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0840B -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0840B
CN106760840B CN201611088039.9A CN201611088039A CN106760840B CN 106760840 B CN106760840 B CN 106760840B CN 201611088039 A CN201611088039 A CN 201611088039A CN 106760840 B CN106760840 B CN 106760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consumption
particle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880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0840A (zh
Inventor
马俊
杨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880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0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0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0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0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0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3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and comprising rolling elements, e.g. balls, p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包括:第一耗能结构,内部形成有空腔;置于所述空腔内的第二耗能结构,所述第二耗能结构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内壁面之间留设有空隙;填充于所述空隙内的金属颗粒;以及装设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外壁面的安装板。采用两种耗能方式,第一耗能结构的屈服耗能与第二耗能结构和金属颗粒的颗粒耗能,避免了金属阻尼器在中震下尚未屈服的缺陷。在小震屈服耗能时,颗粒耗能对屈服耗能能够进行补偿,解决了屈服耗能能力过早发挥而降低中震和大震下的耗能性能的问题。另外,金属颗粒通过摩擦和碰撞对阻尼器提供耗能能力。

Description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背景技术
金属阻尼器是一类耗能性能优越、构造简单的建筑消能减震(振)装置,其耗能机理是金属材料屈服后,产生滞回变形来耗散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从而达到消能减震的目的。金属阻尼器的优点包括:滞回耗能性能稳定,低周疲劳特性好,构造简单,造价低廉,不受环境影响,耗能性能明显。
低屈服点钢是指屈服强度在100Mpa-235Mpa之间的钢材。低屈服点钢的屈服强度低,变形能力强,塑性耗能性能好。采用低屈服点钢制造的金属阻尼器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性能。
当前金属阻尼器在设计和使用阶段的主要缺陷在于金属屈服与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难以匹配。金属阻尼器的理想工作性能是:当主体结构处于弹性阶段时,阻尼器不产生屈服;当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阻尼器屈服,产生塑性耗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很难达到其理想工作性能。金属阻尼器通常的工作状态是:设计屈服位移偏大,在中震作用下,阻尼器尚未屈服,没有起到消能减震作用,反而增大了水平地震力;设计屈服位移偏小,在小震和风振作用下阻尼器即屈服耗能,耗能能力过早发挥降低了中震和大震下的耗能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阻尼器设计屈服位移偏大而导致的在中震作用下阻尼器尚未屈服并没有起到消耗减震作用的问题,及金属阻尼器屈服位移较小而导致在小震和风振作用下阻尼器即屈服耗能,使得耗能能力过早发挥而降低了中震和大震下的耗能性能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包括:
第一耗能结构,内部形成有空腔;
置于所述空腔内的第二耗能结构,所述第二耗能结构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内壁面之间留设有空隙;
填充于所述空隙内的金属颗粒;以及
装设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外壁面的安装板。
采用两种耗能方式,第一耗能结构的屈服耗能和第二耗能结构和金属颗粒的颗粒耗能,避免了金属阻尼器在中震下尚未屈服的缺陷。在小震屈服耗能时,颗粒耗能对屈服耗能能够进行补偿,解决了屈服耗能能力过早发挥而降低中震和大震下的耗能性能的问题。另外,金属颗粒通过摩擦和碰撞对阻尼器提供耗能能力。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转动机构和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铅芯颗粒,所述转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屈服耗能变形经所述传动机构传动给所述转动机构,以令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进而挤压所述铅芯颗粒以实现耗能。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外壁面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咬合连接。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板和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置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顶面或底面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轮齿;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上的主转动组件,所述主转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主动轴和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置于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上的轮齿相咬合。