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6846B - 折叠周转箱 - Google Patents

折叠周转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6846B
CN106956846B CN201710302037.3A CN201710302037A CN106956846B CN 106956846 B CN106956846 B CN 106956846B CN 201710302037 A CN201710302037 A CN 201710302037A CN 106956846 B CN106956846 B CN 106956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lock
side plate
bottom plate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20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6846A (zh
Inventor
王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a Kai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a Kai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a Kai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a Kai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020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6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6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6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6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6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metal
    • B65D7/12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metal characterised by wall construction or by connections between walls
    • B65D7/24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metal characterised by wall construction or by connections between walls collapsible, e.g. with all parts detachable
    • B65D7/26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by interconnecting or uniting two or more rigid, or substantially rigid, components made wholly or mainly of metal characterised by wall construction or by connections between walls collapsible, e.g. with all parts detachable with all parts hinged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周转箱,包括正投影形状呈矩形的底板,所述竖直板的上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了容纳平放后的两张第一侧板的腔室,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锁定槽,所述第一侧板上连接有可移入并移出第一锁定槽的锁定机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向底板方向转动,使得第一侧板堆叠在底板上方的腔室内,堆叠后的第一侧板的高度不高于竖直板的高度,从而第二侧板向堆叠后的第一侧板上转动,周转箱的高度从底座、底板和第一侧板的高度,变为底座、底板的高度加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厚度,大大减少了周转箱的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折叠周转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储存并运输货物的容器,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周转箱。
背景技术
周转箱是一种物流箱,其特点是可以反复使用,还可以使产品周转便捷、对方整齐、便于管理,并能有效利用厂房空间、增大单位面积零部件储存量,降低储存成本,因而在物流领域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公布号为“CN10373856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周转箱,但这种周转箱只是一个普通的塑料箱,这种塑料箱无法压缩或折叠,在车间生产过程中,厂房内需要空出一定的空间对塑料箱进行储放,造成厂房空间使用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周转箱,通过将周转箱进行折叠的方式,减少周转箱对空间的占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叠周转箱,包括正投影形状呈矩形