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1511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1511A
CN106931511A CN201611253858.4A CN201611253858A CN106931511A CN 106931511 A CN106931511 A CN 106931511A CN 201611253858 A CN201611253858 A CN 201611253858A CN 106931511 A CN106931511 A CN 106931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cle
control cabinet
opening
diverted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38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1511B (zh
Inventor
郑昌勋
金演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931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1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1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1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8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bearings, pivots or hi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6Outlets that have intake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6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能够阻断水分流入控制箱内。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其中,包括:控制箱,在其内部容纳控制基板,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面呈开口;以及底面板,形成有空气吸入口以及空气吐出口,安置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进行安装;在所述底面板形成有第一防水分流入筋,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包覆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外侧,从而阻断水分流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设置在室内的天花板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空调机是利用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冻循环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装置。即,空调机可由对室内进行制冷的制冷剂、对室内进行制热的制热机构成,也可由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制冷制热两用机构成。
所述空调机中的天花板型空调机包括:本体,室内机设置在天花板上;室内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送风机,设置在所述本体内,吸入室内的空气,使所述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并再吐出到室内。
所述本体的下侧呈开口,在所述本体的呈开口的下侧结合有形成空气吸入口以及空气吐出口的吸入吐出单元。所述本体设置在天花板内部,从而在室内无法看到所述本体,所述吸入吐出单元设置在天花板外部,从而在室内看到所述吸入排出单元。
所述吸入吐出单元包括用于开闭所述空气吐出口的叶片。所述叶片的一侧结合有马达的转轴,所述叶片利用所述马达的驱动力来开闭所述空气吐出口。但是,由于仅在所述叶片的一侧设置有马达,在所述叶片关闭所述空气吐出口时,所述叶片将无法从设置有马达的一侧到未设置有马达的另一侧均匀地关闭所述空气吐出口。
所述吸入吐出单元包括用于控制或显示空调机的运转状态的控制箱。但是,随着所述空调机的运转中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上结成的冷凝水掉落并流入所述控制箱内,所述冷凝水将渗透到所述控制箱内设置的控制基板。
并且,需要对所述本体内的制冷剂配管的泄漏状态以及电线的异常与否等进行检查,但是存在有需要将所述吸入吐出单元从所述本体拆卸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叶片均匀地关闭空气吐出口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冷凝水流入控制箱内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外观设计且容易进行检查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所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的描述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其中,包括:控制箱,在其内部容纳控制基板,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面呈开口;以及底面板,形成有空气吸入口以及空气吐出口,安置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进行安装;在所述底面板形成有第一防水分流入筋,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包覆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外侧,从而阻断水分流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其中,包括:控制箱,在其内部容纳控制基板,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面呈开口;以及底面板,包括:第一边缘部,形成有空气吐出口;第二边缘部,形成有空气吸入口;隔板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边缘部以及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划分所述空气吐出口以及所述空气吸入口;第三边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一侧;第四边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