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7045A -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7045A
CN107047045A CN201710438354.8A CN201710438354A CN107047045A CN 107047045 A CN107047045 A CN 107047045A CN 201710438354 A CN201710438354 A CN 201710438354A CN 107047045 A CN107047045 A CN 107047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at
corn
soil
straw
sta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8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才
张银萍
宋有洪
卢想
陈祝光
陈刘炜
魏凤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filed Critic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to CN2017104383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70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7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7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使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使耕层土壤孔隙度增加,能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提高,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同时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反映外界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质总量的影响,也反映了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变化情况。本发明的方法能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能使耕层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技术,该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以及理化性状,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背景技术
黄淮海平原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一年两熟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小麦玉米连作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万hm2左右,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要获得更高的产量,二者的均衡增产是关键。发展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品种选择、生产资料供应、田间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实施控制,即需要有一套相应的技术体系或建立相关的技术平台。
我国高度重视单季作物的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而对于一年两作的统筹安排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区域性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栽培技术起步较晚,增产栽培技术规程比较宽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小麦玉米连作栽培是黄淮海南部地区的主要种植形式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本研究所涉及的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研究,既吸收了以精耕细作为中心的传统农业技术,又大量吸收了现代先进技术,是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新性。该研究不仅为黄淮海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提供配套的栽培技术规程,而且为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在大面积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资料表明,近几年,在我国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栽培技术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产生了一些负效应。
此外,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资源丰富,也是农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有机肥源。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但短期内有降低产量的趋势,并且存在不少弊端,如秸秆覆盖会对作物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发芽率降低,出苗期推迟,幼苗生长减缓,因此,秸秆还田初期,尤其是秸秆还田的第1、2年,往往出现一播出苗率仅为85%-90%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明人借鉴有关研究结果,根据黄淮地区的自然条件,把小麦,玉米上下两茬两熟生产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选用适宜的作物品种,合理安排品种的布局和搭配,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以期来实现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并经过近十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地点为蒙城县农业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通过引进和筛选优良品种,开展水肥统筹等关键性技术研究,组装配套形成符合区域生产实际的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栽培技术模式,以期带动区域粮食生产。本发明所涉及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栽培方法,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栽培方法,适用于黄淮海南部小麦玉米两熟地区。能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能使耕层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提高。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小麦种植前,进行玉米的秸秆还田,在玉米种植前进行小麦的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后,通过调整施肥量和土壤湿度调整保证出苗率和产量。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每年玉米成熟后,对玉米进行收获时,对玉米秸秆进行收割,割茬高度不大于30厘米;
