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2824A -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2824A
CN106712824A CN201611247485.XA CN201611247485A CN106712824A CN 106712824 A CN106712824 A CN 106712824A CN 201611247485 A CN201611247485 A CN 201611247485A CN 106712824 A CN106712824 A CN 106712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ignal
channel
matrix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74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路路
刘宇鹏
刘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hang Shang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hang Shang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hang Shang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hang Shang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474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128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12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2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方案是先获取节点的发送信号XI,再由接收端至发送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相应的传输信道矩阵,经地过组合处理得到信道矩阵SD及SD的均值和相位旋转矩阵ΘI;然后根据获取的相应参数得出协作波束形成参数矩阵MI,J和信道归一化系数θ。在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节点信号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用协作波束形成参数矩阵MI,J和信道归一化系数θ对发送信号XI加权和归一化处理后输出,经传输信道传输,最后在重叠区域与本地噪声叠加后在重叠区域接收端得到接收信号本发明解决了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因节点广播范围重叠产生干扰,从而影响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问题,用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认知无线移动网络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无线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基于认知无线移动网络的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采取多用户同时服务的策略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容量,有效解决了爆炸式增长的无线接入需求,但用户间的干扰就成了提高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服务质量的最大障碍。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分布着许多的空间节点,每个节点同时作为多个信号的发射端时同时也是多个信号的接收端。在每个节点给定了一个广播范围时,多个节点的广播范围之间会产生一些重叠;在重叠区域中接收其中一个节点的发送信号时会受到其他节点发送信号的干扰。
所以节点之间产生的重叠区域越多,发送信号所受干扰就会越严重,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也就越差。因此,我们要解决的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重叠区域干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在信号发送端通过协作波束形成器对发送信号进行加权和归一化处理,将波束导向到接收方向,增强期望信号,抑制干扰,解决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的重叠区域干扰问题;同时探究了节点数量、节点之间相互距离、调制方式以及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道维数对本发明下系统性能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在信号发送端通过协作波束形成器对发送信号进行加权和归一化处理,将波束导向到接收方向,增强期望信号,抑制干扰,解决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的重叠区域干扰问题。
进一步根据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自组织网络中各节点,以节点为中心,节点发送的信号有重叠、干扰的情况;
对于无线自组织网络中任意两个相邻节点A和节点C,节点A和节点C信号覆盖范围有重叠,将节点A和节点C重叠区域中有接收区域表示为AC和CA,所述区域AC表示在此区域接收节点A的发送信号时会有节点C的发送信号的干扰产生,所述区域CA表示在此区域接收节点C的发送信号时会有节点A的发送信号的干扰产生;
则,当节点A、节点C均在发送信号,在AC区域中接收节点A的发送信号时,节点C的发送信号在AC区域会有干扰信号产生;在CA区域中接收节点C的发送信号时,节点A的发送信号在CA区域会有干扰信号产生;其他节点A和节点C以外节点同样有类似问题;
在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的节点信号范围的重叠区域,干扰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发送信号和通过信道状态信息对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进行分析;
步骤二:传输信道矩阵经过处理得到信道矩阵SD的均值和相位旋转矩阵ΘI
步骤三:在每个节点发送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I,J
步骤四:对每个节点发送端的加权发送信号进行归一化;
步骤五:在重叠区域接收端获取接收信号
