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9708B - 除颤板 - Google Patents

除颤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9708B
CN106999708B CN201580067203.5A CN201580067203A CN106999708B CN 106999708 B CN106999708 B CN 106999708B CN 201580067203 A CN201580067203 A CN 201580067203A CN 106999708 B CN106999708 B CN 106999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nnection member
electrode pads
gel
defibri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72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9708A (zh
Inventor
金本理夫
西脇重弘
尾高龍吾
秋山剛
古明地勇哉
原泽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Koh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Koh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Kohden Corp filed Critical Nihon Koh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999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9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9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9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6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ck therapy, e.g. defibril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25Monitoring; Protec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8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monitoring, protecting, controlling or indicating
    • A61N2001/083Monitoring integrity of contacts, e.g. by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2001/37294Means for testing medical devices within the package prior to implant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除颤器的除颤板,包括:一对电极极板(10),该一对电极极板分别包括凝胶部(12);引线(21、22);一对绝缘离型衬垫(30A、30B),其分别可脱离地粘贴到对应的凝胶部(12),并且分别具有与对应的凝胶部对置的通孔(32A、32B);以及连接部件(40),其包括具有预定的电阻的电连接图案(41),其中,在一对离型衬垫(30A、30B)分别粘贴到对应的凝胶部的状态下,分别从对应的通孔(32A、32B)暴露的一对凝胶部(12)通过电连接图案(41)互相电连接。连接部件(40)具有切断区域(45),当一对电极极板被粘贴到活体时,一对凝胶部通过切断区域而互相电断开。

Description

除颤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除颤器的除颤板,包括一对电极极板。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装接到活体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除颤板。
背景技术
在AED中使用一对电极极板。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电极极板。引线和电极极板在被容纳在气密密封状态下的同时存储在包装中。引线的一部分与引线的另一端所连接到的连接器一起从包装的内部延伸到外部。
在电极极板中,必须避免这样的问题:例如,当要使用极板时,可能不能获得与活体的所需的电导通,并且可能不能使用极板。在曾经已经被使用过的电极极板(后文中,这样的电极极板有时被称为使用过的电极极板)以与未使用的状态相似的状态而被再次容纳在包装中的情况下,极板必须处于它们能够被识别为不能使用的状态。而且在存储期间(在待用期间),因此,电极极板总是连接到AED,并且由AED周期性地自动检查,并且当产生异常时,AED通知该异常。将简要描述该检查处理。一对电极极板在电极极板的凝胶表面互相导通的状态下被容纳在包装中。监控引线之间的导通状态,从而检查引线之间的连接是否断开,并且检查凝胶的干燥程度。
已知这样的构造:其中,为了满足要求,例如,在凝胶表面通过有孔的离型衬垫(release liner)而互相对置的状态下,将成对的电极极板的凝胶表面粘贴在一起,以实现电连接,而后将电极极板容纳在包装中(后文中,该构造被称为构造实例1)。引线被分别连接到电极极板,并且引线的一部分与引线的与电极极板侧相反的端部所连接到的连接器一起从包装的内部延伸到外部。因此,通过使得电流从引线流经存储在被容纳状态下的一对电极极板而进行导通测试。
