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8473A -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88473A
CN106888473A CN201611209501.6A CN201611209501A CN106888473A CN 106888473 A CN106888473 A CN 106888473A CN 201611209501 A CN201611209501 A CN 201611209501A CN 106888473 A CN106888473 A CN 106888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tn
network
required bandwidth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95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88473B (zh
Inventor
李晗
程伟强
张婷婷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95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88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88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8473A/zh
Priority to JP2019527331A priority patent/JP6800332B2/ja
Priority to EP17882822.4A priority patent/EP355418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118406 priority patent/WO2018113797A1/zh
Priority to US16/466,020 priority patent/US10972941B2/en
Priority to KR1020197015273A priority patent/KR102296176B1/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88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8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传网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射频无线网络侧的流量状况信息;分析所述流量状况信息,确定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将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FTN;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所述FTN进行网络配置。在本发明中将根据流量状态信息,动态确定FTN的网络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FTN采用静态配置,导致空载程度高,进而导致的功耗大及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具有空载率低、功耗低及资源有效利用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前传网络(Front-haul Transport Network,FTN)是一种位于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e,RUU)和基带处理单元(Base Band Unite,BBU)之间的传送网络。所述FTN前端与所述RUU连接,后端与多个BBU组成的BBU池连接。所述BBU池可简称BBUs。
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常出现空载的现象,导致FTN出现功耗大及资源有效使用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前传网络的控制方法,包括:
监控无线网络侧的流量状况信息;
分析所述流量状况信息,确定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
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
将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FTN;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所述FTN进行网络配置。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时延要求,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传输通道包括直连通道、共用通道及混合通道的至少两种;
所述根据所述时延要求,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一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直连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二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混合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三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共用通道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三传输时延。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包括: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目;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基带处理单元BB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载波数目;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的接入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CC与汇聚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GG之间的收敛比;所述FTN-ACC与所述RRU连接;所述FTN-AGG与基带处理单元BBU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和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传输的超帧格式、所述超帧内的单元帧的类型、所述单元帧数目、及各种所述单元帧在所述超帧内的位置的至少之一。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FTN关闭当前不使用的端口,和/或,关闭使用频次低于预定频次的端口。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所述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时延要求、所述所需带宽及所述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包括:
利用网络发现协议发现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和/或,
接收射频拉远单元RR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和/或基带处理单元BB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前传网络的控制装置,包括:
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无线网络侧的流量状况信息;
