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5964B - 开口机器 - Google Patents

开口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5964B
CN106995964B CN201610931811.2A CN201610931811A CN106995964B CN 106995964 B CN106995964 B CN 106995964B CN 201610931811 A CN201610931811 A CN 201610931811A CN 106995964 B CN106995964 B CN 106995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spacer
machine
spacers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18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5964A (zh
Inventor
大卫·博诺
约瑟夫·奇塔迪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ubli Faverges SCA
Original Assignee
Staubli Faverges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ubli Faverges SCA filed Critical Staubli Faverges SCA
Publication of CN106995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5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5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5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00Dobbies
    • D03C1/14Features common to dobbies of different typ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5/00Cam or other direct-acting shedding mechanisms, i.e. operating heald frames without intervening power-supply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开口机器(2)包括输出杠杆(32),每个输出杠杆(32)包括第一侧面(42)、第二侧面(40)、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上面安装输出杠杆的共用轴(10)、用于驱动输出杠杆的装置、由输出杠杆穿过的外壳(12)、框架(6)和插入在外壳与输出杠杆(32)中的第一杠杆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屏障(120)。第一密封屏障(120)包括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一个紧密接触的径向部分、与第一侧面(42)紧密接触的第一侧部,以及与第二侧面(40)紧密接触的第二侧部。

Description

开口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齿条或凸轮型机构的开口机器。
背景技术
在织造领域中,已知的是使用一种开口机,其具有一组绕共用轴可旋转地安装的输出杠杆。每个输出杠杆经由共同被称为“提升系统”的一组杠杆和连接杆连接到织机的综框上。各输出杠杆绕共用轴的纵向轴线交替摆动,驱动着相关输出杠杆所连接的综框作垂直摆动运动。这些摆动因此向待制造织物的经纱施加一个运动,使得根据综框的摆动来限定织物的图案。
某些开口机器是凸轮机构型的,并且包括输入轴和由该输入轴驱动的凸轮轴。每个凸轮限定两个共轭轨道,输出杠杆的两个辊分别支承在该两个共轭轨道上。
其它开口机是齿条型的,并且包括设置有偏心致动元件的主轴,以便在主轴的旋转作用下以摆动运动来驱动输出杠杆。在实施过程中,致动元件通过连接杆连接到输出杠杆上。主轴的旋转为每旋转半圈时中断一次。基于待制造织物所需获得的图案,在主轴每次停止时,用于选择齿条的装置将致动元件固定到主轴以命令相应输出杠杆的运动,或者固定到一个固定点,以便进行输出杠杆的角度固定。
无论机器是齿条还是凸轮机构,不同的轴、杠杆以及连接它们的不同机械连接由机器的框架支撑并且由可移除的保护盖覆盖。输出杠杆的延伸部穿过保护盖的凹部朝机器的外部延伸。
鉴于这些机器越来越高的运行速度,通过EP-A-0140800已知,在输出杠杆和共用轴之间使用滚针轴承,以及在两个相邻的杠杆之间使用轴向止挡件。这些滚动连接必须进行润滑才能正常工作。开口机器中容纳的油可用于该目的,但是必须排除向外部的泄漏,以避免弄脏正在织机上制造的织物。杠杆的高速运动可产生喷油。在齿条存在的情况下,输出杠杆的致动连接杆由具有非常高加速度的旋转和平移组合运动来驱动,所述加速度也将润滑油喷射到输出杠杆。在凸轮机构存在的情况下,杠杆的水平调节也使得有效密封装置的设计更加复杂。
EP-B-2492381描述了一种包括输出杠杆分离间隔件的齿条。每个间隔件设置有用于共用轴的中心通道孔、邻接中心孔以接收和保持轴向止挡件的多个壳体,以及用于接纳围绕中心轴和一个轴向止挡件的圆形密封件的一个壳体。每个间隔件还包括裙部,以覆盖两个相邻间隔件之间形成的空间,从而限制润滑剂的溢出。还提供了与所有杠杆接触延伸的毡层,以限制在间隔件和机器衬垫之间的油泄漏。
然而,如果在编织期间,在施加给输出杠杆的压力作用下输出杠杆沿着共用轴行进或杠杆相对于共用轴进行角运动,O形环可以从其相关联杠杆的侧面分开,导致润滑剂泄漏。如果杠杆和各种轴被设置成高速运动,则裙部本身不保证没有泄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试图解决上述各种缺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齿条或凸轮机构型的开口机器,该开口机器包括输出杠杆,每个输出杠杆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将第一侧面连接到第二侧面的第一边缘、与第一边缘相对并将第一侧面连接到第二侧面的第二边缘。该机器还包括上面安装有输出杠杆并限定纵向轴线的共用轴、用于驱动输出杠杆绕共用轴作交替摆动运动的装置、由输出杠杆穿过的外壳、与外壳一起限定机器内部容积的框架,以及插入在外壳和输出杠杆中第一杠杆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屏障。根据本发明,第一密封屏障包括与第一杠杆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一个紧密接触的至少一个径向部分、与第一杠杆的第一侧面紧密接触并且布置在径向部分延续部中的第一侧部,以及与第一杠杆的第二侧面紧密接触并且布置在径向部分延续部中的第二侧部。
由于本发明,机器内部容积的密封通过第一密封屏障尽可能地靠近第一输出杠杆。这种密封是连续的,特别是在每个侧部和每个径向部分之间,以确保即使当机器高速工作时,在屏障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也不存在泄漏。连续的密封屏障防止油被喷射到机器的内部容积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特征,单独或组合考虑以下内容:
-第一密封屏障包括与第一杠杆的第二边缘和第一边缘中的另一个紧密接触的另一径向部分,并且第一密封屏障在第一杠杆的整个周边上与第一杠杆紧密接触。
-第一密封屏障被容纳在外壳中,当输出杠杆绕共用轴交替地作摆动运动时,第一密封屏障相对于机器的框架静止,此时第一密封屏障的径向部分与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的弧形表面紧密接触,其中该径向部分的圆形截面的弧形与共用轴所限定的纵向轴线同轴。
-第一密封屏障至少包括构成两个单独部件的第一密封垫圈和第二密封垫圈,第一密封垫圈包括第一侧部,第二密封垫圈包括第二侧部,径向部分将第一密封件垫圈和第二密封垫圈相连接。
-第一密封垫圈包括:
-第一径向部分,其与第一杠杆的第一边缘紧密接触,以及
-第二径向部分,其与第一杠杆的第二边缘紧密接触,第一径向部分、第二径向部分与第一侧部是单个部件。
-第一密封屏障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嵌套装置和第二嵌套装置,其中第一嵌套装置平行于具有第一径向部分的第二密封件一端的纵向轴线,第二嵌套装置平行于具有第二径向部分的第二密封件一端的纵向轴线。
