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7448A - 反射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87448A
CN106887448A CN201610453047.2A CN201610453047A CN106887448A CN 106887448 A CN106887448 A CN 106887448A CN 201610453047 A CN201610453047 A CN 201610453047A CN 106887448 A CN106887448 A CN 106887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optical layer
colo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30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87448B (zh
Inventor
任从赫
金世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887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7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87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7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hape of the interlayer dielectric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反射式显示装置,该反射式显示装置设置有能够提高基板与反射层之间的粘合并且能够控制所反射的光的颜色的光学层。该反射式显示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的每个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反射区;设置在显示区中的显示元件;反射层,其设置在反射区中并且布置在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上以反射入射光;以及光学层,其布置在第二基板与反射层之间。

Description

反射式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1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78962号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如在本文中完全陈述一样并入本文以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射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用于处理和显示大量信息的显示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地发展。响应于这种趋势,各种显示装置已经被引入且引起关注。显示装置的具体示例包括液晶显示(LC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装置、场发射显示(FED)装置、电致发光显示(ELD)装置以及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
近来,显示装置已经具有了薄轮廓、轻重量以及低功耗的特性,从而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持续地增加。特别是,显示装置已经被用作在大多数电子设备和移动设备中的用户界面之一。
另外,近来,对于分成反射区和显示区的反射式显示装置,已经活跃地进行了许多研究。反射式显示装置可以在不显示图像时通过反射光而被用作镜子并且在显示图像时被用作一般的显示装置。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反射率不被控制而总是保持高反射率,所以当显示图像时由于对比度低所以反射式显示装置不能被合适地作为显示装置工作。
图1是示出常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简图。
如图1所示,常规反射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反射区。
在显示区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基板10、有源层11、栅极绝缘膜12、栅电极13、层间电介质14、源电极15以及漏电极16,并且在薄膜晶体管T上以合适的顺序形成有钝化层20和平坦化层30。
在平坦化层30上形成有阳极电极40和辅助电极50。辅助电极用于减少阴极电极80的电阻,后续将对此进行描述。在阳极电极40和辅助电极50上形成有堤部60以限定像素区,在由堤部60限定的像素区中形成有有机发光层70,并且在有机发光层70上形成有阴极电极80。
在第二基板90上形成有黑矩阵91和滤色器92。
在第二基板90的反射区上布置有反射金属93。当在显示区上不显示图像时,反射金属93可以通过反射光而用作镜子。
然而,当Ag、Ag合金以及Al用作高反射率的反射金属93时,由于对第二基板90的低的粘合而会发生缺陷。另外,如果在第二基板90与反射金属93之间添加粘合层以解决这个问题,则由于粘合层的厚度而使得反射的光的颜色会改变。
以上所描述的相关技术基于发明人所拥有的技术信息,该技术信息用以得到本发明或者在得到本发明的过程中得到,并且在提交本发明的申请之前不一定为公众所知。
发明内容
实施方案涉及包括第一基板以及具有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第二基板的显示装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为多个显示区和多个反射区。在第一基板上的多个显示区中有多个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有多个显示元件,并且显示元件配置为由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驱动。在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多个反射区中有多个光学层。所述多个光学层配置为由入射到光学层上的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在光学层上有多个反射层并且所述多个反射层配置为将通过光学层的光朝着光学层反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显示区和与显示区相邻的反射区限定像素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通过光学层的微腔效应由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强于反射层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由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颜色为白色时,在光学层的厚度在55nm与100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蓝色,在光学层的厚度在175nm与200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红色,以及在光学层的厚度在225nm与275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绿色。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反射层由Ag、Ag合金、Al以及AlNd中至少之一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显示元件包括:在多个薄膜晶体管上的平坦化层;在显示区中的平坦化层上的阳极电极;以及在平坦化层上的辅助电极。辅助电极与阳极电极以预定距离隔开。堤层部分地覆盖阳极电极和辅助电极。堤层露出部分的阳极电极和部分的辅助电极。在辅助电极的露出的部分上有阻挡部,并且阻挡部与堤层隔开。阻挡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大于辅助电极的露出的部分的宽度。在阳极电极的露出的部分上并且在阻挡部的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有有机发光层。在有机发光层上有阴极电极并且阴极电极接触辅助电极的露出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显示元件包括在第二基板上的多个显示区中的多个滤色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的第一子集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不同于光学层的第二子集的第二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反射层的子集上有补充的光学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反射区的面积大于显示区的面积。
