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6834A -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6834A
CN106806834A CN201510860301.6A CN201510860301A CN106806834A CN 106806834 A CN106806834 A CN 106806834A CN 201510860301 A CN201510860301 A CN 201510860301A CN 106806834 A CN106806834 A CN 106806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health care
blood
care medicinal
fre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03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603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6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6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6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所述保健药为:葡萄籽10~20份,积雪草10~20份,天竺葵10~20份,黄原胶10~20份,黄芪10~20份,桃仁10~20份,苍术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乌藤10~20份,白术10~20份,赤芍10~20份,乌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术10~20份,绞股蓝10~20份,桑白皮10~20份。本发明内服外用配合使用,能加速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黄褐斑,从气、瘀论治,兼以补虚扶正。

Description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表现为颜面部面积大小不等的对称性黄褐或淡黑色斑片,平摊于皮肤之上,抚之不碍手。祖国医学将本病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等。由于本病的发生既有明显的内分泌、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等功能失调的病因可循,又受到许多外界的理化因素如日晒、热幅射、外伤(搔抓、摩擦等)、接触光敏性药物或化合物、外用银制剂、汞制剂等的影响,因此一般主张内外治结合。
中医在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中所说的风邪似可以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如现代医学认识的日晒、热幅射、接触光敏性药物或化合物、外用银制剂、汞制剂等,均可以归结为风邪。因此,针对风邪而治的外用药还可以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配伍防紫外线、防辐射的药物。在配方中还应结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酌情添加上述药物以使治疗有据可循。另外,对于剥脱性的药物,如附子、乌梅等,由于其皮肤剥脱作用会造成皮肤破损,易造成皮肤的色素沉着从而加重症状,应当慎用。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黄褐斑是由于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黑素和黑素小体均增加,进而表现出色斑。病理状态下,真皮内巨噬细胞可吞噬滴落入真皮的黑色素体,或沉着于真皮上层,或在细胞内降解,一部分经淋巴转移。色素的产生与排泄失去平衡,并过剩地聚集在表皮细胞内的部分,就形成色素沉着。黑色素的排泄有两条途径:一是从肾内排泄,另一是经皮肤排出,即黑色素被转移到角质蛋白中,随表皮生长移行到角质层,最后随角质层周期换新而脱落。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如局部针刺、体针、穴位注射、拔罐、刮痧、推拿、神阙穴贴敷、埋线、埋针、耳穴等)、外治法(如乳霜、面膜、洗剂、熏蒸方)和方药治疗等。已有方药包括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二至丸、归脾汤等;最常用的中药依次为积雪草、茯苓、黄原胶、白芍、柴胡、女贞子、甘草、熟地、白术、桃仁、丹皮、生地、赤芍、丹参、白芷、山萸肉、益母草、山药、女贞子、香附等。但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黄褐斑,并且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提高一种高效安全的防治黄褐斑的药物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给当今许多爱美之人精神和生活上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黄褐斑属皮肤科常见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遗传、药物与化妆品、某些慢性疾病、紫外线过度照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内分泌失调是首要发病因素。色素斑最初即可为多发性,倾向于融合形成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斑片,对称分布于曝光露出的面部。以颧部、前额、两颊最突出,有时呈蝶翼状,偶见于上唇部。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鳞屑。无自觉症状,色素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可稍有变化,往往经久不退,一部分于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
有关黄褐斑的治疗,西药主要是剥脱剂(如维甲酸、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制剂、铅汞制剂、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氢醌、双氧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引起某些并发症。而中药制品则因其取材天然、安全性好、低副作用、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疗效佳而备受青睐。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皆上行于面。”黄褐斑的发生与人体肝气郁结、瘀血阻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内停等多种因索有关。其发病机制或由肝气郁结,日久化热,熏蒸于面而生;或因气滞血瘀,营卫失和,壅滞络脉,结于面而发;或因肝肾虚损,冲任失调,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而成;或为脾虚失健,痰湿内生,浊邪阻滞于面而致。