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07985B - 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907985B CN106907985B CN201710078128.3A CN201710078128A CN106907985B CN 106907985 B CN106907985 B CN 106907985B CN 201710078128 A CN201710078128 A CN 201710078128A CN 106907985 B CN106907985 B CN 1069079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close
- induction pieces
- target position
- position lo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03—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position, not involving coordinate determin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方法,包括:沿待定位物体的移动方向在物体上依次设置左感应件和右感应件,沿待定位物体的移动方向在物体的移动路径旁依次设置至少两个接近开关;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物体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对应有至少两个接近开关被触发;物体移动过程中,根据各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对物体进行定位,当对应的各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物体到达目标定位位置。本发明通过两个接近开关定位物体的目标定位位置,可有效提高定位的精度,消除因接近开关感应区域大引起的定位误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方法,利用接近开关检测定位物体的位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有许多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设备,如开卷机等,在使用时常需要确定三个位置:左极限位、中间位、右极限位;可使用两种方式来定位,第一种使用是位移传感器定位,第二是使用接近开关定位。位移传感器精度高,但是成本高;而接近开关成本低,但是精度较差。出于性价比考虑,实际使用中多使用接近开关定位。既在移动的开卷机本体上焊接1个感应块,在固定的滑动轨道上布置3个接近开关,当感应块感应到相应接近开关时就会停止移动。
由于接近开关本身的局限性,传统的接近开关检测装置只能完成低准确度的定位检测;当感应块的一端到达接近开关中心线附近时,接近开关得到信号,相应的开卷机就会停止运动。如图1所示,开卷机向左侧移动时和向右侧移动时的开卷机实际停止的中间位不一致,误差比较大(图中接近于接近开关的直径,最常使用的接近开关直径是30mm),误差有30mm左右,这会影响带钢在机组中的位置精度,尤其是生产窄规格带钢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沿待定位物体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上依次设置左感应件和右感应件,沿待定位物体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的移动路径旁依次设置至少两个接近开关;
S2:调节各所述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物体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对应有至少两个所述接近开关被触发;
S3:所述物体移动过程中,根据各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对所述物体进行定位,当对应的各所述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到达目标定位位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S1中,沿待定位物体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的移动路径旁依次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
S2中,调节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物体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感应件触发所述第一接近开关,所述右感应件触发所述第二接近开关;
S3中,所述物体移动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对所述物体进行定位,当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到达目标定位位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物体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均位于所述左感应件的左端与所述右感应件的右端之间。
作为实施例之一,沿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所述左感应件与所述右感应件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第一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2;
S2中,调节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20≤d1-d2≤20mm。
作为实施例之一,S2中,调节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d1与d2之差在-3~3mm范围内。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物体作直线运动且具有左目标定位位置、中部目标定位位置和右目标定位位置,其中,所述中部目标定位位置位于所述左目标定位位置与所述右目标定位位置之间;
S1中,沿待定位物体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的移动路径旁依次设置有左接近开关、中部接近开关及右接近开关;
S2中,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物体位于左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右感应件同时触发所述中部接近开关和所述右接近开关;所述物体位于中部目标定位位置时,所述左感应件触发所述左接近开关,所述右感应件触发所述右接近开关;所述物体位于右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感应件同时触发所述左接近开关和所述中部接近开关;
