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5524B - 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5524B
CN106925524B CN201511004396.8A CN201511004396A CN106925524B CN 106925524 B CN106925524 B CN 106925524B CN 201511004396 A CN201511004396 A CN 201511004396A CN 106925524 B CN106925524 B CN 106925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oice
sorting
supporting body
control device
gras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43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25524A (zh
Inventor
偶瑞军
宋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o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o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10043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25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25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5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25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5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3/00Sorting according to destination
    • B07C3/02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其中,该发票分拣装置包括分拣机构、发票承载体、第二传送机构、第二抓取机构和控制装置;其中,发票承载体预先放置于分拣机构内,发票承载体内预先放置有预设数量的发票;控制装置用于接收需分拣发票数量,并根据需分拣发票数量发送分拣命令;分拣机构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分拣命令,并根据分拣命令抓取和传送发票承载体;第二抓取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均置于分拣机构的一侧;控制装置还与第二抓取机构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二抓取机构抓取分拣机构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上。本发明实现了自动进行分拣发票,无需手动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

Description

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税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纳税企业需要购买发票的数量也在与日剧增。然而,各个纳税企业每次购买发票的数量也不相同,税局工作人员在接收到纳税企业的购买发票的申请后,通常情况下,均是人工手动将由印刷厂印发的发票包进行拆包,然后从中取出与购买发票的数量相同的发票,再将取出的发票发给纳税企业。这样,不仅增加了税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延长了纳税企业的等待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拆包数发票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票分拣装置,该发票分拣装置用于发票承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拣机构、发票承载体、第二传送机构、第二抓取机构和控制装置;其中,发票承载体预先放置于分拣机构内,发票承载体内预先放置有预设数量的发票;控制装置用于接收需分拣发票数量,并根据需分拣发票数量发送分拣命令;分拣机构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分拣命令,并根据分拣命令抓取并传送发票承载体;第二抓取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均置于分拣机构的一侧;控制装置还与第二抓取机构相连接,用于控制第二抓取机构抓取分拣机构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放置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上。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分拣机构包括:第一传送机构、多个第一抓取机构和多个盒体;其中,各盒体与各第一抓取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各盒体均用于放置发票承载体;第一传送机构能够在各第一抓取机构的下方移动,第一抓取机构用于抓取对应放置于盒体内的发票承载体,并将抓取的发票承载体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上;第一传送机构用于接收并传送发票承载体。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分拣机构沿第二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每个第一抓取机构均包括:第一支撑体,置于盒体的第一侧;第一抓取单元,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体;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抓取单元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抓取单元;第一驱动机构还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命令驱动第一抓取单元靠近和远离发票承载体,进而抓取发票承载体。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第一抓取单元包括:第一抓取本体,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体,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抓取本体相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抓取本体;吸附机构,连接于第一抓取本体且面向发票承载体的表面,用于吸附发票承载体。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第一传送机构包括:滑轨支撑体,置于盒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滑动本体,可滑动地连接于滑轨支撑体,且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命令接收并传送第一抓取机构抓取的发票承载体。