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7511B - 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7511B
CN106657511B CN201611184057.7A CN201611184057A CN106657511B CN 106657511 B CN106657511 B CN 106657511B CN 201611184057 A CN201611184057 A CN 201611184057A CN 106657511 B CN106657511 B CN 106657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hole
earphone
time
key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40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7511A (zh
Inventor
李焕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cod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icom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icomm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icomm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840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7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7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7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7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7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所示应急处理系统包括: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按键失效检测单元、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以及按键功能实现单元。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触控屏技术的普遍应用,现有移动终端的按键已经非常少,一般只有POWER按键和音量调节按键。
然而,按键会受到使用寿命的限制,当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按键失效后,用户无法使用按键相关功能时,给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目前,移动终端的按键失效后,由于终端硬件组装精细,用户不能自行维修,一般的处理方法,只能是尽快找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过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修好前由于按键失效导致移动终端不能正常工作。当用户有重要业务或重大事项时,用户急需使用移动终端而移动终端不能正常工作,就会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当移动终端按键失效后,需要有一种可以应急的处理方法,使得移动终端失效按键的功能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可以使得移动终端的某一个或某些按键的功能暂时可以实现,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暂时有效,从而在用户急需使用移动终端时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正常工作,避免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移动通信终端存在的按键损坏后完全不能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每一按键响应指令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及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检测终端按键是否失效;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若是,执行下一步骤;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若是,执行下一步骤;以及实现终端按键功能。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的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若是,执行下一步骤;以及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若是,执行下一步骤。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将第一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的步骤中,还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二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将第二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按键包括但不限于POWER按键或音量按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移动通信终端存在的按键损坏后完全不能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包括: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用于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每一按键响应指令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及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按键失效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按键是否失效;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以及按键功能实现单元,用于实现终端按键功能。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所述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所述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设置单元,用于将第一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设置单元,用于将第一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设置单元还用于将第二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设置单元还用于将第二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进一步地,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按键包括但不限于POWER按键或音量按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利用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的方式来实现移动终端的某一个或某些已失效按键的功能,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暂时有效,从而在用户急需使用移动终端时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正常工作,避免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01)-步骤S106)。
步骤S101)设置一个按键响应指令,所述按键响应指令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及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本实施例中,按键响应是指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的方法实现按键功能。在步骤S101)中,在按键响应指令中,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1,S1小于或等于耳机孔长度,本实施例中可以将S1设置为耳机孔长度的二分之一;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1,本实施例中可以将T1设置为5秒钟~10秒钟。在按键响应指令被设置完成后,用户利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插入深度等于S1且停留时间符合T1的要求时,这样的插入动作才能被识别为按键响应指令。
步骤S102)检测终端按键是否失效;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若否,无需任何操作。终端按键通过电路系统连接至终端内部的处理器,当终端按键失效时,终端内部的处理器无法获得任何来自终端按键的信号,终端内的检测电路可以及时发现按键等硬件故障问题。
步骤S103)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用户第一次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将其耳机孔插入深度记录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Sx1,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记录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Tx1。
步骤S104)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若否,无需任何操作。对比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Sx1与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1,若Sx1大于或小于S1,这样的插入动作肯定不能被识别为按键响应指令,不执行任何操作;若Sx1等于S1,例如,本实施例中,Sx1亦为耳机孔长度的1/2,便可以再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步骤S105)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若否,无需任何操作。对比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Tx1与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1,T1为5秒钟~10秒钟;若Tx1的大小也在5秒钟~10秒钟的范围内,如7秒钟,可以认为Tx1与T1相匹配。
