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4647B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4647B
CN106664647B CN201580035894.0A CN201580035894A CN106664647B CN 106664647 B CN106664647 B CN 106664647B CN 201580035894 A CN201580035894 A CN 201580035894A CN 106664647 B CN106664647 B CN 106664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frequency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direct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58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4647A (zh
Inventor
上村克成
坪井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64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4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Abstract

提供涉及能够有效率地进行与设备间通信有关的通信过程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的技术。能够进行与终端装置的直接通信的终端装置在对直接通信有意参与的情况下,基于与终端装置支持的频段的组合有关的能力信息、所属小区的频率以及周边小区的频率,判断是否不能以所属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且能够以周边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在能够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周边小区的频率中,开始用于选择周边小区的评价。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有效率地进行与设备间通信有关的通信过程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本申请基于2014年7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140102号而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到这里。
背景技术
在作为标准化计划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中,通过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通信方式或被称为资源块的预定的频率/时间单位的灵活的调度,进行了实现了高速的通信的EUTRA(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的标准化。EUTRA有时也称为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此外,在3GPP中,进行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且对LTE具有向上兼容性的LTEAdvanced的研究(也称为LTE-A)。
在LTE Advanced中,正在研究从设备装置(终端装置)向设备装置(终端装置)进行直接通信的技术。将这个从设备装置向设备装置的直接通信称为D2D(设备对设备(Deviceto Device))或者设备间通信。另外,将在3GPP中标准化的D2D特别称为LTE-D2D或者LTE-Direct。
在D2D中,为了实现近接的终端装置间的服务(基于邻近的服务(Proximity basedServices-ProSe)),用于发现(Discovery)近接的终端装置的方法或使得终端装置之间能够直接通信(Direct communication)的方法等在3GPP中进行了研究(非专利文献1)。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对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服务(Multimedia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有意参与的空闲状态的终端装置只有驻留在提供与MBMS有关的服务(MBMS服务)的频率的情况下,能够接收与该MBMS有关的服务的情况下,在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中,通过将提供与该MBMS有关的服务的频率的优先级设为最高,从而能够继续与该MBMS有关的服务的方法等。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使用与非专利文献2同样的技术,对D2D有意参与的空闲状态的终端装置在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中通过将能够进行D2D的发送接收的频率(能够提供D2D的服务的频率)的优先级设为最高,从而能够发送或者接收与D2D有关的服务的方法等。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843V12.0.1(2014-03)http://www.3gpp.org/DynaReport/36843.Htm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04V12.0.0(2014-03)http://www.3gpp.org/DynaReport/36304.htm
非专利文献3:R2-142631,LG Electronics Inc.,Korea,19-23May 2014.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2_RL2/TSGR2_86/Docs/R2-142631.zip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D2D有意参与的空闲状态的终端装置通过使用非专利文献3的方法,对与D2D有关的服务的发送或者接收有意参与的情况下,能够优先选择能够进行D2D的发送或者接收的频率。但是,当存在大量的对D2D有意参与的终端装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会集中驻留在能够进行D2D的发送或者接收的频率(小区),存在会超过该频率(小区)的基站装置的容量(超载)的问题。
此外,由于D2D使用上行链路的资源而进行,尤其在FDD的情况下,没有对能够进行D2D的发送或者接收的频率设定优先级,存在不能应用变更现有的频率的优先级的方法的其他问题。
本发明提供涉及能够有效率地进行与设备间通信有关的通信过程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是能够进行与终端装置的直接通信的终端装置,在对直接通信有意参与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不能以所属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且能够以周边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在能够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周边小区的频率中,开始用于选择周边小区的评价,该判断基于与终端装置支持的频段的组合有关的能力信息、所属小区的频率以及周边小区的频率而进行。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将支持直接通信的周边小区的频率的优先级当作最高而进行周边小区的评价。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在能够以所属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在所属小区中执行直接通信。
通过使用这样的手段,终端装置能够有效率地进行与设备间通信有关的通信过程。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是能够进行与终端装置的直接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在对直接通信有意参与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不能以所属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且能够以周边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步骤;以及在能够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周边小区的频率中,开始用于选择周边小区的评价的步骤,且至少包括以下步骤:该判断基于与终端装置支持的频段的组合有关的能力信息、所属小区的频率以及周边小区的频率而进行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支持直接通信的周边小区的频率的优先级当作最高而进行周边小区的评价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能够以所属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在所属小区中执行直接通信的步骤。
通过使用这样的手段,终端装置能够包括有效率地进行与设备间通信有关的通信过程的通信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是安装在能够进行与终端装置的直接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集成电路,使终端装置发挥以下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在对直接通信有意参与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不能以所属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且能够以周边小区的频率而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功能;以及在能够进行与直接通信有关的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周边小区的频率中,开始用于选择周边小区的评价的功能。
通过使用这样的手段,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能够使终端装置发挥有效率地进行与设备间通信有关的通信过程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在涉及进行有效率的通信过程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的技术的点上公开各实施方式,但能够对各实施方式应用的通信方式并不限定于在EUTRA(LTE、LTE-A)中使用的通信方式。
例如,在本说明书中叙述的技术能够在使用了码分复用接入(CDMA)、时分复用接入(TDMA)、频分复用接入(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以及其他接入方式等的各种通信系统中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系统和网络能够同义地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涉及进行有效率的通信过程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与小区的选择有关的流程图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中能够进行发送接收的频段的组合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信息的数据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与小区的选择有关的流程图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中使用自主的间隙而进行支持D2D的频率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发送D2D的终端装置和接收D2D的终端装置进行D2D的通信的情况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简单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技术。
[物理信道/物理信号]
说明在EUTRA(LTE、LTE-A)中使用的主要的物理信道、物理信号。信道意味着在信号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介质,物理信道意味着在信号的发送接收中使用的物理介质。在本发明中,物理信道能够与信号同义地使用。另外,在使EUTRA(LTE、LTE-A)发展的通信系统中,物理信道存在信道类别的追加或者其结构或格式形式发生变更或者追加的可能性,但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
在EUTRA中,使用无线帧而管理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号的调度。1个无线帧是10ms,1个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进一步,1个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即,1个子帧是1ms,1个时隙是0.5ms)。此外,使用资源块作为物理信道被配置的调度的最小单位而进行管理。资源块以将频率轴由多个子载波(例如,12个子载波)的集合构成的恒定的频域和由恒定的发送时间间隔(1个时隙)构成的区域而定义。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由3种主同步信号和以在频域中相互错开配置的31种码构成的副同步信号构成,通过主同步信号和副同步信号的信号的组合,示出用于识别基站装置的504组小区识别符(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和用于无线同步的帧定时。终端装置通过小区搜索而确定所接收的同步信号的物理小区ID。
