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5130A -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5130A
CN106955130A CN201710324516.5A CN201710324516A CN106955130A CN 106955130 A CN106955130 A CN 106955130A CN 201710324516 A CN201710324516 A CN 201710324516A CN 106955130 A CN106955130 A CN 106955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invasive surgery
outer tube
implemen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45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5130B (zh
Inventor
刘铨权
王春宝
段丽红
李漾
李伟光
张鑫
吴正治
李维平
石青
尚万峰
申亚京
林焯华
孙同阳
侯安新
陆志祥
韦成栋
陈朋方
王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eng Sheng Medical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eng Sheng Medical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eng Sheng Medical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eng Sheng Medical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45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5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5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5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5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5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包括:设置有第二容腔的器械主体,器械主体的后端形成手持固定部;可滑动的套设于器械主体外的滑动件,滑动件的前端形成外固定部,外固定部内通过连接部连接有内固定部,连接部上设置有应变片,滑动件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槽;容置于第二容腔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向外伸缩的定位柱,定位柱与定位槽卡接配合定位;操作部,操作部位于器械主体的前端,操作部包括操作件和外管,操作件与外管的前端连接,外管的后端与内固定部固定。利用定位柱和定位槽,可以方便的滑动件的转动角度,从而锁定操作件的转动。利用内固定部、外固定部、连接部以及应变片,可以非常方便的检测到操作件受到的侧向力。

Description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术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器械目前比较广泛应用于微创手术相关的实际操作和平时训练中,为了能够提高平时训练的效果,需要对训练时的操作力获得较好的力反馈,从而便于操作者感受合适的操作力。此外,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能很方便的调整操作件的角度,以便于契合手术对象。现有的微创手术器械一般不能方便的调节操作件的角度,只能通过改变整个手术器械的角度来改变操作件的角度,操作不方便。现有的微创手术器械一般也不能直接检测操作件受到的侧向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可以方便的调节操作件的角度,测量操作件受到的侧向力。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包括:器械主体,所述器械主体的后端延伸形成手持固定部,所述器械主体设置有第二容腔;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器械主体外,所述滑动件的前端围设形成外固定部,所述外固定部内通过连接部连接有内固定部,所述连接部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呈辐射状设置,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应变片,所述滑动件的内壁呈圆周均布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定位槽;定位装置,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二容腔内向外伸缩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定位;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器械主体的前端,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件和外管,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外管的前端连接,所述外管的后端与所述内固定部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器械主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所述操作部还包括内轴,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轴外,所述内轴的前端与所述操作件连接,以使得所述外管和所述内轴相互滑动时,带动所述操作件动作;所述内轴的后端固定有测力块,所述测力块位于所述第一容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固定部呈环形,所述内轴从所述内固定部内穿过;所述外管从所述内固定部穿过且与所述内固定部的后端固定,或所述外管与所述内固定部的前端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测力块为球状,所述第一容腔位于前方的侧壁开设有穿孔,以供所述内轴穿出,所述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内轴的直径,以避免所述内轴接触所述穿孔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容腔内且可上下浮动的浮动板,所述定位柱凸设于所述浮动板;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浮动板和所述第二容腔的底部之间;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凸设于所述浮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微创手术器械还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手持固定部通过销轴连接,且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滑动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