实施方案还涉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在第一基板上设置薄膜晶体管。至少在薄膜晶体管上或之上设置多个显示元件。显示元件配置为由薄膜晶体管驱动。在第二基板的选择区域中设置光学层以由入射到光学层上的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在光学层上的选择区域中设置反射层以将通过光学层的光朝着光学层反射。在第一基板上方设置第二基板,使得显示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而不被光学层和反射层阻挡。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基板上的在选择区之外的至少多个部分中设置显示元件的多个滤色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通过光学层的微腔效应由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光学层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强于反射层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由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颜色为白色时,在光学层的厚度在55nm与100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蓝色,在光学层的厚度在175nm与200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红色,以及在光学层的厚度在225nm与275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绿色。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反射层由Ag、Ag合金、Al以及AlNd中至少之一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设置光学层,在光学层上设置反射层,以及在第二基板的选择区域中的反射层上设置光致抗蚀剂图案,并且去除光学层和反射层的通过光学胶图案露出的至少一部分以提供在第二基板的选择区域中的光学层和反射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的第一子集具有不同于光学层的第二子集的第二厚度的第一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反射层的子集上形成补充的光学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反射区的面积大于显示区的面积。
实施方案还涉及包括多个像素区的显示装置。每个像素区包括显示区和反射区。显示区包括:第一基板的第一部分;第二基板的第一部分,第二基板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基板的第一部分对准;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的第一部分上;以及显示元件,显示元件在第一基板的第一部分与第二基板的第一部分之间。显示元件配置为由所述薄膜晶体管驱动。反射区与显示区相邻并且包括:第一基板的第二部分;第二基板的第二部分,第二基板的第二部分与第一基板的第二部分对准;以及光学层,光学层在第二基板的第二部分的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光学层配置为由入射到光学层上的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在光学层上有反射层,并且所述反射层配置为将通过光学层的光朝着光学层反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通过光学层的微腔效应由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光学层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强于反射层与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光学层由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颜色为白色时,在光学层的厚度在55nm与100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蓝色,在光学层的厚度在175nm与200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红色,以及在光学层的厚度在225nm与275nm之间时,第一颜色是绿色。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反射层由Ag、Ag合金、Al以及AlNd中至少之一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一部分上有滤色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像素区的第一子集中的光学层具有不同于在像素区的第二子集中的光学层的第二厚度的第一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像素区的子集的反射区还包括在反射层上的补充的光学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反射区的面积大于显示区的面积。
实施方案还涉及包括多个像素区的显示装置。每个像素区包括第一基板以及具有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的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为多个显示区和多个反射区。在第一基板的显示区上有薄膜晶体管。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放置有显示元件,并且显示元件配置为由薄膜晶体管驱动。在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反射区中有光学层,并且光学层配置为由入射到光学层上的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在光学层上有反射层,并且反射层配置为将通过光学层的光朝着光学层反射。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前述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均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包括附图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合并到本申请中并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常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简化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区的前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由铟锡氧化物(ITO)形成的光学层的厚度的在CIELu'v'的色彩空间中的u'v'的色坐标偏差Δu'v'的图。