物理广播信息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以通知(设定)在小区内的终端装置中公共地使用的主控制信息的目的而被发送。基站装置通过物理广播信息信道而通知(发送)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消息。通过主信息块消息而对终端装置通知(设定)的信息是下行链路频率带宽、系统帧号以及与混合(Hybrid)ARQ有关的物理信道(PHICH)的设定信息。
基站装置通过子帧位置和周期固定地确定的系统信息块类型1(SIB1;Systeminformation block Type1)消息和作为层3消息(RRC消息)的系统信息消息,发送主信息块以外的小区公共信息(广播信息)。系统信息消息在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示出的无线资源中,使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而被通知,且根据其用途而分别通知系统信息块类型2~类型n(SIB2~SIBn(n为自然数))。
作为广播信息,通知表示小区专用的识别符的小区全局识别符(CGI;Cell GlobalIdentifier)、管理基于寻呼的等待区域的跟踪区域识别符(TAI;Tracking AreaIdentifier)、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发送定时调整信息、每个小区的公共无线资源设定信息、同频(异频、不同RAT)的周边小区信息(相邻小区列表(Neighboring cell list))、上行链路接入限制信息等。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根据其用途而被分类为多个类型。例如,小区固有RS(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是对每个小区以预定的功率而被发送的导频信号,是基于预定的规则而在频域以及时域中周期性地重复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终端装置通过接收小区固有RS而测量每个小区的接收质量。此外,终端装置还将小区固有RS使用作为与小区固有RS一起发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解调的参照用的信号。在小区固有RS中使用的序列使用能够对每个小区进行识别的序列。
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还使用于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将在传播路径变动的估计中使用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CSI-RS)。此外,对终端装置个别设定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被称为UE专用参考信号(UE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U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用于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解调时的信道的传播路径补偿处理而被参照。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在各子帧的开头起若干个OFDM符号(例如,1~4个OFDM符号)中发送。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是在配置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OFDM符号中配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者EPDCCH以对终端装置通知基于基站装置的调度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或指示发送功率的增减的调整量的控制信息的目的而被使用。以后,在简单记载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情况下,若没有特别明确记载,则意味着PDCCH和EPDCCH的双方的物理信道。
终端装置通过在发送接收层2消息(MAC-CE(MAC控制元素))以及层3消息(寻呼、系统信息等)之前监视(monitor)发往本装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接收发往本装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从而需要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取得在发送时被称为上行链路许可、在接收时被称为下行链路许可(下行链路分配)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在支持D2D的情况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够通知D2D许可。另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够构成为除了在上述的OFDM符号中发送以外,还在从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个别(dedicated)分配的资源块的区域中发送。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用于进行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而被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确认响应(ACK/NACK;确认/否定确认(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或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请求(无线资源请求、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
CSI包括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TI(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recoding TypeIndicator))、RI(秩指示符(Rank Indicator))。各指示符(Indicator)也可以表示为指示(Indication)。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除了下行链路数据之外,还使用于将寻呼或系统信息等层3消息通知给终端装置。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示出(被通知)。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配置在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以外的OFDM符号中被发送。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1个子帧内进行时分复用。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主要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还能够包括CSI或ACK/NACK等控制数据。此外,除了上行链路数据之外,还使用于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作为层2消息以及层3消息而从终端装置通知给基站装置。此外,与下行链路同样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示出。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也称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包括基站装置用于对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进行解调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和基站装置主要用于对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进行估计的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此外,在探测参考信号中,有周期性地发送的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Periodic SRS)和在从基站装置受到指示时发送的非周期性探测参考信号(Aperiodic SRS)。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用于通知(设定)前导码序列的信道,具有保护时间。前导码序列构成为通过多个序列而向基站装置通知信息。例如,在准备有64种序列的情况下,能够向基站装置表示6比特的信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使用作为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的接入手段。
为了未设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时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请求,或者为了对基站装置请求用于使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对准基站装置的接收定时窗所需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也被称为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等,终端装置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此外,基站装置还能够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对终端装置请求随机接入过程的开始。
层3消息是通过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的RRC(无线资源控制)层中交换的控制平面(CP(Control-plane、C-Plane))的协议而被处理的消息,能够与RRC信令或者RRC消息同义地使用。另外,相对于控制平面,将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称为用户平面(UP(User-plane、U-Plane))。
作为与D2D有关的物理信道,准备了D2D同步信号(D2DSS;D2D SynchonizationSignal)和物理D2D同步信道(PD2DSCH;Physical D2D Synchonization Channel)。D2D同步信号由PD2DSS(Primary D2DSS)和SD2DSS(Secondary D2DSS)这两个同步信号构成。
此外,正在研究物理D2D同步信道从发送D2D的终端装置发送,以通知与D2D有关的控制信息(例如,与要发送的终端装置有关的同步ID、资源池、系统带宽、TDD子帧设定等)或D2D帧号等的目的而被发送。
此外,正在研究发送D2D的终端装置对接收D2D的终端装置发送调度分配(Scheduling assignments-SA)。SA至少包括用于识别D2D的内容(类别)的ID信息,显式或者隐式地通知与该ID信息对应的发送数据的无线资源的图案(RPT;发送的资源图案(Resource Patterns for Transmission))。正在研究SA以及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使用PUSCH。即,接收D2D的终端装置需要接收PUSCH,进行解码。
另外,除此以外的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号由于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没有较大关系,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作为省略了说明的物理信道或者物理信号,有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组播信道(PMCH:PhysicalMulticast CHannel)等。
[无线网络、小区类别]
由基站装置所控制的各频率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可当作小区。此时,基站装置覆盖的通信区域可以对每个频率分别为不同的宽度、不同的形状。此外,覆盖的区域可以对每个频率不同。将基站装置的类别或小区半径的大小不同的小区在同一个频率或者不同的频率的区域中混合而形成一个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称为异构网络。
终端装置也可以将判断为终端装置的接入没有基于从基站装置通知的广播信息而被禁止的小区当作适当的小区(Suitable cell),在该小区中,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满足预定的条件,其结果,通过驻留在该小区而允许了通常的服务。终端装置在从驻留的小区向其他小区移动时,非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空闲状态(Idle mode)、非通信中)通过小区重新选择过程进行移动,无线资源控制连接时(连接状态(Connected mode)、通信中)通过切换过程进行移动。
