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01943B - 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01943B
CN106901943B CN201710128876.8A CN201710128876A CN106901943B CN 106901943 B CN106901943 B CN 106901943B CN 201710128876 A CN201710128876 A CN 201710128876A CN 106901943 B CN106901943 B CN 1069019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assage
guide rail
spinal correction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88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01943A (zh
Inventor
杨以明
郭国领
杨宗翰
杨开富
曾集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1288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01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01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1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01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1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08Apparatus for applying pressure or blows almost perpendicular to the body or limb axis, e.g. chiropractic devices for repositioning vertebrae, correcting deform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13/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patient-supporting su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61H15/0078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powe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2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包括:基座;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中;及滚动按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中,并靠近所述基座的其中一个端部,所述滚动按压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滚动按压装置按照标准脊椎曲度运行;及悬吊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滚动按压装置的一端。通过滚动按压装置使得患者的背部肌肉放松,再通过悬吊装置对患者的脊椎进行调整复位,使得脊椎矫正的操作规范、标准且统一,有效的解决目前脊椎复位技术标准不量化、存在操作不易规范传承、操作不能标准化的问题,保证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操作难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和保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中医采用捏脊和指压疗法对脊椎进行矫正,其主要是使用手指、手掌或它们的某一部位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推拿,使肌肉放松后,采用手法复位技术使错位的脊椎得以矫正。但是,脊椎复位技术标准不量化,存在操作不易规范传承、操作不能标准化等问题,且按摩放松效果慢,尤其是对于体重过大、肥胖人群难以用力到位,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脊椎复位技术标准不量化、存在操作不易规范传承、操作不能标准化的问题,提供一种保证脊椎矫正复位操作标准、规范、保证治疗效果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同时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控制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包括:
基座;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中;及
滚动按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中,并靠近所述基座的其中一个端部,所述滚动按压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滚动按压装置按照标准脊椎曲度运行;及
悬吊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滚动按压装置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按压装置包括具有曲度的导轨、滚轮固定框及多个滑动设置于所述滚轮固定框中的按摩框架组件;
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基座中,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滚轮固定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滚轮固定框运动,所述滚轮固定框带动所述按摩框架组件沿所述导轨运动,同时,所述导轨能够推动所述按摩框架组件沿所述滚轮固定框做升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按压装置还包括承载所述导轨的辊轴,所述导轨的数量为多条,且多条所述导轨呈放射状,并沿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辊轴上;
所述导轨的曲度为标准人体脊椎的曲度;
多条所述导轨分别对应1.5m~2m人体的脊背形态曲度,以1cm~4cm为一个档位,多条所述导轨间隔预设角度固定于所述辊轴上,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30°~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按摩框架组件包括按摩滚轮组、安装所述按摩滚轮组的滚轮杆、设置于所述滚轮杆两端的滑动支撑套管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支撑套管的滚动套管;
所述滚动套管与所述导轨相接触,并沿所述导轨运动;
