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1562A -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1562A
CN106851562A CN201710001078.9A CN201710001078A CN106851562A CN 106851562 A CN106851562 A CN 106851562A CN 201710001078 A CN201710001078 A CN 201710001078A CN 106851562 A CN106851562 A CN 106851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self
destruction
los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1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革
张兆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10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15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1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15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手机防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其中,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本发明旨在当用户第一时间发现自己手机遗失或被盗后通过开启自毁模式从而保护手机内容不被人盗取。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防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手机已经影响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代人对智能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微信,朋友圈,网银,支付宝,在线电影,在线音乐等等,这些应用软件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入手机发生了丢失或者被盗了的情况,用户会发现,跟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全部都无法启动了。微信没了,朋友联系不上了。支付宝没法快捷支付了,网银也用不了了。最可怕的是,如果手机没设密码,微信支付宝如果都是免密支付的,那么得到手机的人就可以直接就可以进行消费和转账。如果网银账户是通过短信来修改密码的,那么捡到或者盗窃手机的人直接通过手机修改了网银密码,将钱全部转走,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旨在当用户第一时间发现自己手机遗失或被盗后通过开启自毁模式从而保护手机内容不被人盗取,并且跟踪被盗或遗失手机,追回被盗手机,并且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可以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所述加密区域只能通过设置加密区域的用户进行访问;
步骤A,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
步骤B,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步骤C,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中,所述自毁模式为:手机只能拨打安全号码,在系统桌面只显示丢失人手机号码及联系方式,不显示其他任何内容,禁止访问手机系统中的所有应用,强制使系统开机打开网络及语音通话功能,禁止进入飞行模式,并将所述手机定位信息发送到网络服务器。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中,所述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的方式包括:短信方式和网络方式;
所述短信方式为在加密区域的系统自毁信息保存安全号码,当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丢失后,通过丢失的手机向安全号码发送一条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收到安全号码发过来的自毁指令后,立即执行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所述网络方式为将手机设置一个固定IP地址,所述地址在正常模式下通过第三方网络访问,当手机丢失后,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启动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的格式为:自毁密匙+自毁命令+自毁启动方式。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当检测到手机已经处于丢失状态时,自动开启丢失手机的GPS后,通过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远端网络发送丢失信息;
B2,当与丢失手机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接收到丢失信息后,通过安全号码向丢失手机发送确认开启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B3,当第三方网络访问手机的固定IP地址,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当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预先设置模块,用于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所述加密区域只能通过设置加密区域的用户进行访问;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
确认自毁模块,用于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系统恢复模块,用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自毁模式为:手机只能拨打安全号码,在系统桌面只显示丢失人手机号码及联系方式,不显示其他任何内容,禁止访问手机系统中的所有应用,强制使系统开机打开网络及语音通话功能,禁止进入飞行模式,并将所述手机定位信息发送到网络服务器。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的方式包括:短信方式和网络方式;
所述短信方式为在加密区域的系统自毁信息保存安全号码,当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丢失后,通过丢失的手机向安全号码发送一条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收到安全号码发过来的自毁指令后,立即执行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所述网络方式为将手机设置一个固定IP地址,所述地址在正常模式下通过第三方网络访问,当手机丢失后,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启动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所述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的格式为:自毁密匙+自毁命令+自毁启动方式。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确认自毁模块具体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手机已经处于丢失状态时,自动开启丢失手机的GPS后,通过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远端网络发送丢失信息;
第一自毁单元,用于当与丢失手机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接收到丢失信息后,通过安全号码向丢失手机发送确认开启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第二自毁单元,用于当第三方网络访问手机的固定IP地址,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恢复模块具体包括:
发送调取单元,用于当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所述加密区域只能通过设置加密区域的用户进行访问;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本发明旨在当用户第一时间发现自己手机遗失或被盗后通过开启自毁模式从而保护手机内容不被人盗取,并且跟踪被盗或遗失手机,追回被盗手机,并且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可以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功能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所述加密区域只能通过设置加密区域的用户进行访问。
本发明中,首先需要在手机的系统层面做预先处理,通过在手机flash区域切一块加密区域,此区域存储加密信息及系统自毁信息,此区域只能在手机丢失的特殊模式才能访问,此区域加密,密匙只能通过使用者(手机的原始主人)提供,否则此区域不能通过任何方式访问。
S200,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
本发明中,在手机系统底层设置一个开机自动启动的不能被任何程序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所述系统自毁线程用于检测手机是否进入丢失状态,如果手机进入丢失状态,立即访问加密区域,使系统进入自毁状态。
S300,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
S310,当检测到手机已经处于丢失状态时,自动开启丢失手机的GPS后,通过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远端网络发送丢失信息;
S320,当与丢失手机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接收到丢失信息后,通过安全号码向丢失手机发送确认开启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S330,当第三方网络访问手机的固定IP地址,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本发明中,所述自毁模式为:手机只能拨打安全号码,在系统桌面只显示丢失人手机号码及联系方式,不显示其他任何内容,禁止访问手机系统中的所有应用,强制使系统开机打开网络及语音通话功能,禁止进入飞行模式,并将所述手机定位信息发送到网络服务器。