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上并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上并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第二夹持板,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相对设置,且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轮齿;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上的主转动组件,所述主转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主动轴和与所述主动轴两端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上的轮齿相咬合。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所述主动轴上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部分固设有多个主齿轮。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上的从转动组件,所述从转动组件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上的从动轴和固定于所述从动轴上的从齿轮,所述从齿轮与所述主动轮相咬合。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固设有多个固定齿轮。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包括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和盖设于所述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顶部与底部的弹性盖板,所述弹性盖板与所述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呈一体结构。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包括刚性筒体和盖设于所述刚性筒体顶部与底部的封盖板,所述封盖板嵌设于对应的所述弹性盖板内且与所述弹性盖板呈一体结构,所述封盖板和所述弹性盖板上对应所述转动机构嵌设有安装套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中传动机构与安装板连接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中传动机构与安装板连接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应用于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用于建筑结构的减震耗能,当结构处于弹性阶段时,阻尼器耗能模式主要为低屈服点钢屈服耗能。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通过颗粒耗能对金属阻尼器在小震下的屈服耗能进行补偿。颗粒耗能是一种被动耗能减震控制技术,优点在于加宽了阻尼器的减震频带,且其减震性能不随时间降低。颗粒阻尼器的原理是:当颗粒阻尼器处于较强烈振动时,其中的阻尼颗粒产生相对运动和摩擦,从而产生较大的阻尼效应。阻尼颗粒分为金属颗粒和非金属颗粒,常用的阻尼颗粒材料有钢颗粒、碳化钨颗粒、砂颗粒及卵砾颗粒。本发明的阻尼器的耗能原理为:在小震作用下,外层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在屈服前,阻尼器对结构提供刚度。外层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屈服后,外层低屈服点钢筒体产生塑性耗能,同时传动机构相对内层的刚性筒体产生相对位移,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进而带动被动齿轮转动,对铅芯颗粒产生挤压效应,增强了铅芯颗粒的摩擦和碰撞耗能性能。同时,金属颗粒通过摩擦和碰撞对阻尼器提供耗能能力,铅芯颗粒和金属颗粒的颗粒耗能对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在小震下屈服耗能进行补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20,包括第一耗能结构21、第二耗能结构22、金属颗粒23、以及安装板24,第一耗能结构21内部形成有空腔211,第一耗能结构21为屈服耗能结构,第二耗能结构22为颗粒耗能结构,第二耗能结构22置于第一耗能结构21的空腔211内,第二耗能结构22的外壁面与第一耗能结构21的内壁面之间留设有空隙26。金属颗粒23填充于空隙26内,该金属颗粒23满填于空隙26内。安装板24装设在第一耗能结构21的外壁面,该安装板24用于阻尼器20的安装,通过安装板24可以将阻尼器20安装固定在建筑结构上,以为建筑结构提供减震耗能的功能。在安装板24上开设有安装孔241,通过安装孔241实现安装板24的安装连接。
本发明的安装板24直接与第一耗能结构21接触连接,该安装板24与建筑结构连接,当建筑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安装板24将地震荷载传递给第一耗能结构21,该第一耗能结构21采用低屈服点钢屈服耗能,在第一耗能结构21屈服耗能时,设于第一耗能结构21和第二耗能结构22之间空隙26内的金属颗粒23会通过摩擦和碰撞产生耗能,同时该第一耗能结构21屈服变形,会对第二耗能结构22产生影响,使得第二耗能结构22产生颗粒耗能,这样就使得屈服耗能能够设计为在小震作用下屈服,以克服屈服耗能由于设计屈服位移偏大,在中震作用下,阻尼器尚未屈服,没有起到消能减震作用的问题。另外,该屈服耗能在小震屈服后,会引起第二耗能结构22和金属颗粒23的颗粒耗能,通过颗粒耗能对屈服耗能进行补偿,以解决屈服耗能过早发挥降低了中震和大震下的耗能性能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耗能结构22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221,该第二耗能结构22包括置于容置空间221内的转动机构222和填充于容置空间221内的铅芯颗粒223,转动机构222通过传动机构25与第一耗能结构21连接,第一耗能结构21的屈服耗能变形经传动机构25传动给转动机构222,以令该转动机构222转动进而挤压铅芯颗粒223以实现颗粒耗能。铅芯颗粒223满填于容置空间221内,该铅芯颗粒223与容置空间221内的转动机构222相接触,转动机构222在转动时会对铅芯颗粒223产生挤压,使得铅芯颗粒223产生挤压耗能,增强了铅芯颗粒223的摩擦和碰撞耗能。本发明通过设置传动机构25和转动机构222,实现了第一耗能结构21的屈服变形引起铅芯颗粒223的挤压耗能,通过铅芯颗粒223的颗粒耗能对屈服耗能进行有效及时的补偿,以解决屈服耗能过早发挥而降低中震和大震下的耗能性能的问题。且本发明实现了屈服耗能和颗粒耗能额相互配合,有效增强了阻尼器的减震耗能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耗能结构21包括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212和盖设在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212顶部和底部的弹性盖板213,该弹性盖板213与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212呈一体结构。弹性盖板213采用天然橡胶制成,将天然橡胶和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212通过硫化工艺制成一体。天然橡胶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不会影响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212的屈服耗能。