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4950A - 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04950A
CN106704950A CN201710015019.7A CN201710015019A CN106704950A CN 106704950 A CN106704950 A CN 106704950A CN 201710015019 A CN201710015019 A CN 201710015019A CN 106704950 A CN106704950 A CN 106704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bola
motor vehicle
workpiece
headlamp
refractiv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50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央青卓玛
贾皓智
刘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0150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04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04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4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7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r coa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F21V7/06Optical design with parabolic curv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22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2/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purp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7/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F21W2107/1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n or in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包括壳体、灯源和配光镜;所述壳体为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抛物面工件,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折光区,在另一侧设置有反光镜,其中,所述折光区用于形成光漫反射区域,所述反光镜用于光直射区域;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焦点位置,用于向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内表面照射光束;所述配光镜封装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开口端。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与应用。

Description

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便于机动车夜间或较暗环境中的正常行驶,机动车制造和装配有夜间行驶前照灯,在夜间正常行驶特别是可双向行驶时,基于驾驶者视力、驾驶技术以及会车须变换远、近光安全规定的诸多影响因素,往往会造成相对行驶车辆会车时,其前照灯灯光彼此炫目而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所采取的措施仅是交管部门加强驾驶人员的技术培训,强化技术人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和行为,要求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会车变换远、近光以及临近会车和会车过程中禁止使用远光灯的安全驾驶规定。然而,在夜间机动车行驶时,由于会车时除交汇车辆的光照范围外,其余空间情况由于人眼结构和生理机能而无法识别清楚。因此造成心理意识而不能较好地严格遵循安全规定,视觉环境不良情况下行驶会车时常常由于彼此前照灯光炫目而引起交通事故。更有甚者私自变更大灯亮度,损人利己,害人害己。
现有机动车前照灯基本结构由光源(灯泡)、反光镜和配光镜(散光镜)三者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图1所示:
抛物面工件1一般由0.6-0.8mm的薄钢板冲压而成或由玻璃、塑料制成,其内表面镀银、铝或铬,经抛光处理形成反光镜2。灯源4置于反光镜2的焦点处,其大部分光线经反射后成为平行光束再经过配光镜6折射变化成均匀光束而射向远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照灯光炫目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包括壳体、灯源和配光镜;所述壳体为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抛物面工件,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折光区,在另一侧设置有反光镜,其中,所述折光区用于形成光漫反射区域,所述反光镜用于光直射区域;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焦点位置,用于向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内表面照射光束;所述配光镜封装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镜为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镀银、铝或铬后,经抛光处理所形成的光面。
进一步地,所述折光区为所述抛物面工件在成型后的原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折光区为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经打毛处理的毛面。