另一侧,安置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进行安装;第五边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边缘部以及所述隔板部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检查口;第六边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边缘部以及所述隔板部的另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检查口;在所述第四边缘部形成有第一防水分流入筋,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包覆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外侧,从而阻断水分流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包含在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利用桥接件能够使叶片均匀地关闭空气吐出口,从而提高外观设计。
并且,利用第一防水分流入筋以及第二防水分流入筋能够防止冷凝水流入控制箱内,从而能够防止发生故障以及误操作。
并且,形成在检查口盖的拆卸用把手被吸入格栅遮蔽而无法看到,能够提高外观设计,并且,在将所述检查口盖从底面板拆卸后,能够通过检查口修理及检查本体内的结构物及配线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修理及检查。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所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吸入吐出单元的正面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吸入吐出单元的背面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吸入吐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叶片的背面立体图;
图6是示出叶片结合在桥接件的状态的图,其是示出叶片关闭空气吐出口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叶片开放空气吐出口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图5所示的叶片的转轴的图;
图9是图8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3所示的第四边缘部的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2是示出从图10中去除控制箱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图10所示的控制箱的相反面的图;
图14是示出图2所示的吸入格栅开放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示出检查口盖从底面板拆卸的初期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检查口盖结合在底面板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7是示出检查口盖从底面板拆卸的初期状态的剖面图;
图18是示出检查口盖从底面板拆卸的后期状态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底面板;11:第一边缘部;11A:空气吐出口;12:第二边缘部;12A:空气吸入口;13:第三边缘部;14:第四边缘部;14B: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C: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D:排水槽;14E:配线槽;14F:接收部孔;15:第五边缘部;16:第六边缘部;17:隔板部;18:桥接件;18A:主体部;18B:钩部;18C:叶片旋动槽;18D:铰链槽;18E:贯通槽;18F:铰链槽筋;18G:贯通槽筋;18H:第一连接筋;18I:第二连接筋;18J:第三连接筋;18K:第四连接筋;18L:第五连接筋;18M:第六连接筋;18N:第七连接筋;19A:第一卡钩孔;19B:第二卡钩孔;19C:第一倾斜面;19D:第二倾斜面;20:叶片;22:转轴;22A:基轴;22B:基轴盖;22C:卡钩凸起;23:盖结合片;23A:卡钩孔;30:吸入格栅;40:第一检查口盖;50:第二检查口盖;51:窗孔;52:拆卸用把手;53:第一卡钩凸起;53A:第二卡止凸起;54:第二卡钩凸起;54A:第二卡止凸起;61:百叶窗;62:连杆;71:叶片旋转用马达;72:百叶旋转用马达;73:马达盖;81:夹片;82:格栅锁定件;91:控制箱;92:控制基板;93:接收部;94、95:光源;96:接收部窗;100:本体;200:吸入吐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用于实现其的方法可通过参照附图及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更加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多种形态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完整地公开本发明,从而向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提示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的图。
参照图1,空调机包括本体100和吸入吐出单元200。本体100呈内部空余的矩形形状,其下端呈开口。本体100可设置在室内的天花板内部,吸入吐出单元200结合在本体100的呈开口的下端,从而设置在天花板外部。
在吸入吐出单元200可形成有吸入空气的空气吸入口和吐出空气的空气吐出口。
在本体100的内部可设置有:送风机;热交换器,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过滤器,滤除吸入所述空气吸入口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质。
在所述送风机进行驱动时,室内的空气可吸入所述空气吸入口并通过所述过滤器,空气中的杂质可被所述过滤器滤除。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空气可与所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随后可通过所述空气吐出口向室内吐出。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吸入吐出单元的正面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吸入吐出单元的背面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吸入吐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2至图4,吸入吐出单元200包括:底面板10(base panel)、叶片20(vane)、吸入格栅30、第一检查口盖40以及第二检查口盖50。在吸入吐出单元200处于设置在天花板的状态时,在底面板10的下侧面配置叶片20、吸入格栅30、第一检查口盖40以及第二检查口盖50。以下,与用于描述方向的上侧以及下侧相关的术语表示吸入吐出单元200设置在天花板的状态下的上侧以及下侧。