(2)将所获得的玉米秸秆中的至少部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3)对施以粉碎后秸秆的土地施以基肥;
(4)进行耕地整理及秸秆翻埋;
(5)进行小麦播种;
(6)播后对目标土地根据当前含水量进行灌溉;
(7)待小麦成熟进行小麦收割,收割过程中残茬高度≤25cm;
(8)利用秸秆粉碎设备对所获得的小麦秸秆进行粉碎并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9)判断残茬高度是否超过目标高度,若超过目标高度进行机械灭茬,否则进入下一步;
(10)对施以粉碎后秸秆的土地施以氮肥为主的基肥;
(11)进行玉米播种,在播种后,判断土壤墒值并基于土壤墒值判断是否进行“蒙头水”的补浇,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
(12)在播种后或在拔节前后,隔行开沟,抽雄前10天、后20天,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5%~80%,水分不足隔行浇水,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水。
(13)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或浇完“蒙头水”后,用40%乙阿合剂或48%玉草灵、50%乙草胺等除草剂,兑水后进行封闭除草;
(14)在玉米的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进行氮肥追施,施肥采用机械侧深施,在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二次氮肥追施;
(15)待玉米成熟后返回至步骤(1)进行下一周年的种植。
优选地,小麦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半冬性品种:包括烟农 19、济麦22、洛麦23、周麦22、皖麦52;玉米选择高产、耐渍、抗倒、抗病、稳产、中晚熟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耐密植的品种:包括隆平206、郑单958、中单909、农华101、鲁单981
优选地,在小麦种植期间:(1)增加玉米秸秆还田量、有机肥施用量和磷钾肥施用量,减少氮肥施用量;(2)增加追肥量,减少基肥量;(3) 增加拔节期追肥量,减少返青起身期追肥量。
优选地,小麦种植期间减氮增磷补钾,玉米种植期间增氮减磷补钾,采用氮肥以夏玉米为主、小麦为辅;磷钾肥以小麦为主、夏玉米为辅的施肥原则。
优选地,小麦秸秆粉碎抛撒覆盖还田后,玉米播种采用带状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播种机械或选用免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播种机抢时抢墒完成玉米播种工作,行距60cm左右,播后采用开沟机开排水沟,防止苗期玉米涝害。
优选地,小麦追施拔节肥、玉米追施大喇叭口肥、涝后及时氮素营养补偿以及后期叶面喷肥。
优选地,对于玉米秸秆,切碎后的粉碎长度为3-5厘米,秸秆粉碎合格率≥90%,铺放不均匀度≤20%,所述步骤(4)包括旋耕和深耕,旋耕作业耕深≥15厘米,耕幅误差≤5厘米,深耕作业耕深≥20厘米。
优选地,所述步骤(6)包括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秸秆还田增强水土保持性。
优选地,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在所述步骤(8)中小麦秸秆合格切碎长度≤15c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85%,残茬覆盖率≥40%,漏切率≤20%,秸秆抛撒不均匀度≤20%。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1)中玉米播种深度2.5cm~4.5cm,种肥施于种子下方3cm~5cm,覆土镇压严实,保证种籽破碎率≤0.5%,空穴率≤3%。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进行地老虎防治: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虫卵和幼虫;发现危害症状,每亩用“2.5%敌百虫粉”2kg~2.5kg喷洒,或用“90%敌百虫”800倍~1000倍液喷雾防治。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正确判定玉米成熟时间,基于玉米正确成熟时间进行收获。
本发明采用免耕直播玉米技术,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前提下以施氮肥为主,配合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并补施适量微肥,氮磷钾比例为25:10:10。施肥方法采取分期分次进行,如采用一次性底施的施肥方式,必须选用长效缓释肥。
本发明在生产上考虑施肥期与施肥量,提出了配方平衡施肥与足基肥、攻秆肥、促穗肥和增粒肥,从而防止农作物黄苗,培育壮苗,进而提高壮苗率。
本发明适应范围广,凡是具有灌溉条件、土地平整、地块较大、雨量适中的小麦玉米两熟制地区,尤其是适用在我国黄淮海地区的砂姜黑土地上。
本发明的方法能提高秸秆还田的作业质量、增加施肥量,通过开展灌溉等,有助于秸秆腐解,从而提高出苗率和促进幼苗生长。本发明所涉及的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直接还田条件下玉米机直播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相比于现有还田情况下进行周年培育的方法,不仅不会降低当前所种小麦、玉米的产量,还是对产量带来适量提升。而且,在经过还田2-3年后,可以显著改善土地的质量。
本发明方法能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能使耕层土壤容重降低,含水量提高。
本发明的直播方法能使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使耕层土壤孔隙度增加,能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提高。
采用本发明的周年增产方法,在还田首年小麦即不会出现发芽率降低,出苗期推迟,幼苗生长减缓的现象,而且,在经过还田四年后,可以显著改善土地的质量,玉米的产量也不会发生降低,而是会略有增加。
本发明所涉及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栽培方法能使耕层土壤孔隙度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小麦收获、秸秆粉碎以及均匀抛撒作业图;
图2为玉米收获、秸秆粉碎以及均匀抛撒作业图;
图3为小麦、玉米秸秆粉碎灭茬作业图;
图4为旋埋玉米秸秆、小麦播种后镇压保墒作业图;
图5为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一体化机械播种出苗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描述的范围之中。
1.良种选用