进一步地,所述折光区为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涂覆的涂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折光区的分布面积与所述反光镜的分布面积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折光区位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左侧,所述反光镜位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右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动车,其包括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所述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构成所述机动车的左侧前照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照灯生产方法,用于制造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中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抛物面工件内表面镀银、铝或镀铬工作之前,在抛物面工件内表面靠左一侧的局部扇面或半个抛物面利用胶带黏贴后再进行镀银处理,镀银结束后抛光处理完即可将黏贴的胶带解除,从而使左侧形成折光区,右侧形成反光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照灯生产方法,用于制造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中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抛物面工件内表面镀银、铝或镀铬以及抛物面内表面抛光处理工作之后,再在抛物面工件内表面靠左一侧的局部扇面或半个抛物面进行打毛处理,从而使左侧形成具有打毛区域的折光区,右侧形成反光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维持原有机动车前照灯结构及尺寸不变,各零件的压模模具无需重新开模,几乎不增加制造成本(甚至在原有成本基础上降低)。
(二)、维持原有机动车前照灯制造工艺和流程不变,工艺标准基本不变,几乎无须对制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人员成本基本不增加。
(三)、本技术的实施仅对局部工序环节的范围做了改变,将原有高标准的制作工艺范围(就每车一组灯具而言)缩小了25%,相应也减少了25%的局部耗材,25%的施工工艺范围。总体成本降低25%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四)、整体安装流程、安装工艺及使用维护要求不变。
(五)、本技术每组灯具均依据国家或地区道路行驶(左、右行驶)法律规定而分为左、右两种灯组,选配和装配时必须相对应。
(六)、机动车均装配相对应的防眩目前照灯,则彼此行驶会车时,其彼此炫目问题得以极好地降低而避免或降低由此而引发交通事故的几率或风险。极大地保障了行驶会车时的安全。
(七)、即使安装防眩目前照灯与普通现行前照灯车辆出现会车时,未装置者也会由于对方装配有防眩目前照灯而较少或不会受到炫目问题,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应对而不至于二者均处于“盲驶”引发事故发生。
(八)、机动车均装配相对应的防眩目前照灯后,其原有之近、远光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且对会车时远光灯未关闭所带来的严重炫目问题也具有较大的降低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照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照明区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机动车在会车之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机动车在会车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机动车在会车之后时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抛物面工件; 2-反光镜; 3-入射光;
4-灯源; 5-反射光; 6-配光镜;
7-折光区; 10-漫射光暗区域; 11-直射光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每辆机动车出厂时均配置左、右两个前照灯,而各国法律规定机动车行驶又各不相同,我国法律规定机动车须右侧行驶。因此在相对行驶会车时主要受左侧前照灯炫目影响。相反之左侧行驶时主要受右侧前照灯炫目影响。
因此,为了改善机动车前照灯炫目问题以及避免引发交通事故,只需改善或变更机动车左侧或右侧前照灯照射方式或照射亮度即可极大地完善其炫目问题。而不需改善或变更的另一侧前照灯或其余部位,改变后对前照灯行驶照明效果基本不变或影响甚微。在国内仅需对左侧前照灯进行处理。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结合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包括壳体、灯源4和配光镜6;壳体为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抛物面工件1,抛物面工件1在其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折光区7,在另一侧设置有反光镜2,其中,折光区7用于形成光漫反射区域,反光镜2用于光直射区域;灯源4设置于抛物面工件1的焦点位置,用于向抛物面工件1的内表面照射光束;配光镜6封装于抛物面工件1的开口端。
优选地,反光镜2为抛物面工件1在其内表面镀银、铝或铬后,经抛光处理所形成的光面。
而对于折光区7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举例说明:
第一种:折光区7为抛物面工件1在成型后的原始表面,也就是说,折光区7就是未经处理的抛物面工件1的原始内表面,由于未经过镀银、铝或铬以及抛光处理,因此,使得折光区7的反射光线减弱。
第二种:折光区7为抛物面工件1在其内表面经打毛处理的毛面,这样折光区7就为粗糙的打毛区域,同样也能使反射光线减弱。
第三种:折光区7为抛物面工件1在其内表面涂覆的涂层结构,对于涂层结构优选为折射率较高反射率低的材料,例如塑料涂层等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折光区7的分布面积与反光镜2的分布面积相同。
其中,以右侧行驶规定为例,折光区7位于抛物面工件1的左侧,反光镜2位于抛物面工件1的右侧。
该防炫目机动车前照灯工作原理如下(以右侧行驶规定为例):
结合图3所示,从置于抛物面反光镜2焦点的光源(灯泡)发出的光线(入射光3)射到抛物面工件1表面,经过右侧反光镜2反射的光线(反射光5)维持原有光亮,而经过左侧折光区7(折射处理)反射的光线相对减弱了。同理,相对驶来的车辆靠本方左侧的反射光也减弱了,而彼此右侧前照灯光维持不变,即,自左向右,依次在照明区域形成:光漫射区域A(光暗)、光直射区域B(光明)、光漫射交汇区域C(光明)、光直射区域B(光明)、光漫射区域A(光暗)。总体而言就弱化了彼此会车时前照灯光的炫目程度,进而极大地保障了会车时的安全。
