝向抵消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的方向的磁场F3。由此,不论在检测区域15中有无识别板11,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都被抑制,而抑制检测线圈291中的感应电动势。由此,不论在检测区域15中有无识别板11,在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的电流的谐振都停止,强制再现识别板11进入检测区域15的状态。
在从诊断电路16向测试部23输出L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后利用诊断电路16接收到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时,在诊断电路16中判定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是否和与L粘连诊断信号对应的信号即H信号一致。由此,如果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与H信号一致,则由诊断电路16进行正常判定。另一方面,在尽管向测试部23输出了用于强制使传感器部22输出H信号的测试信号,但是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却是与H信号不同的L信号时,由诊断电路16进行L粘连故障的判定。这样,进行传感器部22的L粘连故障的诊断。
对于在轿厢7停靠于上部末端楼层及下部末端楼层时检测识别板12的传感器14,也与传感器13同样地进行H粘连故障的诊断和L粘连故障的诊断。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测试部23能够在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和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模式,在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因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而产生的第1测试线圈311中的感应电动势,在第2测试线圈312中产生使检测线圈29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磁场F3,在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在第1测试线圈311中产生朝向抵消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F1的方向的感应磁场F4,因而仅仅在使轿厢7停靠不移动的状态下将第1~第3开关313~315分别接通及断开,即可判定传感器部22有无L粘连故障及有无H粘连故障。由此,能够容易地判定传感器13、14有无故障。
另外,诊断电路16通过向测试部23发送L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将测试部23的模式设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通过向测试部23发送与L粘连诊断信号不同的H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将测试部23的模式设为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测试部23的模式的切换,能够容易地进行传感器部22的L粘连故障及H粘连故障的各种故障的诊断。
另外,测试部23具有判定来自诊断电路16的测试信号是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中的哪个信号的接收部32,因而能够将从诊断电路16向测试部23发送测试信号的系统设为仅一个系统,能够实现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成本降低。
实施方式2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励磁线圈281及第1测试线圈311的结构图。励磁线圈281及第1测试线圈311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在该例中,励磁线圈281的导线及第1测试线圈311的导线被卷绕成相互重叠的状态且以轴线为中心的螺旋状。
检测线圈291及第2测试线圈312各自的导线也相互重叠卷绕。在该例中,检测线圈291的导线及第2测试线圈312的导线被卷绕成相互重叠的状态且以轴线为中心的螺旋状,但没有图示。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励磁线圈281及第1测试线圈311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检测线圈291及第2测试线圈312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因而能够整体上减小用于配置励磁线圈281、检测线圈291、第1测试线圈311及第2测试线圈312的空间,能够实现传感器13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将励磁线圈281及第1测试线圈311构成为一个部件,并且将检测线圈291及第2测试线圈312构成为一个部件,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励磁线圈281及第1测试线圈311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并且检测线圈291及第2测试线圈312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但也可以仅将励磁线圈281及第1测试线圈311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或者也可以仅将检测线圈291及第2测试线圈312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
实施方式3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13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实施方式1的测试部23的测试电路31所包含的结构中,去除如图8中用虚线A围起来示出的第3开关315。由此,第2测试线圈312的两端部之间不会电气上短路。测试电路31的第1测试线圈311、第2测试线圈312、各个第1开关313及第2开关314各自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且,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在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各个第1开关313成为断开状态,第2开关314成为闭合状态。由此,在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在避免了第2测试线圈312的两端部之间的短路的状态下,不构成包含第2测试线圈312的闭合电路,而第1测试线圈311的两端部之间被短路,构成包含第1测试线圈311的闭合电路。
在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在第1测试线圈311中产生朝向抵消励磁线圈281的交流磁场的方向的感应磁场。由此,不论在检测区域15有无识别板11,都能抑制在检测线圈291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使检测侧谐振电路29中的电流的谐振停止,强制再现识别板11进入检测区域15的状态。其它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去除了对第2开关312的两端部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接通及断开的第3开关315,使得不构成包含第2测试线圈312的闭合电路,也能够容易地在使轿厢7停靠的状态下进行L粘连故障及H粘连故障的各种故障的诊断。并且,由于没有第3开关315,因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实施方式4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13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诊断电路16的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通过彼此不同的两个系统单独地被发送给测试部23的接收部32。