小麦宜用经国家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半冬性品种:如烟农19、济麦22、洛麦23、周麦22、皖麦52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要求。
玉米选择经国家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产、耐渍、抗倒、抗病、稳产、中晚熟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耐密植的品种。如隆平 206、郑单958、中单909、农华101、鲁单981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有关规定。
2.播前准备
⑴种子处理
玉米应选用包衣种子,小麦种子宜采用种子药剂处理,小麦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15%粉锈宁75g+3Kg水搅匀,拌麦种50Kg,边喷边拌,拌后密闭6h后等晾干后播种。
⑵秸秆还田与整地质量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整地
连苞叶收获玉米果穗后,尽早趁青使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待播。或实行机收玉米籽粒与秸秆粉碎抛撒灭茬同步进行,要求秸秆细碎,覆盖均匀。选用深松机械或高速旋耕的整地机械,及时整地,耕深16~ 20cm。小麦整地质量要求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上虚下实。
小麦秸秆还田与玉米整地
选用带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实现小麦籽粒收获与秸秆粉碎抛撒灭茬同步进行。
3肥料准备
坚持小麦减氮增磷补钾,玉米增氮减磷补钾。氮肥以夏玉米为主、小麦为辅;磷钾肥以小麦为主、夏玉米为辅的施肥原则。小麦推广“三增三减”施肥法,即一是增加玉米秸秆还田量、有机肥施用量和磷钾肥施用量,减少氮肥施用量;二是增加追肥量,减少基肥量,基追比以6:4~5:5为宜;三是增加拔节期追肥量,减少返青起身期追肥量。玉米推广“三增三减”施肥法,即一是增加小麦秸秆还田量、有机肥施用量和氮肥施用量,减少磷钾肥施用量;二是增加追肥量,减少基肥量,基追比以5:5~4:6 为宜;三是增加大喇叭口期追肥量,减少拔节期追肥量。
4.播种
⑴底墒要求
小麦适宜播种的土壤墒情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对于墒情不足田块,力争播前因地造墒,每667m2浇水45m3~50m3。玉米适宜播种的土壤墒情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力争抢时抢墒机直播,若播种时墒情不足,播后立即浇“蒙头水”,实现一播全苗。
⑵适宜播期
小麦播种适期以日平均气温14℃~16℃时播种为宜,半冬性品种常年最佳播期范围为10月13日~10月18日,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10月 25日。视土壤肥力、墒情、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玉米在小麦收获后力争抢时抢墒机直播,玉米宜在6月5日至6月15日播种,播种愈早愈好,最迟播期6月20日。
⑶适宜密度
适宜播期范围内,半冬性品种适宜密度为14万~16万/667m2,春性品种为18万~20万/667m2。密度的确定还应根据播种时期和土壤肥力进行必要调整,播期推迟适当加大播量,适宜播种期每推迟3d,每667m2播种量增加1.5Kg,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时,也可适当增加播种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667m2,收获株数4000~4500株/667m2
⑷播种方式与播种质量
小麦播种选用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播种机,行距20cm~22cm。播种深度3cm~5cm,播种要匀,力求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小麦秸秆粉碎抛撒覆盖还田后采用带状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播种机械或选用免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播种机抢时抢墒完成玉米播种工作,行距60cm左右。播后采用开沟机每隔3m~5m开一条排水沟,防止苗期玉米涝(渍)害。
5.田间管理技术
⑴查苗、补苗与间苗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因播种机故障原因造成的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及时浸种催芽带水补种,杜绝10cm以上的缺苗和20cm以上的断垄现象。或待麦苗长到4~5叶期,结合间苗,进行一次带水移栽补苗。
待玉米3~4叶期进行间苗、5~6叶定苗。间苗、定苗过程中选择健壮且整齐一致的植株保留,每穴留苗1株,缺苗处留双株,提高幼苗整齐度。
⑵化学除草
对于草害严重小麦地块,于11月上中旬,小麦3~4叶期,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时及时防除麦田杂草。除草剂可选用骠马、使它隆等茎叶喷雾。阔叶类杂草(繁缕、猪殃殃、播娘蒿),每667m2可用5.8%双氟磺草胺 (麦喜)悬浮剂10ml、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ml~60ml、3%甲基二磺隆(世玛)乳油30ml。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看麦娘),可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60ml~70ml/667m2或10%精骠马浓油30ml~40 ml/667m2,混生杂草麦田可用高渗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25g/667m2,兑水40Kg 茎叶喷雾。对于冬前没防除杂草或春季杂草较多的麦田,应于小麦返青期,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时防除麦田杂草。防除药剂同冬前苗期。
玉米化学除草宜采用播后芽前土壤封闭除草。播后抢墒选用乙草胺乳油兑水均匀喷雾,进行芽前土壤封闭处理,土壤湿度要适宜,利于形成药膜,增强药效。在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使用,应适当降低剂量。对于玉米杂草较重玉米田应在玉米拔节前用甲基磺草酮兑水均匀喷雾进行苗期茎叶化学除草。
⑶肥料运筹
小麦追施拔节肥
小麦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己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蘖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施用,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进行施肥。用量为每667m2施尿素8kg~10kg。
小麦孕穗期,遭受0~2℃低温对幼穗小花发生的危害为低温冷害。发生低温冷害的麦田应及时追肥浇水,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玉米追施大喇叭口肥
为播种后45天左右时(大喇叭口孕穗期,第11~12片叶展开),施入尿素20~25公斤,或者在播种后40~45天,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性将尿素30~35公斤全部施入。施肥时,隔行开沟机械追施或人工沿玉米行间撒施,不能距植株太近和成片撒施,以免伤根和烧叶,施肥部位以离植株12~ 15厘米为宜。
