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1196A - 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1196A
CN106951196A CN201710007170.6A CN201710007170A CN106951196A CN 106951196 A CN106951196 A CN 106951196A CN 201710007170 A CN201710007170 A CN 201710007170A CN 106951196 A CN106951196 A CN 106951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roma
full coat
secondary colours
lut
colours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71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51196B (zh
Inventor
平野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951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1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51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1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52Matching two or mor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s or two or more picture reproduc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16Conversion to subtractive colour signals
    • H04N1/6019Conversion to subtractive colour signals using look-up tab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35Transforming generic data
    • G06K15/1836Rasteriz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72Image enhancement
    • G06K15/1878Adjusting colou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02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 H04N1/6005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with luminance or chrominance signals, e.g. LC1C2, HSL or YU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02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 H04N1/6008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with primary colour signals, e.g. RGB or CMY(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58Reduction of colour to a range of reproducible colours, e.g. to ink- reproducible colour gam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64Systems for the transmission or the storage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Details therefor, e.g. coding or decoding means therefor
    • H04N1/646Transmitting or storing colour television type signals, e.g. PAL, Lab; Their conversion into additive or subtractive colour signals or vice versa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根据用户机、标准机、目标的色域的大小关系适当实施多维校正的控制装置及多维校正方法。控制装置具备RIP处理部和控制部,RIP处理部进行使用3个以上的多维LUT将用户机的色彩值校正为标准机的色彩值的多维校正和将标准机的色彩值变换为目标的色彩值的颜色变换,控制部制成包含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不使用特定处理来进行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的第一校正LUT和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使用特定处理来进行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的第二校正LUT的多维LUT,在用户机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目标比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使用第二校正LUT进行多维校正,在目标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使用第一校正LUT进行多维校正。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特别是涉及使用记述了多维的颜色要素的LUT(查找表(look-up table))来进行颜色校正的控制装置以及包含该控制装置的印刷系统中的多维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近年的印刷物中,颜色再现的精度作为质量而重要。该颜色再现的精度关于在印刷业界的标准中决定的颜色(例如,FOGRA(欧)、GRACoL(美)、Japan Color(日)等),以相对于色彩值(例如L*a*b*)的色差(例如ΔE)来评价,在各标准中决定了色差的允许范围。为了达成高精度的颜色再现,一般而言,进行使用了目标简档、打印机简档等ICC(国际颜色联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简档的颜色变换。
在此,为了ICC简档发挥作用,需要打印机的特性与打印机简档一致,所以理应需要按每个打印机个体分别制成打印机简档,但打印机简档的制成上需要工夫、知识。因此,厂商提供设想打印机个体偏差的中值(将具有这样的中值的打印机称为标准机。)等而准备的标准简档,用户使用该标准简档的情况较多。
在使用标准简档进行了颜色变换的情况下,由于打印机个体偏差而产生的颜色的差异残留,因此为了改善该差异,对近年的打印机准备了多维校正功能(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该多维校正功能是使用三维校正LUT,将打印机的各个体(用户机)的颜色再现性校正为与标准机等同的功能。由此,由于进行了校正的打印机的各个体的颜色再现性与标准机等同,所以即使在使用标准简档进行了颜色变换的情况下,颜色再现精度也较好。
此外,为了将打印机的颜色与目标的颜色匹配,还进行将二次色(secondarycolor)的互补色分量在颜色变换的前后进行保存的处理(称为二次色的浑浊去除)(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5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36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使用上述的多维校正,能够将打印机的各个体(用户机)的颜色再现性设为与标准机等同,但在用户机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宽,且目标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宽的条件下,在用户机中本来存在的比标准机宽的部分的色域不能作为实施了多维校正的结果来使用,存在多维校正后的色彩值与目标的色彩值的色差比用户机的实力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在废弃了在多维校正中使用的LUT的基础上,制成用户机专用的打印机简档。但是,在该方法中,除了需要打印机简档制成的工夫、知识之外,还需要落实进行用于将用户机的色彩值适当地变换为目标的色彩值的颜色变换设定且不使用多维校正而是使用用户机的打印机简档的与通常不同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用户机、标准机、目标的色域的大小关系,适当地实施多维校正的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
本发明的一侧面是一种控制装置,对具备以相互色相(Hue)不同的至少三个要素色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引擎的用户机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
RIP处理部,对根据印刷作业而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以下处理:使用将3个以上的要素色的输入色和输出色相对应的多维的LUT而将由所述用户机输出的颜色校正为由预先决定的标准机输出的颜色的多维校正;和使用所述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和目标简档而将由所述标准机输出的颜色变换为目标的颜色的颜色变换;以及控制部,对所述RIP处理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具备:表制成部,制成包含以下LUT的所述多维的LUT:第一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不使用将二次色的互补色分量在校正前后进行维持的特定处理来进行所述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和第二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使用所述特定处理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以及校正控制部,参照所述多维的LUT、所述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和所述目标简档,取得所述用户机、所述标准机以及所述目标的各个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根据所述色彩值而算出彩度(Chroma)并对所述彩度进行比较,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二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一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将所述RIP处理部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以及所述颜色变换后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印刷引擎而进行印刷指示。