终端装置也可以将没有通过小区选择(小区重新选择)过程而判断为适当的小区的小区当作只允许了一部分服务的小区(限制小区)。另外,即使是限制小区,终端装置也能够驻留。一部分服务例如是紧急呼叫通信(Emergency call)。驻留在小区中的状态(空闲状态)或者在某小区中处于连接状态时,终端装置也可以判断为位于能够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区域,即判断为位于该小区的服务区域内(覆盖范围内(in-coverage))。
基站装置对每个频率管理1个以上的小区。也可以由1个基站装置管理多个小区。小区根据能够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区域的大小(小区尺寸)而被分类为多个类别。例如,小区被分类为宏小区和小型小区。小型小区是一般覆盖半径为几米至几十米的小区。此外,小型小区有时也根据其区域的大小而被分类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纳米小区等。
在终端装置能够与某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时,该基站装置的小区中被设定为使用于与终端装置的通信的小区是所属小区(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其他不使用于通信的小区被称为周边小区(相邻小区(Neighboring cell))。
[D2D]
简单说明D2D的基本技术。
D2D至少分为用于发现近接的终端装置的技术(Discovery)和终端装置用于与一个或者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直接通信的技术(Direct communication(也称为通信(Communication)))。
在D2D中,终端装置使用的与D2D有关的资源(无线资源)或设定(configuration)也可以由基站装置进行设定(控制)。即,在终端装置处于非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空闲状态)的情况下,与D2D有关的无线资源或设定可以通过广播信息而对每个小区进行通知,在终端装置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连接状态)的情况下,与D2D有关的无线资源或设定可以通过RRC消息进行通知。即,D2D通过能够进行终端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的(D2Dcapable、D2D supported)终端装置和能够控制用于该终端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的资源的基站装置而实现。
此外,在直接通信(Direct Communication)中,用于发送调度分配(Schedulingassignments:SA)的无线资源从用于SA而汇集的资源池(SA资源池)中提供给终端装置。发送D2D的终端装置通过在资源池中包含的无线资源(时间以及频率)而发送SA。接收D2D的终端装置通过在资源池中包含的无线资源(时间以及频率)而接收SA。
此外,在直接通信(Direct Communication)中,用于发送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的无线资源从用于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而汇集的资源池(D2D数据资源池)中提供给终端装置。发送D2D的终端装置使用从资源池中指定的无线资源(时间以及频率)发送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此外,接收D2D的终端装置使用从资源池中指定的无线资源(时间以及频率)接收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资源池也可以由频率信息、表示被分配的资源块的范围的信息、资源池开始的帧号或者子帧号和偏移值的信息等表示。
这里,用于SA的无线资源汇集的资源池(第一资源池)和用于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的无线资源汇集的资源池(第二资源池)可以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预先设定(预约),也可以从基站装置对每个终端装置个别进行通知(或者广播),也可以从其他终端装置进行通知(或者广播),也可以被事先设定(pre-configured),也可以半静态(semi-static)地进行分配。
在通过事先设定而被分配的情况下,该设定典型地可以记录在SIM(订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中。SIM可以是由硬件提供的IC卡,也可以由软件提供。
这里,作为对终端装置从资源池中分配与D2D有关的无线资源(SA、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的方法,可以使用通过终端装置对基站装置通知有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从而从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个别分配发送资源的方法(也称为模式1(Mode1)或者调度型(Scheduled)),此外,也可以使用终端装置从广播信息或预先设定(预约)的资源池中选择发送资源而使用的方法(也称为模式2(Mode2)或者自主型(Autonomous))。
模式1是在终端装置位于被当作覆盖范围内的范围时使用的直接通信(DirectCommunication)的模式,模式2是在终端装置没有位于被当作覆盖范围内的范围(覆盖范围外(out-of-coverage))时使用的直接通信的模式。另外,即使是在使用从基站装置分配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即,模式1),也有终端装置在RRC无线资源重新连接过程中临时使用终端装置选择的无线资源的情况(即,模式2)。
图9是表示在发送D2D的终端装置1-1(D2D transmission UE)和接收D2D的终端装置1-2(D2D reception UE)进行D2D的通信的情况下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图9中,首先,当驻留在基站装置2的小区时,终端装置1-1接收作为RRC消息的系统信息消息(步骤S100)。系统信息消息以对终端装置1通知与D2D有关的设定信息(例如,PD2DSS设定信息、PD2DSCH设定信息、周边小区的D2D信息、SA用的资源池信息、与D2D有关的发送数据用的资源池信息、模式1/模式2的许可信息等)的目的而被使用。这些信息可以从基站装置2通过某独立的系统信息块(例如,SIB18)而被发送,若终端装置1-1(终端装置1-2)正在进行通信,则也可以通过个别的RRC消息而被发送。
接着,在对D2D有意参与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1基于接收到的系统信息消息的信息而进行小区选择处理(步骤S101)。在该小区选择处理中,根据表示终端装置1-1的RF(射频(Radio Frequency))电路在对应的上行链路频带中是否支持D2D的广播信息,终端装置1-1根据需要而变更驻留小区。
步骤S101在终端装置1-2中也同样地执行。即,在对D2D有意参与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2基于接收到的系统信息消息的信息,根据表示终端装置1-2的RF(射频(RadioFrequency))电路在对应的上行链路频带中是否支持D2D的广播信息,根据需要而进行小区选择处理。
接着,终端装置1-1开始D2D的通信处理(步骤S102)。更具体而言,终端装置1-1决定PD2DSS和PD2DSCH的发送码或数据,从能够对空闲状态的终端装置1-1利用的资源池中选择无线资源。
另外,终端装置1-1在基站装置2中不允许模式2中的D2D的情况下,为了进行模式1的D2D,对基站装置2开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Establishment)过程,在连接状态中开始D2D,但在图中进行省略。
终端装置1-1在能够发送D2D的上行链路频带(上行链路频率)中进行PD2DSS的发送(步骤S103)和PD2DSCH的发送(步骤S104)。另外,PD2DSCH也有不被发送的情况。终端装置1-2通过步骤S105的D2D同步信号处理而接收终端装置1-1发送的PD2DSS(PD2DSCH),建立与终端装置1-1的无线同步。
此外,终端装置1-1从由SA用的资源池信息所示的资源中选择SA用的资源,并对终端装置1-2使用所选择的资源而发送SA(步骤S106)。此外,终端装置1-1从发送数据用的资源池信息中,基于所选择的SA而选择发送数据用的资源,并对终端装置1-2使用所选择的资源而发送与D2D有关的数据(步骤S107)。
此外,终端装置1-2在由SA用的资源池信息所示的资源中,接收(监视)终端装置1-1发送的SA。此外,终端装置1-2在发送数据用的资源池信息中的、由SA所示的资源中,接收(监视)终端装置1-1发送的与D2D有关的数据。
考虑以上的事项,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当判断为关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公知的功能或结构的具体的说明会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要旨变得不清楚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的一例的框图。本终端装置1至少由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接收数据控制部104、物理层控制部105、发送数据控制部106、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小区选择部111构成。图中的“~部”是还通过部分、电路、结构装置、设备、单元等用语来表现的、实现终端装置1的功能以及各过程的元素。
另外,有时将能够进行D2D(或者,对D2D有意参与、支持D2D)的终端装置1简称为终端装置1进行说明。另外,在与D2D有关的通信中,终端装置1可成为发送D2D的终端装置1(D2D transmission(图9的终端装置1-1))和接收D2D的终端装置1(D2D reception(图9的终端装置1-2))中的任一个。
无线资源控制部110执行进行终端装置1的无线资源控制的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的各功能。此外,接收数据控制部104和发送数据控制部106执行对数据链路层进行管理的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层、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层、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层中的各功能。
另外,终端装置1可以是为了并行(同时;同步(simultaneously))支持多个频率(频带、频率带宽)或者某个小区的同一子帧内的接收处理和发送处理,将接收系统的块(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以及多个频率(频带、频率带宽)以及发送系统的块(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具备多个的结构。
关于终端装置1的接收处理,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向接收数据控制部104输入接收数据控制信息,在物理层控制部105中输入作为用于控制各块的控制参数的物理层控制信息。物理层控制信息是包括由接收控制信息和发送控制信息构成的终端装置1的无线通信控制所需的参数设定的信息。
物理层控制信息通过从基站装置2对终端装置1个别(dedicated)发送的无线连接资源设定、小区固有的广播信息、或者系统参数等而被设定,且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10根据需要而输入到物理层控制部105。物理层控制部105将作为与接收有关的控制信息的接收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到接收部101、解调部102、解码部103。
接收控制信息作为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包括接收频带的信息、与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有关的接收定时、复用方法、无线资源控制信息、SA资源池信息、D2D资源池信息等信息。此外,接收数据控制信息是包括副小区去激活定时器信息、DRX控制信息、组播数据接收信息、下行链路重发控制信息、SA接收控制信息、D2D接收控制信息等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包括MAC层、RLC层、PDCP层中的与各自的下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
接收信号在接收部101中进行接收。在D2D的情况下,接收信号有时是终端装置1发送的发送信号。根据通过接收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频率和频带,接收部101接收来本基站装置2的信号。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解调部102。解调部102进行信号的解调。解调部102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入到解码部103。解码部103对被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各数据(也称为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输入到接收数据控制部104。此外,与各数据一同从基站装置2发送的MAC控制元素也在解码部103中进行解码,相关的数据输入到接收数据控制部104。
接收数据控制部104进行基于接收到的MAC控制元素的物理层控制部105的控制(例如,小区的激活/去激活、DRX控制、发送定时调整等),或对被解码的各数据进行缓冲,且进行被重发的数据的纠错控制(HARQ)。在输入到接收数据控制部104的各数据中,相关的数据被输入(转发)到无线资源控制部110。
小区选择部111具有从解调部102或解码部103等的输出中,取得所接收的信号和/或信道的测量结果(RSRP、RSRQ等),进一步,基于从广播信息等接收到的接入限制信息或偏移值等小区选择参数而进行小区选择过程的功能。此外,小区选择部111具有基于与小区重新选择条件相关的小区重新选择参数,对同频(Intra-frequency)、异频(Inter-frequency)、不同的RAT的频率(Inter-RAT)的各自的周边小区进行小区重新选择过程的功能。