进一步根据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步骤一中获取发送信号和通过信道状态信息对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进行分析:
节点I的发送端测的发送信号记为XI,其中I={A,C}表示节点A和节点C的集合;
基于训练序列的方法即通过在发送端发送接收端已知的数据,接收端利用最小均方误差方法,使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均方误差达到最小化,在这种条件下来确定所需的未知量,获得精确地信道状态估计值,即接收端信道状态信息;
在接收端估计出信道状态后通过反馈信道将信道信息送至发送端,经过处理在发送端获得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
由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对节点A、节点C分别到接收区域AC和CA的传输信道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传输信道矩阵:表示节点I与AC区域之间的传输信道矩阵,表示节点I与CA之间的传输信道矩阵,矩阵的大小均为M×M;
将传输信道矩阵进行组合得到信道矩阵SA,SA′,SC,SC′;
经过组合得到的大小为2M×M的信道矩阵SA,SA′,SC,SC′分别如下所示:
进一步根据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步骤二中传输信道矩阵经过处理得到信道矩阵SD的均值和相位旋转矩阵ΘI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道维数为M时,传输信道矩阵元素的方差和均值分别为ω和 为信道矩阵SD(D={A,A′,C,C′})的均值;
表示如下:
将信道矩阵SI的元素进行相位旋转得到矩阵ΘI,大小为2M×M的矩阵ΘI是SI的相位旋转矩阵,矩阵SI中第[n,r]个元素用形式表示。
进一步根据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步骤三中在每个节点发送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I,J
在自组织网络每个节点的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I,J,对发送信号进行加权处理,协作波束形成器的协作波束形成矩阵记为MI,J,其中I={A,C},J={A,C},且I≠J;
节点A和节点C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协作波束形成器的协作波束形成矩阵为MA,C和MC,A,分别表示如下:
进一步根据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步骤四中对每个节点发送端的加权发送信号进行归一化:
若有其他节点与节点A产生重叠区域,那么有多少个产生重叠的节点,就需要在节点A发射端建立多少个波束形成器进行干扰处理;
节点A和节点B、节点C分别有一个重叠区域,所以需要在节点A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A,B、MA,C
在节点A处的线性协作波束形成器MA就是每个协作波束形成器MA,I在节点A处的线性相乘,具体地,
通过对产生重叠区域的节点A、节点C的线性协作波束形成器MA、MC进行F范数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出信道归一化系数θ,
用信道归一化系数对加权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可比较相同信噪比SNR下不同环境对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根据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步骤五中在重叠区域接收端获取接收信号
在重叠区域AC和CA处获取到的噪声参数分别用矩阵表示;
在发射端协作波束形成器MI,J对发送信号XI进行加权和归一化处理后输出,经传输信道到达重叠区域,与重叠区域噪声叠加后在接收端得到接收信号
根据接收信号可以得到所述方法对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的重叠区域抗干扰性能的改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使用了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协作波束形成器,通过对发送信号进行加权处理,使发送信号导向到期望的接收端从而获得能量增益,抑制干扰;
2.本发明使用F范数对信道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容易比较相同信噪比SNR下不同环境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有所述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实现流程图;
图2为节点A、节点B、节点C的广播范围以及他们的重叠区域图;
图3为相位旋转示意图;
图4为当改变节点的数量时系统容量CSystem与信噪比SNR的对应关系图;
图5为当改变节点距离时系统误组率PER与信噪比SNR的对应关系图;
图6为当改变调制方式时系统误组率PER与信噪比SNR的对应关系图;
图7当改变信道维数时系统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对应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方案和效果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实际情况,如图2所示,首先分析三个节点之间产生的重叠干扰问题再推广至多节点。图中节点、重叠、信号发送及干扰的情景为例来具体说明实施步骤,有三个节点A、节点B和节点C,每个节点给定了一个广播范围,用图中以节点为圆心的圆表示,三个圆之间有一些重叠区域,在节点A、节点C的重叠区域中有接收区域AC和CA,区域AC表示在此区域接收节点A的发送信号时会有节点C的发送信号的干扰产生,区域CA表示在此区域接收节点C的发送信号时会有节点A的发送信号的干扰产生。图中的实线表示在AC区域接收节点A发射端和CA区域接收节点C发射端的发送信号,虚线表示节点C和节点A在这块区域的干扰信号。结合图2,分别分析两节点的具体情况:当节点A、节点C均在发送信号,在AC区域中接收节点A的发送信号时,节点C的发送信号在AC区域会有干扰信号产生;在CA区域中接收节点C的发送信号时,节点A的发送信号在CA区域会有干扰信号产生;节点B对节点A的影响同上所述。上述方案可推广到多个节点产生一个重叠区域或多个重叠区域的情景。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获取发送信号和通过信道状态信息对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进行分析。
在节点I的发送端测的发送信号记为XI,其中I={A,C}表示节点A、节点C的集合。
