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5062A -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55062A
CN106755062A CN201611022617.9A CN201611022617A CN106755062A CN 106755062 A CN106755062 A CN 106755062A CN 201611022617 A CN201611022617 A CN 201611022617A CN 106755062 A CN106755062 A CN 106755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ing
methyl
tribenuron
gene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26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雁华
贾志伟
王媛媛
李运亭
谢香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bei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bn Biotech Co Ltd
Beijing Dabein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bn Biotech Co Ltd, Beijing Dabein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bn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226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550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55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5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4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 C12N15/826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 C12N15/827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for stress resistance, e.g. heavy metal resistance
    • C12N15/8274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for stress resistance, e.g. heavy metal resistance for herbicide resistance
    • C12N15/8278Sulfonylu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12N9/0069Oxidoreductases (1.) acting on single donors with incorpora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i.e. oxygenases (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的转化方法,所述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包括:使用含有目标基因和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重组载体,转化植物细胞;在ALS抑制剂的存在下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培养上述转化后的植物细胞,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选择未被杀死和/或未被抑制的植物细胞。本发明首次提出在植物转化过程中以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并经过两次不同浓度选择剂的筛选,其后代获得阳性植株的比例显著升高;同时本发明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商业价值高、抗性好且遗传稳定。

Description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转化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及植物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以下称为“ALS”)存在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它能以高度专一性和极高的催化效率催化丙酮酸为乙酰乳酸,从而导致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是植物体内3种必需的支链氨基酸,而ALS不仅是催化亮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也受产物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反馈调节。
ALS抑制剂是一类已知的除草剂,其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ALS活性而阻止植物体内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导致蛋白质的合成受到破坏,从而使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停止于G1阶段的S期(DNA合成期)和G2阶段的M期,干扰了DNA的合成,细胞因此不能完成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组织失绿、黄化,植株生长受抑,最终达到杀死生物个体的目的。
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除草剂、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三唑并嘧啶类除草剂、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除草剂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除草剂等。已知的对上述ALS抑制剂具有抗性或耐受性的植物包含的编码ALS的基因中含有至少一个核苷酸突变,其导致ALS至少一个氨基酸改变,当至少一种ALS抑制剂存在时,突变后的ALS展示出更高的活性,从而使该植物显示出对ALS抑制剂具有抗性或耐受性。
如上所述,已报道了大量对ALS抑制剂具有抗性的ALS及其编码基因,但由于作用于ALS的除草剂靶标单一,连续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已鉴定了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可以降解噻吩磺隆,如果在植物转化过程中能以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则可以为培育具有耐受除草剂性状的植物提供新的选择,但至今没有在植物转化过程中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有效克服现有技术ALS抑制剂靶标单一,连续使用易产生抗药性等技术缺陷,为培育具有耐受除草剂性状的植物提供新的选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包括:
使用含有目标基因和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重组载体,转化植物细胞;
在ALS抑制剂的存在下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培养上述转化后的植物细胞,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
选择未被杀死和/或未被抑制的植物细胞。
进一步地,所述转化植物细胞为通过农杆菌介导过程转化植物细胞。
更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细胞为大豆细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化合物、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化合物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具体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甲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或氯嘧磺隆。
可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1mg/L。
可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3-15mg/L。
优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优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7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包含:(a)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芳氧基链烷酸酯双加氧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c)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包括:
制备至少包括能被农杆菌菌株转化的植物细胞的外植体;
将至少包括所述外植体中所述植物细胞的区域接触至少包含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株;
在ALS抑制剂的存在下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培养所述外植体;
选择未被杀死和/或未被抑制的转化植物细胞;
所述转化植物细胞再生成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细胞为大豆细胞。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植体为有子叶的外植体、半粒种子外植体或半胚胎种子外植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化合物、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化合物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具体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甲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或氯嘧磺隆。
可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1mg/L。
可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3-15mg/L。
优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优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7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所述转化植物细胞再生成植物具体为所述转化植物细胞在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分化成植物,所述分化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1-2mg/L。
可选地,所述农杆菌菌株还包括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和/或昆虫抗性的基因。