综上,按照当今各国交通法律的规定,无论机动车左、右那一种行驶规定,本技术依据行驶规定和会车特点,采取仅仅针对前照灯内反射镜局部改造的方法,将左或右前照灯反射之平行光束减去一半的方式,来消除夜间等不良视觉环境下的机动车会车时,彼此车辆前照灯光自然造成的炫目问题,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不良驾驶者或无意识驾驶者的驾驶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降低了不良视觉下机动车会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进而降低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减轻了交通工作者工作任务和压力,节省了社会资源。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灯源4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可以为多种形式,举例说明:
例如:该灯源4含有:基台,其上面形成有空腔;LED芯片,其安装在上述基台的空腔内;树脂部,用于把LED芯片密封在该空腔内;光学部件,其配置在上述基台的上方,与LED芯片隔开配置;遮光部,其配置在上述光学部件的内面,用于形成适合车辆前照灯用的配光图案的遮光;以及荧光体层,其配置在上述光学部件的内面、至少除了遮光部以外的区域内。优选地,上述基台为陶瓷基台。上述光学部件是透镜。上述光学部件是扁平盖。
又例如:该灯源4为卤素灯泡,其包括第一灯丝、第二灯丝和遮蔽部件,卤素灯泡的第一灯丝位于抛物面工件1的焦点附近,第二灯丝位于第一灯丝附近,遮蔽部件位于第一灯丝附近,从而阻断从第一灯丝向下发射的光;以及驱动电路,其向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提供各自的用于发光的驱动电压,其中,从第二灯丝发射的光用作日行灯,从第一灯丝发射的光用作前灯用的雾灯、驾驶灯和近光灯中的一种。
此处不再一一举例,在上述本申请结构的基础上一切变形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动车,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该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构成机动车的左侧前照灯。
该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包括壳体、灯源4和配光镜6;壳体为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抛物面工件1,抛物面工件1在其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折光区7,在另一侧设置有反光镜2,其中,折光区7用于形成光漫反射区域,反光镜2用于光直射区域;灯源4设置于抛物面工件1的焦点位置,用于向抛物面工件1的内表面照射光束;配光镜6封装于抛物面工件1的开口端。
将此防炫目机动车前照灯装配于车辆行驶于夜间时,其前照灯光照明示意情况如图4至图6所示:
其中,图4为本发明机动车在会车之前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机动车在会车中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机动车在会车之后时的状态示意图。
通过图示中的漫射光暗区域10和直射光明区域11之间的交错情况,可以直观地了解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当然,图示中仅仅是右行驶法律规定下的会车经过,而对于左行驶法律规定下的会车经过原理和本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至于其他的特征已在上述实施例一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前照灯生产方法,用于制造实施例一中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中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抛物面工件1内表面镀银、铝或镀铬工作之前,在抛物面工件1内表面靠左一侧的局部扇面或半个抛物面利用胶带黏贴后再进行镀银处理,镀银结束后抛光处理完即可将黏贴的胶带解除,从而使左侧形成折光区7,右侧形成反光镜2。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还提供一种前照灯生产方法,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中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抛物面工件1内表面镀银、铝或镀铬以及抛物面内表面抛光处理工作之后,再在抛物面工件1内表面靠左一侧的局部扇面或半个抛物面进行打毛处理,从而使左侧形成具有打毛区域的折光区7,右侧形成反光镜2。
当然,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可组合在一起应用,也可以单独应用,此处同样不再详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灯源和配光镜;所述壳体为由抛物线系的自由曲面构成的抛物面工件,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折光区,在另一侧设置有反光镜,其中,所述折光区用于形成光漫反射区域,所述反光镜用于光直射区域;所述灯源设置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焦点位置,用于向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内表面照射光束;所述配光镜封装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开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为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镀银、铝或铬后,经抛光处理所形成的光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区为所述抛物面工件在成型后的原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区为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经打毛处理的毛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区为所述抛物面工件在其内表面涂覆的涂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区的分布面积与所述反光镜的分布面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区位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左侧,所述反光镜位于所述抛物面工件的右侧。
