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8801A -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8801A
CN106658801A CN201710086533.XA CN201710086533A CN106658801A CN 106658801 A CN106658801 A CN 106658801A CN 201710086533 A CN201710086533 A CN 201710086533A CN 106658801 A CN106658801 A CN 106658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slot
support ring
arc support
circula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865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8801B (zh
Inventor
郭伯寅
庄惠章
庄弘
蔡惠珍
蔡惠琼
郭瑞坤
连和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Bao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0865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8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8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8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8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8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包括内、外设置的小圆支撑环和大圆支撑环,该大圆支撑环的设置高度高于小圆支撑环的设置高度,所述小圆支撑环内均布有四根支撑条,该四根支撑条朝小圆支撑环中心的一端均设有磁芯容纳腔,所述四根支撑条的磁芯容纳腔围起的中心设有与磁芯容纳腔连接的安装孔,所述小圆支撑环和大圆支撑环之间设有多根短圆弧支撑条及均布有四根长圆弧支撑条,所述多根短圆弧支撑条均分为四组,每组短圆弧支撑条位于相邻的两长圆弧支撑条之间,所述每根长、短圆弧支撑条的顶面分别设有前、后依次布置的复数个第一线槽及若干个第二线槽,每根长、短圆弧支撑条的底面分别设有前、后依次布置的复数个第一磁条槽及若干个第二磁条槽。

Description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绕线盘,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当前,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也运用到了工业领域,尤其是那些需要用到大型锅炉的企业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目前,锅体的加热主要是利用交变电流通过多股漆包线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的原理对锅体进行加热,而多股漆包线由多圈依次贴合地组成一组线圈,并且线圈多组地固定于一线圈盘上内,绕线完成后的多股漆包线的形状与锅炉的底面相适配,现有的多股漆包线在绕线时每组中相邻的两根线圈之间及相邻的两组线圈之间均用胶固定连接,且又是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因此,现有的多股漆包线的绕线效率极其低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并不适用于企业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多股漆包线的绕线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包括内、外设置的小圆支撑环以及大圆支撑环,该大圆支撑环的设置高度高于小圆支撑环的设置高度,所述小圆支撑环内均布有四根支撑条,该四根支撑条的顶面为圆弧面,该四根支撑条的高度从小圆支 撑环的内侧面朝小圆支撑环的中心依次减小,该四根支撑条朝小圆支撑环中心的一端均设有磁芯容纳腔,所述四根支撑条的磁芯容纳腔围起的中心设有与磁芯容纳腔连接的安装孔,所述小圆支撑环和大圆支撑环之间设有多根短圆弧支撑条及均布有四根长圆弧支撑条,该四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与小圆支撑环可拆卸地连接,且该前部的底面与对应的支撑条的顶面相适配,该四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大圆支撑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多根短圆弧支撑条均分为四组,每组短圆弧支撑条位于相邻的两长圆弧支撑条之间,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后端分别与小圆支撑环、大圆支撑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每根长、短圆弧支撑条的顶面分别设有前、后依次布置的复数个第一线槽及前、后依次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线槽,每根长、短圆弧支撑条的底面分别设有前、后依次布置的复数个第一磁条槽及前、后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磁条槽。