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组相对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竖直板,所述底板的另一组侧边上分别铰接有可向底板转动的第一侧板,每一所述竖直板上铰接有可向底板转动的第二侧板,所述竖直板的上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了容纳平放后的两张第一侧板的腔室,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锁定槽,所述第一侧板上连接有可移入并移出第一锁定槽的锁定机构,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与竖直板卡合的顶盖,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底座配合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向底板方向转动,使得第一侧板堆叠在底板上方的腔室内,堆叠后的第一侧板的高度不高于竖直板的高度,从而第二侧板向堆叠后的第一侧板上转动,周转箱的高度从底座、底板和第一侧板的高度,变为底座、底板的高度加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厚度,大大减少了周转箱的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顶盖起到了保护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作用,顶盖与竖直板卡合,防止上方的折叠后的周转箱将压力传导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起到了更好的保护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作用;顶盖的放置槽与底座配合,避免放置在顶盖上的周转箱发生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有翻转腔,所述翻转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向外转动的翻转板,所述翻转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二锁定槽,所述锁定机构还设置在翻转板上并可移入和移出第二锁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翻转板向下转动,即可将翻转腔打开,只需将物料提升至翻转腔的上表面,即可将物料放入周转箱内,减少了放置难度,更加省力;同时锁定机构保证了翻转板在周转箱使用过程中不会向下转动,使周转箱使用时更加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朝外的一面上设置有供手施力的施压腔,所述滑移块朝向第一锁定槽或第二锁定槽的一侧设置有锁定块,所述滑移块背离锁定块的一侧设置有使锁定块具有向第一锁定槽或第二锁定槽方向移动趋势的第一弹性块,所述滑移块的侧壁上设置有沿锁定块至第一弹性块的方向向外倾斜的第二弹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压腔方便使用者握持,驱动滑移块进行移动,当使用者施力按压滑移块后,锁定块脱离第一锁定槽或第二锁定槽,当使用者放手后,第一弹性块和第二弹性块协同作用,将锁定块弹出第一侧板或翻转板的侧壁,方便将活动的翻转板或第一侧板进行转动时,滑移块受力向内移动后,向第一锁定槽或第二锁定槽内移动,对翻转板或第一侧板进行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滑移块背离施压腔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沿滑移块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翻转板上设置有与导向块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滑移块的移动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和导向槽起到了导向和卡嵌的作用,避免滑移块与第一侧板,或滑移槽与翻转板之间发生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侧板位于翻转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立柱体,所述立柱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立柱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外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立柱体之间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使盖板与立柱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体内形成有容纳槽,容纳槽形成中空的结构,容纳槽可呈中空设置,减少周转箱立柱体的重量,减少周转箱的成本,同时容纳槽使得立柱体内分层,即使立柱体的内层与物料撞击后碎裂,立柱体的外层依然能够保证箱体的外形,同时外部的盖板起到了保护立柱体的作用防止碎片飞溅;同时容纳槽也可根据需要,填充强度高的结构加强件,提高了周转箱整体的抗弯强度,盖板起到了封闭容纳槽和固定填充物的作用,避免填充在容纳槽内的结构加强件向外掉落的作用;同时盖板与立柱体通过卡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方便在生产过程中对盖板进行拆卸和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内可拆卸连接有结构加强件,所述结构加强件沿容纳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加强件与容纳槽呈可拆卸连接,同时盖板与立柱体之间亦通过卡接机构实现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