S3中,所述物体移动过程中,根据各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对所述物体进行定位,当所述中部接近开关和所述右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到达左目标定位位置;当所述左接近开关及所述右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到达中部目标定位位置;当所述左接近开关和所述中部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到达右目标定位位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物体位于中部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接近开关及所述右接近开关均位于所述左感应件的左端与所述右感应件的右端之间;
沿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所述左感应件与所述右感应件之间的间距为d3,所述左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4;
S2中,调节所述左接近开关及所述右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10≤d3-d4≤10mm。
作为实施例之一,S2中,调节所述左接近开关及所述右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d3与d4之差在-3~3mm范围内。
作为实施例之一,沿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所述左感应件的长度为L1,所述右感应件的长度为L2,所述左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与所述中部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5,所述中部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6;
S2中,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10≤L1-d5≤10mm,及-10≤L2-d6≤10mm。
作为实施例之一,S2中,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L1与d5之差在-3~3mm范围内,及使得L2与d6之差在-3~3mm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两个接近开关定位物体的目标定位位置,可有效提高定位的精度,消除因接近开关感应区域大引起的定位误差。同时,当定位出现偏差时,可根据两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确定偏差方向,指导进一步的定位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背景技术中述及的现有技术中利用接近开关定位开卷机位置的示意图;
图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定位方法的三种情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物体位于左目标定位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物体位于中部目标定位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物体位于右目标定位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沿待定位物体3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上依次设置左感应件11和右感应件12,沿待定位物体3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3的移动路径旁依次设置至少两个接近开关;
S2:调节各所述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物体3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对应有至少两个所述接近开关被触发;
S3:所述物体3移动过程中,根据各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对所述物体3进行定位,当对应的各所述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3到达目标定位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对应于物体3的某一个目标定位位置,一般采取对应的两个接近开关被触发的方式,如图5和图7,可以由其中一个感应件与其中两个接近开关配合进行某一目标定位位置的进行定位,如图2-图4及图6,也可以由两个感应件与两个接近开关配合进行某一目标定位位置的定位。如图5-图7,对于物体3作直线移动过程中不同目标定位位置处的定位需求,可结合上述两种定位方式。
本发明通过两个接近开关定位物体3的目标定位位置,可有效提高定位的精度,消除因接近开关感应区域大引起的定位误差。同时,当定位出现偏差时,可根据两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确定偏差方向,指导进一步的定位调整。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对上述的定位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沿待定位物体3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3上依次设置左感应件11和右感应件12,沿待定位物体3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3的移动路径旁依次设置第一接近开关201和第二接近开关202;
S2:调节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01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02的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物体3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感应件11触发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01,所述右感应件12触发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02;
S3:所述物体3移动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01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状态对所述物体3进行定位,当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01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02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3到达目标定位位置。
其中,S2中,左感应件11、右感应件12、第一接近开关201及第二接近开关20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有如下几种情况:
