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8220A - 一种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8220A
CN101178220A CNA2006101293043A CN200610129304A CN101178220A CN 101178220 A CN101178220 A CN 101178220A CN A2006101293043 A CNA2006101293043 A CN A2006101293043A CN 200610129304 A CN200610129304 A CN 200610129304A CN 101178220 A CN101178220 A CN 101178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air
dehumidifier
casing
suction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293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纹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1293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782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8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8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包括:左侧面上形成了左侧空气吸入口的同时形成左侧空气输出口,右侧面上形成右侧空气吸入口的同时形成右侧空气输出口的机壳;在左侧空气吸入口上设置左侧吸入格栅;在左侧空气输出口上设置左侧输出格栅;在右侧空气吸入口设置右侧吸入格栅;在右侧空气输出口上,形成与右侧吸入格栅的格栅相反格栅的右侧输出格栅。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能增大吸入到除湿机内部的室内空气和排出除湿后空气的量,能降低从除湿机输出到室内除湿后的空气再次流入除湿机内部的现象。实现了立体输出,提高了室内舒适性,同时能转换室内空气的吸入、除湿后空气输出方向。通过开闭前面板能对送风机等部件进行维护、安装/卸下储水桶。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吸入室内空气进行除湿之后再次将空气输出到室内的除湿机,特别涉及的是在左右两侧面上分别设置了空气吸入口和空气输出口的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图7是现有技术的除湿机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除湿机的概要的内部组成图。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现有技术的除湿机包括:形成左右两侧面以及上面的外观,前面和底面开放的机壳1;设置在机壳1的内部,由蒸发器2以及冷凝器3构成的具有除湿作用的热交换器4;用于压缩在蒸发器2以及冷凝器3循环冷媒的压缩机10;设置在热交换器4前方或者后方,提供将室内空气吸入至机壳1内部除湿之后再次输出到室内的送风风扇5a以及电机5b;与机壳1的前面结合,形成了使经过热交换器4除湿后的空气输出到外部格栅的前面板7;与机壳1底面结合,在上面安装了压缩机10并放置了水槽11的底座8;在支撑电机5b的同时中央部位上形成在送风风扇5a的旋转下,将吸入到机壳1内部空气具有孔结构的护盖6;用于储存热交换器4除湿途中产生的冷凝水的储水桶11。
在所述底座8上侧直立设置了划分压缩机10的区域和储水桶11的区域的挡板9,在挡板9的上侧设置了接下热交换器4上滴落的冷凝水,将其引导至储水桶11的同时,支撑护盖6的排水盘13。
现有技术的除湿机在机壳1的后面上部设置了用于清除吸入到除湿机内部的空气中的异物的过滤器19。
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除湿机在电机5b启动时,送风风扇5a旋转,室内的空气从除湿机的后方经过过滤器19吸入至机壳1的内部,在由热交换器4进行了除湿之后,依次通过护盖6的孔结构和前面板7的格栅由前方输出。
但是,现有技术的除湿机从除湿机的后方吸入室内空气并进行除湿之后,只是向除湿机的前方一个方向输出,因而存在除湿能力低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其左右两侧面吸入室内空气,除湿后的空气向左右两侧面输出,最大可能的减少了输出到室内的除湿后的空气没有向室内扩散而直接流入除湿机内部的现象,可以迅速有效的对于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一种除湿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其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及上面输出除湿后的空气,从而可以立体性的对于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一种除湿机。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对其内部维护容易,在除湿机周围非常整洁一种除湿机。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左侧面上形成了左侧空气吸入口的同时形成左侧空气输出口,右侧面上形成右侧空气吸入口的同时形成了右侧空气输出口的机壳;在左侧空气吸入口上,倾斜设置了格栅的左侧吸入格栅;在左侧空气输出口上,形成了倾斜方向与左侧吸入格栅的格栅相反的格栅的左侧输出格栅;在右侧空气吸入口上,倾斜设置了格栅的右侧吸入格栅;在右侧空气输出口上,形成了倾斜方向与右侧吸入格栅的格栅相反的格栅的右侧输出格栅。
所述左侧吸入格栅、左侧输出格栅、右侧吸入格栅、右侧输出格栅可以安装/拆卸于所述机壳上。
