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6942A -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6942A
CN106856942A CN201710122867.8A CN201710122867A CN106856942A CN 106856942 A CN106856942 A CN 106856942A CN 201710122867 A CN201710122867 A CN 201710122867A CN 106856942 A CN106856942 A CN 106856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w
wheat
returning
conditions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28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才
张银萍
宋有洪
冯继明
崔学军
黄波
周洁
魏凤珍
刘惠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filed Critic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to CN2017101228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69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6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6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发明人在秸秆还田初期,增施氮肥,促进秸秆的腐化,避免秸秆影响小麦生长。本发明根据土壤的情况和坡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耕整地方式和秸秆翻埋。发明人概括并总结了该技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关键技术、操作环节以及注意事项等。经过四年在不同实验田上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使小麦产量有所提高;并且能降低耕层土壤容重、提高含水量、增加耕层土壤孔隙度、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以及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等。本发明所涉及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以及理化性状,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的秸秆还田方法及相应的播种方法。
背景技术
安徽省小麦/玉米种植区域土壤属砂姜黑土,该类型土壤总体上为“旱、涝、僵、瘦”,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土壤生产效率较低。秸秆还田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来实现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土壤固碳主要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来实现,而土壤中的所有有机碳源最初都来源于空气。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进入作物体内。植物死亡后,一部分作物体如秸秆、根等,作为新鲜的有机物直接回归土壤,一部分作物体则经过动物代谢间接回归土壤,进而被土壤微生物分解,降解后形成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稳定的有机胶体混合物,它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能改变土壤的黏性和砂性,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孔隙度,而且能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和蓄水保肥。秸秆还田是作物残体的一种管理方式,通过还田,秸秆中8%-35%的有机碳会以有机质形式保存到土壤中。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资源丰富,也是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有机肥源。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但短期内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并且存在不少弊端,如秸秆覆盖会对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发芽率降低,出苗期推迟,幼苗生长减缓,因此,秸秆还田初期,尤其是秸秆还田的第1、2年,往往出现一播出苗率仅为85%-90%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明人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以及还田初期对麦苗生长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物理和化学措施,施入各类有机肥料,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一播出苗率,增加作物产量。
本发明经过四年的田间试验,提出了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技术,该技术能提高秸秆还田的作业质量、增加施肥量,通过开展灌溉等,有助于秸秆腐解,从而提高出苗率和促进幼苗生长。因此,采用本发明的秸秆还田及播种方法,不会带来发芽率降低,出苗期推迟,幼苗生长减缓的问题,而是可以实现一播全苗。本发明所涉及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来源于生产经验并能应用于生产。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每年玉米成熟后,对玉米进行收获时,对玉米秸秆进行收割,割茬高度不大于30厘米;
(2)将所获得的玉米秸秆中的至少部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3)对施以粉碎后秸秆的土地施以基肥;
(4)进行耕地整理及秸秆翻埋;
(5)进行小麦播种;
(6)播后对目标土地根据当前含水量进行灌溉。
在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对于玉米秸秆,切碎后的粉碎长度为3-5厘米。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秸秆粉碎合格率≥90%,铺放不均匀度≤20%。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4)包括旋耕和深耕,旋耕作业耕深≥15厘米,耕幅误差≤5厘米,深耕作业耕深≥20厘米。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步骤(4)的整地作业后地表平整,平整度误差≤5厘米,重耕率和漏耕率≤1%。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步骤(3)的施肥过程中,与标准施用量相比,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并减少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播种之前,将预定量的杀菌剂和/或杀虫剂与小麦种子混合均匀。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每亩用50%辛硫磷一瓶,兑水,喷洒在玉米秸秆上面,随耕翻或旋耕入土。