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流量状况信息,确定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FTN;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所述FTN进行网络配置。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传输通道包括直连通道、共用通道及混合通道的至少两种;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单元具体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一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直连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二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混合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三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共用通道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三传输时延。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目;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基带处理单元BB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载波数目;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的接入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CC与汇聚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GG之间的收敛比;所述FTN-ACC与所述RRU连接;所述FTN-AGG与基带处理单元BBU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和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传输的超帧格式、所述超帧内的单元帧的类型、所述单元帧数目、及各种所述单元帧在所述超帧内的位置的至少之一。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FTN关闭当前不使用的端口,和/或,关闭使用频次低于预定频次的端口。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所述所需带宽及所述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利用网络发现协议发现所述FTN的网络拓扑;和/或,接收射频拉远单元RR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和/或基带处理单元BB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将根据流量状态信息,动态确定FTN的网络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FTN采用静态配置,导致空载程度高,进而导致的功耗大及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具有空载率低、功耗低及资源有效利用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TN与RRU和BBUs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TN的网络架构与RRU和BBUs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TN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TN的传输通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TN的超帧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TN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FTN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传网络与RRU和BBUs的连接关系。显然FTN一端与RRU连接,获取终端提交给RRU的数据,另一端与BBU连接,将RRU的数据传输给BBU,同时将BBU发送的数据,传输给RRU,可以由RRU自行存储或发送给终端。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传网络的网络架构。所述FTN包括接入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CC)和汇聚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GG);所述FTN-ACC连接RUU;所述FTN-AGG连接BBU。所述FTN-ACC可以通过前传网络接口(Next Generation Front-Haul Interface,NGFI)与RRU连接。当然,这里仅是所述FTN的一种架构,在具体的实现时,还可以包括其他架构。
通常,所述FTN为了确保传输速率,通常为光纤网,通常以光信号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FTN控制方法,可为应用于FTN控制面网元中的方法。所述控制面网元可为传输侧系统器或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等网元。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FTN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0:监控无线网络侧的流量状况信息;
步骤S120:分析所述流量状况信息,确定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
步骤S130: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
步骤S140:将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FTN;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所述FTN进行网络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会自动获取无线网络侧传输的数据的流量状况信息。这里的无线网侧包括所述RRU或BBU。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获取RRU处的流量状况信息。例如,利用NGFI自动感知所述RRU处的流量状况信息。这里的RRU为可供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收的接入网,通常可以通过空口与UE进行信息交互。终端接入的越多,则需要传输的信息就越多。所述FTN传输的数据同样可包括将从RRU传输到BBU的上行数据,还可包括从BBU传输到RRU的下行数据。这些数据的数据流量、数据类型都将体现到RRU处进行交汇或汇总。当然,在具体实现时,也可以监控BBU处的流量状况信息,从而获得FTN网络当前所需传输的流量大小和流量类型等信息。
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周期性监控所述流量状况信息,对当前所检测的流量状况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例如,监控第m周期的流量状况信息,获得所述时延要求和所需带宽;在步骤S130中,生成第m+1周期的网络配置参数。FTN将根据网络配置参数,配置第m+1周期用于传输数据的网络属性和/或网络状态。当然,所述步骤S110中也可以为实时监控所述流量状态信息,实时生成所述网络配置参数,一旦网络配置参数有变更,就实时调整所述FTN的网络属性和/或状态。当然,步骤S110中监控的流量状况信息也可以为当前时刻以前多个监控周期内的统计数据,在步骤S130中根据多个历史周期的统计数据,获得当前周期的网络配置参数,用于FTN的当前网络属性和/或状态的配置。这里的状态可包括传输节点或端口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所述网络属性可包括传输通道的类型、可承载的业务种类等各种参数。
在检测到所述流量状况信息,将获得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通常所述时延要求决定于数据的类型。所述数据的类型包括业务类型。所述所需带宽决定于数据量。
在步骤S130中,将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网络配置参数,并将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发送给FTN,FTN在接收到所述网络配置参数之后,将根据网络配置参数,进行网络拓扑或网络架构的配置调整。
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FTN的网络配置通常是静态的,一旦配置除非异常通常很少调整,这样的话,在传输的流量很小时,很多产生光信号的设备,也一直保持在连通状态或发光状态,导致空载率大大提升,一方面消耗了产生光信号、传输光信号所需的功耗,另一方面因为长时间使用加速了设备的老化,导致设备的使用期限的缩短,更为重要的是很多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大大的降低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