涝(渍)后及时氮素营养补偿
小麦孕穗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对于受渍小麦及时采取根际追肥营养补偿以减轻渍害。在旗叶露尖时追施速效氮肥,用量为每667m2施尿素4kg~ 5kg。
对于苗期受渍玉米及时涝渍发生后,及时排水,排水后667m2及时追施尿素5kg~10kg,以减轻渍害。
后期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的最佳时期为抽穗期至籽粒灌浆期。小麦结合后期病虫害的防治使用1%~2%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进行叶面喷洒,玉米田结合后期病虫害的防治,使用热雾机技术,实现药肥混合喷洒,防止后期早衰。
⑷防灾减灾
小麦冬季防御冻害
发生冬季冻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在小麦返青初期追肥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缺磷地块可将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拔节水施肥,每667m2追施尿素10kg。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在起身期及时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小麦春季化控壮秆防倒与预防倒春寒
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每667m2茎蘖数超过100万的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抗倒伏能力较差的品种,于起身期使用壮丰安进行化控。壮丰安用量为30ml~40ml/667m2,加水30kg/667m2,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抑制小麦基部第一、第二节间伸长,使基部节间短、粗、壮,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也可结合春季化学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同步进行。
小麦拔节期,出现倒春寒天气,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损失。
及时清沟沥水降湿防渍
当发生田间涝渍后应及时疏通“三沟”,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停水干。
⑸防病治虫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在施用化学农药时,应按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执行。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要求合理使用。
⑹收获、脱粒
适时收获
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力争采用带秸秆切割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实现秸秆粉碎抛撒还田培肥地力。
及时晾晒
禁止在柏油路面翻晒。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先将晒场晒热,上午十时后出场晒麦,薄摊勤翻,晒至50℃~52℃,保持2h,下午3h~4h聚堆入仓,选用0.18~0.2mm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趁热密闭。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参数和技术要点
⑴秸秆粉碎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械化技术质量指标:残茬高度≤25cm,小麦秸秆合格切碎长度≤15c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85%,残茬覆盖率≥40%,漏切率≤20%,秸秆抛撒不均匀度≤20%。玉米播种深度2.5cm~4.5cm,种肥施于种子下方3cm~5cm,覆土镇压严实,种籽破碎率≤0.5%,空穴率≤3%,田间无漏播,地头无重播。
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械化技术质量指标: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5 厘米,秸秆粉碎合格率≥90%,铺放不均匀度≤20%;旋耕作业耕深≥15 厘米;耕幅一致,耕幅误差≤5厘米;作业后地表平整,平整度误差≤5 厘米;重耕率和漏耕率≤1%。小麦播种采用大马力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一体化小麦精播机,力求精量匀播,深浅一致(3-5cm),适当缩小行距,行距以18-22cm为宜防止“露籽、丛籽、深籽、缺籽”现象。
⑵灌溉播后适墒情和雨情灌溉一遍,补充灌溉促秸秆腐烂和种子与土壤密接以防止苗期干旱。
⑶栽培一是提高种子质量;二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三是提高整地质量;四是提高播种质量;重点是提高播种质量,关键是整地质量和秸秆还田质量。施肥方法采取分期分次进行。播后镇压或喷灌、沟灌补墒;推广包衣种子和药剂拌种技术,要及时防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秸秆覆盖还田要及时苗后茎叶化除。在播种后或在拔节前后,隔行开沟,以备排灌,重点防御苗期渍害,浇水时利用行内开排灌沟隔行浇水;孕穗或抽雄前10d、后 20d,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5%~80%,水分不足要隔行浇水;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水。
实施例1
在蒙城县乐土镇农业推广示范中心选取目标试验田块进行周年种植实验。
操作过程
步骤1、玉米收获与秸秆粉碎。玉米成熟后使用带灭茬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并粉碎玉米秸秆。切碎后秸秆长度不大于5厘米,并均匀抛撒,留茬高不大于8厘米。秸秆粉碎合格率≥90%,铺放不均匀度≤20%。
步骤2、秸秆还田与耕整地。玉米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后,小麦的播种需要采取耕整地后进行播种的方式,因此在玉米秸秆粉碎后、耕整地前增施基肥,使用与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或铧式犁进行土地耕整。
步骤3、肥料配合施用。在秸秆还田初期,施足底肥(底肥的施用与步骤2是同步进行的),后续逐渐再补充施加氮肥。
步骤4、秸秆还田条件下播种和壮苗。小麦宜采用带圆盘开沟器的播种机、旋耕施肥播种机等机械播种并镇压,保证播种均匀,播深一致,不重播,不漏播;行间距离及播种深度需根据作物品种、种植密度进行调整。如果播种机械不带镇压装置,播后需使用镇压辊进行镇压。
步骤5、秸秆还田条件下保墒及灌溉速腐。播后要适时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以加速土壤沉实和秸秆腐解,避免秸秆还田对作物出苗和后期生长的影响。
步骤6、秸秆还田条件下病虫害综合防治。