所述机壳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的左侧,形成了左侧空气吸入口和左侧空气输出口的左侧机壳;设置在底座的右侧,形成了右侧空气吸入口和右侧空气输出口的右侧机壳;设置在底座后方,用于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后端之间封闭的后方机壳。
所述机壳包括设置在除湿机的上面,形成了上面空气输出口的上面板。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位于上面空气输出口上,在开闭上面空气输出口的同时,调整通过上面空气输出口输出除湿后空气风向并能转动的上面输出百叶窗。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保护上面空气输出口的下部而设置在上面空气输出口的上面输出格栅。
所述机壳的前面形成了上下方向较长的开口部。
所述除湿机还包括为了开闭开口部而能转动的设置在机壳前面的前面板。
所述前面板的前面上部设置了显示除湿机信息的显示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除湿机在机壳的左右两侧面上分别形成了空气吸入口和空气输出口,由此可以增大吸入到除湿机内部的室内空气的量以及除湿机所排出的除湿后的空气的量,而且设置于空气吸入口的吸入格栅的格栅和设置在空气输出口的输出格栅的格栅向着相反的方向倾斜设置,由此最大可能的降低了从除湿机输出到室内的除湿后的空气没有扩散到室内环境而直接再次流入除湿机内部的现象,因此可以迅速有效的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
本发明的除湿机不仅通过左侧面和右侧面输出除湿后的空气,还可以从上面输出除湿后的空气,由此实现了立体输出,提高了室内舒适性。
本发明除湿机的左侧吸入格栅、左侧输出格栅、右侧吸入格栅、右侧输出格栅可以安装/拆卸于机壳上,由此可以变换各个格栅的方向,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等的希望转换室内空气的吸入方向或者除湿后空气的输出方向,增大了方便性。
本发明除湿机在机壳的前面形成了上下结构较长的开口部的同时用于开闭开口部的前面板设置在机壳的前面可以转动,并将储水桶设置在了除湿机内部,由此可以保持除湿机周围环境的整洁性,通过开闭前面板可以方便的对送风机等部件进行维护,并可以安装/卸下储水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除湿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除湿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除湿机实施例的部分剖视正面图;
图5是将图4中的前面板向前旋转后拉出储水桶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除湿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除湿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现有技术的除湿机的概要的内部组成图。
<主要符号的说明>
50:机壳              51:左侧空气吸入口
52:左侧空气输出口    53:右侧空气吸入口
54:右侧空气输出口    55:上面空气输出口
60:底座              62:左侧机壳
64:右侧机壳          66:后方机壳
68:上面板            72:左侧吸入格栅
74:左侧输出格栅      76:右侧吸入格栅
78:右侧输出格栅      80:上面输出百叶窗
90:储水桶            92:压缩机
96:蒸发器            98:冷凝器
104: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除湿机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除湿机在形成外观的机壳50的左侧面上形成了左侧空气吸入口51和左侧空气输出口52,右侧面上形成了右侧空气吸入口53和右侧空气输出口54。
在所述机壳50的上面还形成了上面空气输出口55。
图2是本发明除湿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除湿机实施例的部分剖视正面图。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机壳50包括:底座60;设置在底座60的左侧,形成了左侧空气吸入口51和左侧空气输出口52的左侧机壳62;设置在底座60的右侧,形成了右侧空气吸入口53和右侧空气输出口54的右侧机壳64;为了使左侧机壳62和右侧机壳64的后端之间封闭,在底座60后方设置了后方机壳66;设置在除湿机的上面,形成了上面空气输出口55的上面板68。
左侧机壳62在下部或者中央部位设置了左侧空气吸入口51,在上部设置了左侧空气输出口52。
在左侧机壳62上,倾斜设置了格栅71的左侧吸入格栅72设置在左侧空气吸入口51上;而形成了倾斜方向与所述左侧吸入格栅72的格栅71相反的格栅73的左侧输出格栅74设置在左侧空气输出口52。
即,当左侧吸入格栅72的格栅71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为向下倾斜时,所述左侧输出格栅74的格栅73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为向上倾斜;当左侧吸入格栅72的格栅7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为向后倾斜时,左侧输出格栅74的格栅73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为向前倾斜;当左侧吸入格栅72的格栅7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为向前倾斜时,左侧输出格栅74的格栅73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为向后倾斜;
