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9965B -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9965B
CN106769965B CN201611137663.3A CN201611137663A CN106769965B CN 106769965 B CN106769965 B CN 106769965B CN 201611137663 A CN201611137663 A CN 201611137663A CN 106769965 B CN106769965 B CN 1067699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otonin
solution
gold nanoparticle
dopamine
mixe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76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9965A (zh
Inventor
姜翠凤
李朝
吴辉
朱佳茗
朱冬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11376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99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9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9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9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9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3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ultraviolet ligh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学测试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主要包括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制备、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多巴胺‑TMB‑H2O2体系的制备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分析。该体系能在652nm左右处产生特殊的紫外吸收峰,从而快速的检测多巴胺。该检测方法对于金纳米粒子不用采取过多的复杂的处理,其操作简便、快捷、耗时短。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测试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纳米粒子即指金的微小颗粒,其直径在1~100nm,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且不影响其生物活性。由氯金酸通过还原法可以方便地制备各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其颜色依直径大小而呈红色至紫色。
多巴胺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量的改变可导致一些重要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氏症。目前检测多巴胺多用电化学方法,而电化学方法操作比较繁琐,需要电解池、池体、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等。或者采用包含金纳米粒子的化学敏感器对多巴胺进行检测,但是采用此种检测方法需要对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经过两类功能小分子的修饰,该步骤的探针的前处理过于复杂,不能快速、简单的检测多巴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耗时短,有利于多巴胺的快速检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5-羟色胺溶液与金源溶液进行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溶液。在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稀释。在搅拌的条件下逐滴加入质量浓度为1%的硼氢化钠溶液形成第二混合溶液。第二混合溶液颜色变为酒红色后,将第二混合溶液放置于黑暗条件下继续搅拌并离心得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溶液与多巴胺溶液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溶液后静置。向第三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缓冲液、色原试剂和过氧化氢溶液形成第四混合溶液,并进行培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第四混合溶液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金源溶液为三水合氯金酸溶液或氯金酸盐溶液。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搅拌的搅拌速度为55r/min,搅拌温度为75℃,搅拌时间为40mins。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金源溶液与5-羟色胺溶液的摩尔比为1.1:1-1.3:1。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的离心转速为6000-7000rpm,离心时间为3-4mins。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色原试剂为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缓冲液为醋酸钠缓冲液或醋酸钾缓冲液。其中,醋酸钠缓冲液的pH为3.5-5,醋酸钾缓冲液的pH为3.5-5。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9nm。
