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37031A - 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销 - Google Patents

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37031A
CN106637031A CN201510714085.4A CN201510714085A CN106637031A CN 106637031 A CN106637031 A CN 106637031A CN 201510714085 A CN201510714085 A CN 201510714085A CN 106637031 A CN106637031 A CN 10663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barrier
barrier coating
masking pin
mask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40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义之
纳忧树
上田修
赤城弘
赤城弘一
濑尾直纪
郑志刚
河内洋介
松山义和
李文德
雍全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Dongfang Gas Turbine Guangzhou Co Ltd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Dongfang Gas Turbine Guangzhou Co Ltd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Dongfang Gas Turbine Guangzhou Co Ltd,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Dongfang Gas Turbine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140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370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3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7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4/00Coating by spra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e.g. by flame, plasma or electric discharge
    • C23C4/02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coated, e.g. for coating on selected surface a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4/00Coating by spra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e.g. by flame, plasma or electric discharge
    • C23C4/18After-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80Repairing, retrofitting or upgrading meth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90Coating; Surface 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销。在构件主体上形成有冷却孔的燃气轮机构件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中,执行如下工序:遮蔽销插入工序(S41),将遮蔽销插入冷却孔;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在遮蔽销插入工序(S41)之后,在构件主体的表面上形成热障涂层;以及遮蔽销去除工序(S5),在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之后,通过热处理来去除遮蔽销。

Description

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 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以及遮蔽销。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燃气轮机的各种燃气轮机构件免受燃气轮机内的高温气体的影响,在燃气轮机构件中使用了各种技术。尤其为了保护如动叶、静叶这样的涡轮叶片免受高温的燃烧气体的影响,在涡轮叶片的叶片主体的表面上实施有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并且,为了保护涡轮叶片免受高温的燃烧气体的影响,在涡轮叶片的叶片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吹出冷却空气的冷却孔。
当在涡轮叶片的叶片主体的表面上通过喷涂工艺等来施加TBC时,不仅涡轮叶片的叶片主体的表面,就连涡轮叶片的叶片主体的冷却孔也被TBC覆盖。因此,以往在形成TBC之后,通过照射光来确定涡轮叶片的叶片主体的冷却孔,对TBC进行穿孔,从而确保涡轮叶片的叶片主体的冷却孔的开口(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0952号公报
然而,即使照射光也难以确定冷却孔,从而在形成TBC之后,难以确保涡轮叶片的叶片主体的冷却孔的开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施加热障涂层,也能够容易地确保涡轮构件的构件主体的冷却孔的开口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一方式涉及一种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为在构件主体上形成有冷却孔的燃气轮机构件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中,所述热障涂层施加方法执行如下工序:遮蔽销插入工序,将遮蔽销插入所述冷却孔;热障涂层形成工序,在所述遮蔽销插入工序之后,在所述构件主体的表面上形成热障涂层;以及遮蔽销去除工序,在所述热障涂层形成工序之后,通过热处理来去除所述遮蔽销。
在该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中,将遮蔽销插入冷却孔而形成热障涂层,因此即使施加热障涂层也能够容易地确保冷却孔的开口。并且,通过热处理来去除遮蔽销,因此即使遮蔽销的至少一部分被热障涂层遮挡,也能够简单地去除遮蔽销。
