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07981B - 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07981B
CN106907981B CN201710014738.7A CN201710014738A CN106907981B CN 106907981 B CN106907981 B CN 106907981B CN 201710014738 A CN201710014738 A CN 201710014738A CN 106907981 B CN106907981 B CN 106907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ng rod
variable
counter boring
measuring par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47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07981A (zh
Inventor
宋宏远
吴铁锋
李剑
乐光
郑娜
陈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147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079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07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7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07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7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1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ep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还包括:升降套筒,其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相对位移读数部件;升降定位杆,其顶部为旋转头,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其底部设置有宽头部,宽头部具有水平横向长度;可变角度测量部件,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为转动芯,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底部为滑块,滑块被容纳在滑动腔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水平运动,滑块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具有向升降定位杆的中心轴靠拢的趋势。本发明提供的锪窝深度测量工具,结构简明、易于操作,便于在飞机等各个机械领域的制造及维修现场快速准确进行测量,能够很好地用于锪窝深度的工程测量。

Description

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锪窝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在制造、验收等阶段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测量。锪窝深度直接影响与之配合的沉头类紧固件的使用效果,也是重要的强度评估参数。因此,锪窝深度的工程测量对产品制造、工程处置,以及后续结构设计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三坐标测量仪可以进行锪窝深度测量,但是这种测量方式在锪窝测量过程中采点困难,效率偏低且价格昂贵,因此难以在工程上大量使用。Trulok公司SR9系列产品可以进行锪窝测量,但价格较贵且需要提前得知锪窝角度等参数来辅助计算得到锪窝深度。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多个量规分别测量孔径、窝径和锪窝角度,然后换算得到锪窝深度数据,这种方法涉及多个操作步骤,容易造成较大的工具累积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多种锪窝深度测量工具,结构简明、易于操作,便于在飞机等各个机械领域的制造及维修现场快速准确进行测量,能够很好地用于锪窝深度的工程测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的外侧壁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套筒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
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用于读出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移,
升降定位杆,所述升降定位杆被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套筒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定位杆顶部为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所述升降定位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升降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所述升降定位杆底部设置有宽头部,所述宽头部具有水平横向长度,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为转动芯,所述转动芯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定位杆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底部为滑块,所述滑块被容纳在所述滑动腔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水平运动,滑块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滑动腔相连,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升降定位杆的中心轴靠拢的趋势。
较优选地,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所述外套筒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或者,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与所述升降套筒和/或所述外套筒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较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所述旋紧螺钉穿过所述外套筒,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的外表面。
相对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锪窝深度测量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第一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的宽头部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使之张开,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第二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的宽头部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使之进一步张开,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所述滑块至所述转动芯之间的长度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的外侧壁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套筒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
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用于读出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移,
升降定位杆,所述升降定位杆被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套筒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定位杆顶部为旋转头,所述升降定位杆底部设置有宽头部,所述宽头部具有水平横向长度,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在竖直方向的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深度的凹部,所述升降定位杆的宽头部能够适配地落位在所述凹部中,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为转动芯,所述转动芯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定位杆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底部为滑块,所述滑块被容纳在所述滑动腔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水平运动,滑块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滑动腔相连,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升降定位杆的中心轴靠拢的趋势。
较优选地,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所述外套筒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或者,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与所述升降套筒和/或所述外套筒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较优选地,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在竖直方向的设置有两个、三个或四个不同深度的凹部;所述外套筒上开设两个、三个或四个观察窗口并分别标有相应刻度线,或者采用一个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较优选地,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