调整立柱暗埋管的强度,选择是否在容纳槽内设置结构加强件,设置有结构加强件,成本上升,抗弯强度好;或者不设置结构加强件,成本降低,同样抗弯强度也下降,但适用于重量较低的物料的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立柱体上的卡接槽、设置在盖板上与卡接槽卡接配合的卡接块,所述卡接槽沿容纳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固定在卡接槽内,使盖板固定在容纳槽外,有效的避免容纳槽内的结构加强件脱落;同时卡接槽沿容纳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是使盖板与立柱体之间具有多个固定位置,增强两者之间的固定效果,防止盖板从立柱体上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卡接在底板的四角位置,相邻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防撞杆,所述底板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卡嵌槽,所述防撞杆的顶部设置有与卡嵌槽配合的卡嵌块,所述防撞杆朝外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所述防撞杆与底板的底部接触的一面向外延伸有凸块,所述导向面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定位槽,每一所述底座延伸有与凸块下表面以及定位槽抵接的支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叉车撞击至防撞杆上时,导向面通过自身的斜率将横向受到的一部分作用力转化为向下的作用力,减少底板一定的受损率,同时防撞杆通过两者与底板的底部固定,其一为防撞杆的顶部设置有卡嵌块,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卡嵌槽,通过卡嵌槽与卡嵌块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防撞杆向下掉落;其二为防撞杆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定位槽,底座上设置有向定位槽内延伸形成的支撑块,支撑块分别与定位槽的侧壁和凸块的下表面抵接,当底座插入底板下方时,底座上的支撑块分别与凸块和定位槽抵接,限制了防撞杆两端的向下移动,同时凸块增强了防撞杆的结构强度,减少了底板的受损;当防撞杆受损后,可通过拆卸的方式进行更换,保证周转箱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卡嵌槽向下延伸有与防撞杆内侧壁贴合的贴合面,所述卡嵌槽内沿底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卡嵌槽分隔成若干个支卡嵌槽,所述卡嵌块分别与每一所述支卡嵌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将卡嵌槽分隔成多个,增加卡嵌槽与卡嵌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效果,避免防撞杆掉落。
作为优选,所述卡嵌块的顶部呈弧形设置,所述防撞杆朝向贴合面的一侧设置有与分隔板滑移连接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沿卡嵌槽的高度方向贯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设置的卡嵌块在进入卡嵌槽的过程中,起到了导向和减少摩擦力的作用,避免卡嵌块端部与卡嵌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大,导致防撞杆无法通过卡嵌块插入卡嵌槽内的问题。
作为优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防磨凸块,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防磨凸块配合的第二防磨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周转箱在不设置顶盖时,多个周转箱上下堆叠,第一防磨凸块与第二防磨凸块相配合,防止上下相邻的周转箱左右晃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向底板方向转动,使得第一侧板堆叠在底板上方的腔室内,堆叠后的第一侧板的高度不高于竖直板的高度,从而第二侧板向堆叠后的第一侧板上转动,周转箱的高度从底座、底板和第一侧板的高度,变为底座、底板的高度加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厚度,大大减少了周转箱的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盖板的盖合位置;
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半剖示意图,用于体现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的位置;
图4是实施例的滑移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滑移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周转箱去除一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周转箱的折叠状态示意图一;
图8是周转箱的折叠状态示意图二;
图9是实施例去除顶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容纳槽的位置;
图12是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C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卡接块的结构;