JP5113183B2公开了一种电极极板,其中,通过利用如下部件而形成电闭合环路以进行导通测试:离型衬垫,包括两个导电片,该两个导电片被压接在第一绝缘片与第二绝缘片之间;以及夹子。在第一绝缘片中,形成连接到第一电极极板的凝胶的第一孔,以及不连接到第一电极极板的凝胶的第二孔,并且形成连接到第二电极极板的凝胶的第一孔,以及不连接到第二电极极板的凝胶的第二孔。第二绝缘片是其中不形成孔的单片。
一个导电片被放置为连接在连接到第一电极极板的凝胶的第一孔与不连接到第一电极极板的凝胶的(在第一电极极板侧上)第二孔之间。另一导电片被放置为连接在连接到第二电极极板的凝胶的第一孔与不连接到第二电极极板的凝胶的(在第二电极极板侧上)第二孔之间。根据该构造,第一电极极板的凝胶通过第一孔而连接到一个导电片,并且一个导电片位于第一电极极板侧上的第二孔中。第二电极极板的凝胶通过第一孔而连接到另一个导电片,并且另一个导电片位于第二电极极板侧上的第二孔中。通过夹子将面对第一电极极板侧上的第二孔的一个导电片与面对第二电极极板侧上的第二孔的另一个导电片互相连接,从而在能够得到第一电极极板与第二电极极板之间的电连接,并且能够通过使得电流从分别连接到第一电极极板和第二电极极板的引线流动而进行导通测试。
在构造实例1的电极极板中,当要使用极板时,能够避免诸如不能得到与活体的电导通并且不能够使用极板这样的问题(导通断开等)。然而,当在使用之后在凝胶表面互相对置的同时将一对电极极板容纳在包装中时,无论是否使用离型衬垫都得到了电导通,并且因此不能够检测到已经使用过极板的状态。
在JP5113183B2中公开的电极极板中,如上所述,能够在存储状态下进行导通测试。即使当在使用之后将电极极板通过离型衬垫而返回到原始状态并且被容纳在包装中时,除非使用夹子,否则也不能获得电导通,并且因此能够检测到已经使用过极板的状态。然而,当在凝胶表面对置并且直接互相粘贴的同时电极极板被容纳在包装中时,获得了电导通,并且因此,不能够检测到已经使用过极板的状态。
如上所述,传统的电极极板具有这样的问题:不能够完全地检测到使用过的电极极板被容纳在包装中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阐述的方面提供了一种除颤板,其中,能够在存储的状态下进行导通测试,并且能够检测到使用过的电极极板被容纳在包装中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阐述的方面,提供了用于除颤器的除颤板。所述除颤板包括:
一对电极极板,该一对电极极板分别包括凝胶部;
引线,其中,每条所述引线的一端均电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凝胶部,并且每条所述引线的另一端均延伸到包装的外侧,并且所述引线与所述一对电极极板被密封在所述包装中;
一对绝缘离型衬垫,该一对绝缘离型衬垫分别可脱离地粘贴到对应的所述凝胶部,并且分别具有与对应的所述凝胶部对置的通孔;以及
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包括具有预定的电阻的电连接图案,其中,在一对离型衬垫分别粘贴到对应的所述凝胶部的状态下,分别从对应的所述通孔暴露的一对所述凝胶部通过所述电连接图案而互相电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切断区域,当所述一对电极极板被粘贴到活体时,一对所述凝胶部由于所述切断区域而互相电断开。
根据本发明,在绝缘离型衬垫被粘贴到一对电极极板的各自的对应的凝胶部的状态下,从离型衬垫的通孔露出的凝胶部通过连接部件而互相电连接,该连接部件包括具有一定的电阻的电连接图案。因此,在存储期间,能够通过使得电流流经分别连接到电极极板的引线而在包装中进行导通测试。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切断区域,当所述一对电极极板被粘贴到活体时,所述一对凝胶部通过所述切断区域而互相电断开。在使用一对电极极板之后,电连接断开,即,一对凝胶部互相电断开。因此,即使当在极板的凝胶部互相对置的同时一对电极极板通过离型衬垫而被容纳在包装中时,也不能得到导通状态,并且因此能够检查出电极极板已经被使用。而且当在使用一对电极极板之后,在将凝胶部连接并且互相对置的同时容纳除颤板时,电阻从使用极板之前所获得的电阻值改变,并且因此能够检查出电极极板已经被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除颤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
图2是当从离型衬垫所粘贴的一侧观看时的除颤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是除颤板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连接部件的平面图。
图4是连接部的截面图,在该连接部中,除颤板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极极板通过连接部件和覆盖部件而互相连接,并且该连接部处于堆叠状态下。
图5是示出除颤板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极极板的连接部互相分离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当从离型衬垫被粘贴的一侧观看时的除颤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除颤板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一对电极极板的前视图,该一对电极极板被堆叠在一起并且被容纳在包装中。
图8是局部截取地示出除颤板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一对电极极板的前视图,该一对电极极板被堆叠在一起,并且被容纳在包装中。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利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将省略冗余的说明。图1是示出除颤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并且图2是从离型衬垫被粘贴的一侧观看时的平面图。设置互相相同的一对电极极板10,并且分别包括电导通凝胶层的凝胶部12被设置在绝缘片11的背面侧上。
