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0343A - 高效中冷器 - Google Patents
高效中冷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40343A CN106640343A CN201611226464.XA CN201611226464A CN106640343A CN 106640343 A CN106640343 A CN 106640343A CN 201611226464 A CN201611226464 A CN 201611226464A CN 106640343 A CN106640343 A CN 1066403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ement
- bellows segment
- millimeters
- louvre
- fixed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散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分别通过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波纹段、第二波纹段和第三波纹段,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呈对称结构。借此,本发明能够对大马力发动机进行理想化的散热,增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中冷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越来越多。人们的出行过程也越来越依赖于私家车等具有大马力发动机的设备。随着大马力发动机的普遍应用,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家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冷却系统都需要带有中冷器,现在大马力发动机成为趋势,要求中冷器的散热能力不断提高。散热器一般分:风冷,水(油)冷,还有其他高端散热。但是平民基本都是风冷,就是在散热片上加装风扇,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也有为了静音,使用无风扇散热器的。散热器是由多个三个管组合形成的,普通的散热管在使用过程中散热效果达不到理想化的目的,而具有超强散热效果的散热器又不适合普通大众消费。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中冷器,其可以增强散热效果,达到理想的散热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分别通过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波纹段、第二波纹段和第三波纹段,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呈对称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第一波纹段前半段呈直线,且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的角度为20°~30°,所述第二波纹段后端与第三波纹段前端呈圆弧形,所述圆弧外半径为0.5毫米~1.0毫米,内半径为0.1毫米~0.5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间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间的距离为8.0毫米~9.0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间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一波纹段前端与第二加强筋第一波纹段前端的距离为3.0毫米~3.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第一波纹段前端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的角度为22.5°,所述第二波纹段后端与第三波纹段前端的圆弧外半径为0.8毫米,内半径为0.3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间的距离为1.2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间的距离为8.5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间的距离为1.2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一波纹段前端与第二加强筋第一波纹段前端的距离为3.2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厚度为0.1毫米~1.0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厚度为0.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两端各设有中心对称的第三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两端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厚度为1.0毫米~2.0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高效中冷器,所述弧形板厚度为1.5毫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可以更好的增强散热面积,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分别通过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连接,保证散热管的牢固程度,增长了散热管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使散热管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牢固,防止出现晃动影响散热效果。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波纹段、第二波纹段和第三波纹段,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呈对称结构,第一波纹段、第二波纹段和第三波纹段的设置,增大了散热管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散热效果,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发动机,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波纹段的方式,在一定空间内,最大程度的增大了散热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散热效果。采用加强筋和固定板,使整个散热管的组成更加牢固,防止散热管在散热过程中出现的晃动,影响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残差曲线图;
在图中,1-第一加强筋,11-第一波纹段,12-第二波纹段,13-第三波纹段,2-第二加强筋,3-第一散热孔,4-第二散热孔,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弧形板,8-第三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中冷器,该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孔3和第二散热孔4,可以更好的增强散热面积,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所述第一散热孔3和第二散热孔4分别通过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加强筋1和第二加强筋2连接,保证散热管的牢固程度,增长了散热管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散热孔3和第二散热孔4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使散热管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牢固,防止出现晃动影响散热效果。