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6530B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6530B
CN106816530B CN201611255296.7A CN201611255296A CN106816530B CN 106816530 B CN106816530 B CN 106816530B CN 201611255296 A CN201611255296 A CN 201611255296A CN 106816530 B CN106816530 B CN 106816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adhesive surface
substrate
line
display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52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6530A (zh
Inventor
朱在稳
张宇恒
袁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552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165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16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6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6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6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柔性衬底包括至少两个非弯折区和相邻非弯折区之间的弯折区;通过粘合胶层贴附在柔性衬底的非弯折区的至少两个第一膜层;第一膜层面向柔性衬底的第一表面包括远离弯折区的膜层粘贴表面和靠近弯折区的膜层半粘贴表面,柔性衬底面向第一膜层的第二表面包括远离弯折区的衬底粘贴表面和靠近弯折区的的衬底半粘贴表面;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膜层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和/或,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衬底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本发明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装置是指在塑料、金属薄片或者玻璃薄片等柔性基材上制备的具有可挠曲性的平板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使用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可折叠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区域进行折叠,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靠近弯折区的部分应力增大,柔性显示装置容易发生损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靠近弯折区的部分发生应力损伤,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柔性衬底包括至少两个非弯折区和相邻两个非弯折区之间的弯折区;
粘合胶层,粘合胶层贴附在柔性衬底的非弯折区;
与至少两个非弯折区分别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膜层,第一膜层通过粘合胶层贴附在柔性衬底的非弯折区;
第一膜层面向柔性衬底的第一表面包括远离弯折区的膜层粘贴表面和位于膜层粘贴表面和弯折区之间的膜层半粘贴表面,柔性衬底面向第一膜层的第二表面包括远离弯折区的衬底粘贴表面和位于衬底粘贴表面和弯折区之间的衬底半粘贴表面;
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膜层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和/或,
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衬底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膜层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进而使得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靠近弯折区的部分应力降低,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损伤,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耐弯折性能;或者,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衬底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进而使得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靠近弯折区的部分应力降低,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损伤,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耐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说明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110,柔性衬底110包括至少两个非弯折区111和相邻两个非弯折区111之间的弯折区112;
粘合胶层120,粘合胶层120贴附在柔性衬底110的非弯折区111;
与至少两个非弯折区111分别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膜层130,第一膜层130通过粘合胶层120贴附在柔性衬底110的非弯折区111;
第一膜层130面向柔性衬底110的第一表面包括远离弯折区112的膜层粘贴表面131和位于膜层粘贴表面131和弯折区112之间的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膜层粘贴表面131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第一膜层130一般为硬质材料,可以直接对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显示面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由于膜层粘贴表面131与粘合胶层120之间具有粘合力,以及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之间具有粘合力,因此膜层半粘贴表面132通过粘合胶层120与柔性衬底110连接,如图1所示。
相对于在膜层粘贴表面和膜层半粘贴表面使用粘性不同的两种粘合胶,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在膜层粘贴表面和膜层半粘贴表面只需要使用一种粘合胶即可实现膜层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进而使得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靠近弯折区的部分应力降低,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损伤,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耐弯折性能。
图2A~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分离。示例性地,如图2A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可以部分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如图2B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也可以全部与粘合胶层120分离,本实施例以部分分离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显示装置弯折时,由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较小,因此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部分或全部分离,并形成一个间隙,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柔性衬底110面向第一膜层130的第二表面包括远离弯折区112的衬底粘贴表面111a和位于衬底粘贴表面111a和弯折区112之间的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
柔性衬底110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衬底粘贴表面111a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衬底110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显示面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由于衬底粘贴表面111a与粘合胶层120之间具有粘合力,以及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之间具有粘合力,因此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通过粘合胶层120与第一膜层130连接,如图3所示。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在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其制作工艺难度较大,因为柔性衬底的特性,一般需要先将柔性衬底固定在硬质基板上,再对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得衬底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使得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靠近弯折区的部分应力降低,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损伤,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耐弯折性能。