表示电极极板10要被粘贴到的活体的位置的图(未示出)被印刷在绝缘片11的正面侧上。
在电极极板10、10的一个边缘附近,电连接到引线21、22的一端的端子23、23利用铆钉等而分别铆接到凝胶部12、12的一侧,并且与凝胶部12、12电导通。引线21、22的另一端连接到连接器24,该连接器24用于获得与除颤器(未示出)的电连接。连接器24被预先连接到除颤器,使得电压能够在任意时刻被施加到除颤板。
绝缘离型衬垫30A、30B分别可脱离地粘贴到凝胶部12。离型衬垫30A、30B具有与电极极板10的平面视图形状大致相似的矩形的平面视图形状。向外侧凸出的凸片31形成在如下部分中:在离型衬垫30A、30B粘贴到凝胶部12的状态下,该部分与设置了端子23的一端侧上的一个边缘相靠近。为了在剥离离型衬垫时能够利用手指等容易地清除离型衬垫30A、30B而设置凸片31。
在离型衬垫30A、30B分别粘贴到电极极板10、10的同时,电极极板10、10近邻的并列的状态下,具有例如大致方形平面形状的通孔32A、32B形成在离型衬垫30A、30B的与一对电极极板10、10的相邻侧缘临近的位置处。
参考标号40表示连接部件。如图3所示,连接部件40包括带状柔性印刷电路板,该柔性印刷电路板在一个表面上包括电连接图案41和露出部43、43,该露出部43、43分别电连接到电连接图案的两端部。在带状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电连接图案41和露出部43、43利用导电碳墨而形成在PET板等的一个表面上。露出部43、43形成在电连接图案41的两端部中,从而具有大致方形的平面视图形状,并且比设置在离型衬垫30A、30B中的通孔32A、32B稍大。电连接图案41是为了获得预定的电阻的薄的电阻图案。电连接图案41在露出部43、43的附近曲折为S形状,并且在电连接图案41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附近形成为沿着连接部件40的长度方向的线形形状。
通过调整电阻图案的长度和宽度而以下面的方式设定电连接图案41的电阻。成年人的经胸阻抗为70W至80W。因此,电阻被设置在比经胸阻抗高的值(电连接图案的下限电阻RL)与比电极极板10、10被干燥直至其不适于使用的总电阻(凝胶的使用极限电阻,大约5至10kW)低的值(电连接图案的上限电阻RH)之间。优选地,考虑到装置阻抗和经胸阻抗的变化以及凝胶的种类等,电阻被设置在350W与3500W之间。
形成了电连接图案41的部分由光刻胶44绝缘覆盖,并且露出部43、43不被光刻胶覆盖并且露出。图3是在假设光刻胶44透明的情况下绘制的。在连接部件40中,在离型衬垫30A、30B被粘贴到电极极板10、10的状态下,露出部43、43在指向离型衬垫30A、30B的同时被安放。在连接部件40中,将露出部43、43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使得露出部43、43分别位于通孔32A、32B内。因此,连接部件40使离型衬垫30A与离型衬垫30B互相连接,并且电连接图案41将从通孔32A、32B露出的凝胶部12、12电连接在一起。
连接部件40具有切断区域45,在该切断区域中,当电极极板10、10被粘贴到活体时,电连接图案断开。切断区域45被设置在连接部件4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附近,并且该切断区域45被构造为能够比其它区域更加容易断裂。在实施例中的切断区域45中,切口46形成在连接部件4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作为各个切口46,在一端中设置单个V状的切口。或者,在一端处横向布置的多个V状的切口可以形成为切口。切口46不限于具有V状形状,而可以是例如简单的切口。如上所述,在中间部附近的电连接图案41是单个的线状图案。因此,V状切口等形成的区域被构造为能够比其它区域更加容易断裂。
参考标号50(参见图1和图2)表示覆盖连接部件40的覆盖部件。覆盖部件50具有片状形状,并且具有矩形的平面视图形状。覆盖部件的边缘被倒角。为了覆盖连接部件40的整个表面,覆盖部件50形成为比连接部件40稍大。在覆盖部件50中,树脂被用作基底材料,并且一个表面形成为粘性表面51。
细的长孔52在覆盖部件50的中间部中开口。长孔52形成为使得其纵向长度稍大于覆盖部件40的宽度尺寸。穿孔部53直线状地形成为分别从长孔52的两端部朝着外侧延伸。当覆盖部件50的粘性表面51覆盖地粘贴到连接部件40以及在连接部件40的周边附近的离型衬垫30A、30B时,连接部件40能够被固定到离型衬垫30A、30B。
图2是除颤板的平面视图,其中,一对电极极板10、10通过连接部件40而互相连接,并且连接部件40被覆盖部件50覆盖。具体地,连接部件40被设置为使得电极极板10、10的边缘部互相紧靠,离型衬垫30A、30B粘贴到凝胶部12、12,露出部43、43被置于离型衬垫上并且位于通孔32A、32B中,并且切口46、46被放置为沿着电极极板10、10的紧靠的边缘部。此外,覆盖部件50覆盖地粘贴到连接部件40,使得长孔52的长度方向在沿着边缘部的方向上与切口46、46一致,并且连接部件4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部分处于长孔52的长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在该状态下,折叠除颤板,使得绘制图片的表面(在图2中,板的背侧上)处于正面侧,并且电极极板10、10被堆叠在一起。
当如上所述地折叠除颤板时,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在除颤板的弯曲部中缓和地弯曲。图4是在堆叠的电极极板10、10中,连接部件40与覆盖部件50互相连接的部分的截面图。附图仅图示了连接部件40的以截面示出的部分,并且省略了其它部分的图示。
如图4所示,在连接部件40的弯曲部中,由于覆盖部件50的长孔52(同样参考图1和图2)以及覆盖部件50的厚度而形成了空间。因此,连接部件40能够毫不费力地弯曲,并且电极极板10、10能够堆叠在一起,而不导致电连接图案41断开。