所述滑动支撑套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滚轮固定框上,带动所述滚轮杆沿所述滑动支撑套管的轴向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滚轮杆之间的距离为4cm~6cm;
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滚轮杆上的所述按摩滚轮组之间的间距为0.8cm~1.2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滚轮组包括中间滚轮及侧边滚轮,所述侧边滚轮设置于所述中间滚轮的两侧,且所述侧边滚轮的数量为2个~5个;
所述中间滚轮的直径范围为2.5cm~3.5cm,所述侧边滚轮的直径范围为4cm~5cm;
所述中间滚轮的表面具有凹面弧度,且所述中间滚轮与相邻的所述侧边滚轮之间平滑过渡;
所述中间滚轮沿所述滚轮杆的轴向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5cm~3.5cm,所述中间滚轮每侧的所述侧边滚轮的沿所述滚轮杆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和的范围为8cm~12cm;
所述中间滚轮与相邻的所述侧边滚轮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侧边滚轮之间的间距均为0.5cm~2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滚轮及所述侧边滚轮均由硬质橡胶制成;
且所述中间滚轮及所述侧边滚轮的硬度范围为60kg/cm2~65kg/c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旋转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辊轴转动,使所述辊轴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导轨与所述按摩框架组件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升降装置能够调节所述辊轴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推进螺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推进螺杆连接,所述推进螺杆与所述按摩滚轮框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推进螺杆驱动所述按摩滚轮框沿所述辊轴的轴向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中;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滚轮固定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滚轮固定框沿所述导轨运动,能够带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伸出或者缩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固定框的两端还设置用于检测所述滚轮固定框运动到位的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床架以及包裹所述床架顶部的隔离支撑件,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滚动按压装置均位于所述床架中,所述按摩框架组件位于所述隔离支撑件的下方,并与所述隔离支撑件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悬吊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悬吊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端部,所述悬吊电机与所述悬吊件连接,以拉动所述悬吊件进行悬吊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两侧的牵引弹性件;
所述悬吊件悬吊被悬吊件时,所述牵引弹性件能够与所述被悬吊件相接触形成牵引平衡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及所述旋转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分别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及所述旋转装置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用于扫描人体脊椎曲度的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还涉及一种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人体脊椎曲度的参数;
步骤S200,旋转装置旋转滚动按压装置的辊轴,并选取符合所述人体脊椎曲度的导轨;
步骤S300,升降装置升降所述辊轴,调整所述辊轴的高度;
步骤S400,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滚动按压装置的滚轮固定框沿所述导轨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人体脊椎曲度的参数通过输入人体高度或者扫描人体脊椎曲度的方式获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悬吊装置能够悬吊患者的腰臀及腿部,驱动装置驱动滚动按压装置与基座上患者的脊背充分接触,滚动按压装置可以对脊背形成交替式节律性按压,使得患者的背部肌肉放松,此时,悬吊装置能够拉开椎间间距,通过往复摆动舒缓脊椎关节间距,修复脊椎关节错位,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保证医疗效果。本发明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先通过滚动按压装置使得患者的背部肌肉放松,再通过悬吊装置对患者的脊椎进行调整复位,使得脊椎矫正的操作规范、标准且统一,有效的解决目前脊椎复位技术标准不量化、存在操作不易规范传承、操作不能标准化的问题,保证医护人员力量分配均匀,进而保证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操作难度。
由于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用于上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控制方法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去掉悬吊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导轨与按摩框架组件相配合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中辊轴上安装多条导轨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脊椎矫正按摩装置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基座;
110-床架;
120-枕架;
121-俯卧面孔;
200-驱动装置;
210-驱动电机;
220-推进螺杆;
300-滚动按压装置;
310-导轨;
320-辊轴;
330-滚轮固定框;
340-按摩框架组件;
341-按摩滚轮组;
3411-中间滚轮;
3412-侧边滚轮;
