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2646A - 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72646A
CN106972646A CN201710262829.2A CN201710262829A CN106972646A CN 106972646 A CN106972646 A CN 106972646A CN 201710262829 A CN201710262829 A CN 201710262829A CN 106972646 A CN106972646 A CN 106972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energy
energy
resonant
switching tube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28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冬雷
马举猛
廖晓钟
郝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7102628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726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72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2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装置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其中主电路包括脉冲储能单元、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高频谐振发射单元、接收端谐振单元,而控制电路包括谐振电压过零检测单元,光耦隔离单元和主控单元。装置完全实现装置的离散脉冲式能量注入功能;降低了开关损耗,提高远距离能量传输效率;装置的发射谐振网络仅包括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谐振品质因数高,谐振回路损耗小;根据设计的发射端逆变器拓扑结构,当接收端负载或耦合系数变化时,只需改变每个开关周期内低频脉冲能量储存单元的储能时间与放电时间之比;谐振网络的能量注入实现了离散化,输出功率和效率可随着耦合系数的增加而同步增长。

Description

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感应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的非接触式传输,具有方便、安全等诸多优点。在电动汽车、植入医疗设备、消费电子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进。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系统的工作频率及发射线圈的品质因数都有助于提高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在感应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发射谐振网络中的高频交流电由发射端逆变器产生,现有的发射端逆变器主要是谐振变换器和E类放大器,但谐振变换器中,开关管频率与谐振频率一致,提高谐振频率意味着提高开关频率,而高频开关管的功率等级较低,这使使得高频谐振变换器只适用于小功率场合;基于E类变换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虽可工作在数兆赫兹频率,但由于其最优工作条件与负载状况有关,在负载变换大的场合运用受限。
专利1: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高倍频逆变电路,申请号201510315212.3,该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高倍频逆变电路,通过多桥臂移相的方式,生成具有一定相位差的方波功率信号并进行叠加输出,基于傅里叶级数分析,实现逆变输出频率为开关频率的n倍的效果。
专利2:脉冲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申请号201620095261.0,该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离散脉冲注入式逆变电路拓扑,采用发射谐振网络的自由谐振产生高频谐振电流,并利用前级变换器对发射谐振网络注入能量,实现了以较低开关频率产生高频电流。
上述专利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开关损耗或实现了能量的恒定输入,但专利1的实现电路成本较高且过于复杂,专利2虽然电路结构简单,但在能量注入过程中开关管承受高电压,因而传输功率等级较低,此外专利2的谐振回路包括了一个开关管,由于开关管的通态电阻远大于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的寄生电阻,这降低了谐振品质因数,增加了线圈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该装置采用发射谐振网络的自由谐振产生高频电流,并利用低频开关控制网络对谐振回路注入能量,有助于降低开关损耗,而且发射谐振回路仅包含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提高了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降低了谐振回路的损耗;此外在能量注入过程中,开关管承受的电压较低,可实现较高功率的能量传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大部分,其特征在于,其中主电路包括脉冲储能单元、