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96634B - 扭力梁 - Google Patents

扭力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96634B
CN106696634B CN201611063757.0A CN201611063757A CN106696634B CN 106696634 B CN106696634 B CN 106696634B CN 201611063757 A CN201611063757 A CN 201611063757A CN 106696634 B CN106696634 B CN 106696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engagement portion
interconnecting piece
groove
side inter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37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96634A (zh
Inventor
王浩力
侯建勇
姜金玉
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637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96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96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6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96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96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扭力梁,扭力梁包括左横梁、右横梁和中间连接梁,左横梁的右端部上设置有左横梁配合部,右横梁的左端部上设置有右横梁配合部,中间连接梁上设置有左侧连接部和右侧连接部,左侧连接部与左横梁配合部相连,右侧连接部与右横梁配合部相连,其中在扭力梁的长度方向上,左侧连接部相对左横梁配合部以及右侧连接部相对右横梁配合部的位置可调。根据本发明的扭力梁,可以通过调节自身长度以适应不同轮距的车辆,无需重开模具制造扭力梁,提高了通用性,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

Description

扭力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力梁,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扭力梁。
背景技术
车辆中设有扭力梁,扭力梁沿左右方向设在车辆的两个车轮之间,且扭力梁的两端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与两个车轮连接,当其中一个车轮上下跳动时,扭力梁会随之转动并带动另一侧的车轮相应跳动,从而减小整个车身的倾斜和摇晃。
相关技术中,扭力梁的长度固定,当扭力梁应用于不同轮距的车辆中时,需要重新设计扭力梁长度并重开模具制造扭力梁,扭力梁的通用性差,延长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自身通用性的扭力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扭力梁,包括左横梁、右横梁和中间连接梁,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上设置有左横梁配合部,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上设置有右横梁配合部,所述中间连接梁上设置有左侧连接部和右侧连接部,所述左侧连接部与所述左横梁配合部相连,所述右侧连接部与所述右横梁配合部相连,其中在所述扭力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左侧连接部相对所述左横梁配合部以及所述右侧连接部相对所述右横梁配合部的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扭力梁,可以通过调节自身长度以适应不同轮距的车辆,无需重开模具制造扭力梁,提高了通用性,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扭力梁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左侧连接部与所述左横梁配合部为插接配合,且所述右侧连接部与所述右横梁配合部为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左横梁配合部构造为多道左凹槽,所述多道左凹槽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右横梁配合部构造为多道右凹槽,所述多道右凹槽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凹槽和所述右凹槽中的每一个的槽宽为1.0mm-2.0mm。
优选地,所述左侧连接部为多个左凸起,所述右侧连接部为多个右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凹槽的数量多于所述左凸起的数量,所述右凹槽的数量多于所述右凸起的数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横梁、所述右横梁和所述中间连接梁中的每一个均具有“U”形截面,所述左凹槽、所述右凹槽、所述左凸起和所述右凸起均为“U”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凹槽形成在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的外壁面上,所述右凹槽形成在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的外壁面上,所述左凸起和所述右凸起形成在所述中间连接梁的内壁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收窄且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收窄,所述中间连接梁套接在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与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梁的外壁面与邻近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处的外壁面以及邻近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处的外壁面平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扭力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横梁、中间连接梁以及右横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右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扭力梁100,左横梁1,左横梁配合部11,左凹槽111,右横梁2,右横梁配合部21,右凹槽211,中间连接梁3,左侧连接部31,左凸起311,右侧连接部32,右凸起321,左拖拽臂4,左衬套总成5,右拖拽臂6,右衬套总成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下面结合图1-图6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扭力梁100。