-具有径向部分、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密封屏障插入在外壳和每个输出杠杆之间,每个密封屏障的径向位置包括在平行于纵向轴线方向上与另一密封屏障的相邻径向部分之间的嵌套装置。
-第一密封屏障的侧部和径向部分各自包括至少两个平行的唇缘,借助于该唇缘,第一密封屏障与第一杠杆紧密接触。
-外壳包括盖和间隔件,其中间隔件沿着纵向轴线并排设置在盖的一个窗口中,其中至少第一杠杆间隔件和第二杠杆间隔件相互邻近并布置在第一杠杆的两侧,第一密封屏障部分地容纳在第一杠杆间隔件中并部分地容纳在第二杠杆间隔件中。
-杠杆间隔件包括两个侧杠杆间隔件,杠杆间隔件和输出杠杆沿着纵向轴线保持在共用轴上固定的两个轴向紧固装置之间,并且机器包括两个增强垫圈,每个增强垫圈沿着纵向轴线布置在紧固装置中的一个与侧杠杆间隔件中的一个之间,每个增强垫圈抵靠侧杠杆间隔件中的一个。
-机器包括轴向止挡件,所述轴向止挡件具有绕共用轴安装的滚动元件,每个输出杠杆分别插入在两个轴向止挡件之间,而每个杠杆间隔件包括共用轴的通道开口,该开口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以纵向轴线为中心,每个通道开口容纳轴向止挡件中的一个。
-沿着纵向轴线的相邻杠杆间隔件中的至少两个包括用于在平行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彼此固定的装置。
-机器是凸轮机构型。其被设计成在第一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演变,其中在第一编织构造中,输出杠杆由驱动装置驱动,而在水平调节构造中,输出杠杆与驱动装置脱离,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的演变驱动杠杆间隔件相对于框架进行运动。
-机器包括固定到框架的轮廓,该轮廓具有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狭槽,每个杠杆间隔件的一端,可在狭槽中在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移动。
-外壳包括至少第一固定间隔件和第二固定间隔件,当机器在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演变期间,第一固定间隔件和第二固定间隔件相对于框架静止,布置在输出杠杆任一侧上的杠杆间隔件沿纵向轴线上在一侧由第一固定间隔件界定,而在另一侧由第二固定间隔件界定。
-间隔件具有上部和下部,并且在上部和下部处沿纵向轴线成对地重叠。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仅作为非限制性简单示例给出并参照附图进行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开口机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机器的局部纵切面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机器的一部分子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图4是图3中细节IV的放大视图;
-图5和图6是侧间隔件和中间间隔件的透视图,分别属于图1至图4机器的子组件;
-图7和图8是图1至图4机器的密封件的透视图;
-图9和10是沿图2中切割线IX-IX的缩小比例的横截面,在图9中示出机器处于编织构造,在图10中示出处于水平调节构造中;在图9中示出了图2的切割线II-II;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开口机器的局部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12是图11机器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0所示的开口机器2是凸轮机构型的,并且包括输入轴4,该输入轴4旨在由织机的驱动装置(未示出)旋转。输入轴4由机器2的框架6支撑。后者还包括图9和10中可见的驱动轴8,其也由框架6支撑并绕其自身的轴线X8相对于框架6由输入轴4旋转。轴4和轴8彼此垂直并通过图中不可见的传动装置连接。机器2还包括圆柱形共用轴10,其中心轴线X10平行于轴线X8。
为了方便起见,本说明书根据图1定向,术语“顶部”和“上部”指朝向图1的顶部方向,术语“底部”和“下部”则指相反的方向。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轴向”是指平行于轴线X10的方向。
框架6形成槽形下支撑件。机器2还包括盖12,盖12可移动地安装在框架6上,以便与框架6一起限定机器2的内部容积V,轴8和10安装在该内部容积V内。盖12因此布置在机器2上部并具有与框架6相应上边缘20接触的下边缘18。
输入轴4从机器的外部到容积V的内部穿过框架6。机器2包括润滑装置,例如供应油回路的框架6槽中的油浴、布置在容积V内的机械元件,具体地是轴4,8和10。由此,油在内部容积V中循环。
窗口14被布置成从边缘18穿过盖12,并由两个侧边缘26和上边缘27限定。框架6的上边缘20在窗口14的下部中设置有下轮廓22,如图9和10所示。下轮廓22平行于轴线X8和X10延伸。窗口14上部内的上轮廓24被紧固到框架6上。轮廓22和24彼此平行并且由窗口14的两个也彼此平行的侧边缘26彼此连接,使得窗口14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稍后描述的机器2的组件30安装在窗口14内以限定内部容积V。
密封垫圈16一路沿着边缘18和20插入在两者之间,但不包括密封垫圈16被中断处下轮廓22的长度。另一密封垫圈28沿着边缘26和窗口14的上边缘延长密封垫圈16。密封垫圈16和28由此形成一个闭合环路以确保盖12和框架6之间的密封。盖12和组件30由此形成机器2的外壳,与框架6一起限定容积V。
机器2还包括输出杠杆32,输出杠杆32绕轴线X10彼此独立地旋转安装在共用轴10上。杠杆32各自在与轴线X10正交的平面P32中延伸。如图1和图2所示,八个杠杆32安装在机器2上。在图3中,仅示出了两个杠杆32。安装在轴10上的杠杆32的数量可以基于与机器2集成的织机类型和在该织机上织造的织物图案来调整。
每个杠杆32包括平面主体34,该平面主体34大部分在内部容积V中延伸,并经由图2、图3、图9、图10中可见的滚动轴承36与其他杠杆32相互独立地可旋转地安装在轴10上。在实施过程中,圆形孔44被布置成穿过平面主体34垂直于平面P32,滚动轴承36安装在平面P32内,使得轴10穿过滚动轴承36和杠杆32。
平面主体34穿过窗口14以及组件30,并且通过杠杆32的延伸部38被延长到机器2的外部。延伸部38连接到提升系统(未示出)的机械元件,以形成织机上的梭道。每个杠杆32具有在平行于平面P32并正交于轴线X10的平面中、在平面主体34和延伸部38处延伸的第一侧面42和第二侧面40,以便限定杠杆32在其间垂直于平面P32测量并在图2中示出的厚度e32。侧面40和42通过垂直于平面P32的周缘连接,该平面P32一方面包括杠杆32的上边缘46,另一方面包括杠杆32的与上边缘46相对的下边缘48。每个杠杆32配备有一对辊50和51,在当前情况下,上辊50和下辊51分别相对于所讨论的杠杆32而分别绕平行于轴线X10延伸的辊50和辊51的特定轴线X50和X51旋转。两个辊50,51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布置,在图9和图10中,上辊50位于下辊51的上方。边缘46从延伸部38的顶点延伸到安装在平面主体34上的杠杆32上辊50。边缘48也从延伸部38的顶点延伸到安装在平面主体34上的杠杆32下辊51。边缘46和48沿厚度方向e32延伸。因此,杠杆32的横截面由边缘46和48以及侧面40和42限定。
杠杆32沿着轴10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通过轴向止挡件54与图2和图3中可见的滚动元件分离,滚动元件例如可以是滚珠或滚子。每个轴向止挡件54被安装成跨过两个相邻的滚动轴承36,与其同轴并且与轴线X10同轴。具有与厚度e32平行测量的相同厚度e54的空间由止挡件54限定,并沿着轴10分离杠杆32,同时抵靠杠杆32的平面主体34。止挡件54中的两个被布置在轴10的端部处,它们平面地抵靠其相应相邻杠杆32的侧面40或42中的单个侧面,这两个杠杆32构成杠杆组32的两个侧杠杆。其它各个止挡件54插入在杠杆32组中的第一杠杆32的侧面40和第二杠杆32的侧面42之间。插入在两个止挡件54之间的杠杆32构成杠杆32组的中间杠杆。容积V内进行的润滑对轴承36和止挡件54有好处。