本发明的一侧面是一种多维校正方法,是包含具备以相互色相不同的至少三个要素色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引擎的用户机、和对所述用户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印刷系统中的多维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备:RIP处理部,对根据印刷作业而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以下处理:使用将3个以上的要素色的输入色和输出色相对应的多维的LUT而将由所述用户机输出的颜色校正为由预先决定的标准机输出的颜色的多维校正;和使用所述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和目标简档而将由所述标准机输出的颜色变换为目标的颜色的颜色变换,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以下处理:第一处理,制成包含以下LUT的所述多维的LUT:第一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不使用将二次色的互补色分量在校正前后进行维持的特定处理而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和第二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使用所述特定处理而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第二处理,参照所述多维的LUT、所述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和所述目标简档,取得所述用户机、所述标准机以及所述目标的各个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根据所述色彩值而算出彩度并对所述彩度进行比较,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以及第三处理,将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以及所述颜色变换后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印刷引擎而进行印刷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能够根据用户机、标准机、目标的色域的大小关系,适当地实施多维校正。
其理由是因为,对具备印刷引擎的用户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具备:RIP处理部,进行使用3个以上的多维的LUT而将用户机的色彩值校正为标准机的色彩值的多维校正、和将标准机的色彩值变换为目标的色彩值的颜色变换;以及控制部,对RIP处理部进行控制,控制部制成包含以下LUT的多维的LUT:第一LUT(第一校正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不使用将二次色的互补色分量在校正前后进行维持的特定处理来进行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以及第二LUT(第二校正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使用所述特定处理来进行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将根据用户机、标准机以及目标的各个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而取得的用户机、标准机、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进行比较,在判断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指定第二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指示多维校正,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指定第一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指示多维校正,将对图像数据进行了多维校正以及颜色变换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印刷引擎而进行印刷指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其他例的示意图。
图3A、3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客户机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4A、4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器的处理(多维校正LUT的制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器的处理(作业的印刷处理)的流程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多维校正LUT的一例的表,图8B是表示以往的多维校正LUT的一例的表。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OFF的判定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OFF的判定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11A、11B是说明以往的多维校正LUT的制成过程的图。
图12是表示印刷作业输出时的处理的概要的示意图。
13A、13B是说明使用了多维校正功能的情况下的问题的图。
标号说明
10 客户机终端
11 控制部
11a CPU
11b ROM
11c RAM
12 存储部
13 网络I/F部
14 显示部
15 操作部
16 OS
17 文档制成应用
18 打印机驱动器
20 控制器
21 控制部
21a CPU
21b ROM
21c RAM
22 存储部
23 RIP处理部
24 网络I/F部
25 打印机I/F部
26 表制成部
27 校正控制部
30 打印机
31 控制部
31a CPU
31b ROM
31c RAM
32 控制器I/F部
33 面板操作部
34 印刷处理部
40 通信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示,在具有多个打印机的印刷系统中,作为改善在使用标准简档进行颜色变换的情况下产生的基于打印机个体偏差的颜色的差异的功能,提出了多维校正功能。在该多维校正功能中,首先,对图11A所示的排列了比在制成打印机简档时少的数目的色标(例如,6×6×6的色标)的测定图进行印刷并测色,将输入色和输出色相对应,例如,制成图11B所示的C、M、Y的三维校正LUT。并且,在输出印刷作业时,如图12所示,通过将由用户机输出的颜色(以下,简写为用户机的颜色。)使用多维校正LUT(在此三维校正LUT)校正为由标准机输出的颜色(以下,简写为标准机的颜色。)从而取得标准机相当的颜色,对校正后的颜色应用目标简档和打印机简档(在此标准简档),颜色变换为目标相当的颜色。
通过使用该多维校正功能,能够将用户机的颜色再现性设为与标准机等同,但在用户机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宽,且目标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宽的条件下,在用户机中本来存在的比标准机宽的部分的色域不能作为实施了多维校正功能的结果来使用,产生“供应但不能使用的”用户机的色域。
关于该问题,参照图13A、图13B进行说明。图13A是说明用户机和标准机的色域的图,表示将横轴设为彩度(C*),将纵轴设为明度(Value)(L*)时的色调图(例如,Red剖面的示意图)。此外,图13B是将图13A的用户机以及标准机的色域的彩度的顶点附近扩大后的图。此外,图中的较粗的实线是标准机的色域(在标准简档中记载的色域),较粗的点划线是用户机的色域(在三维校正LUT中记载的色域)。
图13B的A1点表示标准机的色域外的颜色变换目标的色彩值,该颜色不能在标准机中再现,所以通过标准简档的A2B表(AtoB Tag)被映射至标准机的色域(色域外映射),A1点的简档颜色变换的目标色彩值成为A2点。另一方面,B点是标准机的色域内的颜色变换目标的色彩值,该颜色能够在标准机中再现,所以该色彩值成为简档颜色变换的目标色彩值。此外,C1点是用户机的色域内的颜色,该C1点通过多维校正LUT被校正为标准机的色域的C2点。在此,在如上所述对作业进行印刷的情况下,首先,用户机的颜色通过多维校正LUT被校正为标准机相当的颜色,该颜色被变换为目标的颜色。此时,在颜色变换目标的色彩值为标准机的色域内(参照图13B的区域G1)的情况下,颜色变换目标的色彩值与目标色彩值一致,所以能够变换为准确的颜色,但另一方面,在颜色变换目标的色彩值为标准机的色域外的情况下,颜色变换目标的色彩值与目标色彩值不一致,所以不能变换为准确的颜色。特别是,在标准机的色域外的区域内,图13B的区域G2成为“供应但不能使用的”用户机的色域。
另外,根据在一维校正中经常使用的根据白和满涂的浓度、色彩值相对地以计算式算出半色调的目标值的方法,不对满涂颜色进行校正,所以“供应但不能使用的”用户机的色域消失,但ICC简档应用时的颜色变换精度变差。此外,通过进行将二次色的互补色分量在颜色变换的前后进行维持的二次色的浑浊去除,从而一般来说能够改善基于互补色分量的变动的颜色再现性的恶化,但在目标的色彩值为标准机的色域内的情况下,由于进行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而颜色再现性变差。此外,打印机的色域还受到所使用的纸张的影响,所以即使没有打印机个体偏差本身,也存在纸张引起用户机的色域变得比标准机的色域宽的情况。
为了解决该问题,还能够在废弃了在多维校正中使用的LUT的基础上制成用户机专用的打印机简档,但在该方法中,除了打印机简档制成的工夫、知识之外,产生需要进行适当的颜色变换设定,且以与通常不同的方法来应用。根据这样的背景,寻求提出能够根据用户机、标准机、目标的色域的大小关系,适当地实施多维校正的多维校正方法。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在多维校正功能中使用的LUT,预先准备记述了将特定处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FF而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的LUT(第一LUT)、和记述了将特定处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而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的LUT(第二LUT)这两种LUT,仅根据目标、标准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来判别是否用户机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宽、目标的色域比用户机的色域宽、或者目标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窄,在判断为目标的色域比用户机的色域宽的情况下使用第二LUT进行多维校正,在判断为目标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窄的情况下使用第一LUT进行多维校正。