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第二抓取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体;第二抓取单元,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体;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抓取单元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抓取单元靠近和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第二驱动机构还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命令驱动第二抓取单元靠近和远离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以使第二抓取单元抓取第一传送机构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于第二传送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第二传送机构为传送带。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分拣机构中其中一个第一抓取机构的下方的盒体用于放置空的发票承载体;第一传送机构还用于收回被第二抓取机构抓取出发票后的空的发票承载体;与放置空的发票承载体的盒体相对应的第一抓取机构还用于抓取空的发票承载体并放置于下方的盒体内。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还包括:箱体;其中,分拣机构设置于箱体内,第二抓取机构置于箱体的外侧,第二传送机构置于箱体与第二抓取机构之间;箱体开设有用于送出发票承载体的输送口。
进一步地,上述发票分拣装置中,围设成箱体的顶板、底板及各个侧板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分拣机构抓取并传送放置有发票的发票承载体,第二抓取机构抓取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由第二传送机构传送出来,实现了根据所需要分拣发票的数量自动进行分拣发票,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拆包数发票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纳税企业购买发票的时间。
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发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发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需分拣发票数量;根据需分拣发票数量控制分拣机构抓取并传送发票承载体;发票承载体为预先放置于分拣机构内的;控制第二抓取机构抓取分拣机构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上。
本发明中,通过根据需分拣发票数量控制分拣机构抓取并传送发票承载体,并通过控制第二抓取机构抓取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的发票,再将抓取的发票放置于第二传送机构上,实现了根据所需要分拣发票的数量自动进行分拣发票,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拆包数发票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纳税企业购买发票的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票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票分拣装置中,分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票分拣装置中,第一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票分拣装置中,分拣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票分拣装置中,分拣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发票分拣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发票分拣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发票分拣装置用于发票承载体,发票分拣装置包括:分拣机构8、发票承载体5、第二传送机构3、第二抓取机构4和控制装置。其中,发票承载体5预先放置于分拣机构8内,发票承载体5内预先放置有预设数量的发票。控制装置用于接收需分拣发票数量,并根据需分拣发票数量发送分拣命令。分拣机构8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分拣命令,并根据分拣命令抓取并传送发票承载体5。第二抓取机构4与第二传送机构3均置于分拣机构8的一侧,控制装置还与第二抓取机构4相连接,该控制装置还用于控制第二抓取机构4抓取分拣机构8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放置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3上。
具体地,第二传送机构3置于分拣机构8与第二抓取机构4之间。分拣机构8内预先放置多个发票承载体5,每个发票承载体5内均预先放置有预设数量的发票,控制装置预先存储有分拣机构8内放置的发票承载体5的数量和每个发票承载体5内放置的发票的数量。其中,发票承载体5设置有一空腔,发票放置于该空腔内,并且该空腔开设有发票取放口,该发票取放口用于将发票取出或放入。分拣机构8设置有出口,该出口位于第二传送机构3的上方(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优选的,第二传送机构3为传送带。
工作时,控制装置接收需要分拣发票的数量,并根据需要分拣发票数量及分拣机构8内存储的发票承载体5和每个发票承载体5内放置的发票的情况向分拣机构8发送分拣命令。分拣机构8接收控制装置发送的分拣命令,并根据分拣命令抓取发票承载体5,并将抓取到的发票承载体5传送至分拣机构8的出口。控制装置向第二抓取机构4发送抓取命令,第二抓取机构4接收该抓取命令,根据该抓取命令抓取分拣机构8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放置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3上。第二传送机构3将分拣出来的发票一起输送出去,由工作人员进行装包即可。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分拣机构8抓取并传送放置有发票的发票承载体5,第二抓取机构4抓取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由第二传送机构3传送出来,实现了根据所需要分拣发票的数量自动进行分拣发票,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拆包数发票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纳税企业购买发票的时间。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实施例中,分拣机构8包括:第一传送机构2、多个第一抓取机构1和多个盒体6。其中,各盒体6与各第一抓取机构1为一一对应设置,各盒体6内均用于放置发票承载体5。第一传送机构2能够在各第一抓取机构1的下方(相对于图5所示位置而言)移动,第一抓取机构1用于抓取对应放置于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并将抓取的发票承载体5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2上,第一传送机构2用于接收并传送发票承载体5。