可选地,所述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编码如下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草甘膦氧化还原酶、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草甘膦脱羧酶、草铵膦乙酰转移酶、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麦草畏单加氧酶、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乙酰乳酸合酶、细胞色素类蛋白质和/或原卟啉原氧化酶。
可选地,所述昆虫抗性的基因包括Cry类基因或Vip类基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包含:(a)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芳氧基链烷酸酯双加氧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c)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化大豆的方法,包括:
大豆种子萌发后去除一片子叶和第一片真叶,获得带有一片子叶的裸露分生组织;
所述带有一片子叶的裸露分生组织接种到含有细胞分裂素的预处理培养基上进行预处理;
包含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株侵染所述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
侵染后的所述分生组织块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的含有ALS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培养,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
选择未被杀死和/或未被抑制的植物细胞。
进一步地,所述细胞分裂素为1mg/L 6-苄基腺嘌呤和2mg/L玉米素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培养基还包括乙酰丁香酮。
可选地,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还包括所述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创伤后进行超声波处理2-4分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化合物、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化合物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具体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甲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或氯嘧磺隆。
可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1mg/L。
可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3-15mg/L。
优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优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7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进一步地,所述农杆菌菌株还包括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和/或昆虫抗性的基因。
可选地,所述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编码如下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草甘膦氧化还原酶、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草甘膦脱羧酶、草铵膦乙酰转移酶、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麦草畏单加氧酶、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乙酰乳酸合酶、细胞色素类蛋白质和/或原卟啉原氧化酶。
可选地,所述昆虫抗性的基因包括Cry类基因或Vip类基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包含:(a)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芳氧基链烷酸酯双加氧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c)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包括:
大豆种子萌发后去除一片子叶和第一片真叶,获得带有一片子叶的裸露分生组织;
所述带有一片子叶的裸露分生组织接种到含有细胞分裂素的预处理培养基上进行预处理;
包含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株侵染所述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
侵染后的所述分生组织块与所述农杆菌菌株共培养;
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在含有ALS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并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选择转化的抗性组织;
转化的抗性组织再生为大豆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细胞分裂素为1mg/L 6-苄基腺嘌呤和2mg/L玉米素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培养基还包括乙酰丁香酮。
可选地,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还包括所述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创伤后进行超声波处理2-4分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化合物、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化合物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具体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甲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或氯嘧磺隆。
可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1mg/L。
可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3-15mg/L。
优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优选地,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7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所述转化的抗性组织再生为大豆植物具体为所述转化的抗性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分化成大豆植物,所述分化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1-2mg/L。
进一步地,所述农杆菌菌株还包括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和/或昆虫抗性的基因。
可选地,所述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编码如下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草甘膦氧化还原酶、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草甘膦脱羧酶、草铵膦乙酰转移酶、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麦草畏单加氧酶、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乙酰乳酸合酶、细胞色素类蛋白质和/或原卟啉原氧化酶。
可选地,所述昆虫抗性的基因包括Cry类基因或Vip类基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包含:(a)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芳氧基链烷酸酯双加氧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c)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本发明中的克隆基因、表达盒、载体(例如质粒)、蛋白和蛋白片段、以及转化的细胞核植物均可使用标准方法生产。
本发明可用于在植物中表达任何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可以是耐除草剂基因、抗病基因或抗虫基因,或者是选择或评价标记,并含有植物可操作的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区。耐除草剂基因包括对咪唑啉酮或磺酰脲除草剂耐受的AHAS基因、对草丁膦除草剂耐受的pat或bar基因、对草甘膦除草剂耐受的EPSPS基因,对2,4-D除草剂耐受的AAD基因,对HPPD抑制剂耐受的HPPD基因等。抗病基因包括抗生素合成酶基因,例如硝吡咯菌素合成酶基因,植物来源的抗性基因等。抗虫基因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目的基因也可以编码与生物化学途径有关的酶,该酶的表达可改变食物、饲料、营养药和/或药物生产中重要的性状。目的基因可以位于质粒上。适合本发明使用的质粒可以含有一个以上目的基因和/或农杆菌可含有带有不同目的基因的不同质粒。
本发明中所述植物可以为大豆,所述“大豆”是指Glycine max,所述方法是以农杆菌介导的目的基因传输到大豆细胞,之后再生为转化的大豆植物为基础的。本发明的方法独立于栽培品种。
本发明中所述“选择性标记”是指这样的基因或多核苷酸,其表达允许鉴别已经用含有所述基因或多核苷酸DNA构建体或载体转化的细胞。选择性标记可以提供对毒性化合物的抗性,例如对抗生素、除草剂等。
本发明中“乙酰乳酸合酶或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是指具有根据IUBMB酶命名法EC2.2.1.6定义的活性的酶。酶催化两个丙酮酸分子之间的反应,产生2-乙酰乳酸和CO2。酶需要二磷酸硫胺素,并且还可以称为乙酰羟酸合酶(AHAS)。
本发明中“ALS抑制剂”是指抑制野生型ALS蛋白质的化合物,对含有野生型ALS的细胞是毒性的。此类化合物包括已知的除草剂,主要包括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三唑并嘧啶类、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磺酰脲类化合物包括:1)苯基磺酰脲类,包括氯嘧磺隆、氟嘧磺隆、3-(4-乙基-6-甲氧基-1,3,5-三嗪-2-基)-1-(2,3-二氢-1,1-二氧代-2-甲基苯并[b]噻吩-7-磺酰基)-脲、3-(4-乙氧基-6-乙基-1,3,5-三嗪-2-基)-1-(2,3-二氢-1,1-二氧代-2-甲基苯并[b]噻吩-7-磺酰基)-脲、苯磺隆、甲磺隆、氯磺隆、醚苯磺隆和甲嘧磺隆;2)噻吩基磺酰脲类,如噻吩磺隆;3)吡唑基磺酰脲类,包括吡嘧磺隆和甲基3-氯代-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磺酰)-1-甲基-吡唑-4-羧酸酯;4)砜肼衍生物,包括酰嘧磺隆和结构类似物;5)吡啶基磺酰脲基,包括烟嘧磺隆和DPX-E 9636;6)苯氧基磺酰脲类。
本发明中所述的植物、植物组织或植物细胞的基因组,是指植物、植物组织或植物细胞内的任何遗传物质,且包括细胞核和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
本发明中所述的“植物繁殖体”包括但不限于植物有性繁殖体和植物无性繁殖体。所述植物有性繁殖体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种子;所述植物无性繁殖体是指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或某种特殊组织,其可以在离体条件下产生新植株;所述营养器官或某种特殊组织包括但不限于根、茎和叶,例如:以根为无性繁殖体的植物包括草莓和甘薯等;以茎为无性繁殖体的植物包括甘蔗和马铃薯(块茎)等;以叶为无性繁殖体的植物包括芦荟和秋海棠等。