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四混合溶液进行培育的培育温度为10℃-50℃,培育时间为5-30mins。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在检测脑内多巴胺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黑暗条件下反应,是为了有效防止已经生成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在光的催化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杂质导致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纯度下降,从而降低了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检测活性。利用5-羟色胺具有羟基和氨基,与金原溶液反应后得到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能够有效防止在制备过程中金纳米粒子相互聚合在一起。同时,多巴胺又能与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中的金纳米粒子快速作用,导致金纳米粒子聚集,从而使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肉眼即可观察到。同时,节约与多巴胺作用时间。利用该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本身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能够与色原试剂作用,在652nm左右处产生特殊的紫外吸收峰,而多巴胺的加入能够增强显色效果,从而快速的检测多巴胺。该检测方法对于金纳米粒子不用采取过多的复杂的处理,其操作简便、快捷、耗时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5-羟色胺-金纳米与多巴胺相互作用的分子示意图以及溶液颜色变化图;
图2为5-羟色胺-金纳米的透射电镜扫描图;
图3为5-羟色胺-金纳米-多巴胺的透射电镜扫描图;
图4为不同浓度5-羟色胺-金纳米-多巴胺的紫外吸光度检测图;
图5为不同浓度5-羟色胺-金纳米-多巴胺的紫外吸光度分析图;
图6为不同pH值条件下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TMB+H2O2体系中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的紫外吸收强度分析图;
图7为不同培育时间条件下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TMB+H2O2体系中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的紫外吸收强度分析图;
图8为不同培育温度条件下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TMB+H2O2体系中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的紫外吸收强度分析图;
图9为不同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溶液体积条件下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TMB+H2O2体系中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的紫外吸收强度分析图;
图10为不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条件下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TMB+H2O2体系中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的紫外吸收强度分析图;
图11为不同TMB溶液浓度条件下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TMB+H2O2体系中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的紫外吸收强度分析图;
图12为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对多巴胺的选择性的结果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以及在检测脑内多巴胺方面的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对应发明内容的技术方法:
S1、将5-羟色胺溶液与金源溶液进行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溶液,在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稀释。在搅拌的条件下逐滴加入质量浓度为1%的硼氢化钠溶液形成第二混合溶液。第二混合溶液颜色变为酒红色后,将第二混合溶液放置于黑暗条件下继续搅拌并离心得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
其中,金源溶液与5-羟色胺溶液的摩尔比优选1.1:1-1.3:1。当第二混合溶液颜色变为酒红色,表示有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生成时,将第二混合溶液移到黑暗条件下进行搅拌是为了避免已经生成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在光催化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杂质,破坏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结构以及纯度,进而影响检测效果。
硼氢化钠为白色结晶粉末。溶于水、液氨、胺类。微溶于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不溶于乙醚、苯、烃类。具有较强的选择还原性,是比较温和的还原剂。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有效的催化、促进5-羟色胺溶液与金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加快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形成。
优选地,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搅拌的搅拌速度为55r/min,搅拌温度为75℃,搅拌时间为40mins。搅拌转速、搅拌温度、搅拌时间能够使5-羟色胺与金原溶液反应活性最大,同时生成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也不会因为高温或者搅拌速度过高引起化学分子之间激烈的碰撞进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杂质,影响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生成。
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一种吲哚衍生物,分子式C10H12N2O,英文名:5-hydroxytryptamine,简称5-HT,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催化首先生成5-羟色氨酸,再经5-羟色氨酸脱羧酶催化成5-羟色胺。5-羟色胺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优选地,金源溶液采用氯金酸钾溶液、氯金酸钠溶液或三水合四氯金酸溶液。其中,氯金酸钾的分子式为K(AuCl4),分子质量为377.88,为黄色结晶,溶于水、醇和醚。氯金酸钠的分子式为NaAuCl4·2H2O,分子量为397.80,其是通过氯金酸溶液与碳酸钠(或氯化钠)反应而得。三水合四氯金酸的专业名为四氯金酸三水合物常用于铷、铯的微量分析和生物碱测定。
金纳米粒子又称为纳米金,是金的微小颗粒,其直径在1~100nm,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且不影响其生物活性。由氯金酸通过还原法可以方便地制备各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其颜色依直径大小而呈红色至紫色。金纳米粒子的直径的大小影响其溶液颜色,粒径越小,溶液颜色偏红,粒径越大溶液颜色偏紫或偏蓝。