具体地,第一抓取机构1只可以沿垂直方向上下(相对于图2所示位置而言)移动,第一传送机构2只可以沿水平方向左右(相对于图2所示位置而言)移动,并且,第一传送机构2在对应于第一抓取机构1与各盒体6之间的位置处左右(相对于图2所示位置而言)移动。盒体6的顶部(图2所示的上方)为敞口设置,并与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分拣机构8还可以设置有分拣控制器,分拣控制器与控制装置相连接,该分拣控制器可以接收控制装置发送的分拣命令,并根据分拣命令控制分拣机构8进行抓取并传送发票承载体5。当然,也可以由控制装置对分拣机构8进行控制。
工作时,各第一抓取机构1与各盒体6为一一对应,各第一抓取机构1均位于各盒体6的上方(图2所示的上方),第一传送机构2置于一侧。控制装置根据分拣命令控制其中一个第一抓取机构1向下(图2所示的下方)移动,抓取与该第一抓取机构1相对应的盒体6内放置的发票承载体5。该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到发票承载体5后向上移动至预设位置,控制装置控制第一传送机构2沿水平方向(相对于图2所示位置而言)移动至该第一抓取机构1与相对应的盒体6之间的位置处,即第一传送机构2位于该第一抓取机构1的下方,且位于与该第一抓取机构1相对应的盒体6的上方。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抓取机构1将发票承载体5放置在第一传送机构2上,第一传送机构2将发票承载体5传送出分拣机构8。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预设位置可以为第一抓取机构1的最高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分拣机构8通过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发票承载体5,第一传送机构2将抓取的发票承载体5传送出去,能够自动进行分拣并传送发票承载体5,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节省了数发票、撕发票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通过设置多个盒体6,能够容纳更多的发票承载体5,增加了发票承载体5的容纳量,能够实现多次分拣发票的操作,节省了更换发票承载体5的时间,并且,各第一抓取机构1与各盒体6一一对应,使得第一抓取机构1只能抓取与之相对应的盒体6,避免出现混乱,确保分拣机构8的稳定运行。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分拣机构8沿第二传送机构3的传送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具体地,分拣机构8可以设置有多个,各分拣机构8沿第二传送机构3的传送方向并列设置。优选的,各分拣机构8内的发票承载体5中装有的发票数量不同,而同一个分拣机构8内的发票承载体5中装有的发票数量相同,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所需分拣发票数量由各分拣机构8内分拣出装有不同数量的发票承载体5,能够更好地满足所需分拣发票数量的要求,更为快速地分拣出所需发票数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当分拣机构8设置有多个时,第二抓取机构4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各第二抓取机构4与各分拣机构8为一一对应设置,这样,每个第二抓取机构4只用于抓取与之相对应的分拣机构8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的发票,有效地确保了该发票分拣装置的稳定运行,避免了只设置一个第二抓取机构4时出现混乱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分拣机构8,增加了发票承载体5的容纳量。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抓取机构1均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体11、第一抓取单元12和第一驱动机构13。其中,第一支撑体11置于盒体6的第一侧(图2所示的后侧),第一抓取单元12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体11。第一驱动机构13与第一抓取单元12相连接,该第一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第一抓取单元12运动。第一驱动机构13还与控制装置相连接,该第一驱动机构13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命令驱动第一抓取单元12靠近和远离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进而抓取发票承载体5。
具体地,第一支撑体11为固定不动的支撑杆结构,第一支撑体11可以设置有滑轨。第一抓取单元12可以设置有滑槽,第一抓取单元12的滑槽与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抓取单元12可沿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上下(相对于图2所示位置而言)滑动。并且,第一抓取单元12与盒体6相对设置,且面向发票承载体5的表面。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第一抓取单元12沿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上下滑动,并抓取与该第一抓取机构1相对应的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控制装置也可以将分拣命令发送至分拣控制器,分拣控制器根据分拣命令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第一抓取单元12滑动并抓取发票承载体5。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第一抓取单元12与第一支撑体11之间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为滑轨连接,也可以为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抓取单元12与第一支撑体11之间的滑动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时,第一抓取单元12可以设置有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抓取单元12是否与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相接触,并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当第一抓取单元12与发票承载体5相接触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抓取单元12抓取该发票承载体5。