图4A~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分离。示例性地,如图4A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可以部分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如图4B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也可以全部与粘合胶层120分离,本实施例以部分分离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显示装置弯折时,由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较小,因此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部分分离,并形成一个间隙,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膜层130面向柔性衬底110的第一表面包括远离弯折区112的膜层粘贴表面131和位于膜层粘贴表面131和弯折区112之间的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膜层粘贴表面131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以及,
柔性衬底110面向第一膜层130的第二表面包括远离弯折区112的衬底粘贴表面111a和位于衬底粘贴表面111a和弯折区112之间的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柔性衬底110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衬底粘贴表面111a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以及柔性衬底110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显示面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第一膜层130和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通过粘合胶层120连接,如图5所示。
膜层粘贴表面131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以及衬底粘贴表面111a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使得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靠近弯折区的部分应力降低,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损伤,提高了柔性显示装置耐弯折性能。
图6A~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分离,以及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分离。示例性地,如图6A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和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可以部分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如图6B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和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也可以全部与粘合胶层120分离,本实施例以部分分离为例进行说明。
柔性显示装置弯折时,由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和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的粘合力较小,因此膜层半粘贴表面132和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部分分离,并形成两个间隙,更加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图7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膜层粘贴表面131的粗糙度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的粗糙度。具体地,上述表面处理包括:对膜层粘贴表面131进行灰化或者光刻工艺处理,使得膜层粘贴表面131的粗糙度变大;和/或,对膜层半粘贴表面132进行抛光工艺处理,使得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的粗糙度变小。膜层粘贴表面131的粗糙度越大,则膜层粘贴表面131与粘合胶层120之间的粘合力越大;反之,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的粗糙度越小,则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之间的粘合力越小。
机械理论认为,粘合胶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并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才能产生粘接作用。在粘接如泡沫塑料的多孔被粘物时,机械嵌定是重要因素。粘合胶层粘接经表面处理的致密材料效果要比表面光滑的致密材料好,这是因为表面处理后形成机械镶嵌、生成反应性表面以及表面积增加。由于表面处理使得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可以认为表面层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
示例性地,膜层粘贴表面131为凹凸不平、粗糙的表面,膜层粘贴表面131上形成有多个突起P,使得膜层粘贴表面131的粘附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的粘附力。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并形成一个间隙,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衬底110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衬底粘贴表面111a的粗糙度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的粗糙度。具体地,上述表面处理包括:对衬底粘贴表面111a进行灰化或者光刻工艺处理,使得衬底粘贴表面111a的粗糙度变大;和/或,对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进行抛光工艺处理,使得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的粗糙度变小。衬底粘贴表面111a的粗糙度越大,则衬底粘贴表面111a与粘合胶层120之间的粘合力越大;反之,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的粗糙度越小,则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之间的粘合力越小。
示例性地,衬底粘贴表面111a为凹凸不平、粗糙的表面,衬底粘贴表面111a上形成有多个突起P,使得衬底粘贴表面111a的粘附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的粘附力。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并形成一个间隙,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于同一构思,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膜层粘贴表面131的粗糙度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的粗糙度,膜层粘贴表面131上形成有多个突起P;以及柔性衬底110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衬底粘贴表面111a的粗糙度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的粗糙度,衬底粘贴表面111a上形成有多个突起P。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和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并形成两个间隙,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上生长有硅醇基团,其中,膜层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和/或,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上生长有硅醇基团,其中,衬底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可以显著提高膜层粘贴表面和衬底粘贴表面的胶粘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从极性的角度出发提高粘接强度。具体为采用氧等离子体进行表面轰击处理改变界面区表面的极性。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经等离子表面处理后,表面上产生了许多极性基团,如羟基(-OH)、羰基或羧基等,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可粘接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或者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生长硅醇基团(Si-OH),当Si-OH在粘合胶层中均匀分散后,可以形成一个二氧化硅聚集体网络,聚集体通过表面的Si-OH与聚合物形成氢键,使粘合胶层的流动性受到限制,粘合胶层的粘度增加,从而起到增加粘合胶层粘合力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膜层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使得膜层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或者,衬底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使得衬底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因此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膜层半粘贴表面或者衬底半粘贴表面容易与粘合胶层分离,有利于柔性衬底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图10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上具有金属薄膜层133,金属薄膜层133与粘合胶层120直接贴合,即上述表面处理工艺为在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上形成金属薄膜层133。金属薄膜层133使得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的粘附力小于膜层粘贴表面131的粘附力。