图14是实施例的容纳槽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的容纳槽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中底板位于箱体的位置;
图17是图16所示D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底座与防撞杆的连接关系;
图18是实施例防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中底板去除防撞杆后支卡嵌槽的结构;
图20是实施例1中防撞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中防撞杆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中底板去除底座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底板边角位置的卡嵌槽;
图23是实施例2中叉爪与防撞杆的位置关系。
图中,1、底板;11、卡嵌槽;12、凹槽;13、贴合面;14、分隔板;15、支卡嵌槽;16、限位槽;2、防撞杆;21、卡嵌块;22、导向面;23、凸块;231、结构加强块;24、定位槽;25、滑移槽;251、第二加强筋;26、限位块;27、防磨凸块;28、减料腔;29、第一加强筋;3、底座;31、支撑块;32、叉爪;33、竖直板;34、第一侧板;35、第二侧板;36、腔室;37、第一锁定槽;38、第二锁定槽;41、周转箱;42、翻转腔;43、翻转板;44、滑移块;45、滑移块腔;46、顶盖;47、放置槽;5、锁定机构;52、施压腔;53、锁定块;54、第一弹性块;55、第二弹性块;56、导向块;57、导向槽;6、立柱体;61、容纳槽;62、盖板;63、凹槽;65、凸板;66、凸起;67、弧形面;68、立柱暗埋管结构;7、卡接机构;71、卡接槽;72、卡接块;73、竖直块;74、钩块;75、斜向加强板;76、结构加强环;77、结构加强件;81、第一防磨凸块;82、第二防磨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2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折叠周转箱41,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底板1,底板1的正投影形状呈矩形,底板1的周围的对应侧边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一组第一侧板34和一组第二侧板35,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以及底板1之间围成了供物料放置的空间。
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34上表面和第二侧板35上表面接触的拐角位置设置有第一防磨凸块81,第一防磨凸块81的纵截面形状呈半圆形,第一防磨凸块81沿第一侧板34的长度方向或第二侧板3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如图17所示,底座3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防磨凸块81配合的第二防磨凸块82,当周转箱41在不设置顶盖46时,多个周转箱41上下堆叠,第一防磨凸块81与第二防磨凸块82相配合,防止上下相邻的周转箱41左右晃动。
如图6所示,底板1的一组相对侧边上,向上延伸形成竖直板33,第二侧板35通过轴孔配合转动连接在竖直板33上,第一侧板34通过轴孔配合转动连接在底板1相对于设置有竖直板33的另一组相对侧边上。
如图7所示,当第一侧板34向底板1转动后,折叠后的第一侧板34被堆叠至底板1的上表面,竖直板33的上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了如图6所示的腔室36,腔室36容纳两张平放且堆叠的第一侧板34。
如图8所示,两张第二侧板35也可朝向底板1方向转动,从而第二侧板35堆叠至第一侧板34的上方,形成折叠周转箱41的储放状态,折叠周转箱41的上方可盖合有顶盖46,底板1的下方卡接有底座3,顶盖46的上方设置有放置槽47,放置槽47的形状与底座3的截面相同,底座3被卡嵌入放置槽47后,防止上下相邻的两个折叠后的周转箱41发生晃动。
如图7所示,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的侧面都设置有翻转腔42,翻转腔42上转动连接有翻转板43,与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的转动方向不同,翻转板43是可朝外转动至如图7所示的状态,即翻转板43可转动至与周转箱41的侧板相互贴合,方便周转箱41的储放。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的可拆卸连接更加方便,在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5,同时为了使翻转板43与翻转腔4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更加方便,锁定机构5同时设置在翻转板43与翻转腔42之间。
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的表面凹陷形成滑移块腔45,如图4所示,锁定机构5包括滑移块44,滑移块44沿其滑移方向的一端为锁定块53,滑移块44滑移连接在滑移块腔45内,同时滑移块腔45设置在靠近第二侧板35的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侧板35的立柱体6内设置有第一锁定槽37,滑移块44上的锁定块53位于第一锁定槽37内,限制第一侧板34与第二侧板35之间的相对转动,使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保持在竖直的状态。