其临床多采内治、外治、针灸、按摩等治疗途径,侧重于从肝、脾、肾入手,纠正脏腑功能紊乱,消除气、瘀、痰、湿、热等病理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有关黄褐斑的西医内调大部分使用激素,改善内分泌为主;外治药物,临床西药虽有一定疗效,但效果尚欠满意,主要是剥脱剂(如维甲酸、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制剂、铅汞制剂、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氢醌、双氧水),内服外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引起某些并发症;而中药内服药物有一些疗效,但是在药物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制备周期较长,制备方法繁琐;外用药物针对性差,个体施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黄褐斑,并且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黄褐斑的药物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所述保健药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葡萄籽10~20份,积雪草10~20份,天竺葵10~20份,黄原胶10~20份,黄芪10~20份,桃仁10~20份,苍术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乌藤10~20份,白术10~20份,赤芍10~20份,乌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术10~20份,绞股蓝10~20份,桑白皮10~20份。
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其所述保健药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可以为:葡萄籽10~15份,积雪草10~15份,天竺葵10~15份,黄原胶10~15份,黄芪10~15份,桃仁10~15份,苍术10~15份,玉竹10~15份,薏仁10~15份,首乌藤10~15份,白术10~15份,赤芍10~15份,乌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术10~20份,绞股蓝10~20份,桑白皮10~20份。
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其所述保健药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为:葡萄籽10~20份,积雪草10~20份,天竺葵10~20份,黄原胶10~20份,黄芪10~20份,桃仁10~20份,苍术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乌藤10~20份,白术10~20份,赤芍10~20份,乌梅10~15份,石菖蒲10~15份,桑葚10~15份,益母草10~15份,生地10~15份,冬瓜仁10~15份,女贞子10~15份,三棱10~15份,柴胡10~15份,莪术10~15份,绞股蓝10~15份,桑白皮10~15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的制备方法,其所述保健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a、取原料药放入乙醇中浸泡,热提取2次,成膏状,为组分1;
b、药渣加水提取2次,浓缩过滤为膏状,为组分2;
c、将上述两种组分合并,浓缩成粉末装入胶囊。
所述步骤a中,可以取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后去上清液,然后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6的浸膏,静置备用,成为组分1。
所述步骤b中,可以上述乙醇提取过的原料药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成为组分2。
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组分1和组分2的合并,然后放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6g生药/mL,抽滤至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06;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得到药粉干燥后装入胶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的制备方法,其所述保健药的剂型为冲剂,制备方法包括:
可以将所述原料药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小时;将浸泡好的原料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量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1g生药量,直接干燥成粉末后,调和蜂蜜或糊精制成颗粒冲剂。
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其所述组合物的药物剂型可以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药、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或注射剂;所述组合物的外用药物剂型可以为:面膜剂、膏剂、喷雾剂、擦剂、纱布剂和软膏剂。
本发明使用时,水煎剂可一日一次,15日为一个疗程。片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时,一日三次,每次2到3片或丸;面膜剂使用时,每晚临睡前清洁面部后,涂抹至有黄褐斑处,一个小时候清洗掉即可。
本发明本着治病求本的治疗法则,从气、瘀论治,兼以补虚扶正。通过理气活血,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兼以滋补肝肾,使人体调整到持久,稳定的阴阳平衡、气血通畅的状态。从而达到祛斑养颜、美化容貌的目的。本发明内服外用配合使用,能加速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黄褐斑,从气、瘀论治,兼以补虚扶正。通过理气活血,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兼以滋补肝肾,使人体调整到持久,稳定的阴阳平衡、气血通畅的状态。从而达到祛斑养颜、活血化瘀、美化容貌的目的。治疗效果较理想,且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黄褐斑亦称“肝斑”“蝴蝶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表现为颜面部面积大小不等的对称性黄褐或淡黑色斑片,平摊于皮肤之上,抚之不碍手。本病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较多。其病理机制复杂,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药物与化妆品、精神因素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黄褐斑与肝、肾有关而后天失调,脾失健运,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亦生褐斑。总之,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尤其与肝脏关系密切。黄褐斑又名黧黑斑,表现为面黑、黧黑、面尘、面皯、肝斑、面生黑斑等症状,为一种多因性色素沉着病,影响患者容貌,给其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但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其中肝气郁滞、肾水(阳)不足和血瘀内阻为其最多见的证型,其次是脾土亏虚。