根据所述时延要求,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FTN可配置多种传输通道。这里的传输通道可为逻辑通道。所述传输通道可包括直连通道、共用通道和混合通道。通常不同的传输通道的传输时延不同,则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不同。
如图4示,所述传输通道可括直连通道101、共用通道102和混合通道103中的至少两个;
所述直连通道101为:原节点和宿节点之间采用预分配的传输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直传通道;当所述原节点为所述FTN-ACC时,所述宿节点为所述FTN-AGG;当所述原节点为所述FTN-AGG时,所述宿节点为所述FTN-ACC。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连通道101可直接对应于位于一个与RRU连接的FTN-ACC110和FTN-AGG 120之间的连接通道,在该连接通道上的中间节点,接收到数据仅对数据进行透传转发,不再进行数据的解析、识别及传输资源的分配。在直连通道101中,传输资源是预先分配的,中间节点若接收到以该传输资源传输的数据,就直接根据预先配置转发到下一条传输节点,并不会提取该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再进行当前传输资源状况结合目的地址进行分配的操作。显然,这样的话,直连通道的传输时延短且一定,可以实现低时延的传输。但是传输资源预先分配,可能在低延时数据较少,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所述共用通道102为:通道上的任意相邻两个传输节点之间均采用动态分配传输资源进行传输的统计复用通道;其中,所述共用通道为两个所述FTN-ACC之间的传输路径,或所述FTN-ACC与所述FTN-AGG之间的传输路径。
共用通道102的传输资源是动态分配的,共用通道102上任意一个传输节点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之后,需要提取数据包中的相关信息,例如,目的地址,再结合当前负载状况,动态分配一个传输资源,传输到下一个传输节点,显然这种传输时延不确定,且由于每一个传输节点都需要进行数据包的解析、识别和资源动态分配,传输时延较大。但是这种共用通道102,可以最大化的传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尽可能的节省传输功耗。例如,当目前传输的数据量少时,就可以利用这种传输通道来传输控制面信令,关闭部分传输通道,传输通道关闭了,对应设备就不用需要提供功耗维持该传输通道,从而可以节省功耗。这里的关闭的传输通道可为直连通道101,也可以为所述共用通道102。利用该传输信道传输控制面信令,从而可以提升有效传输。而前述的直连通道101相当于专用通道,专门分配给某些数据或某些设备的传输通道,相当于传输的数据类型也相当确定,一旦确定就无法进行其他数据的传输,若其可传输的数据少了,显然就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
所述混合通道103可包括直连路径和共用路径;其中,所述直连路径为传输节点之间采用预定的预先分配的传输资源进行传输的路径;所述共用路径为传输节点之间采用动态分配的传输资源进行传输的路径;所述传输节点为所述FTN-ACC或所述FTN-AGG。
例如,所述理想前传数据需要采用传输时延小的直连通道传输,而所述非理想前传数据则可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但是传输时延稍大的共用通道或混合通道传输。
所述传输资源包括传输波长或传输时隙;所述传输时隙包括传输波长和传输时间。
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当前FTN所需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确定开启的传输通道的种类。例如,当前存在时延要求很高的数据,则需要开启或配置所述直连通道101,若当前的数据都是对时延要求很低的数据,则可以仅需开启共用通道102即可。
例如,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一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直连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二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混合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三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共用通道的配置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三传输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所需带宽,配置FTN的传输带宽,这样可以关闭一些无需使用的带宽,从而减少这一部分配置的网络带宽的空载,从而减少功耗,提升资源的有效使用率。
所述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提供几种可选方式,在具体实现时,可以使用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第一种可选方式: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目。通常开启的端口数越多,则处于配置的传输带宽越大,产生用作于载波的光信号的光设备越多,则消耗的资源越多。在本实施中将根据实际所需带宽,确定FTN与RRU之间的连接端口数目。
第二种可选方式: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基带处理单元BB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同样的,将根据实际需求,配置FTN与BBU之间的连接端口数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端口连接,减少连接端口空载所消耗的无用功耗和占用的带宽资源和设备硬件资源等。
第三种可选方式: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载波数目。这里的载波可为光载波,用于传输数据的载波的数量。有一些设备能够发射特定波长的载波,若一种载波当前未被配置进行传输,则显然该设备就不会发射该波长的载波光信号,从而减少设备的功耗。当然,动态配置载波数目,显然相对一致保持最大载波数目的配置,可以将未配置的载波用于完成其他用途,从而提升载波整体的资源有效利用率。
第四种可选方式: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的接入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CC与汇聚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GG之间的收敛比;所述FTN-ACC与所述RRU连接;所述FTN-AGG与基带处理单元BBU连接。
如图2所示,本示例中所述FTN可包括FTN-ACC和FTN-AGG。在实施例中所述收敛比可为:所述FTN与RRU之间的端口连接数与所述FTN与BBU之间的连接端口数的比值。收敛比确定了,则FTN与RRU和BBU之间的端口连接数确定,势必关闭一些无需使用到的端口,从而也可以减少功耗。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步骤S130还可包括结合时延要求和所需带宽,这两个配置参数得到同一种网络配置参数。例如,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和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传输的超帧格式、所述超帧内的单元帧的类型、所述单元帧数目、及各种所述单元帧在所述超帧内的位置的至少之一。
所述超帧可以由多个单元帧组成,这些单元帧可以为同一个类型,也可以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单元帧的帧参数可不同。例如,帧长不同,单元帧对应的传输通道不同。显然,这样的话,通过超帧格式的确定,FTN网络也可以知道需要开启哪些传输通道,每一种传输通道所需的通道个数(对应于所述传输带宽)。所述单元帧的数目显然对应于传输带宽。所述单元帧在超帧中的位置,可以与传输通道的编号相对应,方便FTN确定具体开启哪些传输通道对应的端口。