驱动轴8设有一系列凸轮52,凸轮52固定成与轴8一起旋转,每个凸轮与一个杠杆32相关联,具体地讲是与所讨论杠杆的一对辊50,51相关联。机器2被设计成以图9所示的编织构造工作,其中轴8通过辊50,51在其上滚动的凸轮52驱动每个杠杆32在相关平面P32中围绕轴10摆动。基于凸轮52的取向和形状,杠杆32在遵循预定顺序的摆动中被致动。总而言之,轴4和8以及凸轮系统52经由绕轴10作交替摆动运动的辊50和51形成杠杆32的驱动装置。可以采用其它已知的驱动装置代替这种驱动装置4,8,52。优选地,在编织构造中,轴10绕其轴线X10旋转地连接到框架6,并且因此其在杠杆32摆动时是不动的。
每个杠杆32的上边缘46具有弯曲表面56,该弯曲表面56具有与共用轴10的轴线X10同轴的圆形截面弧,使得上边缘46在平面主体34处从平面P32中看过去是局部圆形的,在处于上部并邻近于边缘46的辊50与延伸部38之间。同样,下边缘48包括弯曲表面58,该弯曲表面58具有与轴线X10同轴的圆形截面的弧,使得下边缘48在平面主体34处从平面P32中看过去是局部圆形的,在处于下部并邻近于边缘48的辊51与延伸部38之间。在延伸部38处,边缘46和48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弯曲部分60。
机器2被设计成在图9所示的编织构造(其中轴10处于编织位置)和图10所示的水平调节构造(其中轴10移动远离轴8)之间演变,横向于纵向轴线X10,朝向机器2的顶部到达水平调节位置,同时保持平行于轴8。在实施过程中,机器2包括能够将这种运动施加给轴10的水平调节系统(未示出)。杠杆32由此被提升,使得辊50和51与凸轮52之间的接触被中断。在水平调节构造中,杠杆32接下来从驱动装置脱离。水平调节系统包括用于杠杆32的抵靠装置,使得杠杆32在水平调节构造中绕轴线X10共享一个预定取向,并且其摆动被中断。换句话说,杠杆32在水平调节构造中绕轴10对准。
容纳在窗口14内的组件30沿着轴线X10包括不同类型的堆叠间隔件62,64,66,68,其由组件30的两个侧板70限定边界。每个板70又依次由间隔件62,64,66,68相对的支承板72界定边界。间隔件62,64,66,68以及板70和72各自在平行于杠杆32平面P32的一个平面中延伸。间隔件62,64,66,68是并置的。
在实施过程中,一组螺钉74横穿板70和框架6,使得板70形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6上的整体组件。板70均设置有提升环76,提升环76在板70的延伸平面中延伸,并且当板70安装在窗口14内时向上突出到机器2的外部。
每个支承板72包括上边缘82,其形状与窗口14的侧边缘26的形状互补,使得边缘82在边缘26的长度上紧靠密封垫圈28。
每个侧板70通过轴向轴承(即,平行于轴线X10)接收与支承板72相对的被称为“固定式的”的至少一个间隔件68。每个固定间隔件68和每个板70和72被配置成插入在机器2的外部和轴10之间。
一个或多个相邻的固定间隔件68经由横穿板70、板72和/或相邻固定间隔件68的一组螺钉78固定到侧板70中的一个。因此,板72和间隔件68相对于框架6是静止的,即使当机器处在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位置之间的演变期间。每个间隔件68包括在平行于平面P32的平面中延伸的主体90。主体90在末端处是上端88,与上端相对的下端处有紧固钩80。每个间隔件68经由钩80紧固到框架6的下轮廓22的凸缘166,并且包括两个覆盖边沿86和87,其从垂直于平面P32的主体90从间隔件68的上端88突出到下端。凸缘166朝向窗口14的内侧突出并在图9和图10中可见。边沿86和87从钩80延伸到平行于轴线X10的上端88。边沿86沿着间隔件68的上边缘,而边沿87跨过位于轴10附近的间隔件68下边缘84延伸远离边沿86。内边沿92从主体90沿与边沿86和87相反的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内边沿92沿着间隔件68的边缘,从间隔件68的上端88延伸到下端,并被配置成与相邻间隔件68的边沿87,或与相邻的侧杠杆间隔件62或66的边沿重叠。因此,密封腔室C68被布置在边沿87,86和92之间。因此,相邻的间隔件68沿轴线X10部分地纵向重叠,以在窗口14内形成紧密的覆盖。如果间隔件68被布置成侧向地抵靠板70,则经由抵靠板70的边沿87和86确保了板70和间隔件68之间的密封。
每个间隔件68的下边缘84绕过轴10。该边缘84远离轴10足够远,以允许轴10在水平调节位置和编织位置之间移动。
布置在组件30一端处的间隔件68具有与布置在组件30另一端处的间隔件68相同的特性,但是是对称的,如图2和图3所示。
间隔件68系统地安装在堆叠间隔件的每个端部处,附加间隔件68被放置以替换轴10上的缺失杠杆。附加间隔件68被称为“空刀片”。
间隔件62、64和66被布置在两个间隔件68之间并被称为“杠杆间隔件”。杠杆间隔件62,64和66形成子组件,其与输出杠杆32在一侧由固定间隔件68中的至少一个限定界限,并在另一侧由另一个固定间隔件68沿共用轴10限定界限。
在当前的情况下,杠杆间隔件62,64和66包括图5中单独示出的左侧间隔件62,以及其中之一在图6中示出的右侧间隔件66和一个或多个中间间隔件64。中间间隔件64都沿着轴10布置在两侧间隔件62和66之间。每个中间间隔件64插入在两个输出杠杆32之间,而每个侧间隔件62和66仅设置抵靠在输出杠杆32中的一个,在当前的情况下是指侧杠杆。
中间间隔件64的数量取决于杠杆32的数量。在实施过程中,如果N是杠杆32的数量,则存在N-1个中间间隔件64。因此,在附图的示例中,机器2包括七个中间间隔件64。在图3的局部视图中,为了附图的清楚起见,仅示出了两个杠杆32和插入在这两个杠杆之间的中间间隔件64。
杠杆间隔件62和64安装在共用轴10上,并在图5和图6中单独示出。间隔件66也安装在轴10周围。当所讨论的间隔件安装在轴10上时,每个间隔件62,64和66包括在平行于平面P32的平面内延伸的主体94。主体94在垂直于其延伸平面被通孔96穿过,用于轴10的通过,该通孔为圆形并以轴线X10为中心。每个杠杆间隔件62,64或66经由其开口96绕止挡件54中的一个安装,止挡件54在轴线X10的方向上居中地容纳在开口96中,如图2所示。
杠杆间隔件62,64和66沿着轴10相邻于杠杆32布置,每个杠杆32插在两个相邻的杠杆间隔件之间。因此,第一杠杆间隔件62或64和第二间隔件64或66被布置在每个杠杆32的任一侧上。
每个杠杆间隔件62,64和66的主体94具有第一面110和与第一面110相对的第二面112,面110和112分别垂直于轴线X10,组件30的间隔件62,64,66的所有面110,112沿着轴线X10在相同的方向上定向。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第一面110和/或第二面112上的开口96周围设置圆形密封件97,例如O形环,使得相邻杠杆32和所述面110或112之间的接触在轴10周围和附近是紧密的。在这种情况下,圆形壳体99设置在受影响的面110或112上以接收该密封件97,如图5和图6所示。
各自由一个夹具形成的两个阳夹持元件98从左侧间隔件62的第二面112和右侧间隔件66的第一面110突出出来。与元件98互补的一对通孔型的两个阴夹持元件100被布置穿过中间间隔件64的主体94。间隔件62或66的阳元件98被夹在相邻杠杆间隔件64的阴元件100中,以将间隔件62或66在平行于轴向方向X10的方向上固定到相邻的间隔件64,以防止间隔件62和66与间隔件64和66的分离,并且保证间隔件62和66与间隔件64和66的相对轴向定位。下阳型定位元件106分别从左侧间隔件62的第二面112、中间间隔件64的第二面112突出,并且沿着闭合轮廓形成分别围绕第一阳夹持元件98的下阴型元件100的突出边沿。上阳型定位元件108分别从左侧间隔件62的第二面112、中间间隔件64突出,并且还沿着闭合轮廓形成分别围绕第二阳夹持元件98的上阴型元件100的突出边沿。同一间隔件62,64的定位元件106和108彼此分离,一个位于相关间隔件的下部,另一个位于上部。对于元件98来说也是如此。同样,下阴型定位元件102分别从右侧间隔件66的第一面110、中间间隔件64突出,并且沿着闭合轮廓形成分别围绕第一阳夹持元件98的下阴型元件100的突出边沿。上阴定位元件104分别从右侧间隔件66的第一面110、中间间隔件64突出,并且还沿闭合轮廓形成分别围绕第二阳夹持元件98的第二阴型元件100的突出边沿。同一间隔件64,66的定位元件102和104彼此分离,一个位于相关间隔件的下部,另一个位于上部。对于元件100来说也是如此。元件102、104、106和108的突出边沿平行于轴线X10延伸,使得元件102和104分别在轴向方向X10上与元件106和108嵌套。元件104的边沿具有平行于轴线X10测量的厚度e104,其值小于但接近于厚度e32和e54的和。同样,元件102的边沿具有平行于轴线X10测量的厚度e102。厚度e102也小于并接近厚度e32和e54的和。例如,厚度e104(如厚度e102)等于11.5毫米。轴向游隙布置在嵌套元件104和108之间以及嵌套元件102和106之间。杠杆间隔件62,64和66因此经由连接装置通过两个相邻杠杆间隔件的夹紧件98和100相对于彼此定位,包括侧间隔件,以及经由两个相邻杠杆间隔件的定位元件102,104,106和108。杠杆间隔件62,64和66,杠杆32和轴向止挡件54的组件轴向地定位在轴10上,使用:
-两个增强垫圈103,其绕轴10布置在堆叠间隔件62,64和66的任一侧,在当前的情况下分别抵靠在间隔件62和66上,
-绕轴10安装的至少一个圆锥形弹性垫圈105,抵靠增强垫圈103中的一个,以便将每个增强垫圈103轴向压靠在所述间隔件62或66上并抵靠容纳在所讨论的间隔件62或66中的轴向止动件54,使得所有间隔件62,64和66被轴向保持在两个增强垫圈103之间,
-绕轴10安装的至少一个反作用环107,弹性垫圈105插入在环107和增强垫圈103之间,反作用环107的轴向长度对应于机器2附加固定间隔件68的轴向长度,以便占据沿着轴10的可用轴向空间,用于安装任何附加输出杠杆,
-绕轴安装的两个止动环109,其间安装有间隔件62,64和66,垫圈103和105以及反作用环107,以及
-两个开口簧环型轴向紧固装置111,其构成轴向止挡件,固定在轴10上,以沿着轴10轴向地保持间隔件62,64和68,垫圈103和105以及环107和109。
弹性垫圈105的存在使得可以反作用于杠杆32和轴向止挡件54之间的轴向游隙。
在实施过程中,增强垫圈103是刚性的,厚度大约为2至3毫米,并且外径大于轴向止挡件54的外径。每个垫圈103被容纳在相邻侧间隔件62或66中布置的壳体中,与开口96同轴。在实施过程中,该壳体由圆柱形壁113形成,该圆柱形壁113分别从间隔件62的表面110和间隔件66的面112突出,并且与开口96同轴。垫圈103因此使间隔件62和66刚性化,并因此使得堆叠间隔件62,64和66刚性化。
可以实现用于将杠杆间隔件彼此连接的其它装置,例如通过螺接或嵌套的连接装置。平行于轴线X10测量的元件102,104,106和108的边沿的高度使得在上部和下部中的两个连续杠杆间隔件的堆叠构造中形成重叠之后,可以在两个连续间隔件的主体94之间限定一个轴向游隙空间,使得两个主体94中第一主体的第二面112定位成离两个主体94中第二主体第一面110的距离大于布置在这两个面之间杠杆32的厚度e32。
在相同的中间间隔件64上,元件102和104分别与元件106和108背对背地布置。
对于间隔件64和66来说,开口边缘114从第一面110突出并将两个元件102和104彼此连接。边缘114沿着轴线X10相对于元件102和104轴向缩回,因此后者比前者更突出。同样地,对于间隔件62和64,与边缘114具有类似轮廓的开口边缘116从第二面112突出,并将两个元件106和108彼此连接。边缘116沿着轴线X10相对于元件106和108轴向缩回,因此后者比前者更突出。当间隔件62,64和68嵌套时,边缘114和116因此彼此分离,其中平行于轴线X10测量的间隔大于厚度e32。杠杆32因此可以在两个连续的杠杆间隔件62,64和66之间自由移动。开口边缘114和116在轴X10和轴10上间隔件的安装构造中的外部容积V之间延伸,并且具有弯曲轮廓,包括与轴线X10正交的平面,该弯曲轮廓朝向机器2的外部弯曲,以绕过开口96。
对于各个间隔件64和66来说,边缘114与元件102和104一起限定穿过间隔件64,66的右半开口。同样,对于各个间隔件62和64来说,边缘116与元件106和108一起限定穿过间隔件64,62的左半开口。一旦间隔件62,64和66与杠杆32一起堆叠在共用轴10上,穿过堆叠间隔件62,64,66的每个开口118都通过右半开口之一和与其相对的左半开口之一的关联而形成。这些开口118布置在间隔件66,64,62的上部和下部之间。间隔件62,64和66沿着轴线X10通过沿着元件102,104,106和108轴线X10的嵌套和部分重叠而成对地重叠,以限定开口118。每个杠杆32和当前情况下其平面主体34穿过开口118中的一个,使得每个开口118接收单个杠杆32。在这种情况下,平面主体34在定位元件102,104,106,108之间以及边缘114和116之间穿过。下面描述的密封屏障120安装在开口118内,以便限定开口118的内轮廓C,屏障120沿该轮廓与杠杆32紧密接触。密封屏障120插入在机器2的外壳组件30和杠杆32之间。该内轮廓C围绕单个杠杆32,并结合其周边。因此,元件104,108越过边缘46放置,元件102,106越过边缘48放置,边缘114越过侧面42放置,边缘116越过杠杆的侧面40放置,以一定的游隙距离。在定位元件104和边缘46之间以及在定位元件102和边缘48之间提供的游隙距离尽管杠杆32绕轴线X10摆动也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分别位于元件104和102高度处的圆形弧同轴于曲面56和58的轴线X10。
每个开口118由密封屏障120限定边界,其与横穿所述开口118的杠杆32紧密接触。每个屏障120与单个输出杠杆32紧密接触,以使屏障120更好地适应杠杆32的外轮廓。密封屏障120的组件防止润滑剂从内部容积V通过开口118朝向机器2外部产生的任何泄漏,并被容纳在由间隔件62,64和66形成的子组件中,该子组件构成机器2外壳的一部分。
每个屏障120优选地包括图7和图8中单独示出的两个密封垫圈124和122,这简化了在将杠杆32安装在轴10上期间屏障120与杠杆32的接触放置,并且简化了屏障120的生产。部件124和122是分开的并且彼此附接以形成屏障120。部件124和122由两个单独的密封垫圈形成,优选地由弹性体制成。每个屏障120的第一部分122设置在间隔件64或66第一面110的表面上,如图4所示。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屏障120的第一部分122安装在第一面110中布置的壳体128中,壳体128形成沿着开口边缘114从元件102延伸到元件104的狭槽。每个屏障120的第二部分124又依次设置在间隔件62或64第二面112的表面上,同时被安装在第二面112中布置的壳体126中,壳体126形成沿着开口边缘116从元件106延伸到元件108的狭槽。每个间隔件64容纳一个屏障120的第一部分122以及另一个屏障120的第二部分124。每个屏障120部分地容纳在一个和另一个间隔件64中,该间隔件64布置在与屏障120接触的杠杆32的任一侧上。因此,间隔件62容纳一个屏障120的第二部分124。因此,间隔件66容纳一个屏障120的第一部分122。如图8所示,第一部分122包括第一侧部130,其旨在经由沿着整个部分130延伸的屏障120的三个唇缘134A与杠杆32的侧面42紧密接触。同样,图7中所示的第二部分124包括第二侧部132,其旨在通过沿整个部分132延伸的屏障120的三个唇缘134B与同一杠杆32的侧面40紧密接触。
第一侧部130在壳体128内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沿着边缘114的曲线延伸,并且由上径向部分142接续,与第一侧部130形成单件,从第一面110突出朝向相邻的间隔件62或64。上径向部分142在第一侧部130的上端147处沿着元件104延伸,并被容纳在元件104的凹口145内。四个唇缘140A沿着上部径向部分142,这些唇缘140A中的三个无间断地延伸三个唇缘134A。上径向部分142经由唇缘140A与杠杆32的上边缘46紧密接触。径向部分142将屏障120的侧部130在上端处连接到屏障120的侧部132。因此,第二侧部132具有平行于平面P32的基本上平面的轮廓,即,侧部132在平面中随着边缘116的曲线延伸。第二侧部132包括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侧部130的上径向部分142接触的上端148和下端146。三个唇缘140A无间断地延长三个唇缘134B。径向部分142布置在侧部130的延续部中并在侧部132的延续部中。因此,屏障120是连续的并与两个杠杆间隔件所围绕的杠杆32紧密接触,从侧部130朝向径向部分142以及从径向部分142朝向侧部132,经由彼此延续地布置、与杠杆32接触的唇缘134A,140A和134B,连续地延伸。屏障120形成至少一个连续的上下颠倒的U,其围绕杠杆32,具体地讲是围绕上边缘46延伸。屏障120防止任何润滑剂在组件30和杠杆32之间越过密封屏障120的连续跨度从内部容积V朝向外部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方面,侧部130,132仅覆盖开口118的相关联开口边缘114或116长度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方面,侧部130在另一端145处以下部径向部分136延伸,与第一侧部130形成单件,从第一面110朝向相邻的间隔件62或64突出。下径向部分136被容纳在元件102的凹口143中,并包括四个唇缘140B,这些唇缘140B中的三个连续地延伸唇缘134A。下径向部分136经由唇缘140B与下边缘48紧密接触。此外,第二侧部132的下端146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侧部130的下径向部分136接触,其中唇缘134B连续地延伸三个唇缘140B。