图11为图10所示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上的金属薄膜层133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并形成一个间隙,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衬底110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上具有金属薄膜层113,金属薄膜层113与粘合胶层120直接贴合。金属薄膜层113使得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的粘附力小于衬底粘贴表面111a的粘附力。
图13为图12所示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上的金属薄膜层113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并形成一个间隙,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于同一构思,该柔性显示装置中,第一膜层130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上具有金属薄膜层133,金属薄膜层133与粘合胶层120直接贴合,金属薄膜层133使得膜层半粘贴表面132的粘附力小于膜层粘贴表面131的粘附力;以及柔性衬底110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上具有金属薄膜层113,金属薄膜层113与粘合胶层120直接贴合。金属薄膜层113使得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的粘附力小于衬底粘贴表面111a的粘附力。
图15为图14所示弯折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膜层半粘贴表面132上的金属薄膜层133与粘合胶层120分离,以及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上的金属薄膜层113与粘合胶层120分离,并形成两个间隙,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示例性地,金属薄膜层的组成材料为Mo,所述金属薄膜层的厚度为柔性显示装置中,水的老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胶接界面,膜层半粘贴表面132或者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上设置金属薄膜层133后,大量的水分子沿着亲水性金属Mo的表面很快地渗透到整个胶界面后,取代粘合胶层120分子原先在金属Mo表面上的物理吸附,引起粘附强度下降,破坏了金属Mo薄膜层与粘合胶层120接触界面的粘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极性很大的水分子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吸附功比胶粘剂分子的吸附功大,两者差值越大,解吸附作用的能力越强。因此膜层半粘贴表面13或者衬底半粘贴表面111b上设置金属Mo薄膜层,使得金属Mo薄膜层与粘合胶层120之间的粘合力下降,柔性显示装置在弯折时,金属Mo薄膜层与粘合胶层120容易分离,有利于柔性衬底110在弯折区的应力释放,进而提高柔性显示装置的耐弯折性能。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柔性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层140,该发光层140位于柔性衬底110背离第一膜层13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位于发光层140表面上的薄膜封装层150。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具有上述柔性显示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10、对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得膜层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
S120、对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得衬底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与粘合胶层的粘合力。
S130、在柔性衬底上的至少两个非弯折区通过粘合胶层贴附至少两个第一膜层。
示例性地,表面处理包括灰化或光刻工艺处理,使得膜层粘贴表面的粗糙度大于膜层半粘贴表面的粗糙度,以及使得衬底粘贴表面的粗糙度大于衬底半粘贴表面的粗糙度。
示例性地,对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在膜层半粘贴表面上设置金属薄膜层,该金属薄膜层与粘合胶层直接贴合,以及对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在衬底半粘贴表面上设置金属薄膜层,该金属薄膜层与所述粘合胶层直接贴合。
示例性地,S110和S120可以只执行其中任意一个步骤。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具有上述柔性显示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包括至少两个非弯折区和相邻两个所述非弯折区之间的弯折区;
粘合胶层,所述粘合胶层贴附在所述柔性衬底的非弯折区;
与所述至少两个非弯折区分别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通过所述粘合胶层贴附在所述柔性衬底的非弯折区;
所述第一膜层面向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一表面包括远离所述弯折区的膜层粘贴表面和位于所述膜层粘贴表面和所述弯折区之间的膜层半粘贴表面,所述柔性衬底面向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二表面包括远离所述弯折区的衬底粘贴表面和位于所述衬底粘贴表面和所述弯折区之间的衬底半粘贴表面;
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所述膜层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和/或,
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使得所述衬底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的粘合力;
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所述显示面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层与所述柔性衬底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分离;和/或,
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所述显示面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层与所述第一膜层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所述膜层粘贴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的粗糙度;和/或,
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所述衬底粘贴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的粗糙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上生长有硅醇基团,所述膜层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大于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和/或,
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上生长有硅醇基团,所述衬底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大于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生长的硅醇基团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上具有金属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与所述粘合胶层直接贴合;和/或,
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经过表面处理后,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上具有金属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与所述粘合胶层直接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膜层的组成材料为Mo,所述金属薄膜层的厚度为500~1000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材料为玻璃或者塑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包括防静电膜层和/或保护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背离所述第一膜层的一侧表面上;以及,
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层的表面上。
9.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包括至少两个非弯折区和相邻两个所述非弯折区之间的弯折区,第一膜层面向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一表面包括远离所述弯折区的膜层粘贴表面和位于所述膜层粘贴表面和所述弯折区之间的膜层半粘贴表面,所述柔性衬底面向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二表面包括远离所述弯折区的衬底粘贴表面和位于所述衬底粘贴表面和所述弯折区之间的衬底半粘贴表面,对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和/或,对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至少两个非弯折区通过粘合胶层贴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膜层;