滑动件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的外表面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套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活动部通过连杆连接,以带动所述驱动部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器械主体凸设有阻挡部,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阻挡部前端,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手持固定部相互抵接时,或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手持固定部之间的连杆被拉伸到最大时,所述滑动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套设于所述器械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件为夹钳,所述夹钳包括通过枢轴连接的两个相互夹持的夹持部,所述枢轴与所述内轴的前端连接,所述夹持部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杆与所述外管的前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固定部的后端和所述器械主体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包括:器械主体,所述器械主体的后端延伸形成手持固定部,所述器械主体设置有第二容腔;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器械主体外,所述滑动件的前端围设形成外固定部,所述外固定部内通过连接部连接有内固定部,所述连接部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呈辐射状设置,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应变片,所述滑动件的内壁呈圆周均布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定位槽;定位装置,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二容腔内向外伸缩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配合定位;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器械主体的前端,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件和外管,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外管的前端连接,所述外管的后端与所述内固定部固定。利用定位柱和定位槽,可以方便的滑动件的转动角度,从而锁定操作件的转动。利用内固定部、外固定部、连接部以及应变片,可以非常方便的检测到操作件受到的侧向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微创手术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微创手术器械的器械主体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微创手术器械的器械主体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微创手术器械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微创手术器械的爆炸图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微创手术器械的操作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器械主体,11-第一容腔,111-压力传感器,112-穿孔,12-手持固定部,13-第二容腔,14-阻挡部,2-滑动件,211-外固定部,212-内固定部,213-连接部,214-应变片,215-第二复位弹簧,22-定位槽,23-驱动部,24-转动轮,3-活动部,4-操作部,41-操作件,411-夹持部,412-枢轴,42-内轴,43-外管,5-测力块,6-定位装置,61-定位盒体,62-定位柱,63-浮动板,64-第一复位弹簧,65-解锁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包括:器械主体1、滑动件2、定位装置6和操作部4。器械主体1的后端延伸形成手持固定部12,器械主体1设置有第二容腔13;滑动件2可滑动的套设于器械主体1外,滑动件2的前端围设形成外固定部211,外固定部211内通过连接部213连接有内固定部212,连接部213的数量三个且呈辐射状设置,三个连接部213上均设置有应变片214,滑动件2的内壁呈圆周均布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定位槽22;定位装置6容置于第二容腔13,定位装置6包括从第二容腔13内向外伸缩的定位柱62,定位柱62与定位槽22卡接配合定位;操作部4位于器械主体1的前端,操作部4包括操作件41和外管43,操作件41与外管43的前端连接,外管43的后端与内固定部212固定。
此种微创手术器械通过操作部4上的操作件41实行手术,操作件4连接在外管43上,外管43与内固定部212固定。滑动件2可以在器械主体1上滑动和转动,内固定部212随着滑动件2动作,带动外管43相应的滑动和转动,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在实际使用时,操作件41会存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操作角度,此操作角度可以通过滑动件2的转动来进行调整。在调整角度时,通过操作定位装置6中的定位柱62缩入到定位装置6内,避免对定位槽22造成影响。当调整到合适的操作角度后,操作定位装置6中的定位柱62伸出到定位装置6外,卡入定位槽22内,从而锁定滑动件2的转动,但定位槽22仍然可以沿前后方向滑动。因此,可以通过容置在第二容腔13内的定位装置6,可以锁定滑动件2的转动状态,而不影响滑动件2的滑动。在使用时,当操作件41受到侧向的力时,会通过外管43传到内固定部212上,使得内固定部212受到相应的侧向力。内固定部212与外固定部211之间通过呈辐射状的连接部213连接,侧向力会导致连接部213受到挤压产生形变,导致设置于连接部213上的应变片214发生变化,再通过应变片214的参数变化(比如阻值的改变等),可以获得相应三个连接部213上的受力情况,由于三个连接部213呈辐射状设置,交于一点,因此,结合三个连接部213的受力可以计算出整个内固定部212受到的侧向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检测出此受力。当然,连接部213的数量也可以多于三个,应变片214的数量也可以多余三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因此,此种微创手术器械可以非常方便地调整操作件41的操作角度,此外,利用内固定部213、外固定部211、连接部213以及应变片214,可以非常方便的检测到操作件41受到的侧向力。