342-滚轮杆;
343-滑动支撑套管;
344-滚动套管;
350-固定滑轨;
400-辅助支撑装置;
500-悬吊装置;
510-支撑架;
520-悬吊电机;
530-悬吊件;
540-牵引弹性件;
600-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去掉悬吊装置5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脊椎矫正按摩设备主要用于脊椎矫正复位操作,如脊椎错位以及畸形脊背(驼背)等,当然,也可以用来进行推拿、按摩、推拿正骨等操作,以对患者的脊椎进行矫正复位,使得脊椎复位操作规范、标准,并且,脊椎矫正复位等操作简便,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操作难度。
该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包括基座100、驱动装置200、滚动按压装置300及悬吊装置500。基座100是用来起承载作用的,患者躺在基座100上,以便于对患者进行脊椎矫正等操作。较佳地,基座100为床等类似结构。驱动装置200是为滚动按压装置300的运动提供动力的,以保证滚动按压装置300能够运动。滚动按压装置300是用来对患者的脊背进行按摩的,以使患者的背部肌肉和神经放松,便于进行后续脊椎矫正复位等操作。悬吊装置500是用来悬吊患者的腰臀及腿部的,使得患者的腰臀及腿部处于悬空状态,往复摆动患者以舒缓脊椎关节间距,此时,可以对患者的脊椎进行矫正复位。当然,医护人员也可以使用中医整脊手法或者整脊的Z型力臂进行整脊治疗。
具体的,驱动装置200与滚动按压装置300均设置于基座100中。驱动装置200与滚动按压装置300连接,驱动装置200驱动滚动按压装置300运动,进而使滚动按压装置300能够对患者的脊背进行按摩,以舒缓患者的背部肌肉。而且,驱动装置200驱动滚动按压装置300的运动行程为患者的肩颈位置至腰椎位置,滚动按压装置300对患者的脊背按压以舒缓背部肌肉。滚动按压装置300并靠近基座100的其中一个端部,这样患者躺在基座100上时,滚动按压装置300的起始位置能够与患者的肩颈位置相对齐,方便使用。较佳地,驱动装置200能够驱动滚动按压装置300按照标准脊椎曲度运行。这样能够更好的放松背部肌肉和神经,便于脊椎复位。悬吊装置500设置于基座100远离滚动按压装置300的一端。悬吊装置500是用来对患者的腰臀及腿部进行悬吊的,因此,悬吊装置500与滚动按压装置300应该设置于基座100的两端。滚动按压装置300对患者的脊背按摩使患者的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后,悬吊装置500对患者的腰臀及腿部悬吊,使得患者的腰臀及腿部处于悬空状态,往复摆动患者以舒缓脊椎关节间距,此时,可以对患者的脊椎进行矫正复位。通过悬吊装置500的悬吊操作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而且只需一人即可实现脊椎矫正操作。
参见图2和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轨310与按摩框架组件340相配合的放大示意图。进一步地,滚动按压装置300包括具有曲度的导轨310、滚轮固定框330及多个滑动设置于滚轮固定框330中的按摩框架组件340;导轨310设置于基座100中,驱动装置200与滚轮固定框330连接,驱动装置20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运动,滚轮固定框330带动按摩框架组件340沿导轨310运动,同时,导轨310能够推动按摩框架组件340沿滚轮固定框330做升降运动。也就是说,按摩框架组件340既能在滚轮固定框330的带动下做水平运动,又能够在导轨310的作用下沿滚轮固定框330做升降运动。导轨310的曲度能够适应患者背部曲度的变化,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的脊背进行往复按摩,达到放松背部肌肉和神经的目的。按摩框架组件340是用来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的主要零部件,为了保证按摩效果,通常设置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以提升按摩速度,加速患者背部肌肉的放松。滚轮固定框330是用来连接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的,以便于驱动装置200同时驱动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运动。较佳地,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沿着导轨31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按摩框架组件340的数量为15个。这样,驱动装置20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运动时,滚轮固定框330能够带动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从患者的肩颈位置朝向腰椎位置运动,以对患者的背部按摩;当按摩框架组件340运动至腰椎位置时,驱动装置200在驱动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从患者的腰椎位置朝向肩颈位置运动。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沿着导轨310运动时,导轨310的曲度会使得不同位置的按摩框架组件340具有不同的运动轨迹以及产生不同的按压力。为了避免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沿导轨310运动时与滚轮固定框330发生干涉,在滚轮固定框330上设置多个竖直方向的滑道,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分别安装到多个滑道中,这样,驱动装置200带动滚轮固定框330运动时,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其上的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沿着导轨310运动,当按摩框架组件340运动到导轨310的较高位置时,按摩框架组件340能够沿着滑道向上运动;当按摩框架组件340运动到导轨310的较低位置时,按摩框架组件340能够沿着滑道向下运动。
较佳地,为了避免滚轮固定框330的位置发生窜动,在基座100中还设置有固定滑轨350,固定滑轨350的延伸方向与导轨31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驱动装置20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沿着固定滑轨350运动。进一步地,固定滑轨35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滚轮固定框330的两侧,以保证滚轮固定框330运动平稳。同时,基座100包括床架110以及包裹床架110顶部的隔离支撑件,驱动装置200与滚动按压装置300均位于床架110中,按摩框架组件340位于隔离支撑件的下方,并与隔离支撑件相接触。隔离支撑件能够避免患者的背部直接接触滚轮杆342上的按摩滚轮组341,避免按摩滚轮组341直接接触患者的背部而擦伤患者背部肌肉,而且,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其上的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运动时,隔离支撑件能够保持人体相对固定,避免人体随滚轮固定框330前后滑动,实现人体不动,拟合人体脊背曲面相对稳定,滚动按压装置300与患者背部承载按摩力度相对稳定。