⑴药剂拌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戊唑醇湿拌剂2克,或三唑酮20克;地下害虫重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5克,或甲基异柳磷20克;病虫害都需防治地区,药剂拌种可选用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各一混配使用,也可单选50%甲柳·酮乳油50毫升。
⑵喷洒药剂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50%辛硫磷一瓶,兑水1-2桶,喷洒玉米秸秆上面,随即耕翻或旋耕入土。可防治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7)待小麦成熟后,进行小麦收割,收割过程中残茬高度≤25cm。
进行小麦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时,小麦秸秆的含水率应在10%~25%左右。这一点非常重要,过低的含水率会导致小麦秸秆不易腐烂,过高的含水率说明小麦尚未达到完全成熟。
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械化技术质量指标:残茬高度≤25cm,小麦秸秆合格切碎长度≤15c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85%,残茬覆盖率≥40%,漏切率≤20%,秸秆抛撒不均匀度≤20%。玉米播种深度2.5cm~4.5cm,种肥施于种子下方3cm~5cm,覆土镇压严实,种籽破碎率≤0.5%,空穴率≤3%,田间无漏播,地头无重播。
步骤2、玉米机直播。
⑴选用紧凑型高产耐密抗倒优良品种
根据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夏玉米主产区自然生态条件,选择丰产稳产性好、耐密抗倒性强的优良玉米品种。如隆平206、登海605、郑单958、先玉335、中单909、蠡玉35、浚单20、伟科702、鲁单981、中科4号、安农9号等品种
⑵提高种子质量和种子包衣
在选用优良品种基础上,选择优质种子,特别是要求种子发芽率≥95% (最低也应达到92%以上),同时必须为包衣种子。
⑶麦秆全量机械粉碎抛撒还田
小麦收获时,选用大马力带秸秆粉碎和切抛装置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小麦留茬高度≤25cm,小麦秸秆粉碎长度≤15cm,粉碎后的小麦秸秆要抛撒均匀,不要成垄或成堆堆放。如果秸秆量过大,或留茬太高及秸秆抛撒不均匀,须在播前用灭茬机械进行灭茬,然后再播种(如图2)。
⑷抢墒抢时集中播种
坚持“夏播无早、越早越好;抓住一个早字,突出一个抢字”的原则。前茬小麦收获后尽早抢墒抢时播种夏玉米,力争6月15日之前集中播种以减少芽涝及培育壮苗。若土壤墒情不足,为抢播夏玉米也可先播种,播后及时补浇“蒙头水”。
⑸合理密植,贴茬单粒机直播
根据地块平整度、秸秆粉碎长度与抛撒均匀度和机械动力选用2~4行单粒点播机进行贴茬播种,采用60厘米等行距,株距24cm~26cm,4500 株~5000株/亩种植(如图3)。确保播种质量,保证播种深度3~5厘米并均匀一致。留苗密度应保证在每亩4500株左右,耐密性好的品种种植密度可适当提高。以密度定播量,播种的种子粒数应比确定的适宜留苗密度增加15%左右。
步骤3、足施肥料,化肥机械深施。
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前提下以施氮肥为主,配合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并补施适量微肥。种肥要与种子分开,防止“烧种”。
肥料运筹要求:根据中等土壤的肥力秸秆直接还田条件下,实现600kg/ 亩玉米产量的施肥量为:纯氮16-18kg,P2O5 6-8kg、K2O 6-8kg。施肥方法采取分期分次进行。
⑴基肥:施用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公斤和尿素10公斤左右或者(N-P-K=25-10-10高氮50公斤),选用免耕施肥播种机在播种同时与种子分开同时入土。
⑵追肥:播种后25d~30d,即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0 公斤左右,机械侧深施(深度10厘米左右);孕穗期即播种后45d左右,施入尿素10kg~15kg,或在播种后40d~45d,即大喇叭口期施入尿素15kg~ 20kg;花粒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补施尿素5~10公斤左右。如采用一次性底施的施肥方式,必须选用长效缓释肥。
步骤4、水分管理要求:防止旱涝灾害,及时灌排
播种出苗期要保证良好的土壤墒情。如播种时土壤墒情不足,在播后及时补浇“蒙头水”,保证一播全苗。由于苗期易发生涝害、渍害,应疏通田间腰沟、围沟、畦沟,做到“三沟”配套,防止苗期涝渍。如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水,防芽涝和苗涝。孕穗至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大,遇旱应及时灌溉。
在播种后或在拔节前后,隔行开沟,以备排灌,重点防御苗期渍害,浇水时利用行内开排灌沟隔行浇水;抽雄前10d、后20d,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5%~80%,水分不足要隔行浇水;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水。
步骤5、秸秆还田条件下播种和壮苗。玉米采用免耕直播技术,保证播种均匀,播深一致,不重播,不漏播;行间距离及播种深度需根据作物品种、种植密度进行调整。
步骤6、秸秆还田条件下保墒及灌溉速腐。播后要适时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以加速土壤沉实和秸秆腐解,避免秸秆还田对作物出苗和后期生长的影响。
步骤7、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大田草害综合防治。
草害防治: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或浇完“蒙头水”后,用40%乙阿合剂或48%玉草灵、50%乙草胺等除草剂,对水后进行封闭除草。也可在玉米可见叶3~5叶期用48%玉草灵或4%玉农乐、苞卫、烟嘧磺隆、莠去津等苗后除草剂对水后在玉米行间杂草上定向喷雾。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并注意用药安全,防止除草剂药害。
步骤8、完熟收获
进入9月份以后,玉米苞叶陆续变黄,籽粒上部逐渐变硬,许多农户误以为成熟,便开始收获。实际上此时仅仅是成熟的开始,离真正成熟还需半月左右。玉米适当晚收,可使茎秆中残留的养分继续向籽粒中输送,充分发挥后熟作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改善品质。玉米完熟收获技术是一项不需要增加任何投入的增产技术。玉米在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每晚收1天,每亩可增产5公斤玉米。推迟十天收,每亩多打百斤粮。
⑴.严格把握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籽粒基部黑层出现;二是籽粒乳线消失。玉米授粉后30天左右,籽粒顶部的胚乳组织开始硬化,与下部多汁胚乳部分形成一横向界面层即乳线。授粉后50天左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降到30%以下。玉米完熟期叶片变黄,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籽粒整体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将玉米棒从中间掰断,看籽粒中间有没有黄白色的交界线,若有玉米处于蜡熟期,若无才是完熟期;玉米籽粒出现黑色层。玉米籽粒脱下后,把籽粒底部的花梗去掉,若有黑色层,表示已成熟。完熟期收获一般增产10%左右。
⑵.夏玉米完熟收获时期