较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所述旋紧螺钉穿过所述外套筒,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的外表面。
相对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锪窝深度测量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旋转所述旋转头,使所述升降定位杆的宽头部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使之张开,并使所述升降定位杆的宽头部落位于第一深度的第一凹部中,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旋转所述旋转头第二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的宽头部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使之进一步张开,并使所述升降定位杆的宽头部落位于第二深度的第二凹部中,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所述滑块至所述转动芯之间的长度值。
本发明还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的外侧壁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套筒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
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用于读出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移,
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能够在所述升降套筒内的同一深度上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所述定位杆顶部为旋转头,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所述定位杆底部设置有宽头部,所述宽头部具有水平横向长度,所述定位杆的宽头部在水平面内的不同横向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横向长度,所述定位杆在竖直方向不能上下移动,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为转动芯,所述转动芯能够沿着所述定位杆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底部为滑块,所述滑块被容纳在所述滑动腔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水平运动,滑块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滑动腔相连,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定位杆的中心轴靠拢的趋势,
其中,所述定位杆抵住所述滑块或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
较优选地,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所述外套筒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或者,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与所述升降套筒和/或所述外套筒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较优选地,所述定位杆的宽头部的水平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状,或者一种封闭形状,所述封闭形状中心对称,所述封闭形状中,至少具有两段外周呈圆弧形,所述两段外周分别对应为以所述封闭形状的中心为圆心且半径不同的圆周的一部分。
较优选地,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在竖直方向在一个竖直方向的深度设置有一个凹部,所述定位杆的宽头部能够适配地落位在所述凹部中。
较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所述旋紧螺钉穿过所述外套筒,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的外表面。
相对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锪窝深度测量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第一圈数,使所述定位杆的宽头部的第一水平横向长度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使之张开,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第二圈数,使所述定位杆的宽头部的第二水平横向长度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使之张开,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所述滑块至所述转动芯之间的长度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套筒,所述升降套筒的外侧壁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套筒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
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用于读出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外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移,
升降定位杆,所述升降定位杆被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套筒的内侧壁上下移动,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为转动芯,所述转动芯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定位杆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底部为滑块,所述滑块被容纳在所述滑动腔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水平运动,滑块的一端设有水平连杆,
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能够把所述升降定位杆的竖直移动通过旋转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并使与所述水平连杆相连的滑块13在所述滑动腔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较优选地,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所述外套筒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或者,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与所述升降套筒和/或所述外套筒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较优选地,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所述升降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定位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升降套筒的内侧壁上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
较优选地,所述升降定位杆上的所述外螺纹下方还设置第二外螺纹,所述水平连杆上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结构为蜗轮齿轮结构,其蜗轮部分与所述升降定位杆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其齿轮部分与所述水平连杆上的齿条相配合。
较优选地,所述升降定位杆上的所述外螺纹下方还设置第二外螺纹,所述水平连杆上设置有水平连杆,所述传动结构为齿轮连杆结构,其蜗杆部分与所述升降定位杆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其连杆部分与所述水平连杆铰链连接。
较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所述旋紧螺钉穿过所述外套筒,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的外表面。
相对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锪窝深度测量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第一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在旋转的同时产生竖直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把所述升降定位杆的旋转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进而使与所述水平连杆连接的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动腔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随之张开,直至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第二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在旋转的同时产生竖直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把所述升降定位杆的旋转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进而使与所述水平连杆连接的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动腔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随之张开或收拢,直至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I|,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所述滑块至所述转动芯之间的长度值。
较优选地,所述传动结构为两端铰接连杆,连杆一端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的下部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水平连杆的端部铰接。