步骤S106)实现终端按键功能。经过步骤S104)、步骤S105)的二次判断,可以判定步骤S103)中终端获取的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符合步骤S101)中预设的按键响应指令的条件,从而可以使得终端处理器发出指令,以实现终端按键功能。所述终端按键包括但不限于POWER按键或音量按键。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1、按键失效检测单元2、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3、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4、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5以及按键功能实现单元6。上述功能单元分别对应前述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6)。
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1,用于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每一按键响应指令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及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本实施例中,按键响应是指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的方法实现按键功能。在步骤S101)中,在第一个按键响应指令中,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1,S1小于或等于耳机孔长度,本实施例中可以将S1设置为耳机孔长度的二分之一;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1,本实施例中可以将T1设置为5秒钟~10秒钟。在按键响应指令被设置完成后,用户利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插入深度等于S1且停留时间符合T2的要求时,这样的插入动作才能被识别为按键响应指令。
按键失效检测单元2,用于检测终端按键是否失效。终端按键通过电路系统连接至终端内部的处理器,当终端按键失效时,终端内部的处理器无法获得任何来自终端按键的信号,终端内的检测电路可以及时发现按键等硬件故障问题。
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3,用于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用户第一次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将其耳机孔插入深度记录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Sx1,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记录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Tx1。
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4,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对比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Sx1与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1,若Sx1大于或小于S1,这样的插入动作肯定不能被识别为按键响应指令,不执行任何操作;若Sx1等于S1,例如,本实施例中,Sx1亦为耳机孔长度的1/2,便可以再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5,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对比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Tx1与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1,T1为5秒钟~10秒钟;若Tx1的大小也在5秒钟~10秒钟的范围内,如7秒钟,可以认为Tx1与T1相匹配。
按键功能实现单元6,用于实现终端按键功能。终端获取的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符合预设的按键响应指令的条件,从而可以使得终端处理器发出指令,以实现终端按键功能。所述终端按键包括但不限于POWER按键或音量按键。
在实施例1中,音量按键包括两个按键,即音量加大键和音量减小键,对于音量按键来说,实现其功能就是将其下按一次,音量按键实现功能的方式只有一种。但是对于POWER按键来说,其功能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下按一次,实现亮屏或暗屏功能;另一种是长按几秒钟,实现关机或重启功能。实施例1中只涉及一种按键响应指令,终端只获得一个耳机孔操作指令,只能涉及一种按键功能,也即常见的下按一次功能。若终端的音量按键损坏利用实施例1就可以实现其功能;但是,若终端的POWER按键损坏,利用实施例1就只能实现POWER按键的一部分功能。
实施例1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利用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的方式来实现移动终端的某一个或某些已失效按键的功能,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暂时有效,从而在用户急需使用移动终端时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正常工作,避免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中,只涉及一种按键响应指令,终端只获得一个耳机孔操作指令,只能涉及一种按键功能,也即常见的下按一次功能。若终端的POWER按键损坏,利用实施例1的方法和系统就只能实现POWER按键的一部分功能,无法实现POWER按键的全部功能。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2中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201)-步骤S209)。
步骤S201)设置两个按键响应指令,每一按键响应指令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及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本实施例中,按键响应是指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的方法实现按键功能。在步骤S201)中,在第一个按键响应指令中,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1,S1小于或等于耳机孔长度,本实施例中可以将S1设置为耳机孔长度的二分之一;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1,本实施例中可以将T1设置为5秒钟~10秒钟。在第二个按键响应指令中,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2,S2小于或等于耳机孔长度,本实施例中可以将S2设置为耳机孔总长度;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2,本实施例中可以将T2设置为10秒钟~15秒钟。在按键响应指令被设置完成后,用户利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插入深度等于S1且停留时间符合T1的要求时,这样的插入动作才能被识别为第一按键响应指令;插入深度等于S2且停留时间符合T2的要求时,这样的插入动作才能被识别为第二按键响应指令。
步骤S202)检测终端按键是否失效;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若否,无需任何操作。终端按键通过电路系统连接至终端内部的处理器,当终端按键失效时,终端内部的处理器无法获得任何来自终端按键的信号,终端内的检测电路可以及时发现按键等硬件故障问题。
步骤S203)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用户第一次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将其耳机孔插入深度记录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Sx1,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记录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Tx1。
步骤S204)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若否,无需任何操作。对比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Sx1与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1,若Sx1大于或小于S1,这样的插入动作肯定不能被识别为按键响应指令,不执行任何操作;若Sx1等于S1,例如,本实施例中,Sx1亦为耳机孔长度的1/2,便可以再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步骤S205)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若否,无需任何操作。对比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Tx1与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1,T1为5秒钟~10秒钟;若Tx1的大小也在5秒钟~10秒钟的范围内,如7秒钟,可以认为Tx1与T1相匹配。
步骤S206)获取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用户第二次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将其耳机孔插入深度记录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Sx2,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记录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Tx2。
步骤S207)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若否,无需任何操作。对比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Sx2与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2,若Sx2大于或小于S2,这样的插入动作肯定不能被识别为按键响应指令,不执行任何操作;若Sx2等于S2,例如,本实施例中,Sx2亦为耳机孔总长度,便可以再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步骤S208)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若是,执行下一步骤;若否,无需任何操作。对比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Tx2与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2,T2为10秒钟~15秒钟;若Tx2的大小也在10秒钟~15秒钟的范围内,如12秒钟,可以认为Tx2与T2相匹配。