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高频谐振发射单元、接收端谐振单元、直流电源;直流电源与脉冲储能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脉冲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高频谐振发射单元,高频谐振发射单元与接收端谐振单元通过电磁场进行耦合传递能量;高频谐振发射单元包括发射线圈LT,接收端谐振单元包括接收线圈Lr和负载电阻Rr,控制电路包括谐振电压过零检测单元,光耦隔离单元,主控单元;直流电源向脉冲储能单元提供注入能量,脉冲储能单元和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相连接并周期性向其注入脉冲能量,再与高频谐振发射单元相连,高频谐振发射单元通过发射线圈LT与接收线圈Lr的耦合谐振向接收端谐振单元传输能量,接收端谐振单元接收能量并向负载电阻Rr供电。
所述脉冲储能单元包括开关管S1、主电感L1,开关管S1连接在直流电源和主电感L1之间;开关管S1的漏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开关管S1的源极接主电感L1和二极管D1的阴极。
所述的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包括主电感L1,二极管D1和开关管S2,二极管D1的阴极和主电感L1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和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开关管S2的漏极和主电感L1的另外一端与高频谐振发射单元相连。
所述脉冲储能单元与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的工作频率相同,该工作频率远低于高频谐振发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倍以上。
所述高频谐振发射单元包括发射线圈电阻RT、发射补偿电容CT、发射线圈LT;发射线圈电阻RT、发射补偿电容CT、发射线圈LT组成发射谐振网络,发射补偿电容CT并联在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发射线圈LT与接收端谐振单元的接收线圈Lr相距一定距离并通过电磁场进行耦合。
所述接收端谐振单元还包括接收线圈Lr、接收补偿电容Cr;负载电阻Rr、接收线圈Lr、接收补偿电容Cr组成串联谐振网络,发射线圈LT与接收线圈Lr的耦合系数为K。
根据装置中开关状态的不同,电路工作过程具体包括四个模态:
模态1:
开关管S1导通,由于S2关断,电路被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主电感L1开始储能,电流线性增加;发射线圈LT、发射补偿电容CT组成的谐振网络自由震荡,由于能量向接收端的转移以及谐振回路自身的损耗,发射补偿电容CT的电压幅值逐渐降低,此为模态1。
模态2:
当开关管S2的导通时间到达预定值以后,在下一次发射补偿电容CT电压正向过零点时(t1时刻),关断S1同时导通S2,该模态下,主电感L1的能量向高频谐振发射单元转移,电感电流下降,发射补偿电容CT电压上升,此为模态2。
模态3:
t2时刻,主电感L1电流降为零,二极管D1阻止主电感L1的电流反向,开关管S2仍维持导通状态,但S2中没有电流,直到发射补偿电容CT电压将为零,此为模态3。
模态4:
t3时刻发射补偿电容CT电压降为零,开关管S2零电流关断,此后发射线圈LT、发射补偿电容CT组成的谐振网络开始自由谐振,将能量传输到接收端单元,此为模态4。
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控制策略分为3个部分,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A:T0时刻Count=0,电路进入工作模态1,PWM信号输出有效高电平,经过开通延迟时间ton以后,到T1时刻,开关管S1完全导通;
步骤B:在T2时刻谐振电压第一次负向过零,根据当前PWM计数器的值Count(T2)及谐振周期Tr可预测下一次谐振电压正向过零点T3时刻PWM计数器值Count(T3),由于Count(T3)<Duty-△C,不满足PWM输出无效的条件,因而开始下一周期的预测;
步骤C:到T4时刻,谐振电压负向过零时,而且对T5时刻的PWM计数器的预测值满足Duty-Count(T5)<△C,于是在T4-T5区间,分别给S2和S1发出开通和关断信号,分别经过开通延迟时间ton和关断延迟时间toff以后,到T5时刻,开关管S2完全导通,开关管S1完全关断,而此时谐振电压刚好正向过零,此后主电感的能量注入高频谐振发射单元,主电感L1的电流逐渐衰减为零,T6时刻给开关管S2发出关断信号,经过关断延迟时间toff,T7时刻开关管S2完全关断,随后发射补偿电容CT电压负向过零;至此完成一次能量注入。
所述控制电路的谐振电压过零检测单元利用分压电电阻R1()和R2()对发射补偿电容CT的两端电压进行分压,然后送入高速比较器U1进行电压过零比较,高速比较器U1的同相端(“+”端)接电容CT的正极,反相端(“-”端)接在二分压电电阻R1和R2之间;光耦隔离单元利用高速光耦U2实现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电气隔离,高速比较器U1的输出信号经过限流电阻R3后进入到高速光耦U2的“In-”端,高速光耦的“In+”端接+5V电源;高速光耦U2的输出端(out端)信号经分别经过电阻R4和R5与另一路5V电源(+5VA)以及主控单元相连;主控单元以FPGA控制器U3为主控制器,产生的驱动信号经过隔离驱动U4来驱动两个开关管S1和S2;此外FPGA控制器U3还通过AD转换器U5和电流霍尔U6进行实时电流采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利用谐振网络的自由谐振产生高频电流,降低了开关损耗,提高远距离能量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装置的发射谐振网络仅包括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谐振品质因数高,谐振回路损耗小。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根据设计的发射端逆变器拓扑结构,当接收端负载或耦合系数变化时,只需改变每个开关周期内低频脉冲能量储存单元的储能时间与放电时间之比,即开关管S1的占空比即可调节输出电压。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谐振网络的能量注入实现了离散化,输出功率和效率可随着耦合系数的增加而同步增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中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主电路拓扑图;