底面板10形成为矩形形状。底面板10包括:隔板部17;边缘部11、12、13、14、15、16(edge),围绕隔板部17而形成吸入吐出单元200的边缘。
隔板部17形成为矩形形状,与边缘部11、12、13、14、15、16相比向下侧凸出形成。隔板部17的下侧面以平坦的方式形成。隔板部17形成在距底面板10的中心向前方偏置的位置。
边缘部11、12、13、14、15、16包括:第一边缘部11,配置在隔板部17的前方侧;第二边缘部12,配置在隔板部17的后方侧;第三边缘部13,配置在第一边缘部11的左侧;第四边缘部14,配置在第一边缘部11的右侧;第五边缘部15,配置在隔板部17以及第二边缘部12的左侧;第六边缘部16,配置在隔板部17以及第二边缘部12的右侧。第五边缘部15配置在第三边缘部13的后方,第六边缘部16配置在第四边缘部14的后方。
边缘部11、12、13、14、15、16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越靠近边缘其高度变高。即,第一边缘部11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越靠近前方其高度变高。并且,第二边缘部12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越靠近后方其高度变高。并且,第三边缘部13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将其用经过隔板部17的前方左侧边角和第三边缘部13的前方左侧边角的斜线划分为二时,与第一边缘部11相近的部分越靠近前方其高度变高,与第五边缘部15相近的部分越靠近左侧其高度变高。并且,第四边缘部14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将其用经过隔板部17的前方右侧边角和第四边缘部14的前方右侧边角的斜线划分为二时,与第一边缘部11相近的部分越靠近前方其高度变高,与第六边缘部16相近的部分越靠近右侧其高度变高。并且,第五边缘部15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将其用经过隔板部17的后方左侧边角和第五边缘部15的后方左侧边角的斜线划分为二时,与第三边缘部13相近的部分越靠近左侧其高度变高,与第二边缘部12相近的部分越靠近后方其高度变高。并且,第六边缘部16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将其用经过隔板部17的后方右侧边角和第六边缘部16的后方右侧边角的斜线划分为二时,与第四边缘部14相近的部分越靠近右侧其高度变高,与第二边缘部12相近的部分越靠近后方其高度变高。
第一边缘部11形成底面板10的前方部,第二边缘部12形成底面板10的后方部。第一边缘部11以及第二边缘部12形成为与隔板部17相同的左右长度。此外,第一边缘部11形成为比第二边缘部12短的前后长度,第二边缘部12形成为比第一边缘部11长的前后长度。在第一边缘部11形成有吐出空气的空气吐出口11A,在第二边缘部12形成有吸入空气的空气吸入口12A。空气吐出口11A以及空气吸入口12A被隔板部17划分。空气吐出口11A形成为与隔板部17相同的左右长度,空气吸入口12A形成为比隔板部17短的左右长度。
在第一边缘部11设置有:叶片20,用于开闭空气吐出口11A;多个百叶窗61,沿着左右方向调节通过空气吐出口11A吐出的空气的方向;至少一个连杆62(link),用于连接多个百叶窗61(louver),使多个百叶窗61同时沿着左右方向旋转,从而使多个百叶窗61能够沿着左右方向调节空气的方向。
叶片20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形成,具有能够遮蔽空气吐出口11A的面积。叶片20优选地形成为具有与第一边缘部11的倾斜度对应的倾斜度。叶片20沿着其转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方向配置,从而沿着上下方向旋转并能够开闭空气吐出口11A。叶片20可利用叶片旋转用马达71的驱动力而沿着上下方向旋转。在开放空气吐出口11A时,叶片20的后端可通过空气吐出口11A插入底面板10的上侧,在关闭空气吐出口11A时,叶片20的后端可通过空气吐出口11A向底面板10的下侧逃出。
多个百叶窗61沿着其转轴为上下方向的垂直方向配置,从而沿着左右方向旋转并能够沿着左右方向调节通过空气吐出口11A吐出的空气的方向。多个百叶窗61优选地设置在空气吐出口11A的上侧。
连杆62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形成,通过所述连杆62沿着左右方向移动,能够使多个百叶窗61沿着左右方向旋转。连杆62可利用百叶窗旋转用马达72的驱动力而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叶片旋转用马达71以及百叶窗旋转用马达72可被设置在第三边缘部13的上侧的马达盖73遮蔽。
在第二边缘部12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遮蔽空气吸入口12A的一部分的吸入格栅30。吸入格栅30设置在与空气吸入口12A对应的底面板10上。吸入格栅30优选地形成为具有与第二边缘部12的倾斜度对应的倾斜度。吸入格栅30可通过以其前端为旋转中心,其后端沿着上下方向旋转而安装或拆卸于底面板10。吸入格栅30的前端通过多个夹片81(clip)结合在隔板部17的后端,吸入格栅30的后端通过多个格栅锁定件82(grill lock)结合在第二边缘部12的后端。
第三边缘部13形成底面板10的前方左侧边角,第四边缘部14形成底面板10的前方右侧边角。在第三边缘部13的上侧面设置有叶片旋转用马达71以及百叶窗旋转用马达72,在第四边缘部14的上侧面设置有控制箱91。在控制箱91内容纳有控制基板92。
第五边缘部15形成底面板10的左侧一部分和前方左侧边角,第六边缘部16形成底面板10的右侧一部分和前方右侧边角。在第五边缘部15形成有至少一个检查口15A,在第六边缘部16也形成有至少一个检查口16A。
在第三边缘部13的下侧面以及第五边缘部15的下侧面设置有第一检查口盖40,在第四边缘部14的下侧面以及第六边缘部16的下侧面设置有第二检查口盖50。第一检查口盖40遮蔽第三边缘部13以及第五边缘部15的下侧面,第二检查口盖50遮蔽第四边缘部14以及第五边缘部15的下侧面。第一检查口盖40优选地形成为具有与第三边缘部13以及第五边缘部15的倾斜度对应的倾斜度,第二检查口盖50优选地具有与第四边缘部以及第六边缘部16的倾斜度对应的倾斜度。在空调机的检查或故障时,可将第一检查口盖40以及第二检查口盖50中的至少一个从底面板10拆卸后,通过检查口15A、16A中的至少一个对本体100内的结构物及配线状态进行检查或修理。
图5是叶片的背面立体图,图6是示出叶片结合在桥接件的状态的图,其是示出叶片关闭空气吐出口的状态的图,图7是示出叶片开放空气吐出口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4至图7,在叶片20形成有转轴21、22。转轴21、22包括:主转轴21,向叶片20的左侧凸出形成,与叶片旋转用马达71的转轴相结合;多个从转轴22,形成在叶片20的背面。从转轴22可沿着叶片20的长度方向以相互分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随着主转轴21利用叶片旋转用马达71的驱动力进行旋转并使叶片20旋转,从转轴22均匀地分散主转轴21的旋转力,从而使叶片20在整体上均匀地进行旋转。