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扭力梁100可以包括左横梁1、右横梁2、中间连接梁3、左拖拽臂4、左衬套总成5、右拖拽臂6和右衬套总成7。
左衬套总成5可以与车辆的左侧车轮连接,且左衬套总成5可以通过左拖拽臂4与左横梁1连接。右衬套总成7可以与车辆的右侧车轮连接,且右衬套总成7可以通过右拖拽臂6与右横梁2连接。左横梁1与右横梁2可以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布置且可以通过中间连接梁3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左横梁1的右端部上可以设置有左横梁配合部11,如图5所示,右横梁2的左端部上可以设置有右横梁配合部21。
如图1、图2且结合图6所示,中间连接梁3上可以设置有左侧连接部31和右侧连接部32。
左侧连接部31可以与左横梁配合部11相连,右侧连接部32可以与右横梁配合部21相连,其中在扭力梁100的长度方向上,左侧连接部31相对左横梁配合部11的位置可调,右侧连接部32相对右横梁配合部21的位置可调。
在装配扭力梁100时,可以通过调节左侧连接部31相对左横梁配合部11的位置,以及调节右侧连接部32相对右横梁配合部21的位置,使扭力梁100的总长度适合车辆的轮距,最后可以将左横梁1、中间连接梁3与右横梁2焊接,使扭力梁1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扭力梁100,通过令左侧连接部31相对左横梁配合部11的位置可调,在装配扭力梁100时,通过调节左侧连接部31相对左横梁配合部11的位置,可以使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可调,且通过令右侧连接部32相对右横梁配合部21的位置可调,在装配扭力梁100时,通过调节右侧连接部32相对右横梁配合部21的位置,可以使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可调,从而使扭力梁100的总长度可以调节,由此无需重开模具制造扭力梁100,提高了扭力梁100的通用性,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左侧连接部31与左横梁配合部11可以为插接配合,且右侧连接部32与右横梁配合部21为插接配合。具体地,左横梁1的右端可以嵌套在中间连接梁3的左部内,通过调节左横梁配合部11伸入左侧连接部31的长度,可以调节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右横梁2的左端可以嵌套在中间连接梁3的右部内,通过调节右横梁配合部21伸入右侧连接部32的长度,可以调节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左横梁配合部11的外壁面可以设有多道左凹槽111,多道左凹槽111可以沿左横梁1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右横梁配合部21的外壁面可以设有多道右凹槽211,多道右凹槽211可以沿右横梁2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左侧连接部31的内壁面可以设有多道左凸起311,多道左凸起311可以沿中间连接梁3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右侧连接部32的内壁面可以设有多道右凸起321,多道右凸起321可以沿中间连接梁3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
当左横梁配合部11套接在左侧连接部31且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多道左凸起311可以对应嵌入多道左凹槽111中,从而使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定位,使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保持在合适的总长度。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左凸起31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左凹槽111之间的间距相等。
同样地,当右横梁配合部21套接在右侧连接部32且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多道右凸起321可以对应嵌入多道右凹槽211中,从而使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定位,使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保持在合适的总长度。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右凸起32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右凹槽211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左凹槽111和右凹槽211中的每一个的槽宽可以为1.0mm-2.0mm,从而使左凹槽111与右凹槽211布置紧密,对应地左凸起311与右凸起321也布置紧密,由此可以使左凸起311和右凸起321更容易卡在凹槽中,扭力梁100定位时更不容易滑动。