(1)如图2,物体3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上述两接近开关均位于左感应件11与右感应件12之间,更为准确地说,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01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02均位于所述左感应件11的左端与所述右感应件12的右端之间;其中,左感应件11的右端位于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内从而触发该第一接近开关201,右感应件12的左端位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内从而触发该第二接近开关202。
(2)如图3,物体3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上述两感应件均位于第一接近开关201与第二接近开关202之间,更为准确地说,所述左感应件11及所述右感应件12均位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的右端之间;其中,左感应件11的左端位于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内从而触发该第一接近开关201,右感应件12的右端位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内从而触发该第二接近开关202。
(3)如图4,物体3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沿物体3的移动方向,左感应件11、第一接近开关201、右感应件12、第二接近开关202依次排列,其中,左感应件11的右端位于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内从而触发该第一接近开关201,右感应件12的右端位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内从而触发该第二接近开关202;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之间的间距(即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的右端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的左端之间的间距)应大于该右感应件12的长度。
(4)物体3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沿物体3的移动方向,第一接近开关201、左感应件11、第二接近开关202、右感应件12依次排列,其中,左感应件11的左端位于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内从而触发该第一接近开关201,右感应件12的左端位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内从而触发该第二接近开关202;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之间的间距(即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的右端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的左端之间的间距)应大于该左感应件11的长度。
对于上述几种情况中提到的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本实施例中定义如下:以直径为30mm的接近开关为例,该第一接近开关201虽然有直径30mm的圆形感应面域,但其可获得稳定触发信号的感应区为其中心线左右两侧5mm区域内,将这个区域定位为该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即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的左端为向左偏离该第一接近开关201的中心线5mm位置处,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的右端为向右偏离该第一接近开关201的中心线5mm位置处。
对于上述几种情况中提到的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本实施例中定义如下:以直径为30mm的接近开关为例,该第二接近开关202虽然有直径30mm的圆形感应面域,但其可获得稳定触发信号的感应区为其中心线左右两侧5mm区域内,将这个区域定位为该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即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的左端为向左偏离该第二接近开关202的中心线5mm位置处,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的右端为向右偏离该第二接近开关202的中心线5mm位置处。
上述第(1)~(4)种情况中,第(3)种情况可用于定位物体3的右极限位,第(4)种情况可用于定位物体3的左极限位,第(1)及第(2)种情况则适用于物体3的各处位置定位需要。
相较于目前的利用一个接近开关与一个感应件配合定位的方式,本实施例通过两个接近开关与两个感应件配合,可有效提高定位的精度。同时,当定位出现偏差时,可根据两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确定偏差方向,指导进一步的定位调整。具体地,本定位方法的定位逻辑如下:
当第一接近开关201和第二接近开关202均未触发时,待定位物体3未到达检测区域;
当第一接近开关201和第二接近开关202均处于触发状态时,待定位物体3处于目标定位位置;
当第一接近开关201处于触发状态而第二接近开关202未触发时,待定位物体3偏离目标定位位置且偏离方向为左侧,此时,可进一步使物体3向右侧方向移动,直至两个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
当第二接近开关202处于触发状态而第一接近开关201未触发时,待定位物体3偏离目标定位位置且偏离方向为右侧,此时,可进一步使物体3向左侧方向移动,直至两个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采用图2中左感应件11、右感应件12、第一接近开关201及第二接近开关202之间的相对位置布置结构(即上述第(1)种情况)。相应地,沿所述物体3的移动方向,所述左感应件11与所述右感应件12之间的间距(即左感应件11的右端与右感应件12的左端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0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02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2,则:为保证定位精度,本实施例中,在上述S2中,调节所述第一接近开关201及所述第二接近开关202的安装位置,使-20≤d1-d2≤20mm。进一步优选地,d1与d2之差控制在-3~3mm范围内。
进一步对上述结构进行说明,以左向偏离距离为负值,以右向偏离距离为正值,上述S2中,物体3位于目标定位位置上时,左感应件11的右端偏离第一接近开关201的感应区的左端的距离在0~3mm范围内,右感应件12的左端偏离第二接近开关202的感应区的右端的距离在-3~0mm范围内。