由于折叠,所以离型衬垫30A、30B的凸片31、31被置于内侧,并且因此,堆叠的电极极板10、10整体的平面视图形状为方形形状。折叠后的除颤板被容纳在气体和液体不能渗透的未示出的包装中。此时,引线21、22从包装的内部延伸到外连接器24。然后,容纳堆叠的电极极板10、10和引线21、22的一部分的包装被气密密封。
在包装中,形成了分别从通孔32A、32B露出的凝胶部12、12通过连接部件40的电连接图案41而互相电连接的状态。因此,通过将诸如除颤器这样的具有导通测试功能的设备连接到连接器24而进行导通测试。
当要使用除颤板时,例如,包装的预定部分被撕破,被容纳在包装中的堆叠的电极极板10、10被取出,并且展开除颤板,结果获得图2的状态。当图2的状态上下翻转时,在电极极板10的表面上印刷的图片出现。因为能够容易地知道电极极板10、10要粘贴到的活体的位置,所以这是方便的。接着,电极极板10、10分别被左右手保持,并且然后沿着它们互相分离的方向拉动电极极板10、10,从而覆盖部件50在穿孔部53处被切断,并且连接部件40中的切断区域45的切口46、46之间的部分断裂。因此,电极极板10、10能够互相分离,如图5所示。其后,离型衬垫30A、30B被剥离,并且电极极板10、10被粘贴到活体的预定位置。结果,除颤器能够对活体施加电压。
在使用后,电极极板10、10已经互相分离,并且因此,连接部件40的电连接图案41断开。即使当保持粘贴了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的离型衬垫30A、30B结合到凝胶部12,而后得到的部件被以与使用之前相似的方式容纳在包装中,因此在电极极板10、10之间不获得电导通时,并且当进行导通测试时,能够容易地检测出电极极板10、10已经被使用过。而且在电极极板10、10的凝胶部12、12直接结合在一起并且在电极极板10、10之间获得电导通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检测到电极极板10、10已经被使用。接着,将描述这样的异常状态的检测。
在实施例中,以下面的方式利用除颤器进行导通测试。在存储(等待)期间,对已经如上所述地气密密封并且连接到除颤器的电极极板10、10进行自动且周期性的导通测试。在导通测试中,利用除颤器检测除颤板的电阻,并且使除颤板的被检测出的电阻与电连接图案的下限电阻RL和上限电阻RH比较,从而检测是否已经发生异常。在存储期间进行导通测试时,检测激励系统的断路或者短路、凝胶的干燥状态、以及电极极板的使用/未使用情况。在当电极被粘贴到活体时(在使用期间)进行的导通测试中,检测电极极板的附着状态。在存储和使用两者期间,如果发生异常,则除颤器通知该异常。
表格1示出了除颤板的状态,其关于除颤板的检测出的电阻R与电连接图案的下限电阻RL和上限电阻RH之间的比较。首先,将描述在存储(等待)期间的状态。在除颤板的电阻R比电连接图案的下限电阻RL低的情况下(R<RL),能够检测出除颤板已经被使用,并且凝胶部被直接结合在一起。在电阻R比电连接图案的上限电阻RH高的情况下(R>RH),能够检测出例如,在除颤板中,凝胶处于干燥状态,电极极板已经被使用,并且保持为互相分离,或者发生线路断路。在电阻R处于RL与RH之间的情况下(RL≦R≦RH),能够检测出除颤板正常。接着,将描述使用期间的状态。在电阻R高于RH的情况下(R>RH),能够检测出除颤板尚未被附着或者发生附着失效。在电阻R小于RL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除颤板被正常附着。在电阻R处于RL与RH之间的情况下(RL≦R≦RH),能够检测出发生附着失效。
表格1
Figure BDA0001317508320000101
在上述构造实例1和JP5113183B2中公开的传统的电极极板中,在使用后将电极极板容纳在包装中同时凝胶表面互相对置的情况下,以与正常存储电极极板相似的方式获得电导通,并且因此,不能够检测出极板已经被使用的状态。在实施例的除颤板中,在如上所述地正常存储除颤板的情况下,通过比较,R处于RL与RH之间,并且在使用之后将凝胶表面直接互相结合的情况下,获得R<RL,结果能够使该情况区别于正常存储除颤板的情况。
图6示出了除颤板的第二实施例。以与第一实施例几乎完全等同的方式构造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包括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
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具有片状形状,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细长的矩形平面视图形状。部件的边缘倒角。与覆盖部件50相似,在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中,树脂被用作基底材料,并且一个表面形成粘性表面61(图6中的背面侧)。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被构造为具有比覆盖部件50和连接部件40的组合高的抗切断性能。换句话说,覆盖部件50包括长孔52和穿孔部53,连接部件40包括切口46,并且即使当这两个部件互相组合时,对切断的抵抗也比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的弱。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可以由具有比覆盖部件50高的抗切断性能的材料形成。或者,能够通过增大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的厚度,而使得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抗切断性能比覆盖部件50高。作为粘性表面61的粘合剂,可以使用具有比覆盖部件50的粘性表面51的粘合强度高的粘合强度的粘合剂。
可以在离型衬垫30A、30B通过覆盖部件50而互相连接之后而使用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在一个离型衬垫30A(或者30B)中,即,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粘贴到一个离型衬垫30A(30B)的边缘部,如图6所示,该边缘部与覆盖部件50所粘贴到的边缘部相反。