步骤S209)实现终端按键功能。经过步骤S204)、步骤S205)的二次判断,可以判定步骤S203)中终端获取的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符合步骤S101)中预设的第一按键响应指令的条件;经过步骤S207)、步骤S208)的二次判断,可以判定步骤S206)中终端获取的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符合步骤S101)中预设的第二按键响应指令的条件。当终端确认获取第一按键响应指令和/或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之后,可以使得终端处理器发出指令,以实现终端按键功能。所述终端按键包括但不限于POWER按键或音量按键。
POWER按键实现功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下按一次,实现亮屏或暗屏功能;另一种是长按10秒钟,实现关机或重启功能。在实施例2中,终端设置两个按键响应指令,即第一按键响应指令、第二按键响应指令,终端可以联系获取两个耳机孔操作指令,即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POWER按键的第一种功能,也即“下按一次,实现亮屏或暗屏功能”,只需要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即可实现,类似于实施例1。POWER按键的第二种功能,也即“长按10秒钟,实现关机或重启功能”,需要连续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和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才能实现。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1、按键失效检测单元2、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3、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4、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5以及按键功能实现单元6。上述功能单元分别对应前述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中的步骤S201)-步骤S209)。
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1,用于设置两个按键响应指令,每一按键响应指令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及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若有需要,还可以设置更多的按键响应指令。本实施例中,按键响应是指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的方法实现按键功能。在第一个按键响应指令中,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1,S1小于或等于耳机孔长度,本实施例中可以将S1设置为耳机孔长度的二分之一;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1,本实施例中可以将T1设置为5秒钟~10秒钟。在第二个按键响应指令中,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2,S2小于或等于耳机孔长度,本实施例中可以将S2设置为耳机孔总长度;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2,本实施例中可以将T2设置为10秒钟~15秒钟。在按键响应指令被设置完成后,用户利用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插入深度等于S1且停留时间符合T1的要求时,这样的插入动作才能被识别为第一按键响应指令;插入深度等于S2且停留时间符合T2的要求时,这样的插入动作才能被识别为第二按键响应指令。
按键失效检测单元2,用于检测终端按键是否失效。终端按键通过电路系统连接至终端内部的处理器,当终端按键失效时,终端内部的处理器无法获得任何来自终端按键的信号,终端内的检测电路可以及时发现按键等硬件故障问题。
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3,用于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和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用户第一次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将其耳机孔插入深度记录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Sx1,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记录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Tx1。所述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用户第二次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孔内,将其耳机孔插入深度记录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Sx2,将耳机插头插入并停留在耳机孔内的时间记录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Tx2。
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4,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对比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Sx1与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1,若Sx1大于或小于S1,这样的插入动作肯定不能被识别为按键响应指令,不执行任何操作;若Sx1等于S1,例如,本实施例中,Sx1亦为耳机孔长度的1/2,便可以再进行下一步的判断。对比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Sx2与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S2,若Sx2大于或小于S2,这样的插入动作肯定不能被识别为按键响应指令,不执行任何操作;若Sx2等于S2,例如,本实施例中,Sx2亦为耳机孔总长度,便可以再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5,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对比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Tx1与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1,T1为5秒钟~10秒钟;若Tx1的大小也在5秒钟~10秒钟的范围内,如7秒钟,可以认为Tx1与T1相匹配。对比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Tx2与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T2,T2为10秒钟~15秒钟;若Tx2的大小也在10秒钟~15秒钟的范围内,如12秒钟,可以认为Tx2与T2相匹配。
按键功能实现单元6,用于实现终端按键功能。当终端确认获取第一按键响应指令和/或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之后,可以使得终端处理器发出指令,以实现终端按键功能。所述终端按键包括但不限于POWER按键或音量按键。
POWER按键实现功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下按一次,实现亮屏或暗屏功能;另一种是长按10秒钟,实现关机或重启功能。在实施例2中,终端设置两个按键响应指令,即第一按键响应指令、第二按键响应指令,终端可以联系获取两个耳机孔操作指令,即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POWER按键的第一种功能,也即“下按一次,实现亮屏或暗屏功能”,只需要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即可实现,类似于实施例1。POWER按键的第二种功能,也即“长按10秒钟,实现关机或重启功能”,需要连续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和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才能实现。
实施例2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利用将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的两种不同方式来实现移动终端的某一个已失效按键的两种功能,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暂时有效,从而在用户急需使用移动终端时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正常工作,避免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每一按键响应指令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及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检测终端按键是否失效;若是,执行下一步骤;
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
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若是,执行下一步骤;
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若是,执行下一步骤;以及在终端获取的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符合预设的按键响应指令的条件,使得终端处理器发出指令,以实现终端按键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的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
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若是,执行下一步骤; 以及
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若是,执行下一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
将第一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的步骤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二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
将第二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按键包括POWER按键或音量按键。
6.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用于设置至少一按键响应指令,每一按键响应指令包括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及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按键失效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按键是否失效;
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
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
