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8814B -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8814B
CN106718814B CN201611084188.8A CN201611084188A CN106718814B CN 106718814 B CN106718814 B CN 106718814B CN 201611084188 A CN201611084188 A CN 201611084188A CN 106718814 B CN106718814 B CN 1067188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slow
cloth
release fertilizer
chemical fib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841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8814A (zh
Inventor
吴海一
丁刚
樊英
郭文
刘玮
徐智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10841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188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18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8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8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88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化纤布帘经固定、淡水浸泡、暴晒、优化处理工艺处理后,依次置于氮源溶液、磷源溶液、铁源溶液中浸泡,然后捞出阴干;将水泥水和缓释肥间隔涂抹于化纤布帘表面即可。制作的附着基:化纤布帘的宽边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不锈钢棍,化纤布帘的单表面上涂抹有水泥条带和缓释肥条带,不锈钢棍、水泥条带、缓释肥条带的走向均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缓释肥条带涂抹于两条水泥条带之间。本发明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分隔涂刷的方法,将苗帘进行处理,提供苗种采集和附着所需要的充足的营养物质,完成苗种的采集和附着,同时为幼苗的持续生长和发育继续提供营养物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鼠尾藻苗种繁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鼠尾藻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海藻,近年来收到广泛关注,其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断得到体现,尤其是作为海参生产过程中的最佳饵料而备受青睐。随着对其研究深入,其苗种繁育过程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在鼠尾藻的苗种繁育过程中,有多种附着基被实验性的采用,并被用于不同用途,比如化纤布帘、聚乙烯苗绳等用来作为获取大规格苗种使用,水泥板等构件用来作为营造海底藻场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在幼苗采集和附着阶段,容易受到幼苗附着不牢、脱落率高的影响,导致苗种繁育工作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的制备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分隔涂刷的方法,将苗帘进行处理,提供苗种采集和附着所需要的充足的营养物质,完成苗种的采集和附着,同时为幼苗的持续生长和发育继续提供营养物质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经过上述方法制备而成的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能够有效降低鼠尾藻幼苗附着后的脱落率,提高附着率,有益于鼠尾藻苗种繁育工作的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帘处理:
①苗帘选择:
以规格为宽0.32m×长0.9m的化纤布帘作为苗帘,经固定、淡水浸泡、暴晒、优化处理工艺处理后备用:
②营养物质浸泡:
将步骤①优化处理工艺处理好的化纤布帘先置于氮源溶液中浸泡2h,捞出阴干;阴干后12h再置于磷源溶液中浸泡2h,捞出阴干;阴干12h后置于铁源溶液中浸泡2h,捞出阴干;
(2)制作水泥条带:
将3kg水泥放入10L水中,混合均匀后静置,取上层水泥水作为涂料;用宽度为2cm的板刷将水泥水涂抹于步骤(1)得到的化纤布帘的单侧表面从而得到水泥条带;水泥条带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方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水泥条带之间的间隔为6cm;化纤布帘涂抹完水泥条带后阴干,3d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制作缓释肥条带:
将缓释肥利用全自动微胶囊化装置(ZL201220102234.3)制备成缓释肥微胶囊,然后将缓释肥微胶囊与糯米糊按照1:6~8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其中糯米糊为糯米粉与水按照1:6~8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然后用宽度为2cm的板刷将混合物涂抹于步骤(2)得到的化纤布帘的涂抹有水泥条带的表面从而得到缓释肥条带(4),缓释肥条带位于两条水泥条带之间;所述的缓释肥条带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方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缓释肥条带与相邻水泥条带间距2cm;
(4)后处理:
步骤(3)得到的涂抹完缓释肥条带的化纤布帘阴干,3天后用于鼠尾藻幼苗采集和附着,使用时,将涂抹有水泥条带和缓释肥条带的一面采集鼠尾藻幼苗。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①中,所述的优化工艺具体操作为:将化纤布帘(1)的宽边的两端用不锈钢棍(2)固定后置于淡水中,于淡水中浸泡3d并充分洗刷;将洗刷后的化纤布帘晾干,然后置于太阳下暴晒3d后备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②中,所述的氮源溶液为尿素的水溶液,N的质量浓度为100mg/L;所述的磷源溶液为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P的质量浓度为10mg/L;所述的铁源溶液为氯化铁的水溶液,Fe的质量浓度为2mg/L。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的缓释肥微胶囊,由芯材和壁材按照1:6的质量比混匀后利用全自动微胶囊化装置(ZL201220102234.3)制备而成的,缓释肥微胶囊的粒径为100-300μm;
优选的,所述的芯材为缓释肥,所述的缓释肥为氮源和磷源按照8~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的氮源为硝酸钠,所述的磷源为磷酸二氢钾;
优选的,所述的壁材为壳聚糖醋酸溶液,其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0.5%。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的缓释肥微胶囊,涂抹于化纤布帘表面时,密度为30-50粒/cm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经过上述方法制备而成的鼠尾藻幼苗采用附着基,包括化纤布帘(1)、不锈钢棍(2)、水泥条带(3)和缓释肥条带(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化纤布帘为长方形,其宽边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的不锈钢棍,不锈钢棍的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化纤布帘,单表面上涂抹有所述的水泥条带,水泥条带的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缓释肥条带涂抹于两条水泥条带之间,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水泥条带、缓释肥条带涂抹于化纤布帘的同一表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化纤布帘(1),规格为宽0.32m×长0.9m;所述的不锈钢棍(2)的长度大于化纤布帘的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水泥条带(3)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水泥条带之间的间隔为6c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缓释肥条带(4)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与相邻水泥条带间距2c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分隔涂刷的方法,将苗帘进行处理,提供苗种采集和附着所需要的充足的营养物质,完成苗种的采集和附着,同时为幼苗的持续生长和发育继续提供营养物质需求;制备而成的鼠尾藻幼苗采用用附着基,能够有效降低鼠尾藻幼苗附着后的脱落率,提高附着率,有益于鼠尾藻苗种繁育工作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方法制备而成的鼠尾藻幼苗采用附着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方法制备而成的鼠尾藻幼苗采用附着基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为化纤布帘,2为不锈钢棍,3为水泥条带,4为缓释肥条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用附着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苗帘处理:
以规格为宽0.32m×长0.9m的化纤布帘1作为苗帘,宽边的两端用不锈钢棍2固定,淡水浸泡3d并充分洗刷;洗刷后晾干,于太阳下暴晒3d,开始进行营养物质的浸泡;
采用尿素作为氮源,氮的质量浓度为100mg/L;采用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磷的质量浓度为10mg/L;采用氯化铁作为铁源,铁质量浓度为2mg/L;每种溶液浸泡时间为2h,浸泡完毕,于阴凉处晾干,间隔12h后,再放入第二种营养盐溶液中浸泡;苗帘浸泡完毕营养盐溶液后,即可制作水泥条带和缓释肥条带。
(2)制作水泥条带:
将3kg水泥放入10L水中,混合均匀后静置,取上层水泥水作为涂料;用宽度为2cm的板刷将水泥水涂抹于步骤(1)得到的化纤布帘的单侧表面从而得到水泥条带3;水泥条带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方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水泥条带之间的间隔为6cm;化纤布帘涂抹完水泥条带后阴干3d即可制作缓释肥条带。