所述第一加强筋1包括第一波纹段11、第二波纹段12和第三波纹段13,且第一加强筋1和第二加强筋2呈对称结构,第一波纹段11、第二波纹段12和第三波纹段13的设置,增大了散热管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散热效果,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发动机,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第一波纹段11前半段呈直线,且与第一固定板5之间的角度为20°~30°,所述第二波纹段12后端与第三波纹段13前端呈圆弧形,所述圆弧外半径为0.5毫米~1.0毫米,内半径为0.1毫米~0.5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1间的距离为8.0毫米~9.0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三波纹段13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2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一波纹段11前端与第二加强筋2第一波纹段11前端的距离为3.0毫米~3.5毫米。在最大程度增强散热管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同时,对散热管的形状进行理想化的设计,使其能够对空气扰流效果达到最好。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的厚度为0.1毫米~1.0毫米,保证散热管的稳定性,延长散热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更好的,本发明的高效中冷器两端各设有中心对称的第三散热孔8,所述第三散热孔8两端设有弧形板7,所述弧形板7厚度为1.0毫米~2.0毫米,保证散热管的组成稳定性,同时不影响散热管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1,采用相同铝制的散热管,加强筋的厚度为0.5毫米,在18℃的室内进行试验。当第一波纹段11前半段呈直线,且与第一固定板5之间的角度为20°,所述第二波纹段12后端与第三波纹段13前端呈圆弧形,所述圆弧外半径为0.5毫米,内半径为0.1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0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1间的距离为8.0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三波纹段13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2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0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一波纹段11前端与第二加强筋2第一波纹段11前端的距离为3.0毫米时,进水温度为95℃,经过散热管的散热后,出水温度为70℃。根据散热量计算方式中散热量与计算温差的关系计算,根据进水温度、出水温度和室内温度可计算出温差△T,△T的计算公式:△T=(进水温度+出水温度)/2-室内温度,根据散热器热工检验报告中计算公式Q=m*△T的n次方,m和n在检验报告中已定,△T可根据工程给的技术参数来计算,例如铜铝复合74*60的热工计算方式(十柱)是:Q=5.8259*△T的1.2829次方(十柱)。所以可得出标准散热热量△T=(95℃+70℃)/2-18℃=64.5℃,十柱散热量是Q=5.8259*64.5^1.2829=1221.4W,每柱散热量为1221.4W/10柱=122W/柱。
实施例2,在同样的室温下,当第一波纹段11前端与第一固定板5之间的角度为22.5°,所述第二波纹段12后端与第三波纹段13前端的圆弧外半径为0.8毫米,内半径为0.3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2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1间的距离为8.5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三波纹段13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2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2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一波纹段11前端与第二加强筋2第一波纹段11前端的距离为3.2毫米时,进水温度为95℃,出水温度为50℃,根据公式可得出每柱的散热量为98.3W/柱。
实施例3,在同样的室温下,当第一波纹段11前半段呈直线,且与第一固定板5之间的角度为30°,所述第二波纹段12后端与第三波纹段13前端呈圆弧形,所述圆弧外半径为1.0毫米,内半径为0.5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5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1间的距离为9.0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三波纹段13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2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5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一波纹段11前端与第二加强筋2第一波纹段11前端的距离为3.5毫米,进水温度为95℃,出水温度为60℃,根据公式可得出每柱的散热量为110.1W/柱。
采用波纹段可以对流经散热管内的空气产生更好的扰流效果,相同环境下,对具有本波纹段的散热管内通入相同体积和相同流速的空气,根据流体力学中动力方程式和Gambit软件,对空气残差进行测试。当网格数为9774,u=20m/s时,实施例1~3的残差曲线图如图4所示
由以上结论得出,当第一波纹段11前端与第一固定板5之间的角度为22.5°,所述第二波纹段12后端与第三波纹段13前端的圆弧外半径为0.8毫米,内半径为0.3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2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1间的距离为8.5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三波纹段13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2第三波纹段13后端间的距离为1.2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1第一波纹段11前端与第二加强筋2第一波纹段11前端的距离为3.2毫米时,散热效果最好。高效中冷器两端各设有中心对称的第三散热孔8,所述第三散热孔8两端设有弧形板7,所述弧形板7厚度为1.5毫米,增强了散热管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采用热水进行试验散热管的散热效果,高效中冷器可用于空气散热,也可用于水箱散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中冷器,所述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可以更好的增强散热面积,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分别通过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连接,保证散热管的牢固程度,增长了散热管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使散热管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牢固,防止出现晃动影响散热效果。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波纹段、第二波纹段和第三波纹段,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呈对称结构,第一波纹段、第二波纹段和第三波纹段的设置,增大了散热管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散热效果,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发动机,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波纹段的方式,在一定空间内,最大程度的增大了散热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散热效果。采用加强筋和固定板,使整个散热管的组成更加牢固,防止散热管在散热过程中出现的晃动,影响散热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高效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中冷器包括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
