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7077A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17077A CN106717077A CN201580052169.4A CN201580052169A CN106717077A CN 106717077 A CN106717077 A CN 106717077A CN 201580052169 A CN201580052169 A CN 201580052169A CN 106717077 A CN106717077 A CN 1067170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ach
- power
- transmit power
- processing unit
- user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274486 Mus musculus Cited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50096622 Sm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533725 Mus musculus Smr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8 ed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6—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distributing total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retransmission after error or non-acknowledg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2—Aspects of the step siz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使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抑制系统的吞吐量下降。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与分别设定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小区组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具有:PHY层处理单元,其控制各小区组的UL信号的发送功率;MAC层处理单元,其控制UL信号的重发。PHY层处理单元基于所述MAC层处理单元的指令进行控制,进行控制,以使降低第二PRACH的发送功率从而使同时发送的对于主基站的第一PRACH和对于副基站的第二PRACH的总发送功率在允许最大发送功率以下,MAC层处理单元基于从PHY层处理单元报告的与第二PRACH的功率受限状态相关的通知,控制第二PRACH的重发中的功率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出于进一步的高速数据率、低延时等的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
在LTE,作为多路接入方式,在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使用基于OFDMA(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的方式,在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使用基于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方式。
出于相比于LTE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以及高速化的目的,正在研究例如被称为LTE-advanced或LTE-enhancement的LTE的后续系统(也被称为LTE-A),并作为LTE Rel-10/11被规范化。LTE Rel-10/11的系统带域包括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单位的至少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这样,将聚集多个CC来实现宽带域化称为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
在作为LTE的进一步的后续系统的LTE Rel-12中,正在研究多个小区利用在不同的频带(载波)的各种方案。在形成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实质上为同一个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上述的CA。另一方面,正在研究在形成各小区的无线基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 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LTE系统中,用于初始连接或同步建立、通信重开等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重要性高。在非双重连接的情况下,两个以上的PRACH不会同时被发送,最优先进行PRACH的功率分配。
然而,在使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时同时发送多个PRACH。因此,在未恰当地设定各PRACH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存在系统的吞吐量恶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形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其在使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抑制系统的吞吐量的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利用包括第一小区组(CG)以及第二CG的多个CG来进行通信,其具有:PHY层处理单元,其控制各CG中的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功率;以及MAC层处理单元,其控制所述PRACH的重发,所述PHY层处理单元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优先对所述第一CG的PRACH分配发送功率;所述MAC层处理单元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基于从所述PHY层处理单元报告的通知,控制所述第二CG的PRACH的重发时的功率渐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使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抑制系统的吞吐量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随机接入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载波聚合以及双重连接中的小区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说明双重连接的随机接入的图。
图4是说明双重连接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图。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PRACH的功率渐升(power ramping)的一例的图。
图6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PRACH的功率渐升的一例的图。
图7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PRACH的功率渐升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各实施方式中的PRACH的重发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式3来计算出上升(ramp up)量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式3的变形例来计算出上升量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应用了基于RAR接收失败次数和因同时发送而功率受限的PRACH发送次数的功率渐升的PRACH重发控制的时序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1中假定的实际的时序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1中假定的实际的时序的不同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LTE系统中,在初始连接或同步建立、通信重开等时,在上行链路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来进行随机接入。随机接入能够分为冲突型随机接入(CBRA: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和非冲突型随机接入(Non-CBRA)这两种类型。另外,非冲突型RA也可以被称为无冲突型RA(CFRA:无竞争随机接入(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在冲突型随机接入中,用户终端通过PRACH来发送从小区内准备的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竞争前导码(contention preamble))中随机选择的前导码。该情况下,用户终端之间会使用同一随机接入前导码,从而存在发生冲突(竞争(Contention))的可能性。
在非冲突型随机接入中,用户终端通过PRACH来发送预先由网络分配的UE固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专用前导码(dedicated preamble))。该情况下,由于用户终端之间被分配了彼此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因此不会发生冲突。
冲突型随机接入在初始连接、上行链路的通信开始或重开等时进行。非冲突型随机接入在切换(handover)、下行链路的通信开始或重开等时进行。
图1表示随机接入的概要。冲突型随机接入由步骤1至步骤4构成,非冲突型随机接入由步骤0至步骤2构成。
在冲突型随机接入的情况下,首先,用户终端UE通过在该小区设定的PRACH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PRACH)(消息(Msg:Message)1)。无线基站eNB在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码时,作为其应答,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Random Access Response)(消息2)。用户终端UE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后,在规定的区间内尝试接收消息2。在消息2的接收失败的情况下,提高PRACH的发送功率来再次发送(重发)消息1。另外,在重发信号时使发送功率增加也称为功率渐升。另外,用户终端UE比较进行功率渐升而得到的发送功率和发送PRACH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c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c,并以两者中的小的发送功率来发送PRACH。因此,即使应用功率渐升,也不会成为超过PCMAX,c的发送功率。