当然也可以是,控制装置内设定第一抓取单元12至盒体6内放置的发票承载体5之间的距离,当第一抓取单元12移动一定距离至与发票承载体5相接触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抓取单元12抓取该发票承载体5。本实施例中对控制装置如何检测第一抓取单元12与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是否接触的方式不做任何限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工作时,第一抓取单元12位于第一支撑体11的预设位置处,其中,该预设位置可以为第一支撑体11的最高位置,具体实施时,该预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控制装置根据分拣命令向第一驱动机构13发送驱动命令,第一驱动机构13接收该驱动命令,并根据该驱动命令驱动第一抓取单元12沿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由预设位置向下(相对于图2所示的位置而言)滑动以靠近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当第一抓取单元12与发票承载体5相接触时,控制装置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第一抓取单元12抓取发票承载体5,并沿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向上(相对于图2所示的位置而言)滑动至预设位置以远离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第一抓取单元12沿第一支撑体11滑动以靠近和远离发票承载体5,进而抓取发票承载体5,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参见图3至图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抓取单元12可以包括:第一抓取本体121和吸附机构122。其中,第一抓取本体121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体11,第一驱动机构13与第一抓取本体121相连接,该第一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第一抓取本体121运动。吸附机构122连接于第一抓取本体121且面向发票承载体5的表面,该吸附机构122用于吸附发票承载体5。
具体地,第一抓取本体121可以设置有滑槽,第一抓取本体121的滑槽与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抓取本体121在第一驱动机构13的驱动作用下可沿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上下(相对于图3所示位置而言)滑动。吸附机构122与第一抓取本体121相连接,并且与盒体6内放置的发票承载体5相对应,以便于吸附机构122吸附发票承载体5。吸附机构122可以为吸盘和真空泵的组合,通过真空泵抽取真空成从而使得吸盘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发票承载体5吸附。吸附机构122也可以为机械爪,通过机械爪将发票承载体5抓取。
工作时,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第一抓取本体121沿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由预设位置向下滑动以靠近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由于吸附机构122与第一抓取本体121相连接,所以吸附机构122跟随第一抓取本体121滑动。当吸附机构122与发票承载体5相接触时,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吸附机构122吸附发票承载体5,并驱动第一抓取本体121沿第一支撑体11的滑轨向上滑动至预设位置以远离盒体6内的发票承载体5。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抓取本体121的滑动,带动吸附机构122的滑动,进而使得吸附机构122吸附发票承载体5,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参见图2、图4和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机构2可以包括:滑轨支撑体21和滑动本体22。其中,滑轨支撑体21置于盒体6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图2所示的前侧),滑动本体22可滑动地连接于滑轨支撑体21,且与控制装置相连接,该滑动本体22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命令接收并传送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的发票承载体5。
具体地,盒体6的第一侧(图2所示的后侧)设置第一抓取机构1中的第一支撑体11,盒体6的第二侧(图2所示的前侧)设置滑轨支撑体21。该滑轨支撑体21为固定不动的杆状机构,并且对应置于第一抓取机构1与各盒体6之间的位置处,也即该滑轨支撑体21可以置于第一抓取单元12位于的预设位置与盒体6之间。滑动本体22上可以设置有滑槽,滑动本体22的滑槽与滑轨支撑体21相连接,使得滑动本体22可沿滑轨支撑体21左右(相对于图2所示位置而言)滑动。
具体实施时,第一传送机构2也可以包括传送驱动机构,该传送驱动机构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控制装置发送的命令驱动滑动本体22沿滑轨支撑体21滑动,接收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的发票承载体5,并将发票承载体5传送出分拣机构8。
具体实施时,第一抓取单元12可以设置有感应装置,该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滑动本体22是否置于第一抓取单元12的下方,并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当感应滑动本体22置于第一抓取单元12的下方,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抓取单元12放开所抓取的发票承载体5使得该发票承载体5落入滑动本体22上。当然也可以是,控制装置内设定滑动本体22的距离,当滑动本体22移动至抓取有发票承载体5的第一抓取单元12的下方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抓取单元12放开该发票承载体5。本实施例中对控制装置如何检测滑动本体22是否置于第一抓取单元12的下方的方式不做任何限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工作时,当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吸附机构122吸附到发票承载体5,并驱动第一抓取本体121沿第一支撑体11向上滑动至第一支撑体11的预设位置处时,控制装置驱动滑动本体22沿滑轨支撑体21滑动至吸附有发票承载体5的吸附机构122的下方。当滑动本体22滑动至该吸附机构122的下方时,控制装置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3驱动吸附机构122放开所吸附的发票承载体5,使得发票承载体5落入滑动本体22上,控制装置驱动滑动本体22沿滑轨支撑体21滑动至分拣机构8的出口处。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机构2通过滑动本体22沿滑轨支撑体21滑动,便于将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的发票承载体5传送至分拣机构8的出口处,实现了自动传送,控制准确,并且,易于实现。