因此,屏障120也沿着杠杆32的下边缘48与布置在第一侧部130延续部中的下部径向部分136连续紧密接触,并且与布置在第二侧部132延续部中的下径向部分136连续紧密接触,使得屏障120在杠杆32一个截面的整个周边上是连续的并且连续紧密接触,该杠杆32截面经由沿杠杆32的周边彼此连续布置的唇缘134A,140A,134B和140B,由边缘46,48和侧面40和42限定。
或者,侧部130和下径向部分136如同下径向部分136和侧部132一样彼此连续地布置,以形成屏障120,形成与杠杆32接触的连续的O形或至少连续的U形,其围绕杠杆32延伸,具体地讲是围绕杠杆的下边缘48。
增强垫圈103确保相邻的间隔件62,64,66在轴向方向上经由插入在所讨论两个间隔件之间的屏障120和杠杆32彼此抵靠,使得屏障120本身通过这两个间隔件密封地抵靠在其所围绕的杠杆32的侧面40和42上,以及抵靠在所讨论的两个间隔件上,从而保证了密封。
在编织构造中,当每个杠杆32在相关联平面P32中围绕轴线X10摆动时,杠杆32与密封屏障120滑动接触,径向部分142,136保持与杠杆的边缘46,48紧密接触,而侧部130,132保持与侧面40,42紧密接触。
当在杠杆32摆动期间屏障120在杠杆32的整个周边上紧密接触时,在杠杆32所横穿的任何开口118处保证不存在泄漏。
在屏障120每个部分上的至少两个并置的杠杆134A,134B,140A,140B保证屏障120与杠杆32的接触,即使杠杆32在编织期间变形。
应当理解,由于其以轴线X10为中心的圆形形状,弯曲表面56,58确保了维持杠杆32和径向部分136和142之间的紧密接触,而不管杠杆32在编织构造中围绕轴X10的位置如何。
或者,每个密封件122和124仅具有一个唇缘,第一密封件的唇缘布置在由第二密封件支撑的唇缘的延续部中。
或者,屏障120的第二部分124设置有类似于上径向部分142和下径向部分136的径向部分,分别与上边缘46,下边缘48紧密接触,以将第一侧部130连接到第二侧部132。
根据另一替代方案,如果第二部分124设置有径向部分136和142,则第一部分122可以不设置径向部分136和142。
在任何情况下,侧部130、侧部132,径向部分136和/或径向部分142成对地布置成彼此连续,使得屏障120是连续的,并且经由杠杆32的至少一个边缘46和/或48从第一侧面42朝向第二侧面40连续地与杠杆接触32。
屏障120还包括上凸耳152,其沿着平行于轴线X10的轴向方向从第二部分124的上端148突出,并且容纳在间隔件62或64的元件108的凹口138中。同样地,下端146包括下凸耳150,其沿与上凸耳152相同的方向,即远离面112的方向从侧部132突出。下端146容纳在元件106中布置的凹口144中。第一部分122依次设有用于接收凸耳152的上空腔156,上轴向空腔156具有与该凸耳152互补的形状并设置在上径向部分142中。同样,用于接收下凸耳150的下轴向空腔154设置在下径向部分136内。下空腔154具有与下凸耳150形状互补的形状。凸耳150和152因此形成一阳型装置,可以分别放置在形成阴型装置的轴向空腔154和156内。当承载同一屏障120的部件122和124的两个相邻间隔件62,64,66在轴向X10彼此组装在一起时,这些阳型装置和阴型装置构成第一部件122与屏障120第二部件124的嵌套装置。具体地,凸耳152和空腔156构成第一嵌套装置,而凸耳150和空腔154构成第二嵌套装置。当使用连接装置连接屏障120的部件122和124时,通过使部件122和124在轴向方向上更靠近,屏障120的两个部件122和124彼此连续,这种情况在两个相邻间隔件62,64和66使用其夹紧装置98,100或嵌套装置102,104,106,108彼此组装时发生。
或者,前述的凸耳和空腔可以颠倒。或者,第一部件122可以设置有分别对应于第二部件124的上腔和下凸耳的上凸耳和下腔。应当理解,可以考虑凸耳和空腔的其他组合。
每个部件122和124分别与容纳其的杠杆间隔件62,64或66分别在壳体143,128,145,壳体138,126,144处紧密接触。
或者,屏障120可以被形成为一个单件部件,将前述两个部件122和124组合在一起。相反地,屏障120可以由四个单独连接的部件形成,这四个部件又由部分130,132,136和142形成,然后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例如包括如上所述的凸耳和空腔,并确保屏障120抵靠杠杠杆32接触的连续性。此外,屏障120可以设置成固定到杠杆32并且抵靠开口118滑动。
通常,屏障120优选地由弹性体制成。然而,其可以由金属或任何其它合适材料制成的密封编织物制成。
杠杆间隔件62,64和66各自设置有端接片158,该端接片158使元件104和/或元件108与轴线X10相对延伸。端接片158以具有圆柱体部分的凸缘160结束,该圆柱体截面具有圆形底部,该圆柱体沿着平行于轴线X10的轴线延伸。每个杠杆间隔件62,64和66支撑在上轮廓24的狭槽162中,该狭槽162平行于轴线X10延伸并朝向窗口14的内部开口。可选地,密封垫圈(未示出)设置在狭槽162内。接片158的凸缘160的形状允许杠杆间隔件62,64或66在狭槽162内移动,并允许改变该间隔件围绕凸缘160的轴线X160相对于上轮廓24的定向,并因此改变相对于框架6的定向。轴线X160平行于轴线X10。轴10被设计成在编织位置和单独的水平调节位置之间移动,杠杆间隔件62,64和66也在编织位置和水平调节位置之间移动,端接片158允许所讨论的间隔件在该编织位置和该水平调节位置之间移动,同时保持被容纳在并支承在狭槽162中,如图9和10所示。由杠杆间隔件62,64和66形成的外壳部分因此可相对于框架6在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移动。在当前的情况下,左侧间隔件62的第一面110沿着与其相邻的固定间隔件68的主体90滑动,而右侧间隔件66的第二面112沿着与其相邻的固定间隔件68的主体90滑动。因此,在水平调节构造中,也保证了机器2的内部容积V的紧密性。
杠杆间隔件62,64和66各自包括垂直于主体94并平行于轴线X10延伸的下滑动表面164。滑动表面164优选地由所讨论间隔件的元件102或106的一部分形成。滑动表面164优选地是弯曲的,以便能够在图9和10的构造之间抵靠下轮廓22的凸缘166滑动。例如,表面164是圆形的。凸缘166可选地设置有与间隔件62,64,66和68接触、平行于轴线X10延伸的密封垫圈。在编织位置,杠杆间隔件62,64和66分别通过延伸下滑动表面164的跟部168支承在下轮廓22上,并且由元件102或元件106形成。跟部168在水平调节位置与凸缘166分离,如图10所示。不管构造如何,下滑动表面164保持与凸缘166接触,使得下轮廓22和杠杆间隔件62,64和66之间不可能有油通过。不管构造如何,屏障120的上径向部分142和/或下径向部分136保持与杠杆32紧密接触,并且侧部130和132保持与杠杆32紧密接触,使得在水平调节构造和编织构造中以及在这两种构造之间确保开口118的密封。因此,相邻的间隔件62,64和66在轴向方向上经由屏障120支承在一个或多个相邻的杠杆32内,并经由端接片158和跟部168横向于框架6的轴向方向。端接片158和元件104和108形成上突出部;跟部168和元件102和106形成下突出部。
杠杆32的间隔件62,64和66轴向地保持在增强垫圈103和紧固装置111之间,确保了在编织构造中和水平调节构造中屏障120和相关联杠杆32之间接触的紧密性和连续性。
优选地,侧间隔件62和66各自包括覆盖边沿89,从它们各自的主体94突出并平行于共用轴10延伸,位于开口边缘114或116上方并与开口96分离。在当前的情况下,左侧间隔件62的边沿89从第一面110突出,而右侧间隔件66的边沿89从第二面112突出。因此,每个侧间隔件62和66的边沿89沿着整个侧间隔件62,66从侧间隔件62,66的上部到下部延伸并在轴向方向X10上延伸到相邻的固定间隔件68以在编织构造中覆盖后者的内边沿92。边沿89布置在内边沿92的外部,即,相对于内边沿92与内部容积V相反。在子组件62,64和66朝向水平调节位置移动的期间,边沿89从相关联内边沿92移动远离。在子组件62,64和66从水平调节位置移动到编织位置期间,边沿89返回到与边沿92重叠。
间隔件64和相邻的间隔件68之间的轴向游隙e92(其中边沿89覆盖相关的边沿92)允许装备有杠杆间隔件62,64和66的共用轴10以及杠杆32自由地放置在机器中。
然而,至少在编织构造中,机器2所有相邻的间隔件62,64,66和68沿着轴线X10至少在间隔件的上部和下部中成对地重叠,像鳞片一样,其中杠杆32在由屏障120密封的开口118内,使得组件30形成模块化盖。间隔件68的边沿86、间隔件62,64,66的边沿102,104,106,108、间隔件62,66的覆盖边沿89、侧板70在窗口14处限定了机器2外壳的子组件。仅有开口118允许机器的内部元件(在当前情况下指杠杆32)在窗口14内通过朝向机器2的外部移动。