进一步的,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和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端均与小圆支撑环可转动地连接,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后端均与大圆支撑环高度可调节地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底面以及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端底面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左插板、右插板,该左、右插板的底部分别设有横向设置且向左延伸的左柱体及横向设置且向右延伸的右柱体,所述小圆支撑环的顶面设有多组第一组合插槽,每组第一组合插槽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所述第一组合插槽包括左组合插槽和右组合插槽;所述左组合插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左圆弧槽和左通槽,所述左圆弧槽供左插板插入,且左插板的右端面与左圆弧槽的右端面贴合,所述左柱体的左端面与左通槽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右组合插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右圆弧槽和右通槽,所述右圆弧槽供右插板插入,且右插板的左端面与右圆弧槽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右柱体的右端 面与右通槽的右端面贴合;所述左通槽和右通槽内均塞设有用于固定左柱体和右柱体的塞件,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后端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左圆弧插板、右圆弧插板,所述大圆支撑环的顶面设有多组第二组合插槽,每组第二组合插槽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每组第二组合插槽包括分别供左、右圆弧插板插入的左、右通插槽,该左、右通插槽均配备有固定塞。
进一步的,所述小圆支撑环、大圆支撑环分别设有多组第一组合插槽、多组第二组合插槽,每组第一、第二组合插槽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所述第一组合插槽包括位于小圆支撑环顶面的第一左插槽、第一右插槽以及位于第一左、右插槽外侧的第一开口插槽,所述第二组合插槽包括位于大圆支撑环顶面的第二左插槽、第二右插槽以及位于第二左、右插槽内侧的第二开口插槽;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底面以及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端底面均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左前插板、第一右前插板,该第一左前插板、第一右前插板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左后插板、第一右后插板,所述第一左前插板、第一右前插板分别插设于第一左插槽、第一右插槽内,所述第一左后插板、第一右后插板插设于第一开口插槽内;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后端均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二左后插板、第二右后插板,该第二左后插板、第二右后插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左前插板、第二右前插板,所述第二左后插板、第二右后插板分别插设于第二左插槽、第二右插槽内,所述第二左前插板、第二右前插板插设于第二开口插槽内。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左后插板的右端面、第二右后插板的左端面分别设有左开口槽、右开口槽,所述大圆支撑环的底面设有多个加强件,每个加强件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或短圆弧支撑条,所述加强件包括面板以及连接于面板 顶面的两加强条,该两加强条分别插设于左开口槽、右开口槽内,且该两加强条与左开口槽、右开口槽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短圆弧支撑条由两根短圆弧支撑条组成,相邻的两根短圆弧支撑条之间的空间大小与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和短圆弧支撑条之间的空间大小均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大圆支撑环由四根圆弧支撑环依次可拆卸地拼接而成,每根圆弧支撑环的一端设有呈“工”字形的卡块,每根支撑环的另一端设有与“工”字形卡块相适配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大圆支撑环的顶面设有十二个第一穿线孔,每个第一穿线孔位于相邻的两短圆弧支撑条之间或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和短圆弧支撑条之间,所述大圆支撑环的外周面均布有多个凸耳,每个凸耳的顶面设有椭圆形的安装通槽;所述小圆支撑环的顶面设有八个第二穿线孔,每个第二穿线孔位于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和短圆弧支撑条之间,所述小圆支撑环的内周面均布有多个感应器安装孔,所述四根支撑条的底面及小圆支撑环的底面均设有风扇安装孔,其中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撑条的底面的风扇安装孔为两前、后布置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每根短圆弧支撑条和长圆弧支撑条沿着长度的方向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且竖向设置的磁芯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小圆支撑环和大圆支撑环的底面均开设有复数个盲槽。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设置可将多股漆包线直接放置于第一、第二线槽内,并且可以快速地将多股漆包线绕成多圈,较之人工绕线方式,相邻的两根线圈之间无需用胶固定,且不用将线圈绕成锅炉的底面相适配的形状。采用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多股漆包线的绕线效率,而且 线圈绕成后,相邻的线圈之间、线圈与锅体之间会存在有间隙,这样让多股漆包线得到很好的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采用本发明绕成后的线圈可布满所有的第一、第二线槽,线圈通电后其产生的磁场分布均匀,对锅体的加热无盲点,使锅体的加热更加均匀。
