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6451B -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6451B
CN106716451B CN201580027099.7A CN201580027099A CN106716451B CN 106716451 B CN106716451 B CN 106716451B CN 201580027099 A CN201580027099 A CN 201580027099A CN 106716451 B CN106716451 B CN 1067164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is
user
component
module
recogn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70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6451A (zh
Inventor
顾亦武
罗孟杰
唐新科
徐杰伟
徐士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16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6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6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6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3Preprocessing; Feature extr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7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0Transforming light or analogous information into electric information
    • H04N5/33Transforming infrared radi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06V40/171Local features and components; Facial parts ; Occluding parts, e.g. glasses; Geometrical relations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Abstract

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包括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的一虹膜摄像模组,和至少一补光组件,其用于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在利用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提供的补充光源能够减少虹膜上的反光斑,或者使得该反光斑处于虹膜之外的诸如巩膜、瞳孔等区域,从而提高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精度。

Description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成像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的普及,识别技术及身份认证方式,对于用户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识别技术基于触摸技术的发展,其藉由传感器通过接受触摸或按压事件来识别用户的身份,然而,响应以及执行该触摸或按压事件所需要的软件和逻辑比较复杂,以至于导致系统进行用户信息比对时所消耗的时间较长,而且对比结果的正确性也无法有效地保障。也就是说,基于触摸技术的识别方法可能会进行错误的信息比对,从而,不仅给用户带了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会威胁到用户的信息安全。
虹膜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虹膜特征是人体最为稳定的生物特征之一,并且具有唯一性的特点,这给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在采用虹膜识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认证时,用户不需要接触到传感器。从利用虹膜识别技术对用户身份认证的结果来看,相对于基于触摸技术发展的传统的识别技术来说,虹膜识别技术的可靠性更高。
然而,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一方面,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品质低,并且只能够在近距离内进行采集,一旦距离较远,就无法准确地对用户的虹膜特征进行捕获,因此,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的实用价值不高。
另一方面,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多采用单眼(左眼或右眼)的虹膜特征来进行处理,并且对拍摄目标眼睛的定位和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导致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对用户的虹膜特征采集时的条件限制较多,并且用户的拍摄也不够方便。更重要的是,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采集的单眼的虹膜特征的信息量不够充分,也进一步限制了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提供一种虹膜识别应用中的补光方法,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的时候,所述补光方法能够减少虹膜上的反光斑,或者使得该反光斑处于虹膜之外的诸如巩膜、瞳孔等区域,从而,提高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精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通过所述补光方法能够在用户的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从而,提高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精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提供一补光组件,所述补光组件为其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提供红外光作为光源的补充,以确保采集的承载有虹膜特征的图像符合虹膜识别的要求,并有效提高虹膜识别的精度和减少进行用户身份识别所消耗的时间。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能够长距离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并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地识别,从而,提高所述虹膜识别的实际使用价值。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能够配合其他的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或声音识别技术等,用于同时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及其他的生物特征,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识别用户的身份。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能够将多种生物识别技术集合成为一个系统,从而,方便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应用于在线支付时的用户身份验证,从而,有效地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提供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并能够提高用户身份信息识别的效率和准确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可以通过一虹膜识别组件和一人脸识别组件获取用户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传输至系统内部与预存在信息库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可以被集成为一个系统,从而,方便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被应用于装置和/或电子设备和/或应用程序,从而,有效地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提供一种植入式识别系统,以应用于传统的装置和/或电子设备和/或应用程序,从而有效地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应用于一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应用于一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应用于一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通过一虹膜摄像模组获取用户清晰的双眼虹膜特征的图像,广泛地应用于虹膜识别和身份认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具有小型化的特征,以方便地被集成进入便携式装置和/或电子设备,从而,实现便携式装置和/或电子设备的虹膜识别和身份认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应用于便携式装置和/或电子设备时,能够提供清晰的虹膜特征的图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单眼虹膜识别技术来说,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能够获得用户的双眼的虹膜特征,并能够在长距离范围内实用,精确度高,方便、实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能够被集成为一个模块,从而,方便、实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优选为红外摄像模组,所述补光组件优选为红外led发光元件,从而,在藉由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减少外界可见光对图像成像品质的影响,并避免可见光补光时对人眼产生刺激的感觉,使用户在使用时更舒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同样适用于单眼虹膜特征的采集,用于身份识别。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用于实现虹膜识别技术,并提高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信息量,以便于在后续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精确的认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通过扩大视场角来同时采集用户的双眼虹膜特征,并且在用于单眼虹膜特征采集时,也具有优良的性能。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可以修正因为视场角的增加而产生的歪曲相差,以避免成像后的图像变形失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在后续制成的虹膜摄像模组的长宽高尺寸超小,最小可达5.5mm×5.5mm×3.91mm,有利于被集成到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实现虹膜识别和用户身份认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可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升产品的良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应用中的补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藉由一虹膜摄像模组以用户的瞳孔为大致聚焦点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和
(b)藉由至少一补光组件为所述用户的眼部区域提供补充光源,以在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形成一虹膜识别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一可印刷电路板上分别贴装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具有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选自0度~45度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每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发光元件为红外LED发光元件,以提供红外光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可印刷电路板上贴装一虹膜摄像模组;和
(B)配置至少一补光组件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提供补充光源;其中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每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提供一人脸摄像模组,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摄像模组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可通信地联接于一后台处理组件,以用于处理藉由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具有一数据接口,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具有一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得以耦接于所述数据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的无线连接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其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每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还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和所述补光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还包括一人脸摄像模组,其中所述人脸摄像模组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摄像模组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可通信地联接于一后台处理组件,以用于处理藉由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具有一数据接口,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具有一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得以耦接于所述数据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的无线连接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所述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θ在0度~45度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其包括:
一虹膜识别组件,用于捕获一用户的虹膜特征;
一人脸识别组件,用于捕获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还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还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提供在一外接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台处理组件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无线连接方式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其包括:
用于捕获一用户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的一人脸识别组件;
用于捕获所述用户虹膜特征的一虹膜识别组件;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
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利用藉由所述虹膜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修正藉由所述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还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还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提供在一外接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台处理组件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无线连接方式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入式识别系统,其用于配置在一外接设备,其中所述外接设备包括一操作组件,其中所述植入式识别系统包括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操作组件,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进一步包括:
一虹膜识别组件,用于捕获一用户的虹膜特征;
一人脸识别组件,用于捕获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得以被传输至所述操作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法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外接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来呢识别系统与所述外接设备的通信方式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还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还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提供在所述外接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台处理组件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可印刷电路板上分别贴装一虹膜识别组件和一人脸识别组件;和
(b)通信地连接一后台处理组件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上贴装所述后台处理组件;或者
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无线连接方式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部特征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捕获一用户的面部特征,通过一人脸识别组件捕获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传输至一后台处理组件;
(B)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通过一虹膜识别组件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及
(C)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将所述图片数据流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并传输至一操作组件进行编码处理,以构建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步骤(B)还可以在所述步骤(A)之前完成或者所述步骤(A)和所述步骤(B)同时完成;从而,先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再捕捉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或者同时捕捉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部特征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通过一人脸识别组件捕获一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传输至一后台处理组件;
(ii)通过一虹膜识别组件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并生成所述一图片数据流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及
(iii)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利用藉由所述虹膜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修正藉由所述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被传输至一操作组件进行编码处理,以构建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步骤(ii)还在所述步骤(i)之前完成或者所述步骤(i)和所述步骤(ii)同时完成;从而,先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在捕捉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或者同时捕捉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法,以用于实现一用户与一外接系统的交流,所述外接系统包括一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信息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藉由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II)所述操作组件将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预先存储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以及
(III)当匹配成功时,所述用户得以与所述外接系统交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之前还包括步骤:
藉由所述操作组件检测所述用户与所述外接系统的交流;以及
驱动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信息库预存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藉由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预存在所述信息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外接系统为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面板;其中当所述操作组件成功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所述面板得以被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外接系统为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操作组件;其中当所述操作组件成功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所述电子设备得以被解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外接系统为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操作组件;其中当所述操作组件未成功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所述操作组件得以阻止所述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不与用户身份验证相关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外接系统具有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耦联于所述操作组件;其中当所述操作组件成功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所述应用程序得以被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操作组件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在所述外接系统上生成提示事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包括:
一虹膜识别组件,用于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
一人脸识别组件,用于捕获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包括:
用于捕获一用户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的一人脸识别组件;
用于捕获所述用户虹膜特征的一虹膜识别组件;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
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利用藉由所述虹膜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修正藉由所述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的系统的在线支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α)响应在线支付事件;
(β)生成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提供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
(γ)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一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当成功匹配时,所述在线支付事件响应成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步骤(α)之后,生成提示事件,以提示所述用户进行用户身份信息验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在线支付事件响应失败超过预设次数时,锁定所述在线支付事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其包括一虹膜摄像模组,以采集用户的双眼虹膜图像数据,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
一图像传感器芯片,其提供像素数量,并使双眼区域的像素数量满足至少10pixels/mm,双眼区域总像素分辨率至少1920×800,以满足虹膜识别算法的最低要求;
一镜头组件,用于将被拍摄物体成像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其中所述镜头组件以用户的瞳孔区域为大致聚焦点,拍摄范围覆盖双眼区域,并且在双眼区域的解像力满足至少450LW/PH;以及
一可印刷电路板组件,用于贴装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与所述镜头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至少一补光组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一镜头、一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以及一镜座,其中所述镜座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所述镜头与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被所述镜座支撑,以使得经由所述镜头的光信号通过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之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转换成电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的覆盖范围不小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覆盖范围,以供为用户的双眼区域补充光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补光组件为红外LED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得以在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补光组件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以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集成一个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补光组件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具有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值选自0度~45度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可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刷电路板选自Flex板和PCB板的一种或其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的制造方法,用于采集用户的双眼虹膜图像数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可印刷电路板组件上贴装一图像传感器芯片;