该组屏障120因此被容纳在外壳的子组件中,该子组件由间隔件62,64和66形成,当凸轮机构2处于编织构造时以及当输出杠杠杆32围绕共用轴10交替地摆动运动时,该子组件相对于框架6固定,并且在水平调节构造中朝向水平调节位置移动。
对屏障120以及开口118的描述优选地应用于机器2的所有杠杆32。然而,作为替代形式,现有的一个或一些开口118和一个或一些屏障120可以放置在机器2上,其它杠杆32配备有不同的密封装置。
每个杠杆间隔件62,64和66优选地通过塑料喷注获得,包括分别在注塑期间形成的壳体143,128,145或138,126,144。
根据第一制造模式,密封屏障120的每个密封件122和124通过模制制成并且接下来分别附接在壳体143,128,145和138,126,144中。
根据第二替代性制造模式,每个密封件122和124在被包覆成型同时接合在相关间隔件62,64或66的相关壳体143,128,145或138,126,144中。每个间隔件62,64或66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密封件,接下来形成一个组件,优选为不可分离的,该组件与第一制造模式中获得的间隔件和附接的密封件具有基本相同的几何形状。在当前的情况下,间隔件62,64或66保持与相邻的杠杆32一个游隙距离,而包覆成型的密封件122或124与杠杆32接触。每个包覆成型的密封件具有凸耳150,152或空腔154,156。密封件不被提供为拆卸的,或不能拆卸,而是相对于间隔件62,64和66保持可识别,通过不同的材料使其自身与后者区分开。
机架类型的机器1002在图11和12中示出,并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机器1002和机器2之间的类似元件在图11和12中以与图1至10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标注但是增加了1000。
机器1002因此包括输出杠杆1032,其具有第一侧面1042和第二侧面1040以及下边缘1048和上边缘1046。机器1002还包括共用轴1010,杠杆1032安装在共用轴1010上。机器1002还包括用于绕共用轴1010以交替摆动的方式驱动杠杆1032的装置。如在旋转齿条的情况下本身已知的,对于每个杠杆1032来说,这些驱动装置包括致动元件1170,致动元件1170安装在连接到输入轴(未示出)的主轴1172上。在主轴1172的旋转作用下,当通过未示出的选择装置联接到连接杆1174的投梭凸轮构件1173时,致动元件1170经由连接杆1174驱动杠杆1032摆动。每个连接杆1174通过主体1034上的枢轴联接件1176驱动杠杆1032中的一个,其轴线X1176平行于轴1010的中心轴线X1010。致动元件1170、主轴1172和连接杆1174形成用于驱动杠杆1032的装置。用于驱动杠杆1032、主轴1172和共用轴1010的装置被布置在由框架1006和外壳1030限定的机器1002内部容积V中,外壳1030包括盖1012,盖具有由杠杆1032穿过的窗口1014。
机器1002还包括杠杆间隔件1064,这些杠杆间隔件全部彼此相同并且沿着轴1010的纵向轴线X1010彼此相挨地安装在窗口1014中。每个间隔件1064由开口1096横穿,使用该开口各间隔件围绕轴向止动件1054安装,而轴向止动件1054依次安装在轴1010周围。嵌套连接元件1102和1104允许沿着轴线X1010与相邻间隔件1064的嵌套连接元件1106,1108嵌套,以沿着间隔件1064的上部轴线X1010重叠并将间隔件1064定位在它们之间。元件1108和1104限定每个间隔件1064的上突出部分,该部分与机器1002的框架1006或盖1012接触。每个间隔件1064具有用于支承在框架1006上的两个下跟部1065和1067。相邻的间隔件1064通过它们的跟部1065和1067支承在框架1006上,跟部1065和1067分别搁置在框架1006的支撑元件1006A和1006B上。优选地,元件1102和1106从两个跟部1065和1067的任一侧轴向突出。
间隔件1064、轴向止挡件1054和杠杆1032堆叠在共用轴1010上,并且轴向保持在两个轴向紧固装置(未示出)之间。
跟部1065、跟部1067和从跟部1067突出的元件1102和1106形成间隔件1064的下突出部分,其支承在框架1006上并沿着相邻间隔件1064相应的下部的轴线X1010重叠。
每个间隔件1064还具有两个开口边缘1114和1116,这两个边缘1114和1116在元件1102和1104(或1106和1108)之间限定主体1090。边缘1116和1114分别从每个间隔件1064的相对面1110和1112突出。边缘1114和1116插入在轴1010和机器1002的外部之间。每个间隔件1064还包括凹部1178,允许与每个杠杆1032相关联的连接杆1174自由行进。
因此,每个间隔件1064形成分别由开口边缘1114、元件1104和元件1102,以及边缘1116、元件1106和元件1108限定的两个半开口。如图11所示,两个半开口通过间隔件1064抵靠其相邻的间隔件1064而形成开口1118。开口1118因此围绕一个杠杆1032的延伸,因此每个杠杆1032穿过开口1118中的一个横穿机器1002的外壳。具有两个部件1122和1124的密封屏障1120与围绕开口1118内杠杆1032和杠杆1032的间隔件1064紧密接触。部件1124和1122由两个单独的密封垫圈形成,优选地由弹性体制成。因此,纵向布置在两个杠杆1032之间的每个间隔件1064在每个相对面1110和1112上接纳两个不同屏障1120的第一部件1122和第二部件1124。第一部件1122包括侧部1130以及下部1186和上部1188两个径向部分。第二部件1124包括侧部1132。将容纳在第一间隔件1064中的部件1122连接到容纳在第二相邻间隔件1064中的第二部件1124,以形成密封屏障1120。为此,部件1122设置有布置在径向部分1186处的上轴向空腔1156,其与部件1124的上凸耳1152协作,该上凸耳1152在侧部1132的上端处沿着X1010延伸,以将两个部件彼此连接。部件1122还包括布置在径向部分1188处的下轴向空腔1154,其连接到设置在侧部1132下端处的部件1124的下凸耳(图中不可见)。凸耳1152和空腔1154和1156因此通过在轴向方向X1010上嵌套而形成同一屏障1120的两个部件1122和1124的连接装置。当间隔件1064与杠杆1032堆叠时,屏障1120的部件1122和1124嵌套。然后第一部件1122的每个径向部分被布置在同一密封屏障1120的侧部1132和侧部1130的延续部中。侧部1130和1132分别与侧面1040,侧面1042紧密接触,并且径向部分1186和1188分别与每个杠杆1032的上边缘1046和下边缘1048紧密接触,具体地分别是弯曲表面1056和弯曲表面1058,其圆形截面的弧形与共用轴1010的轴线X10同轴。因此,在杠杆1132绕轴线X1010摆动期间,密封屏障1120滑动且同时保持围绕整个杠杆1132的紧密接触。
侧部1130,1132设置有多个唇缘1134,径向部分1186和1188分别设置有分别彼此平行布置的多个唇缘1140A和1140B,并且屏障1120的每个部分通过该唇缘与杠杆1032接触。当两个部件1122和1124彼此连续布置时,至少一个唇缘1134通过至少一个唇缘1140而不间断地延伸。因此,密封屏障1120是连续的,且在杠杆1032一个截面的整个周边上连续紧密接触。
此外,在同一间隔件1064上,机器1002的两个屏障1120的两个上径向部分通过类似的连接装置彼此协作,所述连接装置纵向地穿过插入在所述两个屏障1120之间的间隔件1064的主体1090。在实施过程中,安装在间隔件1064上的部件1122包括上凸耳1180,其嵌套在安装在同一间隔件1064上的部件1124的上空腔1182中。同样,机器1002的两个屏障1120的两个相邻部件1122和1124,由于部件1122的下凸耳1184嵌套在部件1124的下空腔(图中未示出)中彼此配合,而部件1124通过插入在所讨论两个屏障1120之间的间隔件1064的本体1090安装在同一间隔件1064上。上凸耳1180和上空腔1156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定向。下凸耳1184和下空腔1154也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定向。同样,上空腔1182和上凸耳1152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定向。部件1122的下径向部分的下空腔(未示出)和下凸耳1150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定向。机器1002的紧密屏障因此包括用于在轴向方向X10上将屏障1120彼此连接的装置,这使得可以限制围绕屏障1120的间隔物的体积。如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屏障1120的第一部件1122和第二部件1124,仅与单个杠杆1032紧密接触,这保证了屏障1120与杠杆1032接触的最佳放置。上述不同的实施例和替代方案可以组合以提供本发明的新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织机的齿条或凸轮机构型的开口机器(2;1002),所述机器包括:
输出杠杆(32;1032),每个输出杠杆包括第一侧面(42;1042)、第二侧面(40;1040)、将所述第一侧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一边缘(46;1046)、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并将所述第一侧面连接到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边缘(48;1048),
上面安装有所述输出杠杆并限定纵向轴线(X10;X1010)的共用轴(10;1010),
用于驱动所述输出杠杆绕所述共用轴(10;1010)作交替摆动运动的装置(4,8,52;1170,1172,1174),
由所述输出杠杆穿过的外壳(12,30;1012,1030),
与所述外壳一起限定机器内部容积(V)的框架(6,1006),以及,
插入在所述外壳和所述输出杠杆(32;1032)中的第一杠杆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屏障(120;1120);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屏障(120;1120)在所述第一杠杆的整个周边上与所述第一杠杆紧密接触并包括:
与所述第一杠杆的第一边缘(46,1046)和第二边缘(48;1048)中的一个紧密接触的第一径向部分(142;1186),
第二径向部分(136;1188),其与所述第一杠杆的所述第二边缘(48;1048)紧密接触,
与所述第一杠杆的第一侧面(42;1042)紧密接触并且布置在所述两个径向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延续部中的第一侧部(130;1130),以及
与所述第一杠杆的第二侧面(40;1040)紧密接触并且布置在所述两个径向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延续部中的第二侧部(132;1132);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屏障(120;1120)被容纳在所述外壳(12,30)中,当所述输出杠杆(32;1032)绕所述共用轴(10;1010)交替地作摆动运动时,所述第一密封屏障相对于机器的框架(6)静止,此时所述第一密封屏障的第一径向部分(142;1186)与所述第一边缘(46;1046)的弧形表面(56,1056)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密封屏障的第二径向部分(136;1188)与第二边缘(48;1048)的弧形表面(58;1058)紧密接触,所述弧形表面中的每一个具有圆弧形截面,所述圆弧形截面与所述共用轴(10;1010)所限定的纵向轴线(X10,X1010)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屏障(120;1120)至少包括构成两个单独部件的第一密封垫圈(122;1122)和第二密封垫圈(124;1124),所述第一密封垫圈包括第一侧部(130;1130),所述第二密封垫圈包括第二侧部(132;1132),所述两个径向部分(136;142;1186,1188)中的每一个将所述第一密封件垫圈和第二密封垫圈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圈(122;1122)包括:
所述第一径向部分(142;1186),以及
所述第二径向部分(136;1188),
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径向部分、第二径向部分形成具有第一侧部(130;1130)的单个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屏障(120;1120)还至少包括第一嵌套装置(156,152;1152,1156)和第二嵌套装置(150,154;1184),其中所述第一嵌套装置(156,152;1152,1156)平行于所述第一径向部分(142;1186)以及第二密封件(124;1124)一端(148)的纵向轴线(X10;X1010);所述第二嵌套装置(150,154;1184)平行于所述第二径向部分(136;1188)以及第二密封件(124;1124)一端(146)的纵向轴线(X10;X10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径向部分(142;1186)、所述第二径向部分(136;1188)、第一侧部(1130)和第二侧部(1132)的所述密封屏障(120;1120)插入在所述外壳(1012,1030)和每个输出杠杆(103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每个密封屏障的径向位置包括在平行于纵向轴线(X1010)方向上与另一密封屏障的相邻径向部分之间的嵌套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屏障(120;1120)的侧部(130,132;1130,1132)和径向部分(136,142;1186,1188)各自包括至少两个平行的唇缘(134A,134B,140A,140B),借助于该唇缘,所述第一密封屏障与所述第一杠杆(32;1032)紧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30)包括盖(12;1012)和间隔件(62,64,66,68;1064),其中所述间隔件沿着纵向轴线(X10;X1010)并排设置在盖(12;1012)的一个窗口(14;1014)中,其中至少第一杠杆间隔件(62,64;1064)和第二杠杆间隔件(64,66;1064)相互邻近并布置在所述第一杠杆(32;1032)的两侧,所述第一密封屏障(120;1120)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杠杆间隔件中并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二杠杆间隔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间隔件(62,64,66;1064)包括两个侧杠杆间隔件(62,66),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杠杆间隔件和所述输出杠杆(32)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10,X1010)保持在所述共用轴(10;1010)上固定的两个轴向紧固装置(111)之间,并且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机器包括两个增强垫圈(103),每个增强垫圈(103)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布置在所述紧固装置中的一个与所述侧杠杆间隔件(62,66)中的一个之间,每个增强垫圈抵靠所述侧杠杆间隔件(62,66)中的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轴向止挡件(54;1054),所述轴向止挡件具有绕所述共用轴(10;1010)安装的滚动元件,每个输出杠杆(32;1032)分别插入在两个轴向止挡件之间,其特征还在于,每个杠杆间隔件(62,64,66;1064)包括所述共用轴的通道开口(96;1096),该开口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以所述纵向轴线(X10;X1010)为中心,每个通道开口容纳轴向止挡件中的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纵向轴线(X10)的相邻杠杆间隔件中的至少两个包括用于在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X10)的方向上彼此固定的装置(98;100)。