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在中医的经典文献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如下论述。《诸病源候论》说:“面黑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医宗金鉴》曰:“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外科大成》曰:“黧黑斑多生于女子之面,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疑事不决所致。”《外科正宗》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内因与肝、脾、肾三脏以及气血运行的失常关系密切,因此内治在脏腑多从肝脾肾论治,在气血多从理气养血活血入手;本病发生的外因是因为“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或“血弱不华,火燥结成”,即由于血虚或皮肤受风邪或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经脉失养。因此,外治应从补血行血驱风的角度来组方。
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皆上行于面。”黄褐斑的发生与人体肝气郁结、瘀血阻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内停等多种因索有关。其发病机制或由肝气郁结,日久化热,熏蒸于面而生;或因气滞血瘀,营卫失和,壅滞络脉,结于面而发;或因肝肾虚损,冲任失调,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而成;或为脾虚失健,痰湿内生,浊邪阻滞于面而致。其临床多采内治、外治、针灸、按摩等治疗途径,侧重于从肝、脾、肾入手,纠正脏腑功能紊乱,消除气、瘀、痰、湿、热等病理因素。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滋补肝肾、疏肝健脾、温阳运脾、利湿化痰、清利湿热等。
中医气血理论认为,气血循环过程是人体一切组织器官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气血以流畅平衡为贵,如果气血不流畅就会产生瘀血,瘀血阻于体内,将进一步导致气血循环的恶化,造成更严重的瘀塞,故中医以气血为纲,通过调气活血使之流畅平衡,可祛病强身、养血美容。皮肤斑点之根本在瘀,退斑必先祛瘀、祛瘀当须活血,活血更须补气、理气,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气血和则俱和。而理气在肝,补气在肺肾,肺主皮毛。因气滞血瘀,影响到肺脾肝肾的气血运行功能,而致面部出现黄褐斑、雀斑等色斑,甚至出现头发脱落、斑秃。本发明主要根据传统中医学辨正施治的原理,集众医家所长,广采博收地区奇药妙方,提取精华;基于中医学对面部色斑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古今中医学药理研究成就,筛选补气活血、补气升阳、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的天然中药,扶正祛邪,通腑泄毒,活血散瘀,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提高人体血液循环及肝脏解毒能力,并经长期诊疗病例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成。
祖国医学将本病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等。由于本病的发生在中医的经典文献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如下论述。《诸病源候论》说:“面黑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医宗金鉴》曰:“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外科大成》曰:“黧黑斑多生于女子之面,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疑事不决所致。”《外科正宗》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内因与肝、脾、肾三脏以及气血运行的失常关系密切,因此内治在脏腑多从肝脾肾论治,在气黄褐斑虽然是发于面部皮肤表面之皮损,但也是身体内部平衡失调的外在反映。所以在治疗上要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肝脾精血充盈、冲任调畅,则血络自有载药之资。肝主疏泄,能调达气血,舒畅情志。若肝气郁结则气血失和.气滞血瘀.壅滞络脉,上结于面则致面斑。肝主藏血。肝血充和,则体健面润。若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上荣则易生面斑。
黄芪以补虚为主,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黄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
黄原胶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川穹性温,是妇科常用药品,有活血顺气的作用,但也不能多用,尤其是身体有出血现象的人不适合服用,如女性经期。同时,川穹又是药膳中常用的药材之一,与乌鸡同食,可以养阴活血,是女性滋补佳品。
桃仁苦,甘,平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药品化义》:桃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
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对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Ecal09)、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白术内酯B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民。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薏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薏米的种仁和根又能入药治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近年来,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薏米还是一种抗癌药物,初步鉴定,它对癌症的抑制率可达35%以上。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本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天竺葵,拉丁学名:Pelargonium hortorum,具有止血,收缩血管,气喘,肝排毒,胆结石,肾排毒,肾结石,利尿,肌肉酸痛,油性皮肤,老化皮肤活化,疱疹,皮肤苍白,减肥,促进结疤,湿疹,灼伤晒伤,癣,月经不顺,乳房充血发炎,减轻忧郁不安,驱赶恶魔,补身,除臭,抗菌,杀菌,戒烟〔酒〕。天竺葵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肤,天竺葵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与天然有机脂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因此,天竺葵常与有机脂结合制成凝脂产品。一般的清洁用品在清洗过后,护肤的功能性成分大部分会被水冲洗流失,瑞士的科研人员在三高新鲜提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择向活性酶等手段,使天竺葵的有效成分在与凝脂亲和的同时也与肌肤表皮层产生亲和性,这种亲和性超越了与水的亲和性,因此,在清洗的过程中,天竺葵的大部分有效成分仍能够被皮肤吸收,起到调肤的效果,天竺葵几乎适合各种皮肤状况,因为它能平衡皮脂分泌而使皮肤饱满。可能对湿疹、灼伤、带状疱疹、疱疹、癣及冻疮有益。对松垮、毛孔阻塞及油性皮肤也很好,由于天竺葵可以收缩毛孔,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后会让苍白的皮肤较为红润有活力,使皮肤亮泽细腻。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风寒湿痹,脚膝肿痛,痿软无力,雀目夜盲。《珍珠囊》日:“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本草纲目》曰:“治湿痰留饮……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新修本草》称其能“利小便”。