如图3所示,同理第二侧板35在翻转腔4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锁定槽38,滑移连接在翻转板43上的滑移块44上的锁定块53可朝第二锁定槽38移动,实现翻转板43与第一侧板34之间的固定,同时实现翻转板43与第二侧板35之间的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滑移块44朝外的一面上设置有供使用者手施力的施压腔52,在滑移块44上背离锁定块53的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块54,第一弹性块54为一弧形塑料板,第一弹性块54长度方向的两端朝外弯曲,同时第一弹性块54的两端与滑移块腔45的内壁之间抵接,在滑移块44的位于施压腔52两侧外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弹性块55,第二弹性块55为一张弧形塑料板,第二弹性块55的一端与滑移块44一体成型,第二弹性块55的另一端沿锁定块53至第一弹性块54的方向向外倾斜,当使用者将锁定块53朝远离第一锁定槽37或第二锁定槽38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弹性块54和第二弹性块55发生变形,储存弹性势能,方便锁定块53的复位,同时锁定块53的一端呈斜面,当第一侧板34从折叠状态向外转动时,滑移块44通过锁定块53上斜面的导向作用,锁定块53自动卡入第一锁定槽37内,实现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的固定。
如图5所示,滑移块44背离施压腔52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向块56,导向块56呈相对设置且设置有两个,导向块56沿滑移块44的移动方向延伸,导向块56朝外的一端呈钩型,如图6所示,第一侧板34的背面贯穿翻转板43,设置有与导向块56配合的导向槽57,导向槽57沿滑移块44的移动方向延伸,钩型的导向块56避免滑移块44脱离滑移块腔45。
如图9所示,侧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立柱暗埋管结构68,即在长方体的箱子上,设置有四根竖直设置的立柱暗埋管结构68,相邻的立柱暗埋管结构68之间形成有翻转腔42。
一种立柱暗埋管结构68,如图9和图10所示,该种立柱暗埋管结构68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体6和覆盖于立柱体6一侧表面的盖板62,盖板62沿立柱体6的高度方向延伸。立柱体6和盖板62由塑料材料制成,其中立柱体6通过注塑工艺在表面形成棱格状结构,能够在重量减少的前提下,增加立柱体6结构强度的作用。
如图11所示,为了显示立柱暗埋管结构68的内部构造,将其中的一个盖板62去掉,在立柱体6外表面一侧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61,容纳槽61沿着立柱体6的高度方向延伸,容纳槽61的面积小于盖板62面积的二分之一。对于容纳槽61,可以设置为中空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少立柱体6的重量和成本,另一方面能够使得立柱体6分层,即使立柱体6的内层与物料撞击后碎裂,立柱体6的外层依然能够保证箱体的外形;对于容纳槽61,也可以根据需要,填充强度高的结构加强件77,结构加强件77可以选择金属材料制成的方管,能够提高容纳槽61结构强度和抗弯强度。在容纳槽61表面设置的盖板62,能够有效避免填充在容纳槽61内的结构加强件77向外掉落的现象。
如图11所示,立柱体6外表面的棱格状结构内设置有卡接槽71,卡接槽71呈贯穿设置,容纳槽61内侧壁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凸起66,凸起66设置在容纳槽61内侧壁的底部。容纳槽61的内部同时设置有凸板65,凸板65沿容纳槽61的宽度方向延伸,凸板65的高度小于容纳槽61的深度。立柱体6上设置有供盖板62嵌入且深度与盖板62厚度相同的凹槽63,凹槽63的面积稍大于盖板62的面积,凹槽63供盖板62卡嵌,能够避免盖板62凸出于立柱体6的外表面。
如图9所示,盖板62通过卡接机构7连接在立柱体6上,如图12所示,卡接机构7包括设置在盖板62背面的卡接块72,卡接块72沿盖板6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同时卡接块72在盖板62的同一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盖板6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结构加强环76,结构加强环76沿盖板62的厚度方向延伸。
如图13所示,卡接块72包括沿盖板62厚度方向延伸的竖直块73,竖直块73远离盖板62的一端沿盖板62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钩块74,钩块74的上表面为具有导向作用的斜面,竖直块73背离钩块74的一面设置有斜向加强板75,斜向加强板75的一侧与盖板62连接,斜向加强板75的另一侧与竖直块73连接。
容纳槽61的横向剖面如图14所示,结构加强件77的底面与凸板65相抵接,结构加强件77的顶面与结构加强环76的底部相抵接。结构加强环76的大小与容纳槽61配合,当盖板62盖合在立柱体6表面时,结构加强环76的外侧壁与容纳槽61的内侧壁抵接,进一步提高立柱体6的结构强度。卡接槽71与钩块74相互配合,从而使得钩块74的下表面与卡接槽71的上表面抵接,限制盖板62脱离。
容纳槽61的纵向剖面如图15所示,结构加强件77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卡嵌在凸起66的侧壁上,凸起66上的弧形面67对结构加强件77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便于结构加强件77的安装。
如图14和图15所示,将结构加强件77卡嵌入容纳槽61内,然后将盖板62盖合在立柱体6上,钩块74受到棱格状结构的压迫,钩块74向内发生变形,直至钩块74至卡接槽71位置时,钩块74与卡接槽71抵接,从而盖板62将结构加强件77固定在容纳槽61内;同时在不使用结构加强件77时,可直接将盖板62盖合在容纳槽61上,使结构加强环76的外侧壁与容纳槽61的内侧壁抵接,起到将盖板62与容纳槽61固定的作用。