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分别通过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波纹段、第二波纹段和第三波纹段,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呈对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纹段前半段呈直线,且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的角度为20°~30°,所述第二波纹段后端与第三波纹段前端呈圆弧形,所述圆弧外半径为0.5毫米~1.0毫米,内半径为0.1毫米~0.5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间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间的距离为8.0毫米~9.0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间的距离为1.0毫米~1.5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一波纹段前端与第二加强筋第一波纹段前端的距离为3.0毫米~3.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纹段前端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的角度为22.5°,所述第二波纹段后端与第三波纹段前端的圆弧外半径为0.8毫米,内半径为0.3毫米,所述对称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间的距离为1.2毫米,所述间隔的第一加强筋间的距离为8.5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与对称的第二加强筋第三波纹段后端间的距离为1.2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一波纹段前端与第二加强筋第一波纹段前端的距离为3.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厚度为0.1毫米~1.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厚度为0.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中冷器两端各设有中心对称的第三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两端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厚度为1.0毫米~2.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厚度为1.5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6464.XA CN106640343A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高效中冷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6464.XA CN106640343A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高效中冷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40343A true CN106640343A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8832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26464.XA Pending CN106640343A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高效中冷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40343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11458Y (zh) * | 2000-01-24 | 2000-12-20 | 李健超 | 一种散热波纹壁 |
JP2008096048A (ja) * | 2006-10-13 | 2008-04-24 | Tokyo Radiator Mfg Co Ltd | 排気ガス用熱交換器のインナーフィン |
DE102010019369A1 (de) * | 2010-05-05 | 2011-11-10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Kühleinrichtung |
WO2016043340A1 (ja) * | 2014-09-19 | 2016-03-24 |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 熱交換器用コルゲートフィン |
CN206487551U (zh) * | 2016-12-27 | 2017-09-12 | 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 | 高效中冷器 |
-
2016
- 2016-12-27 CN CN201611226464.XA patent/CN1066403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11458Y (zh) * | 2000-01-24 | 2000-12-20 | 李健超 | 一种散热波纹壁 |
JP2008096048A (ja) * | 2006-10-13 | 2008-04-24 | Tokyo Radiator Mfg Co Ltd | 排気ガス用熱交換器のインナーフィン |
DE102010019369A1 (de) * | 2010-05-05 | 2011-11-10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Kühleinrichtung |
WO2016043340A1 (ja) * | 2014-09-19 | 2016-03-24 |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 熱交換器用コルゲートフィン |
CN206487551U (zh) * | 2016-12-27 | 2017-09-12 | 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 | 高效中冷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90272144A1 (en) | Computer cooling apparatus | |
CN105066507A (zh) |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系统的风冷半导体制冷装置 | |
CN206291361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 |
CN104501648A (zh) | 一种数据机房机柜冷却系统 | |
CN105451518A (zh) | 水冷式散热排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散热排的散热装置 | |
US20150247658A1 (en) | Low refrigerant high performing subcooler | |
US20180221790A1 (en) | Liquid cooling device and air collector thereof | |
CN103338619A (zh) | 服务器 | |
CN101001514A (zh) | 液冷式散热装置及散热单元 | |
JP3068892U (ja) | Cpu放熱装置 | |
CN106225209A (zh) | 一种便于清理更换的空调散热器 | |
CN206487551U (zh) | 高效中冷器 | |
CN106640343A (zh) | 高效中冷器 | |
CN106960831B (zh) | 一种电子散热器 | |
CN106767086B (zh) | 一种换热器结构 | |
CN211900768U (zh) | 一种高强度铝质汽车散热器 | |
JP2013024472A (ja) | 熱交換器用扁平管 | |
CN206452654U (zh) | 一种电子机柜 | |
CN221303935U (zh) | 一种用于一体化计算机的散热装置 | |
CN210868548U (zh) | 一种提高降温效率的散热片及散热模块 | |
CN104359257A (zh) | 冷凝器和冰箱 | |
KR20070064940A (ko) | 자동차의 인터쿨러용 열교환기 | |
CN212133022U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冰箱背部散热管件 | |
CN219691675U (zh) | 风电塔筒底部平台散热装置及风电塔 | |
CN209763795U (zh) | 一种散热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