较优选地,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所述旋紧螺钉穿过所述外套筒,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的外表面。
相对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锪窝深度测量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使所述升降定位杆产生竖直方向移动第一距离Z1,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把所述升降定位杆的竖直移动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进而使与所述水平连杆连接的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动腔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随之张开,直至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不动,使所述升降定位杆产生竖直方向移动第二距离Z2,所述Z2不同于Z1,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把所述升降定位杆的竖直移动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进而使与所述水平连杆连接的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动腔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内侧随之张开,直至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保持所述升降套筒与所述升降定位杆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沿着所述外套筒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的所述滑块至所述转动芯之间的长度值。
本发明的上述多种锪窝深度测量工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明、易于操作,便于在飞机等各个机械领域的制造及维修现场快速准确进行测量,能够很好地用于锪窝深度的工程测量。除此之外,本发明的锪窝深度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特别适合锪窝裂口或遭受一些破坏的场合,这些场合往往难以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锪窝深度测量;也特别适合操作人员难以架设组合测量工具的场合,这些锪窝往往处于斜壁甚至倒壁上,难以采用其他组合工具并同时保持较好的操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的又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剖面图。
图2B是图2A的局部放大图。
图2C是本发明的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剖面图。
图2D是本发明的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剖面图。
图2E是图2D的局部放大图。
图2F是图2D中的一种宽头部的水平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2G是图2D中的又一种宽头部的水平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剖面图。
图3B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
图3C是本发明的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剖面图。
图3D是图3C的局部放大图。
图3E是本发明的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剖面图。
图3F是图3E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中的一种两凹部可变角度测量部件。
图5B是本发明中的一种四凹部可变角度测量部件。
图6A是本发明中的一种两杆可变角度测量部件。
图6B是本发明中的一种四杆可变角度测量部件。
图7A是本发明的锪窝深度测量方法的测量前的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的锪窝深度测量方法的测量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参照构成该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展示出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被实现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不是为了穷尽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可以理解,其他的实施方式可以被利用,结构性或逻辑性的改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被做出。对于附图,方向性的术语,例如“下”、“上”、“左”、“右”等,是参照所描述的附图的方位而使用的。由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组件能够被以多种方位实施,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的目的。因此,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作为限制的意义,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首先,介绍本发明的第一组优选实施例。
如图1A所示,是本发明一种优选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外形图。结合图2A可知,此测量装置最外侧是一个外套筒4,外套筒4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在外套筒4上开设有多个观察窗口,并在观察窗口旁标有刻度线6。较优选地,在外套筒4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旋紧螺钉5,所述旋紧螺钉5穿过所述外套筒4,能够抵住升降套筒3的外表面。
如图2A所示,在外套筒4中,是一个与其同心的升降套筒3,升降套筒3的外侧壁能够沿着外套筒4的内侧壁上下移动,可以通过观察窗口观察到升降套筒3的上下移动情况,较优选地,升降套筒上可以设有基准线7。在升降套筒3的靠近上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此内螺纹与设置在升降定位杆2靠近上部的外螺纹相互配合。升降套筒3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11。较优选地,如图6A所示,开设有相对的两个滑动腔11,也可以较优选地,如图6B所示,开设有四个间隔90度的滑动腔11,具体开设滑动腔数量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图2B所示,在每个滑动腔11中,均容纳有一个滑块13。尽管图中未示出,开设有三个间隔120度的滑动腔也是可行的,此种布置具有较好的平衡性,也是本发明意图保护的技术方案。
如图2A所示,在升降套筒3中,是一个与其同心的升降定位杆2,升降定位杆2能够通过螺旋上升或下降,从而沿着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下移动。升降定位杆2顶部为旋转头,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较优选地,此种刻度可以为360度的转盘形式设置,或者如钟表面设置。升降定位杆2底部设置有宽头部,宽头部具有水平横向长度。
如图2A所示,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是倒置布置的。具体而言,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在图2A中最下方)为转动芯15,转动芯15能够沿着升降定位杆2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转动芯15类似于伞架的各个伞辐在中心处汇聚的尖点。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底部(在图2A中的最上方)为滑块13,滑块13被容纳在滑动腔11中并能够沿着滑动腔11水平运动,滑块13的一端通过弹簧12与滑动腔11相连,滑块13能够在弹簧12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中心轴靠拢的趋势。图2A和图2B中,描述的各个弹簧12的固定端是设置在滑动腔11的靠近升降定位杆2的一侧,此种弹簧12是依靠弹性拉力起作用,把滑块13往中心轴处拉;在图中未示出,各个弹簧的固定端也可以设置在滑动腔11的靠近外套筒4的一侧,此种弹簧是依靠弹性推力起作用,把滑块13往中心轴处推。这两种弹簧布置方式,都是本发明意图保护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优选地设置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如图5A所示,为具有两个凹部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如图5B所示,为具有四个凹部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简单而言,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在竖直方向的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深度的凹部,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能够适配地落位在所述凹部中,对应于每个凹部,所述外套筒4上开设的观察窗口并分别标有相应刻度线6。之所以采用凹部,是考虑到可以让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19更准确地落位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相应位置,从而更精确地控制宽头部19与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之间接触。