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的用户终端UE通过由包含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许可(grant)来指定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发送数据信号(消息3)。接收到消息3的无线基站eNB将冲突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发送至用户终端UE(消息4)。用户终端UE通过消息1至4来确保同步,在识别到无线基站eNB时,完成冲突型随机接入处理,并建立连接。
在非冲突型随机接入的情况下,首先,无线基站eNB向用户终端UE发送用于指示PRACH的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消息0)。用户终端UE在由所述PDCCH指示的定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PRACH)(消息1)。无线基站eNB在检测到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发送作为其应答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2)。用户终端基于消息2的接收来完成非冲突型随机接入处理。另外,与冲突型随机接入同样地,在消息2的接收失败的情况下,提高PRACH的发送功率来再次发送消息1。
另外,将利用了PRACH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消息1)的发送还称为PRACH的发送,将利用了PRACH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的接收还称为PRACH的接收。
然而,在LTE-A系统中,正在研究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异构网络),在该HetNet中,在具有半径为几千米左右的广范围的覆盖范围的宏小区内形成具有半径为几十米左右的局部的覆盖范围的小型小区。在HetNet结构,能够应用载波聚合以及双重连接。
图2是表示载波聚合以及双重连接中的小区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2中,UE与五个小区(C1-C5)相连接。C1是PCell(Primary Cell:主小区),C2-C5是SCell(Secondary Cell:副小区)。
图2A表示载波聚合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通信。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无线基站eNB1是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宏基站),无线基站eNB2是形成小型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小型基站)。例如,小型基站可以是如连接于宏基站的RRH(Remote RadioHead:远程无线头)那样的结构。
在应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一个调度器(例如,宏基站eNB1所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多个小区的调度。在宏基站eNB1所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多个小区的调度的结构中,设想通过例如光纤那样的高速线路等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来连接各无线基站之间。
图2B表示双重连接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通信。在应用双重连接的情况下,独立设置多个调度器,该多个调度器(例如,无线基站MeNB所具有的调度器以及无线基站SeNB所具有的调度器)分别控制所管辖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在无线基站MeNB所具有的调度器以及无线基站SeNB所具有的调度器控制各自管辖的一个以上的小区的调度的结构中,设想通过例如X2接口等不能忽略延迟的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来连接各无线基站之间。
如图2B所示,在双重连接中,各无线基站设定由一个或多个小区构成的小区组(CG:Cell Group)。各小区组由同一无线基站所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或由发送天线装置、发送站等的同一发送点所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
包含PCell的小区组被称为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主小区组以外的小区组被称为副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将构成MCG以及SCG的小区的总数设定为规定值(例如,5个小区)以下。
设定MCG的(利用MCG来通信的)无线基站被称为主基站(MeNB:Master eNB),设定SCG的(利用SCG来通信的)无线基站被称为副基站(SeNB:Secondary eNB)。
在双重连接中,无线基站之间不将与载波聚合同等的紧密的协调作为前提。因此,用户终端按每一小区组独立进行下行链路L1/L2控制(PDCCH/EPDCCH)、上行链路L1/L2控制(基于PUCCH/PUSCH的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反馈)。因此,在SeNB中也需要具有与PCell同等的功能(例如,公共搜索空间、PUCCH等)的特殊的SCell。将具有与PCell同等的功能的特殊的SCell又称为“PSCell”、“主SCell”等。
在双重连接中,在MCG以及SCG中,分别支持随机接入。图3是说明双重连接的随机接入的图。如图3所示,对MCG以及SCG分别设置随机接入过程区间。在这些区间,用户终端UE发送PRACH。
在MCG中,PCell支持冲突型随机接入和非冲突型随机接入两者,sTAG(副定时提前组(secondary Timing Advance Group))的SCell仅支持非冲突型随机接入。在SCG中,PSCell支持冲突型随机接入和非冲突型随机接入两者,sTAG的SCell仅支持非冲突型随机接入。
只要不是功率受限(Power-limited)状态,也可以在MCG以及SCG并行进行随机接入。例如,如图3所示,随机接入过程区间也可以在小区组之间重叠(overlap)。此外,如图3所示,PRACH也可以在小区组间同时发送。此外,在小区组间同时发送PRACH的情况下,将该同时发送的期间还称为同时发送区间。
在此,功率受限意味着,在用户终端要发送的定时,在该服务小区、该TAG、该小区组或该UE的至少任意一个的观点达到最大发送功率的状态。例如,功率受限是指,被请求了发送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上行信号的结果,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受限制。也就是说,是指对MeNB(MCG)的上行信号和对SeNB(SCG)的上行信号的所需要的发送功率之和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在此,所需要的发送功率(也称为期望功率、期望发送功率等)包括从无线基站通知的请求功率(请求发送功率)以及基于该请求功率应用功率渐升而增加后的发送功率。
在双重连接中,由于主基站MeNB、副基站SeNB分别独立地进行调度,因此在针对主基站MeNB以及副基站SeNB的用户终端的总发送功率不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范围内进行动态调整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是困难的。用户终端在所需要的合计发送功率(也称为总发送功率、发送功率之和)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比例缩减功率(功率调节(Power scaling))或进行使一部分或全部的信道或信号缺少的处理(也称为丢弃(dropping、drop)等),直至变为不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值。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功率设为0来实现丢弃(dropping)。
在双重连接中,主基站MeNB以及副基站SeNB不能掌握分别成对的无线基站(对于MeNB来说是SeNB,对于SeNB来说是MeNB)进行何种功率控制,因此存在不能想到发生功率调节或丢弃的定时或频度的可能性。对于主基站MeNB以及副基站SeNB来说,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功率调节或丢弃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地进行上行链路通信,存在通信质量或吞吐量显著恶化的可能性。
因此,在双重连接中,至少对于PUCCH/PUSCH发送,导入每小区组的“保证发送功率(minimum guaranteed power)”的概念。将MCG的保证发送功率设为PMeNB,将SCG的保证发送功率设为PSeNB。主基站MeNB或副基站SeNB通过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将保证发送功率PMeNB和PSeNB双方或某一方通知给用户终端。在没有特别的信令或指令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识别为保证发送功率PMeNB=0和/或PSeNB=0即可。
在从主基站MeNB有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即通过上行许可或RRC信令来触发了PUCCH/PUSCH的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计算向MCG的发送功率,若请求功率在保证发送功率PMeNB以下,则将该请求功率确定为MCG的发送功率。
在从副基站SeNB有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即通过上行许可或RRC信令来触发了PUCCH/PUSCH的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计算向SCG的发送功率,若请求功率在保证发送功率PSeNB以下,则将该请求功率确定为SCG的发送功率。
在无线基站xeNB(主基站MeNB或副基站SeNB)的请求功率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xeNB(保证发送功率PMeNB或PSeNB)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有时根据条件进行控制,以使发送功率变为保证发送功率PxeNB以下。具体地,在存在MCG以及SCG的合计请求功率超过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对于请求了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xeNB的功率的小区组,进行一部分信道或信号的功率调节(Power-scaling)或丢弃。其结果,若发送功率变为保证发送功率PxeNB以下,则不再进行功率调节或丢弃。
即,作为双重连接中的PUCCH/PUSCH的最大发送功率,至少保证保证发送功率PMeNB或PSeNB。但是,依赖于其他小区组的分配或用户终端的安装等,也有时作为PUCCH/PUSCH的最大发送功率不能保证保证发送功率PMeNB或PSeNB。