淮南、沿淮地区夏玉米一般在9月下旬完熟,北部地区夏玉米一般要到9月底10月初玉米才完全成熟。因此要改变习惯上的玉米授粉后40~45 天收获为授粉后55天收获。同时要大力推广机械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技术。
①人工掰穗收获后,秸秆机械还田采用人工将玉米穗摘下,然后利用秸秆还田机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这种技术较为成熟,缺乏收获灭茬机械地区普遍采用。
②机械摘穗或脱粒,秸秆粉碎联合收割果穗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联合作业,一次完成摘穗,果穗升运、集箱、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序。无论采哪种收获方式都要根据玉米的倒伏程度、种植密度,及玉米穗的下垂度、最低结穗高度等情况,进行机械调试,以利田间作业。玉米联合机械收获适应于等行距、最低结穗高度35厘米、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的地块作业。我国黄淮海大部分地区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偏高(30%~40%),玉米收获机械作业只可完成摘穗、集箱和秸秆还田等作业,不直接脱粒。我国玉米收获适期因品种、播期和地区而异,多在蜡熟末期。若直接完成脱粒作业,需推迟收获期,让玉米在田间脱水到含水量25%左右。玉米机械收获要求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苞叶剥净率≥85%、果穗含杂率≤3%;留茬高度(带秸秆还田作业的机型) ≤10厘米、还田茎秆切碎合格率≥85%。
③及时晾晒,防止霉变玉米收获后的果穗和籽粒集中到场院后要及时晾晒或通风降水,场地较小堆放较集中的隔几天翻倒1次,防止捂堆霉变。
3.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参数和技术要点
⑴秸秆粉碎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机械化技术质量指标:残茬高度≤25cm,小麦秸秆合格切碎长度≤15cm,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85%,残茬覆盖率≥40%,漏切率≤20%,秸秆抛撒不均匀度≤20%。玉米播种深度2.5cm~ 4.5cm,种肥施于种子下方3cm~5cm,覆土镇压严实,种籽破碎率≤0.5%,空穴率≤3%,田间无漏播,地头无重播。
⑵灌溉播后适墒情和雨情灌溉一遍,补充灌溉促秸秆腐烂和种子与土壤密接以防止苗期干旱。
⑶栽培施肥方法采取分期分次进行。播后镇压或喷灌、沟灌补墒;推广包衣种子和药剂拌种技术,要及时防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秸秆覆盖还田要及时苗后茎叶化除。在播种后或在拔节前后,隔行开沟,以备排灌,重点防御苗期渍害,浇水时利用行内开排灌沟隔行浇水;抽雄前10d、后20d,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5%~80%,水分不足要隔行浇水;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水。
施肥的品种以及时间选择尤为重要,一定是以氮肥为主,这是因为前茬作物的秸秆分解消耗土壤中的氮元素,以氮肥为主可以防止后茬作物弱苗和黄苗。
实施例2
黄淮海地区,尤其是安徽省,夏玉米的一个主要减产因素就在于雨季的排涝问题。为了排涝,本发明在玉米种子后采用隔行开沟的方式进行排水。排涝的目的在于保证当年的产量,但是排涝的同时会带来一个长远问题,就是水土流失,现在种粮户一般主要侧重于当前产量,而对水土流失有所忽视。这种水土流失尤其发生在坡地上,尤其是雨水充沛地区的坡地上,玉米种植为了保证排水顺利,很多采用沿坡成垄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排涝容易,但是却由于水流过度顺畅而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现在的种植方式,由于采用强效除草剂,玉米底部杂草清理彻底,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地在受到雨水冲刷之后,极易产生水土的大量流失。
为了解决坡地的这种水土流失问题,本申请首次提出了斜向成垄+隔行开纵沟+沟内压入秸秆+底部开横沟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对秸秆的抛撒和种植过程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首先,在秸秆抛撒时,预留部分小麦秸秆,更优选地,预留部分前一年秋季收获的玉米秸秆(有很多地区由于储存条件和能力有限,秸秆难以保留至夏玉米种植时,这种只能采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叶片粗大更有利于护土。
玉米种植时,采用沿坡地斜向成垄的种植方式,即种植过程中,垄的方向与坡度方向成一定夹角,比如30-80度,该夹角的选取是基于年降水量根据经验确定的。在种植之后,或者种植过程中,隔行开纵沟,在纵沟内沿纵沟方向抛撒秸秆,通过V型压辊对抛撒后的纵沟进行压实。这里的秸秆粉碎尺寸要大于正常秸秆还田的抛撒尺寸,以4-6寸为宜。
在坡地的底端,在垄头开挖横向排水沟,保持一定坡度,横向排水沟宽于纵向排水沟,有条件的利用机械对沟内部进行压实,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
当坡地的纵向距离较大时(指的是坡从坡顶到坡底较长时),每隔一段距离,调整一次垄的走向,使得坡上方的垄与下方的垄之间呈Z字形往复。这可以在保证含水量的同时,在雨水过大的情况下,避免由于积水和水流冲击导致的大面积倒伏。此外,若是采用Z字形布垄,则横向排水沟也相应呈Z字形,而较深的横沟就是防止雨量较大时排水困难而设计的。
我们分别在蒙城县乐土镇农业推广示范中心的同一实验田地的两部分进行了三年的对比实验,在第一块试验田上,申请人按照实施例1的种植方式。在第二块试验田上,采用本实施例的种植方式。
然后,在玉米种植之后,在雨季分别对两块试验田上所流出的垄沟排水中的含沙量进行测试,三年的测试结果比对发现,采用本实施例的种植方式,水流中含沙量要比实施例1低25-50%。
而且,申请人意外发现,采用本实施例的种植方式,杂草的生长也受到了抑制,因此,可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实际上秸秆还田技术在还田初期是对玉米生长不力的,因此,现有的还田方式才会导致减产,因此,其对杂草生长也不利,而本实施例中,在垄沟处抛撒秸秆,并进行压实,导致最易生长杂草的垄沟处,杂草更加不易于生长。
初步分析,之所以本实施例水土维持效果如此之好,单独利用秸秆尤其是大尺寸秸秆覆盖垄沟是一方面,斜向布垄,尤其是Z字型布垄也是一方面,Z字形布垄无形中减缓了水流冲刷速度,进而降低了含沙量。
实施例3
此外,本发明的申请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进行了前茬玉米秸秆浸水处理后,进行秸秆还田的实验。
具体做法就是,在前茬玉米收获之后,预留部分玉米秸秆,在次年玉米种植前,对秸秆粉碎并进行淋水或浸水浸泡,在玉米种植后追施拔节肥时隔行开沟,在沟内抛撒处理后的秸秆,然后,对沟内秸秆进行压实。本实施例中,其余操作方式与实施例2均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采用这种方式,从垄沟中流出的水中含沙量要比实施例1低35-60%。这种方式的唯一缺点就是操作成本相对较高,但对于水土保持,具有明显优势。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小麦种植采用该实施例1中的方式,只是本实施例中,玉米种植鲜食品种。
鲜食玉米种植时,通过调整施肥比例,来增进鲜食玉米的口感。