图5是示出CIELu'v'的色彩空间的图。
图6是示出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变化根据光学层的厚度变化的图。
图7A至图7F是示出在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中的包括光学层的第二基板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制造反射式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将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所描述的实施方案阐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本文中所陈述的实施方案。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案使得本公开内容将变得完整和完全,并且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另外,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在附图中所公开的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目仅为示例,因而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在相关公知的功能或构造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重点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在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以及“包含”时,除非使用“仅”,否则可以添加有另一部件。除非相反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
在构造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元件应该被理解为包括误差范围。
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时,当结构例如电极、线、布线、层或接触被描述为形成在另一结构上部/下部或者形成在另一结构上/下时,该描述应该被理解为包括其中该结构彼此接触的情况以及另外的在其间设置有第三结构的情况。
在描述时间关系时,例如,当时间顺序被描述为“在…之后”、“随后”、“然后”以及“在…之前”时,除非使用“紧接着”或“直接”,否则可以包括不连续的情况。
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时,第一元件可以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称为第一元件。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者全部地彼此耦合或结合,并且可以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的那样各种地彼此相互操作和技术驱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以相互依赖的关系共同执行。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案。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一个像素区的前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2和图3,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基板105和第二基板107,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每一个包括显示区和反射区。显示区设置有显示元件200,并且第二基板107的反射区包括反射层330和光学层310。显示元件200可以包括阳极180、有机发光层240、阴极250、辅助电极190以及滤色器层320。将首先描述显示区,随后将描述反射区。
在第一基板105上的显示区中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钝化层165、平坦化层170、阳极电极180、辅助电极190、堤部220、阻挡部230、有机发光层240以及阴极电极250。在第二基板107的显示区上形成有滤色器层320。
根据所发射的光的方向,第一基板105和第二基板107中的至少之一可以是透明基板。例如,第二基板107可以是透明塑料膜。例如,基板105可以是但是不限于包括以下的板或膜:纤维素树脂如TAC(三乙酰纤维素)或DAC(二乙酰纤维素);COP(环烯烃聚合物)如降冰片烯衍生物;COC(环烯烃共聚物);丙烯酸树脂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烯烃如PC(聚碳酸酯)、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PVA(聚乙烯醇);聚酯如PES(聚醚砜)、PEEK(聚醚醚酮)、PEI(聚醚酰亚胺)、PEN(聚萘)和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I(聚酰亚胺);PSF(聚砜)或氟化树脂。
薄膜晶体管驱动显示元件200以发光并且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110、栅极绝缘膜120、栅电极130、层间电介质140、源电极150以及漏电极160。
有源层110形成在基板105上以与栅电极130交叠。有源层110可以由硅基半导体材料制成并且还可以由氧化物基半导体材料制成。
在有源层110上形成有栅极绝缘膜120。栅极绝缘膜120用于使有源层110与栅电极130绝缘。栅极绝缘膜120可以但是不限于由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硅氧化物(SiOX)膜、硅氮化物(SiNX)膜、或者SiOX和SiNX的多层制成。
在栅极绝缘膜120上形成有栅电极130。栅电极130形成为通过在栅电极130与有源层110之间插入栅极绝缘膜120而与有源层110交叠。
在栅电极130上形成有层间电介质140。层间电介质140可以但是不限于由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硅氧化物(SiOX)膜、硅氮化物(SiNX)膜、或者SiOX和SiNX的多层形成。
在层间电介质140上形成有彼此面对的源电极150和漏电极160。前述栅极绝缘膜120和前述层间电介质140设置有第一接触孔CH1和第二接触孔CH2,其中第一接触孔CH1露出有源层110的一个端区,第二接触孔CH2露出有源层110的另一端区。源电极150通过第二接触孔CH2与有源层110的另一端区连接,漏电极160通过第一接触孔CH1与有源层110的一个端区连接。另外,源电极150可以包括下源电极151、中心源电极152和上源电极153。
下源电极151形成在层间电介质140与中心源电极152之间并且可以用于提高层间电介质140与中心源电极152之间的粘合。另外,下源电极151保护中心源电极152的下表面以防止中心源电极152的下表面被腐蚀。
中心源电极152形成在下源电极151与上源电极153之间。中心源电极152可以但是不必限于由具有低电阻的金属铜(Cu)制成。上源电极153形成在中心源电极152的上表面上并且因此可以防止中心源电极152的上表面被腐蚀。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下源电极151和上源电极153可以但是不必限于由Mo、Ti、MoTi或铟锡氧化物(ITO)制成,中心源电极152可以但是不必限于由Cu或Al制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中心源电极152由Cu制成时,下源电极151由MoTi或ITO制成,上源电极153由MoTi或ITO制成,或者可以省略。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在中心源电极152由Al制成时,下源电极151和上源电极153由Mo或Ti制成。