也就是说,当手机运行了自毁模式的系统功能后,在手机进入自毁后只能显示和使用以下功能:
1. 打开通话功能,只能拨打安全号码,便于双方联系,在系统桌面只显示丢失人手机号码及联系方式,不显示其他任何内容(便于捡到手机的人找到丢失手机的人)。
2. 锁定手机系统内一切应用,避免捡到手机的人或者盗窃者使用系统内软件资源,转账,微信,支付宝付账,图片信息查看等功能,保护失主个人财产及隐私。
3. 强制使系统开机即打开网络及语音通话功能,并不得进入飞行模式,打开GPS定位,并将该手机定位信息发送到网络服务器,便于失主定位并找回手机,便于手机只要在开机状态就能用网络,能被其他设备访问到。
另外,所述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的方式包括:短信方式和网络方式;所述短信方式为在加密区域的系统自毁信息保存安全号码,当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丢失后,通过丢失的手机向安全号码发送一条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收到安全号码发过来的自毁指令后,立即执行系统进入自毁模式;所述网络方式为将手机设置一个固定IP地址,所述地址在正常模式下通过第三方网络访问,当手机丢失后,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启动系统进入自毁模式。所述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的格式为:自毁密匙+自毁命令+自毁启动方式。当丢失的手机自毁线程检测到安全号码发过来自毁指令后,立即执行系统自毁,自毁后系统文件保存在加密区域,并使手机进入自毁模式。
S400,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0具体包括:
S410,当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本发明中,由于手机在开启自毁模式的时候,已经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所以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可以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即可,不影响用户后期的使用。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预先设置模块210,用于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所述加密区域只能通过设置加密区域的用户进行访问;具体如上所述。
状态检测模块220,用于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具体如上所述。
确认自毁模块230,用于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具体如上所述。
系统恢复模块240,用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具体如上所述。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自毁模式为:手机只能拨打安全号码,在系统桌面只显示丢失人手机号码及联系方式,不显示其他任何内容,禁止访问手机系统中的所有应用,强制使系统开机打开网络及语音通话功能,禁止进入飞行模式,并将所述手机定位信息发送到网络服务器;具体如上所述。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的方式包括:短信方式和网络方式;具体如上所述。
所述短信方式为在加密区域的系统自毁信息保存安全号码,当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丢失后,通过丢失的手机向安全号码发送一条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收到安全号码发过来的自毁指令后,立即执行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具体如上所述。
所述网络方式为将手机设置一个固定IP地址,所述地址在正常模式下通过第三方网络访问,当手机丢失后,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启动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具体如上所述。
所述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的格式为:自毁密匙+自毁命令+自毁启动方式;具体如上所述。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确认自毁模块具体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手机已经处于丢失状态时,自动开启丢失手机的GPS后,通过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远端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具体如上所述。
第一自毁单元,用于当与丢失手机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接收到丢失信息后,通过安全号码向丢失手机发送确认开启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具体如上所述。
第二自毁单元,用于当第三方网络访问手机的固定IP地址,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具体如上所述。
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恢复模块具体包括:
发送调取单元,用于当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具体如上所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所述加密区域只能通过设置加密区域的用户进行访问;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本发明旨在当用户第一时间发现自己手机遗失或被盗后通过开启自毁模式从而保护手机内容不被人盗取,并且跟踪被盗或遗失手机,追回被盗手机,并且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可以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如处理器,控制器等)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碟、光盘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所述加密区域只能通过设置加密区域的用户进行访问;
步骤A,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
步骤B,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步骤C,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毁模式为:手机只能拨打安全号码,在系统桌面只显示丢失人手机号码及联系方式,不显示其他任何内容,禁止访问手机系统中的所有应用,强制使系统开机打开网络及语音通话功能,禁止进入飞行模式,并将所述手机定位信息发送到网络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的方式包括:短信方式和网络方式;
所述短信方式为在加密区域的系统自毁信息保存安全号码,当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丢失后,通过丢失的手机向安全号码发送一条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收到安全号码发过来的自毁指令后,立即执行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所述网络方式为将手机设置一个固定IP地址,所述地址在正常模式下通过第三方网络访问,当手机丢失后,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启动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的格式为:自毁密匙+自毁命令+自毁启动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当检测到手机已经处于丢失状态时,自动开启丢失手机的GPS后,通过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远端网络发送丢失信息;
B2,当与丢失手机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接收到丢失信息后,通过安全号码向丢失手机发送确认开启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B3,当第三方网络访问手机的固定IP地址,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当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7.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预先设置模块,用于预先在手机flash区域选择一块设置为用于存储加密信息和系统自毁信息的加密区域,所述加密区域只能通过设置加密区域的用户进行访问;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通过手机中设置的用于开机自动启动且不能被终止的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是否处于丢失状态;
确认自毁模块,用于当手机处于丢失状态时开启GPS定位以及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第三方网络发送丢失信息,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系统恢复模块,用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恢复系统指令,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毁模式为:手机只能拨打安全号码,在系统桌面只显示丢失人手机号码及联系方式,不显示其他任何内容,禁止访问手机系统中的所有应用,强制使系统开机打开网络及语音通话功能,禁止进入飞行模式,并将所述手机定位信息发送到网络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的方式包括:短信方式和网络方式;