第二方式以第一方式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为基础,其中,在所述遮蔽销去除工序中,通过所述热处理使所述遮蔽销灰化。
在该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中,使遮蔽销灰化,因此能够简单地去除遮蔽销。
第三方式以第一方式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为基础,其中,在所述热障涂层形成工序之前且所述遮蔽销插入工序之后,执行如下工序:未未插入部分去除工序,去除所述遮蔽销的未插入部分,使通过所述未插入部分的去除而出现的所述遮蔽销的底面与所述表面共面;和底面磨削工序,在所述未插入部分去除工序之后,磨削所述底面,使通过磨削所述底面而出现的所述遮蔽销的底面比所述表面低。
在该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中,通过使遮蔽销的底面比燃气轮机构件的构件主体的表面低,在热障涂层形成工序中,能够防止冷却孔周边的成膜不均,从而能够形成均匀的热障涂层。
第四方式以第一方式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为基础,在遮蔽销插入工序中,在所述遮蔽销上涂布粘合剂然后插入。
在该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中,能够将遮蔽销以不脱落的方式固定于冷却孔,并且能够提高遮蔽销对冷却孔的密封性。
第五方式以第一方式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为基础,其中,所述遮蔽销至少在局部具有圆台形的部分,所述遮蔽销为硅类的弹性体。
在该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中,通过使用至少在局部具有圆台形的部分且为硅类的弹性体的遮蔽销,能够以不脱落的方式嵌入冷却孔,能够提高冷却孔的密封性,并且能够简单地进行遮蔽销的灰化。
第六方式以第一方式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为基础,其中,所述燃气轮机构件为静叶。
在该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中,通过对静叶施加热障涂层,能够保护易于暴露在高温的燃烧气体中的静叶免受高温的燃烧气体的影响。
第七方式涉及一种热障涂层修补方法,其为在构件主体上形成有冷却孔且在所述构件主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具有外涂层以及内涂层的热障涂层的燃气轮机构件的热障涂层修补方法,其中,所述热障涂层修补方法执行如下工序: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通过喷砂处理来剥离所述外涂层;内涂层剥离工序,在所述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之后,通过机械加工处理来剥离所述内涂层;以及所述内涂层剥离工序之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
在该热障涂层修补方法中,酸洗的溶剂不会进入燃气轮机构件内部,因此能够省略与酸洗有关的工序,能够通过单纯的工序来进行热障涂层的修补。
第八方式涉及一种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所述燃气轮机构件在构件主体上形成有冷却孔,所述制造方法执行如下工序:构件主体形成工序,形成所述构件主体,所述构件主体形成有所述冷却孔;和在所述构件主体形成工序之后,执行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个热障涂层施加方法。
在该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中,能够简单地制造施加有热障涂层且确保了冷却孔的开口的燃气轮机构件。并且,通过热处理来去除遮蔽销,因此即使在制造中遮蔽销的至少一部分被热障涂层遮挡,也能够简单地去除遮蔽销。
第九方式涉及一种热障涂层施加用的遮蔽销,其中,所述遮蔽销为硅类的弹性体。
该热障涂层施加用的遮蔽销能够以不脱落的方式嵌入冷却孔并且密封性高,另一方面,能够简单地进行灰化。
第十方式以第九方式的遮蔽销为基础,其中,所述遮蔽销至少在局部具有圆台形的部分。
该热障涂层施加用的遮蔽销能够以不脱落的方式进一步固定于冷却孔中,并且密封性更高。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即使施加热障涂层,也能够容易地确保涡轮构件的构件主体的冷却孔的开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列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嵌入件(insert)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对参考例的修补工序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修补工序进行比较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的修补过程的立体图(其一)。
图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的修补过程的立体图(其二)。
图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涂覆工序以及扩散热处理工序(遮蔽销去除工序)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的修补过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其一)。
图1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的修补过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其二)。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的修补过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其三)。
图1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的修补过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四)。
图1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静叶的修补过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其五)。
图15是使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剥离作业的说明图。