(b)将一镜头组件笼罩地装配到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部;以及
(c)调节所述镜头组件的位置,使在设定距离下生成清晰的虹膜特征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配置一补光组件,作为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的补充光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补光组件的发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以用户的瞳孔区域为大致聚焦点,所述补光组件为双眼区域提供补充光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镜头组件组装成红外虹膜摄像模组,所述补光组件为红外LED发光元件;其中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得以在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一镜头、一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以及一镜座,其中所述镜座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所述镜头与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被所述镜座支撑,以使得经由所述镜头的光信号通过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之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转换成电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提供像素数量,并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在双眼区域的像素数量满足至少10pixels/mm,双眼区域总像素分辨率至少1920×800,以满足虹膜识别算法的最低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在双眼区域的解像力满足至少450LW/PH。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像素点直径为D,水平最大输出像素数为X,竖直最大输出像素数为Y;设定用户的双眼虹膜识别最远距离c,根据虹膜识别算法对像素的最低要求N pixel/mm,在最远距离c时需要满足此最低要求是在f范围内保证像素数量不小于f*N,对应的所述图像传感芯片的像面大小为f*N*D;
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有如下比例关系:(f*N*D)/f=a/(c-a);在N,D,c已知的情况下,计算得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1的焦距a:a=c*D*N/(D*N+1);
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X*D/e=a/(c-a);计算得出在最远距离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最大拍摄范围e:e=X*D*(c-a)/a;
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b-a)/a=f/(X*D);计算得出所述双眼虹膜识别最近距离b:b=[f/(X*D)+1]*a;
并且,根据直角三角形函数关系:tan(β/2)=(e/2)/(c-a),计算得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β:β=2*arctan[(e/2)/(c-a)。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其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一第一镜片,其具有一第一镜片像侧面以及一第一镜片物侧面,且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一第二镜片,其具有一第二镜片像侧面以及一第二镜片物侧面,且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为凹面;以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一第三镜片,其具有一第三镜片像侧面以及一第三镜片物侧面,且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三镜片的至少一个侧面为非球面,并且一光阑位于一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
TTL/f<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镜片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
0.6<f1/f<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的有效半径为SD32,其满足下列条件:
0.6<SD11/SD32<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如下条件:
0.2<CT1/f<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CT2,其满足条件:
0<CT2/f<0.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Fno为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光圈值,其满足条件:Fno<2.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镜片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的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的有效半径为SD32;所述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CT2,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至少满足下述的两个或多个条件的组合:
条件1:TTL/f<0.9;
条件2:0.6<f1/f<1.0;
条件3:0.6<SD11/SD32<1.5;
条件4:0.2<CT1/f<0.5;
条件5:0<CT2/f<0.1;以及
条件6:Fno<2.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光学镜组用于形成一虹膜摄像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为凸面或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为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为凸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三镜片的制作材料选自玻璃和塑料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摄像模组,其包括:
一图像感应器芯片,其具有一成像面;以及
一摄像光学镜组,其采集的光信号得以在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转换成电信号,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进一步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一第一镜片,其具有一第一镜片像侧面以及一第一镜片物侧面,且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一第二镜片,其具有一第二镜片像侧面以及一第二镜片物侧面,且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为凹面;以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一第三镜片,其具有一第三镜片像侧面以及一第三镜片物侧面,且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为凹面;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三镜片的至少一个侧面为非球面,一光阑位于一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虹膜摄像模组还包括一红外滤光片,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镜片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的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的有效半径为SD32;所述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CT2,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至少满足下述的一个或多个条件的组合:
条件1:TTL/f<0.9;
条件2:0.6<f1/f<1.0;
条件3:0.6<SD11/SD32<1.5;
条件4:0.2<CT1/f<0.5;
条件5:0<CT2/f<0.1;以及
条件6:Fno<2.6。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虹膜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个优选实施例的虹膜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虹膜识别装置与后台处理组件的关系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不同实施方式的虹膜识别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虹膜摄像模组与补光组件在用户面部覆盖区域范围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补光组件的发光角度与发光强度关系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虹膜摄像模组与补光组件的偏移角度和偏移距离示意图。
图8A、图8B、图8C和图8D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应用过程示意图。
图9A和图9B分别是用户的虹膜区域在不同的光源条件下的亮度变化示意图。
图10为虹膜识别应用中的补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A、图11B和图11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虹膜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虹膜识别装置的视场角关系示意图。
图13和图14是双眼区域在人脸区域的比例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虹膜摄像模组与人脸摄像模组的关系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虹膜识别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框图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虹膜识别装置的另个变形实施方式的框图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虹膜识别装置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框图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框图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框图示意图。
图24A和图24B本发明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一的操作组件所执行的命令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二的操作组件所执行的命令示意图之一。
图30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二的操作组件所执行的命令示意图之二。
图31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三的操作组件所执行的命令示意图之一。
图32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三的操作组件所执行的命令示意图之二。
图33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四的操作组件所执行的命令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式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示意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反光斑生成位置示意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参数分布示意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虹膜摄像模组的制造过程流程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图4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4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图4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图4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图4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4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图4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5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图5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5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5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图5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图5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5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图5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6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图6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图6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图6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图64是根据本发明的虹膜摄像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结合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虹膜识别应用中的补光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包括一虹膜摄像模组10、至少一补光组件20、一可印刷电路板30、以及其他可能的构件。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并且在后续能够与所述补光组件20配置在一起,以形成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补光组件20分别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的相应位置,以使得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补光组件20能够相互适配,从而,形成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可以是Flex板或PCB板,并且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补光组件20之后,确保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能够被应用在多种外接系统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接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诸如保险柜等保险装置,诸如移动电子设备、个人数字助理、个人电脑等智能设备,以及诸如在线支付程序等应用程序。
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还可以一后台处理组件200可通信地联接,以使得藉由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采集的用户的相应特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诸如分析、计算、匹配等处理。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其也可以与其他识别装置来搭配用来采集诸如面部特征、指纹特征、声音特征等生物特征,以便于在后续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从而,确保用户的信息的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可以被实施为一个微处理器,并且在制造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过程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可以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从而,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可以被快速且有效地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处理。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集成化程度高,以能够在制备所述外接系统时,节省装配的成本。
如图3A是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可以在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声预设一数据接口101,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具有一连接端201,通过所述连接端201与所述数据接口101的耦接,可以将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从而,实现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图3B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等。
也就是说,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之间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以使得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如图4A和图4B所述,在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不同数量的所述补光组件20,并且每所述补光组件20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被调整。例如,所述补光组件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其被配置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相应位置,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提供补充光源,从而,使得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片的品质更高;所述补光组件2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其被对称地配置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相应位置,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提供补充光源。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组件20的数量还可以是更多,并且每所述补光组件20环设于所述虹膜识别模组10,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的阐述过程中揭露的所述补光组件20的数量和位置仅作为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的优选,而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也就是说,为了提高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的可靠性,可以藉由所述补光组件20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至少一个方位提供补充光源,从而,在使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用户的虹膜的反光斑能够减少,或者生成的反光斑能够位于虹膜之外的诸如巩膜等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进行的拍摄为红外光黑白拍摄,用户所处的普通环境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红外光线支撑这一取景拍摄的过程,从而,通过所述补光组件20可以提供补充的光源,来获得高品质的承载有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片。
因此,所述补光组件20所提供的光源为led红外光光源,以符合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拍摄的需要,并且在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对用户的虹膜特征进行采集时,为用户的双眼区域补充红外光,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优选为红外摄像模组,从而,在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虹膜区域的特征时,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外界可见光产生的干扰,而且,所述补光组件20的使用,也不会使用户的双眼区域感觉不适,从而,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对双眼区域图像取景拍摄的同时,在用户的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而且,通过led红外光,还能够提高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精度,进而,提高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进行用户身份识别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组件20包括一发光元件21,其中所述发光元件21优选为红外LED发光元件,以在确保所述补光组件20能够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提供足够的补充红外光的情况下,降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能量耗损,以及避免对用户的眼睛造成的损伤。
如图5所示,在藉由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的过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能够覆盖在用户的面部区域为内部区域,以使得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在采集用户虹膜特征时,其聚焦点大致位于用户的虹膜区域,更优地,该聚焦点大致位于用户的瞳孔区域;相应地,所述补光组件20能够覆盖在用户的面部区域为外部区域,以使得所述补光组件20覆盖在用户的面部区域始终包含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覆盖在用户的面部区域,并且用户的至少一只眼睛位于内部区域。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补光组件20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提供补充红外光源。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补光组件20的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被设置小于90度,以使得所述补光组件20所提供的补充的红外光源能够被有效地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补光组件20的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被设定为小于45度,从而,能够在确保所述补光组件20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提供足够的补充红外光源的情况下,降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能量耗损。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述补光组件20的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强度随着发光角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图6所示,随着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的增加,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强度逐渐变小,并且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强度与发光角度呈函数变化。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对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强度与发光角度的测试结果显示,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处于0度至45度之间时,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强度变化平缓,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处理45度至90度之间时,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强度变化剧烈。
由图6示出的信息可知,在理想情况下,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为0度时,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强度最大,此时,所述发光元件21所耗损的能量也最少。在本发明的具体应用中,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之间具有一预设距离,为了使得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之间能够同时作用于一个目标(如用户的虹膜等区域),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之间具有角度。根据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测试结果可知,当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小于45度时,能够消耗最少的能量,这时,为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最佳配置状态。
如图7所示,定义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补光组件20的轴间距为x,所述补光组件20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并且,通过公式tanθ=z/x,可以确定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补光组件20之间的偏移值。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z处于确定的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可以确定x的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补光组件20之间的偏移值。