如图16所示,一种箱体防撞底板,包括底板1,底板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底板1底部凸出形成有网格状加强结构,如图19所示,底板1的四周位置设置有卡嵌槽11,卡嵌槽11沿底板1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如图16所示,底板1的四角位置通过卡嵌槽11卡接有底座3,底板1的每一侧边的相邻底座3之间连接有防撞杆2;防撞杆2、底板1和底座3均由塑料注塑而成,也可采用金属或木材制成。
如图19所示,卡嵌槽11向下延伸有贴合面13,卡嵌槽11内竖直设置有分隔板14,分隔板14沿卡嵌槽11的高度方向向卡嵌槽11内延伸,多块分隔板14将卡嵌槽11分隔成若干个支卡嵌槽15,分隔板14在底板1的长边和短边方向上不呈等距分布,提高底板1的结构强度,防止底板1发生弯曲,同时支卡嵌槽15与防撞杆2上的卡嵌块21相卡接,将防撞杆2固定在底板1的侧边上。
如图20所示,图中防撞杆2在高度方向上包括上部和下部两部分,防撞杆2的下部为主体,如图18所示,当防撞杆2设置在底板1上时,防撞杆2朝向外部的一面是导向面22,导向面22的底端朝向底板1的中心呈倾斜设置,如图11所示,当叉车的叉爪32插入底座3底部时,导向面22起到了导向和增加结构强度的作用,避免叉爪32直接撞击至防撞杆2上,同时减少底板1的受损。
如图20所示,防撞杆2的上部为卡嵌块21,卡嵌块21朝向卡嵌槽11内延伸(即卡嵌块21朝上延伸),卡嵌块21与支卡嵌槽15卡嵌,且卡嵌块21的数量与卡嵌槽11的数量相互对应,卡嵌块21向上的一端(即卡嵌块21的顶部)呈弧形设置,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卡嵌块21卡嵌入卡嵌槽11内。
如图21所示,防撞杆2和防撞杆2上的卡嵌块21面向贴合面13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减料腔28,减料腔28内均匀分布有第一加强筋29,第一加强筋29的高度与减料腔28的深度相同,且第一加强筋29也与贴合面13相互贴合,减少防撞杆2的用料量,同时在减料的同时,保证防撞杆2和卡嵌块21的结构强度。
如图17所示,分隔板14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如图21所示,防撞杆2在与分隔板1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滑移槽25,滑移槽25沿分隔板14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起到将防撞杆2沿卡嵌槽11的高度方向向外移动的作用;如图19所示,每一块分隔板14上设置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的形状呈三角形,防撞杆2在滑移槽25位置向限位槽16位置凸出形成限位块26,限位块26的形状呈与限位槽16配合的三角形,限位块26与限位槽16抵接,在高度方向上限制防撞杆2向卡嵌槽11内移动,限定了防撞杆2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使限位槽16与限位块26抵接,加强防撞杆2能够承受的作用力,加强防撞效果。
如图20所示,在防撞杆2的上表面,即防撞杆2与底板1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防磨凸块27,防磨凸块27略凸出于防撞杆2的表面,同时防磨凸块27沿防撞杆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如图20所示,在防撞杆2的上表面,即防撞杆2与底板1的底部接触的一面上向外远离底板1中心的位置延伸有凸块23,凸块23沿防撞杆2的长度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在防撞杆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定位槽24,定位槽24由防撞杆2的导向面22向内凹陷形成,凸块23位于导向面22内向下定位槽24内延伸有结构加强块231,结构加强块231增加了凸块23在定位槽24内的厚度,即增加了定位槽24的结构强度;如图18所示,在定位槽24与底座3的配合位置,底座3向定位槽24的位置延伸形成支撑块31,支撑块31的上表面与结构加强块231的抵接,支撑块31的侧面与定位槽24的内壁抵接;相邻两个底座3上的结构加强块231成对设置且相对延伸,起到防止防撞块向下掉落且向外脱落的作用。
如图16所示,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相互交叉且呈X形的凹槽12,凹槽12设置在底板1对角线位置,同时交叉设置凹槽12的中间位置相互连通;如图22所示,凹槽12延伸至底板1的对角线位置,如图17所示,该位置的底座3是通过卡嵌槽11卡嵌入底板1底部的,凹槽12内卡嵌入或卡嵌有钢管或钢条,钢管或钢条被夹持在底座3与底板1之间,提高底板1的抗弯强度与结构强度。
如图23所示,为了避免注塑限位块26所产生的变形,限位块26包括设置在滑移槽25内且沿滑移槽25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251,第二加强筋251设置在滑移槽25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同时第二加强筋251沿滑移槽25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有三个,从而减少了限位块26的注塑量,避免该位置发生变形,同时加强该位置的形变量,避免撞击传导至底板1上,避免底板1受损。
如图17所示,通过将防撞杆2上的卡嵌块21插入底板1底部边缘的四条卡嵌槽11内,然后根据周转箱的结构强度需要是否将钢管或钢条卡嵌入凹槽12内,最后将底座3卡入底板1底部四角位置的卡嵌槽11内,底座3上的支撑块31分别与防撞杆2上定位槽24的侧壁以及凸块23的底部抵接,限制防撞杆2的向下移动。
如图23所示,在叉车的叉爪插入底板1底部时,如果叉爪32位于防撞杆2位置,导向面22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同时防撞杆2内部凹陷有减料腔28,即使防撞杆2发生破碎,在防撞杆2的厚度上具有一定的空间,避免防撞杆2发生变形后底板1的侧面受损。