具体而言,器械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容腔11,第一容腔11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111,操作部4还包括内轴42,外管43套设于内轴42外,内轴42的前端与操作件41连接,以使得外管43和内轴42相互滑动时,带动操作件41动作;内轴42的后端固定有测力块5,测力块5位于第一容腔11内。当滑动件2带动外管43滑动时,内轴42被限定在第一容腔11内的测力块5限制,与外管43和内轴42产生相对滑动,从而控制操作件41动作。测力块5与第一容腔11前后两个侧壁上的压力传感器111之间存在挤压力,即内轴42对测力块5的拉力或推力,此拉力或推力与操作件41动作时的力相关,具体根据操作件41的结构确定其关系。通过压力传感器111的参数变化,即可获得测力块5受到内轴42的拉力或推力的大小,从而计算出操作件41动作的力。
通过上述结构,微创手术器械可以实现对操作件41的动作、侧向力、动作力等多个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具体而言,滑动件2和器械主体1之间的滑动,可以带动内轴42和外管43相互滑动来,从而控制操作件41的动作。定位装置6可以非常方便的锁定滑动件2的转动状态,控制操作件41的操作角度。利用外管43对连接部213以及应变片214的影响,可以检测到操作件41受到的侧向力。利用与内轴42固定的测力块5对压力传感器111的挤压,可以检测出操作件41动作的力。且内轴42在外管43内滑动,外管43不会对操作件41的动作力(由压力传感器111检测的力)产生影响,内轴42也不会对外管43受到的侧向力(由应变片41检测)产生影响,即彼此互不干扰。
本实施例中,操作件41为夹钳,夹钳包括通过枢轴412连接的两个相互夹持的夹持部411,枢轴412与内轴42的前端连接,夹持部411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杆与外管43的前端连接。内轴42被测力块5固定,当外管43滑动时,带动连杆动作,连杆相对于枢轴412转动时,带动夹持部411彼此开合。此种结构控制夹钳开合简单,夹持部411之间的夹持力与内轴42受到的推拉力相关,通过压力传感器111检测到的压力,即可计算出相应的夹持力。
操作件41也可以是其他的类似于两个操作端进行控制的结构,其两个操作端分别和内轴42以及外管43连接即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连杆或者其他部件连接,只要能通过内轴42和外管43之间的相对滑动来控制操作件41的动作即可。
为了便于内轴42穿入器械主体1的第一容腔11中,内固定部212呈环形,内轴42可以从内固定部212的环内穿过,外管43从内固定部212穿过且与内固定部212的后端固定。外管43也从内固定部212中穿过,可以提高外管43和内固定部212之间的结合强度,便于外管43的侧向力直接传到内固定部212上。当然,也可以将外管43从外侧与内固定部212的前端牢固固定,减少外管43和内固定部212的连接结构对侧向力检测的影响。
测力块5可以设置为球状,第一容腔11位于前方的侧壁开设有穿孔112,以供内轴42穿出,穿孔112的内径大于内轴42的直径,以避免内轴42接触穿孔112的内壁。当外管43受到侧向力时,内轴42会有一定的倾斜,球状的测力块51可以很方便的在第一容腔11内转动,适应内轴42的倾斜,而不对内轴42造成侧向的推拉。球状的测力块5与第一容腔11的底部只有点接触,在前后方向阻力也非常小,可以减少对测力块5沿前后方向的推拉力的影响。
为了方便控制定位柱62的伸缩,定位装置6还包括定位盒体61、浮动板63、第一复位弹簧64和解锁按钮65。定位盒体61固定于第二容腔13,定位盒体6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定位柱62凸设于浮动板63,浮动板63位于定位盒体61内,第一复位弹簧64位于浮动板63和定位盒体61之间,定位柱62和解锁按钮65均从通孔中穿出。定位盒体61将整个定位装置6集成在一个盒体中,便于组装使用。通过按压解锁按钮65,带动浮动板63和定位柱62下移,定位柱62缩回,完成对转动锁定的解锁。放开解锁按钮65后,第一复位弹簧64将浮动板63上顶,定位柱62伸出到定位槽22中,重新完成卡位锁定。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定位盒体61,直接将浮动板63设置在第二容腔13内,第一复位弹簧64位于浮动板63和第二容腔13的底部之间,但是在组装时相对于直接通过定位盒体61集成的方式而言,比较繁琐。
为了便于控制滑动件2滑动,微创手术器械还包括活动部3,活动部3与手持固定部12通过销轴连接,且活动部3与滑动件2连接,以带动滑动件2滑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控制活动部3与手持固定部12之间的转动,控制滑动件2的滑动。具体而言,滑动件2与活动部3之间为间接连接,通过滑动件2的外表面环设凹槽,凹槽套设有驱动部23,驱动部23与活动部3通过连杆连接,以带动驱动部23滑动。驱动部23可以与滑动件2相对转动,因此,滑动件2的转动不会对驱动部23和活动部3造成干涉。驱动部23位于凹槽内,可以从前后方向推动滑动件2滑动。本实施例的活动部3和手持固定部12的末端均设置有套环,便于操作者手指套入。操作时,操作者只需要控制两个套环之间的距离,即可通过驱动部23带动滑动件2滑动,从而带动操作件41开合动作。
为了便于驱动部23的装配,滑动件2的后端固定有转动轮24,滑动件2呈环形台阶状,滑动件2与转动轮24形成凹槽。装配时,驱动部23套入滑动件2的台阶中,再将转动轮24固定在滑动件2的后端,从而将驱动部23夹持在滑动件2和转动轮24之间,带动滑动件2前后运动。转动轮24的外侧可以环形凸设有多个凸齿,便于操作者握持转动。
本实施例中,器械主体1还凸设有阻挡部14,滑动件2位于阻挡部14前端,阻挡部14可以从后端限制滑动件2的运动。活动部3与手持固定部12相互抵接时,或活动部3与手持固定部12之间的连杆被拉伸到最大时,滑动件2均向前运动到最大位置,此时,滑动件2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套设于器械主体1,避免滑动件2脱出,且保证滑动件2和器械主体1之间的配合稳定,不会出现太多晃动。外固定部211的后端和器械主体1的前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215,用于复位,当操作者放开活动部3时,第二复位弹簧215推动外固定部211运动到前端最大位置处。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械主体(1),所述器械主体(1)的后端延伸形成手持固定部(12),所述器械主体(1)设置有第二容腔(13);
滑动件(2),所述滑动件(2)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器械主体(1)外,所述滑动件(2)的前端围设形成外固定部(211),所述外固定部(211)内通过连接部(213)连接有内固定部(212),所述连接部(213)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呈辐射状设置,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213)上设置有应变片(214),所述滑动件(2)的内壁呈圆周均布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定位槽(22);
定位装置(6),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13),所述定位装置(6)包括从所述第二容腔(13)内向外伸缩的定位柱(62),所述定位柱(62)与所述定位槽(22)卡接配合定位;
操作部(4),所述操作部(4)位于所述器械主体(1)的前端,所述操作部(4)包括操作件(41)和外管(43),所述操作件(41)与所述外管(43)的前端连接,所述外管(43)的后端与所述内固定部(212)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容腔(11),所述第一容腔(11)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压力传感器(111),所述操作部(4)还包括内轴(42),所述外管(43)套设于所述内轴(42)外,所述内轴(42)的前端与所述操作件(41)连接,以使得所述外管(43)和所述内轴(42)相互滑动时,带动所述操作件(41)动作;