在另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灌溉过程包括: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
在一种优选实现方式中,旋耕作业耕深≥1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为佳,作业后地表平整,耕幅一致,耕幅误差≤5厘米,重耕率和漏耕率≤1%。
此外,在传统秸秆还田方法中,在秸秆还田初期,施足底肥,即施用三元复合肥(N:P:K=15:15:15)或玉米专用肥40千克/亩,尿素15~20千克/亩,商品有机肥100千克/亩。
但是,本发明发现传统的还田施肥方式的氮磷钾比例并不利于小麦生长和秸秆腐蚀。因此,本发明为促进秸秆腐解需增肥补氮,将氮磷钾比例调整为N:P:K=25:10:10,即提高氮肥的绝对施用量,降低磷和钾的绝对施用量(本发明发现在秸秆还田情况下降低其绝对施用量反而利于小麦出苗),从而防止农作物黄苗,培育壮苗,进而提高壮苗率,其中氮以尿素为好。
此外,在调整氮磷钾比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将传统的基肥为主施肥法改为追肥为主施肥法,即将基肥∶拔节肥=5∶5改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5∶2,使氮肥后移和春氮后移,可控制春季无效分蘖,改善中后期群体光合性能,达到提高单穗重和最终产量的目的。
采用本发明的一播全苗方法,在还田首年即不会出现发芽率降低,出苗期推迟,幼苗生长减缓的现象,而且,在经过还田四年后,可以显著改善土地的质量。本发明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能够在进行秸秆还田处理后,仅通过单次播种,就可以保证所播小麦不出现漏苗、缺苗现象,使出苗率高于99%。
本发明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能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能使耕层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提高。
进行秸秆还田4年后,玉米收获期0-20厘米土层的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在秸秆还田和未还田的状况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秸秆还田较秸秆移除(未还田)土壤容重降低2.5%-9.2%,土壤含水量提高8.2%-28.5%,表层土壤贮水量提高4.1%-19.9%。
本发明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能使耕层土壤有机质提高。秸秆还田4年后,土壤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增加幅度分别为2.38%-10.61%和9.10%-44.74%。
本发明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能使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本发明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能使耕层土壤孔隙度增加,能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提高。本发明所述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反映外界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质总量的影响,也反映了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变化情况。碳库管理指数上升表明农业措施对土壤肥力有促进作用,反之则表明抑制土壤肥力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玉米收获、秸秆粉碎作业图和玉米秸秆粉碎灭茬作业图;
图2为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和小麦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播种方式的作业图;
图3小麦耕播及土层深度示意图;
图4为旋耕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机械播种出苗及壮苗生长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描述的范围之中。
实施例1
1.准备工作
上季收获和整地。收获前10~15天,对玉米的倒伏程度、种植密度和行距、果穗的下垂度、最低结穗高度等情况,做好田间调查,并适时对倒伏的玉米进行人工摘穗及适当处理。作业前3~5天,对田块中的沟渠、垄块进行平整。
准备机械。由于安徽省小麦、玉米两种作物种植方式的差异,其前茬秸秆的处理方式、适用机具均有所不同。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的机具有玉米联合收割机、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及铧式犁、旋耕机等。本发明采用80马力以上大马力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在玉米联合收获机加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推广大马力动力(80马力以上)拖拉机,推广高速旋耕机(三级变速),新型小麦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播种机(西安亚奥、许昌豪丰、蚌埠淮丰)和小麦玉米播种机加装镇压保墒装置以及推广机开沟。
2.操作过程
步骤1、玉米收获与秸秆粉碎。玉米成熟后使用带灭茬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并粉碎玉米秸秆。切碎后秸秆长度不大于5厘米,并均匀抛撒,留茬高不大于8厘米(如图1)。秸秆粉碎合格率≥90%,铺放不均匀度≤20%。
步骤2、秸秆还田与耕整地。玉米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后,小麦的播种需要采取耕整地后进行播种的方式,因此在玉米秸秆粉碎后、耕整地前增施基肥,使用与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或铧式犁进行土地耕整。旋耕使秸秆和肥料翻埋于土壤中,并与土壤均匀结合;连续两年旋耕作业后要进行深耕,以加深耕层,或进行土壤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增加作物根系吸收土壤养分的土层深度。深耕(深松)可2-3年进行一次。深耕时,利用铧式犁深耕翻埋秸秆并耙透、整平、镇实。整地时,旋耕机旋埋秸秆还田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慢速,旋耕深度较浅,第二遍速度稍快,达到规定耕深。两遍作业方向应交叉(如图2所示)。