在底面板10的背面形成有多个桥接件18(bridge),叶片20的转轴22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在所述桥接件18。桥接件1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转轴22,从而使叶片20以转轴22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并开闭空气吐出口11A。
桥接件18沿着前后方向横跨空气吐出口11A,其两端与底面板10形成一体。即,桥接件18的一端与第一边缘部11形成一体,桥接件18的另一端与隔板部17形成一体。
叶片用旋转用马达71仅结合在叶片20的左侧,因此,存在有无法使叶片20从空气吐出口11A的左侧到右侧均匀地关闭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桥接件18的两端支撑于底面板10,其向叶片20提供紧贴力,以使叶片20紧贴在底面板10,从而能够使叶片20将空气吐出口11A从左侧到右侧均匀地进行关闭。
桥接件18形成为板体。桥接件18包括主体部18A和钩部18B。主体部18A具有比钩部18B宽的面积,钩部18B从主体部18A的后端上部凸出,并以规定的曲率向下侧弯曲。由此,在主体部18A以及钩部18B之间形成向下侧呈开口的叶片旋动槽18C。在叶片20为了开放空气吐出口11A,以转轴22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叶片20的前端向下侧下移时,叶片20的后端将插入叶片旋动槽18C。即,叶片旋动槽18C向叶片20提供旋动空间。
在桥接件18中,在叶片旋动槽18C的内侧前方形成有用于结合叶片20的转轴22的铰链槽18D。铰链槽18D形成在主体部18A的后端并与叶片旋动槽18C相连通。此外,在主体部18A的前端形成有使连杆62贯通的贯通槽18E。连杆62可利用百叶窗旋转用马达72的驱动力而在贯通槽18E内沿着左右方向移动。
但是,由于在桥接件18形成有叶片旋动槽18C、铰链槽18D以及贯通槽18E,因过多的槽而导致其刚性较弱,在叶片20旋动时所述桥接件18容易被破损。为了加强桥接件18的刚性,在桥接件18的主体部18A凸出形成有多个筋18F、18G、18H、18I、18J。多个筋18F、18G、18H、18I、18J可仅形成在主体部18A的左侧面,可仅形成在主体部18A的右侧面,也可都形成在主体部18A的两侧面。
以下,以多个筋18F、18G、18H、18I、18J仅限于形成在主体部18A的左侧面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多个筋18F、18G、18H、18I、18J包括:铰链槽筋18F,以与铰链槽18D对应的形状形成在铰链槽18D的左侧;贯通槽筋18G,以与贯通槽18E对应的形状形成在贯通槽18E的左侧;至少一个连接筋18H、18I、18J,用于连接铰链槽筋18F以及贯通槽筋18G。
至少一个连接筋18H、18I、18J包括:第一连接筋18H,用于连接铰链槽筋18F的上端以及贯通槽筋18G的上端;第二连接筋18I,用于连接铰链槽筋18F的下端以及贯通槽筋18G的下端;第三连接筋18J,用于连接铰链槽筋18F的两端之间以及贯通槽筋18G的两端之间。
第一连接筋18H以及第二连接筋18I的至少一部分经过主体部18A的边框一侧。即,第一连接筋18H从铰链槽筋18F的上端到主体部18A的边框上端以倾斜的方式形成,然后从主体部18A的边框上端到贯通槽筋18G的上端形成在主体部18A的边框上端以及前端一侧。此外,第二连接筋18I从铰链槽筋18F的下端到贯通槽筋18G的下端形成在主体部18A的边框下端以及前端一侧。
在桥接件18的主体部18A可还形成有第四连接筋18K、第五连接筋18L、第六连接筋18M以及第七连接筋18N。第四连接筋18K用于连接贯通槽筋18G以及第一连接筋18H,并沿着上下方向笔直地形成。第五连接筋18L用于连接贯通槽筋18G以及第二连接筋18I,并沿着上下方向笔直地形成。第六连接筋18M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筋18H以及第三连接筋18J,并沿着上下方向笔直地形成。第七连接筋18N用于连接第二连接筋18I以及第三连接筋18J,并沿着上下方向笔直地形成。
图8是示出图5所示的叶片的转轴的图,图9是图8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8以及图9,叶片20的转轴22包括:基轴22A和包覆基轴22A的基轴盖22B。基轴盖22B由与基轴22A不同的材质形成,使在叶片20的旋转动作时,减小与桥接件18的摩擦来防止发生噪音。
在叶片20向上侧凸出形成有盖结合片23,基轴22A在盖结合片23的右侧面凸出形成。在盖结合片23形成有卡钩孔23A,在基轴盖22B形成有插入卡钩孔23A而结合的卡钩凸起22C。即,基轴盖22B以卡钩方式结合在盖结合片23,从而容易地结合在盖结合片23。卡钩孔23A在距基轴22A沿着半径方向分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卡钩凸起22C形成在与卡钩孔23A对应的位置。
图10是示出图3所示的第四边缘部的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2是示出从图10中去除控制箱的状态的图,图13是示出图10所示的控制箱的相反面的图。
参照图10至图13,控制箱91安装在底面板10中的第四边缘部14的上侧面。控制箱91可控制及显示空调机的运转状态。控制箱91通过其下侧面安置在第四边缘部14而结合在第四边缘部14。在控制箱91的外侧面凸出形成有结合片91B,在所述结合片91B形成有结合孔91A,在第四边缘部14的上侧面形成有结合凸起14A,通过所述结合凸起14A插入结合孔91A,将控制箱91结合在第四边缘部14。
控制箱91在内部形成有空余空间,在该空余空间中容纳控制基板92。控制基板92优选地形成为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在控制基板92安装有:接收部93,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光源94、95,分别配置在接收部93的两侧,在接收部93中输入特定控制信号时生成光。接收部93可接收从用户操作的远程控制器输入的控制信号。光源94、95可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构成。光源94、95可生成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光,用户可用肉眼确认光源94、95生成的光,从而确认空调机的运转状态。
为使接收部93能够接收从所述远程控制器输入的所述控制信号,并使用户用肉眼确认光源94、95生成的光,控制箱91的安置在第四边缘部14的下侧面呈开口。由此,在控制箱91处于安装在第四边缘部14的状态下,本体100内的室内热交换器中结成的冷凝水掉落到第四边缘部14时,所述冷凝水将流入控制箱91的内部并渗透到控制基板92,因而存在有空调机发生误操作或引起故障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所述冷凝水流入控制箱91内,在第四边缘部14的上侧面形成有: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包覆控制箱91的呈开口的下侧面的边框外侧;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包覆控制箱91的呈开口的下侧面的边框内侧。在控制箱91处于安装在第四边缘部14的状态时,控制箱91的呈开口的下侧面的边框插入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以及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之间进行配置。