在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中,小区选择部111至少使用当前驻留的所属小区的测量结果和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而进行周边小区的评价(评定、排名),且在检测到比当前的所属小区更合适的其他小区的情况下,变更驻留的小区。在小区重新选择中,进行测量的异频(RAT)的小区基于按每个频率(RAT)指定的频率优先级(优先顺序(priority))而决定。
具体而言,优先级比正在驻留的频率(所属频率)的频率优先级更高的异频(RAT)必须与所属小区的测量结果(接收质量)无关而始终测量,但优先级与正在驻留的频率的频率优先级相同或者比正在驻留的频率的频率优先级更低的异频(RAT)的小区也可以只在所属小区的测量结果分别为某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测量。所属小区的测量结果例如使用RSRP或RSRQ而表示。
另外,在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通知了周边小区的信息(周边小区列表)的情况下,小区选择部111还能够使用该周边小区的信息进行小区重新选择。小区选择部111使用的与小区选择过程以及小区重新选择过程有关的多个参数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10进行设定。
此外,关于终端装置1的发送处理,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向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输入发送数据控制信息,在物理层控制部105中输入作为用于控制各块的控制参数的物理层控制信息。物理层控制部105将作为与发送有关的控制信息的发送控制信息适当地输入到编码部107、调制部108、发送部109。发送控制信息作为上行链路调度信息而包括编码信息、调制信息、发送频带的信息、与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有关的发送定时、复用方法、无线资源配置信息、SA资源池信息、D2D资源池信息等信息。
此外,发送数据控制信息是包括DTX控制信息、随机接入设定信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信息、逻辑信道优先顺序信息、资源请求设定信息、小区组信息、上行链路重发控制信息、缓冲器状态报告、D2D发送控制信息等的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无线资源控制部110也可以对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设定与多个小区分别对应的多个随机接入设定信息。
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10对在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调整中使用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和发送定时定时器进行管理,且按每个小区(或者,每个小区组、每个TA组)对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状态(发送定时调整状态或者发送定时非调整状态)进行管理。发送定时调整信息和发送定时定时器包含在发送数据控制信息中。
另外,在需要对多个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状态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对与多个中的每一个小区(或者,小区组、TA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对应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进行管理。在资源请求设定信息中,至少包括最大发送计数器设定信息和无线资源请求禁止定时器信息。无线资源控制部110也可以对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设定与多个小区分别对应的多个资源请求设定信息。
在终端装置1中产生的发送数据(也称为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上行链路传输块)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10(或者,非接入层部(未图示)等上位层部)在任意的定时输入到发送数据控制部106。此时,发送数据控制部106计算被输入的发送数据的量(上行链路缓冲器量)。此外,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具有判别被输入的发送数据是属于控制平面的数据还是属于用户平面的数据的功能。
此外,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在输入了发送数据时,在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内的上行链路缓冲器(未图示)中存储发送数据。此外,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基于在上行链路缓冲器中存储的发送数据的优先级等,进行复用以及收集(Assemble),生成MAC PDU。并且,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判断是否对终端装置1分配了所输入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所需的无线资源。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基于无线资源分配,选择使用了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SR-PUCCH)的无线资源请求或者使用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无线资源请求中的任一个,并对物理层控制部105请求用于发送所选择的信道的控制处理。
这里,发送数据控制部106基于所输入的发送数据是对于基站装置2的通常的发送数据还是对于其他终端装置1的D2D的发送数据,分别生成不同的缓冲器状态报告。换言之,发送数据控制部106生成基于通常的发送数据的缓冲器量的缓冲器状态报告(通常的缓冲器状态报告(NormalBSR)、第一缓冲器状态报告)和基于D2D的发送数据的缓冲器量的缓冲器状态报告(D2D用的缓冲器状态报告(ProSe BSR)、第二缓冲器状态报告)。此外,编码部107根据发送控制信息而适当地编码各数据,并输入到调制部108。
调制部108基于发送被编码的各数据的信道结构,进行适当的调制处理。发送部109将已进行了调制处理的各数据映射到频域,将频域的信号转换为时域的信号,且搭载在已定频率的载波而进行功率放大。发送部109还根据从无线资源控制部110输入的每个小区(或者,每个小区组、每个TA组)的发送定时调整信息,对上行链路发送定时进行调整。配置上行链路控制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除了用户数据之外例如还能够包括层3消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RRC消息)。
在图1中,省略了其他终端装置1的结构元素或结构元素间的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但显然具备具有作为终端装置1而动作所需的其他功能的多个块作为构成元素。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部110的上位层中,存在进行与核心网络的控制的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层部或应用层部。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的一例的框图。本基站装置至少由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接收数据控制部204、物理层控制部205、发送数据控制部206、编码部207、调制部208、发送部209、无线资源控制部210、网络信号发送接收部211构成。图中的“~部”是还通过部分、电路、结构装置、设备、单元等用语来表现的、实现基站装置2的功能以及各过程的元素。
无线资源控制部210执行进行基站装置2的无线资源控制的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的各功能。此外,接收数据控制部204和发送数据控制部206执行对数据链路层进行管理的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层、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层、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层中的各功能。
另外,基站装置2也可以是为了支持基于载波聚合等的多个频率(频带、频率带宽)或者小区的同一子帧内的发送接收处理,将接收系统的块(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以及多个频率(频带、频率带宽)以及发送系统的块(编码部207、调制部208、发送部209)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具备多个的结构。
无线资源控制部210将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到发送数据控制部206。在存在要向终端装置1发送的MAC控制元素的情况下,发送数据控制部206将MAC控制元素和各数据(下行链路数据或者下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到编码部207。编码部207对被输入的MAC控制元素和各数据进行编码,并输入到调制部208。调制部208进行被编码的信号的调制。
此外,在调制部208中进行了调制的信号被输入到发送部209。发送部209在将被输入的信号映射到频域之后,将频域的信号转换为时域的信号,且搭载在已定频率的载波而进行功率放大并发送。配置下行链路控制数据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典型地构成层3消息(RRC消息)。
此外,接收部201将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基带的数字信号。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不同的多个发送定时的小区的情况下,接收部201按每个小区(或者,每个小区组、每个TA组)在不同的定时接收信号。在接收部201中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被输入到解调部202进行解调。在解调部202中解调后的信号接着输入到解码部203。解码部203对被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各数据(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到接收数据控制部204。此外,与各数据一同从终端装置1发送的MAC控制元素也在解码部203中进行解码,且相关的数据输入到接收数据控制部204。
接收数据控制部204进行基于接收到的MAC控制元素的物理层控制部205的控制(例如,与功率余量报告有关的控制、与缓冲器状态报告有关的控制等),或对被解码的各数据进行缓冲,且进行被重发的数据的纠错控制(HARQ)。被输入到接收数据控制部204的各数据根据需要而输入(转发)到无线资源控制部210。
此外,在从解码部203输入了来自终端装置1的缓冲器状态报告的情况下,接收数据控制部204判别是用于在与本基站装置的通信的发送资源请求还是用于设备间数据通信的发送资源请求,并设定要对该终端装置1分配的发送资源。
这些各块的控制所需的物理层控制信息是包括由接收控制信息和发送控制信息构成的基站装置2的无线通信控制所需的参数设定的信息。物理层控制信息通过上位的网络装置(MME或网关装置(SGW)、OAM等)或系统参数而被设定,无线资源控制部210根据需要而输入到控制部204。
物理层控制部205将与发送相关的物理层控制信息作为发送控制信息而输入到编码部207、调制部208、发送部209的各块,将与接收相关的物理层控制信息作为接收控制信息而适当地输入到接收部201、解调部202、解码部203的各块。
接收数据控制信息包括与对于基站装置2的MAC层、RLC层、PDCP层的每一个的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此外,发送数据控制信息包括与对于基站装置2的MAC层、RLC层、PDCP层的每一个的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即,接收数据控制信息和发送数据控制信息对每个终端装置1进行设定。
网络信号发送接收部211进行基站装置2间或者上位的网络装置(MME、SGW)和基站装置2之间的控制消息或用户数据的发送(转发)或接收。在图2中,省略了其他基站装置2的结构元素或结构元素间的数据(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但显然具备具有作为基站装置2而动作所需的其他功能的多个块作为构成元素。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部210的上位,存在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部或应用层部。
图3是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与小区的选择(包括小区的重新选择)有关的流程图的一例的图。
图3的流程图在终端装置1对D2D有意参与的情况下开始。对D2D有意参与的情况例如表示终端装置1是能够支持与D2D有关的一系列的控制的终端装置且从NAS层部或应用层部等上位层指示了与D2D有关的服务的发送或接收或者这双方的情况。此时,在步骤S201中,终端装置1判断在通常驻留的小区中是否能够进行D2D的发送接收。