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玉竹中所含的维生素A,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使之柔软润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茎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玉竹,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本草正义》:“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症,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乌梅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忌相同。据现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乌梅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之;梅子中国含儿茶酸能促进肠蠕动,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现代人喜欢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类、精白面包、精白面条、精白糖、化学调味料及动物性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会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剧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环恶化而产生酸素。每天吃一个乌梅可帮助清扫血液,使血液流动量正常化,排除过量的酸素。
首乌藤甘,平。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血虚身痛,风湿痹痛。该品养血祛风,通经活络止痛,用治血虚身痛,常与鸡血藤、积雪草、黄原胶等配伍,用治风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同用。用于周身酸痛。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可配合积雪草、地黄、鸡血藤、络石藤等同用。
石菖蒲其性微温,味辛,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湿痹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桑葚滋阴养血药;生津药;润肠药。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益母草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益母草含益母草碱、延胡索酸等物质,有活血调经、降血压、利尿消肿等作用。
冬瓜仁甘,凉。《本经》:味甘,平。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带下;脚气;水肿;淋证。《日华子本草》:去皮肤风剥黑皯,润肌肤。《纲目》:治肠痈。《本草经疏》:能开胃醒睥。
生地:生地也叫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鲜地黄和生地黄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鲜地黄清热生津,可以止血和凉血,经常是用于热病伤阴,吐血、咽喉肿痛、舌绛烦渴、发斑发疹以及衄热等病症。相对于鲜地黄,生地黄是凉血清热,也可以生津,还可以养阴,多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劳热、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问题。生地性寒,功能为滋阴补肾。不只生津止渴和凉血清热,还对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便秘等有作用,凡是血分有热伤阴的人,都可以经常服用。如果想要治疗温热病,可以用生地做清营汤;如果是治疗温病的后期,由于余热还没消尽,应该把生地用来煮青蒿鳖甲汤;另外,针对血热毒盛,斑疹紫黑,温热病严重热入营血的症状,可以服用生地制成的四生丸;一般要养阴生津来治疗内热消渴和便秘的,应该食用生地煮的曾液汤
女贞子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桑葚同用,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肝肾阴虚,头昏目眩、遗精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肝炎。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研究认为,女贞子含有齐墩果酸,给大鼠皮下注射,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齐墩果酸亦可使肝内甘油三酯蓄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糖原蓄积增加、血清γ球蛋白下降;超微结构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与内质网囊泡变性减轻、肝组织间质炎症反应减弱。
三棱黑三棱又名带皮三棱。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Scirpusflaviatilis(Torr.)A.Gray的块根。以上均以质坚、体重、干燥、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者为佳。治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开宝本草》:主老癖症瘕结块。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莪术醇提取物及挥发油对四氯化碳(CCI4)硫代乙酰胺(TAA)引起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磺溴酞钠(BSP)潴留量减少,相应肝组织病变减轻。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药性论》:使,平。能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日华子本草》:温,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利大小肠,开胃,下食,杀腹藏虫,止霍乱吐泻。