具体而言,在对具备印刷引擎的用户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具备:RIP处理部,进行使用3个以上的多维的LUT将用户机的色彩值校正为标准机的色彩值的多维校正、将标准机的色彩值变换为目标的色彩值的颜色变换;以及控制部,对RIP处理部进行控制,该控制装置的控制部执行以下的处理。即,制成包含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不使用将二次色的互补色分量在校正前后进行维持的特定处理来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的第一LUT、和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使用所述特定处理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的第二LUT的多维的LUT。并且,将参照所制成的多维的LUT、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目标简档而求得的用户机、标准机以及目标的各个二次色满涂的彩度进行比较。在判断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指定第二LUT而对RIP处理部指示多维校正,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指定第一LUT而对RIP处理部指示多维校正。并且,将对图像数据进行了多维校正以及颜色变换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用户机的印刷引擎而进行印刷指示。
像这样,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标准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的比较结果来切换多维校正功能中的二次色的浑浊去除的ON/OFF(使用/不使用),所以与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固定为ON或OFF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使用标准简档进行颜色变换的情况下的颜色再现精度。另外,由于多维校正与基于简档的颜色变换单独地发挥作用,不需要对多个目标分别制成多维校正LUT。
【实施例】
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A至图5是分别表示客户机终端、控制器、打印机的结构的框图。此外,图6以及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控制器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图8A是本实施例的多维校正LUT的一例,图8B是以往的多维校正LUT的一例。此外,图9以及图10是说明本实施例的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OFF的判定方法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系统在内部网上分别配置能够通过通信网络40连接的客户机终端10、控制器20、打印机30。作为该通信网络40的标准,能够使用Ethernet等,但从控制器20向打印机30的数据转发除了Ethernet以外还能够使用IEEE1394、Parallel等。
另外,在图1中,将控制器20、打印机30设为单独的装置,但也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设为打印机30内包控制器20的结构。以下,以图1的结构为前提,详细说明各装置。
[客户机终端]
客户机终端10是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装置,制成印刷作业并发送给控制器20。该客户机终端10如图3A所示那样由控制部11、存储部12、网络I/F部13、显示部14、操作部15等构成。
控制部11由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11a、和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11b、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11c等存储器构成,CPU11a通过将在ROM11b、存储部12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在RAM11c中展开并执行,从而对客户机终端1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如图3B所示,通过上述控制部11(CPU11a),执行OS(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16、文档制成应用17、打印机驱动器18等。
OS16是Windows(注册商标)、OS X(注册商标)、macOS(注册商标)、Android等,能够通过客户机终端10使文档制成应用17、打印机驱动器18进行动作。
文档制成应用17是进行文章制成、表计算、图像加工等的软件,在印刷指示时读出打印机驱动器18,将通过文档制成应用17制成的原稿数据转发至打印机驱动器18。
打印机驱动器18将通过文档制成应用17制成的原稿数据变换为由控制器20能够解释的语言的印刷作业(PJL(打印机工作语言(Printer Job Language))、PS(PostScript)、PCL(打印机控制语言(Printer Control Language))等页面记述语言记述的PDL(页面描述语言(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数据、或PDF(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数据)。在该印刷作业中,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8的印刷设定画面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简档、打印机简档、指定打印机30的多维校正LUT等的信息)被记述并附加在打印票(print ticket)、报头(head)等中。
存储部12由HDD(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SSD(固态硬盘(Solid StateDrive))等构成,存储CPU11a用于控制各部的程序、与本装置的处理功能相关的信息、文档制成应用17制成的原稿数据、打印机驱动器18制成的印刷作业等。
网络I/F部13由NIC(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调制解调器等构成,将客户机终端10与通信网络40连接,向控制器20发送印刷作业。
显示部14由液晶显示装置(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装置等构成,显示文档制成应用17的原稿制成画面、打印机驱动器18的印刷设定画面等。
操作部15由鼠标、键盘等构成,能够进行基于文档制成应用17的原稿的制成、基于打印机驱动器18的印刷条件的设定等操作。
[控制器]
控制器20是对打印机30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该控制器20如图4A所示那样由控制部21、存储部22、RIP(光栅图像处理器(Raster Image Processor))处理部23、网络I/F部24、打印机I/F部25、根据需要显示部以及操作部等构成。
控制部21由CPU21a、和ROM21b、RAM21c等存储器构成,CPU21a将在ROM21b、存储部22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在RAM21c中展开并执行,从而对控制器2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
存储部22由HDD、SSD等构成,存储CPU21a用于控制各部的程序、从客户机终端10接收到的印刷作业、基于印刷作业而生成的印刷图像数据、后述的打印机30的多维校正LUT、用于颜色变换的ICC简档(目标简档以及标准简档)等。
RIP处理部23由图像处理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等构成,将从客户机终端10接收到的印刷作业的各页面栅格化而生成图像数据。并且,对于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应用后述的打印机30的多维校正LUT进行多维校正(将用户机的颜色校正为标准机的颜色的处理),且进行用于将输出物与期望的颜色匹配(将标准机的颜色变换为目标的颜色)的颜色变换处理(例如使用了ICC简档的颜色变换处理),生成印刷图像数据并输出至控制部21。另外,在多维校正中,能够设定将二次色的互补色分量在校正前后进行维持的二次色的浑浊去除(特定功能)的ON/OFF(使用/不使用)。
网络I/F部24由NIC、调制解调器等构成,将控制器20与通信网络40连接,从客户机终端10接收印刷作业等。打印机I/F部25是用于将控制器20与打印机30连接的专用接口,向打印机30发送位图图像数据等,指示输出方法。
此外,上述控制部21如图4B所示,还作为表制成部26、校正控制部27等而发挥作用。
表制成部26制成打印机30的多维校正LUT。在制成该打印机30的多维校正LUT时,控制器20使打印机30印刷排列了多个色标的规定的图,且在印刷系统中配置测色器(未图示),控制器20对测色器进行控制,使测色器对上述图进行测色,取得对各色标进行测色的结果。并且,制成将各输入色(色标的色彩值的理论值)、对各输入色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FF(不使用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而进行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对各输入色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使用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而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相对应的多维校正LUT(细节在后面叙述。)。另外,测色器也可以是被与通信网络40连接的计算机装置控制的结构。此外,也可以代替测色器而使用在打印机30中内置的内线(inline)测色器进行测色。