当然,两个接近开关的最佳安装位置是:上述的d1=d2,当待定位物体3处于目标定位位置时,左感应件11的右端与第一接近开关201的中心线重合,右感应件12的左端与第二接近开关202的中心线重合。考虑到实际的安装精度及其他因素等的影响,将上述d1与d2之差控制在-3~3mm范围内,可达到较佳的定位精度。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采用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阐述,但并不限于此;如对于竖直方向上运动的物体3的定位,则可采用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阐述,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知晓的。另外,上述的第一接近开关201与第二接近开关202可分别安装在物体3移动路径两侧,则左感应件11和右感应件12对应分别安装在物体3的两侧(前后两侧);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上述的第一接近开关201、第二接近开关202、左感应件11与右感应件12设置在物体3的同侧。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方法,适用于作直线位移运动的物体3的定位,该物体3具有左目标定位位置、中部目标定位位置和右目标定位位置,其中,所述中部目标定位位置位于所述左目标定位位置与所述右目标定位位置之间。
如图5~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二中所涉及的定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上述实施例二所涉及的定位方法可用于定位该物体3的中部目标定位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沿待定位物体3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3上依次设置左感应件11和右感应件12,沿待定位物体3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3的移动路径旁依次设置左接近开关21、中部接近开关22和右接近开关23。其中,所述左感应件11、所述右感应件12及各接近开关优选为均布置于所述物体3的同侧。
S2: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物体3位于左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右感应件12同时触发所述中部接近开关22和所述右接近开关23;所述物体3位于中部目标定位位置时,所述左感应件11触发所述左接近开关21,所述右感应件12触发所述右接近开关23;所述物体3位于右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感应件11同时触发所述左接近开关21和所述中部接近开关22。
S3:所述物体3移动过程中,根据各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对所述物体3进行定位,当所述中部接近开关22和所述右接近开关23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3到达左目标定位位置;当所述左接近开关21及所述右接近开关23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3到达中部目标定位位置;当所述左接近开关21和所述中部接近开关22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3到达右目标定位位置。
本实施例中,定义如下:
以直径为30mm的接近开关为例,上述左接近开关21虽然有直径30mm的圆形感应面域,但其可获得稳定触发信号的感应区为其中心线左右两侧5mm区域内,将这个区域定位为该左接近开关21的感应区。即左接近开关21的感应区的左端为向左偏离该左接近开关21的中心线5mm位置处,左接近开关21的感应区的右端为向右偏离该左接近开关21的中心线5mm位置处。
以直径为30mm的接近开关为例,上述中部接近开关22虽然有直径30mm的圆形感应面域,但其可获得稳定触发信号的感应区为其中心线左右两侧5mm区域内,将这个区域定位为该中部接近开关22的感应区。即中部接近开关22的感应区的左端为向左偏离该中部接近开关22的中心线5mm位置处,中部接近开关22的感应区的右端为向右偏离该中部接近开关22的中心线5mm位置处。
以直径为30mm的接近开关为例,上述右接近开关23虽然有直径30mm的圆形感应面域,但其可获得稳定触发信号的感应区为其中心线左右两侧5mm区域内,将这个区域定位为该右接近开关23的感应区。即右接近开关23的感应区的左端为向左偏离该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5mm位置处,右接近开关23的感应区的右端为向右偏离该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5mm位置处。
上述中部接近开关22的感应区为半径为5mm且与该中部接近开关22同轴的圆柱体区间,该圆柱体区间的高度与该中部接近开关22的高度大致相等。即中部接近开关22的感应区的左端为向左偏离该中部接近开关22的中心线5mm位置处,中部接近开关22的感应区的右端为向右偏离该中部接近开关22的中心线5mm位置处。
上述右接近开关23的感应区为半径为5mm且与该右接近开关23同轴的圆柱体区间,该圆柱体区间的高度与该右接近开关23的高度大致相等。即右接近开关23的感应区的左端为向左偏离该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5mm位置处,右接近开关23的感应区的右端为向右偏离该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5mm位置处。
如图5,所述物体3位于左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右感应件12同时触发所述中部接近开关22和所述右接近开关23,即该右感应件12的左端位于中部接近开关22的感应区内,该右感应件12的右端位于右接近开关23的感应区内。其中,定义如下:沿所述物体3的移动方向,所述右感应件12的长度为L2,所述中部接近开关22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6;则在S2中,为保证定位精度,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10≤L2-d6≤10mm。进一步优选地,在S2中,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L2与d6之差在-3~3mm范围内,其中,以L2=d6为最佳方案,即该右感应件12的左端与中部接近开关22的中心线重合,该右感应件12的右端与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重合。
如图6,所述物体3位于中部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感应件11触发左接近开关21,所述右接近开关触发所述右接近开关23,即该左感应件11的右端位于左接近开关21的感应区内,该右感应件12的左端位于右接近开关23的感应区内。其中,定义如下:沿所述物体3的移动方向,所述左感应件11与所述右感应件12之间的间距为d3,所述左接近开关21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4;则在S2中,为保证定位精度,调节所述左接近开关21及所述右接近开关23的安装位置,使-10≤d3-d4≤10mm。进一步优选地,在S2中,调节所述左接近开关21及所述右接近开关23的安装位置,使得d3与d4之差在-3~3mm范围内,其中,以d3=d4为最佳方案,即左感应件11的右端与左接近开关21的中心线重合,右感应件12的左端与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重合。