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抓取机构4可以包括:第二支撑体41、第二抓取单元42和第二驱动机构。其中,第二抓取单元42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体41,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抓取单元42相连接,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抓取单元42靠近和远离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第二驱动机构还与控制装置相连接,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根据控制装置的命令驱动第二抓取单元42靠近和远离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以使第二抓取单元42抓取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放置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于第二传送机构3。
具体地,第二支撑体41包括支撑杆411和移动臂412。支撑杆411为固定不动,支撑杆411可以设置有滑轨,移动臂412与支撑杆411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滑槽,使得移动臂412可沿支撑杆411可上下(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滑动。移动臂412上也可以设置有滑轨,第二抓取单元42可以设置有滑槽,第二抓取单元42的滑槽与移动臂412的滑轨相连接,使得第二抓取单元42可沿移动臂412的滑轨左右(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滑动。也就是说,移动臂412能够带动第二抓取单元42相对于支撑杆411上下滑动,当移动臂412滑动至某一位置时,第二抓取单元42可沿移动臂412左右滑动以便抓取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的发票。第二抓取单元42可以包括抓取本体和抓取装置,抓取本体与移动臂412相连接,可以跟随移动臂412相对于支撑杆411上下滑动,并可沿移动臂412左右滑动。抓取装置可以为机械爪或机械镊子等,以便更好地抓取发票承载体5中放置的发票。第二传送机构3位于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的下方,也即第二传送机构3位于分拣机构8的出口的下方。
工作时,当控制装置控制分拣机构8中的第一传送机构2将发票承载体5传送至分拣机构8的出口处时,第二支撑体41中的移动臂412置于支撑杆411的预设位置处,控制装置控制移动臂412带动第二抓取单元42一起沿支撑杆411滑动以使移动臂412与分拣机构8的出口的位置相对应,这时,移动臂412固定不动,控制装置再控制第二抓取单元42沿移动臂412向左(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滑动至分拣机构8的出口处,以靠近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并控制第二抓取单元42抓取该发票承载体5中放置的发票,以及调整第二抓取单元42的位置,以便于将抓取的发票放置于第二传送机构3上。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抓取机构4将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的发票取出,并由第二传送机构3送出,能够将分拣出的发票自动汇总,实现了自动化,代替了人工操作,有效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分拣机构8中其中一个第一抓取机构1的下方的盒体6用于放置空的发票承载体5。第一传送机构2还用于回收被第二抓取机构4抓取出发票后的该空的发票承载体5。与放置空的发票承载体5的盒体6相对应的第一抓取机构1还用于抓取该空的发票承载体5并将该空的发票承载体5放置于下方的盒体6内。
具体地,分拣机构8内可以设置多个盒体6,其中一个盒体6用于将第二抓取机构4抓取发票后的空的发票承载体5放置于该盒体6内。
工作时,当控制装置控制第二抓取机构4将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内的发票抓取后,控制装置驱动第一传送机构2向左(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滑动至空的盒体6的上方,并控制与该空的盒体6相对应的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第一传送机构2上的空的发票承载体5。当该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到该空的发票承载体5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传送机构2滑动至其他位置以便于该第一抓取机构1向下(相对于图2所示的位置而言)滑动,控制装置控制该第一抓取机构1将该空的发票承载体5放置于该空的盒体6内。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空的盒体6,便于收集取出发票后空的发票承载体5,不仅确保了整个发票分拣装置的稳定运行,而且利于对空的发票承载体5进行管理,便于后续的重新装填发票。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该发票分拣装置还可以包括:箱体7。其中,分拣机构8设置于箱体7内,第二抓取机构4置于箱体7的外侧,第二传送机构3置于箱体7与第二抓取机构4之间。箱体7开设有用于送出发票承载体5的输送口71。具体地,当分拣机构8设置有多个时,每个分拣机构8均设置有一个箱体7,并且每个分拣机构8可以对应一个第二抓取机构4,则第二传送机构3的一侧并列设置有多个分拣机构8,第二传送机构3的另一侧相对应的位置处并列设置有多个第二抓取机构4。各分拣机构8的箱体7上靠近第二传送机构3的一侧均开设有输送口71,该输送口71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的发票承载体5输出。
该箱体7可以由顶板、底板和各个侧板围设而成,将分拣机构8包裹在内。其中,顶板、底板和各个侧板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箱体7,使得该箱体7将分拣机构8包裹在内,有效地保护了分拣机构8,并且将分拣机构8进行隔离,避免当设置有多个分拣机构8时出现混乱的现象,而且外观干净整洁,使得各分拣机构8整齐排布;此外,箱体7的顶板、底板和各个侧板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更换,并且也有利于将分拣机构8内的发票承载体5取出或放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分拣机构抓取并传送放置有发票的发票承载体5,第二抓取机构4抓取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由第二传送机构传送出来,实现了根据所需要分拣发票的数量自动进行分拣发票,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纳税企业购买发票的时间。
发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结构框图。如图所示,该发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接收需分拣发票的数量。