校正控制部27基于目标、标准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判定用户机、标准机、目标的色域的大小关系,基于判定结果,指定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FF(不使用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而制成的LUT(第一LUT)并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或指定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使用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而制成的LUT(第二LUT)并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并且,从RIP处理部23取得进行了多维校正以及颜色变换的印刷图像数据,将该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打印机30(印刷引擎)并指示印刷。
若具体说明上述判定,则校正控制部27参照多维校正LUT、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目标简档,根据目标、标准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而算出彩度并进行比较,在判断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进而,进行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及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比较。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指定第二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指定第一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上述判定中,在判断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校正控制部27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处理。即,也可以算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平均值大的情况下,指定第二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平均值以下的情况下,指定第一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此外,在判断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校正控制部27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处理。即,也可以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且为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上的情况下,算出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分相对于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分的比率,在上述比率小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指定第一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上述比率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指定第二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或也可以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且为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上的情况下,使用户选择是使用第一LUT而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FF(不使用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进行多维校正,还是使用第二LUT而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使用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进行多维校正。进而,在判断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校正控制部27也可以进行以下的处理。即,也可以在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而算出色相角并进行比较,在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大时,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与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平均值相比更接近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情况下,指定第二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为平均值或者与平均值相比更接近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情况下,指定第一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
另外,上述表制成部26以及校正控制部27也可以作为硬件而构成,也可以作为使控制部21作为表制成部26以及校正控制部27而发挥作用的多维校正程序而构成,也可以使CPU21a执行该多维校正程序。
[打印机]
打印机30是基于控制器20的指示而进行印刷的MFP(多功能复合一体机(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s))等图像形成装置(用户机)。该打印机30如图5所示那样由控制部31、控制器I/F部32、面板操作部33、印刷处理部34等构成。
控制部31由CPU31a、和ROM31b、RAM31c等存储器构成,CPU31a将在ROM31b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在RAM31c中展开并执行,从而对打印机3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器I/F部32是用于将打印机30与控制器20连接的专用接口,从控制器20接收印刷图像数据等。
面板操作部33是在LCD等显示部上形成了由栅格状的透明电极构成的触摸传感器的触摸面板等,显示与印刷相关的各种画面,且能够进行与印刷相关的各种操作。
印刷处理部34基于从控制器20接收到的印刷图像数据,以相互色相不同的至少三个要素色(例如C、M,Y)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引擎。具体而言,进行如下处理:对通过带电装置带电的感光鼓从曝光装置照射与图像相应的光而形成静电潜像,使通过显影装置带电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而显影,将该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上,从转印带将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进而通过定影装置使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此外,根据需要,印刷处理部34在纸张的输送路径等上,具备与外部的测色器同样地能够按光的各波长进行测量的光谱方式(分光光度计)的内线测色器。
另外,图1至图5是本实施例的印刷系统的一例,能够适当变更各装置的结构、控制。
例如,在上述中,设为通过控制器20的RIP处理部23对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应用打印机30的多维校正LUT而进行多维校正,但也可以通过打印机30的印刷处理部34对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应用多维校正LUT而进行多维校正,在该情况下,使打印机30的控制部31作为校正控制部27、或表制成部26以及校正控制部27而发挥作用(使打印机30的CPU31a执行多维校正程序)即可。此外,在上述中,设为作为图像数据的颜色校正仅通过控制器20的RIP处理部23进行多维校正的结构,但也可以是打印机30的印刷处理部34以其他途径进行多维校正以外的颜色校正。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控制器20的动作。CPU21a将在ROM21b或存储部22中存储的多维校正程序在RAM21c中展开并执行,从而执行图6以及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打印机30使用C(青(Cyan))、M(品红(Magenta))、Y(黄(Yellow))、K(黑(Black))的颜色材料以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印刷,在多维校正中,设为利用CMY的三维校正LUT。
首先,参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多维校正LUT的制成处理。
控制器20使打印机30印刷配置了用于制成多维校正LUT所需的色彩值的色标的规定的图,使测色器(或者在打印机30中内置的内线测色器)对该图进行测色,取得各色标的测色值(S101)。另外,上述图配置了能够网罗多维校正LUT的要素色的组合的色标即可,例如,能够由将C、M、Y的各个变化为0%、10%、20%、40%、70%、100%的6×6×6的216种类的色标构成。
接着,控制部21(表制成部26)算出在将规定的目标色彩值作为输入色,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FF(不使用)而进行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计算将输入色和输出色相对应的校正LUT(第一LUT)(S102)。计算所需的颜色的估计等能够使用公知的技术。在此,二次色的浑浊去除为OFF,因此在输入色为二次色(作为要素色的CMY的其中一个为“0”)的情况下,对输出色的值没有制约,不需要将要素色的第三色(即,不构成二次色的要素色)的值保持为“0”。
