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1744A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1744A
CN106961744A CN201610082210.9A CN201610082210A CN106961744A CN 106961744 A CN106961744 A CN 106961744A CN 201610082210 A CN201610082210 A CN 201610082210A CN 106961744 A CN106961744 A CN 106961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q
ack
value
pusch
scheduling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22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维维
戴博
梁春丽
鲁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4342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0607A/zh
Priority to JP2018527190A priority patent/JP6616510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7/075235 priority patent/WO2017121416A1/zh
Priority to EP17738229.8A priority patent/EP3379753B1/en
Priority to US15/764,261 priority patent/US1052337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961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17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48Phase or frequency modulation
    • H04B10/556Digital modulation, e.g.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DPSK] or 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
    • H04B10/5561Digital phas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下行信息;利用预定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结构发送上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实现HARQ-ACK在PUSCH上的发送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实现HARQ-ACK在PUSCH上的发送的效果。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简称为MTC),又称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简称为M2M)是现阶段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目前市场上部署的MTC设备主要基于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近年来,由于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高级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简称为LTE-A)的频谱效率高,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选择LTE/LTE-A作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方向。基于LTE/LTE-A的MTC多种类数据业务也将更具吸引力。现有技术规定MTC用户终端(MTC User Equipment,简称为MTC UE)的覆盖应进一步增强,而且MTC UE的数量也较多,要求上行传输时,复用容量进一步增强。对于MTC UE来说,目前的结论是上行只支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USCH)的发送。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并不存在使用PUSCH结构只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简称为HARQ-ACK)的技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实现HARQ-ACK在PUSCH上的发送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实现HARQ-ACK在PUSCH上的发送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接收下行信息;利用预定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结构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
可选地,当只发送所述HARQ-ACK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
可选地,当只发送所述HARQ-ACK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调制方式为预设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或者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BPSK调制包括:待调制序列中第一位置元素调制时采用的星座点为{1,-1},第二位置元素调制时采用的星座点为{j,-j},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元素包括所述待调制序列中偶数位置的元素且所述第二位置元素为所述待调制序列中奇数位置的元素,或者,所述第一位置元素为所述待调制序列中奇数位置的元素且所述第二位置元素为所述待调制序列中偶数位置的元素。
可选地,当只发送所述HARQ-ACK时,所述PUSCH结构的时域为X毫秒,频域为单个子载波。
可选地,所述X的值为:预先设定的值,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值为2毫秒或者3毫秒或者4毫秒,或大于1ms且为12的倍数或约数;或者,对应PD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只发送数据的PU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单载波PUSCH传输时对应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信令指示的值,其中,所述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PU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应的DCI。
可选地,所述单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为预先设定的频域位置,或者为信令指示的位置,其中,所述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PU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应的DCI。
可选地,当同时发送所述HARQ-ACK和调度请求SR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编码方式为先将HARQ-ACK和SR级联后再编码。
可选地,当同时发送所述HARQ-ACK和调度请求SR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加扰采用第一扰码序列;当只发送所述HARQ-ACK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加扰采用第二扰码序列。
可选地,当同时发送所述HARQ-ACK和上行数据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或者,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
可选地,将编码后的所述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所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包括:从第Y列开始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将编码后的所述HARQ-ACK序列映射到所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其中,Y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可选地,将编码后的所述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所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包括:从第Z列开始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将编码后的所述HARQ-ACK序列映射到所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其中,Z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预定义的位置为所述PUSCH结构所述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列从0开始编号,i和j’为大于或等于0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i的值为0,1,…,N-1,或者,i的值为0,ceil(N/2),1,ceil(N/2)+1,2,ceil(N/2)+2,…,ceil(N/2)-1,N-1,或者,i的值为0,1,…,N-1中任一值;N为所述PUSCH结构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除以12后向上取整的值;所述K(j’)的值为2,3,8,9,其中j’的值为1,2,3,4或者,1,3,2,4;或者所述K(j’)的值为1,2,3,4,5,6,其中j’的值为1,2,3,4,5,6;或者K(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其中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