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从主基站MeNB请求保证发送功率PMeNB以下的功率,从副基站SeNB要求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的功率。用户终端确认MCG以及SCG各自中每一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是否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以及PSeNB、两个小区组的所有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是否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
在图4A所示的例子中,由于两个小区组的所有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因此,用户终端应用功率调节或丢弃。MCG的每一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不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但是SCG的每一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由此用户终端对于MCG将该请求功率作为发送功率来分配,将剩余的功率(从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MCG的发送功率而得的剩余功率)分配给SCG。用户终端对于SCG,将上述剩余的功率看作为允许最大发送功率,并对于SCG应用功率调节或丢弃。
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从主基站MeNB请求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的功率,从副基站SeNB请求保证发送功率PSeNB以下的功率。由于两个小区组的所有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因此用户终端应用功率调节或丢弃。
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SCG的每一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不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SeNB,但是MCG的每一CC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超过保证发送功率PMeNB,由此用户终端对于SCG将该请求功率作为发送功率来分配,将剩余的功率(从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SCG的发送功率而得的剩余功率)分配给MCG。用户终端对于MCG,将上述剩余的功率看作为允许最大发送功率,并对于MCG应用功率调节或丢弃。
作为功率调节或丢弃的规则,还能够应用在Rel-10/11中规定的规则。在Rel-10/11中,在CA中通过多个CC可能会发生同时发送,因此规定了在所有CC的请求发送功率超过每个用户终端的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的情况下的功率调节或丢弃的规则。若将上述剩余的功率(从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减去MCG的发送功率而得的剩余功率)看作为允许最大发送功率,且将在该小区组请求的发送功率看作为请求发送功率,则能够按照在Rel-10/11规定的规则对该小区组进行功率调节或丢弃。由于这些能够以已经规定的机制来实现,因此用户终端无需导入新的机制来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以及功率调节或丢弃的规则,而通过沿用已有的机制来能够容易地实现。
在LTE系统中,由于PRACH用于初始连接、同步建立、通信重开等,因此高质量地实施PRACH的发生接收非常重要。在非双重连接(Non-DC)中,PRACH的最大发送功率是每个CC的最大发送功率PCMAX,c。此外,在应用了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PRACH与PUCCH、PUSCH或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同时发送的情况下,规定了最优先对PRACH分配发送功率。此外,在同时发送PRACH和PUCCH/PUSCH的情况下,在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时,对PUCCH/PUSCH的发送功率进行功率调节,直至实际发送功率变为不超过PCMAX的值为止。此外,在同时发送PRACH和SRS的情况下,在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时,降低SRS,以使实际发送功率不超过PCMAX。
这样,在非双重连接中,不会同时发送两个以上的PRACH,最优先进行PRACH的功率分配。然而,在使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时在多个CG同时发送PRACH。该情况下,尚未规定如何决定各CG的PRACH的最大发送功率。此外,关于对哪一CG优先分配发送功率的优先规则,也尚未规定。因此,在未恰当地设定PRACH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系统的吞吐量恶化。
因此,本发明者们着眼于:若在MeNB(或PCell)发生无线链路故障(RLF:RadioLink Failure),则需要重新连接小区,系统的吞吐量会尤其恶化。此外,本发明者们着眼于:在发送到MeNB(或PCell)的PRACH的功率不足时发生MeNB(或PCell)的RLF的可能性变高。本发明者们基于上述着眼点,想到了:在使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PRACH的同时发送区间,优先对向MeNB(或PCell)发送的PRACH分配发送功率。此外,关于PRACH重发时的功率渐升,也想到了优先对MeNB(或PCell)进行功率控制,并想到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MeNB或PCell中的RLF的发生,因此能够抑制小区再连接所引起的延迟。其结果,能够抑制系统的吞吐量下降。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分别设定一个MCG和SCG且与对于SCG(SeNB)的PRACH相比优先地对对于MCG(MeNB)的PRACH进行功率控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PRACH同时发送时的功率控制)
在由于不同的CG之间的PRACH同时发送而功率受限的情况下(UE检测到由于PRACH同时发送而功率受限的情况下),应用以下的任一实施方式(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从而进行控制以使在所有同时发送区间所有CG的发送功率的合计(合计发送功率)不超过PCMAX。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SCG的PRACH进行功率调节。即,就MCG的PRACH的发送功率而言,与Rel-11同样地进行决定并赋予,就SCG的PRACH的发送功率而言,赋予从PCMAX减去MCG的PRACH的发送功率而得的值。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两个CG的PRACH进行功率调节。例如,求出满足以下式1的系数W,并利用W对两个CG的PRACH进行功率调节。也就是说,以同样的比例降低MCG的PRACH的发送功率以及SCG的PRACH的发送功率。
[数1]
(式1)
W×PMCG_PRACH+W×PSCG_PRACH≤PCMAX
在此,PMCG PRACH是MCG的PRACH的期望功率,PSCG PRACH是SCG的PRACH的期望功率。
或者,将两个CG的PRACH的功率调节为预先设定的两个规定的值(设为Ppre MCG PRACH、Ppre SCG PRACH),以使满足以下的式2。这些两个规定的值(Ppre MCG PRACH、Ppre SCG PRACH)可以被预先规定,也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块或RRC等高层信令来通知给用户终端。
[数2]
(式2)
Ppre_MCG_PRACH+Ppre_SCG_PRACH≤PCMAX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丢弃SCG的PRACH。该情况下,UE不发送SCG的PRACH。另外,MCGPRACH的功率分配与Rel-11之前同样地进行,也可以基于其他方针来进行。
如以上所述,在各实施方式中,进行控制,以使MCG PRACH优先于SCG PRACH,分配至少与SCG PRACH相同或其以上的功率。
(各CG的PRACH的功率渐升)
接着,针对各实施方式,参照图5~图7对由UE发送PRACH(Msg1)后UE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接收到RAR(Msg2)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情况下,UE进行PRACH的功率渐升后进行重发。图5~图7分别是说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的PRACH的功率渐升的一例的图。在各图中,示出了实施两次重发(实施三次发送试行)的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与单独发送MCG的PRACH时同样地进行MCG的PRACH的功率渐升。另一方面,考虑MCG的PRACH来限制(例如,直至不重发MCG的PRACH为止不实施)SCG的PRACH的功率渐升。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已经因两个PRACH而功率受限,因此不能进行功率渐升。也就是说,无论是MCG的PRACH还是SCG的PRACH都以与上一次的发送相同的功率(无功率渐升)重发PRACH。
在第三实施方式(在丢弃SCG的PRACH的情况)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与单独发送MCG的PRACH时同样地进行MCG的PRACH的功率渐升。另一方面,不发送SCG的PRACH,直至不重发MCG的PRACH为止。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与Rel-11之前同样地进行MCG PRACH的功率分配/功率渐升,能够适当地维持MCG PRACH的覆盖范围。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将SCG PRACH的功率维持在某种程度,因此提高SCG中的随机接入成功概率,能够减少向SCG的连接延迟。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通过与Rel-11之前同样地进行MCG PRACH的功率分配/功率渐升,能够适当地保持MCG PRACH覆盖范围。进而,能够避免SCG中的不合适的功率(例如,过少的功率)所引起的PRACH的不必要的发出(不必要的发送),能够抑制功耗增大。
另外,无论在哪一实施方式中都是在一个CG中成功地接收Msg2就能够在另一个CG中通过合适的功率渐升来实现PRACH重发。图8是表示各实施方式中的PRACH的重发的一例的图。在该例子中,针对两个CG的第一次的PRACH发送,在两个CG中Msg2的接收失败。针对两个CG的第二次的PRACH发送,在MCG中成功地接收Msg2,在SCG中Msg2的接收失败。于是,进行SCG的第三次的PRACH发送。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重发时MCG和SCG同时发送的情况下,SCG不能进行功率渐升,因此图8中的SCG的第二次的PRACH发送不能进行功率渐升。另一方面,图8中的SCG的第三次的PRACH发送是SCG的单独发送,因此能够应用功率渐升。
(各CG的PRACH的功率渐升中的上升量)
接着,对各实施方式的PRACH的功率渐升中的上升量进行说明。上升量是指,将首次的发送功率(例如,来自无线基站的请求功率)作为基准的期望功率的增加量。具体地,应用通过以下的式3来计算出的上升量。