绞股蓝:经过药理,毒理及临床证明,绞股蓝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对多种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绞股蓝还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镇静、催眠、抗紧张、抗溃疡、抗疲劳、延长细胞寿命以及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通畅大便,平喘止咳,消痔、减肥、治疗虚症、抑制胆结石形成、防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抗衰老等多种功效。除具有人参的功效外,还具有人参不具备的多种作用,并且没有人参过量服用的反应以及任何其他毒副作用。
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归肝经、胆经。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治疗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1ml含生药2g)10~20ml加入50%葡萄糖液静注或5%葡萄糖液250~500ml静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为100%,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乙肝抗原阴转率均有较好作用。
具体实施例1
本发明蜜丸剂的制备:将葡萄籽1000g,积雪草1000g,天竺葵1000g,黄原胶1000g,黄芪1000g,桃仁1000g,苍术1000g,玉竹1000g,薏仁1000g,首乌藤1000g,白术1000g,赤芍1000g,乌梅1000g,石菖蒲1000g,桑葚1000g,益母草1000g,生地1000g,冬瓜仁1000g,女贞子1000g,三棱1000g,柴胡1000g,莪术1000g,绞股蓝1000g,桑白皮1000g,加水浸泡,加热煮沸3次,每次1-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将合并后3次的滤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60℃-70℃的浸膏;放入烘箱,放入烘箱,控制在75℃,烘干后冷却成粉末状与蜂蜜混和在一起搓成细条;以每5g为一丸腊封包装。
具体实施例2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葡萄籽1200g,积雪草1300g,天竺葵1200g,黄原胶1300g,黄芪1200g,桃仁1300g,苍术1200g,玉竹1300g,薏仁1100g,首乌藤1200g,白术1100g,赤芍1200g,乌梅1200g,石菖蒲1200g,桑葚1200g,益母草1100g,生地1200g,冬瓜仁1200g,女贞子1100g,三棱1200g,柴胡1200g,莪术1200g,绞股蓝1200g,桑白皮1100g,取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后去上清液,然后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6的浸膏,静置备用,成为组分1。上述乙醇提取过的原料药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成为组分2。将组分1和组分2的合并,然后放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6g生药/mL,抽滤至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06;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得到药粉干燥后装入胶囊。
具体实施例3
将所述原料药葡萄籽1100g,积雪草1200g,天竺葵1200g,黄原胶1300g,黄芪1200g,桃仁1300g,苍术1200g,玉竹1100g,薏仁1100g,首乌藤1200g,白术1100g,赤芍1200g,乌梅1200g,石菖蒲1200g,桑葚1200g,益母草1300g,生地1200g,冬瓜仁1100g,女贞子1100g,三棱1200g,柴胡1200g,莪术1100g,绞股蓝1200g,桑白皮1300g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小时;将浸泡好的原料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量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1g生药量,直接干燥成粉末后,调和蜂蜜或糊精制成颗粒冲剂。

Claims (9)

1.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药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葡萄籽10~20份,积雪草10~20份,天竺葵10~20份,黄原胶10~20份,黄芪10~20份,桃仁10~20份,苍术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乌藤10~20份,白术10~20份,赤芍10~20份,乌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术10~20份,绞股蓝10~20份,桑白皮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药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葡萄籽10~15份,积雪草10~15份,天竺葵10~15份,黄原胶10~15份,黄芪10~15份,桃仁10~15份,苍术10~15份,玉竹10~15份,薏仁10~15份,首乌藤10~15份,白术10~15份,赤芍10~15份,乌梅10~20份,石菖蒲10~20份,桑葚10~20份,益母草10~20份,生地10~20份,冬瓜仁10~20份,女贞子10~20份,三棱10~20份,柴胡10~20份,莪术10~20份,绞股蓝10~20份,桑白皮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药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葡萄籽10~20份,积雪草10~20份,天竺葵10~20份,黄原胶10~20份,黄芪10~20份,桃仁10~20份,苍术10~20份,玉竹10~20份,薏仁10~20份,首乌藤10~20份,白术10~20份,赤芍10~20份,乌梅10~15份,石菖蒲10~15份,桑葚10~15份,益母草10~15份,生地10~15份,冬瓜仁10~15份,女贞子10~15份,三棱10~15份,柴胡10~15份,莪术10~15份,绞股蓝10~15份,桑白皮10~1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药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a、取原料药放入乙醇中浸泡,热提取2次,成膏状,为组分1;
b、药渣加水提取2次,浓缩过滤为膏状,为组分2;