更加具体地,左凹槽111的数量可以多于左凸起311的数量,右凹槽211的数量可以多于右凸起321的数量,由此左横梁配合部11在左侧连接部31内移动时具有更大的定位范围,且右横梁配合部21在右侧连接部32内移动时具有更大的定位范围,进而使扭力梁100的总长度具有更大的调整范围。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左横梁1、右横梁2和中间连接梁3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具有“U”形截面,左横梁1、右横梁2和中间连接梁3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向同一侧弯曲的U形板件,左凹槽111、右凹槽211、左凸起311和右凸起321均可以为向U形板件的同一侧弯曲的“U”形,从而使左横梁1与右横梁2更容易相对于中间连接梁3滑动,提高接触配合面积,增加配合强度,从而便于调节扭力梁100的长度。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左横梁1的右端部可以收窄,即左横梁配合部11处形成的U形板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左横梁1其他位置处形成的U形板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同时右横梁2的左端部可以收窄,即右横梁配合部21处形成的U形板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右横梁2其他位置处形成的U形板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中间连接梁3可以套接在左横梁1的右端部与右横梁2的左端部上。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中间连接梁3的外壁面可以与邻近左横梁1的右端部处的外壁面以及邻近右横梁2的左端部处的外壁面平齐,由此扭力梁100不会在左横梁1、右横梁2以及中间连接梁3三者的连接处由于形状突变而产生应力集中点,扭力梁100受力更平均,从而提高了扭力梁100的工作寿命。
下面结合图1-图6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扭力梁100可以包括左横梁1、右横梁2和中间连接梁3。左横梁1与右横梁2可以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布置且可以通过中间连接梁3连接。左横梁1的右端部上可以设置有左横梁配合部11,右横梁2的左端部上可以设置有右横梁配合部21,中间连接梁3上可以设置有左侧连接部31和右侧连接部32。
在扭力梁100的长度方向上,左侧连接部31相对左横梁配合部11的位置可调,右侧连接部32相对右横梁配合部21的位置可调。
左横梁1的右端可以套在中间连接梁3的左部内,通过调节左横梁配合部11伸入左侧连接部31的长度,可以调节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右横梁2的左端可以套在中间连接梁3的右部内,通过调节右横梁配合部21伸入右侧连接部32的长度,可以调节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
左横梁配合部11的外壁面可以设有多道左凹槽111,多道左凹槽111可以沿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右横梁配合部21的外壁面可以设有多道右凹槽211,多道右凹槽211可以沿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
左侧连接部31的内壁面可以设有多道左凸起311,多道左凸起311可以沿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右侧连接部32的内壁面可以设有多道右凸起321,多道右凸起321可以沿长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
当左横梁配合部11套接在左侧连接部31且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多道左凸起311可以对应嵌入多道左凹槽111中,从而使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定位,使左横梁1与中间连接梁3保持在合适的总长度。
当右横梁配合部21套接在右侧连接部32且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的总长度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多道右凸起321可以对应嵌入多道右凹槽211中,从而使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定位,使右横梁2与中间连接梁3保持在合适的总长度。
左凹槽111和右凹槽211中的每一个的槽宽可以为1.0mm-2.0mm,从而使左凹槽111与右凹槽211布置紧密,对应地左凸起311与右凸起321也布置紧密,由此可以使左凸起311和右凸起321更容易卡在凹槽中,扭力梁100定位时更不容易滑动。
左凹槽111的数量可以多于左凸起311的数量,右凹槽211的数量可以多于右凸起321的数量,由此左横梁配合部11在左侧连接部31内移动时具有更大的定位范围,且右横梁配合部21在右侧连接部32内移动时具有更大的定位范围,进而使扭力梁100的总长度具有更大的调整范围。
左横梁1、右横梁2和中间连接梁3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具有“U”形截面,从而使左横梁1与右横梁2更容易相对于中间连接梁3滑动,从而便于调节扭力梁100的长度。
左横梁1的右端部可以收窄,同时右横梁2的左端部可以收窄,中间连接梁3可以套接在左横梁1的右端部与右横梁2的左端部上,中间连接梁3的外壁面可以与邻近左横梁1的右端部处的外壁面以及邻近右横梁2的左端部处的外壁面平齐,由此扭力梁100受力更平均,从而提高了扭力梁100的工作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扭力梁100,通过令左侧连接部31相对左横梁配合部11的位置可调,且通过令右侧连接部32相对右横梁配合部21的位置可调,使扭力梁100的总长度可以调节,由此无需重开模具制造扭力梁100,提高了扭力梁100的通用性,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扭力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横梁和右横梁,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上设置有左横梁配合部,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上设置有右横梁配合部;
中间连接梁,所述中间连接梁上设置有左侧连接部和右侧连接部,所述左侧连接部与所述左横梁配合部相连,所述右侧连接部与所述右横梁配合部相连;