图16是使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不优选的剥离作业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燃气轮机
20 压缩机
30 燃烧器
40 涡轮
41 涡轮转子
42 转子轴
43 静叶列
431 第一静叶环
44 静叶
441 第一静叶
44a 叶片部
44b 外侧护圈
44c 内侧护圈
44d 冷却孔
44f 内涂层
44g 外涂层
44h 叶片主体
44s 表面
45 涡轮室
46 动叶列
47 动叶
48 嵌入件
48a 冷却孔
48b 端部
48c 内部
49 分割环
50 遮蔽销
50a 前端部
50b 底端部
50c 未插入部分
50d 底面
60 粘合剂
70 研磨机
71 磨削部
71a 平面部
71b 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涡轮叶片的静叶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10具备:压缩机20,其对空气进行压缩;燃烧器30,其利用燃料在由压缩机20压缩的空气中燃烧而生成燃烧气体G;以及涡轮40,其由燃烧气体G驱动。
涡轮40具有:与发电机GEN的转子连接且以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涡轮转子41、覆盖涡轮转子41的涡轮室45、以及多个静叶列43。
涡轮转子41具有在轴线方向Da上延伸的转子轴42、和安装在该转子轴42上的多个动叶列46。多个动叶列46在轴线方向Da上排列。各动叶列46均具备在周向Dc上排列的多个动叶47。在多个动叶列46的轴线方向Da的两侧配置有静叶列43。各静叶列43设置在涡轮室45的内侧。各静叶列43均具备在周向Dc上排列的多个静叶44。并且,涡轮40具备对燃烧气体G的流路上的动叶47的外周侧的部分进行划定的分割环49。需要说明的是,轴线方向Da是指轴线A延伸的方向,周向Dc是指轴线A的周向。
如图2所示,静叶列43在周向Dc上组装有多个静叶44,静叶列43整体呈环状。各静叶44具备涡轮室45侧的外侧护圈44b、涡轮转子41侧的内侧护圈44c、以及横跨外侧护圈44b与内侧护圈44c的叶片部44a。
图3示出静叶44的详细结构。在叶片部44a上形成有多个冷却孔44d。在静叶44的内部,插入并固定有图4所示的嵌入件48。在嵌入件48上形成有排出冷却空气C的多个冷却孔48a。
冷却空气C首先从嵌入件48的端部48b导入至嵌入件48的内部48c。图5示出图3的V-V剖视图。如图5所示,导入至嵌入件48的内部48c的冷却空气C通过从冷却孔48a被排出,从而从静叶44内部进行冷却(冲击冷却:impingement cooling)。同时,从冷却孔48a排出的冷却空气C从在叶片部44a上形成的冷却孔44d排出,从静叶44外部进行冷却。通过这样的冷却来保护静叶44免受燃烧气体的热的影响。
如图5所示,静叶44具有金属制的叶片主体44h,在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上形成有包含外涂层44g以及内涂层44f的TBC44e(热障涂层)。
通过在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与外涂层44g之间形成内涂层44f,从而缓和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与外涂层44g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通过热膨胀系数差的缓和,能够抑制外涂层44g的剥离。内涂层44f是金属结合层,例如包含Co、Ni、Cr、AlY的合金等。内涂层44f通过喷涂喷涂材料而形成。
外涂层44g层叠在内涂层44f的表面上。该外涂层44g通过将含有导热系数低的陶瓷的喷涂材料喷涂在内涂层44f的表面上而形成。例如,外涂层44g通过将陶瓷粉末中混合有树脂粉末的混合粉末喷涂在内涂层44f上而形成。
TBC44e随着时间的经过而被燃烧气体G侵蚀,因此需要进行TBC44e的修补。尤其是如图1所示,由于燃烧气体G的温度高,因此在静叶44中,最接近燃烧器30的第一静叶环431的第一静叶441更易受到侵蚀,因此需要进行TBC44e的修补。
以下,对上述的TBC44e的修补方法进行说明。
图6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修补工序和作为参考例的修补工序。
在参考例的修补工序中,拆下嵌入件48这样的静叶44内部的配件后,通过喷砂处理来剥离外涂层44g,通过酸洗来剥离内涂层44f。接下来,对焊接部等的缺陷进行修补,再次在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上依次形成新的内涂层44f以及外涂层44g,从而形成TBC44e。然后,进行扩散热处理作为时效处理之后,安装配件。
在参考例的修补工序中,在喷砂处理时喷砂材料从冷却孔44d进入静叶44内部,因此需要拆下静叶44内部的配件。另外,在参考例的修补工序中,在酸洗时溶剂进入至静叶44内部,因此需要拆下静叶44内部的配件中的因溶剂而劣化的配件。并且,也需要清洗酸洗中使用的溶剂。这样,参考例的修补工序需要复杂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修补工序中,不拆下配件,通过喷砂处理来剥离外涂层44g(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S1)。然后,通过研磨处理这样的固定磨粒加工来剥离内涂层44f(内涂层剥离工序:S2)。通过该工序来剥离TBC44e。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配件未被拆下。
然后,与参考例的修补工序同样地对焊接部等的缺陷进行修补(修补工序:S3),再次在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上依次形成新的内涂层44f以及外涂层44g,从而形成TBC44e(涂覆工序:S4)。接下来,进行扩散热处理作为时效处理(扩散热处理工序:S5)。
在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S1中,作为前处理,如图7那样,例如通过研磨处理这样的固定磨粒加工对冷却孔44d的周围10mm的范围剥离外涂层44g,如图8那样,对冷却孔44d进行遮蔽。冷却孔44d的遮蔽通过在剥离了外涂层44g的位置的冷却孔44d上粘贴由塑料或纸类构成的遮蔽带M来进行。然后,对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整体的外涂层44g进行喷砂处理,剥离外涂层44g。
这样,在遮蔽了冷却孔44d之后进行喷砂处理,因此能够在剥离外涂层44g时,抑制喷砂材料进入静叶44内部的情况。
在内涂层剥离工序S2中,在剥下遮蔽带M之后,通过研磨处理这样的固定磨粒加工来剥离包括冷却孔44d周围在内的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整体的内涂层44f。
这样,通过固定磨粒加工来剥离内涂层44f,因此不像参考例的修补工序那样进行酸洗,从而能够省略与酸洗有关的工序,并且能够抑制溶剂进入静叶44内部的情况。