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212采用低屈服点钢制作而成,低屈服点钢的屈服强度为100Mpa至235Mpa之间。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212的形状为柱状体,可以采用圆柱体、方柱体、多边形柱体、或者其他形状的柱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二耗能结构22包括刚性筒体224和盖设在刚性筒体224顶部与底部的封盖板225,封盖板225和刚性筒体224均采用普通钢板制成,钢板的屈服强度在235Mpa以上,封盖板225与刚性筒体224采用焊接连接。封盖板225嵌设于对应的弹性盖板213内且与弹性盖板213呈一体结构,弹性盖板213与封盖板225采用硫化工艺制成一体。封盖板225和弹性盖板213上对应转动机构222嵌设有安装套筒226,该安装套筒226连通第二耗能结构22内的容置空间221和阻尼器20的外界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传动机构25与第一耗能结构21外壁面的安装板24固定连接,传动机构25与转动机构222咬合连接。将传动机构25与安装板24固定连接,在第一耗能结构21屈服变形时,会通过安装板24带动传动机构25产生相对位移,传动机构25通过咬合连接将相对位移转化为转动机构222的转动力,该转动机构222通过转动挤压铅芯颗粒223,使得铅芯颗粒223产生挤压耗能,增强了铅芯颗粒的摩擦和碰撞耗能。
传动机构25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机构25包括第一传动组件254和第二传动组件255,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传动组件254夹设在第一耗能结构21上并于第一耗能结构21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第一夹持板2541,第二传动组件255夹设在第一耗能结构21上并于第一耗能结构21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第二夹持板2551,第一传动组件254和第二传动组件255与相对设置的安装板24对应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夹持板2541和第二夹持板2551相对设置,且第一夹持板2541和第二夹持板2551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轮齿253。相应地,转动机构222包括装设在第二耗能结构22上的主转动组件222a,该主转动组件222a包括设于容置空间221内的主动轴2221和与主动轴2221两端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2222,主动轴2221的两端穿设第一耗能结构21和第二耗能结构22上设置的安装套筒226,且主动轴2221的两端凸伸出第一耗能结构21的顶面和底面,主动轴2221两端连接的主动齿轮2222分别位于第一耗能结构21的顶面和底面,主动齿轮2222置于对应的第一夹持板2541和第二夹持板2551之间,且主动齿轮2222与第一夹持板2541和第二夹持板2551上的轮齿253相咬合。为便于第一传动组件254和第二传动组件255的移动,第一传动组件254和第二传动组件255与安装板24连接的部分与第一耗能结构21的外壁面之间留设有移动间隙27。该较佳实施方式的传动过程为,传动机构25因第一耗能结构21屈服变形而产生相对位移,具体地,第一夹持板2541和第二夹持板2551的相对位移通过轮齿253使得主动齿轮2222产生转动,位于第一耗能结构21顶面的主动齿轮2222和底面的主动齿轮2222同步转动,带动主动轴2221一起转动,主动轴2221位于容置空间221内的部分会挤压容置空间221内的铅芯颗粒223,对铅芯颗粒223产生挤压效应,使得铅芯颗粒223产生挤压耗能。
传动机构25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传动机构25包括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置于第一耗能结构21的顶面或底面且相对设置,图6所示为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置于第一耗能结构21的底面的状态。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轮齿253。相应地,转动机构222包括装设于第二耗能结构22上的主转动组件222a,该主转动组件222a包括设于容置空间221内的主动轴2221和与主动轴2221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2222,主动轴2221的两端穿设第一耗能结构21和第二耗能结构22上设置的安装套筒226,主动轴2221上靠近第一传动板251的一端凸伸出第二耗能结构21,并且与主动齿轮2222固定连接。主动轴2221的另一端置于对应的安装套筒226内。主动齿轮2222置于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之间,且与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上的轮齿253相咬合。为便于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的移动,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与安装板24连接的部分与第一耗能结构21的外壁面之间留设有移动间隙27。该较佳实施方式与上述较佳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仅于第一耗能结构21的顶面或底面设置传动板,而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为在第一耗能结构2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夹持板。该较佳实施方式的传动过程为,传动机构25因第一耗能结构21屈服变形而产生相对位移,具体地,第一传动板251和第二传动板252的相对位移通过轮齿253使得主动齿轮222产生转动,带动主动轴2221一起转动,主动轴2221位于容置空间221内的部分会挤压容置空间221内的铅芯颗粒223,对铅芯颗粒223产生挤压效应,使得铅芯颗粒223产生挤压耗能。
为进一步提高对铅芯颗粒223的挤压效应,在主动轴2221上位于容置空间221内的部分固设有多个主齿轮2223。主齿轮2223套设固定在主动轴2221上,且主齿轮2223间隔设置。在主动轴2221转动时,带动主齿轮2223转动进而提高对铅芯颗粒223的挤压效应。
更进一步地,转动机构222还包括装设于第二耗能结构22上的从转动组件222b,该从转动组件222b包括装设于第二耗能结构22上的从动轴2224和固定于从动轴2224上的从齿轮2225,从齿轮2225与主动轴2221上的主齿轮2223相咬合。主齿轮2223的转动带动从齿轮2225的转动,进一步提高了对铅芯颗粒223的挤压效应。从动轴2224的两端穿设第一耗能结构21和第二耗能结构22上的安装套筒226内,从动轴2224的端部与安装套筒226的外端平齐。
再进一步地,在主动轴2221和从动轴2224上固设有多个固定齿轮2226,固定齿轮2226的尺寸小于主齿轮2223和从齿轮2225,固定齿轮2226随着主动轴2221和从动轴2224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对铅芯颗粒223产生挤压效应。