有了以上优选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锪窝深度进行测量,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图2A、7A所示,将外套筒4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如图2A、4、7A所示,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旋转头1第一圈数N1,使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顶住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使之张开,进而使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一角度θ1。其中,根据预先的设置,可以准确地确定第一圈数N1与第一角度θ1的精确对应关系,因此,只要旋转头1转过第一圈数N1,那么,此时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角必定为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如图7A、7B所示,从图7A向图7B的变化过程中,保持升降套筒3与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升降套筒3沿着外套筒4竖直向下移动,直至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锁紧旋紧螺钉5,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观察窗口上的第一刻度值B1。
步骤四,如图2A、4、7A所示,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旋转头1第二圈数N2,使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顶住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使之进一步张开,进而使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二角度θ2。此处的θ2大于θ1。其中,与步骤二类似,根据预先的设置,可以准确地确定第二圈数N2与第二角度θ2的精确对应关系,因此,只要旋转头1转过第二圈数N2,那么,此时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角必定为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与步骤三类似,保持升降套筒3与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升降套筒3沿着外套筒4竖直移动,再次使得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第二角度θ2对应的观察窗口上的第二刻度值B2;
步骤六,采用公式计算得到锪窝深度h,其中L是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滑块13至转动芯15之间的长度值,是一个已知值。
由此,可以计算得到锪窝深度h的值,可以结合图4,理解此公式的原理。本发明的测量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使用本发明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进行两次不同角度的测量,也就是说,记录两次测量时的可变测量测量装置角度值θ1和θ2。其中,θ1和θ2的数值,可以根据旋转头1第一圈数N1和旋转头1第二圈数N2进行唯一确定。
此时,涉及到两次的刻度值B1和B2是如何读取得到的,可以结合图7A、7B进行理解。如图7A、7B所示,升降套筒3下表面露出高度和升降套筒3相对于外套筒的位移值是相关的。初始状态下升降套筒3下表面到外套筒4下表面的高度差记为X(不标识1、2,1、2只是代表第一次或第二次测量),测量过程中升降套筒3相对于外套筒的位移值记为Y,那么升降套筒3下表面露出高度B=X-Y。X值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在测量装置制造阶段得到其具体值,属于已知量,因此升降套筒3下表面露出高度B和升降套筒位移值Y存在简单数学关系。经过两次测量,就存在两个可变测量测量装置露出高度B1和B2。
通过两次不同角度的测量可以得到θ1、θ2、B1、B2这四个数据,同时,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滑块13至转动芯15之间的长度值L是已知的,则因为两次测量的孔径是不变的,θ1、θ2、B1、B2、L与锪窝深度h之间存在如下几何关系:
继续推导,可以得到锪窝深度的公式,即: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例中,θ1<θ2,先测得的是较小的θ1,再测得较大的θ2,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这种大小关系和测量先后关系是无关紧要的,完全可以先测得较大的θ2,再调节本发明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后测得较小的θ1。因此,本发明的对于θ1和θ2的测量先后顺序可以互换,这完全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属于本发明意图保护的技术方案。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图1A中,采用了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以此作为相对位移读数部件。事实上,各种相对位移读数部件,只要能够用于读出升降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移,比如图1B所示,与升降套筒3和/或所述外套筒4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也都是可以满足本发明中的要求。在图1B的优选实施例中,电子位移读数装置67被设置在升降套筒3上,可以从电子位移读数装置67直接读得升降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移。也可以把电子位移读数装置67设置在外套筒4上或升降定位杆2上或其他任何可以固定之处,皆为可行。由此可知,当本发明中包含各种公知的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时,这些技术方案也都落入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围之中。
可以注意到,在此实施例中,无论采用哪种相对位移读数部件,即采用图1A中的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或者采用图1B中的与升降套筒3和/或所述外套筒4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相对位移读数部件读出的升降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移(结合图7A、7B进行理解)都可以表示为B值或Y值(比如:第一次测量中的B1、Y1,或第二次测量中的B2、Y2),或者与B值或Y值有关数值,比如加或减一个常数或进行线性变换后的数值。
为了方便起见,以下各组实施例中,都以图1A中的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形式的位移读数装置为例,进行具体实施例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采用如图1B的位移读数装置,比如采用电子位移读数装置67,可以适用于之后的各组优选实施中,这些变换,也都落入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围之中。
由此,介绍了本发明的第一组优选实施例。
其次,介绍本发明的第二组优选实施例。
如图2C所示,此第二组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与第一组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有很多类似之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取消了升降套筒3的靠近上部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设置,也取消了在升降定位杆2靠近上部的外螺纹设置,并且不必须在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同时,必须保证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在竖直方向的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深度的凹部,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能够适配地落位在凹部中。
事实上,之所以能够采取这种设置,正是利用了如下原理,以第一凹部为例,即:当第一凹部的位置一定时,此第一凹部所对应的第一角度θ1也唯一确定。对于第二角度θ2,如法炮制。
采用此第二组实施例的测量装置的测量锪窝深度的方法,与采用第一组实施例的测量装置进行测量锪窝深度的方法类似,其原理也是采用两个不同角度θ1和θ2,利用推导后的公式进行锪窝深度计算,不再赘述。
可以是,如图5A所示,为具有两个凹部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还可以是,如图5B所示,为具有四个凹部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简单而言,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在竖直方向的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深度的凹部,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能够适配地落位在所述凹部中,对应于每个凹部,外套筒4上开设的观察窗口并分别标有相应刻度线6。
不妨以图5B所示的具有多个凹部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为例,进一步说明多个凹部的如下优点,以及在测量时的凹部选择。
可变测量测量装置如果有两个凹坑,假设对应的80°和30°,则至少需要一对刻度线和一个测量读数观察窗口。可以理解,一对刻度线可以是位于一个刻度表内的两个不同刻度。
可变测量测量装置如果有三个凹坑,假设对应的80°、60°和30°,则可能会用到80°和30°、60°和30°,而一般不会用80°和60°(因为为了消除误差,两次测量角度之间相差大一点比较好),需要二对刻度线和二个测量读数观察窗口。
可变测量测量装置如果有四个凹坑,假设对应的80°、60°、45°和30°,同理,则需要四对刻度线和四个测量读数观察窗口。如图1A所示,当观察窗口较多时,可以充分利用外套筒4的整个外圆周,对观察窗口的设置进行合理的角度分布和高度分布。
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对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进行各种设置。此种设置不仅适用于第二组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各组实施例,比如第一组和第三组实施例。如图6A所示,升降套筒3底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滑动腔11,因此,此时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实际上为两根相对的杆构成。如图6B所示,升降套筒3底部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滑动腔11,因此,此时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实际上为四根相对的杆构成。图中未示出,也可以把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设置成整体伞面圆锥面状,具体开设滑动腔数量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然后,介绍本发明的第三组优选实施例。