本发明中所述“抗性”是可遗传的,并允许植物在除草剂对给定植物进行一般除草剂有效处理的情况下生长和繁殖。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认可的,即使植物受到除草剂处理的一定损伤程度明显,植物仍可被认为“抗性”。本发明中术语“耐性”或“耐受性”比术语“抗性”更广泛,并包括“抗性”,以及特定植物具有的抵抗除草剂诱导的各种程度损伤的提高的能力,而在同样的除草剂剂量下一般导致相同基因型野生型植物损伤。
本发明中所述的多核苷酸和/或核苷酸形成完整“基因”,在所需宿主细胞中编码蛋白质或多肽。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认识到,可以将本发明的多核苷酸和/或核苷酸置于目的宿主中的调控序列控制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DNA典型的以双链形式存在。在这种排列中,一条链与另一条链互补,反之亦然。由于DNA在植物中复制产生了DNA的其它互补链。这样,本发明包括对序列表中示例的多核苷酸及其互补链的使用。本领域常使用的“编码链”指与反义链结合的链。为了在体内表达蛋白质,典型将DNA的一条链转录为一条mRNA的互补链,它作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mRNA实际上是从DNA的“反义”链转录的。“有义”或“编码”链有一系列密码子(密码子是三个核苷酸,一次读三个可以产生特定氨基酸),其可作为开放阅读框(ORF)阅读来形成目的蛋白质或肽。本发明还包括与示例的DNA有相当功能的RNA。
本发明中多核苷酸或核酸分子或其片段在严格条件下与本发明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杂交。任何常规的核酸杂交或扩增方法都可以用于鉴定本发明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的存在。核酸分子或其片段在一定情况下能够与其他核酸分子进行特异性杂交。本发明中,如果两个核酸分子能形成反平行的双链核酸结构,就可以说这两个核酸分子彼此间能够进行特异性杂交。如果两个核酸分子显示出完全的互补性,则称其中一个核酸分子是另一个核酸分子的“互补物”。本发明中,当一个核酸分子的每一个核苷酸都与另一个核酸分子的对应核苷酸互补时,则称这两个核酸分子显示出“完全互补性”。如果两个核酸分子能够以足够的稳定性相互杂交从而使它们在至少常规的“低度严格”条件下退火且彼此结合,则称这两个核酸分子为“最低程度互补”。类似地,如果两个核酸分子能够以足够的稳定性相互杂交从而使它们在常规的“高度严格”条件下退火且彼此结合,则称这两个核酸分子具有“互补性”。从完全互补性中偏离是可以允许的,只要这种偏离不完全阻止两个分子形成双链结构。为了使一个核酸分子能够作为引物或探针,仅需保证其在序列上具有充分的互补性,以使得在所采用的特定溶剂和盐浓度下能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
本发明中,基本同源的序列是一段核酸分子,该核酸分子在高度严格条件下能够和相匹配的另一段核酸分子的互补链发生特异性杂交。促进DNA杂交的适合的严格条件,例如,大约在45℃条件下用6.0×氯化钠/柠檬酸钠(SSC)处理,然后在50℃条件下用2.0×SSC洗涤,这些条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例如,在洗涤步骤中的盐浓度可以选自低度严格条件的约2.0×SSC、50℃到高度严格条件的约0.2×SSC、50℃。此外,洗涤步骤中的温度条件可以从低度严格条件的室温约22℃,升高到高度严格条件的约65℃。温度条件和盐浓度可以都发生改变,也可以其中一个保持不变而另一个变量发生改变。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严格条件可为在6×SSC、0.5%SDS溶液中,在65℃下与本发明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核苷酸序列发生特异性杂交,然后用2×SSC、0.1%SDS和1×SSC、0.1%SDS各洗膜1次。
因此,具有除草剂耐受性活性并在严格条件下与本发明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核苷酸序列杂交的序列包括在本发明中。这些序列与本发明序列至少大约40%-50%同源,大约60%、65%或70%同源,甚至至少大约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大的序列同源性。
本发明提供功能蛋白质。“功能活性”(或“活性”)在本发明中指本发明用途的蛋白质/酶(单独或与其它蛋白质组合)具有降解除草剂的能力。产生本发明蛋白质的植物优选产生“有效量”的蛋白质,从而在用除草剂处理植物时,蛋白质表达的水平足以给予植物对除草剂(若无特别说明则为一般用量)完全或部分的抗性或耐性。可以以通常杀死靶植物的用量、正常的大田用量和浓度使用除草剂。优选地,本发明的转化植物和植物细胞优选具有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或耐性,即转化的植物和植物细胞能在有效量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存在下生长。
本发明中所述的基因和蛋白质不但包括特定的示例序列,还包括保存了所述特定示例的蛋白质的除草剂耐受性活性特征的部分和/片段(包括与全长蛋白质相比在内和/或末端缺失)、变体、突变体、取代物(有替代氨基酸的蛋白质)、嵌合体和融合蛋白。所述“变体”或“变异”是指编码同一蛋白或编码有除草剂抗性活性的等价蛋白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等价蛋白”是指与权利要求的蛋白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除草剂耐受性的生物活性的蛋白。
本发明中所述的DNA分子或蛋白序列的“片段”或“截短”是指涉及的原始DNA或蛋白序列(核苷酸或氨基酸)的一部分或其人工改造形式(例如适合植物表达的序列),前述序列的长度可存在变化,但长度足以确保(编码)蛋白质为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
由于遗传密码子的丰余性,多种不同的DNA序列可以编码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产生这些编码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蛋白的可替代DNA序列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内。这些不同的DNA序列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述“基本上相同的”序列是指有氨基酸取代、缺失、添加或插入但实质上不影响除草剂耐受性活性的序列,亦包括保留除草剂耐受性活性的片段。
本发明中氨基酸序列的取代、缺失或添加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优选这种氨基酸变化为:小的特性改变,即不显著影响蛋白的折叠和/或活性的保守氨基酸取代;小的缺失,通常约1-30个氨基酸的缺失;小的氨基或羧基端延伸,例如氨基端延伸一个甲硫氨酸残基;小的连接肽,例如约20-25个残基长。
保守取代的实例是在下列氨基酸组内发生的取代:碱性氨基酸(如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酸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极性氨基酸(如谷氨酰胺、天冬酰胺)、疏水性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芳香氨基酸(如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以及小分子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通常不改变特定活性的那些氨基酸取代在本领域内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已由,例如,N.Neurath和R.L.Hill在1979年纽约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出版的《Protein》中进行了描述。最常见的互换有Ala/Ser,Val/Ile,Asp/Glu,Thu/Ser,Ala/Thr,Ser/Asn,Ala/Val,Ser/Gly,Tyr/Phe,Ala/Pro,Lys/Arg,Asp/Asn,Leu/Ile,Leu/Val,Ala/Glu和Asp/Gly,以及它们相反的互换。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地,这种取代可以在对分子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区域之外发生,而且仍产生活性多肽。对于由本发明的多肽,其活性必需的并因此选择不被取代的氨基酸残基,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如定点诱变或丙氨酸扫描诱变进行鉴定(如参见,Cunningham和Wells,1989,Science244:1081-1085)。后一技术是在分子中每一个带正电荷的残基处引入突变,检测所得突变分子的除草剂抗性活性,从而确定对该分子活性而言重要的氨基酸残基。底物-酶相互作用位点也可以通过其三维结构的分析来测定,这种三维结构可由核磁共振分析、结晶学或光亲和标记等技术测定(参见,如de Vos等,1992,Science 255:306-312;Smith等,1992,J.Mol.Biol 224:899-904;Wlodaver等,1992,FEBS Letters 309:59-64)。
本发明中,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氨基酸序列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序列表中涉及的序列,与其具有一定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也包括在本发明中。这些序列与本发明序列类似性/相同性典型的大于60%,优选的大于75%,更优选的大于80%,甚至更优选的大于90%,并且可以大于95%。也可以根据更特定的相同性和/或类似性范围定义本发明的优选的多核苷酸和蛋白质。例如与本发明示例的序列有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的相同性和/或类似性。
本发明中所述调控序列包括但不限于启动子、转运肽、终止子、增强子、前导序列、内含子以及其它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的调节序列。
所述启动子为植物中可表达的启动子,所述的“植物中可表达的启动子”是指确保与其连接的编码序列在植物细胞内进行表达的启动子。植物中可表达的启动子可为组成型启动子。指导植物内组成型表达的启动子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来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玉米Ubi启动子、水稻GOS2基因的启动子等。备选地,植物中可表达的启动子可为组织特异的启动子,即该启动子在植物的一些组织内如在绿色组织中指导编码序列的表达水平高于植物的其他组织(可通过常规RNA试验进行测定),如PEP羧化酶启动子。备选地,植物中可表达的启动子可为创伤诱导启动子。创伤诱导启动子或指导创伤诱导的表达模式的启动子是指当植物经受机械或由昆虫啃食引起的创伤时,启动子调控下的编码序列的表达较正常生长条件下有显著提高。创伤诱导启动子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马铃薯和西红柿的蛋白酶抑制基因(pinⅠ和pinⅡ)和玉米蛋白酶抑制基因(MPI)的启动子。
所述转运肽(又称分泌信号序列或导向序列)是指导转基因产物到特定的细胞器或细胞区室,对受体蛋白质来说,所述转运肽可以是异源的,例如,利用编码叶绿体转运肽序列靶向叶绿体,或者利用‘KDEL’保留序列靶向内质网,或者利用大麦植物凝集素基因的CTPP靶向液泡。
所述前导序列包含但不限于,小RNA病毒前导序列,如EMCV前导序列(脑心肌炎病毒5’非编码区);马铃薯Y病毒组前导序列,如MDMV(玉米矮缩花叶病毒)前导序列;人类免疫球蛋白质重链结合蛋白质(BiP);苜蓿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质mRNA的不翻译前导序列(AMVRNA4);烟草花叶病毒(TMV)前导序列。
所述增强子包含但不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增强子、玄参花叶病毒(FMV)增强子、康乃馨风化环病毒(CERV)增强子、木薯脉花叶病毒(CsVMV)增强子、紫茉莉花叶病毒(MMV)增强子、夜香树黄化曲叶病毒(CmYLCV)增强子、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鸭跖草黄斑驳病毒(CoYMV)和花生褪绿线条花叶病毒(PCLSV)增强子。