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用于第一次防止向第四边缘部14掉落的冷凝水流入控制箱91内。即使所述冷凝水越过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移动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以及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之间,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将第二次防止所述冷凝水流入控制箱91内。
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以及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形成为与控制箱91的呈开口的下侧面的边框对应的形状。
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的一侧可呈开口而形成排水槽14D。越过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而流入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以及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之间的所述冷凝水将通过排水槽14D向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的外侧排出。排水槽14D优选地形成在第四边缘部14中的高度最低的部分。因此,排水槽14D形成在第四边缘部14中的与隔板部17相近的部分。
并且,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的一侧可呈开口而形成配线槽14E,与控制基板92相连接的电线将通过所述配线槽14E逃出。即使所述冷凝水越过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而移动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以及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之间,为了防止所述冷凝水沿着与控制基板92相连接的电线流入控制箱91的内部,配线槽14E优选地形成在第四边缘部14中的高度最高的部分。因此,配线槽14E形成在第四边缘部14中的与隔板部17相远的部分。
在第四边缘部14形成有供接收部93插入的接收部孔14F。接收部孔14F形成在第四边缘部14中的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所划分的内侧部分。接收部孔14F比可供接收部93插入的大小稍大地形成,从而尽可能避免控制基板92上印刷的电路通过接收部孔14F被露出,并使光源94、95生成的光能够通过接收部孔14F。
在第四边缘部14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遮蔽接收部孔14F的接收部窗96。接收部窗96用于遮蔽接收部孔14F来保护接收部93。接收部窗96可使所述远程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过,并优选地形成为具有使光源94、95生成的光通过的材质及颜色。在第四边缘部14以及第六边缘部16的下侧面设置有第二检查口盖50,接收部窗96配置在第四边缘部14以及第二检查口盖50之间。
在第二检查口盖50形成有使接收部窗96露出的窗孔51。接收部窗96的一部分可插入配置在窗孔51。即,在接收部窗96可形成有向下侧凸出形成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可插入窗孔51。与接收部孔14F同样地,窗孔51也优选地形成为能够使光源94、95生成的光通过的大小。
另外,参照图4,在第三边缘部13以及第五边缘部15结合有第一检查口盖40,在第四边缘部14以及第六边缘部16结合有第二检查口盖50,在第三边缘部13以及第五边缘部15形成有供第一检查口盖40结合的卡钩孔19A、19B,在第四边缘部14以及第六边缘部16形成有供第二检查口盖50结合的卡钩孔19A、19B。即,第一检查口盖40以卡钩方式结合在第三边缘部13以及第五边缘部15,第二检查口盖50以卡钩方式结合在第四边缘部14以及第六边缘部16。
图14是示出图2所示的吸入格栅开放的状态的图,图15是示出检查口盖从底面板拆卸的初期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检查口盖结合在底面板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7是示出检查口盖从底面板拆卸的初期状态的剖面图,图18是示出检查口盖从底面板拆卸的后期状态的剖面图。
参照图14至图18,在第一检查口盖40以及第二检查口盖50分别形成有拆卸用把手42、52。与第一检查口盖40相比,第二检查口盖50除了还形成有窗孔51以外,第一检查口盖40以及第二检查口盖50由相同的结构形成,因此,以下将仅以第二检查口盖50为例进行说明。
在检查口盖50中,在与作为边缘的右侧相反侧的面的左侧,向左侧凸出形成有拆卸用把手52。在为了检查空调机而需要将检查口盖50从底面板10拆卸的情况下,作业者拉动拆卸用把手52时,检查口盖50从形成有拆卸用把手52的左侧朝向作为边缘的右侧旋动,从而从底面板10拆卸。
在吸入格栅30处于设置在第二边缘部12的状态时,拆卸用把手52配置在第二边缘部12以及吸入格栅30之间,使得从外部无法看到所述拆卸用把手52。因此,与拆卸用把手52设置在作为检查口盖50的边缘的右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外观设计。
在需要将检查口盖50从底面板10拆卸时,可首先将吸入格栅30从底面板10拆卸后,通过拉动拆卸用把手52来拆卸检查口盖50。
在检查口盖50的上侧面形成有卡钩凸起53、54,所述卡钩凸起53、54插入卡钩孔19A、19B而结合在底面板10。卡钩凸起53、54包括:第一卡钩凸起53,与拆卸用把手52相近地形成;第二卡钩凸起54,从第一卡钩凸起53朝向作为检查口盖50的边缘的右侧以相分隔的方式形成。第二卡钩凸起54从第一卡钩凸起53沿着与拆卸用把手52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以相分隔的方式形成。第一卡钩凸起53以及第二卡钩凸起54在左右方向上以相互分隔的方式形成。第一卡钩凸起53沿着作为检查口盖50的长度方向的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二卡钩凸起54也沿着作为检查口盖50的长度方向的前后方向形成有多个。卡钩孔19A、19B包括供第一卡钩凸起53插入的第一卡钩孔19A和供第二卡钩凸起54插入的第二卡钩孔19B。第一卡钩孔19A以与第一卡钩凸起53的位置及数目对应地形成,第二卡钩孔19B以与第二卡钩凸起54的位置及数目对应地形成。