基于训练序列的方法即通过在发送端发送接收端已知的数据,接收端利用最小均方误差方法,使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均方误差达到最小化,在这种条件下来确定所需的未知量,获得精确地信道状态估计值,即接收端信道状态信息。在接收端估计出信道状态后通过反馈信道将信道信息送至发送端,经过处理在发送端获得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由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对节点A、节点C分别到接收区域AC和CA的传输信道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传输信道矩阵:表示节点I与AC区域之间的传输信道矩阵,表示节点I与CA之间的传输信道矩阵,矩阵的大小均为M×M。
将传输信道矩阵进行组合得到信道矩阵SA,SA′,SC,SC′;
经过组合得到的大小为2M×M的信道矩阵SA,SA′,SC,SC′分别如下所示:
步骤二:传输信道矩阵经过处理得到信道矩阵SD的均值和相位旋转矩阵ΘI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道维数为M时,传输信道矩阵元素的方差和均值分别为ω和 为信道矩阵SD(D={A,A′,C,C′})的均值。表示如下:
将信道矩阵SI的元素进行相位旋转得到矩阵ΘI,大小为2M×M的矩阵ΘI是SI的相位旋转矩阵,矩阵SI中第[n,r]个元素用形式表示。如图3所示,进行相位旋转,图中的αm和αn分别是相应的接收信号中的主体信号与干扰信号。
步骤三:在每个节点发送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I,J
在自组织网络每个节点的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I,J,对发送信号进行加权处理,协作波束形成器的协作波束形成矩阵记为MI,J,其中I={A,C},J={A,C},且I≠J。
如图2所示,节点A和节点C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协作波束形成器的协作波束形成矩阵为MA,C和MC,A,分别表示如下:
步骤四:对每个节点发送端的加权发送信号进行归一化。
若有其他节点与节点A产生重叠区域,那么有多少个产生重叠的节点,就需要在节点A发射端建立多少个波束形成器进行干扰处理。如图2所示,节点A和节点B、节点C分别有一个重叠区域,所以需要在节点A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A,B、MA,C。在节点A处的线性协作波束形成器MA就是每个协作波束形成器MA,I在节点A处的线性相乘,
通过对产生重叠区域的节点A、节点C的线性协作波束形成器MA、MC进行F范数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出信道归一化系数θ,
用信道归一化系数对加权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可比较相同信噪比SNR下不同环境对性能的影响。
步骤五:在重叠区域接收端获取接收信号
在重叠区域AC和CA处获取到的噪声参数分别用矩阵表示。
在发射端协作波束形成器MI,J对发送信号XI进行加权和归一化处理后输出,经传输信道到达重叠区域,与重叠区域噪声叠加后在接收端得到接收信号
根据接收信号可以得到所述方法对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的重叠区域抗干扰性能的改善,本发明的系统性能可以通过以下仿真实验进一步说明:
1.实验条件
使用本发明所述干扰处理方法,在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对发射信号进行协作波束形成处理后输出。基于MATLAB和Network Simulator-3平台,进行了探究节点数量、节点间距离、调制方式以及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道维数对本发明下的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本实验开始设置信道维数M为2,采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方式,每个分组的长度设置为2304。
2.实验内容
实验1:探究节点数量对使用本发明后的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产生重叠区域的节点数量越多,需要建立的协作波束形成器数量就越多,线性协作波束形成器随之改变,改变线性协作波束形成器会改变归一化处理参数,进而会影响通信系统性能。通过比较不同节点数量时系统容量CSystem与信噪比SNR关系曲线的变化,来探究应用协作波束形成干扰处理方法后节点数量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信号的信噪比SNR为信道额定总发射功率与噪声方差的倒数的乘积,系统容量CSystem=log2{1+SNR}。如图4所示,当产生重叠的节点数量增加一倍时,系统容量-信噪比曲线下移,信噪比SNR=5dB时系统容量降低1.3dB。
节点数量增加,意味着同时使用网络的用户更多,需要参与处理干扰的协作波束形成器就更多,使系统容量变低,服务质量变差。
实验2:探究节点间距离对使用本发明后的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产生重叠区域的节点间距离改变,信号的传输信道矩阵随之改变,改变传输信道矩阵会改变建立的协作波束形成器协作波束形成矩阵,进而会影响通信系统性能。通过比较不同节点间距离时系统总的分组错误率PER与信噪比SNR关系曲线的变化,来探究应用协作波束形成干扰处理方法后节点间距离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信号的信噪比SNR为信道额定总发射功率与噪声方差的倒数的乘积,系统总的分组错误率PER为:
其中Pe(Z)≈1-(SERZ){dmin(Z)}-1,dmin(Z)、NZ、RZ、KZ和SERZ分别是对应的第Z个比特流的最小欧几里得距离、比特数、编码率、分组长度和码元差错率。Ns是所使用的比特流数量,而比特流取决于如何在多路复用或分集基础上使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如图5所示,当产生重叠的节点间距离增加一倍时,系统误组率PER信噪比曲线下移。所以,产生重叠区域的节点间距离增加,参与处理干扰的协作波束形成器协作波束形成矩阵随之改变,使系统总的分组错误率PER变低,服务质量变好。