优选地,采用大马力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小麦精播机,力求精量匀播,深浅一致(3-5cm),适当缩小行距,行距以18-22cm为宜(如图4)。防止“露籽、丛籽、深籽、缺籽”现象。
步骤3、肥料配合施用。在秸秆还田初期,施足底肥(底肥的施用与步骤2是同步进行的),后续逐渐再补充施加氮肥。为促进秸秆腐解需增肥补氮,使N:P:K=25:10:10(重量比)。(换言之,通常情况下,在传统的还田方式中,在还田初期使用三元复合肥,该复合肥的N、P、K含量是15:15:15,但是我们经过研究有所创新,为了更好的使秸秆腐解,需要增加氮肥的比例,由原来的三个15,减少磷肥钾肥施用量,使比例调整为25:10:10。具体肥料的调配和施用均属于农业领域普遍存在的大田常识,这里不再详述),即提高氮肥的施用量,降低磷和钾的施用量,从而防止农作物黄苗,培育壮苗,进而提高壮苗率,其中氮以尿素为好。具体措施为小麦季正常亩施氮16千克,为了不影响产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后亩施氮量需增加2-3千克,较秸秆不还田小麦增产4.2%-9.3%。
步骤4、秸秆还田条件下播种和壮苗。小麦宜采用带圆盘开沟器的播种机、旋耕施肥播种机等机械播种并镇压,保证播种均匀,播深一致,不重播,不漏播;行间距离及播种深度需根据作物品种、种植密度进行调整。如果播种机械不带镇压装置,播后需使用镇压辊进行镇压。
步骤5、秸秆还田条件下保墒及灌溉速腐。播后要适时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以加速土壤沉实和秸秆腐解,避免秸秆还田对作物出苗和后期生长的影响。
步骤6、秸秆还田条件下病虫害综合防治。
⑴药剂拌种。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重发地区,推行杀菌剂拌种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戊唑醇湿拌剂2克,或三唑酮20克;地下害虫重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5克,或甲基异柳磷20克;病虫害都需防治地区,药剂拌种可选用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各一混配使用,也可单选50%甲柳·酮乳油50毫升。
拌种时将药剂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公斤搅匀边喷边拌,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5厘米。药剂拌种时要按规定药量使用,不能随意加大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⑵喷洒药剂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50%辛硫磷一瓶,兑水1-2桶,喷洒玉米秸秆上面,随即耕翻或旋耕入土。可防治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采用上面的方式进行小麦种植,基本可以实现一播全苗,无需再补苗。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步骤1-6,只是在本实施例中添加了防除杂草步骤。
具体而言,于11月上中旬,小麦3~4叶期,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时及时防除麦田杂草。
阔叶杂草每亩用75%苯磺隆1g或15%噻磺隆10g,抗性双子叶杂草每亩用5.8%双氟磺草胺(麦喜)悬浮剂10ml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6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单子叶杂草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世玛)乳油3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
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60~70ml或10%精恶唑禾草灵(骠马)乳油30~4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
实施例3
安徽省内地形复杂,虽然有很多平原地区,还有大量耕地是在坡地上,本发明方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在增施氮肥的同时,将秸秆打碎旋埋入土,并增加土壤湿度。对于平地而言维持土壤湿度并不困难,但是,对于坡地,维持土壤湿度尤其是坡中上部分的土壤湿度却相对困难。安徽存在大面积的砂姜黑土地,这些土地的持水效果亦不理想。
对此,我们对实施例1的种植方式进行了改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坡地的种植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对实施例1的步骤1、2和4进行了调整。在步骤1中,玉米成熟后使用带灭茬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并粉碎玉米秸秆,每4-5亩地,留出一亩地的秸秆暂不粉碎,而是预留备用。
在步骤2中,在玉米秸秆粉碎后,调整秸秆的抛撒量,利用粉碎后的4-5亩地的秸秆,抛撒5-6亩地。旋耕和深耕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在步骤4中,在耕地和播种之前,将之前预留的秸秆粉碎。在耕地和播种时根据坡度来调整垄的方向,使得垄的方向与坡度方向成60-80度的夹角,当坡地宽度较大时,每间隔100-200米,调整一次垄的走向,比如,当坡地下方已经播种完毕之后,从坡地下方向上150米的位置处,改变垄的走向,使垄的走向与坡度方向(沿坡向上方向)成100-120度夹角,这样,使得坡上方的垄与下方的垄之间呈Z字形往复。然后,在播种的同时,在垄沟中抛撒收获时留存的秸秆,最好在播种时对垄沟也进行镇压,然后抛撒秸秆。之所以采用这种播种方式,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含水量的同时,在雨水过大的情况下,避免由于积水和水流冲击导致的大面积倒伏,对于小麦,尤其是冬小麦,其在结穗时,若出现大面积倒伏,将对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相应地,当采用这种种植方式时,灌溉采用从坡上向下灌溉量逐渐减小的灌溉方式。
我们分别在相隔一定距离的2块坡地试验田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在第一块试验田上,申请人按照实施例1的秸秆还田方式,即全部秸秆都打碎一次性铺洒在土地上,旋耕深埋,种植方向为垂直于坡度方向(类似梯田方式,这种方式是传统上最有利于持水的种植方式)。在第二块试验田上,采用本实施例的还田方式,预留部分秸秆然后沿着垄沟进行铺洒。
然后,在小麦种植之后,采用相同的灌溉量对两块试验田进行灌溉。在灌溉10天后分别对两块试验田的含水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第二块试验田的平均持水量可以维持在60%以上,而第一块试验田的平均持水量却仅有52%。申请人仔细研究后发现,实际上垄台的持水能力相对于垄沟而言明显减弱,因此,在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均匀铺洒之后,秸秆在土地中所起的持水作用是有限的,而本发明通过将部分秸秆预留出来,铺洒在垄沟内,而垄沟又有很强的持水作用,加盖秸秆碎削之后,保水能力增强,因此,可以保持更大的持水量。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Z字形布垄方式在异常天气的年份,可以兼顾排水和持水。