可选地,接收下行信息包括:在下行子帧{n,…,n+M}接收下行信息;利用预定义的PUSCH结构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包括:在上行子帧{k,…,k+X-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所述HARQ-ACK,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k的值包括以下之一:k=n+4*X;k=n+M+4;k的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进行确定: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下行信息在调度窗内的位置、信令配置。
可选地,上述上行子帧k对应的预设子帧索引为X的整数倍。
可选地,当所述k的值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所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或者,当所述k的值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所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或者,当所述k的值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和子帧n+M在调度窗内的位置进行确定时,如果子帧n+M位于调度窗t内L子帧前,那么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否则,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L为预设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内包括:k为调度窗开始对应的子帧;或者,k根据调度窗开始对应的子帧加第一偏移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偏移根据下行信息在调度窗内的位置、X的值、第二偏移中的至少之一进行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通过信令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利用预定义的PUSCH结构在上行子帧{k,…,k+X-1}上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字符HARQ-ACK,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X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通过本发明,采用接收下行信息;利用预定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结构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实现HARQ-ACK在PUSCH上的发送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实现HARQ-ACK在PUSCH上的发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中PUSCH的处理过程;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中,常规循环前缀时,PUSCH的数据和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在时频域的映射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在PUSCH传输时的映射位置示意图;
图5是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时的信道编码过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序列的映射示意图一;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序列的映射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序列的映射示意图三;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一;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二;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三;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四;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五;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六;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七;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八;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下行信息;
步骤S104,利用预定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结构发送上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
其中,该实施例中的动作的执行者可以是终端,终端可以在接收到下行信息之后,再利用预定义的PUSCH结构发送与接收到的下行信息对应的HARQ-ACK。
通过上述实施例,终端在发送HARQ-ACK时,会利用预定义的PUSCH结构进行发送,由此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PUSCH上发送HARQ-ACK的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实现HARQ-ACK在PUSCH上的发送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实现HARQ-ACK在PUSCH上的发送的效果。
上述PUSCH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结构,下面分别对不同的PUSCH结构进行说明: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只发送HARQ-ACK时,PUSCH结构中的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只发送HARQ-ACK时,PUSCH结构中的调制方式为预设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简称为BPSK)调制或者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为QPSK)调制。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预设的BPSK调制可以包括:待调制序列中第一位置元素调制时采用的星座点为{1,-1},第二位置元素调制时采用的星座点为{j,-j},其中,该第一位置元素包括待调制序列中偶数位置的元素且第二位置元素为待调制序列中奇数位置的元素,或者,该第一位置元素为待调制序列中奇数位置的元素且第二位置元素为待调制序列中偶数位置的元素。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只发送HARQ-ACK时,PUSCH结构的时域为X毫秒,频域为单个子载波。
可选的,上述X的值为预先设定的值,其中,该预先设定的值为2毫秒或者3毫秒或者4毫秒,或大于1ms且为12的倍数或约数;或者,上述X的值为对应PD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上述X的值为只发送数据的PU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上述X的值为单载波PUSCH传输时对应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上述X的值为信令指示的值,其中,该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简称为SIB)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信令,PU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为DCI),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对应的DCI;
可选的,上述单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为预先设定的频域位置,或者为信令指示的位置,其中,该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PU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对应的DCI。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同时发送HARQ-ACK和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简称为SR)时,PUSCH结构中的编码方式为先将HARQ-ACK和SR级联后再编码。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同时发送HARQ-ACK和调度请求SR时,PUSCH结构中的加扰采用第一扰码序列;当只发送HARQ-ACK时,PUSCH结构中的加扰采用第二扰码序列。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同时发送HARQ-ACK和上行数据时,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或者,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
可选地,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包括:从第Y列开始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其中,Y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可选地,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包括:从第Z列开始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其中,Z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可选地,上述预定义的位置为PUSCH结构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列从0开始编号,i和j’为大于或等于0的正整数。