与源电极150类似,漏电极160可以包括下漏电极161、中心漏电极162和上漏电极163。下漏电极161、中心漏电极162和上漏电极163可以配置为与下源电极151、中心源电极152和上源电极153相似或相同。为了避免重复描述,可以省略相同的描述。
前述薄膜晶体管层T可以更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结构,而不限于如以上所示出的结构。例如,尽管薄膜晶体管T以其中栅电极130形成在有源层110之上的顶部栅极结构形成,但是薄膜晶体管T也可以以其中栅电极130形成在有源层110之下的底部栅极结构形成。
在薄膜晶体管层T上、更具体地在源电极150和漏电极160上形成有钝化层165。钝化层165用于保护薄膜晶体管层T并且可以但是不限于由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硅氧化物(SiOX)或硅氮化物(SiNX)制成。
在钝化层165上形成有平坦化层170。平坦化层170用于对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层T的基板105的上部进行平坦化。平坦化层170可以但是不限于由有机绝缘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以及聚酰胺树脂制成。
在平坦化层170上形成有阳极电极180和辅助电极190。也就是说,阳极电极180和辅助电极190形成在彼此相同的层上。前述钝化层165和前述平坦化层170设置有露出源电极150的第三接触孔CH3,并且源电极150和阳极电极180通过第三接触孔CH3彼此连接。阳极电极180可以包括下阳极电极181和上阳极电极182,并且辅助电极190可以包括下辅助电极191和上辅助电极192。
在阳极电极180和辅助电极190上形成有堤部220。堤部220可以部分地覆盖阳极电极180和辅助电极190。例如,堤部220形成在阳极电极180的一侧以及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同时露出阳极电极180的上表面。堤部220可以通过露出阳极180的上表面而限定显示图像的区域。
堤部220还形成在辅助电极190的一侧以及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同时露出辅助电极190的上表面。堤部220可以通过露出辅助电极190的上表面而限定辅助电极190与阴极电极250之间的电连接空间。
在辅助电极190上形成有阻挡部230。阻挡部230以预定距离与堤部220隔开,并且辅助电极190和阴极电极250通过在阻挡部230与堤部220之间的空间而彼此电连接。
如果不形成阻挡部230,则为了使辅助电极190的上表面不被有机发光层240覆盖,在沉积有机发光层240时需要覆盖辅助电极190的上表面的掩模图案。然而,如果形成阻挡部230,则在沉积有机发光层240时阻挡部230的上表面用作檐。因而,有机发光层不沉积在檐的下方,并且因而不需要覆盖辅助电极190的上表面的掩模图案。
阻挡部230形成为其上表面比下表面宽。阻挡部230可以包括第一阻挡部231和第二阻挡部232,其中第一阻挡部231低于第二阻挡部231。另外,阻挡部230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可以等于或大于辅助电极190的通过堤部220露出的上表面的宽度。
在阳极电极180上形成有有机发光层240。有机发光层240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有机发光层240可以更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结构。
在有机发光层240上形成有阴极电极250。因为阴极电极250形成在发光的表面或方向上,所以阴极电极250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因为阴极电极250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所以其具有高电阻。因此,为了减小阴极电极250的电阻,将阴极电极250与辅助电极190连接。也就是说,阴极电极250通过在阻挡部230与堤部220之间的空间与辅助电极190连接。因为阴极电极250可以通过不具有沉积材料良好直线性的沉积工艺如溅射工艺形成,所以在阴极电极250的沉积工艺期间阴极电极250会沉积在阻挡部230与堤部220之间的空间中。
尽管未示出,但是可以在阴极电极250上另外地形成封装层以防止水渗透的发生。
在第二基板107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滤色器层320以与第二基板的各个像素区或显示区对应。如以下进一步描述的,可以通过反射层330的边界限定像素区。在这种情况下,滤色器层320可以包括与各个像素区对应的红色滤色器层、绿色滤色器层和蓝色滤色器层。此时,各个红色滤色器层、绿色滤色器层和蓝色滤色器层形成在整个显示区上。
另外,与常规反射式显示装置不同,在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中,省略了形成在滤色器层320的两端上并且可以限定像素区的黑矩阵。如所示出的,之后将要描述的反射层330可以取代黑矩阵的作用。
下文中,将描述包括光学层310和反射层330的反射区,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重复的描述,将省略对显示区的重复结构的描述。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还包括在第二基板107的上表面上的在反射区中的光学层310和反射层330。第二基板107的上表面可以面对第一基板105。
反射层330是反射外部光的层并且可以由高反射金属包括但不限于Ag、Ag合金、AlNd以及Al制成。在不显示图像时,这样的反射层330可以以能够将外部光反射离开反射层330的表面并且使得用户看到经反射的图像的反射模式工作。例如,反射层330可以能够将外部的光反射离开反射层330的面对光学层310的表面。另外,即使显示区以显示区显示图像的显示模式工作,反射模式和显示模式也可以通过反射外部的光而同时工作。
在反射层330由金属制成时,光学层310布置在反射层330与第二基板107之间以提高与第二基板107的粘合。换言之,在第二基板107和光学层310之间的粘合强于在第二基板107和反射层330之间的粘合,并且在光学层310和反射层330之间的粘合强于在第二基板107和反射层330之间的粘合。因此,能够提高在第二基板107与反射层330之间的粘合。
这样的光学层310可以但是不限于由基于透明电极的材料制成。例如,光学层310可以由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制成。
当入射到光学层310的表面上第二颜色的光通过光学层310时,由光学层产生第一颜色的光。例如,光学层310可以控制由反射层330反射的光的光谱或颜色。通常,透明电极如ITO或IZO生成根据层的厚度改变光的光谱或颜色的弱的微腔效应。因此,当外部光进入并且由反射层330的表面反射时,通过光学层310改变了反射的光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改变根据光学层310的厚度,这将参照图4和图5详细地描述。
图4是示出根据光学层的厚度的在CIELu'v'的色彩空间中的u'v'的色坐标偏差Δu'v'的简图,图5是示出CIELu'v'的色彩空间的图。
同时参照图4和图5,在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中,当如在图4的横轴中所示出的改变光学层310的厚度时,生成如在图4的纵轴中所示出的色坐标偏差Δu'v'。通常,如果色坐标偏差Δu'v'达到0.01或者更多,则可以察觉出颜色改变。然而,色坐标偏差Δu'v'根据光学层310的厚度在0.001至0.02之间变化。因此,通过反射层330反射的白色的光由于通过光学层310时的色坐标偏差Δu'v'而可改变成黄颜色的光,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光的颜色可以根据其所属于的色彩空间中的颜色区域被分类。例如,如图5所示,光的颜色可以根据光所属于的CIELu'v'色彩空间中的颜色区域而分类成红色(“R”)、蓝色(“B”)、绿色(“G”)、黄色(“Y”)和白色(“W”)。白色的光可以限定为具有在u'(0.1965-0.1975)和v'(0.4685-0.4720)的范围内的CIELu'v'坐标,红色的光可以限定为具有在u'(0.2010-0.2045)和v'(0.4650-0.4720)的范围内的CIELu'v'坐标,绿色的光可以限定为具有在u'(0.1925-0.1940)和v'(0.4645-0.4780)的范围内的CIELu'v'坐标,以及蓝色的光可以限定为具有在u'(0.1915-0.1930)和v'(0.4570-0.4580)的范围内的CIELu'v'坐标,以及黄色的光可以限定为具有在u'(0.1990-0.2010)和v'(0.4735-0.4790)的范围内的CIELu'v'坐标。然而,在图5中所示出的色坐标偏差Δu'v'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依据光学层310的厚度而改变。