在第四边缘部14以及第六边缘部16中,用于形成第一卡钩孔19A的左侧面形成为第一倾斜面19C,用于形成第二卡钩孔19B的右侧面形成为第二倾斜面19D。第一倾斜面19C以及第二倾斜面19D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越靠近上侧,所述第一倾斜面19C以及第二倾斜面19D越相近。
在第一卡钩凸起53的末端的作为与朝向检查口盖50的边缘相反侧的面的左侧面形成有第一卡止凸起53A,在第二卡钩凸起54的末端的作为朝向检查口盖50的边缘的面的右侧面形成有第二卡止凸起54A。在第一卡钩凸起53处于完全地插入第一卡钩孔19A的状态时,第一卡止凸起53A将卡止在第一倾斜面19C的上端。并且,在第二卡钩凸起54处于完全地插入第二卡钩孔19B的状态时,第二卡止凸起54A将卡止在第二倾斜面19D的上端。
在用户将吸入格栅30从底面板10拆卸后拉动拆卸用把手52时,检查口盖50将以第二卡钩凸起54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从而从底面板10拆卸。在检查口盖50从底面板10拆卸的过程中,如图17所示,在第二卡钩凸起54被卡止在底面板10的状态下,第一卡钩凸起53将呈接触于第一倾斜面19C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形成在第二卡钩凸起54的第二卡止凸起54A保持卡止在第二倾斜面19D的上端的状态,防止检查口盖50容易掉落到室内的地板上。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机中,利用桥接件18结构使叶片20均匀地关闭空气吐出口11A,将提高外观设计。
并且,利用第一防水分流入筋14B以及第二防水分流入筋14C能够防止冷凝水流入控制箱91内,从而能够防止发生故障及误操作。
并且,形成在检查口盖40、50的拆卸用把手42、52被吸入格栅30遮蔽而不露出,因而提高外观设计,并且,在将检查口盖40、50从底面板10拆卸后,能够通过检查口15A、16A修理及检查本体100内的结构物及配线状态,从而容易地进行修理及检查。
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具体的形态实施。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上均为例示性而非限定性。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限定,而非由上述详细的说明来限定,权利要求书的含义、范围以及从其均等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空调机,其中,
包括:
控制箱,在其内部容纳控制基板,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面呈开口,以及
底面板,形成有空气吸入口以及空气吐出口,安置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进行安装;
在所述底面板形成有第一防水分流入筋,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包覆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外侧,从而阻断水分流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所述底面板还形成有第二防水分流入筋,所述第二防水分流入筋包覆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内侧,从而阻断水分流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形成为与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对应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二防水分流入筋形成为与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对应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底面板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安装有所述控制箱的所述底面板的部分越靠近边缘其高度变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的一侧呈开口而形成排水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的一侧呈开口而形成配线槽,与所述控制基板相连接的电线通过所述配线槽逃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控制基板包括:
接收部,用于输入控制信号;
光源,分别配置在所述接收部的两侧,在所述接收部中输入特定控制信号时生成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所述底面板形成有供所述接收部插入的接收部孔,
还包括:
接收部窗,遮蔽所述接收部孔,
检查口盖,形成有供所述接收部窗露出的窗孔,所述检查口盖结合在所述底面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接收部窗配置在所述底面板以及所述检查口盖之间。
11.一种空调机,其中,
包括:
控制箱,在其内部容纳控制基板,所述控制箱的一侧面呈开口,以及
底面板,包括:第一边缘部,形成有空气吐出口;第二边缘部,形成有空气吸入口;隔板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边缘部以及所述第二边缘部之间,划分所述空气吐出口以及所述空气吸入口;第三边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一侧;第四边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另一侧,安置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进行安装;第五边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边缘部以及所述隔板部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检查口;第六边缘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边缘部以及所述隔板部的另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检查口;