可选地,上述i的值为0,1,…,N-1,或者,i的值为0,ceil(N/2),1,ceil(N/2)+1,2,ceil(N/2)+2,…,ceil(N/2)-1,N-1,或者,i的值为0,1,…,N-1中任一值;N为上述PUSCH结构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除以12后向上取整的值;上述K(j’)的值为2,3,8,9,其中j’的值为1,2,3,4或者,1,3,2,4;或者上述K(j’)的值为1,2,3,4,5,6,其中j’的值为1,2,3,4,5,6;或者K(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其中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预定义的几种PUSCH结构仅是几种示例,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义为其他的PUSCH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收下行信息包括:在下行子帧{n,…,n+M}接收下行信息;利用预定义的上述PUSCH的结构发送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包括:在上行子帧{k,…,k+X-1}上发送下行信息对应的HARQ-ACK,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k的值包括以下之一:k=n+4*X;k=n+M+4;k的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进行确定:上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下行信息在调度窗内的位置、信令配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上行子帧k对应的预设子帧索引为X的整数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上述k的值根据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上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上述k的值根据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上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上述k的值根据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和子帧n+M在调度窗内的位置进行确定时,如果子帧n+M位于调度窗t内L子帧前,那么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否则,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L为预设的正整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内包括:k为调度窗开始对应的子帧;或者,k根据调度窗开始对应的子帧加第一偏移组成,其中,该第一偏移根据下行信息在调度窗内的位置、X的值、第二偏移中的至少之一进行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通过信令配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图2是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中PUSCH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在进行处理时,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编码、加扰、调制、传输预编码、资源单元映射后生成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SC-FDMA)符号发送。
具体实施例二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中,常规循环前缀时,PUSCH的数据和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在时频域的映射示意图,其中假设时隙间的跳频不使能,频域上占1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e Block,简称为PRB)。
具体实施例三
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在PUSCH传输时的映射位置示意图,其中HARQ-ACK应答信息映射在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两边。
具体实施例四
图5是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时的信道编码过程示意图,上行数据以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简称为TB)的形式传输,TB经过循环冗余校验添加(Cyclic Redundancy Check attachment),码块分割(Code block segmentation)和子块CRC添加(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码块合成(Code block concatenation)后和编码后CQI/PMI进行上行数据和控制信令的复用,最后通过信道交织把编码后的HARQ-ACK应答信息和RI信令和数据复用在一起。其中上行控制信令的编码过程:首先传输块大小等相关信息计算上行控制信令传输的目标长度,然后进行信道编码,编码后的信息比特为 其中上行数据和控制信令的复用就是将编码后的CQI/PMI信息和数据以调制符号的形式级联起来,记为信道交织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编码后的ACK/NACK信息比特RI信息比特以及经过数据与控制复用的写入到一个虚拟矩阵中去,然后按照先行后列的顺序读出虚拟矩阵,从而保证在后续的调制符号到物理资源映射的过程中,HARQ-ACK应答信息,RI,CQI/PMI以及数据分别能够映射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上。信道交织的具体过程描述如下:
(1)首先生成一个虚拟矩阵,虚拟矩阵的大小与PUSCH的资源分配有关。
(2)按照先写入虚拟矩阵的列,后写入虚拟矩阵的行的顺序,从虚拟矩阵的最后一行开始向第一行写入,将编码后的RI信息比特以调制符号的形式写入虚拟矩阵的中RI信息的预定位置。
(3)从虚拟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的位置开始,按照先列后行的顺序,将写入到虚拟矩阵中去,写入时跳过RI信息已经写入的位置。
(4)按照先写入虚拟矩阵的列,后写入虚拟矩阵的行的顺序,从虚拟矩阵的最后一行开始向第一行写入,将编码后的ACK/NACK信息比特以调制符号的形式写入虚拟矩阵的中ACK/NACK信息的预定位置,写入时,如果某位置上已经写入了则将该位置上的数据符号打掉。
(5)最后按照先行后列的顺序读出虚拟矩阵,得到交织后的以调制符号形式的序列
其中RI信息和ACK/NACK应答消息的预定位置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表1为写入RI信息的列组合,表2为写入ACK/NACK信息的列组合:
表1
循环前缀的形式 列组合
常规循环前缀 {1,4,7,10}
扩展循环前缀 {0,3,5,8}
表2
循环前缀的形式 列组合
常规循环前缀 {2,3,8,9}
扩展循环前缀 {1,2,6,7}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以及后述的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均是对本发明中的方案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假设需要发送的HARQ-ACK应答信息为a0
具体实施例一
采用PUSCH结构发送时,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得到编码后的序列[b0,b1,...,bB],其中B根据调制阶数,时域所占的符号数确定;
具体实施例二
采用PUSCH结构发送时,将编码后的序列加扰,加扰时采用第二扰码序列;其中,该第二扰码序列的初始值为其中q值为0;或者,假设PUSCH上只发送数据时,对应的第三扰码序列的初始值为那么所述第二扰码序列的初始值也为或者,假设PUSCH上只发送数据时,对应的第四扰码序列的初始值为那么所述第二扰码序列的初始值也为其中nRNTI为PUSCH传输对应的RNTI值,为小区索引,ns为PUSCH传输的第一个时隙索引,具体加扰方式和现有机制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例三
采用PUSCH结构发送时,调制方式为预定义的BPSK或QPSK,其中预定义的BPSK是指对于加扰后的序列中奇数位置元素对应的星座点为[1,-1],偶数位置元素对应的星座点为[j,-j];
具体实施例四
采用PUSCH结构发送时,HARQ-ACK映射在时域X个子帧,频域单个子载波;其中X的值为预先设定的值,或者为信令指示的值;优选的,该信令可以包括以下信令至少之一:通过SIB信令指示,通过RRC信令指示,或者通过PUSCH对应的UL DCI信令中的时域指示域指示;其中,X为HARQ-ACK传输对应的最小时域单元,即传输对应的时域长度为S*X,其中,S为大于0的整数,对于不同覆盖等级的终端,S的值不同;或者,X的值为对应PD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只发送数据的PU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单载波PUSCH传输对应的最小时域长度,优选的,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所述最小时域长度为8,当子载波间隔为3.75kHz时,所述最小时域长度为32
上述单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为预先设定的频域位置,优选的,频带两端,或者为信令指示的位置;优选的,通过SIB信令指示,通过RRC信令指示,或者通过DCI信令指示,当DCI信令为DL DCI时,通过DL DCI中资源指示域指示,或者通过DL DCI所在的子帧,或DL DCI对应的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简称为CCE)索引隐含指示,或者通过DLDCI中资源指示域和DL DCI对应的CCE索引联合指示;或者通过PUSCH对应的UL DCI信令中的资源指示域指示;对于不同覆盖等级的终端,资源指示域对应的值不同,例如对于非覆盖增强的终端,资源指示域对应的值为[A1,A2,A3,A4],对于覆盖增强的终端,资源指示域对应的值为[B1,B2,B3,B4];
以单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通过DL DCI中的资源指示域指示为例,资源指示域的大小至少由系统带宽,子载波间隔,传输HARQ-ACK的频域资源个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例如,假设传输HARQ-ACK的频域资源个数为4个,那么资源指示域为2比特。
其中,如果上述下行信息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中的Msg4消息,上述HARQ-ACK对应的资源通过DCI指示。
实施例三
假设需要发送的HARQ-ACK应答信息为a0,同时需要发送SR。
具体实施例一
采用PUSCH结构时,将HARQ-ACK答应信息和SR级联后编码;
具体实施例二