优选地,将第二混合溶液进行离心操作,离心的离心转速为6000-7000rpm,离心时间为3-4mins。对第二混合溶液进行离心,使得固体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沉降到溶液底部,达到固液分离,便于后续分离得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采用的离心转速以及离心时间对第二混合溶液充分的离心,起到良好的固液分离作用。
S2、将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溶液与多巴胺溶液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溶液后静置。
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与多巴胺混合后静置,是为了让二者更加充分的接触并反应,避免二者反应不充分而影响后续的检测结果。
与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溶液混合的多巴胺的浓度为0.07μM到49.00μM,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溶液的体积为50-200μL,其浓度为15.00mM。处理分离状态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溶液为酒红色,与多巴胺反应后,分离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聚合在一起,而后溶液的颜色变为紫色。
多巴胺的化学名称为4-(2-氨基乙基)-1,2-苯二酚。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S3、向第三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缓冲液、色原试剂和过氧化氢溶液形成第四混合溶液,并进行培育。
优选地,缓冲液的PH范围为3.5-5.5,缓冲液可选用醋酸钾或者醋酸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0.15-0.45mol/L。培育温度为10℃-50℃,培育时间为5-30mins。采用的缓冲溶液为弱酸性缓冲液,能够阻止后续加入的过氧化氢、TMB溶液等造成的溶液pH值的变化。对第四混合溶液进行培育是为了使得混合液中的组分充分接触、充分反应,为后续的检测提供准确的溶液。过氧化氢能与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多巴胺发生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以检测与多巴胺结合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
进一步优选地,色原试剂为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简写为TMB。TMB已在逐步取代强致癌物联苯胺和其他致癌性的联苯胺衍生物,应用于临床化验、法医检验、刑事侦破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尤其是在临床生化检验方面,在酶免疫分析法(EIA)和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法(ELISA)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TMB的浓度为2.5-4.0mol/L。TMB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能够使得过氧化物酶发生酶反应,进而在紫外吸收峰为652nm处产生特殊的吸收峰。
S4、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所述第四混合溶液进行检测。
在652nm处,多巴胺溶液浓度越高,紫外吸收峰越强,未添加多巴胺溶液的空白组也有一定的吸收峰。因此,在判断是否有多巴胺存在时,可将其作为背景因素进行扫描从而去除空白对照在652nm处的吸收峰。若待测样品中存在多巴胺及652nm处会出现特征吸收峰,若未有多巴胺则该处没有吸收峰。
对多巴胺浓度与紫外吸光率进行数据分析,曲线拟合。可推测,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与紫外吸光度的增加率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多巴胺浓度小于1.2μM或者大于24μM的时候,多巴胺浓度增加紫外吸光率增加幅度不大。当多巴胺浓度位于1.2μM至24μM之间时,多巴胺浓度增加与紫外吸光率呈线性关系,具体的关系式为Y=0.0022+0.6561C,R2=0.9932。
本发明提供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简便且相对快速的合成得到结构相对简单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利用该金纳米粒子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以在缓冲液的条件下与多巴胺、TMB、过氧化氢作用,使得金纳米粒子聚合,在652nm处产生特殊的紫外吸收峰,因此,可以用来判断检测样品中是否有多巴胺的存在。而根据不同多巴胺溶液的浓度,此处的吸收峰的强弱不同。因此,在检测多巴胺时,可以根据吸收峰的强弱推测出多巴胺的浓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耗时短,有利于多巴胺的快速检测。
实施例1
将24.3μL 100mM 5-羟色胺溶液缓慢加入到29.2μL 144.2mM HAuCl4·3H2O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溶液。然后用7.95mL去离子水稀释。然后,在55r/min的搅拌速度下将0.2mL质量浓度为1%的NaBH4逐滴加入到第一混合溶液得到第二混合溶液。10mins以后,第二混合溶液颜色变为酒红色,表示有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生成。第二混合溶液放置在黑暗条件下继续搅拌60mins。以6500rpm的离心速度对第二混合溶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4分钟,除去上层液体,得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所制备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尺寸为7nm。
用移液枪将制备好的15mM 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溶液分别抽取100μL加入到9个相同质量、容量2mL的塑料EP管中。在上述9个EP管中设置一个为空白对照组,该空白对照组内添加30μL去离子水,剩余8个EP管中分别加入30uL不同浓度的多巴胺溶液,多巴胺溶液的浓度依次为0.07μM,0.21μM,0.47μM,1.20μM,7.40μM,17.0μM,24.0μM,40.0μM。通过振荡器将EP管内的溶液混合均匀,放置5分钟,得到多个含有不同浓度多巴胺溶液的第三混合溶液。
通过肉眼观测比较含有多个不同浓度的第三混合溶液颜色得到图1,由图1可知,分离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溶液为酒红色,与多巴胺反应后,分离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聚合在一起,且溶液的颜色变为紫色。