接收部32具有接收L粘连诊断信号的L诊断信号接收部323和接收H粘连诊断信号的H诊断信号接收部324。测试部23的模式通过在L诊断信号接收部323接收到从诊断电路16经由一个系统的L诊断信号而成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通过在H诊断信号接收部324接收到从诊断电路16经由另一个系统的H诊断信号而成为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即使将来自诊断电路16的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通过彼此不同的两个系统向测试部23单独发送,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测试部23的模式的切换。并且,不需要在接收部32设置判定是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中的哪个信号的结构,因而能够简化测试部23的接收部32的结构,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实施方式5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传感器13的结构图。从诊断电路16向测试部23发送测试信号的系统被设为仅一个系统。即,诊断电路16仅通过一个系统向测试部23发送L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或向测试部23发送H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各自的电压值彼此不同。即,测试信号的电压值根据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而彼此不同。
测试部23的接收部32是根据测试信号的电压值的不同,判定测试信号是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中的哪个信号的比较器。测试部23的模式在测试信号的接收停止时成为通常模式,在接收部32接收到测试信号时,则成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及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中的、与由接收部32判定出的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中的任意信号对应的模式。在该例中,在测试信号的电压值是0[V]时,即在接收部32未接收到测试信号时,测试部23的模式成为通常模式,在测试信号的电压值是预先决定的H值时,测试部23的模式成为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在测试信号的电压值是0[V]和H值之间的中间值时,测试部23的模式成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这样,测试信号的电压值根据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而彼此不同,接收部32根据测试信号的电压值的不同,判定测试信号是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中的哪个信号,能够在使轿厢7停靠的状态下进行传感器13的故障的诊断,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传感器13的框体12内设有诊断电路16。由此,诊断电路16安装于传感器13中。来自检测识别板11有无进入检测区域15的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即L信号或者H信号)分别被发送给诊断电路16及控制盘5。
诊断电路16将L粘连诊断信号及H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分别按照规定周期向测试部23发送,并按照各个周期接收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即L信号或者H信号),由此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传感器部22的L粘连故障及H粘连故障的各种故障诊断。并且,诊断电路16在诊断结果是判定为L粘连故障或者H粘连故障时,向控制盘5输出故障判定信号。
控制盘5根据有无来自诊断电路16的故障判定信号的接收以及来自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控制电梯的运转。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中,诊断电路16安装于传感器13,因而能够减轻控制盘5内的处理的负荷。
实施方式7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比励磁线圈28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比检测线圈29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这样,即使将第1测试线圈311的位置设为比励磁线圈281的位置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将第2测试线圈312的位置设为比检测线圈291的位置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也能够容易地在使轿厢7停靠的状态下进行传感器部22的故障的诊断。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比励磁线圈28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将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比检测线圈29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但也可以将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比励磁线圈281远离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将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比检测线圈29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将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比励磁线圈28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将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比检测线圈291远离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把将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比励磁线圈28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6的传感器13,但也可以把将第1测试线圈311配置在比励磁线圈28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1及3~5的传感器13。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把将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比检测线圈29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6的传感器13,但也可以把将第2测试线圈312配置在比检测线圈291靠近检测区域15的位置处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1及3~5的传感器1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把将励磁线圈281及第1测试线圈311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传感器13,但也可以把将励磁线圈281及第1测试线圈311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3~6的传感器1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把将检测线圈291及第2测试线圈312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传感器13,但也可以把将检测线圈291及第2测试线圈312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3~6的传感器1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把去除了第3开关315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传感器13,但也可以把去除了第3开关315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4~7的传感器1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6中,把将诊断电路16安装于传感器13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1的传感器13,但也可以把将诊断电路16安装于传感器13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4和5的传感器13。