为了验证Z字形布垄与沿坡度横向布垄相比对抗倒伏的情况,我们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两块坡地试验田选取出30m*30m尺寸的土地,分别在抽穗期进行人工喷洒式灌溉(以模拟雨季提前出现的情况,按300mm降水量计算等额灌溉用水),结果发现,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横向布垄的方式首先出现倒伏现象。而且,当最终灌溉完成后,横向布垄的倒伏面积要明显的大于Z字形布垄的倒伏面积(因倒伏区域并不规则,无法计算准确面积,不过经测算,横向布垄的倒伏面积预估达到25%以上,而Z字形布垄的倒伏面积不到15%)。若沿其他方向布垄,则不能很好地保证持水量,会导致持水量的快速降低。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我们为了更好地确定施氮量的最佳比例,分别在多块不同的试验田上进行不同施氮量的对比实验。
在相同年份和土质相近的连续试验田中,分别选取出40块试验田,每块试验田施以不同的氮肥量,相邻两块的施氮量(纯氮量而非肥量)增加0.3千克/亩(相应分别降低磷和钾0.15千克),年施氮量从10.8千克/亩增加到22.5千克/亩。实验发现,当施氮量从10.8增加到18.9千克/亩时,小麦产量则以1.3%-6.2%的增加率上升,但施氮量以18.9千克/亩增加到21.6千克/亩时,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了0.4%。说明秸秆还田条件下过量施用氮肥并不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小麦季在施氮量降低时,秸秆还田有降低产量的趋势,但施氮量增加至18.9千克/亩(总施肥量不变,而是增加氮肥比例,减少磷肥和钾肥比例)时,其产量比等比例施肥多19.1千克/亩,比秸秆移除田地的产量多26千克/亩,增幅最高。
此外,我们为了验证磷肥和钾肥的递增是否对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的产量能够带来同样影响,我们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发现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在上述施用量基础上增加,但产量变化不大。
本发明在生产上考虑安全播期与播量,提出了“三增三减”技术。一增玉米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二增追肥量,减少基肥量;三增中后期追肥量,减少前中期追肥量。由传统的基肥为主施肥法改为追肥为主施肥法,即将传统的基肥∶拔节肥=5∶5改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5∶2,使氮肥后移和春氮后移,可控制春季无效分蘖,改善中后期群体光合性能,达到提高单穗重和最终产量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参数和技术要点
⑴秸秆粉碎 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5厘米,秸秆粉碎合格率≥90%,铺放不均匀度≤20%;旋耕作业耕深≥15厘米;耕幅一致,耕幅误差≤5厘米;作业后地表平整,平整度误差≤5厘米;重耕率和漏耕率≤1%。
⑵灌溉 播后适墒情和雨情灌溉一遍,补充灌溉促秸秆腐烂和种子与土壤密接以防止苗期干旱。
⑶栽培 一是提高种子质量;二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三是提高整地质量;四是提高播种质量;重点是提高播种质量,关键是整地质量和秸秆还田质量。适当加大播种密度10%;基肥适当增氮减磷降钾10%,基肥补充速效氮肥3-5公斤/亩尿素防苗期黄苗;播后镇压或喷灌、沟灌补墒;推广包衣种子和药剂拌种技术,要及时防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秸秆覆盖还田要及时苗后茎叶化除。力争大马力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
本发明首先推广了“三个坚持”培育壮苗技术,这一技术是实现壮苗抗寒越冬、抗旱保苗、壮秆大穗和后期防早衰的关键(如图4)。即坚持秸秆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和施足基肥;坚持大马力机耕、机耙、机旋、机械精量匀播;坚持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土壤药剂处理。“三个坚持”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匀和苗壮,确保小麦壮苗安全越冬和实现壮秆大穗的根本技术。
虽然上面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发明包含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中的细节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每年玉米成熟后,对玉米进行收获时,对玉米秸秆进行收割,割茬高度不大于30厘米;
(2)将所获得的玉米秸秆中的至少部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3)对施以粉碎后秸秆的土地施以基肥;
(4)进行耕地整理及秸秆翻埋;
(5)进行小麦播种;
(6)播后对目标土地根据当前含水量进行灌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玉米秸秆,切碎后的粉碎长度为3-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秸秆粉碎合格率≥90%,铺放不均匀度≤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旋耕和深耕,旋耕作业耕深≥15厘米,耕幅误差≤5厘米,深耕作业耕深≥2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整地作业后地表平整,平整度误差≤5厘米,重耕率和漏耕率≤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的施肥过程中,与标准施用量相比,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并减少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播种之前,将预定量的杀菌剂和/或杀虫剂与小麦种子混合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每亩用50%辛硫磷一瓶,兑水,喷洒在玉米秸秆上面,随耕翻或旋耕入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过程包括: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