对于单子叶植物应用而言,所述内含子包含但不限于,玉米hsp70内含子、玉米泛素内含子、Adh内含子1、蔗糖合酶内含子或水稻Act1内含子。对于双子叶植物应用而言,所述内含子包含但不限于,CAT-1内含子、pKANNIBAL内含子、PIV2内含子和“超级泛素”内含子。
所述终止子可以为在植物中起作用的适合多聚腺苷酸化信号序列,包括但不限于,来源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胭脂碱合成酶(NOS)基因的多聚腺苷酸化信号序列、来源于蛋白酶抑制剂Ⅱ(pinⅡ)基因的多聚腺苷酸化信号序列、来源于豌豆ssRUBISCO E9基因的多聚腺苷酸化信号序列和来源于α-微管蛋白(α-tubulin)基因的多聚腺苷酸化信号序列。
本发明中所述“有效连接”表示核酸序列的联结,所述联结使得一条序列可提供对相连序列来说需要的功能。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效连接”可以为将启动子与感兴趣的序列相连,使得该感兴趣的序列的转录受到该启动子控制和调控。当感兴趣的序列编码蛋白并且想要获得该蛋白的表达时“有效连接”表示:启动子与所述序列相连,相连的方式使得得到的转录物高效翻译。如果启动子与编码序列的连接是转录物融合并且想要实现编码的蛋白的表达时,制造这样的连接,使得得到的转录物中第一翻译起始密码子是编码序列的起始密码子。备选地,如果启动子与编码序列的连接是翻译融合并且想要实现编码的蛋白的表达时,制造这样的连接,使得5’非翻译序列中含有的第一翻译起始密码子与启动子相连结,并且连接方式使得得到的翻译产物与编码想要的蛋白的翻译开放读码框的关系是符合读码框的。可以“有效连接”的核酸序列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基因表达功能的序列(即基因表达元件,例如启动子、5’非翻译区域、内含子、蛋白编码区域、3’非翻译区域、聚腺苷化位点和/或转录终止子)、提供DNA转移和/或整合功能的序列(即T-DNA边界序列、位点特异性重组酶识别位点、整合酶识别位点)、提供选择性功能的序列(即抗生素抗性标记物、生物合成基因)、提供可计分标记物功能的序列、体外或体内协助序列操作的序列(即多接头序列、位点特异性重组序列)和提供复制功能的序列(即细菌的复制起点、自主复制序列、着丝粒序列)。
本发明中所述“宿主细胞”是指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或者在独立于宿主细胞的基因组而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载体中含有目标重组核酸的细胞。宿主细胞可以是任何细胞类型。
本发明中所述“转化”是指将DNA引入细胞,从而DNA以染色体外元件或染色体整合体形式维持在细胞内。
多核苷酸可以被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或者存在于在宿主细胞内自主复制的载体上。
本发明中,将外源DNA导入植物,如将编码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或表达盒或重组载体导入植物细胞,常规的转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微量发射轰击、直接将DNA摄入原生质体、电穿孔或晶须硅介导的DNA导入。
能使用不同农杆菌菌株,包括但不限于根癌农杆菌和毛根农杆菌。优选使用可转化态菌株,合适根癌农杆菌菌株包括菌株A208、菌株EHA101、LBA4404。合适毛根农杆菌包括菌株K599。可转化态农杆菌载体的构建为本领域所熟知的。
在选择剂存在的情况下培养转化的植物细胞。优选地,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SULE)基因转化,并且转化的基因在磺酰脲类除草剂存在的情况下培养。在含有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剂的培养基中,SULE基因转化的植物细胞选择性生长。
含有异源核酸(即含有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转化的细胞或组织)的转基因植物以及通过该转基因植物产生的种子和后代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将转化的细胞培养成有用栽培品种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植物组织体外培养技术和整个植株再生技术也是公知的。相应的,所述“种子”包括这些转化植物的种子以及转化植物后代产生的种子。所述“植物”不仅包括转化和再生的植物,还包括通过本发明的方法产生的转化和再生植物的后代。
可以从本发明的方法产生的植物中筛选成功的转化植物。为了开发改良的植物和种子品系,可以持续地筛选和选择本发明再生植物的种子和子代植物以使转基因和整合的核酸序列持续存在。因此,可以将所需要的转基因核酸序列移入(即渐渗或交配)其它的遗传品系如某些原种或商业上有用的品系或品种中。渐渗目的基因进入遗传植物品系的方法可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多种技术来实现,包括通过传统的育种、原生质体融合、细胞核转移以及染色体转移。育种方法和技术也是本领域公知的。根据本发明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和自交系可用于生产商业上有价值的杂交植物和农作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首次提出在植物转化过程中以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不仅为选择转化细胞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培育具有耐受除草剂性状的植物提供新的选择。
2、建立新的筛选体系。本发明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了磺酰脲类除草剂作为选择剂时有效的筛选浓度范围,并获得了对ALS抑制剂具有耐受性的转基因植株。
3、转化效率高。本发明经过二次不同浓度选择剂的筛选,其后代获得阳性植株的比例显著升高,转化效率可高达4%。
4、商业价值高。磺酰脲类除草剂为内吸型除草剂,本发明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较高,且其后代能稳定遗传,可直接开发成抗磺酰脲类作物用于产品的开发。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化大豆的方法的重组克隆载体DBN01-T构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转化大豆的方法的重组表达载体DBN100954构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转化大豆的方法的转化大豆组织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1、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克隆载体
将SULE核苷酸序列连入克隆载体pGEM-T(Promega,Madison,USA,CAT:A3600)上,操作步骤按Promega公司产品pGEM-T载体说明书进行,得到重组克隆载体DBN01-T,其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Amp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f1表示噬菌体f1的复制起点;LacZ为LacZ起始密码子;SP6为SP6RNA聚合酶启动子;T7为T7RNA聚合酶启动子;SULE为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MCS为多克隆位点)。
然后将重组克隆载体DBN01-T用热激方法转化大肠杆菌T1感受态细胞(Transgen,Beijing,China,CAT:CD501),其热激条件为:50μl大肠杆菌T1感受态细胞、10μl质粒DNA(重组克隆载体DBN01-T),42℃水浴30秒;37℃振荡培养1小时(100rpm转速下摇床摇动),在表面涂有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和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的氨苄青霉素(100mg/L)的LB平板(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 10g/L,琼脂15g/L,用NaOH调pH至7.5)上生长过夜。挑取白色菌落,在LB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 10g/L,氨苄青霉素100mg/L,用NaOH调pH至7.5)中于温度37℃条件下培养过夜。碱法提取其质粒:将菌液在12000rpm转速下离心1min,去上清液,沉淀菌体用100μl冰预冷的溶液I(25mM Tris-HCl,10mM EDTA(乙二胺四乙酸),50mM葡萄糖,pH8.0)悬浮;加入200μl新配制的溶液II(0.2M NaOH,1%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将管子颠倒4次,混合,置冰上3-5min;加入150μl冰冷的溶液III(3M醋酸钾,5M醋酸),立即充分混匀,冰上放置5-10min;于温度4℃、转速12000rpm条件下离心5min,在上清液中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后室温放置5min;于温度4℃、转速12000rpm条件下离心5min,弃上清液,沉淀用浓度(V/V)为70%的乙醇洗涤后晾干;加入30μl含RNase(20μg/ml)的TE(10mM Tris-HCl,1mM EDTA,pH8.0)溶解沉淀;于温度37℃下水浴30min,消化RNA;于温度-20℃保存备用。
提取的质粒经ApaI和EcoRV酶切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重组克隆载体DBN01-T中插入的SULE基因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2、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用限制性内切酶SpeI和SalI分别酶切重组克隆载体DBN01-T和表达载体DBNBC-01(载体骨架:pCAMBIA2301(CAMBIA机构可以提供)),将切下的SULE基因序列插到表达载体DBNBC-01的SpeI和SalI位点之间,利用常规的酶切方法构建载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DBN100954,其构建流程如图2所示(Kan:卡那霉素基因;RB:右边界;pr35S: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基因的启动子(SEQ ID NO:3);SULE: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t35S: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基因的终止子(SEQ ID NO:4);LB:左边界)。
将重组表达载体DBN100954用热激方法转化大肠杆菌T1感受态细胞,其热激条件为:50μl大肠杆菌T1感受态细胞、10μl质粒DNA(重组表达载体DBN100954),42℃水浴30秒;37℃振荡培养1小时(200rpm转速下摇床摇动);然后在含50mg/L卡那霉素(Kanamycin)的LB固体平板(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 10g/L,琼脂15g/L,用NaOH调pH至7.5)上于温度37℃条件下培养12小时,挑取白色菌落,在LB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NaCl 10g/L,卡那霉素50mg/L,用NaOH调pH至7.5)中于温度37℃条件下培养过夜。碱法提取其质粒。将提取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SpeI和SalI酶切后鉴定,并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DBN100954在SpeI和SalI位点间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即SULE核苷酸序列。
3、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对己经构建正确的重组表达载体DBN100954用液氮法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Invitrgen,Chicago,USA,CAT:18313-015)中,其转化条件为:100μL农杆菌LBA4404、3μL质粒DNA(重组表达载体);置于液氮中10分钟,37℃温水浴10分钟;将转化后的农杆菌LBA4404接种于LB试管中于温度28℃、转速为200rpm条件下培养2小时,涂于含50mg/L的利福平(Rifampicin)和100mg/L的卡那霉素(Kanamycin)的LB平板上直至长出阳性单克隆,挑取单克隆培养并提取其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ApaLI和EcoRV酶切后进行酶切验证,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DBN100954结构完全正确。