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接通及断开的两个第1开关313包含在测试电路31中,但也可以没有各个第1开关313。这样,也能够进行测试部22的L粘连故障的诊断即第1粘连故障的诊断。并且,这样能够简化测试电路31的结构。
在去除了各个第1开关313的情况下,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成为电气上相互分离且独立的状态。由此,在测试部23的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第2开关314成为闭合状态时,在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相互断开的状态下构成包含第1测试线圈311的闭合电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将来自诊断电路16的测试信号设为仅一种,接收部32的结构也被简化。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测试部23有无接收到测试信号,而在通常模式和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测试部23的模式。即,测试部23的模式在接收到测试信号时成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在测试信号的接收停止时成为通常模式。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1测试线圈311的两端部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接通及断开的第2开关314、和对第2测试线圈312的两端部之间的电连接进行接通及断开的第3开关315包含在测试电路31中,但也可以没有第2开关314及第3开关315。这样,也能够进行测试部22的H粘连故障的诊断即第2粘连故障的诊断。并且,这样能够简化测试电路31的结构。
在没有第2及第3开关314、315的情况下,形成为第1测试线圈311的两端部之间不会在电气上短路、第2测试线圈312的两端部之间不会在电气上短路的结构。由此,在测试部23的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各个第1开关314成为闭合状态时,构成包含第1及第2测试线圈311、312的闭合电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将来自诊断电路16的测试信号设为仅一种,接收部32的结构也被简化。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测试部23有无接收到测试信号,在通常模式和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之间切换测试部23的模式。即,测试部23的模式在接收到测试信号时成为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在测试信号的接收停止时成为通常模式。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传感器13、14设于轿厢7,但也可以在作为升降体的对重设置传感器13、14。
另外,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当在检测区域15中没有识别板11时,从传感器13输出的第1信号是L信号即低电平信号,当在检测区域15中有识别板11时,从传感器13输出的第2信号是H信号即高电平信号,但不限于此,只要第1信号及第2信号彼此不同即可。因此,也可以将第1信号设为H信号即高电平信号,将第2信号设为L信号即低电平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固定于第1信号的第1粘连故障成为H粘连故障,传感器部22的检测信号固定于第2信号的第2粘连故障成为L粘连故障。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诊断第1粘连故障时的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成为H粘连故障诊断模式,诊断第2粘连故障时的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成为L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从诊断电路16输出的第1粘连诊断信号成为H粘连诊断信号,从诊断电路16输出的第2粘连诊断信号成为L粘连诊断信号。

Claims (12)

1.一种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该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
被检测体,其设于井道内;
传感器,其设于在所述井道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体,并设有检测区域,检测在所述检测区域中有无所述被检测体;以及
诊断电路,其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测试信号并接收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由此诊断所述传感器有无故障,
所述传感器具有传感器部和测试部,
所述传感器部具有隔着所述检测区域配置的励磁线圈及检测线圈,当在所述励磁线圈中产生了交流磁场的状态下所述检测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时,输出第1信号作为所述检测信号,当在所述励磁线圈中产生了交流磁场的状态下所述检测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被抑制时,输出与所述第1信号不同的第2信号作为所述检测信号,
所述测试部能够根据有无接收到所述测试信号而在以下模式之间切换模式:通常运转时的通常模式、诊断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固定于所述第1信号的故障时的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和诊断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固定于所述第2信号的故障时的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
所述测试部具有:第1测试线圈,其配置在从所述检测区域观察时的所述励磁线圈侧;第2测试线圈,其配置在从所述检测区域观察时的所述检测线圈侧;第1开关,其在所述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构成包含所述第1测试线圈及所述第2测试线圈的闭合电路,在所述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将所述第1测试线圈及所述第2测试线圈彼此断开;以及第2开关,其在所述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构成包含所述第1测试线圈的闭合电路,
在所述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因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产生的所述第1测试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在所述第2测试线圈中产生使所述检测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磁场,