较佳地,隔离支撑件为固定在床架110上的帆布垫,当然,隔离支撑件还可以有布料制成,床架110由不锈钢制成。而且床架110的一端还设置有枕架120,患者躺在床架110上时,患者的头部枕在枕架120上。并且,枕架120上还设置俯卧面孔121,患者趴在床架110上时,患者的面部通过俯卧面孔121露出,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由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的背部曲度是不同的,为了使本发明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特设置多条具有不同曲度的导轨310。滚动按压装置300还包括承载导轨310的辊轴320,多条导轨310呈放射状,并沿轴向方向设置于辊轴320上。根据患者背部曲度旋转辊轴320选择适应曲度的导轨310,使得其中一个导轨310位于正上方,再通过驱动装置20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沿适应曲度的导轨310运动。较佳地,导轨310的曲度为标准人体脊椎的曲度,这样能够使得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的运动轨迹,进而保证对背部肌肉和神经的放松效果,便于后续的脊椎矫正操作。进一步地,辊轴3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辊轴320并排设置,相应的,导轨310的数量也为至少两组,分别对应至少两个辊轴320设置,并且至少两个辊轴320上正在工作的导轨310的曲度相等。这样,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沿着导轨310运动时,能够保证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运动平稳,受力均匀,保证按摩效果。较佳地,辊轴320的数量为两个。
参见图2和图4,图4为本发明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中辊轴320上安装多条导轨310的截面示意图。多条导轨310分别对应1.5m~2m人体的脊背形态曲度,以1cm~4cm为一个档位。在本发明中,导轨310根据不同身高制作不同档位的仿标准脊背曲度的导轨310,分别对应1.5m~1.95m的脊背形态曲度。在本实施例中,导轨310每隔3cm为一个档位,分别为16条导轨310分别为1~16号。多条导轨310间隔预设角度固定于辊轴320上,预设角度的范围为30°~60°。选取适当数量的导轨310呈放射状设置于辊轴320上,导轨31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镶嵌的范式固定于辊轴320上。镶嵌时,辊轴320上设置2mm~3mm的镶嵌孔,导轨310的侧边镶嵌于辊轴320上。而且,辊轴320的直径尺寸范围为4cm~6cm,这样能够保证辊轴320的承载力,避免辊轴320在外力作用下损坏。若相邻的两个导轨310之间的角度过小,相邻的导轨310会对用户的脊背产生干涉,若相邻的两个导轨310之间的角度过大,又会造成浪费,在保证相邻的导轨310不会对正在工作的导轨310产生干涉的情况下,辊轴320上的导轨310的数量可以尽量多,这样只要通过旋转辊轴320即可选择适应的导轨310,避免更换辊轴320造成的操作复杂,便于使用。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导轨310之间的角度为45°。根据不同身高的标准脊椎曲度,辊轴320上安装1~8号导轨310,即适用于身高150cm、153cm、156cm、159cm、162cm、165cm、168cm、171cm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也可以安装9~16号导轨310,即适用于身高174cm、177cm、180cm、183cm、186cm、189cm、192cm、195cm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也可以安装其他连续8个档位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如:168cm、171cm、174cm、177cm、180cm、183cm,或者根据用户家庭成员需求任选的8个或2~8个档位的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
进一步地,每个按摩框架组件340包括按摩滚轮组341、安装按摩滚轮组341的滚轮杆342、设置于滚轮杆342两端的滑动支撑套管343以及连接两个滑动支撑套管343的滚动套管344。滚动套管344与导轨310相接触,并沿导轨310运动。滑动支撑套管343可滑动地设置于滚轮固定框330上,带动滚轮杆342沿滑动支撑套管343的轴向方向运动。驱动装置20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其上的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运动时,滚动套管344与导轨310相接触并沿着导轨310运动,进而滚动套管344带动与其连接的滑动支撑套管343及滚轮杆342和按摩滚轮组341运动,由于导轨310具有曲度,滚动套管344从导轨310的波峰朝向波谷运动即滚动套管344向下运动,滑动支撑套管343相对于滚轮固定框330向下运动;滚动套管344从导轨310的波谷朝向波峰运动即滚动套管344向上运动,滑动支撑套管343相对于滚轮固定框330向上运动。这样能够使得滑动支撑套管343分别带动滚轮杆342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按摩滚轮组341上下运动,以适应患者的背部曲度,保证按压效果,便于患者背部肌肉和神经的放松。再进一步地,滑动支撑套管343包括滑动杆和支撑杆,支撑杆安装于滑动杆中,滑动杆设置于滚轮固定框330的滑道中,支撑杆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杆中。这样能够保证滚轮杆342的上下运动平稳。
另外,参见图1和图5,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脊椎矫正按摩装置中驱动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驱动装置200包括驱动电机210及推进螺杆220,驱动电机210的输出端与推进螺杆220连接,推进螺杆220与按摩滚轮框连接,驱动电机210通过推进螺杆220驱动按摩滚轮框沿辊轴320的轴向方向运动。驱动电机210能够驱动推进螺杆220步进运动,以便于驱动按摩滚轮框带动其上的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运动,保证按摩效果。较佳地,驱动电机210的转速为50~200转/分钟,推进螺杆220的步进长度2mm~5mm,往复运动行程30cm~50cm。同时,滚轮固定框330的两端还设置用于检测滚轮固定框330运动到位的传感器。滚轮固定框330从肩颈位置运动到腰椎位置后,再从腰椎位置运动到肩颈位置,为了避免滚轮固定框330超行程运行,在滚轮固定框330的两端分别设置传感器,传感器能够检测滚轮固定框330的运动位置。当滚轮固定框330运动到腰椎位置时,滚轮固定框330上靠近腰椎位置的传感器能检测滚轮固定框330运动到位,使得驱动装置20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朝向肩颈位置运动,当滚轮固定框330运动到肩颈位置时,滚轮固定框330上靠近肩颈位置的传感器能检测滚轮固定框330运动到位,驱动装置200再驱动滚轮固定框330朝向腰椎位置运动,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其上的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如此往复运动,实现力度均衡的往复滚压,保证患者的背部肌肉和神经放松,达到最佳的按摩效果,便于后续脊椎的矫正复位。较佳地,传感器为阻力感应断电开关,以确保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安全运行。