值得一提的是,当θ的角度合理时,可以使得所述发光元件21在用户的虹膜上形成的反光斑减少,或者使得该反光斑处于用户的诸如巩膜等区域,以避免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对用户的虹膜特征进行取景拍摄时,生成的反光斑对图像的品质造成干扰。如图8A、图8B、图8C和图8D示出了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在不同的状态下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效果,实验证明,红外光源的补充以及本发明中所配置的所述补光组件20的角度和光源强度,能够使得该反光斑不会干扰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对用户的虹膜特征的采集。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θ的角度优选为小于45度,也就是说,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之间的角度优选为小于45度。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所述补光组件20的强度无法满足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进行用户的虹膜特征采集时的亮度需要时,一方面还增加所述发光元件21的亮度,另一方面,可以为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配置两个或以上的所述补光组件20。
如图9A和图9B所示分别是用户的虹膜区域在不同的光源条件下的亮度变化示意图。
如图9A所示,在自然光条件下,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对用户的虹膜特征进行采集时,用户的虹膜区域的亮度大致呈梯度变化,这种情况下,导致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的品质较差,无法满足用户身份识别的要求,从而,导致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效率低下,且精确度很难得到保证。
如图9B所示,在使用所述补光组件20为用户的虹膜区域提供补充光源之后,利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对用户的虹膜特征进行采集时,用户的虹膜区域的亮度比较平均,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品质,依此,来提高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的品质,对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运算速度和逻辑的复杂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识别范围产生影响。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品质高时,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逻辑设计的复杂度能够降低,从而,对用户的身份识别所消耗的时间越短。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能够实现长距的用户虹膜识别,其通过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IMAGE SENSOR的PIXELSIZE的小型化,横向PIXELQUANTITY多量化的选择方式,再结合LEN HFOV的设计值控制来延长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识别距离,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实现长距离的用户虹膜识别。
具体地说,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IMAGE SENSOR通过提供直径较小的像素点,并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在双眼区域的像素数量满足至少10pixels/mm,双眼区域总像素分辨率至少1920×800,以满足虹膜识别算法的最低要求。并且,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在双眼区域的解像力满足至少450LW/PH(0.8F)。
相应地,如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应用中的补光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一虹膜摄像模组10,以用户的瞳孔为大致聚焦点,通过捕获从聚焦点向四周的均匀的亮度来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以及
(b)藉由至少一补光组件20为用户的眼部区域提供补充光源,以在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
如图11A至图12所示,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还配置有一人脸摄像模组40,其中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可以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以使得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能够同时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及虹膜特征,从而,通过增加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捕获的用户的特征的信息,来提高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进行用户身份识别的精度。
如图11A所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与所述补光组件20被集成化一个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可以采集用户的一个眼睛的虹膜特征,也可以采集用户的两个眼睛的虹膜信息,所述补光组件20为被采集的眼睛的虹膜区域提供补充光源,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可以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并且在后续,被采集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及虹膜特征得以被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具有较高的像素分辨率,可达至少1920×800,以在用户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使其生成的图像具有较高的品质;相应地,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可以具有较低的像素,以在确保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实际使用价值的基础上,降低其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用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采集用户的虹膜及面部特征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可以同时采集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也可以分别采集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然后在后续藉由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处理。
如图11B和图11C所示,在利用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采集用户的虹膜及面部特征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在用户的面部覆盖的范围为区域1,所述补光组件20在用户的面部覆盖的范围为区域2,相应地,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在用户的面部覆盖的范围为区域3,其中用户的眼睛位于区域1内,并且区域1、区域2和区域3的关系为:区域3的面积包含区域2的面积,区域2的面积包含区域1的面积。
从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还可以兼具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然后在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处理用户的生物特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虹膜特征修正藉由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采集的虹膜特征,依此,来进行用户的身份识别。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位置进行调整,可以满足或改变上述揭露的各区域的位置和包含关系。
如图12所示,定义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为用户的双眼长度方向,定义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垂直视场角为用户的双眼宽度方向;相应地,定义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水平视场角为人脸长度方向,定义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垂直视场角为人脸宽度方向。在设置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之间的角度时,为了确保所述补光组件20的所述发光元件21产生的光源能够覆盖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所能够覆盖的区域,所以,所述补光组件20的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所述补光组件20的覆盖范围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在同一投影范围内的覆盖范围。
另外,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垂直视场角。这样,可以使得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作用范围能够覆盖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作用范围。
参考图13和图14,从水平方向来看,人眼区域的宽度距离大致占据人脸区域的宽度距离的3/5;相应地,从纵向方向来看,人眼区域的垂直距离大致占据人脸区域的垂直距离的1/6,并且人眼区域位于人脸区域的3/6处(参照图14所示的方向)。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人眼区域的宽度距离与垂直距离,以及人眼区域在人脸区域的位置,对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和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位置的设置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0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纵向设置时,设定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用户的面部的距离为30cm-40cm(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相对于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来说,30cm-40cm是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有效识别距离)。
在30cm-40cm的距离范围内,可以将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设定在大致30度,垂直视场角设定在大致15度;相应地,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水平视场角设定在大致60度,垂直视场角设定在大致38度。为了使得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识别的区域范围在覆盖所述用户的面部区域的同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识别区域可以覆盖在所述用户的双眼区域,此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相对距离被设定相距大致29mm。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水平设置时,通过分别设定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合适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得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相对距离。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设定的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与所述用户的面部距离被改变之后,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来实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之间的相对距离来实现。
如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还可配置一指纹采集组件50,以供采集用户的指纹特征,其中所述指纹采集组件50耦连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从而形成生物识别装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指纹采集组件50采集的用户的指纹特征可以用来辅助通过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依此,提高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可靠性。
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还包括一声音采集组件60,以供采集用户的声音特征,其中所述声音采集组件60耦连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声音采集组件60采集的用户的声音特征可以用来辅助通过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依此,提高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的可靠性。
相应地,如图1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可印刷电路板30上贴装一虹膜摄像模组10;以及
(B)配置至少一补光组件20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提供补充光源;其中每所述补光组件20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21,每所述发光元件21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应用了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虹膜识别装置100。具体地说,如图19和图20所示,分别描述了不同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包括一虹膜识别组件102、一人脸识别组件104以及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分别用来捕获一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在之后,将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传送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后续的处理。
如图2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还包括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可以分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以使得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并且,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在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后生成的所述图片数据流202被有效地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
在如图22所示的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分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可以设置于或被提供在一外接系统300上,并且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可以通过接入端口与所述外接系统300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所述外接系统300连接,既是说,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可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作为优选的示例,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可以通过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等方式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
如图19所示,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能够被集成在所述外接系统300上,并且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与所述外接系统300之间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线等有线传输或者诸如蓝牙、Wi-Fi等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以使得藉由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获取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能够被有效地传输至所述外接系统300上。
结合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如图20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还可以被应用在传统的所述外接系统300上,以使得通过在传统的所述外接系统300上,接入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来实现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与所述外接系统300的安装。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与所述外接系统300之间可以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耦接,也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从而,方便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接系统300可以被实施为一装置302和/或一电子设备304和/或具有应用程序306等,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能够与所述装置302、所述电子设备304与所述应用程序306之间可通信地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接系统300包括但不限于门禁设备、保险装置、移动通讯设备、手持电子设备、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外接系统300还包括两项及两项以上的组合。还应当理解,所述外接系统300仅作为一示例来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揭露,以帮助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300还可以包括比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更多或更少,或者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300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
如图23所示,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进一步包括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可以通过对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区域进行取景拍摄来获得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并在后续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为了使得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具有较高的取景质量,还可以在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的必要位置设置一些具有诸如补光作用的元件,来配合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捕获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的质量,对于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在后续的运算速度和逻辑的复杂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的识别范围和能力产生影响。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获取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的质量越高时,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的逻辑设计的复杂度越低,从而,藉由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识别所消耗的时间越短。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能够实现长距的用户虹膜识别,其通过IMAGE SENSOR的PIXELSIZE的小型化,横向PIXELQUANTITY多量化的选择方式,再结合LEN HFOV的设计值控制来延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的识别距离,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实现成距离的用户虹膜识别。
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还包括一人脸摄像模组40,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并在后续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使得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具有较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的成像品质,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提供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具有较高的像素,以用于获得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只需要捕获所述用户500的一个眼睛的虹膜特征,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可以同时捕获所述用户500的双眼的虹膜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质量。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提供的所述人脸摄像模组40可以具有较低的像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用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可以同时获取图像,也可以分别获取图像,然后通过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对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捕获的特征进行整合处理,以生成相关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可以捕获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可以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然后,所述图片数据流202被分别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计算并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些实施例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可以分别捕获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和虹膜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可以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然后所述图片数据流202被分别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计算,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在处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的过程中,可以藉由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识别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修正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识别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从而,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如图12所示,定义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的水平视场角为人脸长度方向,定位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的垂直视场角为人脸宽度方向。如图24A和图24B所示,在利用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在所述用户500的面部覆盖的范围大致为区域1,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在所述用户500的面部覆盖的范围大致为区域2,其中所述区域1被包含在所述区域2中,以使得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所识别的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包含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所识别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的位置进行调整,可以满足在上述揭露的各组件覆盖在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的区域之间的包含关系和位置关系。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的位置关系或者取景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被自动地调整,以及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的曝光量还可以自动地控制,以使得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以满足所述用户500的使用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捕获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之后,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通讯线等有线连接或诸如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方式,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后续的计算等处理。优选地,该传输方式设定USB data Endpoint(USB数据终端)来进行传输,其优势体现在,该USB数据终端能够对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获取的所述图片数据流202同时进行控制和处理,以提高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的识别速度。