此外,终端装置1进行初始小区选择或者小区重新选择,且通常驻留(CampedNormally)在某任意的小区中。通常驻留表示终端装置1位于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小区选择基准(即,小区的测量结果为某值以上)且没有通过由广播信息示出的接入限制信息而限制驻留和/或通常服务的小区的区域内(覆盖范围内)的状态。
在步骤S201中,终端装置1基于正在驻留的小区的频率(频段)和本终端装置能够发送接收的频率,判断是否能够进行D2D的发送接收。
使用图4说明正在驻留的小区的频率和终端装置1能够发送接收的频率的关系。
图4是表示了在能够进行D2D的终端装置1中能够发送接收的频段的组合(BandCombination)的一例的图。频段的组合作为RF能力(RF Capability)而对每个终端装置1进行设定。
图中的DL#0和DL#1分别表示下行链路的频率,此外,UL#0和UL#1分别表示上行链路的频率。此外,DL#0和UL#0是作为某频段的Band#0的一部分频率,DL#1和UL#1是作为其他某频段的Band#1的一部分频率。
作为在终端装置1中可取的RF的组合,在图4中表示3组组合。
第一组合(UE RF组合#a)表示终端装置1的RF被调谐为DL#0和UL#0的频率,在DL#0的频率中能够接收,同样在UL#0的频率中能够发送。此外,在对应于D2D的情况下,表示在UL#0的频率中能够进行D2D的接收(即,PD2DSS、PD2DSCH、PUSCH的接收)。
第二组合(UE RF组合#b)表示终端装置1的RF被调谐为DL#0和UL#1的频率,在DL#0的频率中能够接收,同样在UL#1的频率中能够发送。此外,在对应于D2D的情况下,表示在UL#1的频率中能够进行D2D的接收(即,PD2DSS、PD2DSCH、PUSCH的接收)。
第三组合(UE RF组合#c)表示终端装置1的RF被调谐为DL#1和UL#1的频率,在DL#1的频率中能够接收,同样在UL#1的频率中能够发送。此外,在对应于D2D的情况下,表示在UL#1的频率中能够进行D2D的接收(即,PD2DSS、PD2DSCH、PUSCH的接收)。
这里,设能够进行第一组合的终端装置1通常驻留的频率为DL#0且支持(许可)D2D的发送接收的频率(D2D支持频率(D2D supported frequency))为UL#1。此时,在终端装置1的RF还能够进行第二组合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断为在通常驻留在DL#0的小区的状态下D2D能够进行发送接收。另一方面,在终端装置1的RF只能进行第一组合和第三组合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断为在通常驻留在DL#0的小区的状态下D2D不能进行发送接收。
这样,终端装置1在步骤S201中判断终端装置1的RF是否支持终端装置1当前驻留的小区的下行链路频率和支持D2D的发送接收的上行链路频率的组合。
在判断为支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断为不变更当前的小区就能够进行D2D的发送接收(步骤S201中“是”),结束本流程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支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断为不能不变更当前的小区就进行D2D的发送接收(步骤S201中“否”)。
接着,终端装置1在步骤S202中进行是否允许变更小区选择中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判断。
基站装置2对终端装置1,将是否能够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可以通过广播信息(系统信息消息(SIB18))按每个小区进行通知,也可以通过个别的RRC消息按每个终端装置1进行通知。或者,终端装置1也可以判断是否能够根据本终端装置中的事先设定(Pre-configured)而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
基站装置2例如对终端装置1通知是否能够使用以下方法等方法进行优先顺序的变更:(1)与下行链路的频率一同表示是否能够按与某小区的下行链路的频率对应的(链接的)上行链路的每个频段进行优先顺序的变更的方法;(2)与下行链路的频率分别表示是否能够按与某小区的下行链路的频率对应的(链接的)上行链路的每个频段进行优先顺序的变更的方法。
关于在(1)和(2)时的例子,分别使用图5和图6进行说明。图5以及图6是分别表示了从基站装置2向终端装置1通知的信息的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表示对终端装置1通知异频周边小区列表(InterFreqNeighCellList)的例子。异频周边小区列表还包括下行链路频率信息(dl-CarrierFreq)。下行链路频率信息还包括上行链路频率信息(ul-CarrierFreq)、D2D信息(D2D Information)。下行链路频率信息、上行链路频率信息、D2D支持信息能够以频率(或者频段)为单位,分别包括多个(#0~#n)信息。
此外,D2D信息包括表示在上行链路频率(ul-CarrierFreq)中是否支持D2D的信息和/或表示在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中是否能够变更下行链路频率(dl-CarrierFreq)的频率优先顺序的信息。这些信息分别可以显式地示出,也可以隐式地示出。
例如,表示在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中是否能够变更下行链路频率(dl-CarrierFreq)的频率优先顺序的信息,如果是显式,则在允许变更的情况下,可以被设定“允许(Allowed)”而通知,在不允许变更的情况下,可以被设定“不允许(Not-Allowed)”而通知,如果是隐式,则在允许变更的情况下,可以被设定“允许(Allowed)”,在不允许变更的情况下,可以什么也不被通知。
关于下行链路频率由dl-CarrierFreq构成且上行链路频率由ul-CarrierFreq构成的小区,基于D2D信息,终端装置1至少能够判断在上行链路频率(ul-CarrierFreq)中是否支持D2D和/或在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中是否能够变更下行链路频率(dl-CarrierFreq)的频率优先顺序。
图6表示对终端装置1通知上行链路频率周边小区列表(UL-InterFreqNeighCellList)的例子。上行链路频率周边小区列表还包括上行链路频率信息(ul-CarrierFreq)、D2D信息(D2D Information)。上行链路频率信息、D2D支持信息能够以频率(或者频段)为单位,分别包括多个(#0~#n)信息。
上行链路频率周边小区列表对应于对终端装置1单独通知的下行链路频率周边小区列表。即,在下行链路频率周边小区列表中记载的下行链路频率(dl-CarrierFreq)的顺序和在上行链路频率周边小区列表中记载的上行链路频率(ul-CarrierFreq)相对应。例如,下行链路频率周边小区列表中的dl-CarrierFreq#n对应于(链接)上行链路频率周边小区列表中的ul-CarrierFreq#n。
关于下行链路频率由dl-CarrierFreq构成且上行链路频率由ul-CarrierFreq构成的小区,基于D2D信息,终端装置1至少能够判断在上行链路频率(ul-CarrierFreq)中是否支持D2D和/或在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中是否能够变更下行链路频率(dl-CarrierFreq)的频率优先顺序。
另外,如果是TDD频段,基站装置2也可以不包括上行链路频率信息(ul-CarrierFreq)。即,在异频周边小区列表中包含的频率为FDD频段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除了D2D信息之外还包括上行链路频率信息(ul-CarrierFreq)。
这样,终端装置1基于从基站装置2通知的周边小区列表的信息,在步骤S202中判断是否允许变更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中的频率的优先顺序。
在判断为允许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的情况下(步骤S202中“否”),终端装置1判断为在当前的所属小区中不能进行D2D的发送接收。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允许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的情况下(步骤S202中“是”),进行D2D小区选择处理(步骤S203)。
在D2D小区选择处理中,与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通知的值无关地,终端装置1将与支持D2D的发送接收的上行链路频率对应的下行链路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当作最高(Highest)的优先顺序的值。更详细而言,终端装置1当作超过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通知的频率优先顺序的值(0~7)的值(例如,8)为该频率的优先顺序。
使用图4的例进行说明。设终端装置1通常驻留的频率为DL#0且支持(许可)D2D的发送接收的频率(D2D支持频率(D2D supported frequency))为UL#1。此外,在终端装置1的RF只能进行第一组合和第三组合的情况下,判断为在通常驻留在DL#0的小区的状态下D2D不能进行发送接收,但在基于来自基站装置2的D2D信息,允许变更与UL#1对应的DL#1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能够将DL#1的频率的优先顺序当作最高的值而开始小区重新选择过程。
另外,也可以从基站装置2对终端装置1通知只在对支持D2D的频率的小区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应用的、与D2D有关的小区重新选择用的特殊的偏移值。
图7是表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与小区的选择有关的流程图的另一例的图。
在图7中,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步骤S301的处理(判断)中进行与图3的步骤S201的是否能够进行D2D的发送接收的判断同样的处理。此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图7的步骤S302的处理(判断)中进行与图3的步骤S202的是否允许变更小区选择中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判断同样的处理。此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图7的步骤S303的处理(判断)中进行与图3的步骤S203的D2D小区选择处理同样的处理。
与图3的不同点在于,终端装置1在步骤S302中进行了是否允许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判断的结果,判断为不允许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的情况下(步骤S302中“否”),进行D2D间隙处理(步骤S304)。
在D2D间隙处理中,终端装置1即使在不允许变更支持D2D的频率(频段)的优先顺序的情况下,基于终端装置1可取的RF的组合而能够进行支持D2D的频率中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中自主地生成间隙,且在该频率中尝试D2D的发送接收。
使用图4的例进行说明。终端装置1支持第一组合和第三组合作为RF可取的组合。此外,设不允许变更小区重新选择中的频率。设终端装置1通常驻留的频率为DL#0且支持(许可)D2D的发送接收的频率(D2D支持频率(D2D supported frequency))为UL#1。
终端装置1使用第一组合作为RF的组合。此时,终端装置1判断为在通常驻留在DL#0的小区的状态下D2D不能进行发送接收,在基于周边小区的D2D信息而自主地判断的定时(D2D间隙、空闲间隙),将RF从频段Band#0切换为频段Band#1。即,终端装置1为了在UL#1中进行D2D的发送接收,将RF的组合从第一组合变更为第三组合。
图8是表示了终端装置1从通常驻留的频率(频段),在自主的间隙的定时进行支持D2D的频率(频段)的发送接收的图。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的经过,图的下段表示终端装置1通常驻留的小区的下行链路频率(DL频率#0)中的终端装置1的动作,图的上段表示与终端装置1通常驻留的小区的上行链路频率(UL频率#0(未图示))不同的、支持D2D的上行链路频率(UL频率#1)中的终端装置1的动作。
终端装置1是空闲状态,以寻呼的接收间隔(寻呼周期(Paging Period))间歇性地监视来自基站装置2的发送信号(PDCCH)。
在图8中,终端装置1在时间T0,在公共搜索区域(公共搜索空间)中,对CRC通过P-RNTI(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而被掩模的PDCCH进行监视,尝试寻呼的接收。寻呼的接收在被称为激活时间(Active Time)的需要监视PDCCH的时间长度中进行。
在激活时间的结束之后接着尝试寻呼的接收为止(时间T3)的期间,终端装置1当作是可以不进行对于通常驻留的小区的发送接收处理的期间,判断为能够生成空闲间隙(Idle gap)。在设定了用于SA以及D2D的数据发送接收的资源池的区间(在图中,时间T1至时间T2的期间),终端装置1在上行链路频率(UL频率#1)中尝试D2D的发送接收。
更具体而言,终端装置1在空闲间隙的区间中,在支持D2D的上行链路频率(UL频率#1)中,在SA资源池中接收和/或发送SA,在D2D数据资源池中接收和/或发送与D2D有关的数据。另外,在只对D2D的接收有意参与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只进行与D2D有关的接收处理。同样地,在只对D2D的发送有意参与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只进行与D2D有关的发送处理。
空闲间隙的间隙长度由终端装置1自主进行判断。典型地,空闲间隙的间隙长度只要最低限度保证能够分别接收与终端装置1有意参与的D2D有关的SA和D2D数据的长度即可。
图中的SA资源池和D2D数据资源池分别包括发送用和接收用的资源池。发送用的资源池和接收用的资源池可以进行时分复用,也可以进行频分复用。此外,也可以是发送用的SA资源池和发送用的D2D数据资源池的集合与接收用的SA资源池和接收用的D2D数据资源池的集合进行时分复用或者频分复用。