(式3)
上升量=(RAR接收失败次数-因同时发送而导致功率受限的PRACH试行次数)×RampingStep
在此,RampingStep表示RAR接收失败次数增加一次时的上升量的增加量。另外,式3中的RAR接收失败次数也可以被置换成PRACH试行次数、PRACH重发次数、PRACH试行次数-1等。另外,PRACH试行次数还称为PRACH发送次数。此外,上述的式用于在SCG中应用的功率渐升,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MCG中应用式3来进行功率渐升。
另外,PRACH的功率渐升中的上升量并不限定于式3。例如,也可以利用基于RAR接收失败次数、由于同时发送而导致功率受限的PRACH发送次数的其他函数、参照表等来计算出上升量。
根据式3,基于PRACH的单独发送试行次数,决定上升量。因此,能够防止在PRACH的同时发送结束而单独发送的情况下以必要以上的功率发送PRACH从而向其他小区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具体地,针对将式3应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的例,参照图9~图10进行说明。图9~图10分别是说明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的PRACH的功率渐升所带来的上升量的一例的图。各图A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各图B对应于第三实施方式。
此外,在各图中,示出了试行四次SCG PRACH发送的例,SCG PRACH的第二次以及第三次试行与MCG PRACH是同时发送。因此,在SCG PRACH的第二次以及第三次的试行中,虽然基于渐升使期望功率增加,但是由于MCG PRACH也渐升,因此,其结果,SCG PRACH的发送功率变得比期望功率小。
以下,对利用上述式3的情况下的SCG PRACH的第四次试行的上升量进行说明。另外,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RAR接收失败次数将因同时发送的PRACH的丢弃所引起的失败次数也包含在其中来进行计数。
图9是表示在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利用式3来计算出上升量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在该例子中,RAR接收失败次数为3,因同时发送而导致功率受限的PRACH试行次数为2,因此上升量为1×RampingStep。
另外,将因同时发送而导致功率受限的PRACH不计为RAR接收失败次数也能够实现式3。图10是表示在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利用式3的变形例来计算出上升量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在该例子中,RAR接收失败次数为1,由此,上升量成为1×RampingStep。
另外,针对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利用式3来决定上升量。例如,如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续进行三次PRACH的同时发送且第三次的MCG PRACH成功的情况下,在SCGPRACH的第四次的试行中,SCG PRACH能够利用式3将0×RampingStep作为上升量来应用。
(PHY层和MAC层的操作)
对于本发明的PRACH的功率渐升,对在PHY层和MAC层实施的具体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应用了基于RAR接收失败次数和因同时发送而导致功率受限的PRACH发送次数的功率渐升的PRACH重发控制的时序的一例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只记为“MAC层”的情况下,表示“用户终端的MAC层”。
首先,在用户终端的PHY层,发生发送PRACH的规定的事件触发。具体地,在Non-CBRA的情况下,无线基站的PHY层(PDCCH接收)为触发(步骤S11a),在CBRA的情况下,MAC层为触发(步骤S11b)。用户终端基于任一上述触发,发送PRACH(步骤S12)。
在该PRACH发送因不同的信号的发送(例如,优先级更高的PRACH发送)而未能以所期望的质量(例如,所期望的发送功率)发送(丢弃、功率调节、部分缺少等)的情况下,用户终端的PHY层将与PRACH的功率受限状态相关的通知(例如,PRACH发送变为功率受限而未能正常发送的通知)报告给MAC层(步骤S13)。在上述PRACH发送不是功率受限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S13的通知。
另一方面,用户终端的PHY层在发送PRACH后的规定期间(RAR窗口(window)),尝试接收与自身发送的PRACH相对应的RAR(步骤S14)。
在RAR的接收未成功(接收失败)的情况下,用户终端的PHY层将RAR检测失败(RAR接收失败)通知给MAC层(步骤S15)。判断为RAR的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例如是以下的情况:(1)在规定期间(RAR窗口)完全没有接收RAR;(2)与被发送的PRACH(RA前导码)相对应的RA前导码的标识符(identifier)(例如,RA-RNTI(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未包含在所接收到的任一RAR中。另外,RAR的接收未成功的判断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在步骤S15中,用户终端的PHY层也可以在RAR的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将RAR检测报告通知给MAC层,以取代通知RAR检测失败。
接着,MAC层根据来自PHY层的RAR检测失败的通知,认识到RAR检测失败,并设定用于重发的PRACH发送次数(步骤S16)。另外,MAC层也可以根据未从PHY层接受RAR检测报告来认识到RAR检测失败。
在PHY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接收到RAR且未从PHY层接受该PRACH发送变为功率受限而未正常发送的通知(功率受限状态的通知)的情况下,MAC层将PRACH发送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1(增1)。
另一方面,在PHY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接收到RAR且从PHY层接受了功率受限状态的通知的情况下,MAC层不将PRACH发送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1(不变更)。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相当于式3的(RAR接收失败次数-因同时发送而导致了功率受限的PRACH试行次数)。另外,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的初始值可以是0。
接着,在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未达到规定的阈值(例如,preambleTransMax)+1的情况下,MAC层指示PHY层重发PRACH(步骤S17)。另外,在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达到规定的阈值+1的情况下,MAC层可以进而向高层通知随机接入的问题,也可以判断为随机接入过程失败。
在此,就再次发送的PRACH的发送功率而言,MAC层基于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而应用功率渐升来决定。MAC层例如基于式3来决定上升量,并将该上升量(或功率渐升值)指示给PHY层。
此外,就再次发送的PRACH的发送定时而言,MAC层如以下所述那样决定并指示给PHY层。在Non-CBRA的情况下,将从RAR可接收区间的最后的子帧起经过规定时间(例如,4ms)后的最初的PRACH资源决定为发送定时。这与将回退参数值(backoff)设为规定的值(例如,初始值(0))的情况等价。
此外,在CBRA的情况下,将从RAR可接收区间的最后的子帧起经过回退后的PRACH资源决定为发送定时。此时的回退参数值是规定的值(例如,初始值(0))、用RAR表示的值(例如,通过回退指示符(Backoff Indicator)的字段指定的值)、或由用户终端UE从0和由RAR表示的值中自主地选择的值(只是,概率上讲是在0和用RAR表示的值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的值)。
用户终端的PHY层在从MAC层接受到PRACH重发指示的情况下,重发步骤S12的PRACH(步骤S18)。在此,PHY层最终决定PRACH的发送功率(功率调节等的应用也由PHY层决定)。另外,PHY层在没有接收到RAR的情况下,做准备,以使从RAR的规定接收区间起经过规定的时间(例如,4ms)后能够发送接下来的PRACH。
另外,在图11的例子中,步骤S13的与功率受限状态相关的通知(信息)是PRACH发送变为功率受限而未被正常发送的通知,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该与功率受限状态相关的通知也可以是PRACH发送没有功率受限而已被正常发送的通知。该情况下,在步骤S16中,在PHY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接收到RAR且从PHY层接受到该PRACH发送不是功率受限而已被正常发送的通知的情况下,MAC层也可以将PRACH发送次数(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1。
图12以及图13分别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时序中实际设想的时序的一例的图。与图11的情况相比,步骤S13、S16~S18以外是相同的。图12和图13根据步骤S13的有无而产生差异。
在图12中,在步骤S13,从用户终端的PHY层对MAC层通知表示PRACH发送为功率受限状态的意思。进而,在步骤S15,通知RAR检测失败。该情况下,由于接受了功率受限通知和RAR失败通知双方,因此在步骤S16中不将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1。因此,在步骤S17向PHY层通知的上升量也不被变更(与上一次的PRACH发送/重发中应用的上升量相同)。结果,在步骤S18考虑与上一次的PRACH发送/重发相同的功率来进行PRACH重发。
另一方面,在图13中,步骤S12的PRACH发送不是功率受限状态,不进行步骤S13的通知。在步骤S15,通知RAR检测失败。该情况下,由于没有接受功率受限通知,而接受了RAR检测失败通知,因此在步骤S16将PREAMBLE_TRANSMISSION_COUNTER+1。因此,在步骤S17向PHY层通知的上升量与上一次的PRACH发送/重发相比增加。结果,在步骤S18,考虑被进行功率渐升的功率来进行PRACH重发。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由于用户终端的PHY层和MAC层协作工作,因此在使用双重连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能够实现合适的PRACH的重发控制。尤其,通过从PHY层向MAC层通知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完全没有使用的与PRACH的功率受限状态相关的信息,MAC层能够考虑功率受限状态而进行重发功率控制,并指示PHY层。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MCG PRACH以及SCG PRACH同时发送的情况下,将MCG PRACH设为优先,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将SCG PRACH设为优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图11的功率渐升应用于MCG PRACH。