实验3:探究系统中发送信号使用的调制方式对使用本发明后的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调制方式改变,会改变发送信号XI的形式,进而会影响通信系统性能。通过比较不同调制方式时系统总的分组错误率PER与信噪比SNR关系曲线的变化,来探究应用协作波束形成干扰处理方法后节点间距离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本实验中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和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两种调制方式。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据值的转换方式之一,利用偏离相位的复数波浪组合来表现信息键控移相方式。如图6所示,当调制方式由BPSK变为QPSK时,系统误组率PER-信噪比曲线下移。使用本发明后的系统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优于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系统总的分组错误率PER变低,服务质量变好。
实验4:探究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维数M的改变对使用本发明后的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维数M的改变,信号的传输信道矩阵随之改变,改变传输信道矩阵会改变建立的协作波束形成器协作波束形成矩阵,进而会影响通信系统性能。通过比较不同信道维数M时系统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关系曲线的变化,来探究应用协作波束形成干扰处理方法后信道维数M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如图7所示,随着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道维数M的增加,系统误码率—信噪比曲线不断下移。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道维数M增加,参与处理干扰的协作波束形成器协作波束形成矩阵随之改变,使系统误码率BER显著降低,服务质量变得更好。
通过所述4个仿真实验,说明本发明所述方法在节点数量、节点之间相互距离、调制方式以及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道维数变化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与已有方法相比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使系统误码率BER有效降低。
以上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发明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

Claims (7)

1.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获取节点的发送信号,再由接收端至发送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得到相应的传输信道矩阵;经过组合处理得到信道矩阵及信道矩阵的均值和相位旋转矩阵;然后根据上述获取的相应参数得出协作波束形成参数矩阵和信道归一化系数;在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节点信号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用协作波束形成参数矩阵和信道归一化系数对发送信号加权和归一化处理后输出,经传输信道传输,最后在重叠区域与本地噪声叠加后在重叠区域接收端得到接收信号;
在信号发送端通过协作波束形成器对发送信号进行加权和归一化处理,将波束导向到接收方向,增强期望信号,抑制干扰,解决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的重叠区域干扰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自组织网络中各节点,以节点为中心,节点发送的信号有重叠、干扰的情况;
对于无线自组织网络中任意两个相邻节点A和节点C,节点A和节点C信号覆盖范围有重叠,将节点A和节点C重叠区域中有接收区域表示为AC和CA,所述区域AC表示在此区域接收节点A的发送信号时会有节点C的发送信号的干扰产生,所述区域CA表示在此区域接收节点C的发送信号时会有节点A的发送信号的干扰产生;
则,当节点A、节点C均在发送信号,在AC区域中接收节点A的发送信号时,节点C的发送信号在AC区域会有干扰信号产生;在CA区域中接收节点C的发送信号时,节点A的发送信号在CA区域会有干扰信号产生;其他节点A和节点C以外节点同样有类似问题;
在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的节点信号范围的重叠区域,干扰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发送信号和通过信道状态信息对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进行分析;
步骤二:传输信道矩阵经过处理得到信道矩阵SD的均值和相位旋转矩阵ΘI
步骤三:在每个节点发送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I,J
步骤四:对每个节点发送端的加权发送信号进行归一化;
步骤五:在重叠区域接收端获取接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获取发送信号和通过信道状态信息对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进行分析:
节点I的发送端测的发送信号记为XI,其中I={A,C}表示节点A和节点C的集合;
基于训练序列的方法即通过在发送端发送接收端已知的数据,接收端利用最小均方误差方法,使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均方误差达到最小化,在这种条件下来确定所需的未知量,获得精确地信道状态估计值,即接收端信道状态信息;
在接收端估计出信道状态后通过反馈信道将信道信息送至发送端,经过处理在发送端获得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
由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对节点A、节点C分别到接收区域AC和CA的传输信道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传输信道矩阵: 表示节点I与AC区域之间的传输信道矩阵,表示节点I与CA之间的传输信道矩阵,矩阵的大小均为M×M;
将传输信道矩阵进行组合得到信道矩阵SA,SA′,SC,SC′;
经过组合得到的大小为2M×M的信道矩阵SA,SA′,SC,SC′分别如下所示:
S A = S AC A S AA C , S A ′ = S CC A S CA C , S C = S CC A S CA C , S C ′ = S AC A S AA C .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传输信道矩阵经过处理得到信道矩阵SD的均值和相位旋转矩阵ΘI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的信道维数为M时,传输信道矩阵元素的方差和均值分别为ω和 为信道矩阵SD(D={A,A′,C,C′})的均值;