接着,对涂覆工序S4以及扩散热处理工序S5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在涂覆工序S4中,向多个冷却孔44d分别插入遮蔽销(masking pin)50(遮蔽销插入工序:S41),再次在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上依次形成内涂层44f以及外涂层44g(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最后,通过兼作遮蔽销去除工序的扩散热处理工序S5来对叶片主体44h实施热处理,在进行时效处理的同时使遮蔽销50灰化,从而去除遮蔽销50。
图10~图14示出静叶的修补过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且示出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垂直的方向的剖视图。
在遮蔽销插入工序S41中使用的遮蔽销50是呈锥形状的由硅类的材料构成的弹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0所示的圆锥形状的遮蔽销50。
在遮蔽销插入工序S41中,相对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自遮蔽销50的直径较小的前端部50a将遮蔽销50插入冷却孔44d。遮蔽销50为弹性构件,具有圆锥形状,因此在插入时通过将遮蔽销50按入冷却孔44d,能够以不从冷却孔44d脱落的方式容易地嵌入遮蔽销50。图10示出以不脱落的方式将遮蔽销50嵌入冷却孔44d的状态。
在遮蔽销插入工序S41中,通过将遮蔽销50自直径较小的前端部50a插入,从而提高遮蔽销50对冷却孔44d的密封性。因此,在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中,能够抑制TBC44e的成膜材料进入冷却孔44d的情况。若抑制成膜材料向冷却孔44d的进入,则容易确保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后的冷却孔44d。另外,若抑制成膜材料向冷却孔44d的进入,则能够抑制成膜材料向静叶44内部的进入,能够省略与静叶44内部的配件的拆下相关的工序,与参考例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TBC44e进行修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S1、内涂层剥离工序S2以及涂覆工序S4中,喷砂材料、酸洗的溶剂以及成膜材料均不会进入静叶44内部。因此,能够省略与静叶44内部的配件的拆下相关的工序,与参考例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TBC44e进行修补。
在遮蔽销插入工序S41中,在将遮蔽销50插入冷却孔44d之前,在遮蔽销50的侧面上涂布粘合剂60。通过涂布粘合剂60,能够将遮蔽销50以不脱落的方式固定于冷却孔44d中,能够进一步提高遮蔽销50对冷却孔44d的密封性。
在遮蔽销50的底端部50b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突出(图10)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使用剪刀、小刀等切断未插入部分50c。此时,使由于切断而出现的遮蔽销50的底面50d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共面。图11示出使遮蔽销50的底面50d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共面的状态。
在遮蔽销插入工序S41中,在切断遮蔽销50的未插入部分50c之后,对包含遮蔽销50的底面50d在内的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进行喷砂处理。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相比,遮蔽销50的底面50d更容易因喷砂处理而被磨削,因此如图12所示,由于喷砂处理而出现的遮蔽销50的底面50d比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低。
通过使遮蔽销50的底面50d比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低,在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中,能够防止冷却孔44d周边的成膜不均,从而能够形成均匀的TBC44e。
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相比,遮蔽销50的底面50d的表面更光滑,因此难以附着TBC44e。因此,难以在底面50d上形成TBC44e,因此能够抑制TBC44e的成膜引起的冷却孔44d的堵塞。
在此,在底面50d上形成有少量的TBC44e而形成薄膜的情况下,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的膜厚相比,在进行了喷砂处理的遮蔽销50的底面50d上形成的膜的膜厚非常薄,形成刚性低的膜。通过在扩散热处理工序S5中去除遮蔽销50,从而该刚性低的膜与遮蔽销50同时被去除。因此,在扩散热处理工序S5中,在底面50d上形成的薄膜被去除,因此能够维持冷却孔44d的开口,能够抑制成膜引起的冷却孔44d的堵塞。
另外,将底面50d加工为比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低,并且抑制向遮蔽销50的底面50d的表面的成膜,从而在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之后,能够使遮蔽销50的底面50d的成膜表面相对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的成膜表面凹陷。通过使遮蔽销50的底面50d的成膜表面相对于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的成膜表面凹陷,能够确认遮蔽销50的底面50d的痕迹。因此,在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之后,即使TBC44e变厚,也能够明确地确定与遮蔽销50的底面50d对应的冷却孔44d的位置、尺寸、形状,因此容易确保冷却孔44d。
在扩散热处理工序S5中去除遮蔽销50之后,在冷却孔44d的内壁上附着有内涂层44f、外涂层44g的成膜材料,但内壁上附着的成膜材料的量少,因此在扩散热处理工序S5之后,能够容易地实施冷却孔44d的确保。因此,仅通过去除内壁上附着的成膜材料即可实现冷却孔44d的确保,不需要进行穿孔,因此能够防止穿孔造成的冷却孔44d的扩大。