2.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和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端均与小圆支撑环可转动地连接,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后端均与大圆支撑环高度可调节地连接,所述长圆弧支撑条和短圆弧支撑条的连接设置方式可根据锅体的弧度调节长、短圆弧支撑条的高度,以适用锅底底面弧度不同的锅体,实现一盘多用的效果。同时,长、短圆弧支撑条与大、小圆支撑环可拆卸地连接,且大圆支撑环由四根圆弧支撑环依次可拆卸地拼接而成,这样便可将每根长圆弧支撑条和短圆弧支撑条单独卸下,大圆支撑环也可拆分为四部分,如此大大减小了本绕线盘的体积,同时又易于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小圆支撑环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小圆支撑环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大圆支撑环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短圆弧支撑条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短圆弧支撑条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长圆弧支撑条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圆弧支撑环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塞件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固定塞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小圆支撑环和大圆支撑环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短圆弧支撑条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长圆弧支撑条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加强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包括内、外设置的小圆支撑环1以及大圆支撑环1,该大圆支撑环2的设置高度高于小圆支撑环1的设置高度。所述小圆支撑环1内均布有四根支撑条11,该四根支撑条11的顶面为圆弧面,该四根支撑条11的高度从小圆支撑环1的内侧面朝小圆支撑环1的中心依次减小,该四根支撑条11朝小圆支撑环1中心的一端均设有磁芯容纳腔12,所述四根支撑条11的磁芯容纳腔12围起的中心设有与磁芯容纳腔12连接的安装孔13。
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所述小圆支撑环1和大圆支撑环2之间设有多根短圆弧支撑条3及均布有四根长圆弧支撑条4,该四根长圆弧支撑条4的前部与小圆支撑环1可拆卸地连接,且该前部的底面与对应的支撑条11的顶面相适配,该四根长圆弧支撑条4的后端与大圆支撑环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多根短圆弧支撑条3均分为四组,每组短圆弧支撑条3位于相邻的两长圆弧支撑条4之间,每根短圆弧支撑条3的前、后端分别与小圆支撑环1、大圆支撑环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每组短圆弧支撑条3由两根短圆弧支撑条3组成,相邻的两根短圆弧支撑条3之间的空间大小与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4和短圆弧支撑条3之间的空间大小均相等。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4、短圆弧支撑条3的顶面分别设有前、后依次布置的复数个第一线槽41及前、后依次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线槽31; 每根长圆弧支撑条4、短圆弧支撑条3的底面分别设有前、后依次布置的复数个第一磁条槽42及前、后依次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磁条槽32。
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所述第一线槽41和第二线槽31的设置可将多股漆包线直接放置于第一线槽41、第二线槽31内,并且可以快速地将多股漆包线绕成多圈,所述第一磁条槽42和第二磁条槽32均用于放置磁条,安装孔13的顶面用于安装感应锅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参照图1。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4的前部和每根短圆弧支撑条3的前端均与小圆支撑环1可转动地连接,每根长圆弧支撑条4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3的后端均与大圆支撑环2高度可调节地连接。
参照图1、图2、图4、图6、图7、图9和图10。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4的前部底面以及每根短圆弧支撑条3的前端底面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左插板5、右插板6,该左插板5、右插板6的底部分别设有横向设置且向左延伸的左柱体51及横向设置且向右延伸的右柱体61。所述小圆支撑环1的顶面设有多组第一组合插槽,每组第一组合插槽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4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3,所述第一组合插槽包括左组合插槽7和右组合插槽8。所述左组合插槽7包括相互连通的左圆弧槽71和左通槽72,所述左圆弧槽71供左插板5插入,且左插板5的右端面与左圆弧槽71的右端面贴合,所述左柱体51的左端面与左通槽72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右组合插槽8包括相互连通的右圆弧槽81和右通槽82,所述右圆弧槽81供右插板6插入,且右插板6的左端面与右圆弧槽81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右柱体61的右端面与右通槽82的右端面贴合。所述左通槽72和右通槽82内均塞设有用于固定左柱体51和右柱体61的塞件70。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4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3的后端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左圆弧插板9、右圆弧插板10,所述大圆支撑环2的顶面设有多组第二组合插槽,每组第一组 合插槽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4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3,每组第二组合插槽包括分别供左圆弧插板9、右圆弧插板10插入的左通插槽21、右通插槽22,该左通插槽21、右通插槽22均配备有固定塞26。