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是凸轮机构型的,其特征还在于,其被设计成在第一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演变,其中在所述第一编织构造中,所述输出杠杆(32)由驱动装置驱动,而在所述水平调节构造中,所述输出杠杆(32)与驱动装置脱离,所述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的演变驱动所述杠杆间隔件(62,64,66)相对于框架(6)进行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包括固定到所述框架(6)的轮廓(24),该轮廓具有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X10)延伸的狭槽,每个杠杆间隔件(62,64,66)的一端(158)可在所述狭槽中在所述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30)包括至少第一固定间隔件(68)和第二固定间隔件(68),当所述机器在所述编织构造和水平调节构造之间演变期间,所述第一固定间隔件(68)和第二固定间隔件(68)相对于所述框架(6)静止,而布置在所述输出杠杆(32)任一侧上的所述杠杆间隔件(62,64,66)沿所述纵向轴线(X10)在一侧由所述第一固定间隔件界定,而在另一侧由所述第二固定间隔件界定。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口机器(2;1002),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具有上部和下部,并且在上部和下部处沿所述纵向轴线(X10,X1010)成对地重叠。
CN201610931811.2A 2015-10-29 2016-10-31 开口机器 Active CN106995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560369 2015-10-29
FR1560369A FR3043096B1 (fr) 2015-10-29 2015-10-29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5964A CN106995964A (zh) 2017-08-01
CN106995964B true CN106995964B (zh) 2020-05-15

Family

ID=54708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1811.2A Active CN106995964B (zh) 2015-10-29 2016-10-31 开口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62933B1 (zh)
CN (1) CN106995964B (zh)
FR (1) FR3043096B1 (zh)
PT (1) PT3162933T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94725B1 (fr) * 2019-04-03 2021-05-14 Staubli Lyon Biellette de liaison et mécanique Jacquard comprenant une telle biellette
FR3111361B1 (fr) 2020-06-11 2022-07-29 Staubli Sa Ets Levier de sortie à galets suiveurs de mécanique d’armure à cames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équipée d’un tel levier et métier à tisser équipé d’une telle machine
FR3123366B1 (fr) 2021-05-27 2023-06-02 Staubli Sa Ets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7211A5 (en) * 1978-05-11 1981-12-31 Rueti Ag Maschf Treadle device for driving the heald frames of a weaving machine
DE8131638U1 (de) * 1981-10-29 1982-02-04 Stäubli AG, Horgen, Zürich Fachbildemaschine bei webmaschinen
FR2552118B1 (fr) 1983-09-21 1985-11-22 Staubli Sa Ets Perfectionnements aux ensembles de leviers de tirage montes sur les ratieres et autres mecaniques pour la formation de la foule sur les machines a tisser
FR2679264B1 (fr) * 1991-07-15 1993-12-03 Staubli Ets Mecanisme de tirage a leviers oscillants interpose entre une mecanique d'armure et les cadres de lisses d'un metier a tisser.
CH694020A5 (de) * 2000-03-01 2004-06-15 Agm Jactex Ag Fachbildeeinrichtung fuer Webmaschinen.
DE10312118A1 (de) * 2003-03-17 2004-09-30 Picanol N.V. Schaftantrieb für eine Webmaschine
FR2972008B1 (fr) * 2011-02-25 2013-03-29 Staubli Sa Ets Entretoise et sous-ensemble de separation des leviers d'une machin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machine comprenant un tel sous-ensemble et procede de mont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62933A1 (fr) 2017-05-03
CN106995964A (zh) 2017-08-01
FR3043096A1 (fr) 2017-05-05
EP3162933B1 (fr) 2019-12-04
FR3043096B1 (fr) 2018-05-04
PT3162933T (pt) 202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5964B (zh) 开口机器
CN103002830B (zh) 电动牙刷
CN101289800B (zh) 插在两个相对可旋转的构件之间的环形密封组件
CN1847700B (zh) 把输入轴第一旋转运动调节成输出轴第二旋转运动的装置
AU2016295237B2 (en) Dishwasher
KR102504622B1 (ko) 진공밸브
CN107059200B (zh) 包括水平调节装置的开口机构与包括所述机构的织机
KR101738598B1 (ko) 양방향 게이트밸브
KR20170125969A (ko) 니들 실린더 및 환편기
CN115404583A (zh) 梭口成型机
KR102582828B1 (ko) 자카드 머신의 풀리 기구에의 설치하기 위한 풀리
TW201723252A (zh) 梭口機及具有此梭口機之編織機
EP3440248B1 (en) Jacquard machine with innovative drive system
US1814757A (en) Automatic switch cam
US3863681A (en) Device for driving movable machine parts in reverse direction
CN112935155A (zh) 一种钢丝编织机
CN219772376U (zh) 织机凸轮杆垫片、凸轮杆和用于织机的提综机器
AU2017205809B2 (en) Dishwasher
US10287712B2 (en) Shed forming machine and loom including such a machine
EP4299932A1 (en) Support assembly for food applications
KR100781253B1 (ko) 전자동 세탁기의 배수모터 구조
CN109355762B (zh) 电子提花机共轭凸轮驱动机构
US20060236797A1 (en) Driving device
CN103074720A (zh) 摆动弧面凸轮传动的电子多臂机
KR101580060B1 (ko) 타이밍 벨트를 이용한 환편기 변속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