采用PUSCH结构时,使用第一扰码序列进行加扰,具体加扰方式同现有机制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其中,该第一扰码序列的初始值为其中q值为1;具体加扰方式同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具体实施例一
假设需要同时发送HARQ-ACK和上行数据,HARQ-ACK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为{d0,d1,d2,d3,...,dW},数据传输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4,时域长度为3ms,那么信道交织时生成的矩阵的列数为36,行数为4;
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假设Y=0,其中预定义的位置为所述PUSCH结构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i的值为0,1和2,K(j’)的值为2,3,8,9,j’的值为1,2,3,4,即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顺序依次映射到矩阵的{2,3,8,9,14,15,20,21,26,27,32,33},具体映射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序列的映射示意图一;
具体实施例二
假设需要同时发送HARQ-ACK和上行数据,HARQ-ACK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为{d0,d1,d2,d3,...,dW},数据传输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4,时域长度为3ms,那么信道交织时生成的矩阵的列数为36,行数为4;
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假设Z=0;其中预定义的位置为所述PUSCH结构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i的值为0和1,K(j’)的值为2,3,8,9,j’的值为1,2,3,4,即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顺序映射依次到矩阵的{2,3,8,9,14,15,20,21,26,27,32,33},具体映射如图7所示,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序列的映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例三
假设需要同时发送HARQ-ACK和上行数据,HARQ-ACK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为{d0,d1,d2,d3,...,dW},数据传输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3,时域长度为4ms,那么信道交织时生成的矩阵列数为48,行数为3;
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假设Z=0;其中预定义的位置为所述PUSCH结构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i的值为0,2,1,3,K(j’)的值为2,3,8,9,j’的值为1,2,3,4,即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顺序依次映射到矩阵的{2,3,8,9,26,27,32,33,14,15,20,21,38,39,44,45},具体映射如图8所示,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序列的映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例四
假设需要同时发送HARQ-ACK和上行数据,HARQ-ACK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为{d0,d1,d2,d3,...,dW},数据传输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3,时域长度为4ms,那么信道交织时生成的矩阵列数为48,行数为3;
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假设Z=0;其中预定义的位置为所述PUSCH结构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i的值为0,K(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即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顺序依次映射到矩阵的{1,2,3,4,5,6,7,8,9,10,11,12};
具体实施例五
假设需要同时发送HARQ-ACK和上行数据,HARQ-ACK对应的编码调制序列为{d0,d1,d2,d3,...,dW},数据传输时对应的子载波个数为3,时域长度为4ms,那么信道交织时生成的矩阵列数为48,行数为3;
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假设Z=0;其中预定义的位置为所述PUSCH结构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i的值为0,K(j’)的值为1,2,3,4,5,6,j’的值为1,2,3,4,5,6,即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顺序依次映射到矩阵的{1,2,3,4,5,6}。
实施例五
具体实施例一
假设终端在下行子帧{n,…,n+3}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的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n+4*X且X=2,那么在子帧{n+8,n+9}上发送对应HARQ-ACK应答信息;如图9所示,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一;
具体实施例二
假设终端在下行子帧{n,…,n+1}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的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n+M+4且M=1,那么在子帧{n+5,n+6}上发送对应HARQ-ACK应答信息;如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例三
假设终端在下行子帧{0,1}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的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值通过信令配置且信令为DL DCI中的指示控制域,终端通过指示控制域得到k=5,那么在子帧{5,6}上发送对应HARQ-ACK应答信息;如图11所示。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三,其中,所述第一指示控制域的大小为H比特,H为大于0的整数。
具体实施例四
假设终端在下行子帧{0,1}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的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值通过信令配置且信令为DL DCI中的指示控制域且子帧k的预设子帧索引为X的整数倍,终端通过指示控制域得到k=5,因为子帧5对应的预设子帧索引为5不是2的整数倍(预设子帧索引为从预设子帧g开始按照子帧顺序编号获得的索引,本实施例中,假设预设子帧g为子帧0,那么预设子帧索引从子帧0开始编号,那么X整数倍的子帧为子帧索引为0,2,4,6,8的子帧),那么终端在子帧{6,7}上发送对应HARQ-ACK应答信息;如图12所示。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四,其中,所述指示控制域的大小为H比特,H为大于0的整数。也可以基站在配置k时,考虑到子帧k的预设子帧索引为X的整数倍,所以配置k=6。
具体实施例五
假设调度窗长度为30ms,假设终端在调度窗0无线帧2中的下行子帧{5,6}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的值为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所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且在调度窗内的位置为调度窗的起始位置;那么终端在调度窗2开始对应的无线帧6子帧{0,1}发送HARQ-ACK应答信息;如图13所示,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五;或者终端在调度窗1开始对应的无线帧6子帧{0,1}发送HARQ-ACK应答信息。
具体实施例六
假设调度窗长度为30ms,假设终端在调度窗0无线帧2中的下行子帧{5,6}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的值为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所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且在调度窗内的位置由调度窗的起始位置和第一偏移确定,其中,第一偏移根据下行数据在调度窗内的位置确定;那么终端在调度窗1开始对应的无线帧5子帧{5,6}发送HARQ-ACK应答信息。如图14所示,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例七
假设调度窗长度为30ms,假设终端在调度窗0无线帧2中的下行子帧{5,6}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的值为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所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且在调度窗内的位置由调度窗的起始位置和第一偏移确定且子帧k的预设子帧索引为X的整数倍,其中,第一偏移根据下行数据在调度窗内的位置确定;终端需要在调度窗1开始对应的无线帧5子帧{5,6}上发送HARQ-ACK应答信息,因为子帧5对应的预设子帧索引为5,不是2的整数倍(预设子帧索引为从预设子帧g开始按照子帧顺序编号获得的索引,在本实施例中,假设预设子帧g为调度窗1的起始子帧,即无线帧3子帧0,那么预设子帧索引从无线帧3子帧0开始编号,那么X整数倍的子帧为子帧索引为子帧3,4,5中子帧索引为0,2,4,6,8的子帧),那么终端在调度窗1开始对应的无线帧5子帧{6,7}发送HARQ-ACK应答信息。或者基站在调度PDSCH时,考虑到HARQ-ACK应答信息发送需要满足起始子帧k的预设子帧索引为X的整数倍,基站在调度窗0无线帧2中的下行子帧{6,7}发送下行数据信息,终端在调度窗1无线帧5中的{5,6}上发送HARQ-ACK应答信息。
具体实施例八