所述内轴(42)的后端固定有测力块(5),所述测力块(5)位于所述第一容腔(1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部(212)呈环形,所述内轴(42)从所述内固定部(212)内穿过;
所述外管(43)从所述内固定部(212)穿过且与所述内固定部(212)的后端固定,或所述外管(43)与所述内固定部(212)的前端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块(5)为球状,所述第一容腔(11)位于前方的侧壁开设有穿孔(112),以供所述内轴(42)穿出,所述穿孔(112)的内径大于所述内轴(42)的直径,以避免所述内轴(42)接触所述穿孔(112)的内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6)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容腔(13)内且可上下浮动的浮动板(63),所述定位柱(62)凸设于所述浮动板(63);
第一复位弹簧(64),所述第一复位弹簧(64)位于所述浮动板(63)和所述第二容腔(13)的底部之间;
解锁按钮(65),所述解锁按钮(65)凸设于所述浮动板(63)。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创手术器械还包括活动部(3),所述活动部(3)与所述手持固定部(12)通过销轴连接,且所述活动部(3)与所述滑动件(2)连接,以带动所述滑动件(2)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2)的外表面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套设有驱动部(23),所述驱动部(23)与所述活动部(3)通过连杆连接,以带动所述驱动部(23)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械主体(1)凸设有阻挡部(14),所述滑动件(2)位于所述阻挡部(14)前端,所述活动部(3)与所述手持固定部(12)相互抵接时,或所述活动部(3)与所述手持固定部(12)之间的连杆被拉伸到最大时,所述滑动件(2)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套设于所述器械主体(1)。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41)为夹钳,所述夹钳包括通过枢轴(412)连接的两个相互夹持的夹持部(411),所述枢轴(412)与所述内轴(42)的前端连接,所述夹持部(411)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杆与所述外管(43)的前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部(211)的后端和所述器械主体(1)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215)。
CN201710324516.5A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Active CN106955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4516.5A CN106955130B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4516.5A CN106955130B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5130A true CN106955130A (zh) 2017-07-18
CN106955130B CN106955130B (zh) 2023-07-28

Family

ID=59482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4516.5A Active CN106955130B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513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4095A1 (zh) * 2018-12-06 2020-06-11 淄博科智星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手术工具
CN113618785A (zh) * 2021-09-01 2021-11-09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盾构机换刀机械手的夹持力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6541A (ja) * 1995-01-31 1996-08-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手術用マニピュレータ
US20070293949A1 (en) * 2004-10-08 2007-12-20 Salerni Anthony A Interior connecting interbody cage insertional tools,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090090763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Powered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
US20090157092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Blumenkranz Stephen J Ribbed force sensor
CN201532270U (zh) * 2009-09-22 2010-07-2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0一所 一种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
US20100249797A1 (en) * 2006-08-10 2010-09-30 Trudeau Jeffrey L Insertion Instrument for Artificial Discs
US20110112517A1 (en) * 2009-11-06 2011-05-12 Peine Willliam J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110137337A1 (en) * 2008-05-30 2011-06-09 Vieugels Holding B.V. Instrume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U2011213854A1 (en) * 2005-06-03 2011-09-15 Covidien Lp Surgical instruments employing sensors
US20110295270A1 (en) * 2007-01-10 2011-12-01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ontrol unit of a robotic system and remote sensor
WO2013129635A1 (ja) * 2012-02-28 2013-09-06 ハリキ精工株式会社 最低侵襲外科手術システム
CN103376172A (zh) * 2013-07-10 2013-10-30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六维力觉传感器
CN104095670A (zh) * 2014-07-14 2014-10-15 华侨大学 一种应变式测力和组织夹伤报警的外科手术夹钳