第二实施例、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获得
大豆种子消毒:取完全干透的成熟大豆种子(中黄13)放在培养皿中,数量约占培养皿的1/3。将其放在通风橱的干燥器中,干燥器中放置250ml大烧杯,里面装有120ml次氯酸钠。沿着烧杯壁逐滴加入6ml浓盐酸,关闭干燥器并密封盖好,同时关闭通风橱的玻璃,使大豆种子暴露于通风橱内的氯气中灭菌3小时;盖好培养皿盖后将其拿出摇晃2-3分钟。重复上述过程一次,并将装有大豆种子的培养皿放置通风橱过夜灭菌。
大豆种子萌发:将消毒后的大豆种子15粒接种在大豆萌发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蔗糖20g/L,琼脂8g/L,pH5.6)上进行萌发,培养条件为:温度25±1℃,光周期为16/8h,大豆种子的种脐一侧插入培养基,接种后用保鲜膜将培养皿包好。
在本实施例的萌发培养基中,B5盐还可以为N6盐(浓度为3.95g/L)或MS盐(浓度为4.3g/L),蔗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上述成分均可以在其浓度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但以所述萌发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蔗糖20g/L,琼脂8g/L,pH5.6)为优选。
预处理外植体:萌发1天后,去除1片子叶和第1片真叶,将该裸露的分生组织接种到含有细胞分裂素的预处理培养基(MS盐4.3g/L、B5维他命、蔗糖20g/L、琼脂8g/L、2-吗啉乙磺酸(MES)4g/L、玉米素(ZT)2mg/L、6-苄基腺嘌呤(6-BAP)1mg/L、乙酰丁香酮(AS)40mg/L,pH5.3),在此步骤中加入了细胞分裂素,使分生组织区的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同时在培养基还加入了AS,预处理2-5天,优选为3天,将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用解剖刀的刀背进行创伤(至少3刀,优选为5刀),创伤后进行超声波处理2-5分钟,优选为3分钟。
在本实施例的预处理培养基中,MS盐还可以为N6盐(浓度为3.95g/L)或B5盐(浓度为3.1g/L),蔗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MES的浓度可以为0.1-5g/L,ZT的浓度可以为0.1-5mg/L,6-BAP的浓度可以为0.1-5g/L,AS的浓度可以为10-50mg/L;上述成分均可以在其浓度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但以所述预处理培养基(MS盐4.3g/L、B5维他命、蔗糖20g/L、琼脂8g/L、MES4g/L、ZT 2mg/L、6-BAP 1mg/L、AS 40mg/L,pH5.3)为优选。
农杆菌菌液的制备:将农杆菌菌株从-80℃冰箱中取出,挑取含有DBN100954的农杆菌单菌落,用枪头在加有卡那霉素(Kanamycin)的固体YP培养板(酵母提取物5g/L、蛋白胨10g/L、氯化钠5g/L、琼脂8g、卡那霉素25mg/L,pH7.0)上划线,在28℃黑暗条件下培养2-3天。刮取YP培养板上的菌斑,在新的YP培养板上再培养1天;刮取培养3-4天的菌落,放入装有30ml侵染液(即侵染培养基(MS盐2.15g/L、B5维他命、蔗糖20g/L、葡萄糖10g/L、AS 40mg/L、MES 4g/L、ZT 2mg/L,pH5.3))的50ml离心管中,不断摇晃以使菌体完全稀释在侵染液中,将稀释好的农杆菌菌液倒入装有150ml侵染液的250ml玻璃瓶(灭菌)中,定容,将农杆菌菌液的浓度调整为OD660=0.5-0.8,待用。
在本实施例的侵染培养基中,MS盐还可以为N6盐(浓度为3.95g/L)或B5盐(浓度为3.1g/L),蔗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葡萄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AS的浓度可以为10-50mg/L,MES的浓度可以为0.1-5g/L,ZT的浓度可以为0.1-5mg/L;上述成分均可以在其浓度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但以所述侵染培养基(MS盐2.15g/L、B5维他命、蔗糖20g/L、葡萄糖10g/L、AS 40mg/L、MES 4g/L、ZT 2mg/L,pH5.3)为优选。
农杆菌侵染大豆分生组织块:将农杆菌菌液(10-15ml)接触上述超声波处理后的大豆分生组织块的子叶节组织一起放置至少3小时,优选为5小时;侵染结束后将农杆菌菌液吸出,并用滤纸将附着在大豆分生组织块上的农杆菌菌液彻底吸干。
农杆菌与大豆分生组织块共培养:将吸干农杆菌菌液的分生组织块转移到共培养培养基(MS盐4.3g/L、B5维他命、蔗糖20g/L、葡萄糖10g/L、MES 4g/L、ZT 2mg/L、琼脂8g/L,pH5.6)上,培养基中放置一张滤纸,并且子叶近轴面向上,每皿15粒,在22℃恒温暗培养箱中共培养2-5天,优选为3天。
在本实施例上述共培养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葡萄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MES的浓度可以为0.1-5g/L,ZT的浓度可以为0.1-5mg/L;上述成分均可以在其浓度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但以所述共培养培养基(MS盐4.3g/L、B5维他命、蔗糖20g/L、葡萄糖10g/L、MES 4g/L、ZT 2mg/L、琼脂8g/L,pH5.6)为优选。
大豆分生组织块的恢复:将共培养后的分生组织块的伸长的胚轴切掉,然后将切掉胚轴后的分生组织块转移到恢复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MES 1g/L、蔗糖30g/L、ZT 2m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谷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00mg/L,pH5.6)上,恢复2-5天,优选为3天,以消除农杆菌并为侵染细胞提供恢复期。
在本实施例上述恢复培养基中,MES的浓度可以为0.1-5g/L,蔗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ZT的浓度可以为0.1-5mg/L,头孢霉素100-300mg/L,谷氨酸50-200mg/L,天冬氨酸50-200mg/L;上述成分均可以在其浓度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但以所述恢复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MES 1g/L、蔗糖30g/L、ZT 2m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谷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00mg/L,pH5.6)为优选。
大豆分生组织块的筛选:
(1)第一筛选培养期:恢复期结束后,将分生组织块转移到第一筛选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MES 1g/L、蔗糖30g/L、6-BAP 1m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谷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00mg/L、苯磺隆0.5-1.0mg/L,pH5.6)上,导致转化的细胞选择性生长,在温度24℃、光周期(光/暗)16:8的条件下筛选培养2周。
(2)第二筛选培养期:将第一筛选培养期后的分生组织块转移到第二筛选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MES 1g/L、蔗糖30g/L、6-BAP 1m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谷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00mg/L、苯磺隆3-15mg/L,pH5.6)上,导致转化的细胞选择性生长,在温度24℃、光周期(光/暗)16:8的条件下筛选培养2周。
将分生组织块转移到第一筛选培养基(苯磺隆0.5-1.0mg/L)和/或第二筛选培养基(苯磺隆3-15mg/L)上进行1或2次苯磺隆耐受性筛选,18种处理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带“/”的为仅进行1次苯磺隆耐受性筛选),每个处理进行筛选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对大豆分生组织块进行18种不同筛选处理的具体信息
在本实施例上述第一筛选培养基和第二筛选培养基中,B5盐还可以为N6盐(浓度为3.95g/L)或MS盐(浓度为4.3g/L),MES的浓度可以为0.1-5g/L,蔗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6-BAP的浓度可以为0.1-5mg/L,头孢霉素100-300mg/L,谷氨酸50-200mg/L,天冬氨酸50-200mg/L;上述成分均可以在其浓度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但以所述第一筛选培养基和第二筛选培养基(除苯磺隆外的其它成分:B5盐3.1g/L、B5维他命、MES 1g/L、蔗糖30g/L、6-BAP 1m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谷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00mg/L,pH5.6)为优选。
大豆抗性组织块再生成植物:分别将上述18种筛选处理后的抗性组织块从第二筛选培养基中取出,切掉其上死去的组织和附着在上面的子叶,将抗性组织块转移到(斜插入)B5分化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MES 1g/L、蔗糖30g/L、ZT 1m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谷氨酸50mg/L、天冬氨酸50mg/L、赤霉素1mg/L、生长素1mg/L、苯磺隆0.1-2mg/L,pH5.6)上,在温度24℃、光周期(光/暗)16:8的条件下培养分化3周直到抗性组织块(转化的细胞)再生成植物;
在本实施例上述B5分化培养基中,MES的浓度可以为0.1-5g/L,蔗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ZT的浓度可以为0.1-5mg/L,头孢霉素100-300mg/L,谷氨酸50-200mg/L、天冬氨酸50-200mg/L,赤霉素0.1-5mg/L,生长素0.1-5mg/L;上述成分均可以在其浓度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但以所述B5分化培养基(除苯磺隆外的其它成分:B5盐3.1g/L、B5维他命、MES1g/L、蔗糖30g/L、ZT 1m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谷氨酸50mg/L、天冬氨酸50mg/L、赤霉素1mg/L、生长素1mg/L,pH5.6)为优选。
将上述18种处理分化出来的小苗转移到B5生根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MES 1g/L、蔗糖30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吲哚-3-丁酸(IBA)1mg/L,pH5.6)上,在25℃下培养至约10cm高,移至温室培养至结实。在温室中,每天于26℃下培养16小时,再于20℃下培养8小时,可以获得转基因植株。
在本实施例上述B5生根培养基中,MES的浓度可以为0.1-5g/L,蔗糖的浓度可以为5-100g/L,头孢霉素100-300mg/L,IBA的浓度可以为0.1-5mg/L;上述成分均可以在其浓度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但以所述B5生根培养基(B5盐3.1g/L、B5维他命、2-吗啉乙磺酸(MES)1g/L、蔗糖30g/L、琼脂8g/L、头孢霉素150mg/L、吲哚-3-丁酸(IBA)1mg/L,pH5.6)为优选。
在本实施例中,除苯磺隆外,其它均采用优选方案。
第三实施例、用TaqMan验证转入SULE核苷酸序列的大豆植株