图3是本发明中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主电路的四个工作模态的理想电压电流波形和等效电路示意图,(a)表示理想电压电流波形图,(b)表示模态1的等效电路图,(c)表示模态2的等效电路图,(d)表示模态3的等效电路图,(e)表示模态4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中脉宽调制策略的三个步骤对应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1、脉冲储能单元 2、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 3、高频谐振发射单元 4、接收端谐振单元 5、直流电源6、开关管S1 7、主电感L1 8、二极管D1 9、开关管S2 10、发射线圈电阻RT 11、发射补偿电容CT 12、发射线圈LT 13、负载电阻Rr 14、接收线圈Lr 15、接收补偿电容Cr16、谐振电压过零检测单元 17、光耦隔离单元 18、主控单元19、分压电阻R120、分压电阻R2 21、高速比较器U1 22、限流电阻R3 23、高速光耦U2 24、电阻R4 25、电阻R5 26、FPGA控制器U3 27、隔离驱动U4 28、AD转换器U5 29、电流霍尔U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的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它包含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其中主电路包含脉冲储能单元1、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接收端谐振单元4、直流电源5五个子单元,控制电路包含谐振电压过零检测单元16、光耦隔离单元17、主控单元18三个子单元。
脉冲储能单元1包括开关管S16、主电感L17,开关管S16连接在直流电源5和主电感L17之间;开关管S16的漏极接直流电源5的正极,开关管S16的源极接主电感L17和二极管D18的阴极。
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包括主电感L17,二极管D18和开关管S29,二极管D18的阴极和主电感L17相连,二极管D18的阳极和开关管S29的源极相连,开关管S29的漏极和主电感L17的另外一端与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相连。
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包括发射线圈电阻RT10、发射补偿电容CT11、发射线圈LT12;发射线圈电阻RT10、发射补偿电容CT11、发射线圈LT12组成发射谐振网络,发射补偿电容CT11并联在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发射线圈LT12与接收端谐振单元4的接收线圈Lr14相距一定距离并通过电磁场进行耦合。
接收端谐振单元4还包括、接收线圈Lr14、接收补偿电容Cr15;负载电阻Rr13、接收线圈Lr14、接收补偿电容Cr15组成串联谐振网络,发射线圈LT14与接收线圈Lr12的耦合系数为K。
谐振电压过零检测单元16利用二分压电电阻R119和R220对发射补偿电容CT11的两端电压进行分压,然后送入高速比较器U121进行电压过零比较,高速比较器U121的同相端(“+”端)接电容CT11的正极,反相端(“-”端)接在二分压电电阻R119和R220之间;光耦隔离单元17利用高速光耦U223实现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电气隔离,高速比较器U121的输出信号经过限流电阻R322后进入到高速光耦U223的“In-”端,高速光耦的“In+”端接+5V电源;高速光耦U223的输出端(out端)信号经分别经过电阻R424和R525与另一路5V电源(+5VA)以及主控单元相连;主控单元18以FPGA26为主控制器,产生的驱动信号经过隔离驱动U427来驱动两个开关管S16和S29。此外FPGA26还通过AD转换器U528和电流霍尔U629进行实时电流采样。
主电路的详细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它包含四个基本工作模态,如图3所示,图4是各个工作模态对应的电压电流波形;图3和图4中GS1和GS2表示两个开关管S16和S29的驱动信号,分别表示L1、发射补偿电容CT11及发射线圈LT12的电流,是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
1)模态1(图3(a)中t0-t1):
如图3(b)所示,t0时刻,开关管S16导通,电路进入工作模态1,由于S29关断,电路被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主电感L17开始储能,电流线性增加;发射线圈LT12、发射补偿电容CT11组成的谐振网络自由震荡,由于能量向接收端的转移以及谐振回路自身的损耗,发射补偿电容CT11的电压幅值逐渐降低。
2)模态2(图3(a)中t1-t2):