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按压滑移块44,将锁定块53脱离第一锁定槽37或第二锁定槽38,然后将周转箱进行折叠,将顶盖46盖至折叠后的周转箱上后,将多个周转箱进行上下的堆叠,完成周转箱的收纳。

Claims (6)

1.一种折叠周转箱,包括正投影形状呈矩形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一组相对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竖直板(33),所述底板(1)的另一组侧边上分别铰接有可向底板(1)转动的第一侧板(34),每一所述竖直板(33)上铰接有可向底板(1)转动的第二侧板(35),所述竖直板(33)的上表面和底板(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了容纳平放后的两张第一侧板(34)的腔室(36),所述第二侧板(35)与第一侧板(34)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一锁定槽(37),所述第一侧板(34)上连接有可移入并移出第一锁定槽(37)的锁定机构(5),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与竖直板(33)卡合的顶盖(46),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所述顶盖(46)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底座(3)配合的放置槽(47);所述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形成有翻转腔(42),所述翻转腔(4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向外转动的翻转板(43),所述翻转腔(42)的侧壁设置有第二锁定槽(38),所述锁定机构(5)还设置在翻转板(43)上并可移入和移出第二锁定槽(38);所述锁定机构(5)包括滑移块(44),所述滑移块(44)朝外的一面上设置有供手施力的施压腔(52),所述滑移块(44)朝向第一锁定槽(37)或第二锁定槽(38)的一侧设置有锁定块(53),所述滑移块(44)背离锁定块(53)的一侧设置有使锁定块(53)具有向第一锁定槽(37)或第二锁定槽(38)方向移动趋势的第一弹性块(54),所述滑移块(44)的侧壁上设置有沿锁定块(53)至第一弹性块(54)的方向向外倾斜的第二弹性块(55);所述滑移块(44)背离施压腔(52)的侧面上设置有导向块(56),所述导向块(56)沿滑移块(44)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34)、翻转板(43)上设置有与导向块(56)配合的导向槽(57),所述导向槽(57)沿滑移块(44)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板(35)位于翻转腔(4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立柱体(6),所述立柱体(6)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61),所述容纳槽(61)沿立柱体(6)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61)外覆盖有盖板(62),所述盖板(62)与立柱体(6)之间设置有卡接机构(7),所述卡接机构(7)使盖板(62)与立柱体(6)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61)内可拆卸连接有结构加强件(77),所述结构加强件(77)沿容纳槽(61)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7)包括设置在立柱体(6)上的卡接槽(71)、设置在盖板(62)上与卡接槽(71)卡接配合的卡接块(72),所述卡接槽(71)沿容纳槽(6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卡接在底板(1)的四角位置,相邻所述底座(3)之间设置有防撞杆(2),所述底板(1)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卡嵌槽(11),所述防撞杆(2)的顶部设置有与卡嵌槽(11)配合的卡嵌块(21),所述防撞杆(2)朝外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22),所述防撞杆(2)与底板(1)的底部接触的一面向外延伸有凸块(23),所述导向面(2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定位槽(24),每一所述底座(3)延伸有与凸块(23)下表面以及定位槽(24)抵接的支撑块(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嵌槽(11)向下延伸有与防撞杆(2)内侧壁贴合的贴合面(13),所述卡嵌槽(11)内沿底板(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分隔板(14),所述分隔板(14)将卡嵌槽(11)分隔成若干个支卡嵌槽(15),所述卡嵌块(21)分别与每一所述支卡嵌槽(15)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周转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4)与第二侧板(35)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防磨凸块(81),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防磨凸块(81)配合的第二防磨凸块(82)。
CN201710302037.3A 2017-05-02 2017-05-02 折叠周转箱 Active CN106956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2037.3A CN106956846B (zh) 2017-05-02 2017-05-02 折叠周转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2037.3A CN106956846B (zh) 2017-05-02 2017-05-02 折叠周转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6846A CN106956846A (zh) 2017-07-18