例如,通过反射层330反射的白色的光,在通过光学层310时可由于色坐标偏差Δu'v'而改变成蓝色的光。
另外,通过反射层330反射的白色的光,在通过光学层310时可由于色坐标偏差Δu'v'而改变成绿色的光。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能够通过控制光学层310的厚度改变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换言之,通过反射层330反射的光在通过光学层310时可以混合,由此可以依据光学层310的厚度控制反射的光的颜色。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跨越每个像素区的光学层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光学层的厚度在像素区之间可不同。例如,反射式显示装置中光学层的第一子集可以具有第一厚度,在该装置中光学层的第二子集可以具有与第一厚度不同的第二厚度。
图6是示出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变化根据光学层的厚度变化的图。
参照图6,当光学层310的厚度在55nm与100nm之间(区域A)时,光学层310可以产生蓝色的光,当光学层310的厚度在175nm与200nm之间(区域B)时,光学层310反射红色的光,当光学层310的厚度在225nm与275nm之间(区域C)时,光学层310反射绿色的光。
因此,如果如上控制光学层310的厚度,则可以选择所反射的光的颜色。例如,如果进入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反射区的外部光是白色光并且所反射的光需要是蓝色,则可以将光学层310的厚度设置在55nm与100nm之间。另外,如果进入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反射区的外部光是白色光并且所反射的光需要是红色,则可以将光学层310的厚度设置在175nm与200nm之间。另外,如果进入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反射区的外部光是白色光并且所反射的光需要是绿色,则可以将光学层310的厚度设置在225nm与275nm之间。然而,光的颜色可以在可见光谱区中选择,而不限于以上实例。
下文中,将参照图7A至图7F描述用于制造设置在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的反射区上的第二基板107的方法。
图7A示出了在第二基板107的上表面上形成光学层310的步骤。根据反射式显示装置的发射方向,第二基板107可以是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塑料基板。例如,第二基板107可以是纤维素树脂如TAC(三乙酰纤维素)或DAC(二乙酰纤维素);COP(环烯烃聚合物)如降冰片烯衍生物;COC(环烯烃共聚物);以及丙烯酸树脂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光学层310可以但是不限于由基于透明电极的材料例如基于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的材料制成。例如,光学层310可以由ITO或IZO制成。
然后,图7B示出了在光学层310的上表面上形成反射层330的步骤。反射层330是反射外部光的层并且可以由高反射金属例如但是不限于Ag、Ag合金、Al以及AlNd等制成。
然后,图7C示出了形成光致抗蚀剂图案的步骤。光致抗蚀剂图案形成在反射层330的一个表面上。可以通过半色调掩模工艺获得这样的光致抗蚀剂图案。
然后,图7D示出了利用光致抗蚀剂图案作为掩模部分地去除形成在第二基板107的一个表面上的其上没有形成光致抗蚀剂图案的光学层310和反射层330的步骤。
然后,图7E和图7F示出了形成滤色器层320的步骤。首先在第二基板107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滤色器层320。之后,去除滤色器层320的与反射区对应的一部分,由此露出反射层330。滤色器层320可以是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或蓝色滤色器并且布置为与各个像素区对应。此时,红色滤色器层、绿色滤色器层、蓝色滤色器层中的每一个形成在所有的显示区上。如上所述,在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反射式显示装置中,可以省略形成在滤色器层320的两端上以限定像素区的黑矩阵,这与常规反射式显示装置不同。布置在反射区上的反射层330可以用作黑矩阵以限定像素区。例如,反射式显示装置的不具有反射层330的区域可以对应于像素区。
图8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形成反射式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第一基板上设置薄膜晶体管(802)。至少在薄膜晶体管上或上方设置多个显示元件(804)。每个显示元件与相应的一个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二基板的选择区域上设置光学层(806),以由入射到光学层上的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在选择区域中的光学层上设置反射层(808),以将通过光学层的光朝着光学层反射。将第二基板置于第一基板上方(810),使得显示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而不被光学层和反射层阻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以下优点。
首先,提高在基板与反射层之间的粘合,由此能够避免差的粘合。
另外,通过控制光学层的厚度能够获得能够选择所反射的光的颜色的反射式显示装置。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时,可以在本发明中做出各种更改和变化。因而,旨在本发明覆盖本发明的更改方案和变化方案,只要他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为多个显示区和多个反射区;
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多个显示区中;
多个显示元件,所述多个显示元件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显示元件配置为由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驱动;
多个光学层,所述多个光学层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多个反射区中,所述多个光学层配置为由入射到所述光学层上的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以及