通过对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以及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多巴胺进行电镜扫描得到图2和图3。参见图2可知,制备得到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较为分散,且大多数为单个的圆形粒子,其结合状态的粒子数目非常少。参见图3可知,大多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聚合在一起形成了粒径较大、形状不规整的粒子团。参见图3可知,加入的多巴胺溶液的浓度越大,第四混合溶液的颜色越深,由浅蓝向深蓝逐渐变化。
在上述9个EP管内分别加入330μL浓度为0.05M、pH为4.2的NaAc缓冲溶液,然后,依次加入300μL浓度为3.8mM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液和200μL浓度为0.28M的H2O2,震荡摇匀得到第四混合溶液。上述9个第四混合溶液分别在30℃的条件下培育20分钟。最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并记录测试样品在652nm之间的吸收峰的结果,得到图4以及图5。
参见图4可知,在652nm处,浓度为40μM的多巴胺溶液的吸收峰最强,0.07μM的多巴胺溶液的吸收峰最弱。参见图5可知,多巴胺浓度增加与紫外吸光率呈线性关系,具体的关系式为Y=0.0022+0.6561C,R2=0.9932。同时,在加入TMB和过氧化氢后,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聚集程度进一步提升,其溶液颜色变为蓝色。
在检测脑内多巴胺的含量的时候,可以根据检测出来的吸光度值,带入上述的关系式中,进行计算,倒推出检测的多巴胺的含量。该方法流程简单、便于操作。
实施例2-6
实施例2-6,操作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培育时间、培育温度、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溶液体积、过氧化氢溶液浓度、TMB溶液浓度的操作条件与实施例1一致,金源溶液与5-羟色胺溶液的摩尔比为1.3:1,,改变缓冲液的pH值,采用的pH值为3.5,5.5,4.0,4.5,5.0。根据设置不同的pH值,在652nm处有不同强度吸光度进行分析得到图6。
参见图6可知,当缓冲溶液的pH值变化范围为3.5-5.5,当pH升高的时候,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和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时吸收强度整体呈现逐渐降低,而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先增加后降低。在pH为4.2的时候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最大,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和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时紫外吸收强度也相对较高。
实施7-11
实施例7-11与实施例1相比仅改变了培育时间,金源溶液与5-羟色胺溶液的摩尔比为1.2:1,其余操作条件以及操作方法均未发生变化。实施例7-11所采用的培育时间依次为3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5分钟。根据设置不同的培育时间,在652nm处的有不同强度吸光度进行分析得到图7。
参见图7可知,培育时间的范围为5-30mins,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和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时紫外吸收强度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均是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在培育时间为10mins时,三者达到最大值;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在30分钟和5分钟的时候最低,存在多巴胺的体系(b)15分钟时,紫外吸光率最低。
实施例12-16
实施例12-16与实施例1相比仅改变了培育温度,所采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8nm,其余操作条件以及操作方法均未发生变化。实施例12-16所采用的培育温度依次为20℃,30℃,50℃,40℃,10℃。根据设置不同的培育温度,在652nm处的有不同强度吸光度进行分析得到图8。
参见图8可知,培育温度的范围为10℃-50℃。随着培育温度升高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和有多巴胺存在(b)时紫外吸收强度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均是先增加后降低,在培育温度为30℃时,三者达到最大值。在培育温度为50℃时,三者达到最小值。
实施例17-21
实施例17-21与实施例1相比仅改变了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溶液体积,采用的金源溶液为氯金酸钠溶液,其余操作条件以及操作方法均未发生变化。实施例17-21所采用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溶液体积依次为50μL,75μL,125μL,200μL,150μL。根据设置不同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溶液体积,在652nm处有不同强度吸光度进行分析得到图9。
参见图9可知,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溶液体积变化范围为50μL-200μL。当溶液体积增加时,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时紫外吸收强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当溶液体积为200μL时,二者达到最大值。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则呈现下降趋势,溶液体积为50μL,其达到最大值。
实施例22-26
实施例22-26与实施例1相比仅改变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采用的金源溶液为氯金酸钾溶液,其余操作条件以及操作方法均未发生变化。实施例22-26所采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依次为0.15mol/L,0.28mol/L,0.35mol/L,0.4mol/L,0.45mol/L。根据设置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在652nm处的有不同强度吸光度进行分析得到图10。