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地,除颤板折叠,使得其上绘制图片的表面处于正面侧,并且电极极板10、10堆叠在一起。此时,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从离型衬垫30A突出的区域中的粘性表面61结合到离型衬垫30B。
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结合到离型衬垫30A、30B,并且堆叠的电极极板10、10被容纳在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包装中。当在极板形成为如7所示的筒状形状的同时电极极板10、10被容纳在包装中时,连接部件40更加难以断裂。这也能够相似地应用至第一实施例。
当要使用除颤板时,堆叠的电极极板10、10被从包装取出,并且电极极板10、10通常通过手而互相分离。此时,因为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被构造为具有比覆盖部件50和连接部件40的组合高的抗切断性能,所以覆盖部件50和连接部件40的一部分被撕破。
根据第二实施例,当要使用时,即,覆盖部件50和连接部件40的一部分能够被确定地撕破,并且连接部件40的电连接图案41断开。此时,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结合到离型衬垫30A、30B。当用手选出一个凸片31并且将一个离型衬垫30A(或者30B)从凝胶部12剥离时,因此,通过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而结合到剥离的离型衬垫的另一个离型衬垫30B(或者30A)能够从对应的凝胶部12剥离。这是方便的。
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以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方式在存储期间对电极极板10、10进行导通测试时,能够检测出电极极板10、10的状态,如以上表格1所示。除了能够检测出电极极板10、10是否异常之外,即使当保持粘贴了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的离型衬垫30A、30B在使用之后仍结合到凝胶部12,并且然后得到的部件以与使用之前相似的方式返回到原始状态时,也能够检测出已经使用过电极极板10、10。而且当凝胶部12、12直接结合在一起并且在电极极板10、10之间获得电导通时,能够容易地检测到电极极板10、10已经被使用。
根据第二实施例,除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以下效果。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被构造为具有比覆盖部件50和连接部件40的组合高的抗切断性能。因此,当电极极板10、10被粘贴到活体时,覆盖部件50和连接部件40的一部分能够确实地撕破。
图8示出了除颤板的第三实施例。以与第二实施例几乎完全等同的方式构造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1)至(3)。
(1)除颤板折叠,使得在将离型衬垫30A、30B的表面设定为正面侧的同时,将电极极板10、10堆叠在一起。
(2)由于离型衬垫30A、30B的表面处于正面侧上,所以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从正面侧结合,并且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的形状、材料等于第二实施例相同;并且
(3)当电极极板10、10堆叠在一起时,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处于相对于电极极板10、10的外侧上,并且因此,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在电极极板10、10互相分离的状态下被粘贴。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利用覆盖部件50的长孔52而防止可能由于连接部件40的弯曲而导致的电连接图案41的断裂的发生。在第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除颤板被折叠,使得在将离型衬垫30A、30B的表面设定为正面侧的同时,将电极极板10、10被堆叠在一起。因此,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处于相对于电极极板10、10的外侧上。当电极极板10、10被堆叠在一起时,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被拉动,并且产生电连接图案41断开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断开的发生,电极极板10、10以预定距离d互相分离,并且然后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被粘贴。
当折叠除颤板使得电极极板10、10互相堆叠时,电极极板10、10在弯曲部中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绝缘片11和离型衬垫30A的总厚度的两倍。因此,电极极板10、10必须以至少该距离互相分离。例如,在绝缘片11和离型衬垫30A的总厚度为1mm的情况下,电极极板10、10必须以该厚度的至少两倍,即,2mm互相分离。然而,当分离距离为2mm时,连接部件40在电极极板10、10的在弯曲部中的边缘角部处以直角弯曲,并且因此,存在电连接图案41断开的可能性。如图8所示,因此,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被弯曲成半圆形形状。由于半圆形形状的直径为2mm,所以半圆周长为大约3mm。因此,电极极板10、10之间的距离d可以被设定为3mm。根据该构造,连接部件40在电极极板10、10的边缘处缓和地弯曲,并且不急剧地弯曲。因此,能够防止电连接图案41弯曲和断开。