具体地,通过控制装置接收需分拣发票的数量。
步骤S2:根据需分拣发票数量控制分拣机构抓取并传送发票承载体。其中,发票承载体为预先放置于分拣机构内的。
具体地,分拣机构8内应预先放置有发票承载体5,发票承载体5内预先放置有预设数量的发票。控制装置与分拣机构8相连接,该控制装置根据需分拣发票的数量向分拣机构8发送分拣命令,分拣机构8接收该分拣命令,并根据分拣命令抓取并传送发票承载体5。分拣机构8可以设置有输送口71,分拣机构8可以将抓取的发票承载体5传送至输送口71。
步骤S3:控制第二抓取机构抓取分拣机构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上。
具体地,第二抓取机构4与分拣机构8对应设置,第二传送机构3置于第二抓取机构4与分拣机构8之间。控制装置控制第二抓取机构4抓取分拣机构8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5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3上。第二传送机构3将分拣出来的发票输送出去,由工作人员进行装包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分拣机构抓取并传送放置有发票的发票承载体,第二抓取机构抓取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发票由第二传送机构传送出来,实现了根据所需要分拣发票的数量自动进行分拣发票,无需人工手动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拆包数发票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纳税企业购买发票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发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法和上述发票分拣装置原理相似,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发票分拣装置,用于发票承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拣机构(8)、发票承载体(5)、第二传送机构(3)、第二抓取机构(4)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发票承载体(5)预先放置于所述分拣机构(8)内,所述发票承载体(5)内预先放置有预设数量的发票;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需分拣发票数量,并根据需分拣发票数量发送分拣命令;
所述分拣机构(8)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分拣命令,并根据分拣命令抓取并传送所述发票承载体(5);
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和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均置于所述分拣机构(8)的一侧;所述控制装置还与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抓取所述分拣机构(8)送出的所述发票承载体中放置的发票,并将抓取的所述发票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机构(8)包括:第一传送机构(2)、多个第一抓取机构(1)和多个盒体(6);其中,
各所述盒体(6)与各所述第一抓取机构(1)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盒体(6)均用于放置所述发票承载体;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能够在各所述第一抓取机构(1)的下方移动,所述第一抓取机构(1)用于抓取对应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所述发票承载体(5),并将抓取的所述发票承载体(5)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上;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用于接收并传送所述发票承载体(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拣机构(8)沿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的传送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抓取机构(1)均包括:
第一支撑体(11),置于所述盒体(6)的第一侧;
第一抓取单元(12),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
第一驱动机构(13),与所述第一抓取单元(12)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抓取单元(12);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还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命令驱动所述第一抓取单元(12)靠近和远离所述发票承载体(5),进而抓取所述发票承载体(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取单元(12)包括:
第一抓取本体(121),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与所述第一抓取本体(121)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抓取本体(121);
吸附机构(122),连接于所述第一抓取本体(121)且面向所述发票承载体(5)的表面,用于吸附所述发票承载体(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包括:
滑轨支撑体(21),置于所述盒体(6)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滑动本体(22),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轨支撑体(21),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命令接收并传送所述第一抓取机构(1)抓取的所述发票承载体(5)。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包括:
第二支撑体(41);
第二抓取单元(42),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体(41);
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抓取单元(42)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抓取单元(42)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所述发票承载体(5);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命令驱动所述第二抓取单元(42)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所述发票承载体(5),以使所述第二抓取单元(42)抓取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传送出的所述发票承载体(5)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所述发票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为传送带。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拣机构(8)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抓取机构(1)的下方的盒体(6)用于放置空的发票承载体(5);