假设调度窗长度为30ms,假设终端在调度窗0无线帧2中的下行子帧{5,6}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的值为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所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且在调度窗内的位置由调度窗的起始位置和第一偏移确定,其中,第一偏移根据下行数据在调度窗内的位置和第二偏移确定,该第二偏移为信令通知的,该信令为下行数据对应的DCI中的第二指示控制域,假设第二指示控制域的值为01,根据预定义的第二指示控制域和第二偏移的关系得到第二偏移,表3给出一种第二指示控制域和第二偏移之间的关系示意,那么第二偏移为向后偏移2个子帧,那么终端在调度窗1开始对应的无线帧5子帧{7,8}发送HARQ-ACK应答信息。如图15所示,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七;
表3
第二指示控制域 第二偏移
00 不偏移
01 向后偏移N个子帧
10 向后偏移2N个子帧
11 向前偏移N个子帧
其中N为1个子帧或者为X个子帧。表1只是一个示意,凡是通过第二指示控制域指示第二偏移的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例如表4,表4给出另一种第二指示控制域和第二偏移之间的关系示意。
表4
第二指示控制域 第二偏移
00 不偏移
01 向前偏移N个子帧
10 向前偏移2N个子帧
11 向后偏移N个子帧
具体实施例九
假设调度窗长度为30ms,假设终端在调度窗0无线帧2中的下行子帧{5,6}接收下行数据信息,在上行子帧{k,…,k+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HARQ-ACK应答信息;
因为k的值为根据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和子帧n+M在调度窗内的位置进行确定,即如果子帧n+M位于调度窗t内L子帧前,那么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否则,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其中假设在调度窗内的位置为调度窗起始位置,假设L=3,因为无线帧2中的下行子帧6位于调度窗0内3子帧前,那么在调度窗1开始对应的无线帧3子帧0开始发送HARQ-ACK;如图16所示,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HARQ-ACK应答信息的发送示意图八。
实施例六
假设终端需要在子帧{n+e,…,n+f}上发送HARQ-ACK,需要在子帧{n+g,…,n+v}上发送上行数据,其中,e、f、g、v均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具体实施例一
如果子帧n+g位于子帧n+e和子帧n+f之间,那么终端不发送上行数据;
具体实施例二
假设子帧n+e位于子帧n+g和子帧n+v之间,那么终端从子帧n+e开始发送HARQ-ACK;
具体实施例三
假设子帧n+e位于子帧n+g和子帧n+v之间,那么终端从子帧n+e开始将HARQ-ACK映射到数据上发送;
具体实施例四
假设子帧n+e位于子帧n+g和子帧n+v之间,那么终端从子帧n+e开始传输HARQ-ACK和上行数据;或者终端从子帧n+g开始传输HARQ-ACK和上行数据;
具体实施例五
假设子帧n+g位于子帧n+e和子帧n+f之间,那么终端从子帧n+e开始传输HARQ-ACK和上行数据;或者终端从子帧n+g开始传输HARQ-ACK和上行数据。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7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72和发送模块17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接收模块172,用于接收下行信息;发送模块174,连接至上述接收模块172,用于利用预定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结构发送上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
上述PUSCH结构可以包括多种结构,下面分别对不同的PUSCH结构进行说明: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只发送HARQ-ACK时,PUSCH结构中的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只发送HARQ-ACK时,PUSCH结构中的调制方式为预设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简称为BPSK)调制或者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简称为QPSK)调制。
可选地,上述预设的BPSK调制可以包括:待调制序列中第一位置元素调制时采用的星座点为{1,-1},第二位置元素调制时采用的星座点为{j,-j},其中,该第一位置元素包括待调制序列中偶数位置的元素且第二位置元素为待调制序列中奇数位置的元素,或者,该第一位置元素为待调制序列中奇数位置的元素且第二位置元素为待调制序列中偶数位置的元素。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只发送HARQ-ACK时,PUSCH结构的时域为X毫秒,频域为单个子载波。
可选地,上述X的值为预先设定的值,其中,该预先设定的值为2毫秒或者3毫秒或者4毫秒,或大于1ms且为12的倍数或约数;或者,上述X的值为对应PD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上述X的值为只发送数据的PU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上述X的值为单载波PUSCH传输时对应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上述X的值为信令指示的值,其中,该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简称为SIB)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信令,PU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简称为DCI),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对应的DCI。
可选地,上述单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为预先设定的频域位置,或者为信令指示的位置,其中,该信令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PU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信令,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对应的DCI。其中,上述DCI信令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至少之一指示上述单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通过DL DCI中的显示信令指示,通过DL DCI隐含指示,通过UL DCI中的显示信令指示。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同时发送HARQ-ACK和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简称为SR)时,PUSCH结构中的编码方式为先将HARQ-ACK和SR级联后再编码。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同时发送HARQ-ACK和调度请求SR时,PUSCH结构中的加扰采用第一扰码序列,当只发送HARQ-ACK时,PUSCH结构中的加扰采用第二扰码序列。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同时发送HARQ-ACK和上行数据时,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或者,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
可选地,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包括:从第Y列开始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其中,Y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可选地,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包括:从第Z列开始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其中,Z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可选地,上述预定义的位置为PUSCH结构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列从0开始编号,i和j’为大于或等于0的正整数。
可选地,上述i的值为0,1,…,N-1,或者,i的值为0,ceil(N/2),1,ceil(N/2)+1,2,ceil(N/2)+2,…,ceil(N/2)-1,N-1,或者,i的值为0,1,…,N-1中任一值;N为上述PUSCH结构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除以12后向上取整的值;上述K(j’)的值为2,3,8,9,其中j’的值为1,2,3,4或者,1,3,2,4;或者上述K(j’)的值为1,2,3,4,5,6,其中j’的值为1,2,3,4,5,6;或者K(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其中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预定义的几种PUSCH结构仅是几种示例,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义为其他的PUSCH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接收模块172可以包括接收单元,该发送单元用于在下行子帧{n,…,n+M}接收下行信息;上述发送模块174可以包括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用于在上行子帧{k,…,k+X-1}上发送下行信息对应的HARQ-ACK,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k的值包括以下之一:k=n+4*X;k=n+M+4;k的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进行确定:上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下行信息在调度窗内的位置、信令配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上行子帧k对应的预设子帧索引为X的整数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上述k的值根据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上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中,当上述k的值根据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上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上述k的值根据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和子帧n+M在调度窗内的位置进行确定时,如果子帧n+M位于调度窗t内L子帧前,那么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否则,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L为预设的正整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内包括:k为调度窗开始对应的子帧;或者,k根据调度窗开始对应的子帧加第一偏移组成,其中,该第一偏移根据下行信息在调度窗内的位置、X的值、第二偏移中的至少之一进行确定,该第二偏移通过信令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模块分别位于多个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接收下行信息;