多个反射层,所述多个反射层在所述光学层上并且配置为将通过所述光学层的光朝着所述光学层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显示区和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反射区限定像素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层通过所述光学层的微腔效应由所述第二颜色的光产生所述第一颜色的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层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强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层由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颜色为白色时,在所述光学层的厚度在55nm与100nm之间时,所述第一颜色是蓝色,在所述光学层的厚度在175nm与200nm之间时,所述第一颜色是红色,以及在所述光学层的厚度在225nm与275nm之间时,所述第一颜色是绿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层由Ag、Ag合金、Al以及AlNd中至少之一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元件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所述多个显示区中的多个滤色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光学层的第一子集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不同于光学层的第二子集的第二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区的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的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元件包括:
在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上的平坦化层;
在所述显示区中的所述平坦化层上的阳极电极;
在所述平坦化层上的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阳极电极以预定距离隔开;
部分地覆盖所述阳极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的堤层,所述堤层露出部分的所述阳极电极和部分的所述辅助电极;
在所述辅助电极的露出部分上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堤层隔开并且所述阻挡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辅助电极的所述露出部分的宽度;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在所述阳极电极的所述露出部分上以及在所述阻挡部的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
阴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并且接触所述辅助电极的所述露出部分。
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像素区,所述像素区中的每一个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
第一基板的第一部分;
第二基板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部分对准;
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部分上,以及
显示元件,所述显示元件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所述显示元件配置为由所述薄膜晶体管驱动;以及
反射区,所述反射区与所述显示区相邻并且包括:
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部分对准;
光学层,所述光学层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光学层配置为由入射到所述光学层上的第二颜色的光产生第一颜色的光,以及
在所述光学层上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配置为将通过所述光学层的光朝着所述光学层反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层通过所述光学层的微腔效应由所述第二颜色的光产生所述第一颜色的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光学层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强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粘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层由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颜色为白色时,在所述光学层的厚度在55nm与100nm之间时,所述第一颜色是蓝色,在所述光学层的厚度在175nm与200nm之间时,所述第一颜色是红色,以及在所述光学层的厚度在225nm与275nm之间时,所述第一颜色是绿色。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层由Ag、Ag合金、Al以及AlNd中至少之一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滤色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像素区的第一子集中的光学层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一厚度不同于在像素区的第二子集中的光学层的第二厚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区的面积大于所述显示区的面积。
CN201610453047.2A 2015-12-15 2016-06-21 反射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8874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78962A KR102449468B1 (ko) 2015-12-15 2015-12-15 반사형 표시장치
KR10-2015-0178962 2015-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7448A true CN106887448A (zh) 2017-06-23
CN106887448B CN106887448B (zh) 2020-06-02

Family

ID=5902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3047.2A Active CN106887448B (zh) 2015-12-15 2016-06-21 反射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476034B2 (zh)
KR (1) KR102449468B1 (zh)
CN (1) CN10688744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969A (zh) * 2017-07-20 2017-12-15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冰箱