如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中所述,可以在电极极板10、10堆叠在一起的之前,并且在离型衬垫30A、30B通过覆盖部件50而互相连接之后,使用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或者,如下所述,可以在电极极板10、10堆叠在一起之后使用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
电极极板10、10以绘制图片的表面处于背面侧上的方式,在电极极板10、10的边缘部互相对置的部分中弯曲,并且折叠,使得电极极板10、10堆叠在一起。接着,在与弯曲部的边缘部相反的边缘部中,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结合到离型衬垫30A、30B。
而且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相似地,能够在除颤板被容纳在包装中的状态下,进行导通测试。如表格1所示,除了能够检测出电极极板10、10是否异常之外,即使当保持粘贴了连接部件40和覆盖部件50的离型衬垫30A、30B在使用之后仍结合到凝胶部12,并且然后得到的部件以与使用之前相似的方式返回到原始状态时,也能够检测出已经使用过电极极板10、10。而且当凝胶部12、12直接结合在一起并且在电极极板10、10之间获得电导通时,能够容易地检测到电极极板10、10已经被使用。
根据第三实施例,除了与第二实施例相似的效果之外,还是够实现以下效果。由于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处于正面侧上,所以离型衬垫连接部件60能够容易地附着到电极极板,并且因此产量高。
本申请基于2014年12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248584,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Claims (9)

1.一种用于除颤器的除颤板,包括:
一对电极极板,每个所述电极极板均包括凝胶部;
引线,其中,每条所述引线的一端均电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凝胶部,并且每条所述引线的另一端均延伸到包装的外部,并且所述引线与所述一对电极极板被密封在所述包装中;
一对绝缘的离型衬垫,每个所述离型衬垫均可脱离地粘贴到所述对应的凝胶部,并且均具有与所述对应的凝胶部对置的通孔;以及
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用于电连接一对所述凝胶部,每个所述凝胶部从对应的所述通孔暴露,其中,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带状柔性印刷电路板,该带状柔性印刷电路板在一个表面上包括具有预定电阻的电连接图案和一对露出部,该一对露出部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电连接图案的两端部,其中,在所述一对离型衬垫分别粘贴到所述对应的凝胶部的状态下,分别从对应的所述通孔暴露的一对所述凝胶部通过所述电连接图案互相电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切断区域,当所述一对电极极板被粘贴到活体时,所述电连接图案在所述切断区域中断开,并且所述一对凝胶部通过所述切断区域互相电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板,其中,基于所述活体的经胸阻抗以及所述凝胶部的使用极限电阻,设定所述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颤板,
其中,所述电连接图案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在所述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以及
所述一对露出部露出到所述外部并且所述一对露出部分别电连接到所述电连接图案的两端中的对应的一端,并且分别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在所述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中的对应的一个端部中,并且
其中,所述一对露出部分别电连接到从所述通孔暴露的对应的所述凝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除颤板,其中,所述切断区域被构造为比所述连接部件的任何其它部分更容易被切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颤板,其中,切口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切断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除颤板,还包括:
片状覆盖部件,该片状覆盖部件粘贴到所述连接部件以及在所述连接部件附近的所述一对离型衬垫,以覆盖所述连接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颤板,
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具有在所述凝胶部的布置方向上延伸的带状形状,
其中,在所述切断区域中,切口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在所述连接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每个端部中,
其中,所述覆盖部件在其中间部附近具有线状的长孔,该线状的长孔具有预定宽度,并且所述线状的长孔的纵向长度比带状的所述连接部件的宽度大,