参见图2和图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滚轮杆342之间的距离为4cm~6cm。这样能够保证按压效果,保证背部肌肉受力适当,达到最佳按摩效果。若相邻的两个滚轮杆342之间的间距过小,即滚轮杆342的数量较多,这样会有较多的按摩滚轮组341与患者的背部相接触,以使患者的背部按摩过度;若相邻的两个滚轮杆342之间的间距过大,即滚轮杆342的数量较少,这样会导致患者的背部按摩不到位。当然,也可以通过相邻两个滚轮杆342上的按摩滚轮组341之间的距离限定相邻的两个滚轮杆342之间的间距。即相邻的两个滚轮杆342上的按摩滚轮组341之间的间距为0.8cm~1.2cm。
进一步地,按摩滚轮组341包括中间滚轮3411及侧边滚轮3412,侧边滚轮3412设置于中间滚轮3411的两侧,且侧边滚轮3412的数量为2个~5个。较佳地,侧边滚轮3412的数量为3个,即滚轮杆342上设置7个滚轮,分别为1个中间滚轮3411和分别设置于中间滚轮3411两侧的3个侧边滚轮3412。这样能够保证按摩滚轮组341对患者背部的按摩效果,便于使患者背部的肌肉和神经放松。中间滚轮3411的直径范围为2.5cm~3.5cm,侧边滚轮3412的直径范围为4cm~5cm。较佳地,中间滚轮3411的直径为3cm,侧边滚轮3412的直径为4cm。而且,中间滚轮3411的表面具有凹面弧度,且中间滚轮3411与相邻的侧边滚轮3412之间平滑过渡。这样能够防止中间滚轮3411与侧边滚轮3412之间的棱角对患者的背部肌肉造成挫伤;而且,中间滚轮3411与相邻的侧边滚轮3412即为磨去凸出的棱角,以确保受力的均匀性。中间滚轮3411沿滚轮杆342的轴向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5cm~3.5cm,中间滚轮3411每侧的侧边滚轮3412的沿滚轮杆342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和的范围为8cm~12cm。中间滚轮3411与相邻的侧边滚轮3412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侧边滚轮3412之间的间距均为0.5cm~2cm。这样能够使得按摩滚轮组341沿滚轮杆342的轴向方向的长度适应患者的背部宽度,以保证按摩效果。
再进一步地,中间滚轮3411及侧边滚轮3412均由硬质橡胶制成,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具有一定硬度和软度的材料制成。中间滚轮3411及侧边滚轮3412的硬度范围为60kg/cm2~65kg/cm2。这样,中间滚轮3411及侧边滚轮3412再对患者的背部按摩时,中间滚轮3411及侧边滚轮3412不会挫伤背部肌肉,还能够保证受力平和,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旋转装置,旋转装置设置于基座100上,并与辊轴320连接,旋转装置能够驱动辊轴320转动,使辊轴320上的其中一个导轨310与按摩框架组件340相接触。旋转装置是用来旋转辊轴320的,以选择与患者的脊椎曲度相适应的导轨310。使用时,转动旋转装置,使得所需的导轨310处于正上方。较佳地,旋转装置可以为旋臂或转轴。
参见图1,进一步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升降装置600,升降装置600设置于基座100上,并与辊轴320连接,升降装置600能够调节辊轴320的高度。升降装置600调节辊轴320的高度即为调节导轨310到患者背部的距离,这样能够调节按摩滚轮组341作用于患者背部的作用力,达到力度均衡往复滚压的目的,保证按摩效果。较佳地,升降装置600可以为螺栓旋钮或千斤顶。
再进一步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辅助支撑装置400,辅助支撑装置400可伸缩地设置于基座100中。辅助支撑装置400的一端与滚轮固定框330连接,驱动装置20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沿导轨310运动,能够带动辅助支撑装置400伸出或者缩回。辅助支撑装置400是用来支撑患者的背部的。当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其上的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从肩颈位置朝向腰椎位置运动时,患者的背部会出现悬空现象,为了保证患者背部的平稳,本发明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增加辅助支撑装置400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并且,当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其上的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从肩颈位置朝向腰椎位置运动时,滚轮固定框330带动辅助支撑装置400从基座100中伸出,并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当滚轮固定框330带动其上的多个按摩框架组件340从腰椎位置朝向肩颈位置运动时,滚轮固定框330带动辅助支撑装置400缩回基座100中。也就是说,当滚轮固定框330从肩颈位置朝向腰椎位置运动时,辅助支撑装置400逐渐伸出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当滚动固定框330从腰椎位置朝向肩颈位置运动时,辅助支撑装置400逐渐缩回不再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较佳地,辅助支撑装置400包括钢管卷帘或者其他能够伸出或者缩回的结构。辅助支撑装置400还包括卷轴,卷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床架110上,钢管卷帘的一端缠绕于卷轴上,钢管卷帘的另一端与滚动固定框330连接,钢管卷帘在卷轴上缠绕或者释放实现钢管卷帘的缩回或者伸出。当滚轮固定框330从肩颈位置朝向腰椎位置运动时,滚轮固定框330拉动钢管卷帘使钢管卷帘从卷轴上释放,即钢管卷帘伸出以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支撑;当滚动固定框330从腰椎位置朝向肩颈位置运动时,滚轮固定框330推动钢管卷帘使钢管卷缠绕于卷轴上,即钢管卷帘缩回。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悬吊装置500包括支撑架510、设置于支撑架510上的悬吊电机520以及设置于支撑架510上的悬吊件530,支撑架510设置于基座100的端部,悬吊电机520与悬吊件530连接,以拉动悬吊件530进行悬吊操作。悬吊装置500是用来将患者的腰臀及腿部悬吊起来的。悬吊件530的数量为多个,分别悬吊患者的腰臀及腿部,悬吊电机520的输出端通过输出螺杆拉动悬吊件530,悬吊腰臀及腿部至悬浮状态。患者的背部肌肉和神经通过滚动按压装置300放松后,往复摆动患者的腰臀及腿部,舒缓脊椎关节间距,修复关节位置,便于脊椎矫正复位,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轻医疗人员的作业强度,使力量均匀分配。较佳地,悬吊件530为钢丝或者尼龙绳等。而且,支撑架510的顶部还具有伸出支撑架510的顶架,顶架与支撑架510连接,悬吊件530沿支撑架510设置于顶架上,以便于腰臀及腿部的悬吊。