此外,例如,也可以不使MCG PRACH优先,而是使PCell PRACH比其他所有小区优先。该情况下,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MCG PRACH改读为PCell PRACH,将SCG PRACH改读为PRACH(例如,SCG PRACH)。此外,在同时发送中的功率渐升中,PCell PRACH成功后,例如也可以以式3的上升量对上述其他PRACH进行渐升。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进行PRACH发送功率控制的无线通信方法。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4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多个无线基站10(11以及12)、位于由各无线基站10形成的小区内且被构成为能够与各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终端20。无线基站10分别与上位站装置30相连接,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40相连接。
在图14中,无线基站11例如由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宏基站构成,形成宏小区C1。无线基站12由具有局部覆盖范围的小型基站构成,形成小型小区C2。另外,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14所示的数量。
在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中,可以使用同一频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频带。此外,无线基站11以及12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而相连接。
另外,宏基站11也可以被称为无线基站、eNodeB(eNB)、发送点(transmissionpoint)等。小型基站12也可以被称为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ome eNodeB(HeNB)、发送点、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头)等。
用户终端20是与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相对应的终端,不仅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括固定通信终端。用户终端20经由无线基站10能够与其他用户终端20执行通信。
上位站装置30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对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并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来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按照每一终端将系统带宽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通过使多个终端利用互不相同的带域来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这些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规定的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快)。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等。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等。通过PDCCH,传输包括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通过PCFICH,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传输针对PUSCH的HARQ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EPDCCH可以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送达确认信号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前导码)。
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的整体结构图。无线基站10(包括无线基站11以及12)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和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向用户终端2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io 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Precoding)处理等发送处理后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后转发给各发送接收单元103。
各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照每一天线预编码后输出的下行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发送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对于上行信号,在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102被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对于包含在被输入的上行信号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至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光纤、X2接口)与相邻无线基站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信令)。
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主要功能结构图。另外,在图16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
如图16所示,无线基站1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被构成为至少具有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和接收处理单元304。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对通过PDSCH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CCH和/或扩展PDCCH(EPDCCH)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进行控制。此外,对系统信息、同步信号、CRS、CSI-RS等下行参照信号等的调度也进行控制。此外,对上行参照信号、通过PUSCH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通过PUCCH和/或PUSCH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通过PRACH发送的RA前导码等的调度进行控制。控制单元301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控制单元301能够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以使恰当地处理用户终端20的随机接入过程。例如,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对用户终端20发送Msg0。此外,控制单元301能够进行控制以使对RA前导码发送Msg2。
此外,控制单元301为了调整与无线基站10连接的用户终端20的上行信号发送功率,能够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以及映射单元303。具体地,控制单元301基于从用户终端20报告的PHR(Power Headroom Report:功率余量报告)或信道状态信息(CSI)、上行链路数据的错误率、HARQ重发次数等,向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发出指示,以使生成用于控制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能够控制映射单元303将该TPC命令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CI)来通知给用户终端20。由此,无线基站10能够指定对用户终端20请求的上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DL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照信号等),并输出至映射单元303。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以及用于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此外,对于下行数据信号,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CSI等来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接收处理单元304对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UL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此外,接收处理单元304也可以利用所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接收功率(例如,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信道状态等。另外,处理结果或测定结果也可以被输出至控制单元301。接收处理单元304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
图1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7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用于MIMO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在通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各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层相关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至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就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输入至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至各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进行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202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在与分别设定由一个以上的小区构成的小区组(CG)的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对多个CG同时发送UL信号。