CN106956846B true CN106956846B (zh) 2018-07-20

Family

ID=59481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2037.3A Active CN106956846B (zh) 2017-05-02 2017-05-02 折叠周转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68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2464A (zh) * 2017-11-14 2018-03-13 昆山登之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折叠周转箱
CN110228649B (zh) * 2019-05-07 2023-07-18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仓储笼
CN110466865B (zh) * 2019-07-31 2021-01-05 上海新意达塑料托盘有限公司 一种侧面旋转开门折叠箱及其使用方法
CN110654695B (zh) * 2019-09-02 2023-11-03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周转容器
ES2850548A1 (es) * 2020-02-27 2021-08-30 Macias Alberto Manchon Contenedor plegable
CN111990838A (zh) * 2020-05-29 2020-11-27 蒲良奎 便于快速组装的商品展示柜
CN114176961B (zh) * 2022-01-17 2023-06-20 郑州市中医院(郑州市红十字医院) 一种内科护理用医疗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1473240T3 (pl) * 2003-04-09 2006-06-30 Utz Georg Holding Ag Skrzynka transportowa przystosowana do układania w stos
JP4233493B2 (ja) * 2004-06-07 2009-03-04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US20080169285A1 (en) * 2007-01-16 2008-07-17 Nick Marazita Collapsible container
MX354768B (es) * 2013-12-20 2018-03-21 Buckhorn Inc Recipiente colapsable que tiene paneles plegables laterales y de extremo.
WO2017063871A1 (de) * 2015-10-15 2017-04-20 Söhner Kunststofftechnik GmbH Palettenbehälter
CN205499635U (zh) * 2016-03-15 2016-08-24 苏州良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制型蜂窝板周转箱
CN205554892U (zh) * 2016-04-18 2016-09-07 浙江鑫鼎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箱
CN206734828U (zh) * 2017-05-02 2017-12-12 苏州市华恺塑胶有限公司 折叠周转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6846A (zh) 201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846B (zh) 折叠周转箱
US6619501B2 (en) Base for food containers
CA2371045C (en) Transport container
CA2010190C (en) Container for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a liquid
EP0629558B1 (en) Stackable container
US20030071038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CN102822063A (zh) 散装材料容器
KR20070086105A (ko) 물품 저장 및 운반을 위한 파레트
JP2004224441A (ja) 液体輸送兼貯蔵容器
US20130056381A1 (en) Multi-position stackable container
US20050145144A1 (en) Pallet
JP2005178906A (ja) 液体のための移送兼貯蔵容器
CN206734828U (zh) 折叠周转箱
CN206125704U (zh) 秸秆模压托盘
US2087944A (en) Box or basket
CN207312070U (zh) 一种堆叠式坯布周转托盘
CN107651274A (zh) 货物装卸货盘
KR200410107Y1 (ko) 포장용 캔
CN210556246U (zh) 一种吸塑托盘
CN207258238U (zh) 一种包装桶
CN109878860A (zh) 打包器托盘以及打包方法
CN209796309U (zh) 包装中垫及洗衣机组件
CN210063657U (zh) 一种对位带扣合作用的包装箱
KR101861918B1 (ko) 식품 포장용기
CN219858818U (zh) 一种料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