所述短信方式为在加密区域的系统自毁信息保存安全号码,当系统自毁线程检测手机丢失后,通过丢失的手机向安全号码发送一条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收到安全号码发过来的自毁指令后,立即执行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所述网络方式为将手机设置一个固定IP地址,所述地址在正常模式下通过第三方网络访问,当手机丢失后,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启动系统进入自毁模式;
所述请求是否进入自毁模式的短信的格式为:自毁密匙+自毁命令+自毁启动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自毁模块具体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手机已经处于丢失状态时,自动开启丢失手机的GPS后,通过向与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和远端网络发送丢失信息;
第一自毁单元,用于当与丢失手机预先绑定的安全号码接收到丢失信息后,通过安全号码向丢失手机发送确认开启自毁模式的短信,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第二自毁单元,用于当第三方网络访问手机的固定IP地址,通过第三方网络控制手机,发起自毁命令,当丢失的手机接收到确认指令后,立即访问加密区域,控制系统进入自毁模式,并将自毁参数保存在加密区域;
所述系统恢复模块具体包括:
发送调取单元,用于当找回丢失的手机后,当需要对找到的丢失的手机进行恢复时,通过安全号码和网络方式发送命令调取加密区域保存的自毁参数,将手机系统恢复到自毁前的状态。
CN201710001078.9A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68515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1078.9A CN106851562A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1078.9A CN106851562A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1562A true CN106851562A (zh) 2017-06-13

Family

ID=59117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1078.9A Pending CN106851562A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515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7773A (zh) * 2017-11-22 2018-02-16 何莉 一种手机丢失信息保密方法
CN112492587A (zh) * 2020-11-26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信息防护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100153A (ko) * 2003-05-21 2004-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실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제어 방법
CN1946230A (zh) * 2006-10-19 2007-04-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防盗的方法
CN102196422A (zh) * 2010-03-11 2011-09-21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通信终端丢失后文件防泄密方法
CN102387498A (zh) * 2010-08-27 2012-03-21 苏州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防盗系统及方法
US20150181434A1 (en) * 2004-02-20 2015-06-25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miting mobile device functionality
CN105530356A (zh) * 2015-12-21 2016-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数据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6161476A (zh) * 2016-09-13 2016-11-23 成都创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数据的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6231092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100153A (ko) * 2003-05-21 2004-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실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제어 방법
US20150181434A1 (en) * 2004-02-20 2015-06-25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miting mobile device functionality
CN1946230A (zh) * 2006-10-19 2007-04-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防盗的方法
CN102196422A (zh) * 2010-03-11 2011-09-21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通信终端丢失后文件防泄密方法
CN102387498A (zh) * 2010-08-27 2012-03-21 苏州安可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5530356A (zh) * 2015-12-21 2016-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数据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6231092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CN106161476A (zh) * 2016-09-13 2016-11-23 成都创慧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数据的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7773A (zh) * 2017-11-22 2018-02-16 何莉 一种手机丢失信息保密方法
CN112492587A (zh) * 2020-11-26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信息防护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5528B (zh) 移动计算设备的安全
CN104468611B (zh) 基于双系统切换的数据安全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48365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covering lost or stolen mobile devices
US1043316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smart terminal
US2013013737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ing low power devices
US20090253406A1 (en) System for mitigating the unauthorized use of a device
US20090183266A1 (en)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recovering a lost or stolen electronic device
JP4245151B2 (ja) 使用制限機能付携帯電話機および該機を使用制限する方法
US20070021103A1 (en) Method of protecting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955904A (zh) 防止移动通讯设备泄密的方法和系统
CN108932435A (zh) 一种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6131387A1 (zh) 一种电子设备安全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51562A (zh)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CN104243708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和装置
JP2001230858A (ja)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及び携帯電話機
JP4558214B2 (ja) プロセッサスマートカードの第1使用保護用デバイス
JP2009245079A (ja) 情報端末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21056767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4695039B2 (ja) リモートロック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
CA285591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vering low power devices
JP2006340074A (ja) 携帯通信端末装置
CN106156557B (zh) 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及终端
JPH1196323A (ja) カードシステム
KR101124585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의 개인정보 보호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475699B2 (ja) リモートロック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