图1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主要功能结构图。另外,在图18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其他功能块。
如图18所示,用户终端20所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被构成为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MAC层处理单元402和PHY层处理单元403。
控制单元401从MAC层处理单元402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通过PDCCH/EPDCCH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下行控制信号或判定了是否对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控制UL信号的生成。具体地,控制单元401控制MAC层处理单元402以及PHY层处理单元403。控制单元401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
控制单元401包括发送信号生成单元。发送信号生成单元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UL信号并输出至MAC层处理单元402。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送达确认信号(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控制单元401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不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指示发送信号生成单元生成上行数据信号。发送信号生成单元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信号生成装置。
MAC层处理单元402实施MAC层的处理。具体地,从PHY层处理单元403输入的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或通知信息等经过MAC层处理单元402的处理后被输出至进行RLC层、PDCP层等的处理的高层处理单元(未图示),并在高层的处理后输出至应用单元205。此外,从应用单元205输入的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等经过高层处理单元的处理后被输入至MAC层处理单元402,并在MAC层的处理后进而输入至PHY层处理单元403。
MAC层处理单元402控制UL信号的重发。具体地,MAC层处理单元402在发送接收单元203对MCG以及SCG同时发送PRACH的情况下,基于从PHY层处理单元403通知的SCG PRACH的功率受限状态,控制SCG PRACH的重发中的功率渐升。另外,MAC层处理单元402也可以根据是否从PHY层处理单元403有与功率受限状态相关的通知,从而判断上述功率受限状态。
在此,MAC层处理单元402能够基于对SCG的PRACH的RAR接收失败次数来实施功率渐升控制。例如,基于对SCG的PRACH的RAR接收失败次数和发送了的SCG PRACH的功率受限状态,决定重发时的上升量,并指示给PHY层处理单元403。上升量的计算例如可以利用上述的式3。
此外,在PHY层处理单元403在从SCG PRACH的发送起经过了规定的期间(例如,在RAR窗口指定的时间)也未接收对该PRACH的RAR且未从PHY层处理单元403接受与该PRACH的功率受限状态相关的通知的情况下,MAC层处理单元402可以将上述的RAR接收失败次数增加(increment)(+1)。
此外,MAC层处理单元402就PRACH不仅指示与功率渐升相关的上升量,也可以将重发的定时指示给PHY层处理单元403。
PHY层处理单元403实施PHY层的处理。具体地,PHY层处理单元403包括映射单元。映射单元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从MAC层处理单元402输入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输出至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来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映射装置。
此外,PHY层处理单元403包括接收处理单元。接收处理单元对于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DL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并输出至MAC层处理单元402。此外,接收处理单元也可以利用所接收到的信号来测量接收功率(RSRP)或信道状态。另外,处理结果或测量结果也可以经由MAC层处理单元402输出至控制单元401。接收处理单元可以设为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
PHY层处理单元403对UL信号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具体地,控制单元401在发送接收单元203对MCG以及SCG同时发送PRACH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减少SCG PRACH的发送功率来使各PRACH的发送功率的总和达到允许最大发送功率(PCMAX)以下(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在此,不仅降低SCG PRACH的发送功率,还降低MCG PRACH的发送功率从而进行控制(第二实施方式)。此外,也可以实施通过丢弃将SCG PRACH的发送功率设为0的控制(第三实施方式)。
此外,PHY层处理单元403基于从MAC层处理单元402输入的指令(例如,包含PRACH重发时的发送功率的上升量),决定PRACH的发送功率。
此外,PHY层处理单元403在从SCG PRACH的发送起的规定的期间内没有接收对该PRACH的RAR的情况下,也可以对MAC层处理单元402通知RAR接收失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了功能单位的模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以及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受特别的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结合的一个装置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并通过这些多个装置实现各功能块。
例如,无线基站10、用户终端20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利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硬件来实现。此外,无线基站10、用户终端20也可以通过包括处理器(CPU)、网络连接用的通信接口、存储器、保存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装置实现。
在此,处理器或存储器等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相连接。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是软盘、光磁盘、ROM、EPROM、CD-ROM、RAM、硬盘等存储介质。此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从网络发送。此外,无线基站10或用户终端20也可以包括输入键等输入装置、显示器等输出装置。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功能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的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来控制整个用户终端。此外,处理器将程序、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存储介质读出至存储器,并按照这些执行各种处理。在此,该程序只要是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操作的程序即可。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存储在存储器并在处理器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被实现。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思想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4年9月25日申请的特愿2014-195459。在此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7)
1.一种用户终端,其利用包括第一小区组(CG)以及第二CG的多个CG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PHY层处理单元,其控制各CG中的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的发送功率;以及
MAC层处理单元,其控制所述PRACH的重发,
所述PHY层处理单元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优先对所述第一CG的PRACH分配发送功率,
所述MAC层处理单元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基于从所述PHY层处理单元报告的通知,控制所述第二CG的PRACH的重发中的功率渐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PHY层处理单元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对所述第二CG的PRACH的发送功率进行功率调节或丢弃,从而所述总发送功率不超过所述允许最大发送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MAC层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第二CG的PRACH发送次数,控制所述第二CG的PRACH的重发中的功率渐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MAC层处理单元在RAR(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窗口完全没有接收到RAR或在接收到的任一RAR中都没有包含与发送的RA(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前导码相对应的标识符,且未接受来自所述PHY层处理单元的所述通知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CG的PRACH发送次数增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CG的PRACH在PCell(主小区(Primary Cell))发送。