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能够对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捕获的图像同时进行处理,并且还能够实现黑白和彩色图像之间的转化,以提高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的识别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还可以作为植入式设备,被配置在传统的所述外接设备300上,并配合所述外接设备300的操作系统来形成所述植入式识别系统。从而,有效地确保所述用户500的信息安全。
如图19和图20的示例,所述外接系统300进一步包括一操作组件308,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得以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操作组件308,所述操作组件308进一步包括一信息库3082,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生成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得以被所述操作组件308调用,并且所述操作组件308还调用所述信息库3082中预存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并与重新生成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以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进行验证。
具体地说,在所述用户500需要使用所述外接系统300时,首先,所述外接系统300驱动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对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进行取景,并在后续分别生成承载有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的所述图片数据流202,并进一步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中;其次,所述操作组件308可以分别调用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3082中预存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则所述用户500可以继续操作所述外接系统300,如果对比失败,则所述外接系统300保持原状态。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可印刷电路板30上分别贴装一虹膜识别组件102与一人脸识别组件104;以及
(b)通信地连接一后台处理组件200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分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也就是说,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可以分别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耦接,并且当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时,可以实现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和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之间的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贴装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或者
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
也就是说,可以将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上,以将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集成在一起,以方便使用;也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可印花电路板108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进行可通信地连接,以保证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部特征的构建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捕获一用户500的面部特征,通过一人脸识别组件104捕获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一后台处理组件200;
(B)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通过一虹膜识别组件102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以及
(C)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并传输至一操作组件308进行编码处理,以构建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步骤(B)还可以在所述步骤(A)之前完成或者所述步骤(A)和所述步骤(B)同时完成;从而,先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再捕捉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或者同时捕捉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面部特征的构建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通过一人脸识别组件104捕获一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一后台处理组件200;
(ii)通过一虹膜识别组件102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以及
(iii)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使用藉由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捕获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修正藉由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捕获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传输至一操作组件308进行编码处理,以构建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
相应地,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步骤(ii)还可以在所述步骤(i)之前完成或者所述步骤(i)和所述步骤(ii)同时完成;从而,先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在捕捉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或者同时捕捉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
如图25和图26所示,为所述外接设备300被实施为所述装置302时的示意图,其中所述装置302包括一操作组件308,所述操作组件308进一步包括一信息库3082,一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可以被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以在后续能够被所述操作组件308顺利地调用。被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被配置在所述装置302上,通过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的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能够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在所述操作组件308中,能够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从而,来实现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的验证。
具体地说,所述装置302进一步包括一面板3022,所述面板3022封闭在所述装置302上,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可以被实施为提供在所述面板3022上,通过所述操作组件308与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的配合,可以实现控制所述面板3022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
如图26所示,所述操作组件308和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控制所述装置302的所述面板3022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过程中:
所述操作组件308检测所述用户500与所述装置302的交流,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200是否进行用户身份验证;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不需要进行所述用户500身份验证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装置302的所述面板3022保持锁定状态;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需要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验证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的获取;
通过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获取的用户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转化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一步传输至所述操作组件308;
所述操作组件308将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装置302的所述面板3022保持锁定状态;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匹配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装置302的所述面板3022处于开锁状态。
相应地,如图2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c)藉由设置于一装置302的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一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d)匹配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一操作组件308的一信息库3082中预存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以及
(e)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匹配成功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装置302的一面板3022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步骤(c)之前,还包括步骤:
预存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于所述信息库3082。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步骤中,可以藉由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分别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在经由所述操作组件308将其转化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之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以便于在所述装置302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所述操作组件308可以方便且快速地调用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从而,缩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进行所述用户500身份验证的时间。
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完成上一次验证过程之后,所述操作组件308与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可以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便于进行下一次验证。
如图28至图30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应用方式的示意图,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接设备300被实施为所述电子设备304,其中所述电子设备304包括预设有操作系统的一操作组件308,所述操作组件308进一步包括一信息库3082,一用户500可以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预存其身份信息,以便于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能够被所述操作组件308调用,并与捕获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子设备304的所述操作组件308中预存的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IOS、ANDROID、LINUX、UBUNTU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所述电子设备304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用户500通常会为所述电子设备304加设诸数字密码等身份验证方式,也就是说,在所述用户500每次使用所述电子设备304之前,所述电子设备304都需要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如图29所示,上述所述电子设备304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的过程为:
所述操作组件308检测所述用户500与所述电子设备304的交流,并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是否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验证;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不需要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验证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电子设备304保持锁定状态;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需要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验证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进行用户虹膜及面部特征的获取;
通过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同时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一步传输至所述操作组件308;
所述操作组件308将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与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电子设备304保持锁定状态;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匹配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电子设备304处于解锁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电子设备304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操作组件308阻止所述用户500与所述电子设备304之间不与用户身份验证相关的其他操作。
还值得一提的时,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需要进行用户身份验证时,在所述电子设备304上生成提示事件,如可视提示或声音提示等,以辅助用户进行下一个步骤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电子设备304初次设定时,在所述操作组件308的所述信息库3082中,录入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的信息,以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生成预存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更多地,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电子设备304恢复初始设置时,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预存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被清除,并且在所述电子设备304提示设定时,再次录入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的信息,以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生成预存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相应地,如图3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4的解锁方法,用于对一电子设备304解锁,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f)捕获一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g)匹配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电子设备304的一信息库3082中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以及
(h)当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匹配时,所述电子设备304得以被解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步骤(f)中还包括步骤:
藉由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电子设备304的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包括:
一虹膜识别组件102,用于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
一人脸识别组件104,用于捕获所述用户500的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200,其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以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所述步骤(f)中还包括步骤:
藉由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电子设备304的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包括:
一虹膜识别组件102,用于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
一人脸识别组件104,用于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202;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200,其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以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操作组件308与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还可以进行所述电子设备304中对具体应用程序的操作时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验证。如图3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304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3042,在所述应用程序3042被下载并安装完成之后,所述用户500可以对所述应用程序3042添加用户身份验证程序,此时,需要在所述操作组件308中录入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或者从所述信息库3082中调取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的信息,作为所述应用程序3042的预存用户信息。
相应地,在对所述应用程序206添加用户身份验证程序的过程中,所述操作组件308需要执行如图32的指令:
通过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同时获得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转化成用户信息,进一步传输至所述操作组件308;
所述操作组件308接受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并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对所述应用程序3042的用户身份验证程序设定失败;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与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匹配时,对所述应用程序308的用户身份验证程序设定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对所述应用程序3042设定用户身份验证程序和所述电子设备304的解锁程序时被匹配的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中的用户身份一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非用户对所述电子设备304中的所述应用程序3042进行用户身份验证程序的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对所述应用程序3042设定用户身份验证程序完成之后,在所述电子设备304上生成提示事件,如可视提示或声音提示等,以辅助用户进行下一个步骤的操作。
如图31所示,在执行所述应用程序3042时,所述操作组308需要对所述用户500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其过程为:
所述操作组件308检测所述用户500与所述应用程序3042的交流,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是否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验证;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不需要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验证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电子设备304返回其他所述应用程序3042;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需要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验证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的获取;
通过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同时获得用户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转化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一步传输至所述操作组件308;
所述操作组件308将该用户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用户信息进行比对;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所述应用程序3042不被执行;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匹配时,所述应用程序3042被执行。从而,完成对所述应用程序3042的用户身份验证程序的设定和对所述应用程序3042的执行过程。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的应用方法,用于实现一用户500与一外界系统300的交流,其中所述外接系统300包括一操作组件308,所述操作组件308进一步包括一信息库3082,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II)藉由所述操作组件308将生成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3082中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以及
(III)当匹配成功时,所述用户500得以与所述外接系统交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步骤(I)之前还包括步骤:
藉由所述操作组件308检测所述用户500与所述外接系统300的交流;以及
驱动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信息库3082预存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藉由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以预存在所述信息库3082。
如图3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的系统在线支付方法,在该在线支付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具体地说,在线支付过程中,所述操作组件308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的验证过程为:
响应在线支付事件;
所述操作组件308接受所述在线支付事件的响应,并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是否进行用户身份验证;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不需要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验证时,所述在线支付事件的响应无效;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需要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身份验证时,所述操作组件308控制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进行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及面部特征的获取;
通过所述虹膜识别组件102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104同时获得用户的虹膜及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图片数据流202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所述后台处理组件200将所述图片数据流202转化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一步传输至所述操作组件308;
所述操作组件308将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202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202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所述在线支付事件响应失败;
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判断该用户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202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匹配时,所述在线支付事件响应成功。从而,实现所述在线支付事件响应的过程中,对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的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操作组件308多次判断该用户信息与预存在所述信息库2022内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不匹配时,所述在线支付事件被锁定。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在线支付事件被锁定后,可以通过其他的程序,如恢复初始化设置、客服在线验证或者等效的实施方式,对所述在线支付事件进行解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