分别取上述18种筛选处理后的转入SULE核苷酸序列的大豆植株的叶片约100mg作为样品,用Qiagen的DNeasy Plant Maxi Kit提取其基因组DNA,通过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ULE基因的拷贝数。同时以野生型大豆植株作为对照,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实验设3次重复,取平均值。
检测SULE基因拷贝数的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11、分别取上述18种筛选处理后的转入SULE核苷酸序列的大豆植株和野生型大豆植株的叶片各100mg,分别在研钵中用液氮研成匀浆,每个样品取3个重复;
步骤12、使用Qiagen的DNeasy Plant Mini Kit提取上述样品的基因组DNA,具体方法参考其产品说明书;
步骤13、用NanoDrop 2000(Thermo Scientific)测定上述样品的基因组DNA浓度;
步骤14、调整上述样品的基因组DNA浓度至同一浓度值,所述浓度值的范围为80-100ng/μl;
步骤15、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样品的拷贝数,以经过鉴定已知拷贝数的样品作为标准品,以野生型大豆植株的样品作为对照,每个样品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序列分别是:
以下引物和探针用来检测SULE核苷酸序列:
引物1:TGGGAGAGGAAGGGGTAACAT,如序列表中SEQ ID NO:5所示;
引物2:TATCTCTCACCCAGGCACCTT,如序列表中SEQ ID NO:6所示;
探针1:ACGGACCTTTCGGACAGTTGGAGGA,如序列表中SEQ ID NO:7所示;
PCR反应体系为:
所述50×引物/探针混合物包含1mM浓度的每种引物各45μl,100μM浓度的探针50μl和860μl 1×TE缓冲液,并且在4℃,贮藏在琥珀试管中。
PCR反应条件为:
利用SDS2.3软件(Applied Biosystems)分析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SULE核苷酸序列整合到所检测的大豆植株的染色体组中,18种筛选处理的实验结果如表2和图3所示。
表2、18种筛选处理的实验结果
由表2可得,在转化过程的筛选阶段,经过一次筛选的再生组织(筛选处理1、6、11、12、16和17),其后代获得的阳性植株率较低,甚至不能获得阳性植株,转化效率在2%以下;经过两次筛选,在相同的筛选浓度培养基(筛选处理2、10和18)上培养后,其后代获得的阳性植株率较低,但仍能获得阳性植株,转化效率在1%左右;在梯度筛选浓度培养基上培养后,其后代获得的阳性植株率较高,转化效率在3%以上,尤以筛选处理4和8为佳,转化效率分别为4.57%和4.29%。
综上所述,本发明首次提出在植物转化过程中以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为培育具有耐受除草剂性状的植物提供新的选择;本发明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了磺酰脲类除草剂作为选择剂时有效的筛选浓度范围,并获得了对ALS抑制剂具有耐受性的转基因植株;本发明经过二次不同浓度选择剂的筛选,其后代获得阳性植株的比例显著升高,平均转化效率可高达4%;同时本发明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商业价值高、抗性好且遗传稳定。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SEQUENCE LISTING
<110> 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大北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0>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130> DBNBC114
<160> 7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1110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核苷酸序列
<400> 1
atggagactg ataacgtgga actcgcccaa tctaagagaa aggtggtgct ggctgaacaa 60
gggtcatttt acataggggg taggactgtt actggtcctg gcaagtttga tccatccaaa 120
cctgtgatac cctacagtaa cgaaggagca acattctata ttaaccaaat gtatgttaac 180
ttccaggccc cagtgagacc taggggactt ccattggttt tctggcatgg aggtggcttg 240
actggtcaca tctgggagtc tacacctgac ggcagacccg ggtttcaaac cctcttcgtt 300
caggataggc ataccgtgta cactattgac caacctggga gaggaagggg taacatccca 360
acttttaacg gacctttcgg acagttggag gaagagagta ttgttaacac tgtgacagga 420
aattcttcaa aggaaggtgc ctgggtgaga gataggcttg gccctgctcc cgggcaattt 480
ttcgagaact ctcagtttcc tagaggctat gaagacaatt actttaagga gatgggattc 540
agcccatcta tatccagtga tgaaattgtt gacgctgttg tgaaactcgt gacccatatt 600
ggtccttgtg ttctggtgac tcactcagca tccggcgttc ttgggatgag agtggctaca 660
cacgcaaaga atgttagggg aattgtggcc tatgaaccag ctacctcaat cttccccaag 720
ggaaaagttc cagagatacc acctctcgct gataagaaaa gccaaatctt tcccccattc 780
gaaatacagg agtcttactt taagaaactt gccaagattc caatccaatt tgttttcgga 840
gataacatcc ccaagaatcc aaaatcagca tattggttcc tggactggtg gagagtgaca 900
agatacgcac atagtctcag cctggaggcc ataaacaaat tggggggaca agcttccctt 960
ttggatcttc ctactgcagg attgagaggt aatacacact ttcccttcac cgataggaac 1020
aatgttcagg tggcttctct cctgtcagac tttctgggta aacacggtct ggatcaaaat 1080
gagagcaaac tcgccgccgc cctggaatga 1110
<210> 2
<211> 369
<212> PRT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氨基酸序列
<400> 2
Met Glu Thr Asp Asn Val Glu Leu Ala Gln Ser Lys Arg Lys Val Val
1 5 10 15
Leu Ala Glu Gln Gly Ser Phe Tyr Ile Gly Gly Arg Thr Val Thr Gly
20 25 30
Pro Gly Lys Phe Asp Pro Ser Lys Pro Val Ile Pro Tyr Ser Asn Glu
35 40 45
Gly Ala Thr Phe Tyr Ile Asn Gln Met Tyr Val Asn Phe Gln Ala Pro
50 55 60
Val Arg Pro Arg Gly Leu Pro Leu Val Phe Trp His Gly Gly Gly Leu
65 70 75 80
Thr Gly His Ile Trp Glu Ser Thr Pro Asp Gly Arg Pro Gly Phe Gln
85 90 95
Thr Leu Phe Val Gln Asp Arg His Thr Val Tyr Thr Ile Asp Gln Pro
100 105 110
Gly Arg Gly Arg Gly Asn Ile Pro Thr Phe Asn Gly Pro Phe Gly Gln
115 120 125
Leu Glu Glu Glu Ser Ile Val Asn Thr Val Thr Gly Asn Ser Ser Lys
130 135 140
Glu Gly Ala Trp Val Arg Asp Arg Leu Gly Pro Ala Pro Gly Gln Phe
145 150 155 160
Phe Glu Asn Ser Gln Phe Pro Arg Gly Tyr Glu Asp Asn Tyr Phe Lys
165 170 175
Glu Met Gly Phe Ser Pro Ser Ile Ser Ser Asp Glu Ile Val Asp Ala
180 185 190
Val Val Lys Leu Val Thr His Ile Gly Pro Cys Val Leu Val Thr His
195 200 205
Ser Ala Ser Gly Val Leu Gly Met Arg Val Ala Thr His Ala Lys Asn
210 215 220
Val Arg Gly Ile Val Ala Tyr Glu Pro Ala Thr Ser Ile Phe Pro Lys
225 230 235 240
Gly Lys Val Pro Glu Ile Pro Pro Leu Ala Asp Lys Lys Ser Gln Ile
245 250 255
Phe Pro Pro Phe Glu Ile Gln Glu Ser Tyr Phe Lys Lys Leu Ala Lys
260 265 270
Ile Pro Ile Gln Phe Val Phe Gly Asp Asn Ile Pro Lys Asn Pro Lys
275 280 285
Ser Ala Tyr Trp Phe Leu Asp Trp Trp Arg Val Thr Arg Tyr Ala His
290 295 300
Ser Leu Ser Leu Glu Ala Ile Asn Lys Leu Gly Gly Gln Ala Ser Leu
305 310 315 320
Leu Asp Leu Pro Thr Ala Gly Leu Arg Gly Asn Thr His Phe Pro Phe
325 330 335
Thr Asp Arg Asn Asn Val Gln Val Ala Ser Leu Leu Ser Asp Phe Leu
340 345 350
Gly Lys His Gly Leu Asp Gln Asn Glu Ser Lys Leu Ala Ala Ala Leu
355 360 365
Glu
<210> 3
<211> 530
<212> DNA
<213>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400> 3
ccatggagtc aaagattcaa atagaggacc taacagaact cgccgtaaag actggcgaac 60
agttcataca gagtctctta cgactcaatg acaagaagaa aatcttcgtc aacatggtgg 120
agcacgacac gcttgtctac tccaaaaata tcaaagatac agtctcagaa gaccaaaggg 180
caattgagac ttttcaacaa agggtaatat ccggaaacct cctcggattc cattgcccag 240
ctatctgtca ctttattgtg aagatagtgg aaaaggaagg tggctcctac aaatgccatc 300
attgcgataa aggaaaggcc atcgttgaag atgcctctgc cgacagtggt cccaaagatg 360
gacccccacc cacgaggagc atcgtggaaa aagaagacgt tccaaccacg tcttcaaagc 420
aagtggattg atgtgatatc tccactgacg taagggatga cgcacaatcc cactatcctt 480
cgcaagaccc ttcctctata taaggaagtt catttcattt ggagaggaca 530
<210> 4
<211> 195
<212> DNA
<213>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400> 4
ctgaaatcac cagtctctct ctacaaatct atctctctct ataataatgt gtgagtagtt 60
cccagataag ggaattaggg ttcttatagg gtttcgctca tgtgttgagc atataagaaa 120
cccttagtat gtatttgtat ttgtaaaata cttctatcaa taaaatttct aattcctaaa 180
accaaaatcc agtgg 195