图13示出在切断遮蔽销50的底端部50b并进行喷砂处理之后,在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中,再次在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上依次形成内涂层44f以及外涂层44g之后的样态。通过喷涂形成TBC44e时的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的温度约为200℃。由硅类的材料构成的弹性体例如是主键由硅氧烷键构成,在侧键上具有甲基、苯基等有机取代基的线状聚合体构成的硅橡胶。由硅类的材料构成的弹性体的耐热温度为200℃以上,因此遮蔽销50在TBC44e的形成时不会灰化、不脱落而维持密封性。
在扩散热处理工序S5中,通过热处理使遮蔽销50灰化。在使用由硅类的材料构成的弹性体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850℃、11.5小时的热处理条件来实现良好的灰化,但只要是300℃以上的热处理条件即能够灰化,只要是能够灰化的条件,则可以使用任意的热处理条件。图14示出在扩散热处理工序S5进行热处理,使遮蔽销50灰化之后的样态。通过热处理而灰化后的遮蔽销50虽然能够维持形状,但无法维持刚性,从而溃散成粉末。
当实施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时,不仅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遮蔽销50的底面50d的至少一部分也被TBC44e覆盖。若遮蔽销50的底面50d被TBC44e覆盖,则遮蔽销50的底面50d的至少一部分被遮挡,从而无法拔出遮蔽销50。然而,通过对遮蔽销50实施热处理,从而遮蔽销50灰化,因此能够更简单地去除遮蔽销50。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S1中,在通过研磨机(grinder)来剥离外涂层44g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使用研磨机70的磨削部71中的平面部71a来磨削外涂层44g。如图16所示,不使用研磨机70的磨削部71中的端部71b来磨削外涂层44g。通过不使用端部71b而使用平面部71a来磨削外涂层44g,能够防止过度磨削造成的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的损伤。另外,通过使用平面部71a来磨削外涂层44g,能够进行均匀的外涂层44g的剥离。
在内涂层剥离工序S2中,在通过研磨机70对包含冷却孔44d周围在内的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整体的内涂层44f进行剥离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使用平面部71a来磨削内涂层44f。通过使用平面部71a来磨削内涂层44f,能够防止过度磨削造成的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的损伤、冷却孔48a的形状的变形。
与磨削部分的表面形状相匹配地变更平面部71a的尺寸。叶片主体44h的表面44s具有凹凸形状,因此以平面部71a与表面44s面接触的方式来选择研磨机70的平面部71a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平面部71a的尺寸匹配地更换研磨机70的磨削部71。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静叶44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任意的燃气轮机构件。例如,也能够应用于需要冷却孔、TBC的动叶47、分割环4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拆下配件而进行热障涂层的施加,但也可以像参考例的修补工序那样,拆下配件后再进行热障涂层的施加,然后再安装拆下的配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S1的前处理中,通过研磨处理这样的固定磨粒加工来剥离冷却孔44d周围的外涂层44g,但只要磨削材料不进入冷却孔,可以使用任意的机械加工处理。并且,在即便喷砂材料进入燃气轮机构件内部也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前处理(冷却孔44d周围的外涂层44g剥离以及遮蔽带M的粘贴),不遮蔽冷却孔44d,通过喷砂处理来剥离外涂层44g。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研磨处理这样的固定磨粒加工来剥离内涂层44f,但可以使用任意的机械加工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圆锥形状的遮蔽销50,但只要是能够通过按入冷却孔44d使遮蔽销50以不从冷却孔44d脱落的方式嵌入的形状,则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若冷却孔为圆形,则只要遮蔽销的至少一部分为具有圆台形的部分的形状,就能够通过按压使遮蔽销50以不从冷却孔44d脱落的方式嵌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燃气轮机构件的TBC修补方法,但也能够应用于对施加TBC之前的新品的燃气轮机构件施加TBC的情况。例如,在制造燃气轮机构件的情况下,在形成了形成有冷却孔的燃气轮机构件的主体之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TBC施加方法即可。
也可以与扩散热处理工序S5分开地设置遮蔽销去除工序。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在热障涂层形成工序S42之后且扩散热处理工序S5之前,设置通过热处理去除遮蔽销的工序来作为遮蔽销去除工序。但是,若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以兼作遮蔽销去除工序的方式实施扩散热处理工序S5,则与分开设置扩散热处理工序和遮蔽销去除工序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期间内施加热障涂层。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即使施加热障涂层,也能够容易地确保涡轮构件的构件主体的冷却孔的开口。

Claims (10)

1.一种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为在构件主体上形成有冷却孔的燃气轮机构件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中,所述热障涂层施加方法执行如下工序:
遮蔽销插入工序,将遮蔽销插入所述冷却孔;
热障涂层形成工序,在所述遮蔽销插入工序之后,在所述构件主体的表面上形成热障涂层;以及
遮蔽销去除工序,在所述热障涂层形成工序之后,通过热处理来去除所述遮蔽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中,
在所述遮蔽销去除工序中,通过所述热处理使所述遮蔽销灰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中,