相应地,如图1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的系统的在线支付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α)响应在线支付事件;
(β)生成一用户500的身份信息,提供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400捕获所述用户500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以及
(γ)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与一信息库3082中的所述用户500的身份信息;其中当成功匹配时,所述在线支付事件响应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其能够与一后端处理器700可通信地联接,其中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用于采集用户的双眼虹膜特征,其包括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所述补光组件12、以及其他可能的构件。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组件20被配置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其中所述补光组件20得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捕获用户的双眼虹膜特征时,为用户的双眼区域提供补光光源,并且所述补光组件11能够在用户的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这样,可以使得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更加的清晰。
在通过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的过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能够以用户的瞳孔为大致聚焦点,通过捕获用户的双眼图像,来精确地获得用户的双眼虹膜区域的特征图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示例,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包括一图像传感器芯片111、一镜头组件112以及一可印刷电路板组件113,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得以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113上,所述镜头组件112覆盖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的上部,也就是说,所述镜头组件112将所拍摄的双眼区域成像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的感光区域,在后续,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能够将承载有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经过模数转换及图像处理后获取到清晰的双眼虹膜特征图像,然后传输至所述后端处理器700,以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
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使用的过程中,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提供像素数量,并使双眼区域的像素数量满足至少10pixels/mm,双眼区域总像素分辨率至少1920×800,以满足虹膜识别算法的最低要求,从而,确保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能够获取清晰的承载有用户虹膜特征的图像。
所述镜头组件112用于将被拍摄物体成像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的感光区域;其中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镜头组件112以用户的瞳孔区域为大致聚焦点,拍摄范围覆盖双眼区域,并且在双眼区域的解像力满足至少450LW/PH(0.8F)。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113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30,其中所述可印刷电路板30可以选自Flex板或PCB板的一种,以确保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后端处理器700可以被提供在装置或电子设备上,其中装置或电子设备也包括便携式装置或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与装置或电子设备之间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线诸如并行接口、MIPI接口、LVDS接口等传输接口进行联接,以使得藉由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获取的用户虹膜特征的图像能够被最终传输至装置或电子设备。
还值得一提的是,装置或电子设备包括但并不限于门禁设备、保险装置、移动通讯设备、手持电子设备、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装置或电子设备还包括两项及两项以上的组合。还应当理解,装置和或电子设备仅作为一实例来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揭露,以帮助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装置或电子设备可以比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更多或更少,或者装置电子设备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
所述补光组件20被提供并配置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特别地,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被集成为一个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以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并在后续,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和认证,从而,方便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补光组件20优选为红外LED发光元件,从而,所述补光组件20产生的光源为LED红外光,以在所述摄像模组11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的过程中,为用户的双眼区域补充红外光,从而,使得用户的虹膜区域具有均匀的亮度,这样,可以使得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能够更加精确地捕获用户的虹膜特征,以提高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获取的用户虹膜特征的精确度。而且,所述补光组件20在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提供补充光源时,不会对用户的眼睛产生刺激的感觉。即是说,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的使用不会影响用户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补光组件20优选为红外LED发光元件,可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20能够为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提供足够的补充红外光的情况下,降低所述补光组件20的能量耗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优选为红外摄像模组,从而,在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双眼的虹膜特征时,可以减少可见光对图像成像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依此,获得更佳的图像效果。
具体地说,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所述镜头组件112进一步包括一镜头1121、一镜座1122、一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1123以及其他的可能的构件,所述镜座1122得以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113上,所述镜头1121与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1123被所述镜座1122所支撑,其中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拍摄物体时,物体上的反射光线得以依次通过所述镜头1121与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1123,再成像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上,从而,在所述传感器芯片111上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1123可以滤除通过所述镜头1121的可见光部分,仅允许红外光部分通过,也就是说,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所接受的经由所述镜头1121部分的光线,为承载有用户的虹膜特征的红外光,从而,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可见光对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获取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造成的干扰。
如图5所示,定义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为用户的双眼长度方向,定义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垂直视场角为用户的双眼宽度方向。在选择并设置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之间的角度时,为了确保所述补光组件20产生的光源能够覆盖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所能够覆盖的区域,所以,所述补光组件20的发光角度需要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所述补光组件20的覆盖范围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在同一投影范围内的覆盖范围。
详细地,在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的过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摄像区域能够覆盖在用户的双眼区域被定义为内部区域,以使得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在获取用户的虹膜特征时聚焦点能够位于用户的虹膜区域内部或附近,更优地,该聚焦点位于用户的瞳孔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内部区域的面积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的设定角度相关。
相应地,所述补光组件20的发光区域能够覆盖在用户的双眼区域被定义为外部区域,由于所述补光组件20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从而,所述补光组件20覆盖在用户的双眼区域始终包含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覆盖在用户的双眼区域。通过这种方式,所述补光组件20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提供补充光源。
可以理解的时,所述补光组件20的发光角度被设置小于90度时,所述补光组件20的所提供的红外光源能够被有效地利用。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次检测,当所述补光组件20的发光角度选自0度至45度之间时,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配置效果最佳。而且,也能够在确保所述补光组件11为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提供足够的补充红外光的情况下,降低所述补光组件20的能量耗损。
如图7所示,定位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用户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补光组件20的轴间距为x,所述补光组件20的所述预设角度为θ,通过调整θ的大小,可以确定x的数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与所述补光组件20之间的偏移值,从而,确保制作完成的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其所述补光组件20覆盖在用户的双眼的区域能够始终包含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覆盖在用户的双眼的区域,以确保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θ的数值合理时,可以使得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用户的双眼的虹膜特征时,在用户的虹膜区域形成的反光斑减少,或者使得该反光斑远离用户的虹膜区域,例如,在所述补光组件20的作用下,该反光斑可以生成在用户的巩膜区域或瞳孔区域等其他的位置,从而,减少反光斑的形成干扰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双眼的虹膜特征的图像品质。
如图36所示,该反光斑的生成不会影响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双眼的虹膜特征的图像品质,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θ的合理角度为0度~45度之间。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所述补光组件20无法满足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进行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的亮度需要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增加所述补光组件20的亮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配置两个或超过两个的所述补光组件20。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供多个所述补光组件20的情况下,每所述补光组件20得以被均匀地设置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周围,并且同时调整每所述补光组件20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之间的角度和偏移值,从而,使得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在进行虹膜识别和用户认证时的精度更高。
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双眼的虹膜特征生成的图像品质,对于所述后端处理器700的运算速度和逻辑的复杂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识别范围产生影响。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质量高时,所述后端处理器700的逻辑设计的复杂度相应降低,从而,对用户进行认证所消耗的时间就越短。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能够在长距范围内对用户的虹膜特征进行采集。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通过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的像素点尺寸的小型化,横向像素点数量多量化的选择方式,再结合对所述镜头1121的水平视场角的设计值控制来延长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采集距离,从而,提高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的实际使用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传统的虹膜识别技术来说,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不仅可以用来采集用户的双眼虹膜特征,而且还能够对用户的单眼的虹膜特征进行采集,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7所示,用户的双眼虹膜区域的长度为f,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焦距为a,水平视场角为β,双眼虹膜识别最近距离为b,其正好覆盖用户的双眼虹膜区域。优先设定用户的双眼虹膜识别最远距离为c,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拍摄景深为d,在最远距离时水平最大拍摄范围为e。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的像素点直径为D,水平最大输出像素数为X,竖直最大输出像素数为Y;优先设定用户的双眼虹膜识别最远距离c,根据虹膜识别算法对像素的最低要求N pixel/mm,在最远距离c时需要满足此最低要求,即在f范围内保证像素数量不小于f*N,对应的所述图像传感芯片111的像面大小为f*N*D,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有如下比例关系:(f*N*D)/f=a/(c-a);在N,D,c已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焦距a:a=c*D*N/(D*N+1)。
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水平最大输出像素数X,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X*D/e=a/(c-a);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在最远距离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最大拍摄范围e:e=X*D*(c-a)/a。
同时,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b-a)/a=f/(X*D);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双眼虹膜识别最近距离b:b=[f/(X*D)+1]*a。
同时,根据直角三角形函数关系:tan(β/2)=(e/2)/(c-a),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β:β=2*arctan[(e/2)/(c-a)。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根据上述计算关系,可以得出本发明揭露的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600的相关尺寸,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改变设定最远拍摄距离c,或者变更不同像素点直径D的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或者变更不同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对像素数的最低要求N时,其他参数如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焦距a,最远距离时水平最大拍摄范围e,双眼虹膜识别最近距离b,以及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水平视场角β均需根据上述计算关系重新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但在上述所有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上述参数优选所述镜头组件112,优选所述镜头1121,满足解像力要求,匹配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11,构成上述揭露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达到上述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设计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可以具有超小的长宽高尺寸,例如,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长宽高的最小尺寸可以为5.5mm×5.5mm×3.91mm,更有利于被集成到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或虹膜识别装置的内部,从而,实现虹膜识别和身份认证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包括一摄像光学镜组,以用于对进入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0的光线进行处理。具体地说,如图39、图33、图49、图54以及图59所示分别披露了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光学镜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适用于制备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相应地,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包括一第一镜片1000、一第二镜片2000、一第三镜片3000、以及其他可能的构件。
从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物侧至像侧(如图39所示的从左侧到右侧)依次排列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所述第三镜片3000形成一个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并且同时形成一光轴穿过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与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中部,所述摄像光学镜组还包括一光阑,其位于一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镜片2000之间。并且在后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用于配合一图像感应器芯片111,以形成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具有一成像面1111,朝向所述摄像光学镜组,以供在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上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阑可以是耀光光阑、视场光阑等,其选择性地设置在所述被摄物于所述第二镜片2000之间的位置,例如,所述光阑被设置在所述被摄物与所述第一镜片1000之间,或者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000与所述第二镜片2000之间,其用于提高所述被摄物在所述成像面1111上的成像品质。
所述第一镜片1000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正屈折力,且能够缩短光学总长度,以用于缩小制成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体积,其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具有一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以及一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朝向所述成像面1111,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朝向所述被摄物,并且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为凸面。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为凹面。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凸面的曲率能够影响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视场角的值,也就是说,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凸面的曲率可以提升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视场角,并且,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采用非光滑的设计方案,特别地,在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周缘形成不同于中部的曲率,以修正因为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视场角的增加而产生的歪曲相差,从而,可以避免藉由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在成像后失真的情况。
另外,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凸面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正屈折力,以在保证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具有较大的视场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总长度,从而,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尺寸更小,以便于在后续被集成在诸如电子设备等装置上。
所述第二镜片2000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以用于修正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过大的正屈折力造成的相差。所述第二镜片2000具有一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以及一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朝向所述成像面1111,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朝向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并且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为凹面,以用于修正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佩玆伐和数,从而,在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中部和周缘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以有利于保证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制备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镜片曲率半径,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是凸面,根据镜片矢高,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可以是凸面,也可以是凹面,根据镜片以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
所述第三镜片3000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三镜片3000具有一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以及一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朝向所述成像面1111,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朝向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并且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为凹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为凸面。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与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中至少一个侧面为非球面,以满足藉由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制备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与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每个侧面都可以是非球面,以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与所述第三镜片3000设计成不同的形状,来配置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参数,从而,尽可能地消除像差。