<210> 5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引物1
<400> 5
tgggagagga aggggtaaca t 21
<210> 6
<211> 21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引物2
<400> 6
tatctctcac ccaggcacct t 21
<210> 7
<211> 25
<212> DNA
<213> Artificial Sequence
<220>
<223> 探针1
<400> 7
acggaccttt cggacagttg gagga 25

Claims (53)

1.一种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含有目标基因和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重组载体,转化植物细胞;
在ALS抑制剂的存在下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培养上述转化后的植物细胞,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
选择未被杀死和/或未被抑制的植物细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植物细胞为通过农杆菌介导过程转化植物细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细胞为大豆细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化合物、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化合物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甲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或氯嘧磺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1mg/L。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3-15mg/L。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7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选择转化的植物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包含:(a)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芳氧基链烷酸酯双加氧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c)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11.一种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中,包括:
制备至少包括能被农杆菌菌株转化的植物细胞的外植体;
将至少包括所述外植体中所述植物细胞的区域接触至少包含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株;
在ALS抑制剂的存在下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培养所述外植体;
选择未被杀死和/或未被抑制的转化植物细胞;
所述转化植物细胞再生成植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细胞为大豆细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为有子叶的外植体、半粒种子外植体或半胚胎种子外植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化合物、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化合物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甲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或氯嘧磺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1mg/L。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3-15mg/L。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7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任一项所述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植物细胞再生成植物具体为所述转化植物细胞在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分化成植物,所述分化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1-2mg/L。
21.根据权利要求11-20任一项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杆菌菌株还包括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和/或昆虫抗性的基因。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编码如下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草甘膦氧化还原酶、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草甘膦脱羧酶、草铵膦乙酰转移酶、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麦草畏单加氧酶、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乙酰乳酸合酶、细胞色素类蛋白质和/或原卟啉原氧化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抗性的基因包括Cry类基因或Vip类基因。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由农杆菌介导且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来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包含:(a)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芳氧基链烷酸酯双加氧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c)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5.一种转化大豆的方法,其中,包括:
大豆种子萌发后去除一片子叶和第一片真叶,获得带有一片子叶的裸露分生组织;
所述带有一片子叶的裸露分生组织接种到含有细胞分裂素的预处理培养基上进行预处理;
包含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株侵染所述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
侵染后的所述分生组织块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的含有ALS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培养,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
选择未被杀死和/或未被抑制的植物细胞。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分裂素为1mg/L 6-苄基腺嘌呤和2mg/L玉米素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培养基还包括乙酰丁香酮。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创伤后进行超声波处理2-4分钟。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任一项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化合物、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化合物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甲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或氯嘧磺隆。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1mg/L。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3-15mg/L。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7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35.根据权利要求25-34任一项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杆菌菌株还包括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和/或昆虫抗性的基因。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编码如下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草甘膦氧化还原酶、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草甘膦脱羧酶、草铵膦乙酰转移酶、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麦草畏单加氧酶、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乙酰乳酸合酶、细胞色素类蛋白质和/或原卟啉原氧化酶。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抗性的基因包括Cry类基因或Vip类基因。
38.根据权利要求25-37任一项所述转化大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包含:(a)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芳氧基链烷酸酯双加氧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c)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39.一种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中,包括:
大豆种子萌发后去除一片子叶和第一片真叶,获得带有一片子叶的裸露分生组织;
所述带有一片子叶的裸露分生组织接种到含有细胞分裂素的预处理培养基上进行预处理;
包含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株侵染所述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
侵染后的所述分生组织块与所述农杆菌菌株共培养;
经过两个筛选培养期在含有ALS抑制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并以编码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的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选择转化的抗性组织;
转化的抗性组织再生为大豆植物。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分裂素为1mg/L 6-苄基腺嘌呤和2mg/L玉米素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培养基还包括乙酰丁香酮。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预处理后的分生组织块创伤后进行超声波处理2-4分钟。