种植两块试验田,均种植皖甜210玉米品种,周围种植非玉米品种作为隔离排除杂交干扰因素,种植后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基追比调整为6:4),在其拔节期追施N、P、K复合肥40斤/亩,并由原来的施肥比例15:15:15调整为15:10:20;对比试验田依然按照15:15:15进行施肥作为对照。
在皖甜210玉米生长到抽雄至抽雄后l0d内,本发明采用叶面喷施2.5%磷酸二氢钾溶液20公斤,并补充1%尿素20公斤。在籽粒形成期分别取样,测定样品籽粒中的含糖量,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对照和调整施肥两个处理小区的样品品质(结果如下表)。
表1皖甜210玉米品质测定结果表
实验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施肥方式能大幅度提高未成熟籽粒含糖量,改善适口性。适量增施钾肥能提高甜玉米籽粒中营养物质含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增加了籽粒中糖、赖氨酸、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减少了淀粉含量,提高营养价值,改善了加工品质、商品品质和适口性。
虽然上面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发明包含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中的细节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小麦种植前,进行玉米的秸秆还田,在玉米种植前进行小麦的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后,通过调整施肥量和土壤湿度调整保证出苗率和产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每年玉米成熟后,对玉米进行收获时,对玉米秸秆进行收割,割茬高度不大于30厘米;
(2)将所获得的玉米秸秆中的至少部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3)对施以粉碎后秸秆的土地施以基肥;
(4)进行耕地整理及秸秆翻埋;
(5)进行小麦播种;
(6)播后对目标土地根据当前含水量进行灌溉;
(7)待小麦成熟进行小麦收割,收割过程中残茬高度≤25cm;
(8)利用秸秆粉碎设备对所获得的小麦秸秆进行粉碎并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9)判断残茬高度是否超过目标高度,若超过目标高度进行机械灭茬,否则进入下一步;
(10)对施以粉碎后秸秆的土地施以氮肥为主的基肥;
(11)进行玉米播种;
(12)在播种后或在拔节前后,隔行开沟,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水;
(13)播后苗前,进行封闭除草;
(14)进行氮肥追施;
(15)待玉米成熟后返回至步骤(1)进行下一周年的种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麦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半冬性品种:包括烟农19、济麦22、洛麦23、周麦22、皖麦52;玉米选择高产、耐渍、抗倒、抗病、稳产、中晚熟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耐密植的品种:包括隆平206、郑单958、中单909、农华101、鲁单981。
4.其特征在于,在小麦种植期间:(1)增加玉米秸秆还田量、有机肥施用量和磷钾肥施用量,减少氮肥施用量;(2)增加追肥量,减少基肥量;(3)增加拔节期追肥量,减少返青起身期追肥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麦种植期间减氮增磷补钾,玉米种植期间增氮减磷补钾,采用氮肥以夏玉米为主、小麦为辅;磷钾肥以小麦为主、夏玉米为辅的施肥原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麦秸秆粉碎抛撒覆盖还田后,玉米播种采用带状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播种机械或选用免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播种机抢时抢墒完成玉米播种工作,行距60cm左右,播后采用开沟机开排水沟,防止苗期玉米涝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麦追施拔节肥、玉米追施大喇叭口肥、涝后及时氮素营养补偿以及后期叶面喷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玉米秸秆,切碎后的粉碎长度为3-5厘米,秸秆粉碎合格率≥90%,铺放不均匀度≤20%,所述步骤(4)包括旋耕和深耕,旋耕作业耕深≥15厘米,耕幅误差≤5厘米,深耕作业耕深≥2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包括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秸秆还田增强水土保持性。
CN201710438354.8A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Pending CN1070470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8354.8A CN107047045A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8354.8A CN107047045A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7045A true CN107047045A (zh) 2017-08-18

Family

ID=5959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8354.8A Pending CN107047045A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7045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5165A (zh) * 2018-03-06 2018-09-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
CN110115209A (zh) * 2019-06-18 2019-08-1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的栽培方法
CN112075305A (zh) * 2020-09-22 2020-12-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升黄河故道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生产力的方法
CN113875342A (zh) * 2021-08-13 2022-01-0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利用秸秆的砂质耕地土体构建方法
CN115226581A (zh) * 2022-08-03 2022-10-2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小麦-玉米深免间歇耕作方法
CN116171814A (zh) * 2023-03-09 2023-05-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小麦—玉米“吨半粮”高效栽培管理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2471A (zh) * 2013-07-08 2013-11-20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黄淮海地区小麦免耕-玉米翻耕周年粮食高产栽培方法