接着,控制部21(表制成部26)算出在将上述规定的目标色彩值作为输入色,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使用)而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计算将输入色和输出色相对应的校正LUT(第二LUT)(S103)。浑浊去除ON是在输入色为二次色(作为要素色的CMY的其中一个为“0”)的情况下,将输出色的要素色的值之中对应的输入色的要素色的值为“0”的要素色的值维持为“0”而进行校正的功能。计算所需的颜色的估计能够使用公知的技术。其中,优选是浑浊去除ON时的输出色与浑浊去除OFF时的输出色相比彩度变高的算法。对二次色全部(在该情况下,R(Red)=M+Y、G(Green)=C+Y、B(Blue)=C+M)算出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而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计算第二LUT。
接着,控制部21(表制成部26)将在S102中计算的记述了以浑浊去除OFF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的校正LUT(第一LUT)、在S103中计算的记述了以浑浊去除ON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的校正LUT(第二LUT)、以及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作为多维校正LUT而存储至存储部22等(S104)。上述二次色满涂是作为要素色的CMY的其中两个为最大值(100%,在0-255记载的情况下为255等),且这以外为“0”的颜色,在该情况下,为R满涂=M100%+Y100%,G满涂=C100%+Y100%,B满涂=C100%+M100%这三个。
图8A是本实施例的多维校正LUT(除了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的一例,若与图8B所示的以往的多维校正LUT进行比较,则作为输出色的Output设置有以浑浊去除OFF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Output和以浑浊去除ON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Output这两种。另外,关于二次色以外的颜色,通过浑浊去除的ON/OFF而输出色不改变,所以不需要图8A的表中的阴影所示的部分(与共用表之中一方的Output对应的部分)的值。作为二次色的R、G、B的表分别占据全部LUT数据的约5%,相对于此该共用表占据全部LUT数据的约85%,所以将浑浊去除ON的LUT追加到本实施例的多维校正LUT所导致的表制成时间的增加、数据量的增加不会成为问题。此外,该多维校正LUT是二次色部分的LUT(例如,以浑浊去除OFF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Output和以浑浊去除ON进行了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Output)在多维校正时能够选择性地使用的形式,且记录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即可,在内部附加标签等,其格式为任意。
此外,多维校正LUT也可以按每个纸张类型(纸张品种)、每个纸张种类(涂工纸、上质纸、普通纸等)等制成多个。特别是,涂工纸和非涂工纸一般而言明显色域不同,所以优选至少涂工纸和非涂工纸制成单独的多维校正LUT。此外,多维校正LUT的存储地点不限于控制器20内的存储部22,在打印机30的印刷处理部34(印刷引擎)进行多维校正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印刷处理部34内设置存储部并进行存储。
接着,参照图7的流程图说明作业的印刷处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为在作业的印刷处理之前制成多维校正LUT,但多维校正LUT在校正控制部27进行基于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判断前制成即可。
首先,控制器20的控制部21接受印刷作业(S201)。例如经由通信网络40从客户机终端10作为PDF文件而接收,或接收将由客户机终端10的文档制成应用17制成的原稿数据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8进行了变换的印刷作业。对该印刷作业直接或间接地关联用于颜色变换的目标简档、打印机简档、多维校正LUT。另外,间接是指例如对印刷作业没有多维校正LUT的指定,但有纸张种类的指定,控制器20以其他途径保持将纸张种类和多维校正LUT相对应的信息的情况等。
接着,控制部21从存储部22等读出与印刷作业对应的目标简档、打印机简档(标准简档)、多维校正LUT(S202)。
接着,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从目标简档、打印机简档(标准简档),多维校正LUT,提取目标、标准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根据所提取的色彩值算出彩度(S203)。具体而言,从目标简档提取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从打印机简档(标准简档)提取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从多维校正LUT提取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此外,根据需要,还算出用户机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相加平均)。对R满涂、G满涂、B满涂的各个进行该处理。
另外,关于目标简档和打印机简档,在简档内的A2B表(AtoB Tag)中,记载有与设备值(例如R满涂=C0%,M100%,Y100%,K0%)对应的色彩值,所以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按照ICC简档的规格而读取该色彩值即可。此外,二次色满涂的彩度能够根据色彩值而算出。例如,在L*a*b*颜色体系中,能够根据下述(1)式而算出。
彩度C*=(a*2+b*2)1/2……(1)
接着,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关于用户机和标准机,对各个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分别设为C*_U、C*_S)进行比较(S204)。比较的结果,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C*_U)>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C*_S)的情况下,产生上述的“供应但不能使用的”用户机的色域,因此转移到S205而进行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设为C*_T)、与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C*_U)以及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C*_S)的比较,在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C*_U)≤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C*_S)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供应但不能使用的”用户机的色域,因此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FF(不使用)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S207)。对R满涂、G满涂、B满涂的各个进行该处理。
接着,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关于目标和用户机和/或标准机,对各个二次色满涂的彩度进行比较(S205)。例如,判定各个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C*_T>C*_U,还是C*_T<C*_S,还是C*_T>(C*_U和C*_S的平均)等。对满足“C*_U>C*_S”的R满涂、G满涂、B满涂的各个进行该处理。另外,用户机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也可以通过该步骤来算出。
并且,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在判断为各个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C*_T>C*_U或C*_T>(C*_U和C*_S的平均)的关系的情况下(判定A),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以使在目标的颜色中不会产生浑浊(S206),在判断为各个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C*_T<C*_S或C*_T≤(C*_U和C*_S的平均)的关系的情况下(判定B),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FF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以使不会由于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而颜色再现性恶化(S207)。对R满涂、G满涂、B满涂的各个进行该处理。另外,还存在在RGB各个中判定结果不同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按判定指定RGB分别不同的校正LUT即可。
其后,应用所采用的校正LUT进行印刷作业的处理(S208)。具体而言,RIP处理部23将印刷作业的各页面栅格化而生成图像数据,对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按照校正控制部27的指示,使用由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指定的校正LUT将用户机(打印机30)的颜色校正为标准机相当的颜色,使用目标简档以及打印机简档(标准简档)将校正后的颜色变换为目标相当的颜色。并且,校正控制部27从RIP处理部23取得颜色变换后的印刷图像数据,将该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打印机30(印刷引擎)而指示印刷。另外,对校正LUT的印刷图像数据的应用以任意装置进行都可,也可以是控制器20的RIP处理部23应用校正LUT向打印机30指示印刷,也可以是打印机30的印刷处理部34应用校正LUT进行印刷。关于该校正LUT的应用以外,能够使用通常的印刷方法。
接着,具体说明上述S204、S205的判定处理。例如,如图9所示,在用户机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宽的情况、即通过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判断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用户机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中点)大的情况下(对应于图9的颜色变换目标1),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用户机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中点)以下的情况下(对应于图9的颜色变换目标2),能够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FF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