S2,利用预定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结构发送上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操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下行信息;
利用预定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结构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只发送所述HARQ-ACK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编码方式为重复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只发送所述HARQ-ACK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调制方式为预设的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或者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BPSK调制包括:待调制序列中第一位置元素调制时采用的星座点为{1,-1},第二位置元素调制时采用的星座点为{j,-j},其中,所述第一位置元素包括所述待调制序列中偶数位置的元素且所述第二位置元素为所述待调制序列中奇数位置的元素,或者,所述第一位置元素为所述待调制序列中奇数位置的元素且所述第二位置元素为所述待调制序列中偶数位置的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只发送所述HARQ-ACK时,所述PUSCH结构的时域为X毫秒,频域为单个子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的值为:
预先设定的值,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值为2毫秒或者3毫秒或者4毫秒,或大于1ms且为12的倍数或约数;或者,
对应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
只发送数据的PUSCH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
单载波PUSCH传输时对应的最小时域长度;或者,
信令指示的值,其中,所述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PU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应的DCI。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子载波的频域位置为预先设定的频域位置,或者为信令指示的位置,其中,所述信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系统信息块SIB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PUSCH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应的DC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时发送所述HARQ-ACK和调度请求SR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编码方式为先将HARQ-ACK和SR级联后再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时发送所述HARQ-ACK和调度请求SR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加扰采用第一扰码序列;当只发送所述HARQ-ACK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加扰采用第二扰码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时发送所述HARQ-ACK和上行数据时,所述PUSCH结构中的信道交织采用:
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或者,将编码后的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编码后的所述HARQ-ACK序列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映射到所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包括:从第Y列开始按照先列后行的方式将编码后的所述HARQ-ACK序列映射到所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其中,Y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编码后的所述HARQ-ACK序列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映射到所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上包括:从第Z列开始按照先行后列的方式将编码后的所述HARQ-ACK序列映射到所述信道交织矩阵的预定义的位置,其中,Z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的位置为所述PUSCH结构所述信道交织中矩阵的{K(j’)+12*i}列,其中,列从0开始编号,i和j’为大于或等于0的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i的值为0,1,…,N-1,或者,i的值为0,ceil(N/2),1,ceil(N/2)+1,2,ceil(N/2)+2,…,ceil(N/2)-1,N-1,或者,i的值为0,1,…,N-1中任一值;N为所述PUSCH结构对应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数除以12后向上取整的值;
所述K(j’)的值为2,3,8,9,其中j’的值为1,2,3,4或者,1,3,2,4;或者所述K(j’)的值为1,2,3,4,5,6,其中j’的值为1,2,3,4,5,6;或者K(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其中j’的值为1,2,3,4,5,6,7,8,9,10,11,12。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下行信息包括:在下行子帧{n,…,n+M}接收下行信息;
利用预定义的PUSCH结构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包括:在上行子帧{k,…,k+X-1}上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所述HARQ-ACK,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的值包括以下之一:
k=n+4*X;
k=n+M+4;
k的值根据以下至少之一进行确定: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下行信息在调度窗内的位置、信令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行子帧k对应的预设子帧索引为X的整数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k的值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所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或者,
当所述k的值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进行确定且所述下行信息在调度窗t时,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或者,
当所述k的值根据所述下行信息所在的调度窗和子帧n+M在调度窗内的位置进行确定时,如果子帧n+M位于调度窗t内L子帧前,那么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1内,否则,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t+2内;
其中,t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L为预设的正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子帧k位于调度窗内包括:k为调度窗开始对应的子帧;或者,k根据调度窗开始对应的子帧加第一偏移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偏移根据下行信息在调度窗内的位置、X的值、第二偏移中的至少之一进行确定,所述第二偏移通过信令配置。
20.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利用预定义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结构发送所述下行信息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