如图2D、2E、2F所示,此第三组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与第一组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有很多类似之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取消了升降套筒3的靠近上部的内侧壁上的内螺纹设置,也取消了在升降定位杆2靠近上部的外螺纹设置;但是,必须保证定位杆2能够在升降套筒3内的同一深度上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因此,此处不再称其为升降定位杆,而只是称其为定位杆,同时,定位杆2顶部为旋转头1,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定位杆2底部设置有宽头部19,要注意到,宽头部19具有水平横向长度,而且定位杆2的宽头部19在水平面内的不同横向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横向长度,定位杆2在竖直方向不能上下移动。
根据图2D,并结合图2E和图2F,图2F中,展示了一种优选的宽头部19,其形状为椭圆形截面,而且此椭圆形的宽头部19正好能够与各个滑块13相互抵住,如图2E所示,且椭圆形的宽头部19正好位于滑动腔11所在的平面内。在此种布置下,通过旋转旋转头1,就可以直接转动椭圆形的宽头部19,当椭圆形的长轴与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接触时,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被较大地撑开,当椭圆形的短轴与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接触时,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被较小地撑开,由此,就可以调节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转动芯15处的角度大小。两端的弹簧依靠自身推力把各个滑块13往中心轴方向推动或产生推动的趋势。对于椭圆形的宽头部19的转动角度,可以通过定位杆2顶部旋转头1上的刻度进行精确旋转,比如椭圆形短轴对应的是第一水平横向长度且此时获得较小的θ1,椭圆形短轴对应的是第二水平横向长度且此时获得较大的θ2。
以上讲述了如何调节此第三组优选实施例中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顶端转动芯15处的角度θ1或θ2,事实上,由于采用了椭圆形宽头部19,在最小的θ1和最大的θ2之间的角度都可以进行选取,且这种调节角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十分有利于对各个角度的灵活选取。每个角度都可以与定位杆2顶部旋转头1上的刻度进行精确对应。进一步地,也可以把椭圆形换成其他形状,尤其是可以选取一种轮廓线,此种轮廓线下,可以使得定位杆2顶部旋转头1上的刻度均匀分布,这显然是十分有利于调节旋转头1。
很特别地,在图2G中,定位杆2的宽头部的水平截面形状为一种封闭形状,在此封闭形状中,至少具有两段外周呈圆弧形MN和PQ,两段圆弧形外周MN和PQ分别对应为以封闭形状的中心O为圆心且半径不同(分别为R1和R2)的圆周的一部分。可注意到,此封闭形状是中心对称的,在图2G中,有分别与两段圆弧形外周MN和PQ相对180度处的同样两端圆弧段。这样选择的优点十分明显,相较于图2F中,较难准确地选准椭圆的长轴或者短轴,此处的图2G中,可以有MN和PQ分别保证在一段弧长区域或者一个角度区域内的半径始终相同,比如保持为R1和R2,给操作者提供了容许的偏差空间,只要在这个弧长上,那么都是有效的准确取值。以下仍以图2F为例介绍,应当理解,都是可以用图2G中的实施例替代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D、2E、2F中,椭圆形的宽头部19位于与滑动腔11相同的水平平面内,这种方式属于优选方式,但是这种布置方式并不唯一,还有别的替代方式。比如,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在竖直方向的深度设置有一个凹部,定位杆2的宽头部能够适配地落位在所述凹部中,这样的设置方式,也能完全起到同样的功效。
对于使用第三组优选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方法,可以参考第一组及其他组实施例中的情形,不再赘述。
接着,介绍本发明的第四组优选实施例。
需要指出的是,本组实施例与之前的三组实施例有较大不同,最明显的不同是:本组实施例中,不再设置有宽头部。
如图3A、3B或3C、3D所示,在第四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4,外套筒4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还包括:
升降套筒3,升降套筒3的外侧壁能够沿着外套筒4的内侧壁上下移动,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升降套筒3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11,
升降定位杆2,升降定位杆2被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3中并能够沿着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升降定位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为转动芯15,转动芯15能够沿着升降定位杆2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底部为滑块13,滑块13被容纳在滑动腔11中并能够沿着滑动腔11水平运动,滑块13的一端设有水平连杆131,
传动结构,传动结构能够把升降定位杆2的竖直移动通过旋转传递给水平连杆131并使与所述水平连杆131相连的滑块13在滑动腔11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传动机构的目的在于:把升降定位杆2精确地按一定数值关系转换为与水平连杆131相连的滑块13的水平方向移动量。由此,本发明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A、3B所示,为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升降定位杆2上的外螺纹下方还设置第二外螺纹,水平连杆131上设置有齿条,传动结构为蜗轮齿轮结构25,其蜗轮部分251与升降定位杆2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其齿轮部分252与水平连杆131上的齿条1311相配合。
如图3C、3D所示,为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升降定位杆2上的外螺纹下方还设置第二外螺纹,水平连杆131上设置有水平连杆,传动结构为齿轮连杆结构26,其蜗杆部分261与升降定位杆2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其连杆部分262与水平连杆131铰链连接。
在上述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都采用到蜗轮部分,只是在与水平连杆131相连的结构上有所不同,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齿轮齿条连接方式,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铰接连杆连接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能够在制造此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时,使得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与滑块13的具体位置形成精确对应,其实质也就是能够与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顶端转动芯15处的角度(比如θ1或θ2)形成精确对应。
在上述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无论图3A、3B,还是图3C、3D,都可以更优选地把滑动腔11设置为如图6A所示的形式,即升降套筒3底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滑动腔11,因此,此时的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实际上为两根相对的杆构成。如此布置,可以较好地利用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采用蜗杆结构,能够很精确地控制各个部件的走位,如螺旋千分尺的原理一样。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本组实施例的构思中,传动结构的作用是把升降定位杆2的竖直移动通过旋转传递给水平连杆131并使与所述水平连杆131相连的滑块13在滑动腔11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即使是采用了与上述两个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其他本领域内惯用传动结构,也都是本发明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意图保护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贡献点很多,传动结构是其中的一部分,上述两个具体实施方式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中的传动结构的限制。
对于使用第四组优选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方法,可以参考第一组及其他组实施例中的情形,不再赘述。
最后,介绍本发明的第五组优选实施例。
如图3E、3F所示,此第五组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与第四组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有很多类似之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取消了旋转头1,还取消了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也取消了升降定位杆2上设置的外螺纹;但是,必须保证传动结构为两端铰接连杆27,连杆27一端与升降定位杆2的下部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水平连杆131的端部铰接。
