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1092A -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1092A
CN106231092A CN201610607156.5A CN201610607156A CN106231092A CN 106231092 A CN106231092 A CN 106231092A CN 201610607156 A CN201610607156 A CN 201610607156A CN 106231092 A CN106231092 A CN 106231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information
phone
duty
lo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71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封
郝婷
刘小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6071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310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31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10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手机上具有密码或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模块,将手机设置为解锁、上锁和锁死三种工作状态,解锁时刻访问所有信息,上锁时不能访问指定信息,锁死时手机开启保护功能,将手机中信息备份、发送后删除,在手机上锁和锁死工作状态时,必须有匹配的验证信息验证成功才可解锁,所以,当手机被盗或丢失时,都能防止手机中个人信息的泄漏,从而保证了手机信息安全。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逻辑简单、操作简便、不影响正常使用等优点,在手机个人信息和资料的保护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手机可实现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可以实现付款、转账、传送各种文件、图片等,保存或关联了大量个人信息,因此手机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当手机不慎被盗、遗失或转卖,落在他人手中时,他人可将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和文件导出并加以利用,会对手机失主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目前的手机保护的理念主要是手机防盗,现有的信息安全保护方法都比较繁琐、而且保护漏洞较多,较为典型的如锁屏密码和指纹解锁,给用户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并且,即使能够利用密码或指纹对手机进行锁屏,当手机连接电脑时,可直接通过电脑访问手机内容;个别品牌不能直接访问的,也可通过相应的破解软件解锁。可见,这两种保护方式可靠性均不高。尤其当用户将手机转卖或赠送给他人使用时,即使手动删除个人信息后,也能用一些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恢复,不能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现阶段该领域并没有一种很完善的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应用技术,目前国内手机防盗、防信息防泄漏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通过实物例如伸缩钢丝连接用户衣服和手机,防止手机被盗以及信息被窃取,或者通过无线信号控制手机距离用户一定范围内,这种方法必须携带其他辅助设备,给用户正常使用手机造成很大不便,并且也不能保护用户隐私,实用性和可靠性都有待提高;第二种是应用手机的自带感应器侦测周围环境变化,通过软件控制实现防盗报警,需要用户手动开启和关闭软件,操作繁琐,使用不方便;第三种是通过软件控制手机只能接听,不能拨号,这种方法不能有效的防止用户的信息泄露。
综上所述,现有的手机信安全保护方法具有携带不方便,操作繁琐,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手机,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等缺点,不能有效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携带除手机必备的零件以外的其他辅助设施,不会给用户造成麻烦。保护控制程序不需要手动开启或关闭程序,用户正常情况下感受不到其在工作,优化了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将用户生物特征作为密匙储存在手机中,有效防止手机中信息被盗取,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验证身份后更改密匙验证信息,灵活性高,操作简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方法为手机具有密码或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模块,在此基础上,将手机工作状态设为解锁、上锁和锁死三种工作状态。
a)手机处于解锁工作状态时,手机没有任何使用限制;是指用户在解锁后持续进行手机操作的情况。此时手机与正常没有保护的手机工作状态是一样的,不对用户正常使用造成困扰。
b)手机处于上锁工作状态时,手机功能受限,或者只能接听电话、利用键盘输入号码拨号或访问指定的部分联系人;是指用户不是连续操作手机的情况,手机上锁时,能够接听电话、利用键盘输入号码拨号,目的是不给常规使用带来麻烦;访问指定的部分联系人,目的是在他人捡到手机后,可以利用指定的联系人寻找失主,同时,最常用的联系人在上锁时能访问,也是不给常规使用带来麻烦。考虑到手机银行使用时,一般通过短信发送验证码,而且短信中可能会有机主隐私信息,所以上锁后不能访问短信。
c)手机处于锁死工作状态时,手机自动进行定位和拍照,自动连接网络,将位置信息和照片发送到预设的电子邮箱或预设的联系人手机上,且远程手动控制或自动进行手机中个人信息的传输备份,以及删除销毁;是指手机丢失或被盗后的情况,初始用户发现手机丢失或被盗后,可远程发送信息销毁指令,或者进入锁死状态后,手机自动自动销毁保存的个人信息数据,同时,将手机中的通讯录、短信等个人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定的邮箱中或云端服务器上。此外,这里的删除销毁,指得是对手机中用户信息的不可恢复的删除销毁,如常用的先覆盖式写入在删除的方式,以防止被他人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恢复。
所述的三种工作状态的切换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当手机处于解锁状态时,用户主动关闭屏幕或手机自动关闭屏幕,或者经过设定的时间没有对手机操作,手机即进入上锁状态;当手机处于上锁工作状态时,利用密码、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解锁,解锁成功则手机进入解锁工作状态;解锁失败,且超过设定的失败次数,手机进入锁死工作状态。
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模块为摄像头、麦克风或指纹识别器;摄像头识别的生物特征包括虹膜、人脸或掌纹;麦克风识别的生物特征为声音;指纹识别器识别的生物特征为指纹。这些生物特征都是用户特有的,能保证验证信息的唯一性。用户可以设置任意一项作为验证信息,灵活性强,安全度高。
手机初次使用时,需录取初始用户生物特征,将其保存到手机中,实现初始用户与该手机的唯一对应关系;或者由初始用户设置保护密码。如果需要修改该手机用户,则需最初用户的生物特征验证通过后,才可以进行。也就是说,如果手机丢失或被盗,是无法获取最初用户的生物特征的,因此就无法获取手机中信息,达到了保护信息的目的。