在所述热障涂层形成工序之前且所述遮蔽销插入工序之后,执行如下工序:
未插入部分去除工序,去除所述遮蔽销的未插入部分,使通过所述未插入部分的去除而出现的所述遮蔽销的底面与所述表面共面;和
底面磨削工序,在所述未插入部分去除工序之后,磨削所述底面,使通过磨削所述底面而出现的所述遮蔽销的底面比所述表面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中,
在所述遮蔽销插入工序中,在所述遮蔽销上涂布粘合剂进行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中,
所述遮蔽销至少在局部具有圆台形的部分,所述遮蔽销为硅类的弹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其中,
所述燃气轮机构件为静叶。
7.一种热障涂层修补方法,其为在构件主体上形成有冷却孔且在所述构件主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具有外涂层以及内涂层的热障涂层的燃气轮机构件的热障涂层修补方法,其中,所述热障涂层修补方法执行如下工序:
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通过喷砂处理来剥离所述外涂层;
内涂层剥离工序,在所述外涂层喷砂剥离工序之后,通过机械加工处理来剥离所述内涂层;以及
所述内涂层剥离工序之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
8.一种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所述燃气轮机构件在构件主体上形成有冷却孔,所述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执行如下工序:
构件主体形成工序,形成所述构件主体,所述构件主体形成有所述冷却孔;和
在所述构件主体形成工序之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障涂层施加方法。
9.一种遮蔽销,其为热障涂层施加用的遮蔽销,其中,
所述遮蔽销为硅类的弹性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遮蔽销,其中,
所述遮蔽销至少在局部具有圆台形的部分。
CN201510714085.4A 2015-10-28 2015-10-28 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销 Pending CN106637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4085.4A CN106637031A (zh) 2015-10-28 2015-10-28 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14085.4A CN106637031A (zh) 2015-10-28 2015-10-28 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7031A true CN106637031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2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4085.4A Pending CN106637031A (zh) 2015-10-28 2015-10-28 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3703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4377A (zh) * 2020-01-22 2020-06-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F级地面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长寿命热障涂层修复方法
CN112063957A (zh) * 2020-09-21 2020-12-11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重型燃气轮机发散冷却过渡段的热障涂层喷涂方法
CN114990468A (zh) * 2022-06-08 2022-09-02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护气膜发散孔的燃气轮机燃烧室过渡段热障涂层制备方法
CN115233133A (zh) * 2022-07-20 2022-10-25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增材制造火焰筒热障涂层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火焰筒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6760A (ja) * 2002-04-17 2003-10-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スキングピン、高温部材の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US20050084657A1 (en) * 2002-08-02 2005-04-21 Minoru Ohara Method for forming heat shielding film, masking pin and tail pipe of combustor
CN101733610A (zh) * 2008-11-26 2010-06-16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tbc涂覆的涡轮部件的修复方法
CN103382544A (zh) * 2012-05-04 2013-11-06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移除涂层的方法和用于修复涂层超合金构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6760A (ja) * 2002-04-17 2003-10-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スキングピン、高温部材の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US20050084657A1 (en) * 2002-08-02 2005-04-21 Minoru Ohara Method for forming heat shielding film, masking pin and tail pipe of combustor
CN1625609A (zh) * 2002-08-02 2005-06-08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热障涂层形成方法、掩蔽销以及燃烧室过渡连接件