CN109962174A (zh) * 2017-12-22 2019-07-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5079461A (zh) * 2021-03-12 2022-09-20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全反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222084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5695B1 (ko) 2015-08-31 2022-06-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7181831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9119438B (zh) * 2017-06-26 2020-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102449131B1 (ko) * 2017-12-06 2022-09-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0993812B (zh) * 2019-11-08 2021-01-1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220008990A (ko) * 2020-07-14 2022-0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310326A (zh) * 2020-10-30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6367636B (zh) * 2023-05-10 2023-08-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0754A1 (en) * 2005-10-25 2007-04-26 Shi-Hao Li Flat display panel and black matrix thereof
CN103325811A (zh) * 2012-03-20 2013-09-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4459A (en) * 1996-07-11 2000-08-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20228603A1 (en) * 2009-11-17 2012-09-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rganic el display
KR101976068B1 (ko) * 2012-12-06 2019-05-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90555B1 (ko) * 2012-12-27 2020-03-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2020805B1 (ko) * 2012-12-28 2019-09-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2316092B1 (ko) * 2014-11-28 2021-10-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18418B1 (ko) * 2014-12-08 2021-10-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0754A1 (en) * 2005-10-25 2007-04-26 Shi-Hao Li Flat display panel and black matrix thereof
CN103325811A (zh) * 2012-03-20 2013-09-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969A (zh) * 2017-07-20 2017-12-15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冰箱
CN107477969B (zh) * 2017-07-20 2021-10-29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冰箱
CN109962174A (zh) * 2017-12-22 2019-07-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962174B (zh) * 2017-12-22 2021-04-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5079461A (zh) * 2021-03-12 2022-09-20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全反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222084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70431A1 (en) 2017-06-15
CN106887448B (zh) 2020-06-02
US20190379005A1 (en) 2019-12-12
US11081673B2 (en) 2021-08-03
KR102449468B1 (ko) 2022-09-29
KR20170071072A (ko) 2017-06-23
US10476034B2 (en)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7448A (zh) 反射式显示装置
US11871611B2 (en) Display unit with reflector lay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770958B2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exhibiting improved brightness and including white sub-pixel unit overlapping plurality of signal lines
US1046127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15001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4244485B (zh)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902430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00030713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903297B2 (en) Bidirectional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7658386A (zh) 具有用于防止有机材料溢出的结构的显示装置
US1158137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102169886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TWI594414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KR102645419B1 (ko) 발광 표시 장치
EP3493289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CN109920923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166895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752474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211984A (ja) 有機el装置および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N112703605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基板
CN203707135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68240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126739A1 (ja) 電子機器
WO2023230793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138182A1 (en) Display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