进一步地,悬吊装置500还包括设置于基座100两侧的牵引弹性件540。悬吊件530悬吊被悬吊件530时,牵引弹性件540能够与被悬吊件530相接触形成牵引平衡体。悬吊件530悬吊患者的腰臀及腿部至悬浮状态后,牵引弹性件540能够与患者的腰臀相接触,这样能够形成牵引平衡体,便于使用中医整脊手法或者整脊的Z型力臂进行整脊治疗。较佳地,牵引弹性件540为牵引弹簧。当然,也可以控制悬吊电机520的运行程序,调整悬吊件530悬吊的形成和速度,通过牵拉舒缓脊椎关节间距,修复脊椎关节错位。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200、升降装置600、悬吊装置500及旋转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分别控制驱动装置200、升降装置600、悬吊装置500及旋转装置工作。控制装置是用来实现驱动装置200、升降装置600、旋转装置及悬吊装置500的自动控制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驱动装置200的驱动电机210的运动行程,进而调整滚动按压装置300中滚轮固定框330的运动速度的;控制装置还能够自动选择适应患者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能够自动调节辊轴320的高度,以使患者的背部达到合适的承压,达到最佳的按摩效果。较佳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
进一步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用于扫描人体脊椎曲度的扫描装置,扫描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扫描装置能够自动扫描患者的脊椎曲度,并输送到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自动选择适合患者脊椎形态曲度的导轨310,并通过升降装置600自动调节辊轴320的高度,同时,控制装置还能设置驱动电机210的运行程序,以调整滚动按压装置300的按摩行程和力度。当然,还可以手动输入患者的身高,自动得出患者的脊背形态曲度。
以下根据辊轴320上镶嵌适应不同身高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分成3个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辊轴320上设置1~8号导轨310,即适应身高为150cm、153cm、156cm、159cm、162cm、165cm、168cm、171cm正常标准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辊轴320上焊装有8个适用于150cm~171cm身高的标准脊背曲度导轨310,辊轴320直径为5cm,曲度最高处距离辊轴320约6cm,辊轴320装于床架110两端的横梁上,辊轴320上装有可联动调节高度1cm~5cm的升降装置600,辊轴320的轴心距离滚轮固定框330下沿约8.5cm~13.5cm,两条辊轴320的轴心间距约17cm~19cm,便于转动辊轴320变换导轨310规格时不受阻挡,转动辊轴320时导轨310曲度最高处间距不少于2cm。15个按摩框架组件340安装于滚轮固定框330内,滚轮固定框330高度约20cm,滚轮固定框330由两条直径4cm~6cm的固定滑轨350,固定滑轨350连接在床架110两端横梁上,推进螺杆220穿过滚轮固定框330,驱动电机210驱动推进螺杆220转动。
驱动电机21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前进或后退,导轨310上接驳有沿导轨310运动的滚动套管344,按摩滚轮组341随导轨310曲度做升降滑动,但按摩滚轮组341与脊背接触形成的曲面保持相对固定,随着按摩滚轮组341的递进式升降和前后往复运动,对脊背进行放松按摩,便于后续通过悬吊和整脊摆动力臂进行脊椎复位。滚轮固定框330行进带动滚动套管344随导轨310曲度做升降调节,调节按摩滚轮组341与脊背的间距和承压至最佳状态,实现放松肌肉,矫正脊背曲度的目的。
实施例2: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辊轴320上设置9~16号导轨310,即适应身高为174cm、177cm、180cm、183cm、186cm、189cm、192cm、195cm正常标准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辊轴320上焊装有8个适用于174cm~195cm身高的标准脊背曲度导轨310,辊轴320直径为5cm,导轨310曲度最高处距离辊轴320约6cm,辊轴320装于床架110两端的横梁上,辊轴320上装有可联动调节高度1cm~5cm的升降装置600,辊轴320的轴心距离滚轮固定框330下沿约9.5cm~14.5cm,两条辊轴320的轴心间距约19cm~21cm,便于转动辊轴320变换导轨310规格时不受阻挡,转动辊轴320时导轨310曲度最高处间距不少于2cm。15个按摩框架组件340安装于滚轮固定框330内,滚轮固定框330高度约20cm,滚轮固定框330由两条直径4cm~6cm的固定滑轨350,固定滑轨350连接在床架110两端横梁上,推进螺杆220穿过滚轮固定框330,驱动电机210驱动推进螺杆220转动。
驱动电机21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前进或后退,导轨310上接驳有沿导轨310运动的滚动套管344,按摩滚轮组341随导轨310曲度做升降滑动,但按摩滚轮组341与脊背接触形成的曲面保持相对固定,随着按摩滚轮组341的递进式升降和前后往复运动,对脊背进行放松按摩,便于后续通过悬吊和整脊摆动力臂进行脊椎复位。滚轮固定框330行进带动滚动套管344随导轨310曲度做升降调节,调节按摩滚轮组341与脊背的间距和承压至最佳状态,实现放松肌肉,矫正脊背曲度的目的。本实施例的尺寸不是限制本发明的参数,而是说明不同身高的导轨310曲度板,应留有足够的间距,便于导轨310规格的调节和辊轴320的升降设定,以满足患者、客户个性化的调节需求。
实施例3: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辊轴320上设置适应身高为165cm、168cm、174cm、177cm、186cm、189cm正常标准脊背形态曲度的导轨310。辊轴320直径为6cm,曲度最高处距离辊轴320约7cm,辊轴320装于床架110两端的横梁上,辊轴320上装有可联动调节高度1cm~5cm的升降装置600,辊轴320的轴心距离滚轮框下沿约11cm~17cm,两条辊轴320的轴心间距约20cm~22cm,便于转动辊轴320变换导轨310规格时不受阻挡,转动辊轴320时导轨310曲度最高处间距不少于2cm。15个按摩框架组件340安装于滚轮固定框330内,滚轮固定框330高度约20cm,滚轮固定框330由两条直径4cm~6cm的固定滑轨350,固定滑轨350连接在床架110两端横梁上,推进螺杆220穿过滚轮固定框330,驱动电机210驱动推进螺杆220转动。
驱动电机210驱动滚轮固定框330前进或后退,导轨310上接驳有沿导轨310运动的滚动套管344,按摩滚轮组341随导轨310曲度做升降滑动,但按摩滚轮组341与脊背接触形成的曲面保持相对固定,随着按摩滚轮组341的递进式升降和前后往复运动,对脊背进行放松按摩,便于后续通过悬吊和整脊摆动力臂进行脊椎复位。滚轮固定框330行进带动滚动套管344随导轨310曲度做升降调节,调接按摩滚轮组341与脊背的间距和承压至最佳状态。当身高不同时,应选择对应或接近身高的导轨310板规格,以实现脊椎与矫正标准的拟合。