CN201710122867.8A 2017-03-03 2017-03-03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Pending CN106856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2867.8A CN106856942A (zh) 2017-03-03 2017-03-03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2867.8A CN106856942A (zh) 2017-03-03 2017-03-03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6942A true CN106856942A (zh) 2017-06-20

Family

ID=5916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2867.8A Pending CN106856942A (zh) 2017-03-03 2017-03-03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5694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5165A (zh) * 2018-03-06 2018-09-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
CN110521517A (zh) * 2019-10-10 2019-12-03 刘泽杰 砂姜黑土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方法
CN117084019A (zh) * 2023-08-22 2023-11-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秸秆还田配施水肥提高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9961A (zh) * 2009-11-13 2010-05-05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小麦玉米两熟作物秸秆全还田条件下一体化施肥法
CN103053308A (zh) * 2012-12-26 2013-04-24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高留茬收割秸秆还田复种小油菜生产方法
CN103274792A (zh) * 2013-06-07 2013-09-0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用于砂姜黑土的高产玉米专用肥
CN104855101A (zh) * 2015-05-19 2015-08-2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秸秆还田与稻茬小麦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9961A (zh) * 2009-11-13 2010-05-05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小麦玉米两熟作物秸秆全还田条件下一体化施肥法
CN103053308A (zh) * 2012-12-26 2013-04-24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高留茬收割秸秆还田复种小油菜生产方法
CN103274792A (zh) * 2013-06-07 2013-09-0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用于砂姜黑土的高产玉米专用肥
CN104855101A (zh) * 2015-05-19 2015-08-2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秸秆还田与稻茬小麦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艳丽: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还田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农业与技术》 *
曹广才: "《华北小麦》", 31 October 200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5165A (zh) * 2018-03-06 2018-09-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
CN110521517A (zh) * 2019-10-10 2019-12-03 刘泽杰 砂姜黑土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方法
CN117084019A (zh) * 2023-08-22 2023-11-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秸秆还田配施水肥提高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2640B (zh)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秸秆粉碎还田下玉米机直播方法
CN103404335B (zh) 一种旱作春玉米区蓄墒御旱的方法
CN105027935B (zh) 花生高产栽培方法
CN103733857B (zh) 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
CN106358748A (zh) 一种基于秸秆还田的旱地春玉米种植方法
CN104737755B (zh) 一种适宜粘性板结土壤的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方法
CN104170638B (zh) 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的方法
CN110012797B (zh) 一种稻茬小麦全程机械化栽培的方法
CN109042163A (zh) 一种冬小麦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种植方法
CN105230319A (zh) 一种南瓜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7821052A (zh) 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方法
CN105993264B (zh) 一种伊犁河谷新垦坡耕地防止土壤侵蚀的耕作模式
CN102577784A (zh) 一种甘蔗单芽双芽横排稀植栽植方法
CN107306659B (zh) 黄河三角洲重度氯化盐粘土盐碱地间套作轮作种植模式
CN105660273A (zh) 一种寒地粳稻旱播水管栽培方法
CN103597968A (zh) 一种早春蕃茄与夏豇豆和秋芫荽的大棚高效栽培模式
CN107047045A (zh)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CN107969305A (zh) 一种党参的抗旱栽培方法
CN106856942A (zh)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CN110476688A (zh) 一种白芨和柑橘的套种方法
CN109618848A (zh) 一种水稻旱播湿管方法
CN109328936A (zh) 一种云木香的种植方法
CN109122129A (zh) 一种冬小麦凸凹种植方法
CN112219654A (zh) 一种用于东北黑土区的玉米栽培种植方法
CN105284328B (zh) 一种适合干旱山区的党参地膜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