(3)制作缓释肥条带:
将硝酸钠和磷酸二氢钾按照6: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缓释肥作为芯材,以壳聚糖醋酸溶液(壳聚糖浓度为0.5%)作为壁材,将芯材和壁材按照1:6的质量比混匀后利用全自动微胶囊化装置(ZL201220102234.3)制备成缓释肥微胶囊,粒径为100-300μm;然后将缓释肥微胶囊与糯米糊按照1:6~8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其中糯米糊为糯米粉与水按照1:6~8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然后用宽度为2cm的板刷将混合物涂抹于步骤(2)得到的化纤布帘的涂抹有水泥条带的表面从而得到缓释肥条带4,密度为30-50粒/cm2;缓释肥条带位于两条水泥条带之间;缓释肥条带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方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缓释肥条带与相邻水泥条带间距2cm;
(4)后处理:
步骤(3)得到的涂抹完缓释肥条带的化纤布帘阴干后3天,用于鼠尾藻幼苗采集和附着,使用时,将涂抹有水泥条带和缓释肥条带的一面采集鼠尾藻幼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经过上述方法制备而成的鼠尾藻幼苗采用附着基,包括化纤布帘1、不锈钢棍2、水泥条带3和缓释肥条带4,如图1和2所示:
所述的化纤布帘为长方形,其宽边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的不锈钢棍,不锈钢棍的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化纤布帘,单表面上涂抹有所述的水泥条带,水泥条带的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缓释肥条带涂抹于两条水泥条带之间,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水泥条带、缓释肥条带涂抹于化纤布帘的同一表面上;
所述的化纤布帘,规格为宽0.32m×长0.9m;所述的不锈钢棍的长度大于化纤布帘的宽度;所述的水泥条带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水泥条带之间的间隔为6cm;所述的缓释肥条带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与相邻水泥条带间距2cm。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和设备进行具体的描述
实施例1:
鼠尾藻苗种繁育季节是在每年的5月底到6月初。为了配合鼠尾藻苗种繁育工作的开展,附着基的制作应提前1-2个月进行。
化纤布帘选用订制的苗帘,两端用不锈钢棍固定,规格为0.32m×0.9m,与常规采用的苗帘规格不同,主要是便于苗种采集后的日常处理。苗帘经淡水浸泡3d后,用板刷充分洗刷,去除苗帘表面的杂质。
经过浸泡和洗刷后,将苗帘晾干,选择太阳光下暴晒3d杀菌,开始进行营养物质的浸泡。分别配制氮、磷、铁营养盐溶液,采用尿素作为氮源,氮的质量浓度为100mg/L;采用磷酸二氢钾作为磷源,磷的质量浓度为10mg/L;采用氯化铁作为铁源,铁质量浓度为2mg/L。三种营养盐溶液依次浸泡,每种溶液浸泡时间为2h。浸泡完毕,于阴凉处晾干,间隔12h后,再放入第二种营养盐溶液中浸泡。苗帘浸泡完毕营养盐溶液后,即可先后制作水泥条带和缓释肥条带。
制作水泥条带的时候,将3kg水泥放入10L水中,调匀后静置,取上层水泥水用于制作水泥条带,既可以使水泥渗入化纤布帘中,又不影响整个苗帘的柔软程度。用宽度为2cm的板刷将水泥水刷在苗帘上,形成的水泥条带宽度为2cm,方向与苗帘宽边方向平行。为了使营养在整个苗帘上比较均衡,两条水泥条带间距6cm,其间用作制作缓释肥条带。水泥条带制作完成后需要阴干处理3d后,才可以用于制作缓释肥条带。
制作缓释肥时采用全自动微胶囊化装置(ZL201220102234.3)制备缓释肥微胶囊,主要芯材选用氮源和磷源,其中的氮源采用硝酸钠,磷源采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钠、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6:1;缓释肥壁材选用壳聚糖醋酸溶液,壳聚糖浓度为0.5%。将芯材同壁材1:6混匀后,利用锐孔喷雾干燥制备缓释肥微胶囊,胶囊粒径为150-200μm。
制作缓释肥条带时,将缓释肥微胶囊与糯米糊按照1:7的比例混合均匀,其中糯米糊为糯米粉与水按照1:7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然后用宽度为2cm的板刷将缓释肥微胶囊均匀涂抹于苗帘上两条水泥条带之间,密度为35-45粒/cm2,宽度为2cm,与相邻水泥条带间距2cm。缓释肥条带制作完成后,阴干3d后,可用于鼠尾藻幼苗采集和附着。
该实施例制备成的附着基标记为“实验组”。
实施例2:
制备附着基,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所不同的是,仅仅涂抹水泥条带而不再涂抹缓释肥条带,该附着基标记为对照组。
应用实施例1:
将本发明实施例1和2得到的附着基均按照传统的方法附苗后采集不同附着基上的苗种镜检对苗种生长素质的影响:通过镜检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幼苗附着牢固并迅速发生假根,镜检可见鼠尾藻幼苗的丛生假根均能牢固附着在苗帘的布丝上;而对照组相对较少,速度缓慢。
应用实施例2:
将本发明实施例1和2得到的附着基均按照传统的方法附苗后检查对苗种脱落的影响:实验组鼠尾藻经过中间培育15d后,幼苗脱落率低于10%,远低于对照组苗帘上的幼苗脱落率。可见利用本发明制作的附着基能够有效提高幼苗在苗帘上的附着率,在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苗帘处理:
①苗帘选择:
以规格为宽0.32m×长0.9m的化纤布帘(1)作为苗帘,经固定、淡水浸泡、暴晒、优化处理工艺处理后备用;
②营养物质浸泡:
将步骤①优化处理工艺处理好的化纤布帘先置于氮源溶液中浸泡2h,捞出阴干;阴干后12h再置于磷源溶液中浸泡2h,捞出阴干;阴干12h后置于铁源溶液中浸泡2h,捞出阴干;
(2)制作水泥条带:
将3kg水泥放入10L水中,混合均匀后静置,取上层水泥水作为涂料;用宽度为2cm的板刷将水泥水涂抹于步骤(1)得到的化纤布帘的单侧表面从而得到水泥条带(3);水泥条带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方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水泥条带之间的间隔为6cm;化纤布帘涂抹完水泥条带后阴干,3d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制作缓释肥条带:
将缓释肥利用全自动微胶囊化装置制备成缓释肥微胶囊,然后将缓释肥微胶囊与糯米糊按照1:6~8的比例混合均匀,其中糯米糊为糯米粉与水按照1:6~8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然后用宽度为2cm的板刷将混合物涂抹于步骤(2)得到的化纤布帘的涂抹有水泥条带的表面从而得到缓释肥条带(4),缓释肥条带位于两条水泥条带之间;所述的缓释肥条带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方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缓释肥条带与相邻水泥条带间距2cm;
(4)后处理:
步骤(3)得到的涂抹完缓释肥条带的化纤布帘阴干后3天,用于鼠尾藻幼苗采集和附着,使用时,将涂抹有水泥条带和缓释肥条带的一面采集鼠尾藻幼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所述的优化工艺具体操作为:将化纤布帘(1)的宽边的两端用不锈钢棍(2)固定后置于淡水中,于淡水中浸泡3d并充分洗刷;将洗刷后的化纤布帘晾干,然后置于太阳下暴晒3d后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所述的氮源溶液为尿素的水溶液,N的质量浓度为100mg/L;所述的磷源溶液为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P的质量浓度为10mg/L;所述的铁源溶液为氯化铁的水溶液,Fe的质量浓度为2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缓释肥微胶囊,由芯材和壁材按照1:6的质量比混匀后利用全自动微胶囊化装置制备而成的,缓释肥微胶囊的粒径为100-3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材为缓释肥,所述的缓释肥为氮源和磷源按照8~10: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的氮源为硝酸钠,所述的磷源为磷酸二氢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壁材为壳聚糖醋酸溶液,其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缓释肥微胶囊,涂抹于化纤布帘表面时,密度为30-50粒/cm2
8.一种经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的鼠尾藻幼苗采用附着基,包括化纤布帘(1)、不锈钢棍(2)、水泥条带(3)和缓释肥条带(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化纤布帘为长方形,其宽边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的不锈钢棍,不锈钢棍的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化纤布帘,单表面上涂抹有所述的水泥条带,水泥条带的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缓释肥条带涂抹于两条水泥条带之间,走向与化纤布帘的宽边平行;所述的水泥条带、缓释肥条带涂抹于化纤布帘的同一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着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纤布帘(1),规格为宽0.32m×长0.9m;所述的不锈钢棍(2)的长度大于化纤布帘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附着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条带(3)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水泥条带之间的间隔为6cm;所述的缓释肥条带(4)的宽度为2cm、长度为32cm,与相邻水泥条带间距2cm。
CN201611084188.8A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718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4188.8A CN106718814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84188.8A CN106718814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8814A CN106718814A (zh) 2017-05-31
CN106718814B true CN106718814B (zh) 2019-11-08