如图7,所述物体3位于右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感应件11同时触发所述左接近开关21和所述中部接近开关22,即该左感应件11的左端位于左接近开关21的感应区内,该左感应件11的右端位于中部接近开关22的感应区内。其中,定义如下:沿所述物体3的移动方向,所述左感应件11的长度为L1,所述左接近开关21的中心线与所述中部接近开关22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5;则在S2中,为保证定位精度,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10≤L1-d5≤10mm。进一步优选地,在S2中,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L1与d5之差在-3~3mm范围内,其中,以L1=d5为最佳方案,即该左感应件11的左端与左接近开关21的中心线重合,该左感应件11的右端与中部接近开关22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可知,以物体3的左目标定位位置与中部目标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为a,以物体3的中部目标定位位置与右目标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为b,则宜设置上述d3与上述b的值相同或相近(在0~3mm范围内),上述d4与上述a的值相同或相近(在0~3mm范围内)。这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各接近开关的布置调节。
将本实施例用于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以定位具有直线往复移动动作的设备的位置时,可获得较好的定位效果,定位精准度高,可将定位误差控制在±2mm以内,对机组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以开卷机3的位置定位为例,如图5~图7,可准确定位该开卷机3的左极限位、中间位及右极限位,该左极限位即对应于上述的左目标定位位置,中间位即对应于上述的中部目标定位位置,右极限位即对应于上述的右目标定位位置;则上述的a=b。其中,采取如下的优选结构,以开卷机3的行程为2S(开卷机3的左极限位与右极限位之间的间距),则设置左感应件11与右感应件12的长度均为S,且左感应件11与右感应件12的间距为2S,上述的d3与d4均为S;上述开卷机3位于左极限位时,左感应件11的右端与左接近开关21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S,上述开卷机3位于右极限位时,右感应件12的左端与右接近开关23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S。实际使用过程中,S2中,上述开卷机3的左极限位、中间位及右极限位可通过测量液压缸的行程确定,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易于得知的,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沿待定位物体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上依次设置左感应件和右感应件,所述物体作直线运动且具有左目标定位位置、中部目标定位位置和右目标定位位置,其中,所述中部目标定位位置位于所述左目标定位位置与所述右目标定位位置之间;
沿待定位物体的移动方向在所述物体的移动路径旁依次设置有左接近开关、中部接近开关及右接近开关;
S2: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所述物体位于左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右感应件同时触发所述中部接近开关和所述右接近开关;所述物体位于中部目标定位位置时,所述左感应件触发所述左接近开关,所述右感应件触发所述右接近开关;所述物体位于右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感应件同时触发所述左接近开关和所述中部接近开关;
S3:所述物体移动过程中,根据各接近开关的感应状态对所述物体进行定位,当所述中部接近开关和所述右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到达左目标定位位置;当所述左接近开关及所述右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到达中部目标定位位置;当所述左接近开关和所述中部接近开关均处于触发状态时,所述物体到达右目标定位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位于中部目标定位位置上时,所述左接近开关及所述右接近开关均位于所述左感应件的左端与所述右感应件的右端之间;
沿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所述左感应件与所述右感应件之间的间距为d3,所述左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4;
S2中,调节所述左接近开关及所述右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10≤d3-d4≤1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调节所述左接近开关及所述右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d3与d4之差在-3~3mm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物体的移动方向,所述左感应件的长度为L1,所述右感应件的长度为L2,所述左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与所述中部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5,所述中部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与所述右接近开关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d6;
S2中,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10≤L1-d5≤10mm,及-10≤L2-d6≤1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调节各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使得L1与d5之差在-3~3mm范围内,及使得L2与d6之差在-3~3mm范围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78128.3A CN106907985B (zh) | 2017-02-14 | 2017-02-14 | 定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78128.3A CN106907985B (zh) | 2017-02-14 | 2017-02-14 | 定位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07985A CN106907985A (zh) | 2017-06-30 |
CN106907985B true CN106907985B (zh) | 2019-05-03 |
Family
ID=59208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78128.3A Active CN106907985B (zh) | 2017-02-14 | 2017-02-14 | 定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079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23831B (zh) * | 2017-08-31 | 2023-12-15 | 上海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 三霍尔逻辑定位检测方法和装置以及洗衣机 |