时间T3以后的处理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对D2D有意参与的期间,直到转移到连接状态为止,或者直到通过小区重新选择而选择其他小区为止,重复时间T0至时间T3的处理。
以下,说明能够进行D2D的终端装置1用于将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变更为最高的值的条件。即,说明在终端装置1处于正在驻留的频率的小区中D2D不能进行发送接收的状态的情况下,用于将支持D2D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从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通知的值变更为最高的值的触发条件(第一条件)。
终端装置1也可以例如(1)在终端装置1关于D2D的发送接收而通过网络或者外部设备被认证(Authorize)时,(2)在终端装置1从驻留的小区的广播信息取得了与D2D有关的信息时,(3)在从NAS层或应用层等上位层通知了D2D的开始时,(4)在开始优先级比正在执行的D2D的优先级更高的D2D的服务时,(5)在建立(Establishment)了与D2D对应的PDCP实体和/或RLC实体时,当作触发条件成立(满足了加入条件)。
典型地,终端装置1在D2D小区选择处理(图3的步骤S203、图7的步骤S303)之前进行触发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但并不限定于该定时,也可以在任意的定时进行判断。
终端装置1也可以将作为触发条件的D2D的开始分类为与D2D有关的数据的接收的开始和与D2D有关的数据的发送的开始。例如,终端装置1也可以只将与D2D有关的数据的接收的开始作为触发条件,不将与D2D有关的数据的发送的开始作为触发条件,但也可以相反。
终端装置1将这些触发条件,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多个组合使用。触发条件可以是多个。此外,关于使用(或者,不使用)这些触发条件中的哪一个,可以从基站装置2按每个小区或者按每个终端装置1进行通知,也可以事先设定。另外,也可以设定除此以外的触发条件。
另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如通常驻留的小区不支持D2D的情况,从基站装置2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通知在通常驻留的小区中不支持模式1的情况,对与RRC连接建立过程中的RRC连接拒绝(RRC Connection Reject)有关的RRC定时器进行计时的情况,对与RRC连接建立的限制有关的RRC定时器进行计时的情况,由基站装置2已经设定了个别的优先顺序的情况,或者对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建立(RRC连接重新建立、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有关的RRC定时器进行计时的情况等那样,将需要开始模式2的D2D的情况当作其他触发条件或者与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变更有关的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在能够开始模式1的D2D的情况下,也可以开始模式1的D2D来代替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而进行小区重新选择。
例如,在基站装置2中允许了连接状态中的D2D的情况下,即,在通常驻留的小区中允许了模式1中的D2D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变更相关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而进行小区重新选择过程,也可以为了开始模式1的D2D而开始RRC连接建立过程。基站装置2在使终端装置1开始模式1的D2D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切换过程而使终端装置1移动到支持D2D的发送接收的小区。
终端装置1可以在为发送D2D的终端装置1时开始RRC连接建立过程,在为接收D2D的终端装置1时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或者,终端装置1可以在不进行D2D的发送时变更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
以下,说明能够进行D2D的终端装置1用于将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从最高的值变更(返回)的条件。即,说明在终端装置1将支持D2D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从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通知的值变更为最高的值的状态下,用于变更(删除)该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值,使用通过广播信息而被通知的值的触发条件(第二条件)。
终端装置1也可以例如在(1)对D2D无意参与时,(2)转移到连接状态时,(3)通过小区重新选择而选择了其他小区时,(4)开始优先级比正在执行的D2D更高的D2D的服务时,(5)与D2D对应的PDCP实体和/或RLC实体被释放时,(6)通过个别的RRC消息而对某频率设定了其他优先顺序时,当作触发条件不成立(满足了脱离条件)。
终端装置1也可以从NAS层或应用层等上位层被通知对D2D无意参与的情况。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D2D的发送接收结束之后经过了某恒定时间的情况下,当作对D2D无意参与。
此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判断为在RRC连接建立过程开始的定时、与RRC连接建立过程有关的定时器(T300)开始的定时,转移到连接状态。
另外,在通过个别的RRC消息而对某频率设定(通知)了其他优先顺序时,终端装置1也可以忽略通过RRC消息而设定了优先顺序的频率以外的、包括支持D2D的频率的通过周边小区信息而被通知的全部优先顺序的值。
终端装置1将这些触发条件,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多个组合使用。触发条件可以是多个。此外,关于使用或者不使用这些触发条件中的哪一个,可以从基站装置2按每个小区或者按每个终端装置1进行通知,也可以事先设定。另外,也可以设定除此以外的触发条件。
通过这样构成,终端装置1在对D2D有意参与的情况下,能够基于在本终端装置中安装的RF的组合(RF Capability)、支持D2D的频率(频段)以及本终端装置驻留的频率(频段),判断是否能够进行支持D2D的频率中的发送接收。此外,终端装置1在支持D2D的频率中不能进行发送接收的情况下,能够基于从基站装置2被通知的D2D信息,进行变更了支持D2D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小区重新选择过程。
此外,终端装置1在支持D2D的频率中不能进行发送接收的情况下,能够基于从基站装置2被通知的周边小区信息(D2D信息),使用自主的间隙而在支持D2D的频率中进行发送接收。此外,基站装置2通过通知周边小区信息,能够对终端装置1通知变更了支持D2D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小区重新选择过程的许可。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终端装置1在对D2D有意参与的情况下,作为与D2D有关的通信方法,通过基于来自基站装置2的周边小区信息(D2D信息)而变更支持D2D的频率的优先顺序,能够适当地驻留在能够提供D2D的服务的频率的小区中,所以能够有效率地进行与D2D对应的通信和与D2D相关的通信过程。此外,基站装置2通过基于本基站装置和/或周边小区的频率的容量,对终端装置1通知变更了支持D2D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小区重新选择过程的许可或者不许可,能够调整频率间的负载平衡(Load Balance),所以能够分别有效率地进行与D2D对应的通信和与D2D相关的通信过程。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终端装置1在通常驻留的小区中不能进行支持D2D的频率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将该频率的优先级设定为比其他频率高的小区重新选择方法。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即使是在终端装置1在通常驻留的小区中能够进行支持D2D的频率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也将该频率的优先级设定为比其他频率高的小区重新选择方法。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和基站装置2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可,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触发条件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使用图4的例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终端装置1支持第一组合至第三组合的全部作为RF可取的组合。设终端装置1通常驻留的频率为DL#0且支持(许可)D2D的发送接收的频率(D2D支持频率(D2D supported frequency))为UL#1。基站装置2对终端装置1通知表示至少支持(许可)D2D的发送接收的频率的异频周边小区列表(InterFreqNeighCellList)。
此时,终端装置1通过从基站装置2从异频周边小区列表取得支持D2D的发送接收的频率的信息,能够判断为能够使用第二组合而一边在DL#0的小区中监视下行链路一边在UL#1中进行D2D的发送接收和/或能够使用第三组合而一边在DL#1的小区中监视下行链路一边在UL#1中进行D2D的发送接收。此时,终端装置1将DL#0和DL#1的频率的优先顺序都当作最高的值而开始小区重新选择过程。
换言之,在终端装置1有多个与支持D2D的发送接收的上行链路频率对应的RF的组合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将与该多个RF的组合对应的频率的优先顺序当作最高的值而进行小区重新选择过程。
另外,在不变更终端装置1通常驻留的小区的下行链路频率就不能进行D2D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通过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的任一个方法,能够进行变更了支持D2D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小区重新选择过程。
通过这样构成,终端装置1在对D2D有意参与的情况下,能够基于在本终端装置中安装的RF的组合(RF Capability)和支持D2D的频率(频段),判断是否能够进行支持D2D的频率中的发送接收。终端装置1在支持D2D的频率中能够进行发送接收的情况下,在能够进行发送接收的全部RF的组合中,能够进行变更了对应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小区重新选择过程。
此外,基站装置2通过周边小区的周边小区信息(D2D信息),能够对终端装置1通知变更了与RF的组合对应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小区重新选择过程的许可。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终端装置1在对D2D有意参与的情况下,作为与D2D有关的通信方法,通过基于来自基站装置2的周边小区信息(D2D信息)而变更与本终端装置的RF的组合对应的全部频率的优先顺序,能够适当地驻留在能够提供D2D的服务的频率的小区中,所以能够有效率地进行与D2D对应的通信和与D2D相关的通信过程。此外,基站装置2通过基于本基站装置和/或周边小区的频率的容量,对终端装置1通知变更了对应的频率的优先顺序的小区重新选择过程的许可或者不许可,能够调整频率间的负载平衡(Load Balance),所以能够分别有效率地进行与D2D对应的通信和与D2D相关的通信过程。
另外,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能够使用各种变形例、置换例而实现。例如,上行链路发送方式也能够应用于FDD(频分双工)方式和TDD(时分双工)方式中的任一个通信系统。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参数或各事件的名称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称呼的,即使实际应用的名称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名称不同,也不影响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主张的发明的宗旨。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连接”并不限定于将某装置和其他某装置使用物理性的线路而直接连接的结构,还包括逻辑性地连接的结构或使用无线技术而无线连接的结构。
此外,终端装置1并不限定于便携式或可移动式的移动台装置,包括对在室内外设置的固定式或者不可移动式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吸尘/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货机、其他生活设备或测量设备、车载装置以及能够随身携带的可穿戴设备或保健器材等搭载了通信功能的装置。此外,终端装置1除了人对人或者人对设备的通信之外,还使用于设备对设备的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
终端装置1也被称为用户终端、移动台装置、通信终端、移动机、终端、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MS(移动站(Mobile Station))。基站装置2也被称为无线基站装置、基站、无线基站、固定站、NB(节点B(NodeB))、eNB(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BTS(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S(基站(Base Station))