从转动组件222b的数量和规格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主齿轮2223和从齿轮2225的数量和规格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如图8所示,下面以阻尼器20装设于框架结构上为例,对阻尼器20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梁11和立设于框架梁11两端的框架柱12,本发明的阻尼器20置于框架结构的内部,框架梁11和框架柱1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材,框架柱12的底部也设置有连接板材,连接板材与阻尼器20上的安装板固定连接,从而将阻尼器20与框架结构连接固定。在框架结构13受到地震作用、风荷载和其他动力荷载作用时,通过阻尼器20起到减震耗能的效果,对框架结构所受到的荷载作用作出动力响应。在小震时,阻尼器20中的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在屈服前,对框架结构提供刚度,耗能筒体屈服后,产生塑性耗能,同时金属颗粒通过摩擦和碰撞对阻尼器提供耗能能力,传动机构随屈服变形产生相对位移带动转动机构转动,对铅芯颗粒产生挤压效应,增大铅芯颗粒的摩擦和碰撞耗能,对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在小震下的屈服耗能进行补偿。在中震和大震时,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金属颗粒、铅芯颗粒相互作用减震耗能,消耗荷载作用,以保护框架结构的结构安全。
本发明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金属阻尼器屈服耗能的阈值难以控制,为避免金属阻尼器在中震和大震下尚未屈服,阻尼器在设计中使低屈服点钢在小震作用下屈服,随后采用颗粒耗能对低屈服点钢小震屈服耗能进行补偿,以解决屈服耗能过早发挥而降低中震和大震下的耗能性能的问题。
通过转动机构和传动机构的设置,当第一耗能结构屈服耗能后,传动机构随屈服耗能变形产生相对位移,带动转动机构转动,对铅芯颗粒产生挤压效应,使铅芯颗粒产生挤压耗能,同时增强了铅芯颗粒的摩擦和碰撞耗能。
转动机构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齿轮,增强了齿轮对铅芯颗粒的挤压、摩擦、碰撞耗能性能。
在第二耗能结构内部设置铅芯颗粒,改变了传统阻尼器中铅材单一的挤压耗能方式。
在第一耗能结构和第二耗能结构之间设置金属颗粒,当第一耗能结构屈服耗能后,金属颗粒产生摩擦和碰撞耗能。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耗能结构,内部形成有空腔;
置于所述空腔内的第二耗能结构,所述第二耗能结构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内壁面之间留设有空隙;
填充于所述空隙内的金属颗粒;以及
装设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外壁面的安装板;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转动机构和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铅芯颗粒,所述转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屈服耗能变形经所述传动机构传动给所述转动机构,以令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进而挤压所述铅芯颗粒以实现耗能;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外壁面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咬合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板和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置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顶面或底面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轮齿;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上的主转动组件,所述主转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主动轴和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置于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传动板和所述第二传动板上的轮齿相咬合。
2.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耗能结构,内部形成有空腔;
置于所述空腔内的第二耗能结构,所述第二耗能结构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内壁面之间留设有空隙;
填充于所述空隙内的金属颗粒;以及
装设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外壁面的安装板;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包括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转动机构和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铅芯颗粒,所述转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屈服耗能变形经所述传动机构传动给所述转动机构,以令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进而挤压所述铅芯颗粒以实现耗能;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外壁面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咬合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上并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夹设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上并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的顶面和底面上设有第二夹持板,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相对设置,且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轮齿;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上的主转动组件,所述主转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主动轴和与所述主动轴两端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上的轮齿相咬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上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部分固设有多个主齿