表示如下:
E S D { S D S D H } = M ω + ψ ψ ψ ψ ... ψ ψ ω + ψ , D = { A , A ′ , C , C ′ }
将信道矩阵SI的元素进行相位旋转得到矩阵ΘI,大小为2M×M的矩阵ΘI是SI的相位旋转矩阵,矩阵SI中第[n,r]个元素用ρn,re形式表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在每个节点发送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I,J
在自组织网络每个节点的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I,J,对发送信号进行加权处理,协作波束形成器的协作波束形成矩阵记为MI,J,其中I={A,C},J={A,C},且I≠J;
节点A和节点C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协作波束形成器的协作波束形成矩阵为MA,C和MC,A,分别表示如下:
M A , C = S A H S A S A H ( Θ A - M C , A S A ′ ) , M C , A = S C H S C S C H ( Θ C - M A , C S C ′ ) .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对每个节点发送端的加权发送信号进行归一化:
若有其他节点与节点A产生重叠区域,那么有多少个产生重叠的节点,就需要在节点A发射端建立多少个波束形成器进行干扰处理;
节点A和节点B、节点C分别有一个重叠区域,所以需要在节点A发射端建立协作波束形成器MA,B、MA,C
在节点A处的线性协作波束形成器MA就是每个协作波束形成器MA,I在节点A处的线性相乘,
通过对产生重叠区域的节点A、节点C的线性协作波束形成器MA、MC进行F范数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出信道归一化系数θ,
用信道归一化系数对加权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可比较相同信噪比SNR下不同环境对性能的影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在重叠区域接收端获取接收信号
在重叠区域AC和CA处获取到的噪声参数分别用矩阵表示;
在发射端协作波束形成器MI,J对发送信号XI进行加权和归一化处理后输出,经传输信道到达重叠区域,与重叠区域噪声叠加后在接收端得到接收信号
Y A C = Σ I S IA C M I , J X I θ + N A C , I = { A , C } , J = { A , C } , I ≠ J
Y C A = Σ I S IC A M I , J X I θ + N C A , I = { A , C } , J = { A , C } , I ≠ J
根据接收信号可以得到所述方法对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中的重叠区域抗干扰性能的改善。
CN201611247485.XA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6712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7485.XA CN106712824A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7485.XA CN106712824A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2824A true CN106712824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90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7485.XA Pending CN106712824A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128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1599A (zh) * 2018-11-06 2019-02-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簇的协作包传输方案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868A (zh) * 2006-11-24 2008-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业务波束赋形装置
CN101242381A (zh) * 2008-03-13 2008-08-13 上海交通大学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02104451A (zh) * 2009-12-17 2011-06-22 上海电机学院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多用户收发联合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US8005238B2 (en) * 2007-03-22 2011-08-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with enhanced noise suppression
US20120224648A1 (en) * 2011-03-04 2012-09-06 Ki Il Kim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gularized beamforming
CN102694628A (zh) * 2012-05-07 2012-09-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用户mimo协同中继系统的干扰抑制方法
CN103368628A (zh) * 2013-07-18 2013-10-23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td-lte系统中基于码本的双流波束赋形方法
CN104022809A (zh) * 2013-03-01 2014-09-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mu-mimo波束赋形发端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2868A (zh) * 2006-11-24 2008-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多业务波束赋形装置
US8005238B2 (en) * 2007-03-22 2011-08-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with enhanced noise suppression