图5所示可为本示例提供一种超帧的帧结构。每一个超帧内包括多个逻辑通道,这些逻辑通道对应的传输资源,就用于该逻辑通道内配置的单元帧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将物理通道1至N,每一个时隙传输的所有数据量配置为一个超帧。一个超帧可同时传输多个单元帧。例如,在图5中配置有M个逻辑通道。这里的逻辑通道,可包括上述各种类型的传输通道。例如,第3个逻辑通道为直连通道,则根据当前数据的传输时延和所需带宽,可选择第3个逻辑通道保持开启状态,则在对应的时隙内,第3个逻辑通道对应的物理通道要保持开启状态,其他时间可以处于关闭状态,以节省传输功耗、提升传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步骤S130还可包括:直接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及所述所需带宽,确定出当前需要开启的端口类型和/或每个类型所需开启的端口数。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FTN关闭当前不使用的端口,和/或,关闭使用频次低于预定频次的端口。通过端口的关闭,可以减少保持这些端口开启所需消耗的载波或检测波所需的功耗,降低FTN的功耗,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所步骤S130可包括:
根据所述时延要求、所述所需带宽及所述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
所述网络拓扑可包括所述FTN包括的传输节点类型,每一种节点类型的数量,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节点之间的连接端口、可用端口数量等各种信息。
生成具体的网络配置参数,需要结合FTN网络的网络拓扑,若脱离网络拓扑,可能产生的网络配置参数,FTN网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可包括:
利用网络发现协议发现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接收射频拉远单元RR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和/或基带处理单元BB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
例如,所述FTN自行运行拓扑发现协议,将自身的拓扑分别上报给所述传输侧协同器,从而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当然,所述RRU或BBU,也可以根据自身与FTN的连接,将所述连接信息发送给传输侧的协同器。所述传输侧的协同器,可以根据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获得FTN的整个网络拓扑,从而方便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的确定,减少网络配置参数不被FTN支撑的现象,在提升FTN的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降低FTN的功耗。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传网络的控制装置,包括:
监控单元110,用于监控无线网络侧的流量状况信息;
分析单元120,用于分析所述流量状况信息,确定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
确定单元130,用于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
发送单元140,用于将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FTN;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所述FTN进行网络配置。
本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可为应用于前述传输侧协同器中的信息处理装置。
所述监控单元110可对应于信息采集器等获取流量状况信息的结构。
所述分析单元120及确定单元130都可对应于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可包括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或可编程阵列等。所述处理电路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所述处理器或处理电路可通过预定指令的执行,实现上述分析单元120和确定单元130的操作。
所述发送单元140可对应于发送接口,能够向FTN或FTN内的传输节点发送所述网络配置信息,方便所述FTN网络或FTN内的传输节点执行对应网络配置操作,以提升FTN网络的资源有效利用率,降低功耗。
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1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130直接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和所需带宽,来确定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和传输带宽,实现了FTN的网络动态配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传输需求,另一方面尽可能的降低功耗,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通道包括直连通道、共用通道及混合通道的至少两种;所述确定单元130,具体单元具体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一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直连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二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混合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三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共用通道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三传输时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FTN网络可配置三种传输通道,配置对应的传输通道进行数据的传输,一方面确保传输时延要求的满足,另一方面尽可能的降低FTN的各种开销。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介绍了所述确定单元130,根据时延要求选择配置的传输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提供所述确定单元130,如何根据所需带宽配置FTN。例如,所述确定单元1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目;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基带处理单元BB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载波数目;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的接入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CC与汇聚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GG之间的收敛比;所述FTN-ACC与所述RRU连接;所述FTN-AGG与基带处理单元BBU连接。
当然,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确定单元130可以结合时延要求和所需带宽,同时进行网络配置。例如,所述确定单元1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和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传输的超帧格式、所述超帧内的单元帧的类型、所述单元帧数目、及各种所述单元帧在所述超帧内的位置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FTN关闭当前不使用的端口,和/或,关闭使用频次低于预定频次的端口。通过不适用的端口或使用频次很低的端口的关闭,可以降低维持该端口的功耗,减少空载现象,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所述确定单元1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所述所需带宽及所述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