CN101733610A (zh) * 2008-11-26 2010-06-16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tbc涂覆的涡轮部件的修复方法
CN103382544A (zh) * 2012-05-04 2013-11-06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移除涂层的方法和用于修复涂层超合金构件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武卫莉 编: "《橡胶加工工艺学 第1版》", 30 June 2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4377A (zh) * 2020-01-22 2020-06-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F级地面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长寿命热障涂层修复方法
CN112063957A (zh) * 2020-09-21 2020-12-11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重型燃气轮机发散冷却过渡段的热障涂层喷涂方法
CN112063957B (zh) * 2020-09-21 2022-10-11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重型燃气轮机发散冷却过渡段的热障涂层喷涂方法
CN114990468A (zh) * 2022-06-08 2022-09-02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护气膜发散孔的燃气轮机燃烧室过渡段热障涂层制备方法
CN115233133A (zh) * 2022-07-20 2022-10-25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增材制造火焰筒热障涂层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火焰筒
CN115233133B (zh) * 2022-07-20 2024-05-14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增材制造火焰筒热障涂层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火焰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7031A (zh) 热障涂层施加方法、热障涂层修补方法、燃气轮机构件制造方法及遮蔽销
EP2439377B1 (en) Method of making a cooling hole of a turbine blade
JP4108769B2 (ja) 有孔物品の再コーティング前処理方法
CA2551849C (en) Oxidation protected blad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20120167389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film cooled article
EP1694463B1 (en) Process for removing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CN106637030A (zh) 热障涂层剥离方法以及热障涂层修补方法
EP2855033B1 (en) Coating for cooling air holes
US10677074B2 (en)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work on a rotor and associated foil
US20140272166A1 (en) Coating system for improved leading edge erosion protection
US6913442B2 (en) Apparatus for retaining an internal coating during article repair
US20140315029A1 (en) Repair process and a repaired component
BR102015032102A2 (pt) componente de motor e métodos de produção de um componente de motor e de reparo de um componente de motor
US8617637B2 (en) Plasma spray coating method
EP3489525B1 (en) Compressor vane or blade for engine
US20150368786A1 (en) Metallic coating fixed stator tip treatment
US200701412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s
EP2935834B1 (en) Coating process for gas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 with cooling holes
US10662517B2 (en) Aluminum fan blade tip prepared for thermal spray deposition of abrasive by laser ablation
EP3748125A1 (en) Methods for repairing a multi-layer coated component
JP2004190602A (ja) 遮熱コーティング補修方法
US8763403B2 (en) Method for use with annular gas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
US20080264444A1 (en) Method for removing carbide-based coatings
JP6709181B2 (ja) 遮熱コーティングの補修方法および耐熱性部品
US20100284793A1 (en) Method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surface repair of a variable vane trunn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DONGFANG GAS TURBINE (GU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DONGFANG GAS TURBINE (GUANGZHOU)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