其中在所述扭力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左侧连接部相对所述左横梁配合部以及所述右侧连接部相对所述右横梁配合部的位置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连接部与所述左横梁配合部为插接配合,且所述右侧连接部与所述右横梁配合部为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配合部构造为多道左凹槽,所述多道左凹槽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右横梁配合部构造为多道右凹槽,所述多道右凹槽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槽和所述右凹槽中的每一个的槽宽为1.0mm-2.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连接部为多个左凸起,所述右侧连接部为多个右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槽的数量多于所述左凸起的数量,所述右凹槽的数量多于所述右凸起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所述右横梁和所述中间连接梁中的每一个均具有“U”形截面,所述左凹槽、所述右凹槽、所述左凸起和所述右凸起均为“U”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槽形成在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的外壁面上,所述右凹槽形成在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的外壁面上;所述左凸起和所述右凸起形成在所述中间连接梁的内壁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收窄且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收窄,所述中间连接梁套接在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与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梁的外壁面与邻近所述左横梁的右端部处的外壁面以及邻近所述右横梁的左端部处的外壁面平齐。
CN201611063757.0A 2016-11-25 2016-11-25 扭力梁 Active CN106696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3757.0A CN106696634B (zh) 2016-11-25 2016-11-25 扭力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3757.0A CN106696634B (zh) 2016-11-25 2016-11-25 扭力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6634A CN106696634A (zh) 2017-05-24
CN106696634B true CN106696634B (zh) 2019-03-26

Family

ID=5893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3757.0A Active CN106696634B (zh) 2016-11-25 2016-11-25 扭力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966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4426B (zh) * 2018-01-12 2019-11-26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
CN108944331B (zh) * 2018-07-12 2020-05-2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扭力梁缩短改制工艺方法
CN113335010B (zh) * 2021-06-29 2022-03-1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扭力梁悬架的轴距控制装置和轴距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4109U (zh) * 2009-06-30 2010-05-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稳定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80515B1 (ko) * 2004-06-25 2006-05-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리어현가장치
KR20060071798A (ko) * 2004-12-22 2006-06-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현가장치
KR20060072282A (ko) * 2004-12-23 2006-06-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KR100699482B1 (ko) * 2005-07-15 2007-03-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 후륜 현가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84109U (zh) * 2009-06-30 2010-05-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稳定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96634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6634B (zh) 扭力梁
CN104203607B (zh) 单壳式弹簧导杆
CN101868383B (zh) 雨刷片
US7380870B2 (en) Air guid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3052554A (zh) 铁道车辆用转向架
CN105870992A (zh) 用于车辆的移动式感应充电站
JP2021083123A5 (zh)
CN103661033A (zh) 座椅装饰保持夹
CN101918302A (zh) 可行驶的作业机械
CN105377646A (zh) 用于机动车的雨刷装置
CN207318107U (zh) 角度可调的车辆试验坡道装置
CN207811181U (zh) 车辆举升装置
CN101746289B (zh) 用于汽车座椅的纵向调整装置的操纵杆
CN107107691A (zh) 用于机动车的结构构件
CN104024064A (zh) 刮水片转接器单元
CN104661838B (zh) 横向控制臂底座
CN105517857A (zh) 用于窗板刮拭装置的刮唇
CN103648856B (zh) 刮水片适配单元
CN103068629B (zh) 具有抗转动机构的头部保护装置
CN215154082U (zh) 一种座椅横梁总成和汽车
CN106364305A (zh) 一种悬置软垫
CN204278965U (zh) 用于麦弗逊悬架的下摆臂和具有其的麦弗逊悬架
CN103158675B (zh) 由塑料制成的支承架系统
CN214689783U (zh) 中底板分块结构
CN106882735A (zh) 前移式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