其中,在所述一对电极极板的第一边缘部互相对置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被设置为,使得所述切口在沿着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方向上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覆盖部件粘贴到所述连接部件以及在所述连接部件附近的所述离型衬垫,使得所述长孔的纵向方向与沿着互相对置的所述一对电极极板的所述第一边缘部的方向相同,所述长孔与所述切口叠置,并且所述连接部件的宽度在所述长孔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颤板,还包括:
离型衬垫连接部件,该离型衬垫连接部件被构造为,使所述一对离型衬垫的第二边缘部互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边缘部与所述离型衬垫的通过所述覆盖部件互相连接的所述第一边缘部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颤板,其中,所述离型衬垫连接部件具有比所述覆盖部件与所述连接部件的组合高的抗切断性能。
CN201580067203.5A 2014-12-09 2015-12-04 除颤板 Active CN106999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8584A JP6370204B2 (ja) 2014-12-09 2014-12-09 除細動パッド
JP2014-248584 2014-12-09
PCT/JP2015/006049 WO2016092800A1 (en) 2014-12-09 2015-12-04 Defibrillation pa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9708A CN106999708A (zh) 2017-08-01
CN106999708B true CN106999708B (zh) 2020-08-21

Family

ID=5488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7203.5A Active CN106999708B (zh) 2014-12-09 2015-12-04 除颤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2166B2 (zh)
EP (1) EP3229888B1 (zh)
JP (1) JP6370204B2 (zh)
CN (1) CN106999708B (zh)
WO (1) WO20160928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03718B2 (en) 2016-12-19 2021-08-31 Hearthero, Inc.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US11524168B2 (en) 2016-12-19 2022-12-13 Hearthero, Inc. Self-contained, connecte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GB201708354D0 (en) * 2017-05-25 2017-07-12 Heartsine Tech Ltd Testing of defibrillator electrodes
AU2017100994B4 (en) 2017-06-20 2017-12-14 Cellaed Life Saver Pty Ltd A portable single use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device
AU2018346604A1 (en) * 2017-10-06 2020-03-19 Medtronic Xomed, Inc. Pledget stimulation and recording electrode assemblies
JP7480047B2 (ja) 2018-01-11 2024-05-09 セラニカ バイオ-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リミティド 電極パッチ
CN113730797B (zh) * 2020-05-29 2023-05-16 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电极板及可穿戴式除颤设备
US11529526B1 (en) 2021-12-10 2022-12-20 Hearthero, Inc.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US11794025B1 (en) * 2022-04-04 2023-10-24 Altrix Medical, Inc. Compact AED with integrated CPR coaching
US11911627B1 (en) * 2023-06-29 2024-02-27 Altrix Medical, Inc. Method of using a medica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7151A (en) * 1996-06-04 1998-10-06 Survivalink Corporation Circuit detectable packaged medical electrodes
US6801809B2 (en) * 2000-02-22 2004-10-05 Medtronic, Inc. Extractable implantable medical lead
US6694193B2 (en) * 2001-09-14 2004-02-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dical electrode and release liner configurations facilitating packaged electrode characterization