在所述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在所述第1测试线圈中产生朝向抵消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的方向的感应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电路将第1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所述测试信号发送给所述测试部,由此将所述测试部的模式设为所述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所述诊断电路将与所述第1粘连诊断信号不同的第2粘连诊断信号作为所述测试信号发送给所述测试部,由此将所述测试部的模式设为所述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从所述诊断电路向所述测试部发送所述测试信号的系统是仅一个系统,
所述测试部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判定所述测试信号是所述第1粘连诊断信号及所述第2粘连诊断信号中的哪个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测试信号的电压值根据所述第1粘连诊断信号及所述第2粘连诊断信号而彼此不同,
所述接收部根据所述测试信号的电压值的不同,判定所述测试信号是所述第1粘连诊断信号及所述第2粘连诊断信号中的哪个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来自所述诊断电路的所述第1粘连诊断信号及所述第2粘连诊断信号通过彼此不同的两个系统被单独地发送给所述测试部。
6.一种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该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
被检测体,其设于井道内;
传感器,其设于在所述井道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体,并设有检测区域,检测在所述检测区域中有无所述被检测体;以及
诊断电路,其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测试信号并接收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由此诊断所述传感器有无故障,
所述传感器具有传感器部和测试部,
所述传感器部具有隔着所述检测区域配置的励磁线圈及检测线圈,当在所述励磁线圈中产生了交流磁场的状态下所述检测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时,输出第1信号作为所述检测信号,并且当在所述励磁线圈中产生了交流磁场的状态下所述检测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被抑制时,输出与所述第1信号不同的第2信号作为所述检测信号,
所述测试部能够根据有无接收到所述测试信号而在以下模式之间切换模式:通常运转时的通常模式、和诊断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固定于所述第1信号的故障时的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
所述测试部具有:第1测试线圈,其配置在从所述检测区域观察时的所述励磁线圈侧;第2测试线圈,其配置在从所述检测区域观察时的所述检测线圈侧;以及第2开关,其在所述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在将所述第1测试线圈及所述第2测试线圈相互切断的状态下构成包含所述第1测试线圈的闭合电路,
在所述第1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在所述第1测试线圈中产生朝向抵消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的方向的感应磁场。
7.一种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该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具有:
被检测体,其设于井道内;
传感器,其设于在所述井道内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体,并设有检测区域,检测在所述检测区域中有无所述被检测体;以及
诊断电路,其向所述传感器发送测试信号并接收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由此诊断所述传感器有无故障,
所述传感器具有传感器部和测试部,
所述传感器部具有隔着所述检测区域配置的励磁线圈及检测线圈,当在所述励磁线圈中产生了交流磁场的状态下所述检测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时,输出第1信号作为所述检测信号,并且当在所述励磁线圈产生了交流磁场的状态下所述检测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被抑制时,输出与所述第1信号不同的第2信号作为所述检测信号,
所述测试部能够根据有无接收到所述测试信号而在以下模式之间切换模式:通常运转时的通常模式、和诊断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固定于所述第2信号的故障时的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
所述测试部具有:第1测试线圈,其配置在从所述检测区域观察时的所述励磁线圈侧;第2测试线圈,其配置在从所述检测区域观察时的所述检测线圈侧;以及第1开关,其在所述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构成包含所述第1测试线圈及所述第2测试线圈的闭合电路,
在所述第2粘连故障诊断模式时,由于因所述励磁线圈的交流磁场而产生的所述第1测试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在所述第2测试线圈中产生使所述检测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磁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电路被安装于所述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励磁线圈及所述第1测试线圈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线圈及所述第2测试线圈各自的导线相互重叠卷绕。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1测试线圈配置在比所述励磁线圈靠近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第2测试线圈配置在比所述检测线圈靠近所述检测区域的位置处。
CN201480083542.8A 2014-11-27 2014-11-27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Active CN107000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1434 WO2016084203A1 (ja) 2014-11-27 2014-11-27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0974A true CN107000974A (zh) 2017-08-01
CN107000974B CN107000974B (zh) 2019-05-07

Family

ID=56073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542.8A Active CN107000974B (zh) 2014-11-27 2014-11-27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18969B2 (zh)
KR (1) KR101908250B1 (zh)
CN (1) CN107000974B (zh)
DE (1) DE112014007218B4 (zh)
WO (1) WO20160842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2887B2 (ja) * 2016-03-15 2019-0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かご位置検出装置