其中,对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得所述膜层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的粘合力,所述显示面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层与所述柔性衬底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分离;对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得所述衬底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的粘合力大于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的粘合力,所述显示面板处于非弯折状态时,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通过所述粘合胶层与所述第一膜层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与所述粘合胶层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包括灰化或光刻工艺处理,使得所述膜层粘贴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的粗糙度,和/或,使得所述衬底粘贴表面的粗糙度大于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的粗糙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在所述膜层半粘贴表面上设置金属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与所述粘合胶层直接贴合;和/或,
所述对所述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在所述衬底半粘贴表面上设置金属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与所述粘合胶层直接贴合。
CN201611255296.7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6816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5296.7A CN106816530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5296.7A CN106816530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6530A CN106816530A (zh) 2017-06-09
CN106816530B true CN106816530B (zh) 2019-02-15

Family

ID=59109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5296.7A Active CN106816530B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165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8118A (zh) * 2019-08-08 2019-1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5142B (zh) * 2017-04-27 2019-08-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
US10649267B2 (en) * 2017-07-19 2020-05-12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394041B (zh) * 2017-07-21 2019-09-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基底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7452284B (zh) 2017-08-11 202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473041B (zh) * 2017-09-08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弯盖板、可折弯显示模组及可折弯终端设备
CN109712529A (zh) 2017-10-26 2019-05-03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性电子装置
TWI648717B (zh) * 2017-10-26 2019-01-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性電子裝置
CN108511501B (zh) * 2018-05-09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折的盖板、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33507B1 (ko) * 2018-08-13 2023-05-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2636972B1 (ko) * 2018-10-25 2024-0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9859642B (zh) * 2018-12-17 2021-02-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424272B (zh) * 2019-09-20 2024-05-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模块和包括该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13192420A (zh) * 2021-04-09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78394B (zh) * 2021-11-26 2023-11-2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0672B2 (ja) * 2006-12-12 2012-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モジュー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17890B1 (ko) * 2012-12-28 2020-06-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2076098B1 (ko) * 2013-11-25 2020-02-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TWI532163B (zh) * 2014-01-10 2016-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面板及可撓式顯示面板之製作方法
US9773853B2 (en) * 2015-01-09 2017-09-26 Apple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bent substrate
KR102363261B1 (ko) * 2015-04-16 2022-0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8118A (zh) * 2019-08-08 2019-1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18118B (zh) * 2019-08-08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6530A (zh) 2017-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6530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11010738A1 (ja) 接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接合構造体
JP2009220581A5 (ja) 接合体
WO2009049651A8 (en) An adhesive tape
JP2004536722A5 (zh)
JP2008251529A (ja) 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3095193A1 (fr) Matériau de film mince et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associé
TW200736353A (en) Antistatic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polarizer film and antistatic polarizer film using the same
KR20150002574A (ko) 적층 구조체 제조 방법, 적층 구조체, 및 전자 장치
TW200931453A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and transparent conductor
CN206357752U (zh) Uv减粘保护膜
WO2021003876A1 (zh) 光学胶、显示面板及光学胶的制作方法
WO2008024885A2 (en) Symmetric, spatular attachments for enhanced adhesion of micro-and nano-fibers
CN110865740A (zh) 承载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051278A (ja) ガスバリア性に優れ、かつ表面性に優れた軽量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部材
CN106395729B (zh) 一种基于液晶弹性聚合物的干粘附功能结构及制造工艺
CN102922842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及其制备方法
TW201628856A (zh) 用於處理薄玻璃之方法及裝置
WO2013146820A1 (ja) 窓貼り用シート
CN201812838U (zh) 一种用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背板
CN203513558U (zh) 一种用于面板制造的双面胶带
CN112409965A (zh) 一种适用于耐油橡胶粘着的胶膜
WO2008123193A1 (ja)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868054B (zh) 一种利用光刻胶固定柔性材料衬底的方法
CN207525181U (zh) 手机b面玻璃保护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