CN201610082210.9A 2016-01-11 2016-02-05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9617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4243.6A CN112910607A (zh) 2016-01-11 2016-02-05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JP2018527190A JP6616510B2 (ja) 2016-01-11 2017-02-28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送信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PCT/CN2017/075235 WO2017121416A1 (zh) 2016-01-11 2017-02-28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EP17738229.8A EP3379753B1 (en) 2016-01-11 2017-02-28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5/764,261 US10523372B2 (en) 2016-01-11 2017-02-2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54757 2016-01-11
CN201610015475 2016-01-1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4243.6A Division CN112910607A (zh) 2016-01-11 2016-02-05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1744A true CN106961744A (zh) 2017-07-18

Family

ID=594813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2210.9A Pending CN106961744A (zh) 2016-01-11 2016-02-05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202110434243.6A Pending CN112910607A (zh) 2016-01-11 2016-02-05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4243.6A Pending CN112910607A (zh) 2016-01-11 2016-02-05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3372B2 (zh)
EP (1) EP3379753B1 (zh)
JP (1) JP6616510B2 (zh)
CN (2) CN106961744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481A (zh) * 2017-11-16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物理层资源映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8521885A (zh) * 2018-04-28 2018-09-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072211A1 (zh) * 2017-10-11 2019-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787734A (zh) * 2017-11-15 2019-05-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Ack/nack的资源配置及发送方法、基站、终端
CN109803276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9905207A (zh) * 2017-12-08 2019-06-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011768A (zh) * 2018-01-04 2019-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WO2020024790A1 (zh) * 2018-08-02 2020-02-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映射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29782A1 (zh) * 2018-08-08 2020-0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sch重复传输时的跳频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756493A (zh) * 2019-03-28 2020-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的确定、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1155553A1 (en) * 2020-02-07 2021-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for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84848A1 (en) 2016-01-11 2023-05-24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CN116633511A (zh) * 2016-02-04 2023-08-22 株式会社Kt 用于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872415B (zh) * 2016-09-23 2022-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084487A1 (ko) * 2016-11-04 2018-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b iot에서 harq ack/nack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11665693B2 (en) * 2017-06-15 2023-05-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121204B (zh) * 2017-06-22 2021-06-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383A (zh) * 2009-02-03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的下行子帧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
CN102144424A (zh) * 2008-09-04 2011-08-03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2263617A (zh) * 2010-05-3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026649A (zh) * 2010-07-26 2013-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121271A1 (en) * 2011-11-11 201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imultaneous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CN103580810A (zh) * 2012-07-26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756430A (zh) * 2013-09-26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7394B1 (en) * 2004-07-07 2011-06-0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Automatic network switch configuration to support quality of service
PL2087630T3 (pl) * 2006-10-02 2017-04-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Urządzenie, sposób i produkt programu komputerowego, zapewniające hybrydowe sprzężenie zwrotne ARQ dla HSDPA MIMO
KR20110073334A (ko) * 2009-12-22 2011-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harq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US8848643B2 (en) * 2010-01-08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carriers
CN102237982B (zh) * 2010-04-30 2013-11-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下ack/nak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JP4928621B2 (ja) * 2010-05-27 2012-05-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8526347B2 (en) * 2010-06-10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symmetric waveform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N102223219B (zh) * 2011-06-16 201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反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393618B (zh) * 2013-05-15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系统、终端和基站
CN104767595A (zh) * 2014-01-07 2015-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和基站
JPWO2016017356A1 (ja) * 2014-07-31 2017-04-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4424A (zh) * 2008-09-04 2011-08-03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1478383A (zh) * 2009-02-03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的下行子帧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