更多地,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与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材料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塑料或玻璃的一种。例如,当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与所述第三镜片3000选择塑料材料制成时,可以使得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并且还能够降低其制造难度,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良率;当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与所述第三镜片3000选择玻璃材料制成时,可以增加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以在所述摄像光学镜组被制备成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时,藉由提高其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的品质。
在所述摄像光学镜组被配置之后,其空间位置稳定,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与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空间位置稳定不变,并且,所述第一镜片1000、所述第二镜片2000与所述第三镜片300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防止在组装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出现碰撞的情况。从而,提高藉由所述摄像光学镜组制备的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清晰,以增加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信息量,从而,在后续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可靠地认证。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至所述成像面111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的有效半径为SD32;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至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于光轴上的距离),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中心厚度为CT2(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至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于光轴上的距离);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光圈值为Fno。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至少满足下述的一个条件:
条件1:TTL/f<0.9;
条件2:0.6<f1/f<1.0;
条件3:0.6<SD11/SD32<1.5;
条件4:0.2<CT1/f<0.5;
条件5:0<CT2/f<0.1;以及
条件6:Fno<2.6。
值得一提的是,在下述对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将进一步地对本发明的内容和技术方案进行揭露。
实施例一:
结合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目的,如图39至图43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模组从物侧至像侧(如图39中所示的从左侧到右侧)依次为一第一镜片1000、一第二镜片2000与一第三镜片3000,在后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配置于一图像感应器芯片111,其中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朝向所述摄像光学模组的一侧面为成像面111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摄像光学模组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40之间还可以设置一红外滤光片4000,特别地,所述红外滤光片4000被提供在所述第三镜片3000与所述图像传感器40之间,以制备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并且使得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形成红外摄像模组,从而,在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红外滤光片4000可以过滤除红外光之外的其他的可见光,以避免外界的可见光作用于所述成像面1111干扰用户的虹膜特征在所述成像面1111的成像品质,从而,提高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镜片2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镜片3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为凸面,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为凹面,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为凹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为凸面。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为凸面。
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镜片2000之间,在所述摄像光学镜组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6各个条件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详细参数资料在表1-1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其中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光圈值Fno优选为2.2。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31
另外,关于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详细参数资料在表1-2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32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至所述成像面111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被实施为TTL=3.67。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其被实施为f=4.294,并且TTL/f=0.855,其符合条件1(TTL/f<0.9)的范围。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焦距为f1,其被实施为f1=2.671,并且f1/f=0.622,其符合条件2(0.6<f1/f<1.0)的范围。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焦距为f2,其被实施为f2=-4.098。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焦距为f3,其被实施为f3=-8.920。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的有效半径为SD32,其被实施为SD11/SD32=1.05,其符合条件3(0.6<SD11/SD32<1.5)的范围。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至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1/f=0.226,其符合条件4(0.2<CT1/f<0.5)的范围。
在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中心厚度为CT2(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至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2/f=0.058,其符合条件5(0<CT2/f<0.1)的范围。
如图40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2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如图41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2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如图42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2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如图43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2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实施例二:
如图44至图48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模组从物侧至像侧(如图44中所示的从左侧到右侧)依次为一第一镜片1000、一第二镜片2000与一第三镜片3000,在后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配置于一图像感应器芯片111,其中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朝向所述摄像光学模组的一侧面为成像面1111。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镜片2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镜片3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为凸面,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为凹面,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为凹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形成凸面。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为凹面。
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镜片2000之间,在所述摄像光学镜组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6各个条件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详细参数资料在表2-1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其中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光圈值Fno优选为2.0。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51
另外,关于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详细参数资料在表2-2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52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至所述成像面111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被实施为TTL=3.26。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其被实施为f=3.687,并且TTL/f=0.884,其符合条件1(TTL/f<0.9)的范围。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焦距为f1,其被实施为f1=2.301,并且f1/f=0.624,其符合条件2(0.6<f1/f<1.0)的范围。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焦距为f2,其被实施为f2=-5.171。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焦距为f3,其被实施为f3=-4.173。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的有效半径为SD32,其被实施为SD11/SD32=0.985,其符合条件3(0.6<SD11/SD32<1.5)的范围。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至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1/f=0.239,其符合条件4(0.2<CT1/f<0.5)的范围。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中心厚度为CT2(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至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2/f=0.081,其符合条件5(0<CT2/f<0.1)的范围。
如图45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0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如图46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0时,所述摄像光圈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如图47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0时,所述摄像光圈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如图48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0时,所述摄像光圈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实施例三:
如图49至图53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模组从物侧至像侧(如图49中所示的从左侧到右侧)依次为一第一镜片1000、一第二镜片2000与一第三镜片3000,在后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配置于一图像感应器芯片111,其中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朝向所述摄像光学模组的一侧面为成像面1111。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镜片2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镜片3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为凸面,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为凹面,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为凹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形成凸面。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为凸面。
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镜片2000之间,在所述摄像光学镜组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6各个条件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详细参数资料在表3-1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其中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光圈值Fno优选为2.4。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61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71
另外,关于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详细参数资料在表3-2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72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至所述成像面111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被实施为TTL=3.622。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其被实施为f=4.163,并且TTL/f=0.870,其符合条件1(TTL/f<0.9)的范围。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焦距为f1,其被实施为f1=2.693,并且f1/f=0.647,其符合条件2(0.6<f1/f<1.0)的范围。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焦距为f2,其被实施为f2=-5.845。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焦距为f3,其被实施为f3=-5.403。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的有效半径为SD32,其被实施为SD11/SD32=1.098,其符合条件3(0.6<SD11/SD32<1.5)的范围。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至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1/f=0.219,其符合条件4(0.2<CT1/f<0.5)的范围。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中心厚度为CT2(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至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2/f=0.067,其符合条件5(0<CT2/f<0.1)的范围。
如图50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4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如图51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4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如图52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4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如图53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4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实施例四:
如图54至图58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模组从物侧至像侧(如图54中所示的从左侧到右侧)依次为一第一镜片1000、一第二镜片2000与一第三镜片3000,在后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配置于一图像感应器芯片111,其中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朝向所述摄像光学模组的一侧面为成像面1111。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镜片2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镜片3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为凸面,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为凹面,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为凹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为凸面。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为凸面。
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镜片2000之间,在所述摄像光学镜组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6各个条件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详细参数资料在表4-1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其中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光圈值Fno优选为2.4。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81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91
另外,关于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详细参数资料在表4-2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592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至所述成像面111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被实施为TTL=3.699。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其被实施为f=4.234,并且TTL/f=0.867,其符合条件1(TTL/f<0.9)的范围。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焦距为f1,其被实施为f1=2.652,并且f1/f=0.626,其符合条件2(0.6<f1/f<1.0)的范围。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焦距为f2,其被实施为f2=-4.30。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焦距为f3,其被实施为f3=-8.749。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的有效半径为SD32,其被实施为SD11/SD32=1.065,其符合条件3(0.6<SD11/SD32<1.5)的范围。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至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1/f=0.215,其符合条件4(0.2<CT1/f<0.5)的范围。
在实施例四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中心厚度为CT2(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至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2/f=0.066,其符合条件5(0<CT2/f<0.1)的范围。
如图55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4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如图56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4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如图57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4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如图58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4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实施例五:
结合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目的,如图59至图63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模组从物侧至像侧(如图59中所示的从左侧到右侧)依次为一第一镜片1000、一第二镜片2000与一第三镜片3000,在后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配置于一图像感应器芯片111,其中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朝向所述摄像光学模组的一侧面为成像面1111。
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镜片2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镜片3000为负光焦度的镜片,以提供负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为凸面,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为凹面,所述第三镜片物侧面3200为凹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形成凸面。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为凹面。
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镜片2000之间,在所述摄像光学镜组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6各个条件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详细参数资料在表5-1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其中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光圈值Fno优选为2.0。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601
另外,关于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详细参数资料在表5-2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和揭露。
Figure BDA0001158739410000611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至所述成像面1111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被实施为TTL=3.721。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焦距为f,其被实施为f=4.154,并且TTL/f=0.896,其符合条件1(TTL/f<0.9)的范围。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焦距为f1,其被实施为f1=2.893,并且f1/f=0.697,其符合条件2(0.6<f1/f<1.0)的范围。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焦距为f2,其被实施为f2=-7.848。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焦距为f3,其被实施为f3=-5.342。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的有效半径为SD11,所述第三镜片3000的所述第三镜片像侧面3100的有效半径为SD32,其被实施为SD11/SD32=1.178,其符合条件3(0.6<SD11/SD32<1.5)的范围。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第一镜片1000的中心厚度为CT1(所述第一镜片像侧面1100至所述第一镜片物侧面1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1/f=0.243,其符合条件4(0.2<CT1/f<0.5)的范围。
在实施例五中,所述第二镜片2000的中心厚度为CT2(所述第二镜片像侧面2100至所述第二镜片物侧面2200于光轴上的距离),其被实施为CT2/f=0.07,其符合条件5(0<CT2/f<0.1)的范围。
如图60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0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色差曲线示意图。
如图61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0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象散曲线示意图。