上述三个实施例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加装悬吊电机520和悬吊件530、悬吊带,悬吊腰臀和腿部至悬浮状态,并通过床两侧的牵引弹性件540形成牵引平衡体,便于使用中医整脊手法或整脊的Z型力臂进行整脊治疗。
本发明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悬吊装置500能够悬吊患者的腰臀及腿部,驱动装置200驱动滚动按压装置300与基座100上患者的脊背充分接触,滚动按压装置300可以对脊背形成交替式节律性按压,使得患者的背部肌肉放松,此时,悬吊装置500能够拉开椎间间距,通过往复摆动舒缓脊椎关节间距,修复脊椎关节错位,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保证医疗效果。本发明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先通过滚动按压装置300使得患者的背部肌肉放松,再通过悬吊装置500对患者的脊椎进行调整复位,使得脊椎矫正的操作规范、标准且统一,有效的解决目前脊椎复位技术标准不量化、存在操作不易规范传承、操作不能标准化的问题,保证医护人员力量分配均匀,进而保证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操作难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脊椎矫正按摩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人体脊椎曲度的参数;
步骤S200,旋转装置旋转滚动按压装置300的辊轴320,并选取符合人体脊椎曲度的导轨310;
步骤S300,升降装置600升降辊轴320,调整辊轴320的高度;
步骤S400,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200驱动滚动按压装置300的滚轮固定框330沿导轨310运动。
获取人体脊椎曲度的参数后,并传输到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通过旋转装置自动选择适合患者脊椎形态曲度的导轨310,并通过升降装置600自动调节辊轴320的高度,同时,控制装置还能设置驱动电机210的运行程序,以调整滚动按压装置300的按摩行程和力度,随后,驱动装置200驱动滚动按压装置300往复运动,以对按摩患者的背部,使患者的背部肌肉和神经放松,便于后续的脊椎矫正复位操作,保证治疗效果。
进一步地,获取人体脊椎曲度的参数可以通过输入人体高度或者扫描人体脊椎曲度的方式获取。扫描装置能够自动扫描患者的脊椎曲度,并输送到控制装置中。当然,还可以手动输入患者的身高,自动得出患者的脊背形态曲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中;及
滚动按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中,并靠近所述基座的其中一个端部,所述滚动按压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滚动按压装置按照标准脊椎曲度运行;及
悬吊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远离所述滚动按压装置的一端,用来悬吊患者的腰臀及腿部,使得患者的腰臀及腿部处于悬空状态,往复摆动患者以舒缓脊椎关节间距;
其中,所述滚动按压装置包括具有曲度的导轨、滚轮固定框及多个滑动设置于所述滚轮固定框中的按摩框架组件;
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基座中,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滚轮固定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滚轮固定框运动,所述滚轮固定框带动所述按摩框架组件沿所述导轨运动,同时,所述导轨能够推动所述按摩框架组件沿所述滚轮固定框做升降运动;
所述滚动按压装置还包括承载所述导轨的辊轴,所述导轨的数量为多条,且多条所述导轨呈放射状,并沿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辊轴上;
所述导轨的曲度为标准人体脊椎的曲度;
多条所述导轨分别对应1.5m~2m人体的脊背形态曲度,以1cm~4cm为一个档位,多条所述导轨间隔预设角度固定于所述辊轴上,所述预设角度的范围为3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按摩框架组件包括按摩滚轮组、安装所述按摩滚轮组的滚轮杆、设置于所述滚轮杆两端的滑动支撑套管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支撑套管的滚动套管;
所述滚动套管与所述导轨相接触,并沿所述导轨运动;
所述滑动支撑套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滚轮固定框上,带动所述滚轮杆沿所述滑动支撑套管的轴向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滚轮杆之间的距离为4cm~6cm;
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滚轮杆上的所述按摩滚轮组之间的间距为0.8cm~1.2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滚轮组包括中间滚轮及侧边滚轮,所述侧边滚轮设置于所述中间滚轮的两侧,且所述侧边滚轮的数量为2个~5个;
所述中间滚轮的直径范围为2.5cm~3.5cm,所述侧边滚轮的直径范围为4cm~5cm;
所述中间滚轮的表面具有凹面弧度,且所述中间滚轮与相邻的所述侧边滚轮之间平滑过渡;
所述中间滚轮沿所述滚轮杆的轴向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5cm~3.5cm,所述中间滚轮每侧的所述侧边滚轮的沿所述滚轮杆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和的范围为8cm~12cm;
所述中间滚轮与相邻的所述侧边滚轮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侧边滚轮之间的间距均为0.5cm~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滚轮及所述侧边滚轮均由硬质橡胶制成;
且所述中间滚轮及所述侧边滚轮的硬度范围为60kg/cm2~65kg/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旋转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辊轴转动,使所述辊轴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导轨与所述按摩框架组件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升降装置能够调节所述辊轴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推进螺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推进螺杆连接,所述推进螺杆与所述按摩滚轮框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推进螺杆驱动所述按摩滚轮框沿所述辊轴的轴向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中;