所述左侧吸入格栅72和左侧输出格栅74分别旋转180°布置时,格栅71、73可以将倾斜方向变成相反的方向,拆卸/安装于左侧机壳62上。
所述左侧吸入格栅72和左侧输出格栅74可以插入安装于左侧机壳62的左侧空气吸入口51和左侧空气输出口52上,并且可以设置成方向相反并相互对称的挂钩,由此将挂钩扣入于左侧机壳62上的对称设置的挂钩孔中进行安装。
所述右侧机壳64在下部或者中央位置设置了右侧空气吸入口53,在上部设置了右侧空气输出口54。
在右侧机壳64上,倾斜设置了格栅75的右侧吸入格栅76设置在右侧空气吸入口53上;而倾斜方向与右侧吸入格栅76的格栅75相反的格栅77的右侧输出格栅78设置在右侧空气输出口54。
所述右侧吸入格栅76的格栅75和右侧输出格栅78的格栅77方向相反的倾斜结构与左侧吸入格栅72和左侧输出格栅74的状况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所述右侧吸入格栅76和右侧输出格栅78分别旋转180°布置时,格栅75、77可以将倾斜方向变成相反的方向,拆卸/安装于右侧机壳64上。
在这里,右侧吸入格栅76和右侧输出格栅78可以插入安装于右侧机壳64的右侧空气吸入口53和右侧空气输出口54上,并且可以设置方向相反并相互对称的挂钩,将挂钩扣入于右侧机壳62上的对称设置的挂钩孔中进行安装。
所述右侧机壳64为了在机壳50的前面形成上下结构较长的开口部,其首端与左侧机壳62的首端相隔规定的距离。
在上面板68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上面输出百叶窗80,该上面输出百叶窗80在调整通过上面空气输出口55输出除湿后空气风向的同时用于开闭上面空气输出口55。
在底座60的上面设置了用于划分设置储水桶90的储水桶收容空间和设置压缩机92压缩机收容空间的挡板94。
在挡板94的上端安装了由蒸发器96和冷凝器98构成的热交换器100的同时,设置了接下蒸发器96表面产生后滴落的冷凝水,将其引导至储水桶90的排水盘102和用于安装送风机104的送风机设置部106。
所述送风机104把通过左侧空气吸入口51和右侧空气吸入口53吸入室内空气之后,使吸入的空气依次通过蒸发器96和冷凝器98,并通过左侧空气输出口52和右侧空气输出口54以及上面空气输出口55输出。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形成了吸入依次通过蒸发器96和冷凝器98的空气,且通道逐渐缩小的吸入孔部110的孔板111;上面开放的风扇罩112;设置在风扇罩112的内部,可以旋转的离心风扇113;为了转动离心风扇113而在风扇罩上设置的电机114。
图中的符号120表示冷凝器98冷凝的冷媒流入蒸发器96之前进行膨胀的LEV或者毛细管等的膨胀机构。
符号122表示为了防止送出到送风机104上侧的空气逆流到热交换器100侧而设置在孔板111上的遮蔽部。
图5是将图4中的前面板向前旋转后拉出储水桶时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左侧机壳62和右侧机壳64中的某一侧机壳上设置了用于开闭开口部56可以旋转的前面板82。
所述前面板82的左右侧中一侧的上、下部上凸出形成了铰链杆,而在机壳50的上、下部上形成了支撑铰链杆转动的铰链槽部。
在前面板82的上部设置了用于显示除湿机的各种运转信息等的显示器84。
下面对本发明的动作过程作如下说明。
首先,当本发明的压缩机92启动时,在压缩机92上压缩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98时,向周围释放热量后冷凝,然后通过膨胀器120膨胀后变成气态和液态混合的冷媒。膨胀后的冷媒通过蒸发器96时吸收周围的热量后蒸发成气态冷媒,并流入压缩机92的内部反复进行上述的循环。
然后,当送风机104的电机114启动时,离心风扇113旋转,室内空气在机壳50内部以及左侧空气吸入口51和右侧空气吸入口53周围产生负压的影影响下,分别聚集到左侧空气吸入口51的左侧和右侧空气吸入口53的右侧。
聚集到左侧空气吸入口51的左侧的室内空气在左侧吸入格栅72的引导下,通过左侧空气吸入口51之后,吸入至机壳50的内部;而聚集到右侧空气吸入口53的右侧的室内空气在右侧吸入格栅76的格栅75的引导下,通过所述右侧空气吸入口53之后吸入至机壳50的内部。
如上所述,从机壳50的左、右两侧吸入的室内空气在机壳50内部的中央汇合之后,与蒸发器96进行热交换并冷却。
在蒸发器96的表面上将会形成室内空气冷却时空气中的水份冷凝产生的水珠,这些水珠将落到排水盘102上,并且在排水盘102的引导下,流入储水桶90的内部,由此冷凝水保存于储水桶90的内部。
同时,由蒸发器96除湿后的空气与冷凝器98热交换之后升温,然后由离心风扇113和风扇罩112送出到上侧。
送出除湿后的空气分散到左侧空气输出口52和右侧空气输出口54以及上侧空气输出口55。
通过左侧空气输出口52的除湿空气在左侧输出格栅74的格栅73的引导下,输出到机壳50的左侧方向;通过右侧空气输出口54的除湿后的空气在右侧输出格栅78的格栅77的引导下,在机壳50的右侧方向上输出,通过上面空气输出口55的除湿后的空气在上面输出百叶窗80的引导下,顺着上面输出百叶窗80的方向输出。
同时,储水桶90内装满了冷凝水而需要清空时,向前旋转前面板82,开放机壳50的开口部56,由此通过机壳50的开口部56可以方便的取出储水桶90。
图6是除湿机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除湿机上面空气输出口55上安装了具备多个格栅的上面输出格栅80′,替代了上一个实施例中的输出百叶窗,保护上面空气输出口下部,除了上面输出格栅80′之外的其他的构成以及作用与本发明的上一个实施例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Claims (9)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包括:左侧面上形成了左侧空气吸入口的同时形成左侧空气输出口,右侧面上形成右侧空气吸入口的同时形成了右侧空气输出口的机壳;在左侧空气吸入口上,倾斜设置了格栅的左侧吸入格栅;在左侧空气输出口上,形成了倾斜方向与左侧吸入格栅的格栅相反的格栅的左侧输出格栅;在右侧空气吸入口上,倾斜设置了格栅的右侧吸入格栅;在右侧空气输出口上,形成了倾斜方向与右侧吸入格栅的格栅相反的格栅的右侧输出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吸入格栅、左侧输出格栅、右侧吸入格栅、右侧输出格栅可以安装/拆卸于所述机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的左侧,形成了左侧空气吸入口和左侧空气输出口的左侧机壳;设置在底座的右侧,形成了右侧空气吸入口和右侧空气输出口的右侧机壳;设置在底座后方,用于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后端之间封闭的后方机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设置在除湿机的上面,形成了上面空气输出口的上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位于上面空气输出口上,在开闭上面空气输出口的同时,调整通过上面空气输出口输出除湿后空气风向并能转动的上面输出百叶窗。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保护上面空气输出口的下部而设置在上面空气输出口的上面输出格栅。
7.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面形成了上下方向较长的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为了开闭开口部而能转动的设置在机壳前面的前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前面上部设置了显示除湿机信息的显示器。
CNA2006101293043A 2006-11-08 2006-11-08 一种除湿机 Pending CN101178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293043A CN101178220A (zh) 2006-11-08 2006-11-08 一种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293043A CN101178220A (zh) 2006-11-08 2006-11-08 一种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8220A true CN101178220A (zh) 2008-05-14

Family

ID=39404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293043A Pending CN101178220A (zh) 2006-11-08 2006-11-08 一种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782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0623A (zh) * 2013-10-17 2014-01-01 科威信(无锡)洗净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清洗机的风冷除水装置
CN104422034A (zh) * 2013-08-28 2015-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2034A (zh) * 2013-08-28 2015-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3480623A (zh) * 2013-10-17 2014-01-01 科威信(无锡)洗净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清洗机的风冷除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04098B1 (ko) 공기 조화기
KR101554722B1 (ko) 풍량 가변장치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EP4265975A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1178206A (zh) 除湿器
KR101577071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기
JP2006242567A (ja) 空気調和機
JP6307701B2 (ja) 除湿装置
CN101178220A (zh) 一种除湿机
CN101178207A (zh) 除湿机
JP2010065936A (ja) 調湿システム
KR101144801B1 (ko) 제습기
KR20070030070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1086353B (zh) 窗式空调器的前面格栅装配结构
KR10062933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수 구조
KR100707468B1 (ko) 코너형 공기조화기
KR102620355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4119215A (ja) 空気調和機のルーバー構造
CN101122404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201203215Y (zh) 除湿机
JP690432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CN21628170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1178212A (zh) 一种除湿机
CN217329982U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1608536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1231009A (zh) 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