当开关管S29的导通时间到达预定值以后,在下一次发射补偿电容CT电压正向过零点时(t1时刻),关断S16同时导通S29,电路进入工作模态2,如图3(c)所示,该模态下,主电感L17的能量向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转移,电感电流iL1下降,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上升。
3)模态3(图3(a)中t2-t3):
t2时刻,主电感L17电流iL1降为零,电路进入工作模态3,二极管D18阻止主电感L17的电流反向,开关管S29仍维持导通状态,但S29中没有电流,直到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将为零。
4)模态4(图3(a)中t3-t4)
t3时刻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降为零,开关管S29零电流关断,电路进入工作模态4,此后发射线圈LT12、发射补偿电容CT11组成的谐振网络开始自由谐振,将能量传输到接收端单元4。
本周期结束之后,开关管S16导通,主电感L17开始储能,电路再次进入模态1。
由3(a)可知调节开关管S16的导通时间可控制主电感L17的电流幅值,进而控制注入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的能量,但是由于能量注入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的时机由发射补偿电容CT电压过零点决定,直接采用PWM控制方案不能保证PWM信号无效时刻与发射补偿电容CT电压过零时刻重合,而且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存在延迟,因而需要对PWM控制策略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
图4采用基于上升沿计时比较方式产生PWM信号,其中Count表示PWM计数器值,Period代表PWM周期寄存器值,Duty表示占空比寄存器值,当Count<Duty时,PWM输出有效电平,否则输出无效电平。△C是为了减小控制误差而引入偏移量。具体控制过程为:
1)T0时刻Count=0,电路进入工作模态1,PWM信号输出有效高电平,经过开通延迟时间ton以后,到T1时刻,开关管S16完全导通;
2)在T2时刻谐振电压第一次负向过零,根据当前PWM计数器的值Count(T2)及谐振周期Tr可预测下一次谐振电压正向过零点T3时刻PWM计数器值Count(T3),由于Count(T3)<Duty-△C,不满足PWM输出无效的条件,因而开始下一周期的预测;
3)到T4时刻,谐振电压负向过零时,而且对T5时刻的PWM计数器的预测值满足Duty-Count(T5)<△C,于是在T4-T5区间,分别给S29和S16发出开通和关断信号,分别经过开通延迟时间ton和关断延迟时间toff以后,到T5时刻,开关管S29完全导通,开关管S16完全关断,而此时谐振电压刚好正向过零,此后主电感的能量注入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主电感L17的电流逐渐衰减为零,T6时刻给开关管S29发出关断信号,经过关断延迟时间toff,T7时刻开关管S29完全关断,随后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负向过零。至此完成一次能量注入。
本发明的控制电路见图2,其中主控制单元18主要包括FPGA控制器U326,利用高速比较器U121检测发射补偿电容CT11的电压过零点,利用高速光耦U223实现电气隔离,利用电流霍尔U629和AD转换器U528检测主电感L17的电流,通过隔离驱动U427来产生开关管S16和开关管S29的驱动信号。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
1)利用分压电阻R119和分压电阻R220对发射补偿电容CT 11的两端电压进行分压,然后送入高速比较器U121进行过零点比较,高速比较器U121的同相端(“+”端)接发射补偿电容CT11的正极,反相端(“+”端)接在分压电阻R119和分压电阻R220之间;
2)高速比较器U121的输出信号经过限流电阻R322后进入到高速光耦U223的“In-”端,高速光耦U223的“In+”端接+5V电源(+5V);这样发射补偿电容CT11的电压为正时高速光耦U223输出为正,反之为负;
3)高速光耦U223的输出端(out)信号经分别经过电阻R424和电阻R525与另一路5V电源(+5VA)以及FPGA控制器U326相连,
4)FPGA控制器U326产生驱动信号,经过隔离驱动U427来驱动开关管S16和开关管S29。此外FPGA控制器U326还通过AD转换器U528和电流霍尔U629进行实时电流采样。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利用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发射端逆变器拓扑的设计和控制,实现了装置脉冲式能量注入,避免了开关管高频率工作产生的开关损耗。此外由于本装置的发射谐振网络仅包括发射线圈LT 12、发射补偿电容CT11和线圈电阻RT,有助于提高谐振品质因数,改善远距离能量传输效率,由于装置采用离散能量注入,其传输功率和效率可随着耦合系数的增加而同步增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大部分,其特征在于,其中主电路包括脉冲储能单元(1)、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接收端谐振单元(4)、直流电源(5);直流电源(5)与脉冲储能单元(1)的输入端相连接,脉冲储能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到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的输入端,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与接收端谐振单元(4)通过电磁场进行耦合传递能量;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包括发射线圈LT(12),接收端谐振单元(4)包括接收线圈Lr(14)和负载电阻Rr(13),控制电路包括谐振电压过零检测单元(16),光耦隔离单元(17),主控单元(18);