此种设置方式的特点是,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时,直接使升降定位杆2产生竖直方向移动第一距离Z1或第二距离Z2,而不再通过第四组优选实施例中的内外螺纹的配合进行调节,也不再采用蜗轮形式。因此,此种设置方式较为直接,取消了旋转头1的设置,有其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组实施例的构思中,传动结构的作用是把升降定位杆2的竖直移动通过旋转传递给水平连杆131并使与所述水平连杆131相连的滑块13在滑动腔11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即使是采用了与上述两个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其他本领域内惯用传动结构,也都是本发明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意图保护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贡献点很多,传动结构是其中的一部分。
非常显然的是,旋紧螺钉5可以与第一组至第五组中任何一组的优选实施例配合使用,有利于更好地观察刻度读数。
对于使用第五组优选实施例中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方法,可以参考第一组及其他组实施例中的情形,不再赘述。
以上为五组不同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具体描述,及对于采用此测量装置进行测量方法的详细介绍。本发明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的各种变形方式众多,都采用了同一发明构思,即通过调整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顶部转动芯15处的夹角值,分两次测量,并分别获得读数,进而计算得到锪窝深度的数值。因此,上述各组优选实施例均采用了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单一性。
在介绍了以上五组不同的优选实施例后,可以发现,在锪窝深度测量方法的最后一步,都采用了公式:
在以上的介绍中,都是通过两次测量,对应第一角度θ1和第二角度θ2,分别读取第一刻度值B1和第二刻度值B2的数值,再代入到上述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到最后的锪窝深度h的值。
事实上,在上述五组不同的优选实施例中,都包含这样的技术方案:即事先确定第一角度θ1和第二角度θ2。比如,旋转头1旋转第一圈数N1,就能精确对应第一角度θ1,此时通过读取旋转头1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就能精确选取第一角度θ1,再比如,在第二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凹部的位置确定,就能精确对应第一角度θ1,其他各组具体实施方式中,也是如此。
由此可知,可以对上述公式进行进一步优化:h=|h2-h1|,其中:
可以知道,L、θ1、θ2都已知时,B1与h1一一对应,B2与h2一一对应,因此,也就可以直接把刻度线6显示的刻度表,从显示B值(比如B1、B2的值)改进为显示h值(比如h1、h2的值)。由此,第一刻度值和第二刻度值也可以由之前的第一刻度值B1和第二刻度值B2改进为第一刻度值h1和第二刻度值h2。这样一来,就可以用事先已计算好的h1和h2的数值,也就无需再进行上述公式中正弦和正切函数的计算了。上述方法的限制是:必须采用已经事先确定的第一角度θ1和第二角度θ2的值。因此,在简便计算的同时,其通用性受到一定限制。与之相对,之前采用B1、B2值代入到公式中进行计算的方法,虽然计算较为繁琐,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任意的第一角度θ1和第二角度θ2的值。
应当注意到,在这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分别结合图1A或图1B,换而言之,无论采用哪种相对位移读数部件,即采用图1A中的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或者采用图1B中的与升降套筒3和/或所述外套筒4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相对位移读数部件读出的升降套筒3与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移(结合图7A、7B进行理解)都可以表示为上述第一次测量中的h1值或第二次测量中的h2。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相对位移h1值或h2值并不是通过的计算得到的。也就是说,从原理上而言,仍然是在知道了B1和B2之后,分别计算得到h1和h2的值,但是为了读数简便,可以直接把h1值和h2值就作为相对位移,或者与h1值或h2值有关数值,比如加或减一个常数或进行线性变换后的数值作为相对位移。
总体而言,采用B1、B2结合公式的算法,与采用h1、h2的直接算法,各有所长。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组优选实施例中,各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都是本发明希望保护的内容。
对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综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Claims (25)

1.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4),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套筒(3),所述升降套筒(3)的外侧壁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筒(4)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套筒(3)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11),
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用于读出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移,
升降定位杆(2),所述升降定位杆(2)被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3)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定位杆(2)顶部为旋转头,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所述升降定位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所述升降定位杆(2)底部设置有宽头部,所述宽头部具有水平横向长度,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为转动芯(15),所述转动芯(15)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底部为滑块(13),所述滑块(13)被容纳在所述滑动腔(11)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11)水平运动,滑块(13)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滑动腔(11)相连,所述滑块(13)能够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中心轴靠拢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所述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
或者,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与所述升降套筒(3)和/或所述外套筒(4)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5),所述旋紧螺钉(5)穿过所述外套筒(4),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3)的外表面。
4.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4),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套筒(3),所述升降套筒(3)的外侧壁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筒(4)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套筒(3)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11),
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用于读出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移,
升降定位杆(2),所述升降定位杆(2)被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3)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定位杆(2)顶部为旋转头,所述升降定位杆(2)底部设置有宽头部,所述宽头部具有水平横向长度,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在竖直方向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深度的凹部,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能够适配地落位在所述凹部中,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为转动芯(15),所述转动芯(15)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底部为滑块(13),所述滑块(13)被容纳在所述滑动腔(11)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11)水平运动,滑块(13)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滑动腔(11)相连,所述滑块(13)能够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中心轴靠拢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所述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
或者,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与所述升降套筒(3)和/或所述外套筒(4)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在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三个或四个不同深度的凹部;所述外套筒(4)上开设两个、三个或四个观察窗口并分别标有相应刻度线或者采用一个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5),所述旋紧螺钉(5)穿过所述外套筒(4),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3)的外表面。