CN101242381A (zh) * 2008-03-13 2008-08-13 上海交通大学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02104451A (zh) * 2009-12-17 2011-06-22 上海电机学院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多用户收发联合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US20120224648A1 (en) * 2011-03-04 2012-09-06 Ki Il Kim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gularized beamforming
CN102694628A (zh) * 2012-05-07 2012-09-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用户mimo协同中继系统的干扰抑制方法
CN104022809A (zh) * 2013-03-01 2014-09-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mu-mimo波束赋形发端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68628A (zh) * 2013-07-18 2013-10-23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td-lte系统中基于码本的双流波束赋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HEEM A. KHAN ET AL: "Interference-driven linear precoding in multiuser MISO downlink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
MAKAN ZAMANIPOUR AND MOHAMMADALI MOHAMMADI: "A New Coordinated Beamformer for MIMO-Based Ad Hoc Networks", 《201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AIMS)》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信息》编辑部: "《2010年度 钢铁信息论文集》", 31 January 2011, 冶金工业出版社 *
敖欣: "基于干扰管理的无线自组网性能优化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罗涛、乐光新: "《多天线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30 November 2005,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1599A (zh) * 2018-11-06 2019-02-1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簇的协作包传输方案
CN109361599B (zh) * 2018-11-06 2021-05-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簇的协作包传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lMossallamy et al. Noncoherent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s over ambient OFDM signals
EP30355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mmon signal in hybrid beamforming
CN103117970B (zh) Mimo系统中全双工天线的选择方法
CN107613555A (zh) 非正交多址接入蜂窝和终端直通密集网络资源管控方法
CN106355245A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
CN103491621B (zh) 多天线系统功率分配及波束赋形方法、基站及多天线系统
CN103166685A (zh) Lte中一种基于联合功率分配的干扰对齐方法
CN106470064A (zh) 发送分集方法及设备
CN102136857B (zh) 多天线基站网络中的干扰处理方法、集中控制器及基站
CN107231180B (zh) 一种基于波束成形的动态方向调制方法
Burghal et al. On expected neighbor discovery time with prior information: Modeling, bounds and optimization
CN108781201A (zh) 根据发送空频分集方案进行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5314087A (zh) 一种智能反射面主动信息传输的相位偏移调制与性能分析方法
CN105007108A (zh) 基于发射天线选择的分布式干扰对齐方案
DE112016006227T5 (de) Vorrichtun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gemäß einem Sende-Raum-Frequenz-Diversitätsschema
Li et al. Fog node selection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and anomaly detection in fog networks
CN104184555A (zh) 一种适用于3d mimo系统的基于双码本的预编码方法
CN106231665A (zh) 数能一体化网络中基于rrh动态模式切换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6936555A (zh) 基于ofdm的双向中继系统比特分配和功率控制方法
CN104836605B (zh) 一种基于空间复用的新型收发天线联合选择方法
CN106788641A (zh) 一种信息与能量联合传输系统的预编码传输方法
CN106712824A (zh)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自组织网络的干扰处理方法
CN103731385B (zh) 干扰对齐预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07249213B (zh) 一种d2d通信中频谱效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7231179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向调制目标函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