直流电源(5)向脉冲储能单元(1)提供注入能量,脉冲储能单元(1)和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相连接并周期性向其注入脉冲能量,再与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相连,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通过发射线圈LT(12)与接收线圈Lr(14)的耦合谐振向接收端谐振单元(4)传输能量,接收端谐振单元(4)接收能量并向负载电阻Rr(13)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储能单元(1)包括开关管S1(6)、主电感L1(7),开关管S1(6)连接在直流电源(5)和主电感L1(7)之间;开关管S1(6)的漏极接直流电源(5)的正极,开关管S1(6)的源极接主电感L1(7)和二极管D1(8)的阴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包括主电感L1(7),二极管D1(8)和开关管S2(9),二极管D1(8)的阴极和主电感L1(7)相连,二极管D1(8)的阳极和开关管S2(9)的源极相连,开关管S2(9)的漏极和主电感L1(7)的另外一端与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储能单元(1)与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的工作频率相同,该工作频率远低于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的谐振频率10倍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包括发射线圈电阻RT(10)、发射补偿电容CT(11)、发射线圈LT(12);发射线圈电阻RT(10)、发射补偿电容CT(11)、发射线圈LT(12)组成发射谐振网络,发射补偿电容CT(11)并联在脉冲能量转移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发射线圈LT(12)与接收端谐振单元(4)的接收线圈Lr(14)相距一定距离并通过电磁场进行耦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谐振单元(4)还包括接收线圈Lr(14)、接收补偿电容Cr(15);负载电阻Rr(13)、接收线圈Lr(14)、接收补偿电容Cr(15)组成串联谐振网络,发射线圈LT(14)与接收线圈Lr(12)的耦合系数为K。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装置中开关状态的不同,电路工作过程具体包括四个模态:
模态1:
开关管S1(6)导通,由于S2(9)关断,电路被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主电感L1(7)开始储能,电流线性增加;发射线圈LT(12)、发射补偿电容CT(11)组成的谐振网络自由震荡,由于能量向接收端的转移以及谐振回路自身的损耗,发射补偿电容CT(11)的电压幅值逐渐降低,此为模态1;
模态2:
当开关管S2(9)的导通时间到达预定值以后,在下一次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UCT正向过零点时(t1时刻),关断S1(6)同时导通S2(9),该模态下,主电感L1(7)的能量向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转移,电感电流iL1下降,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UCT上升,此为模态2;
模态3:
t2时刻,主电感L1(7)电流iL1降为零,二极管D1(8)阻止主电感L1(7)的电流反向,开关管S2(9)仍维持导通状态,但S2(9)中没有电流,直到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UCT将为零,此为模态3;
模态4:
t3时刻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降为零,开关管S2(9)零电流关断,此后发射线圈LT(12)、发射补偿电容CT(11)组成的谐振网络开始自由谐振,将能量传输到接收端单元(4),此为模态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的谐振电压过零检测单元(16)利用分压电电阻R1(19)和R2(20)对发射补偿电容CT(11)的两端电压进行分压,然后送入高速比较器U1(21)进行电压过零比较,高速比较器U1(21)的同相端(“+”端)接电容CT(11)的正极,反相端(“-”端)接在二分压电电阻R1(19)和R2(20)之间;光耦隔离单元(17)利用高速光耦U2(23)实现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电气隔离,高速比较器U1(21)的输出信号经过限流电阻R3(22)后进入到高速光耦U2(23)的“In-”端,高速光耦的“In+”端接+5V电源;高速光耦U2(23)的输出端(out端)信号经分别经过电阻R4(24)和R5(25)与另一路5V电源(+5VA)以及主控单元相连;主控单元(18)以FPGA控制器U3(26)为主控制器,产生的驱动信号经过隔离驱动U4(27)来驱动两个开关管S1(6)和S2(9);此外FPGA控制器U3(26)还通过AD转换器(28)U5和电流霍尔U6(29)进行实时电流采样。
9.一种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脉宽调制策略分为3个部分,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A:T0时刻Count=0,电路进入工作模态1,PWM信号输出有效高电平,经过开通延迟时间ton以后,到T1时刻,开关管S1(6)完全导通;
步骤B:在T2时刻谐振电压第一次负向过零,根据当前PWM计数器的值Count(T2)及谐振周期Tr可预测下一次谐振电压正向过零点T3时刻PWM计数器值Count(T3),由于Count(T3)<Duty-△C,不满足PWM输出无效的条件,因而开始下一周期的预测;