c、将上述两种组分合并,浓缩成粉末装入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取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乙醇中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后去上清液,然后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6的浸膏,静置备用,成为组分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上述乙醇提取过的原料药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成为组分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的胶囊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组分1和组分2的合并,然后放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6g生药/mL,抽滤至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60;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得到药粉干燥后装入胶囊。
8.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的保健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健药的剂型为冲剂,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原料药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小时;将浸泡好的原料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量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1g生药量,直接干燥成粉末后,调和蜂蜜或糊精制成颗粒冲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药物剂型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药、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或注射剂。
CN201510860301.6A 2015-11-29 2015-11-29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806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0301.6A CN106806834A (zh) 2015-11-29 2015-11-29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60301.6A CN106806834A (zh) 2015-11-29 2015-11-29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6834A true CN106806834A (zh) 2017-06-09

Family

ID=59157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0301.6A Pending CN106806834A (zh) 2015-11-29 2015-11-29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68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5356A (zh) * 2017-12-22 2018-04-06 谢小坚 一种治疗胆囊息肉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18680A (zh) * 2020-12-30 2021-04-09 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膏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5356A (zh) * 2017-12-22 2018-04-06 谢小坚 一种治疗胆囊息肉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18680A (zh) * 2020-12-30 2021-04-09 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膏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5571B (zh) 一种桑叶祛斑养颜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709A (zh)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5104B (zh) 一种防治肺肾阴虚的枸杞叶中药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2908A (zh) 一种缓解皱纹的积雪草中药美容抗皱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6917A (zh) 一种积雪草抗皱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707A (zh) 一种牛蒡子美容祛斑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9559A (zh) 一种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的养生保健食品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3508B (zh) 一种苦荞美容祛斑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80826A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6834A (zh)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3058A (zh) 一种治疗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4630A (zh) 一种止脱生发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734B (zh) 一种补血养颜的桑寄生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6725A (zh) 一种美容美白的桑葚面膜
CN105663700A (zh) 抗皱美容膏制作方法及其美容膏
CN105455125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龙眼肉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6984A (zh) 一种益母草去皱美容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6820A (zh) 一种祛黄祛斑的保健药
CN106806720A (zh) 一种美容美白的桑葚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2813A (zh) 一种滋阴补肾祛斑美容口服液
CN105832585A (zh) 中药抗皱面霜制作方法及其面霜
CN109136044A (zh) 一种养颜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8012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保健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6823A (zh) 一种排毒生肌的美容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06818A (zh) 一种具有美容功效的口服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