在所述第四边缘部形成有第一防水分流入筋,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包覆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外侧,从而阻断水分流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所述第四边缘部还形成有第二防水分流入筋,所述第二防水分流入筋包覆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内侧,从而阻断水分流入所述控制箱的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形成为与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对应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二防水分流入筋形成为与所述控制箱的呈开口的一侧面的边框对应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四边缘部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使得越靠近边缘其高度变高。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的一侧呈开口而形成排水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分流入筋的一侧呈开口而形成配线槽,与所述控制基板相连接的电线通过所述配线槽逃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控制基板包括:
接收部,用于输入控制信号;
光源,分别配置在所述接收部的两侧,在所述接收部中输入特定控制信号时生成光。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所述第四边缘部形成有供所述接收部插入的接收部孔,
还包括:
接收部窗,遮蔽所述接收部孔,
检查口盖,形成有供所述接收部窗露出的窗孔,所述检查口盖结合在所述第四边缘部以及所述第六边缘部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接收部窗配置在所述第四边缘部以及所述检查口盖之间。
CN201611253858.4A 2015-12-31 2016-12-30 空调机 Active CN1069315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91325 2015-12-31
KR1020150191325A KR102403336B1 (ko) 2015-12-31 2015-12-31 공기조화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1511A true CN106931511A (zh) 2017-07-07
CN106931511B CN106931511B (zh) 2020-03-27

Family

ID=5761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3858.4A Active CN106931511B (zh) 2015-12-31 2016-12-30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4947B2 (zh)
EP (1) EP3187794B1 (zh)
KR (1) KR102403336B1 (zh)
CN (1) CN1069315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213A1 (zh) * 2022-01-13 2023-07-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1519B2 (ja) * 2017-02-09 2020-03-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天井埋込型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EP3598018A4 (en) * 2017-03-14 2020-06-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EMBEDDED IN A ROOM CEILING
JP7161667B2 (ja) * 2018-03-30 2022-10-2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19178826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US11684226B2 (en) * 2018-04-30 2023-06-27 Emerson Electric Co. Motor cover for wet/dry vacuum cleaner with vent openings
JP7146610B2 (ja) * 2018-12-17 2022-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7090637B2 (ja) * 2019-07-08 2022-06-24 広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空気調和機
US11105519B2 (en) 2019-07-08 2021-08-31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52760A1 (en) * 2000-01-28 2002-10-24 Kenji Okuda Celling cassette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410726A (zh) * 2001-09-21 2003-04-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542358A (zh) * 2003-04-30 2004-11-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配线结构
CN1755214A (zh) * 2004-09-30 2006-04-0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空调室内机
US7040543B2 (en) * 2003-07-18 2006-05-09 A-1 Components Corporation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assembly for infrared remote
KR20080041078A (ko) * 2006-11-06 2008-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WO2008136333A1 (ja) * 2007-04-27 2008-11-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1482296A (zh) * 2008-01-07 2009-07-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517328A (zh) * 2006-04-28 2009-08-2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CN201628354U (zh) * 2010-04-14 2010-1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水装置及具有该导水装置的空调器
US20110291305A1 (en) * 2008-11-28 2011-12-01 Lg Electronics Inc Humidifier