6.一种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该用户终端利用包括第一小区组(CG)以及第二CG的多个CG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PHY层处理步骤,控制各CG中的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的发送功率;以及
MAC层处理步骤,控制所述PRACH的重发,
所述PHY层处理步骤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优先对所述第一CG的PRACH分配发送功率,
所述MAC层处理步骤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基于在所述PHY层处理步骤中报告的通知,控制所述第二CG的PRACH的重发中的功率渐升。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用户终端,该用户终端利用包括第一小区组(CG)以及第二CG的多个CG来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具有:
PHY层处理单元,其控制各CG中的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的发送功率;以及
MAC层处理单元,其控制所述PRACH的重发,
所述PHY层处理单元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优先对所述第一CG的PRACH分配发送功率,
所述MAC层处理单元在重叠发送的多个CG的PRACH的总发送功率超过允许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基于从所述PHY层处理单元报告的通知,控制所述第二CG的PRACH的重发中的功率渐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95459 | 2014-09-25 | ||
JP2014195459A JP5864691B1 (ja) | 2014-09-25 | 2014-09-25 |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PCT/JP2015/077049 WO2016047731A1 (ja) | 2014-09-25 | 2015-09-25 |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17077A true CN106717077A (zh) | 2017-05-24 |
CN106717077B CN106717077B (zh) | 2020-11-24 |
Family
ID=5534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52169.4A Active CN106717077B (zh) | 2014-09-25 | 2015-09-25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55437B2 (zh) |
EP (1) | EP3200514B1 (zh) |
JP (1) | JP5864691B1 (zh) |
KR (1) | KR20170065505A (zh) |
CN (1) | CN106717077B (zh) |
ES (1) | ES2738595T3 (zh) |
TR (1) | TR201910646T4 (zh) |
WO (1) | WO2016047731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37454A1 (en) * | 2018-01-11 | 2019-07-18 | Fg Innovation Ip Company Limited | Uplink carri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with supplementary uplink |
WO2019241978A1 (en) * | 2018-06-21 | 2019-12-26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Transport block size for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CN111418176A (zh) * | 2017-11-27 | 2020-07-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Mac层与phy层之间用于传输的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WO2020156385A1 (zh) * | 2019-01-31 | 2020-08-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1713144A (zh) * | 2018-02-15 | 2020-09-2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 |
CN112189376A (zh) * | 2018-05-18 | 2021-01-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及基站装置 |
CN112602367A (zh) * | 2018-06-28 | 2021-04-0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3243124A (zh) * | 2018-12-13 | 2021-08-1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TWI743952B (zh) * | 2019-09-30 | 2021-10-21 |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 通訊系統中隨機接取之技術 |
CN113711683A (zh) * | 2019-02-15 | 2021-11-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72778A (ja) * | 2012-09-28 | 2014-04-21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2284453B1 (ko) | 2014-01-29 | 2021-08-0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JP5878595B2 (ja) * | 2014-07-11 | 2016-03-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5878594B2 (ja) * | 2014-07-11 | 2016-03-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10462758B2 (en) | 2014-08-05 | 2019-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ing alignment procedures for dual PUCCH |
US10129910B2 (en) * | 2014-10-06 | 2018-1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ACH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
US20170135115A1 (en) * | 2015-11-10 | 2017-05-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for mobil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887070B2 (en) * | 2016-03-09 | 2021-01-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multicast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WO2017169113A1 (ja) * | 2016-03-31 | 2017-10-0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10368353B2 (en) | 2017-01-27 | 2019-07-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subcarrier spacing configuration |
CN109151902B (zh) * | 2017-06-16 | 2021-09-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前导码重传计数的方法及终端 |
JP7131559B2 (ja) * | 2017-09-28 | 2022-09-06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及び方法 |
CN109842953A (zh) * | 2017-11-24 | 2019-06-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10933763B (zh) | 2018-09-19 | 2022-0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2771939A (zh) * | 2018-09-27 | 2021-05-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
WO2020167102A1 (ko) * | 2019-02-15 | 2020-08-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전 설정된 상향링크 자원을 통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에 대한 장치 |
WO2020164106A1 (en) * | 2019-02-15 | 2020-08-20 | Zt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riority |
US11432250B2 (en) * | 2019-06-27 | 2022-08-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
CN112788532A (zh) * | 2019-11-07 | 2021-05-11 | 索尼公司 | 电子设备、用户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
EP4021104B1 (en) * | 2020-05-21 | 2024-05-2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Resour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WO2024103218A1 (en) * | 2022-11-14 | 2024-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bra enhancement without ssb grouping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16947A1 (en) * | 2002-03-19 | 2004-01-29 | O2Ic, Inc. | Non-volatile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
JP2009031911A (ja) * | 2007-07-25 | 2009-02-12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皺画像生成装置 |
CN102160431A (zh) * | 2008-09-22 | 2011-08-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台和无线基站 |