另外,基站装置2在3GPP规定的UMTS中被称为NB,在EUTRA中被称为eNB。另外,3GPP规定的UMTS、EUTRA中的终端装置1被称为UE。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功能性的框图,将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的各部的功能或者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一部分的方法、手段或者算法的步骤具体组合而记载,但这些通过由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将这些进行了组合,也能够直接具体化。
若能够通过硬件而安装,则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除了说明的框图的结构以外,还由对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提供功率的供电装置或电池、液晶等的显示器装置以及显示器驱动装置、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以及输入输出端子、扬声器、其他周边装置构成。
若能够通过软件而安装,则其功能能够作为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上的一个以上的命令或者代码而保持或者传递。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包括包含协助将计算机程序从某地点搬运到另一地点的介质的通信介质和计算机记录介质的双方。
并且,也可以通过将一个以上的命令或者代码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一个以上的命令或者代码并执行,从而进行终端装置1或基站装置2的控制。另外,这里所称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或外围设备等硬件。
也可以通过程序来实现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动作。在涉及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中动作的程序是以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作用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存储在RAM中,之后,存储在各种ROM或HDD中,根据需要由CPU读出,进行修改/写入。
此外,除了通过执行程序而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之外,也有基于该程序的指示而与操作系统或者其他应用程序等共同进行处理而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情况。
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半导体介质(例如,RA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可移动介质、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磁盘机等的存储装置。进一步,设为“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包括如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而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在恒定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
此外,上述程序既可以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进一步,也能够与在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而实现前述的功能。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的各功能块或者各特征能够通过被设计为执行在本说明书中叙述的功能的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或者面向一般用途的任意的集成电路(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信号(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discrete gate)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它们的组合,进行安装或者执行。
通用用途处理器既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取而代之,处理器也可以是以往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通用用途处理器或者上述的各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
处理器也可以将计算设备进行组合而安装。例如,设为将DSP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连接的一个以上的微处理器、或者其他这样的结构进行组合而安装。
以上,基于具体例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显然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宗旨以及权利要求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即,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不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加以任何限制。
此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此外,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元素且起到同样的效果的元素之间置换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包括终端装置、基站装置的通信装置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领域中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终端装置
2 基站装置
101、201 接收部
102、202 解调部
103、203 解码部
104、204 接收数据控制部
105、205 物理层控制部
106、206 发送数据控制部
107、207 编码部
108、208 调制部
109、209 发送部
110、210 无线资源控制部
111 小区选择部
211 网络信号发送接收部

Claims (5)

1.一种终端装置,能够进行与其他的终端装置的直接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接收部,所述接收部通过各自系统信息接收用于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与直接通信相关的无线资源的信息和支持直接通信的周边小区的频率,以及
小区选择部,所述小区选择部基于用于所述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所属小区的测量结果和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来进行评价,
基于所述评价检测到比所属小区更合适的周边小区的情况下,重新选择作为进行直接通信的小区的周边小区,
使用与所述直接通信相关的无线资源来进行所述直接通信,
用于所述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直接通信相关的小区重新选择的偏移值,且所述偏移值应用于支持所述直接通信的小区的评价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周边小区的频率的优先级当作最高而进行所述评价。
3.一种通信方法,用于能够与其他的终端装置进行直接通信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各自系统信息接收用于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与直接通信相关的无线资源的信息和支持直接通信的周边小区的频率,
基于用于所述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所属小区的测量结果和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来进行评价,
基于所述评价检测到比所属小区更合适的周边小区的情况下,重新选择作为进行直接通信的小区的周边小区,
使用与所述直接通信相关的无线资源进行所述直接通信,
用于所述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直接通信相关的小区重新选择的偏移值,且所述偏移值应用于支持所述直接通信的小区的评价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周边小区的频率的优先级当作最高而进行所述评价。
5.一种集成电路,安装在能够与其他的终端装置进行直接通信的终端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具备:
通过各自系统信息接收用于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与直接通信相关的无线资源的信息和支持直接通信的周边小区的频率的电路、
基于用于所述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所属小区的测量结果和周边小区的测量结果来进行评价的电路、
基于所述评价检测到比所属小区更合适的周边小区的情况下,重新选择作为进行直接通信的小区的周边小区的电路以及
使用与所述直接通信相关的无线资源进行所述直接通信的电路,
用于所述小区重新选择的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直接通信相关的小区重新选择的偏移值,且所述偏移值应用于支持所述直接通信的小区的评价中。
CN201580035894.0A 2014-07-08 2015-07-03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ctive CN106664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0102 2014-07-08
JP2014-140102 2014-07-08
PCT/JP2015/069343 WO2016006560A1 (ja) 2014-07-08 2015-07-03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4647A CN106664647A (zh) 2017-05-10
CN106664647B true CN106664647B (zh) 2021-07-20

Family

ID=55064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5894.0A Active CN106664647B (zh) 2014-07-08 2015-07-03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1221B2 (zh)
EP (1) EP3169108B1 (zh)
JP (1) JP6660879B2 (zh)
CN (1) CN106664647B (zh)
WO (1) WO2016006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5410B2 (ja) 2014-07-22 2019-05-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655022B2 (en) 2014-10-30 2017-05-16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ell reselection
WO2017077625A1 (ja) * 2015-11-05 2017-05-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9478964B (zh) * 2016-08-11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分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8027983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JP6980906B2 (ja) 2017-09-15 2021-12-15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要求の構成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US11012916B2 (en) * 2017-12-11 2021-05-18 At&T Mobility Ii Llc Minimum camping level bypass for lim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10979857B2 (en) * 2018-05-03 2021-04-13 Curbside Inc. Content conversion tracking based on location data
US20210315032A1 (en) * 2018-08-10 2021-10-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Discovery
WO2021064967A1 (ja) * 2019-10-03 2021-04-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基地局装置