8.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所述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构成所述机动车的左侧前照灯。
9.一种前照灯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中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抛物面工件内表面镀银、铝或镀铬工作之前,在抛物面工件内表面靠左一侧的局部扇面或半个抛物面利用胶带黏贴后再进行镀银处理,镀银结束后抛光处理完即可将黏贴的胶带解除,从而使左侧形成折光区,右侧形成反光镜。
10.一种前照灯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其中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抛物面工件内表面镀银、铝或镀铬以及抛物面内表面抛光处理工作之后,再在抛物面工件内表面靠左一侧的局部扇面或半个抛物面进行打毛处理,从而使左侧形成具有打毛区域的折光区,右侧形成反光镜。
CN201710015019.7A 2017-01-09 2017-01-09 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6704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5019.7A CN106704950A (zh) 2017-01-09 2017-01-09 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5019.7A CN106704950A (zh) 2017-01-09 2017-01-09 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4950A true CN106704950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907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5019.7A Pending CN106704950A (zh) 2017-01-09 2017-01-09 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0495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4018A (zh) * 2018-04-19 2018-09-14 张�浩 一种灯具
CN109630972A (zh) * 2019-01-26 2019-04-16 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前照灯更换镜面的再制造方法
CN113048440A (zh) * 2021-04-16 2021-06-29 张其建 一种没有炫目感的汽车远近光大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813U (zh) * 1988-12-17 1989-10-11 王志臣 双抛物面防眩目前灯
CN2099689U (zh) * 1991-08-03 1992-03-25 张维军 防肇事汽车会车灯
CN2312149Y (zh) * 1997-11-25 1999-03-31 王子江 防眩目车灯
JP2004134290A (ja) * 2002-10-11 2004-04-3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照明灯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813U (zh) * 1988-12-17 1989-10-11 王志臣 双抛物面防眩目前灯
CN2099689U (zh) * 1991-08-03 1992-03-25 张维军 防肇事汽车会车灯
CN2312149Y (zh) * 1997-11-25 1999-03-31 王子江 防眩目车灯
JP2004134290A (ja) * 2002-10-11 2004-04-3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車両用照明灯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宁建华: "《汽车品牌与文化一体化项目教程》", 31 October 2012,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4018A (zh) * 2018-04-19 2018-09-14 张�浩 一种灯具
CN109630972A (zh) * 2019-01-26 2019-04-16 上海锦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前照灯更换镜面的再制造方法
CN113048440A (zh) * 2021-04-16 2021-06-29 张其建 一种没有炫目感的汽车远近光大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6484A (zh) 一种汽车前照灯灯光组
CN106704950A (zh) 机动车防炫目前照灯、机动车以及生产方法
CN109163303A (zh) 一种不带挡板切换的远近光透镜模组及其光学实现方法
CN214664197U (zh) 一种汽车远光灯
KR101555858B1 (ko)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US5003447A (en) Lamp reflector
CN212456699U (zh) 一种超车辅助警告灯
CN202868534U (zh) 安全防眩车灯
CN209013099U (zh) 一种不带挡板切换的远近光透镜模组
CN2729526Y (zh) 汽车防眩目灯
CN114321828A (zh) 车辆用灯具
US1519209A (en) Lamp
CN216113818U (zh) 一种车前大灯的透镜系统
CN207569784U (zh) 一种补光型车灯玻璃透镜及其前灯结构
CN203322952U (zh) 一种安全防眩车灯
TWI617771B (zh) 車燈之光學透鏡
CN2477943Y (zh) 一种机动车前照灯
CN2388069Y (zh) 新型机动车防眩目安全照明装置
CN214198512U (zh) 一种均匀发光的汽车制动灯
TWM391490U (en) Vehicle optical module
CN209229615U (zh) 具有行人提示功能的汽车灯具
CN207455469U (zh) 一种带不对称遮光罩的led前照灯及汽车和摩托车前照灯
CN220338283U (zh) 车辆用灯具
CN107816696A (zh) 照明结构及其配光方法
CN2374743Y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