US6965799B2 (en) * 2002-03-08 2005-11-15 Medtronic Physio-Control Manufacturing Corp. Therapy and monitoring electrodes with patient accommodating features
US7822488B2 (en) 2004-03-23 2010-10-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elf-storing medical electrodes
CN101534899B (zh) * 2006-11-13 2013-11-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除颤器电极板和释放衬垫的外壳
BRPI0718791A8 (pt) * 2006-11-13 2015-10-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vestimento anti-adesivo para eletrodos, conjunto de revestimento anti-adesivo e eletrodo e método para acondicionar um par de eletrodos e um revestimento anti-adesivo.
US8346375B2 (en) 2006-11-13 2013-01-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inch case for defibrillator electrode pads and release liner
US7881785B2 (en) * 2008-03-26 2011-02-01 Cardiac Scienc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rosting a defibrillation electrode
WO2013040214A1 (en) * 2011-09-15 2013-03-21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Tes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cardiac resuscitation devices and external electr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70204B2 (ja) 2018-08-08
EP3229888A1 (en) 2017-10-18
CN106999708A (zh) 2017-08-01
EP3229888B1 (en) 2018-10-24
WO2016092800A1 (en) 2016-06-16
US10232166B2 (en) 2019-03-19
JP2016106914A (ja) 2016-06-20
US20170296804A1 (en) 2017-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9708B (zh) 除颤板
US10226615B2 (en) Electrode set, in particular for a defibrillator
TW437116B (en) Pack battery
US4997377A (en) Adaptor for computers
US9091718B2 (en) Tes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cardiac resuscitation devices and external electrodes
US10886509B2 (en) Battery operated device and battery removal method
JP2021518983A (ja) Fpcbに実装されたコネクター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JPH09501070A (ja) 除細動器電極システム
US20070295810A1 (en) Tamper-proof card reader
TW200847895A (en) Battery pack
EP2873409A1 (en) Detector
US8996138B2 (en) Breakaway electrical connections for defibrillation electrode package
JP2019133888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08352469A (zh) 组电池
JP2007141805A (ja) コネクタ実装構造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回路基板並びに電池パック
EP2040799B1 (en) Condition sensor for medical device package
JP2001337605A (ja) 封印シール及び封印異常検出装置
US20220187340A1 (en) Pull tab with conductive pads
CN110244087B (zh) 显示屏以及测试设备
JP2004247198A (ja) パック電池
KR20220034466A (ko) 배터리셀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팩
JP7028854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H1145621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を使用した電子機器装置
CN117977029A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JP2001338638A (ja) 円筒型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