US11452166B2 (en) * 2019-11-07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for new radio multicast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8273A1 (en) * 2009-09-11 2012-09-20 Jae-Won Li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ssigning frequency resource in a femto base station during handover
WO2013055271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5634B1 (ko) 2003-08-22 2011-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브로드캐스트/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mbms)를 제공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를 수신하기 위한 셀 재선택 방법
KR100725044B1 (ko) * 2005-09-05 2007-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셀 재선택을 위한 방송 제어 채널주파수를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US7881722B2 (en) * 2007-04-02 2011-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on of an uplink carrier frequency corresponding to one of co-sited cells having different coverage areas and supporting different uplink data rates
US8488514B2 (en) * 2009-10-02 2013-07-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lay backhaul link quality considerations for mobility procedures
US9622131B2 (en) * 2010-03-05 2017-04-11 Nokia Technologies Oy Handover of direct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US9516686B2 (en) * 2010-03-17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US9198162B2 (en) * 2010-03-23 2015-11-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irect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JP5555546B2 (ja) * 2010-05-27 2014-07-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基地局パラメータ調整方法
GB2482734A (en) * 2010-08-13 2012-02-15 Nec Corp Biased RSRP cell selection for use with overlapping cell operating ranges.
WO2012023887A1 (en) * 2010-08-19 2012-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ssisting cell selection for a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277261B2 (ja) * 2011-01-12 2013-08-28 Kddi株式会社 ハンドオーバパラメータ調整装置、ハンドオーバパラメータ調整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2675233A1 (en) * 2011-02-12 2013-12-18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a cell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WO2013062351A1 (ko) * 2011-10-26 2013-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간 d2d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054282B (zh) * 2012-01-18 2018-0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装置对装置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8953478B2 (en) * 2012-01-27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US9130688B2 (en) * 2012-05-11 2015-09-08 Intel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enhancement using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RSRQ)
CN103581919A (zh) * 2012-08-02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率选择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838929B2 (en) * 2012-08-06 2017-12-05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CN103780530B (zh) * 2012-10-24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US9511988B2 (en) * 2012-12-27 2016-12-06 Lancer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for a beverage dispensing system
US9155036B1 (en) * 2013-01-15 2015-10-0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ell selection offset used to indicate wireless cell unsuitable for communications
JP5781103B2 (ja) * 2013-02-12 2015-09-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セル選択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220121B2 (en) * 2013-11-19 2015-12-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vice to device interference triggered handover
WO2015115847A1 (ko) * 2014-01-29 2015-08-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WO2015115823A1 (ko) * 2014-01-29 2015-08-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CN106105355B (zh) * 2014-03-20 2019-09-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装置对装置(d2d)操作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US10362490B2 (en) * 2014-03-24 2019-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ell coverage for device-to-device (D2D) operation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the method
CN110855416A (zh) * 2014-04-30 2020-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节点及存储介质
KR101761531B1 (ko) * 2014-05-01 2017-07-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CN106465369B (zh) * 2014-05-06 2019-1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装置对装置(d2d)操作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US20170195905A1 (en) * 2014-05-07 2017-07-06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execut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ell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the method
CN105101313A (zh) * 2014-05-22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US10805926B2 (en) * 2014-08-07 2020-10-13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ximity services for multi-carrier capable mobile devices
WO2016022009A1 (ko) * 2014-08-08 2016-0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WO2016072711A2 (ko) * 2014-11-03 2016-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10419990B2 (en) * 2015-01-16 2019-09-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8273A1 (en) * 2009-09-11 2012-09-20 Jae-Won Li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ssigning frequency resource in a femto base station during handover
WO2013055271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06560A1 (ja) 2016-01-14
US20180184348A1 (en) 2018-06-28
US10631221B2 (en) 2020-04-21
CN106664647A (zh) 2017-05-10
EP3169108A4 (en) 2017-05-17
JP6660879B2 (ja) 2020-03-11
JPWO2016006560A1 (ja) 2017-04-27
EP3169108B1 (en) 2020-09-02
EP3169108A1 (en)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8008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6797676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666464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7925859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测定方法以及电气电路
US10419990B2 (en) Wireless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CN106797651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792589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测定方法以及电气电路
JP6462588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6114150A1 (en) Wireless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CN106576378B (zh) 终端装置、控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2014011539A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セル選択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6019114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7038117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知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