9.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4),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套筒(3),所述升降套筒(3)的外侧壁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筒(4)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套筒(3)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11),
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用于读出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移,
定位杆(2),所述定位杆(2)能够在所述升降套筒(3)内的同一深度上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所述定位杆(2)顶部为旋转头,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所述定位杆(2)底部设置有宽头部,所述宽头部具有水平横向长度,所述定位杆(2)的宽头部在水平面内的不同横向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横向长度,所述定位杆(2)在竖直方向不能上下移动,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为转动芯(15),所述转动芯(15)能够沿着所述定位杆(2)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底部为滑块(13),所述滑块(13)被容纳在所述滑动腔(11)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11)水平运动,滑块(13)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滑动腔(11)相连,所述滑块(13)能够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具有向所述定位杆(2)的中心轴靠拢的趋势,
其中,所述定位杆(2)抵住所述滑块(13)或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所述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
或者,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与所述升降套筒(3)和/或所述外套筒(4)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的宽头部的水平截面形状为:
椭圆形状,或者
一种封闭形状,所述封闭形状中心对称,所述封闭形状中,至少具有两段外周呈圆弧形,所述两段外周分别对应为以所述封闭形状的中心为圆心且半径不同的圆周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在竖直方向的深度设置有一个凹部,所述定位杆(2)的宽头部能够适配地落位在所述凹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5),所述旋紧螺钉(5)穿过所述外套筒(4),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3)的外表面。
14.一种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套筒(4),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用于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套筒(3),所述升降套筒(3)的外侧壁能够沿着所述外套筒(4)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升降套筒(3)的底部包括水平方向开设的滑动腔(11),
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用于读出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位移,
升降定位杆(2),所述升降定位杆(2)被设置在所述升降套筒(3)中并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下移动,
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为转动芯(15),所述转动芯(15)能够沿着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中心轴延长线上下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底部为滑块(13),所述滑块(13)被容纳在所述滑动腔(11)中并能够沿着所述滑动腔(11)水平运动,滑块(13)的一端设有水平连杆(131),
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能够把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竖直移动通过旋转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131)并使与所述水平连杆(131)相连的滑块(13)在所述滑动腔(11)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所述外套筒(4)侧面开设观察窗口并标有刻度线;
或者,所述相对位移读数部件是:与所述升降套筒(3)和/或所述外套筒(4)相连接的电子或机械位移读数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顶部为旋转头,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所述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定位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升降套筒(3)的内侧壁上设置的内螺纹相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定位杆(2)上的所述外螺纹下方还设置第二外螺纹,
所述水平连杆(131)上设置有齿条,
所述传动结构为蜗轮齿轮结构(25),其蜗轮部分(251)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其齿轮部分(252)与所述水平连杆(131)上的齿条相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定位杆(2)上的所述外螺纹下方还设置第二外螺纹,
所述水平连杆(131)上设置有水平连杆,
所述传动结构为齿轮连杆结构,其蜗杆部分(261)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其连杆部分(262)与所述水平连杆(131)铰链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为两端铰接连杆,连杆一端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下部铰接,连杆另一端与所述水平连杆(131)的端部铰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个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旋紧螺钉(5),所述旋紧螺钉(5)穿过所述外套筒(4),能够抵住所述升降套筒(3)的外表面。
21.一种锪窝深度测量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1)第一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使之张开,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1)第二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使之进一步张开,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所述滑块(13)至所述转动芯(15)之间的长度值。
22.一种锪窝深度测量方法,采用权利要求4-8中任一个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旋转所述旋转头(1),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使之张开,并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落位于第一深度的第一凹部中,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旋转所述旋转头(1)第二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使之进一步张开,并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宽头部落位于第二深度的第二凹部中,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所述滑块(13)至所述转动芯(15)之间的长度值。
23.一种锪窝深度测量方法,采用权利要求9-13中任一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1)第一圈数,使所述定位杆(2)的宽头部的第一水平横向长度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使之张开,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1)第二圈数,使所述定位杆(2)的宽头部的第二水平横向长度顶住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使之张开,进而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所述滑块(13)至所述转动芯(15)之间的长度值。
24.一种锪窝深度测量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1)第一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在旋转的同时产生竖直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把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旋转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131),进而使与所述水平连杆(131)连接的所述滑块(13)在所述滑动腔(11)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随之张开,直至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依据所述旋转头(1)的上表面上刻有的水平面内的旋转刻度,旋转所述旋转头(1)第二圈数,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在旋转的同时产生竖直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把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旋转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131),进而使与所述水平连杆(131)连接的所述滑块(13)在所述滑动腔(11)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随之张开或收拢,直至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所述滑块(13)至所述转动芯(15)之间的长度值。