这里的获取单元,可对应于通信接口,可以通过从其他设备接收信息获取所述网络拓扑,例如,从FTN的传输节点,例如,FTN-AGG或FTN-ACC传输的各自的网络拓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130,将根据时延要求、所需带宽及网络拓扑,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络配置参数的确定,从而实现对FTN的网络有针对性的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利用网络发现协议发现所述FTN的网络拓扑;和/或,接收射频拉远单元RR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和/或基带处理单元BB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可以基于发现协议所述FTN的网络拓扑,也可以直接从FTN-ACC、FTN-AGG、RUU或BUU或NGFI接收所述连接信息,从而获得网络拓扑,但是具体实现时,不局限于这些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上述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的示例:
本示例利用无线侧与前传网络的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在保证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节约设备硬件资源。利用无线与传输协同器对RRU侧的业务流量以及业务时延要求,带宽要求等进行监控,将监控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FTN网络关于波长数目、收敛比以及块状超帧中单元格的数目以及位置的信息,将相关信息配置到FTN网络设备。
如图7所示,本示例的具体的实现步骤包括:
步骤S1:协同器利用拓扑发现协议,得到FTN的网络拓扑;这里的协同器可同时在传输侧和无线侧都设置有,或仅设置在传输侧。这里的传输侧对应于FTN;所述无线侧对应于RRU和BBUs。
步骤S2:将与FTN相连接的RRU的连接信息导入到协同器中进行拓扑完善;或者采用特定拓扑发现协议得出RRU与FTN设备连接关系。
步骤S3:协同器实时监测RRU处流量情况,当流量上来以后,要监控流量大小以及业务类型;
步骤S4:协同器收到该信息后,对流量的业务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其对带宽以及时延的要求。
步骤S5:利用带宽要求设置RRU与FTN直联的通道的载波数目。例如,RRU与FTN的传送基本粒度是25G,每个RRU与FTN的直联接口,均可包括4个25G的直连接口。即RRU与FTN的传输的带宽最大是100G。如果传送100G的流量,则需要两者互联的所有激光器均开启,如果只传输25G以下流量,则只需开启一个激光器,可以大大节约功耗。(25G、100G为假设,可更改)
所述S6:根据业务的各种时延要求,设置FTN网元中块状超帧单元格的数目以及位置。在FTN网元中,不同的逻辑通道的处理是不同的,当RRU传输给FTN多种业务流量时,需要将不同的流量映射到不同的逻辑通道里,此时块状帧的单元格数目以及位置都可以灵活动态设置。这里的步骤S5和步骤S6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可以如图7所示,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6,再执行步骤S5,例如,步骤S5可以根据步骤S6确定的超帧的结构,来进行端口的开启和关闭。
步骤S7:协同器利用流量信息得出FTN环中流量的收敛比,并计算出需要经过的FTN的网元信息以及需要配置的通道的数目,开启特定数量的激光器进行流量的传输,并将业务配置信息下发到不同的FTN网元。
对于FTN节点与FTN节点的连接,可以是多端口互联(以4对端口相连为例),每对端口上通道的基本粒度是25G,最大可以容纳4*25G流量,即FTN与FTN之间的流量可以达到4*4*25G,此时,需要打开16个激光器。但是流量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达到峰值,可以对流量进行监测,利用统计复用的结果进行激光器的控制,可以大大节约激光器资源,也可以利用较少的资源实现多个RRU流量的传输。25G、100G均为带宽距离,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各种带宽,在此不作限定。
步骤S8:协同器利用流量信息实现FTN设备与BBU设备的通道的设置,具体实现方式可如步骤S5和/或步骤S6。
本示例详细说明BBU组成的BUUs,进行前传网络的控制面的工作流程,基于RRU的流量监控进行端口开关闭,波长的动态分配以及动态调度,能够很好地满足未来5G的前传与回传使用同一种设备的需求,大大地节约传送网建设的投资成本。
前述FTN网元可包括前述的FTN-ACC和/或FTN-AGG。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前传网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无线网络侧的流量状况信息;
分析所述流量状况信息,确定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
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
将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FTN;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所述FTN进行网络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时延要求,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通道包括直连通道、共用通道及混合通道的至少两种;
所述根据所述时延要求,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一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直连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二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混合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三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共用通道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三传输时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包括: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目;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基带处理单元BB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目;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载波数目;
和/或,
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的接入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CC与汇聚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GG之间的收敛比;所述FTN-ACC与所述RRU连接;所述FTN-AGG与基带处理单元BBU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和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传输的超帧格式、所述超帧内的单元帧的类型、所述单元帧数目、及各种所述单元帧在所述超帧内的位置的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FTN关闭当前不使用的端口,和/或,关闭使用频次低于预定频次的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所述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时延要求、所述所需带宽及所述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包括:
利用网络发现协议发现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和/或,
接收射频拉远单元RR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和/或基带处理单元BB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
9.一种前传网络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单元,用于监控无线网络侧的流量状况信息;