所述第一传送机构(2)还用于收回被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抓取出发票后的所述空的发票承载体(5);
与放置所述空的发票承载体的盒体(6)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抓取机构(1)还用于抓取所述空的发票承载体(5)并放置于所述下方的盒体(6)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7);其中,
所述分拣机构(8)设置于所述箱体(7)内,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置于所述箱体(7)的外侧,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置于所述箱体(7)与所述第二抓取机构(4)之间;
所述箱体(7)开设有用于送出所述发票承载体(5)的输送口(7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票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围设成所述箱体(7)的顶板、底板及各个侧板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12.一种发票分拣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需分拣发票数量;
根据需分拣发票数量控制分拣机构抓取并传送发票承载体;所述发票承载体为预先放置于所述分拣机构内的;
控制第二抓取机构抓取分拣机构传送出的发票承载体中的发票,并将抓取的所述发票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上。
CN201511004396.8A 2015-12-29 2015-12-29 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925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4396.8A CN106925524B (zh) 2015-12-29 2015-12-29 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4396.8A CN106925524B (zh) 2015-12-29 2015-12-29 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5524A CN106925524A (zh) 2017-07-07
CN106925524B true CN106925524B (zh) 2019-06-28

Family

ID=59459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4396.8A Active CN106925524B (zh) 2015-12-29 2015-12-29 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255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8128B (zh) * 2021-02-03 2021-12-17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能自动分拣发票并自动盖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9684C (zh) * 2005-07-11 2008-10-29 天津市源峰科技发展公司 物流作业培训系统及制作方法
US8170712B2 (en) * 2007-06-26 2012-05-0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linear unit-level sortation in order fulfillment processes
DE102009020664A1 (de) * 2009-05-11 2010-11-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ortierung von verschiedenartigen Gegenständen
CN203588314U (zh) * 2013-11-07 2014-05-07 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智能配货仓储系统
CN104680668B (zh) * 2013-12-03 2017-05-10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立型卷式发票自动售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5524A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1870B (zh) 自动装箱流水线
CN203806662U (zh) 一种全自动下料机构
CN103896057A (zh) 一种全自动下料机构
CN203112153U (zh) 一种码垛机械手
CN104440523B (zh) 一种去毛刺机及其上料机构
CN109622421A (zh) 一种自动检测和分料的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生产线
CN104854006A (zh) 用于分拣物品的设备
CN105984708A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整列供料收料装置
CN205263222U (zh) 一种自动化老化测试生产线
CN205937541U (zh) 轴承装配机
CN106925524B (zh) 发票分拣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22872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存取打印装置
CN204675360U (zh) 自动传输分拣机构
CN208082782U (zh) 一种板材自动涂胶机
CN104733233B (zh) 电磁脱扣器骨架装配体的全自动装配设备
CN109606803A (zh) 一种豆浆自动装箱流水线
CN106934938B (zh) 发票发售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7675468U (zh) 自动摆盘装置
CN209360424U (zh) 一种炒菜用悬臂式投料机
CN208855934U (zh) 一种在软包装饮料生产线上使用的转料装置
CN107520659B (zh) 一种用于工件加工中的辅助装置
CN215557109U (zh) 一种自动进出料的测试装置
CN110271800A (zh) 一种用于智能仓储的货物整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05684760A (zh) 盆栽蔬菜搬运、采摘及扎捆设备
CN209424092U (zh) 一种自动检测和分料的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