此外,在图9中,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以用户机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中点)为基准分类为两个模式,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分类为三个模式,在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对应于图10的颜色变换目标1),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对应于图10的颜色变换目标2),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FF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上、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的情况下以其他途径决定是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的校正LUT还是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FF的校正LUT。
例如,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将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差的比(即,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分相对于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分的比率)和预先决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在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差的比小于阈值时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FF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差的比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上述阈值能够任意地设定,但在想要尽可能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或OFF)来进行多维校正的情况下将上述阈值设定得较小(或较大)即可。此外,也可以在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标准机的彩度以上、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控制部21(校正控制部27)使在控制器20中设置的显示部显示使用户选择是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还是设为OFF的画面,对该画面,用户操作操作部而选择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的校正LUT还是指定二次色浑浊去除OFF的校正LUT。
此外,也可以在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致相等(例如,△C*<1.0)、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下时,进行基于色相角的判定。在该情况下,在图7的S203中根据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L*a*b*值)按照下述式算出色相角h。
色相角h=arctan(b*/a*)/π×180……(2)
并且,在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比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大时,例如在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与用户机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平均值(中点)相比更接近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情况下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在颜色变换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为用户机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平均值(中点)或者与平均值相比更接近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情况下能够指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FF的校正LUT而对RIP处理部23指示多维校正。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记载,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能够适当变更其结构、控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记载了以用户机和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中点)为基准来切换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OFF的校正LUT的结构、和在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上且为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的情况下以其他途径决定是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的校正LUT还是设为OFF的校正LUT的结构,但只要能够在用户机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宽时,在目标的色域比用户机的色域宽的情况下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N而进行多维校正,在目标的色域比标准机的色域窄的情况下将二次色的浑浊去除设为OFF而进行多维校正,就能够适当设定二次色的浑浊去除ON/OFF的校正LUT。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二次色切换了浑浊去除的ON/OFF,但能够关于一次色,采用始终将浑浊去除设为ON的校正LUT来进行多维校正。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使用记述了多维的颜色要素的LUT进行颜色校正的控制装置、包含该控制装置的印刷系统中的多维校正方法、通过该控制装置进行动作的多维校正程序、以及记录了该多维校正程序的记录介质。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装置,对具备以相互色相不同的至少三个要素色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引擎的用户机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
RIP处理部,对根据印刷作业而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以下处理:使用将3个以上的要素色的输入色和输出色相对应的多维的LUT而将由所述用户机输出的颜色校正为由预先决定的标准机输出的颜色的多维校正;和使用所述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和目标简档而将由所述标准机输出的颜色变换为目标的颜色的颜色变换;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RIP处理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具备:
表制成部,制成包含以下LUT的所述多维的LUT:第一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不使用将二次色的互补色分量在校正前后进行维持的特定处理来进行所述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和第二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使用所述特定处理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以及
校正控制部,参照所述多维的LUT、所述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和所述目标简档,取得所述用户机、所述标准机以及所述目标的各个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根据所述色彩值而算出彩度并对所述彩度进行比较,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二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一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将所述RIP处理部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以及所述颜色变换后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印刷引擎而进行印刷指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控制部
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算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和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平均值大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二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所述平均值以下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一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控制部