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所述流量状况信息,确定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流量的时延要求及所需带宽,确定所述前传网络FTN的网络配置参数;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发送给所述FTN;其中,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所述FTN进行网络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类型;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传输通道的传输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通道包括直连通道、共用通道及混合通道的至少两种;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一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直连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二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混合通道的配置参数;
当所述时延要求对应于第三传输时延时,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包括所述共用通道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小于所述第三传输时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射频拉远单元RR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目;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与基带处理单元BBU之间开启的连接端口数目;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所需配置的载波数目;和/或,根据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的接入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CC与汇聚型前传传送节点FTN-AGG之间的收敛比;所述FTN-ACC与所述RRU连接;所述FTN-AGG与基带处理单元BBU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和所述所需带宽,确定所述FTN传输的超帧格式、所述超帧内的单元帧的类型、所述单元帧数目、及各种所述单元帧在所述超帧内的位置的至少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FTN关闭当前不使用的端口,和/或,关闭使用频次低于预定频次的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FTN的网络拓扑;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时延要求、所述所需带宽及所述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网络配置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利用网络发现协议发现所述FTN的网络拓扑;和/或,接收射频拉远单元RR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和/或基带处理单元BBU与所述FTN的连接信息。
CN201611209501.6A 2016-12-23 2016-12-23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888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501.6A CN106888473B (zh) 2016-12-23 2016-12-23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9527331A JP6800332B2 (ja) 2016-12-23 2017-12-25 フロントホール伝送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EP17882822.4A EP3554181B1 (en) 2016-12-23 2017-12-25 Front-haul transport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PCT/CN2017/118406 WO2018113797A1 (zh) 2016-12-23 2017-12-25 前传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6/466,020 US10972941B2 (en) 2016-12-23 2017-12-25 Front-haul transport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KR1020197015273A KR102296176B1 (ko) 2016-12-23 2017-12-25 프론트홀 전송 네트워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501.6A CN106888473B (zh) 2016-12-23 2016-12-23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8473A true CN106888473A (zh) 2017-06-23
CN106888473B CN106888473B (zh) 2019-02-05

Family

ID=5917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9501.6A Active CN106888473B (zh) 2016-12-23 2016-12-23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8847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3797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前传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9029842A (ja) * 2017-07-31 2019-02-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フロントホールマルチプレクサ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9617810A (zh) * 2018-11-30 2019-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434186A (zh) * 2018-01-15 2020-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前传网络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0244628A1 (zh) * 2019-06-06 2020-12-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CN113452559A (zh) * 2021-06-24 2021-09-28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472570A (zh) * 2021-06-26 2021-10-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面向电力通信的时延敏感前传网流量调度方法
CN112822569B (zh) * 2019-11-15 2023-08-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监控处理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9013A1 (en) * 2013-10-04 2015-04-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optical network nodes
CN104734899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带宽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50373A (zh) * 2014-08-22 2016-03-3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前端回传网络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6113469A1 (en) * 2015-01-13 2016-07-21 Aalto-Korkeakoulusäätiö A base station and a method thereto