参照图1、图2、图4、图6和图7。所述左插板5、左柱体51与左组合槽7的设置及右插板6、右柱体61与右组合槽8的设置使得长圆弧支撑条4的前部和短圆弧支撑条3的前端可相对于小圆支撑环1转动,当锅体的底面的弧度不同时,可调节长圆弧支撑条4和短圆弧支撑条3的左圆弧插板9、右圆弧插板10插入左通插槽21、右通插槽22的插入量,从而调节长圆弧支撑条4后端和短圆弧支撑条3后端的高度,以便供锅底弧度不同的锅体使用,实现一盘多用的效果。
参照图1、图4和图8。所述大圆支撑环2由四根圆弧支撑环20依次可拆卸地拼接而成,每根圆弧支撑环20的一端设有呈“工”字形的卡块201,每根支撑环20的另一端设有与“工”字形卡块201相适配的卡槽202。所述大圆支撑环2由四根圆弧支撑环20拼接而成,同时长圆弧支撑条4和短圆弧支撑条3也可进行拆卸,这样可大大减小了本绕线盘绕线前的体积,同时又易于搬运。
参照图1、图2和图4。所述大圆支撑环2的顶面设有十二个第一穿线孔23,每个第一穿线孔23位于相邻的两短圆弧支撑条3之间或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4和短圆弧支撑条3之间。所述小圆支撑环1的顶面设有八个第二穿线孔14,每个第二穿线孔14位于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4和短圆弧支撑条3之间,所述第一穿线孔23和第二穿线孔14用于供多股漆包线的线头穿过。所述大圆支撑环2的外周面均布有多个凸耳24,每个凸耳24的顶面设有椭圆形的安装通槽241,为了更好地固定锅体,在锅体的底面焊接有四根均匀布置的螺杆,每根螺杆与一安装通槽241对应,锅体在固定时,将螺杆穿过对应的安装通槽241并用螺 母锁紧,考虑到锅体在固定时经常需要进行微调,因此将安装通槽241设计成椭圆形,以便螺杆的调节。
参照图1、图3、图5和图7。所述小圆支撑环1的内周面均布有多个感应器安装孔15,该多个感应器安装孔15用于安装感应多股漆包线的温度。所述四根支撑条11的底面及小圆支撑环1的底面均设有风扇安装孔16,其中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撑条11的底面的风扇安装孔为两前、后布置的安装孔,用于安装大小不同的风扇。所述每根短圆弧支撑条3和长圆弧支撑条4沿着长度的方向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且竖向设置的磁芯安装槽30,所述,所述磁芯容纳腔12和磁芯安装槽30用于安装磁芯,当线圈通电后,磁条和磁芯对磁场起到向锅体定向的作用。所述小圆支撑环1和大圆支撑环2的底面均开设有复数个盲槽(图中未标出),该复数个盲槽用于减轻小圆支撑环1和大圆支撑环2的重量,同时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参照图11至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短圆弧支撑条3和长圆弧支撑条4的高度不可调。所述小圆支撑环1、大圆支撑环2分别设有多组第一组合插槽7、多组第二组合插槽8,每组第一组合插槽7、第二组合插槽8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4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3。所述第一组合插槽7包括位于小圆支撑环1顶面的第一左插槽71、第一右插槽72以及位于第一左插槽71、第一右插槽72外侧的第一开口插槽73。所述第二组合插槽8包括位于大圆支撑环2顶面的第二左插槽81、第二右插槽82以及位于第二左插槽81、第二右插槽82内侧的第二开口插槽83。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4的前部底面以及每根短圆弧支撑条3的前端底面均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左前插板5、第一右前插板6,该第一左前插板5、第一右前插板6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左后插板 51、第一右后插板61,所述第一左前插板5、第一右前插板6分别插设于第一左插槽71、第一右插槽72内,所述第一左后插板51、第一右后插板61插设于第一开口插槽73内。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4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3的后端均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二左后插板9、第二右后插板10,该第二左后插板9、第二右后插板10的内侧设有第二左前插板91、第二右前插板101,所述第二左后插板9、第二右后插板10分别插设于第二左插槽81、第二右插槽82内,所述第二左前插板91、第二右前插板101插设于第二开口插槽83内。
参照图12至图15。所述第二左后插板9的右端面、第二右后插板10的左端面分别设有左开口槽90、右开口槽100,所述大圆支撑环2的底面设有多个加强件25,每个加强件25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4或短圆弧支撑条3。所述加强件25包括面板251以及连接于面板251顶面的两加强条252,该两加强条252分别插设于左开口槽90、右开口槽100内,且该两加强条252与左开口槽90、右开口槽100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所述加强件25可将第二左后插板9、第二右后插板10紧固于第二左插槽81、第二右插槽82内,同时加强件25还可使得相邻两圆弧支撑环20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设置的小圆支撑环以及大圆支撑环,该大圆支撑环的设置高度高于小圆支撑环的设置高度,所述小圆支撑环内均布有四根支撑条,该四根支撑条的顶面为圆弧面,该四根支撑条的高度从小圆支撑环的内侧面朝小圆支撑环的中心依次减小,该四根支撑条朝小圆支撑环中心的一端均设有磁芯容纳腔,所述四根支撑条的磁芯容纳腔围起的中心设有与磁芯容纳腔连接的安装孔,所述小圆支撑环和大圆支撑环之间设有多根短圆弧支撑条及均布有四根长圆弧支撑条,该四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与小圆支撑环可拆卸地连接,且该前部的底面与对应的支撑条的顶面相适配,该四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大圆支撑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多根短圆弧支撑条均分为四组,每组短圆弧支撑条位于相邻的两长圆弧支