参见图10可知,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范围为0.15mol/L-0.45mol/L。随着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增加时,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时紫外吸收强度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过氧化氢浓度为0.28mol/L时,二者达到最大值。而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时紫外吸收强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浓度为0.45mol/L时,其为最大值。
实施例27-31
实施例27-31与实施例1相比仅改变了TMB溶液的浓度,所采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6nm,其余操作条件以及操作方法均未发生变化。实施例27-31所采用的TMB溶液的浓度依次为2.5mol/L,3.8mol/L,2.8mol/L,3.3mol/L,4.0mol/L。根据设置不同的TMB溶液的浓度,在652nm处的有不同强度吸光度进行分析得到图11。
参见图11可知,TMB溶液的浓度范围为2.5mol/L-4.0mol/L。随着TMB浓度增加,无多巴胺存在体系(a)、有多巴胺存在体系(b)以及紫外吸光度的变化率(c)三者的变化均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TMB浓度为3.2mol/L时,三者吸光度为最低值,当TMB浓度为4.0mol/L时,三者吸光度为最大值。
实施例32-38
实施例32-38与实施例1相比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条件均未发生变化,仅将多巴胺溶液依次替换为钙离子、锌离子、钾离子、钠粒子、次磷酸根、神经节脑苷脂、尿酸,并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并进行分析得到图12。
参见图12可知,与钙离子、锌离子、钾离子、钠粒子、次磷酸根、神经节脑苷脂、尿酸相比,对于多巴胺的吸收最强,说明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对多巴胺有高选择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金纳米粒子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以及对各个条件的研究均表明,5-羟色胺与金源溶液反应得到的结构相对简单的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能够快速与多巴胺作用。在652nm处产生特殊的紫外吸收峰,因此,在以TMB+过氧化氢+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为检测环境可以用来判断检测样品中是否有多巴胺的存在。而根据不同多巴胺溶液的浓度,此处的吸收峰的强弱不同。因此,在检测多巴胺时,可以根据吸收峰的强弱推测出多巴胺的浓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耗时短,有利于多巴胺的快速检测。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5-羟色胺溶液与金源溶液进行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溶液,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稀释,在搅拌的条件下逐滴加入硼氢化钠溶液形成第二混合溶液,所述第二混合溶液颜色变为酒红色后,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放置于黑暗条件下继续搅拌并离心得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
将所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溶液与多巴胺溶液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溶液后静置;
向所述第三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缓冲液、色原试剂和过氧化氢溶液形成第四混合溶液,并进行培育;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所述第四混合溶液进行检测;其中,所述色原试剂为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源溶液为水合氯金酸溶液或氯金酸盐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搅拌的搅拌速度为55r/min,搅拌温度为75℃,搅拌时间为40min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源溶液与所述5-羟色胺溶液的摩尔比为1.1:1-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的离心转速为6000-7000rpm,离心时间为3-4min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为醋酸钠缓冲液或醋酸钾缓冲液,所述醋酸钠缓冲液的pH为3.5-5,所述醋酸钾缓冲液的pH为3.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9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四混合溶液进行培育的培育温度为10℃-50℃,培育时间为5-30min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硼氢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1%。
CN201611137663.3A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Active CN106769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7663.3A CN106769965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7663.3A CN106769965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9965A CN106769965A (zh) 2017-05-31
CN106769965B true CN106769965B (zh) 2019-07-19

Family

ID=5887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7663.3A Active CN106769965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99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531B (zh) * 2017-07-25 2019-12-31 江苏大学 一种尿酸的无酶比色检测方法
CN107202770A (zh) * 2017-08-03 2017-09-26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快速检测聚多巴胺稳定分散液浓度的方法
CN109164093A (zh) * 2018-07-27 2019-01-08 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检测多巴胺的Au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0907378B (zh) * 2019-12-19 2022-03-18 福建医科大学 基于对苯二甲醛缩2-氨基-4-甲基苯酚席夫碱的比色传感方法用于多巴胺的检测