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上的从转动组件,所述从转动组件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上的从动轴和固定于所述从动轴上的从齿轮,所述从齿轮与所述主齿轮相咬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固设有多个固定齿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耗能结构包括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和盖设于所述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顶部与底部的弹性盖板,所述弹性盖板与所述低屈服点钢耗能筒体呈一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耗能结构包括刚性筒体和盖设于所述刚性筒体顶部与底部的封盖板,所述封盖板嵌设于对应的所述弹性盖板内且与所述弹性盖板呈一体结构,所述封盖板和所述弹性盖板上对应所述转动机构嵌设有安装套筒。
CN201611088039.9A 2016-11-30 2016-11-30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Active CN106760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8039.9A CN106760840B (zh) 2016-11-30 2016-11-30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8039.9A CN106760840B (zh) 2016-11-30 2016-11-30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0840A CN106760840A (zh) 2017-05-31
CN106760840B true CN106760840B (zh) 2019-01-04

Family

ID=58913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88039.9A Active CN106760840B (zh) 2016-11-30 2016-11-30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08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9306A (zh) * 2018-07-20 2018-12-14 江南大学 一种建筑用减震软钢阻尼装置
CN109403487B (zh) * 2018-11-06 2020-04-28 同济大学 一种半主动柔性颗粒碰撞惯质阻尼器
CN110847404B (zh) * 2019-11-26 2021-04-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可更换的x型软钢复合耗能阻尼器
CN114809347B (zh) * 2022-05-09 2023-10-2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可拆卸转动摩擦耗能金属阻尼器
CN114809351B (zh) * 2022-05-27 2024-04-19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螺旋式旋转摩擦型金属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986A (ja) * 1997-07-10 1999-02-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積層ゴム支承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97925B (zh) * 2009-06-19 2011-05-18 北京工业大学 内置颗粒式调谐及摩擦碰撞耗能阻尼器
CN202658759U (zh) * 2012-05-06 2013-01-09 上海路博橡胶减振器技术有限公司 调谐质量阻尼器
JP2014052044A (ja) * 2012-09-07 2014-03-20 Tohoku Univ Mrダンパー
CN103790254B (zh) * 2012-11-01 2016-11-23 沈阳建筑大学 钢铅叠层环形阻尼器
CN203174801U (zh) * 2013-03-11 2013-09-04 同济大学 双向独立刚度颗粒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03638609B (zh) * 2013-11-30 2016-01-20 北华大学 一种金属颗粒介质的缓降器阻尼装置
CN205475795U (zh) * 2016-01-05 2016-08-17 同济大学 一种双向耗能铅钢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0840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0840B (zh)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CN106704460B (zh) 减振装置及工程车辆
CN110685212B (zh) 一种斜拉索外置式颗粒阻尼装置
CN205173328U (zh) 一种封闭式弹簧金属橡胶复合隔振器
CN103625233A (zh) 一种车辆一体式惯质悬架
CN107117079B (zh) 一种矿山用汽车座椅升降器
US3194355A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ith initial impact damping
CN105673771B (zh) 一种切换型半主动发动机悬置
CN201973163U (zh) 自动变阻尼减震器阻尼器
CN107165969B (zh) 螺旋活塞杆颗粒阻尼器
CN207146687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174179U (zh)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粘滞耗能阻尼器
CN201763878U (zh) 单筒式减震器
CN106567592A (zh)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颗粒耗能阻尼器
CN205776856U (zh) 质量颗粒液体协同调谐阻尼器
CN106246798B (zh) 一种具有三液室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液阻悬置
CN207349350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汽车双筒式减振器
CN205991127U (zh) 一种可变式油气分离单筒减震器
CN207146682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554680U (zh) 一种减振器用压缩液压缓冲机构
CN203297485U (zh) 易装防尘式减震器
CN204200950U (zh) 一种汽车传动系统用扭转减振器
CN201902490U (zh) 转动部件的缓冲器
CN205956285U (zh) 油气减振器
CN20475572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装置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