WO2016145371A2 (en) * 2015-03-11 2016-09-15 Phluido, Inc.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 with adaptive fronthau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49013A1 (en) * 2013-10-04 2015-04-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optical network nodes
CN104734899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带宽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50373A (zh) * 2014-08-22 2016-03-3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前端回传网络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6113469A1 (en) * 2015-01-13 2016-07-21 Aalto-Korkeakoulusäätiö A base station and a method thereto
WO2016145371A2 (en) * 2015-03-11 2016-09-15 Phluido, Inc. Distributed radio access network with adaptive fronthaul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3797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前传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972941B2 (en) 2016-12-23 2021-04-06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ront-haul transport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2019029842A (ja) * 2017-07-31 2019-02-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フロントホールマルチプレクサ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7017335B2 (ja) 2017-07-31 2022-02-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フロントホールマルチプレクサ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1434186A (zh) * 2018-01-15 2020-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前传网络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17810A (zh) * 2018-11-30 2019-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17810B (zh) * 2018-11-30 2021-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244628A1 (zh) * 2019-06-06 2020-12-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有源模块、移动通信前传系统和移动通信前传管控方法
CN112822569B (zh) * 2019-11-15 2023-08-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监控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452559A (zh) * 2021-06-24 2021-09-28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472570A (zh) * 2021-06-26 2021-10-01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面向电力通信的时延敏感前传网流量调度方法
CN113472570B (zh) * 2021-06-26 2024-02-0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面向电力通信的时延敏感前传网流量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8473B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8473A (zh) 前传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Sohrabi et al. Performance of a novel self-organiza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hoc sensor networks
US99131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a service-specific data plane configuration
WO2018113797A1 (zh) 前传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75267A (zh)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18484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QoS aware GTP-U transport in mobile networks
CN107770794A (zh) 一种网络切片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479339A (zh) 无线基站、无线装置、无线控制装置、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US9974052B2 (en) Cell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ndwidth management of backhaul network of cell
CN10930237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06124221A3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routing data packets and managing channel access and bandwidth in wireless multi-hopping networks
CN103731842B (zh) 一种无线中继组网系统及方法
Hurtado-Borras et al. SDN wireless backhauling for Small Cells
CN106888513B (zh) 前传网络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10568A (zh) 网状网络中保存网状点电池功率方法及系统
CN105992273A (zh) 一种lte网络中提供中继接入服务的方法、装置及中继终端
CN106888078A (zh) 前传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343231A (zh) 非对称缓存与转发模块及由其组成的分组交换节点及网络
CN109936781A (zh) 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639305A (zh) 一种异构网络的无线信道聚合方法及系统
Abdullaziz et al. Energ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5G integrated fronthaul and backhaul
CN102843704B (zh) 无线网络控制器获取基站传输带宽门限的方法及系统
CN108810977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设备
Zhang et al. Routing and packet scheduling in LORAWANs-EPC integration network
Boumard et al. Throughpu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rade-off in traffic splitt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dual connectiv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