如图62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0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畸变曲线示意图。
如图63所示,为光圈值选择在2.0时,所述摄像光学镜组的倍率色彩曲线示意图。
相应地,如图6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长距离采集用户的单眼或双眼虹膜特征,并具有清晰的图像,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包括一图像感应器芯片111,其具有一成像面1111;以及一摄像光学镜组,其采集的光信号得以在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上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从而,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虹膜摄像模组还包括一红外滤光片4000,其被配置在所述第三镜片3000与所述图像感应器芯片111之间,以用于过滤所述摄像光学镜组采集的光信号中的可见光部分,从而,提高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的图像的精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81)

1.一种由一虹膜识别装置进行的虹膜识别应用中的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包括一虹膜摄像模组和至少一补光组件,其中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至少一补光元件,其中所述补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以用户的瞳孔为大致聚焦点以捕获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其中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步骤:
(a.1)定义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覆盖的用户的面部区域为一内部区域和定义在所述内部区域的一瞳孔区域,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聚焦点和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被包含在所述瞳孔区域内;
(a.2)定义所述补光组件覆盖的用户的面部区域为一外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被包含在所述外部区域内;以及
(a.3)由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拍摄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以收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同时所述补光组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辅助光源;和
(b)藉由所述补光组件为所述用户的眼部区域提供补充光源,以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一可印刷电路板上分别贴装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具有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选自0度~45度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方法,其中每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补光方法,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为红外LED发光元件,以提供红外光源。
5.一种虹膜识别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可印刷电路板上贴装一虹膜摄像模组;和
(B)配置至少一补光组件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以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每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提供一人脸摄像模组,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人脸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摄像模组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垂直视场角。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可通信地联接于一后台处理组件,以用于处理藉由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采集的用户的虹膜特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具有一数据接口,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具有一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得以耦接于所述数据接口。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的无线连接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13.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其中每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和所述补光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人脸摄像模组,其中所述人脸摄像模组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其中所述人脸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摄像模组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垂直视场角。
18.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可通信地联接于一后台处理组件,以用于处理藉由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采集的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具有一数据接口,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具有一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得以耦接于所述数据接口。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其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的无线连接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其中θ在0度~45度之间。
24.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虹膜识别组件,用于捕获一用户的虹膜特征,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一人脸识别组件,用于捕获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提供在一外接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28.如权利要求24至27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无线连接方式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30.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捕获一用户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的一人脸识别组件;
用于捕获所述用户虹膜特征的一虹膜识别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
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利用藉由所述虹膜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修正藉由所述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33.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提供在一外接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35.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无线连接方式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36.一种植入式识别系统,其用于配置在一外接设备,其中所述外接设备包括一操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操作组件,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进一步包括:
一虹膜识别组件,用于捕获一用户的虹膜特征,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一人脸识别组件,用于捕获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以及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得以被传输至所述操作组件。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法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外接设备。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虹膜和人来呢识别系统与所述外接设备的通信方式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
41.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贴装于所述可印刷电路板;所述后台处理组件被提供在所述外接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43.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可印刷电路板上分别贴装一虹膜识别组件和一人脸识别组件;和
(b)通信地连接一后台处理组件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上贴装所述后台处理组件;或者
选择性地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46.如权利要求43至45中任一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无线连接方式选自Wi-Fi、Li-Fi、互联网、通信网络和蓝牙的一种。
47.一种面部特征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捕获一用户的面部特征,通过一人脸识别组件捕获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传输至一后台处理组件;
(B)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通过一虹膜识别组件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及
(C)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将所述图片数据流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并传输至一操作组件进行编码处理,以构建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
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构建方法,其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49.如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构建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还可以在所述步骤(A)之前完成或者所述步骤(A)和所述步骤(B)同时完成;从而,先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再捕捉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或者同时捕捉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
50.一种面部特征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通过一人脸识别组件捕获一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一图片数据流传输至一后台处理组件;
(ii)通过一虹膜识别组件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并生成所述一图片数据流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及
(iii)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利用藉由所述虹膜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修正藉由所述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被传输至一操作组件进行编码处理,以构建所述用户的面部特征;
其中在所述步骤(ii)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构建方法,其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52.如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中所述步骤(ii)还在所述步骤(i)之前完成或者所述步骤(i)和所述步骤(ii)同时完成;从而,先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在捕捉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或者同时捕捉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
53.一种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方法,以用于实现一用户与一外接系统的交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系统包括一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信息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藉由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II)所述操作组件将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预先存储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以及
(III)当匹配成功时,所述用户得以与所述外接系统交流;
其中在所述步骤(I)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包括用于捕获用户的虹膜特征的一虹膜识别组件和用于捕获用户的面部特征的一人脸识别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之前还包括步骤:
藉由所述操作组件检测所述用户与所述外接系统的交流;以及
驱动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在所述信息库预存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藉由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预存在所述信息库。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外接系统为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面板;其中当所述操作组件成功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所述面板得以被开启。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外接系统为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操作组件;其中当所述操作组件成功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所述电子设备得以被解锁。
58.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外接系统为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所述操作组件;其中当所述操作组件未成功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所述操作组件得以阻止所述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不与用户身份验证相关的操作。
59.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外接系统具有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耦联于所述操作组件;其中当所述操作组件成功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所述应用程序得以被执行。
60.如权利要求53至59中任一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在所述操作组件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所述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在所述外接系统上生成提示事件。
61.如权利要求53至59中任一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包括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62.如权利要求53至59中任一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包括
一后台处理组件,所述虹膜识别组件与所述人脸识别组件分别可通信地联接于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和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和面部特征分别生成一图片数据流,并传输至所述后台处理组件;
其中所述后台处理组件利用藉由所述虹膜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修正藉由所述人脸识别组件捕获的虹膜特征,以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63.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64.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水平视场角;相应地,所述人脸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大于所述虹膜识别组件的垂直视场角。
65.一种基于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的系统的在线支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α)响应在线支付事件;
(β)生成一用户的身份信息,提供一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捕获所述用户的虹膜和面部特征,并生成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
(γ)匹配生成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与一信息库中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当成功匹配时,所述在线支付事件响应成功;
其中所述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系统包括用于捕获用户的虹膜特征的一虹膜识别组件和用于捕获用户的面部特征的一人脸识别组件,其中所述虹膜识别组件进一步包括:
一虹膜摄像模组,用于采集用户的所述虹膜特征;和
至少一补光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通过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补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66.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在线支付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α)之后,生成提示事件,以提示所述用户进行用户身份信息验证。
67.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在线支付方法,其中在所述在线支付事件响应失败超过预设次数时,锁定所述在线支付事件。
68.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虹膜摄像模组和一补光组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以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而得到用户的双眼虹膜图像数据,所述补光组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至少一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其中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其中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包括:
一图像传感器芯片,其提供像素数量,并使双眼区域的像素数量满足至少10pixels/mm,双眼区域总像素分辨率至少1920×800,以满足虹膜识别算法的最低要求;
一镜头组件,用于将被拍摄物体成像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其中所述镜头组件以用户的瞳孔区域为大致聚焦点,拍摄范围覆盖双眼区域,并且在双眼区域的解像力满足至少450LW/PH;以及
一可印刷电路板组件,用于贴装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与所述镜头组件。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一镜头、一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以及一镜座,其中所述镜座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所述镜头与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被所述镜座支撑,以使得经由所述镜头的光信号通过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之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转换成电信号。
70.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模块,其中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的覆盖范围不小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覆盖范围,以供为用户的双眼区域补充光源。
71.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补光组件为红外LED发光元件,以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得以在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
7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补光组件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以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集成一个所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
73.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补光组件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具有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的值选自0度~45度之间。
74.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模块,其中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包括一可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可印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刷电路板选自Flex板和PCB板的一种或其结合。
75.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的制造方法,用于采集用户的双眼虹膜图像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可印刷电路板组件上贴装一图像传感器芯片;
(b)将一镜头组件笼罩地装配到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上部;
(c)调节所述镜头组件的位置,使在设定距离下生成清晰的虹膜特征图像,以得到一虹膜摄像模组;以及
(d)配置一补光组件,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以拍摄用户的虹膜区域的方式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提供补充光源;其中所述补光组件包括至少一发光元件,每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确保所述补光组件和所述虹膜摄像模组同时作用在用户的所述虹膜区域,定义所述虹膜识别装置与所述用户的虹膜之间的距离为z,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与所述补光组件的发光元件的轴间距为x,所述发光元件的倾斜角度为θ,此时,z,x与θ之间的公式关系为tanθ=z/x,当z处于确定状态时,x与θ之间具有正切函数的变化规律,此时,通过调整θ的大小,确定x的数值或通过调整x的数值确定θ的大小。
76.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补光组件的发角度分别大于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以在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以用户的瞳孔区域为大致聚焦点,所述补光组件为双眼区域提供补充光源。
77.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补光组件为红外LED发光元件;其中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所述补光组件得以在虹膜区域形成均匀的亮度。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一镜头、一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以及一镜座,其中所述镜座被贴装在所述可印刷电路板组件,所述镜头与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被所述镜座支撑,以使得经由所述镜头的光信号通过所述红外载波透过滤色片之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区域转换成电信号。
79.如权利要求75至78中任一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提供像素数量,并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在双眼区域的像素数量满足至少10pixels/mm,双眼区域总像素分辨率至少1920×800,以满足虹膜识别算法的最低要求。
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虹膜摄像模组采集用户的虹膜特征时,在双眼区域的解像力满足至少450LW/PH。
81.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像素点直径为D,水平最大输出像素数为X,竖直最大输出像素数为Y;设定用户的双眼虹膜识别最远距离c,根据虹膜识别算法对像素的最低要求N pixel/mm,在最远距离c时需要满足此最低要求是在f范围内保证像素数量不小于f*N,对应的所述图像传感芯片的像面大小为f*N*D;
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有如下比例关系:(f*N*D)/f=a/(c-a);在N,D,c已知的情况下,计算得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11的焦距a:a=c*D*N/(D*N+1);