CN102263617A (zh) * 2010-05-31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026649A (zh) * 2010-07-26 2013-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121271A1 (en) * 2011-11-11 201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imultaneous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CN103580810A (zh) * 2012-07-26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756430A (zh) * 2013-09-26 2015-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Release 12)", 《3GPP TS 36.212 V12.4.0 》 *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2211A1 (zh) * 2017-10-11 2019-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787734B (zh) * 2017-11-15 2022-01-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Ack/nack的资源配置及发送方法、基站、终端
CN109787734A (zh) * 2017-11-15 2019-05-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Ack/nack的资源配置及发送方法、基站、终端
CN108401481A (zh) * 2017-11-16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物理层资源映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1323211B2 (en) 2017-11-16 2022-05-0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hysical layer resource mapping method an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1262681B (zh) * 2017-11-16 2020-12-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物理层资源映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8401481B (zh) * 2017-11-16 2020-05-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物理层资源映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11262681A (zh) * 2017-11-16 2020-06-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物理层资源映射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803276A (zh) * 2017-11-17 2019-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9803276B (zh) * 2017-11-17 2022-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US11690050B2 (en) 2017-12-08 2023-06-27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 (HARQ-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vi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CN109905207A (zh) * 2017-12-08 2019-06-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905207B (zh) * 2017-12-08 2021-07-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011768A (zh) * 2018-01-04 2019-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0011768B (zh) * 2018-01-04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RU2748424C1 (ru) * 2018-04-28 2021-05-25 Бейджин Сяоми Мобайл Софтвеа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 дл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передачи
WO2019205137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521885A (zh) * 2018-04-28 2018-09-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1743892B2 (en) 2018-04-28 2023-08-2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825467B2 (en) 2018-04-28 2023-11-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024790A1 (zh) * 2018-08-02 2020-02-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映射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29782A1 (zh) * 2018-08-08 2020-02-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sch重复传输时的跳频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756493A (zh) * 2019-03-28 2020-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的确定、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1155553A1 (en) * 2020-02-07 2021-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for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9753B1 (en) 2024-04-24
JP2019506023A (ja) 2019-02-28
CN112910607A (zh) 2021-06-04
JP6616510B2 (ja) 2019-12-04
EP3379753A4 (en) 2019-06-19
US10523372B2 (en) 2019-12-31
US20190058552A1 (en) 2019-02-21
EP3379753A1 (en)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1744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53313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ata channel and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83664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RU256013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3004125B (zh) 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21994B (zh) 用于发送或接收ack/nack信号的方法
KR101288817B1 (ko) 정보 비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0063039A (zh) 在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复用控制信息
US20200028618A1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241802A (zh)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149661A (zh) 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394685B (zh)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514139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9878A (zh) 上行控制信息uci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024344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846707A (zh) 一种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43321A (zh) 上行接入方法及装置、发射机、接收机、终端
CN103281165B (zh) 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确认/否定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83891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985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channel node tree in an OF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378178B (zh) 一种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209053B (zh) 一种信息比特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88056B (zh) 确认/非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4116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05523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응답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