手机更换用户时,需验证初始用户的生物特征或保护密码,验证匹配则将手机恢复到出厂状态;同时,手机自动删除粉碎储存的所有非出厂信息。这是为了保证手机转让给其他人时,不泄露个人隐私,同时新用户可自行设定自己的密码或生物特征密匙,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并未影响用户正常转让买卖,让用户使用起来毫无后顾之忧,不担心解绑和重建用户的繁琐。
初始用户通过其他手机发送加密的指令,手机收到后,在后台自动启动摄像头拍照、自动启动GPS定位、自动连接网络,并将位置信息和照片发送给预设指定的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或者云端服务器,提高了手机找回的可能性;同时,远程手动控制或自动进行手机中个人信息的传输备份,以及删除销毁,保护信息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用户的损失。
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在发生手机丢失或被盗时,手机本身的损失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手机上存储的隐私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利用该手机进行验证等,此时,机主可通过其他手机向自己的手机发送加密的指令,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指令加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手机没有丢失而被他人利用这一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密码或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模块对手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可与本方法很好的结合,基本不需其他硬件配件,且保证密匙信息的唯一性,可有效解决手机的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2)采用三种工作状态的自然切换,充分考虑了手机在连续操作、偶尔操作、被盗或丢失等多种状态下的工作特点,在对手机信息安全实现完善保护的前提下,不对用户正常操作带来麻烦。
3)采用远程手动控制或自动进行手机中个人信息的传输备份以及删除销毁,在手机丢失或被盗后,有效地保护了手机中个人信息不被泄漏,并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手机的三种工作状态及转换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为手机的三种工作状态及转换流程图,手机开机后,自动进入上锁工作状态。用户想要使用手机的全部功能时,利用密码、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解锁,解锁成功则手机进入解锁工作状态,解锁失败且符合超过设定的失败次数等锁死条件,手机进入锁死工作状态。
当手机处于解锁工作状态时,如果符合用户主动关闭屏幕或手机自动关闭屏幕,或者经过设定的时间没有对手机操作等上锁条件,手机即进入上锁工作状态。
当手机进入锁死工作状态时,自动进行信息备份和数据销毁等操作,包括手机自动进行定位和拍照,自动连接网络,将位置信息和照片发送到预设的电子邮箱或预设的联系人手机上;自动进行手机中个人信息的传输备份,以及删除销毁等。
为了保证信息安全,无论手机处于哪种工作状态,初始用户都可以通过其他手机向该手机远程发送加密的信息销毁指令,只要该手机接受到该信息,马上进行上述的信息备份和数据销毁等操作,以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实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机具有密码或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模块,在此基础上,将手机工作状态设为解锁、上锁和锁死三种工作状态;
手机处于解锁工作状态时,手机没有任何使用限制;
手机处于上锁工作状态时,手机功能受限,或者只能接听电话、利用键盘输入号码拨号或访问指定的部分联系人;
手机处于锁死工作状态时,手机自动进行定位和拍照,自动连接网络,将位置信息和照片发送到预设的电子邮箱或预设的联系人手机上,且远程手动控制或自动进行手机中个人信息的传输备份、以及删除销毁;
当手机处于解锁状态时,用户主动关闭屏幕或手机自动关闭屏幕,或者经过设定的时间没有对手机操作,手机即进入上锁状态;当手机处于上锁工作状态时,利用密码、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解锁,解锁成功则手机进入解锁工作状态;解锁失败,且超过设定的失败次数,手机进入锁死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保护模块为摄像头、麦克风或指纹识别器;摄像头识别的生物特征包括虹膜、人脸或掌纹;麦克风识别的生物特征为声音;指纹识别器识别的生物特征为指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机初次使用时,需录取初始用户生物特征,将其保存到手机中,实现初始用户与该手机的唯一对应关系;或者由初始用户设置保护密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手机更换用户时,需验证初始用户的生物特征或保护密码,验证匹配则将手机恢复到出厂状态;同时,手机自动删除粉碎储存的所有非出厂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用户通过其他手机发送加密的指令,手机收到后,在后台自动启动摄像头拍照、自动启动GPS定位、自动连接网络,并将位置信息和照片发送给预设指定的手机号码或电子邮箱,或者云端服务器;同时,远程手动控制或自动进行手机中个人信息的传输备份、以及删除销毁。
CN201610607156.5A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Pending CN1062310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7156.5A CN106231092A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7156.5A CN106231092A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1092A true CN106231092A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34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7156.5A Pending CN106231092A (zh) 2016-07-29 2016-07-29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3109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232A (zh) * 2017-01-04 2017-04-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CN106792651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自毁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851562A (zh) * 2017-01-03 2017-06-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CN106973155A (zh) * 2017-03-22 2017-07-21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一种手机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CN108830091A (zh) * 2018-05-25 2018-11-16 深圳市纳斯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护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的方法