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且为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上的情况下,算出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分相对于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分的比率,在所述比率小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一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比率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二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控制部
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且为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上的情况下,使用户选择是使用所述第一LUT而不使用所述特定处理来进行所述多维校正,还是使用所述第二LUT而使用所述特定处理来进行所述多维校正。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控制部
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而算出色相角并进行比较,在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与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和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平均值相比更接近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二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为所述平均值或者与所述平均值相比更接近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情况下,指定所述第一LUT而对所述RIP处理部指示所述多维校正。
6.一种多维校正方法,是包含具备以相互色相不同的至少三个要素色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引擎的用户机、和对所述用户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印刷系统中的多维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RIP处理部,对根据印刷作业而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以下处理:使用将3个以上的要素色的输入色和输出色相对应的多维的LUT而将由所述用户机输出的颜色校正为由预先决定的标准机输出的颜色的多维校正;和使用所述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和目标简档而将由所述标准机输出的颜色变换为目标的颜色的颜色变换,
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以下处理:
第一处理,制成包含以下LUT的所述多维的LUT:第一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不使用将二次色的互补色分量在校正前后进行维持的特定处理而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和第二LUT,记述了对各输入色使用所述特定处理而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的情况下的输出色;
第二处理,参照所述多维的LUT、所述标准机的打印机简档、和所述目标简档,取得所述用户机、所述标准机以及所述目标的各个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根据所述色彩值而算出彩度并对所述彩度进行比较,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小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以及
第三处理,将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了所述多维校正以及所述颜色变换后的印刷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印刷引擎而进行印刷指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处理中,
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算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和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平均值,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平均值大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所述平均值以下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处理中,
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且为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上的情况下,算出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分相对于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分的比率,在所述比率小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比率为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处理中,
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下、且为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以上的情况下,使用户选择是使用所述第一LUT而不使用所述特定处理来进行所述多维校正,还是使用所述第二LUT而使用所述特定处理来进行所述多维校正。
10.如权利要求6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维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处理中,
在判断为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大时,在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与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彩度的差为预先决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根据二次色满涂的色彩值而算出色相角并进行比较,在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比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大时,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与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和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平均值相比更接近所述用户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在所述目标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为所述平均值或者与所述平均值相比更接近所述标准机的二次色满涂的色相角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LUT进行所述多维校正。
CN201710007170.6A 2016-01-07 2017-01-05 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 Active CN106951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1597 2016-01-07
JP2016001597A JP6623765B2 (ja) 2016-01-07 2016-01-07 制御装置及び多次元補正方法並びに多次元補正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1196A true CN106951196A (zh) 2017-07-14
CN106951196B CN106951196B (zh) 2020-03-17

Family

ID=59276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7170.6A Active CN106951196B (zh) 2016-01-07 2017-01-05 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94248B2 (zh)
JP (1) JP6623765B2 (zh)
CN (1) CN1069511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2047B2 (ja) * 2016-01-28 2020-0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42250B2 (ja) * 2016-04-28 2020-0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色検証最適化方法、色検証最適化装置、色検証最適化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EP3367659A1 (en) * 2017-02-28 2018-08-29 Thomson Licensing Hue changing color gamut mapping
JP7034617B2 (ja) 2017-07-13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363169B2 (en) 2018-12-18 2022-06-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lor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935A (zh) * 2002-02-19 2003-09-0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方法