CN103548396A (zh) * | 2011-05-19 | 2014-01-29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64780B2 (en) * | 2012-01-25 | 2015-02-24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Sounding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2014
- 2014-09-25 JP JP2014195459A patent/JP5864691B1/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25 ES ES15843364T patent/ES2738595T3/es active Active
- 2015-09-25 CN CN201580052169.4A patent/CN10671707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9-25 WO PCT/JP2015/077049 patent/WO201604773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9-25 TR TR2019/10646T patent/TR201910646T4/tr unknown
- 2015-09-25 KR KR1020177007035A patent/KR2017006550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5-09-25 EP EP15843364.9A patent/EP320051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9-25 US US15/513,805 patent/US995543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16947A1 (en) * | 2002-03-19 | 2004-01-29 | O2Ic, Inc. | Non-volatile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
JP2009031911A (ja) * | 2007-07-25 | 2009-02-12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皺画像生成装置 |
CN102160431A (zh) * | 2008-09-22 | 2011-08-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台和无线基站 |
CN103548396A (zh) * | 2011-05-19 | 2014-01-29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NTT DOCOMO: "Power-control mechanisms for dual connectivit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7》 * |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8176A (zh) * | 2017-11-27 | 2020-07-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Mac层与phy层之间用于传输的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CN111418176B (zh) * | 2017-11-27 | 2023-03-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Mac层与phy层之间用于传输的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CN111543099A (zh) * | 2018-01-11 | 2020-08-14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辅助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载波配置和选择 |
CN111543099B (zh) * | 2018-01-11 | 2023-05-26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于具有辅助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载波配置和选择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WO2019137454A1 (en) * | 2018-01-11 | 2019-07-18 | Fg Innovation Ip Company Limited | Uplink carri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with supplementary uplink |
US10798632B2 (en) | 2018-01-11 | 2020-10-06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Uplink carri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with supplementary uplink |
CN111713144B (zh) * | 2018-02-15 | 2024-03-2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 |
CN111713144A (zh) * | 2018-02-15 | 2020-09-2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 |
CN112189376A (zh) * | 2018-05-18 | 2021-01-05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及基站装置 |
WO2019241978A1 (en) * | 2018-06-21 | 2019-12-26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Transport block size for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KR102508720B1 (ko) | 2018-06-21 | 2023-03-09 |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 랜덤 액세스 프로시져에서의 무경쟁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전송 블록 사이즈 |
KR20210022697A (ko) * | 2018-06-21 | 2021-03-03 |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 랜덤 액세스 프로시져에서의 무경쟁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전송 블록 사이즈 |
US11800557B2 (en) | 2018-06-21 | 2023-10-24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Transport block size for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CN112602367A (zh) * | 2018-06-28 | 2021-04-02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 |
CN113243124A (zh) * | 2018-12-13 | 2021-08-1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WO2020156385A1 (zh) * | 2019-01-31 | 2020-08-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1511024B (zh) * | 2019-01-31 | 2023-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11895045B2 (en) | 2019-01-31 | 2024-02-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1511024A (zh) * | 2019-01-31 | 2020-08-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3711683A (zh) * | 2019-02-15 | 2021-11-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711683B (zh) * | 2019-02-15 | 2024-05-2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TWI743952B (zh) * | 2019-09-30 | 2021-10-21 | 芬蘭商諾基亞科技公司 | 通訊系統中隨機接取之技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17077B (zh) | 2020-11-24 |
EP3200514A4 (en) | 2018-05-23 |
EP3200514B1 (en) | 2019-06-26 |
US20170303212A1 (en) | 2017-10-19 |
ES2738595T3 (es) | 2020-01-23 |
KR20170065505A (ko) | 2017-06-13 |
JP5864691B1 (ja) | 2016-02-17 |
US9955437B2 (en) | 2018-04-24 |
JP2016066944A (ja) | 2016-04-28 |
EP3200514A1 (en) | 2017-08-02 |
TR201910646T4 (tr) | 2019-08-21 |
WO2016047731A1 (ja) | 2016-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17077A (zh)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
US1204166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6865504B2 (ja)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20210298078A1 (en) | Terminal,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 |
US10492230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a prach | |
CN106489291B (zh) |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20200084763A1 (en) | Terminal and radio control method | |
CN107432013A (zh)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6664669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WO2016017355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US20170359155A1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