43.根据权利要求39-42任一项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LS抑制剂包括磺酰脲类化合物、咪唑啉酮类化合物、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嘧啶基硫代苯甲酸类化合物或磺酰氨基-羰基-三唑啉酮类化合物。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甲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噻吩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或氯嘧磺隆。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1mg/L。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3-15mg/L。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化合物为苯磺隆时,第一筛选培养期的第一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75mg/L,第二筛选培养期的第二筛选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7mg/L。
49.根据权利要求39-48任一项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的抗性组织再生为大豆植物具体为所述转化的抗性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分化成大豆植物,所述分化培养基中苯磺隆的浓度为0.1-2mg/L。
50.根据权利要求39-49任一项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杆菌菌株还包括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和/或昆虫抗性的基因。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予除草剂耐受性的基因编码如下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草甘膦氧化还原酶、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草甘膦脱羧酶、草铵膦乙酰转移酶、α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麦草畏单加氧酶、4-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乙酰乳酸合酶、细胞色素类蛋白质和/或原卟啉原氧化酶。
52.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抗性的基因包括Cry类基因或Vip类基因。
53.根据权利要求39-52任一项所述生产稳定转化的大豆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包含:(a)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b)在(a)中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芳氧基链烷酸酯双加氧酶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c)与SEQ ID NO:2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CN201611022617.9A 2016-11-17 2016-11-17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Pending CN1067550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2617.9A CN106755062A (zh) 2016-11-17 2016-11-17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2617.9A CN106755062A (zh) 2016-11-17 2016-11-17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5062A true CN106755062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69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2617.9A Pending CN106755062A (zh) 2016-11-17 2016-11-17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5506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5796A1 (zh) * 2017-05-09 2018-11-15 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大豆转化效率的方法
CN111560396A (zh) * 2020-05-07 2020-08-21 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转基因筛选载体pCALSm1及其应用
CN115896067A (zh) * 2022-10-28 2023-04-04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TsmE突变体、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5864A (zh) * 2013-11-06 2014-01-22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化大豆的方法
CN105802933A (zh) * 2016-03-22 2016-07-27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5864A (zh) * 2013-11-06 2014-01-22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化大豆的方法
CN105802933A (zh) * 2016-03-22 2016-07-27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O-JIAN HANG: "SulE, a Sulfonylurea Herbicide De-Esterification Esterase from Hansschlegelia zhihuaiae S11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张浩: "磺酰脲类除草剂降解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李付广: "《 棉花分子育种学》", 31 May 2013,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贾光蕾: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陆玲鸿等: "以草甘膦为筛选标记的大豆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及",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5796A1 (zh) * 2017-05-09 2018-11-15 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大豆转化效率的方法
US11913003B2 (en) 2017-05-09 2024-02-27 Beijing Dabein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improving soybean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CN111560396A (zh) * 2020-05-07 2020-08-21 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植物转基因筛选载体pCALSm1及其应用
CN115896067A (zh) * 2022-10-28 2023-04-04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TsmE突变体、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15896067B (zh) * 2022-10-28 2023-11-21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TsmE突变体、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399292B2 (en) Herbicide tolerant protein, encoding gene and use thereof
CN107099548A (zh) 提高大豆转化效率的方法
CN103013938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4611307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7384945A (zh) 耐受除草剂的植物
CN105746255B (zh) 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的用途
CN105724139B (zh) 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的用途
CN103060279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5766992B (zh) 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的用途
CN108330116A (zh) 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2399794A (zh) 一种棉花epsp合成酶突变体基因及其应用
CN104611308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9971880A (zh) 用于检测玉米植物dbn9508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
CN105724140B (zh) 除草剂耐受性蛋白质的用途
CN106755062A (zh)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CN104611306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3013939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4522033B (zh) 杀虫蛋白的用途
CN103740666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3740663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6755061A (zh) 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物的转化方法
HUT62333A (en) Process ofr producing herbicide-resistant mutants of acetohydroxy acid synthesis enzyme
CN103740664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CN103740665B (zh) 除草剂抗性蛋白质、其编码基因及用途
JP5164093B2 (ja) イネの病原菌に対する抵抗性を高める方法及び病原菌耐性イネ形質転換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3

Address after: 100193 No. 2, West Old Summer Palace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uilding 49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DABEINONG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14, No.27,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DABEINO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DABEINONG BIO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