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一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以及
按键功能实现单元,用于在终端获取的第一耳机孔操作指令符合预设的按键响应指令的条件,使得终端处理器发出指令,以实现终端按键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孔操作指令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所述第二耳机孔操作指令包括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及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
所述耳机孔插入深度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深度与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是否相等;
所述耳机孔插入时间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耳机孔插入时间与所述第二按键响应指令中的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是否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响应指令设置单元包括:
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设置单元,用于将第一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
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设置单元,用于将第一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一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设置单元还用于将第二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深度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深度;
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设置单元还用于将第二次耳机插头插入至耳机孔内的时间设置为第二耳机孔插入标准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按键包括POWER按键或音量按键。
CN201611184057.7A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Active CN106657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4057.7A CN106657511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4057.7A CN106657511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7511A CN106657511A (zh) 2017-05-10
CN106657511B true CN106657511B (zh) 2019-12-13

Family

ID=58834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4057.7A Active CN106657511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751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34889A (ko) * 2004-10-20 2006-04-26 주식회사 팬택 이어잭 보호커버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08172600A (ja) * 2007-01-12 2008-07-24 Nec Corp 携帯端末及びキー入力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034108A (ja) * 2010-07-29 2012-02-16 Panasonic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859001B1 (ko) * 2011-09-20 2018-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이어폰의 제어 정보를 확인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197756B (zh) * 2012-01-09 2016-03-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信息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576578B (zh) * 2013-11-05 2017-04-1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采用耳机线对终端进行控制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3779123A (zh) * 2014-01-22 2014-05-07 哈尔滨艺佳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快按钮
CN105589761A (zh) * 2014-10-21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终端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850274A (zh) * 2015-05-13 2015-08-19 集怡嘉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红外感应实现按键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76377A (zh) * 2015-10-09 2016-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按键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7511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8511B (zh) 无线耳机组件,无线耳机组件中的收纳盒以及无线耳机
KR101267047B1 (ko) 이어폰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US9258024B2 (en) SIM card connector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0505563B (zh) 无线耳机的同步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和存储介质
US9705309B2 (en) Terminal pro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307069B (zh) 一种耳机插孔及耳机插孔状态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CN107786223B (zh) 防止sim卡烧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07404753B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87035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022058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5677105A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270740B (zh) 一种共卡槽t卡和sim卡的检测方法
CN112148104B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3873650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98032A (zh)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657511B (zh) 一种终端按键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应急处理系统
CN104954939B (zh) 一种耳机功率放大器及耳机功率放大器的控制方法
CN105048629B (zh) 继电保护硬压板防误操作告警系统
CN105407221B (zh) 使用自拍杆时的防误触方法和系统
CN106776400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转接设备及其电路和信号控制系统
CN103235728B (zh) Android终端中预置第三方应用的安装方法和装置
CN105893875B (zh) 用于防止智能电子设备外界误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902063A (zh) 通话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508334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노이즈 제거 방법
CN109558731B (zh) 特征码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9

Address after: 318015 no.2-3167, zone a, Nonggang City, no.2388, Donghuan Avenue, Hongjia street,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6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Sixian Road No. 3666

Patentee before: Phicomm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6

Address after: 276000 Longhu Software Park, 279 shuangyueyuan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nyi Longr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15 no.2-3167, area a, nonggangcheng, 2388 Donghuan Avenue, Hongjia street,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276000 Longhu Software Park, Linyi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C305, C307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huacode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276000 Longhu Software Park, 279 shuangyueyuan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yi Longr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