步骤C:到T4时刻,谐振电压负向过零时,而且对T5时刻的PWM计数器的预测值满足Duty-Count(T5)<△C,于是在T4-T5区间,分别给S2(9)和S1(6)发出开通和关断信号,分别经过开通延迟时间ton和关断延迟时间toff以后,到T5时刻,开关管S2(9)完全导通,开关管S1(6)完全关断,而此时谐振电压刚好正向过零,此后主电感的能量注入高频谐振发射单元(3),主电感L1(7)的电流逐渐衰减为零,T6时刻给开关管S2(9)发出关断信号,经过关断延迟时间toff,T7时刻开关管S2(9)完全关断,随后发射补偿电容CT(11)电压负向过零;至此完成一次能量注入。
CN201710262829.2A 2017-04-20 2017-04-20 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Pending CN1069726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2829.2A CN106972646A (zh) 2017-04-20 2017-04-20 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62829.2A CN106972646A (zh) 2017-04-20 2017-04-20 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2646A true CN106972646A (zh) 2017-07-21

Family

ID=59333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2829.2A Pending CN106972646A (zh) 2017-04-20 2017-04-20 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7264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104A (zh) * 2017-11-14 2018-02-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d类功率放大器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8199495A (zh) * 2018-01-16 2018-06-22 厦门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双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
CN108923552A (zh) * 2018-07-27 2018-11-30 浙江泰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异物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09004771A (zh) * 2018-07-27 2018-12-14 浙江泰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异物检测方法
CN109603007A (zh) * 2018-12-07 2019-04-1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磁耦合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的植入式电刺激装置
CN110293859A (zh) * 2019-07-29 2019-10-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巡视无人机在线充电补给装置及方法
CN115296442A (zh) * 2022-09-05 2022-11-04 清华大学 自供能无线传感装置及其传感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375A (zh) * 2013-06-13 2013-09-25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10kV电网的直挂式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及方法
CN105490397A (zh) * 2016-02-01 2016-04-13 北京动力京工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105634149A (zh) * 2016-02-01 2016-06-01 北京动力京工科技有限公司 Ac/ac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US20170098966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load modulation enhanc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375A (zh) * 2013-06-13 2013-09-25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10kV电网的直挂式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及方法
US20170098966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load modulation enhancement