CN109603054B (zh) * | 2018-11-15 | 2020-09-18 | 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 | 一种隧道空中定轨式移动灭火系统 |
CN112033254B (zh) * | 2019-06-03 | 2022-06-24 | 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检测线性往复运动零件位置的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60783A (ja) * | 1992-08-06 | 1994-03-04 | Omron Corp | 近接スイッチ |
CN101551226A (zh) * | 2009-04-24 | 2009-10-07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提高精密加工设备运动平台绝对位置定位精度的装置和方法 |
CN102506784A (zh) * | 2011-11-24 | 2012-06-20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滑动配合机构及测量装置、测量方法、集装箱堆高机 |
CN202379486U (zh) * | 2011-12-31 | 2012-08-15 |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料仓载料器的定位装置 |
CN104495186A (zh) * | 2014-11-10 | 2015-04-08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堆垛机方向与定位复验方法 |
CN105511383A (zh) * | 2014-09-24 | 2016-04-20 |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坝顶门机自动对位装置 |
CN106370887A (zh) * | 2016-08-29 | 2017-02-01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绞盘旋转检测装置及方法 |
-
2017
- 2017-02-14 CN CN201710078128.3A patent/CN1069079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60783A (ja) * | 1992-08-06 | 1994-03-04 | Omron Corp | 近接スイッチ |
CN101551226A (zh) * | 2009-04-24 | 2009-10-07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提高精密加工设备运动平台绝对位置定位精度的装置和方法 |
CN102506784A (zh) * | 2011-11-24 | 2012-06-20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滑动配合机构及测量装置、测量方法、集装箱堆高机 |
CN202379486U (zh) * | 2011-12-31 | 2012-08-15 |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料仓载料器的定位装置 |
CN105511383A (zh) * | 2014-09-24 | 2016-04-20 |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坝顶门机自动对位装置 |
CN104495186A (zh) * | 2014-11-10 | 2015-04-08 |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堆垛机方向与定位复验方法 |
CN106370887A (zh) * | 2016-08-29 | 2017-02-01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绞盘旋转检测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907985A (zh) | 2017-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07985B (zh) | 定位方法 | |
NL2022625B1 (en) | Adjustable pile guide and method of piling | |
IT1255316B (it) | Procedimento per rilevare gli scostamenti della posizione effettiva di un tratto di binario | |
CN105841856A (zh) | 一种感知接触点三维力位移与三维力的触须传感器 | |
CN105334847B (zh) | 自移动机器人 | |
CN102566499A (zh) | 直线往复移动设备及其定位控制方法 | |
CN107917682A (zh) | 外置式深孔直线度检测装置与方法 | |
RU2008116387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прямолинейных полостей вихревыми токами | |
EP4365537A3 (de) | Wälzlager mit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 |
CN202067114U (zh) | 线性往复运动机构、数控机床、喷绘机和数码印刷设备 | |
CN203578448U (zh) | 非接触式双锥头自动对中系统 | |
CN101864709B (zh) | 一种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上cpⅲ点位移动控制方法 | |
EP4175901A1 (en) | A measurement assembly for measuring wear of the surface of revolution of rotating members, a machine that incorporates said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easurement | |
CN206450188U (zh) | 外置式深孔直线度检测装置 | |
WO2021110482A1 (en) | A flow measuring device | |
CN205192459U (zh) | 一种防漏工序检测机构 | |
CN209181812U (zh) | 一种用于编码器校准的辅助装置 | |
CN105747985A (zh) | 具有可调电位器的擦玻璃装置 | |
CN103821053A (zh) | 正火设备的线圈随动对位系统以及包含该系统的正火设备 | |
CN105414653A (zh) | 一种板材定尺系统及方法 | |
CN210913951U (zh) | 一种纸卷传送装置和纸卷传送系统 | |
CN107191493A (zh) | 一种液压缸移动调节式直线导轨安装装置 | |
CN106181325A (zh) | 汽车天窗机构转轴安装工装 | |
CN106872964A (zh) | 定位方法 | |
CN103231534B (zh) | 轮胎成型机一二段传递装置定位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