撑条之间,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后端分别与小圆支撑环、大圆支撑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每根长、短圆弧支撑条的顶面分别设有前、后依次布置的复数个第一线槽及前、后依次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线槽,每根长、短圆弧支撑条的底面分别设有前、后依次布置的复数个第一磁条槽及前、后依次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磁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和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端均与小圆支撑环可转动地连接,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后端均与大圆支撑环高度可调节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底面以及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端底面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左插板、右插板,该左、右插板的底部分别设有横向设置且向左延伸的左柱体及横向设置且向右延伸的右柱体,所述小圆支撑环的顶面设有多组第一组合插槽,每组第一组合插槽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所述第一组合插槽包括左组合插槽和右组合插槽;所述左组合插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左圆弧槽和左通槽,所述左圆弧槽供左插板插入,且左插板的右端面与左圆弧槽的右端面贴合,所述左柱体的左端面与左通槽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右组合插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右圆弧槽和右通槽,所述右圆弧槽供右插板插入,且右插板的左端面与右圆弧槽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右柱体的右端面与右通槽的右端面贴合;所述左通槽和右通槽内均塞设有用于固定左柱体和右柱体的塞件,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后端均设有间隔布置的左圆弧插板、右圆弧插板,所述大圆支撑环的顶面设有多组第二组合插槽,每组第二组合插槽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每组第二组合插槽包括分别供左、右圆弧插板插入的左、右通插槽,该左、右通插槽均配备有固定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支撑环、大圆支撑环分别设有多组第一组合插槽、多组第二组合插槽,每组第一、第二组合插槽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或一根短圆弧支撑条,所述第一组合插槽包括位于小圆支撑环顶面的第一左插槽、第一右插槽以及位于第一左、右插槽外侧的第一开口插槽,所述第二组合插槽包括位于大圆支撑环顶面的第二左插槽、第二右插槽以及位于第二左、右插槽内侧的第二开口插槽;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前部底面以及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前端底面均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左前插板、第一右前插板,该第一左前插板、第一右前插板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左后插板、第一右后插板,所述第一左前插板、第一右前插板分别插设于第一左插槽、第一右插槽内,所述第一左后插板、第一右后插板插设于第一开口插槽内;所述每根长圆弧支撑条的后端与每根短圆弧支撑条的后端均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二左后插板、第二右后插板,该第二左后插板、第二右后插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左前插板、第二右前插板,所述第二左后插板、第二右后插板分别插设于第二左插槽、第二右插槽内,所述第二左前插板、第二右前插板插设于第二开口插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后插板的右端面、第二右后插板的左端面分别设有左开口槽、右开口槽,所述大圆支撑环的底面设有多个加强件,每个加强件对应一根长圆弧支撑条或短圆弧支撑条,所述加强件包括面板以及连接于面板顶面的两加强条,该两加强条分别插设于左开口槽、右开口槽内,且该两加强条与左开口槽、右开口槽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短圆弧支撑条由两根短圆弧支撑条组成,相邻的两根短圆弧支撑条之间的空间大小与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和短圆弧支撑条之间的空间大小均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圆支撑环由四根圆弧支撑环依次可拆卸地拼接而成,每根圆弧支撑环的一端设有呈“工”字形的卡块,每根支撑环的另一端设有与“工”字形卡块相适配的卡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圆支撑环的顶面设有十二个第一穿线孔,每个第一穿线孔位于相邻的两短圆弧支撑条之间或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和短圆弧支撑条之间,所述大圆支撑环的外周面均布有多个凸耳,每个凸耳的顶面设有椭圆形的安装通槽;所述小圆支撑环的顶面设有八个第二穿线孔,每个第二穿线孔位于相邻的长圆弧支撑条和短圆弧支撑条之间,所述小圆支撑环的内周面均布有多个感应器安装孔,所述四根支撑条的底面及小圆支撑环的底面均设有风扇安装孔,其中两根对称设置的支撑条的底面的风扇安装孔为两前、后布置的安装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短圆弧支撑条和长圆弧支撑条沿着长度的方向均设有多个间隔布置且竖向设置的磁芯安装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支撑环和大圆支撑环的底面均开设有复数个盲槽。