CN105490397A (zh) * 2016-02-01 2016-04-13 北京动力京工科技有限公司 脉冲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105634149A (zh) * 2016-02-01 2016-06-01 北京动力京工科技有限公司 Ac/ac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鞠兴龙: "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拓扑与控制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104A (zh) * 2017-11-14 2018-02-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d类功率放大器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7733104B (zh) * 2017-11-14 2024-04-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d类功率放大器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8199495A (zh) * 2018-01-16 2018-06-22 厦门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双向能量主动注入式发射装置
CN108923552A (zh) * 2018-07-27 2018-11-30 浙江泰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异物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09004771A (zh) * 2018-07-27 2018-12-14 浙江泰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异物检测方法
CN109603007A (zh) * 2018-12-07 2019-04-1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磁耦合共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的植入式电刺激装置
CN110293859A (zh) * 2019-07-29 2019-10-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巡视无人机在线充电补给装置及方法
CN110293859B (zh) * 2019-07-29 2024-02-0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巡视无人机在线充电补给装置及方法
CN115296442A (zh) * 2022-09-05 2022-11-04 清华大学 自供能无线传感装置及其传感方法
CN115296442B (zh) * 2022-09-05 2024-05-28 清华大学 自供能无线传感装置及其传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2646A (zh) 脉冲能量注入型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7017780B (zh) 一种带上拉有源钳位支路的隔离型dc-dc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01350A (zh) 双有源全桥双向dc-dc变换器的全负载范围zvs的移相控制方法
CN110168900A (zh) 具有针对每个ac输出的精确且独立的幅度控制的单级单电感器多输出(simo)逆变器拓扑结构
CN103701356B (zh) 一种双辅助谐振极型三相软开关逆变器
CN103208849B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03813591B (zh) 低输出电流峰均比的CRM Flyback LED驱动器
CN109823206A (zh) 一种基于双边移相和调频的软开关高效率无线充电方法
CN108656994A (zh) 一种可变电容的电动汽车ipt系统
CN102570891A (zh) 采用交错并联有源箝位技术的反激式光伏并网逆变器
WO2013110090A1 (en) Enhanced flyback converter
CN103248234A (zh) 一种应用于电池储能的双向隔离全桥变流器的控制方法
CN104065295A (zh) 适用于电压比为1:2的h桥混合级联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CN204518108U (zh) 电磁加热控制电路和电磁电器
US11539309B2 (en) Zero-voltage zero-current soft switching type driving method for ultrasonic driving unit
CN102916604B (zh) 一种单相逆变器的调制方法
CN105634149A (zh) Ac/ac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107147298B (zh) 一种带有上拉有源钳位支路的微波炉磁控管电源装置
Naayag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AB DC-DC converter under zero voltage switching
CN107017779B (zh) 一种带下拉有源钳位支路的隔离型dc-dc升压变换器控制方法
CN104852557B (zh) 应用于功率变换器的数模混合移相倍频调制方法
CN107332456B (zh) 一种三相无源软开关逆变电路
CN205610356U (zh) Ac/ac注入型感应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CN107147320A (zh) 一种前级为双Buck‑Boost的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拓扑及调制方法
CN107147297A (zh) 一种带有下拉辅助开关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