Family

ID=5891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84188.8A Active CN106718814B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188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1136B (zh) * 2022-04-15 2022-11-2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无污染的海草移植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2123Y (zh) * 2008-03-20 2009-01-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新型鼠尾藻育苗附着基
CN101692796A (zh) * 2009-10-21 2010-04-14 大连北方海洋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
CN102524041A (zh) * 2012-03-21 2012-07-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在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方法
CN103190333A (zh) * 2013-04-22 2013-07-10 雷学军 通过速生藻类的种植、收获和填埋实现固碳的方法
CN103444505A (zh) * 2013-09-05 2013-12-18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一种鼠尾藻潮间带增殖的方法
CN103936510A (zh) * 2014-04-18 2014-07-23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水肥一体化的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2123Y (zh) * 2008-03-20 2009-01-2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新型鼠尾藻育苗附着基
CN101692796A (zh) * 2009-10-21 2010-04-14 大连北方海洋生物发展有限公司 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
CN102524041A (zh) * 2012-03-21 2012-07-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在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方法
CN103190333A (zh) * 2013-04-22 2013-07-10 雷学军 通过速生藻类的种植、收获和填埋实现固碳的方法
CN103444505A (zh) * 2013-09-05 2013-12-18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一种鼠尾藻潮间带增殖的方法
CN103936510A (zh) * 2014-04-18 2014-07-23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水肥一体化的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8814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4959B (zh) 马尾松组培苗嫩枝短穗扦插育苗方法
CN102845204B (zh) 中重度碳酸盐盐碱地紫花苜蓿规模化种植方法
CN102599046A (zh) 一种梨的授粉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75190A (zh) 一种提高棉花抗性的包衣种子及其包衣方法
CN115024326B (zh) 一种缓释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38289B (zh) 台湾桤木穴盘移栽苗秋季培育方法
CN106719186A (zh) 一种适用于北方长牡蛎养殖的附着基及其制作方法
CN106220325B (zh) 一种耐水可降解植物营养缓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58653A (zh) 一种桑树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6718814B (zh) 一种鼠尾藻幼苗采苗用附着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4545A (zh) 一种瓜蒌的种植方法
CN104262065A (zh) 一种富含氮肥增效剂的缓效长效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2261A (zh) 一种网箱饲养水蛭的方法
CN101584272A (zh) 一种增氧型烟草包衣丸化种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05734A (zh) 一种油茶种子锯末催芽的方法
CN105393881A (zh) 麻栎容器育苗方法
CN106489710B (zh) 一种海黍子高褐藻胶品系培育和养殖方法
CN105612865B (zh) 一种侵蚀林地直播造林的种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29442B (zh) 一种荆条的种植方法
CN106538107A (zh) 一种棉花种子催芽方法
CN108848757A (zh) 一种提高荆条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CN110050541A (zh) 一种乌桕种子快速脱蜡催芽的方法
CN101709017B (zh) 沸石包膜尿素的制备方法
CN106718561A (zh) 富硒板栗的栽培方法
CN103975875A (zh) 一种水泥结式香港牡蛎固着基制作及其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Haiyi

Inventor after: Ding Gang

Inventor after: Fan Ying

Inventor after: Guo Wen

Inventor after: Liu Wei

Inventor after: Xu Zhiguang

Inventor before: Fan Ying

Inventor before: Yu Xiaoqing

Inventor before: Ye Haibin

Inventor before: Ding Gang

Inventor before: Li Tianbao

Inventor before: Wang Shuxian

Inventor before: Li Le

Inventor before: Gai Chunlei

Inventor before: Diao J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lu

Inventor before: Xu L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