US20150272604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Covidien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ssue thickness sensing
US20160335919A1 (en) * 2014-01-24 2016-11-17 Surgical Science Sweden Ab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A Surgical Simulation System
CN207768436U (zh) * 2017-05-10 2018-08-28 佛山衡生医疗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6541A (ja) * 1995-01-31 1996-08-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手術用マニピュレータ
US20070293949A1 (en) * 2004-10-08 2007-12-20 Salerni Anthony A Interior connecting interbody cage insertional tools, methods and devices
AU2011213854A1 (en) * 2005-06-03 2011-09-15 Covidien Lp Surgical instruments employing sensors
US20100249797A1 (en) * 2006-08-10 2010-09-30 Trudeau Jeffrey L Insertion Instrument for Artificial Discs
US20110295270A1 (en) * 2007-01-10 2011-12-01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ontrol unit of a robotic system and remote sensor
US20090090763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Powered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
US20090157092A1 (en) * 2007-12-18 2009-06-18 Blumenkranz Stephen J Ribbed force sensor
US20110137337A1 (en) * 2008-05-30 2011-06-09 Vieugels Holding B.V. Instrume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N201532270U (zh) * 2009-09-22 2010-07-2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0一所 一种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
US20110112517A1 (en) * 2009-11-06 2011-05-12 Peine Willliam J Surgical instrument
WO2013129635A1 (ja) * 2012-02-28 2013-09-06 ハリキ精工株式会社 最低侵襲外科手術システム
CN103376172A (zh) * 2013-07-10 2013-10-30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六维力觉传感器
US20160335919A1 (en) * 2014-01-24 2016-11-17 Surgical Science Sweden Ab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A Surgical Simulation System
US20150272604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Covidien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issue thickness sensing
CN104095670A (zh) * 2014-07-14 2014-10-15 华侨大学 一种应变式测力和组织夹伤报警的外科手术夹钳
CN207768436U (zh) * 2017-05-10 2018-08-28 佛山衡生医疗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4095A1 (zh) * 2018-12-06 2020-06-11 淄博科智星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手术工具
CN113618785A (zh) * 2021-09-01 2021-11-09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盾构机换刀机械手的夹持力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13618785B (zh) * 2021-09-01 2023-02-07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盾构机换刀机械手的夹持力检测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5130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0402B2 (ja) 空気式ニードル・グリッパー
CN104760051B (zh) 带气动吸盘与夹紧气囊的二指机械手
CN106955130A (zh)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CN106539597A (zh) 一种乳腺超声检查仪
CN108453766A (zh) 一种多关节仿生灵巧假手手指
CN207768436U (zh)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JP2015136420A (ja) 感応式力フィードバック装置
JP2019180887A (ja) 多節リンク膝継手
CN207613801U (zh) 一种操作角度可调节的微创手术器械
CN207613802U (zh)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CN106955129A (zh)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CN207613800U (zh) 一种可测侧向力的微创手术器械
CN207623027U (zh) 一种管柱手柄用手摇式扭矩与角度联动测试装置
CN207545134U (zh) 一种带力反馈的微创手术器械
CN205538241U (zh) 便携式刚性测试台架
CN208099692U (zh) 一种pdc复合钻头的组装夹紧和测量装置
CN207127869U (zh) 七自由度主操作机械手的手持机构
CN104785820A (zh) 配备有用于控制前进的装置的手动钻孔设备
CN216309487U (zh) 古建筑墙内木结构取芯钻机的钻取机构
CN216336220U (zh) 一种扶手箱多角度调节机构及工程机械
CN207423423U (zh) 一种转向轴花键浮动检测工装
CN104374341A (zh) 新型气动量仪的自动调整测头
CN210703424U (zh) 一种用于精密孔轴自动装配的设备
CN204381475U (zh) 一种控制棒组件销孔配钻装置
CN207171876U (zh) 固定框体的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