CN111732729B (zh) * 2020-07-14 2021-07-23 中南大学 一种电荷可控的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798576B (zh) * 2020-12-17 2022-05-20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生物胺检测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
CN114591735B (zh) * 2022-01-28 2023-07-25 盐城工学院 一种大尺寸荧光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2292A (zh) * 2013-10-28 2014-02-19 江苏大学 一种快速灵敏测定多巴胺的方法
CN103837528A (zh) * 2012-11-23 2014-06-04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检测多巴胺的化学敏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03980716A (zh) * 2014-04-11 2014-08-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测定多巴胺含量的方法
CN105044181A (zh) * 2015-07-03 2015-11-11 杜思达 一种用于心境障碍辅助诊断的丝网印刷电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7528A (zh) * 2012-11-23 2014-06-04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检测多巴胺的化学敏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03592292A (zh) * 2013-10-28 2014-02-19 江苏大学 一种快速灵敏测定多巴胺的方法
CN103980716A (zh) * 2014-04-11 2014-08-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测定多巴胺含量的方法
CN105044181A (zh) * 2015-07-03 2015-11-11 杜思达 一种用于心境障碍辅助诊断的丝网印刷电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old nanoparticle based colorimetric probe for dopamine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opamine and melamine;Zhengbo Chen等;《Microchim Acta》;20141129;第1003-1008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9965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9965B (zh) 一种利用5-羟色胺-金纳米粒子检测多巴胺的方法
CN108226074B (zh) 基于比色荧光双通道的纳米模拟酶及其在分析检测中应用
CN109266332B (zh) 一种用于定量检测血液中AChE和BChE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Li et al. Ionic liquid-functionalized fluorescent carbon nano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lectrocatalysis, biosensing, and cell imaging
CN105462590B (zh) 一种硼酸化量子点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19179A (zh) 一种金核/铂壳纳米棒模拟酶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64318B (zh) 一种介孔硅膜及其一步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984354A (zh) 一种钯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92972A (zh) PtPd纳米花制备方法及利用PtPd纳米花催化反应的过氧化氢浓度检测方法
CN109632747A (zh) 基于荧光功能金纳米簇的探针检测尿酸及其浓度的方法
CN113549449A (zh) 纳米荧光探针、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U2018100445A4 (en) A method for dopamine detection with GO-PtCu nano-enzyme
CN108375573A (zh) 一种以聚乙烯亚胺稳定的纳米铂粒子检测葡萄糖的方法
CN108752373B (zh) 一种基于苯硼酯识别过氧化氢的荧光探针
CN102735721B (zh) 过氧化氢浓度的检测方法
CN109060790A (zh) 基于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检测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42857B (zh) 一种用于检测粘度和pH的双功能荧光探针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2730367A (zh) 一种基于便携式智能终端的多信号光谱传感平台对碱性磷酸酶的测定方法及装置
CN110003902B (zh) 一种高亮MoS2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CN110441373A (zh) 一种乙醇氧化酶修饰复合糊电极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Wei et al.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oS 2@ TiO 2 nanocomposites for visual detection of dopamine secretion with highly-efficient enzymatic activity
CN113861962B (zh) 一种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检测过氧化氢中的应用
CN109580747A (zh) 一种检测多巴胺的电化学传感器
CN106010517B (zh) 以焦粉为碳源的碳量子点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Malik et al. Construction of an amperometric pyruvate biosensor based on enzyme bound to a nanocomposite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enzyme nanoparticles bound to electr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