WO2019061525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防盗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60907A (zh) * 2017-12-26 2019-07-0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设备
CN116757900A (zh) * 2023-08-23 2023-09-15 四川国消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及实施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762A (zh) * 2005-12-29 2007-07-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防盗方法
CN101384048A (zh) * 2008-09-08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2932540A (zh) * 2012-10-24 2013-02-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CN103037310A (zh) * 2012-12-14 2013-04-10 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智能防盗方法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762A (zh) * 2005-12-29 2007-07-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防盗方法
CN101384048A (zh) * 2008-09-08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2932540A (zh) * 2012-10-24 2013-02-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CN103037310A (zh) * 2012-12-14 2013-04-10 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智能防盗方法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1562A (zh) * 2017-01-03 2017-06-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手机丢失后内容泄露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04232A (zh) * 2017-01-04 2017-04-2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追踪方法、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CN106792651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自毁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973155A (zh) * 2017-03-22 2017-07-21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一种手机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WO2019061525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防盗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60907A (zh) * 2017-12-26 2019-07-02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设备
CN108830091A (zh) * 2018-05-25 2018-11-16 深圳市纳斯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护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的方法
CN108830091B (zh) * 2018-05-25 2020-07-28 深圳市纳斯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护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的方法
CN116757900A (zh) * 2023-08-23 2023-09-15 四川国消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及实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1092A (zh)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EP1710692B1 (en) Secure device, terminal device, gate device, and device
US831536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FID-based access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devices
JP4245151B2 (ja) 使用制限機能付携帯電話機および該機を使用制限する方法
KR101118679B1 (ko) Nfc 기반의 출입 통제 방법
WO2001009735A1 (fr) Procede et systeme d'authentification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CN10470005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安全定位方法及装置
GB2393616A (en) Terminal device lock system
CN104574616B (zh) 一种智能电子门锁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820805A (zh)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180345A1 (zh) 用户身份验证授权系统
CN105006045A (zh) Nfc手机动态密码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01438A (zh) 一种手机信息保护锁
CN108347730B (zh) 一种无线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097500B (zh) 一种响应用户进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15186A (zh) 一种手机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
CN204375038U (zh) 一种智能电子门锁控制装置
KR10115569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출입관리 방법
JP6131512B2 (ja) 電子錠管理システム
JP3554156B2 (ja) 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JP2006279572A (ja) 携帯電話端末システム、携帯電話端末不正使用防止方法、及び携帯電話端末不正使用防止プログラム
JP2002368870A (ja)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
CN1262132C (zh) 一种保密手机实现远程密钥销毁的方法
CN205829777U (zh) 一种手机信息保护锁
KR100944246B1 (ko) 범용 가입자 식별 모듈을 탑재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보안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