CN201710086533.XA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Active CN106658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6533.XA CN106658801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6533.XA CN106658801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8801A true CN106658801A (zh) 2017-05-10
CN106658801B CN106658801B (zh) 2023-04-28

Family

ID=5884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6533.XA Active CN106658801B (zh) 2017-02-17 2017-02-17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880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0959Y (zh) * 2008-12-05 2009-09-16 东莞市沁鑫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磁炉灶的线圈托盘
CN202261896U (zh) * 2011-09-09 2012-05-30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凹型电磁炉加热线圈盘
CN202713673U (zh) * 2012-02-27 2013-01-30 江西德源欣茂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电饭煲用线盘
CN203661329U (zh) * 2013-11-26 2014-06-18 深圳市鑫汇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环电磁加热线圈盘、线圈盘架及电饭煲
CN205160824U (zh) * 2015-11-06 2016-04-13 代福建 一种高能效电磁线盘
CN206472330U (zh) * 2017-02-17 2017-09-05 郭伯寅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10959Y (zh) * 2008-12-05 2009-09-16 东莞市沁鑫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磁炉灶的线圈托盘
CN202261896U (zh) * 2011-09-09 2012-05-30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凹型电磁炉加热线圈盘
CN202713673U (zh) * 2012-02-27 2013-01-30 江西德源欣茂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电饭煲用线盘
CN203661329U (zh) * 2013-11-26 2014-06-18 深圳市鑫汇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环电磁加热线圈盘、线圈盘架及电饭煲
CN205160824U (zh) * 2015-11-06 2016-04-13 代福建 一种高能效电磁线盘
CN206472330U (zh) * 2017-02-17 2017-09-05 郭伯寅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8801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09307U (zh) 电加热装置
CN101704145A (zh) 多头温控电烙铁
CN202281269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装置
CN206472330U (zh)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CN108758723A (zh) 电加热装置及电加热灶
CN106658801A (zh) 一种锅体电磁线圈绕线盘
CN105120544A (zh) 一种旋风型ih电磁加热线盘
CN202088655U (zh) 一种方便移动发热烘干装置的烘干炉
CN203539066U (zh) 多功能电热锅
CN209285322U (zh) 一种发热毛巾架
CN109924888A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4219809A (zh) 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3298173B (zh) 一种电加热圈
CN103660263B (zh) 一种可控温光能电热砖
CN102697375B (zh) 电磁感应加热饭煲
CN202109544U (zh) 一种可对烹饪容器立体加热的电磁烹饪器具
CN104349522A (zh) 用于加热炊具的线圈盘及具有其的电磁炉
CN203539092U (zh) 一种电磁电压力锅的发热盘
CN207612432U (zh) 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2665192U (zh) 电磁感应加热饭煲
CN106805737A (zh) 一种安装及拆卸方便的电磁加热电饭煲
CN206490849U (zh) 一种新型的电磁线圈绕线盘
CN201789651U (zh) 电磁炉线圈盘
CN202006628U (zh) 一种热转印机的电热烤箱
CN206835402U (zh) 线圈盘支架、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5, Building 1, Green Group Factory, No. 529 Jiaxiang Road, Donghai Street, Fengze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218

Applicant after: QUANZHOU BAO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28, Cuozai Fourth District, Hanjiang Town, Shishi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713

Applicant before: Guo Boyin

Applicant before: Zhuang Huizh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