JP6841325B2 (ja) 2017-05-10 2021-03-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位置検出センサ
DE102020215590A1 (de) 2020-12-09 2022-06-09 Pepperl+Fuchs Se Induktive sensoreinrichtung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5470A (en) * 1973-03-16 1976-03-23 Dewhurst & Partner Limited Positional control
JPS5748536U (zh) * 1980-09-02 1982-03-18
JPS58189916U (ja) * 1982-06-11 1983-12-1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式測定器
JPS60236019A (ja) * 1984-05-09 1985-1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差動変圧器
JPS63169534A (ja) * 1987-01-08 1988-07-13 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 <Kdd> 光ケ−ブルの障害点検出方式
CN1139959C (zh) * 1998-09-05 2004-02-25 K·A·施莫沙尔公司 无触点安全开关
CN1767996A (zh) * 2004-03-29 2006-05-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致动器的动作检查方法以及致动器的动作检查装置
CN101663218A (zh) * 2007-05-24 2010-03-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203781556U (zh) * 2014-03-18 2014-08-20 石家庄五龙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制动器制动力矩自检测电路
WO2014132435A1 (ja) * 2013-03-01 2014-09-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位置検出装置
CN104093658A (zh) * 2012-02-08 2014-10-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轿厢位置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0407B2 (ja) * 2010-09-21 2014-01-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安全エレベ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5470A (en) * 1973-03-16 1976-03-23 Dewhurst & Partner Limited Positional control
JPS5748536U (zh) * 1980-09-02 1982-03-18
JPS58189916U (ja) * 1982-06-11 1983-12-1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式測定器
JPS60236019A (ja) * 1984-05-09 1985-1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差動変圧器
JPS63169534A (ja) * 1987-01-08 1988-07-13 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 <Kdd> 光ケ−ブルの障害点検出方式
CN1139959C (zh) * 1998-09-05 2004-02-25 K·A·施莫沙尔公司 无触点安全开关
CN1767996A (zh) * 2004-03-29 2006-05-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致动器的动作检查方法以及致动器的动作检查装置
CN101663218A (zh) * 2007-05-24 2010-03-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4093658A (zh) * 2012-02-08 2014-10-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轿厢位置检测装置
WO2014132435A1 (ja) * 2013-03-01 2014-09-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位置検出装置
CN203781556U (zh) * 2014-03-18 2014-08-20 石家庄五龙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制动器制动力矩自检测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84203A1 (ja) 2017-04-27
JP6218969B2 (ja) 2017-10-25
WO2016084203A1 (ja) 2016-06-02
KR20170085562A (ko) 2017-07-24
KR101908250B1 (ko) 2018-10-15
CN107000974B (zh) 2019-05-07
DE112014007218T5 (de) 2017-08-24
DE112014007218B4 (de)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5041C2 (ru) Контрол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лифтового тягового элемента
JP619282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位置検出装置
CN102530666B (zh) 电梯设备
CN101468769B (zh) 电梯的开门行驶防止系统
JP5805222B2 (ja) かご位置検出装置
CN102951517B (zh) 电梯用控制装置
CN107000974B (zh) 电梯的位置检测装置
CN109353923B (zh) 一种电梯层门门锁短接检测及定位装置
US20170137257A1 (en) Elevator posi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CN108178035A (zh) 一种电梯轿门状态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1955098A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5967006B (zh) 电梯
WO2010098756A1 (en) Elevator inspection system
WO2020079843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装置異常診断システム
CN206486126U (zh) 一种电梯轿门状态监测装置
JP593935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1132581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and an elevator
CN107428506B (zh) 电梯设备
JP6611845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ドアの遠隔診断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ドアの遠隔診断方法
WO2018127272A1 (en) Elevator with overspeed governor rope monitoring
CN210176263U (zh) 一种电梯钢丝绳检测装置
EP2247947B1 (en) Device for the monitoring of multicable systems
CN105984774A (zh) 电梯出入口保护装置的故障检测方法
JP546071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08883237U (zh) 一种智能电梯故障自检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