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滚轮固定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滚轮固定框沿所述导轨运动,能够带动所述辅助支撑装置伸出或者缩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固定框的两端还设置用于检测所述滚轮固定框运动到位的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床架以及包裹所述床架顶部的隔离支撑件,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滚动按压装置均位于所述床架中,所述按摩框架组件位于所述隔离支撑件的下方,并与所述隔离支撑件相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悬吊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悬吊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端部,所述悬吊电机与所述悬吊件连接,以拉动所述悬吊件进行悬吊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两侧的牵引弹性件;
所述悬吊件悬吊被悬吊件时,所述牵引弹性件能够与所述被悬吊件相接触形成牵引平衡体。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及所述旋转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分别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及所述旋转装置工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椎矫正按摩设备还包括用于扫描人体脊椎曲度的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CN201710128876.8A 2017-03-06 2017-03-06 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901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8876.8A CN106901943B (zh) 2017-03-06 2017-03-06 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8876.8A CN106901943B (zh) 2017-03-06 2017-03-06 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1943A CN106901943A (zh) 2017-06-30
CN106901943B true CN106901943B (zh) 2018-02-06

Family

ID=5918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8876.8A Active CN106901943B (zh) 2017-03-06 2017-03-06 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019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3270B (zh) * 2018-03-10 2020-03-31 纪震彬 一种分列旋转式背部按摩装置
CN108743294B (zh) * 2018-06-14 2020-11-10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背部按摩设备
CN110270072B (zh) * 2019-07-23 2021-02-12 陕西理工大学 一种健美操形体矫正训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06C (zh) * 1997-01-30 2001-10-24 张力 滚动电动按摩器
CN2440502Y (zh) * 2000-08-25 2001-08-01 厦门蒙发利垫制品有限公司 滚轮式按摩机
JPWO2005000172A1 (ja) * 2003-06-26 2006-08-03 株式会社プロテック 健康器具
JP2013144096A (ja) * 2011-12-16 2013-07-25 Panasonic Corp 揺動装置
CN205795990U (zh) * 2016-06-01 2016-12-14 党文现 一种自助牵引按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1943A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1943B (zh) 脊椎矫正按摩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76398B (zh) 一种内分泌科理疗床
CN109771116A (zh) 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脊椎牵引床
CN109124847B (zh) 脊柱四肢多功能训练器
KR101319127B1 (ko) 허리 교정용 승하강 침대
CN107595508A (zh) 一种医疗护理床
CN110433022A (zh) 一种采用气动肌肉驱动的腰椎牵引装置
KR101104826B1 (ko) 척추 교정장치
CN109157365A (zh) 一种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CN108498255A (zh) 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医疗病床
JP7141122B2 (ja) ベッド、特に介護用ベッド、病気用ベッド、病院用ベッド、又は集中治療用ベッドをその長手方向側部に対して水平位置から傾斜位置に移行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CN211863263U (zh) 一种重症患者康复训练用站立支架
WO2015019351A2 (en) Novik mehanurgichesky table or portable traction apparatus for manual therapy and massage
CN209713622U (zh) 仰卧式背部滚动起伏按摩病床
CN207627749U (zh) 磁疗床
CN214910062U (zh) 一种腿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CN211067261U (zh) 一种四维整脊牵引床
CN204193412U (zh) 一种室内老年健身器
CN114432077A (zh) 一种缓解疼痛的物理与心理理疗设备
CN210844153U (zh) 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
CN209301610U (zh) 可升降脊柱治疗床
KR101110067B1 (ko) 척추 시술용 인상기
CN111494165A (zh) 数控腰椎、颈椎护理康复机
CN207186766U (zh) 腿板能够升降翻转的医疗床
CN216824018U (zh) 绳式脊柱侧弯矫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