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X*D/e=a/(c-a);计算得出在最远距离时,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最大拍摄范围e:e=X*D*(c-a)/a;
根据相似三角形边线等比关系:(b-a)/a=f/(X*D);计算得出所述双眼虹膜识别最近距离b:b=[f/(X*D)+1]*a;
并且,根据直角三角形函数关系:tan(β/2)=(e/2)/(c-a),计算得出所述虹膜摄像模组的水平视场角β:β=2*arctan[(e/2)/(c-a)。
CN201580027099.7A 2014-05-22 2015-05-20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67164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04588 2014-05-22
CN201410220458 2014-05-22
PCT/CN2015/079363 WO2015176657A1 (zh) 2014-05-22 2015-05-20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6451A CN106716451A (zh) 2017-05-24
CN106716451B true CN106716451B (zh) 2020-07-24

Family

ID=5238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0346.4A Active CN105095844B (zh) 2014-05-22 2014-07-22 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及方法
CN20142040912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0318U (zh) 2014-05-22 2014-07-22 虹膜和人脸识别装置
CN201410350634.XA Pending CN105095845A (zh) 2014-05-22 2014-07-22 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及其应用和方法
CN201410351764.5A Active CN105093492B (zh) 2014-05-22 2014-07-22 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及虹膜摄像模组
CN201410351741.4A Pending CN105100633A (zh) 2014-05-22 2014-07-22 虹膜识别应用中的补光方法及装置
CN20142040614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9751U (zh) 2014-05-22 2014-07-22 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
CN20142040776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9753U (zh) 2014-05-22 2014-07-22 虹膜识别装置
CN201420407814.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9314U (zh) 2014-05-22 2014-07-22 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及虹膜摄像模组
CN201580027099.7A Active CN106716451B (zh) 2014-05-22 2015-05-20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0346.4A Active CN105095844B (zh) 2014-05-22 2014-07-22 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及方法
CN20142040912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70318U (zh) 2014-05-22 2014-07-22 虹膜和人脸识别装置
CN201410350634.XA Pending CN105095845A (zh) 2014-05-22 2014-07-22 虹膜和人脸识别系统及其应用和方法
CN201410351764.5A Active CN105093492B (zh) 2014-05-22 2014-07-22 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及虹膜摄像模组
CN201410351741.4A Pending CN105100633A (zh) 2014-05-22 2014-07-22 虹膜识别应用中的补光方法及装置
CN20142040614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9751U (zh) 2014-05-22 2014-07-22 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
CN20142040776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9753U (zh) 2014-05-22 2014-07-22 虹膜识别装置
CN201420407814.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129314U (zh) 2014-05-22 2014-07-22 一种摄像光学镜组及虹膜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6) US10169651B2 (zh)
CN (9) CN105095844B (zh)
WO (1) WO20151766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5844B (zh) * 2014-05-22 2020-04-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及方法
TWI548894B (zh) * 2015-02-04 2016-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透鏡組及取像裝置
TWI578018B (zh) * 2015-08-14 2017-04-11 Kinko Optical Co Limited Three-piece lens module
US10445606B2 (en) * 2015-10-08 2019-10-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ris recognition
CN105354546A (zh) * 2015-10-28 2016-02-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眼球识别装置及智能移动终端
CN106339931A (zh) * 2015-12-02 2017-01-18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税务服务系统
CN108369338B (zh) * 2015-12-09 2021-01-12 快图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系统
CN106885158B (zh) * 2015-12-11 2019-12-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照明模组及其应用
CN105608426A (zh) * 2015-12-18 2016-05-25 四川养麝研究所 林麝虹膜采集方法
JP6895443B2 (ja) 2016-01-21 2021-06-3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光学カモフラージュフィルター
US11054556B2 (en) 2016-01-21 2021-07-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amouflage filters
US10169434B1 (en) 2016-01-31 2019-01-01 Splunk Inc. Tokenized HTTP event collector
US10534791B1 (en) 2016-01-31 2020-01-14 Splunk Inc. Analysis of tokenized HTTP event collector
CN105718922B (zh) * 2016-03-04 2021-04-13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的适应性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6022299B (zh) * 2016-06-01 2019-10-25 北京眼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补光功能的虹膜识别装置、识别方法和补光方法
CN105807402B (zh) * 2016-06-02 2019-02-01 厦门颉轩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光学镜头组
CN106022322A (zh) * 2016-07-25 2016-10-12 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 虹膜识别装置及锁具
CN106327628A (zh) * 2016-08-10 2017-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开门方法及装置
US11093476B1 (en) 2016-09-26 2021-08-17 Splunk Inc. HTTP events with custom fields
CN106407950A (zh) * 2016-09-30 2017-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信息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395110B2 (en) * 2016-10-04 2019-08-27 Samsung Electro-Mechnics Co., Ltd. Iris scanning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485123A (zh) * 2016-10-17 2017-03-0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屏唤醒方法及智能终端
WO2018072176A1 (en) 2016-10-20 2018-04-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evice optical window camouflage
CN107223255B (zh) * 2016-10-20 2020-11-17 深圳达闼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图像预览方法及装置
WO2018129076A1 (en) 2017-01-04 2018-07-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lor compensating optical filters
US10571654B2 (en) * 2017-01-10 2020-02-25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Four-surface near-infrared wafer-level lens systems
CN106839577A (zh) * 2017-02-08 2017-06-13 佛山市小鲜互联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操作权限特征识别的购物冰箱
CN106873159A (zh) * 2017-02-27 2017-06-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WO2018192144A1 (zh) 2017-04-18 2018-10-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6896482B (zh) * 2017-04-24 2022-03-2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虹膜镜头
CN106990512B (zh) * 2017-05-26 2022-09-3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虹膜镜头
CN107483717A (zh) * 2017-07-19 2017-1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红外补光灯的设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330316B (zh) * 2017-07-31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80114B (zh) * 2017-08-24 2020-07-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生物识别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01724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京志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基于脸部识别和虹膜识别的车辆防盗系统
CN207780800U (zh) * 2017-12-13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207780802U (zh) * 2017-12-13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装置的虹膜识别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8171240A (zh) * 2017-12-28 2018-06-15 浙江德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薄智能终端虹膜识别图像质量优化的方法
CN108280431B (zh) * 2018-01-25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处理方法、人脸识别处理装置及智能终端
US10997446B2 (en) * 2018-02-16 2021-05-04 Fingerprint Cards Ab Enrollment schem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718372B (zh) * 2018-04-12 2021-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227974A1 (zh) * 2018-06-02 2019-1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和电子装置
EP3825901B1 (en) * 2018-08-21 2023-02-2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Lens system,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TWI672538B (zh) * 2018-09-12 2019-09-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9409895A (zh) * 2018-09-29 2019-03-01 深圳先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的支付装置及支付方法
CN112492139B (zh) * 2018-12-24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597207B (zh) * 2019-01-29 2021-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Vr视线追踪的补光装置及方法、vr头戴设备
CN109870787B (zh) * 2019-03-20 2020-11-17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US10885171B2 (en) * 2019-03-21 2021-01-05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Authentication verification using soft biometric traits
CN110472077A (zh) * 2019-07-12 2019-11-19 浙江执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人像识别前置校验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290331B (zh) * 2019-07-24 2021-09-03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1797746A (zh) * 2020-06-28 2020-10-20 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70950A (zh) * 2020-08-24 2020-12-11 深圳市铁虎门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脱机人脸识别电梯门禁控制方法、设备及其系统
US20230196364A1 (en) * 2021-03-08 2023-06-22 Nec Corporation Payment system, pay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4527567B (zh) * 2021-12-13 2023-10-27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大视场镜头保护玻璃设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387A (zh) * 2011-10-04 2012-06-20 徐国元 银行卡全息人体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及方法
CN202330849U (zh) * 2011-07-19 2012-07-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拾取镜头
CN102982325A (zh) * 2012-02-16 2013-03-20 郑吉洙 虹膜图像捕捉设备及虹膜识别设备
CN103190143A (zh) * 2010-08-13 2013-07-03 Aria高科技有限公司 近距离虹膜识别用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9303B1 (ko) * 2000-11-16 2006-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양쪽 눈의 홍채 이미지 집사 장치
KR20040062247A (ko) * 2003-01-02 2004-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홍채 인식 카메라의 구조 및 그 사용 방법
US7944467B2 (en) * 2003-12-01 2011-05-17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Task-based imaging systems
GB0421215D0 (en) * 2004-09-23 2004-10-27 Procyon Instr Ltd Pupillometers
WO2008039252A2 (en) * 2006-05-15 2008-04-03 Retica Systems, Inc. Multimodal ocular biometric system
WO2008033784A2 (en) * 2006-09-15 2008-03-20 Retica Systems, Inc. Long distance multimodal biometric system and method
JP4869863B2 (ja) * 2006-10-18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撮像レンズ
CN201054035Y (zh) * 2006-12-26 2008-04-30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镜片式光学取像镜头
CN100524343C (zh) * 2007-03-13 2009-08-0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双眼虹膜的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01382644B (zh) * 2008-07-29 2010-11-24 福州福赛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眼虹膜模式识别用变焦距镜头装置
CN101533473B (zh) * 2009-04-22 2011-01-26 北京森博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单usb接口的双眼虹膜图像获取及处理设备
CN201788518U (zh) * 2010-09-04 2011-04-06 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脸像和虹膜采集功能的识别装置
US20120084200A1 (en) * 2010-10-01 2012-04-05 Michel Tria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leting a financial transaction
CN102855476A (zh) * 2011-06-27 2013-01-02 王晓鹏 单图像传感器自适应双眼虹膜同步采集系统
CN204576485U (zh) * 2011-12-15 2015-08-19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生理条件监视系统、生理条件传感器和生理条件仪表
CN102799878B (zh) * 2012-07-09 2015-10-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虹膜人脸融合采集装置
CN102915350A (zh) * 2012-09-29 2013-02-06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查询联系人信息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DK2920511T3 (da) * 2012-11-14 2020-07-27 Coelux Srl Kunstig belysningsindretning til at generere naturligt lys
SG10201610410WA (en) * 2012-12-27 2017-01-27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177206A (zh) * 2013-02-21 2013-06-26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保密方法及电子终端
CN203193649U (zh) * 2013-04-16 2013-09-11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签名装置
CN103402203B (zh) * 2013-07-30 2017-08-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的快速接入方法及装置
US9429688B2 (en) * 2013-09-04 2016-08-30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having lens with low lens sag
US10025982B2 (en) * 2013-10-08 2018-07-17 Princeton Identity, Inc. Collecting and targeting market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based upon iris identification
US9836122B2 (en) * 2014-01-21 2017-12-05 Osterhout Group, Inc. Eye glint imaging in see-through computer display systems
US9398676B2 (en) * 2014-05-05 2016-07-19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ntifying X-ray backscatter system performance
CN105095844B (zh) * 2014-05-22 2020-04-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双眼虹膜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及方法
WO2016084071A1 (en) * 2014-11-24 2016-06-02 Isityou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gnition of faces e.g. from mobile-device-generated images of faces
US10684674B2 (en) * 2016-04-01 2020-06-16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Tracking portions of a user's face uncovered by a head mounted display worn by the user
US10250817B2 (en) * 2016-05-09 2019-04-02 Armen Sevada Gharabegian Shading object, intelligent umbrella and intelligent shading charging system integrated camera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0143A (zh) * 2010-08-13 2013-07-03 Aria高科技有限公司 近距离虹膜识别用相机
CN202330849U (zh) * 2011-07-19 2012-07-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拾取镜头
CN102509387A (zh) * 2011-10-04 2012-06-20 徐国元 银行卡全息人体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2982325A (zh) * 2012-02-16 2013-03-20 郑吉洙 虹膜图像捕捉设备及虹膜识别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47242A1 (en) 2019-05-16
US20210209360A1 (en) 2021-07-08
US11668912B2 (en) 2023-06-06
US10534959B2 (en) 2020-01-14
CN204270318U (zh) 2015-04-15
US20210240981A1 (en) 2021-08-05
US20200167562A1 (en) 2020-05-28
US20170124392A1 (en) 2017-05-04
CN204129314U (zh) 2015-01-28
CN106716451A (zh) 2017-05-24
WO2015176657A1 (zh) 2015-11-26
US20220180661A1 (en) 2022-06-09
CN204129751U (zh) 2015-01-28
US10929660B2 (en) 2021-02-23
CN105095844A (zh) 2015-11-25
CN105095845A (zh) 2015-11-25
CN105095844B (zh) 2020-04-24
US11295129B2 (en) 2022-04-05
CN105100633A (zh) 2015-11-25
CN105093492A (zh) 2015-11-25
CN204129753U (zh) 2015-01-28
CN105093492B (zh) 2018-06-26
US10169651B2 (en) 2019-01-01
US11361591B2 (en)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6451B (zh) 虹膜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05354557B (zh) 一种生物识别防伪造物活体检测方法
US10579871B2 (en) Biometric composite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reusable with visible light
KR100939856B1 (ko) 개인인증방법 및 개인인증장치
CN203733133U (zh) 一种具有人机交互机制的移动终端虹膜识别装置
US11598933B2 (en) Visible light block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522415B1 (ko) 전자 장치의 객체 인증 장치 및 방법
US20050232471A1 (en) Biometric data card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3106401A (zh) 具有人机交互机制的移动终端虹膜识别装置和方法
US10430644B2 (en) Blended iris and facial biometric system
CN107517340B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880285A (zh) 光学透镜系统和包括该光学透镜系统的电子装置
EP3881116B1 (en)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108708A (zh) 支持多光谱生物特征的复合成像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5393947A (zh) 基于头戴式显示器的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KR101767941B1 (ko) 일반 촬영 및 홍채인식 촬영이 가능한 겸용 카메라
CN112203002B (zh) 成像装置的调心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401914B1 (ko)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수치 계측 방법
KR102209613B1 (ko) 보조 카메라를 이용한 단말기에서의 홍채 영상 획득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