CN101360179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US20120307270A1 (en) * 2011-05-30 2012-12-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lor conversion table generating method
CN102955678A (zh) * 2011-08-11 2013-03-06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以及打印方法
CN103188420A (zh) * 2011-12-27 2013-07-0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颜色变换表格制作装置以及颜色变换表格制作方法
CN103895377A (zh) * 2014-04-23 2014-07-02 深圳市国际彩印有限公司 多维度影像印艺
CN104010176A (zh) * 2014-03-26 2014-08-27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人眼实现从显示器到打印机颜色校正方法
CN104219422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颜色调整系统以及颜色调整方法
CN104424259A (zh) * 2013-08-23 2015-03-18 无锡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具有相机功能的移动终端的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4509106A (zh) * 2012-07-27 2015-04-08 伊斯曼柯达公司 观察者同色异谱故障补偿方法
WO2015113610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lor model
CN105706434A (zh) * 2013-11-15 2016-06-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颜色转换表制作装置及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6683A (ja) * 2001-10-31 2003-05-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印刷カラーマネージメ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カラーマネージメント方法
JP4845127B2 (ja) * 2007-03-07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1015341A (ja) * 2009-07-06 2011-01-20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1049833A (ja) * 2009-08-27 2011-03-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色変換条件設定プログラム、色変換条件設定方法、および色変換条件設定装置
JP5651665B2 (ja) * 2012-09-26 2015-01-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色材総量制限プロファイルの作成方法、色材総量制限プロファイルの作成装置、画像信号処理装置、画像信号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9935A (zh) * 2002-02-19 2003-09-0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方法
CN101360179A (zh) * 2007-07-31 2009-02-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US20120307270A1 (en) * 2011-05-30 2012-12-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lor conversion table generating method
CN102955678A (zh) * 2011-08-11 2013-03-06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以及打印方法
CN103188420A (zh) * 2011-12-27 2013-07-0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颜色变换表格制作装置以及颜色变换表格制作方法
CN104509106A (zh) * 2012-07-27 2015-04-08 伊斯曼柯达公司 观察者同色异谱故障补偿方法
CN104219422A (zh) * 2013-06-04 2014-12-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颜色调整系统以及颜色调整方法
CN104424259A (zh) * 2013-08-23 2015-03-18 无锡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具有相机功能的移动终端的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5706434A (zh) * 2013-11-15 2016-06-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颜色转换表制作装置及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WO2015113610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lor model
CN104010176A (zh) * 2014-03-26 2014-08-27 云南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人眼实现从显示器到打印机颜色校正方法
CN103895377A (zh) * 2014-04-23 2014-07-02 深圳市国际彩印有限公司 多维度影像印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23562A (ja) 2017-07-13
US9894248B2 (en) 2018-02-13
JP6623765B2 (ja) 2019-12-25
US20170201652A1 (en) 2017-07-13
CN106951196B (zh) 202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1196A (zh) 控制装置以及多维校正方法
US9584700B2 (en) Color separation table optimized for a print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a print attribute by selecting particular Neugebauer primaries and Neugebauer primary area coverages
JP378753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3905975B2 (ja) 所与のプリンタの色成分を有する等価な4次元着色剤に変換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な記憶媒体
US7826089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computer 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119187A1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independent color production
CN107395911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颜色变换控制方法
JP6260600B2 (ja) プリンタ及びスキャナプロファイル作成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スキャナプロファイル作成方法
JP20092943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H0779355A (ja) 印刷色材量決定方法
JP2004338098A (ja) インクの特性に基づいた分版方法
US8861037B2 (en) Total color material amount restriction profile creation method, total color material amount restriction profile creation apparatus,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4222279A (ja) 装置の完全な全域を利用する円滑なグレイ成分置換戦略
JP2007235661A (ja) 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色変換条件設定方法
JP2009083460A (ja) カラー印刷制御装置、カラー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カラー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733527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output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thereof
US20090180688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701989B2 (ja) 色選択用カラーチャート生成方法、及び、色選択用カラーチャート生成プログラム
JP5074901B2 (ja) 色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27549B2 (ja) カラー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グレイバランス化
JP2004136677A (ja) カラー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グレイバランス化
CN101019412A (zh) 用于将源图像数据转换为目标图像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2007288495A (ja) 色分解方法、色分解テーブル作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7392535B2 (ja) 色予測モデル作成装置、色予測モデル作成システムおよび色予測モデル作成方法
JP5049768B2 (ja) 色分解テーブル作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