CN103518527A (zh) * 2013-10-29 2014-01-2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省肥方法
CN104584814A (zh) * 2014-12-29 2015-05-0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下平衡施肥方法
CN105284397A (zh) * 2015-11-24 2016-02-0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小麦玉米两熟秸秆周年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
CN105723905A (zh) * 2016-02-15 2016-07-0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配合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全还田的钾肥施用方法
CN106385854A (zh) * 2016-09-26 2017-02-15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统筹耕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2471A (zh) * 2013-07-08 2013-11-20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黄淮海地区小麦免耕-玉米翻耕周年粮食高产栽培方法
CN103518527A (zh) * 2013-10-29 2014-01-2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一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省肥方法
CN104584814A (zh) * 2014-12-29 2015-05-0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下平衡施肥方法
CN105284397A (zh) * 2015-11-24 2016-02-0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小麦玉米两熟秸秆周年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
CN105723905A (zh) * 2016-02-15 2016-07-0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配合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全还田的钾肥施用方法
CN106385854A (zh) * 2016-09-26 2017-02-15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统筹耕作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5165A (zh) * 2018-03-06 2018-09-28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小麦高留茬秸秆全量还田下玉米带状清秸匀播方法
CN110115209A (zh) * 2019-06-18 2019-08-1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小麦玉米周年“双少耕”的栽培方法
CN112075305A (zh) * 2020-09-22 2020-12-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提升黄河故道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生产力的方法
CN113875342A (zh) * 2021-08-13 2022-01-0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利用秸秆的砂质耕地土体构建方法
CN115226581A (zh) * 2022-08-03 2022-10-2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小麦-玉米深免间歇耕作方法
CN116171814A (zh) * 2023-03-09 2023-05-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小麦—玉米“吨半粮”高效栽培管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2640B (zh)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秸秆粉碎还田下玉米机直播方法
CN105594425B (zh) 一种新美夏珍甜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方法
CN107047045A (zh)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CN102077747A (zh) 一种有机牧草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4737755B (zh) 一种适宜粘性板结土壤的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方法
CN102742442A (zh) 野生半夏培育方法
CN104350991A (zh) 一种稻茬小麦半免耕机开沟撒播栽培方法
CN103098633A (zh) 北方旱区玉米周年垄沟覆膜抗旱栽培技术
CN103718812A (zh) 一种小麦高产栽培方法
CN104106354A (zh) 猴樟苗木繁育技术
CN105532237A (zh) 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
CN104303742B (zh) 一种马铃薯‑双季稻三熟复种方法
CN105724145A (zh) 一种寒地粳稻湿润直播栽培方法
CN104303807A (zh)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CN105660273A (zh) 一种寒地粳稻旱播水管栽培方法
CN103503688A (zh) 一种中药续断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3597968A (zh) 一种早春蕃茄与夏豇豆和秋芫荽的大棚高效栽培模式
CN105638344A (zh) 一种盐粳13号栽培方法
CN110115207A (zh) 一种在辽宁地区复种红菜苔、春油菜和饲料油菜的方法
CN100356827C (zh) 东北垄作中耕作物蓄水保墒三年轮耕机械化耕作法
CN102550272A (zh) 一种防风的种植方法
CN104381002A (zh) 高山蔬菜的种植方法
CN107046977A (zh) 一种在黄淮海地区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
CN104855086B (zh) 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稻茬小麦的栽培方法
CN107996326A (zh) 一种早秋小麦栽培中的播种期、密度管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