25.一种锪窝深度测量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锪窝深度测量装置,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所述外套筒(4)的底部抵住被测量的锪窝口处的外侧表面,
步骤二,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产生竖直方向移动第一距离Z1,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把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竖直移动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131),进而使与所述水平连杆(131)连接的所述滑块(13)在所述滑动腔(11)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随之张开,直至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一角度θ1,
步骤三,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一角度θ1对应的第一刻度值B1或第一刻度值h1,其中:
步骤四,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不动,使所述升降定位杆(2)产生竖直方向移动第二距离Z2,所述Z2不同于Z1,并通过所述传动结构把所述升降定位杆(2)的竖直移动传递给所述水平连杆(131),进而使与所述水平连杆(131)连接的所述滑块(13)在所述滑动腔(11)内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内侧随之张开,直至使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顶端转动芯(15)张开至第二角度θ2,
步骤五,保持所述升降套筒(3)与所述升降定位杆(2)相对静止,将所述升降套筒(3)沿着所述外套筒(4)竖直移动,再次使得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外侧与所述锪窝最低角点处接触,读取所述第二角度θ2对应的第二刻度值B2或第二刻度值h2,其中:
步骤六,采用公式或直接采用h=|h2-h1|,计算得到所述锪窝深度h,
其中,在步骤三、步骤五或步骤六中,L是所述可变角度测量部件(14)的所述滑块(13)至所述转动芯(15)之间的长度值。
CN201710014738.7A 2017-01-09 2017-01-09 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Active CN1069079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4738.7A CN106907981B (zh) 2017-01-09 2017-01-09 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4738.7A CN106907981B (zh) 2017-01-09 2017-01-09 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7981A CN106907981A (zh) 2017-06-30
CN106907981B true CN106907981B (zh) 2019-10-22

Family

ID=59207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4738.7A Active CN106907981B (zh) 2017-01-09 2017-01-09 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07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1115A (zh) * 2017-12-08 2018-04-20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测量埋头铆钉凹陷的工具和测量方法
CN108356092A (zh) * 2018-04-17 2018-08-03 上海洪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火工校正检测仪
CN111336898B (zh) * 2018-05-11 2021-08-03 南京溧水高新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地基用平面定位卷式测量仪及使用方法
CN110470202B (zh) * 2019-08-08 2024-04-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圆螺纹牙型角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1733895B (zh) * 2020-05-14 2021-08-31 河北沧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桩孔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161549B (zh) * 2020-09-24 2022-06-21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植筋孔尺寸测量仪器
CN112427668B (zh) * 2020-11-05 2021-10-29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具有钻孔锪窝精度在机检测功能的钻孔执行器
CN112414266A (zh) * 2020-12-15 2021-02-26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对锪窝孔的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193231B (zh) * 2022-02-16 2022-06-14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数控锪窝的底孔孔口测量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5494A (zh) * 2014-12-12 2015-04-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 数字式锪窝深度测量仪
CN104551854A (zh) * 2015-01-19 2015-04-29 清华大学 锪窝装置
CN105033688A (zh) * 2015-09-14 2015-11-11 袁培江 制孔末端执行器及制孔系统
CN105290458A (zh) * 2015-11-18 2016-02-03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简易控制钻孔和锪窝深度限位装置
CN205184413U (zh) * 2015-10-27 2016-04-27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制孔锪窝深度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9979B2 (ja) * 2006-04-19 2008-04-2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加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5494A (zh) * 2014-12-12 2015-04-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 数字式锪窝深度测量仪
CN104551854A (zh) * 2015-01-19 2015-04-29 清华大学 锪窝装置
CN105033688A (zh) * 2015-09-14 2015-11-11 袁培江 制孔末端执行器及制孔系统
CN205184413U (zh) * 2015-10-27 2016-04-27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制孔锪窝深度检测装置
CN105290458A (zh) * 2015-11-18 2016-02-03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简易控制钻孔和锪窝深度限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7981A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7981B (zh) 锪窝深度测量装置及锪窝深度测量方法
CN104655063B (zh) 关节式坐标测量机的高精度标定方法
CN102636097B (zh) 基于双面啮合的齿轮齿廓偏差测量方法
CN107167105A (zh) 一种摆线齿轮检测的误差补偿方法
CN105758364A (zh) 非正交轴系激光经纬仪视准轴动态模型建立方法
CN107984631A (zh) 一种建筑墙体打孔用定位装置
CN108031890A (zh) 一种可调节孔径的打孔钻头
CN109537650A (zh) 一种边坡大量程测距仪及边坡变形实时监测方法
CN105841587A (zh) 一种用于检测交叉孔系中两交叉孔中心距的定心测量装置
CN207675138U (zh) 一种波形唇油封唇口曲面形状误差测量装置
CN105241415B (zh) 一种接触式渐开线蜗杆齿形的测量方法
CN207456347U (zh) 一种螺旋桨螺距测量装置
CN209495623U (zh) 一种多点位移计测读装置
CN209326642U (zh) 一种工程用测绘仪器调节装置
CN103148809A (zh) 石油管外锥管螺纹参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2504091B (zh) 一种铁塔基础偏心测量工具
CN109931847A (zh) 一种多点位移计测读装置
CN104265271A (zh) 一种空间摆轴偏心位移的测量方法
CN107504895A (zh) 面向光栅型微纳定位平台的零点微调装置
CN204679035U (zh) 一种建筑设计专用测量器
CN209368910U (zh) 一种边坡大量程测距仪
CN206330505U (zh) 一种齿轮轴上齿轮中心线与键槽中心线的测量装置
CN106017287A (zh) 一种74°导管锥孔同心度量具
CN206683551U (zh) 径规
CN106908030A (zh) 一种建筑设计专用测量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