CN202675560U (zh) * 2012-07-20 2013-01-16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机面板与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5332B2 (en) * 2006-07-03 2010-06-15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KR100820887B1 (ko) * 2007-03-26 2008-04-11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천장형 에어컨의 컨트롤박스 설치구조
JP2009041836A (ja) * 2007-08-08 2009-02-26 Daikin Ind Ltd 空調機用室内機
JP2010065905A (ja) * 2008-09-09 2010-03-2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AU2015389069B2 (en) * 2015-03-31 2018-07-26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52760A1 (en) * 2000-01-28 2002-10-24 Kenji Okuda Celling cassette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410726A (zh) * 2001-09-21 2003-04-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542358A (zh) * 2003-04-30 2004-11-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配线结构
US7040543B2 (en) * 2003-07-18 2006-05-09 A-1 Components Corporation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assembly for infrared remote
CN1755214A (zh) * 2004-09-30 2006-04-0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式空调室内机
CN101517328A (zh) * 2006-04-28 2009-08-2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KR20080041078A (ko) * 2006-11-06 2008-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WO2008136333A1 (ja) * 2007-04-27 2008-11-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101482296A (zh) * 2008-01-07 2009-07-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US20110291305A1 (en) * 2008-11-28 2011-12-01 Lg Electronics Inc Humidifier
CN201628354U (zh) * 2010-04-14 2010-1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导水装置及具有该导水装置的空调器
CN202675560U (zh) * 2012-07-20 2013-01-16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机面板与空调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213A1 (zh) * 2022-01-13 2023-07-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87794A1 (en) 2017-07-05
US10544947B2 (en) 2020-01-28
KR102403336B1 (ko) 2022-05-27
CN106931511B (zh) 2020-03-27
US20170191677A1 (en) 2017-07-06
KR20170080105A (ko) 2017-07-10
EP3187794B1 (en) 2020-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1511A (zh) 空调机
CN106969411A (zh) 空调机
CN106610100B (zh) 空调
EP1775523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622225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KR20200034870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2403337B1 (ko) 공기조화기
JP613654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の化粧パネル仮掛け構造
KR100601216B1 (ko) 공기조화기를 구비한 주방용 후드
CN103807931B (zh) 热交换换气装置
KR100575312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27061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070005176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62933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수 구조
KR101086612B1 (ko)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의 토출구 개폐구조
KR100662154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4215025A (ja) 化粧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9269103A (zh) 热风机及换热系统
CN101178220A (zh) 一种除湿机
KR10116216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642363B1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흡입그릴
KR100770713B1 (ko) 공기조화기용 실내기
CN207350735U (zh) 空调室内机
KR10072867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수 구조
KR100794830B1 (ko) 창문형 공기조화기의 프론트그릴 체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